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优秀20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科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怎样编写一份科学、合理的教案是每一位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以下是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教案范文,希望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测量活动,感受动手操作的快乐。
2、知道记录测量结果。
3、学习用自然物测量图形的边长。
活动重点:
学会用自然物测量物体的边长。
活动难点: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正方形,对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2、若干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和小长方形。
3、幼儿没人一张记录表。
活动过程:
1、出示正方形卡片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图形宝宝,你们看看它是谁?(正方形)。
正方形有几条边?(四条)。
四条边一样长吗?你怎么知道的?(看的)。
(2)用眼睛看也可以,但是不够准确。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边的准确一点的长度呢?(尺子量)。
2、教师示范操作方法,提出操作要求。
(1)师:是的,我们可以有很多方法进行测量,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小帮手,你们看看是谁?(长方形)它也可以量正方形的边长。
(2)师:如果我们要测量这条边的长度应该从哪里开始测量呢?到哪里结束呢?(幼儿举手回答)。
师:用小长方形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对齐)嗯,第二个小长方形的头要和第一个小长方形的尾巴接在一起,一个接着一个,一直到正方形边的另一头。
(3)师:每个边量的结果应记录在对应的格子里,用了几个小长方形就画几个圈。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将一条边完整的量出来。
(2)把长方形一个接着以首尾相接,再数数用了几个长方形,然后记录下结果(画圈)。
4、交流、评价幼儿的记录结果。
5、教师及时小结及延伸。
师:原来正方形的边是一样长的。小朋友知道刚才的测量方法还可以用来测量什么呢?(幼儿举手回到)好,小朋友回家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去量一量物体。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篇二
教学准备:米尺、软尺、卷尺、测量记录单。
教学重点:
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活动1【导入】一、激活经验,制造认知冲突,明确活动意义。
1、激活经验,制造认知冲突。
教师:你能用手势比画一下,60厘米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势比画,教师观察,寻找典型案例。
教师:我发现这次同学们比画的60厘米有长有短,有些同学相差得还挺多的。(教师请相差多的两位同学展示)。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看来,光记住1米、1厘米有多长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了解身边一些常见的物体的长度。如果我们对身边这些常见物体的长度熟悉了,就可以借助它们了解和认识更多事物的相关信息。
作好测量前的准备。
教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曾经介绍并认识了一些测量长度的工具(出示米尺、软尺和卷尺)。
教师:你能结合一个例子,分别说说这些尺子怎么使用吗?
学生汇报后,教师作好学生分组、分法记录单等工作。
教师: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测量工具来进行一次测量大比拼。在大比拼中我们以闯关形式进行,每通过一关,就可以领到一份奖品,大家有信心拿到奖品吗?(有)既然是测量大比拼,那谁来说一说测量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生1:首先要找到物体的两端,然后用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再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生2:还要与被测的物体保持水平)。
活动2【活动】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
2、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
第一关:小组合作两处1米。
(1)交代清楚比赛任务;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小组间互相检查测量结果;
(4)引出量出2米以上长度的多种方法;
(在测量出1米的基础上思考得出对折的方法量出2米以上长度的方法,渗透推理意识)。
第二关:测量我们身体的三把尺:一步长,一拃长,一庹长。
师:看来我们班的孩子都是喜欢开动脑筋的学生,刚才同学们都能借助手中的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其实,我们的身上也隐藏着一些尺子,如果我们知道了它的长度,就可以借助身上的尺子去了解其他事物的长度。继续第二关:(课件出示)。
师:看到这些名词,你有什么疑问吗?同学们,你认为什么是一步的长度呢?
生:(示范并说明)脚向前迈出一步,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前脚脚尖和后脚脚尖的距离就是一步的长度。
生:也可以是前脚脚跟和后脚脚跟之间的距离。
师:从哪到哪是一拃长?
生: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
师:一庹长是什么意思?
生:伸开两臂的长度。
生:两臂左右平伸,掌心向前,两手中指之间的距离。
师:第二关要测量我们身体这些部位的长度,想一想,在小组内如何科学的分工才能比较准确的测量这些部位的长度呢?请大家先在小组内讨论。
小组交流,汇报。
生:一拃长可以用米尺,也可以用直尺去测量。
生:一庹长可以用卷尺,也可以用软尺。
生:一步长也可以用卷尺。
师:看来,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还需要比较科学的测量方法才行。好,我们现在就趁热打铁,各小组进行测量。请大家听好测量要求:先在小组里商量一下怎样分工,然后再进行实际测量,并把测量的结果随时记录下来。测量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测量快的小组可以再测量身体其他部位的长度。我们比一比,看哪些小组合作的好。
小组进行测量。测量完后进行汇报交流。
在学生交流反馈的基础上,形成如下板书。
一步的长度大约40厘米。
一拃长大约15厘米。
一庹长大约1米30厘米。
第三关:借助身边的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长度或高度,发展长度观念。
1、利用所学知识,积累更为丰富的直观经验。
生:黑板的长度。
生:教室的宽度。
生:课桌的长度。
师:黑板的长度你们觉得要用到我们身上哪把尺子?教室的宽度呢?课桌的长度呢?
2、生小组讨论后点名上台测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测量身边的事物,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在头脑中形成所测量事物长短高矮的表象。)。
第四关:自主选择研究素材描述物品的长度。
教师:利用我们刚才描述事物长度的方法,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描述下表中一种物体的身高或身长。可以先估一估,再实际比一比、量一量。
活动3【练习】回顾与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体检的项目有哪些,学习使用体重仪和量身高的仪器。
2、尝试量一量、称一称,并对比以往的数据,感到自己在随着年龄不断长大。
3、在活动中,感受帮助别人体检的乐趣。
【活动准备】:
体重仪和量身高的仪器一台。记录以前身高体重测量结果的表一份。
【活动过程】:
1、回忆以往经验,感知体检的项目。
教师:大家想想,我们保健室的老师给你们体检的时候,会检查哪些项目呢?幼儿回忆以往经验并回答,教师从幼儿的回答中提取出量体重和测身高两个方面。
2、探索正确使用体检的仪器。
教师出示体检用的仪器,问:这是什么?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呢?谁会来用用它呢?
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演示使用量体重和测身高的仪器,再请个别幼儿帮助不断修正,最后共同找到正确使用的方法。
3、尝试帮助同伴称体重、量身高。
幼儿自由述说自己的经验,知道要看仪器上面的刻度。
教师:那么我们测身高时应该怎么站呢?
大家共同测量身高和体重。
4、对比以前的测量结果,知道自己在不断长大。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篇四
1、巩固所学内容,能根据图意列出连加的算式,说出是几个几相加。
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
3、总结出1和0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总结出规律。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有关0的乘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1、填一填(投影出示)
3+3+3+3=()()
7+7+7=()()
5+5+5+5+5+5=()()
6+6+6+6+6=()()
2、写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 3 = 12
( ) ( ) ( )
3、谈话:神奇的魔术家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节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魔术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魔术家的表演吧!语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挂图:第一幅图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魔术师在变什么魔术?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几个数。
老师引导学生提问:第一幅共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板书: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谁来解决他的问题?(指定5名以上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出示挂图:第二幅图
老师想问问大家现在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答出0只。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出示书中的思考题: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数分别有什么规律?然后通过小组的合作,实践、体验,最后总结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结论:1和任何数相乘,得数就是这个数。
0和任何数相乘,得数都是0。
1、 提问
(1)图中一共有几棵树?你是怎么知道的?
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说的对吗?为什么他说得对?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你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树上一共结了多少个果子?你是用什么办法算出来的?
什么方法数得快、算得快?
请你在书上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让学生比较数数的方法、连加的方法、乘法哪种方法最快)
2、 根据插图,按顺序回答。
(1)吊椅上现在坐了几个人?指名上黑板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只要学生的问题符合题目内容,都要给予肯定。
3、自主练习第4、5题。
4、自我检测:我学会了吗?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1+1+1=3 13=3 0+0+0=0 03=0
学生能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并能和加法算式进行联系,学生在找0和1的乘法算式的规律时,很容易总结出规律,但在具体做题时个别学生还是把乘法和加法的结果搞错,应让学生多多练习,加以巩固。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篇五
二(5)班现有学生50名,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基本知识和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自主意识明显增强,但是学生之间的差距较大。优秀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间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待优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这学期的教学应继续更多关注待优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方法的改进以及习惯的培养,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观察物体(一);量一量,比一比;认识时间;搭配(一)。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还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要渗透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5、合理布置较为有趣的作业,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正确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3、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篇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2)在活动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测量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测量实物。
三、教学难点:
掌握测量的方法。
四、教法学法:
尝试指导法、小组研讨法。
五、教学准备:
测量工具,长方形的纸,能输入数据的统计表,学生分为3人一组。
六、教学过程:
(一)选择测量工具。
(1)认识各种尺。讲述:请把你带来的尺拿出来,在小组内看一看。
(2)认识自己身上的“尺”。
介绍“拃”、“步”和“庹”的长度。
(二)进行实地测量。
(1)量长方形的纸。
讲述: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用学生尺分别量出四条边的长。学生各自测量、填写。
把这张纸对折一下,再量一下折痕的长,你发现了什么。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方便吗?
学生交流得出结论:由于这张纸的边长或折痕长都比较短,所以用学生尺来量就可以了。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反而更麻烦。
小组活动:自己选择物体进行估测,把结果填写到教科书第89页的表格里。
(三)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参加了哪些活动,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21世纪教育网。
板书设计:
肩膀大约宽30厘米一条鳄鱼身长6米。
20个人并排站着和鳄鱼差不多长。
小朋友一庹有一米多一点。
5名小朋友手拉手和鳄鱼差不多长。
课后反思:
量一量、比一比这一课旨在通过学生对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的测量,加深对米、厘米的认识,通过实际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想大致知道物体的长度的需求,激发学生认识天然尺子的欲望。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篇七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多形式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让学生总结并熟练掌握和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名山大川更是让世人心驰神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近几个美丽的风景区,在领略美丽风光的同时学到一些数学知识。
二、(出示情景图)。
1、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
2、根据情境图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1)谁?谁最低?
(2)比较黄山和泰山谁高?
(3)恒山和华山比较,哪座山比较高呢?
三、自主学习。
根据提出问题选择一到二个问题,小组讨论学习。
四、汇报学习情况。
板书:位数不同直接比。
位数相同,比首位。
首位相同,依次比。
五、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一填吗?
()()()()。
六、提高训练。
1、(课件演示题目)387,809,1752,345,99和4300。
2、独立思考解决,思考用什么符号连接排序。
3、小组讨论:这么多数,怎样能很快从小到大排列呢?
4、汇报讨论结论。
生可能会把这些数分成了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三类。指导学生一起用这个方法来试一试。
七、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1、收玉米。2、比较大小。
八、课堂总结。
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篇八
《量一量,比一比》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节实践活动课。学生在本学期的第一单元已经认识了线段,形成了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完成了对线段、厘米和米的认识。因此,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定位就不能仅满足于通过测量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上,而要注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并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体会测量本质,培养估测能力,构建不同物体之间的长度关系,发展学生的长度观念,体验数学带来的乐趣。
本节课的.活动分为两部分,一是量一量,二是比一比,量是比的基础,量为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比是量的升华,在比的过程中学生能构建物体与物体之间的长度关系,体会量的本质,发展长度观验。这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也是体现学生学以致用的环节。注意引导学生在测量之前先估测、步测同时注意把测量任务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验测量的价值。因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在交流中明确:每人身上的尺长度不一,并通过举例、估测来体会身上的尺在生活中的用途,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在选择测量的物体时,我有意识地选择了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如肩宽、步长、两臂展开的长、教室长、讲台长等,有了这些长度表象作为参照,就为后面用自己喜欢物体的长度去比较其他物体的长度打好了基础。为了更有效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在学生测量活动之前,我要求每位小组成员先对所要测量的物体进行估测,再进行实际测量,并将估测数据和实际测量的数据进行对比,这种对比可以调整学生对物体长度的感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估测也是需要有方法的,但从学生记录的数据来看,部分学生估测时随意性还是比较大。
在开展活动课前,我还曾有担忧,因为活动课的变化因素太多了,学生会太吵、太热闹,但结果比我预想中还好,大家兴趣很好,都积极合作,这应该归结于课前准备和安排吧。我觉得,教师对各项活动准备充分,对学生活动情况的预测到位。教师对小组合作的指导到位的话,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的。我想,只要肯用心,我们的课堂一定会越来越好。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篇九
1、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本节课是以识字为主,在学习中尊重学生独特的识字方法。
2、让学生在愉悦中识字。识字相对于阅读教学是枯燥的、抽象的。低段的孩子注意力不持久,思维处在形象向抽象过度的阶段,喜欢感性的,具体的东西,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主动参与识字,体验识字其实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会认读本课的12个生字,学习新的笔画竖勾,会写生字“牛羊”。
认识一个新偏旁提土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通过图文对照认识表示四种动物、四种水果的八个词语。
2、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反复再现本课的生字,帮助学生掌握字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体验识字的快乐。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的老师想看看你们的表现,那我们就来比一比怎么样?比一比谁坐得端正,比一比谁听得认真。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二1、比一比。(相机板书)齐读课题。
师:呀,读出了气势,都想比个高低哦。那好,张老师带同学们去一个地方,比一比你们的眼力,看看这是哪?(农家小院)。
师:这院子里的东西可多了,你们看看都有什么呀?
生回答。老师相机出示词语卡片。(黄牛、花猫、小鸟、鸭子、杏子、苹果、桃子、红枣)。
师:有这么多。你们的观察还真仔细,可细心的孩子还能发现其实这些词语属于两类。
生:动物和水果。
师:你真棒。现在我们要离开农家小院了。可是这些动物和水果们可舍不得我们了。都希望你们可以和他们说再见呢。(除去图让学生读词语。)随机指到词语上来。
二、学习生字。
师:你们都有那些好的方法可以记住他们?
生交流识字方法。
师:同学们可以用不同的识字方法记生字了。可我还是要请同学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棒。
开火车读。
三、学习韵文。
师:你们可真不错,可我们的动物和水果们可调皮了,跑到我们的课文里去大比拼了。那我们也来比一比谁能把我们的课文读通顺,字音读准。
生自由读。
师:比一比,谁来读一读?
分组读、同桌互读、男女赛读、全班读。
师:他们都在比什么呀?(大小多少)。
师:都有谁在比?
相机学习:群、颗、堆。
以及他们的用法。
四、学写字。
师:下面我们还要来比一比谁的字写得好。那么写字前我们先来学习一个新的笔画:竖勾。他和我们以前学的哪个笔画很像?(竖提)。
请生提示当小老师。
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篇十
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并用语言准确表达。
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感知物体的粗细。
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粗细。
1.图片:粗细不同的茄子、大树、萝卜。
2.粗细不同的纸棒、水彩笔、吸管、旺仔瓶等实物。
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
1.教师出示两根纸棒,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一个粗一个细。)。
2.请幼儿将纸棒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纸盒,请幼儿观察。
(2)介绍活动规则。
(3)幼儿动手操作,感知纸棒的粗细。
请个别幼儿在藏宝袋中拿出一个粗的和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了解粗细必须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指认)。
1.出示所比较的物体的图片。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初步感知物品的粗细。
师:出示两根茄子,请幼儿仔细看看,这两根茄子有。
什么不同?(一根粗,一根细。)。
师:出示两棵大树图片,小朋友再仔细看看,这两棵树有什么不同呢?(一棵粗,一棵细。)。
3.启发幼儿将物品按粗细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这些物品可以怎样分类呢?
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操作,其余的幼儿观察。
师:请小朋友完成数学课本中第29页的内容,看一看图中的物品,哪个粗,哪个细,请你把细的物品圈出来吧。
幼儿跟老师玩“说相反”的游戏,加深幼儿对粗细的认识和理解。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了通过比较能够知道哪个物体粗,哪个物体细,物品的粗细是相对的`,同类物品,不同类物品,除了粗细不同,在大小,颜色,长短等方面也有区别,小朋友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找出它们不一样的地方。
请小朋友在活动室里找出粗的物品和细的物品,看谁找得又多又快。
本次三课活动,我上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比较粗细),活动一开始我通过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初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因为,粗细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在出示两根粗细不同的纸棒时,有的幼儿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但幼儿还不会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物体的粗细。在这一环节上应该多出示些粗细不同的物品为幼儿作比较,通过比较得出其结论。在操作过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几种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笔、旺仔牛奶盒、彩笔盒等粗细不同的物品,来引导幼儿通过比较并正确表述物体的粗细,幼儿们在表述的时候大多数能明确说出物体的不同,还有部分幼儿不能准确的表述。在展示图片上时间有点长,到了后面的环节就有些显得时间有些仓促。总的来说,在本次活动中,部分幼儿对粗细没有生活经验,在学习时,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粗细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二类字,读准字音,会组词。重点学习“堆、群、颗”,通过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明白它们的意义,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作用。
2、培养孩子正确使用量词的意识,体会运用语言要准确。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从而实现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化。
4、学习写“小、少”,通过比较知道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处,在培养孩子观察能力的同时进行准确美观的书写。
课堂实录。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比一比》这一课,回家预习了吗?
生:预习了.
师:那老师要考一考你预习得怎么样.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一座农家小院,漂亮吗?
生:漂亮.
师:请你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图上有一头黄牛。
生:还有一座漂亮的小房子.
师:你真了不起,能用上恰当的量词.请大家一起重复一遍.
生:一只花猫。
生:老师,你错了,书上的花猫是趴着的,可是你画的猫却是立着的。
师:老师把这只猫的姿势变换了一下,这就是创造。
生:一群鸭子,一个桃子,一堆杏子.
生:一只小鸟,一棵苹果树,一棵红枣树.
师:树上结着红红的苹果和红红的枣.
生:还有栅栏.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栅栏把牛、猫和树围了起来。(明白栅栏的作用。)。
(生边回答,教师边出示词语:黄牛、花猫、鸭子、小鸟、
师:老师要变魔术(去掉图片),只剩下生字词了,谁会读这些词语?
师:(去掉拼音)拼音没了,谁还会读?
师:老师接着变魔术,(去掉熟字)这回谁会读?
师:老师打乱顺序,谁还会读?
(有层次认读生字词)。
师:(出示动物和水果的图片)请你看图说一说图上都有哪些事物,不过老师有一个要求,你在说的时候要用上合适的量词。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出示相关的数量词组。)。
生:这是一头黄牛。
师:(出示一头黄牛)你真了不起,说话真完整,就这样说。
生:这是一只猫。
师:请你再仔细观察,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猫?
生:这是一只花猫。
师:对了,用上花字就更具体了。
生:这是一只鸟。
生:这是一群鸭。
师:(指群字)请你读一读这个字。
生:老师,你写错了,群应该是二声,你却写成了一声。
师:对不起,老师昨天检查又检查,还是出现了错误,看来还得再认真些。
(指群上的拼音)我们赶紧把错误的音节擦掉,别让它停留在这儿。
师:(在黑板上出示qun,把群字的生字卡片放在下面)请你借助拼音再读一读这个字。(指读、齐读,强化记忆。)。
生:这是一个桃。
生:这是几颗杏子。
生:这是一些杏子。
师:你们说得都对,真了不起。还可以怎么说?
生:一堆杏子。
师:说对了,请你看这个字(指堆),借助拼音读一读,认一认。
生:这是一个苹果。
生:这是一粒红枣。
生:这是一个红枣。
生:念颗。
师:现在老师把他们搬家了,搬到哪了呢?
生:搬到卡片上了。
师:对了,看把他们搬家后你还认识不认识。(出示群、堆、颗)。
师:(出示群字)这个字有的同学还不太熟悉,请你再认一认。
师:现在老师把所有的字放在一起,看你还认识吗?(出示所有的字开火车认读。)。
师:打开书,找到生字表,两个小组的同学互相考一考,看看有没有困难。
(师巡视,发现两个同学“颗、堆、群”还有困难)老师发现有两个同学这三个字还有困难,我们再教一教他们。
师:生字我们学会了,看看下面的内容你能不能学好。
师:仔细观察,一头黄牛,一只花猫比,应该比什么?
生:比大小。
师:出示大小一词。
师: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大小来比?
生:人和地球。
生:大人和小孩。
生:地球和宇宙。
生:地球和星球。
师:应该是地球和月球或地球和太阳比,因为有的星球比地球大,有的星球比地球小,这样就具体、准确了。
师:杏子和桃比,苹果和枣比,他们是比什么?
生;他们是比多少。
师;比多少比的是什么,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出来?
生:它们比的是数量。
师:你真了不起,这么难的词语你都能概括出来。
师:请你们看颗字,生活中我们还可以说一颗什么?
生:一颗种子。
生:一颗沙粒。
生:一颗石头。
师:石头还有大有小呢。应该说是一颗石子。
师:想一想天上闪闪的是什么?
生:是一颗颗星星。
师:我们每个人心中跳动的是?
生:一颗心。
师:是一颗火热的心。
师: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这些物体的形状、形状,你发现没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它们都很小,圆圆的。
师:是呀,圆圆的、小小的、粒状的东西都可以。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掌握“多--少”、“大--小”两对反义词,理解本课量词的意思,能正确使用量词。
2.学生熟读韵文,并能掌握韵文规律,自编儿歌。
3.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善于观察比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反义词,并能正确使用数量词。
2、自编儿歌。
正文:
比一比。
教学目标:
1.掌握“多--少”、“大--小”两对反义词,理解本课量词的意思,能正确使用量词。
2.学生熟读韵文,并能掌握韵文规律,自编儿歌。
3.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善于观察比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反义词,并能正确使用数量词。
2、自编儿歌。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这个游戏的名字就叫,读---“比一比”。
3.声音-头脑灵活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谁的------。
二、复习词语:
1.声音-比一比,谁会读词语师:第一关,谁会读词语。
2.生字大转盘字停音乐不停停6下一词游戏:生字大转盘。开始。
3.师总结:在这一轮比赛中___大组获得了胜利。
三、读韵文:
2.看小朋友都读得特别认真,老师想你们肯定准备好了.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的最流利?请你来!
3.谁来说说?(生评字音哦!我听明白了,这两个小朋友有个共同的优点就是(师拍手说。
一个大,一个小掌握了节奏。可以边拍手边读,你们来试试!(课件:一二节(全班读。
4.小朋友刚刚读得可好了,让我们男女生来比比赛,看哪一边更棒。
6.我们一起来读读,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和表情.(全班齐读。
8.小朋友在一起这么开心,老师也想和你们比一比。
你一句,我一句,看谁读得更好听。
我一句,你一句,看谁读得最好听。
9.同学们读得这么好听,老师真为你们高兴!我们一起来吧!(齐读。
10.一二三四,再来一次。全班一起来……。
师总结:两个字读音一样,字型也很像但是用在不同的地方.
休息!(比尾巴音乐比一比教学设计_比一比教案。
(-比一比,谁会写儿歌孩子们,你们真是太棒了,下面我们进入下一关:谁会写儿歌。
1比一比谁会写儿歌。你能不能像课文一样,也来编一编小儿歌呢?(:图圈物:猫鸟句式一个大一个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件图句子:两句话黄牛猫猫鸟。
你有什么问题吗?(指名生总结:看猫和谁比。
图圈物:辣椒桃(师指黑板多少你能用比多少来编句儿歌吗?(指名生。
小朋友编的儿歌真棒,王老师也想来试一试!一个高,一个矮,一棵大树一座房.
写字:小、少。
1、请学生读这两个字,组词。
2、请小朋友们比一比这两个字的字形,你发现了什么?
3、请认真观察写这两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师范写,生书空。
5、音乐:生描红,师巡视。
12.师总结:-不比不知道,比比真奇妙总结:小朋友们说得太好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以比一比.真是不比不知道,比比真奇妙!
13.总结:今天比赛的结果是……。
14.-在这堂课上王老师今天非常快乐,因为我认识了这么多的新朋友,我们一块儿读书,一起比赛,学会了比大小,比多少,学会了编儿歌、认识了数量词,太有趣了。老师发现你们聪明,活泼,发言积极,读书姿势正确.
那你有没有发现身边的小朋友表现很棒?来夸夸他们吧!(强调:这个同学会比较了。
其实每个小朋友都表现的很棒,来说说自己吧!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
听王老师上课……(老师记在心里你的评价让老师很感动(贴纸奖励。
四、板书:
比一比。
大--小多--少。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篇十三
: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含义,并借助乘法口诀求商。
让学生能够结合情景,发现数学信息,提出解决数学问题,深化学生对除法运算的认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直观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信息,提问选择信息,思考解决问题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
2、小兔安家的课件、挂图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生1:图中有大树、房子、许多小兔。
生2:图中有12只小兔,他们正在快乐地做游戏。
生3:一共有四间房子。
通过创设小白兔安家的情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积极地在情景中获取数学信息。
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整理(重点解决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教师深入到各个小组进行个别指导。
生1:有4间房子,每间住几中小兔子?
生2:如果12只小兔要住3间房子,每间住几只小兔?
生3:如果12只小兔要住2间房子,每间住几只小兔?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并把算式写下来。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好,下面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都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 样列式的?
隨着各组学生的回答,老师整理板书如下:
12÷2=6(只)12÷6=2(间)
12÷3=4(只)12÷4=3(间)
12÷4=3(只)12÷3=4(间)
12÷6=2(只)12÷2=6(间)
下面我们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争着进行回答。
各小组讨论汇报:
每间房子住的小兔少,用的房子多;每间房子住的兔子少多,用的房子少。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一是让学生体会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二是让学生从中体会在小白兔只数不变的前提下,每间房子住兔子只数与房子的间数中相对的。
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84页,我们看“填 一填 ”请根据我们刚才说把这们表填 完整。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每间房子住5只小兔,3间能住下吗?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引导学生明确,如果每间房子住5只兔子,3间可以住15只小兔,而现在只有12只小兔,所以可以住下。
1、请同学们打开书84页,我们看练一练第1题,同学们独立做在书 上,做完后组长负责检查下,全部做对的由小组长奖励一朵小红花。
教师巡回指导。
2、我们看第2题,请同学们把第2题做在书上,我们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好,下面谁愿意把你填 的结果读给大家听?
3、电脑出示第85页第3题:
二(1)班有36人参加体操比赛,请你们帮他们设计一下,怎样排队,请画出相应的图,并列出算式,看哪组想出的办法最多。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一组一问一答。
学生集体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完成在书上。
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方案,并把图画下来,列出算式。
一题多变拓展思维,有利于学生对除法意义的体验和感悟。
学生通过说一说,算一算,画一画,让学生亲自感悟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师引导学生反馈,及时对讨论好的小组发放小红旗,并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补充小结。
4、请同学们打开书上85页,看第四题,谁得第一。小组之间展开比赛。
5、电脑出示第85页的第5题,谁来说说图的意思。
请同学们完成在书上,然后教师订正。
教师小结。
学生说图意
小兔安家
12÷2=6(只)12÷6=2(间)
12÷3=4(只)12÷4=3(间)
12÷4=3(只)12÷3=4(间)
12÷6=2(只)12÷2=6(间)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篇十四
1、学生掌握用除、乘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理解题里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1、乘、除两步运算的方法。
2、理解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
例4主题图。
1、创设情境。
出示例4。
儿童商店情景图。
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指名)。
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
2、合作探究。
小明说:“我想买5辆小汽车。”
小红问:“你应付多少钱?”
要求应付多少钱怎样来计算?小组讨论。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列式计算:12÷3=4(元)。
4×5=20(元)。
做一做:
请学生说图意。
每6盆花可以摆一个图案,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
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说给别的小朋友听听,然后独立写出来。
二、巩固练习。
1题:出示矿泉水图。
指名说图意、提问题、列式计算。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题:说图意、列式计算、独立完成。
3题:气球图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2÷3=4(元)4×5=20(元)。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篇十五
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闰年。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交流、讨论、计算培养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让学生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天数。
发现并掌握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一、创设引思。
2、观看孙悟空赠送的礼物—年历片,激疑引思。"这上面有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秘密,你们快把答案找出来吧!"。
3、灯片出示思考题,同时师板书课题:年、月、日。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大、小月。
同桌同学交流观察结果,老师请学生回答发现。
(1)1年有12个月。
(2)1、3、5、7、8、10、12月都有31天。
(3)4、6、9、11月都有30天。
(4)2月有时28天,有时是29天。
总结:习惯上将31天的月份叫"大月",一年中有几个大月?
哪两个连续的大月?
把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一年中有几个小月?
2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有时28天,有时29天,我们叫它"平月"。
2、如何记忆大、小月呢?
先组织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3、计算全年天数。
问:知道了每个月的天数,能算出一年有多少天吗?
学生回答,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哪种算法最简便,再用计算器算出得数,汇报结果。
问:为什么一年会有两种天数?主要原因在哪?
归纳:二月有28天的一年有365天,我们叫它"平年"。
二月有29天的一年有366天,我们叫它"闰年"。
问:为什么会有平年、闰年之分呢?
问:闰年比平年多几天?多的这一天放在哪个月?
区分平年、闰年主要看什么?
4、判断平、闰年。
持有1900年年历的同学有争议,老师及时发现,并说明:遇到整百年份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年、月、日》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练习:说一说下列年份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
1600年、1700年、1840年、1949年、1997年。
5、课外知识拓展。
关于年、月、日的知识,除了刚才所学的,你还知道哪些?说给大家听听。
三、理解运用。
1、小明满12岁时,只过了三个生日,他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2、动手操作。
放申奥实况的录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爱国思想。
璧合将不完整的20—年年历片制作完整。
要求:先两人交流讨论,再用最快的方法制作,做完后可美化年历卡。
四、课后延伸。
同学们,你想知道有关年、月、日的更多秘密吗?那就课后查资料研究吧!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篇十六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2.在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生:想!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去认识图形王国里的新朋友角,好吗?
揭示课题:认识角。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8页的情境图。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中哪些地方有角?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
生1:三角尺上有角。
师:你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吗?
学生指角时,教给学生指角方法(先指角的两边,再在角的两边之间画弧线)。
师:还有什么地方有角?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生2:正方形上有角。(边说边到投影上指)。
生3:剪刀张开的地方有角。(边说边指)。
生4:钟面上有角。(边说边指)。
师:如果把这些角画出来,是什么样的图形呢?请小朋友看屏幕。
动画演示,分别画出剪刀、长方形纸片、钟面上的角。
师:(指画出的角)像这样的图形都是角。角就藏在我们的身边,请小朋友试着找一找在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
组织交流,并让学生指出课桌、数学书等物体面的角。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请小朋友看老师画一个角。(画角,指角的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一条边,(指角的另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另一条边,(指角的顶点)这里的一个点是角的顶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指名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同桌两个人合作,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
师:(指投影上的三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里三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到投影前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4.练一练。
师: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生:第一个图形是角。
师: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
学生到屏幕前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继续完成后面三个图形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想不想自己做一个角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大家根据需要自己选择合适的材料想办法做出一个角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角的方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师:请把你们做好的角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材料做出了这么多的角。我们来看这位小朋友做出的角(拿出用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角,使角的两条边重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大)。
生1:角的一条边在动。
生2:角在变大。
师:再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小)。
生:角在变小。
师:你能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角,并像老师那样,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师:(出示一个角)老师这里有一个角,你能用手中的角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学生操作,教师注意指导)。
师:能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吗?(学生操作)。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9页第二个例题。
生1:第一个钟面上的角最大。
生2:第三个钟面上的角最小。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一眼就看出来了,剩下的两个钟面上的角哪一个角大呢?
生1:第二个钟面上的角大。
生2:第四个钟面上的角大。
师:到底哪个角大呢?请小组内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想一想怎样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的讨论。
师:你有办法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生1:可以用三角尺上的角去量。
生2:可以数钟面上的格子。
生3:可以把两个角重叠起来,看哪个角大。
师: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学生上台演示,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叠起来,另一条边分别在重叠的这条边的同一方向。
师:现在你知道哪个角大了吗?
生:第四个角比第二个角大。
1.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中各有几个角,为什么第一个图形中只有1个角。
2.想想做做第3题。
师:下面的图形各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请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在书上填空。
师:比较填出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四边形有4个角,五边形有5个角,六边形有6个角。
生2: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师:是的,一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那你知道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吗?
生: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师:八边形呢?
生:八边形有8条边、8个角。
师:下面的角,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
生:第一个角最大,第二个角最小。
师:你会比较第三个角和第四个角的大小吗?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篇十七
师:(圆片对折两次)你能像老师这样折一折吗?试试看。
生:它是尖尖的。
师:接下来,从这个尖尖的地方往这儿摸一摸(边),再从这尖尖的地方往这儿摸一摸(边),说说这又是什么感觉呢?请你说。
师:对的,这是直直的,
师:现在请小朋友把纸片轻轻夹到书中。
师:他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伙伴——角。(板书课题:角)
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闹钟
师:像角这种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请看大屏幕,小剪刀、三角形、小闹钟都跑出来了,它们都说自己身上藏着角,巢老师就是找不出来,你能帮巢老师找到它们身上的角吗?学生口答或是直接指出角,课件逐一显示物体面上的角(剪刀开口处有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了角)
师:老师把它们身上的角画下来了,就是这样的。(课件出示)
师:继续仔细观察,这些角都有那几个部分组成?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留有时间,学生仔细观察)那么多想说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师:小朋友,谁有发现的?请你说,还有什么?
师:是的,每个角都有一个点,这个点,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顶点。(齐读:顶点、角的顶点)角还有两条直直的线,这直直的线我们把它叫做边,(齐读:边)这一条直直的线我们也把它叫做边。(同时在相应的位置板书顶点、边、边)我们通常用小圆弧作为角的标记。看一看,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在哪儿呢?请你说,这是(顶点)?这是?(一条边)这是?(另一条边)这个角,谁来说?很好,谁来指一指黑板上这个角的顶点和边?你来。说的真好。
师:想知道巢老师是怎样画出这些角的吗?好的,小朋友们,要看仔细哦。先画。(顶点)再画?(对,两条直直的线)这是顶点,这就是边。你能学着老师的样画出一个角吗?拿出作业纸,试试看。
画完了吗?画完了就坐正。谁能将黑板上的这句话补充完整?问:角有()个顶点()条边。(板书这句话,多指名几位学生回答)
师:(课件出示)下列图形是角的在()里画笑脸,不是角的在()画哭脸。第一个……(重点讲述第二题)
师:你们的速度真快,老师必须送个你们个大拇指。
总结: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一定要注意看是不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还要看这条边是不是直直的。
过渡:为了感谢小朋友的帮忙,小蜗牛特地带来了礼物盒要送给大家,可是,它把密码忘了,盒子打不开了。你愿意帮它找回密码吗?小蜗牛说啊,只要你们能数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就能找到密码了,有信心吗?拿出作业纸,自己完成第二题。
师:这个可不容易哦,我们要先判断它是不是角再来数一数,做完了还要记得再检查检查。重点讲述第一题。
师:第一个图形有几个角?1个,同意吗?你上来指一指。还有吗?还有呢,你来指一指,一共3个。有谁反对?请你说。你说的真清楚,你来指给大家看看,哪条不是直的?有几个角?正确答案只有1个。
总结:我们在找角的时候,也要记住了,角有尖尖的,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这两条边必须是直直的。
师:密码是什么?盒子打开了。
过渡:小蜗牛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五角星,你喜欢吗?老师在这个面上找到了许多的角,你能找到吗?别着急,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下面仔细听,听巢老师是如何介绍这个角的。我找到的是这个角,这是角的顶点,这是它的一条边,这是另一条边。你学会了吗?你能像巢老师这样介绍你所找到的角吗?好的,你来介绍。说的真不错。谁还找到了不同的角?你来介绍。声音真响亮啊。
小朋友们的眼睛真厉害,能很快地找到图形中的角,其实,我们的身边处处存在着角,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找一找:和你的同桌找一找,我们的课桌上和教室内哪些物体的面上藏着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同桌互相帮忙。小朋友,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呢?请你上来指一指。(纠正学生指角方法)学生若指出课桌的面、铅笔盒的面、黑板的面上有角就指出生活中的角和数学上的角是有区别的: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生活中如果做出尖尖的角就可能伤害到别人,所以工人叔叔就想办法将它磨圆了。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篇十八
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数学教案-认识直角。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实践能力。
3、使学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育学生学会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手帕、练习本、黑板上的角,说明这些角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什么角是直角。然后让学生通过折纸作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角。
练习法、实践法、引导法。
(二)引入:1、投影出示画有角的图片,这些图形叫什么?请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2、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状与复习题中第一个图的形状相同?(去掉投影图中的锐角与钝角,保留直角)。
象这样的角叫直角。(板书课题)。
(三)讲授:
(1)观察物体表面的直角,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认识直角》。
把教科书封面上的一个角与课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吗?
这些角都叫什么角?
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
(2)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一找三角板中的哪一个角是直角。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题。
(3)学画直角。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从一点起用三角板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中直角的顶点与这条边的端点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条边与这条边合在一起,再从顶点起沿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边,就画出了一个直角。要画上直角符号。
学生边画边说。同桌相互评一下。
学生按操作画,教师巡视。
(4)分组进行比赛,每组拿一个正方形盒子,数一数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评选出数的最快的小组。
(四)课堂练习:
1、做练习的第二题,数出图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样数才能数的又对又快。
2、练习第三题,在右边的四边形里加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长方形与一个三角形。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你认识了什么图形?学会了什么本领?
(六)板书设计:直角。
(七)课后作业: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与一个正方形。(用三角板画)。
(八)后记及反馈:
本节课由于找三角板中的直角出现困难,所以课堂节奏有些慢,没有完成预期的任务。直角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人们周围许多的物体表面都有直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直角,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效果不错。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篇十九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主题图、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教学预设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
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29+38。
=67。
问题:1.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问题:2.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
(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48-8+17=15÷3×5=。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问题:想一想,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第2题哪错了?
3.第3题哪错了?
4.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啊?
四、课堂作业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第2题。
板书。
设计同级运算。
课后。
反思。
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
主备人:
教学内容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第二课时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主题图、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2×4×7=6÷3×2=15+10-8=。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
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综合算式。
4×3=12。
12+7=19。
追问:这是谁列的?
追问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追问2:为什么先算4×3?
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问题:1.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
问题:1.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2.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0-8÷27×5-34+4×681÷9+2。
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
(二)小动物回家。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四、课堂作业。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篇二十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万以内加法的计算应该比较容易掌握,稍有困难的是万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中连续进位的加法的.口算和笔算。为此,本课教学中,在注重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的方法进行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 。通过情景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是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三位数加法中的连续进位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创设了十年前我去动物园参观的情境激趣引出课题,与今天再去逛时情境的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出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良好数学品质。整个课堂我创设小动物参与的环节,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开课伊始,我通过情景创设十年前逛动物园的情境,与今天学生再逛动物园的情境作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引入今天的知识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既现实、又有趣,同时还受到了环保教育。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中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汇报自己或小组的成果,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1.课件出示青山县野生动物园相关数学信息。
(2)提出数学问题。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独立计算。
(2)四人小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口算 数线
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
尝试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小老师板书,讲解)
3.小狮子先知道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你愿意告诉它吗?
4.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补充课题) 6.. 趣味练习,评选动物园环保之家(板演)
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这一环节设计了帮森林医生啄木鸟找对错,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两个环节,目的是为了对今天学习的连续进位的加法进行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