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聂耳教学设计(热门14篇)
总结是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完美的总结应该以客观、真实的态度评价自己,在总结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看看以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总结范文,或许能够给大家一些灵感和思路。
少年聂耳教学设计篇一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用指定的词语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然段。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一杯水和几枚硬币。
课时安排:2课时。
: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和对课文的理解,讲解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准备一杯水和几枚硬币)在上课之前,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个实验,谁愿意上前面来演示一下,把硬币放在水面上保持5秒钟不掉下去就表示你成功了。(请学生上前演示,有不成功的就多给几次机会最终一定要成功)大家都看到了,无论你是经过几次最终我们都成功了,这个实验也就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只要你敢于不断地去尝试、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
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优雅惊羡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3、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一部分:1——5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6、7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自由读第一部分。
思考:顶碗少年失败了几次,失败后他是这样做的?最后怎样了?
(小组讨论学习)。
(3)集体学习:画出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情景,又是谁给了他成功的信心。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理解课文第二部分内容,结合课文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成功的。
一、细读课文,扎实训练。
1、自由读第一部分。
找一找:“一叠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充分地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
2、自由读第二部分。
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小组讨论学习)。
3、理解句子的含义(出示投影)。
“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
(在小组内结合课文理解、讨论)。
4、指导用词语造句。
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造句)。
二、指导朗读、背诵。
三、谈一谈:读完课文后你的感受。(根据学生学习课文的情况来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抄写词语背诵6、7自然段。
失误——努力失误——努力====成功。
少年聂耳教学设计篇二
1.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少年,他的名字叫——王勃,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课题——9少年王勃。
2.同学们,王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师小结指导学法:同学们都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读出了少年王勃的许多优点,真好!那么,作者最想表现的是王勃的哪个优点呢?请快速浏览课文,然后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夸夸王勃。
4.板书:“奇才!真是奇才!”这是阎都督夸奖王勃的话,你们看:这个句子连用了两个感叹号,可见这位都督当时的心情特别激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奇才!真是奇才!”
5.有谁注意到了课文中都督说话时的动作?你能加上动作夸一夸吗?
6.拍着桌子叫好,这就是成语拍案叫绝。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都督这情不自禁的拍案叫绝!
(一)诗。
1.板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指导“鹜”的书写)。
3.让我们一起来正确流利地读一读这句诗吧。
4.这句诗短短14个字,却写出了4种各有特色的景物:落霞、孤鹜、秋水、长天。
5.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诗句,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6.短短14个字却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让我们带着刚才的感受一起吟诵这句诗吧!
(二)文。
1.同学们,当时正是重阳佳节,滕王阁边的赣江上好一派迷人的秋景,你看!【出示图片、文字渐入】“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2.这景色美吗?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3.这段话美在哪儿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你愿意把这壮美的(绚丽的、宁静的)秋景用朗读送给大家吗?
5.评价:多么迷人的景色呀,连小野鸭也陶醉啦!/多么绚丽的美景啊!那灿烂的云霞仿佛依偎着辽阔的天空,久久不愿离去。
6.让我们再次来欣赏这赣江秋景吧!【齐读】。
8.在王勃的《腾王阁序》里像这样的名句还有很多。
9.难怪,当那位都督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指板书:“奇才!真是奇才!”
插叙:原本这位都督的女婿,也是一位学士,事先准备了一篇文章,打算在这次宴会上展示一下的,让别人写也只是客套话,这么短的时间,写出一篇好文章,确实很难,哪想,少年王勃不但写成了,还写得特别好,难怪都督要----拍案叫绝。王勃让都督从很生气到很欣赏,的确靠的自己的才气。
今天是诗文将我们联系在了一起,我们通过诗领略到了少年王勃的丰采,我也通过诗再一次感受了教学的快乐。最后再以王勃的一句话来结束本课吧。多媒体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我们有一颗真诚的心,那么普天之下,到处都有好朋友。
1.读课文2--4自然段,课文还有哪些词句可以体现王勃真是个奇才?一边读课文一边划出有关的句子。
2.生交流。
(一)王勃边看边想,……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2.为了做到写诗的时候胸有成竹,王勃是怎样做的?
(1)【红显:边看边想】他是怎样看的,他又在想什么呢?
(2)正是因为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所以他才做到了——胸有成竹。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像王勃学习。
4.你知道吗?王勃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写下的这篇《腾王阁序》洋洋洒洒共有700多字啊!
5.读了文章,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6.这段话中通过神情,动作,语言的描写,将奇才王勃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7.700多字的《腾王阁序》,一挥而就,一气呵成,奇才,真是奇才!
(二)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谁也不敢答应。
1.同学们,王勃为什么要写《腾王阁序》呢?
2.都督的客人都是些什么人?面对都督的这个要求客人们是怎么表现的?
3.为什么这些文人墨客都不敢答应呢?
4.可是王勃是怎样做的?你还记得吗?
6.当那些知难而退的宾客们,读到王勃写的《腾王阁序》时,他们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7.也许有后悔,也许有嫉妒,但我相信更多的一定是对奇才王勃的赞叹。都督夸奖王勃的话也正是他们最想说的一句话:“奇才!真是奇才!”
四.。
1.最后,老师有一个问题留给大家:为什么王勃这么小的年纪就成为了文学界的奇才呢?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藤王阁序》,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气横溢。
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第二、三、四自然段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藤王阁序》。第五自然段点明《藤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婺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藤王阁景象视频、图片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理清层次,学习生字,教学第一自然段。
1、长江发源于青海,沿途经过十多个省市后流入东海,其中有个省简称为“赣”,谁能说出它的全名?聪明的同学们可以猜想江西境内的长江我们可以称它为什么?(赣江)。
2、在江西南昌市赣江边,有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的三大名楼之一的藤王阁,(出示图片)唐初始建,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了。曾多次被毁重建,但因为一个少年的文章《藤王阁序》而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就是王勃,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板书课题,出示王勃图片)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14岁的王勃受阎都督之邀,写出了千古传颂的《滕王阁序》。
注意多音字“少年shao”
3、看课题,你最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引出:“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中心话题。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1、让我们来读课文了解王勃。
2、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
3、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尤其是比较长的句子)、读通课文。
4、检查自读情况:
a、用各种方式读一读:
南昌藤王阁都督宴会文章野鸭披着灿烂读《藤王阁序》才气秋景。
庆贺胸有成竹文思如泉千古传诵。
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及时正音。说说每一段的意思。
c、再次默读全文。
5、尝试分段,理清课文层次:
一(1)主要讲了藤王阁整修一新,王勃应邀参加宴会。
二(2—4)主要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藤王阁序》。
三(5)点明《藤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7、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1、指读。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地点:南昌。
原因:藤王阁整修一新,都督邀请王勃参加宴会。
3、你还知道王勃的哪些事情?
4、结合刚才所介绍王勃的事例,想象都督邀请情景。
5、齐读。
1、分析字形。
学生各自用自己的办法识记生字。
2、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
督:监督别人要用眼睛,所以下面是个目。
宴:上中下结构,写得应紧凑些。
序:田野的野右半部分,不能多撇。
3、学生描红。
1、朗读课文。
2、抄词,组词。
督—都;宴—焰;章—张;披—批;序—野。
3、搜集像王勃一样才思敏捷的人物故事。
少年聂耳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边读边思考,画出具体描写聂耳少年时代就喜欢音乐的句子。
2、能感受、认识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要素。
3、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4、认识12个字,会写12个字。
教学重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能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准备:
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对这就是《义勇军进行曲》,也是我国的国歌,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曲作者是谁吗?(聂耳)同学们你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聂耳从很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音乐,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聂耳的少年时代,看看他是如何学习音乐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少年聂耳》。
二、初读感知。
1、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快速阅读课文画出生字和同桌互认生字。
4、检查认字情况(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小组赛读。
5、现在这些生字宝宝要带我们去读课文了,你们有信心读好课文吗?指名分段读课文。
6、同学们的课文读的非常好,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过渡:聂耳一生创作了那么多的优秀作品,那么他是怎样学习音乐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2—5段,认真想一想。
1、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聂耳是怎样学习音乐的,并画出写聂耳喜欢音乐的句子。
2、全班汇报。
重点句。
(1)聂耳常常跑到木匠师傅跟前,坐在石阶上,手托着下巴眼一眨不眨地侧耳倾听。(课件播放当时的画面)。
(2)迎着滇池上的点点归帆,聂耳用美妙的笛声,赞美家乡的湖光山色。(课件播放当时的画面)。
(3)聂耳全神贯注地吹笛子,似乎一点儿也没有察觉,解释(全神贯注,删去文中的“似乎”行吗?为什么?)。
3、指导朗读(配乐齐读最后一段)。
三、指导书写。
喜:两个“口”上小下大,略扁。
哥:第五笔是竖,不是竖钩。
四、扩展延伸。
你遇到这专心去做一件事,而忘记了周围一切的情况吗?从聂耳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总结:同学们“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用心去做就没有我们办不成的事。
少年聂耳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回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中的词语。
2、能照样字,用"每当…总会"造句。
3、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4、能划出课文中具体描写聂耳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的词句,能背诵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5、知道聂耳之所以成为杰出的音乐家是和他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密切相关的,知道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重要因素。
重难点分析及突破方法:
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的训练。能知道聂耳成名成家与少年时代的关系。.
教学准备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三课时。
板书设计 :
杰出的音乐家-----简介。
在木匠师傅跟前听笛子听、学笛子(邻居家)。
在木匠师傅跟前学吹笛子。
在大青树下吹笛子忘情地吹笛子(龙门西山)。
在雨中吹笛子。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自学课文,初知内容大意,练习用自然段归并法分段。
教学过程 。
一、揭题、审题。
1、听国歌、谈体会,引出人物聂耳。
2、学生谈谈对聂耳的认识,老师简介聂耳。(见教参)。
3、从题目看,课文是什么类型的文章。(写人)写谁?写他什么时候的事?(补充课题)。
二、初读课文,谈感受。
1、少年时代的聂耳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2、参考课后第三题,小组讨论各自然段段意,试着用自然段归并法试着给课文分段。
3、预习课文。
三、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向同学们汇报自己会读、会写、已经理解的词语。
2、读一读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读一读自己认为最难读的句子。
4、复习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分段的操作步骤,交流分段。
四、作业 。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教学2--5自然段。能划出课文中具体描写聂耳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的词句,深入阅读。
教学过程 。
一、读第2--5自然段。
说说课文讲了聂耳少年时代的哪几件事?
(听、学笛子,忘情吹笛子)。
课文是围绕哪几句话来讲的?
(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
二、深读阅读,找找从哪些句子、词语中你能体会到聂耳很喜欢音乐?
(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三、师生交流。
1、聂耳常常跑到……眼睛一眨不眨地侧耳倾听。
2、有一次,聂耳……能教教我吗?
3、从此,聂耳就天天到他那里学吹笛子。
4、哥哥去……聂耳却……吹起了笛子。
5、越吹越有劲……似乎一点……。
6、引着滇池上的……聂耳用……湖光山色。
重点理解侧耳倾听、恳求、聂耳不爱玩吗?为什么他不去攀登龙门?
提示:第四节中1、2两句为什么用"可是连接"?
(聂耳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空间)。
为什么加"似乎"。
(表现他如醉如痴)。
聂耳站在什么位置,怀着什么感情吹笛子,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
朗读训练,读出聂耳喜欢音乐的语气。
小结:作者写人的写作方法。
四、完成作业 本部分作业 。
指导、"每当……总爱……"造句。
2、口头造句,拓展思路。
第三教时。
教学要点。
1、背诵第五自然段,并听写句子。
2、学习第一自然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巩固,背诵第五自然段。
1、按课文填空(第五自然段)。
2、背诵这一自然段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
3、背诵这一自然段中你认为最难的一句话。
4、试着背诵整一段话。
二、听写句子,默写句子。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总结全文。
1、看板书用自己的话说说少年聂耳怎样喜欢音乐?
2、读第一自然段用因果关系的句式说一句话。
(因为聂耳少年时代这么喜欢音乐,所以长大后成为一位杰出的音乐家)。
4、请学生说说聂耳的其他作品。
革命歌曲:《码头工人歌》、《毕业歌》、《卖报歌》。
民族歌曲:《金蛇狂舞》、《崔湖春晓》。
5、谈谈学了这篇课文的感想。
四、综合性实践活动学唱聂耳的歌曲,开个聂耳歌曲欣赏会五、完成剩余作业 。
少年聂耳教学设计篇五
《少年聂耳》记叙了我国杰出音乐家聂耳小时候酷爱音乐,专心学习音乐的故事。内容通俗易懂,围绕“少年时代他就非常喜欢音乐”这一主题记叙了少年聂耳向邻居木匠师傅学吹笛子和在西山大青树下练吹笛子的动人故事,题鲜明,文质兼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回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中的词语。
2、能照样字,用每当…总会造句。
3、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4、能划出课文中具体描写聂耳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的词句,能背诵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5、知道聂耳之所以成为杰出的音乐家是和他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密切相关的,知道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重要因素。
重难点分析及突破方法。
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的训练。能知道聂耳成名成家与少年时代的关系。.
教学准备。
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板书设计。
杰出的音乐家-----简介。
在木匠师傅跟前听笛子听、学笛子(邻居家)。
在木匠师傅跟前学吹笛子。
在大青树下吹笛子忘情地吹笛子(龙门西山)。
在雨中吹笛子。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自学课文,初知内容大意,练习用自然段归并法分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听国歌、谈体会,引出人物聂耳。
2、学生谈谈对聂耳的认识,老师简介聂耳。(见教参)。
3、从题目看,课文是什么类型的文章。(写人)写谁?写他什么时候的事?(补充课题)。
二、初读课文,谈感受。
1、少年时代的聂耳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2、参考课后第三题,小组讨论各自然段段意,试着用自然段归并法试着给课文分段。
3、预习课文。
三、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向同学们汇报自己会读、会写、已经理解的词语。
2、读一读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读一读自己认为最难读的句子。
4、复习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分段的操作步骤,交流分段。
四、作业。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教学2--5自然段。能划出课文中具体描写聂耳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的词句,深入阅读。
教学过程。
一、读第2--5自然段。
说说课文讲了聂耳少年时代的哪几件事?
(听、学笛子,忘情吹笛子)。
课文是围绕哪几句话来讲的?
(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
二、深读阅读,找找从哪些句子、词语中你能体会到聂耳很喜欢音乐?
(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三、师生交流。
1、聂耳常常跑到……眼睛一眨不眨地侧耳倾听。
2、有一次,聂耳……能教教我吗?
3、从此,聂耳就天天到他那里学吹笛子。
4、哥哥去……聂耳却……吹起了笛子。
5、越吹越有劲……似乎一点……。
6、引着滇池上的……聂耳用……湖光山色。
重点理解侧耳倾听、恳求、聂耳不爱玩吗?为什么他不去攀登龙门?
提示:第四节中1、2两句为什么用可是连接?
(聂耳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空间)。
为什么加似乎。
(表现他如醉如痴)。
聂耳站在什么位置,怀着什么感情吹笛子,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
朗读训练,读出聂耳喜欢音乐的语气。
小结:作者写人的写作方法。
四、完成作业本部分作业。
指导、每当……总爱……造句。
1、读例句每当(什么时候,谁)……总爱(做什么)作什么内容不一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2、口头造句,拓展思路。
第三教时。
教学要点。
1、背诵第五自然段,并听写句子。
2、学习第一自然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背诵第五自然段。
1、按课文填空(第五自然段)。
2、背诵这一自然段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
3、背诵这一自然段中你认为最难的一句话。
4、试着背诵整一段话。
二、听写句子,默写句子。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总结全文。
1、看板书用自己的话说说少年聂耳怎样喜欢音乐?
2、读第一自然段用因果关系的句式说一句话。
(因为聂耳少年时代这么喜欢音乐,所以长大后成为一位杰出的音乐家)。
3、读第一自然段,你读动懂了什么?理解“杰出、谱写”,再次欣赏《义勇军进行曲》。
4、请学生说说聂耳的其他作品。
革命歌曲:《码头工人歌》、《毕业歌》、《卖报歌》。
民族歌曲:《金蛇狂舞》、《崔湖春晓》。
5、谈谈学了这篇课文的感想。
四、综合性实践活动学唱聂耳的歌曲,开个聂耳歌曲欣赏会五、完成剩余作业。
少年聂耳教学设计篇六
1、读中感悟和思考,深入学习体会“专心致志做事”的良好品质。
2、了解聂耳,走近聂耳,拓宽知识视野。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容,学习聂耳专心致志地做事的精神。
一、国歌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是啊!多少次我们听这激昂的国歌奏响,伴着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我们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你们知道它是谁作曲的吗?我国的国歌下是聂耳作曲的,他是我国杰出的音乐家,你们想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少年聂耳》。
3、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要求汉字拼音对照读,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2.同桌分自然段互读,互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4、老师要请几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聂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围绕主线,品味探究。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师简单介绍聂耳的其他作品)。
2、同学们请看,这就是聂耳,美妙的笛声已经让他着迷了,在文中第二自然段有几个描写聂耳动作神态的词语,大家找一找,试着填写表格。(生交流汇报)。
3、表演:听着这美妙的笛声,聂耳入神了,“坐”“托”“眼睛一眨也不眨”“侧耳倾听”把一个专注,认真的小男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共同来模仿一下聂耳当时的情景吧。
4、正因为聂耳是如此的喜欢音乐,所以他想学吹笛子,在第3自然段中有一个词充分体现了聂耳求学的态度,找一找,是哪个词?(师讲解“恳求”一词)。
6、可是他也是个孩子,也喜欢游玩。那么他去了哪?去做什么了?请大家到第4自然段找一找答案吧。
7、请看,聂耳正站在细雨中吹着笛子,大家试着找出第五自然段中描写他神态的词语,填写表格。
8、试背诵第五自然段。
9、配乐朗诵第六自然段。
小结:蒙蒙细雨也无法阻止聂耳对音乐的执著,正因为聂耳少年时代就喜欢音乐,勤学苦练,专心致志,最终成为一位杰出的音乐家。
四、回归整体,升华主题。
回顾整篇课文,文章从“听”学、练三个方面来讲述聂耳是如何学习吹笛子的。突出体现了聂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我们知道了什么道理?(学生自主发言)。
五、拓展延伸,增加积累。
1、那么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做事专心致志的人呢,互相说一说。
2、收集关于专心致志的名人名言,拓宽视野,增加积累。
六、总结收获,乐曲欣赏。
少年聂耳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回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中的词语。
2、能照样字,用”每当…总会“造句。
3、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4、能划出课文中具体描写聂耳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的词句,能背诵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5、知道聂耳之所以成为杰出的音乐家是和他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密切相关的,知道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重要因素。
重难点分析及突破方法:
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的训练。能知道聂耳成名成家与少年时代的关系。.
教学准备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自学课文,初知内容大意,练习用自然段归并法分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听国歌、谈体会,引出人物聂耳。
2、学生谈谈对聂耳的认识,老师简介聂耳。(见教参)。
3、从题目看,课文是什么类型的文章。(写人)写谁?写他什么时候的事?(补充课题)。
二、初读课文,谈感受。
2、参考课后第三题,小组讨论各自然段段意,试着用自然段归并法试着给课文分段。
3、预习课文。
三、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向同学们汇报自己会读、会写、已经理解的词语。
2、读一读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读一读自己认为最难读的句子。
4、复习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分段的操作步骤,交流分段。
四、作业。
板书设计:
杰出的音乐家-----简介。
在木匠师傅跟前听笛子听、学笛子(邻居家)。
在木匠师傅跟前学吹笛子。
在大青树下吹笛子忘情地吹笛子(龙门西山)。
在雨中吹笛子。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教学2--5自然段。能划出课文中具体描写聂耳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的词句,深入阅读。
教学过程。
一、读第2--5自然段。
说说课文讲了聂耳少年时代的哪几件事?
(听、学笛子,忘情吹笛子)。
课文是围绕哪几句话来讲的?
(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
二、深读阅读,找找从哪些句子、词语中你能体会到聂耳很喜欢音乐?
(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三、师生交流。
1、聂耳常常跑到……眼睛一眨不眨地侧耳倾听。
2、有一次,聂耳……能教教我吗?
3、从此,聂耳就天天到他那里学吹笛子。
4、哥哥去……聂耳却……吹起了笛子。
5、越吹越有劲……似乎一点……。
6、引着滇池上的……聂耳用……湖光山色。
重点理解侧耳倾听、恳求、聂耳不爱玩吗?为什么他不去攀登龙门?
提示:第四节中1、2两句为什么用”可是连接“?
(聂耳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空间)。
为什么加”似乎“。
(表现他如醉如痴)。
聂耳站在什么位置,怀着什么感情吹笛子,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
朗读训练,读出聂耳喜欢音乐的语气。
小结:作者写人的写作方法。
四、完成作业本部分作业。
指导、”每当……总爱……“造句。
1、读例句”每当(什么时候,谁)……总爱(做什么)作什么内容不一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2、口头造句,拓展思路。
第三教时。
教学要点。
1、背诵第五自然段,并听写句子。
2、学习第一自然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背诵第五自然段。
1、按课文填空(第五自然段)。
2、背诵这一自然段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
3、背诵这一自然段中你认为最难的一句话。
4、试着背诵整一段话。
二、听写句子,默写句子。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总结全文。
1、看板书用自己的话说说少年聂耳怎样喜欢音乐?
2、读第一自然段用因果关系的句式说一句话。
(因为聂耳少年时代这么喜欢音乐,所以长大后成为一位杰出的音乐家)。
3、读第一自然段,你读动懂了什么?理解“杰出、谱写”,再次欣赏《义勇军进行曲》。
4、请学生说说聂耳的其他作品。
革命歌曲:《码头工人歌》、《毕业歌》、《卖报歌》。
民族歌曲:《金蛇狂舞》、《崔湖春晓》。
5、谈谈学了这篇课文的感想。
四、综合性实践活动学唱聂耳的歌曲,开个聂耳歌曲欣赏会五、完成剩余作业。
少年聂耳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的:
1、了解一代伟人邓小平少年时期为追求理想、追求真理所留下的曲折而坚实的脚印。
2、学习邓小平爷爷从小就有学习刻苦、崇尚科学、助人为乐、意志顽强的精神品质。
3、了解19世纪初期,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一系列轰轰烈烈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平时都读过哪些伟人故事或伟人传记?你最喜欢哪一个伟大的人物?
2、同桌相互交流,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3、小结:阅读“伟人传记”,带给我们的是思想上的启迪,情操上的榜样,成功的秘诀。
1、同学们,最近老师也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少年邓小平》这本书让我们见证了一代伟人少年时期为追求理想、追求真理所留下的曲折而坚实的脚印。
2、你对邓小平有了解吗?说一说。(生自由发言)。
3、师补充介绍邓小平邓小平爷爷在我们国家领导人中威望,功勋卓著。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小时候,爸爸妈妈给他取的名字叫邓先圣,7岁上学的时候就改名叫邓希贤了,他19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牌坊村,代,16岁的邓小平就去法国留学了。后来,在广西领导了百色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根据地;从30年代到1977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的政治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50年代他就是国务院副总理,1992年邓小平“南巡”,他指出党的基本路线要1不动摇,这一年他被推选为世界风云人物,是他把改革开放定为基本国策,是他首先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还收回了香港、澳门。2月,93岁的邓小平爷爷去世了,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4、师简单介绍《少年邓小平》的内容。
本书从一个小村庄开始,以散文故事的形式,讲述了邓小平幼年、童年、少年以及青年时代的成长历程——从出生到进入私塾发蒙念书;从乡里的北山初等小学堂、广安县立高等小学堂再到广安县中学堂;16岁那年,从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毕业后,沿着长江走出四川,走出国门,前往法兰西寻找救国救民的梦想„„村庄、田野、山岗、河流、桑园、小学堂、中学堂,还有故乡大地上四季的风雨,风起云涌的年代里各种新思潮的吹袭和涤荡,异国他乡辗转而艰辛的劳动和求学生活„„这一切,也都见证了一代伟人早年所留下的曲折而坚实的生命脚印,以及追求理想、追求真理的串串足迹„„本书以散文故事的形式,讲述了邓小平幼年、童年、少年以及青年时代的成长历程。
5、你知道书的作者吗?你还读过他的什么书?
少年聂耳教学设计篇九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3、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4、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二、教学重点:
闰土给我讲的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这四件事,在这四件事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形象。同学可以让学生学习这种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介绍一个人物。
三、教学难点:
文章中出现的“四角的天空”,现在的学生很难体会和把握什么是四角的天空。通过解读让学生体会“我”对自己生活的不满和对闰土生活的农村生活的向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介绍鲁迅的有关资料。(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品读感悟,体味人物形象。
1、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知。
2、仔细研读,感受人物形象。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闰土给我讲了几件事,并把相关的语段找出来读一读。
3、研读雪地捕鸟。体会闰土具有怎么样的特点。
聪明能干。
4、对了,闰土介绍捕鸟的过程我们体会到他的聪明能干的特点,这部分中哪些地方能体会到他的聪明能干呢?(生标动词)。
扫,支,撒,看,拉,罩。
5、指导学生怀着这种敬佩的心情再来读这部分对话,来仔细体会闰土的聪明能干。
6、小组合作,研讨其他事件,进一步感悟闰土的形象。集体汇报交流。
(三)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2、听了闰土的话,我又有那些感受呢?【出示第16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指导朗读。
(四)领会文章表达。
1、文章两次写到了闰土看瓜刺猹,两处描写有什么不同?
2、背诵第一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中年闰土》。
少年聂耳教学设计篇十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
1课时。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收集与本文有关的资料。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祖国风光。
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二、导读提示,明确目标。
1.读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2.指名回答。
三、展示资料,交流汇报。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
2.学生交流汇报。
四、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五、读文感悟,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
2.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每一节诗分别讲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说说。)。
3.朗读课文,体会自豪之情。
(1)读第1节,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
(2)默读第2.3.4节,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锦绣山川,悠久历史、灿烂文化)。适当地展开对诗句中人物或事件的交流。
(3)读第7节,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4)齐读第8节,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
六、表演朗诵,升华情感。
1.分角色练习朗诵。
指导朗诵:第一段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从高原走来要读得有气概,因为是“巍峨峻拔的高原”;从宝岛走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是“海风中的一只乳燕”。)。
2.分角色表演朗诵,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3.评一评,谁读得好。
(要朗诵好一首诗,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节奏鲜明,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七、课外延伸。
收集朗诵诗歌,课外开展诗歌朗诵会。
【板书设计】。
历史 未来。
锦绣山川崭新画卷。
灿烂文化璀璨诗篇。
少年聂耳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少年聂耳学吹笛子的故事,表现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执著。课文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选取了聂耳在雨中吹笛子这件事,把专注、认真、热爱音乐的少年聂耳刻画得生动形象,体现出文章在选材上的以小见大的特点。
本文人物描述抓住特点,准确传神。课文抓住聂耳行动、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描述,如听笛子的一段动作和神态描述,恳求认师的语言描述及雨中吹笛子的动作描述,都十分准确传神。另外,人物描述又注重了正、侧面描述相结合,正面描述准确传神,侧面描述事半功倍,从而更全面地刻画人物,深化了课文主题。
设计理念:
从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资料,能边读边思考,画出具.屁碗呜.体描述聂耳少年时代就喜欢音乐的句子。
2、能感受、认识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要素。
3、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4、认识12个字,会写12个字。
教学重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资料。
教学难点:
能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准备:
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2、你们明白这是什么歌曲吗对这就是《义勇军进行曲》,也是我国的国歌,你们明白这首歌的曲作者是谁吗(聂耳)同学们你们明白的可真不少。聂耳从很小的时候就个性喜欢音乐,这天我们就一齐走进聂耳的少年时代,看看他是如何学习音乐的,这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少年聂耳》。
二、初读感知。
1、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快速阅读课文画出生字和同桌互认生字。
4、检查认字状况(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小组赛读。
5、此刻这些生字宝宝要带我们去读课文了,你们有信心读好课文吗指名分段读课文。
6、同学们的课文读的十分好,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然后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过渡:聂耳一生创作了那么多的优秀作品,那么他是怎样学习音乐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2—5段,认真想一想。
1、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聂耳是怎样学习音乐的,并画出写聂耳喜欢音乐的句子。
2、全班汇报。
重点句。
(1)聂耳常常跑到木匠师傅跟前,坐在石阶上,手托着下巴眼一眨不眨地侧耳倾听。(课件播放当时的画面)。
(2)迎着滇池上的点点归帆,聂耳用美妙的笛声,赞美家乡的湖光山色。(课件播放当时的画面)。
(3)聂耳全神贯注地吹笛子,似乎一点儿也没有察觉,解释(全神贯注,删去文中的“似乎”行吗为什么)。
3、指导朗读(配乐齐读最后一段)。
三、指导书写。
喜:两个“口”上小下大,略扁。
哥:第五笔是竖,不是竖钩。
四、扩展延伸。
你遇到这专心去做一件事,而忘记了周围一切的状况吗从聂耳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总结:同学们“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用心去做就没有我们办不成的事。
少年聂耳教学设计篇十二
本课节选自鲁迅小说《故乡》,鲁迅在《故乡》中写少年闰土是为了与老年闰土形成一个对比,揭示人物的苦难命运,引起人们深思造成人物苦难命运的原因。课文描写了一个倍受父亲呵护且见多识广、聪明活泼、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形象,让身居大院的“少爷”们自愧不如,更让后来“我”见到老年闰土倍感吃惊。
本单元以认识、了解鲁迅这位大文豪为目的。本课作为单元第一课,旨在让学生认识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并通过课文后“资料袋”的拓展,了解鲁迅有些什么文学成就,拓展学生的视野。学生学习课文的兴奋点是什么?恐怕是急于了解鲁迅吧,看看大文豪是如何写文章的,大文豪的文章写得怎么样,大文豪的文章是否与其称呼名副其实。
1.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7个生字;结合课文语境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素不知道、希奇”的意思;学习小说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2.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说出课文记叙了“我”和闰土的一些什么事,在梳理课文叙事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3.抓住闰土的活动,对比文中的“我”,能说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说出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明白作者写作目的。
1.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人物描写;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多种方式读课文、讨论法、启发法、讲授法。
1、学生课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给文后生字注音组词弄清其意思。
2、课文ppt。
2课时。
1、学生观察教材中鲁迅插图。
听教师朗诵: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就是鲁迅,我国的一位大文豪。(师相机板书:大文豪)。
2、揭示单元主题:认识、了解鲁迅。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4、课题质疑,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进一步激起阅读期待。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些什么事,并在文中适当位置作出批注。
2.读后交流词语的意思;调查学生读完后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句子,并指导学生如何去理解。
3.抽学生轮读课文,并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如何读。
4.全班交流课文写什么。(教师按学生的交流情况对内容进行梳理。)。
1.根据对内容的梳理,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
2.根据文章思路,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1.闰土心里都有哪些稀奇事呢?默读课文然后用小标题概括。
3.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在组内交流。
三、依据课文思路,追寻“我”的情感变化,研读课文。
1.指名交流有哪些稀奇事,师根据交流归纳板书: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4.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小结。
闰土讲的新鲜事有雪天捕鸟、月夜刺猹、潮汛看鱼、夏日拾贝,通过这些事的描写,表现了闰土是个(聪明能干、见识丰富、活泼可爱)的少年。
5.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我”和闰土是怎样话别的,然后再说一说。“我”为何有这些情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一句话:“……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6.“我”与闰土进行对比,明白作者写作目的。
1.评价大文豪写的文章,说说自己学到什么。
2.阅读“资料袋”,加深学生对鲁迅的认识。
1.30年后,闰土是什么样子呢?“我”和闰土见面是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丰富的想象,看谁想象最合理。
2.运用已经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对自己最熟悉的同学做一个片段描写,写后全班交流,看别人能不能猜出自己写了谁。
3.认识了少年闰土,激起学生了解老年闰土的欲望,鼓励学生读原文《故乡》。
1、紧扣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因为这个单元主题是认识、了解鲁迅,所以就得激起学生迫切想知道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的心理,从而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课始,我让学生目睹鲁迅的插图,然后读出单元导语中对鲁迅的外貌描写,让鲁迅的外貌永驻学生心间。紧接着,我向学生揭示他就是我国的一位大文豪,学生不由自主地再次注视鲁迅的肖像,想一看究竟大文豪到底什么样。最后,大多数学生都心生渴望,想看看大文豪的文章写得怎样?大文豪是如何写文章的?一个评价性的问题和一个习得性问题就这样产生了,与我课前的预设不谋而合。
2、让学生学得阅读方法。阅读一篇文章,要把住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只有这样才能深入理解文章。
3、注重课前预习。学生的课前预习有老师参与,学生不是流于形式的预习,而是学有所得。不但解决了生字新词,而且读通了课文,更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把握。
4、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利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与文本、与老师、与作者、学生之间形成对话。
5、抓住文章重点,学习人物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突破难点。在学习人物描写方法时,我没有给人物描写法“贴标签”,而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描写,说出自己觉得这样写的好处。学生学文后,我利用作业:“运用已经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对自己最熟悉的同学做一个片段描写,写后全班交流,看别人能不能猜出自己写了谁”,促进学生能学以致用。
整堂课看似大道至简、行云流水,但还很不尽人意。首先是忽略了语文字词教学,对字词没有放到语言环境中加强训练,学生缺少了字词语感训练;其次是没有做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中“我”盼望闰土,“我”惜别闰土,没有指导学生读出“盼、惜”;没有指导学生读出月夜刺猹的场面。实感惋惜。其次,教学设计提纲化,也是我需要改正的,最好能将教学设计更细化,教学才会做得更细致化。最后,我认为让学生说出作者写作目的这一教学目标拔高了。
少年聂耳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材分析:
1、本课讲述了少年聂耳学吹笛子的故事,表现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执著。课文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选取了聂耳在雨中吹笛子这件事,把专注、认真、热爱音乐的少年聂耳刻画得生动形象,体现出文章在选材上的以小见大的特点。
2、本文人物描写抓住特点,准确传神。课文抓住聂耳行动、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描写,如听笛子的一段动作和神态描写,恳求认师的语言描写及雨中吹笛子的动作描写,都非常准确传神。另外,人物描写又注重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准确传神,侧面描写事半功倍,从而更全面地刻画人物,深化了课文主题。
教材设计理念:
从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边读边思考,画出具体描写聂耳少年时代就喜欢音乐的句子。
2、能感受、认识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要素。
3、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4、认识12个字,会写12个字。
教学重难点:
1、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容。
2、能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准备:
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1、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对这就是《义勇军进行曲》,也是我国的国歌,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曲作者是谁吗?(聂耳)同学们你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聂耳从很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音乐,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聂耳的少年时代,看看他是如何学习音乐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少年聂耳》。
1、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快速阅读课文画出生字和同桌互认生字。
4、检查认字情况(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小组赛读。
5、现在这些生字宝宝要带我们去读课文了,你们有信心读好课文吗?指名分段读课文。
6、同学们的课文读的非常好,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过渡:聂耳一生创作了那么多的优秀作品,那么他是怎样学习音乐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2—5段,认真想一想。
1、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聂耳是怎样学习音乐的,并画出写聂耳喜欢音乐的句子。
2、全班汇报。
重点句:(1)聂耳常常跑到木匠师傅跟前,坐在石阶上,手托着下巴眼一眨不眨地侧耳倾听。(课件播放当时的画面)。
(2)迎着滇池上的点点归帆,聂耳用美妙的笛声,赞美家乡的湖光山色。(课件播放当时的画面)。
(3)聂耳全神贯注地吹笛子,似乎一点儿也没有察觉,解释(全神贯注,删去文中的“似乎”行吗?为什么?)。
3、指导朗读(配乐齐读最后一段)。
喜:两个“口”上小下大,略扁。
哥:第五笔是竖,不是竖钩。
你遇到这专心去做一件事,而忘记了周围一切的情况吗?从聂耳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总结:同学们“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用心去做就没有我们办不成的事。
少年聂耳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材分析:
1、本课讲述了少年聂耳学吹笛子的故事,表现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执著。课文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选取了聂耳在雨中吹笛子这件事,把专注、认真、热爱音乐的少年聂耳刻画得生动形象,体现出文章在选材上的以小见大的特点。
2、本文人物描写抓住特点,准确传神。课文抓住聂耳行动、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描写,如听笛子的一段动作和神态描写,恳求认师的语言描写及雨中吹笛子的动作描写,都非常准确传神。另外,人物描写又注重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准确传神,侧面描写事半功倍,从而更全面地刻画人物,深化了课文主题。
教材设计理念:
从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边读边思考,画出具体描写聂耳少年时代就喜欢音乐的句子。
2、能感受、认识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要素。
3、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4、认识12个字,会写12个字。
教学重难点:
1、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容。
2、能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准备:
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对这就是《义勇军进行曲》,也是我国的国歌,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曲作者是谁吗?(聂耳)同学们你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聂耳从很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音乐,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聂耳的少年时代,看看他是如何学习音乐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少年聂耳》。
二、初读感知。
1、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快速阅读课文画出生字和同桌互认生字。
4、检查认字情况(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小组赛读。
5、现在这些生字宝宝要带我们去读课文了,你们有信心读好课文吗?指名分段读课文。
6、同学们的课文读的非常好,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过渡:聂耳一生创作了那么多的优秀作品,那么他是怎样学习音乐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2―5段,认真想一想。
1、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聂耳是怎样学习音乐的,并画出写聂耳喜欢音乐的句子。
2、全班汇报。
重点句:(1)聂耳常常跑到木匠师傅跟前,坐在石阶上,手托着下巴眼一眨不眨地侧耳倾听。(课件播放当时的画面)。
(2)迎着滇池上的点点归帆,聂耳用美妙的笛声,赞美家乡的湖光山色。(课件播放当时的画面)。
(3)聂耳全神贯注地吹笛子,似乎一点儿也没有察觉,解释(全神贯注,删去文中的“似乎”行吗?为什么?)。
3、指导朗读(配乐齐读最后一段)。
三、指导书写。
喜:两个“口”上小下大,略扁。
哥:第五笔是竖,不是竖钩。
四、扩展延伸。
你遇到这专心去做一件事,而忘记了周围一切的情况吗?从聂耳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总结:同学们“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用心去做就没有我们办不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