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实用13篇)
总结是一个反思过程,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并吸取失败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实现自我提升。在写总结之前,先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是什么。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需要有清晰的结构和逻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篇一
过去的一学年(下学期),我们音乐学科能结合区情、校情认真贯彻省市、区上级教研部门的工作精神,继续坚定不移地开展中小学以及高中的音乐课程课改,立足于在教材、教法研究、服务基层教师需求上开创一条新的教研路子。紧紧围饶课堂教学优化这一中心,整体提升我区艺术教学水平。
二、主要音乐教研工作回顾:
主要的措施:集体调研、一校三天、讲座访谈、观摩交流、专项培训。
主要的对象:高中生、小学生与初中的有效衔接。
(一)深化新的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
为了更好的开展高中音乐课改工作,我区还不惜花重金组织校长、教导主任及学科教研员到山东省、宁夏等地区学习交流。回来后结合区情,撰写调查报告,开设高中音乐模块的教学与系列教研活动。
1、定期有效开展课程管理及质量监控调查。近年来,各校领导及教师已给于高中音乐高度的重视和配合。(调查提纲*学校有否按计划开课、*xx区高中音乐教师队伍现状调查、*在音乐学科中学生自选模块兴趣情况调查)调查反馈:对于高中缺优秀音乐骨干教师的问题,区教育局立即向全国招聘骨干教师、优秀应届毕业生解决师资问题。
2、配合广州市教研室开展高中音乐教学案例、音乐优秀录像课评比活动。促进高中音乐课的教学交流、经验提升。
3、开展高中音乐课程的相关专题研究课展示,深入研究高中各种不同模块的音乐课教学模式和课型,使高中的音乐教育课程模块教学符合学生自选需求。组织本区高中教研活动8次、外出参加省、市教研培训7次。如王雪文、凌志梅、李曦、蔡浪、王丹丹、曾倩雯等老师教研出勤率高,学习收获大。分别受到市和区教研员的表扬。
课改领先的有47中、华美中学、89中、75中、44中、天荣中学、东圃中学、暨大附中、华工附中等。
(二)切实抓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
1、以核心组为龙头狠抓音乐科组的建设。
*岗前培训-带问题案例大家交流探讨(如何单元备课和上课)。
*跟踪培训——下科组听课调研集体辅导、发现问题及早采取措施。
选择各类型学校如基础好些的省市一级学校音乐科组、科组长、骨干教师、核心中心组成员高标准严要求,使其能在区里课改当排头兵。
对于薄弱学校个别基础差的教师,耐心辅导,批改教案,争取多给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全国器乐研讨会、)市课例观摩、区网络资源建设培训二期、牧童笛培训学习。提出“只要你努力,一定有机会更有收获。”
对于不认真不求上进的教师,给予劝告或批评教育。音乐课在校中不测验,领导也很少去听课检查,学生在校数年,学到什么,质量如何,无法深究,有否参加教研活动,靠的是自觉。对于不学习不参加活动的教师到评职称时虚报教研次数,不诚实的做法给予严厉批评。找个人谈话,做耐心的思想工作。
建议:为了提高质量,对学生负责,音乐教师也应采取末位淘汰制。
2、抓好音乐教材的选择,落实音乐课程改革的基础点。(低中高年级)。
例:在银河小学、元岗小学音乐科合作进行“城乡学校如何提高音乐学习质量的实验研究”校本研究走进课堂,走进教师。
3、立足课堂,构建新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经过实践我们认为根据不同课型在低段灵活使用前三种较好,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基础后增加第四种。*片教学组进行典型课例的研究。一课多教,教好一课,教研活动的生命在课堂。(片组长认真,教师实践锻炼机会增多)。
本年度对这几种课型都拍了录象课,资源共享,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反馈时有理有节跟踪培训不落空,以求更进一步跟进修改。
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
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
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
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
(三)开展课堂教学课题系列研究工作。
本学年,我们扎实做好以校为本有关课题的研究,以课题研究促进本区音乐课堂教学的优化。仍在开展的主要研究课题为:
1、全国重点十五科研音乐课题:“引入小器乐辅助教学,推广器乐教学实验课题”。我区有五间学校加入省的课题组。其他20多间学校加入区的课题实验。本区在器乐教学、研究方面有较好的成绩,在迎接全国器乐教学现场会召开时。我区有26个代表光荣出席参加了会议;骏景中学努力精益求精拿出了最好的器乐课在大会上展示;我区教研员的论“促进器乐引入课堂教学研究”的论文被大会采纳出版。
2、开展第三阶段教学评价教学实验交流推广活动。华康小学、五山小学、棠下小学等在市、区大会上介绍教学经验,展示成果。
3、弘扬民族经典文化,继续结合音乐教材中吟唱古诗词教学研究实验活动。正常开展课题的结题工作,4、参加市里《开展中小学生音乐创造活动的研究》子课题活动。我区10所学校被批准参加(市新课题项目)。学期中及期末区都派代表在市里进行子课题阶段小结汇报。各校已有了自己的实验成果和体会。学生在课题实验中反响较好,负担不重。
(四)成功开设小学、高中音乐资源研网的建设。使网站成为音乐教师教学资源库和教研信息库,成为教师、学生的音乐之家。解决教师、(学生)在查找资料、备课、对问题的看法、倾吐心声的宝坻。充分发挥科技网络发达的优势,为网上教研提供了快捷便利条件。组建中发挥核心组成员骨干辐射作用,强强联合,不断改进。小学、高中音乐资源网络的建设,大家从不赞同到积极投入,得到实惠,排名前例,凝聚了团队的心血和智慧。我们是从不认输的。
(五)协助局做好招聘及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等相关工作。
1、认真完成招聘新音乐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工作。做到公正公平。
2、区第四届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提前进行。目的是通过比赛竞争,推进新教师业务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比赛结果附后)。
3、恢复教工合唱团活动,为教师提供再深造学习的好机会。
(市教师节庆祝晚会演出、庆五一星海音乐厅演出成功)。
4、音乐课堂教学的延伸—市金钟奖、艺术节我区学生成绩优异。本次市艺术节,我区艺术教育获奖成绩排名前矛。不少教师也先后获奖。区音乐教研员在12区县里被评为市优秀音乐教研员(共4名)。
5、对外接待交流展示xx艺术教育魅力。(先后接待德国、美国、香港等观摩学习团体)。
6、派出教学骨干支援内地进行新教材教法培训。部分核心组骨干参与编写新教材、教参工作。
不足之处及建议,在前面文中已阐述。
难忘、繁忙的一学年即将过去。我们的教学教研取得较大成绩,应感谢区核心组、中心组的骨干们齐心努力团结合作的结果;还要感谢全体音乐教师在一线默默的奉献。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篇二
紧张而又繁忙的一学期工作就要结束了,数学组的每位教师都是以认真、务实的态度忙于期未的收尾工作。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面向全体学生,引发学生的内在机制,使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进行学习,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早已为大家达成共识,我们组从三方面改变教学理念:(1)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高对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2)注意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我们的具体作法:
一、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为了节省老师的备课时间,发挥每位老师的特点,同仁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本学期数学组采用了集体分节备课,每位老师在这个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点、风格再进行修改,在教学上体现出自己的个性,教案力求符合下列要求:教学目标应有: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教育目标,确定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通过引导与规范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设计应以课程标准为准绳,根据教学目标和本校的学生特点安排教材,要深入理解教材,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及不同的教法。
3、课堂模式百花齐放。
二、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三、课后辅导。
批改作业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件繁重的工作,每天都要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来批改一百多本作业,采用的形式是统批、面批、学生互批、讲评等,每位老师还都利用中午午休及下班后的时间针对学习成绩差、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特别是刘舒曼还利用休息日给学生义务补课,记得快邻近期未考试的一天,我发现吃中午饭最晚的几位老师中有六名是数学老师,他们的工作态度令人钦佩。
四、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教学案例是改进教学的抓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中介,本学期以备课组为单位,做一个教学的案例研究,六年级的课题是《弧长》、七年级的课题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每个案例都是按“三实践、两反思”的原则进行的。通过这个活动,让全组教师都投入到教研活动之中。通过这次活动一方面要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累反思的素材,调整、优化自己的教学决策和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下学期工作的设想:全组走出去听课(听上海市区名手的课或青浦区名手的课);。
2、每个备课组搞一个课例研究;。
3、青年教师多上公开课,机会留给年青人;。
5、休息日开提高班、补差兴趣班等。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篇三
我们组的教研活动每两周开展一次,每次教研活动事先都经过精心准备,定内容、定时间、讲实效,多次组织学习教育理论和本学科的教学经验,充实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王育才主任,符强,陈元圣老师每人都上了一堂校级公开课,教师经常相互听课、评课、交流,教研气氛浓厚,加强随堂听课,听课都在15节以上,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
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课外活动,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初一、初二数学兴趣小组,发挥学生特长,推进素质教育,在活动中讲究计划性、知识性、科学性,初三年级组组织了校级数学竞赛。
我们初中数学组全体教师纪律观念强从无迟到早退现象,他们总是早起晚归,延时工作,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辅导,辛勤耕耘,真抓实干。展望未来,我们初中数学组任重而道远,我组全体教师在新的一年里,决心更加团结协作,自加压力,树立主人翁精神,为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而发奋努力,为把白中建成质量一流的中学作出应有的贡献。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篇四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研培人员的整体素质,努力打造一支思想品质良好,职业道德高尚,业务水平精湛,高素质、专业化,工作作风过硬的研培队伍,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我们开展以研培工作为中心,以提高研培能力为目标研培建设活动。结合本县师资队伍状况,采取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构建研培网络体系的有效措施,积极探索研培的新模式,使我县研培工作登上新的台阶。
一,走进基层,实现工作重心下移,构建研培网络体系。
今天的课程改革正催生着课堂教学的种种变化,在课堂上,教师每天面临着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困惑,教师每天在寻求解决问题,摆脱困惑的方法和策略。我校的研培人员虽然是由各校的优秀教师选拔而来,而踏上研培之路,受传统教研方式束缚,就渐渐地无望了讲台,脱离课堂,越脱越远,而今早已不上课,却对教师大谈如何上课,收效甚微,而新课改以其“新”的特点决定不论是研培人员,还是实验教师参与起点相同,面对的是全新的形势,时代特点也决定了不会有现成的前置理论可以拿来套用,大家都是在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跃入课改的洪流,这就意昧着研培人员不能站在岸上“光说不练”,必须在三尺讲台的亲身试教中,亲自体验课改的温热冷暖。
教研员是“老师的老师”,对一线老师教研活动具有引领、示范积极的指导作用。可惜很多研培人员“只研不教”,研培人员不上讲台,不讲课,致使指导脱离了教学实际,构建了理想课堂理论性太强,研究对象太空,不贴近学校、教师、学生和教学实际,导致教研活动脱离了教研需要,偏离了教研本身的出发点,对基层教师往往口头指导,优点谈一点,问题指一堆,理论来一条,教研员与教师距离越来越远,对课改的进展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我县校际之间教师素质发展不均衡,参差不齐,城乡强弱差距大,乡与乡之间,城镇与城镇之间也有差距,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措施。坚持工作重点下移,努力构建联姻结对子,学科研培网络以基地校为龙头的区域联合体等研培网络体系。
二、充分发挥研培网络体系作用,解决基层学校中教学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我们对全县中小学进行了研培体系的重建。采取“强强联合、强弱合作、重点扶弱、整体提高”的原则,组织构建了新的研培网络,做到了研培工作的组织落实。具体做法:一是对全县城乡初中和小学领导班子工作业绩、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课程改革的推进情况、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估,摸清基层学校的实际。我们把全县城镇三所初中和14个乡镇的22所初中以及城乡小学,按照区域优势互补原则,构建了以基地校为龙头的5个区域联合体。二是采取城镇学校和乡镇学校、乡镇学校和乡镇学校联姻结对子的办法,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强弱合作重点帮扶、整体提高带动中间的目标。三是建立学科研培网络,每个学科都要由本科教研员牵头成立组织成立研培学科组,构建“教师—教研组—学校—教研员—教师进修学校”的整体研培体系,充分保障研培工作的点面结合,做到整体覆盖,不留死角。四是教研员分工包校,保证整体调控。五是加强基地校建设,建立骨干教师档案,积极培养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基地校和骨干教师在研培工作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六是构建信息网络平台,通过庆安教研网开展研培活动。七是加强领导,制定各级研培机构的工作方案和细则,确保研培工作不流于形式。
研培网络的构建得到了教育局和基层学校的支持和欢迎。我们通过研培网络,利用多极平台积极开展研培活动,极大地提升了研培工作效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实施“深水作业”重心下移,提高研培人员整体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确保研培质量,增进研培实效。
为了提升研培工作质量,根据我县研培人员的实际,我们制定了研培人员整体素质提高方案。学校领导班子根据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和全县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确立了技术先进学者型、专家型研培人员队伍的工作目标。紧紧围绕研培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理论、专业化水平、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研教研、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评价、为基层学校服务等方面的提升和发展,开展了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开展了以“树形象、练硬功、做人梯、当先锋”为主题的岗位练兵活动,其中,以“蹲点式”参与学校培训和教研,“下水式”投入到课堂教学,“内需式”储存理论的业务练兵活动为重点,工作重心下移,“深水作业”使岗位练兵落到了实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极大地提升了全体教研员的素质。
“蹲点式”参与学校培训和教研,就是让研培人员在工作实践中打造锻炼,提升自身素质。我们制定了研培人员蹲点工作制定,明确了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为了推进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开展学校常态教学研究,有效指导基层学校工作。规定和分配每位研培人员到农村和城区各一所学校蹲点工作。要求研培人员从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教学常规落实等方面着眼,以学校每位教师为主体,以教研组为依托,构建起从“教师、教研组、学校、教研员到教科研部门”的教育教研网络。教研员以“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服务者、研究者”的角色,开展学校教学和教研改进的实践研究,努力打造新型的教研文化。蹲点过程中,要求研培人员结合所在蹲点单位的实际,制定具体、详实、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蹲点工作计划。规定每学期研培人员在学校进行集中蹲点时间不少于一个月。教研员要以蹲点学校为基地,组织开展本学科的教学研讨活动,至少确定一项学科教研课题或教研专题,制定实施方案,进行实验研究。集中“蹲点包校”结束之后,至少写一篇应用研究随笔或一篇应用研究论文。每学期上研讨课不少于两节,听课不少于40节,评课不少于10节,参与本学校教研组活动不少于4次。要在一线总结经验,在一线培养典型,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体现成果。积极撰写蹲点日记,促进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思考,广泛征求蹲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方法。蹲点中,教研员要把原先的“听课—评课”拓展为“预设—上课—评课—改进”不断的循环的过程,促进了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改进;蹲点中,研培人员和教研组一起,把原先的“参与—评价”式面上的教研,拓展成“策划—研究—实施—评价”深入式校本教研,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推动了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课程改革,提高了研培人员自身的素质,加大了指导力度和研究力度。
“下水式”投入到课堂教学,就是要研培人员在课堂教学中锻炼提高自己的素质。研培人员“下水”执教,使教学研究活起来,研培人员根据研究需要选择适当课题现场执教,把先进的理念在课堂中体现。上课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集体备课后,上“研讨课”,体现研究性。二是按课程标准要求,有准备地上“达标课”,主要体现实验性。三是基于某研究课题或某种教学实验而上“演示课”,体现示范性。研培人员上课体现了现场培训作用,也可以使校本培训更贴近教学实际,推进校本研修的开展,更能提高自己研究水平、指导能力和服务意识。
“内需式”储蓄理论,就是在实际工作中,研培人员按照自己工作内在需要选择理论学习内容,这样才能从心底里愿意学习,教师也愿意接受,充分调动研培人员和教师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结合这一实际情况,我校开展了每学期研究一个专题、举行两次讲座、写好三篇文章的业务提高活动。研究一个专题:我校根据研培人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研究专题:一方面从工作重点中确定。另一方面从教学诊断中确定.。举行两场讲座:研培人员的事业在基层,研究成果在回归学校,回归教师。而且为了在更大层面上发挥研培人员指导作用,必须打破“一对一”的指导模式。因此,我校每学期为基层学校举办两场教学讲座。通过讲座,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推动广大教师专业成长,同时,也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举行讲座时我们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问题从实际中来,研培人员为基层讲座的主要目的是推动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要求研培人员应当重点关注基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以此为教学讲座的主要选题。另一方面,案例从课堂中选。我们要求研培人员要根据一线教师的教学特点,教学讲座不能停留在理论的阐释,要选取具体的案例进行剖析,让教师从形象鲜活的教学事件中获得启迪。这些案例除了从书面阅读和影象收视中获取,更重要的是来源基层教师的课堂教学。这些案例真实、有针对性、更有说服力。因此,我们要求研培人员在深入课堂听课辅导的过程中应注意发现和整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正反案例。再一方面,对策要切实有效。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研培人员在讲座中不能只是查摆问题,更重要的是指明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和方法,策略与方法应符合教学实际,能解决实际问题。
撰写三篇文章。经常动笔撰写文章,可以有效地梳理思维,促使研培人员更理性地思考教育问题,并使问题思考更有深度,是提高研培人员素质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我们为让研培人员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开展了每年撰写三篇以上的研究文章研修活动。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样式多一点。教研文章形式多样,理论文章,经验总结,课题总结,调查报告,教学设计,案例反思,教学叙事,教学随笔等。研培人员撰写文章不能仅限于一种样式,而应多涉及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需要。要借助写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随笔等方式,以写促思,并使反思成为专业生活的自觉状态。另一方面,讨论深一点。研培人员撰写文章不能仅满足于有所得,而应对自己提出较高的要求,做到理论探讨有深度,措施方法有创意。
四.巩固研培成果,拓宽研培渠道,探索研培模式,再创研培教研的新局面。
几年来的研培建设活动,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基础在学校,主渠道是课堂。校本课程的开发,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专业发展概无例外,作为县级进修学校,各项工作必须落实在基础的实践层面上,这就决定了新的教研方式必须坚持重心下移。“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深水作业”。使我们研培人员走进学校,深入调查研究,倾听教师的呼声,增进彼此的了解;走近教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缩短彼此的距离。发现问题,确定研培主题,指导实践,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变指令性安排为参与式服务。通过听课、评课、亲自做课、参与和指导教研活动,构建以基地校为龙头的五个区域联合体、校与校联姻结对子、学科研培网络等教研方式。达到了指导、帮助的目的,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努力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创生者和实践者、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和促进者、教师教育智慧的催生者和推广者。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教研员与教师的共同成长。这一策略,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有利于发挥骨干教师的探路辐射作用;有利于交流和推广教学经验;有利于加强实验监控与调控;有利于推动校本教研,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扩大教研活动教师的参与面,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在工作中我们还将根据研培工作实际需要,不断更新研培方式,展示和推广本地成果,借鉴外地经验,拓宽研培渠道。充分发挥区校教研融合互补,实践反思,多向互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以此构成多元开放的“有效研培”共同体的优势。搭建专业引领下的服务合作与研培一体的格局。再创我县研培工作的新局面。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篇五
本站发布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更多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相关信息请访问本站工作总结频道。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研培人员的整体素质,努力打造一支思想品质良好,职业道德高尚,业务水平精湛,高素质、专业化,工作作风过硬的研培队伍,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我们开展以研培工作为中心,以提高研培能力为目标研培建设活动。结合本县师资队伍状况,采取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构建研培网络体系的有效措施,积极探索研培的新模式,使我县研培工作登上新的台阶。
一,走进基层,实现工作重心下移,构建研培网络体系。
今天的课程改革正催生着课堂教学的种种变化,在课堂上,教师每天面临着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困惑,教师每天在寻求解决问题,摆脱困惑的方法和策略。我校的研培人员虽然是由各校的优秀教师选拔而来,而踏上研培之路,受传统教研方式束缚,就渐渐地无望了讲台,脱离课堂,越脱越远,而今早已不上课,却对教师大谈如何上课,收效甚微,而新课改以其“新”的特点决定不论是研培人员,还是实验教师参与起点相同,面对的是全新的形势,时代特点也决定了不会有现成的前置理论可以拿来套用,大家都是在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跃入课改的洪流,这就意昧着研培人员不能站在岸上“光说不练”,必须在三尺讲台的亲身试教中,亲自体验课改的温热冷暖。
教研员是“老师的老师”,对一线老师教研活动具有引领、示范积极的指导作用。可惜很多研培人员“只研不教”,研培人员不上讲台,不讲课,致使指导脱离了教学实际,构建了理想课堂理论性太强,研究对象太空,不贴近学校、教师、学生和教学实际,导致教研活动脱离了教研需要,偏离了教研本身的出发点,对基层教师往往口头指导,优点谈一点,问题指一堆,理论来一条,教研员与教师距离越来越远,对课改的进展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我县校际之间教师素质发展不均衡,参差不齐,城乡强弱差距大,乡与乡之间,城镇与城镇之间也有差距,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措施。坚持工作重点下移,努力构建联姻结对子,学科研培网络以基地校为龙头的区域联合体等研培网络体系。
二、充分发挥研培网络体系作用,解决基层学校中教学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我们对全县中小学进行了研培体系的重建。采取“强强联合、强弱合作、重点扶弱、整体提高”的原则,组织构建了新的研培网络,做到了研培工作的组织落实。具体做法:一是对全县城乡初中和小学领导班子工作业绩、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课程改革的推进情况、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估,摸清基层学校的实际。我们把全县城镇三所初中和14个乡镇的22所初中以及城乡小学,按照区域优势互补原则,构建了以基地校为龙头的`5个区域联合体。二是采取城镇学校和乡镇学校、乡镇学校和乡镇学校联姻结对子的办法,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强弱合作重点帮扶、整体提高带动中间的目标。三是建立学科研培网络,每个学科都要由本科教研员牵头成立组织成立研培学科组,构建“教师—教研组—学校—教研员—教师进修学校”的整体研培体系,充分保障研培工作的点面结合,做到整体覆盖,不留死角。四是教研员分工包校,保证整体调控。五是加强基地校建设,建立骨干教师档案,积极培养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基地校和骨干教师在研培工作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六是构建信息网络平台,通过庆安教研网开展研培活动。七是加强领导,制定各级研培机构的工作方案和细则,确保研培工作不流于形式。
研培网络的构建得到了教育局和基层学校的支持和欢迎。我们通过研培网络,利用多极平台积极开展研培活动,极大地提升了研培工作效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实施“深水作业”重心下移,提高研培人员整体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确保研培质量,增进研培实效。
为了提升研培工作质量,根据我县研培人员的实际,我们制定了研培人员整体素质提高方案。学校领导班子根据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和全县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确立了技术先进学者型、专家型研培人员队伍的工作目标。紧紧围绕研培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理论、专业化水平、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研教研、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评价、为基层学校服务等方面的提升和发展,开展了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开展了以“树形象、练硬功、做人梯、当先锋”为主题的岗位练兵活动,其中,以“蹲点式”参与学校培训和教研,“下水式”投入到课堂教学,“内需式”储存理论的业务练兵活动为重点,工作重心下移,“深水作业”使岗位练兵落到了实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极大地提升了全体教研员的素质。
“蹲点式”参与学校培训和教研,就是让研培人员在工作实践中打造锻炼,提升自身素质。我们制定了研培人员蹲点工作制定,明确了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为了推进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开展学校常态教学研究,有效指导基层学校工作。规定和分配每位研培人员到农村和城区各一所学校蹲点工作。要求研培人员从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教学常规落实等方面着眼,以学校每位教师为主体,以教研组为依托,构建起从“教师、教研组、学校、教研员到教科研部门”的教育教研网络。教研员以“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服务者、研究者”的角色,开展学校教学和教研改进的实践研究,努力打造新型的教研文化。蹲点过程中,要求研培人员结合所在蹲点单位的实际,制定具体、详实、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蹲点工作计划。规定每学期研培人员在学校进行集中蹲点时间不少于一个月。教研员要以蹲点学校为基地,组织开展本学科的教学研讨活动,至少确定一项学科教研课题或教研专题,制定实施方案,进行实验研究。集中“蹲点包校”结束之后,至少写一篇应用研究随笔或一篇应用研究论文。每学期上研讨课不少于两节,听课不少于40节,评课不少于10节,参与本学校教研组活动不少于4次。要在一线总结经验,在一线培养典型,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体现成果。积极撰写蹲点日记,促进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思考,广泛征求蹲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方法。蹲点中,教研员要把原先的“听课—评课”拓展为“预设—上课—评课—改进”不断的循环的过程,促进了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改进;蹲点中,研培人员和教研组一起,把原先的“参与—评价”式面上的教研,拓展成“策划—研究—实施—评价”深入式校本教研,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推动了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课程改革,提高了研培人员自身的素质,加大了指导力度和研究力度。
“下水式”投入到课堂教学,就是要研培人员在课堂教学中锻炼提高自己的素质。研培人员“下水”执教,使教学研究活起来,研培人员根据研究需要选择适当课题现场执教,把先进的理念在课堂中体现。上课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集体备课后,上“研讨课”,体现研究性。二是按课程标准要求,有准备地上“达标课”,主要体现实验性。三是基于某研究课题或某种教学实验而上“演示课”,体现示范性。研培人员上课体现了现场培训作用,也可以使校本培训更贴近教学实际,推进校本研修的开展,更能提高自己研究水平、指导能力和服务意识。
“内需式”储蓄理论,就是在实际工作中,研培人员按照自己工作内在需要选择理论学习内容,这样才能从心底里愿意学习,教师也愿意接受,充分调动研培人员和教师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结合这一实际情况,我校开展了每学期研究一个专题、举行两次讲座、写好三篇文章的业务提高活动。研究一个专题:我校根据研培人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研究专题:一方面从工作重点中确定。另一方面从教学诊断中确定.。举行两场讲座:研培人员的事业在基层,研究成果在回归学校,回归教师。而且为了在更大层面上发挥研培人员指导作用,必须打破“一对一”的指导模式。因此,我校每学期为基层学校举办两场教学讲座。通过讲座,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推动广大教师专业成长,同时,也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举行讲座时我们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问题从实际中来,研培人员为基层讲座的主要目的是推动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要求研培人员应当重点关注基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以此为教学讲座的主要选题。另一方面,案例从课堂中选。我们要求研培人员要根据一线教师的教学特点,教学讲座不能停留在理论的阐释,要选取具体的案例进行剖析,让教师从形象鲜活的教学事件中获得启迪。这些案例除了从书面阅读和影象收视中获取,更重要的是来源基层教师的课堂教学。这些案例真实、有针对性、更有说服力。因此,我们要求研培人员在深入课堂听课辅导的过程中应注意发现和整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正反案例。再一方面,对策要切实有效。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研培人员在讲座中不能只是查摆问题,更重要的是指明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和方法,策略与方法应符合教学实际,能解决实际问题。
撰写三篇文章。经常动笔撰写文章,可以有效地梳理思维,促使研培人员更理性地思考教育问题,并使问题思考更有深度,是提高研培人员素质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我们为让研培人员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开展了每年撰写三篇以上的研究文章研修活动。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样式多一点。教研文章形式多样,理论文章,经验总结,课题总结,调查报告,教学设计,案例反思,教学叙事,教学随笔等。研培人员撰写文章不能仅限于一种样式,而应多涉及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需要。要借助写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随笔等方式,以写促思,并使反思成为专业生活的自觉状态。另一方面,讨论深一点。研培人员撰写文章不能仅满足于有所得,而应对自己提出较高的要求,做到理论探讨有深度,措施方法有创意。
四.巩固研培成果,拓宽研培渠道,探索研培模式,再创研培教研的新局面。
几年来的研培建设活动,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基础在学校,主渠道是课堂。校本课程的开发,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专业发展概无例外,作为县级进修学校,各项工作必须落实在基础的实践层面上,这就决定了新的教研方式必须坚持重心下移。“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深水作业”。使我们研培人员走进学校,深入调查研究,倾听教师的呼声,增进彼此的了解;走近教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缩短彼此的距离。发现问题,确定研培主题,指导实践,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变指令性安排为参与式服务。通过听课、评课、亲自做课、参与和指导教研活动,构建以基地校为龙头的五个区域联合体、校与校联姻结对子、学科研培网络等教研方式。达到了指导、帮助的目的,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努力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创生者和实践者、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和促进者、教师教育智慧的催生者和推广者。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教研员与教师的共同成长。这一策略,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有利于发挥骨干教师的探路辐射作用;有利于交流和推广教学经验;有利于加强实验监控与调控;有利于推动校本教研,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扩大教研活动教师的参与面,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在工作中我们还将根据研培工作实际需要,不断更新研培方式,展示和推广本地成果,借鉴外地经验,拓宽研培渠道。充分发挥区校教研融合互补,实践反思,多向互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以此构成多元开放的“有效研培”共同体的优势。搭建专业引领下的服务合作与研培一体的格局。再创我县研培工作的新局面。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篇六
本站发布15年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更多15年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相关信息请访问本站工作总结频道。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研培人员的整体素质,努力打造一支思想品质良好,职业道德高尚,业务水平精湛,高素质、专业化,工作作风过硬的研培队伍,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我们开展以研培工作为中心,以提高研培能力为目标研培建设活动。结合本县师资队伍状况,采取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构建研培网络体系的有效措施,积极探索研培的新模式,使我县研培工作登上新的台阶。
一,走进基层,实现工作重心下移,构建研培网络体系。
今天的课程改革正催生着课堂教学的种种变化,在课堂上,教师每天面临着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困惑,教师每天在寻求解决问题,摆脱困惑的方法和策略。我校的研培人员虽然是由各校的优秀教师选拔而来,而踏上研培之路,受传统教研方式束缚,就渐渐地无望了讲台,脱离课堂,越脱越远,而今早已不上课,却对教师大谈如何上课,收效甚微,而新课改以其“新”的特点决定不论是研培人员,还是实验教师参与起点相同,面对的是全新的形势,时代特点也决定了不会有现成的前置理论可以拿来套用,大家都是在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跃入课改的洪流,这就意昧着研培人员不能站在岸上“光说不练”,必须在三尺讲台的亲身试教中,亲自体验课改的温热冷暖。
教研员是“老师的老师”,对一线老师教研活动具有引领、示范积极的指导作用。可惜很多研培人员“只研不教”,研培人员不上讲台,不讲课,致使指导脱离了教学实际,构建了理想课堂理论性太强,研究对象太空,不贴近学校、教师、学生和教学实际,导致教研活动脱离了教研需要,偏离了教研本身的出发点,对基层教师往往口头指导,优点谈一点,问题指一堆,理论来一条,教研员与教师距离越来越远,对课改的进展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我县校际之间教师素质发展不均衡,参差不齐,城乡强弱差距大,乡与乡之间,城镇与城镇之间也有差距,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措施。坚持工作重点下移,努力构建联姻结对子,学科研培网络以基地校为龙头的区域联合体等研培网络体系。
二、充分发挥研培网络体系作用,解决基层学校中教学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我们对全县中小学进行了研培体系的重建。采取“强强联合、强弱合作、重点扶弱、整体提高”的原则,组织构建了新的研培网络,做到了研培工作的组织落实。具体做法:一是对全县城乡初中和小学领导班子工作业绩、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课程改革的推进情况、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估,摸清基层学校的实际。我们把全县城镇三所初中和14个乡镇的22所初中以及城乡小学,按照区域优势互补原则,构建了以基地校为龙头的5个区域联合体。二是采取城镇学校和乡镇学校、乡镇学校和乡镇学校联姻结对子的办法,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强弱合作重点帮扶、整体提高带动中间的目标。三是建立学科研培网络,每个学科都要由本科教研员牵头成立组织成立研培学科组,构建“教师—教研组—学校—教研员—教师进修学校”的整体研培体系,充分保障研培工作的点面结合,做到整体覆盖,不留死角。四是教研员分工包校,保证整体调控。五是加强基地校建设,建立骨干教师档案,积极培养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基地校和骨干教师在研培工作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六是构建信息网络平台,通过庆安教研网开展研培活动。七是加强领导,制定各级研培机构的工作方案和细则,确保研培工作不流于形式。
研培网络的构建得到了教育局和基层学校的支持和欢迎。我们通过研培网络,利用多极平台积极开展研培活动,极大地提升了研培工作效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实施“深水作业”重心下移,提高研培人员整体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确保研培质量,增进研培实效。
为了提升研培工作质量,根据我县研培人员的实际,我们制定了研培人员整体素质提高方案。学校领导班子根据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和全县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确立了技术先进学者型、专家型研培人员队伍的工作目标。紧紧围绕研培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理论、专业化水平、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研教研、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评价、为基层学校服务等方面的提升和发展,开展了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开展了以“树形象、练硬功、做人梯、当先锋”为主题的岗位练兵活动,其中,以“蹲点式”参与学校培训和教研,“下水式”投入到课堂教学,“内需式”储存理论的业务练兵活动为重点,工作重心下移,“深水作业”使岗位练兵落到了实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极大地提升了全体教研员的素质。
“蹲点式”参与学校培训和教研,就是让研培人员在工作实践中打造锻炼,提升自身素质。我们制定了研培人员蹲点工作制定,明确了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为了推进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开展学校常态教学研究,有效指导基层学校工作。规定和分配每位研培人员到农村和城区各一所学校蹲点工作。要求研培人员从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教学常规落实等方面着眼,以学校每位教师为主体,以教研组为依托,构建起从“教师、教研组、学校、教研员到教科研部门”的教育教研网络。教研员以“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服务者、研究者”的角色,开展学校教学和教研改进的实践研究,努力打造新型的教研文化。蹲点过程中,要求研培人员结合所在蹲点单位的实际,制定具体、详实、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蹲点工作计划。规定每学期研培人员在学校进行集中蹲点时间不少于一个月。教研员要以蹲点学校为基地,组织开展本学科的教学研讨活动,至少确定一项学科教研课题或教研专题,制定实施方案,进行实验研究。集中“蹲点包校”结束之后,至少写一篇应用研究随笔或一篇应用研究论文。每学期上研讨课不少于两节,听课不少于40节,评课不少于10节,参与本学校教研组活动不少于4次。要在一线总结经验,在一线培养典型,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体现成果。积极撰写蹲点日记,促进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思考,广泛征求蹲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方法。蹲点中,教研员要把原先的“听课—评课”拓展为“预设—上课—评课—改进”不断的循环的过程,促进了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改进;蹲点中,研培人员和教研组一起,把原先的“参与—评价”式面上的教研,拓展成“策划—研究—实施—评价”深入式校本教研,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推动了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课程改革,提高了研培人员自身的素质,加大了指导力度和研究力度。
“下水式”投入到课堂教学,就是要研培人员在课堂教学中锻炼提高自己的素质。研培人员“下水”执教,使教学研究活起来,研培人员根据研究需要选择适当课题现场执教,把先进的理念在课堂中体现。上课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集体备课后,上“研讨课”,体现研究性。二是按课程标准要求,有准备地上“达标课”,主要体现实验性。三是基于某研究课题或某种教学实验而上“演示课”,体现示范性。研培人员上课体现了现场培训作用,也可以使校本培训更贴近教学实际,推进校本研修的开展,更能提高自己研究水平、指导能力和服务意识。
“内需式”储蓄理论,就是在实际工作中,研培人员按照自己工作内在需要选择理论学习内容,这样才能从心底里愿意学习,教师也愿意接受,充分调动研培人员和教师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结合这一实际情况,我校开展了每学期研究一个专题、举行两次讲座、写好三篇文章的业务提高活动。研究一个专题:我校根据研培人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研究专题:一方面从工作重点中确定。另一方面从教学诊断中确定.。举行两场讲座:研培人员的事业在基层,研究成果在回归学校,回归教师。而且为了在更大层面上发挥研培人员指导作用,必须打破“一对一”的指导模式。因此,我校每学期为基层学校举办两场教学讲座。通过讲座,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推动广大教师专业成长,同时,也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举行讲座时我们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问题从实际中来,研培人员为基层讲座的主要目的是推动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要求研培人员应当重点关注基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以此为教学讲座的主要选题。另一方面,案例从课堂中选。我们要求研培人员要根据一线教师的教学特点,教学讲座不能停留在理论的阐释,要选取具体的案例进行剖析,让教师从形象鲜活的教学事件中获得启迪。这些案例除了从书面阅读和影象收视中获取,更重要的是来源基层教师的课堂教学。这些案例真实、有针对性、更有说服力。因此,我们要求研培人员在深入课堂听课辅导的过程中应注意发现和整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正反案例。再一方面,对策要切实有效。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研培人员在讲座中不能只是查摆问题,更重要的是指明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和方法,策略与方法应符合教学实际,能解决实际问题。
撰写三篇文章。经常动笔撰写文章,可以有效地梳理思维,促使研培人员更理性地思考教育问题,并使问题思考更有深度,是提高研培人员素质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我们为让研培人员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开展了每年撰写三篇以上的研究文章研修活动。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样式多一点。教研文章形式多样,理论文章,经验总结,课题总结,调查报告,教学设计,案例反思,教学叙事,教学随笔等。研培人员撰写文章不能仅限于一种样式,而应多涉及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需要。要借助写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随笔等方式,以写促思,并使反思成为专业生活的自觉状态。另一方面,讨论深一点。研培人员撰写文章不能仅满足于有所得,而应对自己提出较高的要求,做到理论探讨有深度,措施方法有创意。
四.巩固研培成果,拓宽研培渠道,探索研培模式,再创研培教研的新局面。
几年来的研培建设活动,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基础在学校,主渠道是课堂。校本课程的开发,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专业发展概无例外,作为县级进修学校,各项工作必须落实在基础的实践层面上,这就决定了新的教研方式必须坚持重心下移。“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深水作业”。使我们研培人员走进学校,深入调查研究,倾听教师的呼声,增进彼此的了解;走近教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缩短彼此的距离。发现问题,确定研培主题,指导实践,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变指令性安排为参与式服务。通过听课、评课、亲自做课、参与和指导教研活动,构建以基地校为龙头的五个区域联合体、校与校联姻结对子、学科研培网络等教研方式。达到了指导、帮助的目的,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努力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创生者和实践者、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和促进者、教师教育智慧的催生者和推广者。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教研员与教师的共同成长。这一策略,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有利于发挥骨干教师的探路辐射作用;有利于交流和推广教学经验;有利于加强实验监控与调控;有利于推动校本教研,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扩大教研活动教师的参与面,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在工作中我们还将根据研培工作实际需要,不断更新研培方式,展示和推广本地成果,借鉴外地经验,拓宽研培渠道。充分发挥区校教研融合互补,实践反思,多向互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以此构成多元开放的“有效研培”共同体的优势。搭建专业引领下的服务合作与研培一体的格局。再创我县研培工作的新局面。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篇七
20xx年是不寻常的一年,我们期盼已久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深刻揭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时期,教研室教学工作总结。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教研室党支部及时组织党员和全体同志认真学习贯彻和落实“十七大”报告精神,联系教研室实际,紧密围绕学科的中心任务开展各项工作。在确保党支部先进性的同时,以推进能力建设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科建设把握方向、凝聚力量,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圆满的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在学科全面建设和发展中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支部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政治学习,确保思想统一。
1、认真学习贯彻和落实“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是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会议主题,也是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宣告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同时也为我们每个共产党员指明了方向和奋斗的目标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全科党员和全体同志在党支部精心组织下,一方面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十七大”精神辅导报告会;另一方面党支部部署了今年下半年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总体计划。党支部书记联系实际为科室全体同志串讲了“十七大”报告,有计划按步骤进行专题学习,对照检查找差距并提出整改措施,力争使科室全体同志做到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政治学习形式多样化、制度化每周三下午除基础部和学校安排集体活动外为科室法定的政治学习日,政治学习形式多样化,主要是以联系科室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学习,如思想认识问题、学科建设问题、人才培养问题、实验室使用和管理问题等等。力争通过每次学习,都能够解决一到两个实际问题。防止搞形式、走过场,以提高学习质量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落脚点,确保了学科两个中心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发挥党课作用,注重精品意识教研室党支部充分利用党课的机会与大家一起讨论有关约束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系;约束与培养团队精神的关系。对党员青年同志来说,首先要解决的还是信仰问题(信念),有了坚定的信念才会有理想,有理想才会有奋斗的目标,有了奋斗目标才会感觉到肩上的责任。而责任在各项工作上的具体体现,最终应该落在党员的先进性和职业道德上,工作总结《教研室教学工作总结》。进一步认识学校开展精品工程的重要意义,基本解决了思想认识上的误差,为全面打造岗位精品意识和精品团队意识奠定了思想基矗党支部积极配合科室开展各项精品活动,大力推进和参与学校的精品工程,先后有多人参加了多项精品活动,如精品课程、精良设备谈、精品教材、精品党课等,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学科建设和全面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三)加强组织建设,注重组织发展今年是科室年轻同志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最多的一年,先后有四位同志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多次以书面的形式向党组织进行思想汇报。根据这一情况,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专题讨论组织发展计划,对要求入党的同志支部指定专人作为他们的培养人,负责向他们宣传党的知识,帮助他们提高对党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真正做到工作上帮助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用身边的党员先进事例激励他们,让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党的温暖和党组织的先进性,进一步增强他们先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
(四)加强党性教育增强学科凝聚力通过党性教育,让大家能充分的认识到个人发展与团队的关系,以及影响团队发展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凝聚力的问题,最大的危害就是内耗。教育党员青年要热爱自己的团队,增进同之间的友谊,提高团队意识,增强团结协作的精神。只有热爱团队的人,才能产生与团队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真感情,真心实意地与团队同甘共苦,始终站在团队的利益上克服个人利己思想,事事处处以团队利益为重。才能视团队声誉为生命,自觉维护团队的形象。“学科强我荣,学科弱我辱”的集体荣辱观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党性意识明显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进一步凸现党支部在学科建设发展中,在以人为本、凝聚力量中、在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等方面都发挥出好助手、好后盾和坚强有力的保障作用。
(五)全面建设结硕果,年年都上新台阶2007年是教研室丰收的一年,在党支部紧密配合和大力支持下,在教研室全体同仁的努力下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一是与细胞生物学教研室联合申报国家重点学科获得成功;二是sci收录文章一年突破诗篇,取得历史新高。
二、两个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确保科室安全稳定。
1、认真传达和落实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性科室领导和党支部思想上重视安全稳定工作,及时传达各级有关安全稳定的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利用科室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等机会做好安全稳定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安全稳定的意识深入人心。使科室每一位同志都能认清:学科发展安全是本、稳定是基,也只有安全稳定,才能营造出和谐发展的道理,把个人的利益与学科利益紧密地捆绑在一起。
2、安全稳定工作紧扣四个环节教研室领导和党支部始终认为安全稳定工作不是做表面文章,不是一时的心热,更不是给别人看的,它是科室建设和发展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了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科室领导和党支部在安全稳定的思想教育、动员、落实和检查四个环节上下功夫,确保了教研室全年无重大事故的发生。
3、健全制度、责任到人、奖罚分明一年来,教研室在抓安全稳定工作的同时,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由于办公室部分人员的变动,我们及时地调整和落实了房间责任人、实验室管理人,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对毒麻药品采取专人负责制;对贵重物品、仪器的使用采取了专人管理和使用登记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教研室也制定了奖惩制度,对成绩突出的同志,教研室将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不管什么原因造成的事故或重大事故苗头的同志,不仅要依照有关政策、制度进行处理,同时在晋级、晋职和各项评先活动中,均执行一票否决制。
4、加强值班,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教研室认真分析科室的安全形势,在提高安全意识上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建立和健全了科室值班登记制度,要求值班人员做到“六勤”即:勤巡视、勤动手、勤检查、勤询问、勤登记、勤汇报,全面提升安全责任意识,成效明显。教研室始终坚持和落实请销假制度,要求全体人员做制度中人,不做局外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组织纪律上存在着不足。
个别人组织纪律观念不强,上下班有迟到早退现象,甚至有个别人不假外出的现象。工作效率较低;不按规程操作、使用后不登记、不清理和乱放物品的现象偶有发生;出国遇期不归现象较严重,今年已经处理了一名,还有几名待处理,这些问题说明在出国人员的选派、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上还存在着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竞争的意识和紧迫感不够强。
个别人时代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发展和竞争所带来的紧迫性和危机感,因此,个人奋斗目标不够明确,创造性工作意识不强烈,工作成绩平平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支部配合科室要做的下一步工作。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篇八
为使__年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调研工作计划周密、推进有序。年初,教研室围绕中心,确定了今年工作目标和任务。按照省纪委宣教工作会精神和重点课题调研工作的安排,进一步理清了今年工作思想和重点。
(一)宣传教育工作。一是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突出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监督检查工作取得的成效、获得的经验和得到的启示的宣传教育;二是按照中央、省着力加强制度建设的要求,突出以《廉政准则》和《工程建设基本流程》等法规制度的宣传教育;三是按照中央、省藏区工作会精神,突出以藏区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的宣传。
(二)调查研究工作。结合我州实际,从6个方面拟定了__年全州纪检监察调研参考课题50个。突出对学习贯彻《廉政准则》推进我州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加强藏区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探索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加强村务公开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推进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等方面成效、经验和问题的调查研究。
二、把握重点,着力工作创新和实效。
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____斗争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治本之策。做到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使宣传教育工作更富实效和生命力是教研室工作应加强和努力的方向。
(一)构建“立体式”宣传教育工作格局。
我州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展所长,广大干部群众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形成整体合力”的要求,把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全州宣传教育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通过党风廉政责任制、惩防____体系建设、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等把宣传教育工作责任落实到了相关部门,健全联席协调会制度,纪委监察积极组织协调,加强督促指导。采取综合手段,通过报刊、电视、出版、互联网、户外广告、展板、党校培训班等,形成教育的整体合力。同时,以廉政文化活动为抓手,反腐倡廉工作做到“横向到边”,拓展到各县、各部门,延伸到学校、社区、企业、农村、家庭和景区;“纵向到底”,上到党员领导干部,下到广大人民群众,都作为宣传教育对象。
群众的积极关注。把监督检查工作从党内认可拓展到了社会认可。
2、《廉政准则》的宣传教育。《廉政准则》是一部重要的党内法规,学习宣传教育要力求高度、广度和深度。按照全国贯彻实施《廉政准则》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州委的要求,我州“六个一”迅速抓好学习宣传。即:召开一次领导干部会议。在全州贯彻彻实施《廉政准则》会上,州委书记侍俊、州长吴泽刚对抓好我州的学习贯彻工作作了总体安排部署;举办一个专题辅导讲座。通过党委(党组)会、中心组理论学习会、民主生活会、党校培训班和宣讲团等形式开展《廉政准则》专题讲座。今年3月州委常委会上,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王承先作了题为《带头筑牢廉洁从政自律防线共同维护执政党长治久安》的《廉政准则》辅导讲座。州委党校各主体培训班次中均设置了《廉政准则》课程。金川县组织宣讲团赴各乡镇和县级部门进行宣讲;开办一系列宣传专栏。在州电视台阿坝新闻后每日学一条《廉政准则》,阿坝日报、“中国阿坝州”网、阿坝州纪检监察门户网共刊载学习贯彻《廉政准则》相关信息30余篇;发放一批学习资料。编印发放《廉政准则》单行本10000册。征订相关辅导资料1200余册、辅导光碟10套;举行一次知识测试活动。组织全州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参加《廉政准则》知识测试活动,并将成绩纳入廉政档案,作为选拔任用的一个条件。同时,把《廉政准则》纳入党政领导干部任职资格考试内容;设置一幅廉政广告。在各县设置了“认真执行《廉政准则》,为藏区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作风纪律保障”“认真执行《廉政准则》,确保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廉洁高效”大型户外宣传广告。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篇九
本学期,西校区教研室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教师的积极支持下,以学习促进发展,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加快教师队伍建设;以6+1课堂改革为契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教研组为单位,做好各项常规检查,努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开学伊始,落实教研活动的时间、地点,保证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并通过教研组推荐公开课,校级微型课等活动,加强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增强了教师的团队意识。
通过听评课活动,使各位老师转变了教学观念,坚定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决心。
20xx年5月19日举行了校区微型课比赛,比赛中涌现出一批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马俊敏、张丽香、郭建红、赵盼、朱春红、范晓娟、李红月7人。
推荐张朝霞、孙翠翠、刘周星3位教师参加濮阳市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大赛。
我校区幼教专业和普通升学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材的编写,具体分工如下: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期分配
负责人
备注
1
2
3
4
5
6
1
声乐
r
r
范德帅
负责人
r
r
梁冰洁
2
视唱
r
r
鄢旭琳
负责人
r
r
赵延静
3
简笔画
r
r
庞晓宇
负责人
r
r
崔利伟
4
手工
r
r
冯晓兰
负责人
r
r
苏莉
5
传统美术
r
r
周云峰
负责人
r
r
陈媛媛
6
琴法
r
r
程愿
负责人
r
r
孔亚萍
7
舞蹈
r
r
李小雨
负责人
r
r
冯小宁
8
幼儿教育心理学
r
赵 红 孙翠翠 王利红
王利红(负责人)
r
张朝霞 韩艳娟 刘周星
3月份、5月份、6月份完成三轮稿件审定,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四、做好教学常规检查
本学期教研室组织各备课组长对本学期开学以来的教案、听课记录、作业批改情况进行了两次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总结如下:
大多数老师能按照学校要求认真书写教案,按时听课,及时批改作业,检查中发现部分常规工作优秀教师。
听课记录书写优秀教师:刘周星、孙翠翠、马俊敏、赵红
作业批改优秀教师:韩艳娟、孙粉利、陆美玲、高萍、马俊敏
在总结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教研内容缺乏针对性,不能紧扣考纲,课题研究尚未形成浓厚的氛围,课堂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为了使20xx-2022年度的教研工作稳步向前推进,切切实实提升我校整体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继续为我校的升学总体目标而不懈奋斗,我有几点打算和想法:
一、和各位老师一起积极探索并尽快建立适合我校实际的一整套的新课程评价制度,从而取代单一依靠月考成绩评价师生教育教学质量的应试教育体制,使评价真正起到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作用。就是要在《课程标准》精神指导下,坚持“以评价促进教师、学生能力发展”的基本理念,引进先进的教育评价方法,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分析教学过程,诊断教学得失,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二、继续完善和建立各项教研制度,如听评课制度、教师反思制度、日常教研活动制度、课题申报立项制度等,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机制。
总之教研室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大家的帮助支持和共同努力,今后的工作更离不开大家的积极参与和团结合作。
濮阳县职教中心升学校区教研室
赵红
20xx年6月16日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篇十
本学期,学校教科室工作继续高举教育科研发展与创新的旗帜,紧紧围绕莱城区教科室工作计划中提出的“规范、有效、校本、特色”四个关键词,积极开展“深化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工作重点,不断提高教育科研在有效课堂教学中的“实战能力”,追求教育科研形态的“多元化”,倡导教育科研的“特色取向”,在改革实践中提升教育科研的层次与水平。大力倡导“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鼓励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反思,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推动了我校教科研工作向更高的层次的发展。
一、深化有效教学,大力推行教学行动研究。
1.聚焦有效教学,深化行动研究。
本学期学校教科室引导教师着眼于改进教学行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继续大力推行行动研究,即“问题即课题”,引导教师以研究学生发展为中心,努力改进教学实践。(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校下发《幸福与教育》人手一本,提倡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坚持每周教师集中学习一小时。(2)提倡教师自主学习。学校征订《人民教育》、《教师博览》、《山东教育》、《山东教育报》等刊物二十多种,每位教师自主订阅一份教育教学报刊,让教师通过自学,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把教育科研知识的普及、应用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3)倡导教师撰写教育日记、教学后记、教学案例与反思,教科室组织开展行动研究、教学日记、教学后记评比活动,要求40周岁以下教师都能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开展有效课堂交流研究。
为了进一步推动有效课堂交流的开展,我们借鉴和学习莱城区有效课堂教学先进经验,通过课堂交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行为,促进“有效课堂”的形成。本学期各级部教研组老师围绕有效课堂,积极探索,进行有效课堂的研究,于十月份进行了以“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为主题的课堂研究活动,各教研组老师对这两次课堂观察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总结,形成了共识,撰写了课堂观察报告,更主要的是老师们通过课堂观察,加强了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课堂,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益。
二、规范课题研究过程管理,推进我校“__”课题的研究工作。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方式。为了更好地规范学校“__”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学校教科室努力做好指导工作,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落实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科研的创新,在课题研究中广泛运用行动研究法,体现“教学即研究”的“草根性”特征,在读书、实践与写作三者结合上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学反思的指导与推广,使科研与教学真正做到了一体化。
1.完善课题组考核机制,举办课题研究活动。
为了落实“__”课题的研究工作,学校教科室制定了学校教科研校级主课题管理制度,完善了课题组考核机制,按照要求对课题组实行任务划块,责任到人。组织课题组人员认真学习,落实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举行研讨活动。
2.认真做好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
为了使我们的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成为科研型的老师,学校积极发动和宣传好教师个人学年课题的申报工作,本学期,按照莱城区教研室的课题申报要求,动员全校教师,按级部、分学科,根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困惑、感悟,积极撰写课题申报表,共撰写课题12个,经过层层选拔,高年级数学课题《“引领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自主设计数学作业的探索”》,被立项为省级课题。其余的课题作为校级课题,进行研究,在今后将逐级选拔参与更高级的课题立项研究。
3.规范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和成果的整理。
本学期我们将行动研究的方式引入课题研究过程,围绕“人文教育”这一“__”省级规划课题,组织教师实实在在地参加课题研究,充分发挥市级骨干教师和课题组等为主力的学校科研队伍的核心作用和骨干作用,从而不断丰富课题研究的内涵。在研究的同时,我们重视阶段性研究成果的搜集、整理,撰写课题研究报告;重视成果的实践运用,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学校教科室进行了总结,将本学期主课题研究过程资料进行了整理,装订成册,积极参加好各级组织的课题结题及相关评比活动。
4.认真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
我们共有19项课题被区级以上教科室列入学年立项课题。为了关注好教师的个人学年课题,教科室能积极主动与老师们加强联系,让课题进课堂,要求老师们对自己的课堂进一步加强自我反思与总结,认真撰写好课题论文和研究报告,在09—10学年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中,我校省级“十五”课题“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素质研究”结题并获山东省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十五重点课题生活化、活动型、探究式小学德育课程创新教学研究”结题材料已经报送课题组。“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小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等12项省市区课题正在研究。领导和教师们在扎扎实实的课题研究与结题中不断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成就自我。学校在课题研究中培养了一大批骨干教师,促进了研究型教师队伍成长的速度,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三、加强特色学校建设,打造学校教育品牌。
办学特色是学校丰富发展内涵,提高办学档次的必由之路。本学期,我们结合我校实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升我校特色学校的品位,努力寻求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特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精心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在内涵建设上求发展。通过特色文化影响学生,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学校教科室一如既往地做好学校作文特色建设的有关工作。
积极开展好学生快速作文系列活动。这学期我们坚持把作文教学特色与建设书香校园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师生共读共写活动,让师生共读共写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本学期认真举办好学生限时快速作文活动,组织开展好师生共同参与的各项系列活动。在教师方面:学校积极推荐优秀教育读本,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读书演讲比赛;倡导教师写随笔、教育日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看法,对教育改革提出理性思考,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出划谋力。在学生方面:我们积极开展好藏书、读书活动,办好班级图书角,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打造书香校园。本学期我们参与了莱城区语委办举办的“文心雕龙”杯教师、学生新课标作文大赛,其中四年级一班的张冉、四年级二班的杨淑涵、陈璐瑶、五一班的张静远、五年级五班的张期飞被选中参与了现场作文展示;吕美、刘翠红两位老师参与了教师组的现场展示。
四、加强教育科研的阵地建设,做好成果的总结与推广工作。
加强对课堂观察的研究,同时我们还发动教师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着力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征文、论文、成果评比。
本学期为中青年教师进行了论文撰写专题讲座,教科室将担负起收集、反馈信息的任务,及时把市级以上有关征文、论文、成果评比等信息传达到每个教师,由教科室对教师的论文、成果进行筛选,把好质量关,教科室积极向报刊投稿,本学期有40多篇教师论文获奖、发表。其中刘慧勤发表论文一篇,刘焕贵5篇论文获奖,吴修峰、刘栋国两位老师各发表论文两篇。张娟老师获得省级优质电教课二等奖、市级优质电教课一等奖,王娟老师获得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省级二等奖,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单项奖。
2.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成果丰硕。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的研究,使小课题研究形成了可持续性、级部特色性。如三年级级部的“非物质文化”小课题研究系列,四年级级部的“手工操作”小课题研究系列。各班在总课题的基础上,衍生出自己的班级小课题,形成了本班的特色课题研究,充分利用周三下午的全校综合实践课,进行小课题的研究,成果丰硕,三年级级部成功举办校级综合实践活动展。在莱城区综合实践小课题展示中我校推选展评的“五谷丰登”获得一等奖,“饮料与健康”获得二等奖,李俊才老师的案例《小课题大文章——五谷画小课题研究》获得一等奖,吕美老师的案例《低碳生活在我们身边——废纸变宝》获得二等奖,绳建红老师的案例《让绿色覆盖我们的校园》获得三等奖。
3.引荐作品,积极投稿,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在新的学期里,学校教科室将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一如既往为教师、学校服务,积极推动我校教育科研的发展与创新,更好地打造学校教育科研的品牌。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篇十一
本学期我校教研工作在校长室的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区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计划和学校“科研兴校”的工作思路为指导,重点围绕课改的指导思想,关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研究方式的变革,特别关注广东新的高考模式下教学与备考的对策研究,坚持“教学科研化,科研课堂化”教育科研工作思想,积极推动新课标的实施;进一步发挥教研员的学科带头人作用,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继续深化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全体教师的和谐发展。
本学期我们加大对教育教学常规研究工作的管理,特别注重落实集体备课,做到“定时、定地点、定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高考备考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落实“结对互帮”措施,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新任教师能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有经验的教学骨干也能耐心指导和帮助新教师。在上半学期我们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开教学示范课,手把手指导青年教师进行备课、命题、评讲等,在下半学期组织青年教师上汇报课。本学期各学科共开公开课、汇报课三十一个课例。汇报课和公开课均结合各学科研究课题,能突出教学改革、渗透对现代教学技术背景下和谐自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和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
同时,我们组织各学科教师加强对xxxx高考的研究,做好高考信息的采集和分析,认真解读xxxx广东高考方案和考试说明,探索新高考模式下教学与备考的结合点,及时调整各学科备考策略,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实现教学质量的攀升。
教育科研是能否成为现代教师的重要标尺。我们重视抓教改课题实验研究,促使教师成为科研型人才。由陈平校长主持的课题《“数字化校园”与开放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研究》通过中央电教馆立项。学校的课题《新课程背景下自主和谐的数字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史地组的课题《史地学科中现实感强的主题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应用》被确立为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研究课题,贺艳华老师主持的《高中信息技术道德教育研究与实验》也正在开展实验。教研室加强对课题组实验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各课题组能认真按计划开展实验探索,精心组织实验研究课,进一步激活广大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发挥教师间的互助作用。突破单一的、固定式的教研机制,形成有效的校本教研多元化格局,全面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
总之,本学期教研室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开展多种活动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改革,为以后的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篇十二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教研室工作人员团结协作,全面贯彻学校对教研工作的要求,根据“一年规范行为、两年提升档次、三年有所突破”的阶段性发展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学校《20_年春季工作计划》的精神,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研究课堂教学,探索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指导教研组形式多样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1、以海南省师德建设活动为契机,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撰写师德学习体会,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
2、组织相关学科教师参加县教科室举办的在线研讨活动。本学期,教研室共组织教师参加初中语文、小学语文、初中数学、初中物理、初中思品、初中历史、初中化学、初中英语、小学数学等学科在线研讨活动10余次,让我校教师与全省、全县各校的同行进行合作交流,互助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3、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督促教师保证学习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撰写学习总结。4月20-26日李海龙教师到上海参加“求知计划”项目《技术与社区》课程新教师培训班;4月9-10日,黄轮等两位教师参加省教培院组织的课题培训暨优秀课题成果展示活动。5月24日—25日秦辉参加省历届中小学教坛新秀和教学能手培训活动。20_年5月,海南省农村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类项目评优,我校被评为优秀项目学校。
(二)狠抓落实教学常规,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1、学期初,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澄迈思源实验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教学常规。
2、完善教师备课、作业检查制度。本学期共进行4次备改检查。每次检查狠抓落实,不走过场形式,认真细致,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加强教研组建设,为教师成长供给平台。
1、学期初,教研室公布《20_年春季教研室工作计划》,并督促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制定本组教研工作计划,任课教师做好教学工作计划。
2、强化教研组长负责制,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例会,对当月的工作进行总结、反思,布置下月的工作。
3、广泛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本学期在各教研组开展“推门听课”活动,鼓励教师相互听评课,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加强毕业班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毕业班教学效率。
1、全面分析20__年小考、中考成绩,出台了相应奖惩制度,将毕业班教师任教科目在小、中考中取得的成绩作为评优评先、岗位调整、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等的重要依据,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加强备考工作的计划性,本学期分别组织六年级和九年级教师召开两次复习备考工作研讨会,督促毕业班教师提前做好复习计划,科学备考。
3、加强备考工作的科学性,多次组织教师到省、县等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复习备考会培训学习。3月18日-4月25日组织吴凤琼、黄君等7名教师参加省教培院组织的中考复习备考会。4月18-25日,组织各科教师参加澄迈县中考复习备考会。
(五)重视课题研究,深化课堂改革实验,探讨适合思源实际的有效课堂模式。
学校共开展三项省级以上课题研究,本学期教研室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调整和分工,明确每一名课成员的职责,目前课题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本学期实验班继续实施以“课前自学、学案导学、合作助学、训练促学、评价励学”为主要课堂表现形式的以“学”为核心的导学模式,在初中全面展开课改实验。作为海南省有效教学试点推广学校,教研室指导各教研组、相关学科教师进一步总结实验经验,研究实验中出现的新问题,做好阶段性总结和推广工作,大胆实践、锐意改革,使有效课堂的探索落实到行动上,力争探索适合思源学校的有效课堂模式。
(六)重视校际交流,做好“走出去,请进来”工作。
教研室注重搭建交流互动平台,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研讨会,做好“走出去,请进来”工作,多给教师创造机会向同行学习。
1、多向兄弟学校学习,让教师走出校门听取外校的优质课、示范课,回来后在校内传达学习,构成辐射。本学期,共有林明凤、陈小艺等十余位教师参加省级、县级赛课观摩学习。
2、除了创造条件让我校教师外出学习外,我校还请县教研室和省内其他名校的教师到我校听课,指导我校教学工作。县师训中心物理、美术、英语、历史等学科教研中心组到我校开展教研活动。
(七)进取参加各类教科研评比活动,大力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
1、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评比并取得好成绩。黄玮琳参加全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优秀课展评中获得一等奖,黄汝参加全省初中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获得二等奖,王大团参加全省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评比二等奖,周霞参加全省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获得三等奖;黄汝参加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比获得一等奖,冯小红参加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比获得一等奖,周霞参加县音乐课堂教学评比获得一等奖,黄轮教师参加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获得二等奖,王敏参加县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比获得二等奖;在20_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评选吴桂丁获得二等奖,周瑞获得三等奖,王海珠获得辅导奖。
2、以各级部门征集教育教学论文为契机,督促本校教师反思教学,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进取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活动。本学期在县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中,吴坤恒、王小丽等48人次获奖,与上学年度同比增长45.45%。罗海文、黄君等教师进取参加海南省“中国移动杯”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
(八)广泛开展课余活动,有力地促进我校的第二课堂的开展。
1、在教研室和语文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校刊《澄江源》第一期修改出版,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供给学习交流的平台,为学生的才艺展示供给舞台。
2、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经过教研室的组织、审核,本学期共开设17项校本课程。
3、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余活动。如中学语文组、英语组牵头的“晨读计划”、学校广播,美术组组织的学生书画大赛,营造书香学校文化氛围。
4、进取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如初中语文组组织学生参加全省中学生读写本事大赛,共25名学生获奖,初中语文组李光辉、陈凤登等16位教师获得辅导奖;美术组组织学生参加县中小学生书法比赛,共18名学生获奖,黎静、王金等两位教师获得辅导奖。我校有4名学生参加县第一届航空模型教育竞赛,获得7项奖励,王海珠获得辅导奖。
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部分科组教研活动内部的评课研讨不够深入、热烈,个别教师听课缺乏主动性,有迟到、早退、不愿公开评课交流的习惯。
(二)部分科组团体备课流于形式。
(三)个别科组开展工作进取性不高,不能按时、保质完成教研室布置的工作,如教研计划敷衍塞责、教研记录不能及时上交、教研总结网上下载等。
(四)由于条件限制,“请进来,走出去”工作完成得不好。很大一部分教师缺少外出学习的机会。
三、新学期工作思路。
(一)采取“走动式”管理模式,开展不定期“推门听课”活动,进一步落实教学常规,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二)狠抓团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三)加强质量监控与评价。要鼓励教师不但要多干,还要干得好。
(四)修改出版校刊《澄江源》第二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供给学习交流的平台,为学生的才艺展示供给舞台。
(五)组织开展历届公开课一等奖的展示点评活动,持续放大活动效应,进一步落实教学常规,促进年轻教师专业成长。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篇十三
近期,我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一次教研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深感收获颇丰。以下是我对此次教研培训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次教研培训让我重新认识了教研的重要性。在培训中,专家讲述了教研的前沿理论与实践案例,我受益匪浅。我深刻体会到,只有通过教研,我们才能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才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才能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教研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教学创新的源泉。通过这次培训,我重新认识到教研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
其次,培训中的互动讨论让我认识到教师间的协作合作的重要性。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多个小组讨论,每个小组由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组成,他们代表着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教学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只有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我们才能建立起一个知识共享与资源共享的平台,才能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来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案。与教研室的同事们一起合作,是我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再次,这次培训中的实践环节让我深刻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我们不仅听取了专家的理论讲解,更进行了实践研究。我们通过实地走访一所学校,观摩了教学实践,亲身感受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方法。这样的实践体验使我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更多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更锤炼了自己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实践对于教师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最后,这次培训也让我认识到持续学习的重要性。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变化,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在培训中,我看到了许多年轻的教师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他们具有较好的学习态度和能力。这让我反省了自己,我意识到如果不持续学习,就会被时代淘汰,无法适应学生和教育的发展需求。
总之,这次县教研室的教研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机会。通过培训,我重新认识了教研的重要性,认识到教师间的协作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持续学习的重要性。今后,我将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通过实践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相信,通过教研的努力,我们将能够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