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一摆教学教案(汇总21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在编写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特点和认知规律,以便根据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希望以下的教案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摆一摆教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的认识。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归纳整理。
2、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二册第45页。
教具学具准备:数位顺序表,汇总表,圆片10个,实物投影仪,课件等。
教学设计:
今天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我们一(2)班小朋友们上课,大家高兴吗?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下?(鼓鼓掌)。拍几下好呢?(出示数位顺序表)在个位摆两个珠子。
问:这样应该拍几下?(2下)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移动珠子到十位。问:现在应该拍几下?你又是怎样想的?
师:刚才大家说的好,拍的也很整齐,老师真高兴。下面把小圆片和数位顺序表准备好,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 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一)、用3个圆片摆数
师:用3个圆片在数位顺序表上摆数,并把摆的数填在横线上。
1、 学生摆数。
2、 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摆的?
3、 学生汇报。
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摆的?学生上台在实物投影仪上边摆边说。
(1)生:把三个圆片放在个位上,就是3;移一个到十位就是12;再移一个到十位就是21;再移一个就是30。
(2)生:先把三个都放在十位就是30,再都放在个位就是3,一个放在十位,两个放在个位就是12,掉一下就是21。
4、不管怎样摆,摆出的都是几个数?怎样摆才能作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二)、自选1、2、4、5个圆片中的两种摆数,并做好记录。
1、 学生摆数。
2、 汇报摆数情况。并用电脑汇总。
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讨论发现的规律。
2、学生汇报发现的规律。
1、 1个圆片能表示2个数,2个圆片能表示3个数
得出:摆出的个数比圆片的个数多1。
2、 1个表示1、10,4个表示4、13、22、31、40
得出: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正好是圆片的个数。
1、 根据刚才的发现,你能猜出6个圆片摆几个数吗?老没有摆,就写了出来你能帮我检查一对不对。
电脑中出示6、15、24、34、42、51、60、
2、 学生判并说明理由。
3、 学生猜7、8、9个圆片能摆出的个数。
4、 学生自选一种用你想用的方法写出他们的数?
5、 学生汇报能摆出的数,教师在电脑中填完表格。
6、 观察表格,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得出:横着看,个位数字从小到大,十位数字相同。
竖着看,个位十位数字相加的和就是珠子的个数。
斜着看,十位数字从小到大,个位数字相同。
观察所有的数,你猜猜一共有几个数?
今天这节课你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如果10个圆片能摆几个数?11、12个呢?跟今天发现的规律一样吗。
摆一摆教学教案篇二
看来,要确定一个物体是什么,就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一看。(揭题:看一看)。
二、看看摆摆,引导发现。
2.这是什么地方?这里正在干什么?对,11月8日,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用课件出示图片2)。
3.这又是什么地方呢?
依次出示图片3、图片4。
4.同时出示4张图片。
同样一个地方,在照片上的形状怎么不一样呢?
对,记者们不同的位置,从不同角度拍下了十六大召开的盛况。
4、想象:每一张照片记者们站在什么位置拍下的?
5、小结:站在不同的位置,所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6、(出示小屋)老师带来了什么?
你能把你所看到的形状用小棒摆出来吗?(揭题:摆一摆)(学生各自摆)。
8、(反馈)将摆好的作品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三、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出示课件:蓝猫和它的伙伴们出现在屏幕上)。
蓝猫和它的伙伴们听说我们在这里开展“摆一摆”的活动,它们也赶来了,就请各个代表来介绍自己吧!
(各组组长戴上头饰,一一作介绍)。
2、第一轮比赛:摆平面图形,说一说平面图形的'特征。
动手操作后,让部分学生代表将摆出的图形展示在黑板上,并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上台展示的学生提问,大家回答)。
3、第二轮比赛:摆三角形。
这是一个什么图形?用了几根小棒?摆这样的3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怎么知道的?
你能用9根小棒摆出更多这样的三角形吗?
小组操作比赛。
将操作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按计算,摆出4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减少了几根?为什么?
(出示课件)分组讨论后,反馈。
四、拓展深化,有机整合。
1、(出示课件):外星人想和我们地球人类做朋友,圣诞节快要到了,外星人将每组桌内放入了一件礼物,我们第三轮比赛就是要把这些礼物的形状用小棒摆出来。
2、6个组进行比赛,分组活动:先观察,再分析从那个角度去摆最像,最后合作完成。
3、反馈,汇报是从哪个角度观察的;互相评价。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和蓝猫家族的小伙伴们一起,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学会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数学王国里奇妙的问题可多了,让我们共同努力,去探索,去发现,不断进步!
摆一摆教学教案篇三
让学生准备好小棒、直尺、三角板、硬纸条、6个图钉。教师也要做相应的准备,以便于在课堂上进行示范。
(1)根据当地情况,选择好让学生观察的物体。如需在课外,就应组织好学生去课外实地观察。如,观察的是一辆客车,就应让每个学生分别站在这辆车的前、后、侧面几个不同的角度,让他们认真观察,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看到的形状的基本特征,同时要求他们把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记在脑子里。
(2)根据学生观察的对象,教师应从不同角度画出该物体的形状,·回到教室后让学生进行辨认。
(1)拼摆基本图形。
教师说明活动的要求后,分小组进行活动。先让学生摆出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教师在各小组间进行指导。在学生摆好图形后,让学生想一想:
“摆1个三角形用了几根小棒?”
“摆1个正方形用了几根小棒?”
“摆1个长方形用了几根小棒?”
“1个三角形有几个角?”
“1个正方形有几个角?”
“1个长方形有几个角?”
“正方形和长方形中的角是什么角?”
接着,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
“用6根小棒能摆几个三角形?”
“摆3个长方形要用几根小棒?”
“如果要摆大一些的图形可以怎样摆?要用多少根小棒?”
……
注意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学生的意见有道理,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有不同意见,要注意劝导学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2)拼摆组合图形。
在活动前,教师可以适当启发学生思考,并做简单的示范。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用3根小棒可以摆出1个三角形,用6根小棒可以摆出2个三角形。现在,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能不能用5根小棒摆出2个三角形?”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摆要求的图形。
拼摆,看怎样用比较少的小棒摆出比较多的图形。教师巡视时,一方面注意对学生进行指导,另一方面要注意发现学生中摆出的比较特别的图形,以便在讨论时在全班进行交流,使全体学生都有所收益。
(3)拼、摆、做生活中的图形。
活动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想:“我们还可以拼摆出哪些平常见过的东西?”“1个三角形和1个正方形拼在一起像什么?”
教师还可以拿出事先做好的五角星,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纸条和图钉,说明操作的注意事项,让学生照样子做一个五角星。
在活动时,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拼、摆、做出不同图形。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对学生的每一种正确的,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1)判断活动角。·
先让每个学生做一个活动角。然后让学生转动活动角,使角的大小不断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感受角的大小的含义。接着,让学生转出一个直角,并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你转出的是直角呢?”引导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判断。
(2)画角。
画角在学习角的认识时,学生已经有所接触,做起来不会有太大困难。这里关键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画一个角的步骤。
在画角时,除了让学生画出一个任意的角外,还可以让学生先用直尺画一个直角。然后,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检验自己画的对不对。
此时,可以进一步扩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比着活动角画一个角,还可以让学生比着三角板上的角画出不同的角。
活动时,可以让学生相互观摩,看谁画得又对又快。
摆一摆教学教案篇四
1、引导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并理解算理。
2、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
4、在教学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快乐。
5、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操作、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引导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并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制作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直尺、卷尺。
一、讲故事,提问题----激发情趣
师说:今天老师在路上看见熊家三兄妹正在绿化它们的家园。有青青的草地,五颜六色的花,非常漂亮。我们听它们正在说话呢。
熊妹妹说:“我绿化的比你们的多。”
熊弟弟说:“不对,不对,我的才比你们的大。”
熊哥哥:“你们说的都不对。”
教师说:它们为谁的面积多而争起来,到底是谁的面积大呢?你们有办法?
二、组织活动,建构新知
三、活动一:观察图形,进行估计---增强估计意识
出示第45页的三个长方形。
让学生估计三个图形的面积,并把学生估计的数量板书在黑板的角落。同时要学生记录估计的数量。
四、活动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谁绿化的面积大
五、分工合作,测量出面积
学生分工操作并完成第48页的统计表
六、汇报结果,完成黑板的统计表
测量的结果与黑板的估计数比较,谁估计的较准确。
七、展示方法,发现方法
学生各抒已见,说说自己的操作的方法。
并利用表中的数据,让学生归纳出计算长工方形的面积的方法。
师:你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己操作发现了一个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的方法。这个方法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八、活动三:分组验证,确定计算方法
1、各组进行验证
师:先用刚才的方法计算出结果,再用以前的方法进行验证。并交流验证结果。
2、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个长宽都是整厘米的长方形再进行验证。并在小组内说一说。师生共同确定计算方法,并板书。
3、回顾这个方法是怎样找到的?
师说:你们说得真好,“操作、观察、发现、验证”这种学习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希学新本领时常想一想这种方法。
九、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第46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
2、帮熊家解决几个问题,你们愿意吗?
(1)熊爸爸说:“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那帮我算算客厅的面积吧。”
(长5米,宽3米)
(2)熊妈妈说:你们太棒了,我正想买一块桌布,可我不知该买多大,帮我算算吧。(长15分米,宽10分米。
(3)熊妹妹说:椅子的坐板面有多大吗?(边长是40米)
学生汇报
有少数同学做的是:40×4=160(平方厘米)
大多数同学做的是:40×40=160(平方厘米)
通过比较,得出正方形面积的正确的计算方法。
十、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十一、实践活动--实践测量,巩固深化
测量一下我们身边的一些长方形和下方形的面积。比如黑板的面、门等。
学生动手操作
十二、:
学生交流这堂课的体会和收获,如何?
十三、反思
摆一摆教学教案篇五
1、通过游戏让学生巩固有关角和图形的认识及乘法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通过动手巩固角和图形的认识,明白乘法的意义。
软件、小棒
一、引入新课。
1、小朋友,今天小动物们邀请我们一起去参观它们的家--图形王国。
不过,去图形王国的路可不太好走,一路有好多的关卡。小朋友,有信心走过吗?图形王国里有什么?〈课件:小棒拼成的各种图形〉(城堡、小鸟、人)你们喜欢这里吗?好,那我们这就出发吧!哎呀!前面小猴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我们去问问小猴吧。〈放小猴的话:“这里还有许多我们的老朋友呢,你能从中找到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谁能说说它们是用什么拼成的呢?是呀,用小棒可以拚出许许多多的图案,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呢?〈课件“那就请你动动手动动脑试试用同样长的小棒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注意:要和你的同桌不一样啊!
二、复习乘法口诀。
(一)2的口诀。
1、学生操作,老师巡视,找出拼出角、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学生,按摆小棒的根数多少分类用纸托起。
2、用实物投影展示:角
小朋友们摆出的图形可真多啊!看看他摆出的是什么图形?(角)这是什么角?你用了几根同样长的小棒呢?用2根同样长的小棒只能拼出直角吗?怎么证明?(用三角尺比)只能拼出直角吗?(还能拼出钝角、锐角)
钝角都比直角--大。锐角都比直角--小。那我把边加长,怎么样这个角变大了吗?再加长,角能变大吗?所以角的大小与它的边的长短有关吗?那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怎样把这个角变大?(将边往外张开)刚才他是怎么做的?怎样变小呢?所以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对,角的大小与这个角的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3、拼一个单独的角最少用了2根小棒,那拼两个单独的角需要几根小棒呢?
3个呢?你是怎么算的?(加法需再问:还有更简单的算法吗?)5个怎么算?7个呢?你的乘法口诀记得真好。总之,拼几个这样单独的角就用几乘2。
(二)3的口诀。
1、好多小朋友拼的都是三角形,他用了几根小棒?
2、摆一个单独的三角形最少要用3根同样长的小棒,那摆2个单独的三角形最少要用几根小棒呢?是吗?动手摆一摆。
老师说要摆的三角形个数,你能很快说出需要的小棒根数吗?抢答。
刚才我们都是用3的口诀算的。
(三)4的乘法口诀。
1、刚才我们拼一个单独的三角形用了3根同样长的小棒,猜一猜再添一根能摆出什么图
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都有4条边,统称四边形。
2、拼一个正方形最少需要4根同样长的小棒,那8根小棒能拼出几个这样单独的正方形
呢?你用什么方法算的?12根?24根?刚才我们都是用的几的乘法口诀?
3、拼几个这样单独的四边形就用几乘4。
(四)6的乘法口诀。
1、长方形也是四边形,那也能用4根同样长的小棒吧?为什么不行?
2、求摆几个单独的长方形需要几根同样长的小棒都用几个口诀呢?
(五)还有别人没拼过的图形吗?小朋友的手真巧!拼出了这么多图形,好多连我都没想到呢!〈课件:看小猴正恭喜我们呢!〉掌声送给你们!
三、拓展。
1、小老虎也摆了一幅图,出示2个个回字形的三角形,你认为这幅图像什么呢?
3、告诉你一个秘密,只要移动里面的小三角形,就能使它变出4个同样大的三角形,比一比,谁最先想到?想不出的可以动手摆摆看。
7、谁敢上台来摆看!你真了不起,小熊的礼物送给你!
8、你们也是这样摆的吗?这幅图里一共有几个三角形呢?你是怎么数的呢?(4个小三角形和1个大三角形)
9、小老虎:小朋友,我真佩服你们,恭喜你们过关。看!鲜花送给你们!
四、模仿、创造。
1、刚才,我们用小棒摆出了许多数学中的图形,其实用小棒还可以摆生活中的美丽图案,想一想,可以摆些什么呢?小朋友看,马上就要到达图形王国了。我们就用小棒来拼一件作品送给图形王国的小动物们好不好?比一比谁的作品最漂亮!
2、4人一组动手创作。注意:小棒可以折断、根数不限。需要的话还可以用水彩笔画些装饰。
3、一起欣赏我们班的小设计师的作品吧!你喜欢哪一幅设计,为什么?
4、恭喜小朋友顺利到达图形王国!看!小动物正在家门口迎接我们呢!(出示图,及“欢乐颂”曲)。图形王国中的小朋友可喜欢你们的设计呢!看--小猪住进了你们搭的城堡了;小猴爬上你们做的小松树了;小狗可喜欢你们设计的小汽车啦,这不,它都开来和你们见面了!小狗:小朋友,你们真能干!能用小棒摆角、图形,还可以摆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板书)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摆一摆教学教案篇六
经验的确不等同于体验。就词性而言前者大多被作为名词使用,后者常常表现为动词;在汉语中前者被当作认识论的概念、知识或技能,后者则往往作为得到知识技能的一种过程、一种途径;前者指向的是真理世界,后者指向价值世界。
经验与体验又常常被大家混淆。其实一个简单的例子能凸显两个概念的区别:一位教师执教“摆一摆,想一想”一课数遍,但没有引起他内心的感受、反应和联想,对他来说只是拥有关于这节课的经验;另一位教师执教同样内容的课后通过自己的感悟、辩别与反思,形成了对这节课的独特的、具有个体意义的感受、情感和领悟,他拥有的不仅是关于这节课的经验,还有更多的是体验。
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那么,在课堂学习中学生需要的是经验还是体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妨以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下)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一课细细揣摩。
如果纯粹以“经验”为目的,这节课的目标(以下称目标一)可以这样陈述: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数值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的规律,同时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如果以“体验”为最终目的,那么目标(以下称目标二)则要重新定位:(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独立操作、交流等活动,巩固100以内数位及数值的概念;(2)经历观察、操作、比较、猜想、验证、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悟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合理性的同时,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3)用教师对数学及课堂的情感塑造学生的情感,用教师对数学及课堂的态度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如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并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在交流反思中发现自己数学活动中的错误或别人的好方法,能及时改正或采纳。
两个目标不仅仅是字数的差别,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的差异,这正是体验与经验的质的区别。在目标一中,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会有自己关于这个知识的经验,这个经验偏重于单纯的认知性理解,即以往教学中最强调的知识技能。叶澜教授曾说:“把课堂教学从整体生命中抽象隔离出来,是传统教学观的致命缺陷。”但是,如果这个“经验”是一个情感的生命体,课堂便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在目标二中加大了情感的融入,特别指出了“用情感塑造情感,用态度影响态度”。
我们可以非常感性地欣赏这样一句话:“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入、诗意与个性色彩的那一种形态;是一种注入了生命意识的经验。”
体验数学课堂的维度是多向的: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体验数学概念间的联系、体验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体验数学的思维方式及方法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还可以体验课堂里的教师、同伴、环境与氛围……每一项体验的内容不可能完全孤立,但可以从一些片断中有侧重地加深对体验的理解。片断(一)至片断(五)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数学流程,这里人为地分割只想借一个片断说明一个问题。
片断(一)——体验数学方法的价值。
师:请大家用三颗围棋摆在数位表上,摆1次顺便把这个数写下来。(学生独立尝试摆棋,并写下摆出的数)
师:现在不急着上台演示,先在4人小组里交流一下,你一共摆出了几个数,分别是怎么摆的?通过比较,推荐出小组中的最佳摆法。(学生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愿意上台介绍一下你们组的最佳摆法。
生:我们组最好的摆法是这样的:(演示)先把3颗棋都摆在个位上,是3;再移一颗到十位,是12;再移一颗到十位,是21;再移一颗,三颗都在十位上是30。
师:老师做你的小助手,把你刚才摆的4个数写下来(板演:3、12、21、30)
生:老师,我发现这些数正好一个比一个大9。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我们组的摆法正好和他们相反,我们先把3颗棋全放在十位上,再一颗一颗移过去。
师:那你们摆出的数分别是哪几个呢?
生:是30、21、12、3。
师:很好,还有其它不同的摆法吗?
生:我们组先摆12,再交换位置是2
1,摆一个3,再换位置30。
师:请你上台把它们摆出来。(生上台演示,师板演12、21、3、30)
师:原来你们是交换了十位和个位上的棋子颗数。
师: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摆法?说说理由。
生:我喜欢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这样一颗一颗移不会忘记,而且4个数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它们一个个大起来。
生:我喜欢第三种摆法,只要摆好一个数,交换它们的位置,就成了另一个数。
生:这种摆法有时候会忘记已经摆了哪些数。
师:每一个同学都有心目中适合自己的好方法,不管用哪种方法来摆,摆出的都是4个数。
从独立操作到小组交流并非在“追风”,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从无序到有序,最终有了自己心目的最佳摆法,让认识活动本身与学生的认知需要(如好奇心、求知欲)发生了关联,而选择最佳方法让学生的愿望和喜好也介入了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中,这正是经验升华为体验的转折点。
片断(二)——体验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师:还想继续摆棋子写数吗?你们可以从1、2、4、5颗棋中选,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摆一摆,记一记。(学生活动)
师:我们还是不急着说,请你帮你的同桌先检查一下,他摆对了吗?(学生活动)
师:谁愿意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帮助同桌检查的。
生:我的同桌摆的是4颗棋子,我用4颗棋子重新摆了1遍和他摆的一样。
师:这位同学是用重摆一遍的方法来检查的,好办法。
生:老师我是用眼睛看的,我发现它少写了一个41。
师:你是怎么看的。
生:5颗棋子分成两部分就是5、14、23、32、41、50
师:老师听懂了,你把分解数5的'本领用到这儿了,同桌改正了吗?(同桌点点头)谢谢你!
师:你们刚才在摆的时候,老师选了6颗棋,不过没有摆,脑子里想了想,写了这几个数(板演:6、15、24、34、33、42、51、60)你们帮我检查一下。
生:34不对。
师:你怎么一眼就发现了老师不对。
生:用6颗棋子是摆不出34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34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之和是7,而不是6。
师:谁听明白了?
生:我听明白了,用6颗棋摆的7个数,它们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正好等于6,0+6=6,1+5=6,2+4=6……,不可能等于7。
师:加一加,也是检查的好办法!太谢谢你了!
体验的出发点是情感。这个片断中摆棋子的方法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已有的先在感受出发去参与、体验多角度检查的策略,很显然学生对摆棋写数的知识有了自己的态度,他们亲近或排斥某种方法,特别是在检查的过程中对知识有了更深的感受与领悟。
片断(三)——体验数学的思维方式
生:各能摆出8、9、10个数。
师:谁赞同他的猜想,说说你的理由。
生:用1-6颗棋摆出的是2、3、4、5、6、7个数,所以用7、8、9颗棋就能摆出8、9、10个数。
师:一定吗?
生:一定。
师:这毕竟是我们的猜想,想要变成现实只有通过验证。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不过这一次你可以选择摆一摆,也可以不摆,在脑子里想,分别写出摆的这些数。(学生活动)
师:通过验证,你们的猜想正确吗?
生:我用9颗棋写出了10个数:9、18、27、36、45、54、63、72、81、90。
生:我用8颗棋写出了9个数:8、17、26、35、44、53、62、71、80。
生:我选7颗,写了8个数:7、16、25、34、43、52、61、70。
师:事实证明你们的猜想完全正确。
这里,学生的活动是以自身的需要为动力而展开的,在摆与猜测之间是否能建立学生想象中的关联,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猜想与验证是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猜想不是凭空,验证也不只是一种模式,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证各自的结论,此时摆与想会以一种全新的意义融入学生生命之中。这正好说明了体验的结果不仅仅是产生情感或对所学知识的喜好,更重要的是生成新的意义,即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对这一知识有更新的思考,并把这种思考提升为一个数学方法或一种数学思想。
片断(四)——体验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生:老师70岁,女儿7岁。
师:是吗,你们看见过70岁还这么年轻的老师吗?
生:老师不可能70岁,我猜你25岁,女儿16岁?
生:这不可能,我猜老师34岁,女儿——?
师:给你一个提示,你在猜年龄的时候,可以参照你和你***年龄。
生:我知道了,老师34岁,女儿7岁。
生:我和我***年龄可以用9颗棋子来表示,我妈妈36岁,我9岁。
“70岁与7岁”这种丰富的联想,不再是学生的生活、意识或生命中无关的东西,在这个片断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认知结构、价值取向或自己已有的经历去理解、感受、建构知识,从而生成自己对知识的独特感受、领悟和意义,所以会有36与9岁的“对话”,在学生各自的生命中有了一次更深刻的体验。
片断(五)——体验数学的魅力
(学生活动)
生:我们发现这组数是有规律排列的,第一行是1、2、3、4、5、6、7、8、9。
第二行是十几,第三行是二十几,第四行是三十几的数……
生:我们发现竖的看这些数都是9个9个增加的。
生:还可以斜的看,它们是10个10个增加的。
师:真棒,还可以从多种角度观察,比如说横的看、竖的看、斜的看。
生:我们还发现摆出的数比棋子要多1!
师:谁和他们的发现是相同?你能反过来说说吗?
生:棋子的颗数要比摆出的数少1。
师:也可以说摆出的数的个数和棋子颗数相差1。
师:你能顺便估计一下我们今天一共摆了几个数吗?
生:100个
生:50个
生:80个
师:有什么好办法能验证一下吗?
生:只要1+2+3+4+5+6+7+8+9+10就可以了。
师:结果是多少呢?
生:55
师:你为什么算得那么快?
生:1+9是10,2+8是10,3+7是10,4+6是10,一共是40。再加上10是50,再加上5是55。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生:100颗。
生:不对,20颗。
生:是18颗。
师: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100以内最大的两位数是99,用18颗棋摆。
师:真聪明。
师:如果用10颗、11颗、12颗……来摆,你们再来猜想一下,分别能摆出几个数?
生:分别能摆出11、12、13、14……个数。
师:真的吗?
生:一定是的。
师:很遗憾告诉大家你们的猜测错误!有时规律是不变的,有时规律只适合某一段,到了另一阶段规律就会发生变化。
师:至于用10颗以上的棋能摆出多少个数,留给大家课后去证明。
体验的归结点是产生新的情感。这里观察的方法、估算、简算、规律的永恒与变化等。“所有”的知识在这一刻全部融合在一起,学生和这些知识也不可分割也融合在一起,学生可以全身心地进入知识之中,而知识又以全新的意义和学生构成了新的关系。
我们可以再一次感性地品味这句话:“我听到过,过眼去烟;我看到过,历历在目;我做到了,铭记在心.
摆一摆教学教案篇七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的认识。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归纳整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二册第45页。
教具学具准备:数位顺序表,汇总表,圆片10个,实物投影仪,课件等。
一、谈话激趣。
今天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我们一(2)班小朋友们上课,大家高兴吗?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下?(鼓鼓掌)。拍几下好呢?(出示数位顺序表)在个位摆两个珠子。
问:这样应该拍几下?(2下)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移动珠子到十位。问:现在应该拍几下?你又是怎样想的?
师:刚才大家说的好,拍的也很整齐,老师真高兴。下面把小圆片和数位顺序表准备好,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二、学生动手实践。
(一)、用3个圆片摆数。
师:用3个圆片在数位顺序表上摆数,并把摆的数填在横线上。
1、学生摆数。
2、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摆的?
3、学生汇报。
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摆的?学生上台在实物投影仪上边摆边说。
(1)生:把三个圆片放在个位上,就是3;移一个到十位就是12;再移一个到十位就是21;再移一个就是30。
(2)生:先把三个都放在十位就是30,再都放在个位就是3,一个放在十位,两个放在个位就是12,掉一下就是21。
4、不管怎样摆,摆出的都是几个数?怎样摆才能作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二)、自选1、2、4、5个圆片中的两种摆数,并做好记录。
1、学生摆数。
2、汇报摆数情况。并用电脑汇总。
三、总结规律。
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讨论发现的规律。
2、学生汇报发现的规律。
1、1个圆片能表示2个数,2个圆片能表示3个数。
得出:摆出的个数比圆片的个数多1。
2、1个表示1、10,4个表示4、13、22、31、40。
得出: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正好是圆片的个数。
四、运用规律。
1、根据刚才的发现,你能猜出6个圆片摆几个数吗?老没有摆,就写了出来你能帮我检查一对不对。
电脑中出示6、15、24、34、42、51、60、
2、学生判并说明理由。
3、学生猜7、8、9个圆片能摆出的个数。
4、学生自选一种用你想用的方法写出他们的数?
5、学生汇报能摆出的数,教师在电脑中填完表格。
6、观察表格,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得出:横着看,个位数字从小到大,十位数字相同。
竖着看,个位十位数字相加的和就是珠子的个数。
斜着看,十位数字从小到大,个位数字相同。
观察所有的数,你猜猜一共有几个数?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如果10个圆片能摆几个数?11、12个呢?跟今天发现的规律一样吗。
摆一摆教学教案篇八
1、记住歌曲名称,理解歌曲内容,学会跟唱歌曲。
2、通过欣赏梳头、扣纽扣、拉手等动作,激发幼儿学动作的兴趣。
3、让幼儿理解同伴间应互相帮助,友爱相处。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1、《好朋友》歌曲磁带,录音机。
2、《拍拍手、点点头》磁带,《举你的右手摆一摆》磁带
3、幻灯片(图片)一套,(梳头、扣纽扣等图片)。
4、音游:小兔躲雨(音乐及材料)
一、入场《拍拍手、点点头》及练声《小鸭和小鸡》。
小结:幼儿园里有许多小朋友,大家在一起拍拍手、点点头、跳跳舞,真高兴。引入练声《小鸭和小鸡》。
二、引入游戏《举你的右手摆一摆》让幼儿感受在一起玩的欢乐。
三、今天,我们除了玩游戏以外,老师这里还有许多图片,你们想看吗?
出示幻灯片(或图片)问:她们在干什么?(她们在梳头、扣纽扣),欣赏其动作。学句子:你帮我来梳梳头,我帮你来扣纽扣。边动作边学句子。
品德教育:在幼儿园里,大家都是好朋友,你帮我来梳梳头,我帮你来扣纽扣,还可以怎样互相帮助?请你用“你帮我来……我帮你来……”说一句话。
小结:大家都怎样?(引出团结友爱)怎样用动作表示团结友爱?(手拉手),让幼儿学动作,学句子。边手拉手边提问:团结友爱手拉手,我们都是什么?(我们都是好朋友),学句子,幼儿园小朋友在一起,都是好朋友,同伴间除有玩具大家一起玩,还应互相帮助,友爱相处。
四、学唱歌曲《好朋友》
1、欣赏一次,幼儿个别、集体分别学讲歌名。
2、欣赏二次,熟悉歌曲旋律、歌词,学打拍子。
3、集体跟唱(在位置上做简单的舞蹈动作)。
4、集体表演唱(边唱边做动作)。
五、音游:小兔躲雨
今天,我们在一起学了一首什么歌?(好朋友),你们看小兔子也想和我们玩游戏,我们也和它们做好朋友吧。音乐开始:这是什么游戏?(小兔躲雨),请幼儿听音乐戴好头饰,准备游戏。
小兔音乐:(小兔跳)
兔妈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游玩吧!
(轰轰轰……)雷声
兔妈妈:下雨了,小兔子快躲进山洞吧!(小兔马上找洞避雨),找到洞避雨的小兔要帮助未找到洞避雨的小兔。
小兔:让我来帮助你,小兔子快快来。
小兔妈妈:太阳公公出来了,天晴了,小兔子,我们回家吧!(小兔跳音乐)。
小兔子说:我们都是好朋友,团结友爱手拉手。
小兔跳音乐离场。
现在一直在提倡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玩才是孩子们的天性。这节音乐课《举你的右手摆一摆》正是很好的迎合这个教育理念。其次,老师在上课中的激情和投入度很重要,只有老师真的投入了,充满激情,宝贝们才能全部high起来。
摆一摆教学教案篇九
设计意图:
回顾长颈鹿和鳄鱼发生的一些故事,引出音乐情景,为下面环节作铺垫。
让幼儿感知音乐中的神秘词,展开想象,并知道可以用动作来表达朋友间的亲昵友好。
重点讨论并反复感知b段的细节变化。(“抱紧你抱紧你”以及“么么么么么么”的发音,幼儿两两尝试)教师和幼儿互动,加深师幼之间的情感沟通,提高幼儿大胆的表现欲望。
用“手环”这个小小的饰品,使幼儿再一次感兴趣的参加舞会,进一步的感受音乐温情友好的情感。
“游戏化”设计思路阐述《纲要》指出:猜猜(kiyomi……)表示什么意思?回忆一下我们跟好朋友一起的时候都做了些什么动作呀?(打招呼、抱抱、亲亲、握手……表示亲昵的动作)。
5.我们来看看,它们到底会怎么来跳?现在我要把它们变出来了哦。(出示右手手势-长颈鹿小姐)咦,这是谁呀?快跟它打个招呼吧。(出示左手手势-鳄鱼先生)“咕噜咕噜变”这又是谁呀?它们要准备跳舞了噢。播放音乐,教师边听音乐边做手势。
6.哇,它们的'舞跳完了,他们做了哪些相亲相爱的动作?(梳理并示范,手指打招呼、抱抱、亲亲等)。
8.重点讨论并反复感知b段的细节变化。
(“抱紧你抱紧你”以及“么么么么么么”的发音,幼儿两两尝试)。
(1)我们也跳了舞了,那么,我们刚才听了“抱抱”有什么不一样呢?(有时“抱紧你”,有时“抱抱你”,“抱紧你”时教师可用动作引导)。
(2)那有几个“抱抱你”(这么多答案,可怎么办?有什么好办法吗?(播放音乐时候用手指来提示)那就再来一次吧,你们一定要数好哦。(我们用自己的办法解决了,给自己鼓鼓掌吧。)。
9.那么抱完后,是什么啦?老师忙不过来了,我们用嘴巴来帮帮忙,好不好?“喜欢你就么么么么么,亲亲你,亲亲你”。播放音乐反复一次10.师幼互动表演(教师以长颈鹿小姐求抱抱的方式和幼儿一一互动,教师表达亲密互动后的情感体验,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1)现在李老师变成了长颈鹿小姐,谁来做我的鳄鱼先生呢?
(2)我们来玩抱一抱的游戏(这位鳄鱼先生好像有点难为情,我来采访一下,鳄鱼先生你刚跟长颈鹿小姐抱抱的时候心里感觉怎么样?)(我跟鳄鱼先生抱在一起的时候觉得可甜啦,像吃了蜂蜜一样,刚才长颈鹿小姐跟你抱在一起的时候有没有抱得太紧?所以等会儿抱的时候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太紧的话会怎么样?很难受)。
(3)现在我又要变了,我愿意来跟我一起做鳄鱼先生,然后再请几位做长颈鹿小姐,我看谁的脖子伸得长长的(请三位幼儿)那我们一起来玩亲亲你的游戏吧。你想让我亲你哪里呢?你想亲我哪里呢?你们觉得我们俩是不是天生一对呀?(击掌)。
11.两两结伴站姿进行随乐游戏。(鼓励表情眼神有呼应的“天生一对”)。
(1)我们一起到舞台中间来,找一个好朋友面对面的一起跳“天生一对”舞。
(2)播放音乐再一次游戏。
(3)“天生一对”的舞跳得棒不棒?李老师也觉得好棒,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还都笑眯眯的。
三、游戏:找舞伴。
1.看我们跳得这么好呀,“天生一对”的舞会真的向我们发来邀请,还寄来了邀请券,要我们参加舞会。我们来看看是怎么样的邀请券。
2.看,多漂亮的手环呀,它可是有要求的噢,等会儿请把你们的手悄悄的藏在你的身后,我把手环放在你们的手心,然后你们迅速的戴在你的右手上。(中班的孩子应该知道右手是哪只吧)音乐开始后,边走边去找和你颜色相同的手环,成为你“天生一对”的舞伴。
3.教师发入场券(把眼睛闭上哦,这是个小秘密。不能那么快让你的好朋友知道,我都很期待待会儿谁会成为你的舞伴呢。)。
4.播放音乐:准备好了吗?(音乐结束后摆一个“天生一对”的造型,我来拍照,这一对嗲嗲的,这一对好有默契……)。
5.我们找一个跟你手环颜色不同的,互相交换一下,接下来谁会成为你的新舞伴呢?
6.播放音乐,音乐结束后摆一个造型,面向客人老师(美美的、萌萌的、帅帅的),问问客人老师我们是不是天生一对呀?现在伸出你的右手,握握手,我们是好朋友。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我觉得整体还是蛮不错的,孩子们很喜欢这个绘本故事,对于故事的理解也蛮不错的。我觉得像这样的故事,以后还可以多尝试寻找绘本内在的亮点和学习点。但是在语言的组织上,我也多次可以提醒自己要精炼,废话要少,但是还是需要自我学习。
摆一摆教学教案篇十
1、通过活动对前面所学的观察物体、平面图形、乘法计算等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使学生学会用数字的眼光观察事物,找出事物间的联系。
2、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件、各种玩具、学生每人准备20根小棒、一个活动角、一把三角尺等。
一、 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
再看一看、、、、、、
看来,要确定一个物体是什么,就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一看。(揭题:看一看)
二、 看看摆摆,引导发现
2. 这是什么地方?这里正在干什么?对,20xx年11月8日,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用课件出示图片2)
3. 这又是什么地方呢?
依次出示图片3、图片4。
4. 同时出示4张图片。
同样一个地方,在照片上的形状怎么不一样呢?
对,记者们不同的位置,从不同角度拍下了十六大召开的盛况。
4、想象:每一张照片记者们站在什么位置拍下的?
5、小结:站在不同的位置,所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6、(出示小屋)老师带来了什么?
你能把你所看到的形状用小棒摆出来吗?(揭题:摆一摆)(学生各自摆)
8、(反馈)将摆好的作品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三、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出示课件:蓝猫和它的伙伴们出现在屏幕上)
蓝猫和它的伙伴们听说我们在这里开展"摆一摆"的活动,它们也赶来了,就请各个代表来介绍自己吧!
(各组组长戴上头饰,一一作介绍)
2、第一轮比赛:摆平面图形,说一说平面图形的特征。
动手操作后,让部分学生代表将摆出的图形展示在黑板上,并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上台展示的学生提问,大家回答)
3、第二轮比赛:摆三角形。
这是一个什么图形?用了几根小棒?摆这样的3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怎么知道的?
你能用9根小棒摆出更多这样的三角形吗?
小组操作比赛。
将操作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按计算,摆出4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减少了几根?为什么?
(出示课件)分组讨论后,反馈。
四、 拓展深化,有机整合
1、(出示课件):外星人想和我们地球人类做朋友,圣诞节快要到了,外星人将每组桌内放入了一件礼物,我们第三轮比赛就是要把这些礼物的形状用小棒摆出来。
2、6个组进行比赛,分组活动:先观察,再分析从那个角度去摆最像,最后合作完成。
3、反馈,汇报是从哪个角度观察的;互相评价。
五、 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和蓝猫家族的小伙伴们一起,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学会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数学王国里奇妙的问题可多了,让我们共同努力,去探索,去发现,不断进步!
摆一摆教学教案篇十一
一、教学内容: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0—21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实物的上面和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物体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体会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及位置关系是不同的。
四、教学难点:
根据站立的不同位置能够看出正面、侧面和上面。
五、教学关键: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六、教学方法:
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动手操作法。
七、教具准备:
小汽车模型。
八、教学课时:
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练习后,创设情境导入:
1、口算练习:
15-9=17-8=12-5=14-6=。
9+6=8+9=5+7=6+8=。
2、在自己座位上,说一说你前后左右的同学。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上面和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探究新知:
1、实物观察,直接感知,初步体会。
出示汽车模型,引导学生学习。
(1)师:同学们,这是一辆汽车的模型,今天我们就从它入手一起来观察。谁愿意上来观察一下?(指名4名学生上台观察。)。
(3)师:还有和他观察不一样的吗?生答师板书:侧面(左面、右面)。
(4)师:还有看到不同面的吗?生答师板书:上面。是什么颜色?
(5)师:想一想,如果把他们的位置调换一下,再看这个汽车模型,看到的结果还和现在的一样吗?验证一下。
2、图形观察,直接感知,形成视觉表象。
出示主题图:引导说一说,连一连。
(1)引导学生小组说一说:这三个同学分别从哪个面进行观察?交流后做出评价。
(2)再引导学生小组说一说:这三个同学分别从哪个面进行观察?交流后做出评价。
(3)学生独立连一连后反馈。
3、观察书包,再体会。
出示书包图:引导说一说,连一连。
(1)引导学生小组思考: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从书包的哪个面看到的?
(2)学生交流:引导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四)、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3题。)。
1、第1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图,认真思考。
(1)说一说:他们分别在什么位置看到房子?
(2)有什么主要特征?
(3)连一连。
2、第2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思考下面的三幅图。
(1)说一说:你能指出哪幅图是笑笑看到的吗?哪幅图是淘气看到的?
(2)有什么主要特征?
(3)连一连。
3、第3题。笑笑和淘气在路上遇到了智慧爷爷。
(1)说一说:他们分别站在智慧爷爷的什么方向?
(2)思考:有什么主要特征?
(3)学生回答,试着连线,全班交流。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是怎样观察物体的?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板书设计:
看一看(二)。
实物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
正面背面侧面上面下面。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结合我校课题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设计的一节新授课,我努力做好下面几个:
1、课前,我让学生猜一猜身边的同学,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入新课,使学生满含热情投入到探究学习之中。
--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我先让学生通过自己活动,观察不同角度的小汽车,亲身体验到“角度不同,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也不同”。
3、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感悟并探索出了观察物体的方法。为了让学生灵活变通的运用方法,我又设计了“猜认物体”的游戏,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游戏),学生通过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议、动手做、动脑思、动笔连,全员、全程参与,亲身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听听练练”,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去动手实践,会与人合作交流。学习后,学生获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思维得到了锻炼,并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探索的快乐!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5、充分使用教学实物与电教手段。在教学中,我注重的两项的应用,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但是,本节课也有不足地方需要加强的,如通过学生信息的反馈,我发现学生的空间观念很薄弱,正确快速的说出正面、侧面存在着问题,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在练习中,学生能认真的观察实物进行填写,在侧面观察中,有的时候学生忽视了面对面相反性的特点,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等。
摆一摆教学教案篇十二
本节课围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一些规律。具体表现在:
1、情景式的复习,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传统的新授课,教师的预设局限性太大,往往把这节课所需的知识基础替学生“提取”出来,然后进行课前铺垫。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学生的主动权不够,教师“抱着走、领着走”,结果只能是“学生遇到新的情景就束手无策”。因此笔者在活动开始前,设计了“帮助蓝猫介绍计数器”的复习环节,提出了一个极具开放性的问题,“哪位小朋友能帮蓝猫认识一下计数器呢?”可以让每个小朋友都有话说。这样,学生自主复习的效果明显比教师复习要好的多。表现在:(1)数位位置:左边的是十位,右边的是个位。(2)数位位值:个位上摆一颗表示一个一,十位上摆一颗表示一个十。(3)数位上表示数:如果个位放一颗,十位放两颗就表示21。(4)数位表的好处:表示数很方便。……事实上这些“介绍”都为后面教学的展开作了铺垫,学生在向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介绍自己所学的本领时,自信心得到了提升,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操作式地探究,经历学习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不能将事实的真相轻易地告知学生,而要让他们通过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引起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唤起学生讨论的积极情感,让他们的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天生其人必有才”,乐于探究是儿童的天性。学生身上蕴藏着自主学习的潜力,教师要大胆放手,尊重他们探究的需要,创设可供探究的条件,引导他们在探究中学习、感悟。
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该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利用儿童喜欢动手操作的心理,笔者设计一些有层次的“玩法”:尝试摆、探究摆、运用摆、模仿写,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悟100以内的数和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过程中,笔者不仅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感悟”,而且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些数学的意识,如猜想、验证等。学生在猜测用“10个圆片可以摆11个数”后,教师质疑:“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那好就动手摆摆看。”……设计的意图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而是有一种“验证”的体验,逐步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
3、开放式地评价,用喜欢的方式学。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要尊重学生发扬个性,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进行探究、学习。如在展示“3”个圆片摆法的时候,笔者设计了一些评价的问题:摆了哪些数?你是怎么摆的?你喜欢哪个小组的顺序,为什么?……等问题,引导“生生评价”,从而进行自我的建构和完善。再如在“探究规律”和“模仿写”这些环节的设计上也都有体现,抓住“你有什么新发现”和“这些数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两个问题,留给了学生无限的思考空间。
短短的一节课已经结束,但它却留给笔者长时间的深思: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已渗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如何使师生真正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低段学生的探究欲望强与探究能力低的矛盾如何突破?是我们每位实践新课程的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笔者仅以此课想与同行共同探讨。
摆一摆教学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巩固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图形变化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使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学会正确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重点。
培养学生使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和思维能力是难点。
教学具准备:小棒、直尺、三角板、硬纸条、六个图钉。
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察物体。
1、生:让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物体,说一说一样吗?
(1)展示卡车模型的前面、后面、侧面情况让学生辨认。
(2)再展示椅子的前面、侧面、后面情况再来让学生辨认。
2、小组讨论,并说一说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后的感想。
(引导学生理解从不同角度去看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所以不能从一个侧面去断定一个物体的形状,要全面的观察物体。)。
3、师:讲《盲人摸象》〉的故事。听完故事,小组讨论汇报。明白了什么道理。
4、小结:观察物题时要做到从不同角度,全面的观察物体。
动动小手。
1、拼摆基本图形。
生:(1)用桌上的学具摆出学过的图形。
(2)介绍自己拼摆的图形。
2、拼摆组合图形。
师:出示范例,摆出一个图形,(课本93页图案)。
(1)生认真观察发现。
(2)小组合作用最少的小棒,摆出最多的图形,看谁的办法最巧妙。
(3)展评学生作业。
3、量一量、画一画。
(1)学生制作活动角。同时玩一玩,玩时能发现什么?
(2)按要求转出角。小组讨论用测量的方法来验证。
(3)让学生用活动角画出大小不同的角。
(4)用自己喜欢的工具画出自己喜欢的角。
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一谈玩的收获。
摆一摆教学教案篇十四
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数位和位值的概念。学习难点是在活动中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培养初步的归纳能力,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让学生多说,把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先通过数字教材以动画的形式将一个珠子摆出的数表示出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感知珠子在不同的数位就表示不同的数,学生说的也很好。2个珠子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述,并通过对比有序、无序优化记录方法。3个珠子的活动主要是练习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数位和位值的理解,并尝试有序地思考。4个珠子主要是让学生有序地思考并记录的一种练习。观察总结规律后,5个珠子就是只想不摆,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发展,之后再进行一些相应的练习。整个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思考,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有时间的把控不是特别好,学生讨论部分给的时间太多,学生发现规律还是很快的,给的时间过多导致有些学生想问题想偏了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再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设计好每个环节,准确把握时间。
摆一摆教学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标:
1.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引导学生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2.师:如果要表示教室的面积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果要表示这张卡片的面积呢?
(教师出示一张小卡片。)。
3.揭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二)探究悟理。
1.估计“卡片”的面积。
师:同学们估计了很多答案,到底这张卡片的实际面积是多少,你们有办法测量吗?请你试着测量出卡片的实际面积,可以利用老师给你带来的工具。
2.学生动手操作,用自己的方法测量出卡片的实际面积(教师巡视指导)。
3.反馈交流,形成猜想。
教师板书学生的各种方法。
找出其中最简便的:先用尺量出卡片的长和宽,然后用长乘以宽计算这张卡片的面积,这种方法对于其他的长方形是否也适用呢?我们来举例验证,探索一下。
小组合作研究:用事先准备了的几个长方形,小组分工,其中三人每人选一个图形验证,用长乘以宽的方法测量计算面积,再用其他方法验证一下,把有关数据记录下来。
(学生实践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研究结果,并举个例子来说明是怎么验证的。
4.小结并得出计算公式。
教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5.p46试一试。
小结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用长乘宽来算,只是是正方形不分长和宽,都叫边长,所以,正方形面积=边长乘边长。
(三)尝试运用。
p462、3、4。
(四)总结。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长×宽”计算。
只是是正方形不分长和宽,都叫边长,所以,正方形面积=边长乘边长。
摆一摆教学教案篇十六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页。
教具、学具准备。
计数器,数位表,百数表,汇总表,圆片20个。
谈话激趣。
师:今天我们来到这个大教室上课,大家高兴吗?那么老师要看一看我们班哪个小朋友表现最好,最聪明,最爱动脑筋,能得到老师发的智慧花。
复习铺垫。
师: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
师:现在老师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看仔细,十位和个位都拨上2个珠子,这个数是多少?谁能说一说这两个数位上的2分别代表什么?(学生回答。)你说的真好,大家给他鼓鼓掌。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计数器,我说数你拨珠,注意要边拨边说4,13,22,31,40。
生:4,个位拨4。13,十位拨1,个位拨3。22,十位拨2,个位拨2。
师:刚才小朋友们在拨这几个数时,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们拨这几个数,每个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加起来都是4。
生2:每个数与前面相邻的数相比,都是个位少一,十位多一,相差都是9。
师:你们说的真好!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真高兴,大家给他鼓鼓掌。下面请你们把计数器放在桌角,把数位表和准备的圆片拿出来,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找规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师:瞧!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聪聪和明明。)这两个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呀,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出示问题。)看,聪聪给我们提问题了“你们能用2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生1:用2个圆片摆数。
生1:我把2个圆片都放在个位上,就是2。
生2:我把2个圆片都放在十位上,个位上没有,就是20。
生3:我把1个圆片放在十位上,1个放在个位上,就是11。
板书:2个圆片。2,11,20。
生4:因为摆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所以是2,而摆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所以是20。
板书:3个圆片,3,12,21,30。
师:从刚才摆的这两组数中,你发现些什么?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回答的真好(鼓掌),你真聪明。
2.用4个圆片,5个圆片摆数。
师:看,这两个小家伙又给大家提出了更难的问题“用4个圆片,5个圆片……分别表示哪些不同的数”。
好!大家真勇敢!你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让老师佩服。
3.小组合作,共同探索。
师:下面,咱们分四个小组合作,共同研究讨论几个圆片都能摆出哪几个数。每一小组老师发一个汇总表,分工合作,3个同学在数位表上摆圆片,小组长在汇总表上作记录,表的左边是圆片的个数,右边是摆出来的数。
师:注意:作记录的同学要综合你们小组这三个同学摆的数。不要有重复的数。比比看,哪一组摆的又快,写的又好,写字的同学字要大一些,写工整,活动开始。(教师巡视。)。
师:大家在摆的时候呀,要善于动脑筋,善于发现规律,这样摆起来既快,又不容易遗漏。
4.学生汇报。
师:4个圆片能摆出哪几个数,哪一组给大家汇报?
生:我们用4个圆片摆出了5个数(板书:4个圆片,4,13,22,31,40)。
师:介绍介绍经验,你们怎么摆的这么快。(表扬这一组。)。
5.勇于想象,探索规律。
师:从刚才小朋友们用圆片摆数的过程,你发现有没有规律?下面我们不摆圆片,能不能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直接写出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都能表示哪些数?好,四个人合作,看哪一组填写的又快又好!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略)。
总之,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并形成交流。
寻找规律,归纳整理。
师:大家都摆完了吗?一齐看黑板,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同学们观察到有什么规律了吗?谁能说一说。
小结。
师:谁能说一说今天研究的什么?你都有哪些收获?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会观察,善于动脑,发现规律,使我们的学习能提高效率。
摆一摆教学教案篇十七
教学目标:
1、通过把一定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上不同的位置得到不同的数的活动,巩固100以内的数的认识。
2、通过在数位表上摆出不同的数的过程,发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摆法,感悟摆出的数的个数与所用圆片个数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有序思考的重要性,在合作交流中养成倾听、有条理表达想法的习惯和意识,学会思考,感受到数学的奥妙,富有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摆数的过程中探索数位不同引起数的变化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观察发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排列方法,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学准备:数位表,记录单,汇总表,磁性圆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师(分别板书1、10):这是几和几?
生:这两个数是1和10。
师:老师手里有1个圆片,你们能不能用这一个圆片分别表示出1和10呢?
生:不能表示。
师:如果老师给你们一个数位顺序表,能用这个圆片分别表示出1和10吗?
生:这就能表示了。(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摆圆片。)。
师:1个圆片放在个位上表示多少?如果把它放在十位上呢?
生:1个圆片放在个位上表示1个1,放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10)。
小结:把1个圆片放在不同的数位上就能表示不同的数,如果有更多的圆片,又能表示多少个不同的数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动手“摆一摆,想一想”(板书课题)从中探索有趣的数学知识吧!
二、独立操作,感知有序性。
1、学生试摆。
师:刚才我们用1个圆片在不同的数位上摆出了1和10,下面请同学们把老师发给你的2个圆片,试着在数位表上摆一摆,并且把摆出的数填在记录单上。
2、交流摆法。
预设一:生1:我摆出了2、20、11三个数。
师:你是怎样摆的?
生1:我是先摆个位,把2个圆片都放到个位上得到数2,再把2个圆片都放到十位上得到数20,最后十位上放一个、个位上放一个,就得到数11。
师:请这位同学上台摆给大家看一看,一边摆,一边把摆的数记录下来。
师:看明白了吗?谁再来摆一摆?(指名重复)。
师:还有不同摆法吗?
预设二:生2:我摆出了20、11、2三个数。
师:你是怎样摆的?上来摆给大家看看。
生2:我是先摆十位,把2个圆片都放到十位上得到数20,再从十位拿一个圆片放到个位就得到数11,再从十位拿一个放到个位就得到数2。(学生一边说一边摆。)。
追问:这位同学是从哪位摆起的?
生:从十位摆起。
预设三: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摆法?
生3:我是先摆个位,把2个圆片放到个位上得到数2,又从个位拿一个放到十位得到数11,最后从个位拿一个放到十位就得到数20。
3、小结摆法。(略)。
三、合作体验,理解有序性。
1、熟悉方法:用3个圆片摆数。
师:用3个圆片,同桌合作摆一摆,看你能不能把所有的数都摆出来。要求左边的同学摆,右边的同学边看边在记录单上填写摆出的所有的数。
(摆完后请两组同桌到黑板上演示,讲述摆的方法,引导有序思考和有序摆的方法。)。
2、巩固方法:用4个圆片摆数。
师:请同学们继续合作用4个圆片摆数。要求右边的同学摆,左边的同学边看边在报告单上填写摆出的所有的数。
四、深入探索,逐步提升。
师:请同学们回忆刚才的操作过程,大家一起思考。用1个圆片摆出了哪几个数?(1、10)。
师:那么,用2个圆片摆出了哪些数?(20、11、2)用3个圆片、4个圆片呢?(生答略)。
师:刚才我们用圆片摆数,请观察摆出的这些数(教师手指汇总表),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适时引导、归纳)。
预设:生1: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
师:观察得很仔细,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生2:我发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加起来都等于圆片的个数。比如,用3个圆片摆出的数:3=033=123=213=30。
生3:我发现摆出的数的个数比圆片数多1、
五、尝试讨论,运用规律。
1、运用规律摆数。
师:下面请利用你们自己发现的这些规律,直接写出用5个圆片摆出的数。学生写,指名汇报。
生:我是把5个圆片都放到个位上得到数字5,然后移动一个到十位上是14,再移动一个到十位上是23,像这样依次移动圆片,得到32、41、50。
师:写出用5个圆片摆出的数。写完后全班交流。
……。
2、拓宽运用。
六、总结归纳,课外延伸。
师:通过这堂课的活动,老师相信你一定学到了不少知识,能跟大家说一说吗?
生1:我学会用一个或几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
生2:我学会了摆数的时候要有顺序,才不会遗漏。
生3:我学会了摆数的时候要么从个位开始摆,要么从十位开始摆。
生4:我还学会了先从个位开始摆,然后逐渐向十位移动一个圆片。
……。
师:在以后的学习中,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就会发现许多规律。正确应用规律就会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摆一摆教学教案篇十八
4月24日下午,我校5位教师参加了一年级的教材培训,听了一节一年级的研究课《摆一摆想一想》,现将听课体会汇报如下:
首先,我喜欢姚老师的教学风格,是那么亲切、自然,一下子就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和所有的听课老师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一起走进这节课;另外,从这节课的效果看,姚老师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一定煞费苦心,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充分的准备后给我们带来了这样一节值得回味、值得研究的课。
《摆一摆想一想》是一节活动课,姚老师能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试一试,3个、4个、5个小圆片能摆出哪些不同的数,并且在活动之前老师给学生作了充分的铺垫和引导,这为后面学生的有效活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经过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后,老师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体会小圆片的个数与摆出的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有序地去思考问题。
下面,我想谈一谈我听了这节课后,由这节课引发的三点思考:
1、精心设计问题,是学生有效思考、有效活动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老师的问题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思考,教师的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指向性、针对性和启发性。教师只有让学生清楚要做什么、想什么,学生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去思考。本节课,当学生找到了用2个圆片能摆出的三个数2、11、20后,姚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要把它们记录下来,怎么记录呢?应该怎么写呢?”这个问题问得不够明确,学生不明白问题的意思,当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可能都在猜想:老师想要什么答案呢?所以,与其这样倒不如直接提问:“我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这三个数排列起来,谁来试一试?”学生边说,老师边记录下来。
2、把握数学的本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用不同个数的小圆片能摆出不同的数以及边操作边体会用怎样的方法找到这些数并且做到不遗漏不重复的方法。所以,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10个圆片,让学生自己分别用2个、3个、4个……圆片去摆一摆、试一试,边操作边填表边思考,每次怎样移动圆片怎样才能使找到了数不遗漏、不重复?给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和规律的机会,如果有学生找到了好的方法可以让这个学生介绍,其他学生学习;如果学生找不到好的方法或叙述不清楚,老师再给予帮助和点拨。我想,这要比直接给学生方法效果更好,学生的收获也更大。
3、抓住有利时机,顺势加以引导。
本节课,当学生用5个圆片摆出了6个数后,在处理6个圆片能摆出几个数时,老师没有再让学生摆,而是让学生去思考,6个圆片能摆出几个数,写出来。我很赞成姚老师的这种做法,前面学生已经有了摆的基础,在摆的过程中也应该能引发思考,所以6个圆片不摆直接写,学生也能写出来。我认为当学生写出这七个数后,老师应该抓住学生思考的机会,问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写出了这七个数?能给大家说一说吗?”其实这个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过程,为后面更多的圆片能摆出的数有一个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准地写出更多的数。
摆一摆教学教案篇十九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对前面所学的观察物体、平面图形、乘法计算等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使学生学会用数字的眼光观察事物,找出事物间的联系。
2、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玩具、学生每人准备20根小棒、一个活动角、一把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
再看一看、、、、、、
看来,要确定一个物体是什么,就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一看。(揭题:看一看)。
二、看看摆摆,引导发现。
2.这是什么地方?这里正在干什么?对,11月8日,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用课件出示图片2)。
3.这又是什么地方呢?
依次出示图片3、图片4。
4.同时出示4张图片。
同样一个地方,在照片上的形状怎么不一样呢?
对,记者们不同的位置,从不同角度拍下了十六大召开的盛况。
4、想象:每一张照片记者们站在什么位置拍下的?
5、小结:站在不同的位置,所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6、(出示小屋)老师带来了什么?
你能把你所看到的形状用小棒摆出来吗?(揭题:摆一摆)(学生各自摆)。
8、(反馈)将摆好的作品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三、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出示课件:蓝猫和它的伙伴们出现在屏幕上)。
蓝猫和它的伙伴们听说我们在这里开展“摆一摆”的活动,它们也赶来了,就请各个代表来介绍自己吧!
(各组组长戴上头饰,一一作介绍)。
2、第一轮比赛:摆平面图形,说一说平面图形的特征。
动手操作后,让部分学生代表将摆出的'图形展示在黑板上,并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上台展示的学生提问,大家回答)。
3、第二轮比赛:摆三角形。
这是一个什么图形?用了几根小棒?摆这样的3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怎么知道的?
你能用9根小棒摆出更多这样的三角形吗?
小组操作比赛。
将操作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按计算,摆出4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减少了几根?为什么?
(出示课件)分组讨论后,反馈。
四、拓展深化,有机整合。
1、(出示课件):外星人想和我们地球人类做朋友,圣诞节快要到了,外星人将每组桌内放入了一件礼物,我们第三轮比赛就是要把这些礼物的形状用小棒摆出来。
2、6个组进行比赛,分组活动:先观察,再分析从那个角度去摆最像,最后合作完成。
3、反馈,汇报是从哪个角度观察的;互相评价。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和蓝猫家族的小伙伴们一起,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学会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数学王国里奇妙的问题可多了,让我们共同努力,去探索,去发现,不断进步!
摆一摆教学教案篇二十
“摆一摆,想一想”就是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本节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充分安排了不同的摆学具,也不失时机地点拨学生的想规律。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了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意识、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等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培养和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本节课的设计让孩子们在玩学具的基础上引导在数位上摆数,这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适当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有利于学生探索规律,寻找事物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本节课在这方面体现得较为突出。如:本节课中进行了多次活动,学生通过摆一摆、记一记、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找到了规律,我觉得更为成功的是学生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具为材料体验学习过程。
摆一摆教学教案篇二十一
“摆一摆,想一想”就是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本节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充分安排了不同的摆学具,也不失时机地点拨学生的想规律。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了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意识、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等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培养和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本节课的设计让孩子们在玩学具的基础上引导在数位上摆数,这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适当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有利于学生探索规律,寻找事物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本节课在这方面体现得较为突出。如:本节课中进行了多次活动,学生通过摆一摆、记一记、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找到了规律,我觉得更为成功的是学生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具为材料体验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