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专家的调研报告(优秀20篇)
报告可用于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向同事分享项目成果,或向公众传达特定信息。在准备写作之前,先对所需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充分搜集和整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农村发展专家的调研报告篇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xx镇农村经济继续健康发展,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xx镇位于中江县南端,距镇城约40公里,属丘陵地区。全镇幅员面积70平方公里,辖22个村,2个居委会,27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0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近40000人,非农业人口3000余人。我镇农村经济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整体素质不高、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等因素制约,新时期xx镇所面临的农村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一)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由农村基础设施设施数量少、配套不够完善,水利设施损毁严重,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未彻底解决。
(二)农村人口总体素质低下,发展意识不强。受地理条件、文化水平的限制,“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等、靠、要”的惰性心态依然存在,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和敢闯、敢冒的精神,创新发展意识不强。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极低,基本上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管理模式。农村实用人才缺乏,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培育少,农民科技意识淡薄,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弱。
(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难。农村教育水平已不能满足农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突出表现在农村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教师,教师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滞后,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尚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四)农村缺乏活力和动力,农民增收渠道不多。为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xx镇不断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的新方式、新举措、新思路,先后引导农民搞基地建设、科技示范、反季节蔬菜、特色水果、劳务开发等,也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确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确立的深化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为农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镇提出了“保稳定、抓重建、强三农、壮支柱、促发展、创辉煌”的总体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三农”工作,在“抓重建”和“强三农”上狠下功夫,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抓住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国家富民安康工程、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机遇。使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更加完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二)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契机,加强农村发展基本制度建设。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努力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积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大力培育新型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三是建立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整合投资项目和支农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以强化带动为助力,走现代化特色农业发展道路。按照“特色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力以及农畜产品商品化率,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一是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二是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三是建立和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
(四)以恢复重建为纽带,加大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特别是汶川地震损毁基础设施恢复重建,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发动群众搞好农业生产设施重建,尽早恢复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二是加快农村交通通讯恢复重建。三是提高农村灾害预报、处置和自救能力。
(五)以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为重点,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坚持把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努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一是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完善和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抓紧灾后医疗卫生机构重建,重点加快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和配套设施建设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农村公共卫生安全,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三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加大农村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四是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完善农村五保户、“三孤”人员供养救助制度,推进集中供养,不断提高供养水平。落实好军烈属和伤残病退军人的优抚政策,积极做好农村老龄、残疾人事业。五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社会管理。积极探索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充分保障村民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推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农村发展专家的调研报告篇二
xx县属于老、少、边、穷、库区县,位于xx省西部,xx市东南面,素有xx“门户”之称。全县农业人口25.6万人,耕地面积31.7万亩,其中水田27.9万亩,旱地3.8万亩,林地面积180.9万亩(xx年统计数据)。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推进全民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如何摸清农业农村基本底数,推进农业结构转型调整,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1、农村劳动力构成情况。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18.6万人,其中男劳动力9.5万人,女劳动9.1万人,农村从业人员16.8万人,较xx年减少0.4万人,减少2.4%。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目前,全县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97公里;实施“五小”水利建设,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28万亩。自来水受益村132个,在xx年基础上增加1.5%,通村公路134个,增加2.3%,农村通电与通电话村134个,与xx年持平。
3、农村能源物资消耗情况。农村用电量2481.9万度,较xx年增加26.3%;氮肥施用量8615吨,减少11.2%,磷肥施用量3147吨,减幅达到4.4%,钾肥施用量1098吨,增幅3.4%,复合肥施用量7030吨,增幅46.7%;农用薄膜施用296吨,增幅17.0%,柴油1385吨,增幅18.2%,农药456吨,增幅8.1%。
4、主要农作物生产情况。全县农作物种植总面积59.9万亩,增幅9.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21.5万亩,增加4.2%,产量7.37万吨。一年生经济作物种植27.96万亩,在xx年基础上增加3.65万亩,增幅15%。柑橘种植22.4万亩,产量17.9万吨,增幅分别达8.3%和19.3%;特色水果种植0.34万亩,增幅3%,产量1.8万吨。
5、畜牧渔业生产情况。全县生猪出栏15万头,增幅5.6%;牛出栏0.89万头,增幅8.5%;羊出栏2.5万只,增幅6.4%;家禽出笼86万羽,增幅5.5%。肉类产量达12758吨,增幅达8.8%;水产养殖1.5万亩,增幅1.7%;产量达2424吨,增幅达10.1%。
6、农业装备发展情况。xx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2.1万台,16万千瓦,增加0.39万台,2.4万千瓦;机耕面积达18万亩,增幅84.5%;机收面积9.3万亩,增幅达106.7%农机作业面进一步加大,农业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
7、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xx年,全县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1.8亿元,年递增4%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5318元,增速达13%以上。
1、农业生产老龄化趋势明显。调查的7个乡镇70户农民,353人,其中务农人员139名,占调查人口的39.4%,外出务工103人,占31%。50岁以上务农人员73人,占52.5%。务农人员老龄化趋势严重,且呈逐年增长态势。今后,农业面临“谁来种地”、“谁会种地”、“谁种好地”的问题将日趋严重。
2、农村劳动力素质整体不高。调查的务农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124人,占89.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人,占1.4%。劳动力素质低下,思想保守,接受新品种、新技术、新事物能力不强;特别缺少开拓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不足,难以摆脱传统生产方式“固囿”,盲目生产,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的整体提高。
3、农业扶持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据调查,达岚镇都用村农户杨胜好,这些年儿子在外打工,赚了一点钱,坚持回家创业,去年养了20多头羊,今年准备扩大规模,但对“到哪个部门争取政策支持”、“有没有贷款扶持”等政策一窍不通。调查的70户农户,95.7%的农户对惠农政策缺乏了解。政策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不足,直接导致农民对政策的“认知感”、“获得感”、“满足感”大打折扣。
4、农村土地抛荒问题较严重。随着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价格水平较低,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村有知识、有头脑、有能力的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农村部分土地抛荒弃管,且有逐年加重趋势,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平稳、持续和健康发展。
5、农村土地流转组织化程度低。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土地大部分通过“亲戚代种”、“少量租金转包”、“他人免费承包”等农民自发形式进行分散流转经营,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影响了农村土地整体利用效率。
6、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不平衡。调查发现,基础条件较好的乡镇,机耕率达到了60.3%,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其它山区乡镇,由于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制约,大部分还在采用牛力耕作,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不平衡,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1、坚持政策惠农,让农民发展生产“动”起来。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人员和资源优势,把各类农业优惠扶持政策,梳理、汇总成册,当好政策“宣讲员”,加大中央和地方各项强农、惠农、扶农、助农政策宣传,为农民发展生产注入一针“强心剂”。积极鼓励引导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回乡创业,及时根据政策调整方向,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而异,搞好产业规划,实施产业开发,把农业扶持政策用活、用好、用足,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建立信贷资金支持新型经营主体的长效机制,简化农业信贷资金申报、审批程序,开辟信贷资金支持“快速通道”,让农村有为青年敢用、有好农业信贷资金,在家门口创业致富。
2、坚持制度管农,让农村土地流转“活”起来。建立农村土地向种植大户、种养能人、、家庭农场、合作组织、龙头企业规范、合法、有序流转机制,让农村产业带头人吃下一颗“定心丸”,鼓励他们采取土地入股、土地转让、土地出租、土地托管、土地置换等多种形式进行土地流转,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明确农村土地产权归属,建立土地流转公证制度,完善土地流转监督机制,健全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让土地流转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利可图,切实用好、用活每一分土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在农业生产上的增值效益。
3、坚持科技兴农,让先进技术全面“推”起来。坚持强化产学研结合、农企校联结,紧紧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加快先进技术引进、示范、推广,通过创新技术集成,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效率。健全县乡农技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一主多元”、“三位一体”的农业服务体系,确保技术推广责任到村、服务到人、覆盖到面。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着力培养一批有头脑、懂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不断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4、坚持装备固农,让现代农业生产“跑”起来。大力实施农业机械装备提升行动,完善农机购置、政策性保险等补贴政策,加快新型农业机械引进、示范和推广,重点引进更新一批农业排灌、运输、耕作、植保、收割、加工机械,实现农业装备高效化、自动化、智能化。要加快节种、节水、节肥、节工等节约节能型农业装备引进利用,不断拓展农机作业领域,提高农机服务效率,积极推动农机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让先进农业装备“领跑”现代农业发展。
5、坚持产品优农,让农村群众尽快“富”起来。大力推进“产品优农”战略,创建一批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健全“全程化”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产前、产中、产后质量跟踪服务,切实保障好“舌尖上”的安全。坚持农产品质量监管、产品产地认证、品牌创建同步跟进,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加快“三品一标”认证,加大“名、特、优、新”品牌创建,以监管促品质,以品质创品牌,以品牌提质量,以质量赢市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行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特色农产品销售网店,借助电子商务的强大网络推介力,抢占市场先机,向市场拓展要“效益”。
6、坚持产业强农,让农业经济迅速“升”起来。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产业强农”战略,因地制宜、注重特色,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施结构优化调整,促进产业转型提质增效。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产业化发展上的“火车头”作用,大力推进骨猪、烤烟、茶油、生姜、葡萄、佤乡米等特色产业“八大园区”建设,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和档次。充分调动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特色种养业,加快创意、休闲、循环、观光、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培育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致富门路,打造xx农业经济发展“升级版”,促进经济高效、生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
农村发展专家的调研报告篇三
(一)项目筹备阶段。(2015年6月初)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和执行小组:领导小组由副书记、梁永勤任组长,、组织刘峰和县政府副常利华任副组长,宣传部、商务局、团、财政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整个农村淘宝项目建设的领导和协调工作。执行小组负责具体与阿里巴巴对接各项工作(县级服务中心的装修、宣传、培训以及村级淘宝站选址、装修、开业等),由团牵头,抽调宣传部、经济开发区、商务局、人社局、财政局各一名同志专职从事此项工作。二是召开项目启动大会。向领导小组人员、乡镇分管负责同志汇报临泉农村淘宝项目概况,介绍全县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全面推动实施项目落地。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5年6月—7月)
在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协调下,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阿里巴巴具体实施。一是县级服务中心建设。选址定在经开区一处1500平米标准厂房,包含物流中心和办公区、临泉特色馆展示区等。二是村级服务站点建设。由各乡镇按照农村淘宝项目工作方案要求,上报拟建服务点的村以及拟合伙人员、拟建设地点。首批建立30个村级点,优先考虑美好乡村、党群服务中心、农村连锁商店等。后续建设依据方案分批次完成。三是电商氛围营造及村级淘宝合伙人招募宣传。宣传部牵头农村淘宝宣传工作,通过电视台、报纸、网站、led屏(包括商户、超市、公交车、出租车)、横幅、刷墙等形式广泛宣传村级淘宝项目、发布招募信息。由阿里巴巴集团人员通过面试、笔试进行筛选,经培训后,确定首批30个农村淘宝合伙人。四是协议签订。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合同的修改、商讨,并签订项目合同。
(三)开业阶段。
7月初,县级服务中心以及村级服务站点正式开业,邀请省市相关领导以及阿里巴巴集团领导等共同出席开业典礼。
(四)项目深化阶段。
一是依托“临泉特色地方馆”:在线下线上建立“临泉特色地方馆”,推动临
泉具有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农产品和工艺品销售以及品牌打造。二是打造电商孵化基地和产业基地。三是构建农村社会1+3+n的生态服务体系。通过农村淘宝、淘宝大学、菜鸟物流、特色中国地方官、蚂蚁金服、阿里健康、阿里旅行、阿里贷款等构建农村社会1+3+n的生态服务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服务,配套农村支付、账户、理财解决方案,农村信用消费和融资解决方案等,实现农村生活真正电商化。四是解决农村物流配送问题。农村淘宝在临泉和村的县级服务中心服务站整合了阿里巴巴集团物流,致力构建覆盖农村的服务网络。农村买家购买商品后,订单收货地址实际上有两个,一个是县级服务中心,商品通过传统的配送体系统一送到这里。这个中心相当于一个小型中转站,商品在这里汇集后,由农村淘宝的合作物流企业将快件送至第二个收货地址,即村级服务站。此后,村民可以选择到服务站取件,也可以选择由服务站送货,无论哪一种方式,都比大老远跑到乡镇甚至县城取件要方便得多。目前,物流成本由相关部门和公司补贴,不需要网购物品的村民负担。即使是送货到村,也不会增加费用。
二、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和制约因素。
通过我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农村淘宝项目将有着广阔美好的前景,但是这些并不能掩盖推进过程中的发展隐忧。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买进来存在着制约。
一是农民缺乏网购意识。农村消费群体虽然庞大,乡间小卖部,传统的集市,这是农民购买的两大渠道。较低的文化层次和较低的收入影响了农户“触网”意识和应用网络的能力,加上农村传统思维观念与互联网的较大距离,使其接受电子商务相对迟钝。而且农民不愿意将钱交给一个不熟悉的农村淘宝合伙人,改变这些习惯需要一个过程。二是农村干部群众存在顾虑。在推广“农村淘宝”项目中,农村干部群众既担心网购产品无法得到品质保障,或农民权益受到损害,这些将影响政府公信力;又担心农村电商消费对本地实体经济有冲击,使实体商户利润受挤压,同时对政府税收收入带来影响。
(二)相对于买进来,卖出去更难。
1.不是所有的农产品都可以通过农村淘宝卖出去。
后对外销售,产品的保质期并不长久。对于生鲜牛羊肉来说运输需要有冷冻设备运输车辆,目前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因此仅能够销往周边市场。成为这一类产品通过网络卖出去的制约因素。
2.品牌营销是最大的困难。
对于我县众多农村淘宝合伙人来说,要想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必须加大品牌营销。具体来说要提高两个方面的知名度。一是网店的知名度。淘宝上有众多的网店,竞争之大比实体商店都要大,要想引起关注,只有网店的知名度上去了,才能在网页上排在前列,让庞大的网购群体留意到。二是产品的知名度。目前我县甚至到全省都没有全国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如新疆的大枣、内蒙古的奶酪、宁夏的枸杞等,如何让我县的特色农产品创出知名度才是最大的困难。没有特色和品牌就没有产品的知名度,没有知名度就无法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因此想卖出去就比较困难。我县的农产品在全省目前知名度都不高,这需要我们下一步大力发展。
3.农户与市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滞后效应。
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要低一些,对互联网和电商的认知程度也不高。让网购还不熟练的农民,通过互联网推广商品,这是最现实的困难。多数农户仅通过电视广播报纸获取信息,农户与市场之间信息交换相对滞后,对农产品市场行情和需求情况了解较少,缺乏对市场信息整合分析的能力。而农村淘宝项目合伙人需要具备一定的创业意识、服务观念、网购能力。
(三)农村淘宝合伙人自身存在的问题
1.缺乏农村复合型电商人才。
目前我县的农村淘宝项目合伙人很多是试试看或者感兴趣才在农村淘宝平台上开店的,对于如何通过农村淘宝项目扩大交易规模,缺乏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农业网站、电商软件的建设和维护、农业信息的采集和发布、农业市场行情的分析和反馈又都需要专门的人才,对这些人才的素质要求是普通合伙人所不具备的。
2.农村淘宝合伙人缺乏保障待遇。
目前农村淘宝合伙人收入主要是靠佣金收入、物流代发,收入水平参次不齐,没有最低保障将导致部分合伙人积极性不高。
3.缺乏懂经济管理的人才。
如果开好网店,如何利用农村淘宝项目扩大销售规模,这些不仅需要一定的网络技术,还需要经济管理人才,缺乏创新和独特的市场营销思维和经营模式。例如我省芜湖市安徽三只松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利用b2c平台实行线上销售。凭借这种销售模式,“三只松鼠”迅速开创了一个以食品产品的快速、新鲜的新型食品零售模式。这种特有的商业模式缩短了商家与客户的距离,确保让客户享受到新鲜,完美的食品。开创了中国食品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销售的先河。在2012年双十一当天销售额在淘宝天猫坚果行业跃居第一名,日销售近800万。其发展速度之快创造了中国电子商务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三只松鼠2015年销量突破3亿。三只松鼠的成功体现出创新独特的经营模式在电商平台效应扩大成百上千倍。如何有创新独特的经营模式这就需要懂经济管理会创新的人才了。
三、对策建议
(一)政府的支持是农村淘宝项目发展的关键。
政府在促进农村淘宝项目发展过程中应该发挥关键作用。主要表现为“引导、扶持和监管”等功能。
引导功能,政府要在政策的制定、环境的优化、电商知识的宣传等方面加大力度。扶持功能,政府要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硬件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网络环境,牵头打造农村电商物流体系。监管功能,电子商务属于新型产业,商业信用比较差,影响了农民电商营运的积极性。政府要加强电商市场的监管,加大网络安全监管,加大对各种病毒以及木马程序的防范打击,给农村淘宝项目营造一个相对安全放心的网络环境。
(二)高素质专业人才是农村电商发展的保障。
招聘渠道,广纳有志有才人士。要扩大招聘渠道,充分利用人才市场、校园招聘以及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招揽吸引电商人才的加入,提升农村淘宝合伙人的整体素质。
(三)培育一批优势农产品和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要扩大宣传优势农产品,政府要投入资金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本地的优势农产品,并通过专门财政资金培育一批优势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使其更具规模化、集成化,提高其在线上线下的知名度。加大对乡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线上线下营销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优化物流配送,农户、企业、政府共同探讨规划运输路线,缩短配送距离,扩大配送范围。
(四)加大电商氛围营造。
要加大农村淘宝宣传工作,通过电视台、报纸、网站、led屏(包括商户、超市、公交车、出租车)、横幅、刷墙等形式广泛宣传村级淘宝项目。让农村消费群体认识到网络购物和互联网销售农产品是可行的,打消他们的顾虑,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五)建议政府采购项目可通过农村淘宝项目。
政府招标采购可以通过与农村淘宝项目合作,增大政府付出力度,通过政府采购可以让我县农村淘宝项目的迅速地发展,从而打造出一个焦点,成为焦点就可以吸引目光,引起阿里高层重视和政府高层重视,带来更多政策倾斜。倘若我县农村淘宝项目规模全国第一,新闻聚焦点多,将吸引返乡人员和电商人才到临泉来发展农村淘宝项目,对我县经济发展也有很大的好处。
随着电子商务长足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2015年7月15号财政部商务部最新消息,中央将对全国200个电商示范县投20亿资金,用于农村物流,金融,电商,人才的配套服务的投资。另外像阿里,京东,苏宁,中国邮政等企业的在农村的战略布局。为农村电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时机。 农村电商的号角已经吹响!
2015年农村网民达到1.77亿,占网络人数28.6%;2015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规模达1800亿元,预计2017年将突破4600亿元,成为网购市场的新增点;农村网购用户对网购的接受率超过八成,网购消费者的平均年龄集中在20至29岁;农村用户的手机上网的比例已达84.6%,高出城镇5个百分点。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时间的理论是空洞的,在实践中学结。共同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添砖加瓦。我们针对农村电商的特点对电商企业做了实地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一、农村电商发展现状
第一种是遂昌模式,走平台化道路。
无可厚非,淘宝在推进农村“电子梦”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重点项目“特色中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遂昌位于浙江丽水市,遂昌馆是国内第一个县级农产品馆,今年年初时上线,其核心在一个独特的麦特龙分销平台,借助政府的强大支持和自身体系的巨大聚合力,“遂网”集合了当地千余家小卖家共谋发展。他们为千余家松散且不标准不专业的小卖家提供专业的培训服务,对上游货源进行统一整合并拟定采购标准,由“遂网”专业团队进行统一运营管理,线下则按照统一包装、统一配送、统一售后等标准化操作执行,遂昌模式更像是一个区域化的shoppingmall,他们是一个服务商而已,售卖的是“标准化”。 第二种是成县模式,走资源整合道路。
博、微信上推销产品的甜头,并招募了不少年轻销售人员,对他们进行专业化的微营销培训,至今他们80%的销售额来自这些免费的社会化媒体,而“网店”对他们来说更大的价值在于交易,创业初期这未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成网”工作人员爬山涉水四处寻找优质的农产品货源,找到一家便整合一家,即刻展开售卖,虽受规模限制,但小而灵活。虽然也注册了“山泉老树核桃”品牌,但还未进行深度开发。
第三种便是通榆模式,走品牌化道路。
通榆县和以上两县的最大不同是,开门见山进行品牌化运作,为当地的农产品取了一个好名字叫“三千禾”,并直接进驻天猫旗舰店。和其他两县相同的是,均成立了县域电子商务协会,并有专业的第三方主体进行运营。如果把“遂网”理解为一个平台,“通网”就是一家b2c,“三千禾”呈现给你的是一个商品品牌,但其更重要的魅力在全程产业链上进行标准化运作,统一采购、统一包装、统一运营、统一配送、统一售后等诸多标准化尝试。通榆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会大大的增加品牌附加值,目前主要售卖来自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的杂粮杂豆、葵花籽、具有国家地理标识的草原红牛肉等。
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千万别简单的模仿品牌化这条路,农产品实行品牌化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最基本的条件就是需要耕地有一定规模化和集约化,没有集约就没有效率,没有规模就没有产量,通榆县地处大东北,无论是规模还是集约程度相比江浙地区有着天然优势,专业的品牌化运作将如虎添翼。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思考,农产品品牌化后走的是多渠道战略,电子商务是重要的战场之一,品牌化的战略价值是可以带动产业群,上游产地可以更加集约化、规划化和现代化,下游可以带动半成品、深加工产业及附属产业的发展,产业发展最终收益的还是老百姓,这才是通榆县政府独具慧眼的地方。
以上三种模式,并不代表其一成不变,毕竟行业刚刚开始,创新及变化一直在影响着行业发展。
二、农村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买进来存在着制约。
和应用网络的能力,加上农村传统思维观念与互联网的较大距离,使其接受电子商务相对迟钝。而且农民不愿意将钱交给一个不熟悉的农村淘宝合伙人,改变这些习惯需要一个过程。二是农村干部群众存在顾虑。在推广“农村淘宝”项目中,农村干部群众既担心网购产品无法得到品质保障,或农民权益受到损害,这些将影响政府公信力;又担心农村电商消费对本地实体经济有冲击,使实体商户利润受挤压,同时对政府税收收入带来影响。
(二)相对于买进来,卖出去更难。
1、不是所有的农产品都可以通过农村淘宝卖出去。
我县致力于打造“鲁西南牧场”,规模化养殖牛、羊、猪等农畜,但是目前仅有几家小型农产品企业将牛羊肉加工成熟食后经过包装后对外销售,产品的保质期并不长久。对于生鲜牛羊肉来说运输需要有冷冻设备运输车辆,目前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因此仅能够销往周边市场。成为这一类产品通过网络卖出去的制约因素。
2、品牌营销是最大的困难。
对于我县众多农村淘宝合伙人来说,要想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必须加大品牌营销。具体来说要提高两个方面的知名度。一是网店的知名度。淘宝上有众多的网店,竞争之大比实体商店都要大,要想引起关注,只有网店的知名度上去了,才能在网页上排在前列,让庞大的网购群体留意到。二是产品的知名度。目前我县没有全国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如新疆的大枣、内蒙古的奶酪、宁夏的枸杞等,如何让我县的特色农产品创出知名度才是最大的困难。没有特色和品牌就没有产品的知名度,没有知名度就无法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因此想卖出去就比较困难。我县的农产品在全省目前知名度都不高,这需要我们下一步大力发展。
3、农户与市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滞后效应。
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要低一些,对互联网和电商的认知程度也不高。让网购还不熟练的农民,通过互联网推广商品,这是最现实的困难。多数农户仅通过电视广播报纸获取信息,农户与市场之间信息交换相对滞后,对农产品市场行情和需求情况了解较少,缺乏对市场信息整合分析的能力。而农村淘宝项目合伙人需要具备一定的创业意识、服务观念、网购能力。
(三)农村淘宝合伙人自身存在的问题
1、缺乏农村复合型电商人才。
目前我县的农村淘宝项目合伙人很多是试试看或者感兴趣才在农村淘宝平台上开店的,对于如何通过农村淘宝项目扩大交易规模,缺乏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农业网站、电商软件的建设和维护、农业信息的采集和发布、农业市场行情的分析和反馈又都需要专门的人才,对这些人才的素质要求是普通合伙人所不具备的。
2、农村淘宝合伙人缺乏保障待遇。
目前农村淘宝合伙人收入主要是靠佣金收入、物流代发,收入水平参次不齐,没有最低保障将导致部分合伙人积极性不高。3.缺乏懂经济管理的人才。
如果开好网店,如何利用农村淘宝项目扩大销售规模,这些不仅需要一定的网络技术,还需要经济管理人才,缺乏创新和独特的市场营销思维和经营模式。例如我省芜湖市安徽三只松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利用b2c平台实行线上销售。凭借这种销售模式,“三只松鼠”迅速开创了一个以食品产品的快速、新鲜的新型食品零售模式。这种特有的商业模式缩短了商家与客户的距离,确保让客户享受到新鲜,完美的食品。开创了中国食品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销售的先河。在2012年双十一当天销售额在淘宝天猫坚果行业跃居第一名,日销售近800万。其发展速度之快创造了中国电子商务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三只松鼠2015年销量突破3亿。三只松鼠的成功体现出创新独特的经营模式在电商平台效应扩大成百上千倍。如何有创新独特的经营模式这就需要懂经济管理会创新的人才了。
三、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的支持是农村淘宝项目发展的关键。
政府在促进农村淘宝项目发展过程中应该发挥关键作用。主要表现为“引导、扶持和监管”等功能。
网络安全监管,加大对各种病毒以及木马程序的防范打击,给农村淘宝项目营造一个相对安全放心的网络环境。
(二)高素质专业人才是农村电商发展的保障。
电商人才,需要的是复合型人。电商人才的培养概括有以下途径:一是校企合作,打造应用型人才。我县不仅要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还要与高校合作,委派师生定期到县乡镇村开展网店运营的一线指导,既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又实现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宗旨,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大规模推进农村电商活动过程中,技术人员短缺问题。二是培训模式多样化、常态化。政府牵头成立“电子商务培训基地”,有计划进行从业人员培训。三是拓展招聘渠道,广纳有志有才人士。要扩大招聘渠道,充分利用人才市场、校园招聘以及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招揽吸引电商人才的加入,提升农村淘宝合伙人的整体素质。
(三)培育一批优势农产品和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要扩大宣传优势农产品,政府要投入资金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本地的优势农产品,并通过专门财政资金培育一批优势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使其更具规模化、集成化,提高其在线上线下的'知名度。加大对乡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线上线下营销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优化物流配送,农户、企业、政府共同探讨规划运输路线,缩短配送距离,扩大配送范围。 (四)加大电商氛围营造。
要加大农村淘宝宣传工作,通过电视台、报纸、网站、led屏(包括商户、超市、公交车、出租车)、横幅、刷墙等形式广泛宣传村级淘宝项目。让农村消费群体认识到网络购物和互联网销售农产品是可行的,打消他们的顾虑,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五)建议政府采购项目可通过农村淘宝项目。
政府招标采购可以通过与农村淘宝项目合作,增大政府付出力度,通过政府采购可以让我县农村淘宝项目的迅速地发展,从而打造出一个焦点,成为焦点就可以吸引目光,引起阿里高层重视和政府高层重视,带来更多政策倾斜。倘若我县农村淘宝项目规模全国第一,新闻聚焦点多,将吸引返乡人员和电商人才到临泉来发展农村淘宝项目,对我县经济发展也有很大的好处。
神泉镇地处惠来县东南部,距县城7公里,东邻前詹镇,西接东陇镇和大南海经济开发区,南临南海,北连华湖和惠城镇。辖区面积5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4.8公里。辖区内有粤东地区最大的天然良港神泉港,被广东省列为一级渔场,是国家一级渔港。农业以种植水稻、番薯、蔬菜为主。海洋捕捞业是我镇的龙头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具有沿海特色的造船、修配、织网、制冰、水产品加工、缆绳、拉链、塑料制品等工业产业,是一个发展较为迅速的港口镇。近几年来,在我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大环境下,在镇委镇政府的重视下,我镇电子商务得到初步发展。
一、基本概况
我镇电子商务主要分布在镇区,其它农村地区少。主要是借助淘宝平台,没有自建平台。店家主要从事海产品、服装、电子产品买卖,从事其它行业的少。总体而言,电子商务分布较为零散,没有形成规模。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到应用推广。
(二)电子商务应用人才缺乏。辖区群众文化素质较低,对新技术、新信息反应迟钝,对电子商务没有足够的信心。而懂得电子商务技术的人才很少愿意到我镇服务,使我镇电子商务应用人才严重缺乏。
(三)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薄弱。完备、高效的通信设施是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前提,我镇网络通信设施的现状及在网络技术、网络信息内容、资费水平、通讯速度、安全和保障条件等方面都难以适应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要求。
(四)产品广告和包装不到位。我镇的农产品、海产品大部分是初级加工和简单包装,产品附加值低;电子产品属于代理销售,没有自己品牌;滨海旅游宣传力度不够,也没有很好地运用电子商务平台等。
(五)物流网络覆盖率不够。邮政、顺丰、四通一达等主要的快递企业的营业网点只覆盖到镇区,且物流速度和服务跟不上,造成了我镇电子物流配送难的问题。
三、发展思路及对策
境。另外,移动手机的普及,采用手机支付、下订单等,电脑与手机移动商务相结合,可以进一步完善了我镇网络系统。
(二)大力培养我镇电子商务人才。团镇委为牵头部门,把大学生村官与发展我镇电子商务相结合。引导大专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进入我镇进行“技术扶贫”,为我镇电子商务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队伍保障。首先,通过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电子商务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电子商务的专业知识,并带领村民学习电子商务知识,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其次,和企业建立联系,在我镇开展电子商务相关讲座,将产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同时引进电子商务成功案例,让群众感受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再次,定期组织村民进行培训,并提供技术指导。重点为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组织培训人才。在我镇具有号召力的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组织等是当前我镇电子商务应用的主要带动力量,以这部分人为培训重点对象,提高培训效率,进一步推动了我镇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
(三)从政策上支持我镇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是应该加大对我镇网络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使网络系统有效的升级,引进好的硬软件设备,提高网络的安全性。二是应加大对镇村道路设施的建设的投资力度,保证物流的有效到达。三是积极促成金融企业向我镇电子商务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
(四)加强我镇电子商务的宣传和教育。在我镇电子商务活动中,农业、渔业生产者当然占主体地位,加强对我镇的电子商务的宣传,以取得他们的支持。组织一部分有号召力的群众到先进示范的地区进行考察,体验先进的购物模式或销售模式,让他们相信电子商务的发展前途。
(五)因地制宜发展我镇电子商务模式。一是农产品、海产品的对外销售,不能再采用传统的自产自销方式,要成立合作社,实行“公司+农户”的模式组织多元化的物流模式,由合作社统一进行线下传统销售和网上销售。二是由合作社与第三方物流签订合同,交由专业的物流公司具体负责,使农产品、海产品更快的进入流通领域。另外物流公司方面应该完善我镇物流网络和海产品等的保鲜技术,推动电子商务开展的区域物流的有效完善和保证农产品、海产品到达购买者手中不会腐烂,缩短物流运输时间。三是重点发展滨海旅游业。利用沿海文化展、沙雕艺术节扩大我镇滨海特色旅游业影响力和知名度。重点做好线上旅游业,争取和“去哪儿”网、“携程”网等主要旅游网站合作,争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我镇的滨海特色旅游。
农村发展专家的调研报告篇四
在水西村,随着农民生活的提高,他们开始大量建造新宅,由于他们只盖新房,不拆旧房,形成了“空心村”现象。
村庄建设由于缺乏规划,造成农民房屋分布杂乱无章。这给新农村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是浪费大量土地。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在农村,一边是农民建新不拆旧的比例高居不下,土地被闲置,另一边,不少农民出现“无处建房”的现象,致使土地管理部门被-迫以有限的耕地指标中切除一部分用于建房。二是制约了农村落后面貌的改善。“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污水横流,村落粪便成堆,夏天蚊蝇成群”,环境“脏、乱、差”问题十分严重,影响农民的居住环境和身心健康。
生活比较乏味单调,其余空闲时间多,除了聚在一起打下牌,闲情聊聊天之外没多余的其他娱乐活动,而且很多居民反映到周围娱乐设施过少,这也是他们空闲的很大因素。
二、 农村的教育问题
1) 大多数农民的文化水平是文盲或半文盲。对农业的管理方面缺乏科学的方法,但又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学习必要的技术知识。
2) 90%的农民没有参加过农业技能培训,无法对农业生产的农业结构做出科学的调整,以及很少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
3) 农民对政府对教育的投资情况不了解,希望国家能扩大对农村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和范围。
4) 现在农村青年大多数为初中水平,这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但村中上高中的人数急剧下降,有极少数人接受高等教育。
师,他们由于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身体偏差、真正有益的业务培训少,这样的教师队伍构成严重制约农村教育的发展。
6) 农村教育的收费问题也比较混乱,据村民反映,以前的小学教育收费居然还比现在的义务教育收费明显的要少,农村的教育收费混乱,学杂费不断以各种名义去收取,让农民工对此感到负担压力大。
三、 农村医疗设施
农民工也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邱璇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八日
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小康生活的日益普及,新农村建设是国家目前主要政策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新农村建设在全国正处于蒸蒸日上的势头。因此,利用暑假时间,我回到我的老家连云港市灌南县镇西村进行实践调研,主要包括我村的基本情况、调查的方式、我村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调查发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为依据形成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镇西村坐落在灌南县城西南,距县城2公里。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300余户人家,1506人,人均耕地0.8亩。村民主要从事水稻、小麦、蔬菜种植及销售,其占耕地面积的5∕8。
《关于农村发展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调查方式:
1、深入村民家庭,到田间地头,个别访谈;
2、到村委会进行询问。
三、我村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
通过访谈了解,广大村民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村上的巨大变化,尤其是十六大以来中央实行的各项惠农政策,即减免农业税、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等等,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村民普遍反应党的政策好,得民心。许多村民反应,近年来,村上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大家心情好,农村人心整体稳定。具体如下:
(一)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一是彩电普及,我到访的10多户农民家庭已经全部用上了彩电,有少部分接通了有线,大部分都是卫星接收。从调查情况看,电视是农民了解国家政策的最主要途径。
二是摩托车和汽车普及。由于在外就业的年轻人比较多,因此村的摩托车和汽车比较普及,基本上每3户就有1户人拥有一部摩托车,每20户就有一辆汽车。
三是电话普及快,用手机的多。在调查的农户中,90%的安装了电话,98%的农户均使用上了手机。
四是电脑下乡。通过本人沟通联系,年初镇西小组与县信心产业局合作建立的村级信息服务站已经正式对村民开放,“互联网”这一新的名词在村民间逐渐传播开来。通过上网村民们可以了解时下最新的惠农政策,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并通过浏览村区信息网学习新的种植、养殖技术等等。
(二)农民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转变
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主体是村民,只有村民的意识加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才能真正展开。通过这些天的走访,利用问卷调查,我接触的农民中绝大多数人都参加过村委组织的“四民工作法”学习班,并在村务大会上投过票。村民原先的各家各户“自扫门前雪”的思想有所转变,都一致认为只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提高,才能惠及到户,也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日子会越过越好。
(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
(四)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多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形成了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体系。2002年实施的税费改革,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减轻了农民负担;2004年实行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农机具补贴政策,增加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017年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让更多的孩子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2017年取消工商“两费”,有助于农村集贸市场和个体户快速发展;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四、调查发现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问题
1、安于现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2、没有近忧,常有进账,够吃够用
我村以种植销售水稻、小麦、蔬菜为主,因产销一体,几乎每天都有现金收入,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用度,平时家庭生活没有忧虑。
3、家庭作业,小富即安,目光短浅
4、部分村民沉迷于玩纸牌、麻将等娱乐活动,甚至赌博!
(二)、产业瓶颈问题
1、土地产出已达极限
2、盲目销路不畅
我村的主打产业为粮食作物,种植什么品种完全是跟风式的耕种,依据上年度或者是上一时期的销售情况,往往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从而导致价格下跌,“谷”贱伤农。
3、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格局,如果遇到天灾,必然减收。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
1、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
2、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在这次调查的农民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50%,初中文化程度占4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5%。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
《关于农村发展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四)、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农民增收缺乏保障
农民增收的稳定性。
五、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新观念
1、跳出村子看村子
要把我村现状与发展放在与周围兄弟村庄的比较中来看,跳出我村就能看到本村的优势,比如土地质量优良平整,适于灌溉和种菜,村民收入相对较高,也能看到与其它村子的差距,如,没有村办企业、品牌产品、抵御风险能力差、村民收入不稳定(或有下降)等问题。看到优势可以增强信心,看到差距可以使人奋发向上有追赶目标。
2、把我村的发展放到更大的历史背景下思考和规划,这个背景有三:一是中国农村改革30年的历史背景,比较而言北河头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还有哪些不足;二是在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背景下,大胆制定本村的宏伟发展规划和蓝图;三是市、县的规划大背景下,我村的发展能否纳入市县(包含争取)的发展规划,如城市发展、经济区划等等,争取更多更好的搭车机会。
(二)正视瓶颈,寻求突破
我村目前经济发展的瓶颈在于,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使增收希望渺茫。总体说来在短时期内,立竿见影的做法是粮食、蔬菜的直销和订单农业,也即是改变传统的一家一户的粮食、蔬菜批发销售为农业(粮食、蔬菜)协会(公司)的统一销售和点对点销售。
(三)提升农民素质
农民创造财富的能力,最关键的内因是农民的自身素质,同样也离不开外因即良好环境的营造。一方面,要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培育新型农民,加速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不仅要继续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还要加大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使农民掌握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农民创业环境,鼓励农民创业。要重视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基础上,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四)建立完善的农村保障机制
健全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人文环境,为农民整体增收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这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渠道。
六、我村长远发展的建议:
农业生产走向集约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与此同时也有土地的合法流转、统筹粮食、蔬菜种植规划、加强分时分种指导、发展绿色农业、提高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劳动力分流、增收等一系列问题。
七.总结:
这次暑假社会实践对已经踏入大学校门,迈入半个社会我来说是一笔极为珍贵财富。农村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三农问题越来越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不足,尚需在发展中不断进步与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真的可谓是任重道远。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一份辛劳,一份甘甜。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有辛劳,就有成效。在社会实践中可以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我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无限回味无限,更何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阅历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次实践活动的时间虽短,但它留给我的启迪却是深刻而长远的,是我人生道路上坚实的一步。我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了社会,认识到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了自己的学习热情,我会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挫折,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今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描绘出了我国农村改革的新蓝图。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镇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此,经过深入村组走访及到相关农村企业、涉农部门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调研,现对我镇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我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成效明显,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达72470亩;万寿菊、蔬菜、核桃等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渠道。以农业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奠定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但从长远看我镇农村经济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稳定增收渠道难、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等因素制约,新时期我镇所面临的农村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二、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农村缺乏活力和动力,农民增收渠道不多。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为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我镇不断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的新方式、新举措、新思路,先后引导农民搞科技示范、反季蔬菜、特色水果、劳务开发等,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总的看来,农民增收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价格低迷,农民从种植业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时,乡镇企业不发达,依赖于乡镇企业的农民工资性收入也很少,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收入受阻。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二)品种结构单一,产业结构调整慢。一是结构调整的
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镇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面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万寿菊、蔬菜等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二是农民分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农户农业生产属于以一家一户的分散模式为主。由于生产分散,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销售也以自产自销为主,形不成规模效益,从而限制了农户收入。三是农民既是决策者,又是生产者和管理者,还是销售者。在广大农村,由于信息闭塞,农民即要掌握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又要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往往无法兼顾。四是农民随大流现象突出。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获取信息能力弱,不能及时得到准确信息。在产业发展之初,嫌种子或生产资料价格太贵投资大,怕技术水平跟不上,又不能确定市场销路好坏。他们往往是在看到左邻右舍或亲戚因发展某种产业致富,而跟随进行产业调整,一拥而上,往往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
度低、商品量少、效益低下。
(四)自然条件差,发展意识不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另外,由于农村土地大多集中在高半山地区,山高坡陡,土壤贫瘠,肥力低下,虽然2017年完成3.3万亩基本农田改造,但农村基础设施数量少、配套不够完善,水利设施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农业生产条件仍然较差。受地理条件、文化水平的限制,“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等、靠、要”的惰性心态依然存在,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和敢闯、敢冒的精神,创新发展意识不强。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极低,基本上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管理模式。农村实用人才缺乏,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培育少,农牧民科技意识淡薄,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弱。
(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难。农村教育水平已不能满足农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突出表现在农村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教师,教师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滞后,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尚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三、加快发展我镇农村经济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农村发展基本制度建设,走制度保障之路。
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持现有土地、草场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努力推进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牧业经营方式转变。积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大力培育新型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三是积极探索曙光养殖合作社发展模式,引导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和规范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农业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加强农业技术、质量安全、农业机械、信息与物流等建设,增加投入,不断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四是建立现代农村金融服务制度。利用建设巩固“信用镇”为契机,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从信贷总量、担保、利率、期限、服务等方面对农业给予大力支持。
营,有利于提高土地流转效益。通过土地流转,把零星的土地流转成连片集中种植,给防虫治病、机械操作带来方便,达到土地流转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效益的目的,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土地成片流转后便于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使用大量农业机械进行大规模的集中连片作业,以全程机械化生产代替传统手工作业,大幅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达到省工节本的效果。三是农村土地流转有利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土地规模经营可以将农民群众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推动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转,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可以投入到二、三产业中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益,向规模化、科技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四)发展乡镇企业,走项目带动之路。乡镇企业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的最强劲动力。十几年的农村发展历程证明:什么时候乡镇企业发展快、效益好,什么时候农村经济、农民收入也就提高快。因此,发展农村经济的首要问题应该是如何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问题。实施强镇富村工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要跳出农业抓项目,结合实际选择市场好、效益高、税收大的项目,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搭配,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促成项目落户我镇。要抓住我镇煤化工工业园区建设的机遇,加快组建乡镇企业园区,重点发展以煤炭、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
(六)增加农业投入,走科技兴农之路。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在粮食、经济作物、畜牧、林业、水产等方面选择一些花钱少,见效快,收益大的项目,如优良品种、栽培技术、科学施肥、合理用水、防治病虫、培肥土壤、作物布局等,大力加以推广。适当的增加农业的投入,扶持典型户,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最大限度的争取项目资金,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总之,农业做为天生的弱质产业,面临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走遵循突出特色、优质高效的原则,走农业主体组织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模式生态化、农业耕作机械化的发展之路,在促进农业基础建设方面,要从资金技术上予以扶持,同时加强社会化服务工作,合理调节基地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对我镇主要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进行“优增劣减”的调整,在巩固提高龙头企业方面,重点抓粮食、饲料加工业,畜禽产品等龙头企业建设,从而确保我镇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农村发展专家的调研报告篇五
2010年9月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官入职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枣园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枣园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一、枣园村基本概况:
栆园村位于北赵川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89户,1069人,劳力413人,其中党员23人。全村耕地面积1811亩,其中主导产业核桃427亩,板栗41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50亩,小麦种植面积5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861亩。畜牧业方面,全村牛存栏52头,猪存栏615头,2010年人均纯收入3700元,是我县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枣园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枣园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县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枣园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枣园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参等特色产业。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过关,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1998年到xx年,核桃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核桃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核桃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多是病园、老园、残园,果树多为老式核桃树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种,矮化等经济效益高的优质核桃树苗比较缺乏,果园管理水平低下,广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虫现象,从而导致产量低,病虫害现象严重。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麦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香菇、木耳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近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香菇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离乡,端着金碗要饭吃,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新农村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能力、有才华、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积极性,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城市化了,过不惯以前的穷日子,所以他们宁愿呆在城市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四)、肉猪养殖技术落后,规模较小。枣园村的养猪产业历史悠久,但由于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是散养户,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养殖的状态,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加之近两年以来玉米、饲料价格的飙升直接打击了刚刚调动起来的群众积极性。
三、目前存在的具体困难。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疯狂飙升直接导致了群众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产量低,品质差;果园施肥普遍凭经验,缺乏按果树需肥规律测量化标准施肥;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多为晚熟品种,经济效益低。新建核桃园苗木小,见效晚;核桃苗木价格较贵,群众无力购买,导致核桃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小;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过于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园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标准园建设不达标。
(三)、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养猪业规模小,呈分散状,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养猪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五)、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满足群众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导致群众贫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既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么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下力气狠抓,围绕“加快核桃,提升板栗,壮大畜牧,多业补充”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升本村的综合实力,改变本村的贫穷面貌。
四、今后的发展思路及规划。
根据枣园村的实际情况,从构建和谐新农村和提高全村人民经济水平的大局出发,围绕乡党委提出的发展战略提出“三抓”措施,即:一手抓主导产业发展,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基层组织建设。
(一)、抓好产业发展,以核桃为核心,带动林果业的全面发展。
1、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核桃产业,抓住核桃发展的第三次机遇,也是最后一次机遇,切实加强枣园村核桃产业在全县核桃产业中的比重,我们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加强管理知识培训。聘请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推广品种化栽培,嫁接改良,提高坚果品质,加强病虫测报,及时防治病虫害,冬季适时进行改土施肥,涂白等管理。
5、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核桃商品化。依托我县在全国核桃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发展我们村的核桃产业,使核桃发展规模化、经营管理科学化、坚果销售商品化,将我们村的核桃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在8到10年时间,发展成为全县知名的核桃产业基地。
2、抓好养猪产业建设。在乡政府的大力扶植和倡导下,我们村现存栏猪615头,主要分布在两个大的养猪场和村中100多户村民家中,其中两个大的养猪场占去了村中十分之一的养殖数。但是,这还不够,还应提高猪的存栏数,鼓励村民多养猪,使养猪产业发展上规模,只有发展上规模了,养的猪才能有销路,才能卖出好价钱。再者,根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猪的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变废为宝,这样既改变了夏季猪粪遍野的臭味,又使村容得到改善,也使村民用上干净便捷的新能源,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沼气用过的粪便还可以继续在田间施肥,通过这样的循环使用,把我们村的养猪业做大做强,形成养殖业、农业、新能源的循环发展链。
最终实现全村产业结构调整,使经济效益明显,彻底改变过去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一业独撑的局面。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1、抓好危房排险,灾后重建工程。我们村有一部分群众居住在年老失修的危房中,随时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应及时对这些危房进行排查加固,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今年的雨季过后,我们就及时的对全村的危房户进行了排查,发现有方相启、吴有发和郭丙丁等几户村民的房子存在不安全隐患,我们通过政府资助和本人筹集一部分资金,对这些危房进行了重建。
2、对枣园村村民小组的入组道路逐步进行维修改造、改善村容村貌。由于资金问题我们村的入组道路一直没有统一硬化,村民随便在房前屋后堆积家畜粪便、乱倒垃圾、存放柴火,显得比较凌乱;道路两边也没有种植树木,进行绿化,每到下雨天,村民行走在泥泞的路上,走进院落,都会留下两排带有泥土的鞋印,使干净整洁的院落略显凌乱。因此,我们对入组的道路准备进行硬化整治,以改变脏乱差现象和村民下雨天出行难的局面。
3、建设好村文化室。由于多年来村里没有文化设施方面的投入建设,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现有陕西省“农家书屋”协会捐赠图书xx多册,有条件建设村民文化活动室,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规定每个月1号、10号、20号可以前来借书,对借书群众进行登记。在借书时,多劝导村民借科普方面的书籍,借此机会进行科普知识的宣讲,让村民从书中学到致富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村民的思想得到提升,改变以往陈旧的思想,让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够积极的执行政府的正确引导。
(三)、组织保障:
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好“推动科学发展,党员争当创业先锋”,深化党员承诺制度,全面推进“党员中心户”制度,加强干部带动群众发展生产的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我们村的致富能手李小虎,是我村的养猪大户,家中有猪72头,其中老母猪20头,每年每头老母猪可下猪崽10只,每个老母猪每年可下两次猪崽,每个猪崽最少可卖200元,仅猪崽一项每年就可毛收入8万元,除去养猪的花费,加上每年出栏的大猪,能够纯收入8万元。通过这样的带领,极大的带动了我村的养猪产业,使我村现在形成了家家户户都养猪的局面。
实施阳光村务,广泛汇集民意。在村“两委”中推行“一线工作法”,全面落实村民民主监督,建立和完善村组理财制度,提高村调委会业务水平,及时规范的公开村务、党务、财务、事务。下村到户多了解民情民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主动“下访”,将职权范围内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村内组内。大力推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村班子的陈旧思想,积极接受新事物,大胆创新。
总之,要通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先锋带头建设,把枣园村建设成为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相信枣园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农村,积极与村民和村党员干部沟通,积极为村两委谏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的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员、群众事务的代办员、弱势群体的救助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
1.题页题页点明报告的主题。包括委托客户的单位名称、市场调查的单位名称和报告日期。调查报告的题目应尽可能贴切,而又概括地表明调查项目的性质。
2.目录表。
3.调查结果和有关建议的概要这是整个报告的核心,匝简短,切中要害。使阅读者既可以从中大致了解调查的结果,又可从后面的本文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有关建议的概要部分则包括必要的背景、信息、重要发现和结论,有时根据阅读者之需要,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4.本文主体部分包括整个市场调查的详细内容,含调查使用方法,调查程序,调查结果。对调查方法的描述要尽量讲清是使用何种方法,并提供选择此种方法的原因。在本文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应是数字、表格,以及对这些的解释、分析,要用最准确、恰当的语句对分析作出描述,结构要严谨,推理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在本文部分,一般必不可少地要对自己在调查中出现的不足之处,说明清楚,不能含糊其辞。必要的情况下,还需将不足之处对调查报告的准确性有多大程度的影响分析清楚,以提高整个市场调查活动的可信度。
农村发展专家的调研报告篇六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美好图景。与此同时,中央明确强调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显而易见,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最有发言权。
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居力很镇15个行政村。
(一)发展意识跟不上发展需要。
1.农村基层干部综合素质不高。在农村改革发展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核心。但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落后于农村改革发展客观形势的需要,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对发展认识不够,对上级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农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农村基层干部存在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政策理论水平不高和工作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2.农民群众观念陈旧,市场意识不强。大部分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低,发展意识淡薄,农业生产上只顾传统种植,在一些利益问题上,只顾眼前小利,忽视长远效益,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有的村上级给农民提供最优惠的政策和服务,但大家不积极、不配合,致使成型的好项目无法落实。
(二)农业结构有待调整,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化力度不够。
近年来,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转变。乡党委、政府虽然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但由于不少农户无技术、无资金、无经验,不能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造成投入多、产出少。加之由于农业生产的低效益,农村中稍有文化素质,有一技之长的青年男女,纷纷外出,不愿从事劳动强度大的种植业,而留在农村的老年劳动力和妇女劳动力,因缺文化,对新技术、新生事物接受慢,宁可固守低效益的传统种植业,不愿向畜牧、蔬菜、水果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生态农产品转型。
(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1、道路问题:居力很镇地处科右前旗政府南,东、西、北三面与乌兰浩特市、吉林省洮南市接壤,111国道横贯全镇,白阿铁路从镇东南穿过,交通便利,通讯便捷。通过多年努力,全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但从总体上看,村级道路还显得薄弱。“要致富、先修路”,群众普遍认识到这一点,但乡村公路建设项目有限、缺少资金,群众想修路的愿望与上级投入还有差距。农田水利等建设也离农村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
2、办公及活动场所问题:全镇15个行政村现已基本解决办公场所问题,但是有部分不够标准,利用学校当临时的办公场所,活动场所只有在镇政府所在地前进村有一个标准的活动场所外其他村有个别的也都存在地方孝无活动设备等问题。
(四)农村卫生环境普遍较差。
几乎所有的行政村都没有垃圾回收点,有部分农村家庭没有独立厕所,农村卫生环境不容乐观,整体上是脏、乱、差的局面。
(五)农村存在的陋习。
现在有的村还存在赌博的现象,一到冬季就开始聚集赌博,有的甚至把一年的收入输光了还欠了很多外债。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村里你经常能看到十几岁的孩子在家干活,问到为什么不去上学时他们说“不愿意上”十几岁的孩子对问题的看法是简单的,这需要的是家长的正确的引导。
仍有少数村民现在还迷信,相信xx,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生活。
1、发展农村经济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情况,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的原则,理性发展、适度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发展。
2、搞好村镇规划,新农村要有新面貌。要有个像样的办公场所,要有农民的业余活动场所,要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农民兄弟们基本上按照城市的样子,规划自己心中的新农村。他们认为,建设新农村,首先要把农村卫生环境搞上去,干净整洁才是新农村应有的面貌;其次,做好村镇规划、产业规划和城乡规划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再次,搞好示范村和新村镇建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动力。
3、优惠政策要延续,幸福美景万年长。近三年,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农民在举双手赞成优惠政策的同时,也衷心地希望国能持久永恒,用持续稳定的政策来维护这来之不易的好局面。
4、易旧俗、树新风,新农村要有新风气。各村制定符合实际、能治“坏习气”的(村规民约)。像红白喜事、赌博现象都要按新村规处理,全体村民共同参与起来,共同抵制歪风邪气,弘扬社会正气,改变“遇事没人管,谁管遭白眼”的现象。
5、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用好大学生村官。加强农村基层党员教育,充分发挥党员的领导带头作用。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作物的增产、增收。鼓励农民进行创业,对创业者给予优惠政策与奖励,政府帮助发展大型养殖产业。落实好上级下达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指标,不搞‘面子工程’。加强农村、农民的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进行精神文明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居力很镇的农村经济一定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农村发展专家的调研报告篇七
宜昌市夷陵区地处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山区面积占四分之三,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解决农民坐方便车、坐安全车、坐经济车、坐舒心车,纳入了地方人民政府和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笔者根据区情,提出一些想法,与同仁共同探讨。
从中国目前的国情来看,提出新农村的建设,它的意义和作用非常明显。其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荣的任务是在农村,城市中除了下岗工人和低收入群体以外,绝大多数居民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下一步全面小康能不能实现?关键就看农村。其二,是中国国情决定的,无论城镇化怎么发展,农村始终会有上亿的农村人口在那里生活。怎么让他们在那里安居乐业,怎么把农村家园建设好,让他们也能分享现代化的成果。要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速度,就得加快农村的发展,加强农村建设。
农村公路作为农村地区的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保障,发展农村客运则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一)通达状况,我区现有12个乡镇(街办),222个行政村(居委会),3400多平方公里,51.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80%。现有公路通车里程3688公里,班车营运线路58条,营运里程2250公里。这58条线路中有10条的终点为乡镇政府所在地,有46条线路终点到村,贯穿了157个村(居委会),占行政村总数的71%。还有65个行政村未有通客车,主要集中在西北山区。
(二)运力状况,现有客运公司12家,客车378台,其中从事农村客运的客运车辆310台,5846座.日发班次758个,日发送客运量4万人次。
(三)站场建设状况,现有二级客运站2个(夷陵客运站和太平溪港水陆客运站各一个),乡镇五级客运站现有2个(雾渡河、黄花),在建的2个(下堡坪、分乡),拟建的1个(邓村)。现有招呼站5个,拟建75个。现有候车棚27个,拟建50个。原有2个五级客运站(鸦雀岭、土门)因为种种原因闲置。
(一)线路开不通。乡村公路等级较低、通车里程短、断头路多、维护不够、通车数量少,有将近一半行政村未通等级公路,无法投放客运车辆,当地村民无车可乘,步行肩挑,出行困难。原因很直接,就是资金不足。但随着农村公路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未来五年一定会有一个巨大的变化。
(二)经营者开不起。一是经营者投入大、效益低。农村客源分散,客运量呈周期性变化,农民以自然村庄散居,又受季节影响,实载率低。加上高额的.税费、油料和修理费用,使经营难于维系。曾有牛坪的杨柳池、梅子垭、下坪太阳山等数条线路开班以后又停下来。二是有的乡村线路开班以后,双排小货车、“面的”、摩托车等充斥其间,原本少得可怜的一点儿客源被低票价的非法营运车辆所截走。雾渡河至樟村坪线路上就有100多台“小面的”和“皮卡”以假亲戚、货主的名誉等方式进行非法载客营运,长期以往,已开通的客运班车就自然而然地开不下去了。
(三)农民坐不起。乡村客运线路里程短、路况差、票价相对高。山区农民收入少,往往为节省五毛一块钱而改乘摩托车或者其它廉价的“黑车”,甚至绕“山间小道”步行赶集。
(四)乘客不敢坐。一是从事乡村的客运线路大多道路等级低、弯多路急,行驶不安全;二是从事乡村线路的车辆大多技术状况差,有的车辆尽管通过了车辆技术检测,但长期行驶“山间小道”,维修保养跟不上,车况令人担忧;三是部分驾驶员驾驶技术和经验不足,随时可能出现事故。四是司乘人员服务质量较低,坑客、宰客、甩客现象时有发生,很多乘客不敢坐。
(五)村民出行难。一是客运站场设施薄弱,候车条件差。全区等级客运站数量少,大多数乡镇无等级站,只有简易停车场,行政村基本没有停车场,沿线居民点也没有候车棚,村民只好在路边候车,见到什么车就坐什么车,顾不了安全不安全。二是现有的客运班车,不适应村民随时出行和携带农副产品的需要。
(六)黑车打不死。乡村客运线路上的“黑车”大部分属于当地村民自用的农用运输车和摩托车,他们利用农闲时节非法载客,有生意的时候就捞一把,没有生意或遇有执法检查的时候就在家“休整”,灵活机动、随叫随走。即使被查扣,他们也会串通乘客(乡里乡亲的)百般抵赖,造成取证难,执行难,受到处罚后,他们又会变本加厉。
加强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村村通,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加强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发展农村公路的重要条件,而且是发展运输经济、改善投资环境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区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使我区通车里程、通车质量和候车条件大大改善。
农村发展专家的调研报告篇八
2010年9月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官入职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枣园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枣园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一、枣园村基本概况、栆园村位于北赵川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89户,1069人,劳力413人,其中党员23人。全村耕地面积1811亩,其中主导产业核桃427亩,板栗41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50亩,小麦种植面积5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861亩。畜牧业方面,全村牛存栏52头,猪存栏615头,2010年人均纯收入3700元,是我县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枣园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枣园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县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枣园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品质量不过关,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1998年到xx年,核桃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核桃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核桃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多是病园、老园、残园,果树多为老式核桃树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种,矮化等经济效益高的优质核桃树苗比较缺乏,果园管理水平低下,广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虫现象,从而导致产量低,病虫害现象严重。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麦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香菇、木耳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近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香菇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离乡,端着金碗要饭吃,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新农村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能力、有才华、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积极性,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城市化了,过不惯以前的穷日子,所以他们宁愿呆在城市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四)、肉猪养殖技术落后,规模较小。枣园村的养猪产业历史悠久,但由于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是散养户,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养殖的状态,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加之近两年以来玉米、饲料价格的飙升直接打击了刚刚调动起来的群众积极性。
三、
目前存在的具体困难。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疯狂飙升直接导致了群众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产量低,品质差;果园施肥普遍凭经验,缺乏按果树需肥规律测量化标准施肥;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多为晚熟品种,经济效益低。新建核桃园苗木小,见效晚;核桃苗木价格较贵,群众无力购买,导致核桃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小;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过于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园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标准园建设不达标。
(三)、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养猪业规模小,呈分散状,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养猪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五)、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满足群众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农村发展专家的调研报告篇九
我县辖8镇3乡(其中2个朝鲜族乡), 2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 48万亩,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9.8万人,种植业以水稻、玉米、大豆、瓜菜、烤烟、万寿菊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生产为主,养鱼水面3.83万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采取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等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实现快速、稳步增长。据统计,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5 元,同比增长 4%;xx年为42 8元,同比增长 6%;xx年达到488 元,同比增长 5.7%,特别是xx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粮食总产量实现4.2亿公斤,增长5.8%,创历史新高,农业总产值实现24.22亿元,增长9.6%,畜牧业产值实现8亿元,增长7%,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3.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358元,增长9.8%。
在农民收入连年增长的形势下,我县的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农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差、农民增收难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成为制约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县政府围绕这个中心,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六大主导产业。但总的看来,农民增收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价格低迷,农民从种植业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时,乡镇企业不发达,依赖于乡镇企业的农民工资性收入也很少,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收入受阻。xx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8 元。从收入来源看:工资性收入(外出务工收入)达到 462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30%;家庭经营性收入3406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70%;财产性收入 3元。人均工业收入仅有38元,占农民收入的 %;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为2633元,占家庭经营收入的78%(其中种植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86.8%,牧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 2%),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二)结构调整问题。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县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面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万寿菊、烤烟等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二是农民分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农户农业生产属于以一家一户的分散模式为主。由于生产分散,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销售也以自产自销为主,形不成规模效益,从而限制了农户收入。三是农民既是决策者,又是生产者和管理者,还是销售者。在广大农村,由于信息闭塞,农民即要掌握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又要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往往无法兼顾。四是农民随大流现象突出。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获取信息能力弱,不能及时得到准确信息。在产业发展之初,嫌种子或生产资料价格太贵投资大,怕技术水平跟不上,又不能确定市场销路好坏。他们往往是在看到左邻右舍或亲戚因发展某种产业致富,而跟随进行产业调整,一拥而上,往往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
(三)投入问题。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生产成本较高,抵消了“一免三补”政策使农民增加的收入,据xx年备春耕期测算,农资在去年的高价位基础上部分品种如国产二铵虽然价格回落,但同近5年的平均价格相比,化肥价格普遍上涨xx年上涨 700元,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亩增加成本25—30元,全县农业增加投入3 00万元,占农业总投入的7%。而且粮食价格偏低,按照现在的投入水平测算,如果玉米价格在 . 元公斤,大豆价格在3.2元公斤,水稻价格在 .5元公斤时,农民种地效益几乎为零。
(四)乡村债务问题。由于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大部分停产倒闭或改制,有的给镇村两级经济留下沉重的负担,负债相当严重。目前,我县 23个村负债8223.9万元,村均负债66.9万元,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负债432.8元。每年的收入不够还银行利息,严重影响乡镇和村组织正常工作的开展。许多村组织在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上缺乏思路,步伐缓慢,不敢担风险,导致集体经济无项目,“空壳村”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另外,有许多村,看上去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实际上欠银行贷款,集体公用资金往往是负数。在这种情况下,领导班子威信自然降低,集体的凝聚力愈加弱化, “无钱办事”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农业产业化问题。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运行状况较好,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全县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已发展到 9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全县加工型龙头企业资产总额已达到548xx年的发展,基地面积也由试种时的 500亩稳步增长到3万亩,万寿菊生产基地累计种植万寿菊 6.5万亩,产鲜花 6.5万吨,有3000多农户种植万寿菊,总收入 . 5亿元,户均收入3.8万元,企业缴纳税金470万元,万寿菊这个产业已成为鸡东县的富民产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不高。龙头企业有所发展,但发展步伐仍较缓慢,企业规模小,农产品加工不足,产品档次低,目前,全县省级龙头企业仅有2户,基地总面积4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同其他地区相比,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带动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多数龙头企业对农产品仍停留在粗浅加工的层面上,精深加工比重很小,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都比较低,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效益不明显。
二是经营主体和农民的利益联接不紧密。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中介组织建设滞后,产业化经营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难以适应产业化发展形势的需要,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很微弱,还没有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且利益联结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有市场波动时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在交易中农户牌弱势地位,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而作为农民一方,也一定履行“订单”合约,会出现产品注射高价处的违约行为。
三是扶持发展措施不力,专项资金少,贷款比较困难。国家、省项目扶持资金有所增加,但长期以来公共财政和民营资本对农业投入欠帐太多,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和投入方向分散,企业规模现状整体落后,资金扶持力度明显不足,农业公共服务条件仍然较差,产业化科技装备水平落后,许多好的发展设想难以实施,缺乏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服务,表现在产前对市场的预测能力弱,产中的技术服务不配套,产后的销售服务跟不上。
(六)分散经营问题。我县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农村土地资源按家庭人口、土地肥力、居地远近分配给农户,虽然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刺激了每片农地的利用,但耕地的分块也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商品量少、效益低下,促成了小而全自然经济的自发维持,其基本农业生产方式是目前农村小农经济存在的主要原因和现实基础。即使某个农户家庭规划实施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在土地面积足够的情况下,也会因为土地分散,其基础设施配置和生产经营管理上的困难而不能实现其专业化和规模化。
(七)科技投入问题。农业推广资金投入的不足和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制约着推广力度,农民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基层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影响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质量。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科技推广整体质量的提高。此外,财政对科技投入不足,影响了好项目及先进技术的推广。
(八)乡村财源不足问题。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减少了村集体的收入。改革前,村集体的收入有“三提”和共同生产费,村三提是按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2—3%征收的,共同生产费按要求应该以小组为单位据实征收的,基本能保证当年够用,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固定收取公积金和共同生产费的做法,村内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按一事一议的方式筹资,农民生产费用“谁受益谁负担”,彻底堵住了变相向农民摊派村级债务的口子。村“三提”中的公益金和管理费来源于两附加和转移支付,其中两附加只相当于税改前村三提的一半。因此,免征农业税后,原来由乡村承担的一些公益事业失去了财力保障,修路、修桥、植树造林等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陷入停滞状态;二是农村“一事一议”存在事难议、议难决、决难办,筹资筹劳制度阻力大、难以施行。三是乡镇财源建设项目匮乏。县政府虽然制定一系列发展乡镇企业的政策,但是乡企发展速度仍然缓慢,椐统计,xx年一季度,全县新上项目 9个,已投入生产并产生利税的乡镇企业7个,其他都是在建和计划建项目。
破解三农问题是一个大课题,大文章,发展现代农业也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根据县情实际,应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切入和突破。
(一)坚持走产业化之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我们必须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坚定不移地走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这是促进我县农业再上新台阶,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必然选择。首先核心要抓龙头。龙头企业建设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一要选准龙头。要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地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谁有实力、谁对行业牵动力大、谁的市场路子广,谁就当龙头。要做实做大做强万寿菊加工厂这一强龙;通过扶强龙、引外龙、育新龙、兴小龙,形成群龙共舞的局面。二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合同契约、股份合作、资产联结等多种形式,完善龙头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防止谷贱伤农、谷涨惜售现象的发生。三要提高龙头企业素质。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接农户,必须具有很强的抗御市场风险能力。要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运行机制、开拓产品市场等多种方式,努力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力、牵动力和影响力。其次重点要抓基地。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绿色食品基地建设,重点建设绿色水稻、生猪、万寿菊、烤烟、蔬菜、北药等八大基地。通过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专业村、专业户,为加工业提供充裕的原料;通过完善技术规程,加强监管检测和绿标认证,狠抓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提高绿色食品品质;通过基地建设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良性循环。最后关键要抓服务。要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辟建农副产品销售市场,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中介组织和经纪人的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
(二)兴办农业合作社,走规模化经营之路。在农村市场经济全面发展、农村的劳力、资金等要素按效益的原则开始配置的情况下,土地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格局,直接导致农业“兼业化”趋势的加强,给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带来了相当不利的影响。一是影响农机和新科技的应用。好差搭配、户均承包土地的做法,造成土地使用上的细碎化,加上各个农户种植结构上的差异,致使农业机械化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受到很大制约。有的地方甚至恢复了“人拉犁耕”的生产方式。二是不利农村二、三产业的巩固和发展。农业兼业化,农民心挂两头,顾此失彼。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农业兼业化问题,既影响了农业自身专业化规模经营的进程,也不利于已发展的二、三产业向深度和广度扩展。三是围绕农业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大目标,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打破平均承包经营小块土地的格局,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形式,组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行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机械化配套,从而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可谓是势在必行。四是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把土地集中到种田大户手中,实现规模经营,也可以通过组建农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为股份,建立联合体,实行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按土地股份进行核算,这样也可以转移出部分劳动力,减少劳动成本,达到增收目的。
(三)打造名优品牌,坚持走品牌带动之路。打造区域特色的农业强势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与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论题。我县具有自然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象万寿菊、蓖麻、烤烟、北药、绿色有机水稻等等,发展势头良好,为发挥农业的品牌效益创立了规模优势,像鸡西仁树水稻研究所针对普通大米滞销,比较效益下降的形势引进韩国稻鸭共育技术,生产有机水稻,注册“野鹰”牌商标,有机卖到大米 0元公斤,是普通大米的4倍,亩经济效益达到 653元,是常规栽培亩经济效益2.7倍,因此,要适应市场需求,发展精品农业,提高单位效益,要加快以这些特色农产品为原材料的农产品生产以及加工产品的标准化,通过品牌创建来整合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和国内外市场之间的各种资源,为品牌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四)发展乡镇企业,坚持走项目带动之路。乡镇企业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的最强劲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历程证明:什么时候乡镇企业发展快、效益好,什么时候农村经济、农民收入也就提高快。因此,发展农村经济的首要问题应该是如何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问题。目前,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虽然走出了低谷时期,但前面所提的诸多问题十分明显地摆在我们面前,因此,改变观念,因势利导地发展我县乡镇企业必须引起政府部门在项目拉动战略中的足够重视。要按照县委提出的“一个主攻方向、三个替代产业、三项重点建设项目”的要求,实施强镇富村工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克服怕、等、靠思想,拿出抓招商引资和新上项目的干劲和热情,“咬定项目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真正抓住时机,雷厉风行,迎头赶上,多引、快上新项目。
一是要抓好新上项目的筛选和论证工作。虽然各乡镇都有一些项目,但这远远不够,要跳出农业抓项目,各乡镇要结合实际选择市场好、效益高、税收大的项目,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搭配,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促成项目落户鸡东。要抓住我县煤化工工业园区建设的机遇,加快组建乡镇企业园区,重点发展以煤炭、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
二是要扶持好现有企业的发展。要对乡镇企业运行情况开展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及时把握动态,搞好指导和服务,促进形成人人关心工业和民营、支持工业和民营,人人为工业和民营经济作贡献的良好氛围。
三是要着力抓好乡镇企业结构调整。继续实施“乡企富乡(镇)富村工程”,要围绕财源建设,突出抓好龙头企业的发展,实现上档升级。要围绕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园区经济、城镇经济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旅游、餐饮、观光于一体的农村第三产业,把农村和农业作为乡镇企业调整结构的主战场。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走借力发展之路。招商引资是我县经济工作的主旋律、总抓手,是重中之重。抓了招商引资,就是抓了项目。近几年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这块的潜力很大,我们要把这些政策学透、用足,要充分利用我县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载体优势和县位优势,进一步转变招商方式,突出招商重点,抓住大批南方客户急于到北方寻求投资的有利时机,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我县投资办厂兴建实业。要加快万寿菊色素加工厂的建设进度,在完成“三通一平”的基础上,年内完成土建并安装设备,力争xx年9月投产。
(六)增加农业投入,坚持走科技兴农之路。县级财政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在粮食、经济作物、畜牧、林业、水产等方面选择一些花钱少,见效快,收益大的项目,如优良品种、栽培技术、科学施肥、合理用水、防治病虫、培肥土壤、作物布局等,大力加以推广。如农委争取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资金 00万元,建立土壤测试中心,免费为农户测土配方,从根本上解决几十年来的盲目施肥问题,减少化肥使用量 0%— 5%,增产8- 2%,全县推广60万亩,新增经济效益4000多万元,今年我县水稻超早育苗技术面积落实2万亩,此技术亩常规增产xx年需经费20万元,除了人员工资以及有限的人头经费外,有的专业人员下乡指导农业生产连路费都报销不了。由于事业经费无着落,知识更新的培训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致使技术推广人员知识老化,技术与服务需求脱节。主要表现在:农民急需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技术、具有当地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技术、农产品储藏和加工等环节的技术、园艺及其他经济作物的培育和管理技术,而技术人员知之甚少,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实效和在农民心目中的威信。因此要加大政府投入,提供必要的试验、推广经费,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新技术的应用。
总之,农业做为天生的弱质产业,面临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走遵循突出特色、优质高效的原则,走农业主体组织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模式生态化、农业耕作机械化的发展之路,在促进农业基础建设方面,要从资金技术上予以扶持,同时加强社会化服务工作,合理调节基地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对我县主要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进行“优增劣减”的调整,在巩固提高龙头企业方面,重点抓粮食、饲料加工业,畜禽产品等龙头企业建设,从而确保我县农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农村发展专家的调研报告篇十
__办事处位于__西南部,东南与__省__市__乡、__镇接壤,西与__县__镇、旗内__办事处相连,北与旗内__迹、__二个办事处毗邻。辖区总面积239。2平方公里,辖10个村,29个自然屯,47个社,现有人口15946人,4806户。现有耕地87662亩,其中水浇地面积32826亩,占耕地面积的37。45%。办事处经济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__办事处素有“粉条之乡”之美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全办事处始终如一锁定“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大目标,优势优先,重点重抓,求实、务实、落实,全力推进办事处精神、政治、物质和生态“四个文明”建设进程,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全办事处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同样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由于体制原因,撤乡并镇后,办事处财权上移,导致办事处保运转,解决干部工资尚且困难,实在无多余资金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国家在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上也有投入,也见到了一些成效,但投入的资金一是比例不大,二是比较分散达不到预期效果。一是建议恢复建制镇体制,以便争取项目资金,增加农业农村投入;二是建议国家增加对办事处的农业农村建设资金注入,加大扶持力度,同时把资金捆绑起来使用,形成合力才能见实效。
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尤其__办事处十年九旱,年年春旱,还改变不了靠天吃饭的局面,__办事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由于连年干旱,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境内仅有的一条河流也时常断流,原先的抗旱用井十有八九干涸,也无维修价值,已废弃不用。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建议在“水”字上做文章,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和标准粮田建设工程,多打深水井,增加节水灌溉面积;二是建议不断优化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改变大田玉米增值空间不大的局面,结合各地实际不断提升订单农业份额,增加产值,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三是建议加大科技推广力度,鼓励农民使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新机具,提高粮食单产;四是希望国家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农业综合开发”就是一个好举措,__办事处20__年在__村进行了农业开发区建设,共开发4000多亩耕地,现已形成规模,发挥了效益,目前,已能实现在旱季四天之内4000多亩大田农作物灌溉一遍的目标,农户省时、省力、省费用,据测算20__年开发区中每亩农作物单产提高近90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上个世纪80年代,__传统产业粉业异军突起,现已成为__办事处的骨干龙头企业,在办事处整个经济体系中占有“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份额,为地方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__办事处在农业产业化经济发展之路上现已发展规模粉坊60余家,并建有粉条精加工包装厂一座,加工企业年可加工马铃薯4万吨,生产粉产品5200吨,年产值达3120万元,实现利润300多万元,年可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近千人,每个劳动力仅粉业一项年可创收5000多元,__粉业已走上绿色、有机、精加工、标准化发展之路,产业化程度逐渐提高,但在发展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函待解决,一是粉条加工企业厂房等基础设施已不适应产业化发展需要,需改造扩建,但目前缺少改造扩建资金,建议国家信贷部门在资金上加大倾斜扶持力度,提供低息或贴息贷款;二是应加大粉业污水治理力度,建议国家立项,通过治理,实现产业化发展和生态环境良好“双赢”的目标。
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牧业是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生态建设中,人是根本,只有全民尤其是农牧民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提升到一定高度,生态农牧业才能有希望,生态建设才能有实效。多年之前,农民以种树为名,私开乱垦,严重破坏了植被,__办事处近1万亩25°以上的林地现在都变成了耕地,只要是能上去犁杖的地方都种上了农作物,农民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只重视经济效益,不顾生态的思想,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害人害己,导致__地区降雨量逐年下降,雨水分配不均,农作物减产,农民增收受到了制约。一是建议教育引导应先行,加大对农牧民保护生态环境培训力度,改变农牧民急功近利的思想,教育引导其增强自觉保护环境意识,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和建设中来;二是建议林业、草原等行政执法部门从严执法,不得以罚代刑,对违法违纪人员保持高压态势,对已开垦的林地,草原要坚决责令违法违纪人员进行植被恢复建设。
走禁牧舍饲养殖发展畜牧业之路是保护生态环境又一有效途径。__办事处辖区面积为239。2平方公里,且耕地和林地紧密接壤,执法面积较大,同时,__办事处禁牧执法队伍人员少,只有1人有执法资格,经费不足。综上所诉:一是建议加大牲畜品种改良优化力度,坚决走少养、精养,小规模、大群体的畜牧业发展之路,减少牲畜对植被的破坏程度;二是建议加大执法队伍建设,合理配备增加禁牧执法人员编制,增加执法经费投入,只有人员和经费有了保障,才能收到良好的执法效果;三是建议上级政府除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外,在资金上给与扶持倾斜,信贷部门提供低息、贴息贷款,通过广泛筹集资金、引进项目,加大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从而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
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各类科技培训活动,逐步增强农民科技意识;二是农村科普类书刊少,基本上还是空白,农民想看书没有,想学科技没场所,建议加大村级文化室和“科技书屋”建设力度,购进科普读物,免费提供给农民借阅;三是建议上级拨付一块科技推广资金给基层,有基层支配开展科技培训、推广活动,审计跟上做到专款专用,这样才能提高科技推广效果,从而使农民把科技应用到实践中去。
随着新农村创建工作的开展,__办事处、村两级办公场所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得到了逐步加强,但在建设中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由于办事处体制原因,申请诸如文化、体育、小城镇等建设项目资金困难,上级不予立项,不予匹配资金,__办事处本街10里油路属于一条试验路,现已破损不堪,车辆通行不畅,经过多次请示,上级不予立项,办事处又无力修建,影响了办事处发展,建议恢复建制镇体制或撤销办事处完全并到科尔沁镇,以便于立项匹配资金;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全系惠农工程,但惠农工程立项审批速度太慢,建议上级进一步简化立项审批程序和环节,使各项惠农政策尽快落到实处,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三是农村基础设施等公益性事业发展中,部分群众以种种借口和理由不愿意投工投劳,更有甚者视嘎查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规定于不顾,自己不但不参加,还无理取闹的破坏公益性事业发展,从而暴露出在管理中约束制约这一部分人的机制少,无强制硬性措施,建议出台一系列约束机制,以法律来支持“一事一议”制度,以此来保障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农村公益性事业的顺利发展。
20__年__办事处共争取到扶贫开发资金100万元,其中: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资金70万元,“兴边富民”养殖业资金30万元,促使办事处养殖业得到长足发展。存在的问题有:一是争取扶贫开发项目程序繁琐;二是能落实到办事处的扶贫开发项目少,资金比例小,扶贫效果不能立竿见影,建议投向办事处的扶贫开发项目多一些,资金额度大一些,审批速度快一些、审批程序简化一些,尽早改变贫困人口的面貌。
__办事处以“五大工程”活动为平台,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执政能力不断得到加强。嘎查村党支部书记“公推直选”工作圆满完成和充实,目前,村级“两委”班子运作良好,工作扎实有效,展现出崭新的面貌。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尤其是党组织建设上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村级部分党支部书记主观不愿意发展党员,不愿意培养传承者,怕威胁到自己的位子,这大概是渔村党支部三年一换届有关,建议组织部加大考核力度,制定一系列考评细则,在发展党员时限和人数上量化考评,对达不到要求的党支部书记立即停止工作;二是部分村党员队伍出现老龄化状况,党员是青黄不接,党组织后继无人,建议加大发展年轻党员工作力度,壮大党组织队伍;三是老龄贫困党员人数众多,建议上级出台政策,加大对这一部分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使其老有所养。
农村发展专家的调研报告篇十一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描绘出了我国农村改革的新蓝图。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镇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此,经过深入村组走访及到相关农村企业、涉农部门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调研,现对我镇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我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成效明显,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达72470亩;万寿菊、蔬菜、核桃等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渠道。以农业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奠定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但从长远看我镇农村经济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稳定增收渠道难、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等因素制约,新时期我镇所面临的农村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二、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农村缺乏活力和动力,农民增收渠道不多。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为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我镇不断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的新方式、新举措、新思路,先后引导农民搞科技示范、反季蔬菜、特色水果、劳务开发等,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总的看来,农民增收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价格低迷,农民从种植业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时,乡镇企业不发达,依赖于乡镇企业的农民工资性收入也很少,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收入受阻。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二)品种结构单一,产业结构调整慢。一是结构调整的
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镇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面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万寿菊、蔬菜等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二是农民分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农户农业生产属于以一家一户的分散模式为主。由于生产分散,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销售也以自产自销为主,形不成规模效益,从而限制了农户收入。三是农民既是决策者,又是生产者和管理者,还是销售者。在广大农村,由于信息闭塞,农民即要掌握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又要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往往无法兼顾。四是农民随大流现象突出。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获取信息能力弱,不能及时得到准确信息。在产业发展之初,嫌种子或生产资料价格太贵投资大,怕技术水平跟不上,又不能确定市场销路好坏。他们往往是在看到左邻右舍或亲戚因发展某种产业致富,而跟随进行产业调整,一拥而上,往往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
度低、商品量少、效益低下。
(四)自然条件差,发展意识不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另外,由于农村土地大多集中在高半山地区,山高坡陡,土壤贫瘠,肥力低下,虽然2015年完成3.3万亩基本农田改造,但农村基础设施数量少、配套不够完善,水利设施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农业生产条件仍然较差。受地理条件、文化水平的限制,“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等、靠、要”的惰性心态依然存在,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和敢闯、敢冒的精神,创新发展意识不强。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极低,基本上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管理模式。农村实用人才缺乏,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培育少,农牧民科技意识淡薄,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弱。
(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难。农村教育水平已不能满足农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突出表现在农村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教师,教师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滞后,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尚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三、加快发展我镇农村经济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农村发展基本制度建设,走制度保障之路。
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持现有土地、草场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努力推进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牧业经营方式转变。积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大力培育新型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三是积极探索曙光养殖合作社发展模式,引导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和规范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农业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加强农业技术、质量安全、农业机械、信息与物流等建设,增加投入,不断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四是建立现代农村金融服务制度。利用建设巩固“信用镇”为契机,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从信贷总量、担保、利率、期限、服务等方面对农业给予大力支持。
营,有利于提高土地流转效益。通过土地流转,把零星的土地流转成连片集中种植,给防虫治病、机械操作带来方便,达到土地流转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效益的目的,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土地成片流转后便于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使用大量农业机械进行大规模的集中连片作业,以全程机械化生产代替传统手工作业,大幅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达到省工节本的效果。三是农村土地流转有利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土地规模经营可以将农民群众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推动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转,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可以投入到二、三产业中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益,向规模化、科技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四)发展乡镇企业,走项目带动之路。乡镇企业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的最强劲动力。十几年的农村发展历程证明:什么时候乡镇企业发展快、效益好,什么时候农村经济、农民收入也就提高快。因此,发展农村经济的首要问题应该是如何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问题。实施强镇富村工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要跳出农业抓项目,结合实际选择市场好、效益高、税收大的项目,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搭配,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促成项目落户我镇。要抓住我镇煤化工工业园区建设的机遇,加快组建乡镇企业园区,重点发展以煤炭、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
(六)增加农业投入,走科技兴农之路。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在粮食、经济作物、畜牧、林业、水产等方面选择一些花钱少,见效快,收益大的项目,如优良品种、栽培技术、科学施肥、合理用水、防治病虫、培肥土壤、作物布局等,大力加以推广。适当的增加农业的投入,扶持典型户,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最大限度的争取项目资金,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总之,农业做为天生的弱质产业,面临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走遵循突出特色、优质高效的原则,走农业主体组织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模式生态化、农业耕作机械化的发展之路,在促进农业基础建设方面,要从资金技术上予以扶持,同时加强社会化服务工作,合理调节基地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对我镇主要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进行“优增劣减”的调整,在巩固提高龙头企业方面,重点抓粮食、饲料加工业,畜禽产品等龙头企业建设,从而确保我镇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村庄现状
由于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农村的更加重视,在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下该村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人们不在担心温饱问题,而是更加注重营养健康问题,追求生活质量。家庭人均收入有所提高,在相对稳定的收入情况下能够安居乐业。
二、特色景观
重庆巫山县福田镇高桥村境内,有一五龙观,现只留下部分建筑遗迹。 高桥五龙观位于五龙山上。五龙山因有五条山脉形似五条蛟龙而得名,位于正中位置的山脉上有一突起的小山峰,形似龙头,高约三十米。五龙观就修建在此山峰上面。小山峰下面平台修建有观音殿,其旁边为灵官殿。山顶建有祖师殿,供奉张三丰圣像,当地人称祖师菩萨,这与五龙的传说是一种暗合。 在五龙观有一龙头香,龙头香上雕刻的花纹来看云朵,龙头朝向正南方向,离地面约30米高,只是因为年代久远,无人管理。据当地人回忆,在1975年因为雷击断裂掉落在地上。现场丈量此龙头香地面部分240厘米,高宽均为30厘米,龙头为25×25×38厘米,龙头上方有向下向内雕刻有13×13×11厘米孔径的香炉;通过目测,山顶边缘道观前方悬崖处还残存约60厘米。据此计算,此龙头香的长度正好也是三米,宽三十厘米。
五龙观修建年代不详。因为文革毁损成为平地,无法查找到任何文字记载。经走访当地一位80岁的老人卢成明,初步推断五龙观建于明末。据卢成明老人回忆当时在世老人的口传,自建成后香火旺盛,但在反白莲教起义时,由于观上道士自称神兵造反,在嘉庆十年前后被清兵一把大火全部焚毁,后又重修。至1930年前后,卢成明已能清楚记事,当时由贺善人(卢成明舅外公)主持观上事务,可以容纳近三百人的朝拜,但所收香火供奉全部由当时国民党派驻的胡团守把持。他亲眼所见,有信徒为了还愿,四肢戴上铁链,两腮用一柄小宝剑横穿而过,不远数十乃至数百里步行登山而上,到达观顶,便单膝跪下,虔诚地走上龙头香,焚香叩拜。所见烧龙头香者,未曾有人从龙头香上掉下。解放后,仍有香客朝拜,后于文革“破四旧”,被红卫兵彻底毁坏,圣像被掀至五龙山下,被水冲走,至今仅存部分石材散落遍地,顶上有一用旧砖修建的简易小观,偶有信徒参拜。
三、当前面临的问题
(一)自然条件较差,农业生产条件差。每年基本上有旱灾侵袭,有的年份极度缺水,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当遇到狂风骤雨时,农民只能看着庄稼被毁,束手无策。另外,由于农村土地大多集中在高半山地区,山高坡陡,土壤贫瘠,肥力低下,加上交通不便,无法实行机械化耕种,只能是肩挑背扛的传统模式,十分辛苦。农村基础设施极少,配套不完善。
(二)土地问题。农村土地结构、人员结构和经营关系不合理,土地纠纷不断,许多土地一时难以确权、确地到户。有些在外务工人员的土地常年闲置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浪费了土地资源。
(四)社会事业发展极缓。教育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缺乏优秀教师,大多家长不满现在的教育水平,而且大多数完成小学初中后选择了辍学,随大人在外务工,有的小小年纪就选择了婚姻,法制科学意识淡薄。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只能对一些简单的小病进行医治,当有重病时无法得到有效治疗,人们健康水平不高,依然有“看病难、吃药贵”等难题。
四、解决办法
(一)强化科技兴农,发展高效农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农业各类优新品种的引进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使产品走出去占据市场。
(二)对于土地问题,首先要确定农业从业人口,最大限度的公平分配农村土地使用权,收回闲置土地,增大人均占有量;核实农村土地承包权,减少土地权界问题纠纷,为农村土地出租、转让、入股提供重要依据。
(三)对于村民素质不高问题首先要抓好干部培训,从而起到引导带头作用。试想如果一个村的干部不带头又怎会让农民去接受指导思想,所以村干部要将思想工作做到位,加大宣传力度。其次要抓好成人教育,在村里定期开展技能培训讲演,确保美味农民都有一技之长,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在外务工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后要加强农民法律意识,要有权利义务意识,村干部定时进行村务公开,村民定时进行上访,提高村民维权意识,加强民主监督。
(四)以推进公共事业发展为重点。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老友所得、住有所居。一要不断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在学校建设宿舍,让较远地区的孩子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安心学校,逐步提高寄宿学生的生活补助。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积极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中小学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教师资格准入制、竞争上岗制、新聘教师合同制、教师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制。二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加快村卫生室的条件改善,增加医疗设备,解决就医难问题。
五、促进农户增收建议
(一)有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高桥村主要是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所以在全面发展农、林、牧、副业的基础上,一要把粮食作为主导产业种好,提高粮食产量与品质,加强农业指导;二要注重农产品加工,比如土豆、马铃薯等进行深加工制成成品销售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吸纳富余劳动力;三要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拥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二)大力发展畜牧业。现在高桥村养猪、牛、鸡、羊的农户逐渐增多呈现良好势头,有的还经营了养殖场,但是规模不大,资金紧缺在这方面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帮助在畜牧业上快速发展。
(三)加快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的不发达影响了文化、经济的交流,使村难以走出去引进来,只有交通的快速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建设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只有让人们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的从事劳力劳动,提高积极性。
(四)适当发展旅游业。对五龙观进行整改重修,对外宣传,吸引外来游客,促进经济发展。
一.调查目的:
三农问题一直是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我认为对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做调查是很有必要的。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关系到农民的小康致富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并且我也是在农村长大,因此对农村我有着特殊的`情感,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做调查就更有必要了。中国现有8亿农民,对此我想到应该盯住这个庞大的市场,利用这一机遇发挥好拉动国家地区经济增长的的巨大作用。在此背景下我利用寒假时间对我所处的农村经济的现状作了一次调查。通过对农村经济现状的调查,了解当前政府对农村发展所实施的政策,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现状,研究提高提高农村经济水平方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二.调查对象:
由于青年人长时间在外,对村里的发展不是很了解,故调查的对象平均年龄为45岁左右。从文化程度来看,人群总体的文化程度稍低,在被调查人群中1/2的人只具有初中以下文凭。从婚姻状况来看,90%都已婚。
从职业状况来看, 80%的调查者的职业都是务农。
三.调查内容:
个人一般情况,家庭财政收支方面,家庭设施方面,家庭消费方面,国家政策方面以及农民对农村的发展建设的意见。
四.调查方式:
由于部分村民文化程度的关系,我主要对本村被调查的农户进行访谈式调查。
五.调查时间:2015年一月底。
六.调查地点:xxx
七.调查结果:
通过对农民们的谈话,已基本了解本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总结如下: 家庭年收入约5000元,主要收入来源为务农,每户有可劳动人口约2人,且多为40岁以上。
居民每月各项总支出所占比: 种类
日常生活必需品
教育支出
赡养老人
农业成本
其它 比例 40% 20% 9% 20% 11%,目前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基本全部落实到位,所有人都能享受医疗报销,并且现有许多帮助农民的政策,例如粮补等,农民可以更不用担心成本问题,可以更加放心得挣钱。
从大多数农民得知,当前,农村的交通还是个重要问题,住稍偏的居民还是出行不便,交通工具无法到达家门口,并且有地方的医保政策,“家电下乡”就存在欠缺。
总体来说,当前农村发速度正稳步提升,当然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部分地区的交通及政策落实问题。
八.调查体会:
政策方面:我发现农民普遍认为国家政策的方向及目的是为老百姓谋福利,但是其执行到地方以后已经有所变味。
(一)﹑据本次调查所知,很多的村民反映有地方的医保政策就存在较多不透明的现象。乡卫生所的药物的价格更是高出当地药房药品价格的几倍。并且有些村级医疗合作社的医生在村民购买药品时,不愿意为其进行优惠。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在其政策的制定上更加完善。新农村医疗合作政策是一项解决农村治病难﹑看病难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而制定的,可是在调查中我发现,在一些地方,它并没有起到它应有的那种效果。
否购买家电的意愿,并且优惠款额很难返还到村民手中,并且手续繁杂。
农村收入来源方面:在农村调查的这几天,我发现农民收入来源比较单一,基本都是靠种地获取粮食收入,但所占农民收入的比例在逐年减少。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农民收入来源中有外出打工收入,在本地企业工作的收入,以及少数卖土地所有权所得。在农户收入中,粮食收入差距不大,但是其他的收入差距差距却很明显。
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我来自农村,并作为当代大学生,也了解农村,每天都在感受着它的日新月异,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更是无时不刻在关注家乡的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今年寒假,我选择新农村建设作为自己的调查主题之一,对家乡的新农村建设情况作了为期几天的调查。通过实地调查,采用访谈的形式,对农户及村委进行访问调查。我认为,新农村建设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资金实力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农村干部素质不高,没有调动村民的热情,村民文化活动单调等,建议要调动普通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热情,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发展专家的调研报告篇十二
河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河南农业发展,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理论界和学术界也很关注河南农业发展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马列所邓小平理论研究室,对河南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尤为关注。20xx年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形式研究》课题组,将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践形式列入重要研究内容。此后课题组注意搜集整理这方面的资料,遂成立《河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前景》课题小组,曾多次与河南省漯河市驻京办、新乡市驻京办联系、座谈。
邓小平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乡镇企业很重要,要发展,要提高。农业问题要始终抓得很紧。农村富起来容易,贫困下去也容易,地一耕不好农业就完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5页)邓小平关于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两个飞跃的思想,高瞻远瞩,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为了调查和研究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状况,20xx年9月17—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马列所邓小平理论研究室组成的《河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前景》课题小组一行5人,赴河南豫北、豫中进行了为期14天的专题考察。走了3个县(新乡县、临颍县、巩义县);5个镇、乡(新乡县小冀镇、七里营镇,临颍县城关镇、杜曲乡,巩义县竹林镇),访问了11个村庄及村办集体企业,例如,小冀镇东街村及京华实业有限公司、中街村及中联总公司、太行振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七里营镇的刘庄村及华星药厂(该厂为我国肌苷生产最大厂家和生产青霉素第三大厂家,拥有8个分厂)、龙泉村及龙泉集团公司、刘店村、南辛庄村及新亚集团公司;临颍县城关镇的南街村及南街村集团公司、杜曲乡的北徐村及北徐集团公司、龙堂村及龙云集团公司;巩义县竹林村(现为竹林镇)。此外,还考察了一些村办学校、文化大院、卫生院、幼儿园、养老院等。调查组深入农田、车间、农户,先后访谈过40多名县、镇、村级领导、农民企业家、农户、村民和当地居民,还分别与数名带头人(河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九代表等)座谈。
调研活动结束后,课题组分析和总结调研材料,经过多次讨论,形成以下六个方面内容的调研报告:
农村发展专家的调研报告篇十三
发展外向化农业是沿边地区农业发展趋势,是迅速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必由之路,也是“兴边富民、提前翻番奔小康”的希望所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沿边县(市)同全国一样面临着在国际市场重新定位的问题。我省具有农业优势,又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应对入世挑战,就应以这些优势为依托,大力发展外向型优势农业。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农业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的竞争。沿边各县(市)必须瞄准市场需求,从资源、区位等优势出发,抓紧培育一个或几个品质优、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优势主导产业,重点建设一批有规模的专业化农产品基地。要因地因时制宜,用最好的资源发展最具优势的产业。沿边县(市)开发晚、污染少、生态环境好,发展绿色食品的条件得天独厚,要把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加工作为重中之重,培育全省最具特色、最有规模的优势产品;沿边县(市)多草原、饲料来源广,适宜发展畜牧业,要把畜牧业作为新经济增长点,突出抓好传统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引进,开发“盘踞半壁江山”的优势产业;沿边县(市)多地处寒带,森林覆盖率高、山区半山区面积大,林产品、山产品种类繁多,要充分挖掘珍稀野生动植物及药材养殖和加工潜力,构建独具冷凉特色的优势经济格局;沿边县(市)与俄罗斯接壤,全省有3045公里左右的边境线和20多个边境口岸,要加快发展俄罗斯市场需求旺盛的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扩张出口创汇的优势群体,特别是要根据俄方市场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调整和扩展具有竞争优势的蔬菜、水果、食用菌、药材、畜禽、绿色大米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从而优化区域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外向型优势农业产业带和产业区。
##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同属于黑龙江流域地区,该地区开发条件得天独厚,不仅国家关系友好,经济要素互补,并且是东北亚区域中自然资源最丰富、潜力最大、后劲最强的地区。20__年11月10日,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俄罗斯未来几年也将加入世贸。入世后,两国都面临着一个在国际市场上重新定位的问题。把我省与远东地区放到世界经济的大背景中考察,加速、加强我省与远东农业合作,不仅有利于振兴两国经济,也有利于促进东北亚,乃至亚太经济的崛起。中俄双方在农业、牧业、林业、生物医药等领域有很大的互补性。比如农业,俄远东地区不仅有丰富的可垦土地资源,而且有巨大的粮食、果菜、食品的市场需求,每年谷物缺口80万吨以上、饲料缺口300万吨以上,蔬菜、水果、肉产品缺口均在40万吨左右。而我方则有发展种植业的技术、经验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并且有大量的商品粮需要寻找销路,完全可以成为俄罗斯的“米袋子”、“菜篮子”、“果园子”。这就要求沿边县(市)要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通过区域合作逐步融入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大趋势中。加大对优良种苗、珍稀品种和农业生产加工技术设备的引进力度,建立跨地区、有特色的优良种苗培育中心。大力鼓励外商带项目、资金、技术、市场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兴办农产品仓储、运输和贸易等龙头企业,借助外力改造传统农业,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认真贯彻“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参与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组织和引导农民、民营企业家开展种植业、林业采伐合作,开发绿色食品、自然药品,实现集约经营,并有计划、有组织地输出良种、技术、设备和劳务,全方位增强区域农业产业的国际比较优势。
##省的邻国俄罗斯消费品市场进口商品占60,大都是轻工产品、生活日用品和各种副食品,这种互补性经济格局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其对接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就是边境贸易。沿边县(市)必须紧紧抓住同俄罗斯经济互补性强这一关键,及时获取国际市场特别是俄远东市场发展变化的最新信息,建立上下贯通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构建外联市场、内结农户的区域性营销体系,带动农村经济结构整体升级。要转变观念,引导农民走进市场和适应市场,搞好服务,用更多的精力抓流通,使农产品产得出、卖得出、卖得好价钱,实现增产增收。抓好现有市场配套完善,加强粮、果、菜、食用菌、畜牧等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并向跨区域、远辐射、大规模、高档次方向发展。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扩大对俄出口商品种类,加快市场多元化的步伐,在巩固俄罗斯远东市场的同时,迅速向西伯利亚及俄罗斯腹地推进。积极组织参加各种农产品展销订货会、贸易洽谈会,采取各种形式和措施把当地农产品更多地推向区内外、国内外市场。搞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参照国际惯例和准则,完善检测手段,实现与国际接轨。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绿色通道,搞活农产品流通。要发展大生产、大流通,通过市场来推动规模经济发展,通过扩大规模适应市场。在品种质量、贮藏加工、包装运输、营销策略上狠下功夫,使沿边口岸县(市)蔬菜、水果等比较优势尽快转化为竞争优势。要十分重视发挥农民经纪人的作用,发挥各种各样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的作用,为他们创造、提供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空间,从而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
当前,国际农产品的竞争,实际上是大型的、跨国的农产品加工与销售企业之间的竞争,只有组建强有力的龙头企业,才能与国际强手相抗衡。而沿边地区的经济要向深层次、广领域发展,更不能仅仅满足于做内地商品的“中转商”,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加快构造进出口产品生产的加工体系,为沿边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我省沿边县(市)多数是农业县(市),工业基础薄弱,要实现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就要把农村第二产业调整的重点放在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强的农产品加工业上,向精深加工延伸,向名牌产品拓展。要把创龙头、育龙头、护龙头作为重中之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体制创新、经营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广泛吸纳民间闲散资金和国外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先进人才,扶强扶壮龙头企业,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升,增强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通过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与国内外大市场连接起来,扩大农户经营外部规模,与本地农业的主导产业相衔接,重点开发高技术、高起点、高附加值、高效益的果蔬、肉制品、山产品、食品等保鲜、精深加工系列,实现农产品的升级换代。大力开发出口创汇新品种,提高深加工产品出口的比重,扶持和鼓励组建农业企业集团,赋予优惠政策和进出口经营权,实行“农工贸”一体化经营,建立生产、加工、出口一体化的利益共同体,调整和优化农业内部结构,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要把农产品加工作为乡镇企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走工业依托农业、反哺农业的新型乡镇企业之路,创出一批优势农产品,带动沿边口岸县(市)农业的发展。
外向化农业必须在适度有效的经济保护下,才能得以快速推进。要实行资金、政策、产业倾斜,要出台必要的资金扶持、税费减免、信贷投入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全力支持外向型优势农业发展。一是资金向基本定位的优势项目倾斜。鼓励社会、集体、农户投入和招商引资;各级政府尽量集中财力,扶持优势经济重点项目建设;金融部门的农业贷款,也应重点投向优势项目,特别要努力保证对优势“龙头”企业的流动资金供应。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加大对水利和生态环境的投入,重点发展以棚室、日光节能温室、微灌为主要内容的设施农业,做好小流域治理、造林绿化、退耕还林工作,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建立优良品种、技术、设备引进推广基金,促进农业技术引进和推广。二是实行政策保护。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要求,按照wto运行规则,结合沿边县(市)实际,制定出台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激励政策,营造县域经济发展新优势。充分运用wto“绿箱”政策,增强政府对农业的投入。wto农业协议免除削减的国内支持措施共12项,对应分析,我国尚有6项是空白,其它的支持量也还有限。调整和加大“黄箱”政策支持。入世谈判确定“黄箱”补贴不高于农产品总产值的8.5,目前我们的补贴还不到农产品总产值的2,而且原有的补贴还可以调整。建立农业保险体制。加大争取国家给予的政策性支持和补贴,帮助农民化解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三是加强法制保护。建立健全农业法律法规,走“依法治农、依法护农”的道路,依法保障农业的基础地位,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保护农业的安全。特别是要加强优势主导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加强加工、运销环节的支持力度,有力地保障外向化农业的快迅发展。
农村发展专家的调研报告篇十四
当地大多数农民仍不富裕,有的甚至在贫困边缘挣扎。2000年农村总产值占当地gdp的情况为38%;2015年农村总产值占当地gdp的情况为27%;2015年农村总产值占当地gdp的情况为28%。
2、通过发展农村物流业,2000年、2015年、2015年农民增加收入情况
2015年下半年,我镇成立了农村物流信息中心,以市、镇、村为结点,设立物流信息站,聘请信息员,形成市、镇、村三级物流信息网。通过发展农村物流业,农民人均收入较去年同期相比,增加4.7%。
3、农村物流运输企业带动的附属产业收入情况
到相关标准。肉牛、肉鸭、肉鸡等专业养殖小区近百个,肉牛存栏达到万头以上。
一、我镇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一)现有农村物流市场及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镇现代物流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不断拓展,新兴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成长,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步伐加快,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初步形成。但从总体上看,我镇现代物流业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在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物流业缺乏统一规划和规范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和行业诚信体系不健全,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物流基础设施和网络体系不完善,物流资源缺乏整合,运输和仓储设施得不到充分利用,物流方式落后,流转速度慢、成本高、效率低、损耗大;传统物流比重大,物流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布局分散、功能单一,高素质专业人才缺乏;物流产业集中度不高,社会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程度低。
1、目前,我所正在积极督促镇政府出台农村物流发展实施方案。
乡物资流通为目标,以发展信息和物流服务网络为龙头,以畅通和完善农产品资源商品化渠道为重点,我所合理引导,积极扶持,成立了农村物流信息中心,以市、镇、村为结点,设立物流信息站,聘请信息员,形成市、镇、村三级物流信息网。
(三)农村物流信息化网络建设或使用情况,对促进农资流动的作用
1、注重信息技术与通讯传输技术的紧密结合
信息和通讯技术与物流紧密关联,现代物流离不开信息,信息的传输离不开通讯技术。物流信息是保证及时运输、及时供货以及零库存的关键。
2、组建便民-运输队,承担运、送货任务
由所利用掌握的车辆信息,根据市场实际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市场厢式货车、鲜活运输车等专用运输车辆,承担送货下乡和运货进城的任务。共运送工业品下乡占到当地需求量的50%;运送农产品进城9000余吨,其中,运送大桃6000吨,大蒜3000吨,山货160吨,小杂粮200吨。从而解决农村买难、卖难的问题,促进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促进农资、农产品多样化的流通,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二、指导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行业推动、企业运作、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相结合。。
2、坚持发展现代物流与改造传统物流相结合。
3、坚持发展综合物流与发展专业物流相结合。
4、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
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条件
我镇物流业发展潜力巨大,物流资源丰富。官庄镇地处安丘市以南,央赣路贯穿全镇,下设57个行政村。境内物产丰富,官庄的大蒜历史悠久,是闻名遐迩的“中国大蒜之乡” “大桃之乡”。盛产农副产品50余种,土特产10余种,这些优势条件为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开辟了广阔空间。
四、希望镇党委、政府对发展农村物流采取的政策措施
希望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支持发展农村物流,为农村物流市场有原则的亮起“绿灯”,提供良好的政府环境。
五、现代物流中心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一)总体思路
段,大力整合物流资源,改造提升传统物流,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努力实现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战略布局 方面采取的对策
1.构建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效运转的中心物流枢纽,增强官庄的凝聚力、带动力和辐射力。
2.构建以镇区为中心的现代物流核心圈,以物流一体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构建覆盖全镇、辐射周边的现代物流"紧密圈",发挥物流枢纽的传导作用。
(三)发展目标
以县城为中心的物流结点网络体系趋于完善,其他乡镇、村物流结点建设初具规模。现有物流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第三方物流得到较快发展。以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网络基本形成。
一、概述
“物流”概念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引进我国以来,经历了近20年的研讨酝酿、启蒙尝试,到90年代后半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有力推动下,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跨国公司的大举进入,现代物流开始在经济生活中推广应用,并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但是由于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悬殊太大。为此,我们在农村做了一个关于农村物流现状的调查。
二、调查情况
调查方式:
我们选择访谈这种方式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结论。在访谈人群的选择上,为了考虑体现典型性,广泛性原则,分别和一部分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进行了访谈。
调查时间:2016年寒假
调查地点:中鸡镇
调查对象:快递公司职员,农村物流服务消费者
调查方法:走访,询问
调查人:陈新强,党筱筱,郭禹希,李姝虹
调查分工:陈新强,党筱筱,李姝虹负责调查走访,询问。郭禹希负责上网查询信息并整合。
三、农村物流现状
物流的发展已被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提上议事日程,进入了全国和各地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作为一个新的经济运行方式,其发展潜力巨大且前景光明,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生产力,成为全国及各地方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物流发展的进程,与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密不可分。
在一线城市,各个物流公司都开始实行上门服务政策,让顾客感受到更好的网购享受以及自己公司有更多的忠实用户。为了自己的发展前景也真的是煞费苦心。
中,绝大多数都是受教育文化程度不高的,他们跟随时代的步伐是比较缓慢的,极少的人会去碰触网上购物,使这个行业在农村发展停滞。据我调查,中鸡镇只有一个快递站--中鸡镇邮电局,还是卖煤兼带的。只有在那里才可以收发物品,邮件。它的老板姓陈,就陈女士而言,近年来,快递这方面就靠寒暑假利用大学生以及在外务工人员才会有包裹寄回来,来缓解没有生意的压力,平时很少有生意上门,而且,只收不寄也很难维持邮电局的正常运行。不过陈女士也提到,从今年开始,政府将在这方面投入人力,物力,财力,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同时也提到,将会陆续开通一些业务,来缓解农村劳动力缺乏,鼓励外出务工人员通过回归农村来实现农副产品的最大利益化,在网上进行出售,向全国乃至海外发货,然后通过快递这一行业进行运输,同时也可以使农民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农民的劳动成果得到回报。当然,陈女士还表示,现在只是这个想法的践行期,因为交通运输并不便利以及小镇所处的地理位置,想要进行快递活动,高昂的邮费就让人措手不及,此想法令人堪忧。
四、改变农村物流现状的建议
农村物流的发展已成为推动农业市场化转型,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加快农村物流发展势在必行。当前,加快农村物流发展必须以信息化为龙头,以完善农村物流设施为基础,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广泛普及物流知识,培养大量物流人才充实到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中去。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客观要求我国自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随着农业生产单位的缩小.农业生产日益呈现出生产规模小.品种多.生产结构雷同.管理比较松散的粗放经营的特点,这种小规模分散生产的经营模式.难以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不能够适应我国人民在生活水平提高后的消费结构的变化.使我国农业生产难以走上良性循环的健康发展道路,在与进行社会化大生产的世界现代农业的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因而必须加快农村物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让物流服务公司成为一端连着农户,一端连着市场的桥梁和中介 把分散的农业生产与市场连接起来农户根据市场信息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 按照不断提高生产效益的原则 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步伐 其次 根据消费结构的调整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特别是一些加工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技术报务中心和运输中心等农村物流服务公司.提高第三产业在农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促使农业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
当然还应该改变传统的方式,农村人口密度小,专车拉送成本太高,或者也可以考虑找一些下乡销售货物的商贩,让他们顺便送快递,就目前的形式而言,此方法相当适用。加快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化趋势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还要解决农村农产品市场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应该号召更多的本方面的'人才走进农村,解决此问题!
五、此次调查的体会和感悟
通过本次的调查,我对农村物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农村物流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
青年人的带动和支持。首先政府应该想办法出台一些政策,一些惠民措施,是外出务工人员想要回家,去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行业的收入。其次,应该改善交通条件和生存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来到本地,推动当地物流业的发展。第三,还要重视教育,使所有人都拥有用网络购物的意识及能力!
最后,我要感谢当地邮局人员积极配合我的调查,提供给我这么多有用的信息。
初放寒假,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收拾行装归家,寒假估计是每个学子都喜欢的假期,我也不例外,因为在这个假期家里的亲人、朋友、伙伴都会怀着和我一样的心情——回家。
别人代领回村再进行派发,这将会是极大的便捷,这也满足了现代人“懒”的特点,为了省事,付出小小的代领费,而避免自己亲自的麻烦,这是一个划算的事情,因为这些事真的不必事必躬亲,我所说的就是一定要把超市选在一个合适的地点,对大多数村民都便捷,而且可以建立一个超市网站,把超市的物品放在网站上,村民可以通过自己家中的电脑浏览村里超市的物品,可以点击购买,然后超市可以通过派发物流的人员送货到家,当然只需要多付一点点的跑路费,这样对于一些“很懒”村民可谓是天大的好事,这样一来,超市与村中物流日益结合密切,相互支撑,我想会有一个越来越好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好,希望它真的早日实现。
这是我在寒假对家里的超市和物流业的观察进行分析的结果,不管怎么说,那都是我的设想,不管会不会实现,但是我希望有一天它能实现,如果有可能,我会付出我的努力,因为我觉得那还是有可能的,如果实现将会产生极大的方便!
农村发展专家的调研报告篇十五
市委组织部牵头,从市人大、市委党校、市财政局、民政局、农业局、中小企业局等单位抽调15名同志组成三个调研组,由市委组织部三名县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六个县市区,对全市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调研采取听取县市区委汇报,召开由乡镇党委书记,县市区人大、农业、民政、财政、土地、信用社、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进村与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等个别座谈、发放调查统计表等形式进行。共调查24个乡镇、97个村,召开座谈会30个,座谈党员干部群众572名,基本摸清了全市村级经济发展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全市3705个行政村,xx年村级经济总收入共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亿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25个,占%;50100万元的142个,占%;1050万元的433个,占%;510万元的421个,占%;35万元的522个,占%;3万元以下的1148个,占%;经济空壳村813个,占%。
元,占%。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日益多样化,呈现出收入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的趋势。三是村级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地由于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班子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与村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xx年,除农业税附加外,全市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仅占三分之一,而3万元以下的村占到%。经济强村干部精神状态好,发展氛围浓,发展环境好,路子越走越宽,发展后劲十足。这些村,群众生活富裕,社会稳定,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快。而村级经济薄弱村基础差、底子薄,缺资金、缺人才,村干部待遇无着落,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信息不灵,发展难起步,增收无门路。这些村,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差,公益事业难兴办,正常运转难保证,村级经济及社会各项发展缓慢。
二、主要做法。
在发展村级经济中,各级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转载自 XUeFen.com.CN
了有效利用。全市依靠资产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354个。五是靠争取。充分利用上级在山区开发、小流域治理、土地整理开发、村村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及物资支持。东平县大羊乡南留屯村,依托村内小流域治理项目,对上争取无偿扶持资金300多万元,把xx多亩山岭薄地整治成了优质果园,并承包到户,年增加村级收入40万元。六是靠清欠。一些村对债权、债务进行集中清查、清理。对债权,积极清收,特别是一些原先三提五统尾欠数额较大的村,通过清欠增收辐度比较大。同时,对债务采取清欠还债、降息减债、以物抵债、债转股、依法核销等形式,妥善处理解决,减轻村集体负担。xx年,全市村级清欠收入达万元,偿还债务万元。
机关抽调精干力量常年驻村,充分发挥各部门在资金、技术、信息、物资等方面的优势,为所包村提供有力支持。两年来,县市区共安排工作组315个,抽调县乡机关干部1253名,提供帮扶资金2028万元,实施打井、调水、修路、山区开发等重点工程项目431个,引进和帮助新上项目76个,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有的县市区按照地域相近、条件相似、便于工作的原则,选择部分经济强村或强企业与经济薄弱村结成帮扶对子,教方法、帮资金,带动和促进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县市区和乡镇还积极为村级发展提供资金扶持。泰山区针对部分村难以运转的实际,按照因地制宜、保障底线、体现政绩、优劳优酬的原则,由区财政列支100万元,支付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费用。肥城市石横镇对6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每年都从镇财政分别拔付5万元,以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上来。
3、加强管理,增收节支并举。各级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开源节流并举,加减法一起算,一方面千方百计增加村级收入,一方面厉行节约,管好用好每分钱。一是减少干部职数。落实了村干部四定改革措施,大力推行两委干部交叉兼职,使享受固定补贴和误工补贴的人数尽量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和范围之内,减轻村集体负担。今年,岱岳区明确提出取消编外人员,计划生育专职干部、计生小组长、村民小组长等全部由在编村干部兼任,大大减少了村干部人数。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村两委干部17093人,平均每村人,干部总数比xx年减少7500多名。二是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普遍实行了农村财务由乡镇代理记帐、代管资金,大部分村取消了会计、现金出纳,设立一名报帐员,既加强了监督,又有效地减轻了村级的支出压力。三是规范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各级严格执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定,对村级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理财等工作程序和内容进一步作了规范,并坚持定期检查督导,实现了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新泰市健全完善了现金管理、开支审批、村干部任期审计、离任审计等制度,还设立了农村财务网络监控中心,与乡镇双代管服务中心微机联网,进行远程监控,实现了农村财务的会计电算化、监督网络化、运作规范化。
种渠道增加群众和集体收入,使这些村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发生了很大变化。东平县提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双强标准,改善农村干部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肥城市王瓜店镇蒋庄村,原来的村干部观念陈旧,发展经济没能力、无路子,集体经济空壳。xx年,个体大户孟凡胜回村任党支部书记后,提出了经营农村的思路,仅春季植树公开拍卖树点,村集体就增加收入20多万元。为切实提高农村干部致富能力,各级认真落实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培训五年规划,大力实施十百万工程,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知识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双带能力。去年以来,我市共培训农村党员干部31430名,建立县级科技知识培训示范基地37个,乡镇示范服务基地128个,培养建设科技致富示范村321个,党员科技致富带头户15908个。
三、存在问题。
我市村级经济发展虽然找到了一些路子,创出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过调研,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特别是经济薄弱村,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了,以为只要群众富裕了,集体有没有收入无所谓。泰山区省庄镇安家庄村地处山区,是有名的花卉苗木专业村,村里无偿提供技术、信息、销售等各项服务,群众收入虽然比较高,但村集体经济空壳,村里办公用房只有两间1965年盖的土坯房,村干部也十几年未发工资。东平县老湖镇南辛庄村,群众在村里的帮助下,通过特种动物养殖走上了致富路,有的户年收入达17万元,但村里不收服务费,集体无收入,运转非常困难。二是责任意识不强。有的村干部安于现状,只守摊,不创业,怕担责任,怕冒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村虽然有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但由于原先办企业、上项目受挫,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思想,顾虑重重,不敢闯、不敢干。有的村干部虽然自身致富能力很强,但主要精力用在个人致富上。新泰市石莱镇胡家泉村的两名村干部,都是致富能手,家里有波尔山羊养殖、羊肉加工等项目,年收入比较高,但对集体发展考虑得很少,主动做工作少,只满足于完成上级任务,致使村集体无收入。三是工作能力差。缺思路,少办法,过多强调客观条件,不从主观找原因,怨天忧人。调研发现,有的村虽有近千亩土地,但一年到头只能收一季小麦和一季玉米,没有任何增加集体收入的门路,村干部畏难发愁,只等上级扶持,全村坐等受穷。有的村虽然有土地、山林、四荒,但经营方式不合理,一次性低价拍卖,影响了村里的稳定持续发展。
2、村级债务负担沉重。截止xx年底,全市3705个行政村中,有债务负担的2528个,占%;村级负债总额达亿元,平均每个村万元,有的村竟高达5800万元。负债的主要原因,既有搞道路建设、通水通电、修建学校等公益事业形成的,又有盲目发展村办企业和盲目搞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造成的,也有为完成上级任务,贷款垫付三提五统、农业税等形成的,还有一些村在近两年的村村通工程建设中,形成了新的债务。债务中既有各类金融机构的贷款,也有群众的高息借款。利息越滚越大,连年增加,有的村由最初的几万元累加到几十万元,根本无力偿还。特别是一些村,因欠群众高额借款,潜伏着很大的不稳定因素。沉重的债务负担,使这些村疲于应付,甚至有的村干部经常被司法机关传唤、拘留,根本没有精力谋发展、搞建设。东平县接山乡林马庄村因打井修渠、修路架电、新建学校等已累计欠外债284万元,积重难返,越陷越深,发展难度非常大。
3、村级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多。一是自然条件差。有的村地处山区、库区,土地贫瘠,耕地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产条件差,治水、修路、通电成本高,发展没优势,这样的村全市达315个。有些山区村,虽然林果等农副产品产量较高,但受交通条件制约,产品运不出、销不了,增产不增收。东平县老湖镇有22个村属库区移民村,村里没有一寸土地,原先集体收入全靠公益金,自去年取消公益金后,这些村集体没有一分钱的收入,并且公益金不在转移支付范围,下一步得不到转移支付资金,村里运转困难,村干部待遇也落实不了,情绪非常低落。二是政策不配套。农村税费改革虽然减轻了农民负担,但也使村级收入锐减,原先村级组织运转还能由三提来解决,现在只能靠较少的农业税附加,如果村里没有其他收入来源,运转难以保证。特别是下一步农业税全部取消后,运转将更加困难。而现在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来优化村级发展环境,拓展村级发展空间,促进村级增收。如土地政策,越来越严格,村里即使引来了项目也难以落地;税收政策,在利益分成上,村里得不到任何收入;一事一议规定过死,每人每年必须限制在15元以内,一些公益事业根本无法兴办,等等。三是人才、资金、信息匮乏。调研发现,我市农村许多有头脑、有技术、有本事、有门路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一些高中毕业生也千方百计外出找出路,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发展资金方面,由于金融机构对村级贷款控制过严,使村里很难得到必需的资金;上级的一些帮扶资金过于分散,对一个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不能集中财力解决发展问题。一些村对外接触少,走不出去,请不进来,信息渠道不畅,加上群众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关心,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即使村里想发展也缺门路、无项目。
元,而去年村集体收入只有万元。类似这样的支出,很多村依靠自身的集体收入根本无力承担。有的为了应付这些支出,甚至采取借贷举债的办法,致使村级债务负担又雪上加霜。
四、对策建议。
1、扶贫攻坚,率先突破经济薄弱村。对经济薄弱村特别是空壳村,采取县乡领导干部包村、市县直部门对口帮扶、强村或强企业带动等办法,2、大力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继续深化递进培养工程,解决好村级经济发展人才匮乏的问题。结合今年村级班子换届,广开视野,扩大民主,大力选拔那些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和管理经验、乐于奉献、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人才进班子,特别是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核定干部职数,从严把握,大力推行交叉兼职,包括计划生育干部、生产组长、工勤人员等,能兼的一律兼起来,最大限度地减少村里吃补贴的人数。结合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市场经济、实用技术和政策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带动致富能力。加强农村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增强他们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总结成功经验,采取工资统筹、办理养老保险等措施,保证村干部待遇落实,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落实目标责任、民主评议、考核奖惩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管理监督。建立健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理顺两委关系,保证村级组织协调高效运转。
3、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市财政、农业、土地、工商、税务、金融、计生、政法等有关部门,根据各自业务职能,提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齐抓共管、齐帮共扶的强大合力。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村级事权,严禁各种形式的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取消一切不符合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不得强迫村里出资兴办各种基础设施项目。严格执行中央订阅报刊的政策规定,加大查处力度,坚决杜绝除党报党刊以外的其他报刊摊派。总结县乡化解村级债务的办法,拓清底子,研究措施,积极化解村级不良债务,能挂帐的挂帐,能停息的停息,能核销的核销。同时,要求乡村量力而行兴办公益事业,严防增加新的债务负担。
步健全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机制,杜绝跑冒滴漏,并通过多种方式改革产权制度,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5、进一步加强对村级经济发展的领导和指导。市委制定关于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意见》,明确目标任务,理清发展路子,落实领导责任,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基层政权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关注基层、理解基层、支持基层,积极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多渠道、多形式增加村级收入,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有效发挥作用。认真落实市级领导干部联系困难乡镇,县乡领导干部联系贫困后进村和市、县直部门包村制度,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点子、找路子、搞服务、引项目,协调资金,优化环境。把村级经济发展纳入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和评先树优的重要内容。加大村级特别是负债严重、运转困难村的转移支付力度,集中扶贫资金,破解发展难题。总结岱岳区实行村村富工程,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经验,召开现场会议进行推广。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总结各级发展村级经济的先进经验,树立一批典型,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面上工作开展。
农村发展专家的调研报告篇十六
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适应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化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现实需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是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引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凝聚力、发挥主力军作用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盟委“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七年大变化”的发展战略,快速推进我办事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古迹办事处开展了一次为期1个月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活动。办事处11个村根据区位不同,按照集体经济发展较弱、一般和较好的三种情况,召集村领导、财政所所长或农经负责人以及村两委负责人共计32人举行了座谈。通过座谈,认真听取了各村发展集体经济的现状、措施和难点,深入剖析了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与会人员对今后发展我县农村集体经济提出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我办事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因区位优势不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发展较好的村,依据原有的集体资产,在发展扩容过程中的近城优势,或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抓住规划制订的产业支持政策,加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整合集体资产、资源,集体经营性资产日渐增多,集体经营年收益逐步增大;但绝大部分村社,因受地理位置的限制,集体可经营资产很少,有的甚至没有可经营性资产,集体收入甚微,经济增长方式和增收渠道十分单一,集体资产增速极慢,效益极差。
目前我办事处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原有村办企业、集体办公用房及其它资产的租赁收入;二是财政的各项补助收入(如修建农民活动中心的资金支持);三是通过土地流转,流转业主给予村社集体的服务费协调费;四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业主的各项协管费。
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办事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速度普遍较慢的原因,归纳起来讲,主要存在“两缺”(缺资金、缺人才)、“一差”(农村基础设施差)和“两制约”(土地政策制约、规划制约)。通过调查,基层干部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集体经济收入单一,缺乏新的增长点和后劲。大多数村集体经济收入都依靠集体资产租赁,而集体资产也大多为几间铺面,一般也只有几百上千块元收入;土地流转协调费因区位和配套服务的限制也只能收到100元/亩左右,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固定的微薄收入很难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二)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部分种植业生产有特色的村,因道路、渠系等基础设施太差,道路不通,造成农产品销售困难,并且很难引进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或种植大户,进行农产品规模化生产,有限的财政投入,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现状,采取“一事一议”农民筹资筹劳办法来解决当地的道路渠系等,操作难度也很大。基础设施条件差,成了制约这部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致命点。
(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必要启动资金。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依据产业特色建立起来的“民建、民管、民受益”的经济组织。一些村社在种植、养殖或其他副业生产方面具有优势,也在抓紧筹建农民自身的合作经济组织,但因缺乏必要的启动资金,使部分合作社迟迟没有组建起来。
(四)土地征占,带来土地流转收益减少。原农村土地流转较多的村,村集体在协调服务方面等获得一定的收益。现在因城镇规划或工业占地,大部分农用地征用后,村社集体在土地流转方面的收益逐年减少。
(五)农业产业发展政策跟进滞后。有发展规划的地段因缺乏明确的政策支持而无法启动。
(六)土地政策的瓶颈制约。在农业招商引资中,引入的农产品生产或加工企业,需建生产用房,存在国土、规划等部门办证难。严重限制了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引进招商引资工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修路和发展村级企业都需要土地资源。
(七)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人才匮乏。现有的村两委干部,有部分因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缺乏改革创新精神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没有相关知识的培训机会。
(八)发展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和集体经济发展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发展集体经济带头人等没有明确的激励政策;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上,缺乏更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
(一)品牌战略。各镇村根据自己的区位和产业优势,找准发展的路子。在农产品种植区,主要发展农业项目或与农业相关的产业,延长农业生产的产业链,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办事处在政策、技术和资金上支持特色农业生产发展,鼓励其发展壮大。提倡一村一品、整村推进的发展战略。
(二)变土地资源为土地资本。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不单纯进行农村土地流转,而是采用以土地资本入股的方式,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与产业化企业共同发展,从而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三)土地政策的支持。为解决农业产业发展的土地瓶颈问题,以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整理为契机,在保证基本农田总量不减的前提下,把整理出来的土地,留置一部分土地指标给村集体,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限制土地的用途,用于集体经济的发展。
债务,在债务化解上能否进行先挂,当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以后,再来化债。
(六)加强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的经营管理能力,扩大发展集体经济的视角和眼界。还可采取招聘优秀经营管理人才的办法,选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路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七)建立各种帮扶制度。对集体经济发展较为薄弱的村,采取企业或部门对口帮扶的办法,以促进其发展。
(八)建立健全发展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和集体经济发展的监督机制。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收益增加了,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了,农民也得到了实惠。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村和促进发展的带头人,应制定明确的奖励政策。同时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对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和资产处置,要建立更有效的监督机制。
这次调研活动得到了参与调研的各村干部的积极配合和欢迎,各村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很多很好意见和建议,希望抓住发展的契机,能够在集体经济发展方面走出新的路子,为农民增收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
农村发展专家的调研报告篇十七
从村经济发展一直是国家的关注点,相关部门每年都会做相关的调研。下面是爱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供大家阅读!
一、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长顺县交麻乡交麻村下辖16个村民组,502户,总人口2053人,耕地面积5410亩。主要产业是以养猪、养鸡、养羊为主的畜牧业,以烤烟、生姜为主的种植业,全村集体经济偏于薄弱。
今年来,随着中央、省、州、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我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种植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xx年,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2万元,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其中:来源于农业方面的收入25万元,在全乡4个村中处于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1、从业人员分布情况。现全村共有2053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岁以下人数为264人,18—60岁之间人数为1567人,60岁以上人数为222人,劳动力人口数为1567人。根据xx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村1567人劳动力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有1193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76%;从事二、三产业的为374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32%,其中:23人从事交通运输业,35人从事批发与零售业,316人从事其他行业。
2、产业结构情况。农业产业结构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种植为主。以xx年为例,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10亩(含复种指数),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530亩,总产量63.25万公斤,在粮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姜为主,以林果业为补充,畜牧业以养猪场和分散喂养猪、牛、羊和鸡为主。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设有乡村公路1条,约7.8公里,一事一议项目通组公路硬化正在建设中;现有田间道路25条,约10公里,全部道路均为泥巴路;水利设施建设上,坝塘共8个,小水池120个,沼气池80口。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通电、通电讯。现交麻组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252户1003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847人,参合率90%;全村有17 户农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小学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补”政策已落实到位;农村税费综合改革以及相关惠农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实。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村“两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5人,村民委员会委员 5人;全村共有党员52人,其中:男性党员45人,女性党员7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村委会到鼓扬红岩的乡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缮、路面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水池、水窖修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全村的16个小组均无垃圾处理池;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村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基本上还处于“牛耕马驮”的小农经济状态,增加劳动力成本的同时,也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我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村民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 “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xx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在交麻乡乃至全县村委会中处于中等水平;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除烤烟种植具有一定产业化外,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生姜、核桃种植才刚刚起步。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我村在新农村建设上,村“两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宽;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动、不积极,工作方法不多,还存在“等、靠、要”的现象;这些将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整个村委会的新农村建设进程和质量。
5、新农村建设,“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十分突出。近年来,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村民小组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但“重建设、轻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项目和原有集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集体资产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严重的减值和流失的隐患,部分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在村组公房、乡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方法不到位。
6、村委会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组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小学、初中程度文化还占56%的比重,这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后劲不强,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路上力不从心;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还有待完善、加强。目前,塘坎组和大地组两小组组长一职还空缺,无人担任;三是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对策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村党总支与村委会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要形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村“两委”班子,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己,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建一个,成一个,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过多的增加群众和村组集体负担,搞举债、负债建设,要量力而行,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村级“两委”班子须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建设发展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规划稳定有序推进。对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乡村道路规划、小学软硬件建设、垃圾处理池建设、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设等建项目要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和安排。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明年,我村将加大产业化进程步伐,形成以“科学种植稳村、科学养殖兴村、特色养殖富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在今年推广杂交玉米、烤烟和生姜种植的基础上,明年将大力推广有机高粱的种植和200亩核桃种植;养殖业方面,在稳定商品猪、商品羊出栏数的基础上,加大扶持绿壳蛋鸡养殖户的养殖力度,为我村产业化打下基础,从而可以推动我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搞好规划,必须保护好耕地。应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的思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在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要注意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确保畜禽养殖安全。因为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各项村规民约,增强我村各干部和村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完整,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我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长期性、持久性的过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生产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我相信,只要我们村干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极理清我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用3至5年,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
摘要 在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农民收入增长来源日趋多元化、多样化。农民收入由主要来自农业转向农业和非农产业并举,农业收入由主要来自种植业转向种植业和养殖业并举,农民增收由主要靠增加产量、提高价格转向主要靠提高效益、扩大就业。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自身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农业和农村发展,不仅要保持数量增长,而且要注重改善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不仅要开发利用资源,而且要重视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仅要繁荣经济,而且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当前,广大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速度缓慢,集体经济“空壳”村现象相当普遍,严重制约着我县农村的发展及稳定。因此,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我县辖8镇3乡(其中2个朝鲜族乡),12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48万亩,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8万人,种植业以水稻、玉米、大豆、瓜菜、烤烟、万寿菊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生产为主,养鱼水面3.83万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几年来,、县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采取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等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实现快速、稳步增长。据统计,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51元,同比增长14%;xx年为4218元,同比增长16%;xx年达到4881元,同比增长15.7%,特别是xx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粮食总产量实现4.2亿公斤,增长5.8%,创历史新高,农业总产值实现24.22亿元,增长9.6%,畜牧业产值实现8亿元,增长7%,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3.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358元,增长9.8%。
二、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农民收入连年增长的形势下,我县的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农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差、农民增收难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成为制约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县政府围绕这个中心,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六大主导产业。但总的看来,农民增收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价格低迷,农民从种植业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时,乡镇企业不发达,依赖于乡镇企业的农民工资性收入也很少,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收入受阻。xx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81元。从收入来源看:工资性收入(外出务工收入)达到1462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30%;家庭经营性收入3406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70%;财产性收入13元。人均工业收入仅有38元,占农民收入的1%;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为2633元,占家庭经营收入的78%(其中种植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86.8%,牧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12%),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二)结构调整问题。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县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面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万寿菊、烤烟等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二是农民分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农户农业生产属于以一家一户的分散模式为主。由于生产分散,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销售也以自产自销为主,形不成规模效益,从而限制了农户收入。三是农民既是决策者,又是生产者和管理者,还是销售者。在广大农村,由于信息闭塞,农民即要掌握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又要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往往无法兼顾。四是农民随大流现象突出。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获取信息能力弱,不能及时得到准确信息。在产业发展之初,嫌种子或生产资料价格太贵投资大,怕技术水平跟不上,又不能确定市场销路好坏。他们往往是在看到左邻右舍或亲戚因发展某种产业致富,而跟随进行产业调整,一拥而上,往往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
(三)投入问题。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生产成本较高,抵消了“一免三补”政策使农民增加的收入,据xx年备春耕期测算,农资在去年的高价位基础上部分品种如国产二铵虽然价格回落,但同近5年的平均价格相比,化肥价格普遍上涨20—30%以上,特别是钾肥价格吨价5600元,比xx年上涨1700元,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亩增加成本25—30元,全县农业增加投入3100万元,占农业总投入的7%。而且粮食价格偏低,按照现在的投入水平测算,如果玉米价格在1.1元/公斤,大豆价格在3.2元/公斤,水稻价格在1.5元/公斤时,农民种地效益几乎为零。
(四)乡村债务问题。由于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大部分停产倒闭或改制,有的给镇村两级经济留下沉重的负担,负债相当严重。目前,我县123个村负债8223.9万元,村均负债66.9万元,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负债432.8元。每年的收入不够还银行利息,严重影响乡镇和村组织正常工作的开展。许多村组织在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上缺乏思路,步伐缓慢,不敢担风险,导致集体经济无项目,“空壳村”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另外,有许多村,看上去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实际上欠银行贷款,集体公用资金往往是负数。在这种情况下,领导班子威信自然降低,集体的凝聚力愈加弱化, “无钱办事”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农业产业化问题。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运行状况较好,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全县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已发展到19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全县加工型龙头企业资产总额已达到54820万元,实际加工能力达到187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1200万元,创利润3980万元,上缴税金1776万元。全县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3.7万户。像万寿菊产业在省级龙头企业山东诸城莲春色素提纯有限公司鸡东分公司的带动下,经过9年的发展,基地面积也由试种时的1500亩稳步增长到3万亩,万寿菊生产基地累计种植万寿菊16.5万亩,产鲜花16.5万吨,有3000多农户种植万寿菊,总收入1.15亿元,户均收入3.8万元,企业缴纳税金470万元,万寿菊这个产业已成为鸡东县的富民产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不高。龙头企业有所发展,但发展步伐仍较缓慢,企业规模小,农产品加工不足,产品档次低,目前,全县省级龙头企业仅有2户,基地总面积4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同其他地区相比,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带动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多数龙头企业对农产品仍停留在粗浅加工的层面上,精深加工比重很小,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都比较低,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效益不明显。二是经营主体和农民的利益联接不紧密。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中介组织建设滞后,产业化经营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难以适应产业化发展形势的需要,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很微弱,还没有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且利益联结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有市场波动时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在交易中农户牌弱势地位,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而作为农民一方,也一定履行“订单”合约,会出现产品注射高价处的违约行为。三是扶持发展措施不力,专项资金少,贷款比较困难。国家、省项目扶持资金有所增加,但长期以来公共财政和民营资本对农业投入欠帐太多,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和投入方向分散,企业规模现状整体落后,资金扶持力度明显不足,农业公共服务条件仍然较差,产业化科技装备水平落后,许多好的发展设想难以实施,缺乏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服务,表现在产前对市场的预测能力弱,产中的技术服务不配套,产后的销售服务跟不上。
(六)分散经营问题。我县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农村土地资源按家庭人口、土地肥力、居地远近分配给农户,虽然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刺激了每片农地的利用,但耕地的分块也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商品量少、效益低下,促成了小而全自然经济的自发维持,其基本农业生产方式是目前农村小农经济存在的主要原因和现实基础。即使某个农户家庭规划实施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在土地面积足够的情况下,也会因为土地分散,其基础设施配置和生产经营管理上的困难而不能实现其专业化和规模化。
(七)科技投入问题。农业推广资金投入的不足和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制约着推广力度,农民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基层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影响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质量。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科技推广整体质量的提高。此外,财政对科技投入不足,影响了好项目及先进技术的推广。
(八)乡村财源不足问题。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减少了村集体的收入。改革前,村集体的收入有“三提”和共同生产费,村三提是按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2—3%征收的,共同生产费按要求应该以小组为单位据实征收的,基本能保证当年够用,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固定收取公积金和共同生产费的做法,村内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按一事一议的方式筹资,农民生产费用“谁受益谁负担”,彻底堵住了变相向农民摊派村级债务的口子。村“三提”中的公益金和管理费来源于两附加和转移支付,其中两附加只相当于税改前村三提的一半。因此,免征农业税后,原来由乡村承担的一些公益事业失去了财力保障,修路、修桥、植树造林等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陷入停滞状态;二是农村“一事一议”存在事难议、议难决、决难办,筹资筹劳制度阻力大、难以施行。三是乡镇财源建设项目匮乏。县政府虽然制定一系列发展乡镇企业的政策,但是乡企发展速度仍然缓慢,椐统计,xx年一季度,全县新上项目19个,已投入生产并产生利税的乡镇企业7个,其他都是在建和计划建项目。
三、加快发展我县农村经济的几点建议
破解三农问题是一个大课题,大文章,发展现代农业也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根据县情实际,应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切入和突破。
(一)坚持走产业化之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我们必须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坚定不移地走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这是促进我县农业再上新台阶,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必然选择。首先核心要抓龙头。龙头企业建设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一要选准龙头。要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地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谁有实力、谁对行业牵动力大、谁的市场路子广,谁就当龙头。要做实做大做强万寿菊加工厂这一强龙;通过扶强龙、引外龙、育新龙、兴小龙,形成群龙共舞的局面。二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合同契约、股份合作、资产联结等多种形式,完善龙头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防止谷贱伤农、谷涨惜售现象的发生。三要提高龙头企业素质。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接农户,必须具有很强的抗御市场风险能力。要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运行机制、开拓产品市场等多种方式,努力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力、牵动力和影响力。其次重点要抓基地。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绿色食品基地建设,重点建设绿色水稻、生猪、万寿菊、烤烟、蔬菜、北药等八大基地。通过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专业村、专业户,为加工业提供充裕的原料;通过完善技术规程,加强监管检测和绿标认证,狠抓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提高绿色食品品质;通过基地建设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良性循环。最后关键要抓服务。要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辟建农副产品销售市场,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中介组织和经纪人的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
(二)兴办农业合作社,走规模化经营之路。在农村市场经济全面发展、农村的劳力、资金等要素按效益的原则开始配置的情况下,土地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格局,直接导致农业“兼业化”趋势的加强,给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带来了相当不利的影响。一是影响农机和新科技的应用。好差搭配、户均承包土地的做法,造成土地使用上的细碎化,加上各个农户种植结构上的差异,致使农业机械化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受到很大制约。有的地方甚至恢复了“人拉犁耕”的生产方式。二是不利农村二、三产业的巩固和发展。农业兼业化,农民心挂两头,顾此失彼。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农业兼业化问题,既影响了农业自身专业化规模经营的进程,也不利于已发展的二、三产业向深度和广度扩展。三是围绕农业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大目标,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打破平均承包经营小块土地的格局,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形式,组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行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机械化配套,从而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可谓是势在必行。四是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把土地集中到种田大户手中,实现规模经营,也可以通过组建农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为股份,建立联合体,实行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按土地股份进行核算,这样也可以转移出部分劳动力,减少劳动成本,达到增收目的。
(三)打造名优品牌,坚持走品牌带动之路。打造区域特色的农业强势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与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论题。我县具有自然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象万寿菊、蓖麻、烤烟、北药、绿色有机水稻等等,发展势头良好,为发挥农业的品牌效益创立了规模优势,像鸡西仁树水稻研究所针对普通大米滞销,比较效益下降的形势引进韩国稻鸭共育技术,生产有机水稻,注册“野鹰”牌商标,有机卖到大米10元/公斤,是普通大米的4倍,亩经济效益达到1653元,是常规栽培亩经济效益2.7倍,因此,要适应市场需求,发展精品农业,提高单位效益,要加快以这些特色农产品为原材料的农产品生产以及加工产品的标准化,通过品牌创建来整合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和国内外市场之间的各种资源,为品牌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四)发展乡镇企业,坚持走项目带动之路。乡镇企业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的最强劲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历程证明:什么时候乡镇企业发展快、效益好,什么时候农村经济、农民收入也就提高快。因此,发展农村经济的首要问题应该是如何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问题。目前,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虽然走出了低谷时期,但前面所提的诸多问题十分明显地摆在我们面前,因此,改变观念,因势利导地发展我县乡镇企业必须引起政府部门在项目拉动战略中的足够重视。要按照提出的“一个主攻方向、三个替代产业、三项重点建设项目”的要求,实施强镇富村工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克服怕、等、靠思想,拿出抓招商引资和新上项目的干劲和热情,“咬定项目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真正抓住时机,雷厉风行,迎头赶上,多引、快上新项目。一是要抓好新上项目的筛选和论证工作。虽然各乡镇都有一些项目,但这远远不够,要跳出农业抓项目,各乡镇要结合实际选择市场好、效益高、税收大的项目,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搭配,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促成项目落户鸡东。要抓住我县煤化工工业园区建设的机遇,加快组建乡镇企业园区,重点发展以煤炭、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二是要扶持好现有企业的发展。要对乡镇企业运行情况开展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及时把握动态,搞好指导和服务,促进形成人人关心工业和民营、支持工业和民营,人人为工业和民营经济作贡献的良好氛围。三是要着力抓好乡镇企业结构调整。继续实施“乡企富乡(镇)富村工程”,要围绕财源建设,突出抓好龙头企业的发展,实现上档升级。要围绕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园区经济、城镇经济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旅游、餐饮、观光于一体的农村第三产业,把农村和农业作为乡镇企业调整结构的主战场。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走借力发展之路。招商引资是我县经济工作的主旋律、总抓手,是重中之重。抓了招商引资,就是抓了项目。近几年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这块的潜力很大,我们要把这些政策学透、用足,要充分利用我县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载体优势和县位优势,进一步转变招商方式,突出招商重点,抓住大批南方客户急于到北方寻求投资的有利时机,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我县投资办厂兴建实业。要加快万寿菊色素加工厂的建设进度,在完成“三通一平”的基础上,年内完成土建并安装设备,力争xx年9月投产。
(六)增加农业投入,坚持走科技兴农之路。县级财政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在粮食、经济作物、畜牧、林业、水产等方面选择一些花钱少,见效快,收益大的项目,如优良品种、栽培技术、科学施肥、合理用水、防治病虫、培肥土壤、作物布局等,大力加以推广。如农委争取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资金100万元,建立土壤测试中心,免费为农户测土配方,从根本上解决几十年来的盲目施肥问题,减少化肥使用量10%—15%,增产8-12%,全县推广60万亩,新增经济效益4000多万元,今年我县水稻超早育苗技术面积落实2万亩,此技术亩常规增产200-300斤,亩增效益200元以上,总增产水稻400万斤以上,增收400多万元。经费投入是农业科技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我县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绝大多数编制内财政经费不能落实到位,农技推广经费大部分用于行政事业费用支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年需经费20万元,除了人员工资以及有限的人头经费外,有的专业人员下乡指导农业生产连路费都报销不了。由于事业经费无着落,知识更新的培训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致使技术推广人员知识老化,技术与服务需求脱节。主要表现在:农民急需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技术、具有当地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技术、农产品储藏和加工等环节的技术、园艺及其他经济作物的培育和管理技术,而技术人员知之甚少,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实效和在农民心目中的威信。因此要加大政府投入,提供必要的试验、推广经费,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新技术的应用。
总之,农业做为天生的弱质产业,面临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走遵循突出特色、优质高效的原则,走农业主体组织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模式生态化、农业耕作机械化的发展之路,在促进农业基础建设方面,要从资金技术上予以扶持,同时加强社会化服务工作,合理调节基地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对我县主要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进行“优增劣减”的调整,在巩固提高龙头企业方面,重点抓粮食、饲料加工业,畜禽产品等龙头企业建设,从而确保我县农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党的xx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 描绘出了我国农村改革的新蓝图。如何按照“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黑水县农村经济继续健康发展?为此,笔者先后深入沙石多乡昌德村等20余个村及相关农村企业、涉农部门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调查研究、座谈访问等形式,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黑水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黑水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全县幅员面积4356平方公里。县境内最低海拔1790米,最高海拔5286米,全县总人口5.8万余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2%以上,农业人口达5万人。由于历史、地理、交通等不利因素的制约,黑水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黑水县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xx年,全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3. 9亿元,同比减少28.9%;预计完成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192元,比上年增加276元;粮食预计总产15207吨,比计划减少783吨。由于地震影响比上年均有所减少,但从长远看我县农村经济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牧民整体素质不高、稳定增收渠道难、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等因素制约,新时期黑水县所面临的农村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一)自然条件恶劣、农牧业基础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极差。黑水县每年都要遭受冰雹、泥石流、干旱、洪灾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其中又以旱灾最为严重,春旱、夏旱、伏旱时常交替发生。全县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另外,由于农村土地大多集中在高半山地区,山高坡陡,土壤贫瘠,肥力低下,虽然xx年完成5000亩基本农田改造,但农业生产条件仍然较差。xx年通过大力实施交通通畅、通达工程建设,完成通村公路55条496公里,农村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由于地震破坏影响,造成部分农村机耕道通畅能力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农村基础设施设施数量少、配套不够完善,水利设施损毁严重,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未彻底解决。
(二)农村人口总体素质低下,发展意识不强。受地理条件、文化水平的限制,“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等、靠、要”的惰性心态依然存在,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和敢闯、敢冒的精神,创新发展意识不强。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极低,基本上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管理模式。农村实用人才缺乏,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培育少,农牧民科技意识淡薄,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弱。
(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难。农村教育水平已不能满足农牧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突出表现在农村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教师,教师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滞后,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尚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四)农村缺乏活力和动力,农牧民增收渠道不多。为积极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黑水县不断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的新方式、新举措、新思路,先后引导农牧民搞基地建设、科技示范、反季节蔬菜、特色水果、劳务开发等,也取得一定成效。如沙石多乡昌德村共有农户39户,人口171人,xx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805元,xx年在州党史办的倾力帮扶下,该村实施以“改厕、改圈、改水、改路、改厨,建太阳能、建院坝、建垃圾处理点”为内容的高半山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工作,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和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同时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村民种植莲花白60亩、大黄22亩、木香100亩、试种秦艽0.5亩、柴胡2亩、早实核桃60亩;此外,积极争取资金5万余元修建村活动室,为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可靠保障,当年该村人均纯收入增加260元,农牧民增收效果明显。与此同时,四美沟村的大白菜、红岩乡的洋葱已经在成都、南充等市场享有盛誉。但是,全县有特色的基地规模不大,目前的结构调整普遍局限于规模扩大,品种更新,布局调整等水平和层次上,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运用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科技含量不高,农民对新品种缺乏新的种植技术,尤其是在产品包装、运输上缺乏先进的理念。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市场销售信息把握不灵,曾经出现过农民等莲花白、洋葱价格最后遭遇滞销的情况。
二、对加快黑水县农村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一)明确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党的xx届三中全会和九届六次全会确立的深化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为我县农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按照州委九届七次全会的部署,我县提出了“保稳定、抓重建、强三农、壮支柱、促发展、创辉煌”的总体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三农”工作,在“抓重建”和“强三农”上狠下功夫,紧紧围绕农牧业增产、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目标,抓住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国家富民安康工程、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牧民定居行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机遇。确定了到xx年农村工作目标: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81亿元,年均增长4%;年粮食总播面稳定在1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5万吨以上;畜牧业产值达到5752万元,年递增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现代农牧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更加完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二)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契机,加强农村发展基本制度建设。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牧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保持现有土地、草场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努力推进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牧业经营方式转变。积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大力培育新型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牧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草场管理制度,确保全县耕地保有量在9.6万亩。三是建立和完善农牧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拓宽农牧业投入来源渠道,整合投资项目和支农(牧)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建立现代农村金融服务制度。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加大农牧业信贷投入,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农牧业信贷规模,提高农牧业信贷比重,增加金融服务产品。从信贷总量、担保、利率、期限、服务等方面对农牧业产业恢复重建给予大力支持。放宽担保条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
(三)以强化带动为助力,走现代化特色农牧业发展道路。按照“特色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力以及农畜产品商品化率,促进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推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跨越。一是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牧业。利用黑水独特的自然优势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调整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脱毒薯、优质生猪等特色产业和反季节蔬菜、特早实核桃、优质晚熟桃、豆薯荞、本地山鸡、道地中药材等,打造一批精品农牧业和知名品牌,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在适宜区域发展特色水果0.2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2万亩;在宜粮生产区推广优质小麦1.5万亩、优质青稞2万亩、优质玉米1万亩、优质豆类2万亩、优质脱毒马铃薯2万亩、优质荞麦1万亩等粮食作物;在高半山地区发展以木香、柴胡、大黄、秦艽为主的道地中药材xx亩,为农民致富开辟新财源。加快发展特色养殖业,着力打造生猪产业,大力发展圈养山羊和小家畜家禽,提高畜禽商品率,畜禽出栏达到8.5万头(只)。积极发展特色林产业,重点发展特早实核桃4000亩,加快发展后续产业。二是加快发展二、三产业。 在沙石多乡、芦花镇、色尔古乡、知木林乡、卡龙镇以及旅游沿线发展“农家乐”、“藏家乐”50余家,开辟田(果)园观光体验、藏羌餐饮、摄影、购物等,建设一批生态、民俗、红色、休闲旅游项目,并以农(藏)家乐带动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及其它旅游关联产业的发展,实现人均旅游收入达100元以上。同时,带动餐饮娱乐、观光购物、交通物流的发展,拓宽农村增收渠道。三是建立和完善新型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村级服务站点,构建以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牧业科研、示范教育、供销合作社、专业大户和涉农(牧)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牧业基层技术服务体系和生产经营服务体系。走产供销、产加销一体化、公司+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路子,不断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
(四)以恢复重建为纽带,加大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特别是汶川地震损毁基础设施恢复重建,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发动群众搞好农牧业生产设施重建,尽早恢复农牧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着力整理重建地震受损耕地、受损农田水利灌溉渠系、尽快恢复高产稳产农田,黑水将恢复改造受损土地1500亩。修建引水灌溉工程,恢复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000亩。积极开展中低产田土改造和永久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快农村交通通讯恢复重建。在灾后恢复重建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优先实施农村公路恢复重建,完成村内损毁道路、机耕道、牧道、林区道路的恢复重建。大力加强通信干线网和移动基站的恢复重建,优先做好农村公众通信网和应急通信能力建设,推进网络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农村通信服务水平和灾备应急能力,逐步实现城乡网络信息共享。三是提高农村灾害预报、处置和自救能力。加强地震灾害、灾害性天气、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提高监测水平。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完善处置预案,增强灾害处置能力和农牧民避灾自救能力。加强防洪、抗旱设施和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提高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信设施抗灾保障能力,提高农村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筑质量,落实安全标准和责任。
(五)以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为重点,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坚持把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努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农牧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一是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完善和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逐步提高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标准。进一步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和结构,合理调配和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积极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中小学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教师资格准入制、竞争上岗制、新聘教师合同制和城镇学校、教师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制。二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抓紧灾后医疗卫生机构重建,重点加快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和配套设施建设工作。逐步建立健全以县卫生医疗机构为龙头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农村公共卫生安全,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三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加大农村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挖掘以“卡斯达温”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积极开展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倡导健康文明向上的农村生活新方式。四是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完善农村五保户、“三孤”人员供养救助制度,推进集中供养,不断提高供养水平。落实好军烈属和伤残病退军人的优抚政策,积极做好农村老龄、残疾人事业。五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社会管理。积极探索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充分保障村民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推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农村发展专家的调研报告篇十八
关于2017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种植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年,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万元,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元,其中:来源于农业方面的收入**万元,在全乡4个村中处于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
1、从业人员分布情况。
现全村共有**人,其中:男性**人,女性**人,18岁以下人数为**人,18—60岁之间人数为**人,60岁以上人数为**人,劳动力人口数为**人。根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村**人劳动力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有**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从事二、三产业的为**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其中:**人从事交通运输业,**人从事批发与零售业,**人从事其他行业。
2、产业结构情况。
农业产业结构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种植为主。以20**年为例,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亩(含复种指数),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亩,总产量**万公斤,在粮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姜为主,以林果业为补充,畜牧业以养猪场和分散喂养猪、牛、羊和鸡为主。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道路均为泥巴路;水利设施建设上,坝塘共**个,小水池**个,沼气池**口。
(1)、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
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通电、通电讯。
现交麻组建有**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户**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人,参合率**%;全村有**户农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小学**所,适龄儿童入学率**%,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补”政策已落实到位;农村税费综合改革以及相关惠农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实。
(2)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村“两委”班子共**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人,村民委员会委员**人;全村共有党员**人,其中:男性党员**人,女性党员**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村委会到鼓扬红岩的乡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缮、路面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影响了村民的生产、——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生活和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成本。
二是水利设施落后,水池、水窖修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
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全村的16个小组均无垃圾处理池。
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
全村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基本上还处于“牛耕马驮”的小农经济状态,增加劳动力成本的同时,也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我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
劳动力素质低,村民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
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产业化外,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生姜、核桃种植才刚刚起步。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
我村在新农村建设上,村“两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
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宽;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动、不积极,工作方法不多,还存在“等、靠、要”的现象;这些将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整个村委会的新农村建设进程和质量。
5、新农村建设,“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十分突出。
近年来,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村民小组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但“重建设、轻管理”成了一大弊病。
新建成项目和原有集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集体资产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严重的减值和流失的隐患,部分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在村组公房、乡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方法不到位。
6、村委会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后劲不强,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路上力不从心。
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还有待完善、加强。目前,塘坎组和大地组两小组组长一职还空缺,无人担任。
三是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对策。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
(五)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
总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长期性、持久性的过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生产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优美,社会更加和谐。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农村发展专家的调研报告篇十九
随着农村“康庄工程”建设不断深人,农村路网不断铺开,农村的客运需求也在不断扩展。 农村客运交通由于受当前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投资模式等因素制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民出行难、出行不安全等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制约和影响了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权益的保护。解决农民出行难、出行不安全的问题,这是建设和谐浙江、平安浙江所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全社会都应高度重视。
一、当前农村客运交通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乡交通大发展,公路通车总里程大为增加,许多行政村通了公路,由于经营者利益等因素的影响,客运班线却无法开通,农村交通出现了农村通车公路增加与客运班线不能跟进、农村运量需求越来越大与运力严重不足,以及单一交通工具与农村经济发展多元化需要等矛盾。 由于这些矛盾的凸现,一方面导致农村客运车辆超载超坐相当严重,另一方面,前几年政府花大力气取缔的农用车、拖拉机和“五小”车辆人货混装。
但线路分布不够合理,有的线路客源少,车辆多,造成了经营者积极性不高?有的线路有一定的客流量,但没有客运班车,农民出门没车坐。由于现有的农村客运班车的营运路线、班次都是按平时的客流量进行配置的',农村、山区平时乘坐人员较少,班次过密,将影响经营者的收益,但是一旦班次减少,到节假日、农村集市、早晚外出务工人员的进城、返乡以及周末学生回家返校等客流高峰时期,农村班车运量与运力的矛盾义相当突出。由于农村客运班线都是个体经营或承包、挂靠经营,运力无法统筹调配。
经营行为不规范,严重影响了交通秋序。个体经营农村客运班车,由于没有固定的车站,招手即停,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农村班车在营运过程中兜客、宰客、超载现象严重,乘客不坐满不发车,或者发车了也在慢行兜客,严重影响交通秩序,影响其他车辆、行人的正常通行。
营运成本较高。由于城乡客运体制的不同,享受的税费待遇也不同。农村客运班车9!座=每月所交费用为!财政、税务等部门对城乡公交车辆和经营单位按照统一的政策征收税费。
为鼓励和扶持农村客运班车进行城乡公交化改造,政府应出台规费征收优惠政策,提高经营者进行公交化改造的积极性。
统一票价标准。
按城市公交的标准实行统一票价,让农民乘客真正得到实惠。
统一公交服务标准。
由于经营主体的置换,彻底改变了个体承包或挂靠的经营方式,可实行集约化经营和员工化管理,车辆出行定线路、定班次、定时间、定标价、定站点,全面实行公交化,改变原有的混乱局面。
实行城乡公交一体化的优势。
降低运营成本,方便农民出行。
由于实行统一的税费政策,农村客运车辆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一方面可使农民享受城市公交的票价待遇,另一方面提高了经营者的收入,促进经营者增加车辆的投人和更新力度。 8经营主体优化,从业人员的素质得以提高。
实行公交城乡一体化,管理模式虽然可以有独资、股份制等多种形式,但都应制定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奖勤罚懒。
可向社会公开招聘司乘人员,促进驾驶人员素质的提高,保证服务质量,保障安全行车。
农村发展专家的调研报告篇二十
安远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随着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安远县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已初步形成了脐橙、生猪、食用菌、蔬菜、油茶和纸业原料林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为加快安远县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近期,我们对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开展了调查。
近几年来,安远县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紧紧围绕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目标,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农业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为保障,努力推动安远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稳步发展。
(一)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六大特色产业渐成规模。通过立足市场,因地制宜,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建设,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体系完善、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的果业(加工橙、脐橙)、生猪两个产业确定为农业优势产业,食用菌、蔬菜、油茶、纸业原料林等四个为特色产业格局。目前全县已开发果业面积38万亩,其中无公害脐橙31万亩,加工橙3。69万亩;水果年产量达25万吨,其中脐橙22万吨;全县生猪出栏16万头,生猪存栏13万头;以珍稀品种为主的食用菌5000万袋,其中工厂化生产4500万袋;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8万亩,其中大棚栽培模式的种植面积2万亩;西瓜种植面积5万亩;全县现有油茶林面积2、85万亩;全县纸业原料林面积达5万多亩。据统计,20xx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979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95300万元,林业产值13200万元,渔业产值4899万元,牧业产值36400万元,分别增长8。5%、9。5%、8。8%和4。2%。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739元,同比增长9%。
(二)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几年来,安远县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通过实施产业带动、项目带动战略,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狠抓龙头企业上档升级,使农业产业化链条不断延伸,农产品基地面积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据调查,20xx年新增12家脐橙打蜡分级包装销售企业,至此,全县拥有安圣达、赣州王品、养生堂、金丰利、仙人峰、祥源等40家加工企业,40条生产线,日加工能力达到5000吨以上;20xx年新增贮藏库、气调库40000平方米,全县贮藏保鲜能力达到8万吨;20xx年出口脐橙8。1万吨,出口额达到5296万美元;全省第一家引进橙汁加工企业—养生堂基地果业有限公司。多年来,我县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积极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据调查,我县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是以生产销售型、农产品加工销售型、技术指导销售型三种类型;目前,全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共有97家,专业合作社已基本覆盖果业种植、食用菌、生猪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近几年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证明,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增加了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调查,全县以脐橙、食用菌、生猪三大产业加工企业为主的龙头,产值500万元以上农产品食品加工企业8个,涉及果业、食用菌、生猪等加工品种,其中2个是省级龙头企业,4个是市级龙头企业;目前全县8个产值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上年总产值达5。6147亿元、现有固定资产17290万元、上年上缴税收1389万元、上年企业利润5657万元。
(三)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实施,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安远县积极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狠抓质量管理,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得到了全面推广,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生物农药、生物肥料、脐橙简易贮藏、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无公害生产技术,建立完善农业检测中心,加强了农产品的监测检测,全县农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目前,全县无公害脐橙面积13。6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脐橙)标准化生产基地12万亩;脐橙(2个柚子基地)出口种植基地17个,面积5。34万亩,成为无公害生产基地、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赣南第一县;全县通过江西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验收备案的出口加工企业15个;“三百山”脐橙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江西省名优产品”和“中华名果”等称号,在中国赣州脐橙节品质评比中荣获“赣南脐橙王”和“赣南脐橙金奖”称号;“金宝牌”小南瓜、甜瓜、小青瓜等评为中国绿色食品a级产品;东江源良种猪场、凤山食用菌生产基地分别评为无公害基地;20xx年江西王品公司生产基地获得了有机脐橙转换认证证书,有机转换认证面积1591亩。
(四)全县农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目前,全县发展果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万余亩,主要分布在三百山镇、欣山镇、车头镇、孔田镇、鹤子镇等乡镇;20xx年全县共修复水毁河堤35处,修复水坡、水圳120座(处),维修灌溉渠道110条(260处),新建果园山塘、农田灌溉山塘46座,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00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0xx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1500亩,改造中低产田1000亩,完成投资5000余万元,完成土石方120余万方,实现改水受益人口0。7万人;全县已建成沼气池25000个,20xx年全县农业机械补贴404。49万元。
(一)现行农业管理和农技服务体制已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现代农业发展上缺乏优惠、扶持政策。据调查发现,近几年安远县加大了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投入,但远远不能满足于实际需要,对发展农业上应有的优惠扶持政策只停留在文件材料上,没有真正的把农业资金用于发展现代农业方面,没有发挥其效应。如今我县现行的农业管理服务体制致使全县农口各部门各自为政,各涉农部门之间工作沟通少,农业信息不流畅,导致部门之间在工作上难以统筹协调。一是现行的农口系统技术指导人员出现了人才断层、知识老化的现象,技术服务指导跟不上现今的农业发展,致使农技干部作用发挥不充分,全县各乡镇农技人员大多数的工作重心集中在乡镇中心工作,无心也无力地开展农技推广工作;二是农业干部和农技人员不善于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管理知识,满足于现状,对农业发展的思考不多,农技服务水平不高;三是全县农业专项资金整合度较低,发挥效益不够,政府对现代农业的认识不够深,重视不够,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种种养大户的支持不够,使企业、合作社、种养农户在发展、扩大等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效益不明显,带动性不强。据了解,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方面上存在着思想不够解放,经营管理服务观念比较落后。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和农业产业项目不多,规模不大,档次不高,深加工企业少,经济效益不大,知名品牌较少。新型经济组织带动能力弱、投入资金有限、经营范围小、财务管理基础薄弱、扶持政策较少且滞后等方面抑制了发展。全县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没有建立完善,运行机制不到位,基本上还处于一种自发销售的状态。产、供、销一体化链条不紧,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销售体系。
(三)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自然灾害能力差,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安远县基础设施对发展农业的支撑作用不强,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未根本改变。据调查,一是全县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中型水库仅有2座,100万立方米以上的小(一)型水库4座,10万立方米以上的小(二)型水库28座。二是水利管理关系未理顺,水利设施设备的作用发挥不大。有绝大部分部分水库的放水设施和灌溉渠道配套不完善。我县脐橙产业常年因缺水导致产量下降,现全县果园普遍在果园建有蓄水池,但还是不够果园需水量,滴管设施远远满足不了正常的生产管理,节水工程开展工作范围还不够大,制约了当前农业生产的发展。
(四)农业投资渠道不宽,本级投入不足,农业发展资金使用效益还不高。近年来,安远县在农业项目建设的投入上投资渠道单一,主要依靠国家、市级农业项目资金,县级财政投入未达到中央关于“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的要求。在农业项目建设的投入上渠道不宽,对争取的农业项目资金也没有很好的统筹协调,资金使用效率低。农民对农业投入的积极性不高,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一)加快农业科技转化,转变增长方式,合力推进效益农业。一是要增强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科技带头作用,致力于改良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新方法,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二是大力推广现代农业发展技术,提高适用技术的转化效率。充分发挥农业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抓好大面积生产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赣州市十大农业技术、简易贮藏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户”建设,增强科技入户能力。三是加强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校的科技合作,积极转化、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各涉农部门应加强与上海农科院、江西省农科院、华中农大、江西农大等科研院校联系。四是加强农技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农技人员的服务指导能力,增强农技推广活力,提升技术服务水平,抓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将现行分散的各乡镇农技推广资源整合,建立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同时要加快农技人员知识更新的步伐,使他们走出传统农业技术指导与推广的局限,掌握适合农业结构调整的新技术,强化农技推广的有效性,吸收农业学院的大学生充实到农技推广队伍中来,提升农技推广技术指导素质。
(二)依托销售网络,加快优势产业开发,大力构建品牌农业。一是积极打造农产品品牌。要充分利用已在北京、深圳、上海等国内大中城市建立的销售网络,打响三百山脐橙知名度。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促进农业与加工业的整合。通过招商引资或引导地方能人开办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深加工,促进农副产品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提高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延长农副产品销售链,进一步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三)创新农业管理和农技服务体制,加大农业发展资源的整合力度,充分发挥农业发展资金的使用效益。要紧紧抓住安远县面临的各种发展机遇,结合实际,尽快对全县农口单位进行整合,强化农口系统的统筹和协调,同时要利用我县在果业、生猪等方面的优势,成立农业特色园区,以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要整合上级农业专项资金,要加大对规模农业产业项目的扶持力度,把农业发展资金与现代农业项目紧密结合起来,把上级支农资金用好用活,使其发挥的社会经济效益。
(四)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机制,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结合安远县传统农业的优势和特色,创新农业发展机制,为全县现代农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一是要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办法,要从政策上支持农村土地向大户集中,实行集约化经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在现代农业中的基础作用。二是农业项目建设要紧密结合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的发展,避免重复投资,充分发挥农业资金效益。三是从资金、税收、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扶持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进行集约化和产业经营。四是按照中央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制定积极的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城市工商资本投入到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上。五是要把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积极支持安圣达公司、天华现代公司、双孢胎有公司等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扩规上档,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对农业产业项目的组织、策划、生产管理,充分发挥其带动示范作用。
(五)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力度,增强农业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使农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措施。要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有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时机,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和人居环境脏乱差的状况,既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