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品茶课的心得体会(汇总8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记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品茶课的心得体会篇一
虽说我从记事起就在喝茶,但是从近两年才悟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与“棋琴书画诗酒茶”的“茶”是迥然不同的。前者是解渴,是牛饮;后者是小啜,是细品。前者属饮食范畴,喝茶停留在物质层面;后者是文化范畴,喝茶是精神需求。
这些饮茶知识,是志丹的茶友教给我的。志丹茶文化气息浓厚,可见一斑。
在志丹,第一次被约茶,除了好奇,是深深的震撼。
屋子里有专门开辟的茶室,嵌在整面墙上的玻璃柜子,分门别类地陈列着一套套风格不同的茶具。主人介绍:这是粉彩、斗彩、珐琅彩……这是钧瓷、汝窑……这个是紫砂,这个属建盏……另一面墙则靠着一个本色木纹的大木架——这是主人的存茶架。它像极了中药铺的药架,不过上面只有大小一致的木格子,没有可以抽拉的抽屉。木格内可放置茶饼、茶罐,干爽、通风,茶叶存放不会变质、串味。窗前摆放着古色古香长条形乌木茶案,周围搭配同材质仿古太师椅,厚重,典雅。茶案一角放置仿青铜煮水茶器,茶盂、茶壶、茶海、茶杯、茶匙……一应俱全。
——这是土豪茶友。
宽大的客厅里显眼处摆放一席茶案,上首主人座是高脚椅,下首茶席设几人连坐的矮榻,案上茶器则一律是天青色或者纯白色小巧的细瓷盖碗——签名定制款。墙上、桌边或悬挂、或挺立着素净的干花,翠绿的藤萝,绰约的兰草……也许还配有两盘别出心裁、摆放诱人的水果,一支幽幽焚香,简约、淡雅、精致。
——这是小资茶友。
饮茶开始,主客入座。主人专心致志地泡茶,客人津津有味地品茶。泡茶器,豪爽的主人爱用紫砂壶,材质有红泥、紫泥,样式有井栏、竹段、莲花,不同的茶配不同的壶,据说这样泡出来茶的味道才会纯正。优雅的`主人用瓷器盖碗,细腻的瓷器与上下翻滚的红茶、绿茶相映,煞是好看,这样泡茶才更见主人的茶艺功夫。
就是在一次次的品茗分享中,我对中国的茶文化了解地越来越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饮茶的国家,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目前我国各类名茶有1017种,按加工工艺和品质特点的不同,茶叶可分为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和青茶六大类。
饮茶人常说“茶有三生”:第一生,来自大地,生于泥土,长于茶树;第二生,来自人,萎凋,揉捻,人的双手成就了它;第三生,来自水,茶与水融为一体,重获生命。
泡一杯好茶不容易,如何让茶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不仅对茶具、水质、水温有严格要求,更有对泡茶人茶艺水平的考验。
有几个人,喝什么茶,选哪种茶器,投茶量多少,水温多高,浸泡时间多长,这都要泡茶人凭自己的经验精确把握。一切都搭配得刚刚好,才会将茶性、汤色发挥得恰到好处。人生不正是如此吗?人与人的相遇,人对机遇的把握,不都讲究个恰当吗?不多不少、不前不后、不紧不慢、不远不近,才不会错过,才相处不厌,才地久天长。喝茶,竟喝出了中庸的味道。
作家三毛说过,茶有三味:第一道茶苦若生命,第二道茶甜若爱情,第三道茶淡若微风。饮茶不同,体验不同。品茶就是品人生:绿茶香气清悦,红茶滋味鲜甜,大红袍香气高扬,陈年普洱醇厚冲淡……珍贵难得的茶一般味道内敛醇厚,香气张扬的茶反而不算好茶。这正如一段友谊或者爱情,轰轰烈烈开场的,大都结局悲惨;沉稳含蓄进行的,却能历久弥坚,经受住岁月流转,人情冷暖的考验。
茶有百性,正如人有百态。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品茶,也是一个包容、接纳的过程。学会接受的人,会变得成熟、大气、自信。在人生旅途中,无往而不胜。
我和茶友们分享过龙井、普洱、猴魁、普洱、碧螺春、大红袍……价格从上万元到几百元不等。哪一种茶最好?茶友告诉我,茶,无所谓种类差异,无所谓价格贵贱,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就如漫漫人生路面临的无数次选择一样,无论饮食、衣着,抑或相伴一生的人,让你舒心的、喜欢的,就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品茶的过程,是分享的过程,因此,茶友多是大气有胸襟之人;品茶的过程,是交流的过程,因此,茶友多是沉静有内涵之人。品茶人不嗜财色、不好烟酒,茶气氤氲之中,也是修身养性之时。可以说,品茶须雅士,啜茗无俗人。每一次品茗会,是茶艺研习,是好茶分享,是茶经交流;也是心灵放松、心神俱醉之时。习茶,即是悟道,所谓“茶禅一味”,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遇见了茶友,我才深入地了解了茶,了解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我珍惜和茶友的友谊,也在不知不觉中期盼每次约茶的到来。
感恩茶友,感恩相遇。
品茶课的心得体会篇二
第一段:引言(150字)
茶书之道,以茶为媒,以书为依托,品味茶香之间,阅读书页之际。品茶读书,二者交织成一幅雅致的画卷,在焦虑的都市生活中带给人们一丝悠然自在的感受。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品茶读书的心得体会,探讨这一独特而美好的体验给予我们的启示。
第二段:茶与读书的相得益彰(250字)
茶和读书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得益彰。茶是一种提神的饮品,可以帮助我们保持清醒和专注。品茶时,我们品味茶香,回味茶汤,体会茶叶的千姿百态,这种冥想的过程有助于净化我们的思绪,培养内心的平静。读书则是一种心灵上的享受,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开拓视野,提升自己的素养。品茶读书结合起来,茶香和书香相互交融,使人全身心地融入到一种宁静和纯粹的境界中。
第三段:品茶读书的身心好处(300字)
品茶读书不仅给予我们快乐和享受,更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首先,茶叶含有浓郁的芳香物质,这些香气能够改善我们的心情,缓解我们的压力。当我们闻到清香的茶叶气息时,会感到一种舒适和宁静,从而使我们的心情舒缓下来。其次,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智力和思考能力。通过大量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我们可以拓宽视野,增加知识储备,并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品茶读书同时可以促进我们的专注力和注意力,因为在品茶和读书时,我们需要集中注意力来感受茶香和理解书中的内容,这对我们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也有着积极影响。
第四段:品茶读书的心灵滋养(300字)
品茶读书不仅对身体有益,还有着深刻的心灵滋养。品茶时,我们将心神投入到茶叶和茶具之中,感受其中的美好和变化。这种专注和投入能够使我们摆脱烦恼和杂念,体验到内心的宁静和和谐。而读书则是一种探索内心世界的过程,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与作者建立起一种心灵的联系。读书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我们更加敏感和有思考,从而获得内心的满足和成长。同时,品茶读书的过程,也给予了我们思考人生和人性的机会,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的困惑和挑战,并寻找生活的意义。
第五段:总结(200字)
品茶读书是一种融合了文化、艺术和哲学的体验。通过品味茶香和阅读书籍,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丰富,体验到精神的满足和升华。品茶读书不仅给予了我们身心的放松和滋养,更让我们有机会提升自我、升华灵魂,使我们更加内外兼修。在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品茶读书成为我们追求内心与精神平衡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重拾人性关怀和独立思考的一种途径。所以,我鼓励大家尝试品茶读书,通过这种美妙的体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有意义。
品茶课的心得体会篇三
对于茶的概念源于母亲,母亲爱喝家乡的一些野生植物茶,比如薄荷,苦丁之类的,母亲说这些茶可以解暑消渴,但对于我来说只能用一个字表达:苦。所以,在我36岁之前根本不喝茶也更不懂茶是何物。
如果说,世间万物都有其机缘有其自己的一道门,那么茶一定是这诸多机缘中必然要际遇的一道门,两年前因为一个美丽的女子佳茗,让我轻轻的推开了茶的这扇门。
闺蜜定居香港,告诉我她去学习了专业的茶道,每每聊起很是受益,我那些从书籍里或者各类聚会里,截获来的一些关于茶的浅薄的知识,也就东拼的`被拾了起来,成为我们闲聊时的谈资。
我一直相信,在我们生命的游走的过程中,一定会与这个世界中以及更多的事物相遇,因为我们需要这个相遇的过程去感受和领悟。于是,在浅浅的游走和深深的寻觅中我与各路茶友相遇了。
在自己习茶以及各类茶会的体验学习中,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上好的茶,不在于如何去表演冲泡它的方法,也不在于它的香气,真正的好茶,喝到嘴里的口感是骗不了人的,喝下去后身体的体感是骗不了人的。
每每在习茶时,都会心怀感恩,感恩自然的馈赠,感恩带我走上习茶的各路茶友老师,感恩每一片茶叶每一滴水带给我的美好。
我想只要对每一款茶都怀有敬畏感恩之心,就可以冲泡出每一款茶它最佳的味道,让每一个捧起香盏的友人心生温暖。对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需要自己勤奋学习和解读,从千年沉淀的茶故事里明白我们人生中的道理,懂得感恩,懂得轻拿重放,懂得清浅慢行。
品茶课的心得体会篇四
购货方: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销货方: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
第二条质量标准
名茶应当符合相应的标准。
双方应当将样品封存保管,用于交货时对样验收。第三条包装
交货方式:(乙方提货/甲方送货/甲方代办托运);交货地点:________________,当日通知第二天货物到场,运费由乙方承担。
第五条结算
乙方向甲方所购茶叶应当用以(经销/代销/试销)方式对外销售茶叶,结算方式为:
第六条定金
乙方应当在合同签定前向甲方支付定金_。合同履行完毕,定金应当(抵作价款/返还乙方)。定金交付后因乙方违约而解除合同的,定金不予退还;因甲方违约而解除合同的,甲方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第七条违约责任
1、甲方应当如约提供茶叶,茶叶如不符合质量要求、卫生标准或与样品不一致的,乙方有权要求换货、退货或降级、降价,但应当在收到货物后_2_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否则甲方有权拒绝;因退换货发生的费用由甲方承担。
2、一方迟延交货或迟延支付价款的,应当每日按照迟延部分价款_1_%的标准支付违约金。
3、关于违约责任的其他约定:终止合同
第八条争议解决方式
本合同项下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协商或申请调解解决;协商或调解解决不成的,按下列第_2种方式解决(以下两种方式只能选择一种):
1.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2.提交地方仲裁委员会仲裁。
第九条其他约定事项
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且甲方收到乙方定金后生效。合同生效后,双方对合同内容的变更或补充应当采取书面形式,作为本合同的附件。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签章):__________乙方(签章):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_电话:_签订时间:______________签订时间:_____________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签订地点:
品茶课的心得体会篇五
第一段:引言(100字)
品茶阅读是一种独特而古老的文化艺术,它将茶与阅读结合起来,让人们在享受茶香的同时,沉浸于书香的世界中。这一体验不仅能带来身心的舒缓与放松,还能激发灵感,提升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品茶阅读心得体会,探讨这一体验对我个人的影响和启示。
第二段:茶与阅读的结合(200字)
品茶阅读是一种极好的生活方式,因为它将我们从忙碌的生活中解放出来,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自己对话的机会。茶在工作日的早晨可以作为一个醒脑的助力,进而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在休闲的时刻,一杯茶可以让我们放下繁忙的生活,静下心来享受读书的乐趣。而且,品茶的同时,我们可以在茶香中咀嚼书籍中的智慧,将时间投入到充实的思考中去,增加我们的见识和知识储备。
第三段:品味茶香,寻找灵感(300字)
品茶阅读不仅是一种身心放松的方式,更是一种激发灵感的良方。当我坐在窗边,沏一杯清香的龙井茶,微风轻轻拂过窗帘,一本书摆放在桌子上,我仿佛进入了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空间。茶香扩散开来,悠悠回荡在房间的每个角落,让我感到一种平静与安逸。在这种舒适的氛围中,我的思维变得更加清晰,灵感也随之涌现。我可以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情节,捕捉到作者的意图,甚至能够迸发出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第四段:品茶阅读对心智的提升(300字)
品茶阅读不仅有助于放松身心,还能提升心智的深度和广度。茶香不仅让我们更加集中注意力,还能提高记忆力。在品茶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思考书中的内容来延展思维,还可以借助茶香来刺激大脑,提高记忆力和学习能力。此外,品茶阅读还能培养我们的品味和审美观,使我们更加细致入微地理解和体验文学作品中的美感。
第五段:总结与启示(200字)
品茶阅读这种独特的体验为我带来了诸多的收获。它让我学会放慢脚步、静下心来,享受生活中的片刻宁静;它为我打开了一个与自己对话、思考问题的空间;它让我更加专注、深入地思考问题,提升了我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它培养了我对文学作品的品味和审美观,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之美。品茶阅读已经成为我品味生活的一种方式,给予我灵感、平静和满足。它不仅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一种对自己内心深处追求的寻找。
品茶课的心得体会篇六
本学期有幸选到了艺术类的文化选修课《茶文化》,在老师的讲授下,通过这几周的学习,让我从一个对中国茶文化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变为了对茶文化有了一些了解的人,并感染了我,使我对“茶”产生了兴趣。下面我来具体谈谈这几次课的收获。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茶,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第一:茶的起源
我国早在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就有”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酒茶”之说。当初称为“八件事”。至元代时略去“酒”,始成为“七件事”。在元代的杂剧《玉壶春》、《百茶亭》、《度柳翠》等唱词中,均可见“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句,历代流传至今,可见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因而也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饮茶制茶最早的国家。数千年前就在我国的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发现了野生茶树。中国的茶叶生产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世界各产茶国,不是直接、就是间接地从中国引进茶苗、茶种,并派人来中国学习栽茶制茶方法,然后再发展本国的茶叶生产。
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战国时期的《神农本草》上说:“神农尝百草疗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以采集野生植物为生活主要来源的原始氏族公社,至神农氏时期,偶然间发现用野生茶树的鲜叶汁,可解这72种有毒中草药的毒。自此以后,先民们就以喝茶来解毒,也即用茶的开始,可见最早的饮茶是从药用开始的。
饮茶由药用转变为饮料,究竟始于何时?古人所见不同。据晋常璩据载:周武王姬于公元前1115年联合四川各民族伐纣之后,巴蜀所产茶叶已列为贡品,诸民族首领正是带着茶叶去进贡的,这可谓是我国最早有关茶叶的记载了。
第二:饮茶的历史
早在西汉时,饮茶在我国已较普遍,并有了专门的茶叶市场。西汉王褒在《僮约》中曾讲到“烹茶尽具”、“武阳买茶”、“成都卖茶”。王褒不仅要家僮煎茶,还要他去当时的茶叶市场武阳买茶,并去茶市集中的成都卖茶。从中可看出,茶叶在当时已不仅仅是饮料,而是已经作为商品了。
至唐代时,饮茶在我国已普及到民间,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习俗。在唐代以前,烹茶一般都要加入芝麻、食盐、瓜仁、桃仁等佐料,故茶名也都以主要佐料冠称。自唐代陆羽始提出煮茶不加佐料,谓之见“真茶”,以表明茶之真香味。与宋代一样,当时的饮茶方法是把鲜叶蒸熟后,经捣碎做成饼,再用绳子串起来烘干,叫“饼茶”、“茶饼”或“片茶”。喝茶时,将饼茶碾成碎末,放锅里煮滚,让茶叶渗透再喝。士大夫们还将茶叶碾成碎末、压成小饼相馈赠。唐代时,随着饮茶之风盛行,名茶迭出,文人墨客们纷纷品茗论水、著书立说。唐以前的。饮茶,属于粗放煎饮时代,是或药饮、或解渴式的粗放饮法。到了唐宋以后,则为细煎慢啜式的品饮,以至形成了绵延千年的饮茶艺术。
至宋代时,以品为主的唐代煎茶发展成了“斗茶”,达到了更高的艺术性品茶的阶段。宋代斗茶时,先把饼茶击碎成小块,并碾成细末,放入烫好的茶盏,再注入沸水调制成茶膏,然后用特制的茶筅(形似小扫把的工具),边转动茶盏,边搅动茶汤,使盏中泛起汤花,以比较茶汤的色、香、味。最后再品尝汤花,俱佳者获胜。是以“斗茶”来比赛茶叶的质量,比赛茶汤的色、香、味,比赛斗茶者的茶技、茶艺。
至清代,乡村市肆茶馆林立,饮茶之风盛于明代,茶叶成为珍品,流行于官场士大夫和文人间,大量名茶应时而生。清道光年间,还先后发明了半发酵的乌龙茶和经过发酵的红茶,并出现了白茶,传统的紧压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在制茶方法上,形成了我国茶叶结构的六个大类绿、红、花、白、乌龙、紧压茶。清代不论公事来往,还是私家应酬,客来献茶。端茶送客,已成为特定的礼节和排场。江浙广川等的茶馆,更与小食品点心之类结合供应,又聘请说书、评弹等说唱艺人临场表演,发展成独具地方特色,乡土风味浓郁,呈平民气息的大众化交易、交际、娱乐场所。晚清时,更有一班落魄旗人,仍将饮茶装璜门面,在人前夸耀示富。而文人们则纷纷溶入了“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初更红。寻常一样窗前月,纵有梅花便不同”的意境。
我是山东人,品茶,我是个外行,只是在一些书中看到,中国饮茶习俗在唐煮宋点之后基本成形,现代流行的,撮茶法,即把茶叶放入有盖或无盖的大杯子中,多次冲开水饮用,一直到色淡为止。虽然也讲究泡茶的水质、水温、器具和茶叶品种,但是注重茶的实用功能,如不喝凉茶,不喝隔夜茶,不空腹饮茶等等,而不是其艺术功能。至于中国人讲究不同的季节饮不同的茶,那是纯粹形而下的物质区分,如春饮花茶,升发阳气;夏饮绿茶,生津止渴;秋饮青茶,辛凉益肺;冬饮红茶,御寒保暖。
事实上,我对茶的了解很少很浅,之所以报这门选修,对茶有种莫名的感触,在翻看选修表时,无意看到茶文化这三个字,心中便泛起一丝丝的涟漪,说不出为什么,很毅然而然的就报了。
中国人谈心性,从来不会执迷。喝茶没有时间与季节的限制,不论雪夜古寺。春来茶馆。夏日亭台,还是秋月江心,只要愿意,随时可以提壶泡茶以茶会友本是雅事,需要环境,还要气氛。然而,雅、俗是个很可疑的词语,如果总是喜欢借物发挥,雅有时是伪雅,俗倒是真俗。两相比较,正如。伪君子不如真小人一样,今人许多故作姿态的风雅之举,反不如市井巷陌的粗茶本色。至于弄成了一种负担,整日为这事担忧,就像寄禅以诗偿债那样,雅事就成了俗事了。所以,千万不要把喝茶弄成阳春白雪的样子,就像李少红把充满生活气息的红楼梦搞得人鬼不分,戏画不分,那就画虎不成反类犬,堕入大俗大恶了。
我喜欢茶,但但不会品茶,不会欣赏茶,这是我在上这门课前自己觉得自己对茶的看法,可是,后来我才发现,自己连茶是什么都不清楚,真的很惭愧。
我以为,茶叶,就是树叶在机器加工后的产物,茶水,就是,水与茶叶的结合品,或许,茶可以让人心旷神怡,品茶可以修身养性,殊不知,从一杯茶中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品出人性的美丑。
时常在想:人来到这世上,为了什么?该如何?能如何?时常有些郁闷。在泡茶时突然想到:人这一生岂非正如茶叶,而生活则是一杯白开水,泡茶时,茶叶在水中翻腾上下,岂不正如人这一生浮浮沉沉,刚开始时茶色淡,味亦淡,浸泡一会儿,色渐浓,味亦浓,茶叶在上、在下、忽上、忽下,到后来,色越来越淡,味亦越来越淡,直到无色无味,茶叶也沉于杯底,人生不也如此吗?在生活的开水浸泡下,忽上忽下,总是沉的时候多,浮的时候少,即使忽上忽下,也是在随着生活之水起舞而已,但也总是短暂,也总会归于沉寂,再如何有色有味,总会归于平淡!
想想茶叶的一生,刚在茶树上露出小小的嫩芽,即被采摘,被炒制或发酵,制成各种、各色、各味的茶叶,后被开水浸泡至无色、无味,被倒去,茶叶的一生,总是在人的手中、在水中,那由得了自己,至成尘土!人生如何?想想又能如何,生下来,即被生活之水泡制,在生活中浮浮沉沉,最后也是归于沉寂、归于尘土,正如茶叶最后被倾倒,化为尘土,哪里由得了自己啊!浮浮沉沉、上上下下,心的愁苦、烦闷,让躯体发胀,变得沉重,沉于水底,化为尘土!该如何?能如何?即使是在上的兴奋,翻腾的快乐,也只是短暂!从开始到结束,都是无可奈何,被太多的东西左右,有太多的无可奈何。
从不知,自己可以在选修课上感叹人生的无奈。茶,养身,养生,也养心。我相信缘分,就像我对茶的认识一样,从以为自己知道不少,到后来发现自己竟对他一无所知,最后,我才略明白,茶,可以对人影响那么深。
小时候看到老人似茶如命,甚是不解,一边饮茶一边谈笑风生,十分惬意,很期待和她们一样,但又怕太沉闷了,慢慢的,我也喜欢喝茶了,慢慢体会个中滋味了,才发现,原来,茶,也可以这么美,品茶,也可以这么优雅,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所以,会品茶的人很享受人生,因为她们可以再茶中寻找人生真谛。只希望有朝一日我也可以向她们一样,品味茶中人生。
总之这几次课老师从茶的起源、分类、茶具、冲泡、品鉴等给我们做了介绍,让我对茶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对茶文化有了兴趣,上完这个选修课,我脑海里出现过一个画面,那就是我想像着有一天,自己能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个环境优雅,静谧的地方,用好茶具,正确的方法泡上好茶,然后我们一起品茗、畅谈人生。希望自己这个想法有一天能实现!
品茶课的心得体会篇七
我经常会在袅袅的茶香中,闻到自己内心的孤独,喜悦,但更多的是笃定。无论在都市的喧闹中,还是在空谷幽静的山野,那杯盏之间发出的清脆,有如钟罄之声,让人洗尽铅华。
开设茶艺培训这样关于茶的培训课程,不仅仅教授我们茶文化知识,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友平台。在当代社会,能有机会以茶会友,是很风雅的一件事,大家有缘坐在一起学茶、品茶、赏茶、鉴茶,就好似古代文人骚客一般,喝茶谈笑,很令人享受,十分惬意。
茶艺并不只是简单的泡茶、品茶。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对所有茶具的尊敬,反映出了生活中的为人之道、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我相信每一个茶具都是有生命的,我们要学会尊重它、理解它。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倒茶要倒七分满是茶道的基本,也是告诉我们做人要学会保留和谦虚,保留一份接纳别人对你批评和建议的空间。这不仅能让我们时刻拥有一颗包容的心,也能让人感觉到我们平和、与人为善的态度。
茶道有四个境界:清、和、敬、寂。“清”指的是泡茶的环境清净、幽雅,各种茶具的干净、整洁会让人觉得舒服;“和”指的是泡茶和品茶的人都心平气和,气氛也和谐、融洽;“敬”主要表现在对别人的尊敬、对茶具的尊敬,例如我们常常在泡茶之后洗壶就是对茶壶的尊敬;“寂”是茶道里最高的境界,它体现的是一个人泡茶的心境淡定、从容是否可以忍受寂寞。人就像茶一样,越泡越有味道,越泡越出其精华,耐人寻味。做人也应当像茶一样,当还没有被摘采的时候,要经得起风吹雨打,当被摘采下来之后,还要修剪加工,当被人品尝的时候,要经得起评价和回味。茶的一生如同人的一生,经过荆棘与曲折的考验才能达到人生的顶峰,才能把最浓郁的清香散发出来。
茶艺课的学习,让我发现美丽、创造自信、感悟生活、感恩生命。无论将来是否从事茶艺师的工作,我都会永远热爱茶,热爱茶文化。我要用我之所学,倡导更多的人来喝茶,让更多的人来爱茶,让茶使人间更美好。
品茶课的心得体会篇八
茶,作为中国传统的饮品之一,在千百年的演变和发展中,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符号。茶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韵味,吸引了无数人去品味、品茗,并从中感受生活的美好。而作为茶文化的入门,品茶鉴赏更是一个深入了解茶叶的奥义和精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对茶的种类、制作方法有了深入了解,更懂得欣赏茶的美妙之处。以下是我个人的品茶鉴赏心得体会。
第一段:了解茶叶种类的多样性
在品茶鉴赏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茶叶的种类和不同种类之间的区别。茶叶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等。每一种茶叶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味,而且不同地区的茶叶又有所不同。通过了解茶叶的种类,我能更好地辨别茶叶的质量和价值,有针对性地进行品茗。
第二段:认识茶叶的制作过程
茶叶的种类虽然不同,但它们都经过了采摘、萎凋、烘焙等多个制作过程。而每一个制作过程都会对茶叶的品质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学习茶叶的制作过程,我对茶叶的品质有了更清晰的评判标准。例如,优质绿茶应该具备茶叶叶片完整、色泽翠绿、汤色浅黄、滋味鲜爽等特点;而乌龙茶则重视叶片外观的红边绿叶、金黄色汤底等等。掌握茶叶制作过程的知识,让我能够在品茶过程中更好地体验茶叶的魅力。
第三段:从外形、颜色、香气品味茶叶
品茶鉴赏是一项注重细节的过程。在品茗时,我会仔细观察茶叶的外形、颜色和香气。好的茶叶外形应该整齐、匀整,叶片色泽鲜艳;而茶叶的颜色也是判断茶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颜色浅绿的绿茶、红艳的红茶、黄灿灿的黄茶等都是优质茶叶的表现。此外,每款茶叶都有独特的香气,是茶叶的“灵魂”,通过嗅闻茶叶的香气,我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茶叶的特点。
第四段:体验茶叶的口感和回味
除了外形、颜色和香气,茶叶的口感也是品茶鉴赏的重要环节。咀嚼茶叶的叶片和饮用茶汤时,我会仔细品味茶叶带来的口感和回味。优质茶叶的滋味鲜爽、甘甜,同时茶叶在口腔中的变化也会带来难以忘怀的回味。茶叶的口感和回味,不仅是品茶过程中的享受,更是茶文化久远流传的原因之一。
第五段:将品茶带入生活
通过品茶鉴赏的过程,我不仅对茶叶的种类、制作过程有了更多了解,也更能欣赏茶叶的美妙之处。品茶鉴赏不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在工作之余,我喜欢泡上一杯好茶,静下心来品味、体验茶叶的独特韵味。茶与人的关系已经超越了饮食需求,而成为了一种精神需要。用品茶鉴赏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中的琐事,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平静、内敛和乐观的力量。
总结:
品茶鉴赏是一种艺术,是品味生活、感受生活的一种方式。通过细细品味茶叶的外形、颜色、香气、口感和回味,我不仅对茶叶本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能体会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将品茶带入生活中,让自己沉浸在茶叶的香气和滋味中,我感受到了茶文化带给我的满足和宁静。品茶鉴赏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修养,它让我更深层次地思考和感悟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