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企业行政管理的论文名称 试分析企业行政管理新体制的建设论文(汇总9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企业行政管理的论文名称篇一
1.1管理队伍不受重视,管理人员职业地位不高
受历史原因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重视教学科研、轻视行政管理”的现象,管理工作在高校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认为管理工作不过是照章办事完成一般性事务工作,从事这样的工作不需要专业知识,本科学历能做,高中毕业也能完成,将不能胜任教师、科研岗位工作的人员或需要安置的家属被安排到管理岗位,潜意识中把管理工作与低要求低水平划等号。特别突出体现在学校发展战略中对管理队伍的忽视,尤其是学校在管理人员职业发展通道设计、岗位任职标准、绩效考核制度以及业务培训等多角度管理培养机制的严重缺失,缺少针对管理队伍发展的有效的目标意识、明确的系统的职业发展体系和管理机制,这直接导致学校对管理人员职业认同度低,管理人员的职业地位和及其归属感明显低于教学科研人员。
1.2管理人员职业定位模糊,缺乏专业化概念
长期以来,高校内部一直没有针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制度,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参照或沿用党政机关管理干部管理制度和教师管理制度两种制度。在职业定位上,管理人员从高校外部看是“大学老师”,而在高校内部是“机关干部”,这就使管理人员始终处于两种身份的尴尬境地。正是这种表面看似有利于管理人员的行政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两条腿走路”,致使高校管理人员一直作为一种非专业化群体存在,没有一套专门的管理制度对其进行培养、管理和约束,直接导致管理人员无法获得专业人员的身份,高校管理人员一直未被作为一种职业来对待。
1.3管理人员职业发展空间狭窄
一方面,管理人员纵向发展通道过短。现阶段我国高校普遍采用既有纵向权力分层又有横向职能分工的科层制组织结构。在这种金字塔式的科层制组织模式中,不仅越往上层职位越少,管理职务晋升目标链过短,层级晋升重心过低,而且现行组织运行中存在的中高级职位“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现象,必然导致绝大部分管理人员在远未退休前10年甚或退休前20年就达到了其职业发展的顶点。另一方面,管理人员横向发展渠道不畅。虽然现阶段许多学校不限制甚至鼓励教师队伍与管理队伍的双向交流,但由于选拔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培养机制的不健全,导致管理人员校内横向流动受阻;管理人员长期坐班的工作性质占据了其所有的时间,且工作内容很多与自己所学专业或研究专业没有关系,所以与专门从事教学或科研的人员在专业技术职务上相比自然不占任何优势;并且随着管理人员管理工作年限的增加和其年龄的增长,其在社会上流动和调换工作单位的可能性远比教学科研人员也困难很多。行政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的“两条腿走路”通常使管理人员在职业发展中左右徘徊、无所适从,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迷茫。
1.4管理人员职业认同度低
由于高校运行机制中关于管理队伍的培养、任用、考核、激励等管理机制相对失衡,致使学校在激励机制、收入分配制度和人才培养等政策制度都明显向教师、科研人员倾斜,由此同等学历和资历的教职工因所在岗位的不同,其福利、待遇及职业发展上的差距越来越大;且绩效评价指标的缺乏直接产生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结果,这些必然使管理人员心理失衡,丧失工作动力,产生职业倦怠现象。再者,在人才集聚的高校,管理人员常被定格为是为教学科研人员服务的服务者,而从事教学科研的教师往往会误解这种“服务者”的含义,轻视或歧视管理人员的现象普遍存在,管理人员很难得到认可和尊重。管理工作重复性高、创新性少的工作性质,使管理人员在同一岗位上经历两三年后,对该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强度便驾轻就熟,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周而复始又没有挑战性的常规、琐碎的事务性工作,无法形成专业优势,导致自我成就感低。
二、加强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2.1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树立管理人员专业化观念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高校的业务范围和社会功能日益扩大,内容更加广泛,划分也更加详细,使高校内部管理的专业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对科学、高效、专业化的管理需求越发紧迫,高校管理人员作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职业的需求和条件逐步成熟,高校管理人员的职业定位开始逐渐清晰,这就要求在高校管理中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理论,强化高校管理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的理念,彻底改变过去“业务不行搞管理、管理工作谁都能搞”的错误认识,重视高校管理队伍建设,为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和政策环境。
2.2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明确高校管理业化定位,深化教育职员制度改革
专业化定位是高校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必然结果。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建设一支与高校管理目标和具体管理工作高度协调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大学管理队伍,并把他们配置到适当的岗位上,积极的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管理人员潜能的最大开发和现有能力最有效的利用两个方面来改进大学内部管理和逐步提高效率。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必须要有有效的人事管理制度,教育职员制就是保障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的制度安排。我国高校教育职员制改革从1993年开始,经历了前期制度酝酿阶段、启动试点实施阶段,到现在改革进入深化阶段。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49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高等学校的教学辅助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这就将高校管理人员的职员定位正式确定下来。2004年人事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发的《关于高等学校职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讨论稿)》提出了教育职员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教育职员制度要求重新定位高校管理人员,明确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的关系;建立高校教育职员制度,是从根本上建立一套反映大学管理岗位层次、类别和职员专业水平、工作能力的职员等级系列,并在岗位聘任、履职考核以及相应待遇等方面建立起一整套适合大学管理工作特点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并且从2000年开始,教育部在直属5所高校首先开展职员制度试点工作,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适应学校管理队伍特点的较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理顺了校内人事关系,做到人员合理分类管理,使管理人员有了较明确的定位,强化了岗位职责和岗位管理,促使高校管理工作走向专业化。
2.3建立健全高校管理专业化人员的选任管理机制
对管理人员职业制度化的保障,需要建立健全管理人员的选任管理机制,包括职级分类、岗位设置、任职资格、岗位聘任等。职员职位、职级分类和岗位设置是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科学系统的分类制度和岗位设置是教育职员制度专业化建设的最重要体现,涵盖横向的职系划分和纵向的职等、职级划分和岗位设置。教育部《高等学校职员制度暂行规定》中将高校职员职级分为三个职等和十个职级,并对教育职员的总编制数额和各级职员的结构比例提出了指导性建议。高校应该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在确定职能、结构、编制的基础上,根据管理工作的重要系数、繁简、难易程度以及高校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设计职员的分类管理制度,进行职员的岗位设置,制定岗位说明书,确定每个岗位的具体职责和任职条件,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实行总量控制、按需设岗、择优聘任、以岗定薪、合同管理的聘任制度,建立起以岗位管理和绩效管理为中心、权责明确、能上能下、岗变薪变的用人机制。
2.4完善高校管理队伍培养、考核、激励等用人机制
培训制度是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实现专业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建立管理人员培训的制度化和系统化,设立专项培训经费和成立专门培训领导小组或机构,保障培训常态化开展。培训内容要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应包含职业道德,管理理论,管理技能和业务知识等;培训的形式可采取岗前培训、专项培训、专题研讨、参观考察、国内外研修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管理人员学习培训的考核,促使其超越事务性工作,思考和研究管理理论和实际问题;在岗位聘任和职务晋升中,根据岗位的职责和工作任务的要求,可明确规定必须经过的专门教育与培训及其内容和要求。考核和评估制度是促进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发展的重要制度。考核是以管理人员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为依据,对其工作绩效进行评定。高校要根据不同岗位的职能、特点和专业要求,明确考核标准,制定科学的分类考核指标体系,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分别进行考核;要制定和严格执行考核程序;在现有考核等次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考核结果等次,拉开考核差距;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结合起来,真正实现考核制度的激励功能。
三、小结
激励制度是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激励制度包括晋升制度、薪酬制度以及相关的工作保障制度。一方面,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直接促使管理人员对自我专业发展的追求,专业发展的最直接目标,即专业职级的晋升,是专业人员组织评定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衡量标准,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职级晋升机制,形成正确的行为和价值导向,是激励制度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合理稳定的经济收入是专业人员不断追求专业发展的物质保障。一直以来,我国高校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与教学科研管理人员比较相对较低,专业能力和工作绩效不与管理人员收入挂钩,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应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结合起来,实行业绩奖励制度,建立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激励机制,全面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促使管理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投入自己的专业领域,促进学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企业行政管理的论文名称篇二
一般来讲,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行政管理具备下面的作用:一是计划的作用,所谓的企业行政管理计划作用是确定管理的目标以及怎样实现目标;二是组织的作用,所谓的企业行政管理组织作用是对企业各种级别间的职责关系进行完善,以及注重一系列程序简单的协作,从而确保行政管理事务的正常开展;三是指挥的作用,所谓的企业行政管理的指挥作用是借助具体的对策,要求行政管理工作者根据标准完成一系列的事务;四是控制的作用,所谓的行政管理的控制作用是控制、监测、协调指挥工作的一系列对策。企业的行政管理系统为了可以推动企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借助相应的方法、制度、原则、法律等开展职能管理,在有效统一上述一系列作用的基础上,可以使企业的发展目标更好地实现。
2.2企业注重行政管理可以实现自身综合竞争优势的增强
近些年以来,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与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影响下,国内的企业发展迅速,出现了大量的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等等,而这一系列企业要想取得竞争和发展中的优势地位,就务必借助行政管理的方式,积极地建设学习型的企业,注重企业员工的学习和培训工作,从而确保企业科学技术、运营理念、管理理念的先进性,以及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与生产,最终实现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增强。
2.3企业注重行政管理可以实现自身适应与发展能力的提升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行政管理是核心环节,具备重大的现实意义。企业行政管理跟企业运营的全过程联系密切,属于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者跟员工进行交流的纽带。基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企业竞争的加剧,企业行政管理会不断地创新理念,从而推动企业适应与发展能力的提升,从而奠定企业的良好发展基础。
企业行政管理的论文名称篇三
1.煤矿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执行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分析
1.1行政管理机制不健全
企业经营运作及各项组织管理活动的执行需要依托于各项体系管理制度,并针对企业发展或运营生产所要监督管理的重点而展开一系列约束管理手段,从而才能发挥可靠的体系管理成效。但煤企业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与体系制度完善程度息息相关。有些煤矿企业一旦内部发生矛盾则引起内讧,互相责任推诿,却未能依照管理制度办事,将制度约束内容抛在脑后。这也充分说明,良好的行政管理体系机制运作需要企业各级人员具有责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否则制度则是死的,人确是活的,制度执行只能流于形式,难以协调各类行政管理工作执行的矛盾问题。
1.2行政监管机构臃肿
主要体现为煤矿管理生产的权属部门仅负责基本生产,却不对安全予以负责,而整治煤矿安全的部门却不对生产指标进行负责,相互责任推诿,管理局面存在脱节;又或出现安全、生产两手齐抓却谁都管不好的局面。此外,地方煤监局及安监局虽然就地方矿点设立了必要培训机构,却在培训事宜流于形式成分居多,实行重复培训,且日常监管草率大意,多以行政罚款代替监管为主,真正行政监管却体现为一罚了事。此外,一旦行政监管下发现安全事故发生,煤矿企业自身的权属机构需要就煤矿生产的安全事故予以调查,但其组织职能下的文件批复却也由自身从属办理,并不受地方行政机构监督和影响,故而造就了国家监察职能权属表现空有权利却不能承担责任,而地方管理却从属权利极为有限并还要负无限的责任。
1.3内部工作执行效率低下
由于和煤矿企业生产及运营的牵扯部门较多,在行政管理工作执行方面往往运转不灵,或者是内部工作信息资源失真,所以一旦发生纠纷、内讧、责任推诿等即使向上级汇报问题解决的进展情况,也往往发生一定的滞后性。此外,由于不少行政管理问题发生,多数都掺杂着企业效益与个人利益得失问题。所以,即使一旦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但如果少数人提出反对意见,也将会影响整个的客观处理进程。
1.4人员素质问题
据相关资料表明,我国小煤矿基本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素养较低,且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不足,工艺技术条件也极为有限。因此,如若从劳动力角度去看,我国基层矿工都是以农民主体居多,人员存在较大的流动性及管理松散性。而如若从技术角度看起,行政监管、技术管理阶层的人才非常匮乏,且生产及管理组织活动开展多半和高危电力相关,进而很容易造成人才流失,所以现有的人员素质水平则参差不齐。
2.提升煤矿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主要途径探讨
2.1明确各阶层人员工作职责
煤矿企业经营发展最为重视煤矿开采与安全生产。因此,行政管理工作执行效率的提高应以有效保障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为主。因此,一旦遇到安全突发事故,行政管理工作必然承担一定责任。基于此,笔者建议煤矿生产行政管理能够整合安全监督资源,集中就各级部门工作职能予以优化,整合市县一级监管事宜,具体敲定由一个部门进行安全生产管理,以有效促进地方行业主管安全生产能够明确生产重点,安全重点等,避免责任推诿的内讧现象发生。
2.2健全煤矿企业管理体系机制
落实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监管各项机制,包括严格执行自身企业所属的岗位责任机制,以及加强行政管理法制约束效力,依法办事。同时,要建立必要的一系列必要的规范化的现代化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加强行政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办公,以提高行政工作执行效率。
2.3人员素质提高
加强人才引入,提高现有人员从业素质,同时在人才引入机制方面,应能打破以往地区人才保护色彩浓厚这一事实,力求加强人才吸引机制的研究,满足人才其物质、精神需求,强调劳动所得和付出成正比,并重点实行分层次、分阶段的强制化培训,且人才引入的投资经费应由财政专项拨款。
2.4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方法或手段
比如加强目标成本管理、维系客户渠道、成本核算管理、以及强化供应链管理等。同时,要改变传统煤矿企业权责过分集中或权力不下放的行政管理约束机制,以杜绝“窑主”守旧的官僚思想作祟;要重点加强柔性管理,强调以人为本,通过激励奖酬与行政管理约束机制同步开展,实现调动人员积极性,强化员工和企业间的归属感,以有效促进管理手段执行效率提高。
3.结语
煤矿企业行政监管机构较为臃肿,地方行政管理手段执行相对受限,为缓解这一局面,应理清体制,促进安全监管联动局面形成,同时要加大人才引入机制贯彻执行,并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手段加强行政管理效率提高的同时,保证人员综合素质提升,以有效促进煤矿企业实现稳定、健康的经营运作。
企业行政管理的论文名称篇四
摘要:行政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系着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也是企业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保证。笔者作为一名高中生,就新时期下企业如何创新行政管理发表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企业行政管理创新路径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行政管理也发生了深刻变革,但是就我国一些企业依然沿用的是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行政管理的要求,创新企业行政管理路径势在必行。
一、行政管理概述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问题,总结出行政管理指的是企业中从事行政管理的部门结合企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对企业日常进行进行管理和调控的一种行为。行政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是经过企业经营者授权才开展的,其主要目的是制定规划企业发展方向。
二、企业行政管理现状
虽然当前很多企业都深刻意识到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行政管理工作,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主要表现在:
(一)行政管理理念落后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在新形势下要求企业行政管理也不断创新,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但是依然个别企业沿用的是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将主要精力用于追求盈利,过于的重视生产和市场扩展,对于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视力度相对偏低,没有认识到行政管理的重要性,不知道企业行政管理对于自身的市场发展具有多大的影响。相比于企业在其他方面的投入而言,企业在行政管理方面的投入就相对偏少,行政管理在企业当中的地位弱化,行政管理理念落后,影响了行政管理价值发挥。
(二)行政管理方式落后
虽然现代管理理念早已形成,并且对企业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始注重人的主体性地位,但是我国依然有个别企业的行政管理方式依然落后,没有实现行政管理模式的而转变,在行政管理过程当中一味的以制度“压人”,显得过于死板和机械化,缺少人情味,容易引起员工的抱怨,降低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从而让行政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行政管理体制落后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在行政管理体制的构建上,还显得较为落后,例如:在制定规章制度时,未同国家法律的相关规章制度联系起来,虽然不存在与法律相对抗的现象,但是对企业法治的推进无明显的促进作用。再者就是行政管理制度的市场化适应性相对偏低,显得过于封闭在自己的小环境当中,跟不上市场环境的整体趋势。
三、新时期创新企业行政管理路径
(一)树立现代化政管理理念
首先,企业管理人员、领导,必须要加强自身的构建,学习现代化管理理念,深刻意识到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并针对行政管理给予高度重视,提高行政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加大对应的物质、人才投入力度,为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保障。其次,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树立现代化行政管理理念,增强行政管理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二)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
在引入企业先进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应当重视起对目标管理模式和绩效管理模式的创新引入,这不仅能够能够更好的推动企业后期管理和生产行为,同时也有利于对行政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在对目标管理进行引入之前,首先应结合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并對市场情况做出相应调查,基于市场使用率的前提下,明确企业后期在市场中的实现目标,同时对企业的工作重点进行改善。除此之外,在行政管理期间,目标管理模式的`作用也相对较为明显。另外,在行政管理期间,目标管理模式可以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例如:在不对当前行政管理行为进行改变的前提下,通过拟定相应管理目标,以事故解决率以及风险控制程度等为标准来进行合理评价,可有效推动行政管理部门不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更好的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管理。
(三)创新行政管理体制
第一,创新和完善行政管理的技术体系。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动行政管理工作实现全面落实、持续推广,为行政管理工作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撑非常有必要。例如:采用计算机自带的ecxel软件来实现对日常管理工作的记录,记录内容应当包含负责人、问题表现、引起原因以及解决措施等相关内容,再将这些信息整理到数据库中,不仅能够实现对各方面问题的科学化分析,同时还可为同类问题提供经验参考。第二,创新和完善行政管理的权利体系。在当前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过程中,经由对企业行政管理框架来进行相应的设计,对行政管理各项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行为规范进行明确表示,确保管理工作的良好操作,实现行政管理过程的科学化实施。第三,创新和完善行政管理的事务体系。在对行政管理事务体系进行创新和完善之前,首先应当针对其工作内容进行完善,主要包含会议管理以及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完善,确保企业中各项事务的职责能够得到充分的认识,使得工作重点得到明确,进而更好的推动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若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高度重视行政管理,要改革和创新原来落后的行政管理理念、方式、体制,构建现代化管理机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推动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蒲嫔娟.企业行政管理的创新意义及具体措施[j].经营管理者,(09):111.
企业行政管理的论文名称篇五
路桥企业负责的施工工程项目繁多,办公室工作任务重。基于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的时代背景下,必须不断改进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在明确其职能的基础上,突出办公室行政工作的服务性,提升企业运转效率。2.1辅助决策职能办公室是路桥施工企业的重要组织部门,具有辅助决策的职能,其体现:(1)办公室每天都会收集各类企业运营、施工信息,工作人员须对其进行整理后及时反馈给领导人员,并提供对应的建议;(2)办公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调查各项工作,如某个施工项目的投资情况等,其须确保相关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3)办公室须负责起草各项施工项目、企业运营过程的不同文件,合理表述出领导意见,提升领导重要决策的执行性;(4)办公室应快速处理好路桥企业运转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如施工项目延期等,则须调查好原因,并给出针对性解决措施。2.2协调企业各个部门关系办公室在路桥企业中扮演着沟通桥梁的角色,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过程中,办公室能够连接领导人员与其他职能部门,其须顺利传达上层领导人员的信息,并及时收集基层员工的意见,充分发挥办公室协调企业不同部门关系的职能。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办公室的行政管理工作有统筹全局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正常运行。2.3体现企业文化办公室是展现路桥企业文化的重要窗口,领导人员应特别重视企业文化,通过加强行政手段的方式,转变企业员工对于文化的认识,赢得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支持,形成企业凝聚力与向心力。
企业行政管理的论文名称篇六
一、水利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的意义和作用
顾名思义,考核是以工作业绩为基础实行的奖优罚劣,考核应该采取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发挥行政管理人员对普通员工的监督、指导、管理和激励的作用。考核可以调动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为水利部门的效益和工作质量更上一层楼提供便利条件。绩效考核的意义在于:第一,绩效考评的出发点是水利部门的发展目标,这样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就和水利企业其他职工的人事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了,对实现水利发展目标具有促进作用;第二,绩效考评是有自己制度性的规范和方法的,而不是随意的、没有目的性的考评;第三,水利行政人员的绩效考评是对行政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进行的可观公正考核,对于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大有裨益。
二、水利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现状
首先,在水利行政部门工作的管理人员一般是学历比较高的人员,在水利部门行政管理人员中,本科学历以上的工作人员已经高达80%,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利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对象将是素质高、专业性强的专业水利人员,这就对他们的工作能力和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但是,水利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却没有随着他们工作能力的提高而获得相应的增长,这在无形中打击了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停留在德、勤、能、技这几个原则性的考核指标上,这样的考核指标在实际操作中难以保证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情况严重的时候,会造成水利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矛盾和误解,这对他们的本职工作能力的发挥是一个很大的弊端。
其次,水利行业普遍认为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是人事部门一个部门的责任,而没有意识到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是整个部门的工作。这就导致水利部门出现这样的情况:每年人事部门下发文件,各部门按照表格填写,考核的结果设定为优秀、合格、不合格等几个项目,并且企业给优秀的名额设定了上限,很容易出现轮流坐庄的现象,将绩效考评集中在一个小小的表格中,其考评结果自然不会理想。
三、建立健全的水利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
首先,企业应该进行岗位分析,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义务。建立完善的岗位制度,可以避免不同岗位之间的工作职责出现重复,并且在明确的岗位职责要求下,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容易被激发出来。对于水利行政管理人员,企业应该进行目标引导,在考核指标设置上应该突出行政管理人员本职工作和义务的完成情况,使水利行政管理人员明确各自的工作目标和职责,让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紧密联系起来,让企业内部所有的员工都参与到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之中来。
其次,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应该遵循系统性的原则,完整的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评应该把水利行业战略定位、绩效评估方法和标准体系的制定以及绩效考核的宣传工作、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绩效评估和反馈以及奖惩总结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企业都应该重视起来,因为任何一个环节工作的疏漏,都可能给水利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难以发挥绩效考评结果促进水利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作用。
另外,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评要遵循公开性和公平性原则。考评者应该把绩效管理的标准、时间和考评方法向被考评者说明交代清楚。在整个绩效考评的过程中,考评者和行政管理人员之间应该开诚布公、毫无隐瞒。考评的结果要及时通知被考评者,指出他们工作的不足,表扬其工作中的长处,并为他们工作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方向。
最后,在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评中要做到对事不对人,任何的考评方法都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水利行政管理人员人数较多,良莠不齐,每个考评者的考评动机不同,他们对被考评者的考评结果承担的责任也不同。一般来说,第一印象、人情关系、晕轮效应在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评中难以避免。为了走到对事不对人,考评的项目要尽可能做到细分和量化。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应用的考核方法有差别化考核方法,这种评估方法中,考评者只评估他们有资格判断的因素,差别化考核要求上级、下级以及与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职工对同一个管理人员进行考评时,考评的具体项目是不完全相同的,相同项目的考评指标在最后的总成绩中所占的权重也是不相同的。
总而言之,水利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和水利企业行业目标的实现,为了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对组织发展的助力作用,水利行业必须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在实际工作中应该调动所有的员工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考评,适时的为他们加薪,在绩效考评中要明确行政管理人员各自的岗位职责,遵循系统性原则和对事不对人原则,做到公正、公平、开放。
企业行政管理的论文名称篇七
摘要:路桥施工企业负责的项目工程多、施工周期长、人员流动性大、事务分散,给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为提升办公室行政管理水平与业务水平,路桥企业领导人员必须加大对办公室行政工作的重视,协调好办公室管理工作与企业长远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培养高素质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在企业运营过程的效能,实现企业的稳定长远发展。
关键词:路桥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创新方式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与完善,路桥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获取更多施工机会,扩大企业市场份额,必须加大对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结合企业户外施工等特征,以项目实际情况为基础,引进新型办公室管理理念与机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协调好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提升办公室服务质量,为企业的运营注入新的活力,保障企业各项施工工程的顺利开展。
企业行政管理的论文名称篇八
【关键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组织机构?
目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制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有两种倾向,其中一种是忽视规章制度建立,完全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开展工作。企业没有完整可依的规章制度,人员分工不明确,工作没有具体流程,分工不清楚,责任不明晰,这样就会造成企业运行没有秩序,职员工作积极性低,办事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工作效率,造成极大资源浪费。
由于企业文化和员工观念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可能等到企业文化和员工观念完全转变了再进行扁平化的改革,为此,国内有学者提出了企业组织结构虚拟扁平化的概念,来解决国有企业组织结构从层级式向扁平化过渡的问题。所谓虚拟扁平化,是在传统金字塔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应用现代信息处理手段达到扁平化的基本目的。即在传统层级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实现信息共享,不必通过管理层次逐级传递,从而增强组织对环境变化的感应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通过计算机快速和“集群式”的方式传递指令,达到快速、准确发布指令的目的,避免失真现象。如果在一个大型的国有企业采用虚拟扁平化,其组织结构从结构图上看并没有变化,每一个层级都有原有的副职,但其管理模式确实扁平化的网络模式。这是因为在企业内部可以建立完善的基于内部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对企业实行流程化的管理。每一项工作都是作为系统中的一个子流程来进行管理,由项目负责人在总领整个流程,企业其它的管理人员只负责为该流程提供各种资源和服务,配合整个流程的展开。这样,既保证了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又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流程化管理,将组织结构虚拟扁平化,可以作为国有企业在组织结构扁平化改革中的过渡,逐步实现真正的扁平化网络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陈阳.社会转型与企业社会责任\[d\].长春: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金占明,马力.中国著名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水古雅一.经营伦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企业行政管理的论文名称篇九
摘要:伴随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企业文化的建设日益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企业发展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对协调企业内部关系也很有帮助。基于此,本文以新常态为背景,从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关系和两者融合的意义出发,从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扬民族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角度探讨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途径,力求为新常态下促进企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新常态;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融合
新常态背景下,对于企业发展而言,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两者的融合,不仅对企业发展有利,更有助于企业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升。说到底,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而新常态下,企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无论是企业文化建设,还是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企业提升竞争实力的重要要素。两者的有机融合,有利于为企业发展提供活力,促进起源长远发展。
一、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与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在很多方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在工作对象、实现的目标、主要内容、工作方式上都有相通之处。两者的区别主要在内涵与内容上。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思想政治工作起到基础性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对象都是企业员工,都是为了提升他们的思想觉悟,都是为了教育员工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参与公司决策。第二,思想政治工作起到沟通作用。通过与员工的沟通,将企业文化建设充分融入员工大脑,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并通过激励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把握员工思想动态,发挥优秀员工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速度和有效性。第三,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企业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实际上,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群体意识,而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凝聚这种积极向上的群体意识,因此,两者之间可以有效融合。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两者的含义及融合意义
(一)含义
企业文化主要是一个企业全体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具体而言包括企业精神、价值观、安全观、工作作风与行为准则、经营理念,这些都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理念。它们共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物质文化,具体而言就包括企业的建筑内外部环境等。二是组织文化。主要包括工作作风与行为守则。三是精神层面的文化。企业精神、价值观等体现着企业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与理念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所在。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出于提升企业职工思想政治觉悟、树立良好的价值取向而开展的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导员工尊重企业文化并将其作为日常的行为规范,是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目的。就企业发展而言,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高企业职工工作主动性,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二)融合的现实意义
首先,两者的融合起到了促进作用。因为企业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企业文化是企业实现发展的重要基石。通过构建凝聚人心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各层级决策的科学化,也有利于企业发展路线的把握以及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高。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则对企业管理层提高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有重要作用。两者的融合最终可以促进企业发展带动全行业的进步。其次,两者的融合起到了协调作用。由于企业文化自身具有融合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的作用,那么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则有利于协调企业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拉近企业员工与领导之间的距离,和谐员工关系。两者的融合还可以协调企业发展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将企业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此外,两者的融合有利于企业职工综合素养的提升。一定意义上来讲,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能提升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培养造就一批业务能力精干的基层队伍提供保障,推动企业发展。再者,两者的融合还起到了凝聚与教育作用。很多优秀企业的丰富实践表明,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凝聚企业员工力量,规范员工行为,教育员工规范行为举止、不断提高工作素养,不断提升企业的战斗力,凝聚企业全体职工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共同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最后,两者的融合起到了约束作用。正如上文所言,企业文化涉及的内容较多,具体到日常工作最多的就是规范管理。通过规定哪些行为被鼓励,哪些行为被禁止,约束员工行为,将企业文化建设制度化,这样也能不断增强企业员工的责任心,促进员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觉工作。
三、新常态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探讨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既对企业发展有指导作用,还指引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除了面对空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还面临着较大的企业内部管理压力。各种压力下,一些企业难免会在发展方向上出现失误。因此,企业必须以正确的思想作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狠抓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提高工作实效,加强对员工的指导,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的开展形式,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氛围。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网络信息较为丰富,企业员工的思想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已经成为当前很多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难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此为基础做好人文管理,以员工为中心,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关心运功、依靠员工、发展员工、服务员工,更加重视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更加强调员工的价值,重视员工的价值创造,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主观能动性,将员工潜能充分发掘出来,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这种理念在企业生根发芽,也有利于协调员工与企业领导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以人为本的理念既应该是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也应该是两者进行融合的方法。以某国有建筑企业为例,“追求卓越”既是其企业文化内涵的集中表现,也与中国建筑行业精神一脉相承,高度一致。要落实这一价值观,首先就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重视员工价值,重视团队协作,旨在打造一个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团队,不断超越自我、创新发展,尽善尽美,引领群伦,争创一流。同时,在细节处体现对员工的尊重,鼓励员工重视细节,重视质量,重视安全,努力做到最好。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有利于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有利于发掘员工工作潜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为公司发展积累高素质人才。
(三)发扬民族精神
企业文化是先进文化、有价值文化。任何企业发展都一定阶段都会有属于该企业的企业文化。这是企业长期经营实践成果的总结,是长期发展下来企业的经营理念所在,也是未来企业发展的灵魂。不同企业的文化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有的企业文化轻松活泼,有的企业文化更加重视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宣传,不一而足。经济新常态下,要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可以充分发挥民族精神的作用,丰富员工的精神世界。发扬民族精神的作用,可以通过集体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如《红海行动》《建党伟业》等等,来团结员工力量。这些爱国影片的播放,使员工深受民族精神、集体主义的熏陶,引导企业员工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热爱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努力奋斗建设美好家园,团结一心建设繁荣昌盛的大家园。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企业在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文化活动的开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利于营造良好和谐的工作氛围,丰富员工的精神世界。将多样的文化活动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在发展中员工的工作压力会无形增加。因此,企业在两者的融合过程中,要长期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状态,定期开展心理问题疏导,定期举办多样的文化活动,加强团队建设。通过宣传栏、文化框、图书空间等公共空间宣传心理健康问题,有效解决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员工及时摆正工作状态。此外,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线上形式,调节员工工作状态,为员工长期发展搭建一个和谐友爱的环境。
(五)加强日常的制度管理,发挥领导者作用
在企业日常的制度管理方面,企业要创新制度管理的方法。对于企业要实现的目标,要制定严格的目标管理制度,可以通过引入目标阶段考核系统,每一阶段必须完成什么都有考核,通过这种可行、有效的系统,实现企业目标完成的制度化。这不仅有利于企业发展,也有利于企业员工增强责任意识。总之,企业文化管理必须制度化,必须高效化,必须切实可行。此外,一个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必须得到企业管理层的协助。企业领导要依靠人格魅力,起到模范作用,引领企业发展。四、结语总而言之,新常态下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不可能一蹴而就。企业首先要提高认识,认清形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扬民族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全面加强日常制度管理,充分发挥领导者的作用,有效发挥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在凝聚员工力量、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方面的作用,促进企业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