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阳光下的影子教案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反思(优秀11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阳光下的影子教案篇一
太阳的运动和影子的.变化,对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变化,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奥秘。因此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知道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发现太阳和影子的变化规律;知道可以通过影子的变化来推断太阳的变化;进一步感知人类生活离不开太阳。为了完成教学所设定的目标,我利用两课时的时间来完成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我的教学:
第一课时首先由“从清晨到黄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怎样变化,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在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呢?”这个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结合上节课的研究,说说自己的推测及理由。然后让学生把在阳光照射下大树的影子在书上画出来,有些个别学生在画时只注意到影子的”方向没注意影子的长短,在提醒后改了过来。其次提出该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测,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在第二天学生进行一整天的实验。
第二课时主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整理,画出柱状图,由小组汇报在实验中的发现,以及总结出实验结论。
这课教学学生积极性很高,兴趣浓厚,收获也不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注重让学生多动动手、动动脑。
阳光下的影子教案篇二
《阳光下的影子》是承接前一节课,让学生亲自探索阳光下影子变化的探究学习,对于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1、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情况。何时最长,何时最短?
2、学习阳光下影子的必要性和意义。
3、经历“猜测-实验观察-得出结论-分析结论”的过程,学生学会分析收集到的数据。
4、古今生活中影子变化的应用。
我担任2班的科学教学,今天正好一个班级是上午,一个是下午,上午的同学收集到的数据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越来越短,下午则为越来越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收集数据相呼应,对知识的形成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本节课孩子们还发现影子会发生移动,这不为本节课研究内容,作为课后探究继续学习,孩子们在上午或下午进行观察,并不能完整的获得一天中影子变化规律,因而,课后孩子们可以继续观察将数据补充完整,形成完整的数据链,获得完整的影子变化规律。
阳光下的影子教案篇三
《阳光下的影子》是承接前一节课,让学生亲自探索阳光下影子变化的探究学习,对于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1、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情况。何时最长,何时最短?
2、学习阳光下影子的必要性和意义。
3、经历“猜测-实验观察-得出结论-分析结论”的过程,学生学会分析收集到的数据。
4、古今生活中影子变化的应用。
我担任2班的科学教学,今天正好一个班级是上午,一个是下午,上午的同学收集到的数据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越来越短,下午则为越来越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收集数据相呼应,对知识的形成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本节课孩子们还发现影子会发生移动,这不为本节课研究内容,作为课后探究继续学习,孩子们在上午或下午进行观察,并不能完整的获得一天中影子变化规律,因而,课后孩子们可以继续观察将数据补充完整,形成完整的数据链,获得完整的影子变化规律。
阳光下的影子教案篇四
“外公?”
“嗯?”
“讲个故事吧!”
“行啊。”
小小的眼睛里映出了外公慈祥的面容,看着外公打着手语,讲起一个唯美的故事。
一
我将双脚浸入那冰凉的海水中。身后的礁石无比坚硬,它们真的很强,能够与大海为敌的物质或许只有它们吧。
大海肯定从不睡觉。要不,鱼类睡觉干嘛要睁着眼呢?
此时的海正数着天上的星星。海一定有很好的视力吧,因为今天连一颗星星也没有。
很热的夏。
即使在海边,海水瞬间凝固,炽热也依然包围着我,也依然很热。我轻轻地将手伸进海里,它紧紧包围着我,真的好凉。
漂泊在我掌心的水,映出我的影子,一不小心,那水便带着我的影子流走了,划过我的指尖。
二
我透过海水向海底望去,一片模糊,只觉一片蓝在眼中摇曳。海底一定很深,深得连海都听不见自己的声音。海憋慌了,但它不能像人一样到高山上去呐喊,海太大了。
我将耳凑到海面,想听听海的声音,(但傻笑……笑自己)我根本听不到任何声音。
海是那么多变和美丽。我忍不住俯下身去,吻了海,也吻了我自己那小小的影子。
海的反应好像很大。海浪以王者的气势压倒而来。
人们慌乱无比。我咧了咧嘴,他们的叫声那样的惨烈,这就像是一场闹剧,而我和海是观众。
海啸来了。天空好黑,好低。也许,是海浪太高。
三
海尽力的咆哮。也许它终于可以发泄自己的孤寂;也许海是想让我听到它的声音么?海太傻了。海挥了挥长手臂,翻江倒海的气势就摧毁了一切,但对我无用。我站起身,走向海浪。
海滩并没有让我的脚感到疼痛,云朵棉花糖的感觉,软软的,柔柔的。海浪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我看到了自己,好看到了大海的另一面。
夏天的影子被缩放得那样完美。
我和海就这样对视着。
海抱着我跑向远方。我无语,很不高兴,我不是鱼。
四
我一点点融入大海。但是谁将我定格在这一瞬?一只手拉住我下沉的身体。是谁?
是太阳么?我模糊地看见一丝光亮,一个忽远忽近的影,如梦如幻地在我眼前晃动。
“谢…”。当然,我不能说话,不能听见别人说的话,也没有力气睁开眼睛。
但,我一直紧紧地牵着那只手,那只大而温暖的手,我会永远记得是这个影子的主人救了我。原来夏天的影子也是炽热的呀!
海啸在影子的后面,退去了。
五
“外公?”
“嗯?”
“后来呢?”
“后来呀,小孩长大了,生活得很幸福。”
“那个影子呢?他究竟是什么呀?我能看见吗?”
“当然,那个影子便是那患难中的一只手,心中的一份爱……”
夏天里无数事物的影子,在那小小的眼睛里,拉得很长很长……。
太阳变薄了。
阳光下的影子教案篇五
这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是让学生学会通过测量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认识到太阳位置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物体影子的长度。整堂课由于时间的紧凑,只给学生安排了两次测量的机会,然后通过比较不同时间内影子的长度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在五(2)班上课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小插曲,由于处理这个问题较为成功,使得学生更直接的找到了太阳位置与影子长度的规律。在测量影长的"过程中,第一实验小组测得竹竿的实际长度是118厘米,第一次测量得到的影长是142厘米。第三实验小组测得竹竿的实际长度是117厘米,而第一次测量得到的影子长度却是146厘米。当小组代表汇报完实验结果时,有许多同学都眉头紧缩,并争先恐后地举手,争着发表自己的意见。的确,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问题,明明是第一组的竹竿长,同时测量,怎么可能测得的影子还是第三组的长?指出了这个现象之后,大家都进入了思考,小组讨论分析后,大家猜测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
1、可能是读数时出错了。
2、可能是竹竿放斜了。
3、可能并没有同时测量。
经证实,第三实验小组排除了第一种和第二种的可能性,于是大家讨论后决定派代表去重测。三分钟后,第三组的学生兴冲冲地跑回实验室,喊到:“影子居然有167厘米。”听完这句话,众多学生都感到奇怪,反问说怎么可能。但第三组组长斩钉截铁地回答到:“肯定没错,我们测量了两次呢!”是啊,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影子变长了,而且变化居然这么明显。于是,我趁机引出问题“阳光下,某树高2米,过了一会,树的影子变短了,分析这种现象应该发生在上午还是下午?”这时就有许多学生说是在上午,依据是“从刚才的测量结果可知,下午的竹竿影子是越来越长的,反之,影子变短应该在上午。”听后大家都会心的笑了。这时有学生恍然大悟,说:“影子的长度与太阳的位置有关系。”没错,太阳的位置决定了影子的长短,正午的时候,太阳在头顶上时,影子最短,而太阳位置越低,影子就越长。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和处理,学生显然已经找到了太阳位置与影长的规律,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后的课堂上能把握住这些环节,对教学而言,定能收到更好的成效。
阳光下的影子教案篇六
2.2阳光下的影子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过程与方法
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
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
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日晷的图片或课件
分组实验: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
三、教学重、难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3)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2、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
3、整理我们的记录
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
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
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
5)关于祖国西部地区,影子最短时不是12时的说明
4、日影观测仪
1)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六、作业设计
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
七、板书设计
2.2阳光下的影子
铅笔影子的变化
观察时间太阳位置和方向影长
阳光下的影子教案篇七
也许,你会疑惑:为什么爱——伟大的圣物,却像那不起眼的刷子?这里面还有一个温馨和谐的故事:
人老了,总免不了被岁月夺去光彩,头上的乌发被银丝替代,风吹过,就像那三月的白雪。从沧桑的工地回来,时光又用机器划出了一道“火车道”但温情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奶奶给爷爷染发的情景永远烙在了我的心中。
奶奶用破旧的小菜碟盛上染发焗油膏,将旧牙刷蘸着,准备给爷爷染发。
“老头子哎,来来来,坐好,把我的旧褂子披着,不要弄脏了。”“老婆子,没得事的”。“好好,随你。”奶奶拨开爷爷的头发,眯起眼,用小小的“刷子”在闪亮的白发上来回地轻轻拂擦着,被刷子横扫过的地方就像冬去秋来的大地,焕发生机。这是,严肃的爷爷仿佛成了一个听话的孩子,没有了往日焦躁与烦恼,唠叨的奶奶变得安静异常,好像生怕弄疼了爷爷似的。
阳光反射下,奶奶爷爷都成了乌黑的影子:奶奶佝偻的背此刻好像直了,爷爷没钱的皱纹好像抚平了。奶奶向右歪着头,为爷爷染鬓角,爷爷向左斜着腰迁就着奶奶,从侧面看,多么像一颗火热的心呀!
爱,不需要言辞,却能融化一颗冰冻的心;爱,不需要壮烈,却能打开尘封的心锁……
阳光下的影子教案篇八
时间仿佛静止了,这世界只剩你和我……
可,你为何要消失在我的世界,一场车祸,夺去了你年轻的生命,还记得你当时看见我哭,依旧想逗我开心的表情,我只能大声地骂你是傻瓜,而不能做任何有意义的事儿。
一天,回到家,发现你回来了,但,我知道他不是你,只是和你长的比较像而已。但,我宁愿把他当做你。
从此,便是他替你帮我拉开窗帘,是他替你唤醒睡梦中的我,是他替你陪我在月光下,听我讲着北斗七星和八卦阵。
是你让我重拾笑容,重拾那影子……
阳光下的影子教案篇九
本课是北师大版第九册的第二单元的内容。
阳光下的影子是学生最熟悉不过的东西,他的形成与太阳有着直接的关系。本课让学生从研究阳光的影子开始,他们会感到非常的亲切、自然,同时也会十意识到研究关于太阳的秘密原来并不复杂。
教材共2页,教学内容为2部分。
第一部分:观察影子
教材先用一幅照片告诉我们:太阳的光线要穿过环绕地球周围的大气层,再透过树林、建筑物等到达地面。学生自然由此联想到阳光下的树影,楼房旁、天桥下的阴凉处。这部分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亲历到阳光下去测影子,记录一天中影子长短变化数据的活动过程。
第二部分:阳光下影子的特点
在经历了影子的观测活动后,有必要认真地进行依次汇总分析和交流。汇总比较各组的科学记录,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合理推理和科学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材希望引领学生们思考太阳、物体、影子三者有什么关系,让学生领悟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过程与方法
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
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
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
三、教学重、难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日晷的图片或课件。
分组实验: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铅笔、直尺、表。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太阳给我们送来了阳光,同时也为我们送来了影子,今天就让我们对这个平常的自然现象做一番科学的探究吧!
(二)观察影子
(1)我们已经知道了影子的那些秘密?
关于影子,谁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汇报交流。
(2)观测影子
讨论观测记录的方法。
准备观测记录活动的材料和工具。
到户外进行观测记录活动。
铅笔影子的变化。
观察时间。
太阳位置和方向。
影长。
在课堂上每隔5分钟观察、记录一次。
(3)整理记录
(三)讨论阳光下影子的特点
2、交流新的发现。
发现了哪些现象和问题?
发现了阳光下的影子有时们共同特点?
能不能说说太阳、物体和影子三者的关系吗?
(四)拓展
你能通过影子的特点联想到阳光的传播吗?
阳光下的影子教案篇十
一连两个星期都是阴天,导致我的新课一直停滞不前,只好先上期中复习课。直到星期四,终于盼来了太阳,可刚要上课时,太阳又躲了起来,只怪天公不作美,无奈科学老师上课还要看老天的脸色。星期五迎来了大好晴天,就赶紧调课完成了《阳光下的影子》的教学。
《阳光下的影子》这节课共分两块内容: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和整理我们的记录。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测得的数据较少,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稍作调整,希望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利用影子观测器,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尽可能多地收集数据。而老师给出提前测好的数据,让学生根据柱状图,分析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并让学生在课后持续测量,验证规律。
课堂上,我把大量的时间都安排给学生进行观测,好在有影子观测器,操作起来很方便。第一节课时学生对影子观测器很感兴趣,拿到之后没有调整好指南针的角度和刻度盘的角度就马上开始测量,很多小组的数据都是错误的,所以第二节课我着重强调了影子观测器的使用方法,确保每个小组都会使用之后才开始实验。课堂上时间有限,我让学生们每隔5分钟进行一次记录,分别测量四次,记录下影子的长度和方向,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只要操作正确,从数据上还是可以看出变化的。学生发现影子的角度在发生偏转,并且偏转的方向是由西向东偏,同时发现影子的长度也在变短,有一个班的学生测量时发现影子长度先变短后变长,他们起初以为测量出现错误,后来集体讨论认为影子变短时正好太阳是直射的,此时太阳处在位置最高点,这一点倒是上课的意外惊喜。
这节课最让我难以掌控的是把学生带出去实验的纪律控制。本来在实验室里就已经很吵,带到外面以后更是把小鸟放出笼子吵翻了天。好的学生会认真地测量和记录,调皮的学生就相互追逐打闹,实验结束时到其他同学那里把数据抄过来,还有些学生故意挡住别的小组的阳光,老师管住了这边,那边又吵开了。对于班里有些从来不记录不听课不实验还打扰别人的学生,我真的是用尽了办法,与家长反复沟通都不见效,我只好要求这些学生上课时只要不打扰别人,可以看书画画或是写作业。最近在班里推行了“大嘴巴”管理,给每个小组制作了大嘴巴标牌,上课谁在说话,同组的学生可以把标牌放在他的位置上,说话的同学不能拒绝,除非他找到下一个说话的学生或自己不再说话,可以把标牌放在桌子中间。直到下课时,谁的位置上有标牌,谁就要接受惩罚,执行校园服务令,打扫实验室或为校园整洁服务,从头到尾标牌都放在桌子中央的小组将得到表扬。有的时候我们教授的班级多,不可能一一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上课时总有一些学生在叽叽喳喳地讨论,但你一转头又不知道是哪里发出的声音。有了这个“大嘴巴”以后,上课时标牌在哪里一目了然,而且实行了这个管理以后,学生安静地好多,连平时最调皮捣蛋的几个也乖乖闭紧了嘴巴。目前三到六年级都实行了“大嘴巴”管理,不过这个对低年级很有效,高年级效果会差一点,以后还是要边实践边修改。
阳光下的影子教案篇十一
“吱咯,吱咯”,一阵熟悉的响声传入耳鼓,我知道一定是姥爷又躺在藤椅上欣赏那些花儿了。
八十出头的姥爷,身材枯瘦枯瘦的,腰板却挺得还直。头发已经花白了,山中老藤似的皱纹爬满了脸颊,姥爷常常感叹,“岁月不留人哪!”
我一直有点畏惧姥爷。记得小的时候,我弄折了他的花,姥爷大发雷霆,竟然当着爸爸的面,拿扫帚打了我一顿。后来,姥爷提起这事儿,那时他也是坐在藤椅上,眯着双眼,轻轻说道:“这些花可都是有感情的,它们陪我好多年了。现在我没事的时候,给它们浇点水,翻翻土,看它们有没有开花,我的心情就很好了。”姥爷似乎在自言自语,可他平静的口吻和阳光下安详的面容,着实让我愧疚了好一阵呢!
姥爷不是很爱说话,闲暇的时候,除了摆弄那些花,就是戴上那副老花镜,翻翻破旧的辞海。小时候,我有不知道的.词呀、典故呀、人物呀,只要跟姥爷说一声,他就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那时,在我眼里,姥爷仿佛就是一本厚厚的辞海,无所不知。
当然,尤其让我对姥爷心生敬畏的是他的一身正气。姥爷以前身居要职,一直两袖清风,只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的傻,成为同事私下的笑料,连姥姥、小姨们也怨姥爷老实。可姥爷很坦然,“为人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叫门。什么叫心底无私天地宽啦!就我这样的。”姥爷说完,还重重地拍拍胸脯。
我一天天地长大,姥爷却在一天天地老去。可我对姥爷的那种畏惧依然存在。我想,这不是别的,正是被他内在的威严所折服,正气所感染的缘故吧!然而不管怎样,他终究是那个坐在藤椅上的慈祥老人,是疼爱我的姥爷。
午后的阳光温柔地洒在藤椅上,我看到姥爷脸上浮着满足的笑意。这个画面将在我的记忆中永远定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