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黄河主人教案(模板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黄河主人教案篇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在了解艄公的高超技术的同时,更能感受到艄公高尚的人格品质。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1.感悟黄河的险和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的惊心动魄。
2.理解艄公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体会艄公的勇敢与机智。
透过语言文字,使学生领会到: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汹涌的黄河以及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1.出示多音字“系”,让同学们区分这个字的读音。
师: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都能正确区分开来。
2.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黄河的主人?齐读课题。
1.黄河的主人是谁呢?(板书:艄公,注意正音)
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呢?请同学们迅速找出这篇课文的中心句。
出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齐读)
出示: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再次出示课件:“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齐读)
3. 刚刚我们通过逐字解释理解了“惊涛骇浪的意思,那么“如履平地”又是什么意思呢?有些不太熟悉的生字我们可以借助字典来解决。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去查了字典,这里的“履”原来是什么意思?(生:鞋子。) 那么“如履平地”的意思呢?(生:穿着鞋子在平地上走。) 艄公的鞋子是什么?(生:羊皮筏子。)
下面请同学们呢去2-5自然段找一找描写羊皮筏子的句子。
出示
从那儿看出的?(“小”“轻”“好象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指名读后指导朗读
“远远望去”要读得慢些,让人感觉真的很远。
“那么小,那么轻”读出很小、很轻。
“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要惊险。
( 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出示: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齐读,注意里面的感叹号哦)
看到这么小,这么轻的羊皮筏子上还有人,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句话:“啊,那上面还有人哩!”
师引读:“不只一个,还有一个……(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 数着皮筏上越来越多的人,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越来越紧张、害怕、惊讶、激动。) 我们平时心里感到害怕、紧张、惊讶、激动,数数速度会越数——越快,音量会越数——越响,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5.羊皮筏子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看看作者的特写镜头是怎么描写的呢?
出示:“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这羊皮筏子上面不仅有六个人,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更加危险)
出示: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1)乘客们什么表现?(谈笑风生) 板书:乘客 谈笑风生
“谈笑风生”是什么意思?
(2)读读这句话,哪些词句表现了乘客们谈笑风生?
“指指点点”——联系实际在指指点点些什么?
“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请同学们联系坐公共汽车的感受谈谈。
7.如果由李老师来撑羊皮筏子,你们敢不敢坐?(不敢!因为老师没有艄公的本领,那他有怎样的本领呢?)
出示:“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自由读读这两句,你体会出艄公是个怎样的人? (胆大 勇敢 技术高 负责任 认真、细心 经验丰富 智慧)
板书: 勇敢 智慧
这段话中的“小心”和“大胆”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浪小时就是大胆地破浪前进,浪大时就要小心翼翼地观察水势)
出示:“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同学们,艄公面对的是什么?——险恶的风浪。
身负的是什么?——乘客的安全。
而他站在羊皮筏子上凭的是什么来渡黄河?——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由此,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艄公?(技术高超、镇静、机敏……)
板书:镇静 机敏
8.因此,这样的人,才能配成为黄河上的主人。齐读再出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总结:这是一种对比衬托的写法,小小的羊皮筏子能在滚滚的黄河中鼓浪前进,乘客还能如此的谈笑风生,无不反映出艄公的机智勇敢。
1.面对这位艄公,你想对他说什么?
2.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孕育了中华儿女,更锻炼了中华儿女坚韧不拔的意志,艄公只是千万个中华儿女的一个缩影,就让我们将艄公的精神装在心中,带出课堂,带入我们的学习生活!
黄河主人教案篇二
1、同学们,你们了解黄河吗?生交流资料,师板书:黄河。是啊,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哺育了中华民族,养育了中华儿女。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赞颂过她。我们一起诵读李白笔下的黄河。齐读诗句。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现代著名作家袁鹰的《黄河的主人》,齐读课题。能读得再气势点更好,再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说什么?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我们通过读课文一起来探究。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看清字形,读准字音,不熟悉或容易出错的地方,标出来,多读几遍。
3、谁是黄河的主人?凭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浏览课文,找到句子画出来。
1、跟他意见一致的?同学们真会读书。出示句子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1)在这句话中,你理解了哪个词?理解“如履平地”“惊涛骇浪”。
2、同学们,课文中有个段落写了黄河的“惊涛骇浪”,请看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自己读读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能读出黄河的气势吗?注意“顿号”,在朗读时它的停顿比逗号还短,用在这两个词之间,读起来快,听起来更有气势。男生读试试。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想看看吗?播放视频。面对着我们的母亲河,我们一起来读出心中的感受。
小结:艄公就在这样的黄河上“战胜了惊涛骇浪”,你觉得艄公如何?——勇敢。真不愧是黄河的主人!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艄公吧。
3、同学们,艄公是做什么的?对,艄公就是撑船的,文中的船指的是?——羊皮筏子。哪些句子写了羊皮筏子?请找出来,抓住关键字词,说说羊皮筏子的特点。学生交流:
(1)“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体会小、轻,看一看文中插图,然后再来读这句话,读出你自己的感觉。(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羊皮筏子的图片)体会到筏子虽小,但载人载物很重,在黄河上漂流很险。指导有感情朗读。
小结引读:羊皮筏子那么小,那么轻,载人载物又那么多,在汹涌的激流里时隐时现,艄公是多么勇敢啊。怎能不让人赞叹?齐读“他凭着……他是黄河的主人”
4、看到这小而轻的羊皮筏子,载着人在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上漂流着,作者“我不禁提心吊胆……”艄公、乘客又是怎样的表现呢?同学们默读第六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词语。然后小组交流。
(指着黑板提示) “我”、艄公和乘客分别是怎样的表现?生交流师相机板书:提心吊胆、专心致志、谈笑风生。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三个词吗?对,可以采取找近义词的方法。
a筏子上的乘客不害怕吗?对,当遇到大浪时,艄公——“小心地注视着水势”;风浪过后他开始——“大胆地破浪前行”。从这里足以看出艄公的镇静和机敏。跟这样的艄公在一起乘风破浪,你害怕吗?你对艄公很信赖。你看筏子上的乘客还不停地向岸上指指点点呢。
b练习写话。此时,你就是那乘客,你看到什么,指点什么?会兴奋地说什么?出示文图写话(身临情境,想象说话):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有的说,有的,还有的。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学生交流。你们的指指点点把我也带入了黄河,不再提心吊胆。
小结:更值得敬仰和赞颂的是艄公面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齐读最后一段。黄河的主人不属于他还会属于谁呢?请同学们全体起立,一起发自内心地赞美艄公。读——(“他凭着……”。)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赞颂这机智勇敢,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黄河主人们!起——“他凭着……”
1、同学们,滔滔的黄河水从远古流到了现在,更将从现在流向未来,黄河的主人用他特有的魅力征服了黄河,征服了我们所有读者。此时此刻,你肯定有许多话要对艄公说,请大家拿出纸、笔,写出你想说的话。“我想对艄公说……”2、真情朗读自己写的话。
今天,你们勇敢地站起来,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今天,你们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你们就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齐读)撑起自信的竹篙,扬起希望的风帆,努力拼搏,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
板书: “我” 提心吊胆
黄河的主人 艄公 镇静勇敢
乘客 谈笑风生
黄河主人教案篇三
《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
这篇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
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针对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通过对课文的品读,读懂课文内容。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学定教,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评价能力。通过观看录象,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
3、情感态度目标: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一、读
1、激发、体验情感:如果是你在这黄河的羊皮筏子上,你的感受如何?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呢?细读课文2~6节。
2、黄河的主人又是怎样的风采?练读第6节。说说你觉得应该怎样读。
二、写
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项练写:
1、围绕“专心致志”展开想象,把“艄公驾驶筏子破浪前行”写具体。
2、围绕谈笑风生展开想象,把乘客的表现用“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写具体。
三、交换角色,感受艄公技术高超。
这样小而轻的羊皮筏子,在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上漂流,作者不禁提心吊胆,如果让你坐在上面,你敢吗?来读一读6、7小节,体验乘客与“我”形成的鲜明对比,反衬出艄公高超的驾筏技术。接着用一组排比句试问:羊皮筏子之所以能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那是因为读——之所以羊皮筏子能在汹涌的黄河上鼓浪前行,那是因为读——之所以乘客能谈笑风生,那是因为——让学生连读三遍“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一段,再现艄公高超的技艺。
四、抓关键句,深入感受“主人”形象。
以“皮筏上的乘客凭什么能谈笑风生?”为切入点,了解那艄公凭什么赢得了乘客的信任?理解中心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能联系6—8节,说说对勇敢、智慧、镇静、机敏这几个词的理解。在理解词语的同时,引导学生讨论艄公会遇到的怎样的困难,他又会如何克服,在此基础上找寻艄公能克服这些困难的原因,深入感受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稳健、从容不迫的气质及他那高超的驾筏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相机理解“如履平地”这一字!领略艄公风采后,齐诵最后一自然段,用作者的话赞美艄公。
五、延伸拓展,升华主旨。
学生自主选择:
1、黄河,我想对你说……
2、艄公,我想对你说……
3、同学,我想对你说……
4、我想对自己说……
5、我想对××说……
黄河主人教案篇四
生齐读课题,要求读出气势。
二、体会“黄河的壮美”
投影出示: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1、指名生读(2-3人);。
2、齐读。
3、同学们,你们见过黄河吗?让我们来看一看母亲河的雄姿,你再读感受就会不一样。
放黄河有关录像,配《西部放歌》。
4、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这就是九曲回肠,奔流不息的黄河,看见母亲河的雄姿,现在,谁再来读这句话。边读边想刚才看到的画面。师相机点评。
5、同学们读出了黄河的精神、气势和力量。此时此刻,我们伫立在黄河岸边,听着黄河的咆哮,心潮起伏,感情激荡……你想说些什么呢?(生试说)。
6、师小结。黄河滚滚,奔向东南,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三、体会“羊皮筏子”的险。
这样气势磅礴的黄河怎能不令人胆战心惊的呢?不过同学们,更使人胆战心惊的还在后面,请同学默读课文2-5小节,边读边画出描写羊皮筏子在黄河上行驶的惊险的句子,画下来的句子,多读两遍。
1、生自由默读课文,圈画句子。
2、交流。
a、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从岸边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如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1)那么小,那么轻指的是什么?
(2)同学们有没有见过羊皮筏子呀?(没有)想不想见见,出示羊皮筏子图片。那么小那么轻从哪看出来?(大约二十多斤)。
(3)这么小,这么轻的羊皮筏子同学们都可以背一个。
(4)谁愿意读出这句话。齐读。
b、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呢,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1)指名生读。
(2)体会“啊”的语气,读出惊讶。这几个人坐的羊皮筏子离我们很远呢,这么远,该怎么读呢?(看不清楚,得慢慢数)。
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我感到同学们读出了惊讶、担心、害怕的语气,这么小这么轻的羊皮筏子上有6个人,而且在他们身边还有——两只装的满满的麻袋。
1、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声,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么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1)人们一般是什么情况下谈笑风生?(讨论)。
(2)在浊浪滔滔的黄河上依然谈笑风生,为什么呢?
四、感受艄公智慧和机敏(生默读课文6~8节,找出描写艄公的句子)。(3分钟)。
1、出示: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艄公沉着。
3、投影点击“专心致志”“小心”“大胆”。
4、引读:是啊,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的环境是什么?他渡河的工具是什么?他肩负的责任是什么?他能有一丝不慎吗?他专心致志地,小心地,大胆地。
同学们,艄公在驾驶羊皮筏子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仅仅是这些吗?他凭什么克服这些困难的,是一根不粗不细的篙,一只简单的羊皮筏子,不,他更凭什么?投影出示:
(他凭着勇敢与智慧,镇静与机敏)板书:(勇敢与智慧,镇静与机敏)。
5、这就是黄河的主人(出示艄公像)。同学们,你们看,他的饱经风霜的脸上显露出的是沉着与自信,他的血管里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血,他的脊梁挺起的.是我们民族不屈的魂。读到这里,你不想对艄公说些什么吗?(生练说或练写)。
6、“同学们对艄公充满了敬意,作者和你们一样,那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表达我们对艄公最崇高的敬意。”(出示最后一小节)。
7、课文写到这里,你从艄公身上悟出了什么道理呢?(只要像艄公……)是的,我们每个人只要像艄公一样勇敢与智慧,镇静与机敏,都可以成为生活的主人。
(出示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三人图)他们是太空的主人。代表中国征服太空的仅仅是他们三个人吗?不,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
族的象征,是我们的母亲河,她不仅孕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生命,而且塑造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精神与智慧。黄河上的艄公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愿艄公的形象能给我们以永远的启迪,愿同学们今后在人生的长河中能撑起自信的篙,扬起希望的风帆,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
最后,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书名叫《老人与海》,大家不妨在课后去读一读,相信会有更深的感受。好,下课!
黄河主人教案篇五
怎样让学生从“人”身上找到做人的道理,这也是《黄河的主人》一文值得探讨的问题。
《黄河的主人》是一篇散文,朗读是文章教学的中重点,在读中体会情境,展开想象,感受人类的伟大。最终,能领悟到生活中应该懂得努力去“征服”。才能成为生活的主人,从而成为“我”期望中的“我”。
钱老师的这一课目标很清晰,使学生在浏览羊皮筏子,以及老艄公在急浪中奋勇前进的镜头中,亲自体会课文的中心。
开篇先请学生读题后思考:你如何理解“黄河的主人”?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提出疑问:到底怎样的人才能称之为“黄河的主人”?产生疑问了才能提起兴趣去解疑,从而一步步地找到答案,找到文章的意义所在。)。
接着马上用课件演示滚滚的黄河波浪滔天的情景并请学生用句式——啊,——的黄河,你——!表达自己看到黄河后对黄河的赞美。
(这一环节中,学生先感悟,从画面中亲眼看到、亲耳听到黄河的气势后,学生心中是非常激动的。很多人都知道黄河气势汹涌,但没有亲眼见到,没有亲耳听到的人无法想象这样的画面,黄河水无比混浊,波涛翻滚的黄河水像一个个火山口连续爆发,又像一个个深深的漩涡,让人胆战心惊。学生此刻惊叹与眼前的黄河,自然会发出感慨,但是,钱老师的下一步:要求学生按照句式——啊,——的黄河,你——!表达自己看到黄河后对黄河的赞美。学生感觉有些不知所措,心中澎湃的激情也被这一句式框住了,一时语塞了。感情也受阻。所以,,我觉得按照句式训练有其好处,但是要在适当处使用才好。)。
再者,就是文章的重中之重:对于艄公形象的刻画,从而体会他的精神。
钱老师这次依然让学生用感官去感受黄河上的艄公,在亲眼看到了羊皮筏子的制作和在黄河上驾驶羊皮筏子的艄公,从画面上,1.学生知道了羊皮筏子的小而轻,——危险性很大,难以驾驶,突出艄公必须具备的条件——技术高。2.看到艄公在波涛翻滚的黄河上沉着地驾驶着羊皮筏子,说明艄公——大胆、有智慧。接着再回到课本,读读描绘这一场面的段落,仔细体会艄公的过人之处。最终推向高潮——领会文章主旨---怎样像艄公学习,做生活的、学习的主人。
(这一部分学生的感受也是充分的,他们也能得出了作为黄河主人应该具备的条件---大胆、撑船技术高、有智慧。学到这里,似乎已经很清楚了,但是,不然,我们再回到文章的题目《黄河的主人》,为什么船上的乘客也很大胆,但他们无法成为黄河的主人呢?答案就是———征服。
其实那么多对于黄河的气势雄伟,波浪滔天的渲染,应该为一个中心服务,那就是——突出能够征服它的不容易,不是常人能办到的,只有艄公,所以艄公是黄河的主人,随后再谈到黄河的主人的特点才顺理成章了。因此,由于钱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没有点明艄公是征服黄河,才成为黄河的主人,导致学生对于“主人”这个词在本篇文章中的特殊意义没能正确理解。
怎样从“人”身上悟出做人的真理?需要对主人公进行深刻的剖析,找出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突破口,是教学的重点,“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人做人,只有准确抓住人物特点,学生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好文章的主旨。
周星磊发表。
;id=454。
黄河主人教案篇六
《黄河的主人》是我国著名散文家袁鹰的一篇叙事性散文,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母亲河—黄河那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及羊皮筏子在奔腾咆哮的黄河上鼓浪前进的壮观场景,进而赞颂了黄河艄公机智勇敢、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词句积累的优秀选文。
遵守“教为学服务”“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原则,结合课文特点,我以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近黄河;以关键问题“为什么称黄河艄公为黄河的主人”为教学主线,引导学生结合视频、图片、想象文字创设的情境感知课文内容,以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自读课文基本能体会黄河的磅礴气势和羊皮筏子的小、轻,但理解课文语言中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存在一定难度。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本课的四字词语。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
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4.初步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1.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为什么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2.初步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多媒体。
两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黄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播放黄河视频。
4.播放课文第一自然段录音,学生学着读。
5.引读第一自然段。谁是黄河的主人?从文中找出一句完整的话来回答。
1.滚滚的黄河令人胆战心惊,而艄公却驾驭了它,凭着什么工具?
2.出示羊皮筏子的图片,简单介绍羊皮筏子。
4.读后交流,抓住重点词语“小”“轻”“整个儿吞没”“贴”感受筏子的小、轻、险:通过标点符号体会作者的惊讶。
5.指导朗读。
2.轻声读第6—8自然段,用“——”画出文中描写乘客的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什么?用波浪线划出直接描写艄公的句子,在你感受深的地方写上批注。
3.交流:
描写乘客的句子。
(1)“谈笑风生”什么意思?乘客们会说些什么?
(2)你佩服他们的勇气吗?这份惬意是谁给的?
描写艄公的句子。
(1)指名读读划的句子,说说感受。
(2)“小心”和“大胆”用在这句话中矛盾吗?
3.创设情境,加深理解: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在一个又一个画面中——。
4.用你的朗读赞一赞艄公。
2.这就是通过侧面描写衬托艄公的技术高超。
3.你从艄公身上悟出什么道理呢?
4.你想成为什么的主人?写一写。
1.摘抄好词好句。
艄公。
衬托。
黄河主人教案篇七
师: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第23课《黄河的主人》。
师:你知道黄河吗?谁来说说你了解的黄河。
生: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生: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因此,人们称她为母亲河。
生:(略)。
师:(出示黄河波涛汹涌的影片。)这就是哺育了亿万中华儿女的母亲河;这就是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她九曲回肠,奔流不息。看着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听着她在怒吼,在咆哮,我们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也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历史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过黄河。(出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就是李白眼中的黄河!
生:(齐读诗句)。
师:那么作者袁鹰眼中的黄河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出示:第一自然段)。
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了这个自然段,你仿佛能够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汹涌的黄河水,如万马奔腾一般向岸边涌来。
生:黄河水的轰鸣声,让我十分害怕。
生:(略)。
师:请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把第一自然段自由的朗读一遍。
生:(读)。
生:胆战心惊。
师:“胆战心惊”的“战”是什么意思?
生:发抖。
师:什么是“胆战心惊”,谁来谈谈他的理解。
生:就是内心十分的害怕。
师:黄河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天而来,看了叫人胆战心惊。大家试想一下,谁能够战胜这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成为黄河的主人呢?(带着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
生:(自由朗读课文)。
生:(举手)黄河上的艄公能够战胜这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成为黄河的主人。
生:“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师:“惊涛骇浪”的“骇”是什么意思呢?
生:惊吓。
师:谁能说说“惊涛骇浪”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吓人的巨浪。
师: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一遍课文,看看课文中的哪些词语能够和“惊涛骇浪”相对应。
生:万马奔腾、浊浪排空。
师:还有呢?谁再来补充一下。
生:波浪滔滔、胆战心惊。
师:同学们的眼力劲还真不错!
生:(情感朗读词串)。
师:可就是在这样波浪滔滔,黄水滚滚的黄河上,艄公却能“如履平地”。
生:“如履平地”的“履”应当作“走”讲。
师:(竖起大拇指)你真聪明。那你能告诉同学们什么是“如履平地”吗?
生:就好像在平地上走一样。
生:(抢着举手)羊皮筏子。
师:(出示羊皮筏子的图片)“听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
师:(出示: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生:(默读课文)。
师:(学生举手)你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
生:“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师:你为什么把“小”、“轻”读得那么轻,却把“整个儿”读得很重呢?
生:“小”和“轻”能够表现出羊皮筏子的渺小,“整个儿”不但能说明筏子的渺小,还可以表现出黄河的惊涛骇浪。
师:你读得可真仔细!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
师:除了这句能够表现出“感叹号”,你还能找到另外一句吗?
生:“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止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师:找得真准!你认为这句话该怎么读,才能把它读好?
生:我认为这个“啊”要读成第二声,才可以表现出作者的惊讶。
生:“一、二、三、四、五、六”这几个数字,要一个比一个读得快,才能够表现出作者的惊讶来。
老师:同学们真是越来越会读书了。谁来把这一段完整的读一遍。
生:(指名读、齐读、比读)。
师:“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可就在他们的脚下却是……“词串引读”)。
生:因为艄公的驾驶技巧很娴熟,所以乘客能够神情从容的谈笑风生。
生:(略)。
师:所以,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让我们怀着对艄公那份敬仰之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生:(齐读)。
师:(小结)“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所以,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让我们再把课文齐读一遍,来结束今天的新课。
生:(齐读课文)。
自我简介:
任东华,中共党员,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中文系,五华区春城小学教师,云南省五华区“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在教学中以平实、清新、自然的教学风格赢得了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从教六年来,潜心钻研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效率、培养阅读能力》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并在区、市、省级的语文课堂教学竞赛中屡获一等奖。2006年8月在云南省举办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竞赛中荣获第一名。
教育感言:
让我和我的孩子们一同去聆听语言文字的美丽!
黄河主人教案篇八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极富人文气息的文章,通过对艄公在黄河上驾驭羊皮筏子的描写来反映出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也通过乘客在乘坐羊皮筏子时的谈笑风生,这些来说明他们就是黄河的主人。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感悟到黄河的险恶,感受到在黄河上驾驭羊皮筏子的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2、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让学生感悟到课文内在的一种人文精神。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课文一开始,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那汹涌咆哮的黄河边。我们的心也随着汹涌的黄河澎湃起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那黄河的汹涌,打开课文,看一看101页上的插图,把课文中描写黄河的句子、词语找出来,读一读,请读出你对它的感受。
学生开始读课文,找词语。
指名读课文。(愿意把你找到的句子或者是词语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吗?)。
如果是适当的词语就让他把这些词语写到黑板上。
如果是课文中的段落,你就可以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大量的读。一定要让学生觉得黄河是一条波涛汹涌的河流,是一条令人感到胆战心惊的河流。
a:我听到了你告诉我,黄河是可怕的,你千万别去;。
b:黄河的风浪是滔天的,太可怕了;。
最后,我们来听一段音乐,一起感受一下黄河的汹涌。
过渡:就是在这如此汹涌的黄河上,却仍然有一群人出没在黄河上,他们就是驾驶和乘坐羊皮筏子的艄公和乘客。
二、学习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和乘客。
第一次见到它时,“我”知道那是羊皮筏子吗?当时作者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呢?能找出文中的段落来读一读吗?自己感觉一下。
指名读,并说说你认为“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应该怎样朗读这一自然段。
是呀,我非常担心那小小的东西会被黄河的浪头吞没,当他突然发现那上面竟然还有人时,作者的感情又会变成什么样呢?课文中是怎样描述这种心情的呢?请一个同学把课文第三自然段来读一读。
你觉得作者此时的心情用什么词来形容。(提心吊胆、胆战心惊、胆惊受怕……)。
再看一看皮筏上的人在“我”眼中是怎样乘坐羊皮筏子的。找到文中的句子,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讲解该句。
投影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文字。
开始质疑: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疑问吗?
请你说说你的疑问,引导学生发问。
如此危险的黄河上,乘客为什么还在谈笑风生?(核心问题)。
怎样解决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呢?其实有很多解决的方法,比如:读课文、结合上下文、独立思考、跟同学讨论等。下面我们同学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如此危险的黄河上,乘客为什么还在谈笑风生?”这个问题。
学生交流、讨论、读书。老师走下讲台和学生共同交流、讨论。
完毕后,请同学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结果。
有a:乘客们相信艄公;。
b:乘客们已经不是第一次坐羊皮筏子。
c:乘客们非常勇敢;。
d:乘客们相信艄公的驾驶技术,他们不担心;。
……。
你从哪儿得到这个答案的呢?想的,书上说的。
赞扬:你真会看书,你比较会思考……。
请你在文中读一读表现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的句子,读出你对老艄公的敬仰和赞颂。
指名读,交流读。
三、总结全文,领悟艄公的精神。
千读万说,汇成一句话那就是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孕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生命,而且塑造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聪明智慧勇敢的精神。黄河上的老艄公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愿老艄公的智慧和精神能永远流传下去,像黄河水一样奔腾不息!
四、作业。
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要说的或者要提问的吗?
请学生说一说。
五、板书。
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乘客谈笑风生。
教学点评:
黄河主人教案篇九
《黄河的主人》是我国著名散文家袁鹰的一篇叙事性散文,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母亲河—黄河那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及羊皮筏子在奔腾咆哮的黄河上鼓浪前进的壮观场景,进而赞颂了黄河艄公机智勇敢、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词句积累的优秀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