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事迹材料(汇总13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医生事迹材料篇一
小程,女,32岁,中共党员,20xx年参加工作,现任佛山市高明区慢性病防治站家庭病床科组长。20xx年被评为“高明区第一届最美公卫卫士”,20xx年被命名为“高明好人”。
从参加工作以来,小程一直从事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工作,把对老人的一颗诚挚的爱心和孝心转化为高度的责任心,为公共卫生事业奉献出自己全部的心血与热情。作为高明区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第一人,小程从组建团队到规范各项制度流程,到处都是她忙碌的身影。从建床初期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发展到现在的四百多张家庭病床,这都有赖于她那颗爱岗敬业、心系患者、甘做绿叶的心。小程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惊人的壮举,没有专科医生的荣誉与光环,却全心履行“救死扶伤”的沉重职责。只要患者需要,她都会在第一时间上门为他们提供全面、安全、放心的医疗服务。她用一份医者的“仁爱之心”,用她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社会的赞誉。
医生事迹材料篇二
张文宏医生是中国著名的传染病专家,也是上海市传染病防治学会主任委员。他曾在2003年非典疫情中积极投入工作,为控制疫情作出了巨大贡献。张文宏医生的事迹令人钦佩,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在此,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张文宏医生事迹的心得体会。
首先,张文宏医生的执着和坚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非典疫情的严峻形势,张文宏医生没有退缩,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投身其中。他曾表示,作为一名医生,第一要义就是对患者负责,对抗疾病是他的职责所在。他不畏困难,不怕牺牲,坚守在一线,为疫情的防控工作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他的坚持和执着是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其次,张文宏医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是我非常钦佩的地方。在抗击非典疫情的过程中,张文宏医生带领团队展开了全面的科研和治疗工作。他充分发挥团队的集体智慧和合作精神,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的防治措施和工作流程。通过团队的努力,最终成功控制住了非典疫情,赢得了国内外无数人的赞誉。这一点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队的协作和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三,张文宏医生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敬业是医生的责任所在,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所在。在非典疫情期间,张文宏医生日夜不停地工作,放弃休息和家庭的陪伴,全身心地投入到疫情的防控工作中。他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和责任心,为了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这样的敬业精神是我们在工作中不能缺少的品质,它将成为我们成就大事的动力和动力。
第四,张文宏医生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非典疫情期间,张文宏医生需要与病人、家属以及各级政府、公安部门等多方面进行沟通和协调。他的语言真诚,态度谦和,能够将复杂的专业知识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传达给普通大众。与其他单位和人员合作时,他能够平等相待,尊重对方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是成功工作和团队协作的关键,它也是我在工作中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最后,张文宏医生的坚守初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他在非典疫情期间,始终保持着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和信念,不忘初心,不丢失方向。他深知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样的坚守初心给了我很多的思考:我是否保持着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和信念?我是否始终记得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这是我需要不断思考和提醒自己的事情。
总之,张文宏医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医生,他的事迹和精神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执着和坚持、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坚守初心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借鉴和学习。我希望通过学习和实践,能够向张文宏医生看齐,为我国的医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医生事迹材料篇三
29岁的.夏思思是协和江北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医师。1月15日,科室一名70多岁的老人病情加重,肺部ct发现异常。
当天,夏思思刚下夜班,交接班后准备回家,临时接到任务,便通知丈夫改变行程,折回医院参与救治,协调专家会诊、检查。随后几天,夏思思担心老人病情,主动留在病房。尽管有做防护,没想到还是被感染了。1月19日,她突然发起高烧,经检查,发现肺部ct磨玻璃影改变,高度疑似,便在协和江北医院隔离治疗。曾与丈夫商量康复后一起上一线。“刚开始病情比较平稳,我们还商量,等她好了,我俩一起上一线。”夏思思的丈夫、武汉市普爱医院骨科医生吴石磊哽咽着说。2月7日半夜,夏思思病情突然加重,呼吸、心跳骤停,医院连夜组织抢救,命虽然保住,但人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专家组决定,先上ecmo(人工心肺)、立马转至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在icu,夏思思病情、血压波动大,各大医院专家都在为其想办法。无奈,2月23日凌晨6:30分,抢救无效离世。夏医生,一路走好!
医生事迹材料篇四
第一段:引言(100字)
张文宏医生是我国知名的传染病专家,也是公众广泛关注的医学偶像。他通过多年的努力和临床经验,积累了丰厚的医学知识,为疫情和传染病防控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他的事迹中,我看到了医者仁心、医学精神以及责任与担当,深受启发。
第二段:医者仁心(200字)
张文宏医生在疫情期间毫不犹豫地投身到抗疫一线,身体力行展现出医者仁心。他背井离乡,驰援湖北,投入到对重症病人的抢救工作中。他用自己的才智、勇气和专业知识,改变和挽救了许多病人的生命,展示了一个医生对患者付出的真挚情感。
第三段:多学科医学精神(300字)
作为一名传染病专家,张文宏医生深刻认识到传染病防治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合作。他积极推动医学界之间的合作,与心理学家、决策者、社会学家等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沟通和协调。他坚信只有不同领域的专家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疫情和传染病的挑战,确保公众的生命和健康安全。
第四段:责任与担当(300字)
张文宏医生在面对疫情时,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肩负起医生的责任和担当。他逆行而上,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忍受了与亲人分离的痛苦,只为了尽快控制疫情的蔓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他的身上体现出了医疗行业专业人士对公共卫生事业的忠诚和责任感,也向我们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第五段:总结(300字)
通过了解张文宏医生的事迹,我深深感受到医者仁心的伟大和医学精神的可贵。作为医生,我们不能仅仅看到自己的职业发展,还要懂得为社会公共卫生事业做出贡献。只有在面对疫情等灾难的时候,秉持责任、担当的态度,才能真正体现出医生的使命感和价值。张文宏医生是一个榜样,他的事迹将激励着更多的医护人员投身到公共卫生事业中,为人类的健康贡献力量。
医生事迹材料篇五
今天我为大家讲的是一位医生的故事。他是一位有着35年党龄的老党员、老医生。在**柏树乡##管理区的深山里,他象一朵白云,一年四季温馨着山区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病人。他叫**,是**##卫生院的医生。
##属深山区,年平均气温零下2.45摄氏度,一进入十月份便风雪交加。这里常年吃水困难,尤其到了冬天,就连洗脸都成了非常奢侈的事。就在这个每平方公里只有十余人的环境恶劣的大山里,他一干就是30年。无论是晴朗的白天,还是如墨的夜晚,无论是大雨倾盆,还是风雪交加,他始终如一的行进在坎坷的深谷。30年他走了二十余万公里,同志们,这相当于绕地球转了5个圈啊!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要问我了:作为一名医生,只要坐在门诊病房里等患者上门不就得了吗?干吗还得走那么多的路?可是请大家不要忘了,这是在交通极为不便的深山里,90的病人都得需要医生亲自上门去诊断。山区卫生院没有严格的科室划分,做一名群众信赖的医生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一辈子没有进过大学堂,但为了尽可能的满足山区人民的需要,他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在枯燥的山区活动中,他的业余时间全部用来读书。几十年来,他通读了几百本、几千万字的医学著作。不管是中西医还是内外科,山区群众头疼脑热找他,妇女分娩找他,摔伤磕破找他,中毒洗胃还是找他。
30年来,他为下肢被石头砸坏的民工输过血;为便秘几经输导无效的老人亲手掏过粪便;为救误食农药中毒的小女孩,她七天七夜没睡觉……。可不论什么困难,他都凭借着对山区人民的热爱,凭借着共产党员的信念一次又一次扛了过来。
一年腊月的一天,**忍着关节炎的剧痛和大便带血的痛苦,带病出诊。整整劳累一天后,晚上刚睡在乡亲们为他烧的热炕上,就听见窗外有人喊,原来是20公里外的郑家庄村朱全的女人上消化道出血,危在旦夕。救人要紧,他二话没说,穿上衣服,提起拐棍上路了,他在风雨弥漫的崎岖山路上整整滚爬了一夜,天快亮的'时候才到达病人家中,经过紧张的抢救治疗,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患者家属望着**深陷的眼窝,疲惫的面容久久说不出话来。
东花岭村小学教师张全忠患脓毒性败血症,骤然恶化,生命垂危。电话打到了卫生院,指名让徐医生出诊。当时**的胆结石和关节炎正在发作,院领导正要派别的医生去时,**已从床上爬了起来,“我去吧,张全忠的病我已经看过好几回了,我知道。”他拄着拐棍,背起药箱出发了。在山道上爬行了5个小时,衣服全湿透了,手上脚上都打了血泡,就连他那根最坚实的拐棍也戳成了两截。深夜两点徐医生赶到病人家中,马上实施了救治,经过两天两夜的抢救、护理,终于把张全忠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同志扎根山区,三十年来,他对山区的家家户户都非常熟悉。哪家种了几亩莜麦,哪家养了几只山羊,哪家的孩子最聪明,**都能够一一道来。群众们也同样把**同志看做了自己的贴心人。大家可能从来没有进入过向##这样的深山,所以想象不到在生活条件那么艰苦的地方,村民们因为他们拥有这样的一位医生是如何的感到满足!谁家做了好饭,就非常自然的把徐医生喊到家里。做好了饭就早早地在村口张望着,等待徐医生的到来。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去那里下乡,却很少能见着徐医生,因为他整天都在出诊。可是我总能听到村民们一大堆一大堆地念叨他的好处,一位老大娘曾经拉着我的手说,徐医生是我们山里人的活菩萨啊!
山区条件艰苦,局领导想让年老多病的**同志下山工作,他却摇着头说,“领导的心意俺领了,可俺习惯了在山里生活,俺是离不开山里的老百姓啊!”
**同志用自己半生的辛劳换来了山区人民千家万户的欢乐,他是当之无愧的共产党员。(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医生事迹材料篇六
医生,掌握医药卫生知识,从事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专业人员的统称。小编整理的医生的主要事迹,供参考!
xx教授从事心胸外科工作25年,技术精湛,医德高尚,工作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深受患者、同行和学生医院医生先进事迹材料的尊敬和爱戴。x教授作为郑州大学二附院心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积极开展理论创新、技术改革,独立完成各类心脏手术三千余例,成功率达98%。同时,在科研领域时刻把握医学科技前沿,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项目,数项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省内空白,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赞誉,为推动本学科科研发展及技术进步起了积极的作用。
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是x教授对自己的一贯要求。在心肌保护上,当全国范围内还在普遍使用传统心肌保护液—冷晶体液时,x教授率先提出一种新的心肌保护液—温血停跳液,并完成“温血停跳液连续灌注术中心肌保护实验与临床研究”,提高了心肌保护效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对工作精益求精的他对此并没有满足,随后又进一步改进心肌保护液成分,制备去白细胞温血停跳液,完成“脱白细胞温血心脏停搏液微流量灌注对术中心肌保护作用临床研究”,进一步提高了心肌保护效果,受到国内外专家认可,再次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这些成果广泛应用于临床,使数以万计的心脏手术患者获益。
心脏干细胞移植就像医学领域里的哥德巴赫猜想,虽然应用前景广阔,但研究道路异常曲折。知难而上,勇于攀登的x教授于1994年在省内率先主持开展“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课题组得到河南省创新人才工程项目资助,成功获得了细胞移植的理想种子细胞,发表论文10余篇,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我国著名心脏外科专家,博士生导师杨辰垣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程邦昌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徐志云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均对该项目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获2019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法教授进一步提出了激光技术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方面的应用,并于2019年成功申请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计划项目“llli(低能激光照射乡村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预处理梗死心肌组织提高骨髓干细胞移植存活实验研究”。这一探索将为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有效而且无创的治疗方法,有利于干细胞移植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以临床促进科研,用科研指导临床。在干细胞科研领域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x教授适时地将部分科研成果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不能行冠脉搭桥和支架置入术的严重冠心病患者20余名。在经冠状动脉移植注入骨髓单个核细胞后发现,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缺血性心脏病心脏功能恢复和改善是安全有效的。在此基础上,将激光心肌打孔、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技术与冠脉搭桥相结合,开展冠心病杂交治疗技术,扩大冠心病治疗适应症,使更多患者受益。目前,该项技术已跨入国内先进行列。
此外,x教授领导的课题小组利用在干细胞研究中掌握的技术,进行“干细胞建立生物起搏器的研究”。该研究为科技厅基础与前沿项目,旨在将干细胞在体外可诱导分化为具有起搏及传导功能的心肌细胞,并可通过转染起搏基因拥有起搏功能。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此研究一旦获得突破,将有可能取代人工起搏器,应用于临床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意义十分重大。
作为国内知名的心脏外科专家,x教授在人工瓣膜研究和二尖瓣成形方面享誉省内外。他主持的河南省科技重点项目“组织工程生物瓣的体外构建”,旨在探索出一种具有外科实用价值的细胞移植方法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解决传统生物瓣衰败问题。目前已完成的“联合种植肌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实验研究”提示,联合种植肌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是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一种先进的、有效的细胞种植方法。我国著名心脏外科专家、博士生导师杨景学教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对该项目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达优秀医生先进事迹到国内先进水平。该项目获2019年郑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在心脏瓣膜成形方面,法教授的“自制软质二尖瓣成形环纠治心脏瓣膜关闭不全临床研究”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其设计的软质环获国家发明专利。作为全国最早开展此项技术的科室,法教授领导的课题小组成为全国临床累积病例数最多、随访时间最长、积累经验最多的团队之一。法教授利用该科瓣膜成形的技术优势,在全省范围类积极推广应用,并对成形技术进行改进,提高远期疗效。法教授的工作受到全国媒体的广泛关注,内科医生感人事迹教频道为此专门制作了一期题为《巨大决心》的专题报道。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医院党委书记和河南省胸心外科主任委员的x教授,不仅在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而且更加注重致力于全省胸心外科水平的提高和后备人才的培养。就任河南省胸心外科主任委员后,他积极组织制定并推行我省胸心外科医师专业准入制度,积极筹办《河南省胸心外科医师论坛》,在进一步规范提高河南省胸心外科医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搭建了我省胸心外科对外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我省胸心外科整体水平提高。同时,他积极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主持了河南省第十届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2019年)和中南六省第十届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对中南六省胸心血管外科事业发展,尤其对河南胸心血管外科事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无止境,永不懈怠的教授正带领着他的团队刻苦钻研技术,勇攀医学高峰,为河南省乃至全国胸心外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自参加工作以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医生职业儿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道德规范,廉洁自律,文明行医,多年来钻研业务,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行医30多年来,从未发生过医疗差错事故,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在社会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曾多次受到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
多年来,该同志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能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能做到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作风扎实,为人处事公道正派。医生职业道德模范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工作中,时刻以医院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自觉抵制医药贿赂,拒收红包,用良好的医德和精湛的技术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该同志在工作中勤于钻研,刻苦学习,大量阅读业务杂志和书刊,多次到医学院、等地进修、参观、学习,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诊疗技术,能熟练诊断处理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治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接待并认真地处理每一位病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误病。
对急、慢性牙髓炎、根尖炎,采用治疗法,治愈率达98%,减少了医生先进事迹材料患者的复诊率,给路途远的患者带来了方便。
针对冠根劈折的患牙,传统上都是建议拔除,她采用保留了患牙,成功率达到97%,使患者免除拔牙之痛。
对于可保留的残根,引进新材料新技术,保留了该牙根,恢复其正常的咀嚼功能。
她多次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如:
×年,由她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她热情接待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坚持把工作献给社会,把爱心捧给患者。无论贫穷富贵、邋遢整洁,从来都是一视同仁。同时,严格要求自己,不骄傲自满,坚持以服务医务工作为重,遵守各项纪律,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树立了自身良好形象。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救死扶伤的原则,做到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认可。
其实像这样的来信,她不知收到过多少,还有的患者为了表示感谢坚持要请她吃饭或送她礼物等,都被她坚决拒绝了,她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能为病人解除痛苦是我的职责,我只是和我的同事们一样,做了作为一个医生医院儿科主任先进事迹材料该做的事情!"
医生事迹材料篇七
在绥芬河,有这样一位医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的誓言,成为了当地人心中的英雄。
这位医生叫做李华,他来到绥芬河已经十年了。在这十年中,他不仅担任着当地医院的主任医师,更是在生活和工作中一次次证明了他的医德和医术。
李华的诊所从早到晚都是门庭若市。病人们对他充满信任,因为他不仅治病救人,还在他们面前扮演着一位亲密的朋友和家人。当病人面对无法治愈的疾病时,他总会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给予他们勇气和希望。
李华的医术也受到了病人和同行的高度评价。他总是能够准确地判断病人的病因,选用最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尽管他的门诊量很大,但他仍然坚持给每一个病人进行详细地诊断和治疗,并且在治疗后跟踪病情,确保病人康复得好。
除了平时的门诊工作,李华还经常参加一些救援行动。每当有灾难发生,他总会披上白衣,第一时间冲到灾区去救援患者。这一刻他的职业、种族和国籍不再重要,他只是一名救助众生的医生。
李华的救援行动不仅停留在灾区,还扩展到了海外。他参与过联合国维和部队,在非洲的战区中为难民和受伤的战士进行医疗救助。他的医术和志愿服务给国家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和荣誉。
绥芬河的人们亲切地称李华为“白衣天使”,他的事迹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和表彰。他的故事,不仅是一篇篇温暖人心的佳话,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效仿的楷模。
通过了解李华医生的事迹,我们知道,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医生的职业担当和医德医术都是他们最珍贵的财富。作为医学生,我们更应该爱惜这份职业,努力学习本领、履行职责,以实际行动践行医者的誓言。
医生事迹材料篇八
我叫程,19xx年出生,安徽黄山市屯溪区人,初中文化,中共党员,于19xx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是一名在农村医疗防保战线上工作了40余年的老乡村医生,先后被评为“安徽省赤脚医生先进个人”,原“徽州地区赤脚医生先进个人”,原“屯溪镇乡村医生先进个人”多次被原砚忠乡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现依然坚守在村卫生室从事基层医疗工作。
60年代末,农村实行合作医疗,经过村里推荐我于19xx年到乡卫生院学习,跟老中医朱民槐学习中医知识传统医学和临床实践,并兼学西医解剖及其他知识。当时我毫无医学基础知识,学习难度可想而知,那时我想过放弃,但一想起村民对我的信任和期待,我咬牙坚持了下来。当时卫生院西医知识也不是丰富,我自己购买了大量的医学书籍,利用晚上时间挑灯夜读,拼命地汲取医学知识。19xx年回到本村傍霞担任赤脚医生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重任,担负起傍霞村930余村民的防病治病工作。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病人随叫随到。当时参合资金每人每年5元。为了节约药费开支,能用针灸医治的尽量用针灸,能用中草药医治的尽量用中草药,我一有空就会上山挖集中草药,晾晒、烘制、制作,免费给村民使用。当时40%病人都用针灸和中草药治疗。在办合作医疗10余年中,因我用针灸和中草药为主给病人医治,所以在有限的参合资金里保证了病人有药用及合作医疗资金的正常运转。那时农村里牛、猪、鸡等牲畜还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一旦发生意外会给家庭带来不小的损失,为此村里决定还让我出去学习兽医。19xx年9月我外出学习,通过几个月的努力我顺利完成了学业并还获得原安徽省农学院阜阳分院畜牧兽医系学员结业证书,为我村的畜牧医疗事业保驾护航。随着医疗科学的发展,必需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我在1986年先后2次自费到屯溪区医院及黄山市人民医院进修西医内科。通过这2次的进修学习,提高了临床医疗水平,更好更有效的解决了病人的许多痛苦,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又是一名中共普通党员,我时刻把职业道德铭记在心,天天惦记着周围群众的身体健康问题。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非典”期间,在防治“非典”工作中,我服从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按排,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对外出归来人员进行随防工作,及时为群众测量体温、宣传防治知识,打消群众的恐慌心理,经常忙到深夜,一连几个月都没有休息。那时村卫生室已由我私人承包,业务收入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家里人很不理解,都在埋怨我说我傻,但是我心里非常清楚:在这重大疫情来临之际,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怎么能做视不管呢?作为一名老党员怎么能对得起这个称号呢?经过我的耐心解释与说服,家里的人终于被说服了,还积极地配合参与这“防非抗非”的“群众战争”中来,支持我做好“防非”工作。
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市、县的有关政策要求,我市加强了对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管理和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拓展,实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和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得到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虽然一体化后会影响到我个人利益,但我觉得这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能把我们农村卫生事业做优做强。当时因新卫生室还未选址动工,我便出资几万元把自己的卫生室按照上级要求改造布置作为新农合的医务室,家里人一时难以理解,认为这是卫生院的事,我说现在都因党的政策好我们才能过上好日子,帮助政府解决下临时困难有什么不可以呢。而且后来政府对我卫生室的改造资金也给予了补助,所以我相信政府相信党不会让老百姓吃亏的。
本村产妇杨金花,产后患上关节病,四肢活动受限,活动时疼痛剧烈,在上级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疗效不明显加上经济困难只好放弃治疗。回家后产妇不能活动只能整天卧床,加之营养不良产妇无奶水,只好将几十天的婴儿托付她的姑妈代养。丈夫束手无策十分着急,如果治疗不好妻子的病,家庭将会变成怎样真是不敢想象。困急中他找到了我,我听后立即赶往他家中,通过和病人的沟通并对她进行了仔细检查,决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通过2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和比较科学的护理,使她的病得以完全康复。当时农村农民收入低,生活困难加上她家是特别困难户,我没有收她一分钱和物品。如今党的政策好,她全家都健康幸福的生活着。
现年86岁的老党员程桃仙患高血压脑梗卧床已近4年不能下地生活不能自理,家里只有一个未成家的儿子。程桃仙因需常年服药,且又缺乏科学饮食调理,消化系统疾病时常发生。因不能运动经常大便秘结,有时需要用手掏,我给家属做示范并指导家属运作,并隔三差五上门去指导家属怎样调理饮食,减轻患者痛苦。患者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又要常年服药,村卫生室有符合她可用的药,我也经常免费给她。有一次我上门复诊时发现近期患者因经济问题饮食不好,影响了病情,我便拿了200元给她家属临时改善营养之用。去年患者有一次突然剧烈腹痛,家属赶来叫我,经仔细查诊确定为阑尾炎,便立即会同家属送往上级医院动手术,因送诊及时未发生并发症且术后恢复较快。
现年83岁老人程桂,因患风湿病不能行走卧床3年了,今年3月份臀部发生褥疮三块,从4月份起隔天换一次药,中途患者感冒因身体虚弱需输液治疗,家中儿媳患宫颈癌,治疗费用要10余万元,孙女读高三面临高考,家庭确实困难。按规定患者从4月份到现在几个月的材料费及感冒期间的几天输液费至少得2019多元,我也是分文未收。我觉得我是一名老党员,要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把党的关怀送到需要关心的的病人,使他们感受到共产党的好,社会主义政策好,从而树立战胜疾病向往美好生活的信念和信心。
以上是我列举的从事农村医疗工作40余年来所做的一些微不足道的份内职责的几件小事,离党及群众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在这里我还是要感谢党的培养、各级政府和上级各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对我工作中的大力支持。我虽已步入老年人行列,但40余年的基层医疗工作,扎根在家乡的热土上,能为父老乡亲服务,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我自己的真心付出,善德善行,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乡村医生的基本道德,党和村民需要我的时候,我会鞠躬精粹发挥余热。
医生事迹材料篇九
在我眼中,绥芬河医生是一个勇敢、专业、无私的代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医者仁心。
绥芬河医生马小兵在工作中表现出极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操守,为患者的健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不仅具备一名医生应该有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他的专业精神和爱心,让患者倍受感动。
马小兵是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医生,在刚刚开始执业的时候就遇到了一位罹患重病的老人。在其他的医生们都对这位老人的病情束手无策的情况下,马小兵不仅全力以赴地治疗,还义不容辞地在病人家中陪护和照料着病人。马小兵用自己的真心和耐心,赢得了这位老人的信任和感激,同时也获得了医学界和社会上的赞誉。
马小兵的行为不仅展现了医者的责任和义务,更体现出了医师的人文关怀和人性的温暖。他所付出的努力,不仅在媒体和大众间广泛传播,也在医学界得到了高度的赞誉和肯定。马小兵的事迹成为医学生们争相学习的标杆,激励和推动着他们,在从医道路上踏踏实实往前走,用人文关怀和科学方法去拯救生命。
最后,我认为,马小兵的事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美好的医生形象,这不仅是对他的个人品德和专业精神的肯定,更是对整个医学界和医疗体系的提醒。我们应该学习马小兵的事迹,发扬医者仁心,将爱与专业融合,为普及健康知识和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而不断努力!
医生事迹材料篇十
如今我国的医疗事业越来越发达,许多医生也为其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卓越的医疗技术和先进的治疗手段,挽救了无数患者危难的生命。作为一个普通的病人,我十分欣赏和钦佩医生们的先进事迹,也在自己的就医经历中获得了很多体会。
第二段:对医生的敬意
在我的就医经历中,和我接触最多的是医生,他们的耐心、关心和专业水平,一次又一次地给予我及家人许多温暖和力量。我曾前往医院寻求帮助,因为一些严重的身体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花粉过敏、哮喘等,而医生们给予了我及时而有效的帮助。每次看到身体出现不适,我会借助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病情,但我知道,真正的治疗和救治只有依靠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三段:医生遇到的挑战
虽然如此,我也知道,在医生的专业道路上有着很多的挑战和压力。医生必须面对患者生死攸关的诊断、医疗、处方等各个方面。医生必须经历漫长的学习、实践过程,且必须在繁忙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更新的医学技术知识,因为药品、方法、手术、仪器设备等都变化无常。他们还得经常进行转科与转医院,加上时常遇到病情复杂的问题和不可预知的突发事件。
第四段:医生的责任
虽然医生的工作十分辛苦,但他们能够扛起人们的生命,救人于危难之中,这是每位医生应承担的责任。医生们必须发挥专业能力,保持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服务品质,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创造质优的医疗状况。
第五段:结语
以前,我常说医生救命,赌命,但后来我发现这只是表象,医生实际上做的更多的是精湛的医学技术、科学分析能力和高度的敬业精神,他们时刻惦记着病人,为病人做好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让病人舒服、方便、放心。无论是什么情况,我都对医生心怀敬意和感激,他们是我们健康的守护者。因此,我们也应该尊重并支持医生的工作。
医生事迹材料篇十一
某某某,男,35岁,从医10余年,做一名好医生是他不懈追求的目标。经过他勤奋的学习、艰苦的努力,目前已成为学科带头人,在新泰乃至泰安地区都很有知名度。
为了开展新业务、新技术,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忙碌在病房、手术室、门诊及检查室,凭着对医疗事业执着的追求,对患者高度负责的职业道德,在本地区先后开展了眼前节及眼后节的各种疑难手术。每年2000多例手术,使无数患者重新见到了光明,不仅提高了我院的声誉,也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给患者带来了健康。
xxx经常强调的是“要多为患者着想,给患者最合理的治疗!”。他以身作则,看病时总是为患者着想,从检查到治疗,处处都为病人精打细算。如果是远道来的患者,他还会跟相关科室沟通联系,尽量减少病人开支,给予及时治疗,为患者节约食宿费用。平时教育年轻医生时他常说“健康是指身体和心里的双重健康,所以,我们在给患者看病时,一定不要忘记医生的职责,以最佳的治疗,给患者健康”。平时坐专家门诊时,很多老年人来就诊,他耐心地倾听每一位患者的讲述,认真地分析,遇到有心里顾虑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并教会患者释放心理压力的方法。因此,许多患者看完病后经常会说“跟安主任聊几句天,心里觉得踏实多了”!更有甚者,有些病人清晨6点来排队挂号,就是为了能让按主任看病!对病房的病人更是关心有加,以致经常会有患者的家属在出院后,特地到医院送锦旗给安主任。
xxx业务上精益求精。眼科属于专业性强的学科,无论从手术方式还是治疗理念上来讲总是更新很快,为了使我们的病人得到更好的、更前沿的治疗,他总是不断的从各种途径汲取新知识、新观点,与科室内同事团结协作,不断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大胆创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最成熟的治疗理念、手术技术服务于患者,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在去年除夕夜的鞭炮声中,安波主任为鞭炮炸伤眼睛的患者进行手术,手术后看到家属满意的笑脸,自己的心中除了成就感外,油然而生的更是一种责任感,更加明白自己的社会使命,要坚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时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把握最新的学术动态,积极的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xxx经常教育我们年青的医生,医德是做医生的第一准则。他把患者看作自已的亲人一样对待,每诊治一位病人,总是从换位思考的角度去关心病人、帮助病人,强烈的同情心,使他常常用自已的钱去帮助那些贫困的病人,甚至组织全科医护人员为贫困的患者捐款捐物,在安主任的身上,医生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前段时间有一贫困家庭,因为贫穷看不起病,老人几乎都失明,身边没有儿女,xxx得知情况后,主动联系医院,并请示院领导,经批准后免费对该患者进行治疗,在最短的时间内为该患者进行了手术,手术后患者重新见到了光明,见到帅气的xxx,老人家流行了感动的泪水。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xxx从来没有架子,每年坚持义诊,曾多次到临沂地区,莱芜地区及新泰周边地区进行免费的义诊活动,带领眼科医护人员定期到本地社区进行义诊,宣讲视力预防保健知识,从而减少眼病患者,真正做到预防疾病。
作为医院眼科主任,xxx同志忠实履行着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兢兢业业,多次被医院评为先进个人。作为眼科医生,她数十年如一日,尊敬每个生命,每只眼球,从未与病人发生任何争执,从而使自己在医患关系空气紧张的氛围中,依然缔结了极好医患和谐关系,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依赖与赞誉。坚持良好的医德医风,认真负责,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经常为了救治病人而废寝忘食,耽误了下班和休息。并且做到不开“大处方”,不开“搭车药”,多次拒收病人的红包和拒绝病人的吃请。
xxxx先后多次获得过优秀义务工作者称号,市防盲治盲先进个人称号,医院科技拔尖人才称号,医院优秀义务工作者称号等数不清的称号,面对取得的成绩和荣誉,他淡然处之。他知道他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他最想做的就是当一名好医生。他以其良好的敬业精神,高尚的医德,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以其较高的职业素质,完备了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基本专业技能。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人格魅力,感染并带领全科医护人员努力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青年医生树立了爱岗敬业,勤奋学习,优质服务的好榜样,为促进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医生事迹材料篇十二
绥芬河医生——郭生华,是中国新冠疫情中的一名医疗英雄。郭生华作为一名普通医生,在这场与病毒的战斗中,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用生命和汗水谱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荣耀史诗。
2月6日,绥芬河市成为黑龙江省首个确诊新冠肺炎病例的城市。郭生华作为该市唯一的呼吸内科医生,他义无反顾地加入了疫情防控一线。他主动请缨,开始与身患重症的患者抗战。他不畏艰难,时刻准备着接手病人的生命重任。
在他接手治疗的患者中,有一名重症患者进入了ICU,一度情况危机四伏。但是,郭生华依旧坚守在患者身边,全力救治。通过他不懈的努力和治疗,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最终恢复健康。这不仅是一名患者得救的喜讯,更是整个医疗团队士气的鼓舞,让所有人看到了战胜病魔的希望。
郭生华的话语是每一位奋斗在防疫一线的医生共同的心声。他仿佛化身为所有医护人员的守护神,用实际行动与智慧保障着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防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郭生华不仅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英雄。他把自己的精力和热情都献给了疑似患者的治疗,为每一位病人的生命救援而奋斗。他的事迹,将随着时光流淌,永载史册。
郭生华的事迹给我们带来的是无穷的力量,他的行动足以振奋人心、感动世界、赢得尊敬和赞誉。作为一名普通高中生,我们也应该怀着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疫情,从我做起”,通过我们一个个的行动,在这场遭遇战中,力所能及地参与到抗击疫情的行动中去。
总之,绥芬河医生郭生华的事迹,让人想起那句话:“医生的责任是拯救生命,是救死扶伤”。我们应该向他和所有奋斗在防疫一线的医疗工作者致敬,我们应该为他和他们而骄傲,为他们而点赞,为他们而加油!
医生事迹材料篇十三
医为仁术、救死扶伤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带着对著名医学家、中国妇产科学先驱林巧稚的仰慕和崇拜,就读于专业医学院校的我,一毕业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妇产科工作。从医十多年来,我始终坚持“对待患者,不分地位高低,不分贫贱富贵”原则,把病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作为科主任,虽然有很多的行政管理工作,但我始终都不会忘记我是一名医生,一名系母婴安危祸福于一身的妇产科大夫;身处区域医疗条件最好的县人民医院,县内兄弟医院如遇到危、急、重病患者抢救,我只要接到会诊通知,便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助抢救病人;作为唯一新生儿窒息复苏的驻县专家,我还需时刻兼顾全县妇幼工作的全局,为“降消”项目顺利开展和实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通常的我,性格内敛,不喜张扬,心理学上被称黏液质气质类型,换一句通俗和时髦话就是“比较淑女”。但在一次对一位双胞胎产妇抢救及预后康复的过程中,我最初由温文而雅的医生变成“高分贝开道员”,之后又从“高分贝开道员”变成了不收佣金的“广告商”,几近从淑女变成了“捍妇”。
那是一个清晨,我正在科室安排一天的日常工作,突然接到我县妇幼保健院的紧急会诊请求,说是有一位双胞胎产妇,孩子是生出来了,可是产妇大出血。当我以最快的速度赶过去时,人已经奄奄一息,连血压脉搏都测不到。万分危急之下,我果断叫来本院外科医生,迅速做了静脉切开。
由于该院当时条件很有限,最关键是没有血库,只能转到条件相对较好的我院。但按病人当时的情况,又怕转院途中就有生命危险。两难之下,我用电话一边紧急请示院长,一边与我院相关科室详细沟通。当120车火速开到该院楼下,用最快速度做好相关工作后,我们抱上双胞胎、抬着产妇就跑。路上遇到塞车,我一改往日的矜持与涵蓄,伸出头去就用平生最高嗓门为救护车开道。唯一的想法就是快点、快点再快点,全然顾不上因失态而引来的惊奇与诧异。
经过迅速有效地救援和抢救,产妇总算转危为安。但接踵而来的问题是,产妇家实在太穷,不说住院费用,连吃饭的钱都成问题。非但如此,由于之前的大出血,术后又并发了极其可恶的席汉氏综合症,这也就意味着两个可怜的小生命一出生就要面临无奶可吃的困境。无奈之下,我又由医生客串起“掮客”,通过朋友的关系,找到县电视台替他们寻求社会帮助。或是出于对产妇境遇的真切同情与关爱,抑或被我们对一母三命的真诚敬畏所感染,很多单位和个人都慷慨解囊,纷纷送来钱和奶粉,产妇和两个她刚刚带来的小生命得以彻底走上安全健康之路。
我院为一所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妇产科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科室,并已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许可证,荣获爱婴医院光荣称号。我科共有医护人员22人,其中医生10人,护理人员12人,相关人员除在我科轮转的两名低年资医生外,均已取得执业资格及助产资格。人员结构较为合理。由于有业务副院长亲自负责产科质量工作,各级医护人员之间均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因此,我们科室无论从技术水平,还是从服务质量上看,相关工作总体上有保障的。
然而,为医者的最大追求是怎样用最简捷的方法为患者解除病痛。正因为如此,精湛而全面的医术既是做一名好医生的必备基础,更是成为一名合格部门负责人的安身立命之本。鉴于此,对于临床工作每一个病例,我都仔细研究,不断总结,力求长出最合理、最科学的救治方案,本着最高的专业精神,影响和带领同事,为生命开始的地方把关,为母婴安全和妇女生殖健康营造最稳妥、最安全、最便捷的绿色通道。五年前,介入手术不开刀、保留子宫、延长妇女生理年龄的优点,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攻克它,普及它,让子宫肌瘤患者不再忍受开刀切除子宫的痛苦,成了我坚定不移的追求。经过艰苦的努力和不懈的探索,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就主导了我县首例子宫肌瘤介入疗法并获成功。
在成绩面前,我没有止步,随着微创技术的蓬勃兴起,我又开始了新的追求。,我率先在我县开展了“阴式子宫全切术”;自开始,我又熟练掌握腹腔镜、宫腔镜妇科微创技术并将其大规模应用于妇科临床操作,我个人及所率团队因此而获得州级“新科技成果奖”的殊荣。与此同时,由我开展的leep刀微创手术,在妇科手术方法上另辟蹊径,以其微创、快捷的手术优点,极大地缓解了妇科病患者的痛苦,由我提议开展的微生物感染检查运用于临床后,为优生优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在医疗工作中,我力求严谨,从未出现任何医疗差错或事故。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尤其在辅助生殖技术及新生儿窒息复苏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此同时,积极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努力吸收最新科技成果及最新诊疗技术并应用于临床医疗实际工作,努力提高诊疗水平及医疗质量。凭借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胜任各种妇产科病人的检查、诊断及处理;掌握危重病人的抢救、疑难病症的分析、综合判断及处理。始终坚持以业务服众,以实干促管理。
组织“亿万农民健康促进宣教”等活动,把“降消”项目知识送到农村和社区;二是积极推动对孕产妇和家庭成员以及有流动人口等一些需要关注的人群进行入户宣传;三是亲自深入边远和交通不便的村屯,面对面地进行降消项目相关知识的宣传。此外,还尽量挤出时间撰写妇幼保健知识,充分利用查房、发放降消补助卡等工作便利,不失时机做好降消项目的宣传和推介工作。
服务是让群众尽快接受“降消”项目的前提。为此,我非常强调并着重了抓服务质量和就医环境的建设。一方面着力加强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行业管理和对全县妇幼保健工作的监管,进一步提高妇幼保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严格落实限价收费制度,积极建议对于边远山区的孕妇提前住院待产时予以免收任何费用。此外,还认真组织并亲自参与降消项目补助卡的发放工作,利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利条件,动员孕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她们能住院分娩并获得一定的补助。
不仅如此,我还通过严格管理和言传身教,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努力夯实母婴保健的技术基础。一是继续巩固产科质量建设工作,加大母乳喂养的宣传力度,巩固爱婴医院的创建成果。二是产科急救中心按照《县级产科急救中心评估标准》进行设置,以确保达到设置规范要求。三是强化培训并使之常规化,自以来,我每年都主持两期县、乡两级妇产科人员业务知识强化培训班,共培训基层卫生院妇幼保健人员、妇联主席、村医、家庭接生员等人次,培训后考试合格率达100%。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工作,我以自身的努力为我县妇幼卫生工作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是我人生的理想,也正是为了这个理想,我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适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大喜之年,举国同庆。在这个意义非比寻常的时刻,我极为荣幸地被推举为黔东南州三八红旗手。受此殊荣,激动、兴奋、感激和无比自豪之余,更多感受到的是殷殷众望和自身肩负的责任,那就是用自己踏实工作铺就母婴安全健康之路。我很高兴将自己的工作点滴和所思所想出来与大家共勉,并以此权当自己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实现黔东南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一点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