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年级语文课小松鼠找花生(6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年级语文课小松鼠找花生篇一
1、认识“找、生”等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3个字。认识2个偏旁“夕”“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1、识字写字,朗读感悟。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2、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1、花生实物、电脑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2、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树上、地里植物开花结果的情形。
一、趣味揭题
(出示花生实物)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学习“生”字)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看多媒体动画,教师范读全文。
2、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3、学习生字
(1)(电脑出示不注音的生字)在生活中你已经认识了屏幕上的哪些字?(指名说说)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让学生回忆识字方法)
(2)小老师教读生字后同桌互相正音。注意读准“找、种、生”。
(3)学习新偏旁“夕”和“母”
(4)小组合作记字形,指名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4、巩固字词
(1)同桌互助,认读课后练习中的词语。
(2)在“识字迷宫”里认读生字(课件演示)
(3)游戏:开火车找朋友
三、写字指导:“生、里、果”
1、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注意观察,找准关键笔画。
2、学生互相交流,怎样写好这三个字?
3、学生临写后互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感知汉字的整体美。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读词卡。
2、听写生字。
二、整体感知,朗读感悟
1、结合插图自由地读全文,标出自然段。
2、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一幅图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二幅图的内容?(1-2自然段写了图1的内容,3-5段写了图2的内容)
3、学习1-2自然段
(1)自读1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2)看图,你觉得花生的花怎么样?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鲜艳)理解“鲜艳”就是颜色明亮好看。
(3)思维拓展:还有哪些东西很鲜艳?(五星红旗、漂亮的衣服、五彩的贝壳等)
(4)读好句子:“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5)小松鼠看见花生的花,它是怎样问鼹鼠的呢?
(分角色读好鼹鼠和小松鼠的对话。)
点拨:“这是什么花呀?”要突出问话的语气。“花生可好吃啦!”要突出感叹的语气,读出儿童的童真童趣。
4、学习3-5自然段
(1)引读3、4段:小松鼠听了鼹鼠的话,它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读: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
结果怎么样?(学生读:“它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
(2)朗读指导:小松鼠没看见花生,心里觉得怎样?(很奇怪,也很失望)谁能用这样的语气再读读这句话?(指名再读:“它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
(3)引导置疑:如果你是小松鼠,此时你有什么问题?
(电脑出示:“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读出疑问语气。)
点拨:这句话是小松鼠自己说给自己听的,这叫“自言自语”。
(4)小组合作讨论这个问题。(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花生的果实是结在地里的。)
(5)思维拓展:通过课前预习,你还知道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土里的?(藕、土豆、山芋、萝卜、地瓜、番薯)
(对答得正确的学生奖以花生)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实践活动
续编故事《花生找到了》
1、讨论:小松鼠后来找到花生没有?它是怎样找到的?
(去问鼹鼠、自己上网查资料、请土地公公出来帮忙等等)
2、小松鼠找到花生后会怎样呢?
(和鼹鼠一起吃、自己把花生藏起来留着冬天吃等等)
3、点拨:讲故事不但要讲清楚事情的经过结果,还要讲清楚小松鼠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
4、自由准备后在小组内先讲。
5、指名上台讲给大家听。
6、集体评价(普通话是否正确、语言是否流利、故事内容是否合理等)
一年级语文课小松鼠找花生篇二
《小松鼠找花生》寓含了深刻的思想教育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这篇童话时,可用“隐性疑问”开发出这篇童话的思想教育价值,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教益。接下来小编为大家编辑整理了一年级《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可讨论交流得知花生的果实长在地里这一特点,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其他植物的特点,初步培养观察的兴趣。此文图文并茂,利于老师创设情境;小松鼠找花生中,心情由高兴变焦急再变奇怪,利于学生朗读练习;课文最后留下疑问: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利于学生续编故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口语表达能力。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产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课件
一、自读识字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生:花生。
师出示花生的图片
(2)、师:大家爱吃花生吗?因为它特别香,所以我们都很喜欢吃它。其实不仅我们喜欢它,小松鼠也很喜欢吃它。有一次,小松鼠发现一块地里种了很多花生,就打定主意,今年冬天要靠花生过冬。可是它的愿望没有实现,这是为什么呢?这个故事就是《小松鼠找花生》。
(3)、全班齐读课题,注意读准“找”和“生”的读音。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提醒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学生自由练读,并标出自然段,把觉得难读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二、合作交流
1、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读一读部分,教学生字词
2、指名分段读课文,
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指点,主要就读准字音和读通句子方面进行指导。
三、品读领悟
师:请小朋友观察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再读读课文,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说了第一幅图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说了第二幅图的内容。
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
师出示第一幅图:
指名读第1、2自然段。
(1)师:小朋友们,看图读文后,你觉得花生的花怎么样?
提示:多旺美。
师:书上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花生的多与美?
提示:一朵朵金黄色格外鲜艳。
(2)师出示句子: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3)师:请同学们读读句子,说说“格外鲜艳”是什么意思?
提示:颜色特别明亮而好看。
师:你还知道哪些东西颜色很鲜艳?你能用“鲜艳”说一句话吗?
提示:五星红旗、漂亮的`一幅、五彩的贝壳等。
(4)师:多美的花啊!谁来美美的读一读?
指名读,引导学生突出“金黄色”、“格外鲜艳”,用赞美欣喜的语气读好句子。
学生戴上头饰,分角色读好鼹鼠和小松鼠的对话,读出儿童的童真童趣。
(6)、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上台表演,集体评议。
启发学生想象花生成熟后的情景,树上长满了花生,小松鼠津津有味的吃花生。
(8)、师:谁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指名读,要求读出花生花的美丽,小松鼠的高兴。
过渡:
师:同学们,看着鲜艳的花生花,听着鼹鼠的介绍,小松鼠多么想吃到好吃的花生啊!那它是怎么做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自由读课文3、4、5自然段。
1、出示句子: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接花生了没有。
(1)“每天”什么意思?指名答。
(2)小松鼠每天去哪儿了?干什么?它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3)你能读出小松鼠就这样急切盼望花生早点结果的心情吗?
指名读,齐读。
生:秋天。
出示课文第二幅图:
3、师:等了这么久,都没看见一颗花生,这时候的小松鼠会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5自然段。
学生齐读。
4、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二幅图,说说小松鼠的表情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
(1)师:“奇怪”什么意思?小松鼠为什么奇怪?
(2)出示句子: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谁来读一读?读出奇怪的语气。
指名读句子。
(3)师:图中的小松鼠在和谁说话?自己跟自己说话叫什么?
提示:自言自语。
(4)师:小松鼠在自言自语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师出示句子: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
小组讨论,解决疑问
a、师:是谁摘走了小松鼠的花生呢?请大家帮小松鼠想一想,并说出你的理由。
b、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5)师:谁能当当配音员给插图配音?
5、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3~5自然段,想想小松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提示:急切——失望——奇怪。
6、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巩固延伸
学生回答,土豆,芋头,红薯,藕……
出示媒体资源中的图片:长在地下的果实
2、读儿歌,复习生字。
小松鼠,找花生。
没找到,格外急。
花落了,果结了,
花生呀,在地里。
3、写字指导
(1)、利用媒体资源中的学一学部分,指导书写。
(2)、教师提醒学生注意:
“生”字竖在竖中线上,起笔要比撇高些。
“里”字先写“曰”,写扁一些,最后一横在横中线上。第五笔是竖,写在竖中线上。最后写两横,上横短,下横长。这个字的笔顺容易写错,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果”字先写“曰”,写在上半格,然后写“木”,一横一竖分别压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
4、布置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我会读”。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可以把自己续编的部分加进去。
板书设计:
16、小松鼠找花生
花(鲜艳)→花生(谁摘走了呢?)
↓
埋在地下
一年级语文课小松鼠找花生篇三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在争论中往往比单独地思考更能发挥创造性。
在教《小松鼠找花生果》时,同学们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
1、小松鼠为什么要找花生果?
2、小松鼠在哪里找花生果?
前几个问题学生通过朗读很快找到了答案,惟独最后一题学生意见不统一,有的说小松鼠找到了花生果,还有的说小松鼠没有找到花生果。在两种意见争执不下的情况,我不是简单地给予评判,而是采用辩论赛的形式,既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引导学生朝着有序有利的方向发展,调动了学生的有效参与。
辩论中,学生有的忙于看书、找句子、读课文,在读中揣摩、探究,寻找答案,提炼出自己所需的论点;有的睁大眼睛盯着对方的发言,随时准备反驳,一组同学说我读到”可是,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也没找到一个花生果”。来断定小松鼠没有找到花生果;可另一组同学说,小松鼠只是暂时没有找到花生果,但是蚯蚓已经告诉小松鼠花生果长在泥土里了,等到秋天,花生果成熟了,挖出来就一定能找到花生果。学生在辩论中,不断向对方质疑,在相互质疑中,学生调动一切学习因素,启用自身的一些学习潜能,使自己的认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在辩论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对他人的见解进行评价和补充,这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敏感的捕捉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后大家达成了共识:小松鼠能找到花生果。
一年级语文课小松鼠找花生篇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课文的12个生字。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产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做了如下的加工: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就有多么广阔”。本课《小松鼠找花生》就是一篇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文章,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教师借助这一载体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观察生活。
“语文学习应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形成课内外结合的、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让学生搜集和整理有关花生的知识,使学生对这一内容进一步的了解。
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出示带壳花生)因为它特别香,所以我们都很喜欢吃它。其实不仅我们喜欢,小松鼠也很喜欢吃它。有一次,小松鼠发现一块地里种了很多花生,就打定主意,今年冬天要靠花生过冬。可是它的愿望却没有实现,这是为什么呢?这个故事就是《小松鼠找花生》(全班齐读课题,注意读准“找”和“生”的读音)
2、自己练读,并标出自然段,把觉得难读的字画出来。
4、根据学生提出的难读字,及本课的生字,出示带音节词卡。(指名三个各读一遍,老师注意纠正,然后由一个人当小老师领读)
1、个别读。(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自告奋勇读课文)
2、夸一夸、帮一帮:引导学生先说优点,再评不足。
3、学生自己再练读一遍。
4、全班齐读。
5、展示台:再次让那些自己觉得有信心读好课文的学生上台读。
1、出示插图,指导学生观察。
2、全班交流。
3、指导朗读,在读中感悟。
4、指名有感情朗读。
5、讨论课后问题: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
鼓励学生大胆的表明自己的看法。这个问题可能有三种答案:
一种是花生被摘走了;一种是花生开花后没有结果;一种是花生结果了,没被摘走而是被埋在了土里。
学生不仅要说出答案,而且要说出是怎样想到这样的答案的。教师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增长见识。
16、小松鼠找花生
(奇怪)
开花————结果
一年级语文课小松鼠找花生篇五
本文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课文结尾小松鼠的问题,既与课题呼应,又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课文采用科学童话的形式,寓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活泼,浅显,符合儿童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找”、“生”等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3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会搜集、使用信息。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征,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2、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小松鼠心情的变化,了解花生结果的特点。
第二课时:指导书写、处理学生搜集的信息。
本次说课说的是第一课时。
1、在字词方面,我主要采用的是随文识字。
2、在阅读方面,我主要采取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
第一自然段:采用了想象读。
第二自然段:采用分角色、表演读。
第三自然段:采用悟读。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字、记字。
3、通过小组交流,使学生了解花生结果的特点。
4、教会学生查阅资料及向别人请教的学习方法。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一半课题,留下悬念。目的: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2.课题中指导“生”的书写。目的:突出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的特点,分散识字重点。
(二)在阅读中识字、积累、理解、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以识字、学词为主,进行想象读。(用两个训练引出两句话指导学生朗读)
(1)理解“旁边”,训练说话“谁的旁边是谁”。学习文本第一句话:大树旁边的地里种了许多花生。
(2)积累词语:abb式词语(一朵朵)。学习文本第二句话: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目的:这样设计体现了随文识字的好处,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不但认识了本课生字“旁、种、许、格、外、艳”, 而且理解了“旁边、叙多、格外、鲜艳”等词语的意思。体现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2.学习第二自然段,分角色、表演读。
(1)自渎,用不同线画出松鼠和鼹鼠说的话。
(2)进入角色引读。
(3)学生表演读。
目的:学习疑问句和感叹句,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并且通过分角色、表演读的形式,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3.学习3~5自然段,悟读。
第3自然段抓住“每天”体会小松鼠盼望的心情。
第4自然段抓住“他等啊,等啊”体会小松鼠急切、渴望的心情。
第5自然段抓住“奇怪”“自言自语”,体会小松鼠的失望与疑惑。
目的:这样,通过抓重点词,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小松鼠心情的变化。体现了课标中使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所得,在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强体验与领悟这一精神。
(三)多元开放、调查延伸。
通过小松鼠的疑惑“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把课题补充完整。一个疑问,一个“找”首尾呼应。
1、设计开放的问题,组织讨论。(三种可能)
(1)被鼹鼠摘走了。
(2)不是被摘走,是花生本来就没结果。
(3)花生结果了,没被摘走,而是结在土里了。
2、如果你是小松鼠打算怎样弄懂这件事?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向别人了解等学习方法。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在利用课件让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及花生在土里结果这一特点。
3、布置课外调查: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果实也是长在泥土里的?
目的: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会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培养学生搜集使用信息的能力。
一年级语文课小松鼠找花生篇六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可讨论交流得知花生的果实长在地里这一特点,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其他植物的特点,初步培养观察的兴趣。此文图文并茂,利于老师创设情境;小松鼠找花生中,心情由高兴变焦急再变奇怪,利于学生朗读练习;课文最后留下疑问: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利于学生续编故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口语表达能力。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产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课件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生:花生。
师出示花生的图片
(2)师:大家爱吃花生吗?因为它特别香,所以我们都很喜欢吃它。其实不仅我们喜欢它,小松鼠也很喜欢吃它。有一次,小松鼠发现一块地里种了很多花生,就打定主意,今年冬天要靠花生过冬。可是它的愿望没有实现,这是为什么呢?这个故事就是《小松鼠找花生》。
(3)全班齐读课题,注意读准“找”和“生”的读音。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提醒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学生自由练读,并标出自然段,把觉得难读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1、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读一读部分,教学生字词
2、指名分段读课文,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指点,主要就读准字音和读通句子方面进行指导。
师:请小朋友观察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再读读课文,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说了第一幅图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说了第二幅图的内容。
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
师出示第一幅图
指名读第1、2自然段。
(1)师:小朋友们,看图读文后,你觉得花生的花怎么样?
提示:多 旺 美。
师:书上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花生的多与美?
提示:一朵朵 金黄色 格外鲜艳。
(2)师出示句子: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3)师:请同学们读读句子,说说“格外鲜艳”是什么意思?
提示:颜色特别明亮而好看。
师:你还知道哪些东西颜色很鲜艳?你能用“鲜艳”说一句话吗?
提示:五星红旗、漂亮的一幅、五彩的贝壳等。
(4)师:多美的花啊!谁来美美的读一读?
指名读,引导学生突出“金黄色”、“格外鲜艳”,用赞美欣喜的语气读好句子。
学生戴上头饰,分角色读好鼹鼠和小松鼠的对话,读出儿童的童真童趣。
(6)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上台表演,集体评议。
启发学生想象花生成熟后的情景,树上长满了花生,小松鼠津津有味的吃花生。
(8)师:谁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指名读,要求读出花生花的美丽,小松鼠的高兴。
过渡
师:同学们,看着鲜艳的花生花,听着鼹鼠的介绍,小松鼠多么想吃到好吃的花生啊!那它是怎么做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自由读课文3、4、5自然段。
1、出示句子: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接花生了没有。
(1)“每天”什么意思?指名答。
(2)小松鼠每天去哪儿了?干什么?它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3)你能读出小松鼠就这样急切盼望花生早点结果的心情吗?
指名读,齐读。
生:秋天。
出示课文第二幅图
3、师:等了这么久,都没看见一颗花生,这时候的小松鼠会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5自然段。
学生齐读。
4、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二幅图,说说小松鼠的表情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
(1)师:“奇怪”什么意思?小松鼠为什么奇怪?
(2)出示句子: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谁来读一读?读出奇怪的语气。
指名读句子。
(3)师:图中的小松鼠在和谁说话?自己跟自己说话叫什么?
提示:自言自语。
(4)师:小松鼠在自言自语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师出示句子: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
小组讨论,解决疑问
a、师:是谁摘走了小松鼠的花生呢?请大家帮小松鼠想一想,并说出你的理由。
b、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5)师:谁能当当配音员给插图配音?
5、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3~5自然段,想想小松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提示:急切 —— 失望 —— 奇怪。
6、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生回答,土豆,芋头,红薯,藕……
出示媒体资源中的图片:长在地下的果实
2、读儿歌,复习生字。
小松鼠,找花生。
没找到,格外急。
花落了,果结了,
花生呀,在地里。
3、写字指导
(1)利用媒体资源中的学一学部分,指导书写。
(2)教师提醒学生注意
“生”字竖在竖中线上,起笔要比撇高些。
“里”字先写“曰”,写扁一些,最后一横在横中线上。第五笔是竖,写在竖中线上。最后写两横,上横短,下横长。这个字的笔顺容易写错,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果”字先写“曰”,写在上半格,然后写“木”,一横一竖分别压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
4、布置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我会读”。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可以把自己续编的部分加进去。
16、小松鼠找花生
花(鲜艳)→ 花生(谁摘走了呢?)
↓
埋在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