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粽子教案(大全1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小粽子教案篇一
1、引导幼儿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了解端午节包粽子的几种特有包法、名称。
2、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包粽子的方法,能用缠绕、捆绑的方式包粽子。
3、幼儿能互相帮助,体验合作包粽子的乐趣。
了解粽子的来历和特点,学习包粽子。
能将粽子包好并捆紧。
1、有湿度的.碎泥。
3、范例、课件。
1、教师情境导入,引入今天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包粽子的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形状的粽子?
(2)教师出示课件,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形状的粽子。
我们吃过的粽子一般就是三角粽、还有四角粽以及团盘粽等。
2、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学习包粽子的方法。
(1)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看看粽子的外形和特点。
小粽子教案篇二
“我—是—嘉—兴—人!”当我们如此自豪、骄傲的呐喊时,我想起了我们的这些孩子,作为一个小小嘉兴人,他们对自己的家乡了解多少?不管是风景、人文还是特产……或许作为他们的老师,该为他们做点什么,于是我便从孩子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开始着手寻找契机,我觉得只有孩子身边的、可以接触得到的东西才是可以让他们真正接受的,也是他们需要了解的,为此本次教学活动应任而生。
1.通过看、尝、做等活动,认识、了解五芳斋粽子及其工艺制作过程。
2.五芳斋粽子是嘉兴的特色,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3.乐意参与活动,积极探索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重点:了解五芳斋粽子及工艺制作过程。
活动难点:让幼儿尝试制作五芳斋粽子。
经验准备:活动前让幼儿观看关于五芳斋粽子的记录片。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一、设疑引题,激起幼儿兴趣。
(出示微波炉饭盒)小朋友猜,里面会是什么?(幼儿回答)。
二、了解粽子由来,知道五芳斋粽子:
1.现在请小朋友一起来听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里就藏。
着答案。(观看课件,老师讲述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3.幼儿分享并品尝,鼓励幼儿与同伴间交流,表述自己的.感受。
4.继续观看课件,了解五芳斋粽子所获的荣誉,为我们家乡能制作出这么好吃而与众不同的粽子感到自豪。
5.你们想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五芳斋粽子,喜欢五芳斋粽子,你会怎么做?
三、了解五芳斋粽子,激起幼儿设计欲望:
1.五芳斋粽子是怎么来的,小朋友想知道吗?(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五芳斋粽子)。
2.为了让我们的嘉兴五芳斋粽子更加出名,现在推出了一个活动,那就是设计一个具有自我特色的粽子,取名为五芳斋xx第一粽。前几天,我们已经观看了如何包五芳斋粽子的录象,现在想不想来试试!
四、幼儿尝试制作五芳斋粽子:
1.教师简单示范介绍制作过程。
2.幼儿自由选择棕馅进行制作。
五、延伸活动:
在音乐声中师幼一起端着粽子去食堂烧,结束活动。
小粽子教案篇三
1、让幼儿了解粽子的不同形状,大小及种类。品尝粽子的味道。
2、了解粽子的由来,知道粽子是横县的特产,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1.认识粽子态的不同形状及大小种类。
2.知道粽子是横县的特产。
1、在活动区中摆放不同的粽子图片、包粽子材料及各种味道不同粽子的实物;
2、《包粽粑》音乐。
一、引出主题:猜谜语
“草叶包裹四角尖,再用细绳腰上栓,
白米猪肉里面塞,家家过年摆上桌。”
教师:“小朋友们猜对了,是粽子。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横县大粽。”
二、认识粽子
1、说说粽子形状。
(1)、教师:“你吃过什么样的粽子?它是什么形状的?”让幼儿自由说说自己看见过的粽子。
(2)、出示并介绍有关不同粽子的图片,让幼儿观看了解粽子的多种形
状。有三角粽、四角粽、长形粽子等。
2、说说粽子的味道。
(1)、教师:“有各种各样的粽子,那么你吃过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味道呢?里面包着什么呢?”
(2)、让幼儿自由说说自己吃过的粽子,并说说不同的粽子用哪些方法来吃才更好吃 。
(3)、请幼儿品尝粽子的各种味道,让幼儿懂得有甜粽、咸粽、原味粽,有白粽、肉粽、凉粽、花生绿豆红豆粽等,让幼儿感受粽子的各种美味。
3、认识包粽子的材料。
4、让幼儿认识粽子的由来。
三、教师小结:
横县大粽是广西横县人欢度新春佳节的主要食品之一,横县有“无粽不成年”之说,也就是过年时没有粽子吃不像过年的意思。我们的横县大粽形状是平底、上拱、中部丰满隆起的长条形,就像怀着宝宝的妈妈一样多子多福。在材料则是以山上带香的粽叶和红绳索用作包裹,表示吉祥的意思。人们在过年之前把粽子包好,在晚上放进锅里煮。在过年时一家人便围坐一起吃起锅大粽,代表全家团团圆圆。大粽多由妈妈亲手做作,故称之为妈妈大粽,吃起来最有妈妈味道。
四、幼儿随着音乐跟着老师跳舞蹈《包粽子》结束活动。
首先我对目标的制定:
我制定的认知目标为了解粽子的形状、大小和种类,了解粽子的由来,知道粽子是横县特产;情感目标为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其次,对组织的形式。
《纲要》中提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在这一活动中,以孩子们最熟悉的大粽为切入点,让孩子关注家乡的美食,对家乡的地方特色产生兴趣和对劳动成果的热爱。在活动过程中,运用各种不同粽子的图片让孩子们感知粽子的形状、种类;在活动区中投放包粽子用的粽叶、棉线、糯米、绿豆花生等材料,让孩子直接了解粽子原来使用这些材料包成的。在活动中我是以层层深入的组织形式来完成活动目标,每一个环节都是为了完成活动目标服务。
最后,师幼的互动。
大班孩子喜欢猜谜语,活动的开始就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出课题—粽子,吸引孩子们的兴趣,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活动中,孩子们运用多种感官:想、看、说、听,自己讲述粽子的大小、形状等不同特征,教师在旁加以鼓励,能使孩子原有的经验得到梳理。 活动里我提供粽子实物让孩子观察,这样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掌握粽子的多种形状,大小区分等特征,给孩子以直观的感性经验。知识丰富后给孩子们品尝我准备好的几个品种的粽子,孩子们看着飘溢清香粽子有说不出的高兴,他们品尝不同粽子的同时也在一边议论平时吃过的粽子有什么形状的,有什么味道的,还有馅儿又放有什么的。粽子的故事由来,教师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由孩子自由说说,教师不做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孩子加以鼓励。最后再由老师对故事由来的小结,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对家乡的特产喜爱。我作为教育者,在活动中起到主导的作用,适时、适宜的引导孩子掌握知识。
在活动最后的环节中以壮族舞蹈《包粽粑》来推向高点,孩子们在欢乐声中结束活动。
不足之处:在环境创设中,图片和道具材料还准备不够充分、不够完善,我想,在下一系列活动中对环境创设的准备更要充分布置,让孩子认识横县特产——横县大粽中,以一系列的活动来开展教学活动的。在下一个活动中,我将在孩子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给孩子提供包粽粑所需的材料,开展手工活动《包粽粑》,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对横县大粽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从而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小粽子教案篇四
端午节的传说和习俗,为一个普通的日子平添了深沉的意味、热烈的气味,使它变得有意义。艺术课程将带领同学们,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学唱歌曲、手工制作、聆听历史故事、观赏喜剧性表演等多种艺术活动,体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感受节日的欢腾,了解屈原的民族气节与爱国精神。本单元设置三个课题:《粽子情》《敲锣打鼓赛龙舟》《屈原与端午节》。
课时建议:6课时。
课题一粽子情。
教学目标:
通过歌唱和制作、欣赏绘画等艺术活动,使学生了解粽子与端午节的民俗文化内涵,感受和表现端午节热闹的气氛及浓厚的亲情。
教学准备:
1、端午节的光盘或录像资料。
2、端午节民俗文化的美术作品。
3、端午节的粽子、彩线的实物照片。
4、歌舞及录音带。
课时建议:2―4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1、从欣赏教材中具有浓厚民族风情的粽子图片开始,经过讨论,分享图片。
所带来的乐趣,使学生从中了解吃粽子、包粽子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活动内容之一。
2、赏民间美术香包作品,对香包的品种、类型有所了解和认识,对其审美。
功能与实用功能有初步的理解,从而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感悟。
3、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包粽子或制作小香包,知道它所包含的祝福与吉祥。
意义。
4、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并将自己的作品送给小伙伴或好朋友,表达。
对他人的祝福,或存入艺术档案夹。
5、学唱歌曲《包粽子》,通过歌唱活动,丰富学生情感并指导学生演唱。
活动二:
1、与劳动相结合,学习包粽子。在劳动中加强对粽子的了解与认识,知道端午节时传统的民族节日。可以结合手工活动,参照学生用书中麦草编结的民间工艺品粽子,进行创作。例如,使用不同的彩色纸裁成纸条,进行编结创作,也可以用彩色毛线进行粽子的制作。制作之前,可以先用卡纸粘贴一个粽子的形状,然后用彩纸条或彩色毛线编结。
2、学习做一个小香包。例如,将箱包和绣球这类物品用手工编结、粘贴的方式制作出来,送给自己的好朋友,也可以存入艺术档案夹。
活动三:
1、学生以粽子实物开始艺术学习,讨论它的包法,回味它的特点,进行手。
工活动,并交流和展示学生作品。
2、欣赏歌曲,了解小香包是从粽子的包法演变的,现已成为祝福与吉祥的象征。
3、发动学生寻找有关粽子、箱包和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等资料,在小队或班级里讲述,使大家能够知道粽子、箱包与端午节的联系,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4、进行关于粽子和香包及端午节的想象画创作,并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评,
与同学交流。例如,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书中某一个香包上的纹饰或图案的局部,与其它的纹样结合在一起,组合成一幅作品。可以使用彩色水笔勾线天色的基本方法,也可以选用色纸,是用彩色笔进行线描的组合构成方法。
活动四:
1、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有关端午节的图片及光盘等,讨论端午节吃粽。
子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纪念谁?端午节还有那些民俗?请把自己知道的讲出来给大伙听一听。
2、同学们用自己身边能够准备到的各种材料制作粽子挂件,或者在蛋壳上。
进行彩绘,让后将自己的作品作为礼物赠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3、自己做好的小香包组合成一只比较大的香包,然后以小队为单位进行击。
鼓传荷包游戏,在游戏中感受小伙伴的友情和活动的快乐。
活动五: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用彩线缠好的纸粽子和生活中用棕叶包的粽子,对比其区别,观察其不同,从中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装饰性美感,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
2、教师演示如何折纸粽子。学生折,小组间开展互助式指导,老师个别。
指导。
3、教师示范怎样给纸粽子上缠绕彩线。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将缠好的粽子用来装饰活动室或让学生带回家,将制作的方法介绍给爸爸妈妈,与家人一起缠绕制作彩色粽子,共同分享粽子情。
教学评价建议。
1、根据学生的表现,教师启发学生分别进行自评、互评。要引导学生能够发现小伙伴在学习活动中的每个细微表现,注意学习别人的优点。
2、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本节课中艺术能力的发展目标,注意随时激励学生所表现出的自信、大胆,并在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制作传统工艺品。
教学目标。
通过歌唱和制作、欣赏绘画等艺术活动,使学生了解粽子与端午节的民俗文化内涵,感受和表现端午节热闹的气氛及浓厚的亲情。
教学准备:
1、端午节的光盘或录像资料。
2、端午节民俗文化的美术作品。
3、端午节的粽子、彩线的实物照片。
4、歌舞及录音带。
课型:美术。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
2、导课:
在这个美丽的五月里我们要迎接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节日。在节日的那一天人们都要吃一种植物包裹的香香的食品。你知道那是什么食品吗?(粽子)。
3、新授:
看一看,说一说:
从欣赏教材中具有浓厚民族风情的.粽子图片开始,经过讨论,分享图片所带来的乐趣,使学生从中了解吃粽子、包粽子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活动内容之一。
欣赏民间美术香包作品,对香包的品种、类型有所了解和认识,对其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有初步的理解,从而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感悟。
做一做:
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包粽子或制作小香包,知道它所包含的祝福与吉祥意义。与劳动相结合,学习包粽子。在劳动中加强对粽子的了解与认识,知道端午节时传统的民族节日。
参照学生用书中麦草编结的民间工艺品粽子,进行创作。例如,使用不同的彩色纸裁成纸条,进行编结创作,也可以用彩色毛线进行粽子的制作。制作之前,可以先用卡纸粘贴一个粽子的形状,然后用彩纸条或彩色毛线编结。
学习做一个小香包。例如,将箱包和绣球这类物品用手工编结、粘贴的方式制作出来或者在蛋壳上进行彩绘。
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并将自己的作品送给小伙伴或好朋友,表达对他人的祝福,或存入艺术档案夹。
课堂拓展:制作工艺粽子、彩蛋、小香包送给家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包粽子》、绘画创作。
教学目标:
通过歌唱和制作、欣赏绘画等艺术活动,使学生了解粽子与端午节的民俗文化内涵,感受和表现端午节热闹的气氛及浓厚的亲情。
教学准备:
端午节的光盘或录像资料。
端午节民俗文化的美术作品。
端午节的粽子、彩线的实物照片。
歌舞及录音带。
课型:美术。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
2、导课:
3、新授:
听一听,唱一唱:
欣赏歌曲,了解小香包是从粽子的包法演变的,现已成为祝福与吉祥的象征。
通过歌唱活动,丰富学生情感并指导学生演唱。
学生跟琴学唱歌曲。
方法:集体齐朗读歌词:
1、朗读歌词:集体听教师有表情地朗读歌词。
2、范唱:集体听歌曲范唱一遍。
3、学生跟琴演唱。
要求:
1、唱准音名和音高及节奏。
2、注意演唱的方法。
说一说:
发动学生寻找有关粽子、箱包和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等资料,在小队或班级里讲述,使大家能够知道粽子、箱包与端午节的联系,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有关端午节的图片及光盘等,讨论:
(1)、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什么?
(2)、是为了纪念谁?
(3)、端午节还有那些民俗?
(4)、请把自己知道的讲出来给大伙听一听。
画一画:
进行关于粽子和香包及端午节的想象画创作,并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评,
与同学交流。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书中某一个香包上的纹饰或图案的局部,与其它的纹样结合在一起,组合成一幅作品。可以使用彩色水笔勾线天色的基本方法,也可以选用色纸,是用彩色笔进行线描的组合构成方法。
作品大展示:
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增强学生的信心。
课堂拓展:
将缠好的粽子用来装饰活动室或让学生带回家,将制作的方法介绍给爸爸妈妈,与家人一起缠绕制作彩色粽子,共同分享粽子情。
课堂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小粽子教案篇五
1、感受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吃粽子,知道端午节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吃粽子了。
2、能剪出中国式屋顶、粽子、吃粽子的人物。
3、剪好各种部件,再组合粘贴出完整的画面。
4、锻炼幼儿的耐心细致与创造美的能力。
5、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6、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小粽子教案篇六
(在密密的树林里――也就不能把找来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了。怎么办呢?)。
――这位奶奶有个非常大的本领是什么呀?
――可奶奶不能说话了,那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幼儿讨论)。
――看看老奶奶是怎么做的。
2、听故事,观看ppt4。
(老奶奶决定把一个个故事――谁就会讲故事了。)。
――奶奶是怎么做的呢?
小结;原来奶奶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故事。
――粽子是做好了,可是要有人来吃,谁会来呢?让我们继续听下去。
3、出示松鼠卡片,观看ppt5、6、7。(吱吱吱、吱吱吱,――一个劲儿地叫“吱吱吱’’’’’’’”)。
――谁来了?小松鼠来干什么,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
小结:小松鼠吃了粽子,可是“吱吱吱”的讲不出来――接下来来还会有谁来呢?让我们继续听下去。
4、出示狐狸卡片,观看ppt8、9、10(哩哩哩、哩哩哩,来了一只小狐狸――一个劲儿叫:“哩哩哩……”
――谁来了?小狐狸来干什么,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
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哩哩哩”的讲不出来。
5、观看ppt11。
(接着,又来了百灵鸟、小白兔和小猴子,他们吃了粽子有。
了故事可是也不会说,怎么办呢?)。
――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呢?真着急。你有什么办法吗?(幼儿讨论)。
6、观看ppt12、13。
(小松鼠,小狐狸――扔下竹篮拼命逃。)。
――动物们找到了谁?
――小姑娘为什么要逃跑啊?(因为小动物们一高兴就冲了上去,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叫个不停。小姑娘吓坏了)。
7、观看ppt14、15、16。
(糟糕!――一直采到小房子跟前)。
――小姑娘吓跑了,动物们用了什么好办法把小姑娘引来?(动物们用蘑菇引来了小姑娘)。
8、观看ppt17、18、19、20。
(美丽的小姑娘――那个也是故事呦)。
小粽子教案篇七
老师小的时候,到了夏天大家都会端着椅子到外面去乘凉,而且还会念一些童谣,你们想不想也来听一听?(想)。
风凉嘟嘟,螺丝嗦嗦,盐鸭蛋剥剥,粽子吃吃,萝卜干吃粥,味道好是好得勒。
二、了解苏州人过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1、每年的什么节日我们苏州人都要吃粽子呢?
2、端午节,我们苏州人除了吃粽子这个风俗习惯还有一个风俗习惯,是什么呢?(菖蒲、艾叶、大蒜头)。
三、玩粽叶。
四、交流。
小粽子教案篇八
1、指导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包粽子》,从而表达对江南的真挚情感,并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丰富有关端午节的知识。
2、通过引导学生自编动作来表现歌曲,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3、通过看、听、唱、动等音乐学习活动,让学生对江南的名胜、民俗有一定了解,鉴赏能力有所提高。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小粽子教案篇九
孩子们剪出了端午节吃粽子的情节,很有生活情趣,不错呦!屋顶是一个红色的翘式屋顶,剪好了外轮廓再在里面剪出一些镂空的纹路。粽子是三角形的,也镂空剪出一些花纹。非常可喜的是,孩子们在剪吃粽子的小人时,非常有创造性:有的人物剪出了五官,正张大嘴吃粽子,是分部件组合剪的;有的是一气呵成,一张纸就剪出了一个小人,然后胸口再贴一个绿色的三角形的粽子,简单扼要地表现出了吃粽子的小人,表现出孩子们童真童趣。
小粽子教案篇十
播放电影《刘三姐》对歌视频片段,提问学生视频中的人物在做什么,周围的景色怎样,唱歌的人是谁,她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手。教师总结“视频当中的人们在有山有水的地方开心地对歌,我们曾经学过“甲天下”的山水在广西桂林,这个美丽的地方不仅有迷人的风景,更居住着一群勤劳善良、乐观开朗的壮族人民。除了刚才播放的对歌歌曲,电影里还有另一首优美的歌曲《唱山歌》,接下来我们伴随这首歌曲,一起走进我们的桂林,走进壮族。”
(二)初步感知。
1.初听歌曲,教师设置问题: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进行总结:歌曲的情绪是优美、婉转地,速度为中速。
2.再次聆听歌曲,教师设置问题:歌曲的节拍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进行总结:歌曲是由2/4和3/4交替进行的,这样的节拍我们叫做“交换拍子”。
(三)探究学习。
1.学生学唱旋律,感受变换拍子的旋律特点;。
2.找出旋律中的相似乐句,并根据特点划分乐句;。
3.分乐句带入歌词,学唱歌曲,理解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4.观察歌词与旋律对应特点,找出“一字多音”,并掌握“一字多音”的唱法;。
5.跟随钢琴伴奏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介绍壮族风俗歌会“歌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影片中人们的演唱形式和学生自己演唱歌曲的形式有什么不同,结合歌曲《唱山歌》总结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由小组代表发言进行小组间的讨论交流。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唱山歌》,走进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桂林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动听的音乐以及善良的壮族人民。我们国家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文化,我们除了要了解这些文化,还应该保护和传承我们国家的这些艺术瑰宝,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
小粽子教案篇十一
师小结:原来,粽子里可以包许多好吃的东西,包的东西不一样,吃出来的味道也不一样。
二、倾听故事。
1、故事前大半段。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粽子的有趣故事,你们想听吗?
幼儿完整欣赏ppt配音故事。
提问,体验角色:
(1)故事里有谁?
(2)(出示老奶奶)老奶奶有一个什么大本领?(会讲许多故事)。
(3)老奶奶不能讲故事了,她想了个什么办法?
(4)谁先来吃了老奶奶包的故事粽子?
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有了故事,可它却说不出来,它怎么叫的?小松鼠着急吗?
(幼儿角色体验,引发编故事的愿望)。
(5)后来,又来了谁?
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有了故事,可它却说不出来,它怎么叫的?小狐狸着急吗?
(角色体验)。
2、完整欣赏故事。
师:小动物们吃了奶奶的粽子,却不能讲故事,你们能帮小动物想个好办法吗?
(幼儿自由想象述说)。
师:我们来听听,小动物们想的办法是不是跟你们想的一样呢?
(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三、创编故事。
师:你们想不想像故事里的小姑娘一样,吃了粽子会讲许多的故事?
1、幼儿分组或个别看图创编故事。
2、幼儿分享故事。
小粽子教案篇十二
多渠道参与法:贯彻《纲要》精神,实施家园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并让家长向幼儿介绍一些有关端午节的初步知识,家长成为孩子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支持者。利用游戏组织幼儿玩塞龙舟的游戏,从而进一步让幼儿了解有关端午节的知识。
小粽子教案篇十三
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
难点】。
感受2/4拍的强弱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看课本上的插图,请学生找出天安门、国旗和国徽。在天安门广场,我们可爱的解放军叔叔每天早晨都会伴着雄壮的国歌将国旗升起,现在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国旗升起时的场面吧。
教师播放在天安门升国旗的视频,并请学生谈谈观看视频之后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画示意图并说明各部分分别代表什么,引导学生懂得升国旗时应起立,目视国旗。我们的国旗这么美丽,所以有人给她编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首歌曲中所描绘的国旗吧!
(二)新课教授。
1.教师播放歌曲,并设问,听完这首歌曲你能想象出什么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价并总结,五星红旗飘扬在蓝蓝的天空中,那么美丽,那么雄伟和激动人心。
2.复听歌曲,并设问,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情绪又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价并总结,歌曲的速度是中速,情绪欢快且激动。
3.教师弹琴范唱歌曲,学生跟琴轻声哼唱,提醒学生注意情绪。
4.教师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用强拍拍手,弱拍拍腿的方式让学生感受2/4拍的强弱规律,并说一说2/4拍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前面一拍是强拍,后面一拍是弱拍。
5.跟随教师的示范一起拍出2/4拍的强弱规律。
6.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随琴声律动身体,再次体会歌曲的拍子、速度和情绪。
7.教师教唱歌谱,学生用拍手、拍腿的方式挥拍演唱曲谱。
8.学生齐读歌词后填词演唱。
小粽子教案篇十四
学生自由回答。(布谷~布谷~)。
教师总结:布谷鸟是一种会唱歌的鸟类,它经常用自己美妙的声音,给人们唱出动听的歌曲,告诉人们,春天来了。今天我们就来学唱歌曲《布谷叫,春天到》,感受布谷鸟给我们带来的春天的气息。
(二)感知歌曲。
1.初次聆听。教师提问学生: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给人一种欢快的感觉,听起来很开心。
2.教师演唱歌曲,提问学生:你能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感受音乐,能够想象出布谷鸟在天空飞翔,春姑娘与它一起到来的景象。
(三)学唱歌曲。
1.跟随老师范唱,学生模唱3(mi)、5(sol)两音,感受两个音之间的距离。
2.教师用手势,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小粽子教案篇十五
目标:
1、学习包粽子,进一步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2、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幼儿反映:
前的准备,孩子们已经急不可待了,看者调好料的糯米、粽子壳、线一样样地摆上桌子,他们纷纷要开始动手了。活动中,孩子们学得可认真,可积极了,一个劲地要求大人帮忙指导。虽然他们包的并不好,有的甚至屡屡失败,但那份积极性和兴趣依然很浓。下午,孩子们吃上自己包的粽子,又说又笑,离园时还带一个回家让大人品尝,成功的喜悦溢与言表。
家长反映:
家长很支持我们的活动,所以当日来了不少的热心家长。在活动中,他们教得很认真很耐心,手把手地指导孩子如何卷棕叶、如何压实糯米、如何包裹和捆扎。活动结束,家长们还主动帮助我们整理场地,扫地、擦桌、拖地、摆桌椅,一会儿工夫教室就干净整洁了。
六、活动效果与反思:
本次主题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活动效果好。
首先,幼儿的参与很积极认真,通过谈话“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折纸“粽子香袋”、毛线编制“长命缕”、积塑搭建“龙舟”以及家长们共同参加的包粽子等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动手能力,感受了节日的快乐气氛。
其次,家长们在活动中也非常的配合,纷纷拿来了香袋、菖蒲等端午节特有的物品,还特地请假来参加包粽子的活动,使活动的开展很顺利。
小粽子教案篇十六
1、知道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通过观察,了解粽子是由粽叶、糯米等包成的。
2、喜欢吃粽子,通过品尝活动进一步感受节日的愉快。
1、粽叶、糯米、棉线。
2、煮熟的粽子、生粽子人手一只。
1、观察粽子,知道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激发活动兴趣。
2、进一步观察粽子的外形、气味等特征。
3、观察包粽子的材料,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
(1)知道材料的名称,了解其用途。
(2)观察老师包粽子、煮粽子的过程。
4、品尝粽子,体验快乐。
(2)品尝粽子,与同伴说说自己吃的`粽子的口味及自己吃粽子的心情。小班包粽子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