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数学教学中的学习法(精选13篇)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绪,提高工作效率。总结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未来的规划和展望。广泛了解不同领域的总结范文,可以提升我们的综合素养和文化素养。
探索数学教学中的学习法篇一
体校学生进行文化学习的同时还要兼顾体育训练,在学习上缺乏驱动性和主动性.由于体校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学习信心不足,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反感和厌恶的情绪.但是体校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团队意识强、好问问题等特点,所以在课堂上应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讨论中主动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取得共同进步.
1.数学课堂中采取合作学习的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校学生虽然不重视学习,但是他们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重、坚持不懈、好问问题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学生自主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的内容成为学生“兴奋”的中心,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数学课堂中采取合作学习的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老师不能填鸭式地使学生“被学习”,而是要让学生独立自主地经历一个思考的过程.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是枯燥的、单一的,而是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讨论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自己与他人的合作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
3.数学课堂中采取合作学习的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体校生团队意识强,表现欲强,竞争意识重,活泼好动,爱问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问题,通过小组内讨论、小组间竞赛的模式将课堂变成赛场,让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增强学生的团队荣誉感和自尊心,同时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兴趣,可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1.提出课题,确定学习目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全班同学进行引导教学,提出要解决的课题和学习目标,学生围绕着要解决的目标有效开展活动和学习.学习目标的确定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否则只能一味盲目地学习,教学内容的选择也会偏离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就会浪费学生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
2.组织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问题的难易程度等因素将学生均匀地分成若干组,小组设有小组长、记录员和中心发言人,每个人认真进入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学习任务.小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围绕着问题积极组织讨论,进行合作探究,组织好全组同学探究学习过程.记录员负责对一些重要内容做好记录,包括合作流程、讨论中意见的分歧和最后的讨论结果等.中心发言人主要负责将本组最后的讨论结果整理汇报给全班同学和老师.
3.活动学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体校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经验和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精心设计问题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可以采用协商的方法,先由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每个人独立思考,把各自的想法和见解写出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小组其他人认真倾听,然后自由交流讨论,最后形成集体意见.让学生在不同的发现中,不断思考,不断交流,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养成学生耐心听取别人的观点、采纳别人的意见的习惯,养成尊重别人的良好品质.
4.小组报告,分享学习体会小组合作讨论后,要向老师和其他各小组汇报活动学习的成果,对于学习活动的结果要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讨论.在参与全班交流中,要把个人或小组内的学习情况向全班同学汇报,同时也要把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拿到全班讨论.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改进和提高,从而使每名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取得收获和体会.
5.反思评价,进行学习总结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表扬学生的学习成就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小组表扬更可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同时,对存在的问题也不应该回避,应中肯地提出来及时改正.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不断成功,不断进步,使其充分发挥更大的创造潜能和合作积极性.
探索数学教学中的学习法篇二
一、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
爱其师则信其道。数学绝不仅是数学素养的培养,它更是一种师生心灵的直接撞碰的人格魅力的相互影响。
转载自 wWW.xuefen.cOm.cn
一位保持乐观、自信、风趣、幽默的态度和有亲和的语言风范的教师,通常会赢得大多数学生的好感。在日积月累的教学中,它会对学生的思维、心理品质、兴趣爱好等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教授起初是带着史书走进数学课堂的,由于他的数学老师把数学讲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最后使他深深地迷上了数学。陈景润数十年一直遨游于“深邃的数学领域”与他的中学数学老师的多方面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学生由于对老师的崇拜,便产生了“爱屋及乌”或“投其所好”的心理,这便是学生愉快学习的一种最直接的感情。利用个人魅力为数学科创造激情和创造快乐,会让学生因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会让学生把数学课堂当作他们成长中的精神食粮。
二、创设有趣情境,让学生追寻快乐。
新的学习兴趣很少凭空出现,多半是对已有兴趣的衍生物。因此,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最新、最普遍的兴趣爱好,然后从中截取一些对我们本节课有用的片段,教师要不断引导,让学生不断地去体验,从而很快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随后一一剖析,还原出本节课的内容。(数学教学论文)比如在上到数学的变化里的“一一对应”知识点时,笔者截取了《西游记》里的二郎神追打孙悟空的片段:孙悟空在逃跑的过程中,变成一个酒家,可尾巴藏不住,便把尾巴变成了一根旗杆,从而被二郎神所识破……任何事物不可能无缘无故的生成或消失,所以,这个例子可以为“一一对应”这个知识点找到一个美丽的参照物。其次,还有函数与图像,这是一个现象与本质的问题。我把《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照妖镜”拿出来,让同学们懂得,有一个“照妖镜”就可以把事物的现象还原出它的本质。同样,在我们数学里,也有那么一面照妖镜:“平面直角坐标系”,因为它可以把函数的现象和性质都放映出来……数学知识从表面上看,是一些纯理论的演绎与推理。但是,如果创设情境把这些纯粹的理论与公式放到现实中一个活生生的事例中去理解,就容易让学生看清它的至美与至乐,而至乐的东西又恰是学生喜欢追求的'。通过创设情境学完相关数学内容,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是件愉快的事,就会更加乐意学习数学,追寻快乐。
三、从典型事例中创设经典情境。
“等量代换思想”是数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思想,但同学们对它的认知往往不够深刻,从而很难理解它们在数学领域中的变化和作用。笔者以《曹冲称象》为例,引入课题,让同学们既了解古人的智慧,又能明白“等量代换思想”:它不仅用相等的量去换,而且,还隐含着在形态上的一个变化,所以它是我们数学里最常用的一个法宝。在介绍分类讨论思想时,我先问同学们:“四减去一,等于多少?”同学们都会齐声回答:“等于三。”我顺势再问:“四个角减去一个角,等于多少个角?”他们就会有所动摇,然后让他们进行讨论,最后得出三种结果,从而引出分类讨论思想。
数学典故不仅趣味性强,而且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不仅能够活跃课堂,而且能令学生产生愉快的学习心理,学生自然意兴盎然,其乐无穷,会更乐于学习。
四、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在《曹冲称象》中,用石头的重量来称出大象的重量固然重要,但称这头大象的船也很重要,它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所以,数学中的“=”号,我们应该给予它更生动、更贴切的比喻,它不仅是课本里的“天平”的等价作用,它还有“桥梁”的等量和转换作用;又如sin2a+cos2a=1,它便是由角的领域转换到数的领域。由此,我让同学们去寻找现实生活中的这种形式或空间转换的例子,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同学们变得异常活跃,除了联想到水力变电,电又变成力等等之外,又有个同学还说到了“鹊桥”,说可以让人通过“鹊桥”到达仙境。我马上给予表扬:“这位同学说得很好!‘鹊桥’是一座美丽的桥,也是人类追求容颜美丽、长生不老的一座桥。目前,我们的科学家们还在努力当中,让我们一起努力,相信人类的未来不是梦。”没有一个更贴切的比喻和载体,学生就很难理解数学式子当中,每一个元素所隐含的奥妙,那样自然会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和快乐感。
五、用图表、诗歌或顺口溜等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诗情画意。
图表在我们的数学课的章节小结里,用得相当普遍,它对知识的贯通、分类、比较都具有很大的优势。而在识记圆周率的小数点后二十位时,古人就用“三天一次一壶酒……”的诗句把枯燥的数字问题形象化、有趣化;在总结因式分解的规律时,我把它编成象七律诗一样的形式:“首先提取公因式,其次考虑用公式,十字相乘排第三,分组分解排第四,几法若是都不行,拆项添项试一试”;在解不等式组的总结中,我把它以顺口溜的形式出现:“都大取大,都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取不了”等等。通过以上方法把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更加通俗、形象、有趣,从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总之,我觉得,数学教学,离不开生动具体贴切的例子,愈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爱好的事物和例子,愈是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始终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让我们的学生快快乐乐地在数学大观园里享受成长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高明书《教师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文萍《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198月。
3.《探索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陈晓瑞,马建华《试析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有效教学行为的基本特征》[j].教育科学研究,版。
探索数学教学中的学习法篇三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活动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引领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多种学习方法,发挥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相比于小学其他学科,小学数学有着更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让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时都会感到吃力,这主要是由于此年龄阶段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所决定,其思维发展从具象思维模式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合作学习运用而生,它是以教学目标设计为先导,由多人组成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以成员之间的有责任感的、有组织性的相互依赖、互助合作为主要特征,在愉快、团结、积极的`教学环境中达成教学目标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学形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合作学习运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使用合作模式,能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建立自我价值意识,有利于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相互间的合作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做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模式研究,能促进其有效地应用到教学活动中。
二、明确学生主体地位,保证分组有效性。
为保证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要将合作学习模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持续刺激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前提则是确保分组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要对班级的每个学生认真了解、综合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等来分组,突出学生的特长、巩固学生弱项,从而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成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就笔者本人所教授的四年级学生为例,此阶段小学生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质变”阶段。在这一“关键年龄”时期的小学生,选择“合作对象”进行学习活动时,同关系较好同学组队、学习成绩好或差成为选择组队同学的倾向性依然存在。笔者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个体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学生性格,并将其作为分组的重要依据,坚持组间相类似、组内有差异的原则,对班内同学进行合作小组的合理划分。根据所搜集到的研究信息,进行分组时,要将学习小组人数控制在6人左右,这是便于教学活动进行的合理人数。小组人数确定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在组内的任务,推选出组长、信息记录员、操作员、监督员等职务,确保合作学习有效,并鼓励学生轮流担任每个职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合理规划教学过程,实现合作有效性。
当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小组合作模式并不能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在合作模式中应当一直处于引导者角色的教师,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陷入传统教学方式中,无法摆脱说教者的角色定位。为实现合作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教师要合理设置教学过程,并根据教学活动进行实时转换。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阶段,要调动起小组同学合作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设置教学情境,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提出与小学生日常经验有关联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能较快进入教学情景。教学活动进行中,教师要明确学习目标,分解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整个学习当中。教师要做到基础知识讲解与引导合作相结合,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为例,课程开始讲述线段、直线、射线,教师带领学生理解概念,就三者的相同和不同进行小组讨论,并与课本内容进行对比,随后的小测验则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由学生进行回答和评析,学生分工合作又任务明确,大家能朝着一个目标努力,既深化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的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小组内的学生明确任务分工,记录、发言等角色分工明确,保证分组合作的有效性。
四、完善评价体系,提高合作学习积极性。
评价环节是教学活动的最后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效果的检验评析阶段。新课改背景下,建立健全小学教育评价机制,除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评价之外,还要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教师要探索使用多种评价方式,就小组探究成果、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成绩等内容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就自身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对组内成员和组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进行评价,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点评,对出现问题的小组进行分析。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教师仍然要以学生为本,强调学习本身同时进行思想教育,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评价体系,通过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分组合作模式,顺应了新课改背景下丰富教学方式、推动课程改革的大趋势。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模式教学方法,能不断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协作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时也能拉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融合人际关系,增进师生同窗之谊,寓教于乐。
作者:蓝小梅单位:福建龙岩上杭县官庄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探索数学教学中的学习法篇四
1、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1)课前预习,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
(2)听课中要配合老师讲课,满足感官的兴奋性。听课中重点解决预习中疑问,把老师课堂的提问、停顿、教具和模型的演示都视为欣赏音乐,及时回答老师课堂提问,培养思考与老师同步性,提高精神,把老师对你的提问的评价,变为鞭策学习的动力。
(3)思考问题注意归纳,挖掘你学习的潜力。
(5)把概念回归自然。所有学科都是从实际问题中产生归纳的,数学概念也回归于现实生活,如角的概念、直角坐标系的产生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只有回归现实才能对概念的理解切实可*,在应用概念判断、推理时会准确。
2,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还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
3,有意识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4、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好初中数学,需要我们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掌握它。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在具体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
解数学题时,也要注意解题思维策略问题,经常要思考:选择什么角度来进入,应遵循什么原则性的东西。高中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以简驭繁、数形结合、进退互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倒顺相还、动静转换、分合相辅等。
5、逐步形成“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
数学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败不馁,胜不骄,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的优良心理品质;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6、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
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扩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探索数学教学中的学习法篇五
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互动的形式仅仅局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被完全的忽视了。大多数学生之间的互动被人以批判的眼光审视着,认为是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是对课堂秩序的破坏,对正常教学产生了消极影响。通过对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的观察不难发现,其中所提倡的互动模式是以多元化的立体互动为主,打破了传统课堂中只存在师生互动的.束缚,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局面,对互动课堂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通过合作学习使教师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有足够的讨论时间,学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独立思考,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而教师则可以在此时观察学生的表现,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教师可以将每位学生的数学知识接受能力了然于胸。例如,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由于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也存在差异,所以当小组分配到较难的课题时,学生在学习中的盲点和不足就很容易被发现,此时,教师就可以及时地对课堂授课内容进行调整,因材施教,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1.实施互动学习。
小组互动学习模式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模式的主要途径,也是关键所在。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将班级的全部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进行新的数学知识授课之前,每组成员都应收集与新知识点相关的资料,并且要求每个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沟通、讨论,总结出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对知识有了初步的掌握,同时还能提升学习数学的能力。例如,在进行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任务:“假设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请问这两个三角形的关系?假设,两个三角形中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应边相等,请问这两个角的关系?”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了解知识点,通过组员之间的交流,总结出问题的答案:以上两种假设中的两个三角形,均为全等三角形。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答出了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达到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的目的。
2.实施竞争学习。
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不仅仅是合作的伙伴,而且也是竞争对手。因此,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要将合作学习与竞争意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如,在对初中数学中“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竞争学习来实现合作教学。首先,教师应当把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依据,将全班学生有规律地进行分组,要求每组人数相同,实习相当,为此,必须保证每组都有学习能力强和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分组完成之后,每组学生将会分发到一张写着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题纸,每组分到的题纸上的题目与题数相同。竞赛要求是每组中所有的成员只能完成题纸中的一道二元一次方程试题,完成后转交给下一位成员,当所有成员均完成试题后,计算完成时间和准确率,对准确率最高且用时最少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嘉奖。通过这种竞争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利于提高团队精神,让学生懂得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一旦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因无法完成试题而耗费大量时间时,其他成员便会伸出援助之手,这样就可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总之,初中数学不仅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同时也是一种实用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数学知识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初中数学对于人们的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让初中数学教学更好的开展,应该在初中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以此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为祖国建设培育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探索数学教学中的学习法篇六
摘要:初中数学新课标要求,要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上来。而合作学习模式无疑是实现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的有效模式,主要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
1.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要遵循各个小组间学生学习水平基本一致,小组成员之间优差互补的原则,小组人数的划分以少为最佳。初中阶段的学生之间存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差异,存在学习能力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初中数学学习小组的划分中要体现对差异的尊重和合理分配。一般情况下,每个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以三到五人为准,当然,四人一组为最佳选择。这种精细化的划分主要是为了保证各小组的融洽合作,也是为了教师能够更容易地掌握各小组成员的数学学习情况。当然,小组成员的划分要充分考虑各个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把数学成绩优异、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全都分到一个小组,要注意合理分配,实现“优中差”的优化搭档分配。要保证每个小组中既有数学成绩拔尖的学生、又有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当然还要有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这样可以实现小组成员间的优势互补,可以保证各小组数学学习实力的均衡。
2.教师不能随意任命合作小组的组长,要选择那些沟通能力好、协作能力强、善于帮助同学、团结同学的学生。在小组学习模式中,小组组长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单纯地以小组成员的学习成绩为任命依据,要充分考虑各个小组成员的综合素质,比如,小组组长也可采用轮流担任的方式,俗话说得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担任小组组长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领导才华和组织才华,这样可以凝聚所有学生的智慧,有助于集体力量的发挥,可以让各小组成员共同协作,为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需要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数学教学论文)如果有学生不愿意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就无法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学生也就无法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环境,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要激发起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要让他们发自内心想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让各个小组的学生针对同一道题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解答,如例题,点a(-2,1)、b(-1,3)、c(2,2)、d(3,y)构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求d点的纵坐标y。不同的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有的会用线段长度相等的关系来求y,有的会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斜率相等来求,运用不同的理论知识,学生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而如果学生不与小组其他成员合作,自己“闭门造车”,可能只能找到一种解题方法。要让学生看到合作学习的.优点,激发他们数学学习的动机,让他们愿意加入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三、构建初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培养学生课前的小组合作预习习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当然,这种预习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初中数学包含高中数学教学和高等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学任务空前繁重,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吃力,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习,可以提前对教学难度和教学内容有个了解,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比如,集合函数的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在这些教学内容开始前,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预习。同时,教师可以让合作学习小组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预习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归类,并把这些问题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呈交给教师。有了预习做基础,教师面对的就不再是“一张白纸”似的学生,而是已经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学生,教师教起来会更轻松,学生学起来也更“得心应手”。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因此,教师要适时地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比如,在某一段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可以让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来一场“数学知识竞赛”,教师可以把整个竞赛分为基础知识竞赛、能力知识竞赛和创新能力竞赛,并针对不同的题型进行分值的设定,先后限时让各小组进行抢答。待竞赛结束后,由教师统计各小组的得分情况,并取前三名给予一定的奖励,然后由教师对这阶段的教学成果进行总结,对于学习效果好的小组给予极高的表扬和鼓励,激发各小组的学习“斗志”。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所涉及的知识点更多,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进行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开心,打造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尚莉娜。浅谈数学合作学习[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07)。
(作者单位重庆市云阳县南溪镇南溪小学)。
探索数学教学中的学习法篇七
[摘要]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已列为高中必修课。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任务和教学目标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可以较好地完成以上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在研究性课题选择时既要结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内容,又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还要结合学科教学内容,选题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实施阶段主要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模式,教学作为建议者、协助都和倾听者,注重知小组的交流,在交流时积极采用网络及其他信息技术手段。在学习成果的评价中,更注重研究过程的评价,而非结果的评价,注重学生在研究中的学习体验。在整个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时刻注意“育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观念。
探索数学教学中的学习法篇八
[1]余红兵.《构件“乐学”课堂,培养自学能力》[j].《宁夏教育科研》,第2期.
[2]张连军.《以新课程理念做导向注重课堂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j].《科学教育》,20第1期.
[3]李新洲,徐建军.《现代数学及其应用》[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探索数学教学中的学习法篇九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中心学校)。
摘要:合作学习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诸如做好优质分组、创造优质的课堂环境和教师要做好积极引导等,从而使合作学习发挥最大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意义;实施策略。
数学讲求思维的缜密和逻辑的清晰,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容易感到枯燥和乏味,容易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要注重教学的结果,还应当重视教学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懂得学习,从而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新课改中,小组合作学习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到数学教学中,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提升。
一、合作学习及其应用的意义。
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这一个世纪的研究探索中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它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将合作学习方法引入到教育教学中使教育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实现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使个人的学习扩展到集体的学习,每一个小组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除了需要小组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考虑到整个集体的情况。因此,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个人与集体之间的重要关系,通过长时间的磨合和交流,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2.有利于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由于集体成绩同每一个人的努力和成绩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对于一些不爱学习、不喜欢学习的同组成员来讲,为了能够为小组的进步做出贡献,他们会主动或者在其他组员的监督和激励下转变已有的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要做到优质分组。优质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前提,在分组时教师需要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学习的差异性,从而使每个小组的成员在整体上达到平衡,以利于之后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在分组的人数上,可以以四人一组,也可以以五人或六人一组,分组的同时要指定每组的组长,并按照周期轮流担任。
2.要创造优质的课堂环境。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来讲,许多学生反映课堂氛围比较沉闷,而且很少有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反馈,即使听不懂也不会主动举手提问。()此外,由于课堂教学的课时有限,教师教学无法保障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往往无法实现。
三、合作学习的效果评价。
从合作技巧、合作效果、合作是否愉快、进步程度四个方面对合作小组和个人进行评分评奖,并做好记录,填写在各小组的学习卡里,也可以用喜讯的形式在班上公布或向家长报喜,激励学生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评价可分层次进行:(1)学生的自我评价。个人有什么收获、经验或教训,都可以在小组或班上进行自我评价;(2)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之间的合理竞争;(3)教师对小组或个人的评价。一般以小组评价为主,个体评价为辅;评分可以分为“达标分”和“进步分”两种,重在发展性的评价导向,鼓励人人达标,组组夺标成功。
参考文献:
[1]李序昌。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成功:教育,(08)。
[2]梁军玲。浅析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有效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上,2011(06)。
探索数学教学中的学习法篇十
摘要:课堂提问是小学教学中挺普遍的教学手段,因为提问能增加课程气氛和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因此有利于促进教学过程的进展。这种广泛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已经屡见不鲜了。不过据观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而问题会影响教学效率的。所以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就这种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下,老师往往不注意学生他们的学习过程而去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优不优异。这个时候,知识的详细讲解就会变得更加被老师所倾向,同时还对学生采取了庞大的题海战术练习,让学生感到无比枯燥和烦恼。显然,目前的教育趋势是大潮所至的素质教育,这样的做法根本不切实可行,反而影响课堂学习的效率。
探索数学教学中的学习法篇十一
陕西渭南临渭区下吉镇第一中学(714000)。
创新教育价值观认为: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传播数学知识,培养解题能力,发展逻辑思维,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化学习所需的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笔者认为应在探究性数学教学中努力给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探索,去操作实践。去与同学分享探索的结果及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实现数学学习传统方式上的转变。
1启迪思维,在探索中构建新知。
现代心里学家认为,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已已有的经验主动的构建,在传授新知识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应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建构新的知识概念、法则、定律等。
例如:“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我先对学生说:“你想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吗”?那你就指出我们教室及你的周围那些是正方形?那些是长方形?然后让学生自己说说长方形和正方体的区别?让他们亲自用口说一说,有笔画一画,用手指一指。这样的探究过程,使学生思维没有限制,整个探究过程是自觉的、主动的、快乐的。学生不但学到了方法。还可以认识相关图形的特征,使学生在探究中构建新知。在探究的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
2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知识,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去发现真理”。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运用以有知识思考并解决数学问题。通过回顾、思考、运用使已有知识得到巩固和梳理,编排与组合。使知识的内在联系更加清晰,结构体系更加完整。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裎中。只起点拨引导作用。自主探索,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上。只要学生自己能看懂的,就引导学生自己看,只要学生自己能说的,就鼓励学生大胆说,只要学生自己能够实践的,就制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例如:教学分数化小数时,我就让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规律,由于学生已经学过把小数化成分数,并掌握了小数和除法的关系,所以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分数化成小数,将3/4、7/25、9/40、2/9、5/14(除不尽的保留3位小数),学生通过计算,产生疑问,为什么有的小数能化有限小数?(教学论文)有的小数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取决于它的那一部分?用什么方法来研究?从中发现什么规律?问题的出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然后让学生主动的去观察、分析、比较、举例,努力去发现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母到底存在什么规律。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会了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经验去探究解决问题,并能理清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3在探索学习中发展思维、锻炼能力。
在探索活动中,学生结合自身特点或学习内容,选择有效的探究方式、或读、或写、或查找资料,或摆一摆、画一画、议一议。促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得到增强。自学、读写、操作、表达、分析、判断等方面的能力训练得到提高。
例:在教“几何体”时,课前我让学生搜集粉笔盒、牙膏和、香皂盒、茶叶筒、乒乓球、茶杯等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自己收集的“几何体”先集中后分类,让他们探究各种几何体的特点,并试着给他们起名字。学生有的亲自用手摸几何体,有的像搭积木一样搭,有的在练习上画一画等等。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有情趣的表述。“我摸牙膏盒的.六个面都是平平的”,有的学生说;“茶叶筒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倒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用笔画的同学则发现把文具盒放在纸上能画出长方形。进而明白了长方形和长方体的关系等等。在这些摸一摸、分一分、画一画、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探究意识不断增强。操作能力、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来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数学教学中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学生的思维被唤醒,知识被激活。他们可以触类旁通的领悟知识之间的关系与属性。
可以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并不难,只要我们平时在教学中,坚持不懈的用科学的探究性方法进行训练,紧扣教材内容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结合点,善引诱导,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在数学探究学习中得到培养和发展,实践能力获得提高,个性得到张扬,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探索数学教学中的学习法篇十二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建议,教师根据新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报刊阅读,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等方式,使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达到师生课堂的互动.
作者:官柳屏作者单位:福建省沙县一中,福建,沙县,365500刊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china年,卷(期):2010“”(18)分类号:g623.31g633.33关键词:报刊阅读小组合作课堂互动
探索数学教学中的学习法篇十三
信息技术课程中自主性学习的培养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素养已成为与体现传统文化的“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生存能力之一。信息技术课程正是适应这一趋势而开设的。在信息社会中,学习的资源无限扩大、异常丰富,学习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地扩展。要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教育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从被动性的学习转向自主性的学习。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它所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与自主性学习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在学习程中获取知识的规律和研究的方法本质上是一致的。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强调的教学方法是将练结合,忽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是强调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的整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该贯穿能力本位的思想,目的不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本人认为,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自主性学习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一、提供自主学习目标,增强自主参与意识。
自主性学习主张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是学习的主宰者,而是学习的指导者。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调整好与学生间的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主动学习。
目标导学意义在于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针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进而围绕目标自己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如:为让学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可以布置机器设置任务,可以规定什么样式的墙纸,屏保程序,机器日期等。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这样,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二、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情感。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应该看到学生们是有种种兴趣倾向的,在组织教学的时侯应有所侧重,喜欢音乐的同学可以给他们布置midi制作方面的任务,有美术特长的同学可以给他们学习图像处理的机会,喜欢编程的'同学可以单独为他们讲点编程。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首先,教学内容或教材主题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其次,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在选题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在教学内容方面最好有一定的弹性;再者,照顾好学生的认知水平。最后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要注意尽量给学生展示、说明的机会。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把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到其他课程中,或在研究性学习中作为工具使用,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最终手段。
三、创设有利条件,提高自主探索能力。创建有利于自主性学习的环境及资源利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中,不是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讲解教案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利用cd-rom光盘提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可以利用网络系统,共享资源,让学生学习如何从多媒体教学软件中,从局域网络或互联网络中获取信息,得到多种学习材料,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查询、检索、探究并解决问题。把学习资源作为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原理,并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如何从资源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如何进行问题探究,并利用资源材料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培养独立操作、主动探索的能力。自主性过程以“先学后做”、“边学边做”为基本特征,即课前让学生超于教学进度进行独立学习―解决各自现有发展区的问题,课堂教学―师生合作针对性地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之转化为新的现有发展区。我在备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时,把各种教学信息和操作步骤(提示)做成超本文方式(网页),在教师机上共享,让学生花30-35分钟时间学习网页中的知识,边自学获得提示边上机实践,最后独立完成规定的作业。然后花10-15分钟时间与学生一起讨论并演示关键的操作步骤,总结出带普遍意义的内容,一方面加深印象、巩固所学内容,另一方面增强继续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了看说明书独立操作计算机的习惯,能适应其他软件的自学。
培养自学能力,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看书,提出问题,归纳知识。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学习的途径之一,所以无论是理论性较强的课中还是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中,在教学中我都注意指导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看懂书的内容及内容之所以如此编排,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体独立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基础。四、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自主参与能力。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在于教给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一是要学会学习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使用,未来的社会是发展的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学生将面临新的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所以学生必须学会,如何学习和掌握新的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二是要学会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去辅助学习,提高学习能力,从而有力地促进其学会学习的能力的提高。面向学生发展的教育,应该强调能力本位,而不是知识本位。自主与创新两者是密不可分的。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谈不上创新;而没有创新也就无从展现自主。只有自主与创新的完整统一,才能充分展示高科技、高情感时代人的自尊、自信、自强、自律这一进取型的人格精神。江总书记说过: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创新能力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杰出人才的创新能力开辟着人类的未来,个体的创新能力创造着个体的未来。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