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浦东心得体会(大全13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开发浦东心得体会篇一
浦东是上海的一个重要发展区域,自开发以来,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个在浦东生活多年的人,我对这里的发展变化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悟。下面我将从交通、经济、文化、环境和社会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于浦东开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交通
浦东的交通发展可谓迅猛。随着陆家嘴金融区的崛起,浦东的交通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完善。从最早的远离市区,到如今的交通便捷,浦东的发展速度可见一斑。现如今,浦东的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和桥梁等交通工具和设施连接了整个上海市。这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出行,也吸引了众多外地人前来浦东发展。交通的便利,让浦东成为了一个独立且易于抵达的区域。
第二段:经济
浦东被誉为上海的经济中心,这并非凭空出现的。从陆家嘴的高楼大厦到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浦东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这里聚集了众多的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本涌入。浦东的经济发展为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一个在浦东工作的人,我深感浦东的经济发展带给我们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第三段:文化
浦东不仅在经济上有所成就,文化发展也不遑多让。浦东的博物馆、艺术展览和文化中心等文化设施层出不穷。而且,浦东还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艺术节,浦东让居民和游客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并了解不同的文化。这种文化多元化和创新性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也丰富了浦东这个地方的内涵。
第四段:环境
浦东不仅在经济和文化上进行了大规模发展,环境保护方面也有所作为。浦东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致力于打造宜居环境。大量的绿化工程和生态修复工作使得浦东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越来越多的公园、绿地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和娱乐场所。这种绿色发展是浦东开发的重要一环,也让浦东成为一个让人向往的居住地。
第五段:社会
浦东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社会的进步。随着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和公共福利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浦东的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居民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福利,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同时,浦东也注重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的发展,不断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
总结:
浦东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进程,也是一个历经风雨的过程。作为一个亲身经历者,我深感浦东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选择。无论是居住、工作还是休闲娱乐,浦东都提供了最好的环境和资源。在未来的发展中,我相信浦东还将继续发扬光大,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开发浦东心得体会篇二
站在陆家嘴金融城过街天桥,当天股市行情及时更新,金融气息扑面而来。伴随着浦东30年的开放,上海证券交易所已成为全球排名第四的交易所,成为上海重要名片之一。
1990年,上海浦东正式开发开放,上海证券交易所诞生于黄浦江畔。20__年,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之际,上海证券交易所也迎来“而立之年”。
浦东开发开放“金融先行”。伴随着浦东开发开放30年来的稳步建设,上交所将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的理念贯穿始终,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股票、债券、基金、衍生品四大类证券交易品种、市场结构较为完整的证券交易所,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翻开那本老日历,往事历历在目。1990年11月26日,上交所成立;1991年7月15日,上交所正式发布上证综合指数;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全面放开股价,实行自由竞价交易;1994年10月24日,上交所实行信息即时披露制度;1995年4月19日,上交所推出a股自动查询系统;1997年8月15日,国务院决定将上证所划归中国证监会直接管理;1998年1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正式生效......
30年的成长修炼不负人心。《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到,如今,上交所无论是市场筹资总额还是股票成交金额,亦或是债券发行和托管金额,均在国际交易所联合会的排名中名列前茅。
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统计,截至20__年6月30日,上交所股票市场总市值位列全球第4位,已成为中国投融资的主要市场。债券市场始终保持领先发展地位,截至20__年6月30日,上交所债券现货挂牌数1.7万只,形成了国债、地方债、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可转换公司债和资产支持证券品种较为齐全的产品体系。衍生品和基金市场取得战略性突破,20__年上证50etf期权上市,上交所成为境内第一家跨期现产品线的交易所,至目前,50etf期权已成为全球第二大etf期权品种;上交所基金市场也已成为境内投资者重要的金融资产配置场所,etf市场规模已跃居亚洲第二,交易量稳居亚洲第一。
继续走向世界,提高影响力。上交所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这一重大发展机遇,沪港通实现了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第一次与国际资本市场实现交易连通,不断提高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水平,上交所已经走向了世界资本市场的中心舞台。随着沪港通、沪伦通的顺利落地,上交所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浦东开放成效来之不易,改革前行步伐从未停息,上交所一直承担重要历史使命。在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在宣布后的短短259天后正式落地,创造了“科创板速度”。落地一年多以来成效显著,对新经济企业的包容性带来了科创板的引领性和示范性。截至11月11日,科创板已上市公司达194家,总市值超过3万亿元。
开发浦东心得体会篇三
浦东作为上海的经济中心,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了快速的发展,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已经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的瞩目地标。作为浦东发展的亲历者,我深深体会到了浦东开发的艰辛与收获。下面是我对浦东开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坚定信心,积极拓展
浦东开发初期,面临的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困境。然而,正是这样的现状激发了我们的坚定信心和积极拓展的勇气。我们坚信浦东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潜力,在发展的道路上没有什么事是不能解决的。我们积极拓展海外资源,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与此同时,我们也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升交通、能源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第二段:抢抓机遇,开拓创新
浦东发展的历程中,机遇与挑战同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多种不利因素,我们敢于直面困难,勇于开拓创新。我们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重建机遇,推动金融业的迅猛发展。我们着眼于科技创新,努力打造创新型城市,孵化高科技企业,引进国际一流的研发中心。我们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壮大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业态,推动浦东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第三段:深化改革,优化环境
浦东开发的道路上,改革是永恒的主题。我们深化改革,优化经济环境,将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出来。我们打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我们推行便利化营商环境改革,简化审批手续,降低经营成本。我们推进大数据应用,提高行政效能,让市场的发展更具活力。
第四段:绿色发展,可持续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在浦东发展过程中,我们注重绿色发展,致力于建设可持续的城市。我们推行节能减排政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我们大力发展新能源,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我们注重建设生态城市,修复环境、保护生态,使居民享受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高品质的生活。
第五段:追求卓越,开创未来
浦东作为上海的发展引擎,我们始终将追求卓越放在首位。我们注重教育、科技发展,培养人才、推动科研,为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我们积极承办国际会议和活动,提升国际影响力。我们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培育本土品牌,提升浦东的文化软实力。我们倡导改革创新的精神,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为浦东的未来发展描绘着美好的愿景。
综上所述,浦东开发之路注定充满了困难与挑战,但也锻造了浦东的坚韧和智慧。我们充满信心,积极拓展,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深化改革,优化环境。我们追求绿色发展,建设可持续的城市。我们追求卓越,开创浦东的美好未来。
开发浦东心得体会篇四
第一段:引言(150字)
浦东是上海的新区,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作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引擎,浦东在过去几十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有幸在这片繁荣的土地上工作和生活,亲身体验并深切感受到了开发浦东所带来的巨大变革。在我看来,开发浦东不仅是一项经济建设,更是对于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二段:经济繁荣(250字)
开发浦东将原本的河滩地变成了现代化的城市,引入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和高新技术企业。各个园区的兴建和产业的集聚,使得浦东的经济繁荣起来。新的高楼大厦,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和绿化环境,使得浦东成为了国际化大都市。浦东的GDP也在不断增长,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作为一名企业员工,我深刻感受到了浦东经济蓬勃发展所带来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第三段:城市文明进步(250字)
与经济的繁荣一同而来的还有城市文明的进步。我曾经在工作室附近的一家小饭店工作,见证了饭店在几年的时间里从一个破旧的小摊点逐渐发展成为一家规模庞大的餐饮连锁企业。这只是一个缩影,浦东的每个角落都在崭新发展,道路整洁,小区环境优美,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城市管理也越来越精细化。这个变化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提升了浦东的形象。
第四段:社会服务的提升(250字)
随着浦东的开发,公共服务也得到了提升。学校、医院、公园等社会基础设施得到了加强和改善,为居民提供更便利、高质量的服务。浦东的教育资源也在不断充实,从小学到大学,从普通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有了质的提升,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医疗服务也得到了改善,医院设备、医保政策都在不断完善,居民享受到了更好的医疗条件和保障。
第五段:个人成长与未来展望(300字)
作为一名生活在浦东的居民,我个人也从中受益匪浅。我亲眼目睹了这个城市从一片荒芜到繁荣兴旺的转变,我也在这个城市中成长。浦东的开发催生了许多新兴产业,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我也得到了很好的职业发展。浦东的未来也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希望。我相信随着浦东的进一步开发,这个区域将会成为更加宜居、宜业的地方,给更多的人带来幸福感。
总结(100字)
开发浦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浦东的变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体现,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经济繁荣、城市文明进步、社会服务的提升,这些成果都使得浦东成为了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和魅力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是开发浦东的见证者和受益者,我们也应该为浦东的未来继续努力奋斗,为浦东做出更大的贡献。
开发浦东心得体会篇五
上世纪80年代末,浦东开发区的设立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在经济特区的试点带动下,浦东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极。经过3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浦东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浦东开发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国其他地区以及世界各国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二、浦东开发的成功经验
浦东开发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多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政府的坚定决心和明确的发展战略是成功的关键。浦东开发一直以来都坚持市场为导向,注重吸引外来投资和引进高新技术。其次,浦东致力于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通过简化行政手续、提供优惠政策等措施吸引企业来此投资和创业。此外,浦东还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优化,包括交通网络、产业园区、住房等,为企业和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最后,浦东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内外优质资源,进一步提升了其竞争力。
三、我个人的体会
作为浦东开发的见证者和受益者,我深刻体会到了浦东开发给我带来的积极影响。首先,浦东的发展给我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驻浦东,就业岗位也随之增加。我有幸在一家跨国公司工作,得到了很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其次,浦东的发展还改变了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浦东的市场和商业设施非常完善,购物、娱乐等生活需求可以得到很好的满足。另外,浦东的交通便利也让我自由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最重要的是,浦东的发展让我看到了希望和机遇,激励我不断努力进取,为浦东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浦东开发带来的挑战和问题
尽管浦东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浦东的经济发展过于依赖外来投资和外贸,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浦东的资源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城市交通、环境污染等问题亟需解决。同时,浦东的社会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需要加大力度改善。此外,浦东的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五、展望未来的浦东发展
我对浦东的未来充满信心。首先,浦东作为上海的核心区域,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促进全市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其次,浦东将继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浦东还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功能和环境质量。最后,浦东将继续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浦东的开发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也为我个人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和挑战。我相信,在我个人的努力和浦东的发展共同推动下,浦东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并继续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开发浦东心得体会篇六
浦东是上海的新城区,通过几十年的开发建设,已经成为中国最繁忙、最现代化的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之一。作为一名在浦东工作的年轻人,我有幸亲身体验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在实际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浦东开发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下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浦东的开发给我带来了丰富的就业机会。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驻浦东,各种行业的就业机会也随之增加。在这个熙熙攘攘的城市中,我有幸成为了一家国际知名企业的员工。这个机会让我接触到了国际化的工作环境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也让我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同时,浦东的开发还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例如酒店、餐饮、娱乐等,这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机会。
其次,浦东的开发也给我带来了多元化的生活体验。作为一个年轻人,我追求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在浦东,我可以尽情享受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无论是国际大品牌的购物中心,还是小资文艺的咖啡馆和艺术展览,都让我感受到了现代都市的活力和魅力。此外,浦东还注重公共设施的完善和绿化环境的建设,市民可以在这里尽情锻炼身体、娱乐休闲,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再次,浦东的开发也带来了城市交通的便利和互联互通。作为一个城市的一部分,优质的交通网络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浦东在交通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例如地铁、高速公路等。这些交通设施将浦东与其他城市及各个区域紧密连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货物的流通。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浦东也在积极探索智慧交通的建设,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出行方式,进一步推动城市发展。
最后,浦东的开发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例如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随着浦东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尤其是在工业园区和大型企业集聚的地区,污染问题极易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担忧。此外,浦东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了社会问题的增加,例如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和劳动力供需的不平衡。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解决,推动浦东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浦东的开发在改变了这座城市的面貌和命运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作为浦东的一员,我深感荣幸,也意识到了作为一个年轻人的责任和使命。我相信,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投身浦东的发展,为这座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浦东才能实现更加繁荣富强的明天。
开发浦东心得体会篇七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浦东开发开放的发令枪一旦吹响,开发建设者们便注定日夜兼程、风雨无阻。时光一转眼到20__年,随着上海中心的建成,浦东绘就了上海新的天际线,也翻开了浦东发展的新篇章。
作为上海中心001号入驻者、身兼上海中心项目的顾问,宝库中国创始人柳费国目睹了“第一高楼”的设计建造全过程。他告诉记者,“早在上海中心建设之前,我们就在思考一个问题,上海中心不仅是要创造浦东新高度;更要从陆家嘴、乃至浦东的整体功能、定位上有所突破。”
如今的上海中心,不仅是一座超高层标志性建筑,而是成为一座垂直的城市;大量开放式的空间,让都市人可以漫步其中,融入这座城市地标。记者看到,在上海中心37楼、173米的高空中,有“空中园林”之称的半亩园,是世界最高的室内中国园林。亭台草庐、假山流水、一草一木,都以明代园林方式展示。清代的瓦片、元代的石头、明代的帘子就在身边,和玻璃幕墙外的摩登都市相映成趣。在这座矗立于云端的江南园林,让人们感受到上海的前世今生。
在这里,能看到上海观复博物馆的馆藏,宝库艺术中心里有造价超过2500万元、创吉尼斯世界纪录、面积最大的景泰蓝珐琅地。更为神奇的是,在上海中心地下25米深的b5层,宝库1号可容纳3万个保管箱,堪称世界之最,填补了上海金融业态中的重要一部分,也成为浦东最“深不可测”的地方。白领们的“网红打卡点”——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城党建服务中心也在这里诞生。朵云书屋,让人们在“云上”享受阅读的静谧时光。
为了全身心投入上海中心的建设,家住浦西的柳费国租房子搬到浦东,后来被这里的创业激情所吸引,干脆买房成了浦东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目睹了浦东从荒芜到繁华的蜕变过程;当初金茂大厦建设就想造宝库的梦想,如今在上海中心终于实现了。许多人来这里珍藏自己最宝贵的物品,有人存放了邬达克当年设计房屋和长辈的书信;有人珍藏了用过的每一个手机、定期为它们充电、只为保留挚爱者的短信记录。”在他看来,浦东的发展不但要创造新传奇,也要唤醒、保留城市记忆,这都将成为国际大都市最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同是上海人的赵解平原本居住在闸北区,娶了“浦东娘子”后也搬到浦东生活。“当年我就劝周围朋友来浦东买房,因为这里真的是一块热土。热到什么程度?”他告诉记者,最多的一天,他一天接待了11批来访者,包括政府部门、外国客商、作家、国外的记者等。“浦西一间房,浦东可以有一套大房子,多好!我所有的书和各种收藏的宝贝都有了安身之地。”在他家的书架上,有将近一半的书是关于浦东的。“当年我结婚时候,提早要把妻子的嫁妆运过来。但遇上公交车出故障抛锚,还要乘摆渡,上午7时出门,晚上9时半才把嫁妆接回家中。”如今,穿梭在浦江两岸一天几个来回也不稀奇。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曾在1993年来过浦东,见到当时一行一层的房子,嘲讽浦东开发开放就像沙俄时代为女皇建造的“波将金村”(用布景遮蔽的茅草房)。在浦东开发开放若干年后,陆家嘴密集的摩天大楼、浦东经济的高速增长让老外们叹为观止。弗里德曼传记作家兰尼·艾本斯坦曾说:“我认为,如果弗里德曼还健在,他会重新考虑自己的观点。上海,包括整个中国,都证明了市场力量的强大。”
30年,在浦东不断“变高”“变强”的成长过程中,一度失去大都市光辉的上海,逐渐从全国经济建设“后卫”走向“前锋”。
开发浦东心得体会篇八
党中央对浦东开发开放高度重视、寄予厚望。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指出“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要求“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
党的十四大强调,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要求浦东在扩大开放、自主创新等方面走在前列。
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继续对浦东开发开放提出明确要求,党中央把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首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一系列国家战略任务放在浦东,推动浦东开发开放不断展现新气象。
30年来,浦东创造性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亿元跃升到2019年的1.27万亿元,财政总收入从开发开放初期的11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逾4000亿元,浦东以全国1/8000的面积创造了全国1/80的国内生产总值、1/15的货物进出口总额。改革开放走在全国前列,诞生了第一个金融贸易区、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第一家外商独资贸易公司等一系列“全国第一”。核心竞争力大幅度增强,基本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承载了上海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功能。人民生活水平整体性跃升,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1647元,人均预期寿命从1993年的76.10岁提高到84.46岁,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1993年的15平方米提高到42平方米。
30年披荆斩棘,30载雨雪风霜。经过30年发展,浦东已经从过去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变成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可谓是沧桑巨变。浦东开发开放30年取得的显著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供了最鲜活的现实明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最生动的实践写照!
开发浦东心得体会篇九
“咔嚓!”的早晨,是从单反相机的快门声开始的。每天早上,李国强5点便早早地出门上班,从老港镇到临港新城,沿着海边一路开,窗外的风光不断变换,看到好的景色,他就下车“按”几张照片。45公里的路程几乎没有红绿灯,20分钟便实现了从“老城”到“新城”的穿越。
去年8月,临港新片区行政服务中心正式揭牌,上海自贸区新片区落户临港。今年8月,在新片区成立一周年之时,一群“胆大”的游客组成首支“临港工业旅游团”,登上了东海之滨的海上钻井平台。“十几年前,来临港的人很少,当时临港几乎没有文旅和娱乐设施。”上海滴水湖商业旅游开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翁慧俐说,从“大开发”转向“聚人气”,临港在承担更深层次开放的国家战略同时,在软实力的文化旅游生态上也实现了飞跃。
而这正是浦东人追求更高质量发展、更高品质生活的缩影。30年来,浦东在一片农田上建成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以全国1/8000的面积创造了1/80的gdp,而在软实力上,同样以细无声的方式滋润着人们的生活。
在城区的黄金地段,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民生艺术码头、船厂1862、艺仓美术馆,一个个冉冉兴起的文化、商业、产业地标,一座座随时可走进的望江驿,串联起了长达22公里的浦江东岸。上海艺仓美术馆的艺术总监张熹在闲暇时最喜欢从办公室的窗口拍摄滨江大道。“前,这里还是老白渡煤仓的废墟,如今已成了网红打卡点。”张熹说,“看着这里一天天热闹起来,我就想用镜头记下生活在浦东的这份幸福感。”
“财力有一分增长,民生就有一分改善。”浦东新区领导告诉记者,未来,浦东将着力构建覆盖底线民生、基础民生、质量民生的大民生格局,推动社会事业从均衡化向优质化提升。在教育方面,将建成各类基础教育阶段学校670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11所。医疗方面,公利医院、浦东医院、人民医院、周浦医院等4家医院将实现“二升三”。养老方面,在全区“东西南北中”布局一批大型养老机构,在“家门口”服务站嵌入为老助餐等服务,满足多层次养老需求。未来几年,上图东馆、上博东馆、大歌剧院、浦东美术馆、浦东足球场等地标性文化设施将陆续建成,打造成国际文化会客厅。
最近,李国强和他的一班摄影爱好者们接到一项特殊的“任务”,拍摄一组反映浦东30年变迁的照片。他们跑到浦东机场拍摄早晨起飞的第一架飞机;在小洋山码头拍下照进上海的第一缕阳光;他们走进农村,拍摄农民的“菜篮子”;回到曾经生活的老房,拍下那条小时候奔跑过的弄堂……把自己与时代共起伏30年记录在镜头里。
合上厚厚的相册,光阴倏忽而过,这座城市与浦东人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总有些东西不会改变,如同老父亲几十年如一日治病救人的坚守,如同守门人每天拍摄同一风景的执着。这就是浦东人的情怀,这就是,浦东精神。
开发浦东心得体会篇十
浦东开发开放引领了一场长江中下游城市的开发区建设热潮,带动了许多沿江城市开发开放,引进外资,调整产业模式,使得长江中下游城市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协调和融通。在浦东开发开放带动下,至1990年8月,江苏省批准新建的127家外商投资企业中有106家是设在长江三角洲的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城市。同年10月,800里皖江两岸也掀起一轮开发浪潮,安徽省委制定“抓住机遇、开发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迎接辐射、带动全省”的决策,加快沿江经济开发。至1992年底,浙江先后建设宁波北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投资区、温州、嘉兴、湖州、绍兴、舟山、椒江等较大经济开发区。就上海市内来说,也形成一些局部的小开发区,例如1992年起步的徐家汇商业区。
开发区建设之后,不仅是城市规模的扩大,更重要的是经济结构的调整。浦东将原有传统的棉纺、毛纺织业缩小比例,大力开发电子产业、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金融产业等新兴产业。浦东作为标杆,带动了长三角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开发区纷纷招商引资,其中也包括长三角其他一些城市与浦东、上海之间的投资、贸易、合作开发,以及以浦东为平台的跨国贸易。经济转型对上海产业的影响也扩散至长三角区域。比如,浦东成立一个地区总部及研发中心,将订单中心、采购中心、物流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等功能放在浦东,将生产制造转移到苏浙皖的城市,逐渐形成头脑机构和利润中心在浦东、制造加工外移的产业链。
在浦东的对内、对外双向辐射开放带动下,截至20__年,全国有400多家上市公司在浦东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1700多家外地企业在浦东的长江流域产权共同市场实现跨地区产权购并和重组。1992年,长三角14个城市拟在浦东联合兴建科技协作中心,后来制定了《长三角科技合作三年行动计划》。至1993年,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建立起上海漕河泾、浦东张江、南京浦口以及苏州、无锡、常州、杭州等七个国家重点高新技术开发区,形成高科技产业带。1995年浦东功能开发出台新的政策,各地可到浦东设外贸子公司,实现跨地域经营。
无论是发展第三产业还是先进制造业,上海的经济转型给长三角乃至更广阔的地区都带来有益的影响。从这一角度来说,浦东开发开放对长江中下游沿江城市,尤其是长三角区域内的城市经济结构调整起到了很重要的带动作用。
开发浦东心得体会篇十一
我是1993年来到浦东的。1993年浦东开发之初,报纸上登了一则新闻,讲的是浦东面向全国招40名干部,这是开先河的。招聘条件也是打破常规的:一是打破省市区域的界限,二是打破身份编制的限制,三是打破职务高低的界限。
那时候,我在中部一所城市的市委组织部工作,研究室副主任,正科级,工作按部就班,常常是“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但内心并不安于现状,也会考虑人生的意义问题。当时,海南成为特区了,很多机关干部纷纷“下海”创业,我记得当时还写过一篇文章《走,下海去!》。所以,慢慢地,自己也有了这样的念头,很想挑战一下自己。
在这之前,浦东开发开放已经向社会发出一个信号了,经过两年的酝酿,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这是国家战略。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对我们干部影响很大的,东方风来满眼春、春天的故事……如雷贯耳。所以,国家大背景与个人的小想法结合在一块,再加上“上海”这个品牌的影响力,足够让我下决心了。
说实话,当时我是私自来上海考试的,不敢让单位知道,因为领导对我很好。你能体会吗?人生最痛苦的时刻,就是当我拿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不知道怎么去跟领导交代。领导对你那么好,你要走,是不是很不够意思?我就让我爱人陪我去,给我壮壮胆。部领导当然是坚决不同意,后来一波三折,有位分管的市委领导替我讲话了,“这是国家战略,高宏能到那里工作,参与上海的改革、浦东的开发,这是好事情,是我们的光荣。通过他了解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发展动态,对我们的工作也有启发。”
知道我那时候报的是什么岗位吗?人事局管工资的岗位。就想做些实际工作,把工作搞得棒棒的。只要能参与浦东开发,做什么工作都行。
当时两千多人报考,只招录40人,1月份通告、报名,2月份笔试、心理测试,3月份面试,4月份考核,5月份上班,试用一年。节奏很快,但程序一个不少,该有的都有,那个时候就是重能力、抓机遇、抢时间。
其实,当时上海的干部并不缺,原川沙县就有1300多个,为什么还要从全国各地招人?这就是浦东开发开放、海纳百川的一种体现,表现出的是这种胸怀,也是给全世界发出信号。而且,浦东要建一个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国际一流新城区,最好能有来自五湖四海各方面人才的“杂交优势”,这比单独从本地发掘要好,不同的人谋划在一块才能碰撞出火花。所以这把“刀”砍下来是不容易的,将近一千多名干部被分流。
从全国全市打破地域、打破编制、打破职级招调过来的人才队伍,大概在500人左右,加上原来川沙分流后留下的300多人,就是现在我们常常说的浦东“800壮士”。
开发浦东心得体会篇十二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浦东开发开放的发令枪一旦吹响,开发建设者们便注定日夜兼程、风雨无阻。时光一转眼到,随着上海中心的建成,浦东绘就了上海新的天际线,也翻开了浦东发展的新篇章。
作为上海中心001号入驻者、身兼上海中心项目的顾问,宝库中国创始人柳费国目睹了“第一高楼”的设计建造全过程。他告诉记者,“早在上海中心建设之前,我们就在思考一个问题,上海中心不仅是要创造浦东新高度;更要从陆家嘴、乃至浦东的整体功能、定位上有所突破。”
如今的上海中心,不仅是一座超高层标志性建筑,而是成为一座垂直的城市;大量开放式的空间,让都市人可以漫步其中,融入这座城市地标。记者看到,在上海中心37楼、173米的高空中,有“空中园林”之称的半亩园,是世界最高的室内中国园林。亭台草庐、假山流水、一草一木,都以明代园林方式展示。清代的瓦片、元代的石头、明代的帘子就在身边,和玻璃幕墙外的摩登都市相映成趣。在这座矗立于云端的江南园林,让人们感受到上海的前世今生。
在这里,能看到上海观复博物馆的馆藏,宝库艺术中心里有造价超过2500万元、创吉尼斯世界纪录、面积最大的景泰蓝珐琅地。更为神奇的是,在上海中心地下25米深的b5层,宝库1号可容纳3万个保管箱,堪称世界之最,填补了上海金融业态中的重要一部分,也成为浦东最“深不可测”的地方。白领们的“网红打卡点”——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城党建服务中心也在这里诞生。朵云书屋,让人们在“云上”享受阅读的静谧时光。
为了全身心投入上海中心的建设,家住浦西的柳费国租房子搬到浦东,后来被这里的创业激情所吸引,干脆买房成了浦东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目睹了浦东从荒芜到繁华的蜕变过程;当初金茂大厦建设就想造宝库的梦想,如今在上海中心终于实现了。许多人来这里珍藏自己最宝贵的物品,有人存放了邬达克当年设计房屋和长辈的书信;有人珍藏了用过的每一个手机、定期为它们充电、只为保留挚爱者的短信记录。”在他看来,浦东的发展不但要创造新传奇,也要唤醒、保留城市记忆,这都将成为国际大都市最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同是上海人的赵解平原本居住在闸北区,娶了“浦东娘子”后也搬到浦东生活。“当年我就劝周围朋友来浦东买房,因为这里真的是一块热土。热到什么程度?”他告诉记者,最多的一天,他一天接待了11批来访者,包括政府部门、外国客商、作家、国外的记者等。“浦西一间房,浦东可以有一套大房子,多好!我所有的书和各种收藏的宝贝都有了安身之地。”在他家的书架上,有将近一半的书是关于浦东的。“当年我结婚时候,提早要把妻子的嫁妆运过来。但遇上公交车出故障抛锚,还要乘摆渡,上午7时出门,晚上9时半才把嫁妆接回家中。”如今,穿梭在浦江两岸一天几个来回也不稀奇。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曾在1993年来过浦东,见到当时一行一层的房子,嘲讽浦东开发开放就像沙俄时代为女皇建造的“波将金村”(用布景遮蔽的茅草房)。在浦东开发开放若干年后,陆家嘴密集的摩天大楼、浦东经济的高速增长让老外们叹为观止。弗里德曼传记作家兰尼·艾本斯坦曾说:“我认为,如果弗里德曼还健在,他会重新考虑自己的观点。上海,包括整个中国,都证明了市场力量的强大。”
30年,在浦东不断“变高”“变强”的成长过程中,一度失去大都市光辉的上海,逐渐从全国经济建设“后卫”走向“前锋”。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
开发浦东心得体会篇十三
上海是一座国际城市,非常现代。它被黄浦江分为两边,一边是高楼林立的浦东,一边是古老繁华的浦西。今天让我们来讲讲浦东。
之前说浦东高楼林立,这可一点儿也不假,特别是陆家嘴,高楼大厦呀,跟森林里的树木一样多。而且,有很多上海标志性建筑都健在那里:东方明珠、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等等。这些建筑各有各的特点:东方明珠像糖葫芦,一根柱子上串着几个圆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活像个长方体,可是最顶上却缺了一快小正方体;金茂大厦像个针筒,上面尖下面粗。
浦东的交通也很发达。浦东有直通机场的中国的磁悬浮列车,现代的浦东机场,四通八达的轻轨和地铁,更不要说那些宽阔的大马路和高速路了。这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浦东的人也很多。世博源就证实了这句话。不管你哪天去那里,都是人山人海、人流如潮,特别是节日里,你挤在人群里,走也走不动。
黄浦江可以说是上海的母亲河,它属于上海的所有居民。关于黄浦江可有个动人的传说哦。很久以前,上海曾是一片荒凉的沼泽地,其中流淌着一条浅河。雨水多了,就泛滥成灾;雨水少了,就河底朝天。人们深受其害,咒之为“断头河”。后来,战国时楚令君来到“断头河”河畔,弄清楚来龙去脉后,便带领老百姓治水,使之向北直接入长江口,一泻而入东海。从此两岸的人们安居乐业。现在黄浦江两岸的风景也成为上海的景点哩。
啊,我的浦东!它高楼林立、交通发达、人口众多,还有属于上海居民的黄浦江!我眼中的浦东,它是多么美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