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重点4篇(实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重点篇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导语]共含5篇,由的会员投稿推荐,小编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帮助到你。
教学目标:
1、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利用加法、减法计算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 9+( )=15 (2) 9+( )=18
15-9=( ) 18-9=( )
(3) 9+( )=14 (4) 9+(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3、布置作业。
反思:
一节课的时间必定是有限的,上节课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口算“十几减 9”的多种方法,并能选择一种进行训练,本节课的训练重点便是提高速度,所以我提出,“怎样能让你所用的方法更快些?”我们班的李禹蒙同学最先发现“十几减9”的题可以直接用被减数的个位加1,也就是几加1的方法来算。虽然有这样发现的人并不多,但相信同学们已经开始体会到数学中的规律运用了。
希望你能喜欢这篇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维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能准确计算。
教学难点: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准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反思:
本节课在出示了题目后,大部分同学能够算出得数,但都是运用幼儿园的学习方法手指算法来完成的,这样的算法让他们的速度很难提高。但我并不着急,调整课上内容,先让学生自由算几道题,让学生拥有了成就感以后,提出“谁能有更快的口算方法?”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们开始充满信心,想要比式。
于是,我先让同学们在小组内展开比赛,然后选出组内高手在班里比赛,最后让同学们来介绍自己的口算方法,教师进行小结,引出破十法、想加算减法、连减等,最后,让同学们自选方法展开学习,并将同一种方法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切磋练习,从而真正地掌握新的口算方法。
关于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的写法,可以参考本页面的所有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应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应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计算十几减8。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3、布置作业。
反思:
有了“十几减9”的学习基础,在学习“十几减8”这部分知识时,我先让同学们回顾“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然后反问:这些方法能不能解决“十几减8”的题呢?同学们自己尝试,互相交流,发现口算方法,然后利用方法口算更多的十几减8的题目,这节课的题目便得很轻松。
在可以搜索到更多关于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的精选范文。
教学目标:
1、通过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能主动获取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初步培养合作意识、交流意识和多角度思考的思维习惯。
3、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探索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切实掌握“想加算减”)
教学难点;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课件出示)
星期天小黄猫和小花猫从市场早买回了好多金鱼,并把它们的金鱼放在一个鱼缸里。看着美丽的金鱼在鱼缸里快乐地玩耍,它们高兴极了。
小朋友,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小组交流 ③全班交流(课件随学生回答出示图片。)
2、探索算法
①生独立思考13-7等于几呢?你是怎么想的?
②小组内同学讨论讨论,比一比,哪一组同学想的方法最多?
3、交流汇报
4、小结:同学们用以上几种不同的方法都能得到相同的"答案,在计算时,我们一般选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或破+法,要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法,才能算得又对又快。
三、练习(课件)
它们有什么规律?
四、总结:
反思:
前面的铺垫学习,让本节课的口算变得轻松,同学们都能运用方法进行口算,但是在计算得过程中却经常出现错误,于是我让学生们把学过的十几减几的题目分类,并进行比较,让运用破十法的同学发现见九就是一加几,见八就是二加几,见七就是三加几的破十规律,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率。本堂课的另一重点就是全班性推广想加算减的方法,因为同学们加法口算较快,所以侧重训练这种想加算减的方法,但还是有些同学不能理解加与减的联系。
希望()能够成为你学习与工作的好帮手!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喜闻乐见的情境数学游戏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巩固掌握“想加算减”
教学难点;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针对练习
小红有13元钱,小明有15元钱,他们俩到肯德基去吃东西,请看肯德基的食品价目表:汉堡:9元 可乐:6元 鸡腿:7元。
(一)如果每人买一样东西吃,各找回多少钱呢?
1、列式算式(请你把可能出现的情况用算式写出来)
13-9 13-6 13-7
15-9 15-6 15-7
2、你会算吗?(独立计算,选出其中的一题说说你有哪些不同的算法)
3、汇报
选择 13-9 15-6 说说有哪些不同的算法?
4、你会填吗?
13-7=□ 15-9=□
(二)如果每人买一样东西吃,各找回多少钱呢?
1、列式算式(请你把可能出现的情况用算式写出来)
13-9 13-6 13-7
15-9 15-6 15-7
2、你会算吗?(独立计算,选出其中的一题说说你有哪些不同的算法)
二、自由练习:
1、小结:十几减几的方法很多,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计算时不但要选择你比较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而且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法,才能算得对又算得快。
2、选题训练
三、总结反思:
本节课仍然对学生的“想加算减”的方法加以训练,不过在我看来简单的理解在同学们那里却非常吃力,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所以本节课,我请方法掌握较好的同学教大家去发现加与减的联系,效果好了一些,已经有一大部分能够理解想加算减这种方法了,不过还需要在今后的练习中不断巩固才好。
的小编希望你能喜欢以上5篇范文,你还可以点击这里查找更多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范文。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重点篇二
教科书第10页的内容。
1、在生活情景中认识左右,感知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用左右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经理观察、操作和活动的过程,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
3、在游戏活动中,体会位置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认识左右的必要性。
建立左右的标准,初步描述物体的位置。
能正确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课件、图形卡片。
一、创设情境认识左右
1、认识左右手:
教师:开学到现在已经半个学期了,何老师觉得你们写字越来越漂亮了,你们做一个写字的姿势给何老师看看。哇!姿势真好看!你们握笔的是哪个手?(右手)
请同学们举右手。
另一个手是哪个手?(左手)
请同学们举左手
2、借助左右手认识左边、右边
(1)教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它们配合起来能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与左手同侧的就是我们的左边(板书:左),与右手同侧的就是我们的右边(板书:右)。
(2)教师示范伸出左手、右手。
(3)教师说左右,学生伸出相应的手。
二、通过游戏、动手操作等加深认识左右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闯关游戏,有信心过关吗?
1、第一关:听口令做动作
(1)教师口令,全班学生做动作。
口令:摸你的左耳、摸你的右眼……
(2)教师口令,小组内一起做动作。
(3)教师口令,请个别学生做动作。
2、第二关:介绍邻居
请学生说说:我的左边是谁、我的右边是谁。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介绍,然后请个别学生介绍。
3、第三关:摆一摆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卡片,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摆放。
请个别学生在黑板上摆。
4、第四关:完成练习卡上的练习
学生拿出课前所发的练习卡,老师读题,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进行集体评讲。
三、生活中的左右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出现左右,例如:
1、上下楼梯靠右走。
2、敬队礼时用右手。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请部分学生汇报。
板书设计:
认识左右
左右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重点篇三
风轻轻地拂面而过,撩起我心中的思绪,那缕缕凉风扣人心弦。我站在你的身后,默默的观注着你,这才发现原来你我的距离是那样的遥远。虽然看上去似乎伸手可触,但正在伸手之间,我明白了,一切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简单,那只是我个人的单纯的想法。我们之间有着一条不可逾越的沟壑,我永远也无法跨过去,只得在一端呆呆地守望着另一端的你,而你却似乎毫无知觉,一切对你来说,就是这轻轻拂过的春风,除了有丝凉意,什么也没有留下。一阵风过,你也静静地走了,随之消失在风中,消失在我的视线里,但仍留在我的心里,仍留在我的记忆里。
风本来就会瞬间即逝,但是它所给我的“凉意”,却不会瞬间妈逝。风不是清纯的,在它吹过的瞬间,突然袭来一场龙卷风,风中的沙尘迷糊了我的眼睛,泪水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而你却若无其事,依然头也不回的走了,我模糊的双眼,看不清你洒脱的身影,风沙越来越大,你意无反顾的执意走下去,我开始为你担心,不知你能否走得出去。我期盼着风暴快快停下来,不要伤害到你。我开始拼命地流泪,希望能够流成汪洋大海,吸附了沙尘,减少风暴对你的伤害,我哭得天昏地暗,哭得忘了自己是谁,哭到不明是非,我想用泪将你唤回,我能吗?我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原来答案已经很清楚,我不能,因为你不属于我。
风儿停歇了片刻,我也不再哭泣,我要像风儿那样洒脱,要像风儿那样自由,我不要被束缚,尤其是不想被内心的煎熬和困惑所束缚;我要像风儿一样勇敢,敢于吹向沙漠,敢于卷起沙尘,然后把它重重摔落。不能被打倒,更不能认输,所以我拼命地挣扎,尽管我被弄得遍体鳞伤,但我没有哭泣,更没有后悔,因为我毕竟挣扎过。我痛,因为我体无完肤,万念俱恢;我笑,我为自己的无知感到可笑;我狂,我为一个而痴狂;最后我累了,我不哭不笑,不吵不闹,而是静静地、呆呆地等着……忘了挣扎,也忘了呐喊,似乎一切都该结束了。
风停了,一切都消失在风中,一丝一点也没有留下,唯有一颗已经支离破碎的心,依然在风中……据说每一个受伤的动物都会找一个隐蔽的地方去填平浑身的伤口,然而我没有躲也没有逃,而是静静地望着苍白色的天空茫然。
风儿走了,带走了我的思念,远方的烟囱中冒出缕缕青烟,它们保持着静默的本性,悠然地冲向天空,破碎的心还能复原吗?月儿缺了还会圆吗?天空中的云朵都有聚散,花开花落总有时,就让一切随风消逝吧!从此以后不会再有任何遗憾与留恋,明天依然会是一个艳阳天。告诉自己也对别人说,重新武装自己,以崭新的面貌去迎接一个新的黎明。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重点篇四
;第二单元测试卷(二)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16分) 1.()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折线统计图有()和()两种。
3.医生需要检测病人的体温情况,应选用()统计图。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折线统计图能表示()。
a.数量的多少 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 2.要反映某地的气温变化情况,应绘制()。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三、下面是一辆旅游车往返于动物园和旅行社的时间和路程情况统计图。(16分) 1.旅游车经过()小时到达动物园,游客在动物园参观了()小时。
2.在()这个时间段旅游车行驶的速度最快。
3.旅游车前4小时的平均速度是()千米/时。
四、下图是2016年昆明和重庆月平均气温统计图。(15分) 1.根据统计图,你能判断出两个城市一年气温变化的趋势吗?(5分) 2.你知道这两座城市为什么分别被人们称作“春城”和“火炉”吗?(5分) 3.壮壮一家要在7月去旅游,如果要在这两座城市中选择一个,你认为选择哪座城市合适呢?(5分) 五、丽丽每年生日都测量身高,下面是她7~15岁时的身高与本市同龄女生标准身高对比情况统计图。(15分) 丽丽7~15岁时的身高与本市同龄女生标准身高对比情况统计图 1.丽丽从()岁到()岁时,身高增长得最快;在()岁时,丽丽的身高最接近本市同龄女生的标准身高。(9分) 2.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信息?(6分) 六、先根据统计表绘制折线统计图,再回答问题。(22分) 淘淘本学期各单元数学成绩统计表 单元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成绩/分 95 98 75 60 55 50 (1)请绘制出折线统计图。(7分) (2)第()单元与第()单元成绩相差最多。(6分) (3)成绩最高的是第()单元。(3分) (4)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信息?(6分) 七、下面是2011年各月某商场空调和热水器销售情况统计图。(10分) 一年中,空调和热水器的销售情况如何? 参考答案 一、1. 折线 2.单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3.折线 二、 2.b 三、1. 442. 6时~7时3. 62.5 四、1.气温从1月起开始逐渐升高,直到7月气温达到最高,从7月气温开始逐渐下降,直到11月气温降到最低。
2. 重庆一年的气温变化幅度大,夏季气温尤其高,所以称为“火炉”;昆明一年的气温变化幅度小,一年四季温度适中,所以称为“春城”。
3. 昆明。
五、 1.899 2.(答案不唯一)丽丽的身高一直比标准身高矮。
六、(1) (2)二六(3)二(4)从图中可以发现,淘淘的成绩从第三单元开始下降,并且下降得很快。
七、从统计图上可以看出空调在一年中的销售量起伏较大,很明显是受气温的影响,夏天销售量大;热水器每月销售量虽有起伏,但相比空调的销售量较平稳。
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轻松填空。(每空2分,共24分)
1.以一个长方形的长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一个( ),长方形的长等于它的( ),长方形的宽等于它的( )。
2.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高是9厘米,它的侧面积是( )平方厘米,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3.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大16立方分米,则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4.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94.2平方厘米,底面半径是3厘米,圆柱的高是( )厘米。
5.一个圆锥形铁块的底面周长是12.56米,高是1.8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米。
6.一个圆柱的体积是78.5立方分米,底面积是15.7平方分米,与它等底等体积的圆锥的高是( )分米。
7.把一个底面半径是3厘米,长是2米的圆柱形木料截成两段,表面积增加了( )平方厘米。
二、认真辨析。(8分)
1.底面积相等的两个圆柱,体积一定相等。( )
2.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的底面积相等,圆柱的高是圆锥的 ,那么它们的体积相等。( )
3.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到原来的3倍,高缩小到原来的 ,体积不变。( )
4.如果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 ,那么它们一定等底等高。( )
三、慎重选择。(15分)
1.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不可能得到( )。
a.长方形 b.正方形 c.平行四边形 d.梯形 2.36个铁圆锥体,可以熔铸成( )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
a.9 b.12 c.8 3.一个圆柱形钢管,内直径是20厘米,如果管内水的流速是4厘米/秒,这根水管1秒钟可以流出( )毫升水。
a.62.8 b.25.12 c.1256 d.12560 4.把一段圆柱形钢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重10千克,这段钢料重( )千克。
a.30 b.20 c.15 d.10 5.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相等,它们的底面积之比是2∶1,则它们的高之比是( )。
a.1∶2 b.2∶1 c.1∶6 四、图形计算。(16分)
1.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10分)
2.求圆锥的体积。(6分)
五、解决问题。(37分)
1.博物馆展览大厅有8根相同的圆柱,底面周长3.14米,高6米,要给这8根柱子刷上油漆,如果每平方米用油漆0.1千克,至少需要多少千克油漆?(6分)
2.要制作一无盖圆柱形水桶,有以下几种型号的铁皮可供搭配选择。(单位:分米)(15分)
(1)你选择的材料是( )号。
(2)做这个无盖水桶共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3)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升? 3.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周长6.28米,高1.2米,把这堆沙铺在一条宽10米的公路上,如果铺2厘米厚,能铺多长? (8分)
4.有一种饮料瓶,底面直径是8厘米,瓶子正放时饮料的高度是20厘米,倒放时空余部分的高度是4厘米,饮料瓶最多能装饮料多少毫升?(8分)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21分) 1. 看图回答问题。
购物中心2015~2019年洗衣机销售情况统计图 (1)双筒洗衣机()年到()年的销售量下降最快。
(2)滚筒洗衣机()年到()年的销售量上升最快。
(3)根据洗衣机销售情况,应多进()洗衣机。
2. 某机床厂2019年各季度生产情况统计图如下。
(1)请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机床厂2019年全年生产情况呈()趋势。
(3)该机床厂2019年平均每个月生产机床()台,平均每个季度生产机床()台,下半年平均每个月生产机床()台。
3. 中国和美国在第25~31届奥运会中获得金牌的数量统计图如下。。
(1)中国的金牌数量从第()届到第()届处于上升趋势,第()届到第()届有所下降。
(2)中、美两国的金牌数量在第()届时相差最多,第()届时相差最少。
(3)()国获得奥运会金牌的数目相对比较平稳,()国起伏比较大。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空2分,共12分) 1. 下面能反映《龟兔赛跑》故事情节的图像是()。
2. 小明和妈妈在家洗澡,热水器内装有100升水。小明洗了6分钟,用了一半水,然后停止洗澡,又过了6分钟后,妈妈去洗,她也洗了6分钟,把热水器内的水全部用完了。下面图()表示了热水器内的水量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3. 下图是张华同学第二学期五次操作技能竞赛成绩统计图。
(1)这五次操作技能竞赛,第()次的成绩最低。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2)第五次操作技能竞赛成绩比第二次高()分。
a. 15 b. 20 c. 25 d. 30 (3)这五次操作技能竞赛的平均成绩是()分。
a. 84 b. 85 c. 88 d. 90 (4)张华第二学期五次操作技能竞赛成绩()。
a. 呈上升趋势 b. 呈下降趋势 c. 有升有降 d. 没有变化 三、判断。(对的画“√”,错的画“×”。每小题2分,共6分) 1. 医生用折线统计图记录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
() 2. 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表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数量的变化情况。
() 3. 折线统计图是用长短不同的直条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
() 四、解决问题。(共61分) 1. 下面是一辆公交车从起始站至终点站的行驶过程中乘客上、下车的情况统计图。(共12分) (1)第四站有()人上车,()人下车。(4分) (2)第()站上车乘客和下车乘客一样多;
第()站下车乘客最多。(4分) (3)汽车从第五站开出时,车上一共有多少人?(4分) 2. 兴福小学“护林防火小队”每年三、四月份利用周日休息时间上山护林防火,给游客发放宣传单,做护林防火宣传。下面是护林防火小队连续8个周日上山发放宣传单的情况。(共19分) 周次 1 2 3 4 5 6 7 8 张数/张 128 135 116 165 187 209 188 144 (1)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4分) (2)“护林防火小队”发放宣传单最多的是第()个周日,最少的是第()个周日。从第()个周日到第()个周日发放宣传单张数上升得最快;
第()个周日到第()个周日发放宣传单张数下降得最快。(12分) (3)“护林防火小队”平均每个周日发放宣传单()张。(3分) 3. 下表记录了小林家和小刚家近几年的收入情况。(共17分) 家庭收入/万元年份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小林家 6 8 12 16 17 小刚家 6 10 12 20 22 (1)根据表中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5分) (2)小林家()年的收入最高,()年的收入最低。(4分) (3)小刚家从()年到()年收入增长最快。(4分) (4)从2015年到2019年,小林家每年的平均收入是()万元,小刚家每年的平均收入是()万元。(4分) 4. 下图是某商场2019年前三个季度销售羽绒服和泳衣的情况。请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共13分) (1)你认为图中的“——”和“”各表示什么?把图例补充完整。(4分) (2)该商场第四季度大约会销售羽绒服和泳衣各多少件?请你估一估,并说明理由。(5分) (3)请根据自己估计的数据,把统计图补充完整。(4分) 答案 一、1. (1)2016(2)2017(3)滚筒 2. (1)100200350550(2)上升 (3)100300150 3. (1)26292931(2)2628(3)美中 二、1. d2. c 3. (1)a(2)a(3)a(4)c 三、1. √2. √3. × 四、1. (1)108(2)六八 (3)2+9+11+12+10+13-1-7-8-8-10=23(人) 答:汽车从第五站开出时,车上一共有2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