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实验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论文(专业19篇)
对于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和失败,我们应该总结教训并从中吸取经验,以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怎样提高写作水平,让文章更具有说服力?以下是一些经典总结的案例,为您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中学物理实验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篇一
1.以明确的目标引领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师的教学都是有教学任务的。每一节课都有相应的教育教学目标,既有知识方面的又有能力方面的,更要有情感方面的。教师的情境创设,要有利于学生的物理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物理思考、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明确的目的性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方面。
2.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这要求教师的教学情境创设不能够想当然地臆造和脱离实际。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留心学生生活。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要考虑到这些内容,让学生对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感到熟悉而真实。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来说最具有吸引力,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知识的实用性,认识到学习物理的价值所在。通过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的积极创设,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对学生学习物理的深刻意义有了一个更好的理解。
二、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实际,组织物理教育教学。
新课程关注的不仅是教师的教,而且关注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学不能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只是关注所教知识,把教育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点的组织上,而要把教育教师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我们要对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细致观察,了解学生学习状况,针对学生实际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化,使得教育教学的知识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只有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才具有真正的有效性。新课程认为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的。这是因为:第一,教师的教学需要的不是教师讲授多少知识,而是学生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学生学到的知识才是有效的知识,这也是教师教学的关键。第二,中职学生的物理学习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而且需要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这不仅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组织教学内容,而且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第三,课堂的有效教学需要一个融洽的教育教学环境,课堂教学环境的形成需要教师的悉心经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发挥个人魅力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环境下成长。
中职物理新课程与传统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不同点就在于教育教学的着眼点不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着眼于知识的学习的,而新课程课堂教学着眼点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新课程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和获得知识的学习体验,这样才有利于中职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中学物理实验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篇二
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学定教”
在物理教学中,讲究“以学定教”。“以学定教”就是指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处处以学生为本确定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上,不一味照搬书本上的内容,不只是拿生活中的简单例子来验证课本上的结论;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如哪些知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哪些知识学生只是掌握了一星半点,哪些知识学生还完全没有掌握,必须心里有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快而准地确定下节课的教学方案。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多多地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预习的知识也要给学生划定内容与范围。如果学生在预习中遇到了一些难题,要告诉学生这是很正常的,这些难题恰恰就是在下节课堂上要注意听讲的,带着问题听课的效果,远比盲目地听课好得多。当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将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进行交流。也许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比教师还好,还高明。
二、要精心设计物理情景,“以景激趣”
刚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会有些“前科学概念”。这些“前科学概念”是指学生在接受正式的科学教育之前,在现实的生活中,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与辨别式的学习所获得的一些感性印象、所积累的一些缺乏概括性和科学性的经验。这些印象与概念有一些是与科学知识相悖或不尽一致的,这就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误解。比如,在教学“光的折射”现象时,我就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实验场景:在一玻璃槽中装满水,在水中插上一个用塑料泡沫制成的片,在片上将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粘上。准备完毕,再选几个爱出“风头”的学生上讲台用我事先准备好的钢丝猛刺水中的鱼。因为学生总认为自己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跟在空气中的相同,很容易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者直觉而形成的错误判断。接着,我把泡沫从水中提起来,展示给学生看,学生看到的结果是有好几根钢丝都刺到了鱼的上方。这时,我轻轻地问学生:“你们明明看得那么准确,为什么会刺偏?”“假如你是用鱼叉叉鱼的渔民,你又能叉到几条鱼?”“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一个个都显得急不可耐,尤其是那几个爱出“风头”的学生。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入了“光的折射”现象的教学。如此可操作性强、设计又简单的实验,将光学原理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融入到了渔民叉鱼的情景中,不仅符合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很快地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还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教师肯下功夫精心创设物理情景,就一定能使教学内容变得更活、更美,更能深入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使学生对物理学的情感转移为学习的动力,如此产生的艺术效果是无可比拟的。
三、要教会学生独立学习,“以渔授人”
独立学习的本领,一旦学会,便会终身受益,且受益无穷。那么,什么是独立学习?独立学习指的是学生离开教师、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的大课堂中也能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作为教师,是“抱着”学生学习,还是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呢?我认为,这不仅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也许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要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掌握钓鱼的方法。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他们独立的学习本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这一句至理名言,对指导我们今天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的过程,实际上体现的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就是主动求知,而在求知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各种各样的困难。此时,教师最关键的是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他们积极学习、积极探索,并在设疑——质疑——释疑的几个反复中,逐步地建立起正确的认识,使其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自己的独立思维去解决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双边的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导”。
四、要运用好多媒体资源,“整合学科”
我们知道,在中学众多的学科中,物理是唯一一门与信息技术最为邻近的学科。所以,物理教师本就应该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先行者。我们看到,如今有为数不少的物理教师将自己的专门网站建立在了internet上,并且把自己制作的cai课件、教案、论文等都以网页浏览的形式放进了自己的专门网站中。他们中甚至还有将在其他网站搜索到的与自己的教学课件相关的课件,通过internet的超级链接功能揉合到了自己的cai课件里,以“搭积木”的形式,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制作的每一个课件有机地链接起来。慢慢地,便逐步建立起了一个十分完整的教学课件体系。如此这般,其他的教学同仁在教学中也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共享自己的cai课件。这样,传统的“软件包”形式的课件不能共享的缺点一下子得到了克服,其课件资源利用的效率也大大提高。可见,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并不局限于学校中或课堂上,任何时间、任何有网络终端的地点都通过internet上的网站进行物理知识的探讨和巩固性练习。所以,广大物理教师一定要学会运用“积件”思想,创出一条素材资源库和制作平台相结合的新思路,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信息资源素材库和教学软件,以及其他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根据教学情境的不同需要,选取适合自己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cai课件,让cai在课堂上的运用更加普遍与便捷,朝着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这一广阔方向大踏步前进。
五、结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不同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理解新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物理教学策略运用得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
中学物理实验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篇三
新课标对初中物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效利用物理教学内容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产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并积极地对知识进行探究。在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下,他们的思维才能充分活跃,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才能更加深刻。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被动的灌输式教学,给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进行知识探究,掌握物理知识,促进物理思维的发展。在新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教学是一种知识的交流和情感的互动,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过程中,构建了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学习,实现了新课改中的新理念的运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创设条件,让学生进行创新探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并在积极的思考过程中使学生对知识具有独特的见解,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信息交流,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在教学中,物理教师要摆脱形式主义教学,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保证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并在合作探究中有效解决问题,促进物理教学的顺利进行,实现高效的物理教学。
二、利用问题进行引导,发展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在新课改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再是进行知识传输,而是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发展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在对新知识的探究中产生的疑问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利用问题教学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知识探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1.利用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让他们在主动探究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满兴趣地进行探究,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摩擦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分析如下问题:在坡度相同的土路和柏油马路上拉车,哪个路上用的力比较大?把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引导到课堂上,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思维活跃性,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有效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获得发展。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化学思维创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大胆质疑,通过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获得发展。
三、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负责对知识进行详细分析,学生努力记忆教师讲解的内容。在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向学生灌输大量、枯燥的物理知识,并通过考试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查。在教学中,学生付出的努力和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不能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依据,导致他们在刚开始进行物理学习时充满动力,但是时间一长,由于缺乏教师的有效激励,使学生逐渐对物理学习失去了兴趣。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改变教学观念,还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用新颖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有效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探究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掌握物理知识的本质,促进物理综合能力的发展。
四、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初中物理教材中不仅包括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有大量的实验。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操作主动性,让他们在兴趣的引导下对知识进行探究。教材上的探究实验是对一些重要定律和原理让学生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对未知结论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认识到这些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从而认识并形成正确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我首先让学生思考:放入水中的乒乓球,从它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不动的过程中,它受到的重力怎样变化?浮力怎样变化?浸没在水中的体积怎样变化?从而让学生对“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作出猜想和假设,并进一步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分析论证并尝试改进实验方案。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不仅得出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逐步树立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世界观。
五、结语。
中学物理实验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篇四
分组实验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分组的方式完成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完成实验的操作,观察实验的现象并进行相关结果和数据的收集,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和实验操作的掌握能力。如今,分组实验教学法已经成为激发学生的物理实验操作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措施。
一、当前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分组实验教学的模式单一。
分组实验教学法大概可以分为基础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测定性实验、制作及装配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物理实验类型选择相应的分组实验教学模式。但在实际应用中,教师通常会在实验前就分好组,并再三的演练实验过程,告诉学生所需要测量的实验结果和数据。在进入实验室后,让学生按照事先演练的步骤完成实验,并填写相关的数据表格和结论。如此,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设计实验,也没有机会去对实验进行猜想、思考和探索。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情况,是由于教师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让学生在实验考试中获得高分,完全没有遵循“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步骤。
2.分组方式的单一。
在分组实验教学中,大多教师会将成绩好与成绩差的学生分在一组,男同学与女同学分在一组,并且在每一组中选出小组长负责实验学习。这样的分组方式当然是希望利用成绩好的同学来帮助成绩差的同学,同时发挥男生的大胆和女生的心细,更好地完成实验。这样的分组,常常会持续一个学期,限制了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实验中,成绩好或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会更愿意多参与到实验中去。而成绩差的学生则会处于观察的位置,成为整个实验的观众。长此以往,成绩好或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必然会养成骄傲自满的心理,认为自己动手是理所应当的,很容易瞧不起成绩差或动手能力弱的同学。即便成绩差或动手能力弱的学生想要参与到实验中,也会被立刻阻止。如此,不仅不会提升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还会滋长学生厌学、骄傲等不良的心理状况。
3.过分注重实验教学的内容。
分组实验教学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在亲手完成实验后,还能够对实验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完善实验的设计,加深对相关物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实验之后的讨论应该被认为是整个教学方式的核心,引导学生养成对物理现象观察并思考的习惯。但在实际应用中,教师过于注重实验的操作过程,关注学生对于实验教学的任务的完成,很好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后的反思与讨论。即便有,也只是停留在一般性经验总结的方面,无法引导学生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
二、有效改进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质量的策略。
1.改变教学理念,探究分组实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在当前的物理教学中,教师非常清楚应该如何教授给学生相关的物理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在物理考试和实验操作中的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所以,教师首先应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才能正确认识到分组实验教学法的真正意义和目的。在实践分组实验教学法时,教师将其重点放在探究过程与实验方法的训练。通过情境创设、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得出结论、运用相关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等步骤,在真正意义落实分组实验教学。虽然每一个步骤在实践的过程中都会遇上各种困难,但这更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和关注。当分组实验教学能够充分发挥效用,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必然也得到提升。
2.采用科学的分组方式,打破传统分组方式的局限性。
传统分组的方式不仅局限了分组实验教学法的效果发挥,还很容易造成小组之间与小组内部管理困难,形成一种乱糟糟的局面。教师不应该局限在传统分组的方式,应根据具体实验的需求来进行分组。分组的方式可以采用动态分组法和强强联合、弱弱联合分组法。动态分组法是让小组的组合形式不停变化,使得在每一次的实验都是由不同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如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成绩差或动手能力差对成绩好或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的依赖。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即便是日常不怎么来往的学生,也能够通过分组实验教学进行很好的交流。强强联合、弱弱联合的分组方式就是让手能力强或成绩好的学生在一组,动手能力弱或成绩差的学生在一组。如此就会形成在强强联合组中每个学生都会积极的参与到实验中,在弱弱联合中的学生失去可以依赖的对象不得不自己动手、动脑参与其中的情况。这样的分组方式能都弱化能力强的学生的优越感,并且让他们认识到其他同学的优点,慢慢的学会尊重他人,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力弱的学生在逐渐完成实验的过程中,能够逐渐积累对物理学习的信心,认识到自己的优点,进而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
3.注重分组实验教学的反思部分,采用多个角度进行讨论。
实验教学后反思,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在实验操作的缺陷,也能够引导学生对于相关物理知识更深一步的思考。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合理的讨论,不要过度的去干涉学生的讨论。教师要清楚,在分组实验教学中自己始终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主体是学生。通过试验后的讨论,加深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对物理实验过程进行反思,以实现分组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在进行反思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行为。需要注意的是,教学反思不应该局限在学生之间,教师也应该在引导的同时一起和学生进行反思。了解这次分组实验教学的不足在哪里,了解学生在这次实验中的表现情况,了解各个学生在实验中所擅长的事情。通过不断积累这些反思所得到的结果,势必会大幅度提升教师对于分组实验教学法的.掌握能力,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物理实验探索。
三、结论。
目前,我国仍处于素质教育的初级阶段,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深远,导致许多教师并未能够及时转变过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分组实验教学法是素质教育中一种教学方法,它充分体现学生才是教学主体。因此在实践时,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思维,通过多元化、多角度、多方法的方式,提升分组实验教学的效果。
作者:陈协桥单位: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高村镇中学。
参考文献:。
[4]李建军.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分析[j].亚太教育,,(27):29.。
中学物理实验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篇五
摘要:在初中阶段,学生如果在注重思维、推理能力的物理学科上成绩一直不理想,久而久之,在后面的学习中,就会对物理学科产生厌倦、恐惧感,使得物理有效教学之路困境重重,更谈不上学生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思维培养;物理教学;提升成绩。
阅读是学好物理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我认为,阅读物理课本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叫“通读”,就是一字不差地将书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认真阅读一遍,不丢不落,不能“一目十行”,将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在通读中加深理解。又如,在复习到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不妨在头脑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这个概念或规律是怎样生成的;这个概念规律与其他概念规律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二步是精读。物理语言特点是言简意赅、含义明确、准确精练、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精读时要做到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消化吸收,即“咬文嚼字”.
一、抓住课堂复习,提高复习质量。
要重视学校内的复习课,提高复习质量。复习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关键。一切竞争都是时间的竞争。学生主要靠45分钟来获取知识,搞好有效课堂复习教学是提高质量的关键。有不少考生对学校课堂复习不重视,认为该学的知识已经学过了,听不听无所谓,其实本校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最了解,教师的复习针对性很强,他们对重点难点的复习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把握更准确。
二、联系生活实际,形成知识体系。
中学阶段的教学思想,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考查。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某一具体问题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在学习中要打破章节内容,建立知识网络。在中国教育改革日益加剧的时期,一些改革新题将不断涌现,如“创新题”“探究题”“物理情景题”等。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学生有强大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实验为突破口,除了书本上的实验外,还想方设法地补充一些实验,布置一些可行的家庭小实验,引导学生去探究身边的物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体系。
三、抓住题目训练,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在做题过程中摸清思路,寻找方法,总结规律,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做到解题规范、做题完整,这是通往成功的必要桥梁。没有一定量题型的练习保证,就很难确保难题不丢分。对于做借的题,不放过,认真找错误原因,犯过的错误不能再犯,错误就会变成财富。
参考文献:
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
王苹。创造教育中的个性教育.教育现代化,(2)。
中学物理实验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篇六
“做中学”(learningbydoing)是美国现代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一种教育观点。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雷德曼根据这一教育观点,在上世纪80年代总结并发起了“动手做”项目,旨在使学生以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知识,强调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培养。“做中学”对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做中学”成为新课程推崇的先进理念之一。那么,怎样理解“做中学”、在物理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做中学”呢?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以探讨。
“做中学”科学教育思想顺应了当代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课程的实施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以九年义务教育的物理新课程(以下简称物理新课程)为例,物理新课程秉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强调物理课程的设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和自然现象中去探究物理规律,体会物理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这些理念和“做中学”的教育理念,除了物理学习内容具体在物理学领域之外,二者并无本质区别。物理新课程强调“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育理念,认为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科学探究,获得多种体验,情感和态度得到积极的发展,形成科学正确的价值观。用“科学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也是“做中学”的基本教育理念和要求。“做中学”强调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试验或从事实践活动学习科学,要求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手脑并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用“科学家探究科学的方式”学习科学,并在其中获得体验。由此不难看出,二者在这方面是完全一致的。
“做中学”是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探究和学习科学知识,一般不存在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包含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1、提出问题。“做中学”的教学设计以问题为起点和主线,教学过程围绕问题展开,最后以问题解决或提出新的问题结束一个单元的教学。问题的提出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在教师启发、指导和引导下由学生提出,还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
但是,不管怎样提出问题,所提问题都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者使学生面对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因此,开展“做中学”,教师首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创设的情境应真实,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水平,便于学生进行探究。做到这一点,是教师实施“做中学”的智慧所在。例如,让学生通过“做中学”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条件,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盛水的容器,准备各种不同材料的物品(如木块、塑料块、铁片、铝片、大头针、橡皮泥等),让学生动手做,引导他们探究上述物品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看到有些物品在水中上浮,有些下沉,此时他们也许会自己或在老师启发引导下提出问题:物品在水中的沉浮与其结构和材料有关吗?和物品的本身形状有关吗?能不能使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浮起来?……提出的各种问题既是科学探究的起点,也是进行“做中学”活动的主题。2、猜想或假设。面对问题,学生思想上会产生困惑或冲突,同时也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心向。为了消除困惑,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提出猜想或假设,设想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或者对出现的问题做出自己的解释,对问题解决的最终结果做出自己的判断。对学生的猜想与假设,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的机会,一方面,要鼓励学生,保护学生提出猜想与假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有根据的提出猜想与假设。这样就会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猜想与假设只是对研究的问题根据已知材料、自己的生活经验及科学知识作出的一种猜测性陈述,或者是对问题的因果性、规律性作出的假定性解释,这种猜想与假设是否成立,还必须拿出客观事实进行检验。如何得到事实依据呢?这就必须进行实证研究,要求研究者制订获得事实依据的计划和设计出能够获得事实依据的实验。这一步实质上就是把假设与猜想从操作的角度具体化、程序化,使研究者“做”有明确目的、行动具有可操作性。
4、动手操作,获取事实资料。动手操作是学生将自己的计划和实验设计付诸实践的过程。这一阶段,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选取适当的实验器具和材料,亲自做实验,记录实验数据、事实和现象,搜集证据和有关信息,并最终完成实验。要做好这些工作,既要安排好实验操作步骤,又要设计好记录表格,并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对设计的步骤及表格不断进行调整。在此特别指出,“做中学”一定要让学生做好并保管好实验的原始记录,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5、解释讨论,表达交流。根据实验获取的事实资料和已有知识,学生应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讨论,经过比较、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自己提出符合逻辑的、能够自圆其说的合理解释。同时,把自己的研究结果和同伴交流,共同分享。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不难发现,“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实施策略与物理新课程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将“做中学”与物理新课程教学结合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实现物理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有效途径。
中学物理实验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篇七
: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探究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成为中学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简要分析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方面的相关内容, 旨在进一步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物理教师应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积极地探究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充分发挥趣味物理实验的优势,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优化物理课堂教学问题的同时,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探究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更加有利于促使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 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物理教师应重视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活动中, 通过开展一系列物理实验, 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 感受物理知识的趣味性。同时, 物理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参与实验活动的情况,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激发学生参与实验活动的热情, 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 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学习物理知识。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 探究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对于提高物理教学活动的质量, 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物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趣味实验活动,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帮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 将物理教学中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常情况下, 探究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主要有:创新教学观念, 积极推广趣味实验教学模式;密切联系生活, 推进趣味物理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完善考核方式, 提高趣味实验教学的效率等。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 由于物理教师教学观念比较落后, 物理课堂的氛围较差,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 学习效率较低。为了改变这一教学问题, 物理教师应创新教学观念, 积极推广趣味实验教学模式, 通过趣味实验活动的形式,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 创新教学观念, 积极推广趣味实验教学模式, 有利于优化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 密切联系生活, 推进趣味物理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是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践运用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都知道, 物理这门学科涵盖的知识点比较广泛, 物理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 同时, 还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 挖掘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契合点, 让学生结合生活现象准确的理解物理知识,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 完善考核方式, 提高趣味实验教学的效率,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并促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物理学习活动中。在实验中, 每位学生要发挥自身的想象力, 自主制作实验操作方案。面对学生所提出新颖的实验操作方案, 可采取奖励和鼓励的措施, 激发学生参与物理实验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逐渐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 完善考核方式, 提高趣味实验教学的效率, 也是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内容之一。
综上所述, 在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基础之上, 探究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更加有利于物理教师完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开展物理教学活动的环节, 教师应充分重视趣味物理实验的优势及作用, 引导学生通过参与趣味物理实验活动, 更加深入地学习物理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 探究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1]曾文玉.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华南师范大学, 2010.
[2]张晶.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d].浙江师范大学, 2010.
[3]张启.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5, (12) :9.
[4]胡珊.中学物理三维虚拟实验的研究与实现[d].四川师范大学, 2008.
中学物理实验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篇八
论文摘要:在物理教学中讲授物史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能够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育。
物理学史集中地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现象、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了解和掌握物理学史,在教学中,恰当运用物理学史中各种生动有趣的史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方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搞好物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在教学中经常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用一些精彩生动的物理学史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例如在讲“库仑定律”时,让学生了解在电磁学发展中不只库仑,还有卡尔文迪许、富兰克林及普里斯特利等科学家都为此项工作进行过不懈的努力,最终由法国的物理学家库仑利用库仑扭秤实验直接进行了证明。后人为了纪念他,把电量单位规定为“库仑”。在物理教学中,通过生动有趣的物理学史来讲述物理理论,就能克服单纯的物理概念和物理理论的枯燥讲解,使教学显得生动活泼,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培养和提高。
二、学习物理学家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索方法。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而观察是研究物理问题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要学好物理,必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大家都知道,亚里士多德的落体观念认为:“重物比轻物下落得快。”伽利略从由思想实验得出的一个佯谬入手,对亚里士多德的落体学说提出了反驳。他提出,如果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正确的,即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其重量成正比,重物的下落速度肯定比轻物为快,那么就可以设想一个简单的实验:把两个轻重不同的下落物体连接在一起,由于两个物体原来的各自的下落速度不同而相互影响,它们连在一起后将以中间大小的速度下落;但是两个物体连在一起时当然要比原来较重的物体下落得更快些,由此可以得出,我们可以从“较重物体比较轻物体运动的快的假设推出了较重物体运动较慢的结论来,”从而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错误的。
三、运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介绍科学家在探索物理规律中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介绍他们如何以毕生精力锲而不舍地从事科学研究,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精神。在粒子散射实验中马斯登与盖革若没有观察到“入射的粒子中每8000个粒子有一个要反射的结果,卢瑟福也就不可能提出正确的原子结构模型;居里夫人为发现新元素,进行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实验,终于从数十吨的铀矿渣中分离出了0.1克镭;[2]密立根关于基本电荷的测量,总共经历约21年的时间,进行了无数次的测量才于1910年发表了他精确测定基本电荷的实验。
综上所述,物理学史的引入,可以使科学的内容和思想内容有机结合,把物理规律的学习上升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习,在物理教学中产生积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国盛《科学的历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326页。
[2]李艳平、申先甲《物理学史教程》[m]科学出版社。
中学物理实验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篇九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当前进行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中学物理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目前社会知识教育的进度,难以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物理课程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一员,肩负着为学生提供继续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熟知科学的探究过程,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自己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是教学的首要任务,这离不开课堂教学。所以,推行教学改革,革新教法,提高效率,是新课程的当务之急。当前,教育工作者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的不足,希望通过改革,提高全民素质和科技能力,新的课程标准与时俱进,要求教师不再单单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和学生共同学习的组织者,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研究,通过不断改进,将思维模式与教学习惯加以改变,逐渐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创新在教学设计的立意。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灵魂,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的前提,也是每堂课的导向,决定着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一味的讲,学生不停地做笔记,机械接受知识。对于物理原理,只知道在作业中运用,不知探其究竟。课上,学生习惯于老师“满堂灌”,被动接受,不主动积极质疑探讨。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教师遵照畅通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设计,只注重知识的理解记忆、技能的规范操作,采用“题海”战术,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巩固知识。胡适先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教育。新课改的推行,对传统教学理念提出挑战。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导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服务意识,给学生“玩”的权利、“做”的任务、“说”的机会,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变为主动的探求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对于教学内容的构思,要以课程标准中为依据。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熟悉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在“知识与技能”培养方面,不光注重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还要对物理学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广阔的发展趋势、物理以其他学科的联系,对人类发展的重大意义都要对学生进行适时渗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认识学好物理的重要性,继而喜欢物理课。对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要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把握适度,不能过深或过浅。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应用实践创新的能力。教会学生掌握问题的方法比只教会知识更重要。在“过程与方法”维度上,我们首先要强调以人为本,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自身发展和个性化需要。这就要注意把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质疑探讨的研究方法交给学生,放开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学会知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我们都知道,让学生参与实验的探究过程,感受物理学科的独特魅力。其次,对于教学活动的安排,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要根据教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方式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安排教学活动。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创设轻松地课堂氛围,采取互动教学,以对话、讨论的形式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更易得到知识。在“过程与方法”维度,我们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探求知识。在其中让学生快乐学习,并且学有所获。
二、创新在因材施教的方式。
每位学生都是教师关注的对象,课堂教学为每一个学生的终生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因材施教”是一个永恒的教育科研问题。课程改革,要求面向全体、以人的发展为本为宗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生们各有特点,在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性格形成等方面都有差异。,注重因材施教,搞好分层教学,落实新课标有着重大的助推作用。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我们要认识到学生是都有学习的权利,都有知识渴求和知识欲望,我们应重视他们,并采取妥当的教学方式,使得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对学生都有信心,在设计问题、指导方法方面因人而异,是每一个孩子都得到进步。
三、创新教学评价的制度。
课堂中真正的学习者是学生,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建构知识的过程,开动脑筋解决出问题。教师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在新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作为评价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考试如何改革,考试改革能否准确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对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有着重大的影响。既然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是考试,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它的导向作用。我们就必须认真研究用考试这一标准来评价物理教学时,到底要考什么、怎么考,怎么教才科学合理。以往考试只注重检测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过分地强化了考试的功能,忽视了学生多方面发展,这就使师生不得不实施应试教育。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要用发展性评价来改变这种严重阻碍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建立一种发展性评价的观念,让每个学生在考试中树立信心,实现“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总之,我们推进教育改革,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就要多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情境,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物理教师,要有一种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一定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小芬.浅议初中物理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08).
[2]帅文彬.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经验[j].新课程(教研),2011(03).
中学物理实验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篇十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物理教学取消了教学大纲,出台了《物理课程标准》,此标准确立了物理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改变以往的教学只是单纯的以升学为目的,强调以人为本,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一、探索性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1、目标开放原则。
要改变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的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逐步引导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2、因材施教原则。
每个学生的物理基础不尽相同,不能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辅导方式也应该不同。
3、循序渐近原则。
教学不能做到一步到位,物理老师要在教学中由最基础的物理知识来不断深化,不断拓展,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4、平等互学原则。
每次教学都是老师与学生的一次共同学习的过程,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课堂外的问题老师要和学生共同探讨,而不是不予理会,做到与学生互学共进。
5、师生互动原则。
做到良好的师生互动是保证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良好方式,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要加强师生互动。
6、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益。
1、探究新的教学方法,突出新课改。
科学探究式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堂上的教材内容,还包括习题教学、实验教学以及拓展性的课外实践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应该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单纯的教导学生应该掌握书上面的.知识点而提高考试成绩,而是真正的让学生深刻的理解物理定律这些基础知识,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引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解释和解决。在教学方法上要加以创新,用创新的教为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即使是老方法,只要在此基础上有所更新,也是一种探索。在使用探究教学法时,要创设探究性问题情景,留有必要的创新意识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探索。在不同的思维层面上领略创新的乐趣,引发创新的欲望,逐步形成创新的意识。若能提出一个问题,就标志着科学探究的开始,而创造性思维就始于对问题的研究。围绕问题展开相互交流,能形成竞争机制,相互启发能活跃思维,分析物理问题全面,形成合作互动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讲解压力与受力面之间的关系时,我会让学生拿出一支一端削好的铅笔,让他们用大拇指和食指顶住铅笔的两端时,发现削好一端的手指比较疼,这说明压力相同时接触面积越小,压强越大;用较大的力时手指更疼,又说明接触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通过这样一个小实验,学生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
2、探索师生换位,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根据探究性教学的师生互动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探索师生换位,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样可以给学生更多的空间,促使学生自主的进行科学探究。传统的教学总是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换位思考、思维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有计划、按步骤地训i练,使学生逐渐提高独自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讲解大气压强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会找一个学生先讲述什么是马德堡半球实验?以及马德堡半球实验中所包含的物理问题有哪些?有的同学最开始不好意思讲解,但是我一直鼓励他们参与,在后来他们能够很好的在课堂上讲述书上的知识点,并且还加入了他们自己的理解。
3、探索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实施物理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既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内的课程资源,又要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内外课程资源的转化机制,实现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和共享。图书馆、实验室、科技馆和专业参考书、录像片、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等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课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我会在在课余时间为同学播放科教片,例如有关于气压、光的折射方面的视屏,看后讨论回答,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4、强化探索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索的主要载体,尤其是对于物理这种探索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式物理教学,为课堂提供了研究性学生的氛围,能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创造性思维火花,再通过导趣、导思、导法,让学生多讲、多动、多猜想、充分自主学习、自由交流,真正体现探索和创新、理论和实践、讨论和动手的有机结合。
结语虽然我国目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是随着国家和教育机构对探究性教学的不断重视,探究性教学必然会很好的发展起来。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应该应该站在科学文化的前沿,了解新思想、新技术、新工艺。并能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将新成果、新信息融入物理教学,突出新课改精神,让“三维教学目标”既互相渗透又相互依托,在过程中体现方法和技能,在过程结束时意味着知识的获得,在过程中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以促进人才培养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2、王至正、张宪魁、王河《物理教育学》青岛海洋大学出版杜1994年版。
中学物理实验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篇十一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实验是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实验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可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物理实验对于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建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浅析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说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同时指出目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1)实验是验证物理规律是否正确的重要方式,所有的物理概念、定律和理论都是在物理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同时,实验也是物理学科重要的教学方式方法。中学物理实验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培养洞察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能使学生切实掌握基本物理实验技能和基础的物理知识,提高学生探究创新能力,养成严谨、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对今后的物理学习会起到促进作用。中学阶段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问题,让学生领会科学的思维方式,提升综合素质。因此,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课程贯穿始终,这是由实验的特点在物理教学中起到的作用决定的。(2)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对比中、美两国学生后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刻苦,基础知识扎实,善于思考,但普遍动手能力差,不善于提出问题”。大量信息表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力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加强概念的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要想准确的形成物理概念,正确的认识物理规律,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而物理实验能提供获得感性认识的环境。无论是从物理教学目的、任务及学科特点,实验课程对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都是极为重要的。(3)识别与应用实验仪器能力是学生顺利实验的保证,有利于今后学习和工作能力的培养,现代生活各种测量工具都需要有一定的操作基础。让学生了解实验步骤,仪器的安装顺序及日常保养维护、使用条件等。尤其是中学时代刚接触物理实验仪器时,教师应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比如天平、温度计、游标卡尺、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电阻箱的使用方法及仪器的示数范围,掌握基本仪器的特征,如: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池、蓄电池、电容、电感等。只有掌握这些方法才能保证精确的测到实验数据,同时能保证仪器的安全使用。(4)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观察分析有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实验现象的专注性和分析能力是实验过程逐渐培养起来的。在向学生演示实验步骤时,操作要规范,叙述准确简洁,教师有目的性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例如:在观察水实验时,明确提出观察目标:加热时杯底杯壁出现的气泡在沸腾前是怎样变化的?沸腾时气泡怎样变化?水温在沸腾时水温会不会继续增加?引导学生有序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由于温度计测量受大气压对水的沸点的影响,实际测量结果可能不是100°c,需要学生实事求是的记录测量结果,培养正确记录实验结果的好习惯。一些实验现象稍纵即逝,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微小的变化,促使学生手、眼、脑并用,将观察和思维结合起来。(5)通过物理实验课可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有积极作用。实际生活中,家用电路的设计安装,各种物体质量的称量,都需要有一定的物理基础。新的课程改革已推广多年,根据“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课程理念,实验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动手和观察能力以及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是新课改中的关键一步,因此,新课标把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作为评定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的指标。物理实验是一个操作的过程,在实验课上,学生分成小组协作实验,所有人都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在课下,课外物理实验更是能将学生的创作能力发挥的淋漓精致,可以让学生自制天平、弹簧测力计等简单的测量仪器来测量质量、力等等,最终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教给学生。(6)过去的物理实验教材不够灵活,学生能做的工作很少,实验步骤严格规定且详细分条陈述,结论已知,学生能做的仅剩下按部就班的操作、记录数据,整体方案教材都有详细说明,显然,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没有发挥出实验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将物理学科的教学由原本的“重理论轻实践”过渡到“理论与实践并驾齐驱”。学生有理论知识做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物理实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知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就可以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分类。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多种设计方案,写出具体的实验方案及每一步骤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最后综合评价,挑选出最优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后,要让学生养成正仪器归位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对整理好的表格数据或图像等进行客观的分析。例如:在“探究熔化和凝固的实验”时,学生将测得的温度记录在表格中,然后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描绘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变化,总结出物质熔化与凝固的特点。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中学开展物理实验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实验教学条件所限制,没有实验室或者仪器太陈旧,破损严重,导致实验课程无法正常的开展;二是目前中学物理教学实验基础不够稳固,实验课在部分学校并未得到重视,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问题;三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将实验模式化,实验教学方法单一,致使学生在实验课上走了形式。
(一)实验教学条件的限制
现阶段仍有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物理实验室,部分学校的实验仪器陈旧、缺乏必要的实验设施,损耗的仪器得不到及时的补充,与新教材对实验课程的硬件需求不匹配。新课改实施后,一些原本仅要求演示的实验调整成探究实验,例如“平面镜成像特点”已变为探究实验。实验设施的老化、破损导致许多学校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学生没有动手实验的机会。
(二)教师方面原因
实验教学有效地开展离不开物理教师,但部分教师深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观念陈旧,思想跟不上时代潮流,并未意识到实验教学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因升学考试中并未将实验考核作为成绩指标,造成一些教师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不能从长远角度考虑人才的培养,不愿备课,经常性的将实验课的探究部分私自改为演示内容,将实验习题化。更有一些教师把物理实验课当做学生放松的课程,并未持有严谨治学的态度,课上拖沓随意,对学生要求不高。(2)许多物理现象在我们平时生活中很常见,如“水沸腾实验”,学生经常能接触到,教师一般会草草了事,上课时大体讲一下实验现象,不愿让学生通过实验直接体验。(3)有些实验备课时间长,需要耗费较大精力,不愿多花时间备课;缺少专门的物理实验研究员,教师要亲自做几遍实验,负担太重,可能会影响教学进度。日常考试不考察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只会设计常用的实验结论,不会影响学生卷面成绩,这也是原因之一。(4)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很多教师学会使用多媒体教学。诚然,多媒体教学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传统教学模式,消除课堂上学生易产生的疲劳感和厌倦感。但在物理实验课上,多媒体教学往往喧宾夺主,通过视频播放实验过程,丢弃了实验教学。例如:有的学校物理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在思想上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不愿钻研实验教学方法。更有甚者,实验教学以讲代做,“黑板实验”现象屡有发生。
(三)学生方面原因
有些学生并没有重视实验教学课程,在实验课上戏谑打闹时有发生,在实验中不遵守规则秩序,损坏实验仪器;另有部分同学认为实验课是浪费时间,考试又不考,随便应付差事,缺乏主观能动性。
(四)教学时间的影响
随着中学物理教学新课改的推进,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但目前初中一节课时间为45分钟,物理一周只有2-3堂课。从物理教材内容来看,远不及数学、英语、语文三门课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完成教材安排的内容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等重要的探究实验,至少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但初中没有物理两节课的练堂,势必断开实验,没有深入的思考,达不到探究效果。
(五)教育工作质量评价制度不合理
应试教育遗留下的问题仍然突出,许多教师未从争取高分的思想中解脱出来。许多地区中考仍以升学率为重要指标来判定学校的教学水平,素质教育成一纸空谈。相比之下,单一的考试形式并未涉及实验操作能力的考察,实验课程所处地位低,传统教育思想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实验教学的开展。
(一)加大投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
(1)完善各项制度,保障实验课程正常开展。学校应从教育经费划拨出一定资金专用于实验教学,保证专款专用,及时补充损耗仪器,建立实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制定相应的监管体系,确保实验教学不走形式。(2)加强物理教师专业学习。教师应定期参加培训,提升实验教学能力。教师应做好备课工作,教师务必为学生学习活动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
(二)改革考试制度,提高物理实验课程地位
从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不难看出,虽然加大了对实验的考察力度,但考查的知识点仍是认知领域的笔试考核,并未考察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考察内容过于单一。(1)考试内容狭窄且公开,考试之前学生就知道题目,按照实验指导书背下步骤,导致实验考查失去意义(2)考查评分流于形式。实验考试时,一名教师同时监考几名学生,教师无法细致的观察每一位学生的操作,只能根据结论正确与否来评定实验成绩。以上两点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试想,如果将实验操作考试纳入中考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出题到监考再到最后的评分都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则,整个考试流程做到保密、科学、规范,定会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三)转变教师教学挂念
想要改变实验教学现状,转变观念是关键。新课标明确规定,“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师心中应时刻谨记新课标的指导,把实验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联系起来。不能急于求成,要着眼未来。
践行教育改革任重道远,尤其是实验教学课程更是如此。教育改革下,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必须还要转变思想,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最终导向,重新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动力,激发学习兴趣;注重现代化教育方法、方式的改变,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紧跟时代潮流,培养现代化创新人才。
中学物理实验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篇十二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验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通过认真观察、认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多年的科学课教学中笔者作了如下几点尝试,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1.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探究潜能。
教学中有些内容不便于直观讲解,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知识,就需要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演示实验,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运用直观教具,演示给全体学生的实验,使学生的受到教育,提高科学教学的实效性,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探究的潜在能力。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冷与热》中的《温度和温度计》时,我采用演示实验教育学生怎样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读取温度的温度数。在第四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中《蚕的生命周期》一课中我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作用,图文并貌、形象直观的演示了蚕宝宝的一生。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发掘了学生的.潜能。
2.创造条件开展分组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学生课堂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生实验,学生能更细致地观察和研究一些自然现象,验证一些规律,熟悉一些简单仪器的使用和性能。为此,在指导学生分组时实验时,要提出明确的要求,讲清楚实验的目的和研究的问题,交代仪器的名称以及使用方法,并提供材料超市供学生自由选材,为学生分组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我在教学《磁铁》一课时,把事先准备好的磁铁和各种材料如铜片、铁片、木片、塑料、玻璃等,放好,并告诉学生们尽可能的多去设计试验方法,来探究磁铁的性质。学生开始设计实验,选取材料,开始实验。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经过一阶段实验,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完成实验报告。
3.多种渠道开展实验,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学生要开展除课堂实验以外的多种形式是的科学实验,实验内容一般是指那些简单易做的,取材容易的,没有危险的,或是长期坚持的,用一些简单的器材可以独立完成的实验,课外实验和学生生活关系更为密切,更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继而将其培养成习惯。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第三单元《种子的一生》一单元时,我让学生在家里自己种一些植物的种子,让他们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由种子到一株幼苗,再到一棵成苗,直到开花结果,并收获种子,每一点的变化都让学生细致地观察并作详细地记录。最后,将所有学生的实验成果都拿到课堂上来进行评比。这不仅让学生完成了实验任务,并培养了学生的热爱劳动的习惯,懂得了植物生长的一生。再实验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仔细观察和认真实验的习惯。
科学课实验教学可以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受益者,有较强的好奇心,而且能保持较长的时间;他们在面对一个科学研究任务前,会提出问题,会制定一个周到的计划,会付诸研究活动;他们在面对一个科学甚至社会问题的时候,会用质疑的眼光去审视。这些起步教育对于学生、老师,乃至我们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深远的。上述就是我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一些看法。
中学物理实验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篇十三
摘要:医学遗传学实验是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带有实践性较强的医学特色,因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对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初步进行改革,加入新的环节使得激发学生的遗传学兴趣和查找文献的能力,以此提高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遗传学;实验课教学。
一、进行初步改革。
实验课教学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目前的高等院校尚有一些“重理论轻实验,重原理轻操作,重实验报告轻实验过程”的问题存在。面对新时代的高材生应当实验课教学中进行环节的改革,应贯彻实践性,启发性,探索性,自主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医学遗传学实验主要是通过实验手段来证明已知的理论知识,是学生从感官上进一步理解理仑[2]。在一些传统的验证性内容上增加启发性强的内容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实验教学中应侧重于有关染色体的操作实验,对培养学生的熟练操作技能,以此达到充分理解理论课的知识内容。因此,我们改进的环节为加入系谱分析的实验内容。
二、系谱分析的实验内容。
在理论课上传授有关单基因遗传的疾病时,首先嘱咐学生专心听讲,下课后自己在网上查找有关系谱分析的一些案例。按照班级人数来决定4-6个人形成一组,已找到案例制作课件,上实验课时拍个代表来讲解其有关疾病的临床特征,描述或绘出系谱图,做一些有关的分析题。因为讲授单基因遗传病的课时较多,需要6个学时来讲完本章内容。所以学生应有充分地查找文献,制作课件的时间。若4人为一组,这样每个人都要上网查找疾病案例,为了讲好此内容提前做好病分析有关计算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查找文献能力和培养小组合作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及其对遗传学这门课的深度理解。
乔伊斯和韦尔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的作业,选择教材,提高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和计划”[3]。多年来“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量的.有用之才[4],但随着科学的发展,数字化时代的更新,现在的学生对电脑知识的需求和认识度的提高,我们应选择有积极性,创造性,灵活性,独立性的教学环节来激发学生学习。
当然我们要规范教学过程,加强课前预习。每一个实验都是针对某个遗传原理设计的,学生只有充分理解这些理论知识,才能展开实验。实验中的一些技术原理也是学生学生必须了解清楚的。实验前,教师应当让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内容,并要求学生理解该实验的理论知识,明确实验目的的步骤,还要核实试验中遇到的技术环节问题。实验结果的误差是科学实验的正常现象,对于医学遗传学实验,识别染色体病把染色体配对排列在报告册时,要求学生细心和耐心的找出配对染色体。而不是照抄实验书上的染色体配对。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这样即可总结正确的操作,也可做出实验误差的合理解释。
只有通过严格化和规范化,才能培养合格的医学遗传学人才。有利于将来走上岗位,能在独立的创兴在一线上。
四、采用多媒体教学。
虽然传统的教学模式目的明确,思路清晰,便于记忆和总结[5]。采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内容对与学生理解实验操作内容更加有利。由于多媒体技术可以图文讲述结合,营造一个直观的,丰富多彩的,生动的教学环境,使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6]。
五、对于实验考核进行改革。
每次实验课后教师给予学生评分后,总结性的给学生讲解实验课中所出现的共同问题。以免再次发生类似错误或问题。在我们进行改革的系谱分析实验环节就是一个有力的测试学生对本门课的态度和学习热度,从他们设计和制作的课件中可以观察到学生对于系谱分析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思考能力。当然从中还可观察到小组团队精神发挥的如何。从这写细节我们可以本本次实验作为一次小测验。系谱分析是验证性实验,但是从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潜在的能力。也是一次很好的复习本章内容关键的知识内容的好机会。
最后,教师以总结性的方式把每个小组的优点和分析问题中所遇见的问题讲解,可以达到加深理解。整个课堂也可以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灵活的氛围,让学生保持敏捷而活跃的思维,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实验课的学习和实践中。
总之,医学遗传学实验课教学是生命科学本科专业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手段。通过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目的更加明确,教学的实用性加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全面素质教育。
中学物理实验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篇十四
会计课作为一门专业课,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要求较高,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作者:丁培和作者单位:辽宁省农业经济学校刊名:河南农业英文刊名:henannongye年,卷(期):2010“”(6)分类号:g71关键词:
中学物理实验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篇十五
研究方法:我们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在学习个系统疾病的护理时认真的选择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疾病,这些疾病的选择也比较适合于课堂上的模拟。比如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等等。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病都很常见,而且在我们的亲人或者朋友中,也有一部分患有这些病,所以以这些病为特定的情景,能够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能够更好的体会和展示。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模拟中更加了解这些疾病的相关知识,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更好的自我护理,或者对于家人朋友在这些疾病方面有更好的护理。并对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健康指导作用。在进行模拟教学之前,运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病例的教学,提供一份准备好的病例资料。根据病例资料,比如以高血压为例,找到发病的危险因素,以及发病的过程中可能会带来的一些其他的症状,以及提出治疗的药物,对于高血压病人发病后的护理等等。对这些知识进行讲解后进行提问:。
(1)患者高血压的临床表现、患者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以及护理评估所需要的资料;。
(2)高血压患者发病的机制;。
(3)高血压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学物理实验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篇十六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探究的是自然现象和自然界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中蕴藏着无穷奥秘。学习兴趣是一种能促进人的智力活动,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新性,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和动力。成功的秘诀是“兴趣”,如果我们能让学生一开始就对物理实验感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可以说我们就成功了一半。一进高中,教师一定要认真备好第一堂物理实验课,多做几个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学生在初中也做过实验,其中也不乏一些有趣的实验,也能勾起学生的一些兴趣,但是初中的实验比较简单易懂,兴趣维持的不够长久,学生感兴趣的程度更低。高中物理实验就要利用自身的特点,充分体现“趣”和“味”,所谓的“趣”,即要有视觉震撼性,让学生记忆深刻。例如我们选做的一个实验是:静电屏蔽实验。高压电电网外有放电火花,而网内小兔子却安然无恙,让同学们大开了眼界。所谓的“味”,就是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特别是对小县城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实验会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由“兴趣”到“想做”,再到“想学”。“趣味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内在驱动力,而且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持久的动力。
2教师设计实验导学方案,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实验。
高中物理实验主要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进行。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对于实验教学来说,学生光具有兴趣热情还不够,教师应当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要在做实验之前,提前设计实验导学方案,包括:(1)实验用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以及实验中要用到的物理知识。(2)教师要将用到的实验器材分类,分批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器材说明书等资料,自主学习各类器材的性能、构造、原理、注意事项及使用方法,培养他们对各种仪器的认识和使用能力。教师要以提问和让学生操作表演的.形式,把握学生对实验器材的熟悉和使用情况,并及时予以纠正、指导和示范。(3)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方案,让学生试着自己完成实验,同时让学生对自己实验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汇总。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叉讨论。(4)让每一个小组,或者每一位学生独立完成一份实验报告,教师进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例如,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时,我们提前设计好了导学方案发放给学生,在这份导学方案中一是强调了这个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以及我们已经学过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二是进一步讲解了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和纸带的研究,三是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预设,四是提出了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可能会得到什么结论、误差的来源等,要求学生提前进行思考。通过不断反复的实验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讨论交流能力、分析实验数据能力、作图能力、误差分析能力。从而让学生试着“学”。
3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自主的实质是内在地或自我驱动地选择参与学习。刚开始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要创设好实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置好适当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设计好实验方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同时也让各个小组进行交流。在每个小组都设计好自己的方案后,教师要对实验方案进行审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此时,教师不一定要纠错,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自主地选择器材,进行实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学时间安排具体课堂教学进度,必要时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发表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在这种师生互动中,给学生创造比较、对照和反省的学习机会。在学生具备一定能力时,再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实验器材、实验方案,对课本上的实验进行创新,教师加以必要的引导,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4合理布置实验任务,学生自主完成。
在学生开展实验活动之前若干天,教师可以以课题形式向学生提出实验任务,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完成任务,包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同时要求学生要如实客观地记录实验数据、实验过程中碰到的问题、问题的解决过程以及实验结论等。教师不提供或者不限制学生的思路,但可以提供和任务有关资料的查找方向,进行必要的指导。但对实验器材的选用、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等任务则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刚开始时,不能操之过急,可以由小组合作完成,在个人能力得到提升后,再逐步过渡到个人自主完成。对于同一个实验课题,各个小组或个人得到的实验结果可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教师应该在每一个实验课题完成之后,组织所有同学进行实验成果的交流、研讨,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教师要适时地表扬先进、鞭策落后,经常给学生布置实验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训练,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能力以及综合实验能力。对此,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我们就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这个实验。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学生自主设计了多种方案,有在传统实验中改进的,有用电流表、电压表改装的,有用半偏法测电阻的,有用电阻箱来测电阻的,有设计一些新颖的电路来测电阻的总之,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好学”、“学好”。诚然,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我们的趣味、自主、创新、循进式的物理实验教学仍然还在进行中。我们希望以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为突破口,改变传统的“讲”“演”“模”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尊重学生差异发展,以自主实验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努力构建尊重学生差异发展,培养自主能力的新模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动力。
中学物理实验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篇十七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如何进行改革?笔者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实行进行了一些尝试,制定了整体改革方案,这个方案的指导思想是: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突出构成整体的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了搞好整体改革,笔者首先从观念上进行更新,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建构了思考问题要有整体观念,从整体出发又以整体力归宿的思维方式。其次,摒弃了传统的质量观,以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代替过去只强调智育发展,围绕“两考”(高考、中考)转的质量观。在改革试验中,我们始终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把整个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索的过程。整个教学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自觉动手、动脑。
在整体改革试验中,我们坚持教学的科学性原则,根据系统论原理――整体大于各部分的总和,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实验教学的完整性规律,把组成整体结构的各个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在总体上通盘考虑。这样,注意各要素的功能,而且更注意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的新功能。
我们还把课内和课外融为一体,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统筹安排,把小制做、小发明、实验竞赛、专题讲座适时调整。在实验内容上把科学知识、生活知识全面考虑、互相渗透,把获取知识、科学观察、独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发挥聪明才智安排于合理的结构中,充分发挥了各部分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功能。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总结了比较优化的物理实验教学框架,下面就是这个框架的'要点。
一、进行多项实验活动,建立立体交叉体系。
如前所述,物理实验教学总的效果并不等于各个要素效果的机械总和。物理实验教学的各个要素分为由课内到课外,由演示实验到学生自制教具和学具等六个方面。在实验中,我们把这六个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课堂教学、学生实验、教具学具的制做、小发明和小创造、实验竞赛、专题讲座六个要素组成的实验教学系统的总功能不是各个部门各自直接地、单独地体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特殊联系间接地、综合地表现出来。例如,在《浮力》这一章的实验教学中,我们首先让学生自制学具――一个茶水杯,几块形状不相同的木块,一块铁皮。
[1][2][3]。
中学物理实验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篇十八
笔者之一曾在美国考察访问过八所中学,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美国中学物理教师普遍很重视实验。他们一般都有自己的专用教室,各班学生轮流来上课。教室里四周靠墙的桌子上,常常摆了一圈演示实验仪器。教室旁边还有一间准备室,准备室里也放满了教师的各种教具与实验器材。这些演示教具和实验器材大多是教师自己设计制作的。许多自制的实验器材构思巧妙,结构简单,效果良好。例如,royal中学的贝克尔先生设计的将沉重的长方木从中点水平支起来,用塑料的高尔夫杆套经毛皮摩擦后吸引长方木一端使之水平旋转的静电实验;磁铁在竖直的铜管中缓缓下落的涡流阻尼实验,塑料瓶中装有界限明显的两色液体的模仿龙卷风的实验;数字显示不同物体的温度的实验等;vannuys中学的罗伯特先生用苹果和南瓜在教学楼顶上做的自由落体实验;自制木头飞机在铁丝上滑行投弹的平抛实验及“射击猴子”实验;sanfernando中学的克朗代尔博士的水流反冲实验,用玩具枪在不同角度做的斜抛运动实验等。这些实验器材大部分是他们自己掏腰包购买材料,不惜时间精力制作起来的,表现了美国中学物理教师对实验的重视和敬业精神。他们通常一天5节课,另一节用于备课和批改作业等,天天如此,还有的周课时达到30多节的。即便如此,他们也是想方设法设计各种教具及实验器材以改进教学。
值得一提的是“射击猴子”问题,这在中国的中学物理课本上也有:树上吊着一只猴子,有一管猎枪的枪口直接对准猴子,猎枪开火的一瞬间,猴子从树上掉下,问枪弹能否击中猴子。我国的有关报刊曾专门对此问题进行过讨论,稿件几乎全是从理论和计算方面来证明或是讨论的。而在美国,笔者先后四次看到不同的美国教师用实验回答这个问题。最精密的实验是加州洛杉矶大学(ucla)的霍夫曼博士设计的用激光瞄准远距离射击,在猴子快要落地时命中的演示实验。最简单的实验是上面提到的罗伯特先生设计的实验:他用一根3米长的塑料管做为猎枪,用木头削制子弹,猴子用电磁铁吊在空中,电磁铁开关用一导线连至塑料管口。他从管子另一头瞄准猴子,用嘴使劲一吹,子弹飞出管口,断开电源,猴子落下,飞出的子弹恰好击中下落的猴子。如此简单的实验,就能得到良好效果。这一“射猴”例子生动地说明了美国中学物理教师对实验的重视程度。
美国教师认识到,实验教学比起直接讲述来,确实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在得到结论方面常常反不如直接讲述来的简洁而明确。但物理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生从物理实验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探索能力和动手技巧等,不是直接讲述所能给予的,而且物理实验在增加物理教学的趣味性方面,也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虽然在美国中学物理教材中一般并没有列举需要作什么样的物理实验,教学大纲上也没有规定这部分内容[1],但美国中学物理教师普遍很重视实验,这已成为一种风气和共识。
二、关于物理实验的规范性及多样性。
在我国比较正规的中学中,学生分组实验的规范性及实验条件的优越,显然是大部分美国中学所不及的。笔者曾看过他们的一份实验讲义,上面列举了七,八个实验,内容涉及力学,电磁学,声学,热学等多项内容,在实验的规范性及与教学内容的'紧密配合方面,显然不如我们的学生分组实验。曾到中国中学访问过的美国教师对中国中学中实验设备的齐全、实验经费的充足感到十分羡慕。他们说:“中国的中学是很富裕的。”所以美国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条件反而不及我国学生优越。我们应该重视我们在这一方面的长处,加强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充分挖掘实验仪器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潜力。
但从另一方面说,仪器的缺乏也激发了美国中学师生在实验方面的创造性。如上所述,美国中学物理教师自制了大批的教具和实验器材,此外他们还领导学生搞各种各样的课外实验活动。例如,有一所学校的老师领着一个学生实验小组利用仪器接收从人造卫星上发来的信号,并以此验证相对论的理论。笔者曾参加洛杉矶1992年中学生发明竞赛的评判工作。他们中学生制作的各种各样的参赛展品摆满了一个体育馆的偌大一周圈门廊,充分显示了他们中学生课外实验活动的丰富多彩。笔者在美国参加过多次学术会议,其中教师以及学生演示他们设计制作的各种实验常常是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
前两年,计算机在美国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已开始使用,但还不是那么普遍。在笔者访问过的八所美国中学中,有一所中学的物理教室中摆满了一周遭黑白屏幕的计算机,学生们正在上有关的课程。他们的课本就叫做“计算机模拟物理实验”[2],目录如下:
实验一统计规律。
1.随机事件的分布2.分布的平均值和标准误差。
实验二抛体运动。
1.平抛2.斜抛3.猎人和猴子。
实验三非匀加速运动。
1.空气阻尼2.谐振动3.非谐振动。
实验四行星运动。
1.环绕一个恒星运动2.环绕两个恒星运动。
实验五波动。
1.正弦波2.波的迭加3.驻波。
实验六电场。
1.两个点电荷2.三个点电荷3.未知电荷。
与教材相适应有配套的软盘。学生当时正在津津有味地做着“猎人射击猴子”的模拟实验。由目录可知,这一教材是综合性的,并不直接配合某一部分物理教学内容,但部分弥补了他们学生分组实验内容的不足,同时也能使学生获得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此外,有些计算机模拟的物理实验也是用实物实验很难实现的,例如“行星运动”。所以,预计计算机模拟物理实验以后会有大的发展。
我们国家对中学物理实验已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在新版初中物理课本中实验的比重已大大增加。不少有识之士也通过各种途径强调中学物理实验的重要性。但是应该看到,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现状还是远不容乐观的,这集中表现在城乡中学在实验教学方面的极不平衡性和“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观念的尖锐冲突。据我们对山东省各地区40多所中学的抽样调查,在乡镇中学及部分县市中学中,完成课本上所要求的学生实验不足40%的竟占到一半(50%),完成书上要求的教师演示实验不足40%的也占到将近1/3(31%),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乡镇中学(7%)基本上一个学生实验不做。情况确实是令人吃惊的。那么这样教出的学生怎样解答高考试卷上的实验题呢?原来试卷上的仪器怎样连线,他们黑板上就怎样连线;试卷上怎样看刻度,他们黑板上就怎样看刻度。结果照样能应付高考。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3]。首先是乡镇中学经费紧张,仪器短缺。大部分乡镇中学的仪器配置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三类标准。二是管理上的缺陷。许多乡镇中学缺乏合格的实验管理人员,造成仪器的完好率,利用率下降,直接影响了物理实验教学的进行。三是观念上的原因。
这一点也是最重要的和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美国一般中学的实验经费和仪器配置相对说来也不比我们的乡镇中学好,但他们的物理实验却搞的有声有色,大批自制教具和实验器材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发挥了主要作用。而我们的中学物理教师却较少有人在这方面下功夫。据我们的统计,一件教具没做过的物理教师,占到14%,制作教具不足5件的,占到2/3以上。这里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也有领导上的导向及政策,环境,风气等方面的原因,而且后者是主要的。乡镇中学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解决他们在物理实验教学方面的问题是亟应受到重视的。还有一个值得提出的问题是电化教学的问题。这一问题也是曾到过中国的美国教师所最不能理解的。他们说:面对面地教不好吗,为什么非要隔上一层玻璃?他们所说的“中国的中学是很富裕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指这个问题。虽然在美国,电视机相对来说是很便宜的,在旧货市场上甚至花10美元就能买一台能看的彩色电视机,但在美国中学却很少看到什么电化教学或电教设备。而在我们这里,本已很缺的仪器中,电教设备又占了很大的比例。有的中学基本实验还做不全,上面却一下子拨来数万元用于购买电教设备,而且是专款专用,不准干别的。而据我们调查,像摄像机、录像机、电视机这类电教设备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利用率却几乎等于零。不仅乡镇中学,城市中学也一样,利用率都很低,这是极大的浪费。这个问题不仅在中学有,在大学也有,而且更为严重。有的大学统计了一下,电教设备资产的价值达500万元以上,但其利用率却十分低下。我们建议一定要限制这种形式主义、华而不实的东西,把我们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计算机的利用率要高一些,但也只是相对而言,相当一部分很先进的计算机只当作打字机使用,其功能的开发连百分之一也不到。所以在当前人员素质不高,软件不丰富,不配套的情形下,计算机也不宜盲目大上,而是要把重点放在确保其利用率上。笔者认为,就目前情况看,还是把我们的钱用在最基本的教学需要上为好。
中学物理实验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篇十九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教学的新突破,化学实验教学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部分,引入多媒体技术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实验可见度,降低实验的危害性,使化学概念抽象形象化,培养学生创造力以及丰富学生实验知识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化学实验;直观。
信息化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次飞跃。从工业生产中悄然兴起的信息技术不断潜入到教育科学领域,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又一重要手段。化学教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现代信息技术有着更大的依赖性。电教媒体这一技术似一缕微风给化学实验教学带来新鲜气息,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种种难题,起到优化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基础,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提供了一定的趣味性,但有些化学实验因其过程复杂,现象不显,安全性差使得实验操作很难执行,造成好多实验无法完成,阻碍了教学活动的进行,而此时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克服了这些缺点,使得化学实验更直观更形象更易于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因其操作灵活简便,内容丰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教学增强实验的可见度。
演示实验是帮助学生学会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最有效的途径,对于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有很大的作用,因而演示实验要真正起到演示作用,提高实验的可见度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采用放大实验仪器,抬高实验装置,增加实验药品用量以及巡回演示实验结果的方法,然而实验仪器放大是有限的,而其他操作方法浪费药品又浪费时间,且有些现象在实验瞬间难以观察,以致影响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技术的引用克服了上述缺陷,提高了演示实验的效果,增强了实验的可见度,又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多媒体教学降低实验的危害性。
许多化学实验具有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在课堂上难以完成实验演示,因此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些错误操作只能靠教师讲解其错误的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却不能用实际操作实验来证明,否则会造成危险。而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可以对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引起的危害进行真实再现,引起学生重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能。
四、多媒体教学使实验概念抽象形象化。
在中学化学阶段,有的概念是以实验为主线的。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往往重视了概念的记忆轻视了概念的正确理解,因而对于以实验为主线的概念教学,教师必须把握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变抽象为形象,在实验中做到声音,图像,模拟实验与演示的有机结合,加深理解形成概念,优化认知结构。
例如,可利用多媒体模拟烯烃或炔烃的加聚反应过程,通过动画模拟断键过程和成键方式来加深对加聚反应的掌握。再比如对于一些化工生产过程,接触法制硫酸等,用多媒体计算机可形象逼真地实现每一步生产过程,强化记忆。
五、多媒体教学培养创造力。
实验教学发展提出要加强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让学生参与到自主设计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来。而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中起到实验设计教学,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演示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互协作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多媒体教学“实验室”中让学生在实验室中畅游发挥各自的才能,去探索化学世界。例如:物质的鉴别,通过多媒体实验室提供学生所需的试剂,由学生选择各种方法进行实验并加以判断,计算机对各种方法所产生的各种现象都会模拟,并正确判断加以提示,有利于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六、多媒体教学使实验知识丰富化。
电教媒体的大信息,大容量,省时,省力的优势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化学实验知识内容丰富,学生课堂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要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尽可能地获得较多的信息,多媒体是最有效的手段。
总之,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化学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丰富了化学实验内容,使原来难以操作或者无法操作的实验实现其可操作性,使化学实验更直观更形象。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实验进行优化组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发挥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