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是中等生读后感范文(16篇)
读后感是一种对读书体验进行总结的表达,它能够帮助我们深入思考书中的思想和观点。如何使读后感更有深度、更富有观点?这些读者的读后感或许会成为你阅读后的思考的起点。
我的孩子是中等生读后感篇一
当我接到应彩云老师的《孩子是天我是云》这本书时,被其中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所吸引,并对此产生共鸣与思考。
特别是应老师如何引导幼儿自主表达方面让我印象深刻,颇有收获。
一、主动创造机会,让孩子愿意去说。很多时候,尤其是在开展公开课、展示教育教学成果的时候,我们总希望孩子们能在我们所设计的活动中自主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孩子的不积极发言或者表达不出什么东西而苦恼……看了应老师的随笔以后,我似乎找到了其中的原因,我们不能只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动性,更不能为了某一个活动来奢望孩子会说出很多或者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愿、想法,而是应该抓住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契机,去创造机会让孩子想说、愿意说,从而激发出孩子说的欲望,养成主动表达自己的习惯,形成自主表达的班级氛围。就像应老师的《让孩子“讲黑讲白”》一样,她会主动创造让孩子去争论的机会,从而激发孩子的观点,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去说。
二、抓住幼儿兴趣,让孩子有话可说。阅读应老师的随笔,很多内容似乎看不出明显的教育目的,但是通过孩子们交流的内容可以看出他们对话题是非常感兴趣的,因此他们交流的内容都相当的精彩。比如:交流上海申博的话题、争论当男孩好还是女孩好、做动物好还是做人好等话题都非常贴近孩子的生活,也是某一阶段社会都比较关注的话题,我想应老师对于这些话题的选择一定是建立在对孩子长期的关注中才发现,进而提出,从而产生较好的交流效果。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注身边的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才能知道他们的兴趣点,知道他们喜欢说什么、愿意说什么、会说什么、经常说什么?所以如何抓住孩子的兴趣点,通过他们感兴趣交流的话题,打开他们的话匣子,让他们有话可说这才是重点。
三、把握幼儿特点,让孩子必须要说。我们都知道:在语言表达方面幼儿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有些孩子天生爱说,语言表达流畅、思维活跃,但有些孩子性格内向,甚至由于其他原因,不愿意说或者是不敢大声说话。我觉得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学习应老师《她会大声地说话》中的很多做法,在了解了孩子的性格特点之后,要巧妙的“装聋卖傻”,逼着他们不得不说,甚至是必须要大声说,我想有了老师有意识的变换方法,有了孩子的第一次勇敢的尝试,他们一定会产生自主表达的愿望,从而获得表达后的喜悦和自信,我觉得实施这一方法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在保护孩子自信心的前提下,坚持性的和孩子一起努力一段时间,待孩子也尝试到这种主动表达给他们带来的喜悦之后,他们一定会习惯与这种表达方式,从而促进整个班级自主表达氛围的形成。
其实,我觉得我们与应老师最大的区别就是应老师给孩子的是一片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天空,而我们给孩子的是一片相对意义上的自由天空。其原因是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追求的还是一个统一的思想,虽然也希望孩子能表达自己的与别人不同的想法,但是骨子里还是希望孩子不要出格,甚至是还有老师的话就是不可“侵犯”的意思,所以我觉得还是的从教师的主观思想上去解决问题,从真正意义上去以孩子为中心,就像应老师这本书的名字《孩子是天我是云》所呈现出来的就是孩子为大、孩子是天、孩子是主体的教育思想,这是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去转变的,只有我们的思想和认识有了重大的转变,我们的教育方法、手段、形式才能得到改变,所以就让我们从改变自己的大脑开始,去逐步完善自己的教育方向,让我们的孩子也能获得同样的幸福,这也就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我的孩子是中等生读后感篇二
当我第一次看到应彩云老师幼儿教学案例随笔《孩子是天,我是云》时,以为自己看错,反复读了几遍,真是不解其意。老师是崇高的,怎么能是云,飘忽不定呢?随着一页一页翻开,跳入眼帘的是一行行熟悉又陌生的字眼,从序言到案例,直至教育随笔,才让我一点一点感受到这蓝天与彩云之间的情缘。
一、从序言到后记,感受应老师的成长轨迹。
应老师是一个普通平凡的幼儿教师,千万老师中的一员,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幼儿教师,是千万教师中出类拔萃的好老师。从前者到后者,这中间的路,这成长的轨迹,正如人们所说的:伟大的人,不是后来人所想象的那样,他们专做伟大的事,把不伟大的都留给不伟大的人去做,而他们普通得就和你一样,一样的热情,一样的朴实……一个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幼小的孩子,每天所做的.是接待、晨检、剪指甲、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分餐点,不断重复、机械,甚至烦人的平凡小事,一天忙完一天、一年过后又一年,这是千万教师的人生教学轨迹。
应老师,你与众不同,你有一个让人羡慕不已的成长环境(中国最大都市的文化底蕴)和工作环境(现代的开放城市、超前时尚的气息)。外面的世界缤纷又精彩,可你没有被诱惑,不转行、不跳槽,而是脚踏实地,从一名年轻的普通教师,通过一次次的教学比赛,一步一个脚印的磨炼,摸爬滚打,有泪水、有欢笑、有付出、有迷惘,经过不懈的坚持,执着的追求终于成功了。当鲜花、掌声、荣誉集于一身时,你没有把它当作炫耀的资本、高升的阶梯,你依然是你――本溪路幼儿园的应老师。多少年不离不弃,耕耘着,坚守着。这就是应老师的成长轨迹。
想一想,比一比,年轻的我也曾是一名满腔热情的老师,也曾为当一名人类灵魂工程师而放弃另一份不错的职业,在教学上曾渐露头角。但当有了婚姻家庭,成了人妻人母,一切就变得顺其自然、安于现状。应老师,你真的让我佩服!
二、从案例到评析,感受应老师的教育理念。
纵观应老师诸多的教学案例,给我印象较深的是:中班教学活动《日历》,整个设计,不仅认识年、月、日、星期、节日、生日,还回想过去一年,设想新年的好心情,国家的、班级的、自己的事情。这一节课,足以体现应老师与孩子们的信息量大、知识面宽、想象力丰富。我们也上过“看日历、找生日”的活动,是大班的,当时只是设计了认识年、月、日、星期,给自己找生日几个重要环节,经过几次的尝试教学,总觉得内容过多、幼儿接受不好、概念不清等。相比之下,显得我们的信息闭塞,知识贫乏,与应老师差距很大。
三、从随笔到反思,感受应老师的人格魅力。
是啊,当孩子对很多事物感兴趣时,我们当老师的都能略知一二,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纵观当前的五大领域教学,只局限于教参的预设与孩子的知识积累,教师大多不敢涉及过多的生活经验,而且整体素质也非常有限,于是上起课来,总觉得老师和孩子的知识面不够丰富,视野不够开阔。
我反复拜读应老师的作品,逐步地感悟到应老师之所以能够成长为独树一帜的名师,在于她不是把“教书”当作一份谋生的职业,也不仅仅把教书当作一份热爱的工作,而是执着的追求,把它融进生命里,升华为一种崇高的理想。
这正是应老师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至此,我才刚刚读懂书名《孩子是天,我是云》。
我的孩子是中等生读后感篇三
荷兰有一个贫穷困苦的家庭,生活着一家四口,父亲脑部受伤变成傻子,儿子汉斯和妹妹格蕾都还小,母亲肩负着全家的生活。
银冰鞋是溜冰比赛的奖品,是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东西,汉斯和格蕾买不起冰鞋,善良的希拉克送给了汉斯一双冰鞋的钱,汉斯不接受,而是用劳动换取了它,当他赚到买鞋的钱时,又把冰鞋送给了妹妹,通过劳动,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冰鞋,可是为了治好父亲病,他又卖掉这双能参加比赛的冰鞋,在这期间他曾经捡到了一个装满金币的皮夹子,他一分不差的还给了失主。溜冰比赛中,他把自己的鞋带送给了彼得,把冠军让给了彼得。
他的精神感动了荷兰最好的医生,免费治好了汉斯父亲的病,还从镇上送来了父亲复原需要的用物,接着彼得家送来了营养品,父亲藏了十年的1000个金币也找到了,格蕾还在比赛中荣获了银冰鞋。
同时医生的奉献也得到了报答,母亲在父亲生病曾答应保管好一只贵重的银表。十年来,好几次碰到了生活危机,在丈夫治病最需要钱的时候,母亲都没有买掉这只表。想不到这只表秘藏着医生失去了十年独生子的谜,是这只表和银冰鞋的盒子让医生和儿子重逢。
读完《银冰鞋》后,我特别为汉斯的高尚精神所感动,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他总是想到别人。对照之下,我感到深深地内疚,我是那么的斤斤计较和自私,只要爷爷的碗里多了一块肉,我就会喊:“奶奶,爷爷比我多了一块!”
汉斯本来有能力得到银冰鞋,可是为了父亲,为了妹妹,为了朋友,他失去了银冰鞋。我做不到,我总是要跟堂妹瑶瑶争第一,争好吃,好玩的,我没有尽到一个当哥哥的责任啊!
汉斯是那么的高尚,他虽然贫穷,但他拾金不昧,他从不低下那高昂的头,向人乞求,他不会无故地接受别人的恩惠,他坚持用劳动去兑换金钱,想想我只要有人送我好吃好玩的,我伸手就用,有时连个谢谢也不说。
“好人有好运,好心有好报。”我喜欢《银冰鞋》中的每一个故事,无论怎样波折,最后总有一个好的结局,看完书后在睡梦也会笑嘻嘻。
“感人的故事,诗一样语言。”我喜欢朗读《银冰鞋》中那些感人的情节,我多么想拥有《银冰鞋》这么一本好书!
我的孩子是中等生读后感篇四
看过应彩云老师不少的书和教学现场,大凡抵不过我对《孩子是天我是云》这一书的喜爱,在幼教第一战线已近二十年,从惘然不懂到与孩子融成一片的教学,此书也给我颇多的感触。
中国式的教育是严谨的,但也带来教育乐趣的流失,领导的重压及日复一日的重复教学,往往给我们套上控制、服从的师生关系,即便是带着初入职的喜悦与轻松,也会在日日中消滞,然而这本书却在细细品阅中注入一股清流,真心感受一种老师与孩子亲密无间的师生情感及平等和谐、互动式的师生关系,体验一种老师平凡的快乐,也真正感受到儿童是主体这一句话。就如文中应老师所提到的:在我的世界里,天大地大孩子最大。我在孩子的天空里,努力飞舞,努力成为孩子天空里的云……”这就是应老师与孩子之间相互关系的最好隐喻。应老师与孩子建立了对话、接纳、共建和共享的互动的交互主体的.关系。
“老师的故事”“让孩子说心里话”等都体现出师生间的相互尊重、协商、交流。最为喜悦的是从书中感受这一位特级教师所带给的语言魅力,她通过自己亲生经历的大量案例进行了详实而又生动的解析,阐述了幼儿语言发展的年龄特征、教师语言的魅力,提炼了适宜性提问的策略、教师的语言回应的策略。诗意般的的语言、充满教学智慧的案例带给我一种全新感受,孩子也可以这么学,老师也可以这么教。
回顾近二十年的教学,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对孩子怀有关爱的老师,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可以走进孩子心灵的老师。然而这些与书中的一些案例相比,我还是觉得做得不足,我可以与孩子们轻松地聊天,走入其世界,但却甚少用肢体语言表示我对他们发处内心的喜爱,其实我们的孩子是很需要拥抱的,他们还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愿望,却可以准确地感受到我们的情绪和意向,而肌肤之亲就是最好的感觉表达,正如应老师所说,“为什么我们不能慷慨地使用这样的肢体语言和孩子交流呢?”
我知道,我不能离开这些。”“渐渐地,在我的世界里,天大地大孩子最大。我在孩子的天空里,努力飞舞,努力成为孩子天空里的云。”是老师,都该成为孩子天空里的一片云。
我的孩子是中等生读后感篇五
基本资料我的孩子是“中等生”作者:方刚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出版年:页数:定价:本书免费装帧:isan:内容简介简介:关于教育的话题,从来都是社会的热门话题。一项长达的跟踪调查表明:20年前,只有1%的中国家长质疑“高分低能”和“教育体制”问题;20年后,只有20%的家长坚定支持精英教育,而80%的家长程度不同的对精英教育模式提出了异议。其实,他们不仅仅只是在发牢骚,这些家长已经在迫切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方刚博士新作《我的孩子是“中等生”》,记录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小学毕业,12年间走过的路。作为心理学教授、社会学博士的父亲,是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同孩子一起成长的?全书通过一个个成长中的小故事,引导我们一起思考关于快乐、规训、成长、亲情、爱的`话题。书目:举报失效目录凤凰书库1自序1.宠爱孩子,就让他做“中等生”吧!1.做一个快乐、智慧的女性主义者2.为什么生你3.希望你是女孩儿4.教养5.读什么书6.如何做学生7.性问题8.打猎去?9.布老虎10.你将是“精神贵族”11.与你告别1.成长印迹2.襁褓里的孙子3.男人这个性别4.名字的寓意5.游戏无模式6.“好爸爸”7.想哭就哭8.抛弃性别歧视9.卸掉期望的重轭10.妻子想生男孩儿11.产房外的表情12.布娃娃13.儿子的婴儿期教育(1)14.儿子的婴儿期教育(2)1.把菜刀当玩具2.使劲儿地娇宠他3.“我们爱你”4.温馨絮语(1)5.温馨絮语(2)1.入托前后(1)2.入托前后(2)3.入托前后(3)4.不开启的贺卡5.老奶奶的承诺6.批评名著7.赞美他8.协商9.一大于二10.“贵族幼儿园”11.准备好了再做父母12.男孩子的第二次“断乳”13.“这叫阴茎,你也有呀”14.温馨絮语1.“大饼”与“讨厌鬼”2.死亡话题3.自由地涂画4.和孩子玩5.漆黑的晚上6.宠爱教育(1)7.宠爱教育(2)8.儿子的“谎言”9.一位网友的质疑10.防盗门与小号11.带谁去旅游12.“漂亮的小熊”13.儿子的消费经14.温馨絮语(1)15.温馨絮语(2)1.儿子与书2.你幸福了吗3.与儿子同眠4.鼓励的作用5.学习维权(1)6.学习维权(2)7.告诉我,但不要打我8.睡前游戏9.“非典”时期的快乐爸爸10.心永远悬着11.我喜欢你12.“学生银行”事件的“另类观点”13.裸女玻璃门与儿子的性教育14.温馨絮语1
我的孩子是中等生读后感篇六
摘自:《幼儿教育》12。
在区域活动时.三个孩子在玩“小医院”的`游戏。晔晔扮演医生,琳琳扮演护士,小朱扮演病人,大家分工合作,玩得很愉快。但是,过了一会儿,小朱觉得扮演病人经常耍躺在床上“打吊针”,不好玩,于是,他提出要做护士,可琳琳和晔晔也不愿意当“病人”。没“病人”来看病,“医生”“护士”只能闲着,游戏就无法继续下去。这时,我走进“小医院”,对他们说:“我也来和大家一起玩吧!”孩子们个个欢呼起来:“唐老师,你真好。…唐老师,你耍做医生还是护士呀?”
我和孩子商量如何分配角色,当大家都不愿当病人时怎么办。经过讨论.我们决定每人都当一次“病人”,这样既公平。又能体验多种角色。轮到我当“病人”了.我先到“小朱护士”那里挂号。然后到“晔晔医生”那里看病。“晔晔医生”还真是有点“专业水平”,摸了摸我的头,看了看我的喉咙.然后用听诊器听了听我的心肺部位,说我既感冒又发烧,得打两支针。于是由“琳琳护士”和“小朱护士”各帮我打了一针。我假装怕打针,“小朱护士”不停地安慰我:“不要怕,打了针、吃了药,病很快就会好的。”琳琳还像大人似的说:“你看我的针头很小,打针的时候就像蚂蚁咬你一下,很快就不痛了。”等打完针以后,小医生和小护士还表扬我:“你真棒!”
游戏结束后,三个孩子还不停地对我说:“下次我们再到小医院来玩吧。”孩子年龄小,当游戏中出现矛盾和问题时,他们就会不知所措,以至于游戏无法继续。这时教师就要及时介入.有时还得以参与者的身份和孩子一起游戏并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使游戏得以继续,而且能引导孩子通过制订规则解决矛盾。
我的孩子是中等生读后感篇七
一、说教材。
《给我的孩子们》是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课,是丰子恺先生为《子恺画集》写的序。主要寄托了对儿童的热爱,并对儿童的天性给予高度肯定,表现了对成人世界“不由自主”的悲哀。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整个教学过程我定为一课时,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孩子世界的真率、自然与热情。
2、体会作者既憧憬又悲哀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和线索。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认识。
二、说教法。
这篇文章感情直白,语言亲切自然,对儿童的世界的童趣,学生很容易理解。但是要学生体会出失去童真的悲哀,就有些难度。因此,我在学生自主阅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采用启发式教学,加强点拨。让学生理解作者既憧憬又悲哀的复杂感情,并激发他们追求真、善、美。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活动我安排了四大板块。
(一)第一板块:
创设情境,播放《童年》歌曲,导入课文学习。
(二)第二板块: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小组讨论交流,孩子们都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并请同学们用写在黑板上。
3、作者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样的复杂的感情?
4、作者“憧憬”什么?
5、在作者眼里,孩子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并请同学们写在黑板上。
6、大人们理解孩子们吗?他们是怎么做的?小组讨论,并请同学们写在黑板上。
7、小组讨论,在孩子们眼里,大人们是什么样的?并写在黑板上。同时理解“悲哀”的感情。
8、孩子们与大人们形成对比,突出中心。
(三)第三板块:拓展延伸。
1、说出你的童年趣事,小组内先说,再派代表给全班讲讲。
2、老师送大家一首诗。
(四)第四板块:布置作业。写作文“童年趣事”。
我的孩子是中等生读后感篇八
前段时间看到一本书,书名是《我的孩子是中等生》,光看题目就心有戚戚焉,加之书作者方刚是社会学博士,应用心理学副教授,所以含金量应该是很高的,于是买来观摩。,作者从孩子上幼儿园一直写到小升初结束。我一直以来看书的习惯就是边看便挑毛病,然后再找出书中的优点,这次也是如此。坦白说,本书的毛病我挑不出多少,因为他的想法也是我的想法,只是具体做法上有些地方不敢苟同。书中的优点很多,概括起来就是尊重孩子、宠爱(不是溺爱)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充分的交流、培养阅读习惯、教会孩子思考质疑判断的能力等。
作者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与我差不多,不过他对孩子的宠爱更多一些,父母(尤其是作者孩子爸爸)所花精力和耐心更多。他有孩子性格也更活泼好动些,所以在看完书之后,我对其中一些做法并不是很赞同,但总体上来讲,书的`作者其实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小孩教育问题。这一个问题是当前许多家长关注和思考的,家长都在想的一个两难选择:一方面,在家里,我们希望孩子能保持小孩的天性,活泼、对事物充满好奇、精力旺盛、不断探索(哪怕会损坏一些东西),可是一旦进入幼儿园或者是学校,主流社会所喜爱的形象往往是“少年君子”,这种自由与规范之间的转换会让很多孩子迷茫,甚至产生受挫感。
我作为老师和家长这样的双重身份,我在给孩子大量空间的同时,一直没有停止过思考怎样去对待别人的孩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想坚持自己的教育方法,但是又害怕校园里的主流要求与此相悖,以至于我的孩子和我所教育的孩子不能进入其它教师的视野,或者是被有意识地忽视。毕竟单个人的努力是微弱的。书作者本人就在书中记录了多次自己与外界因教育理念而发生的冲突,虽然最终没有对孩子产生太大的伤害,可是冲突的过程仍然让我们这些读者觉得难过。无论有多么高深的知识结构、多么先进的教育理念,哪怕很多人都清晰的知道这样做对孩子有好处、会让孩子有更快乐的童年,保持好奇、培养创新的能力或者是创新的民族,仍然敌不过众口一词对整齐划一的狂热。所以我只能折中,尽自己所能给孩子一个快乐宽松的童年。
我的孩子是一个“中等生”,而方刚教授没有担忧,是否我们也应该有几分坦然?我还在思考!
(中国大学网)。
我的孩子是中等生读后感篇九
通过读《没有孩子是差生》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也使我懂得了一些如何管理班级的方法。
没有天生的差生,只有天生有差异的学生。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相比,尽管他们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有的品德行为不良,让老师感到头痛;有的不遵守纪律,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有的学习成绩糟糕,拉了班级成绩的后腿……但孩子们无知无识的来到这个世界,他的一切都是成人世界给他的,可千万不要急着给孩子定性。孩子的成长需要老师慢慢进行正确引导,不要因为学习成绩不好、纪律不好、品行不好就给孩子扣上一顶差生的帽子,让孩子从此失去童年的.欢乐,生活在“差生”的阴影中无法自拔。
读了这本书使我深受感动,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朱国红老师试图从自己的实践反思中破解“差生”问题的许多困惑,用自己的教育理想与追求,工作体验和感悟去警示人们不要制造“差生”。就学校教育而言,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更是学生身心健康的保健者。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朱国红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作为教师,每天面对很多孩子,而孩子们之间又存在着各种差异,所以老师不可能做到时时刻刻关注每个孩子,但是老师却可以点燃每个孩子进步的希望。
是啊,每个孩子都是一盏明灯,摘掉有色眼镜,用一颗关爱和温情的心去欣赏我们的孩子吧!生活在鼓励中的孩子是自信的,生活在表扬中的孩子是乐观的,生活在欣赏中的孩子是宽容的,让鼓励欣赏伴随孩子们成长,没有孩子是差生,也决不是一个遥远的梦。
我的孩子是中等生读后感篇十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作者对孩子的挚爱,及他渴望回归童真而不可得的悲哀。
2、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的方法。
3、领会“真”是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珍惜美好的童年。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认识。
第一课时。
课堂学习:
一、创设情景导入:
二、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三、心理换位,体验童真(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
课堂学习:
一、展示“我的`童趣”
二、联系生活,体会失去童真之悲哀(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三、学会在质疑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诵读课文、体会丰子恺语言风格。
课后学习:
我的孩子是中等生读后感篇十一
这学期抽空断断续续地读了一本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写的是如何实现与孩子真正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掩书而思,书中的:理解孩子、鼓励孩子在我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在我们中国的老师与父母看起来是多么的温馨啊!而我们并不常用这样的话语。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感触很深。使我从中受到了很大的震撼。让我知道,从看完此书的这一刻起,我要改变对孩子——也就是我的学生观和教育观。
第一篇章谈到:我们要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一个九岁的男孩,怒气冲天地回到家里,他的班级本来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以前他的父亲总是说一些让事情变得更遭的话:“天气不好,哭是没有用的。以后会有玩的时候。又不是我让它下雨的,你为什么要冲我发火?”今天这位父亲打算用一种新的方法,他想:我的儿子对错过野餐反应很强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气向我表现他的失望,我可以帮助他,只要对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于是他对儿子说:“你看上去很失望。”“我当然很失望。”“你已经准备好了一切,该死的却下雨了。”“是呀!”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感中,他们听不进任何人的话,他们不会接受任何安慰,也无法接受任何建设性的批评,他们希望我们能理解他们心理的感受,能感同身受。
从这我就想到我们老师有时对带有情绪,有怒气的学生,通常的做法是:冷处理,把他放一边,或是马上强制他不准发火。我们也不仿换一种方式,说一些理解他的话,“这件事的确让你受委屈了,你的心情很难受吧!我想这些理解的话,立即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心和他在一起,你理解他,这样学生心情得到理解,情绪也会缓和,师生的情感关系自然会提升很多。给孩子一定地理解,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承认他们的情绪和抱怨,说出他们的失望。说教和批评是毫无效果的,不能起到一点好作用,并且会产生距离和怨恨,我们需要学习用关心的方式和孩子交谈。
其次让我震撼的是父母如何正确有效地与孩子沟通。这本书提出了这样的命题:爱是需要技巧的。只拥有爱是不够的,掌握大量的育儿常识也是不够的,自以为有了爱和知识就可以教育孩子的父母其实并不一定能使孩子健康成长,甚至不足以与孩子切实地交流。技巧与知识是两回事。就如同一位外科医生,仅有对患者的无限爱心和丰富的医学知识是不能拿起手术刀为患者做手术的,谁都知道那是非常危险的事,因为这个医生缺少专业的技能训练。父母就应该像一位受过技能训练的外科医生那样,小心地、恰当地使用语言,用特别的方式与孩子相处,交谈。要知道语言就像刀,使用得当是去除病痛的利器,使用不得法,就会带来精神上的极大痛苦,其破坏力甚至是致命的。遗憾的是,有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无所顾忌地使用着这把刀,伤害了孩子自己都不知道,还在埋怨孩子无可救药。
在读到这段内容之前,我还真以为凭我十几年年教育生涯和还算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足以应付教育中的一切问题。可是读了此书令我汗颜。
这本书虽然是介绍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但我觉得它也适用于老师和学生间的沟通。书中说到对于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我们应该给与指导而不是批评。在批评孩子时,我们会攻击孩子的人品和性格。而指导孩子时,我们陈述问题以及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不会针对孩子本人发表任何观点。也许,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伤害到学生。所以,不管是自己的孩子还是自己的学生,当他们表现出行为不当时,切记,他们需要的不是批评,而是指导性的帮助。
总之,老师与家长的语言具有培养、激发,或者威胁、毁坏的力量。当我们注意到孩子的努力,并且表示感激时,我们就帮助了他们培养希望和信心。与此相反,会造成孩子的焦虑和反抗,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影响他一生。在我今后的教育学生中要充分的运用教育的智慧,语言的技巧,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我的孩子是中等生读后感篇十二
啊!终于买来“丰子恺”了。当我手捧着这本《丰子恺散文精选》的时候,心中不禁感叹道。回到家,我便迫不及待地打开这本书,只见第一篇写的是:《给我的孩子们》。给他的孩子们写些什么那?我十分好奇,便迫不及待地读了下去。
作者说他憧憬童年的生活,文章中写他的孩子们在一起讲故事、用扑克牌堆火车、以为父亲变成黄鼠狼便号啕大哭……与这些比起来,大人的所有行为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范文(通用5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
我的孩子是中等生读后感篇十三
丰子恺先生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更是一位热爱孩子、懂得孩子的父亲。他将对儿女之爱推及为对普天之下孩子的关心与悬念。他作文绘图,痴心要为他们挽留住黄金时代。《给我的孩子们》是丰子恺先生与孩子们的倾心交谈:关于童真童趣、求学成长、人生世相、艺术修养……肺肝相示,感人至深。
其中尤以《忆儿时》、《新年怀旧》、《作父亲》、《送考》、《我的苦学经验》、《甘美的回忆》、《二学生》、《做客者言》、《山中避雨》、《为青年说弘一法师》这几篇文章给我带来的印象最为深刻,《忆儿时》、《新年怀旧》这两篇,丰子恺先生先忆自己的童年中那些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丰子恺先生在记叙这些事情的时候,笔端流露出的是打从心底来的默默情深,虽然写得极为朴素,却还是能给90后的我带来不少的共鸣之处;《作父亲》这篇文章开始丰子恺先生就以父亲的身份来描述他身边的那几个孩子的童真童趣,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为父亲的丰子恺能够保持对孩子们童真童趣的一种尊重和呵护,给孩子们买小鸡这个片段就写得非常有意思,让人读来温暖而有趣。
《我的苦学经验》、《甘美的回忆》这两篇文章我觉得拿来给年龄大一点的孩子看会更合适,比如初高中生或者大学生,哪怕想在某一领域术业有专攻的都值得拿来一看。因为这两篇文章是以丰子恺自身的求学经历写成的,里面都是切身的经验之谈,而且谈得非常的严肃而认真,让人看了不得不承认就是这么一回事,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地认真专研下去,你才会在这方面有所成就。
《二学生》和《做客者言》则是以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一些为人处事以及一些生活之道,也是丰子恺从另一个方面在告知孩子们与人交往的一些人际关系方面的道理。
最后《为青年说弘一法师》的这篇文章,不仅使我从丰子恺先生的解说中更深一步地了解了历史上的这个传奇人物——弘一法师,也让我从弘一法师的一次次变化中懂得了:一个人的每一次脱胎换骨,不是偶然,而是一次次积淀后转变的必然。一开始弘一法师是: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的做个翩翩公子;接着是: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要做留学生,就彻底的做个留学生;然后是:认真。凡事认真,做什么就认真地做好,这也是丰子恺告诉青年们最重要的一点。
因此,我觉得丰子恺的这本《给我的孩子们》不仅仅适合孩子读,也适合各位家长、高校学生、老师各行各业的人读,读后或多或少都有与自己产生共鸣和受益匪浅的地方,愿与君共读。
我的孩子是中等生读后感篇十四
是学前组最近组织阅读的一本书,是一本很有意义的有关老师与孩子沟通方法的书籍。该书的作者是美国人吉诺特博士,《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是他人生最后一部经典著作,其中吉诺特博士的一句话“不要仅仅成为老师,而要成为一个身为老师的人”,已经烙印在我的心灵深处。这本书最能打动我的是,在出现问题时,理论是没有用的,有用的只有技巧,这就是老师真正实现正确有效地与学生沟通的方法。
这本书一共有十二章,每章均用精炼的小短文阐述。通过仔细阅读,将会获得这些技巧。每一章节用的都是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案例去引导老师,在日常用语上给老师支招,有了这些少许的变化,与孩子的沟通将会变得更加容易一些。
是的,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得到一些有效的工具和技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孩子的不断需求,在新的学习环境下,孩子更加需要新的学习方法以及教育方法。不管怎样,有一件事情将永远是老师的职责: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们学习的情感氛围。为了变革,那就加强与孩子的沟通,首先是要尊重孩子,当孩子感到自己被尊重时,就会增加与老师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在被肯定的情况下,孩子们在学习时就会更主动、更积极。
在生活中,教师怎样和孩子生活?是尊重、平等、爱护。但是大家都知道,一旦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很容易会出现一些情绪上的波动,导致我们在沟通上出现问题,这些并不是老师的初衷,并不是老师憎恨学生,而是在生活中缺乏对孩子的理解,缺乏孩子真正的生活心态,所以沟通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中,沟通也同样重要,通过沟通,利用适应于孩子的语言教学,在语言中要充满了爱,时刻让孩子感觉到不那么生分,而是那么熟悉,就像妈妈一样。
这样,孩子们就会快乐的学习,我们也会开心的工作。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是美国家长与老师人手一本的书籍,注重孩子素质的教育一直是西方国家的教育方向,我们也一直在致力于应试教育的改革当中,教会孩子的不单是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孩子学会怎样生活。所以《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给了我教育人生路上的一个方向,我将认真领会书中的知识,把它转化为实用的教学技巧,摸索出一套新的教学理念。
我的孩子是中等生读后感篇十五
在我儿子上一年级之前,我从来没有因为他的学习而焦虑过,可能,我是个比较心大的妈妈。
所以,当别的孩子都被送去学幼小衔接,学英语,我的孩子天天在大街上闲逛!没事,读读书,画画画,跳跳舞,每天high的不要不要的。
幼儿园的日子天天迟到,每天睡到自然醒。
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童年只有一次,但愿他可以享受童年。
只要他以后不是最后一名,能考个学校就可以!
直到他进入一年级,我才明白这样的想法,很傻很天真——。
当孩子第一次告诉我说:“老师让我罚站了!”
当班主任第一次通过qq私信我“豆豆的速度太慢,基本功太差,需要多加练习!”
当孩子第一次拿回来一张60分的数学试卷,他还一脸的满不在乎。
我的内心,第一时间,无比愤怒!
可能有些孩子通过这样的训练,成绩提高了,可是我的豆豆,他没有。他还是一如既往,他甚至开始向别人抱怨“我的妈妈爱生气,好恐怖!”“我的老师们总是让我写这么多东西!”“我不喜欢上学!”
我开始感到害怕,我的宝贝儿儿子,我只是想让你努力一些而已,我不想你讨厌学习!
作为妈妈,作为一年级孩子,特别是一年级男孩子的妈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我的孩子是中等生读后感篇十六
读了《给我的孩子们》感触很深。中国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曾经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现在我清楚的知道自己从事的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我所走的是一条充满青春气息的绿色通道。做老师很美丽,领着一群像小鸟一样的小朋友飞来飞去;做老师很神气,说上一句话小朋友就听的很认真;做老师很神奇,让小朋友的烦恼变成了乐趣;做老师是那么的神圣,放飞了希望,画出了美丽的彩虹!
尊重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让爱体现在平凡中。没有爱就没有正确的教育,只有爱孩子,才能真正地理解孩子,体谅孩子,更有效地教育孩子。爱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敲响“平等”的大门,形成和谐、平等的关系,创造孩子的一块自由“领土”,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使教师与孩子能成为真正的朋友。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注意观察孩子们的需要,碰到有困难的孩子给予帮助,就像慈母一样,尤其是年龄越小的幼儿,更需要得到成人的爱抚。在学期初,由于孩子们刚离开家庭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生活,免不了产生恐惧、不安的情绪,甚至会出现哭闹,不愿意上学的现象。
俗话说:世间上的爱有许多种,有师生之间、亲子之间、朋友之间、夫妻之间等的爱,但是老师的爱是一种含有友情又高于友情,含有父母般的慈爱又高于这种慈爱的爱,老师的爱是深沉的、理智的、真挚的,是面向全体幼儿的爱。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可是他们的调皮是在让我头疼。
但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也是一种爱,不能因为他们还小就迁就他们,顺从他们,要让他们从小就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学会去关心,去帮助。我们不能把自己永远的摆在教师的位置上,我们要有一颗爱心走进孩子中去,深入到孩子的内心和他们说说心里话,听听孩子的心声,和他们同快乐,这样孩子就会亲近我们,把我们当朋友。孩子是需要鼓励的,无论他们做了多么小的一件事,我们都要去鼓励他,给他自信,他是最棒的,做这些不是因为要从孩子那里索取什么,是因为我们是他们的老师,这是我们的责任。
幼儿教师的工作很平凡,但是我们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爱奉献给了孩子,这就是不平凡……。
今天早上我看了《给我的孩子们》这篇文章,它给我的感触很深。我认为丰子恺老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他对孩子的心理刻画得十分传神,也用一些诙谐幽默的词进行了一些加工。而这一切又是真情实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有时会伤感,有时会捧腹,有时又会联想翩翩。
有一段话,让我的眼睛渐渐模糊了――“软儿!你常常耍弄我的长锋羊毫,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去,而有一次,我甚至打了你,看你嚎哭的样子,我竟不安慰,还大声说‘这就是你的下场!’我现在痛苦极了,后悔自己为什么那么无情。可后悔有什么用呢?我只能十分真诚地对你说:‘软儿,原谅我吧!我错了,我应该平下心给你讲对与错,不该那么粗鲁,当时,你也还是个小孩,什么事也不懂。’”,他用自己真诚的一颗心,期望去弥补往时的错失,也对自己的鲁莽后悔莫及,多么负责任的父亲啊!也许软儿已不记得这件早在十几年前的事了,可他还是向我们描述出来,如同对待一件大事,郑重地进行道歉,丰老先生这样率真的个性令我深思。有的话又让我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瞻瞻,你最纯真可爱,我每次剃了头,你都疑心我变成了和尚,好几时都不让我抱。最好玩的是,今年夏季,你发现我的腋上长满了毛,又以为我是黄鼠狼,忽然挣脱了我的怀抱,好久都不理我”,那么可爱啊!都说,童年是天真的,是啊!我们的心里充满了莫多的问号,大人们却非常死板,总也不能理解我们的内心想法,总拿我们说的话不当回事,或者应付两句就完事。不像我们小孩,对任何事情都充满热情和好奇,我们的世界总是那样的美丽、纯真,怪不得丰老先生会这么羡慕我们的童真。
童年就应该自然地过,不能做作,要真实,因为它是一个人最美好的回忆。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有一段天真无邪的童年。
早就听说丰子恺先生的写作语言清淡文雅,幽默风趣,于是借着暑假的大好时光,读了《给我的孩子们》一书。
返。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是在于作者的文字表达与自己的真实情感,例如:春的景象,只有乍寒、乍暖、忽晴、忽雨是实际而明确的。此外虽有陈的美景,但都隐约模糊。”一句,饱含了作者对春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春,再仔细品味这句话,好似自己沉浸在春天之中,陶醉在美妙的文字中,不由得称赞作者的写作水平真是名不虚传。
既然这本书的书名是《给我的孩子们》,顾名思义,这本书是丰子恺先生给自己孩子留下的,书中作者对自己孩子的描写也有许多,同时也让我们好似又回到了童年。例如:“瞻瞻,你要我抱你到车站去,多多益善的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回来到门口时你早已熟睡在我的肩上,手里的香蕉不知落到哪里去了。”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们所谓的“沉默、含蓄、深沉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这一段,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天真,那是丰子恺先生作为父亲对孩子的喜爱,这是何等的父爱啊!读完后真让人感动,享受着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天真烂漫的感情,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几个小孩玩耍的那幅自由、快乐的画面,充满了童趣。同时作者也在最后声明了大人间的所谓的一些美德都是不自然的,这就是作者的人生积累的精华。
作者通过写这一本书教给了我们许多道理,更教给了我们怎样做人。例如:这只床真让人吃惊,不但没有棕棚,竟连松阪也没有,只有在木恇子上盯着八九条竹片,每两条之间相距约有一两寸,上面铺着一条薄薄的棉被,是当时的原物。”这是作者参观江西革命根据地的时候写的当年朱德同志睡的床。这就引发了我们每个人的思考,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而今天的我们睡的床同这张床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他们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化作无穷的力量,取得了胜利,可见当时的社会是多么黑暗,这让我对人生又有了新的思考。作者写这麽多无非是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我认为革命先辈都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而正是他们用心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生活的安定快乐。我们更要学习他们艰苦奋斗,认真完成自己的学业,为社会多做贡献,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在《给我的孩子们》一书中畅游,真是天大的快乐,以上只是我的一些肤浅的感受,要真正的了解书中人生的真谛,还要再细细品尝才能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