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厨心得体会总结 观后心得体会(实用12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后厨心得体会总结篇一
池内亚也的故事让人不由从心底萌发出敬重之情,那滴滴盈出眼眶的泪水诠释着人生的滋味,指引我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与人生。
病魔为什么选择了我?我才只有15岁啊!本来花蕾般的'人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起初,青春洋溢的亚也得知自己患病—一个根本没有治疗方法的病—脊髓小脑变性症,她不停询问着自己,询问着父母,他人,责问着苍天。但当她接受了那样一个残酷的事实后,却变的平和而乐观,坚强。她知道她将慢慢失去做本来可以完成的事的能力,她将渐渐变得不能行走,不能写字,不能表达,甚至进食都会变的无比艰难,几乎一个很小的疾病就会夺走她的生命。她用一如既往的欢乐告诉自己要坚强乐观得生活下去,用持之不懈的态度去做好每一件可以做的事来证明自己从来没有放弃过。当喜欢的男友离她而去时,当无心的目光一次次针刺着她的脊梁时,当自己的弟弟为感到有这样一位残疾的姐姐时,当被迫离开心中依念的东高中学而去选择寄宿学校时,她都一肩扛了下来,用一公升的眼泪来滋润自己的人生。
“我要做对他人有帮助的工作!”人活着,就是要服务社会。一切风雨都阻碍不了亚也的信念的执行,终于有一天她能够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我真的能够做出有益他人的事了!当她听到麻生读的回言,她哭了,无限欣慰的泪水顺着脸颊缓缓的流淌着。身体的残疾也没阻止过她的坚定信念。她坚持着用日记来记录她的人生,证明她还活着,激励她寻找着生命的意义。从开始的自如写字,到用皮筋扎着手写到抱着笔写,她一笔一笔的写了下去,那是怎样的艰难,手渐渐像笨拙无比的机器手一样,断续的移动着。就这样,她体会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却萌生着坚强去感化着别人。她用她那亲身的体验与情感日记鼓舞着一个又一个遭受病魔而垂头的人们,让他们感到生命的伟大与希望的存在,让他们重新昂起头来仰望美丽的天空。
很多时候,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会体会身心舒畅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但某些东西失去的时候,才会觉得那些东西是多么的珍贵。为什么在拥有的时候却感觉不到它的价值所在呢?值得深思。
很多时候,自己制定的计划总以失败结尾,是计划很不合理吗?不是。只是因为需要付出多一些的努力而提前心生畏惧而已。为什么一个行为不便,手指不灵活的人能够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去完成寄托生命的日记呢?为什么我们这些健全的人连很多小事都干的不到位呢?不敢大胆的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呢?是缺少一种精神吧!一种持之以恒的毅力!是缺少一种信念吧!一种善始善终的追求。
池内亚也的微笑让我觉得惭愧。池内亚也的困境让我所认为的困难变得黯淡而渺小。亚也的人生是短暂的却是美丽的。我相信我们的人生也会因她的精神而变得充实而美丽。会的,一定会的,你瞧见没,亚也在对我们微笑!
观后厨心得体会总结篇二
观后厨的机会是难得一见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近距离了解高档餐厅的菜肴制作过程,领略大厨的烹饪艺术,这是一次非常珍贵的体验和学习机会。在观后厨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了这种非凡的餐饮文化。
第二段:了解商家和大厨
在进入观后厨之前,我们先要去了解商家和大厨。作为一家高档餐厅,它的菜品和服务都是非常讲究的。商家不仅要考虑美味,还要考虑菜品的卫生和品质,还要保证服务到位。大厨是餐厅的灵魂,他们要有卓越的烹饪技巧以及出色的菜品设计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第三段:详细了解菜品制作过程
在观后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近距离了解菜品制作过程。从选材到烹饪,再到摆盘,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大厨们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我看到了一名大厨非常认真地选材,把不合要求的食材严厉地挑选出来,保证了菜品的质量。在烹饪过程中,大厨还要考虑菜品的火候和配料,用心我们的口感体验。最后,摆盘是一个有意思的步骤,只有美观的菜肴才能吸引人的胃口。
第四段:观后厨的体验
观后厨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近距离观看大厨们的操作,学习一些烹饪技巧和菜品制作过程,更深刻地认识到菜肴的美丽和复杂性。同时,我们还能与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和体会。这样的体验也让我更加重视餐饮领域的工作者,他们的默默付出为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质量。
第五段:总结
通过这次观后厨,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餐饮行业中每一位工作者的重要性,他们的努力和心血才构成了高档餐厅为我们带来美食享受的背景。同时,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美食的背后,那些细节和精神,表现出来的是商家和大厨们对菜品和服务的追求以及对消费者的关注。
观后厨心得体会总结篇三
时光镌刻崭新的年轮,岁月记录前进的足迹,回首2018,我们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习总书记带领我们共同回首20_年,感受流动的中国繁荣发展的活力,感受奔跑的中国执着追梦的决心:嫦娥4号探测器成功发射,第二艘航母出海试航,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水上首飞,北斗导航向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125个贫困县通过验收脱贫,1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这每一项成就都是全国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是新时代奋斗者挥洒汗水拼出来的。在奋斗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闪亮的名字:扎根边疆,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的杰出科学家林俊德,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守岛卫国32年的王继才,为保护试验平台挺身而出、壮烈牺牲的黄群、宋月才、善开斌,他们每一个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在各自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习总书记的讲话温暖人心,催人奋进,鼓舞我们坚守初心的信念,以造福人民为政绩;保持求真务实的信念,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践行改革到底的信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对我们来说,20_年也是奋斗拼、搏、追逐梦想的一年,此时我们正处于小升初的关键阶段,面临一个人生的转折点,在这期间我们需要加倍努力,抓紧学习的每一分每一秒,温故知新,我希望我能在这新的一年里给小学阶段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新的篇章即将开启,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让我们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观后厨心得体会总结篇四
刺绣作为一门古老而精湛的手工艺术,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作为一种通过线、针在布料上形成各种图案和图纹的创作方式,刺绣尤其注重细致入微、精益求精的工艺技巧。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一次刺绣展览,真切地感受到了刺绣作品的艺术魅力,也深受其刺激,不禁产生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刺绣艺术的独特之处
观看刺绣作品,我发现刺绣艺术有着独特的韵味。由于线与针的独特组合,刺绣艺术在表现力上有独特的优势。线的细腻与针的灵活,使刺绣作品可以准确地表达出艺术家的创意与想法。对比绘画和雕塑等其他艺术形式,刺绣艺术有着更加精致的观感,给人以一种细腻的美感。更为重要的是,刺绣作品所用的线与针,使其能够在艺术表现上更好地反映了刺绣艺术品的特点,刺绣作品鲜明独特的韵味正是其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最大区别。
第三段:刺绣作品的细致入微
在观看刺绣作品的过程中,我深深被其细致入微的工艺技巧所吸引。刺绣作品中的每一根线都是艺术家用心交织的产物。刺绣作品需要艺术家不断的调整线的粗细、颜色和种类,以及针的插入深度来达到理想的效果。这种琐碎却又精细入微的工艺技巧,既体现了艺术家的用心之处,也展示了刺绣作品的独特魅力。通过观察,我发现刺绣作品中那些细小却巧妙的线条,令整个作品更加生动立体,使人不由自主地想去触摸作品上那些精致的线条。
第四段:刺绣艺术的历史价值
刺绣艺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美丽的刺绣作品往往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历史的见证。刺绣作品中常常蕴含着作者对特定时代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传统习俗等的表达与记录,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观赏刺绣作品,不仅能够欣赏到其美学价值,同时也能够通过作品中的线索,了解更多关于古代文化与传统艺术的内容。这些历史与文化的内涵,使刺绣作品在艺术欣赏的同时,也让人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第五段:刺绣艺术与当代社会
刺绣艺术虽然源远流长,但它的魅力在当代社会也同样存在。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刺绣艺术也逐渐走进现代人的视野。现代的刺绣作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图案与工艺,而是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从家居装饰到时装设计,从艺术品到文化产品,刺绣艺术以其独特的韵味和历史文化内涵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同时,刺绣艺术也为当代人们提供了一种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方式,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一个片刻的宁静。
总结:
通过参观刺绣展览,我对刺绣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会。刺绣作品不仅展现了艺术家的才华和工艺技巧,也唤醒了我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刺绣艺术在当代社会中正在发扬光大,其独特的韵味和历史内涵使其成为一种珍贵的艺术形式。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刺绣艺术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推广,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到刺绣艺术的美妙之处。
观后厨心得体会总结篇五
当看完舍友对《活着》的评论后,就有一股想要看看这篇高尚作品的冲动,我不知道作者在写时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但我知道作为一个读者,在品味这篇叙说一代人历程时的深切感受!
我总认为人世间最伤心的事莫过于亲人对你的不理解,当看完《活着》你会知道,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是看着身边一个个亲人慢慢的死去,直到只留下你孤单的一个人。当身边的人一个一个都离你而去的时候你才知道什么叫痛苦。
当生活在80年代的我们还在为物质上的需求挑三捡四时,我们从来不知道上一代人为了生存而挣扎的情形;当我们还在抱怨命运的不公时,是不是也应该想想这世上更苦难的人,与他们相比,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感到幸运呢!
当一次次_观念充斥着我们的大脑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冷静的思考一下人生的意义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第一件事,千万别为自己找什么借口,因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观后厨心得体会总结篇六
今年的国庆节,我选择了在家里宅着观看盛大的阅兵式。当大型军事机械如同庞然大物一般从电视屏幕上呈现在我的眼前时,我的心情充满了自豪和敬意。这一刻,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的骄傲。通过观看国庆阅兵,我重新认识了祖国和国家的力量,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国家的强大所蕴含的责任和担当。
首先,国庆阅兵让我见证了祖国的强大。当我看到排山倒海般的步兵方队、雷霆万钧的装甲方队以及那些硕大无比的宇航飞行器时,我不禁为祖国的威武和强大感到自豪。这些装备和武器的展示,无疑是对中国制造力量的胜利宣示。不仅如此,我还听说许多最新的科技装备都是中国自主研发的,这更让我对祖国之强大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其次,国庆阅兵也让我感受到了国家的责任和担当。作为一个大国,我们有责任维护和平与稳定,保护国家的安全与利益。这次阅兵中,我看到了来自中国军队的各个方面的英勇和顽强。作为保家卫国的中坚力量,他们英勇无畏地站在国家的最前沿,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安全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同时,他们也在人道主义救援、维和行动等方面积极参与,展现了中国军人的人文关怀。这让我深感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充满爱心和担当的国家。
我还特别关注了国庆阅兵中的女兵方队,她们的优雅和沉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国家的荣誉和人民的安全,她们一身军装,无论是举手投足还是行进队列,都展现出了女性的魅力与坚定。她们身上的精神力量让我心生敬佩,更加相信了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潜力。
国庆观后,我思考了关于国家发展和我们个人的关系。我们的国家在不断发展,但是回首看看我们自己,我们又为国家做了什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每一个人都应该为国家的繁荣出一份力量。作为年轻人,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努力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益的人才。无论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还是在社会公益事业中,我们都应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才华和力量。
通过观看国庆阅兵,我对国家的力量、责任和担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次观看体验让我重新认识了国家的强大,对国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我也明白了个人应该在国家发展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会更加强大,我们也会为之感到更加骄傲和自豪!
观后厨心得体会总结篇七
阅兵是一种隆重而庄重的仪式,既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军队实力,也体现了国家的统一和荣耀。近日有幸亲身参观了一场阅兵仪式,这是我生活中的一次重要体验。在观看阅兵的过程中,我被整齐划一的队列、高昂的精神状态和威武的军事装备所震撼。这一景象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国家的强大和军队的雄壮。
第二段:感受国家的力量和统一
在整齐划一的队列中,军人们严肃庄重地走过,他们的神情坚定而自信。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一个国家强大的力量和对国家的忠诚。他们的纪律严明,执行着组织给出的命令。这种统一的气势让我不禁为自己的国家感到骄傲。只有在一个统一的国家中,才能形成如此强大的军队,才能使国家得到充分的保障。
第三段:思考和平的重要性和军队的使命
阅兵仪式中多种先进的军事装备展示了军队的强大战斗力,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我更深刻地意识到了和平的珍贵。没有和平,军队的使命就无从展开。军人们的每一次行动,都是为了守护和平,保卫国家。他们的英勇和无私正是维护和平的原动力。阅兵仪式让我深刻思考到和平的可贵,也让我对军队的使命有了更深的认识。
第四段:军人的辛苦和奉献
观看阅兵仪式让我深刻体会到军人的辛苦和奉献。在骄阳下,他们始终保持着威武的仪态,从容不迫地完成各种动作。这无疑需要他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而为了这样一个庄重的场合,他们必须经历严格的训练和艰苦的生活。对于他们的付出和奉献,我们应该感激并心存敬意。他们无私的牺牲和坚定的意志,是我们维护和平的最坚实后盾。
第五段:对未来的展望和鼓舞
观看阅兵仪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鼓舞,同时也让我对未来有了更大的期待。国家的强大军队给我带来了信心和希望,让我坚信我所在的国家会有更好的明天。我相信,在和平的环境下,我们的国家将蓬勃发展,军队将更加强大。同时,我也深信我作为一名普通人,要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会牢记军人的辛勤和付出,为了国家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总结:
通过观看阅兵仪式,我不仅从形象和实力上感受到了我所在国家的强大和壮阔,也对军队的使命、军人的辛劳和国家的未来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体验让我内心充满了骄傲和希望,也更加坚定了我未来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信心。同时,我也渴望将这种观后的感受和体会传递给更多的人,让大家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观后厨心得体会总结篇八
历史上的孔子,曾被困于陈蔡,电影上的孔子,被困在了平庸的镜框之中。
作为电影,《孔子》是一部过于保守的作品,看了开场的五分钟,就可以得出这个结论。摄影、剪辑,一切都那么平平无奇。那个覆倒又立起的欹器仿佛是全片一个隐喻,告诉我们藏在这个貌似古奥的作品后面的,是多么可怕的直白。
《孔子》再次提出了一个恒久的问题:如何在银幕上表现我们的文化英雄?
一部英雄的传记电影,可以有很多种办法来塑造伟人的高大形象,其中最笨的一种,就是让伟人自己出来告诉大家,他有多么伟大。不幸的是,《孔子》恰恰就是这个思路。
片中的孔子几乎成了一架复读格言的机器,而往往是格言警句还没念完,甚至还没开始,赵季平的交响乐就已经急不可待地提醒大家“立正,格言来了”!有心人可以注意一下“格言加交响乐”这种招数在片中被重复了多少次,要不是周润发老到的台词功底,保不齐会笑场。发哥伟岸的身形和炯炯的目光,成为了这种贫乏的一个挡箭牌,不知是幸或不幸。
用电影的手段表现伟人,各国电影人有各自的招数,这与人们通常认为的“画面是国际语言”的假设,多少有点出入。欧美人拍基督或者天使,多半会采取逆光拍摄,正面补光的办法,拍出此人“身负神的旨意而来”的威势,背后强烈的光芒隐喻着神恩眷顾。这与西方人有一个单一人格神——上帝的观念紧密相关。与此相仿佛的,是拍摄“神性景观”时,好用浓密云层中透出的缕缕笔直的光线,大自然普通的丁达尔现象,在西方人眼中却隐藏着天国的旨意,仿佛救赎人间的使者。这些气势非凡的场面都是既有西方文化背景,又符合电影特性的手段。是西方电影百余年发展的结晶。
日本人拍武士,就不用这种手段。他们注重的,多半是人物的姿态和表情,以及画面位置和周围人物的衬托,这是很有趣的一个东西对比。中国在20__年电影期间,也曾发展出一套独特的“赏善罚恶”美学,简单说,就是拍好人必用仰角、平光,拍坏人必用俯角、光源来自下方,好人站得高,坏人站得低,老观众都很熟悉这套编码系统。李向阳和猪头小队长出场,不用说话,观众一眼就分得清善恶。与此同时,香港人也发展出了一套拍英雄的办法,关键要素之一是利用“时间的特写”——慢镜头来表现英雄的威势。当年英雄片看得多了,偶尔见到周润发出场不用慢镜,我居然都会有些出戏。
把东西方的这种差别做个比较,会挺有意思。天主教神学家孔汉斯曾经有个精辟的概括,他认为世界上的宗教分为三大河系:欧洲-西亚的“先知宗教”,包括、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印度次大陆产生的“神秘宗教”,包括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等,以及中国产生的“圣贤宗教”,标准版本就是儒教。西方宗教电影拍摄的对象,永远不会是上帝本身,而是他的使者或者在人间的代理人——先知。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那种逆光拍摄的效果,就是专为“背后有上帝撑腰”的先知们准备的,重点不仅仅在于拍摄的对象人物,更在于其背后的神恩浩荡。而东方“圣贤宗教”讲究的是人间的德行和礼仪,对神仙之事不能说不承认,只是敬鬼神而远之。日本也好,大陆也好,香港也好,拍摄英雄时注意的都是他作为人的属性,以及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慢镜后面隐藏的,是东方人特有的对于时间流逝的敏感,以及“英雄历风霜而不朽”的理念。
用这个角度去看《孔子》,你会发现其背后并没有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在支撑。除了让发哥一脸真诚地面对镜头讲格言之外,导演似乎没有什么一以贯之的塑造英雄的理念。各种办法都用了一点,但都没用到位。全片绝大部分时间一直在用平视镜头拍孔子,然而在构图、场面调度方面均平平无奇,内景不断的正反打让人以为在看电视剧。你要说他是在蓄意强调“圣人也是普通人”吧,“儒道高峰会晤”那段显然又不是,说明导演还是想突出孔子的,只是没办法而已。最要命的是,就连这种“没风格的风格”也没保持住,从季孙斯遣人迎接孔子回乡开始,视听风格陡然大变。孔子及其弟子先是在逆光中傲然挺立,秀了一下“英雄群像”,然后又是在“神光护佑”下返回了鲁国,这些都显然是在乱抄西方电影。此后孔子跪拜故城一节,又破天荒用了一个仰镜头。看这意思,是在恭维“丧家犬”的崇高理想终于得到了故国的承认,可是难道挨饿受冻的孔子就不崇高了么?这一记仰视,给得未免有点势利。
《孔子》的这个毛病,也是中国电影的问题。自从摆脱了“敌俯我仰”的革命电影美学之后,我们塑造英雄人物就没了个章法。《席卷大西南》等抄过香港电影里的枪林弹雨慢镜头,效果颇雷,《超强台风》让爆炸的水柱从西装革履的领导背后冲天而起,雷点已经接近霹雳级别。《孔子》实在没办法了,就干脆电视剧化,最后再抄一点国外的成规了事。水土不服不要紧,反正现在观众看好莱坞也习惯了。把《孔子》拍成《魔戒》才好呢!
然而单从《孔子》出发,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拍孔圣人会更好呢?如何才能在镜头和场面调度中体现出“中庸”、“礼让”乃至“中和位育”的儒家思想来呢?适当用一点慢镜头来表现孔子“万世不朽”,会不会效果也不错?还有没有别的法子?这些都是留给整个中国电影界的大问题。
小津安二郎在自己的电影里发明了一种低机位、微微仰起的视角,就被世界目为东方传统礼俗在电影界的代言人。而在传统的礼仪之邦拍摄的一部讲述儒家圣人的电影,却只能七零八碎地照抄他国电影的陈规,说起来,毕竟是个遗憾。这大概也正是今日中国的一个写照——急于拥抱传统,却还远远没有体认到传统的核心。
电影的另一大败笔在于音乐,赵季平的配乐不能说没有用心,但是纯西化的交响乐放在这部定位“民族史诗”的电影里面,就好像《国风》里插进了十四行诗,说不出的别扭。不知从何时开始,这种风格的配乐变成了主旋律电影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好拍档。青藏高原上的《红河谷》是这个调调,河南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是这个调调,两千年前的《孔子》还是这个调调,其中偶尔点缀一些时代或地方音乐元素,就算是“民族化”了。卫国宫廷中的舞乐本来是还原春秋文化原生态的一个大好机会,可惜乐声甫起,就被宏大的交响乐压了个严严实实,只剩下一丝磬声在重围中苦苦挣扎,全片其他部分的配乐,也大抵若此。姗姗来迟的《幽兰操》也没能挽回败局。没有了可信的音乐,电影说服观众“这就是那个时代”的力量,无形中消失了一半。
不过所有这些,都比不上剧情上的疏忽。影片前半部分的紧凑和后半部分的疏松已经受到许多诟病,我认为更大的问题出在对孔子这个人物及其精神的把握。夫子一出场,就被设定成了一个道德高尚、思想成熟的中年男人,可任谁都知道,没有一个人生来就是这样的。对于走进电影院的大多数观众来说,他们需要了解孔子的思想及其意义,这在今日的中国,不能假设为是尽人皆知的背景知识。然而电影的主创人员却似乎并未把精力放在这上面,除了开始的反对活人殉葬稍有涉及之外,影片对于儒家学说的社会背景、在当时的意义、与其他学派之间的辩难、孔子的心路历程等等都毫无涉及,仿佛他天生就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殉道者,儒学天然就是救国救民的大道。这样想当然的剧本,根本上是缺乏力度的,是属于意识形态上过分自信的作品(鲜明的大陆特色)。所以有的观众看完之后质疑“孔子有什么伟大?他不就是一个失意的政客吗?”,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客气地说,《孔子》是在用拍“好干部”的思路在拍一个文化圣人,去掉了所有那些属于思想家的犹疑和彷徨,去掉了思想背后的所有社会根基,只留下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还有战争和美女。这样的电影,看似写实,实则神话,再好看也不过是场热闹而已,打动不了人心。
在我的想象中,今日中国拍摄《孔子》,从他弟子的视角来进入这个人物的人生,会更适合当下的观众。用群雄争霸与百姓疾苦之间的矛盾来说“仁”,用诸侯僭越与周代礼仪之间的矛盾来展现“礼”,角度会更好。前者重煽情,后者有奇观,都是既让片子好看,又有思想深度的角度。总比把宝押在无关紧要的cg战争场面和“香艳秘闻”上好。
可惜,如今这个时代,好大喜功和省钱省料才是王道。相比其他的豆腐渣工程,电影至少不会闹出人命来,而且好歹还有周润发的表演撑着。“正面表现伟人生平”的《孔子》从开镜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会是一个文化事件,至于电影本身,只能说聊胜于无,如此而已。
观后厨心得体会总结篇九
阅兵是一种重要的仪式和庆典活动,通常用于庆祝国家的重大节日或纪念日。作为一种公开的场合,阅兵活动吸引了来自各地的人们,他们齐聚于此,共同见证国家的威严和力量。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场阅兵,深感震撼。本文将结合个人观察和感悟,谈谈我在观看阅兵后的心得体会。
首先,阅兵展示了国家的强大实力。在阅兵场上,我看到了一支备受敬佩的军队。士兵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他们步伐整齐,眼神坚定。他们身着整齐的制服,默契地执行着各种动作,仿佛铁打的军事机器。这无疑是国家强大军事实力的展示,体现了国家的统一和统治能力。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我为能身处这样的国家而感到无比自豪和自信。
其次,阅兵唤起了我们对国家历史的回忆和对英勇战士的敬意。阅兵环节中,陈列的各种军事装备和方队中的英武士兵,让我忍不住回想起历史中伟大的战争。他们的存在,是历史的延伸和 embodied,让我们想起曾经峥嵘岁月中的艰辛与奋斗。这些士兵用自己的力量和勇气,为了国家的利益而战斗。他们的英勇举动成为了一代人的楷模,也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要有韧性和奉献精神。
再者,阅兵展示了国家的独立和自主能力。一场阅兵背后,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的军事工业体系。从装备一直到训练,这些都反映了国家对于自身安全的高度重视和发展决心。当我看到战斗机的咆哮和坦克的铁血脚步,我被这个充满现代科技与创新的国家所震撼。这一切都让我产生了对国家未来的信心和期待。只有拥有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独立的军事工业,一个国家才能够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命运,维护国家利益。
最后,阅兵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和平的可贵。在这个红旗招展、战鼓锵锵的阅兵场上,我更加懂得了和平来之不易。每一个时刻,都有无数的人在为和平而奋斗。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保卫国家和保护人民。和平是我们生活的基石,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平,用我们的力量去捍卫和保护它。通过阅兵,我更加明白了和平的可贵,也更加坚定了守卫和平的决心。
总之,阅兵是一场令人难忘的盛会,通过观看阅兵,我深切体验到了国家的实力、历史的意义、自主能力和和平的可贵。这次经历让我对祖国有了更深的情感,也使我更加明白了作为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通过自己的努力,我将为祖国的繁荣和和平不懈奋斗!
观后厨心得体会总结篇十
“坚守观后”是指看到一些事情之后,始终坚持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不被外界干扰、引导或者影响。在现如今信息化、多元化、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很多人都有过自己的坚守观后的经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自己的体会,谈谈“坚守观后”的个人意义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它。
第二段:体会
我认为,坚守观后意味着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要坚定自己的理念和价值观念,不被人们的言论所影响,不追随潮流,不妥协自己的原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要求,在观后坚守自己的信仰,不仅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同时,坚守自己的信念也可以激发内在的动力和勇气,使自己成为更加独立、坚强和自信的个体。
第三段:体会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中,由于新闻和信息渠道非常多样化,人们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各不相同。当社会面临一些问题时,人们的思想常常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如果人们不能坚守自己的观点和信仰,就难以建立自己真正的领袖地位或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坚守自己的观点和信仰,成为核心价值,对于个人和社会都非常重要。
第四段:践行方法
要坚守自己的信仰,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践行。首先要提高实践能力,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在任何情况下都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其次,我们应该尽量接触不同的文化和观点,对社会和人们有长期的认识和了解,形成对问题的正确解读和判断。最后,要加强自我反思,提高自我意识,时刻警惕自己受到外界干扰,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第五段:结论
总的来说,坚守观后是一个促进个体独立思考和思想自由的行为,也是建立自身领袖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在这个多元化、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践行自己的信仰和原则,才能够给自己和社会带来价值和意义。要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在思考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这是坚守观后的核心价值和意义。
观后厨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一
国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每年的国庆黄金周,人们放松身心,享受生活,同时也有许多人选择观看国庆大阅兵。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精彩的国庆阅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祖国更加热爱。
第二段:庄严的仪式与骄傲的国旗
国庆大阅兵是一场庄严而壮观的仪式,是展示国家实力和对外形象的重要方式。当我看到那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心中充满了自豪和骄傲。国旗是祖国的象征,也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每当我看到国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不禁泪如泉涌。国旗的庄严、肃穆,让我深切感受到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力量和荣耀。
第三段:军队的威武与守护
国庆大阅兵中,军队的英姿飒爽,威武雄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军人们高举悍勇的面孔,挺拔的身姿和整齐划一的步伐,展现出了他们铁血护国、英勇无畏的精神面貌。他们是祖国的守护者,每一位军人都是他们为保家卫国、为人民幸福默默奉献的见证。他们的英勇无畏鼓舞着每一个中国人,也是我心中最坚实的后盾。
第四段:人民的幸福与祝福
国庆大阅兵不仅展现了强大的军事实力,更体现了人民的幸福。当我看到身着五颜六色服装的人民群众簇拥在阅兵场外,用热情和喜悦的目光注视着他们的军人时,我感受到了人民对军队的深深的敬意和祝福。同时,国庆还是人民休闲娱乐的黄金周,人们能够和家人一起出行、放松心情,感受到祖国的繁荣和幸福。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领导,也得益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第五段: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通过观看国庆大阅兵,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责任。每个人都应当有一颗热爱祖国、担当民族使命的心。国家的强大是建立在每个中国人共同奋斗和承担责任的基础上的。作为一名学生,我要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爱国学问家梁启超曾说:“知识强国,教育兴国。”我要立志成为中国的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
国庆大阅兵是一个庄严而壮观的仪式,让人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繁荣。观看阅兵让我更加热爱祖国,也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观后厨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二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的一生相当坎坷,多种不幸都降临到他的头上。年轻时由于战乱几乎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一条腿还因此落下了残疾;中年时,妻子也因病离开了他;不久,和他相依为命的儿子又丧生于车祸。但是老人一直矍铄、爽朗而又随和。别人感到疑惑:“您经受了那么多苦难和不幸,可是为什么看不出有伤痛的样子?”老人将一片树叶举到询问的人的眼前。“你瞧,它像什么?”这个时候正是深秋,这片叶子已经枯了一半了,而另一半也开始慢慢发黄,甚至还有许多被虫蛀的洞。“你能说它不像一颗心吗?或者说就是一颗心?”老人自言自语。这是真的,是十分像心脏的形状。“再看看它上面都有些什么?”老人将树叶更近地向他凑凑。那上面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孔洞,就像天空里的星月一样。
老人收回树叶,放到了掌中,用那厚重而舒缓的声音说:“它在春风中绽出,阳光中长大。从冰雪消融到寒冷的秋末,它走过了自己的一生。这期间,它经受了虫咬石击,以致千疮百孔,可是它并没有凋零。它之所以享尽天年,完全是因为对阳光、泥土、雨露充满了热爱,对自己的生命充满了热爱,相比之下,那些打击又算得了什么呢?”
余华在《活着》一书中提到“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除活着以外的一切事物而活着。”作为一部影响几代人的文学作品,的确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特殊阶段,时代特征突出,时代气息浓厚,活着是一分痛苦也是一分快乐。书中主人公福贵的人生便是整个社会的缩影,他的身上折射了整个底层民众的兴衰祸福。
人为何而活着?人是为了思考而活着?人因自爱而活着?人为承担责任而活着?其实人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生物源自于基因的需求就是生存,而万物不可能永生,所以说基因为了自己的延续就必须繁衍。人最基础的目的就是生存与繁衍,而生存又高于繁衍,所以说人活着就是为了活着。人的成长就是探索事物发展规律和对抗本能的过程,所以说舍生取义才会显的如此高尚。但是如果有可行的选择的话,基本上所有人都不会选择舍生取义,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基因突变的和用死亡来逃避现实情况存在。
回到这本书,一个普通人“福贵”的一生。早年玩物丧志,家道中落,妻子背离,父亲惨死。年少的福贵因贪图享乐而活着,一步一步走向生活的陷阱,不得自拔,最终落得苟活之地。而立时的福贵,家境清贫却自得,生活艰苦而自乐,在一切渐入佳境之时,迫入壮丁,背井离乡,烽火连月,苟且偷安。这时的福贵为了重回故乡而活着,在拂尘间摸爬滚打,在硝烟里破茧重生。中年时的福贵,白发人送黑发人,丧子的悲哀贯彻了整个家庭,这时的福贵必须为了支撑家庭而活着,作为唯一的男人,是家的希望。老年的福贵,终于有一点安稳的幸福,却造化弄人,丧女,丧婿,丧妻,再丧孙,活着便是与一头黄牛相依相随。活着了无牵挂,活着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通篇都是一个“惨”字。
但是无论山河如何变迁,时代以何种速度继续更替,生存对于人的价值却始终如一。我们生来就为活着,为了活着而打拼,为了活着而承受生活各方面的有形与无形的压力。在夜深人静,愁思万千的时候,我们何尝没有盘问自己:活着的意义在哪里?生存的价值在哪里?形形色色的人生小则为了家庭,为了金钱,为了事业,大则为了社会,为了国家,为了和平。每个人活着都有一个目标,都有一股推动自己进步的力量。但在某种程度上看来,与其说是目标支持着生存,不如说是为了活着而不断地找寻目标。
生活是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串联起来的有机整体,这些目标的一个又一个地现实,则是人生的终极大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归根结底是为了活着。联系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教父”里的人生观,第一步要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第二步要全力照顾好家人,第三步要尽力帮助善良的人,第四步为族群发声,第五步为国家争荣誉。先物质后精神,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再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其实就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我们太常见因为人生中的一个小目标一两次失败而灰心丧气的人,他们失意,他们堕落,他们失去自信,有的甚至失去活着的勇气。但凡是这样轻生或者只是有轻生念头的人,他们都还没有完全看透目标与活着的本质联系。而这样选择死亡逃避现实的人太多太多,他们嘴上追求活着的意义,追求生存的价值,愿以死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样的行为的确令人肃然起敬。而这样的人生,却没能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以死的方式来实现价值并不是一个好的途径。
请记住,以生命的形式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为了活着而活着才是生命的本质。我们是为了活着而努力生存,死亡只是生命道路上不得已而为之的小插曲。为了活着而活着的人生,简单明了、泰然自若。只有我们把生活的思想简单化,把生存的意识强烈化,才能真正地体会到活着的意义——以笑的方式代替哭,在死亡的伴随下努力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