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文必备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优质14篇)
总结,是对前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教训的分析研究,借此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从中提炼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高认识,以正确的认识来把握客观事物,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实际工作。总结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文必备篇一
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2古体诗、近体诗
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3辞、赋、骈文
辞即楚辞,属诗歌。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与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4词、曲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杂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其结构是四折(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其构成有科(人物动作、舞台效果的说明)宾白(人物对话、独白等)、唱词,角色有旦(女角)、末(男角)、净(花脸)、外(老年男子)、丑(丑角)等。曲有曲牌,规定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的固定格式。宫调表示曲调声音的高低。
5史传文
属历史散文,包括编年体(如《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如《国语》、《战国策》)、纪传体(如《史记》、《汉书》、“二十四史”)、断代体(如《汉书》、《后汉书》)、通史体(如《史记》、《资治通鉴》)
6论说文
古代的论说文是从诸子论学语录发展形成的,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种:“论”议论事理;“说”申说事理。
7杂记文
包括名胜游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人事杂记四类。杂记文范围很广,在部分题目有“记”字。记载历史掌故,遗闻轶事、科学资料、文字考证等文章均包括在内。
8应用文
包括奏疏类、碑志类、祭文、赠序四大类。
现代文体:现代文体主要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民间文学、杂文等。此外还有实用文,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四类。
1.小说三要素:a人物b情节c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b论据c论证
3.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偶尾同韵c中联对偶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 e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b列数字c打比方(喻)d作比较e分类别f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b总分结构c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b按空间顺序c按逻辑顺序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b对比法c 喻证法 d e归谬法f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 e反问g反复f设问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 a并列短语b偏正短语c 主谓短语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f介宾短语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名词性短语b动词性短语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b谓语c宾语d补语e定语f状语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文必备篇二
1、文言实词的古今词义变化
文言中有些词的性质可以临时改变,如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被动用法等。
4、通假字:古书中用一个字替代另一个字的使用现象,叫通假。 二、文言虚词
准确理解、掌握常见文言虚词“之”“以”“而”“于”“则”“者”“也”等的用法和意义,准确辨析在不同文句中的用法和意义,以达到对文句的理解。
可以采用以单个虚词为线索进行归纳整理,完全理解它的意义和用法。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文必备篇三
一、作者简介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现存诗不多,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等。
二、故事背景王湾的诗追求壮美的意境,具有北方诗派的风格。但由于他“尝往来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作于他游江南之时。
三、课文翻译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注释:客路:旅人前行的路。青山:指题目中的北固山,也可理解为长江岸边的山。风正重复风顺江吹来。译文: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轻快的航船追逐着碧波。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分开阔,顺风行船,船帆高挂。原文: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注释: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乡书:家书。译文: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家书什么时间才能送到啊,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四、问题解疑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展现的画面。春潮涌涨,大江奔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
2.“潮平两岸阔”中“阔”是否可以改用“失”?为什么?不能。因为“阔”字不仅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给人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与“悬”字对应,读起来也更为响亮,所以不能更换。
3.颈联蕴涵着怎样的哲理?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放舟于江水之上,看到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诗人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使全诗在清新明快中又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五、课文主题写舟行江中的所见所感。诗人借助对长江雄奇壮阔的风景描写,流露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文必备篇四
1、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2、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3、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课外阅读指课本(教材)之外的阅读内容。不管是课内读的还是课外读的内容。
4、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5、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6、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7、注: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句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文必备篇五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部分)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
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文必备篇六
语文是工具学科,是我们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学好语文有利于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若是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下面请跟小编一起来学习下初中语文古诗知识点吧!希望有帮助。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西江月》
3.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陆游《卜算子 咏梅》
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杜牧《赤壁》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
3.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土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朱熹《论诗》
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浣溪沙》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夕阳夕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4.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