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老鼠和大老鼠的故事教案反思优质(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老鼠和大老鼠的故事教案反思篇一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老鼠和大老虎彼此由潜在矛盾、爆发矛盾到友好相处的全过程。
2.能仔细观察画面,大胆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初步体验角色的心理变化过程。
3.懂得要与朋友平等相处,同甘共苦。●活动准备:课件●活动过程
1.出示角色进行对比,引发认知兴趣。(1)今天来了两位客人,看看是谁?
(2)大老虎长得怎么样?小老鼠呢?(丰富词汇:又高又壮、又瘦又小)(3)它们可是好朋友,你想到了吗?你也有好朋友,想想好朋友在一起会做些什么有趣的事?(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自由猜想)
分析:将角色之间的差异对比作为活动的导入部分,在给幼儿以强烈的视觉冲突的同时,更激起了幼儿的认知兴趣,同时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使他们展开合理的推理和想像。
2.猜想引出故事前段,体验角色的心理。
(1)看看小老鼠和大老虎在一起做什么?(出示2幅图:分蛋糕、采野花)他们是怎么分蛋糕?谁去采野果?
(2)我们看看它们是怎么做的,可要听仔细了,听听它们到底是怎么做的。(听a段故事)它们的问题在哪里?
师小结:对呀,好事都让大老虎做了,吃亏的事总让小老鼠做。想想小老鼠的心情会怎样?小老鼠不开心的时候总要说一句什么话?一起来学一学。(提醒幼儿说时把小老鼠的神态表演出来)
分析:从事件发展的线索人手,先让幼儿结合故事中的角色特点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再听故事进一步体验小老鼠的心理变化,巧妙地将核心内容前置并简化对它的理解。
3.讲述第二段,引发幼儿讨论,迁移经验。
(1)虽然两个朋友之间有点小问题,但它们还是很好的朋友,可是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情,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大老虎踢翻城堡画面)
(2)是什么事情?(鼓励幼儿看着画面说一说)
(3)好朋友把小老鼠精心搭的城堡踢飞了,小老鼠的心情怎么样?猜猜它会怎么做?
(4)看看小老鼠怎么做。(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它会对大老虎说什么?(一起学学小老鼠勇敢反抗的话,并为小老鼠的勇敢鼓掌)(5)看到小老鼠这样,大老虎会怎么做?
师提示:大老虎也不想失去小老鼠这个朋友。
(6)引发讨论:如果你是大老虎,会想什么办法来挽回小老鼠这个朋友?进行角色表演,迁移经验(鼓励幼儿把想到的办法表演出来,请l~2名幼儿上来示范表演)
分析:此环节的安排是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核心内容一一“强势和弱势的朋友之间该如何交往”,体验小老鼠由原来的逆来顺受转而勇敢反抗的心理变化,并鼓励幼儿大胆表演,进一步深入体验情节的变化,激起幼儿的共鸣。(7)整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涵。
师:这真是个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讲一讲。(师幼共同讲述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小老鼠和大老鼠的故事教案反思篇二
活动目标
1.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能较形象地表现小老鼠走、望、拽的动作。
2.敢于大胆想象、表现,体验参与游戏的乐趣。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
2.有玩泡泡糖的经验,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认识。
活动过程
通过教师讲述自编故事《小老鼠偷油历险记》激发幼儿对表演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内容。请幼儿说一说小老鼠出去偷油吃会怎么走,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并请幼儿尝试表演。
1.教师边有节奏的说儿歌《小老鼠上灯台》边做小老鼠走路的动作和神态,为幼儿理解音乐的节奏做铺垫。
2.倾听分析第一段音乐,边说儿歌边做小老鼠走路的动作和神态,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3.教师和幼儿边听第一段音乐边记录图谱。
4.师幼一起边听音乐边表演小老鼠走路的动作和神态。
1.请幼儿欣赏第二段音乐,听到咚的一声,提问:发生什么事了?老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小老鼠掉到泡泡糖上了。(教案出自:banzhuren)提问:小老鼠用手去拽泡泡糖时会怎么样?粘住了怎么办?引导幼儿练习拽泡泡糖的动作,突出用力拽的感觉。泡泡糖还会粘到哪里?让幼儿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2.教师和幼儿边听第二段音乐边记录图谱。
3.师幼一起边听音乐边表演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1.请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同时教师手指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并适时提示幼儿一起用夸张的动作表现。
2.幼儿听音乐和老师一起游戏。
教师交代游戏规则,提示幼儿形象的表现小老鼠轻轻地走、东张西望、用力拽的动作和表情。教师当大花猫做两遍游戏后,在幼儿中挑选两名当大花猫,音乐响起时,大花猫会和小老鼠一起做动作,当听到猫叫时,大花猫就会捉小老鼠,小老鼠迅速坐回到椅子上。
附故事:小老鼠偷油历险记
一天,小老鼠想要上灯台偷油吃。鼠妈妈告诉它要当心屋子里面那只狡猾的大花猫,千万不要被它抓到。小老鼠跟妈妈告别后就出门了。屋子真大呀!小老鼠就东看看,西看看,一边寻找好吃的油,一边提防大花猫,心想:一定要当心啊,千万不要被它发现了,不然可就要没命了。正当小老鼠东看看西看看的时候,突然,哎哟,不好!小老鼠掉到什么东西上了?粘乎乎的?一看,原来是一块大泡泡糖。这可是大花猫设的计啊!小老鼠赶紧用手去拉,呀!泡泡糖粘到了手上,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又粘到了另一只手上,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突然,喵呜~~~一声猫叫,呀!不好!大花猫来了,小老鼠使劲一拽,把自己从泡泡糖上拽了下来,然后匆忙地逃回家了。
活动反思:
1、教学内容接近生活实际,幼儿也对此很感兴趣,利用图普及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乐曲的节奏,让幼儿充分想象小老鼠在干什么,并学一学,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到一定的知识技能,
2、教学过程中,启发幼儿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3、发散幼儿思维,拓展了教学内容。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小老鼠和大老鼠的故事教案反思篇三
课程组活动展示课——
大班语言活动:小老鼠和大老虎
陆杨幼儿园
臧圣芳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对故事情节进行大胆的猜测,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懂得与朋友之间应该平等相处,互相帮助,同甘共苦。
活动准备:课件ppt
活动过程:
1.播放ppt封面和ppt1,引发认知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看看说的是谁和谁的故事?
(2)请你们观察一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3)一只这么小的小老鼠和高大威猛的大老虎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之间有了些小问题,猜猜看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
2.播放ppt2~ppt4,猜想故事内容,体验角色的心理。
师:他们到底发生了哪些小问题,你们想看吗?
(1)小老鼠和大老虎在一起做什么?小老鼠心里会怎么样?一起学小老鼠的话:唉,我能说什么呢,我不过是一只很小的小老鼠。小结:每次玩“西部牛仔”的游戏,大老虎总是当好人,小老鼠总是当坏人。
(2)接下来他们会干什么呢?他们在做什么?你觉得小老鼠高兴吗?它心里怎么想?你们是小老鼠的话会怎么说呢?
小结:每次分甜甜圈,大老虎分到的那块总是最大的,小老鼠分到的只有一点点。
(3)还会有什么小问题吗?我们继续看。他们在做什么?大老虎拿着花高兴的走在前面,而小老鼠跟在后面在想什么你们知道吗?
小结:好事都让大老虎做了,吃亏的事总让小老鼠做。小老鼠自然很不开心,它不开心的时候总要说一句什么话?(提醒幼儿说时把小老鼠的神态表演出来)
3.讲述第二段播放ppt5~ppt7,引发幼儿讨论,迁移经验。
(1)虽然两个朋友之间有点小问题,但它们还是很好的朋友,可是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情,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一起来看一看。
(2)大老虎在做什么动作?大老虎把小老鼠精心搭的城堡踢飞了,小老鼠的心情怎么样?猜猜它会怎么做?(鼓励幼儿看着画面说一说)
(3)小老鼠怎么做的?(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它会对大老虎说什么?(一起学学小老鼠勇敢反抗的话,并为小老鼠的勇敢鼓掌)
(4)幼儿分成两组表演大老虎踢飞城堡和小老鼠反抗的情节。
(5)ppt7引发讨论:小老鼠离开了大老虎,它的心情怎么样?它开心吗?大老虎失去了小老鼠这个好朋友心里会怎么样?会怎么做?如果你是大老虎,会想什么办法来挽回小老鼠这个朋友?
(6)进行角色表演,迁移经验,请幼儿把想到的办法表演出来。
4.讲述第三段,播放ppt8~ppt11让幼儿体验角色的心理转换。
(1)小朋友们想的办法真多、真好,我们一起看看大老虎做了哪些事。
(2)ppt8大老虎怎么做的?小老鼠看到城堡搭好心里会怎么样?(幼儿猜测,教师讲述故事内容)为什么小老鼠还是不想和他做朋友?
(3)继续看ppt9,大老虎继续讨好小老鼠,呦,这回谁当好人,谁当坏人?小老鼠心里会怎么样?(幼儿猜测,教师讲述故事内容)(4)小老鼠没有答应做好朋友,大老虎又想到吃甜甜圈,是谁吃大的?小老鼠会原谅大老虎吗?(教师讲述)这回他们重新做好朋友了吗?
(5)大老虎得继续努力啦,他又做什么了呢?ppt11为什么小老鼠说有可能?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6)这就是反生在小老鼠和大老虎身上的故事,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来说说这个故事好不好?
(7)两个好朋友终于和好了,但是大老虎如果经常要迁就小老鼠,它的心情也会怎样?那么,好朋友到底应该怎么相处?教师根据幼儿讨论后小结。
5故事结尾:小老鼠和大老虎也找到如何相处的办法了,以后,他们玩游戏轮流当好人,摘花时,有时大老虎去,有时小老鼠去,吃甜甜圈一人一半,这真是太好了,可是,它们还是出现了一个问题。。6活动延伸:(出示新画面)这个问题就是又来个更高壮的家伙,是谁?(犀牛)3个或者更多的朋友在一起应该怎么相处呢,大家回去讨论一下,将你的好方法告诉其他小朋友,好吗?
小老鼠和大老鼠的故事教案反思篇四
内容与要求:在故事情境中,感受不同的音乐性质,尝试大胆的表达表现,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音乐
活动过程:
1.今天黄老师请来了位动物朋友,会是谁呢,一起用小耳朵来听一听?
*引导幼儿发散思维,大胆进行肢体表现
2.看看会是谁呢?(出示老鼠)
重点提问:小老鼠在干嘛?
小老鼠什么时候会看一看?
小结:小老鼠走四步要停下来看看,不要让猫发现了。
*根据音乐信号表现老鼠的行进
●第一阶段音乐:跳老鼠夹
1.主人在厨房里放了好多的老鼠夹(出示老鼠夹)
重点提问:小老鼠要怎样躲过老鼠夹?(讨论)
音乐中的小老鼠用了什么办法?
小结:听到老鼠夹的声音要跳过去
重点关注:节奏点正确,小心被夹住
●第二阶段:小老鼠喝醉了
1.厨房里有一坛美味的酒,听一听发生了什么?
重点提问:喝了米酒的小老鼠怎么了?
喝醉了是什么样的?
小结:原来喝醉了后走路摇摇晃晃,站也站不稳,没有力气
*关注不能倒在地上,喝醉了动作表现(幼儿创编动作)
●第三阶段:猫来了
1.听到了猫来了,赶快逃跑
*提示不能摔倒,悄悄的不能发出声音,注意安全
1.米酒好香甜,我们叫上其他的朋友一起再去喝一点吧!
小老鼠和大老鼠的故事教案反思篇五
1.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能较形象地表现小老鼠走、望、拽的动作。
2.敢于大胆想象、表现,体验参与游戏的乐趣。
1.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
2.有玩泡泡糖的经验,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认识。
通过教师讲述自编故事《小老鼠偷油历险记》激发幼儿对表演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内容。请幼儿说一说小老鼠出去偷油吃会怎么走,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并请幼儿尝试表演。
1.教师边有节奏的说儿歌《小老鼠上灯台》边做小老鼠走路的动作和神态,为幼儿理解音乐的节奏做铺垫。
2.倾听分析第一段音乐,边说儿歌边做小老鼠走路的动作和神态,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3.教师和幼儿边听第一段音乐边记录图谱。
4.师幼一起边听音乐边表演小老鼠走路的动作和神态。
1.请幼儿欣赏第二段音乐,听到咚的一声,提问:发生什么事了
2.教师和幼儿边听第二段音乐边记录图谱。
3.师幼一起边听音乐边表演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1.请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同时教师手指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并适时提示幼儿一起用夸张的动作表现。
2.幼儿听音乐和老师一起游戏。
教师交代游戏规则,提示幼儿形象的表现小老鼠轻轻地走、东张西望、用力拽的动作和表情。(教案出自:教案网)教师当大花猫做两遍游戏后,在幼儿中挑选两名当大花猫,音乐响起时,大花猫会和小老鼠一起做动作,当听到猫叫时,大花猫就会捉小老鼠,小老鼠迅速坐回到椅子上。
一天,小老鼠想要上灯台偷油吃。鼠妈妈告诉它要当心屋子里面那只狡猾的大花猫,千万不要被它抓到。小老鼠跟妈妈告别后就出门了。屋子真大呀!小老鼠就东看看,西看看,一边寻找好吃的油,一边提防大花猫,心想:一定要当心啊,千万不要被它发现了,不然可就要没命了。正当小老鼠东看看西看看的时候,突然,哎哟,不好!小老鼠掉到什么东西上了
《小老鼠和泡泡糖》是一首幽默、诙谐的乐曲,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已有能力分辨乐曲中a、b两段的不同,小老鼠和机灵、可爱,泡泡糖粘粘的特征,正好将乐曲a、b两段融合在一起。让幼儿通过游戏情境,熟悉乐曲,再通过听乐曲更好地表现小老鼠的动作,让整个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根据乐曲特点和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一韵律活动。根据《纲要》中艺术活动目标,遵循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从而确立了本次活动的目标: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难点是在较快的乐曲旋律节奏下合拍地做动作。因为音乐是六八拍子,节奏又比较快,这给孩子的动作表现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采取的对策是运用语言(也就是儿歌形式)和动作符号帮助幼儿感知节奏,在教学中,我根据音乐节奏特点边朗诵儿歌,边配上相应的动作,把乐曲中的节奏,直观、形象化,帮助幼儿理解掌握。为了落实走、看这两个重点动作的合拍,我采用由慢到快、由单音节奏到旋律跟进,循序渐进地将节奏、乐曲、动作融为一体。并通过提问,有意识的让幼儿观察到手、脚停顿以及头部的变化,来提高表演能力。另外,在活动中,通过创设游戏化的情境,引导幼儿根据小老鼠出来玩并被泡泡糖粘住的游戏情节,大胆、夸张地表现小老鼠不断拉拽泡泡糖却怎么也拉不掉的诙谐形象。在每一次的游戏中,通过同伴示范、教师提出的不同要求,激发幼儿主动模仿并不断创新的愿望,通过多次感受、体验,最终促进了幼儿音乐感受力、表现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从而体验活动的快乐。由于事前对教材分析比较透彻,对重点和难点把握比较准确,所以活动开展得比较顺利,幼儿在模仿小老鼠的走和拉泡泡糖上表演到位,而且在整个活动中他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老师和孩子及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也做得比较好。这次活动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孩子们在表演小老鼠东张西望时,个别幼儿没有跟着节奏表演,教师需要个别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