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新闻类论文(实用17篇)
总结是一种积累的过程,可以为未来提供宝贵的经验。总结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拓展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优秀的总结范文,相信会给我们写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毕业论文新闻类论文篇一
《南京零距离》的成功播出让中国电视新闻中出现了民生新闻的概念简单地说民生新闻就是对百姓身边事的报道。因为其题材源于市井写法通常采用市井故事口口相传的直白方式所以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近年来各媒体在实践“三贴近”的过程中民生新闻成了“贴近群众”的有效载体并日渐成为都市类报纸的当家产品。然而题材大同小异、写法千报一面看久了难免让人产生视觉疲劳。再加上相当部分民生新闻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如果都流于肤浅的报道久而久之势必丧失影响力。
如何让琐碎的题材在报道上跳出民生新闻目前生存中存在的问题是本文分析的重点,本文在结合了一些地方台甚至中央台的民生新闻栏目中存在的一些肤浅的现状,分析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以及由此导致的对社会受众的危害,由此反应出了改进民生新闻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最终本文的重点是要分析民生新闻更加优秀的发展之路。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新闻的新的报道方式,有巨大的学术观照价值。新闻理论工作者有责任对中国电视民生新闻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符合中国政治架构、传播环境的电视民生新闻新内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电视民生新闻的概念。
2、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历程。
3、零距离类节目取得成功的经验。
a、栏目的定为贴近百姓。
b、从对百姓新闻的报道反应新时期我国建设中取得成绩和不足,是国家经济的一个缩影。
c、促进社会和谐。
4、零距离类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
主要分析这些节目中存在的一些内部和外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b、为了迎合百姓而导致节目媚俗。
c、节目在表现形式上过于简单、肤浅。
d、主持人的素质参差不齐。
5、具体的对策。
a、加强节目的整合,制作好节目。
b、加大对节目内容的把关,提高节目的品味层次。
c、挖掘新闻的深度报道。
d、加强记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建设。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通过网络上查阅有关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找到有关民生新闻发展的现状,然后到图书管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新闻学者对民生新闻话题的讨论,参考他们的意见,为论文的创作寻找素材和一些相关的观点的理论支持。同时,通过对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传播的信息,进行收集,结合现在的民生新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列出这些不良现状,同时结合这些现状,分析民生新闻随之而来的消极影响,最后也是本文的重点,在总结新闻学者及相关的文献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对解决民生新闻的现状的一些参考性的建议,希望能够对电视新闻民生新闻的发展具有一些参考行的价值。我们希望民生新闻因关注平民生活状态获得它的存在意义,同时也希望民生新闻提高自身的品味,做出有意义的新闻节目,发挥好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舆论喉舌和职能监督的功能。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1、20xx年11月15日至12月15日:收集资料,拟定论文选题,确定研究领域。
2、20xx年12月16日至24:撰写开题报告。
3、20xx年12月26日,进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证会。
4、20xx年12月30日至20xx年3月1日:在寒假期间与指导教师沟通并拟定论文粗纲,修改完善。
5、20xx年3月2日3月10:完成论文细纲写作,并着手论文初稿写作。
5、20xx年3月11日至4月16日:完成论文初稿。
6、20xx年4月17日至5月10日:在论文初稿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定稿。
7、20xx年5月11日至5月18日,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外文文献翻译,注释,参考文献,并打印装订成册。
8、20xx年5月24日,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蔡国林、吴晓伟。多角度立体化可读性-当代特稿追求新闻的价值。新闻爱好者,.(4)。
[2]史慎。背景资料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新闻与写作,2006.(7)。
[3]胡智锋,刘春会。诊中国电视——关于中国电视现状及问题的对话。现代传播,,(11)。
[4]李余良。增加民生新闻的深度。新闻爱好者,2006.(10)。
[5]姜冬梅,王威。民生新闻纵深谈。新闻传播,2006(3)。
[6]尹德刚,周胜。当代新闻协作。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7]黄丹丹。民生新闻的现状与发展。记者摇篮,(2)。
[8]李学洲、肖俊德。“民生新闻”的崛起与现代电视新闻的走向,新闻爱好者,12期。
[9]马艺、张培。电视民生新闻的话语建构,新闻战线,02期。
[10]孙仁广、陆海艳。补课与蓄势——“民生新闻”之透视,当代电视,期。
[11]王杏村。民生新闻在电视新闻中的位置,新闻爱好者,2007年06期。
[14]陆地。中国电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新华出版社,版。
[16]邓林、陈静之等。观众本位——中国电视新闻报道的突破,新闻大学,20春季刊。
毕业论文新闻类论文篇二
3、晚报“早”出现象。
4、都市类报纸的娱乐化倾向。
5、都市类报纸的“价格战”
6、都市新闻的叙事。
7、报纸的扩版。
8、版面编排。
9、新闻策划。
10、深度报道。
11、经济新闻。
12、法制新闻。
13、新闻时评。
14、报纸广告。
15、记者的职业道德。
16、媒体的社会责任。
17、报纸的新闻舆论监督。
18、隐性采访。
19、新闻摄影。
20、虚假新闻。
21、有偿新闻。
22、娱乐新闻。
23、炒作新闻。
25、典型报道。
26、漫画新闻。
27、厚报与薄报。
28、新闻自由。
29、独家新闻与独家报道。
30、报纸新闻的“同质化”
1、电视新闻语言。
3、电视民生新闻。
4、电视方言播报。
5、电视娱乐节目的生存之道。
6、主持人的风格。
7、电视画面。
8、同期声。
9、摄像。
10、电视广告。
11、隐性采访。
12、媒体的社会责任。
13、虚假新闻。
14、有偿新闻。
15、娱乐新闻。
16、炒作新闻。
17、电视专题片。
18、电视媒体竞争。
19、“新闻电视剧”
20、电视专业化频道。
21、移动电视。
22、电视传媒与公共空间。
23、电视新闻现场直播。
24、电视批评报道。
25、电视节目的互动意识。
26、电视产业化。
27、电视节目的品牌化运作。
28、电视人的职业精神。
29、电视体育新闻报道。
30、新闻频道。
31、电视调查栏目。
32、湖南卫视的新闻与经营。
33、安徽卫视的电视剧与经营。
1、网站分析。
2、网络新闻特性。
3、网络新闻的真实性。
5、网络新闻写作技巧。
6、网络新闻现状及发展趋势。
7、网络电视。
8、网络电台。
9、网络侵权。
10、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
11、博客、播客。
12、网络直播。
13、网络新闻的采写权。
14、网络广告。
15、虚假新闻。
16、有偿新闻。
17、娱乐新闻。
18、炒作新闻。
19、网络伦理。
20、网络新闻的变革。
21、网络媒体的可持续性发展。
22、网络环境的受众分化。
23、商业网站的网络新闻运作。
24、网络媒体的新闻核心竞争力。
25、网络杂志。
26、网络游戏。
27、网络传播与我们的生活。
29、网络传播中的人际关系。
1、广播媒体的优劣势。
2、广播的发展趋向。
3、广播新闻的采写特点。
4、广播中的广告。
5、交通广播的生存空间。
6、从“传统广播”到“播客广播”
7、广播热线。
8、广播新闻的互动。
1、议程设置理论。
2、沉默的螺旋。
3、受众分析。
4、传播效果分析。
5、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
6、文化帝国主义。
7、传播学方法论的几个学派。
毕业论文新闻类论文篇三
过去新闻传播主要停留在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和报刊基础之上,而由于网络的兴盛,人们接受信息和新闻传播的较大影响主要转向了网络媒体,这是一种新闻传播方式的改变。虽然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方式仍旧存在,并且有特定的受众群体,但是一部分的受众仍然受到了网络环境的影响,转向了网络或者增加了个人从网络媒体获取信息的方式。这种变革对新闻传播工作的开展和效果都产生了较大影响。特别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各媒体已经开始了网络媒体的重要性,甚至在传统媒体中合并网络媒体的运用。
例如在电视新闻播放过程中进行网络互动平台的开放,让人们通过网络平台对新闻进行意见参与,这样也让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更加的多元化,出现了多媒体联合的方式。各传统媒体也在积极的开拓网络媒体发展领域或者网络媒体的联合运用,如建立媒体网站、媒体网络互动或者新闻发布平台,建立栏目微博、微信发布渠道等。甚至很多报纸或者电视栏目以报纸或者栏目名进行公众微信或者微博的开展。而网络媒体自身也在求新求变,创作出更多新闻传播方式与效果,力求赢得更高的受众满意度。特别是在受众体验度上更加深入的进行研究,在新闻传播的内容、方式、时间、频次上都进行一定研究,新闻传播的品质在不断的进行提升。新闻传播的文字、画面等效果更加讲求质量。
毕业论文新闻类论文篇四
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马列新闻论著选读、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大众传播学、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新闻摄影、广播电视学、新闻事业管理、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等。
毕业论文新闻类论文篇五
柴静之所以选择新媒体作为《穹顶之下》播出平台,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这部片子本身反映是社会负面问题,所以很难在传统主流媒体上“发声”,但是柴静选择新媒体作为“发声”平台可谓是一个明智选择,新媒体发展使受众接受习惯和接受方式都发生变化,所以只有寻找适合平台,及时抢占受众关注度,才能赢得传播主动权。新媒体所具有传播时效性、交互性,传播内容多样性,传播方式个性化等特点,对受众来说,新媒体诸多特点会对受众信息接收模式、习惯产生重大影响。
所以在新媒体环境影响下受众与媒体以及受众与受众之间互动,能够推动新闻事件进一步发展,这又成为“柴静雾霾调查”在短时间内引发大量关注一个重要原因。新媒体特点势必会影响受众,因此受众也会出现新特点,而新媒体时代下受众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互动性。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传递信息方面时效性、内容多样性具有优势,而其与传统媒体相比一个最大优势就是它互动性,它不仅能够实现媒体与受众之间实时互动,受众与受众之间也可以即时交流。大众媒体要讲信息从媒体传播给受众,归根结底都是对人传播,因此要以人为中心。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更加注重受众体验,因此新媒体是在更大范围内,以更加个性化、多样化方式实现受众之间即时互动。柴静《穹顶之下》不仅在作为播出平台几大视频网站外获得很高点击播放量,在微博、微信上也是热度不减,20xx年3月1日,@柴静看见转评赞总量达到70。5万,评论词汇主要是“震撼”、“做起”、“触目惊心”等,而作为社交媒体中“意见领袖”网络大v如崔永元等人纷纷发文支持柴静,也是引发大量受众围观。社交媒体为广大网民提供对此事件自由发表意见平台,受众之间,受众与媒体之间实时互动将“柴静雾霾调查”打造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
毕业论文新闻类论文篇六
重建电视新闻传播时空体系,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电视在传播新闻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在时间上,强调迅速及时,随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而采制、播报新闻,力求电视新闻报道更加接近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甚至与新闻事件发生发展同步(如直播);在空间上,强调借助传播技术手段和平台(如互联网)广泛覆盖,追求电视新闻传播效果最大化。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可以使电视新闻传播更为丰富、更加广泛,让受众在立体化的新闻报道中,更全面、更准确地了解认识新闻事件及其本质,从而力求新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均达到最佳状态,相得益彰,实现电视新闻传播的最佳预期,增强其有效性,影响受众的言行,发挥“有力引导”的作用。
1978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正式开办了时长为15分钟的《新闻联播》。1984年后,中央电视台相继开办了《午间新闻》、《晚间新闻》。1993年3月1日中央电视台一套(综合频道)新闻节目播出频次由4次增加到13次,全天新闻节目播出时间由过去的65分钟增加到165分钟,并提出“把任何一次新闻节目播出时间,都作为新闻的首发窗口,以最快速度把刚刚收到的消息传送出去”。2003年7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中央电视台一套一些新闻节目划转(或并机直播)到新闻频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从早晨6点到晚上24点,这一时段有《朝闻天下》、《新闻30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晚间新闻》、《午夜新闻》、《24小时》,还有《东方时空》、《共同关注》、《新闻直播间》、《法治在线》等19档新闻节目,实现了“您就可以随时浏览世界风云,及时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要新闻”。在构筑全天候播出新闻及节目大格局的同时,中央电视台还注重重要新闻联播和直播。其中就有两档节目引人注目,一是有长达3个小时的直播节目《朝闻天下》,二是穿插于固定时段播出节目之间的直播节目《新闻直播间》。《新闻直播间》从上午9点开始,一直到傍晚17点55分,随时在各固定时间段播出新闻节目之间播出(或直播)。正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时所言“无论凌晨还是午夜,每天24小时,只要您打开电视机,选择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您就可以看到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听到最权威的评论,触摸到这个世界跳动不息的脉搏”。这也就是电视新闻联播、直播所追求的“同步看见新闻事件发生现场,实时看着新闻事件发展过程”目标。虽说我国电视新闻频道出现迟于国外电视新闻频道19年之久,但是,有专家还是欣喜地给予了高度评价:“既中国新闻改革是阶段性产物,又是中国新闻媒体改革下一步动向的风向标。应该说不仅对各类媒体影响巨大,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不可低估。”总结这一发展过程,笔者发现有这样一些特点:。
1.从《新闻联播》一开始仅有15分钟播出时间。
后又增加到30分钟,再到各类新闻节目24小时全天候的播出时间,新闻节目传播时空是随着新闻节目增加而不断扩展。电视新闻节目时空扩展,是满足新闻节目增加需要的必然选择。
2.电视新闻节目由固定长度编排。
固定时段播出,到高频率、大时段的播出或直播,电视新闻节目摆脱了“固定长度编排、固定时段播出”的桎梏,新闻节目的内容、形态更为丰富和多元。这是一个可喜的变革!让我们明白“对于中国电视新闻的今天来说,探讨由于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使得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日益膨胀的原因已经不再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跟上这种需求,满足这种需求”。
3.电视新闻节目直播量的增加或常态化。
不仅可以让受众在时间维度上最大限度地接近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而且有利于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形态的丰富与多元,为电视新闻传播创造了良好空间。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清晰地得出这样一种观点:以电视新闻传播时空拓展为基点进行的探索创新,新闻频道经历了“新闻联播化—联播频道化—频道直播化”三个阶段。新闻联播化:为满足受众收视需求,重要新闻、突发新闻在不同时段新闻节目重复播报、跟踪或深度报道。如此联播方式,促使新闻节目增加;联播频道化:新闻节目增加,特别是整点新闻节目的增加,整个频道逐渐成为新闻节目播出平台。频道直播化:新闻直播是电视新闻人追求的终极目标。随着新闻直播常态化,频道24小时的时空可让受众更多地“同步看见新闻事件发生现场,实时看着新闻事件发展过程”。“新闻联播化、联播频道化、频道直播化”,可以说就是电视新闻传播时空重建的三大要素。电视新闻传播时空重建要解决好以下问题,也是基础性工作。一是要坚持遵循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规律,并以电视新闻直播常态化为努力目标。二是要打破现有的电视新闻节目设置架构,建立因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而动,随时可以播发新闻的电视新闻节目框架。
1)增加整点新闻节目播出频次,以作为重大新闻、突发新闻等新闻播发的守候平台和首发窗口。
2)以整点新闻节目为串联点,打造全天候播发新闻的通道,为新闻联播化创造有利条件。
3)因时(早、中、晚)制宜、分门别类培育、塑造品牌新闻节目,使其成为能够支撑频道的骨架,防止新闻联播频道化过程中“断档”、“停车”。三是建立以新闻“进口”为重点的新闻采编组织机构和保障体系或管理机制。新闻的采集是随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而动的。客观上要求新闻制作、播出要与新闻采集相适应,形成前后期相衔接,保障新闻能够及时制作、播出的平台或通道。这就需要新闻采编管理的重点应放在新闻“进口”,而不是围绕某些重点新闻节目或固定新闻节目建立的管理机构,各自为战。新闻采编管理的重点应放在新闻“进口”不仅仅是电视新闻采制播工作“关口”的前移,而是电视新闻采制播工作重点的科学有效的掌控,是为了更好地协调、统筹电视新闻采制播工作,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把握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走向,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应付。同时,以新闻“进口”为重点的管理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拓展新闻报道视野、丰富新闻节目内容,有利于为新闻直播常态化搭建平台。“新闻直播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只在新闻合成和演播室播报这两个环节上实现直播;还有一种是新闻事件的发生于播出之间的直播。它是以新闻现场为主体,综合背景资料、演播室串联、评述、现场采访及多个现场之间交流为一体的系统化传播方式。”只有建立新闻“进口”为重点的管理机制,才能满足直播的种种需求。随着电视新闻传播时空重建,新闻传播的时效性、有效性将会大大增强,与因互联网技术而兴起的新媒体融合的优势也会愈加凸显,最终的结果就是电视新闻与其紧密结合形成超强的新闻媒体。中央电视台等其他电视媒体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着。
毕业论文新闻类论文篇七
濮阳市专用车辆生产起始于中原油田的开发建设,目前,打造了以中原特车、中原总机、望联机械为代表的一批特车制造骨干企业,产品远销美国、俄罗斯、沙特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原特种车辆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符合国家新能源汽车标准的纯电动、大吨位、多功能抑尘车成功下线,填补了国内空白,这标志着濮阳市在新能源专用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方面已经走在了全省、全国前列。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有:中原特种车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周德如、中原油田装备处副处长朱文琪、上海中科深江电动车辆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江明、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研发部副部长王玉海、濮阳市工信委副主任郭德清、华龙区政府副区长王瑞刚。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新闻媒体有: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建设报、中国汽车报、腾讯网、新能源汽车新闻、第一电动网、中国石化报、河南日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电视台、大河报、大河网、中原石油报、中原油田电视台、濮阳日报、濮阳早报、濮阳广播电视台、映象网、濮阳网、濮阳广播电视网、文化濮阳、大濮网等20多家媒体记者。
我代表濮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记者朋友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毕业论文新闻类论文篇八
电视新闻的受众构成非常复杂,对信息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呈现出较大差异;同时,电视新闻的受众往往只有一次收听、理解信息的机会。所以,电视新闻的文字语言必须通俗易懂,易于不同受众解读新闻所传递出的信息。具体到词语的使用上,记者应当尽可能使用口语化表达,选择一些日常用语代替书面用语。曾经,我台记者在报道一位广受居民好评的大夫时,这样写的标题——孙乐业:悬壶济世口碑在心中。这个标题很好,但过于书面化,更适合在报纸媒体上使用,特别是“悬壶济世”这一成语的使用,并不适合用在受众水平高低不一的电视新闻里。后期,编辑根据文章内容,将标题改为“百姓身边的好大夫——孙乐业”,一目了然,无论受众是高级教授,还是普通农村妇孺,人人都能听得懂,人人都能知其意。另外,涉及到一些数字、数据的使用时,比如说财政预算、投资总额、经济状况等,记者在处理这些超百万、千万甚至是上亿元的数字时,要充分考虑到播音员播送的要求,全部使用汉字的表达方式,也可以用大概加整数的发生来表达。
采访同期声,作为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赋予了电视新闻有别于传统纸媒新闻单调的元素,让电视新闻呈现出鲜活、生动的传播效果,在电视新闻中,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同期声既要与解说词保持相关联系性,也要避免累赘重复之义,达到最佳的声画组合效果。我台有一篇《恒力石化:用爱为员工打造幸福之家》的新闻。新闻稿件形成之初,全篇以记者的角度来叙述,该企业为广大职工修建了文化活动馆、便利超市、绿色庭院,让员工足不出厂区就能满足吃、喝、玩、学习各类需求,把企业打造成了广大职工的'大家庭。出稿后,事情虽然交代清楚,但总觉得缺少说服力,不是那么鲜活、生活。于是,大家转变思路,从头设计,把记者的长篇解说改成了以同期声采访为主,让企业员工自己来讲述自己的切身感受。几经修改,最终定稿。起初,记者出镜,叙述所看到的景象,然后切入一名新员工的叙述,讲述想象中的化工企业和实际看到的化工企业对比,突出企业优美环境。然后再从工作环境过渡到生活环境,解说企业为改善员工条件的总投入以及规划建设。同时,以一名还在哺乳期的职工采访为同期声,讲述了,在企业生活的便利程度,使全文更加具有说服力。在文稿结尾,记者采用了企业管理层的同期声采访,让企业自己表达出为员工打造有爱之家的概念。从而,整篇文章真实、鲜活,为新闻主旨增色不少。由此可见,后者同期声采访的优势远远超过前者的平铺直叙。
毕业论文新闻类论文篇九
1联系洽谈——2确定发稿数量和价钱——3签订合同——4执行发稿——5给出发稿链接确认无误淘宝或者银行支付款项发稿完成!备注:。
1、因为网站调整,编辑变动,政策影响等不定因素媒体列表的网站不能确保100%能发布,但保证80%能发布。
2、可以每站发不同的稿子(部分不能发原发的站例外),也可以一篇稿子发不同的站,总的就是一个站发一次!
3、发稿不含写稿费用,如果要写稿费用另算。
4、发稿一般通过第三方平台交易,可以签合同,提供收据,提供发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毕业论文新闻类论文篇十
3、在涉及国家利益的国际事件中我国网民的态度研究。
4、国际电视节目模式在中国的生产与消费。
5、中国媒体对国际重大事件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泰国大学生中国形象认知调查与国际传播策略反思。
7、中国应对国际规范传播的社会机制研究。
8、中国大陆电视剧国际竞争力培育的政策体系创新。
9、传播学视野下的城市“情感结构”
10、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赛时媒介传播研究。
11、从新闻社会学视角看美国国际新闻报道的建构。
12、基于公共关系理论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形象塑造。
13、我国传媒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14、国际展会中对外传播的内容研究。
15、中日语言国际传播比较研究。
16、公共外交视野下体育赛事的传播策略研究。
17、从新华社看我国媒体国际传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18、省级电视台国际频道运营策略研究。
19、我国报纸的国际环境新闻研究。
20、孔子学院国际传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1、从棱镜事件看网络空间国际关系变化。
22、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23、中国城市的国际媒体形象。
24、论西方媒体在国际政治中的角色与作用。
25、数字时代下的两岸电视国际新闻对比研究。
26、美国之音停止中文广播探因。
27、国际新闻驯化视野下中美报纸的利比亚战争报道研究。
28、上海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管理探析。
29、中华民族音乐国际传播的理论与策略研究。
30、人民网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31、都市报国际新闻报道框架研究。
32、从媒介战略管理视角看央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33、“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电视新闻报道研究。
34、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发展研究。
35、论cctv-4中文国际频道形象的建构与传播。
36、大型会展的跨媒体传播策略研究。
37、中国对外广播新变化探析。
38、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策略研究。
39、国际媒体如何解读中国共产党执政模式。
40、网络时政论坛维护及治理。
41、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文化类栏目品牌化研究。
42、“国际在线”网站泰语版的国际传播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
43、中国中央电视台掌握国际媒体话语权的路径研究。
44、徐福典故源流及国际传播。
45、中国城市形象的国际传播效果研究。
46、创联凯尔国际传媒机构发展战略研究。
47、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的“汉语桥”节目分析。
48、中国媒体在国际传播下的品牌化战略。
49、中国与韩国电视国际新闻报道比较研究。
50、大型国际会展的文化传播功能探讨。
51、国际英语频道在播包装研究初探。
52、欧盟的国际规范与传播方式研究。
53、中国加入国际经济组织的动因与收益。
54、央视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策略研究。
55、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56、从驻华国际媒体透视其涉华国际新闻的产制。
57、海外华文网络媒体国际话语权的提升策略研究。
58、软实力视域下的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对策研究。
59、论我国国际旅游品牌打造中的国际媒体公关策略。
60、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成果国际传播方式的研究。
毕业论文新闻类论文篇十一
新闻传播自古有之,从坊间邻里口耳相传到现代化多媒体新闻推送都属于新闻传播的范畴。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兴起带给新闻传播行业翻天覆地的变化。网页新闻,窗口推送新闻等新兴的新闻传播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以“纸媒”为主的新闻行业受到很大的冲击,如何在日益残酷的新闻传播行业站稳脚跟,不被时代淘汰,是每一个新闻传播人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市场营销理论就是市场运作规律的综合。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发展,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市场营销理论也会不断的扩充,但其基本规律是不变的。因此,推销新闻这种特殊的商品同样要使用市场营销理论。对新闻的包装,推送,接受等各个环节都要推陈出新,不可一程不变。只有充分的发挥市场营销的作用,才能在竞争日益严峻的新闻传播行业占有一席之地。新闻商品的特殊性在于没有固定的形式,它可以是看的见、摸得着的实物,也可以是一个信息。市场营销理论在推销新闻时的难点就是如何针对新闻的各种表现形式分情况推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新闻传播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早期我们熟悉的很多媒体已经不复存在。而如湖南电视台,《广州日报》等新闻媒体却在极短的时间能声名鹊起,究其根本就是市场营销做得好。大量的信息推送,换来了巨大的知名度和商家广告,巨额广告费用又使得这些媒体可以推出更好的新闻内容为百姓服务,这同样提高了他们的知名度。因此,合理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带给新闻传播的是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在第一节中,我们重点讲了作为商品,如何利用市场营销策略推销新闻商品。本节中我们主要介绍将市场营销的具体策略应用到新闻传播当中。众所周知,新闻传播的目的就是将新闻传达给受众,并使受众接受新闻。这与市场营销策略将商品推销给客户有相似之处。所以,市场营销过程中用到的方法可以被运用到新闻传播之中,并达到良好的效果。目前,公认的市场营销方法主要有市场调查,市场分析预测,市场策划等。
2.1新闻受众调查。
正如商品销售之前要做市场调查一样,新闻在制作、发布之前同样要进行市场调查。其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受众需要,进而将新闻制作的重点放在受众关注的方向。这样新闻媒体人制作新闻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利用资源,并使新闻达到最大化的效果。新闻受众调查在国外许多大型媒体早已被成熟运用,但在国内并不常见。新闻媒体可以针对不同受众的兴趣爱好,生活经历,年龄性别等特点制作不同的新闻,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要。
2.2新闻分析预测。
市场调查完毕后,要对得到的信息进行汇总,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分析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判断应该生产什么样的商品。新闻传播同样如此。在新闻受众调查完成后,对各年龄段、社会阶层不同受众的新闻需求有了基本的了解。特别是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人们的新闻趋向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除了受众之外,新闻传播途径,新闻传播过程、新闻传播者等因素都在新闻分析预测范围之列。
2.3新闻策划。
在得出新闻受众的新闻需求之后,就要进行合理的新闻策划。新闻策划是新闻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化解。新闻受众调查和新闻市场分析预测都是为新闻策划收集资料的过程。新闻策划和市场策划相同,同样具有创新性、周密行、可行性等特性。新闻策划的具体过程就是将已知新闻事件包装的过程。如何将新闻事件有效策划,使其能过被受众所接受,达到新闻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是新闻策划过程需要考虑的问题。目前主流的媒体都会采用设置品牌标志,宣传语,促销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新闻知名度。但是这些传统的方式大部分媒体都能掌握,无法体现优势。所以在新闻策划过程中,创新性至关重要。哪个媒体能够在日益激烈的新闻行业竞争中,创新的提出自己的新闻策划方案,就会立即走在市场的前列。当下,亲身经历报道,新闻游记,故事连载等一系列新颖的新闻传播方式最吸引人的眼球。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是新闻传播行业面临更加严重竞争的十年。只有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新闻传播的规律,才能把握时机,搭上我国新闻行业的“高速列车”。而市场营销理论必将在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想要在新闻传播行业分一杯羹的新闻传播人都不应当忽视市场营销理论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
毕业论文新闻类论文篇十二
摘要在新闻采编工作中,新闻采编人员可用各种手法展现新闻采编工作独有的新闻美学价值,使新闻报导体现出真、展、美,这种具有新闻美学价值能够强化新闻报导的价值。新闻采编人员要在采编过程中尽可能的体现出新闻的美学价值。本次研究就是着重论述新闻美学价值在新闻采编中的体现。
关键词美学价值;新闻采编。
谈到新闻采编的工作,很少有人将它把美学价值联系在一起,通常人们会认为新闻采编工作不是要尽量用平实、客观的语句报导出各类事件的真相吗?这样的新闻采编成果又怎么会有美学价值呢?实际上,新闻采编工作有它独特的美学价值,本次研究就是着重论述新闻美学价值在新闻采编中的体现。
1新闻美学价值在新闻采编中独特的概念。
所谓的美,代表一种美的价值观点、美的精神力量、美的艺术载体等。在新闻采编工作中体现的美,实际上是一个复合有以上所有美学价值的独特概念,即必须具有真、善、美。
1.1新闻采编工作中真实的美。
新闻采编工作,要遵守真实的原则,这既是新闻采编工作的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新闻采编工作美学价值的体现。比起欲盖弥彰的丑恶,人们会觉得这种勇于报道真相、勇于面对各类理由的新闻报导更美。
1.2新闻采编工作中善意的美。
新闻采编的工作要担负着引导舆情的责任,新闻采编人员在做采编工作时,只有让人看到新闻报道中透露着善意的引导,才能促使人们深思自己应当怎样做才能优化社会环境。这种引导,和体现出人文价值的善意,本身就是一种美。
1.3新闻采编工作中艺术的美。
新闻采编工作会涉及到文字编撰、平面设计设计、摄影艺术、多媒体艺术这几个方面,它需将这些文字、图片、多媒体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新闻报导。这是一种能够从视觉上给予受众冲击、从听觉上给予受众享受、从思想上引导受众深思的一种艺术。如果能够精心的编排,新闻报导会极具艺术性的效果。
2新闻美学价值在新闻采编中赋予的策略。
2.1用贴近民众生活的方式展现新闻的真实。
做新闻采编工作的视角有很多,比如新闻采编工作可以以官方部门提供的数据为视角,也可以以综艺娱乐的角度为视角,这些新闻方式虽然有很多优势,却不易展现出新闻最真实的一面。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若要在新闻采编工作的时候,如果要展现一件事情真实的一面,就要贴近生活,以民众的生活方式为视角。比如方公布一组数据的时候,新闻采编人员可以去现场核对这些数据是否正确;当出现一个社会事件的时候,新闻采编工作者可以走近当事人,听当事人诉说自己的所见、所闻;当事现一个社会热点的时候,新闻工作者可以开展社会调查等。以贴近民众生活的视角,容易展现出新闻采编的真实美。
2.2用人文主义思想的方式展现新闻的善意。
人文主义思想是普世的思想之一,它是基于理性的基础上,以仁慈博爱为前提深思理由的一种思想。新闻采编工作者在做新闻采编工作的时候,常常会遇到社会制度不公导致社会理由的事;因为人性的偏差导致受害者的利益被损害的事;因为经济利益的理由社会整体利益受到损害的事等。虽然新闻采编人员要基于客观的立场,必须不偏不倚的报道一件事情的真象,然而如果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能在新闻报道内融入人文主义思想,就会使新闻报道更能震撼人们的心灵,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3用综合艺术效果的方式展现新闻的艺术。
新闻采编工作的居果一般是“无声的文字+图片”、“有声的文字+多媒体”的方式实现的。如果新闻采编人员能够做到文字流畅生动、逻辑层次分明、主体鲜明生动,就能够让受众感受到新闻艺术的美。如果能在有声文字或无声文字中辅以详实生动的'图片或多媒体,就能让新闻报导起到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使人们对这则新闻报导印象更深刻。
3新闻美学价值在新闻采编中体现的方式。
3.1用真实的案例揭露社会的真象。
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报道真实的案例,让人们直面社会的真象,通过对社会真象的揭露,人们会感受到新闻报道的作用,从而在新闻报道中感受到美。
以雷楚年的诈骗案为例,雷楚年原本是地震中的英雄,他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冒着生命的危险救了一个小孩,被人们视之为英雄。可是这样一个英雄,却在数年后成为一个诈骗犯。虽然这件事情被公众了解,会让公众非常痛心,可是公众也会进行反思,究竟我们的社会环境是哪个环节出现了理由呢?我们应当如何以此事为镜,不让类似的事件再发生呢?新闻采编人员用真实的案例引导人们深思,人们能感受到各种社会理由,会在震撼中感受到真实美。
3.2用善意的文笔展现社会的理由。
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在编撰新闻报道时,可以有多种视角,如果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用善意的视角引导人们去深思,会让人们在事件中感受到未来的希望、社会的力量等。新闻采编人员要用人文主义思想引导人们用善意的眼光去看待各种未知的事件。以主席在四中全会中不再提反贪的事件,却反复强调法制建设为例,有部分民众认为主席不再强调反贪,是不是我们国家不再积极的进行反贪工作了?反贪工作就到此为止了?一名新闻采编人员提出,主席不再重点提出反贪工作,是由于要把反贪工作纳入法制建设的范畴,用法律的途径做好反贪工作。新闻采编工作人员使用善意的文笔引导人们理性的深思,能使人们用建设性的角度深思社会理由,这种善意能让人们感受到美。
3.3用艺术的手发引起社会的反思。
如果新闻采编人员能用艺术的手法展现新闻报道,那种艺术效果能加深人们的印象,引导人们产生各种联想。比如曾有一则新闻采编人员,他用图片的方式报导部分人把垃圾随便倒在长江边,等着长江冲走垃圾。采编人员用一张张图片展现出被污染的长江水、展现出一堆堆被人们随手倾倒的垃圾,展现出垃圾里还有些会严重污染水源的化学物质等。虽然新闻采编人员没有刻意去写这些照片内容意味着什么,然而人们会从详实、客观、生动的照片中感受到我国水资源的目前状况,人们会愿意为了自己的存活环境而做好环保工作。这名新闻采编人员用摄影艺术的手法展现新闻,让人们反思,取得极佳的艺术效果。
4结论。
在新闻采编工作中,新闻采编人员可用各种手法展现新闻采编工作独有的新闻美学价值,使新闻报导体现出真、展、美,这种具有新闻美学价值能够强化新闻报导的价值。新闻采编人员要在采编过程中尽可能的体现出新闻的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庆.从美学视角看电视新闻及其编辑[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7).
[2]张明媚.用独特的编辑意识为电视新闻增色[j].当代电视,2011(7).
毕业论文新闻类论文篇十三
摘要:数学专业中应用数学在各个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实际应用,如教育工作者在数学建模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应用详例讲解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主体。
关键词:应用数学;数学建模;教学组织形式。
应用数学是高等大专院校的一门课程,其对于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本理论、服务专业课与思维方式方法等有着极为基础的作用。以下,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对应用数学的教学活动发表几点简单认识。
一、重视数学建模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应用详例讲解的重要作用。
应用数学专业的最终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逐渐具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水平与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格外重视数学建模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这既是帮助学生体会到所学应用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有效措施,同时,更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其进一步深化对于所学数学知识点认识与理解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学习微分方程模型的相关知识点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建立一个数学模型:
水污染问题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某学生小组在实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知某纸厂水库中原有的水量为500吨,假设含有5%污染物的废弃水以每分钟2吨的流动速度持续注入该纸厂的水库,那么,从时间t=0算起,多长时间之后该纸厂水库废弃水中的污染物含有量浓度将达到4%(设定为废弃水注入水库后,水库中的水将不再向外排出)?假设废弃水注入水库后,该造纸厂水库中的水又以每分钟2吨的速度反流出该水库,那么,从时间t=0算起,多长时间之后该纸厂水库废弃水中的污染物含有量浓度将达到4%?并依据计算出的最终结果向社会生活中的用水单位等提出有效控制污染水源的有效措施。
这样就将微分方程这一数学概念置于真实的现实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主观探究能力与创造性学习思维发展,也有利于其更好地掌握应用数学思维的方式。
二、让教学组织形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
现代素质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教职员工则是学生各项学习活动中的'扶持者与指导者,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尊重所教学生实际认知规律的基础之上更快、更好地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真正落实到各项教学活动中。
在我看来,要想达到素质教育理念的这一要求,让教学组织形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是重中之重。对于此,针对教师资源与学生实际人数众多这一突出矛盾问题,我认为高等院校教师在应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同其他教师共同组成帮扶学习小组,即每位教师帮扶一定数量的学生。如此,教师就能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针对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帮扶教师可以将自身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或者窍门介绍给所要帮助的学生,针对学习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则可以有针对性地辅导他们参与一些科研项目的调查与研究,这一措施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夯实学习基础,提升其数学素质及修养能力;与此同时,教学相长,对于教师来讲,也是极大的优势。例如,通过对不同学生的辅导工作,教师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有层次教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进而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数学教学活动。再如,学生数学水平的逐渐提高也将间接地推动教师积极地深入到数学科研的学习活动之中,这对于他们自身数学素养以及教学能力的提升都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总之,应用数学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数学建模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确保教学组织形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主体,这样才能在确保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真正促进大专院校学生数学素养及数学实践运用能力的显著增强。
参考文献:
张丽丽.地方工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陕西教育,2014(06).
毕业论文新闻类论文篇十四
我国电视行业发展效果良好,作为县级新闻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县级电视台既要做好电视节目有序播出工作,又要做好新闻信息宣传活动,这不仅会优化电视节目质量,而且有利于促进县级电视台持续发展。由于当前县级电视台宣传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应提出有效措施解决宣传问题,提升宣传活力。
(一)宣传方式。
电视新闻内容传播需要借助相关载体,因此,信息传播渠道以及载体形式对传播效果有重要影响。县级台拍摄新闻画面、优选新闻主题、选择宣传语言、编辑新闻信息等各个环节均对宣传效果有重要影响,由于电视新闻内容存在差异,因此,应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宣传方式,确保所选宣传方式易于观众接受。
(二)信息质量。
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主要宣传信息内容,观察受众对新闻内容的接受程度,因此,电视新闻应选择贴近大众生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信息内容,这类电视新闻播出后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群众关注,群众能够与县级电视台亲密互动。同时,电视新闻应注重提升信息质量,确保所传播的信息内容能够赢得群众拥护和支持,进而扩大信息传播效果,优化新闻宣传效果。
虽然县级电视台能够定期宣传新闻信息,但在实际宣传中存在一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宣传效果,不利于县级台持续进步,县级台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较大阻力,常见的宣传问题有如下几点。
(一)宣传方向有偏颇。
无论是县级电视台还是中央电视台,所传播的新闻信息均以真实性为基础,县级台电视新闻应以群众为关注点,但大多数县级台为了获得高收视率,刻意报道琐碎的民生类新闻,虽然这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县级台报道目标,但是并不利于县级台的全面发展,所产生的负面新闻极易引起群众恐慌,进而影响县级台发展策略的制定。
(二)宣传方式较传统。
现如今,先进科学技术持续发展,在新媒体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传统媒体在这一背景下应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深化改革。随着移动设备的不断出现,电台新闻信息传播途径渐渐拓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信息传播范围。但是大部分县级台仍用传统方式进行新闻信息传播,这不仅会降低信息传播效率,而且还会缩小新闻信息传播空间,长此以往,群众还会对传统的传播方式产生抵触心理,进而会降低对电台新闻的关注度,不利于传统媒体长久发展。
(三)宣传目标不明确。
大部分县级台宣传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往往不能明确宣传目标,仅进行形式化宣传,不利于实现群众的正向引导,同时,群众思想会产生片面化倾向,新闻传播过程中会遇到较多阻力。此外,电视台新闻内容仅深入报道新闻事实,浅层次叙述新闻事实并不能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要,长此以往,受众与县级台之间的距离会渐渐疏远,县级台的发展将得不到群众支持。
如前文所述,县级台传播新闻信息的过程中遇到了较大阻力,如果县级台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仍保持一成不变的宣传方式,不注重提升电视台新闻信息的质量,无视已有宣传问题,那么新闻宣传效果会逐渐弱化,并且群众的新闻素养也会渐渐降低,这对县级台的新闻事业发展具有不利影响。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县级台新闻宣传的活力,扩大县级台新闻信息传播的影响力。
(一)树立大局意识。
县级台新闻工作要想优化宣传效果,应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确保所编辑的新闻信息能够满足群众需要,从而提高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同时,应明确新闻宣传立场,端正新闻宣传理念,树立大局意识,确保群众在新闻互动中积极参与。县级台虽然属于传统媒体的一种,但它作为新闻信息的主要引导者,应以群众为出发点,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满足群众需要的信息内容。首先,县级台应坚持党的方针、政策,坚决服从党的领导,落实党和政府提出的各项内容。然后,营造良好的县级台工作氛围,确保各项工作均从大局出发,确保所编辑的新闻内容能够获得群众支持。县级台只有树立大局意识,才能制定合理的新闻管理制度,才能充分发挥新闻信息的正向影响。
(二)创新宣传方式。
县级台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应首先确保新闻信息质量,在此基础上,创新新闻宣传方式,确保传播后的新闻信息对受众产生正向引导,创新受众的思想观念,提升观众的新闻素养,与此同时,群众能够细心观察生活,主动探索生活中潜在的新闻知识点,这对新闻信息价值增加、新闻传播效果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传统媒体应用科学技术能够改变以往单一的宣传方式,同时,宣传范围也会不断扩大,简言之,县级台新闻能够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信息传播,并且群众能够借助平台对新闻信息进行评论、转发,新闻信息管理部门针对群众评论及时回复,群众在这一平台中能够获得讨论机会,真实表达内心想法。此外,县级台能够根据群众提供的意见改进新闻传播方式,这对县级台电视新闻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这也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发展的表现,群众在这种宣传方式的影响下能够提高对新闻信息的关注度,同时提高参与意识。
(三)丰富新闻内容。
县级电视台应与时俱进地丰富新闻内容,选择形式多样的新闻内容。县级电视台应做好前期调查工作,全面了解群众需求,基于此,获取、搜集丰富的信息内容。在新闻信息播出后,能够在短时间内引起群众关注,群众会对已接收的新闻信息进行探讨,这一过程便是新闻信息传播的过程。此外,县级电视台还可以针对同一电视新闻从不同角度进行报道,进而再次增加节目关注度,节目收视率也会大大提高,及时满足群众的新闻需求。
(四)创办特色新闻节目。
由于县级台电视新闻普遍存在节目内容单一、节目内容雷同等现象,因此受众会对这类电视新闻节目产生视觉疲劳,造成此类节目的关注度大大降低。因此,新闻节目在发展的过程中应以特色化为主,创办群众喜闻乐见、节目形式新颖、节目编排合理的新闻节目,有利于节目向层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同时,特色新闻节目还会拓展新闻视角,扩大群众的新闻视野,进而有利于提升节目的宣传效果。
(五)培养新闻人才。
县级电视台应重视新闻人才培养工作,针对新闻工作者进行系统培训,巩固新闻人的理论基础,丰富新闻人的知识储备,提升新闻人的工作技巧。同时,新闻工作者在采编的过程中要提高对新闻信息的敏感度,主动走近群众,体验群众生活。在整理、校对新闻稿时要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准确发现问题,提升新闻稿的信息质量,最终使新闻信息能够以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
综上所述,县级台通过树立大局意识、创新宣传方式、丰富新闻内容、创办特色新闻节目、培养新闻人才等方式提升电视新闻宣传活力,这不仅会提高新闻节目收视率,积累丰富的新闻素材,而且还能提升群众的新闻素养,提高群众对新闻信息的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总之,县级台电视新闻必须采取措施实现良好发展,拓展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
[4]时娟.浅谈如何做好县级台电视新闻节目中的深度报道[j].新闻传播,2011(12):40.
毕业论文新闻类论文篇十五
3、民生新闻报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4、浅谈中美新闻教育的源流关系--以“密苏里模式”对中国新闻教育的影响为例。
5、“互联网+”时代新闻档案管理与创新。
6、勇于担当坚持创新--浅谈市县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创新。
7、小议电视新闻制作的逻辑结构。
8、从两张新闻图片的热转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9、浅谈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情绪管理素质。
10、如何把好手机报新闻的采写关。
11、新闻采访写作课教学改革初探。
12、新闻传播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3、网络时代新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新闻真实性受到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影响略论。
15、农村广播新闻节目的采编概论。
16、浅谈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17、试论新闻策划的重要性。
18、如何写好有思想有温度的新闻稿件。
19、浅谈电视新闻的编辑艺术。
20、新媒体条件下的新闻道德标准与监管体系。
21、我国报纸新闻客户端演变格局探析。
22、如何进一步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23、英语新闻访谈中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
24、浅析读图时代新闻摄影的隐性失真。
25、浅析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教学的开展。
26、浅谈微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教学模式创新。
27、心理学视角下的新闻采访方法探讨。
28、影响公众:会议新闻政治信息的修辞表达。
29、大数据时代下的新闻的挑战与策略。
30、论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记者的生存与发展。
31、试论网络新闻评论区里的负面言论。
32、无人机新闻--新闻采编新趋势。
33、浅析如何平衡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保护。
34、电视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管窥。
35、论新时期新闻传播的转型及其价值取向。
36、民生新闻主持人的语言素养。
37、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的生存与发展。
38、浅析我国电视新闻发展的现实困境。
39、电视新闻主持人语言风格初探。
40、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优势与创新。
41、新时期跨文化新闻传播研究。
42、探析虚假新闻传播形成原因。
43、浅谈法制新闻报道的新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44、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之我见。
45、探析社会新闻吸引读者眼球的策略。
46、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做好电视新闻的采编工作。
47、做好作风“走转改”提升新闻亲和力。
48、探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
49、如何解决法制新闻传播中的道德问题。
50、网络非编在新闻制作中的使用体会。
51、经济新常态下地方党报做好经济新闻的思考。
52、报纸编辑的基本规范及新闻专业学生采写实习研究。
53、电视新闻播音的审美特征分析。
54、电视新闻播音技巧的培养。
55、网络新闻自由对社会道德的冲击与消解。
56、论新闻档案的价值及开发利用。
57、打造主流经济新闻突破党报现实困境。
58、体育新闻报道过度娱乐化的成因与对策。
59、负面新闻对旅游目的地认知形象的影响。
60、浅析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建设问题。
1、传播学视角看微信公众号的传播要素。
2、从整体到多元:论传播学本土化的地方性视角。
3、传播学视域下跨境电商平台上广西特产英译初探。
4、国家传播学会重庆论道。
5、符号学转向:互联网语境下传播学研究的新走向。
6、传播学研究的科学取向与“人”学迷失。
7、传播学视域下音乐理论教学发展研究--评《音乐传播学理论教程》。
8、传播学视域下网红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国际话语体系建构:基于全球的学术变迁理论。
10、传播学视域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走红原因探析。
11、传播学视角下电影翻译中的文化意象分析。
12、教堂空间与谣言生产:明末清初反教谣言的传播学分析。
13、融合创新与文化重构--对近年几档电视戏曲栏目的传播学思考。
14、融媒体时代运动员“网红”现象的社会传播学解读--传播游戏理论。
15、全球南方、社会主义探索与批判传播学新想象--中印比较三人谈。
16、传播学视角下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实践。
17、中美主播约辩事件的传播学解读。
18、传播学视域下音乐教学理论的发展研究--评《音乐传播学理论教程》。
19、数学与传播学的渊源探讨。
20、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新闻学与传播学核心期刊互引研究。
21、传播学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国际话语体系建构。
22、浅谈微博语言的特征--微博语言的传播学分析。
23、从传播学视角探析ip剧的火爆现象--以《亲爱的,热爱的》为例。
24、交通天人:商周时期巫文化演进的传播学考古研究。
25、传播学视角下的严复编译研究--以赫胥黎的《天演论》为例。
26、传播学视阈下典型的英美音乐剧歌词定位与探索。
27、传播学视野下的电影《侠女》的影像符号探析。
28、毛泽东诗词英译的副文本研究--传播学视角。
29、依托竞赛平台的传播学实践课程教学改革。
30、传播学视域下明星“人设崩塌”的原因分析。
31、基于cdio教学模式的传播学实战化教学改革探讨。
32、刑法“传播淫秽物品犯罪”的传播学再解读。
33、网络时代新闻传播学基础课的教学探讨。
34、从传播学视角浅析博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走红缘由。
35、传播学视角下的知识付费平台传播模式探析及展望。
36、论高校新闻传播学课堂互动的建构与优化。
37、大众传播学视域下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
38、传播学视角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39、基于学科融合背景下的舞蹈传播学构想。
40、传播学视阈下纪实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历史认知研究。
41、基于传播学的中国当代文学“三阶段译传模式”
42、传播学视域下探析“吃播热”现象的原因。
44、人工智能与计算传播学。
45、传播学视野下的马术翻译探究。
46、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融入的传播学策略。
47、用传播理论进行传播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48、传播学视角下国企网页英译评析--以重庆国有制造业企业为例。
49、理论谱系与本土探索:新中国传播学理论研究70年(1949-)。
51、关于中国传播学研究国际发表的几个事实问题--与韦路教授商榷。
52、学术公众号运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为例。
53、中国传播学ssci高被引论文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
54、传播学视域下的app社交表情符号情感化研究。
55、传播学视阈下的湖湘名人著述译介研究。
56、传播学视角下公共演讲策略的有效运用。
57、传播学视域下甘肃天水社火舞蹈的传播价值与途径。
58、传播学视域下中日“佛系”文化差异的探析与反思。
60、当下传播学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
毕业论文新闻类论文篇十六
(一)电视新闻画面编辑需讲求规律性。
(1)注重画面编辑的逻辑性。在后期电视新闻画面的处理过程中,应该注重基本的逻辑关系,促使电视新闻信息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例如,在以前一则电视新闻制作中,画面中所有的人物在上一个画面都处于白天的环境中,而下一个新闻画面所有人物则转身到晚上,这样的画面并不符合时间逻辑关系,让受众对整个新闻信息报道持质疑的态度,严重降低了新闻信息的可信度。因此,新闻信息画面后期编辑在电视新闻制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整个画面编辑讲究一定的逻辑关系。
(2)摒弃跳帧或者跳轴现象。在一般情况下,电视新闻后期画面编辑主要分为全景、大景、中景和近景、特写几种类型,所以根据电视新闻画面编辑的要求,应该避免将相同画面类型组合在一起。如果在实际编辑过程中当中将相同画面类型组合在一起,便会出现跳帧的现象。同时,这种现象又被人们称之为丢帧现象。例如,在一则新闻信息制作过程中,对于人物特写方面的画面编辑,当第一个画面是对人物脸部进行特写之后,再在第二个画面对人物脸部进行特写,这样制作便会降低新闻信息的效果。
(3)避免个人占据新闻画面。在电视新闻编辑过程中,还很容易出现一个人从新闻信息播放开始到最后都出现的新闻画面中,这样的后期编辑无法达到应有的新闻信息效果。因此,在新闻后期编辑过程中应该避免这种问题。
(二)坚持电视新闻画面真实性的原则。
(1)确保电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在新闻信息制作过程中,为了确保电视新闻画面的真实性,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对新闻背景进行如实介绍,也就是将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发生的过程以及与其他各项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介绍。二是需要确保电视新闻报道中各个新闻要素准确可靠。例如,整个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新闻发生过程中的人物关系、发展进程概况等。三是需要对整个新闻信息报道中的人物关系语言、人物思维变化、事件进展中的人物心理活动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阐述,而并不是单纯使用夸张和渲染的措施,更不应该背离新闻信息的事实做出凭空报道。四是需要对整个新闻事件进行准确报道,从局部入手到事件本质挖掘及发展的整体方向探究,以此来实现对整个新闻信息概括的把握,坚决避免“以点带面、以偏概全”进行报道,从而真正实现电视新闻报道的局部与整体统一制作。
(2)确保新闻信息图像选用的真实性。在新闻信息的制作过程中,为了提升电视新闻的可信度,便需要在电视新闻后期编辑中选用真实的图像,以此确保整个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因此,在电视新闻后期编辑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新闻拍摄镜头进行合理地剪辑。二是确保图像语言和文字语言等新闻元素的协调组合,与新闻信息相关的字幕应该放在画面的合适位置中。三是应该全面合理地运用新闻画面处理技巧,有效提升新闻信息的价值。四是根据电视新闻整个内容,合理计算电视新闻的长度。坚持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现更多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只有坚持做到以上几点,便能够让新闻内容实现图文并茂、形声一体,从而确保电视新闻信息的真实性。
二、结论。
电视新闻是整个电视节目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电视新闻后期编辑是提升电视新闻质量的重要手段,所以需要重视电视新闻后期编辑技巧的应用。其中在电视新闻后期编辑中,电视新闻画面编辑需要讲求规律性,同时应该坚持真实性的原则,以此来提升电视新闻的可信度,从而赢得更多受众的喜欢,为提升电视新闻的收视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毕业论文新闻类论文篇十七
我国电视行业发展效果良好,作为县级新闻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县级电视台既要做好电视节目有序播出工作,又要做好新闻信息宣传活动,这不仅会优化电视节目质量,而且有利于促进县级电视台持续发展。由于当前县级电视台宣传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应提出有效措施解决宣传问题,提升宣传活力。
一、影响县级台电视新闻宣传效果的因素。
(一)宣传方式。
电视新闻内容传播需要借助相关载体,因此,信息传播渠道以及载体形式对传播效果有重要影响。县级台拍摄新闻画面、优选新闻主题、选择宣传语言、编辑新闻信息等各个环节均对宣传效果有重要影响,由于电视新闻内容存在差异,因此,应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宣传方式,确保所选宣传方式易于观众接受。
(二)信息质量。
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主要宣传信息内容,观察受众对新闻内容的接受程度,因此,电视新闻应选择贴近大众生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信息内容,这类电视新闻播出后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群众关注,群众能够与县级电视台亲密互动。同时,电视新闻应注重提升信息质量,确保所传播的信息内容能够赢得群众拥护和支持,进而扩大信息传播效果,优化新闻宣传效果。
二、常见宣传问题。
虽然县级电视台能够定期宣传新闻信息,但在实际宣传中存在一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宣传效果,不利于县级台持续进步,县级台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较大阻力,常见的宣传问题有如下几点。
(一)宣传方向有偏颇。
无论是县级电视台还是中央电视台,所传播的新闻信息均以真实性为基础,县级台电视新闻应以群众为关注点,但大多数县级台为了获得高收视率,刻意报道琐碎的民生类新闻,虽然这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县级台报道目标,但是并不利于县级台的全面发展,所产生的负面新闻极易引起群众恐慌,进而影响县级台发展策略的制定。
(二)宣传方式较传统。
现如今,先进科学技术持续发展,在新媒体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传统媒体在这一背景下应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深化改革。随着移动设备的不断出现,电台新闻信息传播途径渐渐拓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信息传播范围。但是大部分县级台仍用传统方式进行新闻信息传播,这不仅会降低信息传播效率,而且还会缩小新闻信息传播空间,长此以往,群众还会对传统的传播方式产生抵触心理,进而会降低对电台新闻的关注度,不利于传统媒体长久发展。
(三)宣传目标不明确。
大部分县级台宣传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往往不能明确宣传目标,仅进行形式化宣传,不利于实现群众的正向引导,同时,群众思想会产生片面化倾向,新闻传播过程中会遇到较多阻力。此外,电视台新闻内容仅深入报道新闻事实,浅层次叙述新闻事实并不能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要,长此以往,受众与县级台之间的距离会渐渐疏远,县级台的发展将得不到群众支持。
三、提升宣传活力的有效措施。
如前文所述,县级台传播新闻信息的过程中遇到了较大阻力,如果县级台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仍保持一成不变的宣传方式,不注重提升电视台新闻信息的质量,无视已有宣传问题,那么新闻宣传效果会逐渐弱化,并且群众的新闻素养也会渐渐降低,这对县级台的新闻事业发展具有不利影响。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县级台新闻宣传的活力,扩大县级台新闻信息传播的影响力。
(一)树立大局意识。
县级台新闻工作要想优化宣传效果,应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确保所编辑的新闻信息能够满足群众需要,从而提高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同时,应明确新闻宣传立场,端正新闻宣传理念,树立大局意识,确保群众在新闻互动中积极参与。县级台虽然属于传统媒体的一种,但它作为新闻信息的主要引导者,应以群众为出发点,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满足群众需要的信息内容。首先,县级台应坚持党的方针、政策,坚决服从党的领导,落实党和政府提出的各项内容。然后,营造良好的县级台工作氛围,确保各项工作均从大局出发,确保所编辑的新闻内容能够获得群众支持。县级台只有树立大局意识,才能制定合理的新闻管理制度,才能充分发挥新闻信息的正向影响。
(二)创新宣传方式。
县级台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应首先确保新闻信息质量,在此基础上,创新新闻宣传方式,确保传播后的新闻信息对受众产生正向引导,创新受众的思想观念,提升观众的新闻素养,与此同时,群众能够细心观察生活,主动探索生活中潜在的新闻知识点,这对新闻信息价值增加、新闻传播效果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传统媒体应用科学技术能够改变以往单一的宣传方式,同时,宣传范围也会不断扩大,简言之,县级台新闻能够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信息传播,并且群众能够借助平台对新闻信息进行评论、转发,新闻信息管理部门针对群众评论及时回复,群众在这一平台中能够获得讨论机会,真实表达内心想法。此外,县级台能够根据群众提供的意见改进新闻传播方式,这对县级台电视新闻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这也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发展的表现,群众在这种宣传方式的影响下能够提高对新闻信息的关注度,同时提高参与意识。
(三)丰富新闻内容。
县级电视台应与时俱进地丰富新闻内容,选择形式多样的新闻内容。县级电视台应做好前期调查工作,全面了解群众需求,基于此,获取、搜集丰富的信息内容。在新闻信息播出后,能够在短时间内引起群众关注,群众会对已接收的新闻信息进行探讨,这一过程便是新闻信息传播的过程。此外,县级电视台还可以针对同一电视新闻从不同角度进行报道,进而再次增加节目关注度,节目收视率也会大大提高,及时满足群众的新闻需求。
(四)创办特色新闻节目。
由于县级台电视新闻普遍存在节目内容单一、节目内容雷同等现象,因此受众会对这类电视新闻节目产生视觉疲劳,造成此类节目的关注度大大降低。因此,新闻节目在发展的过程中应以特色化为主,创办群众喜闻乐见、节目形式新颖、节目编排合理的新闻节目,有利于节目向层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同时,特色新闻节目还会拓展新闻视角,扩大群众的新闻视野,进而有利于提升节目的宣传效果。
(五)培养新闻人才。
县级电视台应重视新闻人才培养工作,针对新闻工作者进行系统培训,巩固新闻人的理论基础,丰富新闻人的知识储备,提升新闻人的工作技巧。同时,新闻工作者在采编的过程中要提高对新闻信息的敏感度,主动走近群众,体验群众生活。在整理、校对新闻稿时要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准确发现问题,提升新闻稿的信息质量,最终使新闻信息能够以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
四、结论。
综上所述,县级台通过树立大局意识、创新宣传方式、丰富新闻内容、创办特色新闻节目、培养新闻人才等方式提升电视新闻宣传活力,这不仅会提高新闻节目收视率,积累丰富的新闻素材,而且还能提升群众的新闻素养,提高群众对新闻信息的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总之,县级台电视新闻必须采取措施实现良好发展,拓展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4]时娟.浅谈如何做好县级台电视新闻节目中的深度报道[j].新闻传播,(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