初中物理趣味实验(三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初中物理趣味实验篇一
实验步骤:
1.用针在塑料瓶盖上扎两个相距约1厘米的小孔。
2.把发光二极管两极的引线从瓶盖上的两个小孔中穿过,使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部分露在瓶盖外面,做成一个带底座的发光二极管。(如图2所示)
3.把启动器的金属外壳去掉,得到一个有两根接线的玻璃泡和有两根接线的柱状纸卷。(这个纸卷实际上是一个电容器,做该实验时不用去掉这个电容器)
4.把纸杯倒置在桌面上,再在启动器的两接线柱上分别接上一条导线,然后用透明胶带把启动器固定在纸杯底上,使启动器的玻璃泡探出在纸杯底部边缘外面。(如图3所示)
5.按图4所示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6.把蜡烛放置在启动器玻璃泡的下面,使蜡烛外焰位置接触到玻璃泡下部。
7.闭合电路开关,发光二极管发光了吗?
8.用火柴点燃蜡烛,过一会儿,发光二极管发光了吗?(这时发光二极管发光了,如图5所示)
9.把蜡烛从玻璃泡下移走,放光二极管还发光吗?
实验现象: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在没点燃蜡烛时,发光二极管并不发光。点燃蜡烛后,发光二极管会发光。把蜡烛从玻璃泡下移走,放光二极管还会持续发光一段时间。
现象解释: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在没点燃蜡烛时,启动器玻璃泡内的静触极和动触极处于分开状态,这时电路是断开的,所以放光二极管不会发光;当点燃蜡烛后,玻璃泡内的动触极受热膨胀,这时静触极和动触极接触在一起,电路处于导通状态,所以放光二极管会发光。
友情提示:
1.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2.玻璃泡在加热过程中会出现裂缝,但不会影响实验现象。
3.发光二级管有正负极,注意不要接反了。如果发光二极管接反了,即使其它部分电路正常,发光二级管也不会发光。
初中物理趣味实验篇二
一、弹子球的运动
实验器材:弹子玻璃球(大小相同质量相同)12个 、铅笔1支 、8开纸1张 、书4本
实验步骤:
1.把两本书平放在桌面上,使书脊相互平行并相距一个弹子球多一点的距离。
2.把纸放在两本书上,使纸在两本书的书脊之间形成一个凹槽轨道,并使轨道底部尽量水平;用另两本书压住凹槽外面部分的纸。
3.把9个弹子球放入凹槽轨道中间段部分的轨道上,使弹子球排成一排且相邻的弹子球靠在一起。
4.把一个弹子球放在凹槽轨道的一端(如图1 a所示),用铅笔的一端轻快地击打这个弹子球,使这个弹子球去撞击轨道中的那一排弹子球,这些弹子球会怎么运动?
5.再次把9个弹子球放在轨道的中间段轨道上,使弹子球排成一排且相邻球相互靠在一起,把两个弹子球靠在一起放在轨道的一端(如图1 b所示),用铅笔的一端去击打这两个弹子球,使这两个弹子球一起去撞击轨道中的那一排弹子球,这些弹子球会怎么运动?
6.用三个(或多个)弹子球去撞击那一排弹子球,这些弹子球会怎么运动?
实验现象:当用一个弹子球去撞击那一排弹子球时,这一排弹子球中离被铅笔击打的那个弹子球最远的一个弹子球被弹出去,其它的球在原位置处。(如图1 c所示)
当用两个弹子球去撞击那一排弹子球时,这一排弹子球中离被铅笔击打的那两个弹子球最远处的两个弹子球被弹出去,其它的球在原位置处。(如图1 d所示)
当用三个弹子球去撞击那一排弹子球时,会弹出三个弹子球。
用几个弹子球去撞击那一排弹子球,就会弹出几个弹子球。
现象解释:被铅笔击打的弹子球撞击到那一排弹子球中的第一个弹子球时,把动能全部传递给第一个弹子球,第一个弹子球再撞击第二个弹子球时,把动能全部传递给第二个弹子球,第二个弹子球的动能再全部传递给第三个弹子球,这样弹子球的动能依次全部传递给下一个弹子球,直到传到最后一个弹子球时,这个弹子球由于获得了动能就跑了出去。当用两个(或多个)弹子球去撞击那一排弹子球时,这两个(或多个)弹子球的动能会全部依次传递给下两个(或多个)弹子球,直到传到最后两个(或多个)弹子球时,这两个(或多个)弹子球由于获得了动能就跑了出来。
友情提示:
1.当一排弹子球不能靠在一起时,说明凹槽轨道底部不水平,可通过调整压在书下的纸使轨道底部水平。
2.由于不能使轨道底部完全水平、弹子球的质量大小并不完全相等,当用弹子球去撞击那一排球时,可能会出现相邻的弹子球弹不靠在一起的情况。
二、空气的动能
实验器材:易拉罐1个 、气球1个、铁钉1个 、蜡烛1支 、火柴1盒 、钳子1把 、细线
实验步骤:
1.用铁钉在易拉罐下底部的中央钻一个5 毫米大小的孔。(如图2 a所示)
2.用钳子把易拉罐上底部的顶盖去掉。
3.从气球上截取一片橡皮膜,把截取的橡皮膜盖在易拉罐上底端的开口上,使橡皮膜表面平整、绷紧,再用细线把橡皮膜绑扎在易拉罐上。(如图2 b所示)
4.用火柴点燃蜡烛,把点燃后的蜡烛固定在桌面上。
5.把易拉罐的下底端的小孔对着蜡烛火焰,小孔相距火焰约20厘米左右。
6.用手指弹击易拉罐上的橡皮膜,蜡烛的火焰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用手弹击橡皮膜时,蜡烛的火焰熄灭了。
现象解释:手指弹击橡皮膜时,橡皮膜的振动会使易拉罐内的空气产生振动,振动的空气传向易拉罐底部的小孔时,从小空中出来,跑到蜡烛火焰的周围,把火焰熄灭。
友情提示:
1.在易拉罐底部打孔、去掉易拉罐上底部的顶盖时,要注意安全。
2.在易拉罐上绑扎橡皮膜时,可以用透明胶带先粘贴住橡皮膜再用细线绑扎。
3.弹击橡皮膜时,可以先使易拉罐离蜡烛火焰近一点,然后逐渐增大距离。
<
初中物理趣味实验篇三
实验器材:纸杯2个、蜡烛1支、硬纸片1张、小刀1把、剪刀1把、细线、细铁丝、透明胶带、双面胶、缝衣针1个、火柴、塑料瓶盖1个。
实验步骤:
1.叶片的制作:用剪刀在硬纸片上剪四个长约2厘米、宽约1厘米的矩形,剪其中一角成圆角。(如图1所示)
2.把圆角一侧斜折,成90度角。(如图2所示)
3.取一纸杯,口朝下。在其靠近底部的侧面位置割四个“”型开口,使开口在同一高度。(如图3所示)
4.取一段约3厘米长的蜡烛,固定在塑料瓶盖凹面的底部。在盖的另一面粘贴一段双面胶,连同蜡烛一起粘贴在杯内底部。(如图4所示)
5.在“”型开口的杯子底部中间位置用针扎一小孔,把一段长约3厘米的细铁丝由孔内穿出。孔内一端须成弯曲状,起阻隔作用;孔外一端弯一小钩,准备挂线。
6.另取一纸杯,也在其靠近底部的侧面位置抠一长1.5厘米、高1厘米的矩形孔(如图5a所示)。在孔的相对一侧割一长1.5厘米、高2.5厘米的“”型开口(如图5b所示)。
7.把二杯两口相对,用透明胶带固定在一起。
8.把斜折叶片的方角一端用双面胶分别粘盖在四个“”型开口上,再用透明胶带加以固定。并使斜折一侧朝底部方位(如图6a、6b所示)。注意保留开口的缝隙。
9.把细线系在铁丝的小钩上,慢慢提起,使纸杯吊起,尽量勿使纸杯摆动。这时纸杯会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从上往下看)。
10.阻止纸杯旋转,使拧绕的线松开。然后用火柴点燃蜡烛。此时纸杯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起来。过一段时间,纸杯将越转越慢,当纸杯停止顺时针方向旋转后,立即逆时针方向旋转起来,但逆时针旋转的强度比顺时针旋转的强度要弱,然后再顺时针方向旋转、逆时针方向旋转,循环转动,直到停止转动。
现象解释:点燃蜡烛后,纸杯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起来。这是因为蜡烛燃烧使杯内的空气温度升高,热空气在杯中上升,从“”型开口杯子的开口缝中流出,流出的热空气施加给纸杯一个使纸杯顺时针方向转动的作用,于是纸杯便顺时针方向旋转起来。随着纸杯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细线将产生一个阻止纸杯顺时针旋转的作用,当纸杯停止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在细线的作用下纸杯又逆时针方向旋转起来,由于从纸杯中流出的热空气对纸杯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促进作用,抵消了一部分细线使纸杯逆时针方向旋转的作用,所以纸杯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强度比顺时针旋转的强度要弱。
友情提示:
1.点燃蜡烛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2.系在铁丝小钩上的线用单线比用双线效果好。
3.可从“”型开口处把蜡烛固定在杯底。
4.点燃蜡烛前,一定要使拧绕的线松开,呈自然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