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上册(大全七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篇一
1、认识8个生字。
2、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的可爱。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课文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出示郁金香图片,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郁金香代表哪个国家吗?
2、汇报资料:
生:展示搜集的资料。
3、简介荷兰:
师:下面就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去感受真正的荷兰。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师:谁能评一下?(教师相机出示重难点词语和生词,提示朗读。)2、师:谁来谈一谈荷兰留给你的整体印象。
读完后,你能用文中的词句来完成老师大屏幕上的填空吗?
白天,奶牛_________,骏马_________,家畜_________。
傍晚,人们_________,这里一片寂静,__________________。
夜晚,_________不断地运往远方,车船过后,__________________。
3、填完以后,你有没有什么发现?
师:是啊,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娇艳欲滴的郁金香,动物们的自由王国,黄昏挤奶的劳作,寂静无声的夜晚,这一幅幅画面就组成了荷兰无限美丽的田园风光。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请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读读,把体会写在旁边。
2、谁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我们听听,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生说,师评价。
4、白天,在荷兰,这个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牛羊、小鸡、马群、黑猪是主人,那儿是它们的王国,那么夜幕降临晚上的荷兰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同桌之间读读第五段,找出一个最能概括荷兰晚上的词语。
5、生读,找词语,读出感受。
6、就让我们在读中来欣赏这真正的荷兰吧!欣赏图片8——11
7、所以说,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生齐读句子,练习说句子:是……也是…
四、拓展迁移,发展语言
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的相关资料,展开想象,把下面的话写具体。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
荷兰是“牧场之国”。
我的祖国真是个美丽的地方。
五:总结全文:
虽然我们没有去过荷兰,但学了课文,这个国家就如此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感受到了荷兰景色的优美,动物与人的和谐统一,课后,请同学们收集一些风光图片,并写上简短的描述。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篇二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4.搜集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qing导入:
1、师写"场"字,组词"牧场",看到这个词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眼前出现了马、牛、羊,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 )
2、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同走进欧洲的一个美丽国度----荷兰!
师(介绍)这是荷兰的国花郁金香,有200多种,每年3----9月郁金香开了,水仙花开了,风信子开了……整个荷兰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大花园。所以便有了"花之国"的美誉。荷兰境内的运河纵横交错。大小不一的风车随处可见,于是又有 "水之国,风车之国"的雅称。荷兰的牧场辽阔无垠,占全国领土的三分之一,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牧场之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荷兰的牧场。(板书、读题)
二、初步阅读,感知牧场之美
1、打开22课,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要求;1、先读阅读提示,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次,要字字入目;3、读完书后坐好。)
2、学生自由朗读
3、荷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牛马羊多、美丽(板书) 写牛 马 羊的分别在文章的哪一段?(2.3.4)
4、那第五自然段写什么呢? (夜晚来临时的景象)
5、大家一起读第一自然段,这句话在文中叫总起句,有开篇点题的作用。接着写牛、马、羊、牧场的夜晚,这是一种什么结构?(总分)
6、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美美地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读出感情读出体会,同时用笔划你喜欢的句子。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所选段。)
三、深入阅读,欣赏牧场之美
学生间交流 学习牛的段落
1、喜欢牛的同学请举手。为什么喜欢? 生:牛多
2、你是从哪句话中体会到的,把它有感情地读出来。(你读出了牛不同的样子)
谁能专注地读出牛吃草的样子、神态和家长的尊严?
3、这几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老牛是家长,那这草原就是老牛的家) 生:(拟人)
4、牛儿在辽阔的草原上吃草,草儿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好美呀!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丝绒般地)
师:这是什么句? 生:(比喻句)
师:谁能读出丝绒般的柔软 生:(读)
师:再看得远些,再读 生:(读)
6、老师也想到一幅画面,请欣赏。(出示课件)带着这种感受再读。
7、(这牛的家园就是真正的荷兰……)板书: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学习(马 猪)
1)读出马儿壮、多、自由,是主人、公爵。
再次强调这马儿的王国就是真正的荷兰……)(同上)
2)读出了小动物的多,这里藏着一个拟人句你发现了吗? 生:(赞许)
3)小猪会说什么呢? 生:我在这儿生活的太幸福了。
师:我也想变成一只小猪,快乐的生活在荷兰的大草原上。
4)听同学说,我也忍不住想读,去感受小动物的悠闲自在。(引读,老师读动物名称,学生跟读下面的)
合:(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5)好一个悠闲自在的快乐王国,动物们就象生活在天堂里好惬意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么美妙的环境是谁为它们提供的? 生:(人)
6)这也是荷兰独特的地貌形成的,荷兰人环保意识很强,注意保护自然环境,才给动物门创设了这么好的生活场所,是人与自然环境与动物的和谐统一,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同学们我们也要向他们一样保护环境,爱护自己的家园。
7)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到的是荷兰白天的情景,那傍晚和夜晚又是怎样的呢?听老师配乐范读。 生:(闭眼想画面,说感受。)太美了,太静了。
8)你从哪句话中体会到的?(指导读轻、低、缓)是啊,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荷兰牧场夜晚的静谧的美,这是一幅多么优美的,和谐画卷呀!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怎么读? 轻点)
四、小结升华,感悟牧场之美
1、(小结板书)
2、同学们,通过这课的学习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许许多多花牛的家园就是真正的荷兰!成群的骏马的王国就真正的荷兰!羊、鸡、猪……的天堂就是真正的荷兰!牧场的静谧、恬美就是真正的荷兰!好一幅优美的、动人的、动物与环境与人的和谐画卷啊!此时,我们和作者一样发出了由衷地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好一个牧场之国!
五、拓展视野,延伸牧场之美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篇三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4.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
2.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
难点是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知荷兰,激发兴趣
2.出示一组荷兰的风光图片,根据画面内容简要地介绍荷兰。
(主要了解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特点)
3.听了我的介绍,你了解到了一个怎样的荷兰?
4.教师:是的,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齐读。
二、检查预习
学生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朗读课文,体会牧场之国的韵味
1.学生默读课文,看看“牧场之国”哪些地方最吸引你,一边读一边做记号。
2.在小组内交流感受,并读出感受。
3.全班交流。随着学生的回答,朗读相关的内容,随机教学2~5自然段(以第二自然段为例)。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牛
(2)师小结。
这么多各种各样的牛,这么多神态各异的牛,难怪,作者写到──齐读
“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花牛。”
指名读。你为什么这么突出“全是”这个词?
(3)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争取情境再现。
以同样的方法,随机教学其它自然段。
四、总结升华,重点感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读完课文,我完全同意这真的是个牧场之国。却对文中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这一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不理解。这句话文中出了几次?(2、3、4、5自然段各一次。)
难道说,以郁金香而闻名的“花之国”就不是真正的荷兰了?难道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而运河纵横交错的“水之国”就不是真正的荷兰了?作者为什么要在文中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这句话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大家再次回顾课文,结合插图,静下心来想一想。
2.交流。
师引导:作者不是否认“花之国”、“水之国”是真正的荷兰。他是通过这样的句子,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被为“牧场之国”的荷兰的深深的喜爱与赞叹。这份喜爱与赞叹,全都融在了这四次出现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一句话中了!而这四句话分别出现在不同的自然段中,作者所赞叹情象又各不相同。
3.指导朗读。
让我们与作者一起来表达对牧场之国这份深深的喜爱与赞叹!
五、积累运用,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佳句。
2.查资料,仿写荷兰,如:水之国、花之国、风车之国。两项作业,根据自己的情况,任选其一。
板书设计:
22牧场之国
碧绿草原、黑白花牛
成群骏马,膘肥体壮
绵羊猪群,悠然自得
晚霞满天、牛羊歇息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篇四
历史上的蒙古民族曾经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茫茫草原,哪里水草丰美,哪里就是牧民的家。蒙古包,这种蒙古民族的传统住房,便成了牧民们流动的家。
蒙古包是一种天幕式的居所。呈圆形尖顶,用羊毛毡子一层或两层覆盖。蒙古包的设计基调奇特、美观、明快。
蒙古包是游牧民族流动的家。千百年来,蒙古族以畜牧业为谋生的手段,为了寻觅水草丰美的牧场,经常需要搬迁。蒙古包恰好能适应这种需求。移场放牧时,把毡子拆下来,百叶哈那、包顶折叠起来,用勒勒车拉到新的牧地后,很快又可以支起来居住。
蒙古包是蒙古民族智慧的结晶。元代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曾盛赞忽必烈远征及狩猎时所居毡帐的宏伟壮观。如今的蒙古包还成了具有民族风情的旅游景点的一大景观。天南海北的旅游者来到草原,都希望能住进蒙古包,喝上一碗奶茶,吃上一把炒米,再撕上一块手扒肉,来体味一下草原生活的新奇,为日后的游踪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
2 丝绸之路
教材简析
《丝绸之路》是走进西部系列教材中的另一篇文章,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 角, 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的、沟通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体现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国家的经济、贸易、文化的伟大的历史意义。
整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叙述情节具体,容易激起读者对西部繁荣历史的遐想。作者首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由点及面由情入理,然后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 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一是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对历史上东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所作的重大贡献;二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和表达特点。三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自学文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突出自主学习的独立性,是独立阅读文章所要达到的训练目的,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收集资料,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查阅课外资料的本领,另一方面,也锻炼学生的动手整理能力。本节课的教学,应该在大量的交流材料中展开,学生可在材料的交流中,初步了解丝绸之路,由抽象变具体,在通过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完成学习内容。
本文语言生动,史实与想象互相印证,叙述与明理相得益彰,要结合课文适时指导朗读。搭建资料平台,创设自主空间,感悟文章所写,激发热爱之情,可以作为本课的教学设计线索。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篇五
课上完的时候,感觉不是很好。后来仔细想想我知道了那节课缺点是在哪里了。关键是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不够,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对课文读得不透,虽然我给学生读书的时间了,可是时间还不够,当然,老师对这课的朗读的引导做得也不到位。
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老师与文本的对话,老师与学生的对话,更不能忽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这种对话怎么实现,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有人说:分析课文是让课文潜入水中,朗读课文是让内容浮出水面。我觉得这句话把朗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作了很形象说明。但怎么去读,仅仅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去读,肯定不行。这里就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怎么指导?这一直一来是困挠我心头的一个难题。我看到许多老师就做得很好,值得我好好的学习。像汪立民老师的文言文读得引导,读得有趣,读得有味;吕红霞老师的抓住关键的语句,让学生对语句进行细细的品味,读得有激qing;王瑞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抓住四次对话的朗读,每一次对话的情境不同,学生读得情感就不同。她(他)们让我明白这才是真正的朗读教学,朗读让阅读教学走向多姿多彩,让阅读走入学生的心灵。
面对生成性的课堂,突现教师的教育机智,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自己还是经验尚浅。面对学生说出“马儿会不会结婚?”、“绵羊在谈恋爱”、“我闻到了汽油味”这些对文本有些另类的解读,可以说是反文本的解读,教师的教育机智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现在静下心来反思这些问题的时候,我知道我没有抓住这些解读,如果当时引导的好的话,完全有可能成为这堂课的亮点。比如说“绵羊在谈恋爱”,我当时如果适时的绵羊谈恋爱,在这里“结婚”,繁衍后代,不正是说明动物在这里悠然自得的生活着吗?多好的资源呀,没有抓住,可惜!再如“我闻到了汽油味”当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当时的情况下,到底能不能闻到汽油味呢?学生们肯定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失之交臂,可惜!当然教育机智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这需要老师文化的积累,经验的沉淀,正是自己年轻的不足吧。
反思:
从以上教学片断可以看出,我的这些评价语缺乏针对性、准确性,就像个大帽子,扣在谁的头上都行。像第一个学生,他结结巴巴才读完这篇课文,教师还表扬 “读得真好”,这样的评价显然是不恰当的。这个孩子克服困难,认真读书的精神才是真正值得表扬的。再看第二个学生,教师的评价是“你真聪明,还会游泳!” 其实,这个学生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不仅说出了自己喜欢的部分,还道出了喜欢的理由,教师应及时指出:“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不但说出了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还告诉大家你喜欢的理由,让我们听得更明白了。”这样有针对性地评价才是真正着眼于孩子的,这样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暗示、点拨其余孩子可以效仿那个孩子的说话的方式。可在原案例,由于教师没有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就错失了一次“扬长避短”的机会。教师只是在课堂上例行公事般地把事先制成的“高帽子”随意地抛给孩子,这是不负责任的。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
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老师与文本的对话,老师与学生的对话,更不能忽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这种对话怎么实现,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有人说:分析课文是让课文潜入水中,朗读课文是让内容浮出水面。我觉得这句话把朗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作了很形象说明。但怎么去读,仅仅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去读,肯定不行。这里就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怎么指导?这一直一来是困挠我心头的一个难题。我看到许多老师就做得很好,值得我好好的学习。像汪立民老师的文言文读得引导,读得有趣,读得有味;吕红霞老师的抓住关键的语句,让学生对语句进行细细的品味,读得有激qing;王瑞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抓住四次对话的朗读,每一次对话的情境不同,学生读得情感就不同。她(他)们让我明白这才是真正的朗读教学,朗读让阅读教学走向多姿多彩,让阅读走入学生的心灵。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篇六
1、认识本课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感受异国的田园风情。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教师课前查阅相关图片,文字资料并自制课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江南的山水引人入胜,北国的天山更是奇妙无比。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它就是欧洲的荷兰,谁能说说你了解到的荷兰?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去感受异国情调。
二、初读感知
1、听课文,在牧场之国你们都见到了什么?
2、交流:在牧场之国所见的。
三、深读感悟
是呀,荷兰,牛羊成群,骏马奔驰,黑猪呼噜,多让人神往,让我们走进荷兰。
1、读2~4自然段,圈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反复读读,把体会写在旁边。
2、交流:
要求──说的人要大大方方,声音响亮,听的人要认认真真,可做补充。
⑴、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①、谁再来读读?你为什么这样读?
②、体会“专注”、“贵夫人”、“家长”等词。
③、这一段中还有喜欢的句子吗?
(出示书中的课件),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碧绿的草原上全是黑白两色的牛!我想这样来形容:碧绿草原牛 (成群)
(2)、学生读到马的相关内容。随即问:这是一群的骏马?
①、膘肥体壮──我们班有没有称得上膘肥体壮的同学?注意理解膘肥体壮:肥壮结实,与肥胖的意思不一样。这是一个表扬人的词语,一般可以用在看上去很强壮的人的身上。男同学,你们愿意成为很强壮的男子汉吗?一起来读读这一句。如读不好,可以提示:怎么?一个一个都变成体虚瘦弱的了?再来!
②、自由──写马自由的语句还有吗?读着这样的句子,我也愿成为它们中的一员,去享受无人能挡的自由,体会拥有一切的公爵般的尊贵!你想不想来体验一番?指名读。
师:成群膘肥体壮的骏马,在这无垠的原野上拥有绝对的自由。看到这一幕,我不由地想写下:骏马飞驰任 (自由)
⑶、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①、你猜,它们是怎么赞许的?
④、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是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这里是它们的王国啊!怪不得也要赞许。
⑤、看你们读得这么有滋有味,我不禁想用:羊悠猪乐鸡安闲 ⑥、见到这么祥和的地方,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夜晚:
1、默读第5自然段,圈出一个最能概括晚上荷兰特点的词。
2、交流:寂静。
3、哪些地方能看出晚上的荷兰是寂静的,给它划出来,有感情读一读。
5、按照所说的要求读一读,读出夜的安静。
6、牲畜归圈夜悠悠,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随着牲畜的归圈,整个原野,整个牧场之国更安静了。这样的夜晚,用“牲畜归圈夜悠悠”形容最合适不过了。
四、总结升华
(1)、写一写,学完课文,你知道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子的吗?
(2)、让我们与作者一起来表达对牧场之国这份深深的喜爱与赞叹!
1、2:在牧场之国,碧绿草原牛成群。3、4: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2:在牧场之国,骏马飞驰任自由。3、4: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2:在牧场之国,羊闲猪乐鸡安闲。3、4: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2:在牧场之国,牲畜归圈夜悠悠。3、4: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3)、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场景图,将它留在你的记忆深处。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篇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抓住相关的词语、句子、段落揣摩人物心情,感悟人物品质。
4.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反复阅读中,抓住相关词、句、段揣摩,感悟人物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外补充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英雄
1.(出示课件)观察画面,学生质疑。
2.引导学生交流问题,教师梳理有价值的问题。
3.师简介普罗米修斯。
4.板书课题 读课题
(设计意图:古希腊神话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配乐课件的出示,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导自主质疑,有思考才会有疑问,有疑问就会有探究,有探究就会有收获。)
二、整体感知,认识英雄
1.围绕梳理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既训练了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又为下面的细读感悟打好了基础。)
三、细读感悟,走进英雄
(一)初步感悟人物形象
1.同学们说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此外,你还读出了什么?
2.生可能会说出普洛米修斯精神品质,师随机板书。
(二)抓住重点语句,揣摩人物内心
1.师:同学们,普洛米修斯到底是一位怎样的神?再次用心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边读边在旁边做上标注。
2.生专注默读,师巡视参与
3.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如:说到善良、勇敢
⑴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能读一读吗?
⑶从哪些词可以看出人间的悲惨?
指名读,齐读相关语句,体会人们没有火的痛苦。
⑷有感情朗读。
如:……
(三)紧扣主要段落,提升人物形象
1.普洛米修斯面临着怎样的生命危险,经受了怎样的磨难,请同学们继续静心默读课文最后几段,划出震撼你心灵的句子,用心读一读。
2.学生默读勾画,教师参与学习
3.学生交流勾画出的普洛米修斯受罚的语句:
如:a.普洛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地悬崖上。
b.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地痛苦。
⑴师引导:你读这段是怎样的感受?学生畅谈感受。
⑵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⑶引导学生填补空白(出示课件)
夏日炎炎,烈日炙烤,他 ;
寒冬腊月,北风呼啸,他 ;
雷电轰鸣,暴雨抽打,他 ;
漫漫长夜,铁链紧锁,他 ……
⑷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抓住重点词语的丰富内涵及时补白,能披文入境,让学生充分体验人物的处境,感同身受,既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
4.学生继续交流勾画出的普洛米修斯受罚的语句,
如:a.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洛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
b.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
⑴指名读,听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觉?
⑵(出示课件)鹫鹰啄食肝脏的惨烈情景
⑶引导学生把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出来。
b.“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
⑴自由读。
⑵指名读,体会普洛米修斯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重点语句的品悟、交流、吸纳、补充、完善,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的默读,再通过感知读,体悟读,诵读,示范读,对读,齐读等形式,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反复揣摩人物心情,感悟人物伟大的精神,真正实现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四)感受人类幸福,高大人物形象
1.师: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英雄,他换来的是什么?
2.(出示课件)人类有火的欢腾场面
3.此时的你,心情怎么样?课文中是怎么写的?谁来读一读。
4.课文补白:我们有火啦!
大 家 !
5.教师小节,总结火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人物伟大。
6.引读最后一段,欣慰故事结局。
(设计意图:此环节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采用块状、变序方式设计教学,使学生思路连贯,情感线由揪心──感动──震撼──呼唤,顺情而学,一气呵成。)
四、 读写融情,留住英雄
1.普洛米修斯获取了自由,他的精神也将永远留在人们心间,就让我们用一首小诗、几句话、或是一个词语来赞赞他吧,想一想,动笔写下来。
2.学生交流作品,教师相机评价
(设计意图:普洛米修斯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已经丰满高大了,此时同学们一定有话想说,有话要说,动笔写一写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而且写的要求考虑到了所有程度的学生,一首小诗、几句话、哪怕是一个词语,学生都会有所提高,有所发展。)
3.(出示课件)教师推荐赞美英雄的诗,师生诵读
高山险峻、铁链加身,烈日如火、暴雨如注……
但沉重的铁链只能锁住你的躯体,
却怎能锁住那颗坦荡无私的心!
难道这仅仅是物质的火种吗?
不,你给予我们的,
是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种!
勇敢、坚强、博爱、无私,
这就是你──普罗米修斯!
(设计意图:师生合作在悲壮的音乐声中朗诵诗歌,在积极的语言中进一步扩充、丰满、提升形象,给学生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精神,让学生的精神世界中积淀美好的人性美,精神美!)
六、课外乐园
1.课文中的正义之神──赫拉克勒斯,他也有一番不平凡的经历呢?好好读读老师提供的课外阅读材料《赫拉克勒斯的故事》。
(设计意图:提供的课外阅读材料,源于教材,又超越了教材,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同时为下节课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