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江苏省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五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江苏省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篇一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2、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工具:多媒体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中非友谊的资料。
一、图片导入
1、出示瀑布、少年 、木雕的图片,让学生用所学的词语来形容。
2、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非洲,认识这位卖木雕的少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
2、文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词语,它出现了两次,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来?
3、学生汇报,找出“遗憾”。
4、出示第9自然段,学生齐读,理解“遗憾”。
三、再读课文,品读“遗憾”
过渡:文中,谁在遗憾,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1、自读课文,品读“遗憾”。
2、谁在遗憾?
生1:少年在遗憾
生2:夫人(“我”)在遗憾。
(一)“我的遗憾”
1、文中直接说到“我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这句话怎么理解?默读第3-8自然段,划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汇报:
生1:因为夫人很喜欢这件木雕,所以为不能买而感到遗憾。
(1)你从哪里看出夫人喜欢这件木雕?
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几个坐凳上,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理解爱不释手,点名学生演示这句话)
生2:因为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朋友让我买一两件木雕,所以我为不能将木雕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2)夫人为什么不买下这件木雕呢?
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理解心理描写,反问句,abb结构词语,指导朗读)
(3)男女赛读第6自然段,感受夫人的心情。
(二)少年的遗憾
1、少年又为什么遗憾呢?你读懂了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汇报:
(1)少年因为卖不出去木雕感到遗憾。
生1:我读懂了少年的遗憾,少年是因为卖不出去木雕而感到遗憾。
①你从哪里读出来?——“买一个吧!”;“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②少年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在想些什么呢?点名学生回答,揣摩卖木雕的少年的心理。
③指导朗读,读出少年诚恳的语气。
④分组朗读。一二大组扮演夫人,三四大组扮演少年。
(2) 少年因为知道我是中国人,带不回木雕而感到遗憾。
生2:我读懂了少年的遗憾,少年是因为知道我是中国人后,买不了这件工艺品而感到遗憾。
①从哪里读出来?——“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②少年为什么要这样问?
学生汇报:
因为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他希望这个买木雕的客人是他们的朋友。
③“我”是中国人,少年是非洲人,我们相隔千山万水,从没见过面,怎么可能是朋友?看完这组图片,你们就会明白了。
④播放音乐,出示图片,介绍中非两国人民的友谊。
⑤“你是中国人吧?”少年这样问的时候,他心里在想什么呢?
⑥出示ppt,教师解说:
也许少年想到了他村子里唯一一所学校,因为那所学校是中国出资兴建的;
也许少年想到了这条坦赞铁路,因为有了这条铁路,少年才能来到市场卖木雕;
也许少年想到了___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
⑦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然后点名回答。
⑧是啊,正是因为想到了这一切,少年此时多么想要弥补我的遗憾啊,请同学们默读第10—15自然段,看看少年为了弥补我的遗憾,他做了什么?
⑨小组讨论:为了弥补我的遗憾,少年做了什么?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又是怎样想的?
讨论完,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生1:少年为了弥补我的遗憾,他专门在暮色中等待我。
师:暮色中,少年坐在岩石上,正等待我,此时他在想·····(生回答)。
生2:为了弥补我的遗憾,少年送给我一个一模一样的木雕小象。
师:少年在送木雕小象给我的时候,他说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呢?
四、 拓展延伸,感受“友谊”
(1)齐读第13-15自然段,理解“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是朋友”两句话的含义。
(2)小练笔。
①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读一读。
②同桌分角色朗读少年和“我”的对话,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
③ 通过这些朗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少年形象?说一说,写一写。
五、作业
1、积累四字词。
2、夫人回国之后,想到这位卖木雕的少年,想写一封信来赞美这位少年,请你以夫人的身份,写一封信给少年。
江苏省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篇二
《她是我的朋友》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复杂而矛盾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精神品质。
2、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并体会重点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阮恒复杂的内心活动,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2、指导学生体验并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初读,切入重点,感知人物外在表现
1、快速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题目中的“她”和“我”分别指谁?这篇课文讲述了“她”与“我”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描写阮恒在献血时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划出来。
3、师生交流。
4、自由朗读并思考:这些句子中,阮恒的哪些动作是相近或是相同的。(板书:哭、掩)
二、再读,突出重点,体验人物内心活动
1、自由朗读描写阮恒“哭”的句子,边读边体会,阮恒每次都是怎么在哭?(板书:怎么?)
2、引导学生从“啜泣”、“呜咽”、“持续不断”等词语理解并体会阮恒哭得很伤心。
3、指导学生边读边比较阮恒哭的程度是越来越伤心。
4、指导朗读并体验阮恒内心的痛苦。
5、出示课件,激发学生想象:以为自己快要死了的阮恒想到了些什么?
6、再次鼓励学生体验朗读。
三、精读,强化重点,感情人物精神品质
1、自由朗读描写阮恒掩盖痛苦的句子,边读边思考,阮恒是怎么在掩盖自己的痛苦?他为什么要掩盖自己的痛苦?
2、小组合作学习。
3、师生交流。
①阮恒是怎么在掩盖自己的痛苦?指导学生从“捂”、“掩盖”、“竭力”等词语体会阮恒是在竭尽全力地不让自己哭,并指导朗读。
②阮恒为什么掩盖自己的痛苦?
a、小组再次讨论。
b、引导学生想象,阮恒担心别人会怎么劝他?体会阮恒复杂的内心活动。
3、展示课件,激发学生想象,阮恒为了朋友能活下去,为了鼓励自己为小姑娘献血,他会不断地对自己说什么?
4、指导朗读,再次体验阮恒复杂而矛盾的内心活动。
四、品读,回归重点,升华学生情感体验
1、引导学生在阮恒“怕失去生命”和“怕失去朋友”两句话中间加一个字,来表现在阮恒的心中朋友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2、引导学生体会并朗读阮恒在输血过程中“哭”和“掩”的句子,体会阮恒真实、朴实、感人的精神品质。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和帮助自己的朋友。
江苏省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篇三
《卖木雕的少年》
一、教学目标
识记: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理解:学生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运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培养:经历对语言的品质、朗读,通过讨论交流,熟悉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来刻画心理活动的方法。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3、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三、所用媒体作用
1、创设情境,学生感受“南非”与中国在地理位置上的遥远,与南非人民与中国人民深厚的友谊形成对比,从而导入本课。
2、课件出示探究学习的核心问题:我们来找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象他当时的想法。
3、课件出示游戏,巩固字词与课文内容。
四、课时安排
本课教学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本课11个认读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本课词语。
2、读通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3、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回顾课文,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世界地图,显示:非洲与中国的距离。
2、我们看到非洲与中国地理位置上有距离,但非洲人民与中国人民的友谊非常深厚,现在,大家和我就走进《卖木雕的少年》一课,去感受这种友谊。
江苏省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篇四
《卖木雕的少年》
一、教材简说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
到三年级的学生学情有如下特点:
1、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教过的字能认会写,但不注重识字方法的习得;还有一部分学生书写习惯不好,主要表现在字迹欠工整,坐姿不规范。
2、大部分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由于粤方言的干扰导致一部分学生发音欠准确,尤其是平翘舌音和前后鼻云母的字音分辨不清;
3、能用朗读和默读理解简单的文段内容,本文是一篇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让孩子们领会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这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认知水平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要想真正地从人物动作和语言中品味出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是有难度。
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
1.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学习本课中较难的生字让积累四字词语。
2.由于感受国际友谊这样的话题,这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认知水平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教学时,老师应该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搜集资料、图片制作课件,有条件的话也可以让学生上网查资料,从而更好地为上课服务,使学生感受到国际友情。课上,还要训练学生的有感情的朗读,从读中感悟。
三、总体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能够正确读“游览、名不虚传、标准”等词语。
2.积累并运用词语,欣赏文章语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四、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五、设计思路
《卖木雕的少年》是一篇叙事文章,这篇课文是学生进行朗读、积累、发展语言的很好教材,在设计这篇课文时我以课标精神为准绳,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对词句的积累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点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课程开始我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图片让学生欣赏,渲染气氛,揭开课题,把学生的情感自然地带入到课文的学习情境中,设想在学生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时,我让学生读课文思考主要内容,充分调动气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2.抓重点促表达。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并学会恰当的运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琳琅满目、栩栩如生等词语时,我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且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填空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如栩栩如生这个词我先让学生看木雕图片,让后找出句子中的位置,说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最后在结合具体语言让学生读、体会、理解,并运用到说话中。
3.读中悟情,合作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乐趣,所以在学习课文时我通过“这么美的木雕作者没有买成我和少年的心情是怎样的?”这一问题带学生进入课文学习,让他们产生求知欲,激起主动读书的愿望。在教学我抓住面对这一份遗憾,少年是怎么做的呢?让学生自读划出写少年言行的句子,然后我让学生选择自读、感情读、齐读等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读懂,并在读中感悟,通过一读再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体会非洲少年的美好心灵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4.抓扩展促写话。三年级作文是作文的起步阶段,语文教学中写话训练尤为重要,我创设了让学生写话活动,当学生情感达到__时,在他们抑制不住想表达时我抛出话题:“朋友作为朋友,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呢或做点什么呢?”请写在童心留言板上,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宣泄,思维潜能和创造精神得到充分释放和发挥。
总之,以读为本,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感悟到中非人民的友好之情的同时,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和积累运用语言是我设计这篇课文的初衷。
六、课时安排以及每课时的教学目标
本课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能够正确读“游览、名不虚传、标准”等词语。
2.积累一些四字成语并运用词语,欣赏文章语言,学习1-6段。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遗憾、一模一样”等词语。
2.细读描写少年言行的词句,感悟文理,并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3.通过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
江苏省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篇五
《剃头大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剃、执”等10个字,会写“表?胆”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和感受。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分析总结“我”和老剃头师傅剃头的不同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我”给小沙剃头的内心感受。
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2、分析总结“剃头大师”指的是谁。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剃、执”等10个字,会写“表、胆”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和感受。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出示理发图片。
2、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理发吗?今天,我们来见识一位“剃头大师”,看看他是怎么给别人理发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剃头大师)。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为什么以“剃头大师”为题目?
(2)“剃头大师”剃出的头很好看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试着读课文。
(课件出示)展示阅读要求和提示: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品读,并反复多读几遍,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课件出示)
剃头执木尺否则骂人仇人习惯受刑厘米摸耳朵
指名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准:翘舌音“受、仇、执”,前鼻音“惯”。
5、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表胆鬼理夺骂仇差付倍虽件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虽”,翘舌音“差、仇”,前鼻音“胆、件”。
(2)学生写生字。
a、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胆理骂仇倍
(2)熟字比较。如:麦一表兔一鬼奇一夺着一差
(3)组词扩展:虽然一件文件付钱付出
b、链接前置性学习,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
c、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
d、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
“表”——上面的竖压住竖中线,下面别漏掉一撇。
“鬼”——第六笔的撇从口中而出,第七笔是竖折弯勾,第八笔是撇折。
“虽”的第八笔是提。
e、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
f、展示学生作品。
6、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识。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轻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用生字卡片检查)(课件出示)
噩梦:做内容恐怖的梦,并引起焦虑恐惧为主要表现的睡眠障碍。
监督:察看并加以管理。
发誓: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
冤家:一般指仇人,或者死对头的意思。
耿耿于怀:有心事的样子。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时髦:新颖符合时势潮流。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思考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1自然段)表弟小沙胆小,什么都怕,尤其是怕剃头。
第二部分(2~6自然段)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情况。
第三部分(7~18自然段)“我”给小沙剃头的经过。
(板书:小沙怕剃头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过程“我”给小沙剃头的经过)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10个会认的字,会写了12个字,了解了“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分析总结“我”和老剃头师傅剃头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
剃头执木尺否则骂人仇人习惯受刑厘米
摸耳朵表弟胆小鬼理发眼神差付钱双倍虽然一件
2、谈话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给小沙剃头的事情,现在,我们继续探究“我”是怎么当“剃头大师”的。
二、朗读课文,重点感悟
1、自由读文,看看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从文中找出来,和同学交流。
(1)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过程:(课件出示)
“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跟受刑一样。”
老师傅剃头,小沙的感受是?(跟受刑一样。)为什么会这样?
预设:因为老师傅的老掉牙的推剪,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
预设: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板书:害人精:小沙吃尽苦头受刑一样)
(2)“我”是怎样给小沙剃头的?(课件出示)
“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他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
“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剃头老师傅还熟练。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我这样随意乱剪,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短的只剩下一厘米。”
“我剪掉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2、“我”和剃头师傅谁剃得好?
预设:当然剃头师傅剃得好,因为“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
预设:而我剃完头发之后,小沙“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
(板书:剃头大师:熟练随意乱剪见了鬼)
3、“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
预设:在小沙的嘴里,“害人精”是剃头的师傅,因为小沙害怕理发,他们给他理发,弄疼他,让他很不舒服。
预设:“剃头大师”是我对自己的称呼,以为自己能理发,特像“剃头大师”的架势。
4、其实谁才是真正的“剃头大师”,谁才是个“害人精”?
(老剃头师傅是“剃头大师”,“我”不会乱剪才是“害人精”。)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自由读文,读出感情。
2、题目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为题目?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预设:这里有些自嘲的成分,嘲笑自己不懂装懂,硬冒充“剃头大师”,结果把小沙的头发剪得不成样子。
预设:通过这件事,是在回忆童年的趣事,表达对童年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