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浅谈人生感悟(通用1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感悟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心得感悟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感悟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感悟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浅谈人生感悟篇一
人生是一场征程,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来去匆匆,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也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感悟心得。然而,人生的旅途千姿百态,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境遇下,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体会。今天,就让我们谈谈我在人生中的一些感悟和心得。
首先,人生是一场奋斗的旅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但是实现梦想却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我曾经追求过很多梦想,有些成功了,有些失败了。然而,正是这些奋斗和努力,塑造了我今天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曾经有人告诉我,只有真正经历过努力和奋斗的人,才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幸福的滋味。因此,不要畏惧困难,不要逃避挑战,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因为只有努力,才能收获美好的人生。
其次,人生是一次体验的过程。人生如梦,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不能只关注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我曾经为了一个目标而全身心地投入,但最终发现并不如我所愿。然而,回想起那段经历,我才明白,那些艰辛和困难才是真正值得回忆和珍视的。它们丰富了我的人生,让我成长为今天的自己。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次机会,细心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将追求成功的过程当作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再次,人生是一场寻找真爱的旅程。爱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情感,却也是最复杂的心理状态。我们会在爱情中体验到幸福和痛苦,受到伤害和感动。我曾经迷茫过,曾经被爱情伤害过,但是这些经历让我更加珍惜真正的爱情。人们常说,真爱是需要经营和付出的,它需要我们的坚持和努力。因此,我明白了爱情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相互理解和包容的结果。只有用心去爱,才能享受人生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最后,人生是一场追求内心平静的旅程。人生充满了各种外在的诱惑和压力,我们往往迷失在尘嚣之中,忘记了内心的真正需求。然而,很多时候,只有内心平静的人,才能看清自己的方向和人生的意义。在这个喧闹的世界中,我学会了放松自己,找到心灵的安宁。我通过冥想和瑜伽来调整自己的心态,也通过阅读和音乐来陶冶情操。只有保持内心的平静,才能更好地面对外界的挑战和困境。
总之,人生感悟心得是我们人生旅程中最宝贵的财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这些心得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成就自己的人生。无论是奋斗、体验、追求爱情还是追求内心平静,都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希望我们能够珍惜每一次人生的经历和感悟,用心去体验和感悟,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浅谈人生感悟篇二
人的上半生:要不犹豫;人的'下半生:要不后悔:活在后在当下,把每次的机会,因为机会梢纵即逝,为自己的生命找到出路!急事,慢慢地说;大事,清楚的说;小事,幽默的说;没把握的事,谨慎的说;没发生的事,不能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的说;开心的事,看场合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别人的事,小心的说: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未来再说。
每一个人都渴望幸福的人生,但是不一定拥有财富的人就真正拥有幸福,要想幸福就要懂得人与人如何相处,所以我们要了解幸福,认识幸福,从而得到一生美满的幸福。
没有幸福的人生他很痛苦,人之所以痛苦,就是认为自己总是对的,别人总是对不起我,将一切错误都归罪于别人的外境,总觉的自己没有错,而不反省自己也有满身的过失。这就是自己远离幸福。正如劳格拉说:没有人想犯下错误,之所以会犯下错误,乃是他的无知。故而如果有人犯下错误,我要去关怀他,宽恕他,以及以身做则地感化他,而不是去发怒,生气,讨厌和打击他。否则我们就与他一样,同样是无知的人,因为我们也犯下了无知的错误,远离了幸福的人生。
我们要认识幸福,了解幸福,才能够得到幸福的人生,聪明的人他必定懂得无论处事待人,接物都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心正则人人从善,事事循理,自能安以相处,人心邪,则次情纵欲,任意妄行自必贻患,无穷的道理,他知道跌倒的时候,不要白白地爬起来,任何一种磨练都是通向幸福的宝贵经验。他知道创造幸福,懂得从失败中站起来,他不会胡乱耗时间去批评别人,而是多花时间改善自己。他懂得不会将自己的心田昧,更不会把他人的过失扬,他明白事不过三四终会后悔,能够忍让自然幸福而无忧。
拥有幸福的人生需要多了解他人,社会,文化,l历史从而爱国守法学科学,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则必定自己会拥有幸福人生。
浅谈人生感悟篇三
在我们的生活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挫折,当挫折降临时,人们总会伴着痛苦与悲伤。我相信没有人会喜欢挫折,但我与你们不同,我需要感谢那个令人讨厌的挫折。
挫折使我进一步的分析我自己。“在风中跌倒,早雨中爬起”,一位哲学家曾这样说过。当挫折到来时,我们不要退缩,也不要因此而害怕,应该勇敢地面对挫折,就算是一次一次的跌倒,我们也要一步一步向前跨,促使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挫折使我懂得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它,也使我更加的`坚强与乐观。在我全力以赴而没有成功的时候,挫折这样告诉我: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面对挫折。我们需要坚持不懈。如果你是因为失去了而倍感伤心,那么你将会失去一切你所拥有的,抓住今天,把握明天。正如“春恨秋悲皆自惹,冬笑夏傲都是诗”,因此,我在挫折中学会了乐观。学会了用微笑面对人生中的挫折。
感谢挫折,它使我在沉迷时清醒,在骄纵时谦逊。在颓唐是振作,在消极时乐观。在今后的人生路上,也许还会遇到挫折。我要感谢它让我超越自我,感谢它为我架起一座通往成功的桥梁,让我找到了人生的起点。朋友们,让我们一起面对挫折吧!让挫折的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我们将是勇敢的海燕!我们将是无畏的强者!
浅谈人生感悟篇四
孔子学习《易经》之后,说:不占而已矣。荀子也说:善易者不占。由此可见,真正读懂《易经》的人,是不用它来占卜算卦的。
这里有一个六十四卦的排列组合表。上卦一共就八种,下卦了不过是八种,上下一组合,一个卦就出来了。所以这个表很明了,一共有六十四个卦,一点不难。我们的老祖宗排来排去,发现只有这六十四种不同的组合方式,一个不多,一个不少,这也就是现代数学所讲的排列组合。《易经》六十四卦并不难,难是难在每一个爻都有它的代号。每一卦最底下那个爻叫初爻,往上依次是二爻,三爻,四爻,五爻,最后一爻叫末爻。初跟末代表时间,《易经》最重视的就是时间。任何事情,时间一变,整个情况就变了,所以中国人都讲“随时”,就是随时要改变。初、二、三、四、五、末,说的是六爻的时间顺序。还有一个说法,下、二、三、四、五、上,是表述六爻的位置。位置比空间还厉害,位包括你的身分,包括你的地位,包括不同的场合,也包括环境的变化。除了时间和位置,爻的阴阳怎么表述呢?很简单,凡是阴的都叫六,凡是阳的都叫九。男人为什么怕九?因为阳到极点就叫九,九就是阳极。《易经》有个概念叫物极必反,无论什么人走到“极”了,往后一定是反的。所以你不能说替爸爸过五十九生日,那样对他是很不利的。五十九了,赶快做六十大寿,把九避掉。这一点我们从物理学上很容易理解:一个物体一旦到抛物线的顶点,它一定往下走,没有例外。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易经》中的卦分三路,一路是讲时,一路是讲位,第三路是讲性质:阳的用九,阴的用六。可是这三样如果用三个字来表示很麻烦,所以我们的祖先把它简化成两个。去掉哪一个呢?“初”留下来,“下”不要了;“末”不要了,“上”留下来。这样你就看懂《易经》了,翻开《易经》,初九,就是第一爻是阳的,六二,就是第二爻是阴的。
我们看到数字就能把相应的图像画出来,看到图像就能把代表数字想出来。这跟今天的数字时代没有什么不同。可是为什么用“初”不用“下”,用“上”不用“末”呢?原因很简单,事情刚开始的时候,“时”比“位”重要。一个人出生的时间很重要,产房的护士大多会说几月几日几时几分几秒生了一个什么性别的孩子。但是一个人死的时候,死亡时间并不重要,死了什么人比较重要,死者的身分和地位比较重要。所以一件事到最后,结束的位比较重要,时不重要,刚开始的时候,时很重要,位却不太重要。一家商店要开张,会去看吉日,可一家商店要倒闭了,还会去看吉日吗?如果有人说要找个好日子关张,那不成笑话了吗?商店开张,要选个好日子;商店倒闭了,看看还剩下什么财产,也就是经营到最后的结果比较重要。可见一直到今天,我们都不知不觉地照着《易经》在做,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所以,开始的第一爻,我们用表述“时”的“初”,而不用表述“位”的“下”,到最后一爻,用表述“位”的“上”,而不用表述“时”的“末”,当中就用六、九代表阴、阳。由此可以看出来,两个数字,我们代表三样东西:一个是时,一个是位,一个是性质。
为什么阳叫九,阴叫六?这当中也是有道理的。坤是纯阴,是六画,所以阴叫六。可能有人就些想到阳是三画,应该叫三才对,怎么叫九呢?因为阳是创造,阴是配合。天底下,只有创造没有配合,只能是空谈,完全是空想,最终理想不能实践。有人要全力配合,可是没有创造,那么到底往哪里走不知道。因此,讲阳的时候一定要把阴带上,叫做阳统阴。阴阳不能分开,所以《易经》的第一组卦就是乾和坤。一个懂得中华文化的人,千万记住,当我们说天的时候包括地在内,讲男的时候包括女在内,我们是不会分开的。我们尊称别人为先生的时候,是男女不分的,男的叫先生,女的也叫先生。我们对男女是同等看待的,但是后来人们却解释成男尊女卑,这觉得很奇怪。男人能做的事情,女人都能做,可是女人有一件事情,男人怎么做都做不出来,就是生小孩。你说男人很伟大,你让男人生个小孩给大家看看?他就生不出来,能有什么办法?那到底是男人重要还是女人重要?我们对自然了解得非常透彻,知道只有阳没有用,一定要带上阴,所以说“孤阴不长,独阳不长”。阴阳一定要同时存在,才会生生不息。所以我们看阳,上下相加就是九,所以用“九”来表示。这样来分析,就很容易了解了,根本不必死记硬背。理解了记住的东西才不会忘,这也是自然。
我们以乾卦为例来标注一下六爻,大家又会发现一个问题:第一爻叫初九,第二爻为什么就叫九二,而不叫二九呢?前面我们说过,因为刚刚开始,时比较重要,所以第一个九,把初放在九的前面,称为“初九”;最后的时候,结果比较重要,所以把上放在九的前面,称为“上九”。至于中间的过程,就像人生下来以后,男女性别就重要了,所以把中间的四个九分别称为:九二、九三、九四、九五。这样《易经》就告诉我们,教男子的教材跟教女子的教材不应该一样。女孩子,可以多让去学一些艺术、音乐、烹调,这对也是有好处的。但是,尽管女人比较会烹调,可真正好的厨师一定是男的。这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是不会分开的,否则极阳极阴,最后就变成两种人类了。阴阳一定是交叉的。我们看dna的图片,它的双螺旋结构也是交叉的。其实科学越发达,越能证明《易经》的正确,而且很多的科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方便地去了解《易经》。人生每一个阶段要做出不同的调整。每一个卦有六个爻,这六个符号告诉我们,要学会把一件事情分成六个阶段,然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去调整。人也应该把自己的一生分成六个阶段,然后根据这六个阶段的不同要点去调整。这是《易经》对我们最大的功用。
孔子不但读《易经》,而且他还体会到这个卦是每一个都应该自己画的。我们这辈子有的人只画一个卦他就走了;有的人画两三个卦他也走了;你画出来的卦就是你自己的,用现在的名词叫自画像。孔子他算他一生算了一个卦,叫做什么?叫人生奋斗的总纲领。这个卦对每一个人都是很重要的一个参考,因为你只要把他这个卦看清楚以后,你就知道你该怎么走。孔子这个人生奋斗的总纲领,这个卦写在哪里?写在《论语为政篇》,我相信大家都能背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句话就点出来了嘛,他的第一个阶段是什么?十五岁,志于学。大家有没有发现,怎么十五岁才志于学,那十五岁以前就不用学了吗?一个人从小就要开始学习,可是你没有到十五岁,你最好不要立定你的志向,太早了。你看现在很多小孩子,谈起我将来要怎么样,那都是儿戏。一个人没有到十五岁,你不要立定你的志向。你看我们现在十五岁,正好是初中毕业。初中毕业你就开始要决定我是要学什么东西,十五岁决定学习的方向。
浅谈人生感悟篇五
历史课上,只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便将隋朝的历史讲的干净。其实,也不过只是说了它的建立,又及一些措施,以及最终的灭亡。属实是这样的,一个朝代,无论它曾多么风光,多么的气派,最终也只不过是写于书间的历史,三言两语,往往盖过。
我有些感慨,一个朝代,轰轰烈烈几百年,也不过一纸书尽。而一个人,最多又可活过多久,那些故事又将何其短暂!到最后能记住的,也不过是一个人的生平,若是名人,也只不过是几个较为经典的故事或是出版的书物。那些沧桑,那些困苦,也只不过是如今在纸上寥寥数笔写过。依此可见,痛苦过了,也只不过是故事。哀伤过了,也只不过是历史。就像曾于杂志读过的那个故事,经历接二连三的打击的她,想象着自己坐在艺术人生的高脚凳上,以一种回忆的姿态看着如今的困苦,把它们都当回忆,一笑谈过,有泪水,却也只是过去。那么这些坎坷,这些挫折也就真地熬过来了。我常常想,人生就是这么一当子简单却又难懂的事。
而我也总愿意久久地思索,正如许多故事里虚构的场景,往往回忆的时候,那些所谓的伤痛,所谓的刻骨铭心根本不是什么。过了也就过了。所以,我常常习惯性地安坐在床上,虚拟一个有人来采访的场景,然后我将这些曾使我彻夜哭泣的哀愁略略地说过,再加上那么一句:现在回想起来,是别有意味而带有辛酸的。这是完美的人生吧。只能让哀愁成为过去,毕竟永远只能向前奔跑,而无法返回。我是热爱日记并且感激它的,因为它证明了这世界曾有一个叫lyq的孩子这样地活过,她来过最终又离去,了无遗憾。而我这些反反复复琐琐碎碎的故事,发生在每一天,每一个太阳升起的日子,每一个匿藏于角落的秘密,皆随意地成为了历史,那些我的记忆、热爱或是种种的情感都以日记的形式留存。我想即便是自己在某个过去许多年的日子,翻开积满尘埃的日记,也会吃力地想起曾经的我,那些可笑的再不能刺痛心灵的哀愁。
如若我的人生终将简简单单,没有父亲所期待的大起大落。那么我想,我并不会遗憾。这是有些高傲的情愫吧——我总不想落入世俗之中。因为我知道什么是我想追求的美,财富、权利并不代表我的向往。有时候,一枚硬币会让我哭泣,而一束日光会让我微笑。这便是不同的人生观了。
浅谈人生感悟篇六
中国有史以来,有过诸多的经典传世之作。《易经》作为中华经典传世之名著,对中国的哲学、文学、政治、法律、天文、历法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与品读。现摘录部分名言,重温先哲们那丰富而深刻、极富哲理性的思想。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3、《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4、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5、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6、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7、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8、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9、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10、夫妻反目,不能正室。
11、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12、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也。
13、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14、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15、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16、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17、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18、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19、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
20、君子以遏扬善,顺天休命。
21、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22、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23、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24、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5、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26、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埋,其道光明。
27、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28、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29、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30、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31、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32、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33、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34、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35、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36、能经众正,可以王矣。
37、君子以作事谋始。
39、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40、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41、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42、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43、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44、君子以懿文德。
45、不恒其德,或承其羞。
46、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
47、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48、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49、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50、损而不已必益。益而不已必决。
[易经人生的句子]
浅谈人生感悟篇七
中国有史以来,有过诸多的经典传世之作。《易经》作为中华经典传世之名著,对中国的哲学、文学、政治、法律、天文、历法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与品读。现摘录部分名言,重温先哲们那丰富而深刻、极富哲理性的思想。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3、《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4、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5、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6、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7、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8、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9、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10、夫妻反目,不能正室。
11、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12、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也。
13、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14、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15、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16、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17、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18、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19、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
20、君子以遏扬善,顺天休命。
21、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22、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23、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24、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5、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26、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埋,其道光明。
27、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28、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29、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30、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31、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32、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33、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34、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35、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36、能经众正,可以王矣。
37、君子以作事谋始。
39、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40、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41、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42、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43、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44、君子以懿文德。
45、不恒其德,或承其羞。
46、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
47、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48、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49、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50、损而不已必益。益而不已必决。
[易经人生的句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浅谈人生感悟篇八
人生,好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话题,我们每一段曲折的经历,都是人生一课,每一个字,每一段话,都是我们学习的一课。经历的困境是考题,让我们的心作笔,书一篇美好人生。
还仅是初秋,已有微凉的风吹拂着脸颊,神清气爽。余晖照耀在石板路的小径,洒下金黄色的麦子黄,就连行走中的人们,也染上了初秋的色彩。一抹残霞在碧蓝天空分外耀眼,夹杂着香甜的气息。
小径内,花草间,我在家中,书桌前。那一本本作业,一道道攻不克的难题,终于被降我降服。当我正准备逃离这令人讨厌的繁重气息,好好缓一口气,品一客香茗时,那流动的乐章,跳动的指尖——钢琴,又带给了我,一个无法攻克的难题。
我粗暴的打开琴盖,一通乱按,双脚用力的跺着地板,好像要踩去一切愤怒。我悄悄回头,想看看母亲的反应,却看见她在厨房里不停的忙着,她那光洁的额头上沾满了豆大的汗珠,那双手,那双应该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手,染上了岁月的操劳。或许,她只是希望我做一个更好的自己吧!她的唠叨不也蕴含着她对我的殷切期盼吗?十指翻飞,一曲年华。我一边弹,一边回想那张含笑的面容,希望我的更好,能让你迟些变老吧。
浅谈人生感悟篇九
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上述几词均出自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乾卦,“乾为天”。
卦名“乾为天”的卦象是乾上乾下,由六条线段叠合而成。它象征着天是至高至大,复盖万物又不偏不倚,天行健,君子当以自强不息。
原文:乾:元、享、利、贞。
其意为:天是创造万物的根元,通达顺利,端正适宜。阳刚开创,无所不利。原文:初九:潜龙勿用。
其意为:潜龙指隐藏的意思,因为这一爻在最下方,称为“初九”,龙潜于渊,阳之深藏,应忍时待机,不宜施展才好利于下一步行动。
原文: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其意为:九二是指爻在卦中第二位,也就是在下卦的中间,也是阳爻。龙已出现在田野之上,有利于有才有德的“大人”出头露面,出人头地。(也有人解说为要主动去接近显贵伟人,必有所为。)
原文:九三:君于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其意为:君子的德才已经显现,会引人注目,但要奋发努力不懈,日日夜夜警惕戒备,以防灾祸,这样纵处危境,也可无咎。
原文: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解读:龙要么跃而上,要么退于渊中,见机行事即可无咎。重点在于把握时机。
原文: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解读:龙已飞腾在天上了,有自由自在的意思,居高临下,可以大展鸿图。原文:上九:亢龙有悔。
解读:“亢”字有穷尽至极的含义。龙到了极高之处,其趋势必然下降,知进忘退会后悔的`。
从这《乾为天》的卦辞中我们可看到世间一切事物都是至极即生变,生生不息,循环反复。这是符合天地之道的,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亢龙,有悔”是说亢龙(飞向尽头的龙)虽然当世无敌,但力终有尽时,力尽则悔,悔不可及。亢龙有悔,盈不可久的道理,此招重悔不重亢,后尽无穷。
我们可以将此喻为人生的六个阶段,即:潜伏时期—初露头角—勤学苦练—掌握时机—理想实现—功成身退。人的一生就是在这六个阶段中不断循环,谁能真正做到这几点,自然是完满而幸福,堪称完美!
浅谈人生感悟篇十
孔子学习《易经》之后,说:不占而已矣。荀子也说:善易者不占。由此可见,真正读懂《易经》的人,是不用它来占卜算卦的。
这里有一个六十四卦的排列组合表。上卦一共就八种,下卦了不过是八种,上下一组合,一个卦就出来了。所以这个表很明了,一共有六十四个卦,一点不难。我们的老祖宗排来排去,发现只有这六十四种不同的组合方式,一个不多,一个不少,这也就是现代数学所讲的排列组合。《易经》六十四卦并不难,难是难在每一个爻都有它的代号。每一卦最底下那个爻叫初爻,往上依次是二爻,三爻,四爻,五爻,最后一爻叫末爻。初跟末代表时间,《易经》最重视的就是时间。任何事情,时间一变,整个情况就变了,所以中国人都讲“随时”,就是随时要改变。初、二、三、四、五、末,说的是六爻的时间顺序。还有一个说法,下、二、三、四、五、上,是表述六爻的位置。位置比空间还厉害,位包括你的身分,包括你的地位,包括不同的场合,也包括环境的变化。除了时间和位置,爻的阴阳怎么表述呢?很简单,凡是阴的都叫六,凡是阳的都叫九。男人为什么怕九?因为阳到极点就叫九,九就是阳极。《易经》有个概念叫物极必反,无论什么人走到“极”了,往后一定是反的。所以你不能说替爸爸过五十九生日,那样对他是很不利的。五十九了,赶快做六十大寿,把九避掉。这一点我们从物理学上很容易理解:一个物体一旦到抛物线的顶点,它一定往下走,没有例外。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易经》中的卦分三路,一路是讲时,一路是讲位,第三路是讲性质:阳的用九,阴的用六。可是这三样如果用三个字来表示很麻烦,所以我们的祖先把它简化成两个。去掉哪一个呢?“初”留下来,“下”不要了;“末”不要了,“上”留下来。这样你就看懂《易经》了,翻开《易经》,初九,就是第一爻是阳的,六二,就是第二爻是阴的。
我们看到数字就能把相应的图像画出来,看到图像就能把代表数字想出来。这跟今天的数字时代没有什么不同。可是为什么用“初”不用“下”,用“上”不用“末”呢?原因很简单,事情刚开始的时候,“时”比“位”重要。一个人出生的时间很重要,产房的护士大多会说几月几日几时几分几秒生了一个什么性别的孩子。但是一个人死的时候,死亡时间并不重要,死了什么人比较重要,死者的身分和地位比较重要。所以一件事到最后,结束的位比较重要,时不重要,刚开始的时候,时很重要,位却不太重要。一家商店要开张,会去看吉日,可一家商店要倒闭了,还会去看吉日吗?如果有人说要找个好日子关张,那不成笑话了吗?商店开张,要选个好日子;商店倒闭了,看看还剩下什么财产,也就是经营到最后的结果比较重要。可见一直到今天,我们都不知不觉地照着《易经》在做,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所以,开始的第一爻,我们用表述“时”的“初”,而不用表述“位”的“下”,到最后一爻,用表述“位”的“上”,而不用表述“时”的“末”,当中就用六、九代表阴、阳。由此可以看出来,两个数字,我们代表三样东西:一个是时,一个是位,一个是性质。
为什么阳叫九,阴叫六?这当中也是有道理的。坤是纯阴,是六画,所以阴叫六。可能有人就些想到阳是三画,应该叫三才对,怎么叫九呢?因为阳是创造,阴是配合。天底下,只有创造没有配合,只能是空谈,完全是空想,最终理想不能实践。有人要全力配合,可是没有创造,那么到底往哪里走不知道。因此,讲阳的时候一定要把阴带上,叫做阳统阴。阴阳不能分开,所以《易经》的第一组卦就是乾和坤。一个懂得中华文化的人,千万记住,当我们说天的时候包括地在内,讲男的时候包括女在内,我们是不会分开的。我们尊称别人为先生的时候,是男女不分的,男的叫先生,女的也叫先生。我们对男女是同等看待的,但是后来人们却解释成男尊女卑,这觉得很奇怪。男人能做的事情,女人都能做,可是女人有一件事情,男人怎么做都做不出来,就是生小孩。你说男人很伟大,你让男人生个小孩给大家看看?他就生不出来,能有什么办法?那到底是男人重要还是女人重要?我们对自然了解得非常透彻,知道只有阳没有用,一定要带上阴,所以说“孤阴不长,独阳不长”。阴阳一定要同时存在,才会生生不息。所以我们看阳,上下相加就是九,所以用“九”来表示。这样来分析,就很容易了解了,根本不必死记硬背。理解了记住的东西才不会忘,这也是自然。
我们以乾卦为例来标注一下六爻,大家又会发现一个问题:第一爻叫初九,第二爻为什么就叫九二,而不叫二九呢?前面我们说过,因为刚刚开始,时比较重要,所以第一个九,把初放在九的前面,称为“初九”;最后的时候,结果比较重要,所以把上放在九的前面,称为“上九”。至于中间的过程,就像人生下来以后,男女性别就重要了,所以把中间的四个九分别称为:九二、九三、九四、九五。这样《易经》就告诉我们,教男子的教材跟教女子的教材不应该一样。女孩子,可以多让去学一些艺术、音乐、烹调,这对也是有好处的。但是,尽管女人比较会烹调,可真正好的厨师一定是男的。这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是不会分开的,否则极阳极阴,最后就变成两种人类了。阴阳一定是交叉的。我们看dna的图片,它的双螺旋结构也是交叉的。其实科学越发达,越能证明《易经》的正确,而且很多的科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方便地去了解《易经》。人生每一个阶段要做出不同的调整。每一个卦有六个爻,这六个符号告诉我们,要学会把一件事情分成六个阶段,然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去调整。人也应该把自己的一生分成六个阶段,然后根据这六个阶段的不同要点去调整。这是《易经》对我们最大的功用。
浅谈人生感悟篇十一
早晨我跑步时简直像是在挣扎,肺部烧灼,空气也仿佛变得稀薄。跑了不过1。25英里后,我不得不走了1分钟。而在正常时候,我连续跑3英里仍感觉良好。旁观的人们一定以为我是个病夫——满脸痛苦,上气不接下气,步履蹒跚,几乎跑不完1英里!
忽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尽管表面看来我似乎根本没有付出努力,对于其他跑步的人来说,我简直不能算是在跑。但是实际上,我已经使出了浑身的力气。
当我们批评别人的时候,往往是采用我们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而实际上,他们可能付出了所有的力量。也许他们没有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也许他们没有达到你的期望,只要尽力了,就应该是真正的胜者,不管结局是什么。
我们有时不公平地苛责别人,但更多的时候,我们把苛责的矛头对准自己。
因为没有像往常一样,一滴汗不流地跑完2。5英里,我对自己满怀自责。而事实上,今天我跑1。5英里付出的努力,远超过平时跑3英里。
高标准要求自己是个好事,前提是能够激发你前进的动力。
你应当永远尽力而为,但当你努力的结果低于过去的正常水平,你开始苛刻地批评自己,而不是表扬自己的努力,由此你就开始了螺旋向下的恶性循环。
不,我一点也不想要那样的感觉!
相反,“我已经尽力了,我也是胜者”,这样的想法给了我新的力量,使我又多跑了两圈,我对自己充满了骄傲,因为我完全有理由停下。
我挺直了腰杆,头高高扬起,因为我征服了宇宙中唯一能阻止我的力量,那就是我自己!
浅谈人生感悟篇十二
作家卢新华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他关注到了人在精神层面的涵养,值得肯定。
读“有字之书”是指我们读的实实在在的书,包括很多文化经典、历史著述、哲学论著等等;读“无字之书”是指我们在社会中获取到的经验知识,是指我们的经历和体验;读“心灵之书”是指要读懂自己的心灵,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这三本书是我们人在精神层面成长的三个阶段,缺一不可。
“有字之书”得到了大部分人的重视,的确我们人生最初积累的知识大部分都来自于书本,书本知识可以让我们获取更多前人的'经验,可以传承人类文明,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然而“无字之书”和“心灵之书”却鲜有引起人们重视的。殊不知,“无字之书”和“心灵之书”是人生更高的两重境界。
卢梭曾经说过:“社会就是书,事实就是教材。”他肯定了向社会学习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构建了社会。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勒鲁在《论平等》中说:“一个人若不和其他人一道组成社会,则无法获得精神、道德、物质上的生存。”的确,如果说书本知识是给我们理论指导的话,那么社会确可带给我们实实在在的生存体验,并且让我们在体验中将书本中获取的知识运用到实践,获取更多的经验。人无法脱离人群而独自生存,人不仅仅是个体,也是社会的产物。康德曾经说过:“只有在社会里,人才想到不仅要做一个人,而且要做一个按照人的标准来说是优秀的人。”所以,我们阅读“无字之书”,获取更多的社会体验,最终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优秀。
人们一般都较容易接受书本和社会等的外来的知识,而不懂得正视反省自己,所以读“心灵之书”是最难做到的。人天生有一双眼睛只懂得看别人,而不知道看自己;即使能够在镜子中看自己,也是看到自己的优点,而忽视自己的缺点。这恰恰是人性的弱点。荀子在《劝学》中写道:“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确,我们只有不断地检查反省自己,才能在对比参照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让我们有更加明确的定位,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所以,我们要懂得读“心灵之书”,在书中正确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所以,“有字之书”是人认识世界的基础,“无字之书”让我们学会在社会中生存,“心灵之书”让我们正视社会中的自己,关注自身的发展。这三本书,是我们人生必读的三本书,我们切不可厚此薄彼。我们要读“有字之书”,但不能死读书;要融入社会,但要时刻正视反省自己,保持独立的人格,不能迷失在茫茫物利中忠。我们只有读好这三本书,才能让文明得以传递,让社会得以发展,让自身得以进步。
浅谈人生感悟篇十三
正文
人生究竟为什么读书?《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即学习的目的,就是探究做人的道理。并把这种道德修养恩泽百姓,使所有百姓都达到至善的目的。所以人读书的目的,说穿了就是懂得做人的道理!人非生而知之,读书是后天改变自己道德修养的一种有效途径!
那么人生应读几本书?同样《大学》中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通过这段话,不难看出,人生必读三本书:知世之书、经世之书和醒世之书。
其次,人生要读经世之书。读书的目的,格物只是第一步,格物为致知,而致知后方方能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古代、近代有很多思想家和政治家,正是抱着这种平天下之心,忍辱负重,苦心求学。周恩来青年时期就抱着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抱负,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他人着想,以天下为己任,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积极探求救国真理,从而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知名人士,是一位受国人最为爱戴的'好总理。
第三,人生要读醒世之书。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头百姓,一定要读一些醒世之书。达官贵人读醒世之书,可知历史之更替,朝代之兴衰,从而:学前贤之修为之道,知百姓之能暖,效重臣之治国良方,做国家之栋梁;百姓读醒世之书,一可教子,二可修心,三可处世。可知家族兴旺之根本,可知恶贯满盈之下场,可知积德行善之正果。
然而现在,很多人不读书。因为社会评判的标准已经不是看你德行、修为怎样,而是你多少金钱,金钱的多少决定你社会价值的高低。所以读书的人不一定能挣到钱,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人不一定能成为百万富翁,而那些不读书、能投机钻营的很可能是亿万富翁。所以社会上流行了读书无用论,一些著名大学的一些知名学者和教授更是大声疾呼,这种功利性的读书方式、这种价值取向、这种办学模式,培养不出国际知名大家。
但在西方有句谚语叫“你是什么,取决于你读了什么”。许多政治家和企业家喜欢读书,那些爱读书的政商名流总是闪烁出不一般的气质。布什和默克尔喜欢读圣经,希拉里对女性题材的书情有独钟,克林顿在牛津大学时,一年读300本书;法国前总统希拉克,非常喜欢李白和杜甫,尤其是对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情有独钟。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喜欢读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日本商人读书大大超过其他国家的企业家,资生堂创始人福原家族的福原义春,读书范围从社会上的畅销书到原版的法国最新哲学、美学书籍,再到美国最新思潮方面的著作,多有涉及。东芝全球总裁田厚聪也是特别能读书的人。和他交谈时,能从哲学、电子最新产品、核电等一个劲地谈下去,他甚至对清末重臣曾国藩的事迹也如数家珍。
真正想读书的人应如何读书?曾国藩用“涵泳”二字,给以概括,讲得非常透彻,告诫读书要视书如水。曰:涵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过小则枯槁,国大则伤涝,适中则涵养而勃兴。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程子谓鱼跃于渊,活波波地;庄子言濠粱观鱼,安知非乐?此鱼水之快也。左太冲有“濯足万里流”之句,苏之瞻有夜卧濯足诗,由浴罢诗,此人性乐水者之一快也。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则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意言之表!
当然现在社会,利益充斥,各种书籍也商业化味道很浓,很多书有华丽的外表,内容却不上档次,甚至庸俗不堪,这些书不看倒好,看了伤心费神!所以对书的选择也很重要。不读无用之书,更不能读歪门邪道之书。读了那样的书,反倒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扩展资料
在高考科目中,作文题目占了60分,在整张试卷中的权重非常大。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我们需要从高考满分作文中汲取精华。
因为凡高考满分作文,除满足行文的一般基本要求之外,都有其与众不同之处。尤其是在见解、见识、见地等方面都必定技高一筹。
本套丛书收录了最新一年的全国及各省市地区的高考优秀作文。它从不同的视角对这些优秀的作文进行解读,并加以详尽的归纳与总结,可利用价值高,对于临考的高中生们来讲是一套很有帮助的高考作文辅导用书。
总之,高考作文是一种综合性检测,优秀作文、满分作文不是凭偶然机会获得的,必须靠平时有效的训练和长期的积累,仅以此箴言奉献给所有高三考生。
浅谈人生感悟篇十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很荣幸我能有机会参加今天的演讲会,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爱岗敬业―实现个人价值》。
说起个人价值,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个人价值到底体现在哪里呢?也许,有的人会说,要发财;有的人会说,要出人头地。可是我要大声地说:不,不是的!个人价值不只是发财,更是远大理想的追求与实现;不只是出人头地,更是生命意义的诠释与升华,更是人生事业的和谐与发展。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会化作美丽的浪花。一粒种子,只有扎根土壤,才会茁壮成长。一名企业员工,只有在推进企业发展的实践中建功立业,才能真正实现个人价值。
大家知道,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是关系国民生计的重要物资,也是军需民食的特殊商品。中国有句老话:“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永远不会过时。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粮食市场全面放开已成定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粮食质量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粮食贸易的全球化,客观上也要求粮食质量工作与国际接轨。
面对新形势,如何加强储粮工作,发挥粮食部门在粮食储存方面的优势,是摆在粮食储备工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无论形势如何变化,作为基层粮食保管员首要任务就是立足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从我做起,爱库如家。落到实际行动上,就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凡是对粮库有利的事马上做,凡是对粮库不利的事就马上停,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现在粮库提出“勤俭节约,向管理要效益”的号召。在粮库一路高歌的今天,这种号召非常及时,历览前贤国与家,兴由俭来败同奢,它象一支清醒剂时刻在提醒,我们要防微杜渐,居安思危,家大业大浪点没啥的思想必须摒弃,要节约每度电,每张纸,每粒粮,积硅步,至千里,让粮库发展的更好。
望历史长河,品岁月如歌,多少楷模值得我们去学习。孟泰、王进喜,多么响亮的名字,正是这样一批优秀的工人,创造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辉煌,支撑起社会主义的大厦。他们的艰苦奉献和创造激情,点亮了一个时代,他们也因此成为共和国的英雄、家喻户晓的明星。
今天,新时期的产业工人许振超,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从一个初中生,成长为一名掌握现代技术的“桥吊专家”,一年内两次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创造了“振超效率”;全国劳模栗俊平,一个只有初中文化、从太原五台县小山村走出来的农民,从一名普通的采煤工到“全国技术能手”的高级技师,一年就给煤矿增加了近3000万元的效益;我们的同事,市劳模薛碧忠,他在平凡的保管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几十年如一日,为公司仓储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所带班组获得无数荣誉。
历史选择了我们,我们就要去创造新的历史。作为企业建设的青年主力军,要写好人生这篇文章,就必须以热爱企业、爱岗敬业为天职,以企业发展为己任,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释放自身能量,点燃人生梦想,努力争做艰苦创业、实干兴业和加快发展的模范,立加快发展之志、谋加快发展之策、求加快发展之效,在企业的改革发展中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异彩,闪耀出更加夺目的光芒。面对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不干,谁来干;现在不干,何时干!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句名言,我们耳熟能详:“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想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因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
而我们,十年、二十年、五十年后,面对企业这棵长青大树,可以自豪的说:我们曾经是鲜花儿,是绿叶,也是这棵大树上的甜蜜果实!在这里,我们燃烧了人生的火焰,证明了自身的价值,用青春和汗水把人生最辉煌的乐章一次次奏响!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吧,乘着“创先争优”的东风,在局、公司党政班子的正确领导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干事业,努力做热爱企业、爱岗敬业的模范,为创造企业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浅谈人生感悟篇十五
如果要评选北宋中后期的先锋艺术家,在我看来,黄庭坚可能要算得上最好的一位。在那个时代,摆脱苏轼的影响殊非易事,更不要说在某些方面有所超越。黄庭坚作为苏门最年长的弟子,不但在诗文方面别开生面、开宗立派,书法也能不囿于师法,不但度越时辈,还可与古人争胜,真可谓大志者与善学者。
鉴于他在草书上达到的境界异峰突起,远迈时贤,其贡献绍于晋唐,很多人将这位江西诗派的鼻祖看作天才。不过事实上,在北宋时期,艺术天分高于黄庭坚者大有人在,因为满足小成或者分心政事,最终都堙没于时代;黄庭坚则是目标专谨,一步一进,终生修持,以渐悟与顿悟的交替,不断超越自身局限,逐渐抵达澄明之境。天才一词,抵消了黄庭坚上下求索的存在状态及其普世意义。
元丰三年,三十六岁的黄庭坚,旗帜鲜明地提出了“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的观点,展示出过人的抱负与高远的追求。这当然不是一时的冲动之论,在整个青年时期,“自成一家”的信念已经贯穿于他的日常生活。
在别处的赠答诗句中,他一再表达这一坚定和果敢的艺术立场:不为牛后人!比如《赠高子勉四首》之一:“妙在和光同尘,事须钩深入神。听它下虎口着,我不为牛后人。”又比如《再用前韵赠子勉》:“行要争光日月,诗须皆可弦歌。著鞭莫落人后,百年风转蓬科。”在北宋群星璀璨的文化高峰时代,这可以看作一种代际之间的“超越焦虑”,其与苏轼“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的感叹,可谓异中有同。
正是这种“不为牛后人”的超越焦虑,引领着黄庭坚在艺术大道上不断精进,这一特质在他的草书探索过程中,更是体现无遗。
据他自述,早年学习周越草书,沾染上“弄笔左右缠绕”的习气,且笔法不熟,笔力软靡,俗气难脱,这种状况直到元祐三年《浣花溪图引》尚有表征。
自元祐初期聚游于苏门,在老师及苏门友人钱勰和王巩等人的批评氛围中,中年的黄庭坚反省到自己草书“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于是暂时地放弃了草书创作。“余少拟草书,人多好之,唯钱穆父以为俗。初闻之不能不慊。已而自观之,诚如钱公语。”对于自视颇高、追求“韵胜”的书家而言,其鄙夷俗书也到了毫发不容的地步,因此他做出了宁可不写草书的选择。虽然态度决绝,但实际上他对古人草法的关注和探究一如既往。
在后期的书论中,黄庭坚一再提到“少近古人”“去古人不远”,明确流露出希冀与古人争胜的心情。这样的思想背景与自我定位,使他在严肃的笔墨锤炼中,逐渐拉开了与同时代书家的距离,进而成为宋代草书的代言人,奏响了盛唐之后沉寂四百余年来草书艺术的又一强音,以独特的面貌雄视千古。
现存书迹中,能看到略早的后期草书已是绍圣二年左右(1095)的作品(《寄贺兰铦诗卷》,黔州),此时的笔墨气象已经大为不同。而这之前的《熙宁帖》(1078前后)、《浣花溪图引》(1088)等作品,正有俗笔不工之虞,一如苏轼的批评说“草书有俗笔”,在这些前期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苏门友人批评所产生的缘由。正是在这种求韵与斥俗的氛围中,黄庭坚始终保持着对草书创作的警惕,不轻易落笔,也不轻易示人,直到后来体悟笔法真谛。
“绍圣甲戌,在黄龙山中,忽得草书三昧,觉前所作,太露芒角……”(《书自作草后》)。“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草书老杜诗后与黄斌老》)。绍圣四年正月,当苏轼从友人手中看到黄庭坚所作草书后,叹赏不已,以张融“恨二王无臣法”的典故表达了对其笔法新意的认可。晚年的黄庭坚也曾在《跋此君轩诗》中自负地说:“数百年来,惟张长史、永州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耳。”
从书体的角度看,黄庭坚处处以其师苏轼为坐标、为参照,力图有所超越并自成一家,他的精进追求与艺术成就,因为坐标本身的高远,以及自己持之不懈的努力而不断达到更新的境地。白政民在博士论文《黄庭坚诗歌研究》中谈到,在诗歌创作方面“黄庭坚虽游于苏门,但他有不为牛后人的气概和求新求变的精神,所以在步武东坡时,能有所趋避,从而自成一家”。其实不仅是写诗,书法方面亦然。
后期草书的气象可以证明,黄庭坚书法成就是有出蓝之胜的。苏轼在惠州时所见黄之草书,还仅仅是其初悟草法的作品,并非高峰期之作,远不能同更后来的《诸上座帖》《李白忆旧游诗卷》等书迹相比。可以想象,设若东坡能在世看到《诸》《李》等帖,以其胸襟气度,必将感叹黄为当朝草书之冠。可惜在黄庭坚的晚年,苏门友人已纷纷下世,知交零落,徒添山谷老人曲高和寡的孤独。
早在王安石主政期间,天下士人出于功名心态翕然学王书,跟风者众。而王安石曾评价黄庭坚诗文说:“黄某清才,非奔走俗吏。”显然是颇为赏识的.。黄庭坚没有向政治上如日中天的王荆公走近,而是选择与外放不得志的苏轼订交,显然更多是源于个性与志趣上的投合。至于黄所钟情的书法,王安石也始终只是信手而已,并未投入多大的心力,其水平未臻上乘。以是观之,苏黄的订交,终其一生穷达的轨迹,更多表现出政治立场上的患难与共,与文学艺术上的惺惺相惜。
作为宋代文坛盟主的苏轼对黄庭坚始终期许很高,甚至还曾戏仿黄庭坚的“山谷体”作诗,苏黄齐名的诗歌与书法成就,也完全印证了苏轼当年的眼力与盛赞。而黄庭坚的交游选择,也充分体现出了他度越时辈的眼力。黄庭坚一生评价苏字艺术成就的文字很多,且大多已成为品评名句,如“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跋东坡墨迹》);“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跋自所书与宗室景道》)等。对于苏字“韵胜”的深刻理解与体认,相当程度上体现了黄庭坚对书法艺术的卓越认识。
事实上,不论古人今人,只有在真正的、具有永恒价值的高峰面前,努力攀登并力图超越,才能最终成就另一种伟大。
对于师生的成就关系,韩退之一语道出了至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就草书而言,黄庭坚已经超出苏轼远甚。晚年的一段跋语,尽管委婉,依然表明他的自我评价已经越出师门,直抵古人,读来令人击节:“建中靖国元年十月,……为邦直作草,颇觉去古人不远。然念东坡先生下世,故今老仆作此无顾忌语。‘后生可畏,安知来者不如今’者,特戏言耳。”(《跋自草与刘邦直》)
好个“后生可畏,安知来者不如今”。大概正是这种自觉的历史意识贯穿于一生的探索,黄庭坚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后世瞩目的,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说,“黄山谷清癯雅脱,古淡绝伦,超卓之中,寄托深远,是名贵气象。”黄字在南宋已为天下翕然所从,自明清以来又影响了如祝枝山、文徵明、王铎、傅山、八大等众多大家,越来越展现出超越时空的深远魅力。
历来有成就的书家,天资才力之外,志向高远,不甘人后,因此对于自己尊崇的老师,也并不盲从,老师既是学习取法的对象,也是创造立新的潜在对手。苏黄终生不渝的坚贞友谊,与艺术追求上的分合关系并不矛盾,苏黄交游对彼此艺术产生的深远影响,对有宋一代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正体现了精英文化传承过程的内在规律与典型意义。
而以苏轼为灵魂人物的苏门,其自由平等的学术风气,宽松多元的艺术观念,以及作为后学者的黄庭坚对于“自成一家”信念的坚守,对于独立风格的艰辛探索,都给今天的我们,尤其是今天的高等书法艺术教育,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黄庭坚书法特点
黄庭坚在继承传统、学习前辈书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从而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但他的书法也存在某些缺点,如有些笔画过瘦过长,像苏东坡讥之为“树梢挂蛇”那样,的确显得难看。然而,瑕不掩瑜,从总体上来说,黄书有他的独特风格。
一、中宫敛结,长笔四展:
黄庭坚的行书,每个字大都长横长竖、大撇大捺,但每个字的中宫(“中宫”即中心)似乎都有一个圆心,其他笔画从圆心中放射出来。这种“破体”的“辐射式”的字形结构,突破了晋、唐以来流行的那种方方正正、四面停匀的外形,而以其点画的借让,既把握重心,又夸张某些笔画,使他的书法表现出浑融萧逸的雅韵和骨力道劲的气魄。
二、欹侧变化,不受羁束:
黄庭坚的书法的第二个特点是字形的结构笔画欹侧,不受羁束。他写出的横画倾斜不平,竖画虬曲不正,每个字的各部分常以相乖或相应的歪斜之形作配合,一反前人横平竖直的平淡、呆板的结构,使他的字显得风神潇洒,瑰玮跌宕。苏东坡很欣赏黄书欹侧的特点,曾说:“鲁直以平等观作欹侧字,以真实相出游戏法,以磊落人书细碎事,可谓‘三反’。(《东坡续集》卷四《跋鲁直为王晋卿小书尔雅》)。
三、点不挑起,一代奇书:
黄书的第三个特点是写三点水偏旁时,最下一点多不作挑起如《范滂传》中的“范”、“滂”、“汝”等字,《诸上座帖后记》中的“净”字,《松风阁诗》中的“涛”、“洗”、“洒”、。潺,、“沈”等字,特别如行书《经伏波神祠诗卷》,全篇有十七个三点水偏旁的字,除“泽”、“得”二字外,其他十五个字的最下一点全不作挑起。宋代袁文评黄庭坚的书法时说:“字之从水者,篆文作此*字,盖水字也。至隶书不作*字,乃更为三点,亦是水字,然三点之中,最下一点挑起,本无义,乃字之体耳;若不挑起,则似不美观。本朝独黄太史三点多不作挑起,其体更道丽,信一代奇书也。”(《瓮牖间评》卷四)。
四、撇改为点,蹙写上收:
黄书大多以大撇大捺、长笔四展见功夫,这是黄书的明显特点,但黄书也有时将一些字的笔画故意缩短和上收,其中最突出的如《王纯中墓志铭》、《诗送四十九侄帖》,《松风阁诗》等中的“修”字和“参”字,黄庭坚都将字中的三撇蹙写和上收为三点,这种异乎寻常的处理,使字体结构中的“展”与“蹙”形成对比,长笔短画,多姿多态,使这些字的笔画多变化和不重复。这是黄书的又一特点。
五、动静结合,和谐统一:
黄庭坚对一些下面带有四点的字,写时都将笔画连续,成一道波浪形,如《黄州寒食诗卷跋》中的“兼”字,《花气诗帖》中的“薰”字,《经伏波神祠诗卷》中的“马”字,《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牍》、《王纯中墓志铭》中的“无”字等。这样处理,使字的上半部较为端正、平稳,表现为“静”,而下面的四点写作波浪形,连续一笔而成,则显得潇洒飘逸,表现为“动”,这样便使字体结构动静结合,和谐统一。
六、不泥古法,得笔外意:
黄庭坚的草书如龙飞风舞,超轶绝尘,为世人所称赞。他虽师承张旭、怀素,但他不泥古法,力求创新。金代诗人施宜生称赞黄庭坚的草书时说:“行行当行止当止,错乱中间有条理。意溢毫摇手不知,心自书空不书纸。”(《中州集》卷二“跋山谷草书”)赵秉文在《题涪翁草书文选书后》说:“涪翁参黄龙禅,有倒用如来印手段,故其书得笔外意,如庄周之谈大方,不可端倪。”黄庭坚草书的有些字形虽与张旭、怀素所写的字有些相似,但他善于用笔,深得此中三昧,所以黄书的线条千姿万态,变化多端。旭、素的许多笔画虽也豪逸放肆,但多是一笔简单而过,而黄书则一波三折,或箨龙坼石,或轻梢遏云,妙兼数体,圆转卓绝。我个人认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黄庭坚的草书已超过张旭和怀素。另外,苏东坡说过:“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从生活阅历、文章学问等方面来说,黄庭坚远比旭、素丰富和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