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是周长教案(汇总13篇)
在编写教案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学情、教材的要求以及教学目标。教案的修订和更新要不断反思和改进,紧跟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教案范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三年级数学上是周长教案篇一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学生认识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来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是学生以后学习各种图形计算的基础,也是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根据大纲的要求和这节教材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知目标:结合具体的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力目标: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
3、情感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依据本节课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结合具体事物和图形,表述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是: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
数学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设计的教法主要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知识。因此,在教法设计上,我主要运用了情境教学法。
学法指导主要是: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
新课标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体现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组织活动,探索新知;下面具体的说一说: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我采用多媒体演示小蚂蚁跑的动画情节引入新课。这个环节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理解树叶的一周的含义,从而初步建立周长的表象,为下面学习什么是周长做好了必要的铺垫。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识。这个环节我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描一描,引出周长的含义。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从你收集到的树叶中选出一片,在一张纸上用一笔描出它一周的边线,行吗?在学生独立活动之后,我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在描树叶边线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活动二:摸一摸,理解周长。在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后,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并动手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让学生懂得:平面图形都有周长。
活动三、量一量,测量周长。在学生亲身感受到物体周长的基础上,如何求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这些图形的周长。教师进行巡堂加以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动手操作后交流方法。
(三)、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课外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三年级数学上是周长教案篇二
1.能自己整理这一阶段(三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2.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解决与周长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较熟练地进行计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促进学生在数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健康发展,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5.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本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教师组织学生回忆这三个单元的所学内容,包括对知识的整理、复习和运用。我的设计思想,首先是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本段的大概内容,并且要举出自己身边的相应的数学问题,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的养成,即“小小设计家”;其次,在班内作集体讨论与交流,给学生以自我展示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将课堂变成他们共同创造和分享新问题、新发现、新体验的课堂,把枯燥无味的练习课变成富有竞争气氛的数学活动,即“小小记者会”;最后,再回归到“我的成长足迹”上,引导学生作学习小总结,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方法、思考的方法、掌握的方法、经验的积累等,即引导学生对学习情况的自我评价。这样,90%的课堂就交给了学生自己操作。
我们学校是一所镇中心小学,有15个教学班700多名学生,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京博集团的支持下,在师资建设、教学环境等方面逐步走向规范化。京博希望小学虽然是一所乡镇小学,但却有着优秀的教学设施:整齐的教学楼、优雅的教学环境;配备有微机室、音乐室、舞蹈室、大实验室、图书室、仪器室、体育器材室、音乐器材室等专门教室;30多位教师人手一台微机;各教室网络在进一步建设当中。
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来自邻镇的村庄(一小部分来自镇直单位),除了周三和周六,他们都像一个个身着蓝白相间校服的小天使,热情大方,装扮得非常美。特别是三年级的这一批幸运儿,他们与课改一起悄悄长大,喜欢把自己带入到数学问题之中,自己去探索、去操作、去讨论、去解决,可谓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县教研室的领导来我校听课,给他们的评价是:他们当中的很大一部分,已经具有六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已经可以在脑子中一连串地想出六步过程的数学问题结果。
(一)观察图画,引出课题。
师:(出示图1)。
同学们,看到这个画面,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1:我想到小朋友放学回家了。
生2:我想到了狗熊掰棒子。
生3:不是,狗熊什么也没留下,而这是老师提醒我们该总结这么长时间学到了什么了!
小记者:请问李红娇同学,你能向大家说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我想我们走过之后都会留下一串脚印,那么我们每天都在学习,脑子里也会留下一串“脚印”,况且我们又要学习“整理与复习”了,这是老师用了打比方的方法。
(老师与学生一块为李红娇的回答喝彩鼓掌)。
师:你们真是老师肚子里的小蛔虫,老师的心思一下子就被你们猜透了。这一节课,我们就一块来把这一段时间学习的`东西做一下整理与复习。(板书)。
三年级数学上是周长教案篇三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本册教材图形与几何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求法的基础上的教学。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它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学生个性差异大,课堂学习过程中自控力不强,学生排斥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方法,多样的互动环节,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判断、做出选择。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说教法: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
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择法”,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反馈总结。
(一)情境导入(3分钟)。
我以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提出学习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数学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探索新知(2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为了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分析教材的难点,在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过程中,我设计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总结归纳这三个环节。
1.首先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特点,学生很容易得就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这一特点,然后利用周长的定义,让学生独立算出小兔子所走的路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长方形周长=长+宽+长+宽。
长方形周长=长×2+宽×2。
长方形周长=(长+宽)×2。
3.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第三种计算公式是最简便的。在此基础上,反问: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实践应用(15分钟)。
(四)反馈总结(2分钟)。
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说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对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能够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三年级数学上是周长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景,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良好的情感态度。
重点难点:
认识周长,深刻感悟周长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直尺、各种实物、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有两个小蚂蚁由于昨天晚上特别不听话,蚁爸爸罚他们绕运动场跑一圈,但是一只小蚂蚁跑后爸爸允许他去休息,而另一只却被爸爸罚跑两圈,这是为什么呢?(出示课件)。
观看蚂蚁爬树叶的动画(flas-演示两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只小蚂蚁爬了一周,而另一只小蚂蚁爬了一半)。
指名回答,师根据回答,适当板书:一周的长度。
师:真棒!一只小蚂蚁爬了一圈,也就是一周,而另一只小蚂蚁爬了一半(课件显示树叶一周的边线)。
师:这个“树叶一周的长度”它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树叶的周长)。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什么是周长》(板书)。
二、自主、合作探究。
1、看一看。
(1)课件播放,铅笔绕图形的一周,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2)课件播放,小明绕着操场跑步,小明跑的一周的长度就是跑道的周长。
2、摸一摸。
(1)摸一摸手中树叶的边线(强调从哪起摸,到哪,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2)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叶面的周长。)。
(3)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叶面的周长。)。
(4)找黑板的周长。
师:黑板的周长在哪?谁能上来指出来?
请一生用米尺指出来,师在学生起点处做个记号,回到起点时又做记号。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生活中的物品的边线,初步感知体验到周长要从起点开始,最后还要反回到起点)。
3、描图形的边线。
师:看,这两片树叶漂亮吗?想不想也学学小蚂蚁的方法,描出它们的周长?
(1)描树叶的周长,请学生到讲台演示。
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
(2)那么,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几个小朋友描的作品。判断:下面哪幅图的周长画得正确?为什么?(出示课件)。
(3)师: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自己喜欢的作品,用你们最喜欢的颜色来描出它们的边线!
小组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描树叶的边线,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
4、练一练。
课件展示练习题,画出下列图形的边线。(注意图形内部的线段不属于周长)。
三、深化练习。
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师:我这里有一个三角形的框架,请问它的周长在哪儿?
生上台指出。
师:如果老师把接头放开,这个图形还有周长吗?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
生1:我认为有周长。
生2:我认为没有周长。
师:我们分两组进行辩论。(分正方与反方)。
小结:开口的图形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
四、智力大比拼——巩固运用。
1、画一画下面图形的边线。
2、辨一辨: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没有,为什么?(出示课件)。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三年级数学上是周长教案篇五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秋季)是啊,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轻轻地飘落下来,(贴树叶模型)你们看,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片大树叶,你们喜欢吗?(喜欢)一只小蚂蚁也非常喜欢这片树叶,(拿小蚂蚁模型)你们瞧,它把这片树叶当成了运动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小蚂蚁是怎样在这片树叶的边线上做运动的?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圈),一圈还可以怎么说?(一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一周的问题。(板书:一周)。
二、动手实践,感悟周长。
1、摸一摸。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采集的树叶,选择一片你最喜欢的,先摸一摸它的面,有什么感觉?(滑滑的)那你们能不能像小蚂蚁爬树叶那样摸一摸它的边线。
(2)学生进行摸树叶活动。
(3)谁愿意到前面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摸树叶边线一周的?
(4)学生展示,(边说边摸)。
2、描一描。
(1)刚才你们摸了树叶的一周,那你能不能把树叶的一周描下来?(能)请同学们拿出彩色笔,描一描吧!
(2)学生进行描树叶活动。描完之后,同桌互相看看漂亮吗?
(4)你们和他描的一样吗?有不同方法的同学请举手?(找一名同学再来描一描,说一说。)。
小结:同学们都看到了不管你们怎么描,都是沿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是吗?
3、找一找。
同桌之间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2)小组汇报。(你找的是什么物体的面?请你摸一摸哪里是它的一周?)。
4、画一画。
(1)同学们找的可真不少,为了鼓励你们,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图形礼物。想不想要?(想要)但老师有个条件,只有正确的描出它的一周,才能得到这些礼物。请打开桌子上的信封,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图形用彩笔描出这个图形的边线,开始描吧!
(2)师:你们能得到礼物吗?(能)现在我们就在小组内互相检查一下,看看你的小伙伴描得对不对,如果他描对了,就得到礼物了,如果他描错了,请你帮他纠正过来。
(3)都有谁得到礼物了,举给大家看一看!老师祝贺大家。
(周长),你们真聪明,你们的想法和数学家想的一样,在数学上,数学家把物体有的面或平面图形一的长度叫作它们的周长。
5、量一量。
你们想不想知道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合适的测量工具,一个人量,一个人当记录员,剩下的同学当小军师,为你们的小组出谋划策,也可以当小助手,帮你们小组完成任务。开始量吧!量后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2)量腰围。
不仅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有周长,我们的身体上也有周长,比如要买裤子需要知道腰一周的长度,这叫围,谁能估一估老师的腰围是多少?(生自由发言)到底估的准不准呢?要实际量一量,谁来量一量老师的腰围?找两生量老师的腰围。(边量边指导测量方法),量完告诉大家测量结果。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腰围?同桌互相帮助,先估一估,再量一量,量的结果要记在记录卡上。量后汇报。
6、辨一辨。
(1)刚才,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有周长,你们看这些图形有周长吗?(课件出示:几个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指名一一回答。
(2)小结:看来,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7、说一说。
刚才我们又进行了许多有趣的活动,现在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呢?(在“周长”的前面板书“什么是”)。
三、拓展认识,激发思维。
1、比一比。
刚才小蚂蚁跟老师说,它遇到了一道难题,你们想帮助它吗?(想)。(课件出示:45页第三题)下面个图形哪个周长长?(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看法,然后通过课件操作验证)。
2、量一量,算一算。
(1)我们帮小蚂蚁解决了难题,小蚂蚁非常感谢我们,并且给我们带来了礼物,(出示智慧宝盒)这些礼物就藏在这个宝盒里。你们想要吗?(想)可是这个盒子是有密码锁的,只有解开密码,我们才能打开盒子。你们想解密码吗?这些密码就藏在我们书中45页第二题中,请同学们快快找到吧!(课件出示45页第二题)。
(2)为了快速解开密码,我们来分分工。(第一、二小组测量并计算三角形的周长,第三、四小组测量并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第五小组测量并计算梯形的周长)开始吧!
(3)谁来解第一个密码?(先来汇报三角形的每条边的长度,再说说它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解第二、三个密码方法同上。
3、剪一剪,比一比。
(1)、密码解开了,智慧宝盒为我们打开了,你们看,小蚂蚁又给我们带来了一道智慧题,只有解开智慧题,才能得到小蚂蚁的礼物。(课件出示智慧题),请同学们快速读题,谁最先知道答案谁举手。
(一个长方形,沿着对角的曲线剪开,变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2)、送礼物。(每人一颗智慧星)。
四、总结收获,体验成功。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你们快乐吗?老师也为你们的成功感到快乐,今后你们还会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希望你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五、布置作业:
课后画一片树叶,想办法量出它的周长。
三年级数学上是周长教案篇六
《认识周长》是孩子们以后计算图形周长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这个词语,所以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设计这一课时,我主要首先写了一个周字,让孩子们说一说周有哪些含义,然后再出示周长,让孩子们猜一猜周长的周,是什么意思,并指出周长的周是周围的意思。接着,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指出投影上的一些的图形的一周指的是什么?通过学生这样不断地指,去认识和理解必须是由起点到终点,也就是由起点回到起点,然后再引导学生去概括概念。然后通过指一指,画一画,看一看,摸一摸等数学活动,让孩子充分感受周长的含义。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些有难度的练习,出示了很多不规则的图形,让学生观察,通过不停地说和指,知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这就是我们所指的周长。
最后设计了一些周长的计算。其实也是对周长定义的巩固。该课时的教学从目标的达成和学生课堂参与来看还是比较好的。不过在时间的安排上还可以安排多一点的内容,把时间把握得更加紧凑一点。
但是在学生动手测量树叶的周长时,由于在进行测量之前缺少对学生方法选择的引导,我发现学生对测量方法的选择很随意,不能较准确的测出叶子的周长,如果在测量之前加上个你打算怎样来测量?问题的探讨,也许孩子们完成的会更好一些。
三年级数学上是周长教案篇七
教学内容:(实验数学)第五册、第118—120页例1-例3。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的特征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通过对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机、投影片、铁丝等。
教学过程:
一、准备。
教师出示动物园篮球场平面图,提问:“动物园篮球场是什么形状?”“长方形有几条边?有什么特征?”
二、诱发。
课件展示:小狗花花围着篮球场走一周。教师:“它走了多少米?怎么计算出来?”(激发学生动脑筋想办法)。
26+14+26+14=80(米)。
三、释疑。
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小狗花花走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四条边的总和。教师板书:长方形四边长度的和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2、让学生比划周围一些长方形的周长。例如:黑板、桌面、课本等。
3、展示:长方形对边相等。教师:“根据长方形的特征,我们能不能找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其他方法。”学生推导出下面的计算方法(利用对边相等)。
26x2+14x2=80(米)。
4、展示:小狗花花先走一个长,再走一个宽。提问:“这时它走了多少米?是长方形的周长的多少?”展示:小狗花花接着走完全程。教师提问:“剩下的路程是长方形的多少?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学生进一步观察后,推导计算长方形周长的第三种方法。
(26+14)x2=14(厘米)。
5、让学生议一议: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几个条件?
6、教师出示例2(投影),学生独立解答。
7、教学例3,学生读题后,教师操作:拿一段长50厘米的铁丝,先量出一个长,用铁钳拧成90度角,再量出一个宽,用铁钳拧成90度角……拧成一个长方形后,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剩下的部分等于什么?(铁丝的长度-长方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此题。
8、投影:(让学生在课堂独立做两道题)。
四、转化和应用。
投影:
1、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2、量一量各个长方形的边长,计算各个长方形的周长。
课件:展示黄、红、蓝三个长方形。
三年级数学上是周长教案篇八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系列“春游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初步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的独立、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尊老爱幼,关爱他人”的美德。
学会解决旅游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时,学生能选择较合理的策略。感悟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活动表格。
1、诗歌欣赏:《春天来了》,这是一首学生在语文考试中自己创作的诗。这么优美的诗,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在这美好的春天里,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引出“春游”的课题。 2、你喜欢旅游吗?在旅游中要注意什么?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感受旅游的快乐,但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问题,要同学们一起解决。让我们出发吧!
1、选择合适的租车方案
(2)先让学生估估、猜猜。与小组同学讨论后把租车方案填在课本上。
(3)租车方案怎样租车最省钱?
大车
小车
可坐人数
租金(元)
方案一
3辆
方案二
2辆
方案三
1辆
方案四
0辆
(4)汇报结果后总结方法:最省钱的策略是,车的座位如果不能坐满,空位必须尽可能少一些。因此,租1辆大车和2辆小车的方案最合适。
2、快餐店用餐
师:到达目的地,同学们玩得真开心,转眼到了吃中饭的时间了。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家快餐店用餐,这里的食品真丰富,有凉菜、热菜、主食、饮料等。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你最喜欢的食品。
(1)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再把自己的选择填在课本的表格里,算出你的午餐一共花了多少钱?(提醒学生别浪费。) (2)汇报结果,看看大家都选了哪些营养又美味的食品。
3、买纪念品回家
师:在快乐的游玩中时间过得真快,到了该返回的时间了。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家纪念品商店,让同学们买些纪念品带回家。
(2)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问题。并提两个不同的数学问题,再解答出来。
(3)如果你有20元钱,你准备带什么纪念品回家?说说理由。
师:同学们,愉快的一天结束了,你一定玩得非常开心吧?而且用你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你是最棒的!你是不是希望把你的快乐与大家一起分享呢?那就请你把它记下来吧。你这一天是怎么过的,在游玩的过程中解决了哪些数学问题?有什么感受?请按下面的格式写一篇数学日记。
xxxxx年xxx月xxxx日星期( )天气:
1、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延伸:清明节到了,如果学校要带六年级的同学们去茅家岭烈士陵园扫墓,你能不能设计一个旅游计划?(填在课本第38页),下节课在班上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请你试试吧。
板书设计:
旅游中的数学——春游
1、租车
2、用餐
3、买纪念品
4、写数学日记
5、设计扫墓计划
三年级数学上是周长教案篇九
1.结合电影院的座位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3.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把电影院的2个问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
一、问题情境
1.师生谈话由学生最近看过什么电影,在哪个电影院看的,电影院每排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引出电影院座位问题。
请几个同学介绍。
师:谁仔细观察过,你去的电影院每排大约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
生发言,教师对注意观察电影院座位的学生给予表扬。
师:-同学真不错,到电影院不光是看电影,还特别注意观察电影院的座位情况。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个电影院的座位问题。
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
2.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让学生读题,了解其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说说从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说电影院原来的座位情况和问题。
二、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1),师生共同列出算式,鼓励学生自主计算。
师: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36×30=
师:36×30,这个算式你们都会计算,用自己的方法试着算一算吧!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的想法和计算过程。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计算的?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方法
(1)先算10排共有多少个座位。
36×10=360(个)
360×3=1080(个)
(2)把30看成3个十,36乘3个十等于108个十,也就是1080。所以,36×3=1080(个)
(3)用竖式计算。
第(2)种方法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可以交流,并接着列出竖式的简便算法。
如果出现,教师就结合学生的算法介绍简便算法。
3.介绍竖式计算的简便算法。
师:36乘30,可以把30看成3个十,这样写竖式。
边说边板书
师:计算时,先算36乘3,得108,也就是108个十,在108的前面添上一个0。
边说边完成板书
生:这样写很简便。
用小黑板出示问题(2)。
4.教师谈话,并说明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用小黑板出示问题(2),让学生列出算式,用口算,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师:谁来说一说现在这个电影院的座位情况?
生:这个电影院现在每排有40个座位,还是有30排。
师:谁来说一说怎么列式?
生:40×30。
师:口算结果是多少?
学生可能会直接说出结果1200。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回答
把40看成4个十,4个十乘30等于120个十,就是1200。
先算4乘3等于12,再在12的后面添两个0,就是1200。
教师重点指导口算方法。
5.教师介绍竖式计算,边说边写出竖式。
师:整十数乘整十数,可以直接利用口诀计算。先把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两个0。用竖式可以这样算。
教师介绍竖式的简便算法。
三、尝试练习
1.教师在黑板上写。
出试一试中的6道题,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进行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电影院的座位问题,而且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现在,请同学们计算一下黑板上的几道题,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学生自主计算,请两个人到黑板上板演。64×30和99×99
10×10不要求有竖式。
全班交流。
2.提出议一议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三道题的乘数和积回答问题。
师:观察这几道题中乘数和积,想一想,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是几位数,最少是几位数?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学生可能回答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是四位数。因为99是的两位数,99×99=9801,所以两位数乘两位,积最多是四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小是三位数。因为10是最小的两位数,10×10=100,100是个三位数。所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最小是三位数。
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启发或参与交流。
四、课堂巩固
1.练一练第1题。
(1)师生一起估计积是几位数。要给学生充分地表达不同想法的机会。
师:看来同学们不但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又知道积最多是几位数,最少是几位数。下面看练一练第1题,我们一起估计一下积是几位数。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说法。
如
26×40可能出现两种意见
积最多是三位数,因为十位上的两个数2乘4等于8,不进位;
积最多是四位数。把26看成25,40看成4个十,25乘4个十等于100个十,就是1000,所以积一定是四位数。
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
74×36,也可以有两种算法。
因为十位上的两个数7乘3等于21,要进位,所以积一定是四位数;
因为70×30=2100,所以,70×36的积一定是比2100大的四位数。
(2)鼓励学生自己计算,检验估算的结果。
使学生了解判断积是几位数的一般方法:先看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两个数相乘超过或等于10,积一定是四位数。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计算一下,看看估计的结果对不对。
学生计算后,再总结估计积是几位数的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十位上的两个数相乘进位,积一定是四位数。
2.练一练第2题,口算比赛。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棒,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口算竞赛,看谁是咱们班的“口算能手”!
3.练一练第3题,先读题明确图意后,让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解答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学生回答后,自己列式计算,然后交流。
4.练一练第4题让学生先读题,弄懂题意,再计算。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上是周长教案篇十
巩固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口算和笔算,及除法的验算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1、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解法
2、学会找到场景图中的隐含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解法笔算和验算
一、基本题练习
1、做p5(1)。口算题。
直接写得数。(看那一小组做得最快)
选择几题,说说是怎样算的。
2、做p5(2)前两题。
做在课堂练习本上。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叫一位学生说说验算的方法。
3、做p5(3)
先算一算,填一填,再比一比。
提问:哪个组平均每人收集的节数多?
从这张表中,你还能看出什么?
先独立解决,再进行交流。
4、做p5(4)
注意指导学生观察场景图,图中的隐含条件是每2个小朋友用一张课桌。
先独立思考,再进行交流,说说解题思路。
5、做p5(5)
提问:你准备怎样安排这三辆车的座位?
二、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三、课堂作业:p5(2)剩下两题。
四、课后作业(黑板上)
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84÷4=77÷7=93÷3=66÷3=
2、48位学生去看电影,有4排座位,每排应该做多少人?
五、教学后记:
三年级数学上是周长教案篇十一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秋游图,把每种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多少?用拍手表示。
二、认识几分之一、操作深化。
1、直观操作、初步感知。
老师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问:半个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揭题: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贴)
2、操作理解,深入认识。
老师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纸,你能折一折,并涂出这张纸的1/2吗?
学生活动。
这些折法都不同,为什么每份都可以用1/2表示?
师:虽然折法不同,但他们都把这张长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3、辨别判断,巩固认识。
下面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也可以用1/2来表示?
4、联系生活,丰富认识。
想想看,在生活中1/2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看来: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5、认识几分之一(5分)
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你想试着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吗?
(小组活动:表示出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汇报:说说看你表示的是几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每人向同组的小伙伴介绍自己表示的分数。
小结:把一个物体或者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6、教学各部分名称及写法。
7、用分数来表示一些图形的涂色部分:想想做做1
8、感受几分之一与1的关系:想想做做3
请大家看屏幕,把一张纸条全部涂满颜色用1来表示。
随着电脑的演示,让学生猜猜看:现在涂色部分是这张纸条的几分之一?
观察一下从中你能想到些什么呢?
小结:同样长的纸条,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1、实验:(每小组有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实验:用两张同样大小的纸片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它的1/2、1/4,再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小结:1/2大于1/4
2、猜想
那请你猜一猜,1/8和1/2、1/4比一比大小怎样?
你是怎么想的?
3、验证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分数就越小。
4、想想做做第5题。
1、回顾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找分数:其实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在熟悉的教室中寻找分数。
3、小结:生活中的分数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做有心人,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大胆猜想,勇于探索,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4、介绍分数产生的历史。
三年级数学上是周长教案篇十二
1、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自制课件。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378÷5435÷7297÷4469÷8194÷6。
8÷280÷2800÷28000÷218÷3180÷31800÷390÷3。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估算?板书估算列式。
3、教师小结。
1、练习三第5题。
学生独立做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三第6题。
学生读题,然后在书上填写,全班评价交流。
3、练习三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1)小题,然后再提问题。
4、完成练习三后的思考题。
1、说说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什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2、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积累了那些经验?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三年级数学上是周长教案篇十三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正方形纸,彩纸条。
(一)教学例4。
1、学生小组合作。
每个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根据自己的`意愿涂出几份,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2份是它的2/4,3份是它的3/4,4份是它的4/4。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
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
(二)教学例5。
1、让学生把1分米长的彩纸平均分成10份。
2、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1/10。
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分,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2/10。
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类推出十份之几就是几个十分之一。
3、小结:
像2/4、3/4、2/10、7/10这样的数,也是分数。
4、让学生再说出一些其他分数。
5、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6、完成教科书第94页的做一做第1题。
(三)教学例6。
1、出示例6第一组图2/5和3/5。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让学生同桌一级,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2/5和3/5,再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3)演示2/5和3/5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出示例6第二组图。
让学生独立探究、完成6/6和5/5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组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第2题。
(四)作业:
教科书第97页第4、5、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