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调研报告(模板14篇)
在撰写报告之前,我们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收集数据,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报告的结构应该合理安排,段落之间要有明确的过渡。如果你想提高自己撰写报告的能力,以下是一些范文可以供你参考和学习。
教学调研报告篇一
2、调研时间:20xx年12月4-5日。
3、调研内容:领导的管理理念以及师生的教、学状态。
4、研形式:观课评课、反馈交流。
(一)主要工作与经验。
1、校园文化建设。
(1)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文化。学校领导身先士卒,以自身的廉洁公正以及人性化的管理营造了学校民主平等的气氛,以诚恳、透明和信誉,赢得了教师们的信任。
(2)纯朴热情、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第二中学纯正健康,校长平易近人,教师虚心好学,学生天真淳朴。
(3)勤学、善思、务实的工作作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较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校本研修工作。
(1)学校在校本研修的理念指导下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健全机构、制订规划、形成制度,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帮助教师制订个性学习计划,并把教师的学习纳入新型师德考核内容。
(2)搭建校本研修平台。学校领导确立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把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放在突出的位置,实行导师制和指导教师制,坚持做好师资培养工作。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各种进修学习,多渠道多层次地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充分调动旗、校两级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做好“传、帮、带”工作。学校还专门开辟了校园网信息专栏,为教师建立学习、交流、研讨的研修平台。由点及面,有效地提高了全体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立足校本,聚焦课堂,重视教科研工作。学校以学科组、教研组为单位,每学期确立研究主题,有计划地开展集体备课、互动研讨等活动。通过学习二期课改理念,深入钻研教材,互相观课评课,人人撰写“实践反思表”。有效地调动了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语文学科。
教研组活动,规范、扎实、有序。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带头上实践课,活动资料积累齐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每堂课都有语言设计训练点,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字词教学扎实有效,不仅方法多样,而且有选择,有侧重,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步骤清楚,操作性强,朗读有指导,效果好。数量适合,能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写作材料,让学生有话可说。字词检测大部分同学组词能力较强。
教师已基本具备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有经常性的、具有真实感受的教学反思及教学重构意识,多数老师,能及时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对象,分析合理、定位正确,撰写的教学随笔颇有质量。学生作业规范清楚,正确率高,教师批改认真及时,作业量适中。绝大部分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掌握较好,计算既正确又熟练。
英语学科。
学校领导重视教研组活动,教研组计划比较详细、具体,教研组活动比较规范扎实。课堂教学流程清晰,单词教学扎实,讲解透彻。作业批改及时、规范,能做到面批。测试情况良好,特别是学生应答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强。
4、素质教育实施情况。
(1)以“班集体建设”为抓手,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制订了班集体评比细则,通过进行“优秀班集体”、“合格班集体”验收、召开学生座谈会、班主任例会等形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教师之间和学科之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差异,大多数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能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上有较大的提高,但也有一小部分教师(尤其是老年教师)由于教学思想还比较传统,在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比较欠缺;语、数、外学科的教研组普遍重视“校本研究”活动,在学科负责人、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带动下,认真开展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教研活动质量,但是有些学科教研组只开了一些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教学研究和论坛活动,教研活动不够扎实,教研质量不高。
语文学科。
识字教学,正音训练不够到位;阅读教学,忽视整体性阅读,操作步骤不够清楚;思维训练缺少点拨,学生的思维表现出零碎、无序;少数作业字迹不够端正,课堂上的语言、思维训练在作业中没能体现,题型单一;作文两极分化严重,班与班之间不平衡;备课缺乏针对性和反思重构,网上下载痕迹明显。
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作业缺少分层练习,拓展不够。
英语学科。
教研组活动,缺乏总结和思考;教案缺乏分课时目标,教学过程和方法缺乏针对性,问题设计缺乏适切性和合理性,部分教师有教后感,但反思缺乏深度;作业布置缺乏层次性,学生书写习惯不够好;学生的口头回答能力两极分化严重。
1、进一步健全校本研修管理机制,依托校本研修博客网,为教师搭建自主进修、互动研讨、反思内化的平台,并以此作为抓手,提高校本研修的效果;建议设立校本研修的专项基金,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调动教师的参与热情,把校本研修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2、加强备课研修,通过学习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行为,提倡集体备课和电子备课,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落实学情分析与教后反思等校本研修措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行学生学习习惯教育的专题研究。
4、加强学生训练的层次性设计研究,适量延伸拓展相关内容。让每个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5、进一步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关注其业务水平的持续发展、二期课改理念的学习以及教学技巧的逐步构建。
6、低年级课程应安排专职或基本功较扎实的教师担任,加强基础培养。
7、进一步加强教研组队伍建设,合理安排教研活动的时间,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
8、加强综合学科的日常测试和评价研究,使测试的题型、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适合学生、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教学调研报告篇二
学生负担过重历来是我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顽症。针对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近年来“减负”工作虽然在持续开展。然而,从中小学生沉重的书包和书包内名目繁多的教辅资料不难看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如何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其轻松愉快、身心健康地成长?如何将课堂教学改革和减轻学生负担有机融合、共同推进?针对这一问题,近期,在市教育局及相关学校的配合下,走访了x所学校,对x所小学的1—6年级、x个班级的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进行抽样分析,与x名学生、60名家长、60名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采用实地考察、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就我市“深化小学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课外负担”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材料如下: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xx市教育教学质星提升工程三年实施规划》,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的理念引领,强化“规范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打造有效课堂,减轻学生负担”的推进措施,聚焦课堂教学,精心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在“深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方面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效,凝聚成xx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连年荣获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果一名师”比赛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我市总结出一些经验,具体去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突出教学特色,完善教学模式。
各校在课堂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经验做法,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形成了“xx市课堂教学改革模块”,如英语学校情智共生、情智交融的“四有四动”情智课堂;xx小学的“简约互动课堂”;xx小学的“精彩课堂”;xx的“生长力课堂”,以适应不同的学生个体或群体,形成“主题教学”“话题再构”特色课堂等等。这些创新做法凸显了我市课堂教学的改革显著成效。
(二)突出项目引领,打造品牌学科。
市教育局分别签约北大语文研究所、上海博雅教育研究所,着力打造优秀语文、数学骨干教师队伍和品牌学科。在语文研修项目上,分学期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单篇阅读教学”等研讨工作;在数学研修项目上,正在进行“数与代数”等方面研讨活动,数学工作坊“数立方”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多种研修方式的有机结合,对老师教学理念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落实起到了引领作用。
(三)突出课程开发,实现全面育人。
根据“德行天下”教育目标任务,大力开展德行教育活动。“德行合一”课堂教学比赛和德育活动精彩纷呈。如:组织开展了“日行一善·我们在行动”学生征文比赛、“颂德行·倡新风”师生现场书法比赛、“同书文明语·同做文明人”校园书法比赛;英语学校“鹰文化”五大类课程;xx小学“礼文化”“校园六艺”课程;xx小学“正文化”书法特色课程;xx小学“全人教育”温润课程;xx小学“和谐文化”;xx小学《与经典同行》;xx小学的《少年诗社》等。全市各具特色的德育活动先后被国家《基础教育论坛》杂志、省电视台等进行宣传报道。
(四)突出严格管理,减轻学生负担。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实行一张课表管理。统一作息时间,确保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严格教辅资料的征订,任何班级和个人均不准要求学生统一购买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严格执行作业时间的规定,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可以灵活留口头、实践性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留书面作业不超过半小时。如:xx小学将每门最后一周周末作为“无作业日”;xx小学、xx小学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推行“免试生制”。这些做法均实现了提高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
1、教师工作量繁重,教学研究时间少。主学科教师工作量大,特别是一线语文教师几乎都是班主任,班主任工作事务繁杂、任务重,因此投入到教学研究上的精力和时间有限。
2、教材钻研不透彻。个别教师课前对于教材研究不够充分,课堂教学目标、意义、内容不够明确,以致课堂目标完成低效。
3、教学方法针对性不强。一些老师对完成教学目标缺乏必要的教法研究、学法指导,教学设计简单,课堂语言不够精炼,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
4、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仍停留在应试教育基础上,认为要让学生学得牢、考得好,就要多背、多写、多练。教学方法也还是过去不注重学生智力开发的“满堂灌”“填鸭式”,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更无法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的成效。
(二)学生课业负担方面。
1、练习作业偏多,作业时间过长。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虽然教育局要求学校严格执行作业时间的规定,但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学校都存在作业偏多的现象。一、二年级基本不留家庭作业,中高年级家庭作业多是语数英学科,完成作业时间在1~1.5小时。双休日作业,学生需0.5~1小时完成。50%的家长希望子女能有个好成绩,都额外为学生购买了练习题来做。学生为了完成这些课外作业,不得不挤占休息时间。
2、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强。在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方面的能力欠缺,致力于研究学生“学”的较少,忽视对学生“学”的能力培养,以作业代“学”,作业设计简单以练习册替代,缺少针对性。
3、家庭方面存在的问题。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家长对孩子要求普遍很高,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学生下午课后与双休日参加校外培训班、辅导班较多。在问卷调查中,120人参加各种以艺术类兴趣班为主的辅导班,占77.4%;半数参加2~4个辅导班:有10%的学生甚至参加5~6个辅导班,这在无形之中给学生增加了负担。孩子精力和时间有限,上课外补习班的孩子压力过大,睡眠时间相对不足,进而影响学习。
4、家长及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当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的学习、升学、择业无不牵动着家长的心。在这种状况下,家长对孩子的作业不是怕多了,而是怕少了,甚至很多家长又额外布置作业、购买辅导书、聘请家庭教师,无形中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
(一)必须充分认识“深化小学课堂教学”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之间的关系。
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它消耗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丧失了学习动力。学习成为一种不得不完成的被动的苦差事,其危害性不言而喻。因此,必须认识到,在大环境及社会大机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减负”是当前摆在中小学校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大事。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正是解决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效方法之一。和谐是一种境界,昭示着关系的融洽;高效是一种速度,意味着目标的实现。所以,和谐高效是一种至高的课堂生活境界。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特别要在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下功夫,即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有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使素质教育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二)必须“以人为本”,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以人为本”,就是以教师和学生为本。教师为本就是要从尊重、关心、信任为出发点,为教师搭建良好的工作平台,以造就人、成就人人和发展人为宗旨,使教师心情愉快地高效工作;学生为本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还要为他们学会做人奠定基础。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好必要的角色转换。一是精心备好每一堂课。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所以,教师充分的课前准备不仅要备好教材,要备好整个的课堂设计,还要对课堂作好必要的预设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真正的备课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把所有的知识进行整合,用心来准备每一节课,做到不备好课不上课,上有准备的课,为实现高效课堂打好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二是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的学生获取知识的`心情,在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要发挥指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创设有效的途径,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把知识强行灌入学生大脑的“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由演讲者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积极营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自学合作探究的良好氛围。三是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是为了不教,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传授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马芯兰,把小学数学多个概念绘制成“小学数学知识网络图”,让学生学会由一根线,抽出千条丝,轻松理解和掌握全部概念。就学生来说,不能仅仅是被动接受,要主动探究合作,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积极地理解新知识,主动地学习新技能,科学掌握学习方法。四是科学地分散学习内容。例如,一节语文课,一般要求学习本课生字词、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课后作业这三步。在教学时,可以分散这三个环节,强调预习时间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你有什么感受和以前的知识联系怎样?对写作有什么帮助等等。预习了,能抓住重点,解决难点,课堂自然效率就高,负担也就相应减轻了。除熟读课文外,还要求学生自学本课生字,会读会写,做到学生能自学的教师课堂不教。在课堂上,注重对课文的分析,在文中理解词义,便于课后组织学生自主完成作业,这样家庭作业就不用再留了,教师、学生功夫用在前面,自然可以给家庭作业减负。五是及时进行课后巩固复习。“温故而知新”,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认真真复习一遍,做到每天学的知识当天会,然后再做作业,根据遗忘曲线先快后慢的规律,进行归类训练,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六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唱主角是很难产生高效课堂的。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少一份抱怨,多一份赞赏,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情境中高效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三)必须精心设计作业模式。
大量的作业是中小学生最重的负担。因此要从改革作业模式入手,精心设计弹性作业,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一是自主设计,相互交换。只有学生自己对待自己喜欢做的事,才会以积极地态度去认真做好。可以尝试把家庭作业没计的权利教给学生,计他们以个体、小组的形式设计作业题,轮流布置家庭作业,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书血作业,二至六年级作业不超1小时。二是尊重差异,分层布置。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势必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机械性的重复在所难免。作业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差异,从实际出发,既满足优等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各个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家庭作业的设计上,要有层次性和阶梯性,给学生留出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三是开放视野,提高针对性。作业题的设计,一部分是有指导学习方法的练习,一部分是指导巩固性的练习,一部分是指导发散性的练习。如果还像以前一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话,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作业要从能力方而入手,布置一些收集信息类的作业。四是精减作业,提高质量。按学生学习程度好、中、一般的层次,分层设计作业。一部分是三者共同完成的必做的基础性作业;一部分是照顾优等生“吃得好”的提高性作业;一部分是照顾中等生“吃得饱”可以消化、加以巩固、发散思维的作业;一部分是照顾差等牛“吃得了”的打基础、补漏补差的作业。让学生亲临其境,给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精心设计弹性作业,既解决了学生之间的知识差异,发挥了学生潜能,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学生思维,同时对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保证学生的休息时间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
(四)必须大力改革教育评价体系。
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关键一点就要积极改革传统单一的评价模式和评价方法,实施“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多元化评价内容具体分为课堂教学评价、学生作业评价、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研究性学习评价、学业水平发展性评价、教师发展忤评价。评价主体要多元化,以自评为上,还有互评和他评,有教育管理人员、教师、学生,还有家长、社会人员等。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不仅用纸笔测验,还有行为展示、成果展示;不仅有量表衡量,还有档案袋评价等。评价过程多元化,能保证学生健康发展。
总之,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既看到了我市教育的诸多亮点,比如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和常规管理,在优化课堂结构、不断改进教法与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付出了辛勤努力和探索,改变了以往的“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和“题海战术”。这些举措,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对减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让学生减负之路还很长,我们要正确认识学业负担与教学质量的辩证关系,让减负成为教师的文化自觉,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引领老师们做善思善壮的教育智者。同时,我们还要帮助家长和社会树立正确的减负理念,营造减负的良好生态,使减负工作在家庭和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延续。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我们的孩子会更加快乐自由地成长!
教学调研报告篇三
9月底和10月中旬,学校组织了两次有效教学调研,调研的重点是课堂教学与作业的有效性。现将数学学科调研的情况汇总报告如下。
1、数学教学语言。
从听的一些课看,首先的差异是数学教学语言的差异。有的教师语言简洁、有条理、有激情、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有的教师语言呆板、平淡,缺乏感染力。有效教学五种至关重要的行为是:清晰授课;多元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其中第一个行为就与数学教学语言密切相关,而后几个行为也离不开语言的作用。从口头言语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来说,国外心理学家曾做过许多实验,得出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根据这一结论,教师上课时的目光、颔首、微笑、倾听或期待、满意或赞许等等,都会使学生从学习心理上受到感应和共鸣,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沟通交往作用。
2、数学教学具使用。
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数学课堂教学中会经常使用教学具,包括多媒体等电教设备。合理使用教学具,至少还在以下几个方面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我们调研的几节课看,大多能运用教具或学具进行教学,但是在组织使用的实效性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使用的目的性明确程度有差异、使用的时间适合性有差异、使用的过程科学性趣味性等方面有差异。
3、多媒体技术使用。
有近1/3的课运用了课件,都是现成的课件。使用了能起到一些作用,但并没有达到比不使用有十分明显的优势这样的效果。主要问题是:现成的课件基本是教科书的电子化,没有新的东西;虽然有菜单可选,但是教师上课基本按课件设定的基本程序走,没有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变化;可能正因为有课件依赖,对于课前的准备反而不充分了,不再考虑需要准备什么小黑板、卡片,不再考虑需要补充什么习题了。
4、板书的使用。
板书的地位和作用在数学教师的心目中、课堂上不是日渐提高而是不断下降。多数的数学课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板书,有的只有课题,有的通课不着一字,有的杂乱无章。
1、生活数学的理念。
多数课上能选用与现实生活联系的题材、情境,有的教师突出了联系实际生活导入新课,有的教师注重了学生探索知识时联系生活实际,也有的教师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引入诸多生活内容。生活数学的理念应该是现新课程诸多理念中在最深入教师心目中的,但是仍处于初级阶段更多的是在形式上有这样的表现,实质的内容还有待提高。
2、探索学习的理念。
多数的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探索过程主要是:通过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后,就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合作交流,想办法解决问题,接下就是全班同学之间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主要通过提问进行。也有老师通过猜想、验证、交流、对比、归纳等一个系列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从大体的过程来看,探索学习基本有个样子了,但是主要问题仍存在:在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如何发挥?何时介入,介入的程度如何?学生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各种不在教师预料之中的问题(即所谓生成),教师如何正确处理?这些是实现真正意义上探索性学习的关键所在,而我们现在的关键还没有明显的突破。
3、合作学习的理念。
与探索学习一样,合作学习也在大部分课上运用,基本是同桌合作,前后四人合作。有一些课上合作学习已经初步具有雏形,这主要源于教师的一以贯之的要求和训练。但是多数的课仍停留在前层次,合作学习没能用在必须合作才能解决问题的教学中,也每能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态度、能力和习惯。
4、面向全体的理念。
这方面是比较欠缺的,重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多数的课看不到教师如何通过不同的提问、不同的练习、不同的要求等来体现对学习有余力或有困难的学生的针对性引导和帮助,二是全体学生课堂上做作业的时间均不能保证,只有个别的课有3分钟不到的作业时间,这对于后进学生巩固知识是很不利的。
有效教学其基础是教师有优良的师德,师德高尚的教师,即使教学方法、技术等差一点,也能依赖道德的力量弥补这些不足,如果相反,则不可救药。
重点在教学语言的运用、教学具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机智等几方面的基本功。
式的有效程度,是我们重点要考虑的。另外要注意的是,如何继承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优秀的东西,如游戏教学,直观教学,预习复习,等等,曾经在我们的课堂中大行其道,有很好的经验,到现在仍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研究、使用。
如果课堂上经常不能保证充分的作业时间,要提高学习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或只能依靠课后加班加点。教师一定要学会取舍,什么是今天一定要讲的,什么是今天可以不讲的。千方百计省下时间,让学生有时间练习。
数学学科建设要有一整套规划,既考虑教师成长,也考虑学生成长;既关注学生学习成绩,也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既有高校的课堂,也有生动活泼的课外实践活动。
尽早将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评价方式细化,重点突出在课堂、练习、测试等方面。这样可以使教师在实施有效教学时有一个基本的规范,管理者也有比较明确的方式方法进行管理评价。
教学调研报告篇四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教学调研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主阵地主渠道,关注教育质量首先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质量,因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所以关注课堂教学的质量就自然而然地集中在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课堂教学的过程。我校在新三年开局之际,在诸多工作的选择中,毅然决然地把学校工作的焦点聚集在课堂教学的。鉴于35岁以下青年教师已经占我校教师数的50%左右,他们不仅是我校教育工作的主力军,而且他们的目前专业成长的状况还影响着我校今后的发展,据此,学校开学伊始决定:对35岁以下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调研。目的是通过调研进一步了解教学的实际情况,发掘教师教学上的亮点和特色,发现、指出教师教学上的存在问题,以此促进面上的教学、教研工作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为学校的发展以及新课题的研究做好基础工作。
为了保证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调研工作小组,主要有校长、评审组成员和教研组组长组成。调研主要采用“听课——评议——交流——反思”方法展开,采用推门听课方式,主要考察课堂教学的常态,兼以考察教师的教案、学生的作业和课堂笔记。听课重点关注的是课堂教学的效率,主要考察的是指标体系见附1。调研组听课,须三人成行,而且其中必须有学科专业人员。听完课后,调研组经过评议,对课作出评价,然后与被听课教师进行交流沟通。最后,被听课教师经沟通后,要对该课进行反思,并在网上完成反思表(见附2)。
学校历时两月,先后共听课32节课,谈话交流32人次,收到教案30份、反思问卷23份。调研对象的学科和年级分布如下表:(略)
这次历时两个月的调研,具有覆盖面广,关注度深,反思性强,评价体系细实,问题整改迅速的特点。覆盖面广是指35岁以下在岗青年教师人员全覆盖和学科全覆盖。关注度深,是指调研重点关注课堂教学的现状,但要求从一节课的问题辐射关注到教学的全流程,从一个教师的个体行为兼顾关注到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生态。反思性强,是指课后与被听课老师就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都有深入的切磋交流,被听课老师对教学的反思无论内容和方都比较深入。评价体系细实,是指听课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具体,可操作,可比较,相对比较和合理和科学。问题整改迅速,是指听课中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纠正。
我们在调研汇总分析中发现,对我校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现状的评价有个明显的特点,即出现了四个悖论,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一)注重课改,已显端倪,但是教学行为的真正质变还需时日继续努力
教育要走出困境唯一的出路在课改,而课改主力是教师,因此,教师课改意识加强是课改的原动力。调研显示,我校青年教师主观上是比较注重课改的,主要表现在:教师角色转换意识得到充分体现:大部分课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课改所要求的角色转换意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材复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都在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学习、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创造条件,采用小组合作教学、课堂讨论等方法,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进行师生互动等。三维目标意识得到逐渐形成:讲课教师基本能够理解课程文本体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体现。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不是急于给出现成答案,而是引发学生的积极对话和思考,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和体验,这正在成为老师们的一种追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目标,在文科教学中,似乎比较容易体现。然而难能可贵的是数学老师葛盛辉在《数列极限的性质》的过程中,能够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做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提升了课的品位。问题意识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有90%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程度不同的体现了问题意识,基本上所有的课在预设和实施中都能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自主发现问题,在问题对话中生成新的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说明我们的青年教师正在努力地与时俱进,适应教学形势的发展。但是我们的老师毕竟都是传统的师范院校近亲繁殖的,在传统教育方式的耳濡目染下成为老师的,要完全的质变是有些难度的,在教学中经常有这种情况发生,即预设中的新策略,在实施时不知不觉中又回到了老路上来了,可见旧的思维惯性力量是何等强大。然而,可喜与可贵的是我们的老师已经在努力地向课改的理想境界迈进,坚信假以时日必有质变的。
(二)注重预设,准备充分,但是真正的有效设计有待突破
注重预设,准备充分,是此次调研中最显著的特点,这个特点首先源自于听课评价资料汇总,汇总中有85%以上的课都有课前准备充分的评价,其次这些评价源自于听课人员的切实感受:教学内容信息量大,引用材料鲜活,这是作假不成的,没有课前大量的案头工作是无法达到的。教师在课堂上的自信的教态、有条不紊的演绎和丝丝入扣的分析,没有充分的准备是无法达到的。许多老师上课基本上不看教材和教案,因为这些东西他们已经烂熟于胸,新教材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新老教师,对新教材最多也只上两遍,显然这没有充分的准备是无法达到的。正是准备充分,所以有些课上得的确是一气呵成,酣畅淋漓。但是我们同时发现有相当部分的课还缺乏真正的有效设计,课上的很流畅,该教的都教了,但是效果不尽人意,因为学生还是似懂非懂,或者说课上当时懂了,课后又不懂;听老师讲解时懂了,自己动手时又不懂了。我们认为,准备与否,效果不一样(因为调研中发现注水课和敷衍课,乃至没有准备的课,并没有绝迹);准备得是否有针对性,效果更不一样。所以,我们觉得,青年教师课前准备中的有效设计有待突破。
(三)注重过程,亮点纷呈,但是形成真正的个人教学风格还须努力
由于质量意思和效率意识的提高,大部分青年教师对教学的实施过程是比较重视的,因而在教学中都能尽量把课上的完美一些,为此也花费了心血,动了脑筋,因此调研中也发现不乏有精彩的课、精彩的片段,可谓亮点纷呈:傅亚岑、孙篱秋、老师的课容量大,密度高,重点突出,手段多样。叶铭老师尽管上的是节试卷分析课,沉稳的教态,机智的语言,对知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经常会引起学生会意的笑声。袁文捷、顾若蕙老师讲课清晰,衔接流畅,教学方法多样但简练实用。张敏霞老师激趣有方,点化有术,信息有量,教学有效。王晓华老师思维缜密,分析透彻,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显然,亮点很多,潜力很大。但是亮点分散,终究形成不了一片艳阳天。意思就是说,有比较持久的固定的个性魅力的教学风格还没有形成,或者说我们没有发现,这对他们个人和学校的发展应该说是不利的。
(四)注重方法,运用恰当,但是全面的教学素养有待提高
调研显示,青年教师普遍重视教学方法,尤其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富有直观性,也有益于学生的情景体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原来学校担心的拉洋片式的教学方式,没有发现。大部分老师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的使用是恰当,而且技术娴熟,有的还有创意。胡亮平老师的网上作业及反馈系统的使用。范璟老师的动画实验。应该说代表我们学校这方面的较高水准。但是我们也发现传统的板书这一教师的基本素养(功)大为退化,一是粉笔字写的象样的在语文老师中也不多见了,其它学科老师就更不要说了,二是即使有了板书也欠设计,随意涂抹,到后来自己也分不出天南地北。由此生发出命题就如何全面提高教师的基本素养和功底。
此次调研听课共32节,其中被评定为a级的5节;b级的26节;c级的1节,无d级课,说明我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总体水平按现行的评价指标当在中等以上。这是青年教师个人努力和学校长期以来注重青年教师培养的结果。但是这种现状与我们作为一所区重点中学以及学校未来的发展是不相称,除了上述四个不足以外,还有以下一些问题在此罗列,以期引起重视。1、专业功底不扎实。2、课堂教学效率有待提高。3、教学随意性倾向尚有存在。4、课堂常规疏于管理等。
为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持续发展,我们对学校有四点建议:
1、加强理论学习,坚持读书活动,提高课改自觉性。
2、加强学情研究,坚持集体备课,提高教学有效性。
3、加强专业修养,坚持用养结合,打造教学风格。
4、加强技术练兵,坚持同伴互助,提升教育素养。
每个青年教师要经常思考;我理想中的好课是怎样一种模式和我如何上好每一节课,不断积累,渐次达到理想境界。千万不要满足于课能一般地上下去,要全力追求上好课,追求形成有个人魅力的教学风格;千万不要满足于对学科专业知识和教法有比较深入的理解掌控,要努力把这些东西上升为学科智慧。这里提供一个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八度谣》,希望对老师有所帮助。即预设立意有高度,专业用语有精度,例题设计有坡度,提问思考有深度,作业要求有梯度(适度),反馈反思有速度,个别辅导有温度。
教学调研报告篇五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新聘小学语文教师快速成长,早日承担明光小学教育的重任。各学科教研员,在教育局领导的正确领导和教研室领导的统一组织安排下,我们自11月8日起,历时一个余月的时间,对xx年新聘分配的小学语文教师和从乡镇小学选调进城的语文教师进行全面细致的课堂教学调研。本次调研我们充分发挥教研分会的组织作用,让他们牵头安排,把本分会各校新聘的教师,集中在两三个乡镇的中心小学,采用借班上课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我们教研员按照所任学科逐一听课,听后进行面对面交流。在交流中,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着重提出改进方案。让这批新聘的老师们实实在在地受到教益,为他们的课堂教学指明方向。
1、这批新聘的小学语文教师平均年龄23.3岁,他们是经过教育局严格按照招考简章通过笔试、面试、考核等层层筛选,最终获胜的同志,才得以上岗,可谓来自不易。因此,他们年轻气盛,精力充沛,工作态度端正,情绪饱满。
2、这批新聘教师学历均是大学专科,中文占70.6%,初教29.4%,可谓专业棒,文化知识扎实。教师资格均是初中,层次高,完全可以胜任小学教育。
3、通过认真的调研,我们发现他们具有一定的教学基本功;具有一定的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能初步掌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意识,知道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能掌握一定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基本上能运用普通话实施教学,语言清晰,教态自然。
1、缺少教学理论素养。不少教师至今没有完整地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不知道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不知道语文教育的总目标,阶段性目标,以及教学的建议、评价的建议等。
2、没有掌握备课的基本步骤,只是机械地抄写现成的教案,至于人家教案设计的理念,不得而知,仅仅是为了学校的应付检查。
3、缺乏岗前培训。基本的教学常规欠缺,常常在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情况下,仓促教学。教学时,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回答问题,也仅仅是前排的几名同学,不能够照顾到班级的全体学生。学生根本没有参与到学习的实践中去,教学没有实质性效果。
4、不能掌握教学的基本环节,步骤混乱。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一般是两个课时完成,在教学时,他们是常常混淆,分不清课时。
5、课堂板书,粉笔字很差,基本上是属于“火柴棒体”,很不规范。也不能准确地反映教学的重难点,课文的基本内容。
1、定标即制定明确的培训目标。这批新聘的各科教师,他们有知识,有精力,有热情,但缺乏经验,因此,进行岗前培训是他们教学的重要步骤,是他们走好教学人生的关键环节,我们学校领导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根据学校的工作特点,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确立培训目标,专人分管,并扎扎实实地实施。
2、建模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内容,拟定相应的教学模式,让这些新上岗的教师,在教学中,严格按照这种模式实施教学。让他们先稳稳当当地走好第一步,打下扎实的基础,掌握一定的功力,然后在放手让他们在教育的舞台上自由驰骋。如:一年级的汉语拼音教学的基本步骤。一课一般分两个课时教完。第一课时重点是认读字母;第二课时重点是学会拼读。具体的步骤是:
第一课时。
(1)利用“情境图”引出字母。
(2)认读字母。
(3)利用“表音表形图”加强对字母的记忆。
(4)利用“语境歌”巩固字母的认读成果。
(5)描红仿影学写字母。
第二课时。
(1)复习字母的认读。
(2)利用课文的插图让学生把握拼读方法。
(3)运用拼读方法进行拼读练习。
(4)描红、抄写音节练习。
“词串识字”教学的基本步骤。
一般可以分两课时教完。
第一课时。
(1)激趣入境。
(2)借助汉语拼音自学生字。
(3)将词语与事物挂钩。
(4)词串连读,识写结合,描红仿影。
第二课时。
(1)复习巩固生字。
(2)读词成串,边读边想。(把每行的词连读成串,边读边想象画面、场景、情景等)。
(3)连串成篇,形成积累。(把词串连起来当作一篇韵文来读,熟读成诵)。
(4)识写结合,指导写字。
另外,还有阅读教学模式,习作教学模式等等。
3、严训即是严格训练。就是各校要充分研究新聘教师的特点,制定系统的培训方案,严格按方案内容踏踏实实地实施培训。走培训掌握理论知识,课堂实践检验理论效果,总结形成教学经验,再实践,在总结,不断提高,直至达到目标。尽量少走弯路,减少盲目,立志早成才,快成才,为明光的基础教育服务。
教学调研报告篇六
三五”发展期间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对互联网领域发展进行了重新的规划与设计。互联网将在未来融入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从目前来说,互联网的出现给传统财务会计教学领域所带来的冲击已经开始显现,高校对于传统财务会计教学的改革也迫在眉睫。高校财务会计教学就是教师通过对学生传授会计理论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拥有一定会计思维,掌握基本的会计道德,能够从事对应的会计工作。在互联网的大环境背景下,未来会计教学领域必然与其互相碰撞与交融,未来的会计教学会朝着信息化和自动化逐渐发展。因此,现代高校财务会计教学更需要把握时代的发展方向,培养出一批能够适应新时代环境背景的优质人才,以此推动中国现代化管理进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加速了高校会计基础理论的拓展和深化。
传统会计核算是指针对特定主题进行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单一核算,在内容上是对特定主题的相关经济活动做出确认、计量、报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实体交易形式得到了更加现代化的拓展,在基于自主核算的前提下,企业会对各类价值链环节信息流的虚拟形式产生依赖,传统的会计领域也得到了相应的拓展。
首先,是会计对象的变化。相较于传统财务会计领域的会计对象来说,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会计对象不单单是对特定主体价值的运动,还囊括了价值链环节上各类主题相关的信息,如供应商、客户等,同时又重新强调了会计核算的重要性。
其次,是会计基础的变化。互联网时代传统会计基础的组织形式产生了变化,传统企业有了更加多的虚拟存在形式,这也衍生出了一批以虚拟公司为会计主体的全新会计主体。所以,需要将传统会计主体进行绝对假设与相对假设的变换。与传统持续经营假设不同的是现代互联网虚拟企业有不少是短期内实现目标即解散的,这类虚拟企业重新改变了传统持续经营的内涵。
除此之外,在不确定的企业期限与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上,虚拟企业可能会产生出相应的实时财务数据流,直接导致了传统会计分期编制报表转变为实时与持续的财务分析。同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货币再也不是一个统一且重要的计量单位,因为它无法展现一些如市场占有率、创新水平、产品满意度等重要的非货币信息,其所展现出的价值信息远没有以往重要,企业的发展潜力也是无法在财务报表上用货币来显示的。
最后,是会计职能的变化。相较于以往的事后核算与监督,现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会计核算拥有了更加多的职责与内容,其重心也由传统的“事后”更加倾向于“事中”的监督控制。
(二)促进了我国大数据会计实务流程的重造。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会计领域与现代互联网信息领域产生了全新的碰撞与融合,如大数据与会计领域,就使得传统快捷又有更多海量的数据信息内容,不论是从数据的广度还是深度上都相较于以往有一个质的提升。不同于传统结构化数据的会计时代,现阶段的大数据会计事务拥有更多来自不同组织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内容。这就对传统结构化数据为核心的企业产生了巨大冲击,在互联网大数据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会计的流程产生了全新的转变。大数据会计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传统会计流程将会变为大数据会计流程中的一个部分,而大数据会计流程也会对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更加重视,以此来达成企业内部的战略管理和组织决策需求。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让会计数据的采集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尤其是在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领域,所有信息链上的货币与非货币信息都会被纳入数据的采集流程。相较于传统会计数据处理来说,现代会计数据处理更加复杂困难,需要依靠各种互联网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在巨量的数据库中进行有效数据的甄选,从中分析出有价值的内容。同时在会计数据输出的形式方面也有着十分多样的变化,如会计报告、业绩评价报告、预测报告、财务分析报告等,不同的数据输出形式也能够满足公司不同的战略管理需求。除此之外,大数据也使得传统会计书面凭证转变为电子凭证,使得会计数据处理更加集中化和动态化。
(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现阶段有不少高校会计专业都设立了财务会计课程,但许多非会计专业也建立了相应的课程,这就模糊了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的培养界限,丢失了不同人才培养的目标,使得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不再具有独特优势。有不少高校的财务会计课程都是由会计专业老师来进行讲授的,有关财务会计课程当中有不少复杂的会计实务与账户关系内容,会对这些非会计专业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有不少教师都将这部分内容进行了简化甚至是删减。
而这些老师也会在教授会计专业学生的时候沿用这种非专业化培养的教学思路,最终也使得本该是不同培养目标的学生学习这一套课程内容,极大地影响了专业化人才培养教学。由于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教学内容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转变。财务会计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财务会计对于实务操作性拥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培养会计专业在工作岗位上的能力,这样会计专业学生才能够胜任相应的会计工作岗位。所以,高校财务会计课程应该注重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来说由于其未来发展方向与会计专业学生发展方向不同,他们往往只需要根据会计知识来对信息内容进行决策,不需要拥有会计实务处理的能力。基于此在财务会计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突出重点,强调对会计专业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信息化课程设置不够全面。
互联网拥有更加开放的生态,基于此所产生的教育教学也应该有更加全新的教育理念,传统的实体教育教学模式或被现在互联网教学所取代。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和发展,线上教学已开始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当中。传统会计人才培养就是为了使受教育者能够拥有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与创新能力,成为优质的复合型人才。而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下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的参与学习,同时还能根据自身的需求个性化定制学习方向与内容,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能够帮助实现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尽管现阶段有不少高校教育的组织者已经开始对互联网教育模式加以重视,但在一定程度上仍有欠缺。
互联网时代的会计教育不单是通过几门网络课程的开设来体现,更多的是需要培养学生的互联网创新思维与理念,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来帮助拉近自己与行业顶尖水平的距离,实现创新和突破性发展,这些才是现代高校所需要重点培养的内容。现在高校所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会计教学与信息化内容进行有效的融合予以突破,绝大多数高手还没有真正地将这点落实到位,没有设置一个全面的信息化课程内容。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背景下,电子货币结算、远程会计核算、会计在线财务管理等不少电算化平台都是在学生对于信息化知识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所衍生出来的,因此一旦高校在信息化课程方面有所欠缺,那么势必会影响互联网环境下的会计教学,导致无法从根本意义上对传统会计教学进行革新。
(三)会计教学内容陈旧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会计知识的传播与更新只会越来越快,传统的实体课堂教学与实体账目操作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市场急速变化的情况。会计人才培养急切需要一个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全新理念和目标,尽可能地消除社会变化带来人才培养的滞后性,建立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新时代会计人才。传统高校一般将财务会计分为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三门课程,这三门课程不仅内容上存在交叉重复,同时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一些基础的理论在三门课程当中都占了不小的篇幅,内容上也没有较为明显的差异。除此之外教材内容方面也没有与时俱进,不少现在常见业务仍旧归纳为中级与高级财务会计内容当中。同时绝大部分财务会计课程内容都是根据会计要素进行相应的分类与设置的。但是结合实际的生产生活来看,一笔经济业务往往不可能是单一的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这就使得一样的经济业务会出现在不同的章节体系当中,造成教材与课程内容的冗余。这些重复课程内容不断地在课堂上出现不仅浪费了教师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也会导致学生出现抵触和反感。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内容是基于整体对会计业务的总体描述,本该不进行内容上的拆分,但教材的设计上生硬地将这部分内容切割开,没有很好地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一)加强对互联网的重视,设计全新的教学模式。
互联网是现在优秀人才培养的推进器。在基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上,应重新对互联网教育进行考量和设计,建立出一个更加符合当代会计人才培养需求的培养体系,从网络基础、管理系统、课程与教学三个方面全方位地开展互联网信息建设,打造出一个更加符合当代学生发展需求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橙色至上要融入全新的互联网教育理念,通过将传统实体课程与网络课程互相结合,进一步改善目前的教学教育环境,重构课程质量管理体系,将信息化教务系统融入专业建设当中。同时依托网络支持与服务平台,进行师生互动、教学、评价、考核。以科学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对会计教学进行重新的规划与完善。
(二)完善互联网高校财务会计教育管理与师资队伍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需要得到突破和创新,然后在仅有的教育资源环境下通过互联网进行相应的拓展教学,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做到资源最大化利用。教育教学活动要侧重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结合时代发展与人才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一步增强网络化管理的意识,提高高校教师助理信息化内容的技术水平,加强对网络资源的利用和筛选。在师资团队建设方面,要坚持打造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新时代教师队伍,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会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团队修养,确保能够做到课程教学上敢为人先、与时俱进、求实创新。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会计教师,首先要拥有动态创新的能力,能够对传统会计理论进行相应的拓展与演进,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在互联网视角下准确地掌握互联网对当前会计行业所产生的影响和冲击,积极探索创新并深入挖掘会计全员信息资讯同时将这些内容很好地传达给学生。
其次,教师要拥有良好的合作精神与开阔的视野。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财务会计教学已经转变为更加复杂全面的交叉性学科内容,需要不同学科的教师一起群策群力培养出符合新时代现代化管理建设的优质会计人才。现代财务会计不仅涉及了传统领域的会计学,同时也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网络科学等内容,这就要求不同学科的教师能够针对会计人才培养方向进行有效的知识融合与探讨,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了解国内外先进的会计理念资讯的同时对会计行业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方向能够清楚地认知。
(三)推进互联网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教学的融合。
时至今日,社会对高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为了满足当前网络环境下会计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高校必须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以保证互联网与会计教育的有机结合。加强对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的培养,帮助提高学生会计信息化方面的分析及处理能力。不同于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要求会计人才能够在网络信息实时性和集成性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来提升决策的效率。未来复合型人才将会成为计行业重点需求对象,掌握传统的专业知识基础已经不是合格人才的全部标准。高校应更加侧重于会计人才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的培养,学会如何操作财务信息系统,拥有一定的网络信息分析能力,最终实现人才综合性培养。完善和优化会计课程体系,应对传统教材内容和教学组织方式进行重新的设计,改变传统考核方式。
互联网时代使得会计教育内容不断趋向复杂化和专业化,教育方式也变得更加多元化,这些都给传统高校财务会计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教师要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要地位的课堂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课程上,也要设置更多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课程内容,帮助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结合国内外会计理论的新出动态,结合互联网环境背景,尽量采用一些案例分析与实务模拟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自主探讨会计发展的主要方向,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综上,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财务会计教学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学校上下乃至社会整体的共同努力。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上,学生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教师也要基于这些可能以学生教育和成长为导向帮助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理想和追求,最终实现高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内涵式发展。
教学调研报告篇七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模型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学科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对于那些纷繁复杂事物的研究,首先就需要抓住其主要的特征,而舍去那些次要的因素,形成一种经过抽象概括了的理想化的“模型”,这种以模型概括复杂事物的方法,是对复杂事物的合理的简化。对模型进行深刻的研究和分析,掌握模型的基本规律后,就相当于掌握了一个模块,利用一个一个这样的模块,就可以构建复杂的物理问题,反之,复杂的物理问题也可以由此得解。因此,无论问题情景多么新颖多变、或是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生熟悉的物理模型。比如:运动员的跳水问题是一个“竖直上抛”运动的物理模型;人体心脏收缩使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可简化为一个“做功”的模型等等。由于物理模型是同类通性问题的本质体现和核心归整,长期以来,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一直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随着形势的发展,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其重点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实施新课程理念,必须在思想上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课堂教学应该做到“化知识为德性,化理论为方法”。在新课程视野下,物理模型的教学的内容和功能也应有相应的的调整,它不能仅仅是一个传授物理知识的简单过程,更应该是一个贯穿物理思想方法的过程,教材中蕴涵的丰富的模型依然是对学生进行物理思想方法教育合适的载体,我们要重新审视物理模型的功能,开发物理模型新的功能及在新课程中的应用。
目前,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虽已重视了物理模型的教学作用,但许多教师还只停留在单纯地利用物理模型进行物理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层面上,典型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先由教师总结归纳出一些物理模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去理解,并辅以大量机械性训练。这样的课堂教学完全由教师主宰,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往往只会识别已接触过的模型,不会辨别未遇到过的情景,更不会自己建立模型、解决问题。这造成了学生不重视构建物理模型的过程,更多的是运用形象思维方式,只记住物理模型的静态结论,生搬硬套。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现实意义就是:改变物理模型脱离学生认知规律和新课程要求的状况,把物理模型放在问题中,放到现实中,放到一定的情景中,由学生感知、体验模型的建立过程,使物理模型在课堂中灵动起来,为学生提供探索物理规律并解决物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模型教学”是本课题组成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创立的教学式样,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以典型物理模型的引入、构建、应用串联高中物理主要课程内容的教学模式,它具有以下特点:打破了原先以书本知识单一线索发展的学习模式,在“物理模型”的平台上有机地综合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引导探索掌握”、“自主学习法”、“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实验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通过这种综合,使物理教学凸现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培养,突出了物理学习中应有的体验与感悟过程,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模型教学”还有助于学生体会众多像“简谐运动”这样简单、和谐、统一、对称的,充满美的物理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物理内涵的领悟。
1、物理“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
在国际教育改革的探索中,建构主义的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是认知主义中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而来,同时又吸收了人本主义的一些要素,成为后现代思潮中教育理论和实际教学的指导性理论,物理“模型教学”正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基于建构主义的“模型教学”对教和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例如:一是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二是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三是要求教学过程使用全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相应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前者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通过各种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去主动建构物理模型;后者则是注重模型建立的过程,强调模型的立体面,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掌握物理学主要思想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现在国内有关物理模型的研究范畴和着眼点更多地局限于单一知识板块,如发表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上的论文“子弹打击木块的模型及其应用”、“两个模型同一规律”、“汽车启动两个模型刍议”等等,这类研究已涉及到众多模型的建立与应用,被许多一线物理教师用来整合学科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但各物理模型呈现出无序状态,没有形成系统,学生只是照着老师的模型去简单套用,以致出现条件一旦有所变化时无法识别模型。在总结与对比的过程中,我们逐渐确立了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完善物理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建立一种扬长避短的模式——物理“模型教学”,努力做到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既注意教师的教,又注意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优化教学过程和学习效果,根据物理学科的教学任务、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典型的物理模型串联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研究目标。
1、在已结题的20xx年市重点规划课题“用物理模型链接物理知识、规律和能力”研究基础上,构建串联整个高中物理的系列典型模型。
2、寻求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运用物理“模型教学”提高物理学科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培养出具有较强建模能力、创新能力、物理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群体。
3、为青年教师提供教学实践和科研的机会,培养提高年青教师教学业务能力。
4、取得一些有价值的教科研成果,包括教师论文、高中物理模型素材、实验研究报告等。
(二)研究的内容。
1、收集大量有关的素材,为模型教学设计基本能覆盖高中物理课本的课堂教学案例。选取20xx级高一年级的部分班级作为实验班,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模型贯穿于课堂教学。做好实验前的调查研究工作,积累实验过程的各种资料及总结。
2、构建“建立基本模型—重组模型—创新模型”三个教学层次,形成一套操作性较强的实践体系。
物理建模活动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加强对常规模型的分析、探讨和挖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而创造性地进行“物理模型”的迁移和应用,不断激发灵感、探索方法,是创新能力的特质;升华、建立新的模型是“模型教学”的最高目标指向。当然,在高中物理教学阶段,受学生知识和能力、身心发展的限制,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围绕前两个层次进行,对于第三个层次“创新模型”,我们会安排充足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综合实践活动加以实践。
3、挖掘物理模型的综合功能。
物理“模型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学科教学资源、物理思想和方法,通过实践开发以物理模型为平台的探索性学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等新的学习及体验方式,为学生生动主动地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氛围环境。
例如:在“单摆”的教学中,教师先用“引导探索总结”方式引导学生对影响单摆物理过程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单摆的结构特征、动力学特征、运动学特征和能量特征,建立起常用的基本模型。这个过程要组织学生对基本模型所涉及到的物理量、物理过程、物理规律、物理方法深入讨论,加深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及规律的认识,同时也再次应用了圆周运动的模型。在后面的教学中通过“研究性学习”辨别单摆模型在各种情景中的具体表现,使学生对此模型建立起更丰富的感性认识,对头脑中的物理模型不断进行修正和建构,使这一模型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正确性和深刻性。
当然,对学生这种能力的要求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模型教学”正是把这种建模意识贯穿在教学的始终,重视思维程序的建立和训练,循序渐进地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逐步熟悉并掌握“物理模型”这种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才能使构建物理模型的意识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与习惯,让学生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和能力的自洽。
4、利用物理模型开发课程的隐性功能。
科学对真理的追求同时也是对美和善的追求,所以物理课程也就有一定的拓展功能。利用物理模型教学可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渗透了美育与德育。物理之美非常抽象,当我们在构建物理模型的时候,就使学生在头脑里构画了美丽的物理图景,而借助计算机模拟可以将物理模型描绘得更加直观这些图形本身就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将这些物理之美呈现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帮助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进而去热爱美、追求美。
1、学习法。
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即将来临,作为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学习新的教育思想、转变观念、主动探索新的教育教学规律。
2、调查法。
调查研究学生的完成初中学业后,对物理基础知识及基本方法(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数学方法)掌握到何种程度,评估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情况及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
3、实验法。
本课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实验法为主,探索实践有效的教学方法。
1、准备阶段(20xx年7月—9月)。
(1)召开相关教师座谈会,确定课题研究方向。
(2)查找相关资料,收集各种信息,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请专家论证本课题的可行性,起草本课题的实验方案,申报课题。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1)按计划实施本课题研究方案,边实施,边研究、边小结、边调整。
(2)走出去、请进来,不断学习、取经,请专家指导,使本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3)定期开设观摩研讨课,推广总结本课题的经验及反思。
(4)积累相关素材及资料,包括典型教学设计、优秀课堂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等。
3、总结阶段(年7月—10月)。
(1)整理归类相关资料。
(3)邀请专家鉴定研究成果。
4、人员分工:
丁萍:中学物理高级教师主持本课题的研究制定研究方案。
校长助理兼教科室主任负责实验班实验任务。
王莉红:中学物理二级教师承担物理模型的整理和完善工作负责物理模型课件制作。
王慧萍:中学物理二级教师负责资料的收集及整理。
1、初期研究成果。
本课题负责人于年进行了市重点教育规划课题“用物理模型链接知识、规律和能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年顺利结题并获奖。在此课题中我们已调查、积累和总结学生学习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和易错处,根据各个阶段学生的知识背景建立一系列对应的物理模型,在课题组主要成员多年教学积累的基础上系统地整理、编写出物理模型讲义一册,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由于用物理模型贯穿高中物理教学全过程,链接各知识点、规律及能力,将物理知识及能力形成了一个网络,避免了以往教学中学生学习象猴子掰玉米,掰一个,掉一个,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了解题策略,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能力,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本课题成员是“用物理模型链接知识、规律和能力”课题的原班人马,使得本课题研究能顺利与前期研究对接,使课题研究迅速进入正轨。
3、学校重视教科研工作,为省、市立项教科研课题提供一定的研究经费,保证课题研究的实施。
教学调研报告篇八
经历了多年的教育探讨之后,转变教学观念已经不再是热点问题,但在教学实际中,许多教学困境发生的原因,从根本上说,依然还是观念问题。因此,有必要继续对教学观念加以反思,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1.把知识当成定论,把课程当成文本。
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却把课本知识当成了定论,看成无需检验,只需理解和记忆的“绝对真理”。“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被界定为学科或各门学科的总和。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实际上,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
2.把学习简单看成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输入过程。
认为课本知识是无需怀疑的定论,而学习就是要把这些知识装进学习者的头脑中。于是,教学就变成了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老师学,复制老师讲授的内容。但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
教学的结论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要获得的结果,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毋庸质疑,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是十分必要的,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但这不是教学目的`的全部。因为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学会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是一种创新性学习。而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接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过程,虽然会让学生面临问题,感到困惑,遭受挫折和失败,但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
4.对学科的关注有余,而对人的关注不够。
一方面,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以教学为天职,以完成学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己任,而忽视了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总之,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
5.过于强调理解的标准性和唯一性,而忽视了学习者独特的经验世界。
实际上,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渗透着自己的个性与风格,学习者常常对同一个问题表现出不同的理解,提出不同的问题解决策略。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不应做出非对即错的评价,应洞察他们的思考方式和经验背景,做出相应的教学引导,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在理论层面教学观念已经得到转变,但在实践中却没有有效地体现出来。究其原因,在实践层面教学观念的转变受着众多因素的制约。
1.教学文化传统的约束。
我国的教学文化传统在教学认识上强调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学的知识传承价值,视教学为教师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特殊认识过程。在教学操作上,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和精确化,视教学活动为可精确预设、程序化操作的标准流程。由于这一教学体系立足于教的需要,强调教师作用的发挥,注重为教学服务,重视教学过程、环节的操作化设计,因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在实践中深受教师的欢迎和认同,并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与教师的内在需要和行为习惯融为一体,逐步形成了强大的实践惯性和超强的稳定结构。教师在传统教学背景下形成的一些习惯工作方式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最大的便利,使得教师没有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愿望,由此给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的转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人文环境和条件的制约。
缺乏优良的人文教学环境和条件,如一些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常规管理制度,过时的教学评估手段及简陋的教学条件等也是目前困扰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的重要外因。教学管理体制如果还沿用传统的范式,以旧观念、旧标准来规范教学改革行为,衡量教学改革后的教学效果,它就不足以向转变教学观念提出硬性的迫切的要求,因循旧传统的观念以及它所支持的教学实践就感受不到真正的压力,束缚教师教学观念更新的桎梏就很难打破。
3.教师素质对转变教学观念的约束。
教师的素质问题是转变教学观念的核心问题。如果教师懂得新教学观念也具备了将其实施于教学的基础条件,但不愿花心血去研究探索并实施,宁可因循守旧寻宽松,这就是道德素质问题。而教师如果不懂或不甚理解新教学观念,或者误以为自己因循的旧经验就能符合新教学观念,这是业务素质问题。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复杂曲折的,制约因素很多,在此,仅从教师的角度提出如下的转化策略。
1.反思经常化。
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观察和思考,它可以沟通教师实际教学所“采用的理论”和改革“所倡导的理论”,从而达到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目的。反思是一个复杂的连续过程,是一种需要思索乃至付出极大努力的过程。现实中,教师对自身所持有的教学观念提出疑问是很困难的,教师很难自觉地对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进行批判性地分析和审查。因而,教师只有在与外界进行对话、交流与协作的环境里,才能更好地反思,这需要教师寻求支持,需要同事的合作和帮助。在实践操作中,教师可以从教学目标系统、实施过程和结果系统三个维度去考虑,以反思日记为载体的方式去进行。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能有效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的转变。但这里的教研活动必须是本原化的,指向问题的解决,而非功利性的。首先,教师参与科研的前提是基于问题的解决,这个前提为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行为提供了基础。在产生教育教学问题时,教师一般会有意或无意地想到,为什么产生这些问题,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是教学观念问题,还是教学行为问题,如果是教学观念出了问题,又具体是哪些教学观念,等等。经过这样的思考和反思,产生了教师教学观念的冲突,为其教学观念和行为的转变提供了基础。其次,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过程是教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获得新教学观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了解决教学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就会查找相关文献、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或者就问题求教于其他教师,并与他们进行沟通、对话。大量的实践已经证明,这样的过程容易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以改造和转变。
3.理论学习行动化。
“理论学习行动化”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理论学习方式,将理论学习的目的指向行动,变死板的“知识学习”为生动的“在行动中学习”。这样教师可以在行动中来体验新观念、表现新观念。过去,无论是教师个人还是集体教师培训的理论学习,由于受接受学习和理论讲授等培训方式的影响,使很多教师并未感受到先进教学观念的可操作性,其接受教学观念往往是陈述性多于程序性和策略性,概念性多于操作性,其结果是教学观念的行为指导作用并不明显。因此,要改变传统中灌输式、死板的理论知识学习方式,要在行动中培训,在行动中学习。
4.思维方式多元化。
思维方式本身是观念化的事物。就教师的教学观念而言,其本身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因此,思维方式的转换就意味着观念的转变。也就是说,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一定会引起其教学观念的不断变革。这是思维方式的内涵和性质所决定的。一般认为,线性、实体、二元对立、简单性等思维方式不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而非线性、关系、多元并存、复杂性等思维方式则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要从线性思维方式向非线性思维方式转换,从实体思维方式向关系思维方式转换,从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向多元并存的思维方式转换,从简单性思维方式向复杂性思维方式转换,以适应教学观念转变对思维方式的需要,从而加快转变的速度,增强转变的实效。
总之,转变教学观念,其制约和影响因素是个综合系统,它不是凭观念论观念就能解决的问题,而必须深入实践,研究实践,在实践中转变并影响实践才可能解决问题。教学实践最终必然是检验教学观念是否转变的唯一标准。
教学调研报告篇九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中职生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现状的看法与需求,并为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研究提供参考与依据,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本课题设计了“关于中职生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对福建省五所省属中职院校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还对中职院校体育教师以及部分企业负责人进行现场访谈,现将相关问题展开分析。
本次调查围绕为在校中职生开设体育课的目的与意义、体育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场地器材等问题进行展开。
(一)问卷调查法。
根据调查目的、任务,由课题组统一制作问卷,对福建省五所省属中职院校部分学生展开问卷调查,问卷共设11道选择题,共回收有效问卷468份。
(二)实地访谈法。
通过对中职院校体育教师及部分企业负责人的访谈,了解中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现状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一)企业需要员工具备的能力。
通过与企业负责人交流了解到企业更需要员工具备团队协作能力。而从问卷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体育课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和掌握运动与健康的相关知识,体育课上培养的运动能力和沟通能力对今后就业更重要(如表1)。
(二)关于教学内容。
调查问卷中列出了17项学校开设的体育课程内容,其中学生喜欢的项目中排名靠前的都为球类项目,52.78%的受访学生对目前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如图1的统计结果。
(三)体育教师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
48.93%的受访学生认为是讲解法和示范法,仅8.97%的受访学生认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体验法和合作法(如表2)。通过对部分中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访谈发现,教师在课堂上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与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一致。
(四)对目前体育课堂内教学组织形式。
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有10.68%的学生很不满意,31.62%的学生不太满意,22.44%的学生比较满意。当前教学组织形式下仅有15.38%的学生有合作体验(如表3),体育课的上课形式大多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学习和活动(如表4)。
(五)评价方式单一。
来自 WWW.XuefEn.coM.cn
受访的468名学生中的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堂中的'评价是单一的,只有教师评定(如图2)。
(六)体育设施不足。
对学校的场地、体育器材和设施能不能满足体育活动需要的问题,40.38%的受访学生认为不能。
(一)学校的教学目的与企业实际需要存在偏差。
经过对企业负责人的访谈得知,企业更需要学生具备团队协作能力。而大部分学生认为,体育教学中培养的运动能力和沟通能力对今后的就业更重要。长期以来,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没有很好地结合职校特色、依据企业需求确定教学目的去培养人才。企业需要的是能胜任职业活动的主观条件——综合职业能力,它不是针对具体某一个职业技能、知识范畴的能力,而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跨职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中职体育多样化教学在培养与提高中职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三方面的综合职业能力上有着尤其重要的作用。所谓方法能力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创新的能力,包含分析与综合能力、决策与迁移能力、信息接受与处理能力等从事职业所需要的工作方法与学习方法方面的能力。社会能力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和善于沟通的能力。个人能力是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赞赏的爱岗敬業、工作负责、注重细节的职业人格。
(二)体育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延续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以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等球类项目为主,学生对新兴项目不了解。教师应拓展多元化教学内容,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加强教材建设,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等社会能力,根据企业需求的综合职业能力来开展新兴、拓展类项目,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
(三)体育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组织形式单调。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在迅猛发展,中职生是我国未来的技术型人才,今后大多从事的是体力和脑力相结合的工作,企业既需要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也需要学生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中职体育教学通常延续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以技能教学为主,采用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教师纠错的方式。这种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和运动的兴趣变得越来越低,而且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用人需求。因此,研究和探索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多样化改革,以提高学生学习和运动的兴趣,以及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的需求是很有必要的。
(四)体育课堂评价单一。
从调查中发现,当前中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而教师则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每堂课的出勤情况来评定总成绩。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评价中,学生和教师可对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努力程度、合作意识等方面采取统一的评价标准与评价项目,使得评价更全面。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化和人文化,体现了学生个性化、多层次的发展需要,对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有重要意义。
(五)场地、器材设施不足。
不管是学生问卷还是教师访谈都表明,目前福建省中职院校的场地与器材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与活动的需要。学生喜爱的球类项目特别是足球、羽毛球等的场地供应不足。其他拓展类项目,如游泳、轮滑、攀岩等的场地、器材更是很难见到,学生自然谈不上感兴趣了。面对目前场地、器材设施不足的情况,中职院校体育教师应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多开展合作与体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使其适应未来就业需求。
总之,从对中职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来看,体育教学实践要建构出一套可推广的具有职业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体育多样化教学中课程教学目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的设置都要紧密围绕培养与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这一目标,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破解当前体育教学目的单一、质量不高等弊端,保障教学的良性循环,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身体健康,有较强职业道德、社会适应能力、创新思维的综合职业能力人才。
教学调研报告篇十
初中教育是是整个教育的奠基工程,我校数学学科成绩还有一定的差距,为避免学科建设中的“短板现象”,尽快提升薄弱学科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学科均衡发展,结合我校学科教学现状,以教学为中心,促进教学方法改革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加强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薄弱班级学科的指导和研究。
1、领导重视,找准症结,加大对薄弱学科治理力度。为加强薄弱学科建设工作的领导与实施,成立薄弱学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薄弱学科教学的监控、督导。
2、加强薄弱学科的集体备课,薄弱学科的教师统一教案进行教学。
3、探索小组学案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改革备课方式,提高薄弱教师备课的质量。第一,在备课形式上,我们侧重设计好教学的基本思路,允许用提纲式,表格式,框图式等不同的书写形式。第二,教学设计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第三,要求教师写反思。第四,落实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挖掘教师的合作潜力。
(2)以小组建设为核心,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
(4)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追踪成绩分析,检测薄弱学科发展状况。
5、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协调、引领作用,力促薄弱学科的转变。薄弱学科的形成与班主任工作紧密相连,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协调和引领是薄弱学科的一个重要途径。
6、发挥骨干教师的效应,与骨干教师结伴同行,以学习促提高。开展学科教研组活动的教学方法研究,确保活动规范、实效,有特点。
总之,本学期学校督察指导,教导处组织,加强薄弱学科的教学和学习,努力提高学生的成绩,使学生各科的学习得到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我校的教学质量。
今年我校继续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小组学案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
1、抓实校本研修,提升教学理念。本年度我校继续深入落实开发区教育局会议精神,继续完善我校校本教研模式,深入开展教学改革,进一步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小组学案教学模式。
(1)深入开展《小组学案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研究,探索学校教育理论体系和学科模式。
(2)继续完善我校校本教研模式,落实有效教研。
(3)强化教研组的教学管理功能,提高工作质量。
(4)加强年级组教研活动。
2、规范教师教学常规,提高集体备课的成效。各教师要认真学习《深河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明确对教学活动各个环节优化的基本要求,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学习习惯。
3、抓实专业素养提升工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以生本教育理论为内容进行校本培训。
(2)教研组以《小组学案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为内容开展校本教研探索学科教学模式。
(3)年级组开展小组教学模式研究探索班级小组管理模式。
(4)以博客为平台撰写教学反思随笔。
(5)进行课改成果评比。
(6)建立教学跟踪制度,为小组建设打下基础,为提高课改提供实践经验。
(7)全面开展书法教育,构建学校特色书法教育体系。
4、20xx年我校进一步整合课题研究、主题研究、课例研讨、听评课、集体备课、常规教研、校本培训等多种教研形式。以课改作为内容,以集体备课、听课、主题研究为主要活动形式,用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教研组教研活动,逐步向教育科研校本化,校本教研科研化,教研组活动科研化的方向迈进。
1、安排专职书法教师实现书法教育进课堂、进课表、进活动。
2、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书法教育活动,以活动促进书法教育的普及,提高学生对坐姿和书写姿势的重视程度。
3、树立榜样,多鼓励。让身边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学生改掉不良的书写姿势。
4、家长配合。老师、家长、齐抓共管,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把书法教育纳入考试内容。每次考试对坐姿、书写姿势书法水平作为考试内容计入总分。
6、书法教育纳入班级考核内容。
教学调研报告篇十一
2014年5月份我参加了市及中心校组织的培训,通过听专家的讲座,观摩名师及中心校教师的示范课收获颇多,也认识到只有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用新课程新理念指导新的教学行为,课堂才能真正取得实效性。回眸走过的路程,再看看目前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更好地提升教学的质量,在充分回顾、调研的基础上,现对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总结如下。
由以讲为主转向合作探究为主、由接受学习转向发现学习、由黑板粉笔的单一手段转向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引导学校和老师改变评课方法,从而改变教学方法。总体来看教学成绩是显著的。
1、课堂教学目标把握不到位。在课堂上,老师过分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例如:三年级“多位数的读写法”一课,有的老师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数位和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2)、会正确读出和写出亿以内的数。
2、理解教材不深入,把握教材不准确,驾驭教材能力有待提高。
3、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新的教学方法,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被广泛采用,但是实效性较差。
4、教学设计重教法,轻学法,表现在课堂上,重教案,缺乏随学生学习应变的机智。
5、中老年教师课堂教学方法陈旧,对推进新的教学方法不热情,年轻教师积极吸纳新的教学理念,乐意实践,但是不重视深入反思,不善于深入研究。
1、教学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其表现为:
(1)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的次数偏少,没有及时了解本校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指导力度不大。
(2)教案检查只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没有对教师教学方案的可操性和实用性等方面进行检查和评价。
(3)没有为教师提供“送出去,请进来”的平台和教研空间。
2、《课标》、教材、教学用书的解读肤浅。其表现为:
(1)解读《课标》、教材的能力低,无法准确把握《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教学用书的说明和建议。
(2)忽视教材的前后联系,对本节课、本单元的知识在小学数学体系中的地位、作用的理解不完整,对教学难度的把握不准确。
(3)没有认真、仔细地进行教学设计,不能“量身定做”自己的教学方案。
3、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能力低。
(1)认识的偏差。其一,只要会背概念,会用公式、法则解题就够了。其二,“认真探究、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新的学习方式,被认为是“花架子”,得不到有效落实。
(2)不愿“成长”的心理滋长。凭经验教学,学习主动性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缺乏交流或交流找不到对象。
(3)唯“考试”论英雄。只重视考试而忽视平时的教学作用,只重视知识的结论而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4)对自己的平时教学要求不严格,养成了随心所欲的不良教学习惯,不知不觉中逐步丧失自己的教学能力。
1、转变观念适应课改要求加速自我成长:首先要认准方向,不要急于求成,从课堂教学点点滴滴的改进做起。可以从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着手。其次是从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着眼,学习+实践+反思=教师自我成长。
2、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首先,要读懂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查阅有关教学资料,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在全套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目的要求,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吃透教材。在初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自己的学科认知结构。
3、加强备课,教学设计从“教案”转向“学案”
(1)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学生将要学习什么,学后将要获得什么。
(2)了解学生现状,分析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已具备哪些知识,已有哪些生活经验,教师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3)搞好活动设计,针对各知识点可准备或设计哪些相对应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操作、探讨、交流、体验的机会,最终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4)关注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可能有哪些疑问,会有哪些困难,教师应该怎样做个别处理。
(5)知识应用拓展,生活中有哪些与新知识相对应的实际情景,课堂中应该怎样对学生渗透或暗示。
4、积极研究行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5、应该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6、加强校本培训关注中老年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一线教师当中,中老年数学教师占不少的比例,他们工作兢兢业业,教学经验丰富,基本功扎实,但是他们也存在不足: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理念转变较慢,对课改实验热情较低,不愿意作示范课、研讨课和公开课。这些现象,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各种培训活动中,要特别关注中老年教师队伍建设,使他们明白课程改革不只是年轻教师的事,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是历史赋予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必须坚持不断学习,敢于迎接挑战。
教学调研报告篇十二
各位领导:
作为潍坊市教育改革试验区,今年是我区实行教育改革的第一年,也是我校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的关键一年。近一年来,学校在区基础教育监测中心的直接领导和具体指导下,我们紧紧围绕“一年树形象,二年争一流,三年创名校”的既定奋斗目标,以教学为中心,狠抓学校内部管理,侧重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就我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简要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
面对合并学校后教师成分复杂的实际,我们充分发挥教代会职能,本着向一线教师倾斜,向班主任老师倾斜、向毕业班教师倾斜的原则,以人为本修订完善了事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学校人事和工资改革实施方案》、《教师岗位竞聘工作实施方案》、《学校分房方案》、《教学标兵评选方案》、《教职工办公纪律有关补充规定》、《班主任老师工作考核细则》、《教学常规落实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工作中,我们淡化人情管理,坚持制度第一,校长第二。虽然在实践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和挫折,但我们不遗余力耐心细致地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有效打开了个别教师的心结,学校整体工作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支持和认可,学校管理逐步走上了稳定、和谐发展之路。
我们在靠制度说话的同时,注重关心教师生活,学校在资金重重困难的情况下,用心用情为教师谋福祉。每逢重大节日为每位教师送上一份礼品,教师生病时安排好车辆,青年教师结婚生子送上一份祝福,教师家中老人过世送上一份慰问金,关爱凝聚了人心,让广大教师体会到了“家”的温馨。
“众人划桨开大船”,一所学校的发展首先取决于一个务实能干、具有创新意识的领导班子。“领导是标准,榜样是旗帜,整改是核心”。在“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的理念指引下,所有班子成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讲奉献不讲索取,讲不足不讲成绩。敬业是立身之本,专业是立业之本。根据监测中心规定,我校所有一线校干均担任主要学科教学(王涛3。4英语,张顺昌2。5英语,刘梅青2。1物理,刘珂1。6语文,周明建1。4数学,刘永科2。5-2。8体育,于文勇3。3英语,张汝军2。6-2。8物理,刘仲宝1。7语文)。我们对全体师生提出的口号是“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年前进一大步”。在全体校干的带动下,学校教学成绩呈现出了良好的上升势头。除数学、英语因基础较差暂时落伍外,其余学科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我校初三语文、政治,初二地理、生物学科已跨入全区中游水平。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家长、社会对我校的教育改革满意度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
本学年我们以申报潍坊市教学创新50强学校为契机,全力推进“345”课堂教学模式的落实。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让“活”、“真”、“实”充实课堂,依靠学生,相信学生,发动学生,解放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培养创新精神,让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使学生全面发展,对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我们理想的课堂:充满人文情怀,闪耀智慧光芒,洋溢成长气息。主要体现在:
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室充盈民主的气息;
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
课堂成为成长的家园。
1、加强教师业务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
一是利用暑假,先期开展教师业务理论培训。根据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假期教师集中学习期间,我们重点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杜郎口教学理念解读》、《小组合作学习办法》、《杜郎口旋风》、《学案导学法》等专题培训,让广大教师首先对杜郎口中学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感性认知。为转变教师固有观念,凝聚教师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教育精神,营造团结向上开拓创新的工作氛围,我们还组织广大教师先后观看了震撼人心的视频电影《孙维刚》、《冯志远》、《孟二冬》等,让教师谈感想,表决心。为让身边的榜样示范带动,我们及时组织了校级师德标兵王英、周星欣、张桩三位老师现身说法,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二是本学期开始,我们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了区教育局下发的《“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一书,要求每位教师记笔记、写心得、谈体会,以此让其吃透课改精神,学习借鉴现有成果。为检验学习效果,期中检测过后,我们及时组织一线教师进行了“课改业务理论测试”,将教师的学习效果纳入了综合评估。
2、发挥联盟校优势,走出去,请进来,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近一年来,学校先后派出6批骨干教师(30余人次)远赴聊城杜郎口中学取经,外出学习教师肩负使命,在杜郎口中学短暂的.学习时间里,他们认真聆听崔校长的学术报告,深入办公室、教室与师生一起参与教学活动,全程学习他们的管理、教学经验的点点滴滴。返回后,他们又在全体教师会上做了催人泪下的专题报告“我的杜郎口之行”、“访问杜郎口有感”,并带头上观摩课,让广大教师深受启发和感染。
面对教学改革中遇到的诸多困惑,上学期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又有幸邀请到了杜郎口中学的语数英三位骨干教师,来我校进行了现场课堂教学指导,他们不仅为我们传经送宝,更为重要的是为全校教师上了三节精彩的语文、数学、英语观摩课,重点指导我们的教师如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上好预习、展示、反馈课。我们抓住契机,以教研组为单位及时组织教师进行了论坛,使每位教师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
3、雷打不动坚持业务论坛,不断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我们坚信“三年反思成名师”。新学年开始,我们将每周四晚上(现改为下午)进行2个小时的业务论坛,让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上课体会,谈思路、讲体会、说经验、找不足。具体模式是《我的一堂精彩课》、《班主任经验交流》、《学杜郎口有感》、《我的课堂优与缺》、《如何对待别人提不足》、《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小组学习有效办法》等。通过论坛,让教师不断进行反思。每次论坛主题明确,形式灵活,人人参与,学校评价组对每次参与论坛者进行打分,计入教师的业绩考核。
4、搞好家长培训,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
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课改之初,总是出现一些反对的声音,特别是部分家长的质疑,诸如“学生反了,课堂散了,教师不管了……”。为此学校适时召开了家长会,由分管级部的校长、主任深入各班级配合班主任进行正面的宣讲:“改革是大势所趋,不改革永远摘不掉落后的帽子”、“课堂中教师的角色是精讲点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不学习、开小差的现象不见了”……通过与家长推心置腹的沟通与交流,打消了他们的顾虑,获得了家长的认可。
工作布置+不落实=0。我们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布置、有检查、有评比,具体到处室、班级,落实到个人。
1、开展优秀导学案评选活动。
我们积极走“轻负担高质量”之路,对教师备课、学生作业没有数量上的限制,但严格要求保证质量。开展集体备课,教师的导学案设计每周由级部领导评比1次,每月开展1次校级的优秀导学案展评活动。要求学生建立好错题积累本和知识集锦本,有效杜绝了教师布置重复性、机械性作业,深受学生欢迎。
为推动课改的深入实施,我们制定并出台了《黄旗堡镇初级中学“课堂教学标兵”评选办法》,由教科研室牵头,各年级各学科教学成绩的前1/2必须参与。我们成立了由业务校长牵头的评选领导小组。从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成绩、课堂教学效果(公开课、常态课)、教师述职等各个层面进行全面考核,旨在发挥先进典型与先进经验的引领作用。学校于上周评选出首批“教学标兵”7名,发放了荣誉证书及每人200元的购书卡。
3、开展多层次对课堂把关活动。
一是校评价组的调度课:对各学科进行不定时抽听课,以便了解各学科的进展情况;二是年级的督促课:对本年级稍弱教师,年级主任请骨干教师一起听课、加强指导,确保每个教师提升;三是教研组的考核课:学校考评组负责对教师的考核,每学期至少两次对每个教师听课打分记入考核。从本周开始,我们举办了教学标兵观摩课活动,到期末检测前,每人汇报一堂课,纳入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估。
4、开展丰富多彩文体活动,让师体验校园生活的快乐。
我们以“做人第一,实践为重”为目标,以培养师生责任感为重点,抓常规、重管理、创特色、求实效,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校德育工作良性发展。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安排,各教研组积极开展了“经典诗文诵读比赛”、“英语文艺汇演”、“走进社区,志愿者在行动”、“数学竞赛”、“地理版图比赛”、“班级拔河比赛”、“庆元旦师生文艺汇演”、“师生书画展”、“教师羽毛球比赛”。坚持每天下午1小时的体育锻炼,具体由班主任、体育教师组织实施,鼓励全体教师参与。力争用一年的时间,将我校的竞技体育成绩跨入全区前列。
5、细化班级量化评估,提高班主任工作积极性。
班集体作为学校最基层单位,只有抓好班级成绩,学校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整体提升。本学期开始,我们首先克服困难,顶着压力,最大限度地提高班主任待遇,由国拨每月15元提高到每月150元,旨在通过强化班级管理,全面推动学校工作。其次,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班主任的理念至关重要。无规矩不成方圆,为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学校为每位班主任购买了《好班规打造好班级》一书,学期初开展了班规、班级誓言、班歌、班训评选活动,为践行课堂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目前每个班级呈现出“我的霸气无人敌,快乐课堂我称帝”、“每节课展示一分钟,必将改变你一生”、“预习展示皆精彩,你争我抢乐开怀”的合作竞争氛围。
6、每周开展一次班级优胜小组评选活动,极大提高了小组的合作竞争意识。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每周一利用升旗时间,在全体师生会上表扬各班优胜小组。每月的阶段性检测后,学校对每班评选出的优胜小组颁发了奖状,并组织每学科的优胜小组观看了有教育意义的电影。
7、发挥激励效应,掀起比学赶帮热潮。
一是学期初开学大会上,对上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表现突出的41名先进个人,分三个等次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期中检测过后,我们又对全校22个学科第一名每人100元的现金奖励;二是根据处室工作创新情况,学校先后对初二、初三年级主任进行了现金奖励,有效激发了各处室的竞争意识;三是在全校升旗仪式上,对二年级五班的“环保小卫士”王凯华同学颁发了荣誉证书和100元现金;四是为使全体学生学有榜样,我们对全校评选出的44名优秀学生制作了宣传版面,于下周一张挂于各班级走廊之中,每个版面上有学生照片、励志名言、个人荣誉简介。通过诸多措施的落实,全校涌现出“处室争先进,人人争一流”的良好氛围。
各位领导,近一年来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监测中心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全体师生的勤奋工作,黄旗堡初级中学社会满意度、学生巩固率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监测中心听课调研给予我们的肯定,极大增强了我们课改的信心,鼓足了我们干事创业的勇气。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今年是我区教育改革的关键一年,我们的事业不会一蹴而就,创业的艰难需要我们的辛勤劳作和坚强意志。我们坚信有有教育局的正确指导,有联盟校的鼎力支持,凭借我们全校师生的和衷共济,我们的既定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谢谢大家!
教学调研报告篇十三
x县x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校园现有教学班27个,学生1266人。现有教师72人,其中女职工58人。校园现有校长一名,副校长一名,教导主任、政教主任、总务主任各一名,各类组织机构齐全,职责明确,五名班子成员分工协作,有序推进校园整体工作。校园成立了由教导处主管的教育教学工作小组,下设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四个教研组,主抓校园教学工作;成立了由政教处主管的德育工作小组,下设党小组、团小组和少先大队,主抓校园精神礼貌及校园文化建设,师生政治思想工作,学生家校联系工作;成立了由总务处主管的总务后勤工作小组,下设法制安全、财务卫生、后勤服务、营养餐管理组,主抓校园安全、财务、后勤、卫生、维修、采购、营养餐供应等工作的管理及实施。
1.修订完善各类制度,推进制度化管理。校园制定了校长、班子成员、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及其他专兼职人员工作职责,做到职责明确,分工清楚,衔接紧密,不留空挡,体现科学性、规范性、公平性、人文性和激励性;建立健全教职工学习、工作、生活制度,师生请销假、教学常规管理、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群众备课、学生管理、财务管理、门卫管理等42项制度,完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和谐五星”创评、教职工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等教育教学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健全教代会、女工组等群团组织机构,充分发挥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坚持校务、政务、财务公开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妥善解决校园工作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用心性。
2.实施精细化管理,促进“三风”转变。校园以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不断规范办学行为,用心实施精细管理,全力推动教育改革,全面构建和谐校园。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突出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两个重点;实施群众备课、课堂教学、师生评价三项改革;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质量建设、校园文化和学生教育管理体系五项建设;深入开展课改实验、校本研训、师德师风教育、“五星”创评、“六园”建立、阳光体育六项活动。透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实现了教职工思想观念、教育理念、工作作风、教学方式和学生行为习惯、校园三风的根本转变。
3.细化队伍管理,提升师德师能。
(1)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用心开展师德演讲、“五星园丁”和师德标兵评选活动,严格落实师德百分制量化考核,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2)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校园透过在教职工中广泛征求意见,认真修订了教师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建立科学、合理、公正的教师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
(3)加强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采用“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坐下来研”等多种方式用心开展教师培训,结合继续教育、“国培计划”和网络研修等培训,用心开展“六个一”活动,即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参与或主持一个课题研究,上一节优质课,在校报校刊发表一篇作品,写一篇教学案例,每一天进行一次自我反思。
4.细化办学行为管理,提升校园规范化水平。校园严格规范办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一师严格开齐开足上好课程。二是坚决执行规定作息时间。三是严格控制作业留量,科学设计作业资料,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四是用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各类文艺体育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切实增强办学的活力和吸引力。五是加强图书借阅活动,把学生个体借阅和班级群众借阅结合起来,在教室内建立图书角,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自觉读书的好习惯,用心建立书香型、学习型校园。
5.细化教学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按照新课改理念和要求修订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2)建立由校长主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具体负责,教导处具体实施的教学管理工作体制,构成“业务校长―教导主任―备课组长―教师”相互贯通的教学管理网络。
(3)加强教学常规检查,采用随机抽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每一天抽查一个班级、一门学科的作业、教案,每周找一名教师和一名学生谈话,每月进行一次教案、作业检查,每学期进行一次教案、作业展评,推行超前一周备课、教案签字审批、“问题”回查及跟踪督查制度。
(4)落实校长带头上课、听课、评课、说课、赛教制度。校长每期听课不少于30节,班子成员不少于20节,一般教师不少于15节。实行推门听课、随机听课,坚持有听必评,有评必改和回听、回查、回访制度。实行“2+2+2”评课模式,即每节课至少提出两个优点、两个不足和两条推荐。
(5)严把“五个”关口,落实“五字”要求。一是严把群众备课关,突出一个“细”字;二是严把课堂教学关,突出一个“新”字;三是严把作业关,突出一个“精”字;四是严把辅导关,突出一个“实”字;五要严把测试关,突出一个“效”字。
(6)加强校本教研工作,提高教师教科研潜力。各学科教研组坚持每周召开一次教研组会,组织教师开展群众备课、课标学习、专题研讨及学术沙龙活动,全面推行“群众+个人”双色笔备课法,确立了“研课、备课、上课、说课、改课”五环节备课模式。坚持开展教学基本功大比武、优质课、优秀案例、教研论文评选等系列活动。
6.细化评价管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机制。改变单纯以考试为手段、以分数为标准的学生评价方式,实行多元评价,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做好综合素质评价。
(2)用心开展“和谐五星”创评活动,制定“五星学生”评选办法和评选细则,把“五星学生”评选作为学生评价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长期坚持。
(3)利用每周升国旗仪式、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媒介,透过开展主题演讲、德育讲座、重大节日庆典、“孝敬父母月”“礼貌礼貌月”“雷锋在我心中”“感恩励志教育”等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公民意识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坚持课程育人,把德育教育渗透于各门功课的教学之中,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校园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坚持家校联系制度,定期进行家访、召开家长会(期中、期末各1次),建立校园、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立体育人网络。
(5)开展主题班会,落实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建立班纪班规和操行评分细则,狠抓行为养成教育,持之以恒的开展礼貌礼仪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饮食、行为和学习习惯。利用品德社会课、法制讲座、板报宣传等形式,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6)透过开展安全知识问答、讲座、竞赛,安全消防疏散演练等活动,加强安全教育;逐级签订各类安全职责书,坚持每一天的教师值日、领导值班制度,做好课间教师的巡视、路队护送和领导巡查工作,建立校园安全工作预案和特殊学生健康档案,把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7)加强体育艺术教育。坚决落实“阳光体育”,开展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一天1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用心举办各类专项体育比赛,每学年召开一次运动会,设立竞技运动和趣味运动项目,使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校园体育队坚持经常训练,在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崆峒武术比赛等活动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1.校园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精细化管理落实不力。校园现有27个班,1266名学生,仅有5名县教育局任命的班子成员,其中,副校长郭x、教导主任李x、政教主任张x还担任基础课教学工作,校园事务性工作千头万绪,对校园管理工作分身乏术,一些教育教学检查、评价工作交由校园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中层管理人员去做,但是这些中层管理人员普遍老好人思想严重,怕惹人,不能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长期以往,使一些消极怠工、溜号钻空的教师有了可趁之机,工作落实不力。
2.校园管理人员工作用心性不高,主动性不足。长期以来,由于班子成员数量少,工作压力大,加之x中心小学地理位置优越,是上级各类检查必经之地,班子成员周末、节假日经常加班加点,比其他老师多付出了很多。但是,根据现行的激励机制,班子成员多做的工作几乎没有任何回报。一个班子成员的工作量是一个班主任工作量的几倍,班主任每月有班主任津贴,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的时候还予以加分,而班子成员既没有任何津贴补贴,又没有加分,只能是任劳任怨的奉献,导致校园班子成员应对校园管理工作缺乏用心性,不能主动的思考谋划工作。
3.教师缺乏奉献精神,思想功利化。老师普遍认为自己就是教书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是自己的份内事,其他都是份外事。对自己有益的事愿意做,对自己无益的事想法设法逃避。多数老师不愿当班主任,不愿承担其他兼职工作,遇到迎接检查的劳动、打扫卫生、档案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上级安排的精准扶贫摸底、扫盲工作等,都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校园把这些工作分配给老师,老师就一百个不情愿,然后消极怠工,蒙混过关,随便弄个东西交给班子成员,校园也没有专职人员去做这些事情,最终还得班子成员一一审查修改,比班子成员自己做还费力。对班子成员而言,所有的事情都是份内的事,安排给你的你就要负责到底,老师干的事情你要干,老师不干的事你也得干,24小时随叫随到,随时待命。班子成员有苦无处诉,老师还会说,谁叫你是班子成员呢?你干得多就活该。
4.校园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落后,实施素质教育措施不力。受社会大环境、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评价指挥棒和校园安全严峻形势的影响,校园管理人员普遍认为在校园管理中安全第一,成绩第二,把握了这个前提,凡是有安全风险的活动即使对学生再好也能够不开展,凡是对提高学生成绩无益的事情能省则省,导致重智育轻德育、重结果轻过程、重成绩轻潜力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依然不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只教书,不育人,忽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知法不守法,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依然存在。
家长自己,对孩子的表现不闻不问,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不生病,作为家长的职责就尽到了,甚至有的家长认为老师教育学生,是怕学生不好好学习,影响自己的教学成绩,工资奖金。总之,家长的不作为或反作用,给校园教育造成很大困扰,我们老师深切体会到:家长是需要教育的。
《义务教育校园管理标准》是对校园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彰显“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规范办学指明了方向,因此,校园要根据《标准》,不断加强校园的规章制度建设,透过校园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和教育,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学潜力。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上,以往我们校园在许多方面的做法是与《标准》相契合的,但要到达《标准》要求,在现行的实际教学工作中还存着务必的缺失、问题、困惑和难度,例如我校音体美专业教师缺乏,近年来各级组织关心支持教育,为我校配备了充足的音体美器材,但由于缺乏专业教师,这些器材的利用率不高。再如在“培养学生生活本领”方面,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学生在家中参与种植养殖等活动的机会十分多,因此校园为学生安排的劳动实践机会较少,今后在这些方面要多做工作,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
总之,贯彻落实《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对于促进校园和谐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好处深远,我们将深入学习《标准》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实施细则,透过提高校园管理水平,促进校园内涵发展。
教学调研报告篇十四
为了更好推进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本学期学校开展以“在课改新背景下,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课堂教学调研活动。我本着务实求真的精神随同老师们结合区“阅读、体验、互动、巩固课堂教学及导学案教学实践活动,公开课、联片教研活动展开“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项调研活动。
在这次专项调研活动中,我们了解到新课程改革几年来,我们数学课堂教学发生很大变化,课程标准提出新理念。教师在努力改变着自己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善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生动有效学习活动认识数学,理解数学,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学会学习。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一些公开课,研讨课中,老师们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有效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我们眼界大开。如,本学校,石守琴老师上《圆的周长》这节课,在导入部分创设小猴和小兔赛跑的情境。小猴沿着正方形的路线跑,小兔沿着圆形路线跑,同学们,你们说的比赛公平吗?为什么?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学生从正方形周长类推迁移到圆的周长,使学生思维落到圆的周长上,要想知道他们不公平的比赛学习圆的周长后就知道了。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教师十分重视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来理解新知,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内容。如我校,郭香果老师上的六年级《轴对称图形》这节课,郭老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等活动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学会欣赏美和创造美。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努力改变以往学生单一,被动学习方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来解决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如科学韩继明老师教学《推和拉》一课时,为了实验验证推和拉是两种方向相反的力,让学生在小组中推手掌,拉手腕,并在小组中统计,记录汇报,引导学生发现实验结果。随着学生在活动,探究,思考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体验情感,获得知识。
特别是一些示范课、公开课、研讨课,教师都努力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把课堂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实验小学王建老师上四年级《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节课,利用直尺、三角板验证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时,王老师能有效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在电脑上动手操作,让三角板紧靠直尺,然后在移动三角板验证,然后互相交流结果。最后得出结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看到以这些课堂可喜变化同时,也不可否认是,目前小学数学常态下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课改新理念把握不到位,注重形式,忽视本质。以致课堂教学出现形式化,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冷静思考,理性客观地反思过去,实事求是面对今天,以平和心态面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存在问题:
1、个别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设计重教法、轻学法。以少数学生的思维代替多数学生的思维,课堂上缺乏质疑讨论,学生主体意识没有得到很好发挥,没有充分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一些学生而是在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
2、教师钻研教材不够,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
3、小组合作学习有形式都无实质。在部分教师课堂上,学生分组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乏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4、课堂练习设计单一,缺乏层次性和趣味性。对知识的内在联系挖掘不到位,知识的`提升拓展不够。
5、情境创设,牵强附会。有的课堂过于追求教学情境化,一些数学内容被机械地套上情境,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过多地强调生活来源,其结果既浪费了宝贵时间,又妨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6、教学过于追求手段现代化。现在的观摩课,似乎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是观念不先进。为此,有的教师不惜花费很多时间精心制作课件,可结果并不理想。有的课件只不过是课本搬家,有的教师因为有了多媒体,干脆不再写板书了,以课件代替板书。
7、个别教师面对课堂上生成的新问题缺乏教育机智,教学语言不够准确,不够生动、丰富。
建议:
1、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解新理念。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科学合理创造性使用教材,设计好每节课的预案。
2、探讨和研究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3、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充满活力的数学教学内容。
4、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5、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科学、合理、有效使用好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6、教师要能够精心设计练习题,层次清楚,形式多样,富有趣味性,思考性。
7、注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要让每个人都动起来,真正达到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圆满解决问题。
8、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来提升自己课堂教学机智和教育智慧,促进专业成长。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改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生命。探索和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有效课堂教学之路,成为新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教师的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