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实用方案(实用21篇)
方案的成功实施离不开领导层的明确指导和支持。准确的数据和充分的信息是制定方案时的重要依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实用方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妈妈的辛苦,感受母爱的崇高和伟大。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利用身边有限的材料,运用有趣的创意,或绘画、或制作、在妈妈的节日里为妈妈送上一份心意。
教学重点:
1、通过绘画、制作表达自己的愿望。
2、学会认同自己的作品。
3、敢于运用不同的材料表现自己的创意。
教学难点:
能够发挥想象,运用不同的材料表现自己特殊的创意。
教师准备:
妈妈的生活录像、学生作品照片、小制作若干、各种动物亲情照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彩纸、橡皮泥、彩色卡纸、剪刀、彩笔、小盒子、纽扣、丝带、信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英语单词,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个单词(出示mother、mom、mama、mommy单词卡片),谁知道它们怎么读?读给我听,好吗?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对了,它们都是(板书妈妈)的意思。
二、感受妈妈辛劳,体验情感。
1、快乐成长,妈妈哺育。
知道我们是怎样从一个小婴儿长成这么高的吗?(手势表示)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指名回答)。
(播放孩子是如何在妈妈的呵护下成长的生活录像)。
2、了解妈妈,关爱妈妈。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妈妈的呵护,妈妈不仅仅为自己的孩子付出了辛劳,还为家庭、为社会付出了更多的汗水。不信,大家请看(播放妈妈工作、做家务、照顾老人图片资料)。
师小结:无论严寒酷暑,妈妈认真地上班、起早贪黑地做饭、做家务,照顾爷爷奶奶……她多辛苦啊!
3、诗歌朗颂,感受母爱。
所以,有很多人都在歌颂母亲。(播放配乐诗朗诵《妈妈的爱》)。
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我从梦中醒来,
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
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妈妈到学校接我,
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雨水却打在妈妈的身上。
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有一回我病了,妈妈抱我去医院。
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妈妈着急地哭了。
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有一天,我打破了暖瓶,对妈妈又说了谎,
妈妈的批评叫我脸红,我不敢抬头看她的眼睛。
啊,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
一次老师叫用“最”字造句,
我说:“我最爱妈妈。”
三、了解妈妈节日,懂得感恩。
1、了解妈妈的节日。
我们都爱自己的妈妈,那你知道妈妈的节日有哪些吗?(板书:的节日,指名回答)。
小结:有三八妇女节、母亲节(每年5月份第二个星期天)、妈妈的生日。
2、看看其他同学的心意。
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播放同龄小朋友的绘画、泥工、手工作品)。
边播放边讲解作品特点,色彩、构图、创意。
这些小朋友多棒啊,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做出了珍贵的礼物表达了他们对妈妈深深的爱。相信,我们班的小朋友会做的更棒!
四、敢于动手动脑,尽情表达。
1、动手动脑制作。
看看你的身边有什么材料?(指名回答,橡皮泥、彩色卡纸、剪刀、彩笔、纽扣、小盒子、彩纸、丝带、信纸)让我们闭上眼睛,认真地想一想用你最喜欢的材料为妈妈做一件礼物,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可以画,可以捏,可以制作贺卡、小手工。)准备好了吗?大家开始吧!
2、教师巡视辅导。
要随时给予学生灵感的指导,使学生抓紧时间投入到创作中去。
3、展示讲评作品。
把你的礼物拿上来吧,讲讲你的作品(指名回答)肯定学生作品的色彩、创意、构图,最重要的是大家有这份心意。
小结:今天,我们每个人都能用简单的材料作出了与众不同的作品,真是了不起。老师非常高兴。
五、真情无限延伸,感悟大爱。
不光我们人类有自己的妈妈,动物们之间也有宝贵的亲情。不信,大家看(播放动物亲情图片)。
母爱是伟大的,让我们在今天好好学习,尊敬母亲,在明天孝敬母亲,报答母亲!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实用方案篇二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喜洋洋的贴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贴脸游戏,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瞧:
(课件出示喜洋洋图片)。
2、出示喜洋洋图片1。
问:你们觉得这两个喜洋洋有什么不同?
3、学生讲,老师贴。
4、学生观察,两者间有什么关系?
5、引入课题,喜洋洋为了感谢大家帮它找回了鼻子和嘴巴,现在给我们当导游,带我们一起去游玩,在生活中去学习上下位置关系。板书:上下。
二、理解上下,培养空间观念。(重点)。
出示主题图,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站,南京长江大桥,图中有什么交通工具呢?
学生观察。
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出示汽车和火车,你能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引导,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详细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出示火车和轮船,你能再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引导,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小结:在位置关系不变时,对于两个物体,上下位置关系是绝对的。
2、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难点)。
出示汽车、火车、轮船,你能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引导,一会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又说火车在下面。对吗?
同桌讨论。生回答。
小结:对于三个物体来说,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会不同。例如:火车对汽车来说,火车在汽车的下面。火车对轮船来说,火车在轮船的上面。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
现在,喜洋洋带我们来到第二站教室。
将你的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上面,然后将你的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再从文具盒里拿出一支铅笔放在文具盒的上面。
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生操作,师巡视。
(3)写一写。
四、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1、游戏,喜洋洋做,学生跟着做。
游戏儿歌:上上下下。
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向上爬,(双手握拳相互绕圈从下往上至头顶)。
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向下滑。(双手握拳相互绕圈从上往下至脚面)。
太阳出来了,(双手在头两侧伸直打开,手心向前)。
花儿也对我咪咪笑。(手腕靠拢在下巴处做花朵状微笑点头)。
上,下,(双手伸直上举,再弯曲至耳朵旁)。
上,下,(重复上面动作)。
休息一下。(双手在脸侧做睡觉状)。
2、第三站,动物器材室。
3、第四站,喜洋洋的房间。
4、第五站,回到教室。
联系生活,叫学生观察所处的教室,有哪些物体存在着上下位置关系。
五、小结。
今天,喜洋洋带我们游玩了这么多地方,你收获了什么?观察所处的教室,比如,讲台和黑板,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间存在哪些位置关系?这是我们后面几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实用方案篇三
教学目标:
3、增长学生知识,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懂得珍惜自然,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学生友善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彩色纸、剪刀、胶水、笔、彩泥。
2、教师准备多媒体资料,动画片《海底总动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根据兴趣爱好分小组,并确立组长,统一小组意见。
二、欣赏故事导入:
三、新授:
虽然鱼爸爸比较懦弱,但他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尼莫,由于他的爱心,会有许多朋友帮他找寻失去的儿子。
假如你是鱼爸爸的朋友,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对,帮助有困难的朋友是我们的美德。
鱼爸爸的朋友大都是鱼,我们来认识一下,海洋里有哪些鱼爸爸的朋友呢?请看大屏。
(展示各种不同的鱼的图片)。
你最喜欢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鱼朋友?
师复述鱼的形状和颜色。
你能模仿鱼儿游一下吗?
让我们都来模仿鱼儿游一游,想怎么游就怎么游。
我们来看一下鱼究竟是怎么游的。(动画:鱼游时的样子。)和我们游的一样吗?
哦,尾巴左右摆动呢,嘴里还在吐这泡泡,好象在说:尼莫,你在哪儿?我们找你来了。
鱼爸爸的朋友啊到处帮着找他的儿子。你看,黑板上也有一条鱼朋友呢,正在帮着找尼莫呢。
(师示范表现鱼)。
老师是画的鱼朋友,我们看看别的小朋友怎么表现鱼的。
(出示学生的作品)。
老师的和同学的一比啊,老师的有点差劲了,还是擦去吧。
我们美术课还学过什么表现手法?
对,除了画之外啊,还有彩泥捏,彩纸剪,这些方法同样可以表现我们的想法。
请先确定自己的表现方式。
四、作业。
按小组制作或画鱼,老师及时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中的问题,并适当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大屏展示各种鱼以及不同的表现方法,音乐伴奏)。
五、作业展示。
六、拓展。
遇到了困难怎么解决的?(介绍好的小朋友把作品贴在大图上)。
让我们来看一下朋友多莉是怎么帮助鱼爸爸克服困难的。(播放动画片)。
我们一起跟着朋友多莉来说一下。
在我们大家的帮助下,儿子尼莫找到了,他也交了很多朋友。
孩子总要长大,总要到外面去学习新的本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尼莫回来后他爸爸怎么做的。(播放动画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实用方案篇四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观察图形,想象不能看到的面: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知识点是长方体的前面和后面一样,左边和右边一样,上面和下面一样。左边不知道,可以看右边。
补砖块问题。
一、谈话导入。
二、完成练习一第五题。
出示完整的一面墙(图片)。
1学生观察。
2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每块完整砖块的长度是一样的;每行的砖块数是一样的;单数行和单数行摆的一样,双数行和双数行摆的一样。
3出示不完整的一面墙,“补砖块”
(1)这儿缺了几块?你能用刚才的发现来猜一猜吗?
(2)验证猜想。
方法一:学生可能会用画一画,补一补的方法。
师可以提问:你想怎么补?来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画的时候,引导学生用行之间的关系来画砖缝。
方法二:学生直接用数砖块的方法,那就不用补了。
师:一行有几块砖块?第一行缺了几块?
师总结方法:数出每一行缺的砖块数,再加一加。
老师对于这两种或更多的方法予以肯定及表扬。
(3)练一练。
完成p6补砖块练习。1、提问: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3、小结:如果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是什么形,那么它就可以画出什么形状来。
三、独立完成练习一第6题。
四、完成教科书练习一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五、完成教科书p7第8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直观演示。用后面书上提供的卡片。
(2)直观演示,边讲解。4旁边的数学在4的左边和右边,剩下一个数字在4的后面。
(4)总结。对面的那个数总是与原来的数隔着一个位置。
(5)应用规律。6的对面是?(隔着一个数字,是5)2的对面是几?
六、拓展延伸。
1、出示长方形模型,提问: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几种剪法。
2、请学生拿出若干张长方形,实际动手剪一剪。
3、进一步启发,激励学生,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并再一次让学生实践剪一剪,结果有学生发现了新的剪法。
七、单元小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图形的拼组整理与复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实用方案篇五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拔萝卜》。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动画激趣。
师:根据刚才的动画情节,请你来提数学问题?
生:小白兔拔了20个萝卜,小黑兔拔了40个萝卜,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师:你会解答吗?
生1:20+40=60(个)。
生2:小白兔拔了30个萝卜,小黑兔拔了6个萝卜,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30+6=36(个)。
师:如果小白兔和小黑兔拔的萝卜的个数刚好都不是整十数,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4+3245-32。
12+2126-13。
…………。
54+2723-15。
(除了进位或退位的两位数加减算式外,教师把其余的算式分别写在口算卡片上,在最后的送礼物游戏中可以用。)。
【评点】:这样的教学,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一方面,孩子们可依自己的学习情况复习旧知,部分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还存在困难,那就要在这里复习铺垫;另一方面,又为孩子们学习本节课的新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发了积极参与的意识。对出现即将要学的知识,让孩子根据自身学习水平,自己选择处理办法(或放进“问题银行”,或由教师把它们分别写在口算卡片上,放在课后解决)。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实用方案篇六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弄清数的组成。
理解计数单位。
课件,小棒。
一、演示百羊圈,引入新问题,激发数数兴趣。
1、师:蓝蓝的天,绿色的大草地,小朋友玩得多高兴啊!看,山坡上下来一群羊,有几只?又来了一群,几只?这两群羊共几只?20是几个十?学生观察回答上述问题。
2、又下来一大群羊,成八小群。师,羊真多啊!有多少只?
我们来估计一下,现在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大家交流,说一说自己估计的结果。
3、师,我们的估计对吗?可以数。你会数吗?今天学习数100以内各数。(揭示课题)。
二、操作、交流,学习数100以内各数。
1、实物数数。
(1)师:老师让你们没人带了100根小棒,快速地数一下,是不是100根。
(2)学生自由数汇报,你是怎么数的?(有多种数法,可以指名进行实际操作。)。
2、讨论。
(1)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是这样数的:每数10根捆成一捆。谁愿意用小棒再来演示,让全班都能看清楚?能不能试着用刚才同学们提出的`办法来数一下有多少根。提示:每数10根捆成一捆。一定要用皮筋捆好。
(2)师:一根一根地数,10个一是几?那十根十根地数,10个十是几?
3、引导学生一十一十地数到一百。
如果让你十个十个地数,你能从10数到100吗?100—10呢?
学生数10捆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2)数百羊图。一只一只地数,再十只十只地数。(同桌一个人数另一个人检查)。
(3)抢答:一十一十地数,三十前面是()十,三十后面是()十。
八十前面是()十,八十后面是()十。
(4)指名数: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十数到一百;从三十数到七十,从六十数到一百。
三、接近整十数的数法。
1、师:谁能很快地拿出三十五根小棒,说一说你是怎么拿的?如果一根一根的继续往下数,你能数到四十二吗?试一下。
出示例2: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学生边添小棒边数。
交流:三十九后面的数是多少?为什么是40?
学生将10个单根捆成一捆,得4捆,再接着数到四十二。
2、从五十六数到六十三,再从六十三数到七十二。(注意渗透组成知识,注意是否每数满十根捆成一捆。)。
3、不摆小棒,一一地数。
从七十八数到八十八,再数到一百。(同桌轮流数,再指名数。)。
回答:七十九、八十九、九十九的后面各是几?
四、学习100以内数的组成。
1、例3:拿小棒3捆又5个单根,看一看,是几根小棒?说一说35是()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第33页“做一做”的第二题。
3、同桌一人摆小棒,另一人说组成。
4、游戏:摘果子。(水果卡片)。
四十二()个十()个一七十六()个十()个一。
九十四()个十()个一六十里面有()个十一百里面有()个十。
想一想:其实生活中用到数数的地方可多了,想想哪里遇到过?自由汇报。
如果这堂课的表现是100分的话,你觉得你自己能得多少分?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说说你得分的理由。
五、小结。
师: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六、练习活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实用方案篇七
《好吃的水果》:
教材分析:
不管是在温暖的南方还是在季节变换明显的北方,各种各样有营养又味美的水果永远是孩子们的最爱。在南方,有披着“鱼鳞”的菠萝、金黄的芒果、成串的香蕉、红红的荔枝、毛茸茸的红毛丹、大大的菠萝蜜、形状奇特的榴莲;北方有诱人的水蜜桃、黄澄澄的柿子、脆脆的梨、红瓤的大西瓜、玛瑙般的葡萄提起这些,孩子们准会垂涎欲滴!这些水果不但看着诱人,吃起来还有各种不同的味道。
那么多种的水果,或香香的、或甜甜的、或酸酸的,还有的水果闻起来臭臭的吃起来却香香的享受这些水果时,同学们的感觉也是各不相同的。本课设置的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回忆,不但表现不同水果的特点,而且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而独特的感受。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体验美术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在感知活动中,启发学生去体会和表现物体特征、形状及带给个人的不同感受。
应会: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情趣的感知与回忆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表现能力。难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在感知或回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教学准备:
1、师生各自找来自己最喜爱的水果,作为感知材料。课件。
2、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表现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教学。
老师带来一个百宝箱,谁愿意来摸一摸里面有什么?也许会咬人呦!
(学生摸,发现各种各样的水果)。
二、看课件,欣赏各地水果。
1、新疆被誉为瓜果之乡,你知道新疆有哪些特色水果?(学生回答有哈密瓜、香梨、葡萄)。
2、介绍火龙果、人生果。了解不常见的南方水果,观察不同的水果外形特点、色彩。
通过“摸”来感受水果的外形、特征。在体验中,营造一种宽松、快乐、自由的气氛,并且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并引发回忆、联想。
(学生谈看到果实的感受。)。
三、说说你带来的水果形状、颜色、特点、味道。
1、学生介绍,表现吃不同味道水果的表情。
2、你们相信水果会变吗?看能变成什么?(出示课件)。
西瓜变成了西瓜城堡,苹果变成了苹果精灵。你的水果能变成什么?(学生畅想汇报)。
看老师变成了苹果姐姐,我开着椰子火车,带着香蕉汽车来接你们的水果精灵快快来水果乐园吧!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尝试着自己发挥想象,把自己带来的水果“变”一个样画出来。
五、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学生品尝自己带来的水果。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实用方案篇八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6~77页。
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进行统计,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2.使学生能利用统计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培养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的精神,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质疑引入。
播放《生日歌》,投影显示例题情境图。
提问: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今天是谁的生日?
在学生迟疑时,设疑引入:怎样才能很快地回答这些问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统计(板书课题:统计)。
二、积极参与,经历过程。
1.整理动物的只数,认识象形统计图。
提问:我们为什么不能很快说出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这些客人各有多少呢?
再问:用什么办法能很快知道?(可以把大象家来的客人排排队)。
讨论:我们怎样帮大象把家里的客人排队呢?
学生交流讨论情况,师生共同归纳:分类排队,有几种动物就排几排;可以竖着排,也可以横着排。
拿出几种动物的头像,谈话:请两个小朋友合作,一个小朋友看着例题图说动物的名称,另一个小朋友在黑板上把小动物排一排。指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排,一个竖着排,另一个横着排。
提醒:一人报动物名称,另一个人在黑板上贴,报一只,贴一只。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分类整理的情况。
提问:现在你能很快数出每种动物各有几只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图中(见教材第76页)分别填上三种动物的只数,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提出问题并回答,如:哪种动物的只数最多,哪种动物的'只数最少等。
小结:把几种动物先分一分、排一排,再数一数,得出结果,这样的过程就是统计。(板书: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
2.整理花的朵数,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几种鲜花图片,仔细观察例题图,把花分颜色贴在课本第77页的虚线框内,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在实物投影上展示部分学生完成的图和表,相互交流整理的过程。
提问:观察表中的数据,你能提出并回答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加深体验。
1.完成想想做做。
谈话:小朋友们为大象统计了客人和送的鲜花的情况,为了感谢大家,大象准备买5种水果招待大家。在这5种水果中,你最喜欢吃哪种水果?请大家分小组统计一下人数。(出示统计表)。
先按小组统计,再把各小组的统计结果汇总,填在统计表里。
提问:我们班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多?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少?
再问:你还能想到什么问题?
2.实践活动。
学生拿出学具盒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提问:如果要统计学具盒中的物体,可以怎样分一分?(按颜色或按形状分)。
组织学生按形状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并填写相应的统计表(略)。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提问:回忆一下,我们是用什么办法整理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这些客人各有多少的?
谈话: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可以分类统计数据,你还想统计什么?课后可以和其他同学合作完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实用方案篇九
预习要求:看教科书第2—3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
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
(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
先在小组里交流。学生回答。
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2.认识平行四边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
(3)交流。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三、体验深化。
(p3做一做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三、练习巩固。
(2)练习一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实用方案篇十
《音乐中的动物》:
教学目标。
1、能听辨音乐,用动作来表现自己感受到的不同的动物形象。
2、通过欣赏,体会音色在乐曲中的作用,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重难点。
1、通过即兴创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2、通过即兴创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电子琴、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复习歌曲《在动物园里》。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新授:
1、小朋友们注意听,有一只动物走过来了,是什么动物呢?你们听了音乐后告诉老师是什么动物?(放音乐)。
2、学生听音乐后回答。
4、听音乐,学生模仿狮子走路和吼叫。最后一起说:我——是——狮子王!并要求学生最后造型定格。
5、美国有一部描写狮子的非常有名动画片,名字叫——《狮子王》,很多小朋友都看过,是吗?现在,我们来欣赏这部影片的第2部片段。
四、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到动物园里玩了一圈,在动物园里,我们欣赏了一首乐曲《狮王进行曲》,小朋友们玩得高兴吗?你们回去后把自己创作的歌曲唱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一起分享你们的快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实用方案篇十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51页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感悟位值思想。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感悟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具准备:
两位数的数位表,4个小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用珠子和数位表上一节数学课。
2.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二、在操作中感受位值思想。
2.为什么两个圆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十一,十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看来小圆片在数位表中所在的位置太重要了,我们把圆片挪来挪去就表示大小不同的三个数,分别是2、11和20。
4.若4个小圆片呢?(学生继续动手摆)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5.在操作中学生体会有序思考。
教师提问,学生摆后回答。
(1)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
(2)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3)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实用方案篇十二
这一学期我担任一年级2班数学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在幼儿园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养成不够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要让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1、教学内容:准备课:数一数,比多少;位置:上、下、前后、左右;1-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2、教材编写特点:
(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己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是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安排实践活动,是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一)知识方面。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二)能力方面。
1、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和初步的数学思想。
4、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3、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等。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1、准备课4课时;。
2、位置6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4、认识图形(一),3课时。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5课时。
6、1—20各数的认识,10课时。
7、认识钟表,3课时。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课时。
9、总复习,10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实用方案篇十三
用数学。
1、亲历从生活中提炼出生活知识的过程。
2、熟练地进行计算。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乐趣。
课件。
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那咱们就到郊外去秋游吧。
二、合作探究(课件出示)。
早上的'太阳出来了,瞧,郊外的鲜花景色可真美啊,看远处还有几只可爱的猴子呢。
课件出示猴子图。
左图有5只猴,右有2只猴,分步出示。
请你看图说出图意,你是怎样算出图上的猴子的?
你能独立列出算式吗?评价,你们认为谁说的好?
走过猴林又来到小河边,看,河里有几只鸭子呢?
课件出示鸭子图。
生说图意。
全班交流。
独立列式计算。
评价: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
三、课中操。
同学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有美丽的小鸟和小梅花鹿都在为你们跳舞呢。
四、做一做。
梅花鹿图和蘑菇图。
说出图意后独立列式。
编题。
小组内试着互相编题让其他同学们来解答。
p621314。
口算比赛或扑克牌游戏。
五、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实用方案篇十四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观察图形,想象不能看到的面: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知识点是长方体的前面和后面一样,左边和右边一样,上面和下面一样。左边不知道,可以看右边。
补砖块问题。
一、谈话导入。
二、完成练习一第五题。
出示完整的一面墙(图片)。
1学生观察。
2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每块完整砖块的长度是一样的;每行的砖块数是一样的;单数行和单数行摆的一样,双数行和双数行摆的一样。
3出示不完整的一面墙,“补砖块”
(1)这儿缺了几块?你能用刚才的发现来猜一猜吗?
(2)验证猜想。
方法一:学生可能会用画一画,补一补的方法。
师可以提问:你想怎么补?来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画的时候,引导学生用行之间的关系来画砖缝。
方法二:学生直接用数砖块的方法,那就不用补了。
师:一行有几块砖块?第一行缺了几块?
师总结方法:数出每一行缺的砖块数,再加一加。
老师对于这两种或更多的方法予以肯定及表扬。
(3)练一练。
完成p6补砖块练习。1、提问: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3、小结:如果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是什么形,那么它就可以画出什么形状来。
三、独立完成练习一第6题。
四、完成教科书练习一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五、完成教科书p7第8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直观演示。用后面书上提供的卡片。
(2)直观演示,边讲解。4旁边的数学在4的左边和右边,剩下一个数字在4的后面。
(4)总结。对面的那个数总是与原来的数隔着一个位置。
(5)应用规律。6的对面是?(隔着一个数字,是5)2的对面是几?
六、拓展延伸。
1、出示长方形模型,提问: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几种剪法。
2、请学生拿出若干张长方形,实际动手剪一剪。
3、进一步启发,激励学生,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并再一次让学生实践剪一剪,结果有学生发现了新的剪法。
七、单元小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图形的拼组整理与复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实用方案篇十五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与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从物体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水彩笔、剪刀、橡皮泥、印泥等工具;尺子,钉子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验形体。
春天来了,森林里多美啊!小白兔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吗?(小组合作搭积木,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小朋友搭得都很漂亮,你们用到了那些积木,你能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吗?(学生动手分积木)。
学生交流:我们用到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小朋友选一块自己喜欢的积木,看一看,摸一摸,跟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的?(学生边摸边说)。
2、全班交流:
——长方体的面长长的,平平的:
————正方体的面方方的,平平的;。
——圆柱体的面圆圆的,弯弯的。
3、小朋友,你能不能想办法把这些面记下来?我们准备了白纸,橡皮泥和印泥等工具,小朋友先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下这些面,比一比,看看那个小组想的方法最多。
4、小组合作活动,探讨把面记下来的方法。
5、全班交流,加以演示:
——-我把正方体放在纸上,照着它的边画下来;。
——-我把长方体放在纸上,用剪刀沿着它的边剪下来;。
——-我拿圆柱体的面在印泥上沾一下,然后印在纸上,就留下了这个面。
6、小结:
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呀!(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上分别移下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我们把它们都请下来。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7、板书课题:认图形。
三、操作巩固,加深认识。
2、学生可下座位寻找,全班交流。
3、小白兔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出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你能不能用上刚才学的本领,帮小白兔围一围呢?围好后和小伙伴说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学生相互合作,在钉子板上围图形)。
——-你围了什么图形?
——-有人在钉子板上围出圆形吗?
——-为什么围不出圆形?
4、(电脑出示斜放的长方形)这是个什么图形?为什么和刚才的`长方形不一样?
——-原来长方形可以躺着,站着,也可以斜着,它们都是长方形。
5、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你来说说,来了哪些图形?(出示第42页的第5题)。
——每种图形有多少个,你能用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学生涂色并统计)。
——交流图色的方法,表扬把相同的图形涂上同一种颜色的学生。
四、全课总结,联系实际。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实用方案篇十六
一、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
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
约3课时。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审批时间审批(人)。
课题。
认识平面图形。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方法:情景演示法。
教具与学具: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含预期目标)。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共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五、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实用方案篇十七
教学内容:
用数学。
教学目的:
1、亲历从生活中提炼出生活知识的过程。
2、熟练地进行计算。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乐趣。
教学准备:
课件。
思维训练:
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那咱们就到郊外去秋游吧。
二、合作探究(课件出示)。
早上的太阳出来了,瞧,郊外的鲜花景色可真美啊,看远处还有几只可爱的猴子呢。
课件出示猴子图。
左图有5只猴,右有2只猴,分步出示。
请你看图说出图意,你是怎样算出图上的猴子的?
你能独立列出算式吗?评价,你们认为谁说的好?
走过猴林又来到小河边,看,河里有几只鸭子呢?
课件出示鸭子图。
生说图意。
全班交流。
独立列式计算。
评价: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
三、课中操。
同学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有美丽的小鸟和小梅花鹿都在为你们跳舞呢。
四、做一做。
梅花鹿图和蘑菇图。
说出图意后独立列式。
编题。
小组内试着互相编题让其他同学们来解答。
p621314。
口算比赛或扑克牌游戏。
五、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实用方案篇十八
看教科书第2—3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3题。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
一、复习铺垫。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
(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
先在小组里交流。学生回答。
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2.认识平行四边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
(3)交流。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三、体验深化。
(p3做一做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三、练习巩固。
(2)练习一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实用方案篇十九
课本第85页。
1、通过观察、猜测、欣赏、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图形中的一些简单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3、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规律能创造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初步认识图形排列的简单规律,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一、利用比赛,感知规律。
记忆比赛:男女生分别记忆两组数据,得出有规律的好记,没有规律的不好记。得出规律的重要性,引出课题:找规律。
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数学小精灵聪聪听说我们学习找规律,也来到了这里。他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说呀,在这春暖花开、春暖花开的季节,光明小学一一班的小朋友去公园聚会了!他们把会场布置得可漂亮啦!同学们又蹦又跳玩得可开心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朋友、灯笼、彩旗、小花。
首先研究装饰物是怎么排列的。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彩旗是怎么排列的?(黄红、黄红)。
我们就把这一面黄旗和红旗看作一组。(板书:一组)。
2、接下来讲解小花、灯笼的排列方式。
3、小朋友队伍的排列。
小结:像彩旗、小花、灯笼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按都是按顺序为一组,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而且至少要重复3次,像这样的排列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
四、学以致用,摆出规律。
小组合作,作品展示。
五、智力闯关,应用规律。
六、联系生活,找出规律。
七、情感教育,总结本课。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实用方案篇二十
思维的训练应从一年级开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予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9加几》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
这时候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我不是这样算的。”“那你是怎样算的?”他把算法说出来以后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算法很多,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9加几》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这时候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我不是这样算的”“那你是怎样算的?”
他把算法说出来以后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算法很多,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巧设疑问,提升教学效果。
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用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速度比较快?为什么写在十位上?书写格式是什么?这样的比较设疑,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在自学中弄清了问题,掌握了计算方法,体会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起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2)通过观察事物设计疑问。例如,教“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把平行四边形用割下来补过去的方法将图形变成长方形,让学生观察图形变化前后的情况,提出问题:图形的什么没变、什么变了?学生回答后再提问:能否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问题,充分展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成效。
在游戏中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如果老师一味地在讲台上讲授知识,而让学生只是坐着听课,有的学生精力无法集中很容易就走神,根本无法听老师讲课。如果我们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以游戏和分组讨论两种方法进行教学,提高他们学习的动力,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例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可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字5,用这些5的物体编成儿歌:1只手有5个手指,2只手有10个手指,3只手有15个手指……然后通过合作学习把这些儿歌改编成乘法口诀,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兴趣得到提升,学习效果得到提高。只有营造一种愉快、和谐的班级氛围,才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习的动力。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好强、好胜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各种条件,在班级上组织多种多样有趣的课外活动,把数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还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培养学生遵章守法的自觉性与自制力。这样,有利于让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通过实践,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懂得了学习要多动脑筋、找窍门,学会手、脑并用。学生有了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同时参与意识得到提高,自理能力逐渐形成,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充分表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学生的创新精神。
3创设数学课堂氛围。
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改教学中要求教师在教学期间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还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将学生的成长发展放在教学的首位,进而能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1]。如果教师能与学生平等对话,并且尊重学生的思想和见解,那么教师最终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愿意与教师交流,那么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也会主动的寻求教师帮助,进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喜欢数学教师,那学生对数学学科也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当然,在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控好节奏,也要对自己的言行进行严格的要求,要始终正确引导学生,这样教师才能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也能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问题。并且教师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不能太武断,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标准要求学生,而要做到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首先,教师为学生展现静态的动物图片(5只小鸡),让学生数一数图片中的动物有几个,学生回答有5只;然后,教师点击视频,并配声音解说,“5只小鸡离开家捉虫子吃,突然天空下起了大雨,大家急着往家里跑,跑回家后,鸡妈妈一看”,在此时视频也暂停,让学生再数一数图片中的小鸡数量(4只小鸡)。学生发现少了1只,“最小的孩子不见了,于是鸡妈妈就跑到外边去找,最后在小兔子家找到了小鸡。”在《数一数》这一节内容教学中,教师将内容用形象化的手法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小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的参与课堂,最终学生能够容易理解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4数学思维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
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同学认识到数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
提高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办法多种多样,比如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就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问题是学习数学的阶梯”,“学问学问,有学有问”,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问”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中学生最富有想象力,因此,不但要给他们以“提问题”的权利、机会和场所,更要培养他们“提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中加强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方法。
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中不是把目光只停留在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上,而是以它们为载体,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正是现代教学论所倡导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也是目前数学思维教育素质化的新热点。而它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着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化与发展。数学思维的种类有很多,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从直觉思维到辨证思维,从正向思维到逆向思维,从集中思维到发散思维,从再现性思维到创造性思维,从中体现出了多种多样的思维品质。如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广阔性、灵活性、创造性、发散性等。
这些也正是思维训练的目标与指导思想。在以问题为中心、以教材内容为素材、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是问题暴露、思维点拨、启迪、诱导者,学生是思维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获取者,所以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多元的思维品质教育,把思维品质教育渗透到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测试评析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思维品质不断得到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真正把学生当作数学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实用方案篇二十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认识整时。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整时。
教学准备。
主题图、大钟面、小钟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
2、指导看图。
师:小红起床了,妈妈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她,表扬她是一个早睡早起的好孩子。我们也要像小红那样,听到闹钟响了,马上起床,不睡懒觉,养成好习惯。
3、揭题。
师:闹钟可以叫我们起床,那你还知道钟表有哪些作用呢?
师:钟表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它的本领可大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师: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课。
1、认识钟面。
(1)看一看,比一比。
a、观察钟面。
师:引导学生拿出学具钟面,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
b、比一比。
生汇报(都有两根针和1~12这些数字)。
c、认识时针和分针。
师:这两根针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仔细观察。
师小结:对,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一根更长更细的叫分针,另一根更短更胖的叫时针。(结合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板书特征:时针短、胖;分针长、细)。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认识分针时针。(演示并讲解)。
d、指一指,认一认。
师指给学生认时针和分针。
同桌互相指认。
e、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钟面,生仔细观察(时针分针在走)师问:你发现了什么?
钟面上的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生思考)。
师:(小结)像这样的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结合钟面讲解)。
生跟着比划,了解顺时针方向。
师小结:分针和时针总是朝着顺时针方向不停地转动。
2、认识整时。
a、认识第一个钟面上的时刻(7时)。
这是小红早上起床的时刻,你知道是几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问:这个钟面上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是几时?
生汇报:分针指着数字12,时针指着数字7。
师小结: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b、认识书上第91页主题图下面的三个钟面。
师指着第一个8时的钟面,问:你能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汇报观察认时间的'结果。(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我知道是8时)。
师:分针指着12时,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生齐读)。
按上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先认,师再结合学生的汇报小结认整时的方法。
师小结:我们把刚才我们认的这四个时刻都叫做整时。(板书:整时)。
c、拨钟(认整时)。
师拨钟生认。同桌互拨互认。师说时间生拨钟。
3、学习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
师:刚才我们认出了钟面上的时刻,那你能把这些时刻记录下来吗?
a、介绍用汉字“时”的表示方法。
几时只要在几的后面加写“时”字就可以。(板书:8时)。
b、介绍数字表示方法。
学生回答后,师简要小结:用数字表示整时时,冒号右边是2个“0”,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c、学生接着用两种表示方法把后面两个钟面上的时间表示出来,指导学生完成,并针对问题及时讲评。
三、应用。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92页的内容。
时间是很宝贵的,我们要合理利用时间,安排好一天的学习、生活。这是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出示课件)。
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师讲评,生订正。
2、说说自己一天的安排。
教育每个学生都要遵守纪律并爱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3、练习十六第三题:让学生试一试。
四、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板书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2、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做时间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