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醉美酒谁醉唐诗读后感(大全8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谁醉美酒谁醉唐诗读后感篇一
英国的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那么读诗呢?来看下面的唐诗三百首的读后感:
许多中国人,都是在唐诗宋词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
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文人墨客在“青山绿水,娇莺戏蝶”的意境中写下了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或是秋思浩荡,或是春风飞扬,或是明月千古,或是斜阳晚钟,又或许是田园林泉和诗酒流连。
翻开《唐诗宋词三百首》,你应该会听到江南淅沥的雨声,看到碧波上泊着的乌蓬船。
青莲居士当时“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豪气,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带给我同样的震撼,一个是诗仙侠士,一个是爱国不惜生命的伟人,在历史这条奔流不息的滔滔大河中,他们流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在杜甫“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缠绵俏丽中,我又感受到了诗人把这美如画的情景描写的如此惟妙惟肖,留给我们的是清雅秀丽的余韵。
“宛转峨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这几句诗,不正是把那种感叹时光无情的悲凉之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吗?这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把对时光的不舍与感叹融入了这一个个字中。
从留有浓浓墨香的唐诗宋词中,我们还能读到那浓浓的爱国情怀。
它们也许是李后主“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深沉叹息;也许是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激情;又或许是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报国无门的情感。
诗人任思想在伏案挥毫中狂舞,任对祖国的满腔热血在纸上挥洒,留与后世的一代又一代爱国儿女久久瞻仰。
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为祖国拥有如此丰富、瑰丽的文化感到骄傲,我们现代的少年更是要取诗之精华,学词之涵韵,在这些令人浩气长舒的诗句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英国的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宋代的苏轼也曾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两位在文学领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认为,读诗,可以提升人的智慧与情操。
放眼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唐朝的诗歌发展最为昌盛,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
年少时,寄居在外公家,外公是诗迷,珍藏的诗书举不胜举。
于是,我便轻易读到了《唐诗三百首》。
我初识的古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醉过方知酒浓”,一读之下竟欲罢不能,从此,我便沉浸于诗的世界。
最初读诗,读的是朗朗上口的语句;再读诗,便读出了诗中字词的斟酌;而后,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读出了诗中或悲或喜的故事。
我最爱在清风微拂的傍晚,于柳树下,读一首唐诗,或读李白的豪情,在现实中饮酒放歌;或读杜甫的雄浑,让自己多一份忧国忧民;或读白居易的清扬畅丽,在内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读读孟浩然的恬静,品品李商隐的委婉……每当此时,总是心潮澎湃,仿佛自己也是满腹经纶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绝句。
我向来垂青富含思想的诗歌,因为它们陪我走过了许多坎坷。
人生难免有失意的时候,当我考试不利时,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鼓励我突破“行路难”的困境;当我与朋友道别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就成为心中的慰藉。
诗,融入了我的生活,无论失意得意,无论悲愁欢喜,诗,一直是我不离不弃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现代社会迅速发展,许多中华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遗弃,对外来事物的狂热追求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忘记了中国的古文化,忘记了唐诗,他们宁愿生活在虚拟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事物。
曾有一则新闻报导:近六成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
面对这个结果,我不禁震惊,难道中国文化的内涵不及外国文化吗?并非如此,相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国文化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粹。
试问,如果每个中国人能够多读一首唐诗,多一份对诗歌的热爱,又如何会出现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化的缩影。
细读唐诗,它能给予你智慧;品读唐诗则可以使其勉励你,鞭策你,使你前行。
在纷繁的.今日,不妨觅一个清静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诗,来领略其中的感悟。
小时侯刚会说话的时候,爸爸就教我读:“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当时虽然能读、背好多首唐诗,可是对诗的意境、含义却似懂非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现在再读,虽然还是那短短几行简洁的文字,却犹如海上的明灯,给我许多启示。
《唐诗三百首》中收录了许多着名诗人的作品,有的描写祖国的美丽风景,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二月花。”比喻生动形象,把秋天火红的枫林美景,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有的描写朋友间的深厚友情,如“桃花潭水深千丈,不及汪伦送我情。”用千丈深的桃花潭水来形容友情,可见两人间的友情有多深呀。
我喜欢《唐诗三百首》,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哲理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她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读她,能使人明智, 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读她,让我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让我更加勤奋学习;她带我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以祖国而自豪!
《唐诗三百首》,一本不得不读的好书。
谁醉美酒谁醉唐诗读后感篇二
自从上了六年级,我很少有时间投身于我所热衷的赏心悦目的读书——“悦读”上。总是无法摆脱述数学题典闯过100分——“题海”,每天5时50分起床,22时30分睡觉,见同学娓娓狂侃学习,稍有偏题便是不正经。尽管如此,成绩却每每不见上涨,更是在多次“大考”中失利。我累极了,开始抱怨人生的公平:“为什么辛勤耕耘没有收获?为什么奋发努力也不见成果?为什么为什么……”
思想一旦走进了误区,难见好转,我在那段时间里就很苦恼。我拿出一叠古诗诗集。于是我翻开了,我看见了“把酒临风”的苏东坡迎面走来。滴居黄城中,把酒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覆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苏东坡同我一样满腔豪情,然而爱情曲折、仕途艰辛的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他坦然面对一切得失,被贬杭州,他却自得——青春竹杖,绿绿芒鞋,眼中只有秋水泛清波,难道你不怨吗?难道你甘于被贬吗?难道你不想成就大业吗?“不,我学会了坦然,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便是。”他笑答。我若有所思——也许面对失败我也该收获一份坦然?还未细想,只见一位身穿白衣,骑着驴的歌者向我招手,一看,原是李白。李白同我一样对前程充满希冀,然而官道不如意,人们希望他歌颂当政,赞美君王,他却不,他要一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坦然地接受一切得失,行至蜀路,一路高歌“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身着“白大挂”,头顶发飘飘,眼中一片豁达。难道你不怨吗?难道你不想成就大业吗?“不,我学会了坦然,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三分啸成了剑气,回首望去,前途一片好景。”
我终于懂得了,原来他们也是同样的豪迈激情,只是,他们勇于面对眼前的失败,中伤……我也要一样!
我合上书,自信的抬起头,一阵微风吹过。
教师简评:中国的诗歌世界,博大精深,烟波浩淼,小作者能从诗歌的世界中读出勇敢坚强,实属难得。
通过作者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倾诉,我们看到了作者清新隽永的文笔,恰当古诗词句的引用,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较为丰富的文学积淀。
谁醉美酒谁醉唐诗读后感篇三
《唐诗三百首》对我而言,多少会害怕,毕竟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会有一些篇目涉及到,但我仍对他抱深深的敬畏,古人的语言总是短小,却充满了力量,让我们不禁会被深深的迷住,有故事,有情节,有感动,有气魄,有悔恨,有相思之情。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是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里的诗句。在唐诗里,李商隐的诗歌以用典多、隐晦而著称。他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美丽的诗句。如“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等,留给我们遐想的空间,把我们带入美妙的意境。
“秋阴不散霜飞晚”,此时此刻,仰头望天,雨意已浓,一片迷蒙。这样的物景,给本就不够明朗的心境,投上重重的阴影,心境的黯淡,又为物景抹上了一层灰色。情与景,心与物浑然于一体。“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一直为后学所溢美的神来之笔。试想,淅淅沥沥的秋雨,点点滴滴地敲打在枯荷上,那凄清的错落有致的声响,该是一种怎样的声韵?枯荷无疑是一种残败衰飒的形象,偶尔的枯荷之“留”,赢得的却是诗人的“听”,而诗人“听”到的.,又只是那凄楚的雨声。枯荷秋雨的清韵,有谁能解其中个味?那枯荷莫不就是诗人的化身,而那“雨声”也远不仅是天籁之韵了,或许它还是诗人在羁泊异乡、孤苦飘零时,略慰相思,稍解寂寥的心韵呀!其实,通过这两句诗,我们还可以发现晚唐衰败的景象。
简单的几个字包含了很多,这就是《唐诗三百首》。
谁醉美酒谁醉唐诗读后感篇四
有人说:手捧一本唐诗,读出来的就是一个唐朝,不知道大家读出来的是什么,来看下面的读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当我三岁时,用稚嫩的双手捧起这本大大的《唐诗三百首》,一股清新之墨香拥入心脾,沁人肺腑。
李白的五言律诗是我如痴如醉,白居易的七言绝句使我趣意重生……正因为有了唐诗,才有了现代文明的社会;正因为有了唐诗才推动着人类的发展。
总之,唐诗在人们精神文明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接着,一个个名篇映在我眼前,一句句韵诗在我口中荡漾。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移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李白的《小儿识月》带领我飞入梦幻之境,让我学会深思,让我在月明如水,皓月当空的夜景中漫游,领略诗人的无限魅力。
车粼粼,马箫箫……”这便是杜甫的名诗《兵车行》。
这是我在十岁时认识的诗。
在杜甫描写的大丈夫被捉去当负沉重的徭役和征战,只留下妻儿在家中悲伤地哭泣时,悲愤的心情从我心头涌起,我多么希望我当时能在诗中充当一名主要任务将那些兵卒赶走,让各家庭团聚起来啊!但我只知道我在现实社会中。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此乃白居易的《长恨歌》。
我在诗中读出了诗人的情致缠绵无限。
杨玉环与唐玄宗的生死爱情情景在我眼前出现。
那悲伤的爱情,一定会为后人所敬仰。
其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当今正确的说法。
唐诗推动着人类的发展史中国历史上一个永远的里程碑。
我初识的古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醉过方知酒浓”,一读之下竟欲罢不能,从此,我便沉浸于诗的世界。
最初读诗,读的是朗朗上口的语句;再读诗,便读出了诗中字词的斟酌;而后,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读出了诗中或悲或喜的故事。
再或是,读读孟浩然的恬静,品品李商隐的委婉……每当此时,总是心潮澎湃,仿佛自己也是满腹经纶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绝句。
我向来垂青富含思想的诗歌,因为它们陪我走过了许多坎坷。
人生难免有失意的时候,当我考试不利时,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鼓励我突破“行路难”的困境;当我与朋友道别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就成为心中的慰藉。
诗,融入了我的生活,无论失意得意,无论悲愁欢喜,诗,一直是我不离不弃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现代社会迅速发展,许多中华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遗弃,对外来事物的狂热追求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忘记了中国的古文化,忘记了唐诗,他们宁愿生活在虚拟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事物。
曾有一则新闻报导:近六成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
面对这个结果,我不禁震惊,难道中国文化的内涵不及外国文化吗?并非如此,相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国文化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粹。
试问,如果每个中国人能够多读一首唐诗,多一份对诗歌的热爱,又如何会出现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化的缩影。
细读唐诗,它能给予你智慧;品读唐诗则可以使其勉励你,鞭策你,使你前行。
在纷繁的今日,不妨觅一个清静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诗,来领略其中的感悟。
谁醉美酒谁醉唐诗读后感篇五
诗人,看似经营山水,其实是经营自己的心境。一抹风、一片流云、一声啸,从来,都是诗。只是我们脚步太匆忙,行程太拥挤。正如,春、江、花、月、夜,是华美的篇章,有着宇宙的开阔感,是生命的鉴照。
诗歌鉴赏,是我教学中最弱的一块,当诗歌被注释、被解读,就如嚼蜡烛,生命的体验被解剖,变得冷硬,索然无味,而我,恰恰就是那个眼睛蒙着白布的刽子手,“咔嚓”一刀落下,孩子的诗性就被砍断了。
要知道,诗,本身是那么美,那是灵魂的出走,自我的完成。
谁醉美酒谁醉唐诗读后感篇六
先谈一点整体的感受,作为大家,西川敢于写出这么“浅薄”的小册子,作为大众读物,我是佩服他的勇气的。当然,一直以来,他也长于寓思考于随笔之中,很多针砭时弊的讨论和文学评论都浅畅直白。这次发表的新书与其说是一本文学评论,毋宁说是随笔,是杂文,是时评。对,是一篇时评,一篇处理时代的评论。
我们“采取何种态度阅读古文学:你究竟是把古人供起来读,还是努力把自己当作古人的同代人来读?”
联想近年来火起来的“国学热”和《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一票电视节目,固然在普及古文、倡导风尚,乃至提高中华民族古文修养等方方面面居功至伟、泽被万世,但在西川看来这种把古人供起来读是以面对永恒的态度来面对古人作品,也就是说,从文化意义层面希望借此获得熏陶和滋养。即使“往好里说,这些通过背诵和使用古诗词得以获得全球化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的文化身份感,并以所获身份面对民主化、自由、发展、娱乐与生态问题。这当然是不错的。”
“我本人天生乐于从古诗词获得修养,但实话说,有时又没那么在乎。我个人寄望自古人处获得的最主要的东西,其实是创造的秘密,即‘古人为什么这样做’。”
《孟子·万章下》有语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可惜的是,这本小册子很显然不具备“论其世”的吞吐量,气象万千的大唐图景和辉煌灿烂的唐诗风貌是不可能在这一本《唐诗的读法》里呈现万一的,好在它至少提示了世人一点,唐诗不该怎么读,或者说仅仅以我们惯常以为的读法是远远不够的。(仅在这一点上来说,这本书就值得反复阅读,以起到不断提醒的作用。)在当代脱离了文言文、经史子集、进士文化为背景的条件下,或依葫芦画瓢写两首古体诗以抒情,或把诗句当成语,功利地拿来就用以显摆修养,展示的却是一种威信或者一种风度,又或是文雅的生活品质。这些都不是西川提倡的读法。
那么他提倡的读法是什么呢?没错,就是进入那个时代,“知其人”,“论其世”,贴近每一个写作现场,探寻唐诗创作的秘密。研读“生材料”,不拾人牙慧的他自称还算是一个有开拓精神的强力诗人。对于如此严肃地对待历史的前辈,我充满感动地敬佩。但我也深刻地领会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语),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更何况文学上还存在着所谓“互文”的修辞),尤其对于具有历史崇拜传统的我们来说,如何将历史的归历史,文学的归文学,是需要警惕的,这也得拜“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开创的历史写作方法所赐。
“唐人怎样写诗?是否如我们这样写?为什么好诗人集中在唐代?唐代诗人、读者、评论家的诗歌标准与今人相异还是相同?唐代的非主流诗人如何工作?唐人写诗跟他们的生活方式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如何处理他们的时代?……”
谁醉美酒谁醉唐诗读后感篇七
轻轻地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摩诘一齐畅游在山水之间,一轮皎洁娇美的圆月在松枝间穿拂,如水的山间软泥上缥缈着点点精巧的光斑,如碎碎的宝石镶嵌在大山的锦缎上,自然而不虚浮,淳朴而不媚俗。一汪清泉静静地流淌,柔柔地穿梭在林间,不时地撞击在石壁上,蜿蜒成圈圈涟漪,完美诗意地荡漾开来。在溪畔的静夜中氤氲成心中淡淡的思绪。
思念之情。
缓缓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勃一齐沉浸在友人的思念之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他的祝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他的心声,“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是他的思念,那对朋友的思念,那对朋友的不舍,在长河中聚集在一齐,永远乐会消逝。
人生之挫。
静静翻开《唐诗三百首》,和李白一齐应对人生挫折。“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他的挫折,“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他的感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他的信念。那缕坚贞的信念,是他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烙印。
《唐诗三百首》让我欣赏如此温柔的山水之气,美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感觉到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幸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体味如此伟大的人生之挫,妙哉!
沏一杯菊花茶,捧着唐诗三百首,窗外有阳光照过窗帘,蓦然回首,细细欣赏那温柔的山水之气,感受那浓浓的思念之情,体味那伟大的人生之挫,倏然,忘记了今夕今日。
我读《唐诗三百首》,我看人生三千景,我悟世间人世情,我体世间人之挫。
谁醉美酒谁醉唐诗读后感篇八
唐诗的高产与盛传是与唐代的社会背景时代风尚有关。唐朝的鼎盛给一大批追求仕途的文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济济仕途使那些文人墨客穷经皓首一个个把那些长长短短的格律诗打造得珠圆玉润灿烂辉煌。唐时的天空是诗的天空,诗人是最耀眼的星星,人们仰望星空无不为灿烂星空感到惊异。当我们遥望唐时的星空我们还惊异的发现,星空不仅灿烂而且出现了诸多的星座,赫然排列,灼灼夺目。
即使是今人我们还是把李白杜甫看成是唐代的最耀样眼的双子座,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老李老杜真好象是难兄难弟,在官场混得不如意,一个是彻底绝望,高唱着天生我材必有用,从此退出江湖,一个是且战且走,一把濞涕一把泪却又常怀千岁忧,吟出了安得广千万间大庇天下寒仕俱欢颜千古绝唱。作为诗坛比肩的兄弟,一个豪放旷达,藐视权贵,把诗的激情点燃,写出了自屈子以来最浪漫最灿烂的。华章,一个执着内敛,朴实本色,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生命的篇章。李白的诗属于长空明月高山流水,属于风的呼啸和心的召唤,杜甫的诗则属于大地属于庄稼属于人民。有人说李白出世,属道,骨子里透出道风仙骨,为人狂放不羁,心地坦荡无拘无束,行文犹如天马行空,白发三千丈愁怨似个长。而杜甫入世,是儒,是儒中的大儒,为官,则能恪尽职守,造福一方百姓,为民,则能布衣粗食,体恤民间疾苦,杜甫用诗的形式记录了唐代的民间历史,《三吏》《三别》以及悲壮的《兵车行》,莫不活画了一幅幅戚戚惨惨戚戚的民间画卷。杜甫的诗是可以入史的,是诗中的历史,是历史中最耀眼的'部分。如果说李白把诗的浪漫情怀发挥到了极致,那么杜甫则把诗的现实关怀推到了平常百姓之中,在唐时的灿烂星空中李杜这两颗双子星座,一儒一道,交相辉映,体现了中国文化最本质的东西。
这样当我们仰望灿烂的星空,我们总是为那耀眼的诗坛巨星惊叹不已,为灿烂的唐代诗文化惊叹不已。当然好花需要绿叶扶,如果没有初唐四杰没有边关诗人没有那些宫厅写手没有那些知名的和不知名的诗人诗作,李白杜甫王维也就没有这么辉煌这么耀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