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丰子恺的读后感(汇总22篇)
读后感是我们对书籍中的价值观和观点的思考和评价。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读后感有哪些要点和技巧?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类型的书籍,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内容丰富多样,形式各异。希望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路,激发大家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读书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和娱乐方式,希望大家都能坚持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和收获。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也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读后感。
了解丰子恺的读后感篇一
前段时间,我的朋友给我推荐了丰子恺的文章。只看了一点,自己便深深地被他的散文和画所吸引。于是,我读了本丰子恺的散文漫画精品集《活着本来单纯》,刚好利用空暇时间细细拜读。
在拜读之前,我上网了解了一下丰子恺的相关资料,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画家、散文家,师从弘一法师,学贯中西。他的散文兼有平易简朴之风、宽仁隽永之意和童真天然之趣,是现代文学中备受推崇的佳品,多次被选入中小学教材。他的漫画幽默风趣,流传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并争相收藏。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说:“丰子恺是最中国的中国人。”
这本书总共分成了六部分。
第一部分的主题是“豁然开朗”
第二部分的主题是“无宠不惊过一生”
第三部分的主题是“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
第四部分的主题是“你若爱,生活哪里都是爱”
第五部分的主题是“学会艺术的生活”
他的`散文集穿插着一系列亲笔画,大部分画作取景于最朴素的大自然与单纯的孩童,每副画都把人物与大自然安排得非常巧妙,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丝毫没有违和感。作者通过对身边事和往事的回忆,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最终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似水流年。
李玉刚-逐梦令四美图。
在这本书里,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丰子恺在《从孩子得到的启示》这篇文章里讲的一则故事:晚上喝了三杯老酒,不想看书,也不想睡觉,捉一个四岁的孩子华瞻来骑在膝上,同他寻开心。我随口问:
“你最喜欢甚么事?”
他仰起头一想,率然地回答:
“逃难。”
我倒有点奇怪:“逃难”两字的意义,在他不会懂得,为甚么偏偏选择它?倘然懂得,更不应该喜欢了。我就设法探问他:
“你晓得逃难就是甚么?”
“就是爸爸、妈妈、宝姊姊、软软……娘姨,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
啊!原来他的“逃难”的观念是这样的!他所见的“逃难”,是“逃难”的这一面!这真是最可喜欢的事!
文章的最后,丰子恺说他受了这孩子的启示:孩子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我在世智尘劳的现实生活中,也应该懂得这撤网的方法,暂时看看事物本身的真相。唉,我要向孩子学习!
了解丰子恺的读后感篇二
其中有两小段颇有意思,在这里写下作为记录.
文中有一段描述丰子恺四个孩子在一个炎夏的下午吃西瓜的情景.三岁的阿韦发出像花猫偷吃时候"ngamngam"的音乐声,唤起了五岁的瞻瞻的共鸣,作诗"瞻瞻吃西瓜,宝姐姐吃西瓜,软软吃西瓜,阿韦吃西瓜."这诗又引起了七岁软软与九岁阿宝的散文,数学的兴味,归纳其结果:"四个人吃四块西瓜".
这本是一幅很家常的画面,可丰子恺对此发表的看法却不一样:。
"我觉得三岁的阿韦的音乐的表现最为深刻而完全,最能全般表出他的欢喜的感情.五岁的瞻瞻把欢喜的感情翻译为(他的)诗,已打了一个折扣;然尚带着节奏与旋律的分子,犹有活跃的生命流露着.至于软软和阿宝的散文的,数学的,概念的表现,比较起来更肤浅一层."。
巧在今日刚好上完一位中国老师的油画课,再读此文颇有感受.
三岁阿韦的"音乐"只是本能的发声,无实际语言内容,但"ngamngam"的节奏却可听作欢快的音乐声.五岁瞻瞻的诗,是作为这种愉快情感的归纳总结,把此情此景往前推进了一步,具象化了一些.而七岁的软软和九岁的阿宝的散文,数学,概念的总结结果更将其收紧渗入了理性的分析.
何为真?
我认为"真"是当人遇人遇事本能发出的第一反应,而这也是感情最为丰富的反应.每周四油画课上都会和我的老师在绘画上作一番探讨,每每收获良多.他跟我说做艺术有三层境界,最低层为做你所见,中间层为做你所想,而最高层为做你所感受.我自认为自己在中间层通往最高层的道路中,如何能够抓住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把它表达到艺术创作中是最难的.
再来看丰子恺对四个孩子不同举动的评价,给了我很大启发.抓住自己第一反应,不要做理性分析,不要做归纳总结,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必然会失去很多最纯最真的精神.作画要大胆,要像散文一样,形散神聚,放松手腕,解放内心,这样的画,我的手只不过是传递内心的一个工具罢了.
文中有另一段讨论父母与儿女之间的关系,读后使我更为震动.
丰子恺对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的理解是我万万没想到的.这也大概是我第一次见到/听说有父母认为与儿女之间的关系并非生命的延续性.当然,我不是指生物学上的延续,而是指精神上的传递.以我自身成长经历来讲,我的爸妈从小为我操碎了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也无可厚非.我自知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我铺路,也希望我能够按照他们的意思安安稳稳渡过轻松富足的余生.可这一切似乎并没有考虑我内心深处的感受,更有强加于我的意思.然丰子恺却从儿女很小的时候便视他们为独立的全然不同于己的生命个体,更从未想过要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实现在他们身上.这是何等高明的父亲!实在令我心生妒忌之情!
了解丰子恺的读后感篇三
这次丰子恺的《杨柳》是我们寒假作业中的一篇文章,读完后真地想说些什么了,于是便诞生了这篇文章。
每个人都对事物有不同的见解,所以在这里,我要发表一下我的见解。
植物本来就不代表着什么的,可是人们偏偏让植物去代表自己强加给它们的意义。比如都说牡丹乃是富贵之花,我问你们,牡丹怎么富贵了?难道就是因为它的花达而艳丽?说牡丹吃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处,难道观赏不是用处吗。人们往往习惯于把事物分类,而分类的标准呢,无外乎对自己有用或者没用。凭什么,凭什么一个事物存在就一定要对你们有用,你们是谁啊。
每一种植物都有它们特殊的形态特点,花木蒸蒸日上,是因为它们爱阳光。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就算是喜阴的植物,也不能在一个小黑屋子里健康成长的。它们努力向上发展,是为了争取到更多的阳光。而一株植物就是一个整体,又怎么能把它们分开单独讨论。
至于文章结尾部分所说春天应是“柳条春”,其他植物的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既然这样,那么春天就只要杨柳好了,其他植物都不要发芽、开花了,反正只有杨柳能象征春的神意,我想真是那样的话,你一定无聊的要死吧。放眼望去,除了杨柳就是杨柳,除了绿色和棕色,其他的颜色是没有的。什么,蜜蜂?你在开什么玩笑啊,没有色彩艳丽的花朵,哪里会有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的影子呢,蜂蜜就更别想了。
春天应该是充满了生机的季节,当春风吹拂大地,五彩缤纷的花朵竞相开放,泥土混着花的香气迎面扑来,植物们拼命向上生长,泥土里的根系也更深更发达了。蜜蜂急急忙忙的开始了新的工作,鸟儿在枝头快活的歌唱,这才是真正的春天,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当装帧典朴的浅棕赭色封面映入眼帘时,我便深深痴迷上了此书。当随手翻阅期间,更是爱不释手,渐而成为我本周的精读书目。
丰老先生身兼数家: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我拜读此书之前熟知他的漫画功力非凡。翻读本书后,方才让我领略了他的文学与漫画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魅力所在。本书中,其散文文笔质朴、文蕴深厚;漫画则寥寥数笔,勾勒出意味深藏的佳品,可谓上品之上品,意蕴幽存。
印象尤深的《胡桃云片》一文,让我忆起儿时的火烧(胶东的一种面食),那味儿是长大以后所未曾再度品尝到,已深深扎进记忆的闸门之内的,其色、形、味时常萦绕眼前,却是无法触摸与品味的。正如作者笔下的云片糕,无论何处也抵不上他印记中的松江云片糕,因那是美的化身、记忆的缩影。其《作父亲》则由买小鸡时讨价还价的实伪来引述出为人父的不易。于情于理令人发思教育的目的性与实践性。《白采》一文告诫世人善待自己身边的每个人。是因生命的脆弱终究阻隔不住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爱与真情。
《三娘娘》是图文俱佳的代表作。文章精细描写了三娘娘的生活窘况,尤其对其纺线一幕有着浓重的一抹,将其手与闲人之手相比照,揭露了生活在社会底层人不畏困苦所迫,辛勤劳作以求平稳生活的旧社会缩影。最是妙在配上简洁流畅的图画,立刻将三娘娘的形象活灵活现的跃然纸上,呈现在每位读者面前。令我不由得念起儿时外祖母纺线的身姿,是那样的熟悉与遥远,更念起她老人家的关爱点滴难以释怀。
还有《脚踏车》漫画最为经典的代表作,观后便能直渗骨髓。笔笔间真情,处处显深意。芭蕉扇子成脚踏车,一方面凸显孩子的天真无邪,一方面彰显丰老先生的妙处着眼、紧扣生活,两者相融,让观者笑靥止步。
此刻,我不由念诵起王铎的“文要一气吹去,欲飞欲舞,提笔不住,何也?有生气故也。”丰老先生的文章处处有生气,有如墨滴落于生宣之上,渐渐晕染开来,让读者身入其间,又渗化到内心深处。
故而,文要择优而拜读,反复为之,就如本书让其深厚的底蕴在心间流淌,让心神随其笔韵的质朴飞扬。笔耕源于生活,品读、品透生活,才能拥有像丰子恺那样激扬文字的胸襟。学做丰老先生,来营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多姿多彩的文笔艺苑。
时值新春二月,天气多变,乍暖还寒,正是最难将息的时候。
日前的天气本还是好好的,想不到早上起床之后抬眼望外,发觉整个天空都是灰蒙蒙的,更因气温低下而感觉稍许寒冷之意。天空中乌云密布,显得阴暗异常,丝丝的冷风中更传递着风雨欲来的讯息,这样的天气凭空让人心态情绪上感到些压抑和消沉。然而事实上,确是人心的多变更胜于天气的。
傍晚时分天空阴暗得愈发厉害,直到淅淅沥沥的小雨渐次的滴落和湿润了大地为止,这当算得上是立春之后的第一场春雨。但当暮色四合之后,窗外的景色渐渐的淹没于夜色之中终于不见,只有远方的霓虹灯的灯光透过层层的细雨而遥远的传过来。雨声淅沥,连绵不绝,暗合着这冬去春来的夜晚,心绪更加感到彷徨。刚刚从家里出来有十天,难道又想家了吗?虽是自己的心事,自己却未必就说得清楚。正赶上今天还是我的生日,心情上更加是欲言又止。而对于我的生日,我想哪怕全天下的人都不记得,甚至连我自己都不记得的,但想家中的母亲却一定会记得的。而事实上我的生日又何尝不是老妈的受难日呢。但很遗憾的是日间一直都没能来得及给家里打个电话问安一下,感到有些惭愧。
满怀无着无落的心绪或者感觉,翻开日前带来的那本书《现代闲情小品》,读到丰子恺的那篇散文《春》之后,移情于物来遣怀的竟有所感。而加之连日来我又感冒复发,持续服药使得满嘴终日感觉苦涩,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以为借用别人的感受来排解自身的烦绪,那却也是未为不可的事情。
“春的景象,只有乍寒、乍暖、忽晴、忽雨是实际而明确的。此外虽有春的美景,但都隐约模糊,要仔细探寻,才可依稀仿佛地见到,这就是所谓“寻春”罢?”但当看到这段文字之时,感觉有些微妙,因我日前还曾发短信给距近的好友说来日择个好天气一起去爬山游玩呢,郊外踏青寻春却也是潜在的目的。
“春所带来的美,少而隐;春所带来的不快,多而确。诗人词客似乎也承认这一点,春寒、春困、春愁、春怨,不是。
诗词。
中的常谈么?不但现在如此,就是再过个把月,到了清明时节,也不见得一定春光明媚,令人极乐。倘又是落雨,路上的行人将要“断魂”呢。可知春徒美其名,在实际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而这段对春的描述更让人苟同,春风化雨竟多愁,且不说诗人词客,单说凡夫俗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实际,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是从暮春开始的。就气候上说,暮春以前虽然大体逐渐由寒向暖,但变化多端,始终是乍寒乍暖,最难将息的时候。到了暮春,方才冬天的影响完全消灭,而一路向暖。”丰子恺的这段文字的理性认知,更加让我感到五体投地。想到乍暖还寒的初春,景象固然是一派生机勃发,但风雨不定气温多变,却也正是古人词句里说的是最难降息的时候。所以说暮春才是最美好最愉快的时节。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事实是的确如此。侧耳倾听着窗外的雨声,依然淅淅沥沥的错落有致的富于节奏。“小楼一夜听春雨”的诗句意境是无比美妙的,然而实际上若拿到现实情境里来映照,我们或都会感到失望的,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遭逢际遇并不总是那么富有“诗意”的。想及到日间午后因为天寒,而蜷缩到屋内一隅不愿再动,再反观诗人词家那些淡雅恬静的诗句,我们或也会感到哑然失笑的吧。
了解丰子恺的读后感篇四
想拜读丰子恺先生的作品,源于我对老先生漫画的喜爱,简洁的笔触,勾勒出社会生活的形形色色,给人以深深的震动和启迪。当封面上白底浅绿色纹样中丰子恺漫画映入眼帘的那一刻起,我便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
丰老一生身兼数家:漫画家、翻译家,文学作家、美术教育家,我一早便知道他的漫画功底甚是了得,但阅读后才领略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质朴的文笔中透出的是丰老深厚的文学基础、生活积淀,而漫画的简洁点缀得恰到好处,让人读来如清风拂面,意犹未尽。
让我印象颇为深刻的是《给我的孩子们》这篇文章,用回忆甚至略带忏悔的语调描写了丰老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事情,真实反映了一个父亲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极其负责的态度。书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dd“软儿,你常常耍弄我的长锋羊毫,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去,而有一次,我甚至打了你,看你嚎哭的样子,我竟不安慰,还大声说:‘这就是你的下场!’我现在痛苦极了,后悔自己那么无情。可后悔有什么用呢?我只能十分真诚地对你说:软儿,原谅我吧!我错了,我应该平下心对你讲对与错,不该那么粗鲁,当时,你也还是个小孩,什么事也不懂!”字里行间,体现了一位开明的、具有强烈责任感的父亲对自己年轻时候对待孩子的鲁莽草率深深忏悔,希望长大后的孩子能体谅为父的心情,并接受真诚的道歉。也许他的软儿早已对十几年前发生的事情没有了记忆,但却一直纠结在父亲的心上,如今又郑重其事地描写出来,不管过去了多久也要对自己曾经的错误道歉,丰老率真的个性在此可见一斑,丰老这样的深明大义更是让我为之动容,这与那个年代一些专制跋扈的家长相比,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
读完丰老的书,使我更清晰了与孩子相处的艺术,那便是:只要心中有爱,与孩子真诚以对,孩子们一定也会对你喜爱有加,在相互的沟通交流中彼此影响,共同成长。
了解丰子恺的读后感篇五
丰子恺的书我有两本:一本是早期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丰子恺散文选》;还有一本是《闲居》,也是散文集。时常在空闲时翻翻觉得颇有些情趣,他的散文文理并茂,情意盎然,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丰子恺的散文最适合秋天来读,正如他所说:“我觉得一到秋天,自己的心境便十分调和,非但没有那种狂喜与焦灼,且常常被秋风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暂时失却了自己的所在。”这是一个文人对节令物我两忘的真切体味。他有一幅漫画名为“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我总觉得那个天一定是秋天,如水是用以说明秋天的高浩和晴朗。秋日的午后读丰子恺,需安坐于阳台,泡上一壶上等铁观音,慢慢读书,细细品茶。
丰子恺的散文富有哲理,如《渐》:“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并说“渐”是大自然的神秘原则,造物主微妙的功夫。也只有远离急躁和焦虑的心绪,才能细致入微地静观和体悟。他写的散文最具特色和出彩的,我认为还是他笔下动物和儿童,他写《白鹅》、《蜜蜂》、《蝌蚪》、《养鸭》等,不仅仅是有趣那么简单,他赋予动物以人的性灵,那态度是对等的、尊重的。即便是写《杨柳》、《梧桐树》也活生生赋予它们人的某种情绪,由此可见丰先生是热爱大自然的,是敬畏生命的。丰子恺笔下的孩童多半是自己的子女,在《儿女》篇里,他写道:“近来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是在人世间与我因缘最深的儿童,它在我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这已经超越了一般父爱,是一个成熟艺术家胸襟气度阔达的流露。
现当代作家中具有艺术家气质的不多,丰子恺先生算是这不多中的一位。丰先生十分推崇弘一法师,在《我与弘一法师》开篇写道:“弘一法师是我学艺术的导师,我的一生受法师影响很大”。虽说法师是老师,但丰先生的艺术造诣也绝不在法师之下。他对艺术家有自己的看法:“艺术家看见花笑,听见鸟语,举杯邀明月,开门迎白云,能把自然当人看,能化无情为有情,这便是“物我一体”的境界。更进一步,便是“万法从心”、“诸相非相”的佛教真谛了。故艺术的最高点与宗教相通。”正是有了这种艺术家的眼光,他笔下的事物便有了灵魂,有了性情。《口中剿匪记》、《吃瓜子》诸篇,皆是诙谐、轻巧的文化随笔,极有市民情怀;《潮畔夜饮》不光写了景致闲情,还写了人事变迁,在不长的篇幅内却有着众多的信息量,足见丰先生文字的节奏掌控得十分到位。通篇文章工整而不呆板,雅致而不晦涩,真不愧是散文中的上品佳作。其实,说丰子恺的散文是艺术散文也是可行的,因为那些文字实在是神秘而可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了解丰子恺的读后感篇六
你知道丰子恺是谁吗?丰子恺是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书法家[1] 和翻译家。你读过他的散文吗?有着怎样的读后感呢?欢迎阅读以下的丰子恺散文读后感,与你分享!
最早听到丰子恺这个名字还是在初中的时候,老师拿了一幅他的漫画给我们看,画的什么现在不记得了,但还记得确实很幽默。
所以在图书馆看见这个名字就毫不犹豫的借下来了,虽然我明白自己不是很爱看散文。
印象中的散文就是描写各种各样的景色,高中时有一次老师布置写散文,我已经尽量在写景色了,可老师还是觉得写景色的篇幅太少,一直对只是写景的文章比较“敬畏”。
可晚上回宿舍看了几篇以后才知道,原来散文可以这么有趣!
每一篇文章的出发点都是那么的“小”,而由每件小事引发的感想都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或是每个人都会有共鸣的。
那都是人们平日里都能见到的东西,很平常,可在丰子恺的眼里他们似乎都有了存在的意义,有了优缺点或是与社会上的某些现象有关。
而有的东西,你只要仔细的观察了,都会发现他有趣的地方。
吃瓜子也可以写出很长篇幅的文章来,我倒是从上面学到了一种新的吃法,不过还没尝试过呢!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他作为一个父亲写的关于儿女们的文章。
他觉得大人们的生活和孩子们“天真、健全、活跃”的生活比起来是“变态的,病的,残疾的”,“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时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的见到。
我比起他们来,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所斫丧,是一个可怜的残废者了”。
然后又引发了更大的孩子们的散文、数学的兴味。
想想这都是一群多么可爱的小孩啊,也只有爱他们的父母才能如此细致的观察他们。
都说父爱深沉,其实也是很强烈的,只是一般的没有表现,而丰子恺在文章里舒缓的表达着强烈的父爱。
还有很多篇幅是用来祭奠缘缘堂的,那是丰子恺的住所,是他自己一点点设计、规划捡起来的,付诸了很多的心血,所以当知道那里被日本人炸了以后非常悲伤。
缘缘堂在他的眼中完全是一个有血有肉、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人,春夏秋冬的各有一番风景,那样带着感情的描写让向来不爱看风景描写的我都认认真真的看下去了。
其实他们也就只是想活下去,每个人就算他坏也是有原因的,他坏也不可能是彻底、完完全全的坏。
我无法想象如果自己是个一家之主,在那么动乱的年代肩负一家人的性命,要怎么去处理所有的事情,这可能就是男人的`责任吧,要有一颗多么强大的心!
我现在知道南方人过年真的和北方很不一样,一样的还是繁杂的过年程序,哪天该干哪些事都明明白白。
不过现在每年过年都越过越没意思了,是因为我们长大了还是因为那些传统就在我们长大的短短二十来年就消失殆尽了那么多?!
真的没有想到自己能把一本散文集每篇文章都看了,是佩服丰子恺还是佩服自己呢!呵呵,看完一整本书就是有满足感。
看完散文集让我觉得生活更加有趣了,就像他描写了一只鹅,甚至让我有了自己也养上一只的冲动。
看完书,有时不经意的想到一两个小细节,也会微微一笑。
看来散文这东西和谈恋爱一样,也能留下美好的回忆!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
在不知不觉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
“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
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
“渐”的本质是“时间”。
时间我觉得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犹之时间艺术的音乐比空间艺术的绘画更为神秘。
因为空间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广大或无限,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认定其一点。
时间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只有过去与未来在渺茫之中不绝地相追逐而已。
性质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议,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
因为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
试看乘火车的旅客中,常有明达的人,有的宁牺牲暂时的安乐而让其座位
于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暂时的美誉);有的见众人争先下车,而退在后面,或高呼:“勿要轧,总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
然而在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
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
那是“大人格”,“大人生”。
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
故佛家能纳须弥于芥子。
中国古诗人(白居易)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国诗人(black)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再读《丰子恺散文集》,心中不自觉笼上了一层悲哀,来得如此无奈。
隐隐约约中,仿佛看到了自己那些无法挽回的岁月,清楚地罗列在眼前。
想抓住,却已飘远了。
那一刻,才发现自己不复是黄金时代的人了。
尤其偏爱丰老的《送阿宝出黄金时代》,记得他曾在文中说道:“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屈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
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
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这确是一种悲哀!当我提笔写下这些文字时,便是明白了这道理。
于是我开始回忆我的黄金时代,却发现无畏可爱的岁月仿佛早已离我而去。
或许是我早忘了那样的生活,便也不再去想。
可这竟是多么荒唐的事!不知不觉的几年以来,天真、无邪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
而面孔上,多了一份为重的思考。
这没什么不好。
知识与那黄金时代相比,少了心中的畅快,少了自己的真性情!我多想在此刻重温一个孩子的温度,但一切都太晚了!说出这番话时,便已与黄金时代划了一道横。
成长,你能否放慢脚步,让我感受黄金时代的余温?
有一丝恐惧,腐住了每一根神经。
我有些担心。
“眼看见儿时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
了解丰子恺的读后感篇七
在这个寒假,我买了几本好书,像《顶级口才训练》《20世纪的科学巨星——爱因斯坦》等。但最让我喜爱的一本,是《小学生丰子恺读本》。
我刚买到这本书,翻了几页就爱不释手了。看到目录,是一幅寻宝地图,第一个乐园是“生物乐园”,第二个是“儿童乐园”,其次分别是“茶坊乐园”,“艺术乐园”,“故事乐园”。最后,是“生命里的重”,它叙述了丰子恺的昨天和今天,让我们认识了爱他及他爱的人。哎!先别着急去把乐园里的“宝贝”找出来,我们先去品品乐园里的故事,再慢慢体会这些“宝”里的奥秘。
生物乐园——万物皆灵。
在这里,丰子凯向我们讲述了他所敬爱的一些植物、动物。他让我们了解了一些很平凡的、被我们忽视的生物的'特点。我读完后,大吃了一惊。它们所有的特点品质,是多么崇高啊!有的人还比不上它们呢!这些动物植物能生存下来,便是天大的奇迹,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如果有人伤害了它们,就让它们的艰辛努力成了白费功夫——好不容易活了下来。却被吧唧一脚踩死,那么那个人就是十恶不赦的大罪人.所以,这个乐园的宝贝就是丰子恺的作品《护生画集》。他爱护着世界万物,以一个佛教徒的慈悲呵护生命,护生就是护心,看管好自己的善良心,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些生机。
儿童乐园——长尾巴的人。
丰子恺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他憧憬于孩子的生活,他反对家长和老师按照成人的观念去干预孩子,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他喜欢孩子,女儿说他是“儿童的崇拜者”。他也想像孩子们一样,做自己喜欢的,有趣的事情,所以他才会想:虽然我人不能返老还童,可我能做一些孩子们做的事呀!于是,他做了那么多好玩又意想不到的事。所以“儿童乐园”的“宝”是《开明国语课本》里面满是丰子恺对儿童的爱。
茶坊乐园——一杯“鸡尾茶”
艺术乐园——从头到脚都是美。
“丰子恺从顶到踵都是美。”这是谁说的呢?这不是我说的,而是对美很有研究的美学家朱兴潜先生说的,丰子恺么,我认为他的眼睛最美。因为这双眼睛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唯有这双眼睛才能参透,所以它最美。绍兴酒是这个乐园的“宝”。说起绍兴黄酒,啧啧,真好喝!有点甜又有点辣,我也喝过,难怪它是“宝”呀!
故事乐园——丰子恺“漫画和故事”大讲堂。
我平时就爱看漫画,《龙珠》《阿衰》不知“啃”过多少遍了。而丰子恺的漫画,我还是头回看。其中的儿童漫画《自己相打》真是太有趣儿了,我反复看了几遍,笑道肚子疼。《小钞票历险记》也挺好看,就是有点儿恶心——一会“鸡屎”,一会儿“屎尿”,一会儿又“牙粪”,哎呦喂不说了,恶心死了!听了《旧上海的故事传奇故事》后,我万分感激我生在2000年,身处2012年,而不是那个动荡的年代。
丰子恺,您用简单易懂的漫画来叙述着一个个深刻的道理,用淳朴至极的文字说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您一爱万物,二爱儿童,三爱艺术,您是所有人的好榜样,您真伟大!
了解丰子恺的读后感篇八
寒假期间,我读了《丰子恺儿童文学》,我非常喜欢读这本书。
丰子恺是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丰子恺儿童文学》这本书中收录的故事,是丰子恺在70年前的《新少年》里连载的作品,里面记录的是几个喜欢美术的小孩子的经历。
书中有很多丰子恺的漫画作品,很漂亮。里面的故事更是有趣极了!其中有一篇《儿童节前夜》,讲了一个叫逢春的孩子和她的弟弟如金、及同学华明,三个人一起尝试做书签的故事。
你们可能会问:做书签不是很好做吗?丰子恺为什么偏偏写这个呢?我告诉你们吧:他们可不是用一般的水彩笔画的,而是用山芋做的“刻版画”书签。他们是先在纸上画出想要刻的图案,华明和弟弟觉得刻图案简单,就先把图案刻在山芋上,逢春觉得太便宜他们,因为这是比较容易的工作。之后,逢春自己把题字和年号给小心地刻上。接着他们把刻好的山芋粘在厚厚的黄纸上,再把黄纸放在外面晾干。这就完成了制作书签的刻印工具。第二天早晨,华明逢春和如金到外面爬上一棵大树,发现周围有很多三原色混合的颜色,华明提议:“我们用三原色――红黄蓝来印刷书签怎么样?”大家觉得华明这个意见很不错。回到家里,华明来印红色,如今印黄色,逢春印蓝色。他们干得很起劲儿,一直干到姆妈叫他们吃中饭。红黄蓝三原色的书签就这样制作好了。
这本书大概每个故事都有写逢春、华明和如金他们创作作品,能让读者从其中了解很多美术创作的知识。丰子恺先生的文字功底特别棒,故事的语言也非常生动、活泼,小孩子都会喜欢看的。我就经常读着读着就大声跟妈妈说:“太好看了!”我去美国的时候,把这本书一直带在身边。
出处 www.xueFeN.cOm.cn
同学们,你想不想看看?
了解丰子恺的读后感篇九
读中学时,曾见到过报上刊登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印象中,画孩子的较多,生动有趣。但,不懂丰子恺先生童趣盎然的漫画中所蕴含的意境,也不能体会作者创作这些作品的心声。后来,读到丰子恺先生的散文名篇《渐》,爱不释手。而他以自己的儿女为描写对象的散文作品更令我神往。丰子恺先生以妙趣横生、素淡隽永的文字把孩子们的日常琐事描绘得有生有色。活泼可爱,稚气未脱的孩子们在他的文字中栩栩如生。
儿女》写的是丰子恺把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送回乡间,孤居上海时回想被四个天真烂漫儿女围在中间坐在地上吃西瓜充满诗意的场景:最初是三岁孩子的音乐表现,他满足之余,笑嘻嘻摇摆着身子,口中一面嚼西瓜,一面发出一种象花猫偷食时候的“ngamngam”的声音来。这音乐的表现立刻唤起了五岁的瞻瞻的共鸣,他接着发表他的诗:“瞻瞻吃西瓜,宝姐姐吃西瓜,软软吃西瓜,阿韦吃西瓜。”这诗的表现又立刻引起了七岁与九岁的孩子的散文的、数学的兴味,他们立刻把瞻瞻的诗句的意义归纳起来,报告其结果:“四个人吃四块西瓜。”
丰子恺不加任何修饰叙述了孩子们吃西瓜的开心场景,给人以平凡生动,亲切温馨的感觉。在这场景中有孩子们的言笑举动,有充满童稚的思维与心理,洋溢着生机与家庭生活的情趣,呈现出孩子的一种至纯的生活情态,真诚地倾诉他对儿童天真质朴的艳羡,表达了他对孩子的欣赏与靠近。发现了一个和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儿童世界。
丰子恺以儿童的心态去感知孩子们童真稚拙的生活、参与他们的游戏活动,设身处地地体味童心童境的散文篇章很多。在丰子恺的心中,儿童占有至高的地位。他盛赞孩子们“明慧的心眼,比大人所见的完全得多”,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是“出肝肺相示的人”。他说,“憧憬于你们的生活的我,痴心要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也正因此,他痛惜孩子的长大,哀叹孩子的黄金时代的结束。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告诉读者一个故事,更是有一种哲思蕴含其中。从而呼吁成人们“切不可斥儿童的痴呆,切不可盼望儿童的像大人,切不可把儿童大人化。”
了解丰子恺的读后感篇十
在现代文化史上,丰子恺是以漫画家著称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读来雅致极高,虽然描写的都是生活中平淡家常的琐碎事物,但在丰子恺先生笔下这种简单平淡的生活似乎成了一种风格,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境界——“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他的水墨画简单的几笔就能勾勒出一个意境,俞伯平曾评价他:“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我想这也是到现在,大众读者们都颇为喜欢丰子恺先生的文章和字画的原因,在这里仿佛我们回归到人生最初的纯与真,在这里从寻常事物中发现最有趣味的人生哲学,从而激发我们对于生活的热爱。
活着本来单纯》整理了丰子恺先生以往的经典短篇散文和他的小画,集合成书。每一篇散文都是在描述生活的琐事,比如自家的仆人,邻居家的囡囡,搬运食物的蚂蚁、一起饮酒的故友以及那一只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大白鹅。在书中,我讶异于他能把一群蚂蚁搬运食物的事情描述得那么惟妙惟肖,能把自家养的那只大白鹅骄傲且愚蠢的性格刻画得入目三分。想来丰子恺先生笔下的文字那么细腻,那么淳朴雅趣,是因为对生活有着高度的热爱,并且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在科技发达,物欲横流的时代里,一份纯真和质朴倒显得珍贵。我很喜欢他文字里的简单淳朴,仿佛在和你讲他过去的故事,平易有趣又富有哲味。合上书却倒过来一想,生活本就简单平淡,在丰子恺先生的笔下最妙趣横生,现在的我们却成天嚷嚷着无聊想要过有趣的日子,其实生活中的“有趣”并不是只在丰子恺先生的笔下,而是在于他有一颗豁达开朗的心。若能拥有这样的胸怀去过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何愁生活不开花,何处不充满诗意呢?活着这件事,本来就单纯。
“单纯是内心的修炼,心地质朴,纯粹专注,做好自己;单纯是高级的智慧,化繁为简,看淡得失。”原本我们都是单纯的孩童,只不过成长的历练让我们将单纯扼杀,所有的怒放的、炙热的感情的萌芽,屡屡受挫,不敢再生,从而将自己隐藏,然后学着带个面具在社会里左冲右突,然而到头来,却总是发现人生不知所从,连自己都迷失在了战场。然而细细体会自己的本心,回想自己曾经有过的梦想,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蓦然回首,你就会发现,现代人无数次对于“我是谁”的发问,其答案不正是在“单纯”二字之间吗?去找回它吧,做一个单纯的人,因为人终要为自己活着。“以一种超越的豁达游戏人间,无宠不惊过一生”。
读罢《活着本来单纯》,觉得我们就要像丰子恺先生那样,以一颗纯洁细腻的心去记录生活、感悟生活,以禅意热爱的心过生活。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细致观察、多思多考,你会发现,生活里的美好很多,我们也可以很开心和快乐。
了解丰子恺的读后感篇十一
人生像是一场分段的冒险赛,时间像是那只计时的秒表,黄金时代,是这场游戏的开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丰子恺。
散文。
选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丰子恺有着佛家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他渴望人间充满温情,这从他的一篇随笔——《敬礼》中体现出来。文章写的是丰子恺在译稿时不小心压伤一只蚂蚁,它企图爬走,一步一瘸,终于倒下,绝望地挣扎。丰子恺感到很对不住它,但又不能把它送去医治,也不忍把它捻死,以解除痛苦,所以就不理睬它,继续译稿。后来,另一只蚂蚁来救助伤者,不惜劳苦,不惜冒险,丰子恺感到非常抱歉,非常惭愧。丰子恺忽然觉得这两只蚂蚁突然大起来,变得高不可仰了,而自己却变得向蚂蚁那么小,最后,他站起身来,对着这两只蚂蚁,行了一个敬礼。
这样藐小的动物,竟有这样深挚的友爱之情、这样慷慨的牺牲精神、这样伟大的互助精神,真使我大吃一惊!
当有人侵略了蜂巢或伤害了某些蜜蜂,许多蜜蜂竟不惜生命代价用叮咬来报仇,好像这是自己的职责、荣耀。然而,蜜蜂的刺是“一次性”的,叮完便会死去,就这样,无数只蜜蜂为此丧命,最后,人在草地上痛苦地挣扎,身旁是一位位蜜蜂烈士。
动物尚有这样的精神,人有时竟没有。我看过一则新闻:一名女子在露天银行取钱,一名男子持刀抢劫,女子不肯给钱,男子刺了女子一刀,拿钱离去。女子痛苦地挣扎,可一旁来来往往的行人竟无动于衷,还避而远之,没有人来送她去医院,好像怕被掺和进去似的。最后,女子因失血过多而死去。
动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也懂得体贴,懂得关爱,对人的关爱继而对动物、对世间的一切的关爱,我希望人世幸福快乐、没有冷酷!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
于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暂时的美誉);有的见众人争先下车,而退在后面,或高呼:“勿要轧,总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
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故佛家能纳须弥于芥子。中国古诗人(白居易)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国诗人(black)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最早听到丰子恺这个名字还是在初中的时候,老师拿了一幅他的漫画给我们看,画的什么现在不记得了,但还记得确实很幽默。所以在图书馆看见这个名字就毫不犹豫的借下来了,虽然我明白自己不是很爱看散文。印象中的散文就是描写各种各样的景色,高中时有一次老师布置写散文,我已经尽量在写景色了,可老师还是觉得写景色的篇幅太少,一直对只是写景的文章比较“敬畏”。可晚上回宿舍看了几篇以后才知道,原来散文可以这么有趣!
每一篇文章的出发点都是那么的“小”,而由每件小事引发的感想都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或是每个人都会有共鸣的。这样的小事有很多,比如说朋友没有帮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太太搬东西,家里的花猫、养过的大白鹅、有凹陷的椅子甚至是几枝扁豆杆都可以写进文章里,那都是人们平日里都能见到的东西,很平常,可在丰子恺的眼里他们似乎都有了存在的意义,有了优缺点或是与社会上的某些现象有关。而有的东西,你只要仔细的观察了,都会发现他有趣的地方。吃瓜子也可以写出很长篇幅的文章来,我倒是从上面学到了一种新的吃法,不过还没尝试过呢!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他作为一个父亲写的关于儿女们的文章。他觉得大人们的生活和孩子们“天真、健全、活跃”的生活比起来是“变态的,病的,残疾的”,“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时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的见到。我比起他们来,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所斫丧,是一个可怜的残废者了”。字里行间都能看到他对孩子们的爱,有趣的是描写夏天他们父子们吃西瓜的场景,每个孩子吃西瓜时的满足感表现的都不一样最小的孩子是笑嘻嘻摇摆着身子,一边嚼西瓜,一边发出像花猫偷食的时候发出的声音,引起了大一点的孩子的共鸣,于是他发表了他的诗:“瞻瞻吃西瓜,宝姐姐吃西瓜,软软吃西瓜,阿韦吃西瓜”,然后又引发了更大的孩子们的散文、数学的兴味。想想这都是一群多么可爱的小孩啊,也只有爱他们的父母才能如此细致的观察他们。都说父爱深沉,其实也是很强烈的,只是一般的没有表现,而丰子恺在文章里舒缓的表达着强烈的父爱。
还有很多篇幅是用来祭奠缘缘堂的,那是丰子恺的住所,是他自己一点点设计、规划捡起来的,付诸了很多的心血,所以当知道那里被日本人炸了以后非常悲伤。缘缘堂在他的眼中完全是一个有血有肉、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人,春夏秋冬的各有一番风景,那样带着感情的描写让向来不爱看风景描写的我都认认真真的看下去了。还有丰子恺带着一家老小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逃难的经历,让我了解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是那么战战兢兢,他们路上也碰见了一些唯利是图、坑害别人的人,其实他们也就只是想活下去,每个人就算他坏也是有原因的,他坏也不可能是彻底、完完全全的坏。我无法想象如果自己是个一家之主,在那么动乱的年代肩负一家人的性命,要怎么去处理所有的事情,这可能就是男人的责任吧,要有一颗多么强大的心!
我现在知道南方人过年真的和北方很不一样,一样的还是繁杂的过年程序,哪天该干哪些事都明明白白。不过现在每年过年都越过越没意思了,是因为我们长大了还是因为那些传统就在我们长大的短短二十来年就消失殆尽了那么多?!
真的没有想到自己能把一本散文集每篇文章都看了,是佩服丰子恺还是佩服自己呢!呵呵,看完一整本书就是有满足感。看完散文集让我觉得生活更加有趣了,就像他描写了一只鹅,甚至让我有了自己也养上一只的冲动。看完书,有时不经意的想到一两个小细节,也会微微一笑。看来散文这东西和谈恋爱一样,也能留下美好的回忆!
再读《丰子恺散文集》,心中不自觉笼上了一层悲哀,来得如此无奈。隐隐约约中,仿佛看到了自己那些无法挽回的岁月,清楚地罗列在眼前。想抓住,却已飘远了。那一刻,才发现自己不复是黄金时代的人了。
有一丝恐惧,腐住了每一根神经。我有些担心。“眼看见儿时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我自己也是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孩童时代的我们只知成长如何是好,充满羡慕地眼巴巴地望着大人的生活,急于冲破时间的牢笼,奔向下一个目的地。那一刻,我们永远也不会明白成长的“代价”。或许“绵羊”并不是所有人的选择,但或多或少,我们丢弃黄金时代的奔放与热情。或多或少,带上了世俗的气息来应和这个世界。这样的生活又何尝不是一种压抑!无奈,只因我不再是黄金时代的人儿了,要学会“生存”。我避不开,躲不掉,只求能否放慢脚步,让我在黄金时代的在最后末端沾回一些过往的气息?即使是掩藏其真面目的时刻,也不至于做一只“绵羊”。
刹那间,仿佛觉得人生像是一场分段的冒险赛,时间像是那只计时的秒表。黄金时代,是这场游戏的开始。因为你不懂游戏规则,所以犯了错也不会受到惩罚。只是此刻,我已具备了初学者的水平,不得不步入下一个阶段。我必须学会谨慎、小心,却步是屈服、妥协。
出黄金时代,意味着另一个新的开始。不是不敢向前,想再次留恋过往的美好罢了。让我们的黄金时代被烙在心底吧。
了解丰子恺的读后感篇十二
丰子恺老先生大家都不陌生,我们在语文课堂里刚刚读过他的小品文《白鹅》,真是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他还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第一位被称为“漫画家”的画家。我们读到的这本读本共收录了丰子恺的数十篇散文作品,里头的插画可都是作者本人所作,真可谓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丰子恺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他憧憬于孩子的生活,反对家长和老师按照成人的观念去干预孩子,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他用文学也用美术来建构洋溢着童真的艺术世界,处处显示其对童真的珍视和呵护,小朋友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心向往之的精神乐园。这大概就能解释为什么我们都喜欢读这位老先生的作品了吧!
这本书中我最爱的是《生物乐园――万物皆灵》这编,大概我也是和动物有缘的孩子。譬如他写他们家的“猫”一族:“混血美女”阿咪、“日月眼”白象和猫伯伯,个个有特点,好似我眼前就看到了这三只可爱的小猫,特别有画面感。丰子恺一家都爱猫,人和猫之间彼此关爱相互信任,这份感人的人猫情同样跃然纸上。
阅读老先生的文章,也容易让我们联想到自己写的作文。怎么写文章才能打动人?用心观察、体会生活、熟练使用语言文字……每一步,都需要我们更多的学习,那就从好好欣赏美文做起吧!
了解丰子恺的读后感篇十三
再读《丰子恺散文集》,心中不自觉笼上了一层悲哀,来得如此无奈。
隐隐约约中,仿佛看到了自己那些无法挽回的岁月,清楚地罗列在眼前。
想抓住,却已飘远了。
那一刻,才发现自己不复是黄金时代的人了。
尤其偏爱丰老的《送阿宝出黄金时代》,记得他曾在文中说道:“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屈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
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
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这确是一种悲哀!当我提笔写下这些文字时,便是明白了这道理。
于是我开始回忆我的黄金时代,却发现无畏可爱的岁月仿佛早已离我而去。
或许是我早忘了那样的生活,便也不再去想。
可这竟是多么荒唐的事!不知不觉的几年以来,天真、无邪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
而面孔上,多了一份为重的思考。
这没什么不好。
知识与那黄金时代相比,少了心中的畅快,少了自己的真性情!我多想在此刻重温一个孩子的温度,但一切都太晚了!说出这番话时,便已与黄金时代划了一道横。
成长,你能否放慢脚步,让我感受黄金时代的余温?
有一丝恐惧,腐住了每一根神经。
我有些担心。
“眼看见儿时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
我自己也是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孩童时代的我们只知成长如何是好,充满羡慕地眼巴巴地望着大人的生活,急于冲破时间的牢笼,奔向下一个目的地。
那一刻,我们永远也不会明白成长的“代价”。
或许“绵羊”并不是所有人的选择,但或多或少,我们丢弃黄金时代的奔放与热情。
或多或少,带上了世俗的气息来应和这个世界。
这样的生活又何尝不是一种压抑!无奈,只因我不再是黄金时代的人儿了,要学会“生存”。
我避不开,躲不掉,只求能否放慢脚步,让我在黄金时代的在最后末端沾回一些过往的气息?即使是掩藏其真面目的时刻,也不至于做一只“绵羊”。
刹那间,仿佛觉得人生像是一场分段的冒险赛,时间像是那只计时的秒表。
黄金时代,是这场游戏的开始。
因为你不懂游戏规则,所以犯了错也不会受到惩罚。
只是此刻,我已具备了初学者的水平,不得不步入下一个阶段。
我必须学会谨慎、小心,却步是屈服、妥协。
出黄金时代,意味着另一个新的开始。
不是不敢向前,想再次留恋过往的美好罢了。
让我们的黄金时代被烙在心底吧。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
在不知不觉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
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
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
“渐”的本质是“时间”。
时间我觉得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犹之时间艺术的音乐比空间艺术的绘画更为神秘。
因为空间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广大或无限,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认定其一点。
时间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只有过去与未来在渺茫之中不绝地相追逐而已。
性质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议,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
因为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
试看乘火车的旅客中,常有明达的人,有的宁牺牲暂时的安乐而让其座位
于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暂时的美誉);有的见众人争先下车,而退在后面,或高呼:“勿要轧,总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
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
那是“大人格”,“大人生”。
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
故佛家能纳须弥于芥子。
中国古诗人(白居易)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国诗人(black)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最早听到丰子恺这个名字还是在初中的时候,老师拿了一幅他的漫画给我们看,画的什么现在不记得了,但还记得确实很幽默。
所以在图书馆看见这个名字就毫不犹豫的借下来了,虽然我明白自己不是很爱看散文。
印象中的散文就是描写各种各样的景色,高中时有一次老师布置写散文,我已经尽量在写景色了,可老师还是觉得写景色的篇幅太少,一直对只是写景的文章比较“敬畏”。
可晚上回宿舍看了几篇以后才知道,原来散文可以这么有趣!
每一篇文章的出发点都是那么的“小”,而由每件小事引发的感想都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或是每个人都会有共鸣的。
这样的小事有很多,比如说朋友没有帮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太太搬东西,家里的花猫、养过的大白鹅、有凹陷的椅子甚至是几枝扁豆杆都可以写进文章里,那都是人们平日里都能见到的东西,很平常,可在丰子恺的眼里他们似乎都有了存在的意义,有了优缺点或是与社会上的'某些现象有关。
而有的东西,你只要仔细的观察了,都会发现他有趣的地方。
吃瓜子也可以写出很长篇幅的文章来,我倒是从上面学到了一种新的吃法,不过还没尝试过呢!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他作为一个父亲写的关于儿女们的文章。
他觉得大人们的生活和孩子们“天真、健全、活跃”的生活比起来是“变态的,病的,残疾的”,“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时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的见到。
我比起他们来,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所斫丧,是一个可怜的残废者了”。
字里行间都能看到他对孩子们的爱,有趣的是描写夏天他们父子们吃西瓜的场景,每个孩子吃西瓜时的满足感表现的都不一样最小的孩子是笑嘻嘻摇摆着身子,一边嚼西瓜,一边发出像花猫偷食的时候发出的声音,引起了大一点的孩子的共鸣,于是他发表了他的诗:“瞻瞻吃西瓜,宝姐姐吃西瓜,软软吃西瓜,阿韦吃西瓜”,然后又引发了更大的孩子们的散文、数学的兴味。
想想这都是一群多么可爱的小孩啊,也只有爱他们的父母才能如此细致的观察他们。
都说父爱深沉,其实也是很强烈的,只是一般的没有表现,而丰子恺在文章里舒缓的表达着强烈的父爱。
还有很多篇幅是用来祭奠缘缘堂的,那是丰子恺的住所,是他自己一点点设计、规划捡起来的,付诸了很多的心血,所以当知道那里被日本人炸了以后非常悲伤。
缘缘堂在他的眼中完全是一个有血有肉、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人,春夏秋冬的各有一番风景,那样带着感情的描写让向来不爱看风景描写的我都认认真真的看下去了。
还有丰子恺带着一家老小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逃难的经历,让我了解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是那么战战兢兢,他们路上也碰见了一些唯利是图、坑害别人的人,其实他们也就只是想活下去,每个人就算他坏也是有原因的,他坏也不可能是彻底、完完全全的坏。
我无法想象如果自己是个一家之主,在那么动乱的年代肩负一家人的性命,要怎么去处理所有的事情,这可能就是男人的责任吧,要有一颗多么强大的心!
我现在知道南方人过年真的和北方很不一样,一样的还是繁杂的过年程序,哪天该干哪些事都明明白白。
不过现在每年过年都越过越没意思了,是因为我们长大了还是因为那些传统就在我们长大的短短二十来年就消失殆尽了那么多?!
真的没有想到自己能把一本散文集每篇文章都看了,是佩服丰子恺还是佩服自己呢!呵呵,看完一整本书就是有满足感。
看完散文集让我觉得生活更加有趣了,就像他描写了一只鹅,甚至让我有了自己也养上一只的冲动。
看完书,有时不经意的想到一两个小细节,也会微微一笑。
看来散文这东西和谈恋爱一样,也能留下美好的回忆!
了解丰子恺的读后感篇十四
寒假期间,我读了《丰子恺儿童文学》,我非常喜欢读这本书。
丰子恺是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丰子恺儿童文学》这本书中收录的故事,是丰子恺在70年前的《新少年》里连载的作品,里面记录的是几个喜欢美术的小孩子的经历。
书中有很多丰子恺的漫画作品,很漂亮。里面的故事更是有趣极了!其中有一篇《儿童节前夜》,讲了一个叫逢春的孩子和她的弟弟如金、及同学华明,三个人一起尝试做书签的故事。
你们可能会问:做书签不是很好做吗?丰子恺为什么偏偏写这个呢?我告诉你们吧:他们可不是用一般的水彩笔画的,而是用山芋做的“刻版画”书签。他们是先在纸上画出想要刻的图案,华明和弟弟觉得刻图案简单,就先把图案刻在山芋上,逢春觉得太便宜他们,因为这是比较容易的工作。之后,逢春自己把题字和年号给小心地刻上。接着他们把刻好的山芋粘在厚厚的黄纸上,再把黄纸放在外面晾干。这就完成了制作书签的刻印工具。第二天早晨,华明逢春和如金到外面爬上一棵大树,发现周围有很多三原色混合的颜色,华明提议:“我们用三原色――红黄蓝来印刷书签怎么样?”大家觉得华明这个意见很不错。回到家里,华明来印红色,如今印黄色,逢春印蓝色。他们干得很起劲儿,一直干到姆妈叫他们吃中饭。红黄蓝三原色的书签就这样制作好了。
这本书大概每个故事都有写逢春、华明和如金他们创作作品,能让读者从其中了解很多美术创作的知识。丰子恺先生的文字功底特别棒,故事的语言也非常生动、活泼,小孩子都会喜欢看的。我就经常读着读着就大声跟妈妈说:“太好看了!”我去美国的时候,把这本书一直带在身边。
出处 www.xueFeN.cOm.cn
同学们,你想不想看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了解丰子恺的读后感篇十五
丰子恺有着佛家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他渴望人间充满温情,这从他的一篇随笔——《敬礼》中体现出来。文章写的是丰子恺在译稿时不小心压伤一只蚂蚁,它企图爬走,一步一瘸,终于倒下,绝望地挣扎。丰子恺感到很对不住它,但又不能把它送去医治,也不忍把它捻死,以解除痛苦,所以就不理睬它,继续译稿。后来,另一只蚂蚁来救助伤者,不惜劳苦,不惜冒险,丰子恺感到非常抱歉,非常惭愧。丰子恺忽然觉得这两只蚂蚁突然大起来,变得高不可仰了,而自己却变得向蚂蚁那么小,最后,他站起身来,对着这两只蚂蚁,行了一个敬礼。
这样藐小的动物,竟有这样深挚的友爱之情、这样慷慨的牺牲精神、这样伟大的互助精神,真使我大吃一惊!
当有人侵略了蜂巢或伤害了某些蜜蜂,许多蜜蜂竟不惜生命代价用叮咬来报仇,好像这是自己的职责、荣耀。然而,蜜蜂的刺是“一次性”的,叮完便会死去,就这样,无数只蜜蜂为此丧命,最后,人在草地上痛苦地挣扎,身旁是一位位蜜蜂烈士。
动物尚有这样的精神,人有时竟没有。我看过一则新闻:一名女子在露天银行取钱,一名男子持刀抢劫,女子不肯给钱,男子刺了女子一刀,拿钱离去。女子痛苦地挣扎,可一旁来来往往的行人竟无动于衷,还避而远之,没有人来送她去医院,好像怕被掺和进去似的。最后,女子因失血过多而死去。
动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也懂得体贴,懂得关爱,对人的关爱继而对动物、对世间的一切的关爱,我希望人世幸福快乐、没有冷酷!
了解丰子恺的读后感篇十六
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作家和翻译家,这是他在社会上赢得的声誉。在家里,丰子恺是怎样一位父亲呢?我们可以从《丰子恺家书》找到答案。
《丰子恺家书》中收录丰子恺1959-1975年间写给小儿子丰新枚的信件以及画作,这些家书中有家庭诸事、有循循善诱的教导、有诗词和书画学习的心得,文笔简练朴实,平凡却饱含深情。
1959年小儿子新枚独自到天津求学,8月27日至9月30日丰子恺老先生就写了11封书信,对儿子的关心、担心溢出言表,信中嘱托孩子不用过于节省、注意饮食,知道儿子可以自己洗衣服照顾好自己后,心中甚是欣喜。这就是一位普通的深爱着孩子的父亲啊!
文革时期,丰子恺先生遭到迫害,书信中有对自己情况的描述,没有抱怨之意,却有“置之度外,听其自然”心境剖白。这段时间与新枚的诗词探讨也比较多,展现了学者的人文素养。这些家书就是文革时期丰子恺先生的心路历程,饱含着对国家的赤子之心!
给恩狗的画,都是一些恩狗小时候发生的事情,比如滑滑梯、从山坡上摔下来、外出时遇见的大肥猪等,这都是关于恩狗儿时的记忆,画风可爱清新,对恩狗的关爱从画里流淌出来。这是一本家书汇编,这是丰子恺先生拳拳爱子之情、对文学孜孜不倦的热爱之情、对国家的赤子之情的“真情盛宴”!
了解丰子恺的读后感篇十七
丰子恺是一个最具艺术气质的艺术家,他多情善感,才华横溢。他有个雅号叫“丰柳燕”,因为他爱青青的杨柳树,也爱呢喃不休的春燕。在他的漫画中,杨柳与燕子的形象比比皆是,氤氲着江南水乡的春光,天地钟灵的才子气息。这次,我主要就是来谈谈他画中的杨柳这个意象。
丰子恺爱柳是出于偶然,他只不过看见人家在种柳,就讨了一株来种,顺手就常常把它作为画材,因此看他画的人说他爱柳,他自己也觉得与柳有缘了。所以,杨柳也便成了丰子恺漫画中重要的元素。
丰子恺在《杨柳》一书中写道: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居在上面,绝不理睬它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它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因此,丰子恺画中的杨柳,也就不再是一种景色的单纯点缀,而是出于生命底部的本真关怀。我曾在网上下载了他的很多幅画,也曾在图书馆看过他的一些书籍,多半也是因为他的插图,但文归文,画归画,其内在的韵味毕竟是相同的。他的画作中,大概一翻,荫荫柳风扑面吹来:《春日游,杏花吹满头》的柳风是清新的,早春天气,柳丝垂碧,山清气爽;《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的柳风是蓬勃的,怒放的,生命与春天一同生长,生命也就郁郁葱葱了;《郎骑竹马来》的柳风是顽皮的,天真的,欢悦中又多了几分羞涩与温情。《江流有声,断岸千尺》的柳风习习,《湖滨之晨》的柳风浩荡,《一担挑尽古今愁》的柳风晦涩,还有《女墙上黯然的一抹斜阳》,还有《小楼西角断虹明》,还有《田翁烂醉身如舞,两个儿童策上船》,还有《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那柳风的感觉,既不见也能看得到,既不闻,也能嗅得到,或密或疏,浓淡相宜,参差高低,错落有致,稍加点染,情趣颇多。
丰子恺与杨柳的缘,其实还在于其师-父――弘一法师。弘一法师生前,在南普陀寺种了一株杨柳。十年的时光,风云变幻,十年的人生,风风雨雨,十年的柳枝,摇摇曳曳,从弱柳到虬枝,丰子恺再次来到时,心中怎能不心潮澎湃?杨柳枝高却垂望深根,先师之恩,就是那株杨柳的根,而作为弟-子的,永远只能是根上生出的枝叶,树高千尺,也离不开根的滋养。这寄托着丰子恺多少的深情厚意,也映照出这位漫画大家的高洁情怀和朴素追求:他就是那一株垂枝的杨柳,眼睛是向下的,下面有根,有土地。后来,摩挲杨柳,便成了丰子恺的最爱,不止用手,更是用心。其实在这里并不是说他爱柳,而是留恋这份师徒之情。“柳”者“留”也,这是典型的东方情结,古典情结。当然,丰子恺对于柳树的爱并不只是止步于这个层面,更多的还是我一开始就谈到的被柳树的精神与道德所感动,由此渐生爱慕,不舍不弃。
杨柳是极富画意和诗情的,好像是一棵从古诗中生长出的一种树,上上下下都浸润着诗词歌赋。那些杨柳,也是丰子恺自己的风神与姿采――眼光向下,不忘根本。
因为其他花木「都凭仗了东君的势力而拚命向上,一味好高,忘记了自己的根本。」甚至於「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所以觉得可恶又可怜!暗示着人世间那些爱慕虚荣,贪图富贵,夤缘为虐,忘恩负义的人,一样可悲可恨。
了解丰子恺的读后感篇十八
第一次完完整整的读散文集——《丰子恺散文选集》。
最早听到丰子恺这个名字还是在初中的时候,老师拿了一幅他的漫画给我们看,画的什么现在不记得了,但还记得确实很幽默。所以在图书馆看见这个名字就毫不犹豫的借下来了,虽然我明白自己不是很爱看散文。印象中的散文就是描写各种各样的景色,高中时有一次老师布置写散文,我已经尽量在写景色了,可老师还是觉得写景色的篇幅太少,一直对只是写景的文章比较“敬畏”。可晚上回宿舍看了几篇以后才知道,原来散文可以这么有趣!
每一篇文章的出发点都是那么的“小”,而由每件小事引发的感想都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或是每个人都会有共鸣的。这样的小事有很多,比如说朋友没有帮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太太搬东西,家里的花猫、养过的大白鹅、有凹陷的椅子甚至是几枝扁豆杆都可以写进文章里,那都是人们平日里都能见到的东西,很平常,可在丰子恺的眼里他们似乎都有了存在的意义,有了优缺点或是与社会上的某些现象有关。而有的东西,你只要仔细的观察了,都会发现他有趣的地方。吃瓜子也可以写出很长篇幅的文章来,我倒是从上面学到了一种新的吃法,不过还没尝试过呢!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他作为一个父亲写的关于儿女们的文章。他觉得大人们的生活和孩子们“天真、健全、活跃”的生活比起来是“变态的,病的,残疾的”,“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时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的见到。我比起他们来,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所斫丧,是一个可怜的残废者了”。字里行间都能看到他对孩子们的爱,有趣的是描写夏天他们父子们吃西瓜的场景,每个孩子吃西瓜时的满足感表现的都不一样最小的孩子是笑嘻嘻摇摆着身子,一边嚼西瓜,一边发出像花猫偷食的时候发出的声音,引起了大一点的孩子的共鸣,于是他发表了他的诗:“瞻瞻吃西瓜,宝姐姐吃西瓜,软软吃西瓜,阿韦吃西瓜”,然后又引发了更大的孩子们的散文、数学的兴味。想想这都是一群多么可爱的小孩啊,也只有爱他们的父母才能如此细致的观察他们。都说父爱深沉,其实也是很强烈的,只是一般的没有表现,而丰子恺在文章里舒缓的表达着强烈的父爱。
还有很多篇幅是用来祭奠缘缘堂的,那是丰子恺的住所,是他自己一点点设计、规划捡起来的,付诸了很多的心血,所以当知道那里被日本人炸了以后非常悲伤。缘缘堂在他的眼中完全是一个有血有肉、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人,春夏秋冬的各有一番风景,那样带着感情的描写让向来不爱看风景描写的我都认认真真的看下去了。还有丰子恺带着一家老小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逃难的'经历,让我了解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是那么战战兢兢,他们路上也碰见了一些唯利是图、坑害别人的人,其实他们也就只是想活下去,每个人就算他坏也是有原因的,他坏也不可能是彻底、完完全全的坏。我无法想象如果自己是个一家之主,在那么动乱的年代肩负一家人的性命,要怎么去处理所有的事情,这可能就是男人的责任吧,要有一颗多么强大的心!
我现在知道南方人过年真的和北方很不一样,一样的还是繁杂的过年程序,哪天该干哪些事都明明白白。不过现在每年过年都越过越没意思了,是因为我们长大了还是因为那些传统就在我们长大的短短二十来年就消失殆尽了那么多?!
真的没有想到自己能把一本散文集每篇文章都看了,是佩服丰子恺还是佩服自己呢!呵呵,看完一整本书就是有满足感。看完散文集让我觉得生活更加有趣了,就像他描写了一只鹅,甚至让我有了自己也养上一只的冲动。看完书,有时不经意的想到一两个小细节,也会微微一笑。看来散文这东西和谈恋爱一样,也能留下美好的回忆!
了解丰子恺的读后感篇十九
收到这本《丰子恺家书》后,我特意专门去了解了一下丰子恺先生。他是中国著名的散文家,漫画家,书法家等,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画中有诗》等经典作品,他更是中国现代漫画事业的先驱!为我们后人遗留了很多经典作品!
而这本《丰子恺家书》是由丰子恺之孙丰羽编著。整本书是由家书的形式构成,记述其爷爷丰子恺和其爸爸丰新的生活故事。整本书由195通家书,47幅恩狗画册两部分组成。这195通家书都是丰子恺写给自己孩子的,涉及内容都是关于生活琐事,教育子女,文章简单朴实,都是他们最真实的生活写照,就是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位父亲对子女的关爱和慰问!
这样的沟通方式无疑不是一种最好的心灵沟通,这让我想起来我的小时候,跟父亲真的没有太多的交流和沟通,以至于长大后的疏远和陌生。书中还有47幅恩狗画册,每一幅都是丰子恺记录恩狗童年有趣的美好时光!体现出童趣十足,父爱如山!特别喜欢这些画册,那是多么珍贵的回忆啊!
这本书虽然内容琐碎,但却让我感触颇深!超级值得推荐的一本书,喜欢!
了解丰子恺的读后感篇二十
正如朱自清先生评价丰老的作品所言:“你的文和画就像一首首小诗,我们就像吃橄榄似的,老砸着那滋味儿。”初品丰老的《丰子恺自述:我这一生》一书,确乎有着“回忆性散文兼有平易淳朴之风、宽仁隽永之意和童真天然之趣”的雅俗共赏之意味。
近日,内心常常焦虑浮躁,近来品读丰子恺先生的《丰子恺自述:我这一生》,集子中那一篇篇道法自然的回忆小文,好似一缕清风、一股清流,平复了些许焦躁的情绪,颇让人深思。
特别是读到《我的苦学经历》这一篇,深深感慨我为什么读了那么多年英语还是没办法读懂一本英文小说的原因。作者在文中写了他精通一门学问所用的“机械的笨方法”,我觉得对于大多数的求学者都是受用的,除非你是天才。但天才若没有苦练也难成气候,且看贝多芬、但丁等人。在学业上总做无用功的学生,或许这篇散文对其能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
聪明人,肯下笨功夫。确定一个目标,认真地做下去,凡事需要现在努力工作,与其费心于未来的预期,不如现在拿这点功夫来用功。只可惜,这个世界上自认聪明的人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少。
我看作者的青年时代,最佩服他的苦学经验,最艳羡他的良师益友。丰子恺先生的良师益友,印象最深的是伯豪。
然而这样一种具有犀利眼光,看透社会,孑然一人立于社会浑流之中的人终究不会有一个好境遇。伯豪不屑与社会中的其他人那样浑浑噩噩,畏畏怯怯地过一生,他大胆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也许这样具有超前思想与精神的人不能被那时的旧社会所容纳的吧,他终是被卷在命运的急流中,成了万千繁星中不算起眼的一颗,但他的那份冷静、勇敢、深刻,敢于去抬起头反抗陈规腐矩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倘若你能沉淀下心来,细细品味丰老的《丰子恺自述:我这一生》,你便会懂得他所说的“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的舒畅,从纷繁复杂的人事中观察熟悉而又陌生的人生,明处世之理,以睿智和深刻的见解解密生活的真谛,回味生活的老味道。
了解丰子恺的读后感篇二十一
寒假期间,我读了《丰子恺儿童文学》,我非常喜欢读这本书。
丰子恺是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丰子恺儿童文学》这本书中收录的故事,是丰子恺在70年前的《新少年》里连载的作品,里面记录的是几个喜欢美术的小孩子的经历。
书中有很多丰子恺的漫画作品,很漂亮。里面的故事更是有趣极了!其中有一篇《儿童节前夜》,讲了一个叫逢春的孩子和她的弟弟如金、及同学华明,三个人一起尝试做书签的故事。
你们可能会问:做书签不是很好做吗?丰子恺为什么偏偏写这个呢?我告诉你们吧:他们可不是用一般的水彩笔画的,而是用山芋做的“刻版画”书签。他们是先在纸上画出想要刻的图案,华明和弟弟觉得刻图案简单,就先把图案刻在山芋上,逢春觉得太便宜他们,因为这是比较容易的工作。之后,逢春自己把题字和年号给小心地刻上。接着他们把刻好的山芋粘在厚厚的黄纸上,再把黄纸放在外面晾干。这就完成了制作书签的刻印工具。第二天早晨,华明逢春和如金到外面爬上一棵大树,发现周围有很多三原色混合的颜色,华明提议:“我们用三原色――红黄蓝来印刷书签怎么样?”大家觉得华明这个意见很不错。回到家里,华明来印红色,如今印黄色,逢春印蓝色。他们干得很起劲儿,一直干到姆妈叫他们吃中饭。红黄蓝三原色的书签就这样制作好了。
这本书大概每个故事都有写逢春、华明和如金他们创作作品,能让读者从其中了解很多美术创作的知识。丰子恺先生的文字功底特别棒,故事的语言也非常生动、活泼,小孩子都会喜欢看的。我就经常读着读着就大声跟妈妈说:“太好看了!”我去美国的时候,把这本书一直带在身边。
出处 www.xueFeN.cOm.cn
同学们,你想不想看看?
了解丰子恺的读后感篇二十二
丰子恺的书我有两本:一本是早期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丰子恺散文选》;还有一本是《闲居》,也是散文集。时常在空闲时翻翻觉得颇有些情趣,他的散文文理并茂,情意盎然,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丰子恺的散文最适合秋天来读,正如他所说:“我觉得一到秋天,自己的心境便十分调和,非但没有那种狂喜与焦灼,且常常被秋风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暂时失却了自己的所在。”这是一个文人对节令物我两忘的真切体味。他有一幅漫画名为“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我总觉得那个天一定是秋天,如水是用以说明秋天的高浩和晴朗。秋日的午后读丰子恺,需安坐于阳台,泡上一壶上等铁观音,慢慢读书,细细品茶。
丰子恺的散文富有哲理,如《渐》:“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并说“渐”是大自然的神秘原则,造物主微妙的功夫。也只有远离急躁和焦虑的心绪,才能细致入微地静观和体悟。他写的散文最具特色和出彩的,我认为还是他笔下动物和儿童,他写《白鹅》、《蜜蜂》、《蝌蚪》、《养鸭》等,不仅仅是有趣那么简单,他赋予动物以人的性灵,那态度是对等的、尊重的。即便是写《杨柳》、《梧桐树》也活生生赋予它们人的某种情绪,由此可见丰先生是热爱大自然的,是敬畏生命的。丰子恺笔下的孩童多半是自己的子女,在《儿女》篇里,他写道:“近来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是在人世间与我因缘最深的儿童,它在我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这已经超越了一般父爱,是一个成熟艺术家胸襟气度阔达的流露。
现当代作家中具有艺术家气质的不多,丰子恺先生算是这不多中的一位。丰先生十分推崇弘一法师,在《我与弘一法师》开篇写道:“弘一法师是我学艺术的导师,我的一生受法师影响很大”。虽说法师是老师,但丰先生的艺术造诣也绝不在法师之下。他对艺术家有自己的看法:“艺术家看见花笑,听见鸟语,举杯邀明月,开门迎白云,能把自然当人看,能化无情为有情,这便是“物我一体”的境界。更进一步,便是“万法从心”、“诸相非相”的佛教真谛了。故艺术的最高点与宗教相通。”正是有了这种艺术家的眼光,他笔下的事物便有了灵魂,有了性情。《口中剿匪记》、《吃瓜子》诸篇,皆是诙谐、轻巧的文化随笔,极有市民情怀;《潮畔夜饮》不光写了景致闲情,还写了人事变迁,在不长的篇幅内却有着众多的信息量,足见丰先生文字的节奏掌控得十分到位。通篇文章工整而不呆板,雅致而不晦涩,真不愧是散文中的上品佳作。其实,说丰子恺的散文是艺术散文也是可行的,因为那些文字实在是神秘而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