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扁鹊治病教学设计教案(实用11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教案篇一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理解“拜见、理睬、毫不在意、邀功请赏”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3、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抓住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一、谈话导入
2、提问:你 觉得讳疾忌医是聪明人的做法还是愚蠢人的做法?(愚蠢人的做法)
3导入新课: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国王,他就做了这样一件愚蠢的事,结果白白送了性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个成语的故事。板题:29 扁鹊治病。
二、自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介绍有关扁鹊和蔡桓公的情况。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标出生字生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提问: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扁鹊医术的高超和齐桓公有病不治的愚笨)
4、提问:谁为我们大致说说故事内容?
三、品读课文,读文明理
1、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思考:蔡桓公的病经历了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扁鹊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蔡桓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蔡桓公的言行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完成表格)
2、组织全班交流。
(1)、蔡桓公的病经历了几个阶段?
明确:皮肤——皮肉——肠胃——骨髓。
(2)、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提问:对于扁鹊的话,蔡桓公是什么态度?这表明了什么?(抓住蔡桓公所说的话体会他对自己身体的盲目自信,对扁鹊的不屑一顾和自以为是。)
(3)、指名读第3自然段。提问:这一次蔡桓公对扁鹊又是什么态度?这说明了什么?(抓住“很不高兴”、“没有理睬”去感受蔡桓公的自大和不肯听取他人正确的意见。)
(4)、扁鹊与蔡桓公的第三次会面又是什么情形?(由“非常不高兴”和“连忙”体会蔡桓公的心理:始终不承认自己的病情,对扁鹊越来越厌烦,甚至由惩罚扁鹊的念头。)
(5)、扁鹊第四次见蔡桓公,为什么没有像前三次那样劝他治病,而是掉头就跑?(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无能为力。)
3、提问:蔡桓公的结局如何?(课文最后一段)
4、组织讨论:你觉得蔡桓公事个怎样的人?扁鹊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蔡桓公:不肯听取别人的意见,盲目自信,自以为是,不肯承认自己身上又 毛病。
扁鹊:医术高明,医德良好,为人聪明。
5、抽生复述这个故事。
四、拓展交流,领悟道理
1组织讨论:本来事一点点小病,蔡桓公有多次机会可以治愈,却因为他讳疾忌医,而导致了不可挽回的结局。从中你有什么启发?(认识到听取别人的意见、正视自己的毛病的重要性。)
3、总结:一点点小毛病如果不加以改正,就会越积越严重,达到不可挽回的地步。这是多么深刻的教训啊!愿同学们都能正视自己,用心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使自己的身心都能健康发展。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教案篇二
1教师出示课件:
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对症下药起死回生杏林春满
师: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看一组成语。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读成语。
师:这些成语有一个共同特点,谁来说说?
生:这些成语都是对技术精湛、道德高尚的医生的高度赞美。
师:希望大家能牢牢地记住这些美妙深远的成语,并把它们运用于自己的学习和写作中。
2质疑
师:通过课前预习,哪位同学愿意介绍一下扁鹊?(板书:扁鹊)
生:汇报资料(点名回答)
师:你们预习得真充分。
师:老师也查找了资料,并且制作了一张扁鹊的名片。(出示课件)
生:有名的医生。
师:那么有名的老师叫——(生)名师,有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叫——(生)名嘴。
师:可有一天,名医扁鹊却捻着胡子摇着头说:“……臣是以无请也。”——是谁,得了什么病,居然让这位可以起死回生的神医束手无策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通过学习《扁鹊治病》一文,找找答案。(板书课题:治病)齐读题目!
师:看了题目,你还想问些什么呢?扁鹊给谁治病呢?(板书:蔡桓公)
师:指导蔡字书写,先写草字头,下面是祭祀的祭,右上角先写横撇,再写捺。(生看着老师板书,伸出右手食指书空)再读课题。
3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师: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老师看看谁能读准下列词语。
出示课件:扁鹊拜见蔡桓公理睬敷烫肠胃汤药骨髓医治
(提示睬、敷——书写,骨髓——读音)
师: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你能够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扁鹊多次( )蔡桓公,指出他病在何处,蔡桓公不予( )。病在肌肤,热水( )就能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 ),服几剂( )也能治好;一旦深入( ),神医也无法( )了。
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拜见蔡桓公?都说了些什么?结果怎么样?(用不同的符号标画出来)
课件出示:扁鹊专用诊笺
时间:
患者:
病状:
治疗建议:
患者表现:
整理人:
蔡桓公
皮肤
及时就诊
1.我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2.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扁鹊
指名汇报
师生共同探讨——
1.皮肤有病——(扁鹊怎么发现的?)站了一会儿(只站了一会儿就能发现病情,说明什么?)——医术高明,不愧名医!
2.想象蔡桓公说话时的神态!
扁鹊走后,他又是怎么想的呢?(点名回答)——说话时的神态、动作会怎样——所以,他才会对左右的人说——读!(体会蔡桓公的性格特点)
3.小结:扁鹊第一次拜见蔡桓公,很短的时间就发现蔡桓公的皮肤上有病,但是蔡桓公却不以为然。其实,他不知道,正是自己的不以为然却埋下了隐患。
4.扁鹊一共几次见蔡桓公?
请同学细细读文,完成下面的表格。(看看随着时间的推移,蔡桓公的病情和态度都有怎样的变化。)(学生自学后,小组交流讨论)
扁鹊诊断蔡桓公病症专用便笺
诊次
日期
病情变化
治疗方法
蔡桓公态度
第一次
有一天
皮肤上有点小病
热水敷烫
认为自己没病
第二次
过了十来天
病在皮肉之间
扎针
很不高兴,没有理睬
第三次
十来天后
病在肠胃
服汤药
非常不高兴
第四次
又过了十几天
病已深入骨髓
无药可救
感到奇怪,派人去问
观察表格,你们发现了哪些相同与不同?
相同——
1.前三次见面,蔡桓公的病还有治。(即有治疗方法)
2.蔡桓公对扁鹊的态度都是不高兴、不理睬。(前三次不以为然)
不同——
师:随着时间的推移,蔡桓公的病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读书中相关语句(扁鹊说的话):
第一次拜见:有一天“皮肤上有点小病”
第二次拜见:过了十来天“发展到皮肉之间”
第三次拜见:十来天后“发展到肠胃里”
师:你们已经学着扁鹊的样子在劝蔡桓公了。
师:那么第四次扁鹊为什么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呢?
生:“深入骨髓”
师:病情由悄然不觉到来势凶猛,治疗的方法又有什么不同?
生回答:
在皮肤上:热水敷烫
发展到皮肉之间:扎针
发展到肠胃:服汤药
深入骨髓:无药可救
生:因为蔡桓公不以为然。
师:蔡桓公对待病情的态度具体表现在——
生:最初认为自己没病
扁鹊再次拜见时,他很不高兴,没有理睬
扁鹊第三次拜见时,他非常不高兴
看见扁鹊远远望见他而跑掉,他感到奇怪,于是派人去问。
生:蔡桓公你应该听取别人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己见。
师:(如果你是蔡桓公身边的大臣,估计蔡桓公就不会这样了。)蔡桓公这样固执己见,扁鹊为什么还要三番五次来提醒蔡桓公的病情呢?(如果你就是扁鹊,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劝诫他及时治疗,足可见他医德高尚。(医者父母心)
小结:当蔡桓公病入膏肓后,他终于相信扁鹊的话了,但是为时已晚。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扁鹊是一个——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人(机警之人,懂得自保)
桓公是一个——讳疾忌医、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人
如果有人指出我们身上有小毛病,那该怎么办?(听取家长和老师的劝告,及时改正小毛病……这就叫防微杜渐)
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扁鹊治病这个寓言故事,懂得了小毛病要防微杜渐,及早改正,千万不能讳疾忌医。
2.总结课堂,拓展学习
我们知道寓言就是用一个短小的故事来告诉我们某种道理,让我们获得人生的智慧,更好地为人处事,这就是寓言的魅力。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出示寓言故事图片……)我们课后可以去读一读,相信阅读之后你会获得更多的人生智慧。
四、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扁鹊医术高明
蔡桓公讳疾忌医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教案篇三
播放故事课件
1、自由朗读课文。
(课文讲了名医扁鹊给蔡桓公治病,蔡桓公不听劝告结果死了。)
板书:扁鹊 蔡桓公
2、过渡:扁鹊被大家尊称为什么?(名医)从课文里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来?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 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看出扁鹊医术高明,真是一位名医啊!
这样一位名医却没有治好蔡桓公的病,奇怪吗?我们还是从课文中来寻找答案吧!我们分组来合作学习,这边的三个小组围绕问题一来学习。这边的三个小组围绕问题二来学习。
3、谁来说说你们准备采取什么方法学习?(先读课文,再划相关的词句,最后再说一说)
过渡:好,谁先来说。
扁鹊开始的态度是求治。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去拜见蔡桓公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这三个拜见看出都是扁鹊主动去劝告蔡桓公要及时治病,还说明了扁鹊医德还非常的高尚。
4、谁找到了扁鹊劝说的句子。
( 1、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2、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3、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5、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些句子?(诚恳劝慰)
大家来比较蔡桓公的病一次比一次严重,那么我们读的时候,语气一句应该比一句更关切更焦急。谁来读一读,请你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男生读最后一句。
6、对于扁鹊的诊断,蔡桓公开始的态度是怎样的?(非常不相信。)
他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真是胡说,我身体好好的。太生气了。很愤怒 不以为然)
这句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气愤,不以为然)谁来读,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7、还有吗?扁鹊第二次劝他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
理睬他。第三次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这些语句看出蔡桓公是怎样一个人?(非常固执)
8、扁鹊后来的态度是怎样的?(不治)第四次老远看见蔡桓公就掉头走了。
他这时心里在想什么?(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时机,即使是再有名的医生也无能为力了。)
9、蔡桓公后来的态度是怎样的?(最后终于相信扁鹊是真正的名医了)。(五六天之后,蔡桓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请”这个字看出来蔡桓公相信了。
10、导致蔡桓公之死的根源是他的病吗?(不是)我们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
蔡桓公的病经过了几个阶段?(4个)谁来说?
病情
能够治好——可以治好——还能治好——只能等死
确实不是
把这几个词放回文章中,你想到了什么?(小病不及时医治会成大病,不要讳疾忌医!)
把这几个词放在生活中,你想到了什么?(小的错误不及时改正会酿成大错——应该防微杜渐)
既然不是病,那是什么?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和蔡桓公对对话。
(1)蔡桓公,你太固执了。
(2)蔡桓公,你讳疾忌医,结果害了自己。
(3)蔡桓公,你应该听取别人的忠告,那样,你就不会病死了。
(4)蔡桓公,你不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应该学会懂得防微杜渐的道理。
三、思维拓展。
学完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自己说什么?
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扁鹊(名医) 蔡桓公(病死)
求治 不信
不治 相信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教案篇四
1、学习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过程,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等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的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扁鹊和蔡桓公的资料。
2、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不懂的词语。
四、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理解“拜见、理睬、毫不在意、邀功请赏”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资料。理清课文的脉络。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我明白同学们读过不少课外书籍,个性是寓言故事,对吧。那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明白了些什么道理。
4、了解扁鹊并质疑课题。
(1)扁鹊治病,扁鹊是谁呀?(师生共同简介)
(2)根据“治病”质疑:扁鹊给谁治病?怎样治病的?治好了吗?……
5、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走进这个寓言故事吧!
(二)、读文学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标出生字生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出示字词,谁来把这些生字读音需要注意的地方给大家提个醒?(如:睬的声母是c,不是sh。)那在写或记的时候又该注意些什么呢如:(毫---豪雀---鹊……)
3、采取各种形式的读生字词。并出示文中的词语开火车读。
4、分组读课文,师生群众正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想好以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把每个自然段的资料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抓住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词。
2、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扁鹊有了一些什么了解?
3、你认为怎样的人才能够称作名医?
二、激发兴趣,深入研读
1、说扁鹊是名医,从哪儿能够看出来?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说明扁鹊是名医的有关语句。
2、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找到“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说”那里的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能够明白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几次拜见都只是透过看就明白他的病情,说明他确实是名医。老师相机介绍:相传扁鹊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医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
3、扁鹊既然是名医,可蔡桓公为什么却死了呢?关于这一点扁鹊是怎样解释的?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扁鹊所说的那段话。(采取多种形式的读)
4、想一想蔡桓公的病共经历了几个阶段?(四个阶段)哪四个阶段?(师引导读四个分句)
5、在扁鹊看来,蔡桓公最初只是病在(皮肤——板书),皮肤上的这点小病能够怎样医治?也就是说蔡桓公此时的病只用最简单的方法——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为了使板书简洁清楚,我写成“能治”,(板书“能治”。)
7、蔡桓公不但不相信自己有病,还不相信扁鹊说的话。所以他拒绝医治。可扁鹊说了,要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透过我们前边的学习,已经明白蔡桓公的病正如扁鹊的推断,在不断地向体内发展,那到底发展到过身体哪些部位?是否能够医治?蔡桓公分别是怎样对待的?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几个句子结合三、四自然段仔细读一读,想一想,勾一勾有关词句。
10、生质疑解难:扁鹊为什么看到蔡桓公就跑?蔡桓公为什么觉得奇怪?
三、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1、蔡桓公本来患的只是皮肤上的小病,为什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抱病死了呢?(使学生体会到要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道理。)
2、同学们把这个故事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想,你还会明白什么?(要防微杜渐)
四、结束语:
一个短短的寓言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这么多的道理,我想这就是寓言故事能经久不衰,深受大家喜爱的真正原因吧!同学们课后有时间必须多读读寓言故事,其中的深刻道理会助我们健康成长的。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教案篇五
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正确读写“扁鹊、蔡桓公”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有关的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
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件出示:杏林春满,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妙手回春,仁心仁术,起死回生。
读完这组词语,你会想到什么?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多媒体出示本课重点词语(单个读,齐读)
扁鹊,蔡桓公
皮肤,皮肉肠胃,骨髓
扎针,敷烫,几剂汤药
教师提示“桓、髓”的读音,重点指导“蔡”的写法
(2)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1、扁鹊是名医,蔡桓公却病死了,扁鹊是否徒有虚名?
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表现扁鹊医术高明的语句。
2、你有证据来证明扁鹊的医德高尚吗?
再读课文,在书上用横线划出能表现扁鹊医德高尚的句子。
(1)“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2)“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3)“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3、蔡桓公的病真的是无药可救吗?
4、导致蔡桓公之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1)“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2)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3)非常不高兴。
学完了本篇课文,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总结寓意
鼓励学生读读《韩非子》中的其他寓言故事
课后小组分角色来演一演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教案篇六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能够进行个性朗读,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
2、理解寓言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扁鹊的资料;
课件
一、激趣导入:
1、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如满天繁星般拥有诸多灿烂辉煌的文化,中医便是其中之一。你对中医了解些什么?(中医的望闻问切,自己中医治疗的经历以及中医名家等)
2、了解扁鹊
3、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与这位名医有关的故事。板书课题——扁鹊治病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新词,概括主要内容。
2、交流汇报:
三、细读课文,体会道理
导入:就这样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却没有办法治好小小的皮肤病,这是怎么回事呢?
1、再读课文,在书中勾画、填表
拜见时间
扁鹊
蔡桓公
2、组内交流补充
3、集体交流,揣摩人物内心活动,评价扁鹊及蔡桓公。
(作为教学重点,在推想与假设中体会人物心理,了解人物性格,为后面感悟道理做好铺垫)
4、指导分角色感情朗读。
5、这样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却没有办法治好小小的皮肤病,这原因究竟是什么?(体会道理:不能固执己见,讳疾忌医;要做到防微杜渐……)
四、深化理解,加强表达。
1、假如你是蔡桓公身边的一位大臣,你应该怎样劝诫蔡桓公?
尝试以不同身份的人去劝说蔡桓公的练习:
“蔡桓公阿,要是---就---可是----”。
“蔡桓公阿,即使---也----可是---”
“我想对自己说: “ ---------------”
2、假如你也是一位医生,你认为扁鹊的做法如何?蔡桓公的做法又如何?
五、总结全文,小结学法。
抓住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的心理,体会蕴含的道理。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会“拜见、理睬、敷烫、肠胃、汤药、骨髓、医治”等词语。
2、联系有关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想法,感受名医扁鹊神奇的医术和高尚的
医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点:
联系有关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想法,感受名医扁鹊神奇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难点:
懂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
课件出示:几位名医图像
华佗、张仲景、李时珍 你知道这几位是什么人吗?(医生)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医生——扁鹊
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我们叫扁鹊:名医。解释名医这个词语。名医,指在一个时期内,在一定区域内有名气的医生,通常也是指医术高明的医生。了解扁鹊的资料。
师:看来,扁鹊真不愧是名医啊。就是这个名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预习探究
1.自由朗读寓言,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认读生词:多种形式读。
三、合作交流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2、扁鹊是名医,蔡桓公却病死了,扁鹊真的是名符其实的名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能说明扁鹊是名医的语句。在小组内交流。
四、品读体验
1、学生汇报
2、扁鹊既然是名医,可蔡桓公为什么却死了呢?关于这一点扁鹊是怎么解释的?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扁鹊所说的话。(采取多种形式的读)
3、简述蔡桓公生病的过程。生完成。
5.蔡桓公不但不相信自己有病,还不相信扁鹊说的话,所以他拒绝医治。可扁鹊说了,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通过我们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蔡桓公的病正如扁鹊的推断,在不断地向体内发展,那到底发展到过身体哪部位?是否能够医治?蔡桓公分别是怎么对待的?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几个句子结合三、四自然段仔细读一读,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7、尽管蔡桓公不相信扁鹊,扁鹊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拜见他,告诉他病情的发展,想给他治病呢?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看法。
(救死扶伤,不治就要死亡……)
怎样才能读出扁鹊当时的心情呢?(诚恳,耐心……)
师:如果一开始蔡桓公乖乖地听扁鹊的话,会怎么样?
师:当毛病刚刚开始的时候,就重视它,这叫做——
生:防患于未然预防为主
师:还有没有更准确的词语?
生:防微杜渐
8、师:是啊,蔡桓公没有听从扁鹊的劝说,五六天之后,他浑身疼痛,不久他就病死了。扁鹊是名医,可最后蔡桓公却因小小的皮肤病病死了,导致蔡桓公之死的根源是谁呢?(蔡桓公)
师:你觉得蔡桓公是怎样的一个人?(不听劝告、自以为是、固执己见)
生:亡羊补牢
师:那样子,蔡桓公可能还能做几十年的大王。
可是,他没有亡羊补牢。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学生说)
师总结:蔡桓公本来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为什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抱病死了呢?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这么短小的故事却蕴含着深刻的大道理啊!
四、巩固延伸:
学生分角色表演本课。
教学板书
扁鹊治病
蔡桓公 扁鹊
皮肉、肠胃、 (可治)
骨髓 (不可治)
不讳疾忌医 要防微杜渐
教学反思:这节课,是我上的优质竞赛课的初赛课,当时我选择的是一个优秀班级,因为我参考了别人的一些上课内容,所以我想先试验一下,别人的方法怎样。到上课时,由于孩子们预习很到位,这节课,我上的很轻松。基本上达到了所规定的目标要求。只是在道理呈现是有点急功近利。通过这节课后,得到了辅导老师的指导,结合自己班的实际,自己重写了教案,在自己班再上,结果还是不错。所以我认为,作为年轻教师借鉴和模仿是可以的,但是最后要根据自身实际去操作,那样才会成长。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教案篇八
1.正确认读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范读、分角色朗读,能说出人物的内心想法,读出扁鹊劝说时的诚恳耐心,读出蔡桓公态度的变化。
3.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从寓言中受到的启发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体会人物的心理;明白寓意
1,听说我们班的同学提前预习过了。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故事讲了哪两个人的事?
生:扁鹊,蔡桓公课件出示蔡桓公
2、桓和我们学过的恒很像,怎么区分?
生:桓是木字旁,恒是树心旁
3、那么故事说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呢?请简单地说一说。
生:
4,是的,抓住主要人物来概括文章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能流传至今呢?跟扁鹊是分不开的。文章中有一个词来介绍他的身份,请你赶紧找出来。
生:名医。
过渡:扁鹊是名医,蔡桓公却死了,扁鹊是否浪得虚名?
师: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默读课文,找出能说明扁鹊是名医的词句。可以在边上写下你的理解。
生默读,师巡视。
交流。
(一)医术高明
预设一:生:解释病理
出示第五自然段,可以看出扁鹊是名医。
师,是的,每一次的症状他都能给出不同的治疗方法,确实是名医。
预设二:“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说这里的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可以知道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老师相机介绍:相传扁鹊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医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
(二)医德高尚
从文中的各个句子看出扁鹊是的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可是要成为一名名医,单单有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呀,他的医德又如何呢?请你用横线划出扁鹊劝说蔡桓公的句子。
指名说生:
师出示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扁鹊三次劝说的语言。
a.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b.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c.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1)老师来说一说扁鹊的话,。
(2)师:如果让你在这三句话的前面加上一个词语来概括扁鹊在劝蔡桓公治病时的心情,你会填什么?(诚恳地、焦急地……)
(3)齐读扁鹊看到蔡桓公生病了,他真诚说!生读。
看到大王的病越来越严重,却不肯医治,他急啊!生读。
看到大王的'病更加严重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啊,他心急如焚。读。
(生1:他是一个负责的医生。
生2:他是一个尽职的医生。
生3:他是一个有耐心的医生。
生4:他是一个关心别人的医生。)
真是一个尽职的医生啊!我们再去感受扁鹊当时的心情——教师引读
(4)小结:医者父母心,可见他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板书根据刚才的分析,可以断定,医生在这位病人身上看说是尽心尽力了。
1、既然有这样一个名医为蔡桓公治病,为什么蔡桓公最后还会病死呢?蔡桓公仅仅死于生病吗?老师找出蔡桓公说的话。
出示: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出自己的高明。”
请你自己读一读。
生:他一点都不相信自己有病,而且还很不高兴有人说他有病。
2出示图片
生:蔡桓公摆手。师:你能一边摆手一边说这个话吗?非常好。如果幅度再大一点的话就更符合蔡桓公的心情了。生说。
3、师,非常好,表情也跟上了,演得更加逼真了。
师:谁再来试试看。生读。
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不耐烦。
4,现在老师是扁鹊,你们是蔡桓公,我们一起来对话。师生共读第二段。
师:真是一个高傲的,不耐烦的蔡桓公。
5、当扁鹊第二次,第三次劝说时,他又是怎样的表现呢?
5、蔡桓公会怎么想?生说:
甚至还会发脾气,发火
扁鹊一遍一遍说他有病,蔡桓公却一次又一次否认,用一个词概括。(板书:固执己见
小结:原来是因为蔡桓公(指板)讳疾忌医、固执己见才把自己害死了。
1,音乐响起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不久就病死了。本来他可以好好地活着,却因自己的固执,讳疾忌医,而丧命,读完这个故事,大家肯定有许多感受,也有很多话要说,那么你最想对谁说,想说些什么?请你写下来。
生:
2、是呀,蔡桓公一开始的皮肤病是微不足道的(指板书:微),由于他讳疾忌医、固执己见导致病情渐渐加深而死的。(指板书:渐)
3怎么做蔡桓公也许就不会死呢?假如对细微的小病能积极防治的话(板书:防),就能杜绝它渐渐发展(板书:杜),不致于酿成大错,这就叫——防微杜渐。
它就是《扁鹊治病》这则所蕴涵的道理。(指着防微杜渐)再读一遍。
1、老师有一副对联要送给蔡桓公。
上联是:悔不听神医扁鹊金玉言。下联是:叹桓公吃亏丧命在眼前。横批是:防微杜渐
2、还有很多的俗语格言也都是讲这个道理的(课件出示: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教案篇九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
2、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理解故事及其寓意。
教学重难点理解故事及其寓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我们受到病毒的侵袭生病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医治)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可是,就有人有病不承认,不医治,最后落得个可悲下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扁鹊治病》一文,看看那个有病不承认的人,最终得到了什么下场。
2、板书课题。
3、简介扁鹊。
二、整体感知
1、师范读,生注意字音。
2、学习生字,勾画生字,指名读,提出难读、难写的字,用多种方法识记。
3、生自由读课文,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
1、诵读课文,了解课文所刻画的两个人物的形象如何。
生读后发言,师点拨。
(本文刻画了扁鹊和蔡桓公两个人物,扁鹊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蔡桓公是个盲目自信,傲慢固执,讳疾忌医的国君,故事围绕“有病、无病”这一尖锐矛盾展开争论)
(生讨论后归纳:从“站了一会儿”说明扁鹊作了仔细观察后才下的断言,而并非信口开河,而蔡桓公“毫不在意”,说明了他盲目自信。他后来对扁鹊的评价,又说明了他的无知和偏见)
3、扁鹊第二、三次见蔡桓公,均隔十天左右。他又说了些什么话劝蔡桓公,结果又如何?短短20天后,蔡桓公的病情有何变化?(由肌肤到肠胃)
4、当扁鹊第四次见到蔡桓公时,为什么掉头就跑?从这个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个动作,间接看出蔡桓公病情已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联系上下文又可见扁鹊医术高明,诊断准确,机警)
5、蔡桓公讳疾忌医,最终是什么下场?
前四次相见之隔为十来天,而这次只用了“五天后”?说明蔡桓公病情急骤恶化,扁鹊诊断准确,说明上文扁鹊见蔡桓公掉头就跑,实在是事出有因。最后,蔡桓公病死了,是故事发展的结果,也是蔡桓公讳疾忌医的必然恶果。
6、理解词语:讳疾忌医。
四、说说你从这个寓言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附: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病情扁鹊蔡桓公
扁鹊治病一见病在皮肤恐向体内发展毫不在意
二见病在皮肉之间不治还会加深不理睬
三见病在肠胃不治会更加严重不高兴
四见病在骨髓掉头就跑派人问
五天后浑身疼痛逃秦病死讳疾忌医
十分有害
(要正视缺点错误,不要拒绝批评帮助)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教案篇十
1、学习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过程,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等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1、查找有关扁鹊和蔡桓公的资料。
2、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不懂的词语。
第一课时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教案篇十一
播放故事课件
1、自由朗读课文。
(课文讲了名医扁鹊给蔡桓公治病,蔡桓公不听劝告结果死了。)
板书:扁鹊蔡桓公
2、过渡:扁鹊被大家尊称为什么?(名医)从课文里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来?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看出扁鹊医术高明,真是一位名医啊!
这样一位名医却没有治好蔡桓公的病,奇怪吗?我们还是从课文中来寻找答案吧!我们分组来合作学习,这边的三个小组围绕问题一来学习。这边的三个小组围绕问题二来学习。
3、谁来说说你们准备采取什么方法学习?(先读课文,再划相关的词句,最后再说一说)
过渡:好,谁先来说。
扁鹊开始的态度是求治。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去拜见蔡桓公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这三个拜见看出都是扁鹊主动去劝告蔡桓公要及时治病,还说明了扁鹊医德还非常的高尚。
4、谁找到了扁鹊劝说的句子。
(1、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2、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3、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5、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些句子?(诚恳劝慰)
大家来比较蔡桓公的病一次比一次严重,那么我们读的时候,语气一句应该比一句更关切更焦急。谁来读一读,请你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男生读最后一句。
6、对于扁鹊的诊断,蔡桓公开始的态度是怎样的?(非常不相信。)
他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真是胡说,我身体好好的。太生气了。很愤怒不以为然)
这句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气愤,不以为然)谁来读,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7、还有吗?扁鹊第二次劝他,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
理睬他。第三次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这些语句看出蔡桓公是怎样一个人?(非常固执)
8、扁鹊后来的态度是怎样的?(不治)第四次老远看见蔡桓公就掉头走了。
他这时心里在想什么?(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时机,即使是再有名的医生也无能为力了。)
9、蔡桓公后来的态度是怎样的?(最后终于相信扁鹊是真正的名医了)。(五六天之后,蔡桓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请”这个字看出来蔡桓公相信了。
10、导致蔡桓公之死的根源是他的病吗?(不是)我们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
蔡桓公的病经过了几个阶段?(4个)谁来说?
病情
能够治好——可以治好——还能治好——只能等死
确实不是
把这几个词放回文章中,你想到了什么?(小病不及时医治会成大病,不要讳疾忌医!)
把这几个词放在生活中,你想到了什么?(小的错误不及时改正会酿成大错——应该防微杜渐)
既然不是病,那是什么?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和蔡桓公对对话。
(1)蔡桓公,你太固执了。
(2)蔡桓公,你讳疾忌医,结果害了自己。
(3)蔡桓公,你应该听取别人的忠告,那样,你就不会病死了。
(4)蔡桓公,你不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应该学会懂得防微杜渐的道理。
三、思维拓展。
学完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自己说什么?
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扁鹊(名医)蔡桓公(病死)
求治不信
不治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