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欣赏故乡散文(精选16篇)
理解是对知识和事物深入思考的过程,通过理解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逻辑和分析能力。一个完美的总结应该具备独特性和创新性,能够给读者以启发和思考的余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总结范文,有需要的可以参考一下。
欣赏故乡散文篇一
离开故乡三年有余,此后漂泊。父母带我到城市定居,以此为家。于我来说,家在心中,哪里便可去得。我心向往一处地方,有山有水,有自由的风吹开满山的桃花,吹走蒲公英。我的童年。
城市太繁华,红灯绿酒,眼花缭乱。迷失于满目琳琅,欲望欲盛。不若青山绿水罢,心若在,目光澄明。我的心在童年的故里,所以郁郁成疾。父母不懂我的疾病,我只管学习,学习。沉默着,失去了一切可能的语言去责怪。父母与亲子,是一个世界的距离,给与肉体的自由,心灵的枷锁。然而,父母是天下人的父母。
人来人往,是我们推动时代前进,还是时代推动我们前进?疲惫的人在麻木的同时,心存一丝良知趋之若鹜,只为更好的生存。人就是为了生存,一切成为可能。你我都没有错,错了的只是一个时间。你不会知道未来的自己多么向往如今的时光。
或许世间一切都可习惯,唯独孤独耐人寻味。我躲在一个角落,看那些如小丑般隔三差五登台表演的人们。只是突兀的站在镜子前,有岁月的斑驳,有伪装起面具下藏着的伪善。原来,一个人的世界没有月亮,没有星空,你的眼泪只有自己会懂。你想要的,不是这样的孤独。
在对故乡的思念里,我望眼欲穿。只是世俗烦扰,金钱竟也成为我赴一场心灵之旅的工具。我依旧渴求,前往心灵的故土,找回真的自我。然而,我还是错了,我只是思考,只是沉默,我忽略了时间,忘记了自己的苍老,岁月如此伤人。
故乡变化许多,时光飞逝,她亦无法逃脱。尽管还辨认的出曾在那条路上跌倒,爬起,那条路上匆匆而过的行人,我们依旧陌生。漫步阡陌,嗅不到她的气息。我不敢去猜测,可分明触目到遍地的伤痕。原来,我们都在痛苦。该庆幸的,故人,你我还在。
原来。原来世间一切都可伤人。改变可以伤人,不变也可以伤人,所有的一切都要怪那颗固执的怎么都不能忘记的`心。
城市的灯光依旧明亮,只是灭了心里的灯,如何寻得迷惘的出口?一味的伤感让我迷恋他们的忧伤,在他们书写的忧伤里,总有一丝阳光透过压抑的愁云,让我相信,在寂寞的海洋里是可以开出美丽的花来。
故乡或者城市,那些遗忘在过去的故事,再无关乎我的明天。
王国维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死的青春,在路上。
欣赏故乡散文篇二
我所在的玉溪,是滇中一个雨润物丰的好地方。在这里,雨是极为常见的,不过常是来得猛烈,也收束得及时。很有一番动人的情愫。早就有一种冲动,就是用笔来描摹这小城曼妙的雨丝,常常因为愚笨,要么提起笔写不下去,要么言微旨浅难尽其妙。于是会在历史的天空下去寻找验证,至少是去寻觅一份似曾相识的体味。想起苏东坡当年参加杭州太守梅公仪在有美堂设酒宴,遇到一场大雨,文思敏捷的他对雨的描绘也能体现出滇中雨的特点。《有美堂》云:“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云吹海立,浙东风雨过江来。”其豪雄疏狂,玉溪也其形若是。
然而,也正是在这疏狂的雨中,我突然收到阔别的朋友从故乡的来信。来信很短,却不厌其烦的大谈特谈故乡的雨,字里行间满是抱怨,又提及高中时的一个漂亮的女同学在阴郁的雨中结束了生命的历程。我强烈地感受到令人窒息的沉重围绕在我的周围。我心里一颤,难道我对故乡的冷漠已经到了这样的程度了吗?而也就在昨晚更深人静时,我还伴着雨打芭蕉的声音读着周岂明先生的《苦雨》,仿佛带着一路的苦痛回到了故乡,邂逅了所有尘封的乡情,呼吸到了雨中熟悉而陌生土地的气味。
故乡的雨无玉溪的疏狂和肆无忌惮,她永远有一种萧杀的沉静。因而在故乡最怕的也就是下雨。大凡一开始下雨,到最后天放晴,总要持续很长时间,真算是淫雨霏霏,连月不开了。在城市也许不太明显,因为无论是斜风细雨,还是疾风骤雨都不会在平坦光滑的柏油路上积水成潭的,所以偶有大雨,也不会有行路难的`苦楚,反觉得神清气爽,惬意不已。然而在农村,下雨若不是农事需要,就会成为一件大煞风景的事。只要一阵雨过后,定是一地稀泥,人一上去,极易陷住,间或不慎摔上一跤。对于靠土地为生的人们,呆在家里是不能维持生计的,不管雨如何折腾,总有许多人冒雨出去干活。其实在农村,才真正有“山中风物雨来佳”的景致,可农民不是诗人,他们永远超越不了现实主义的羁绊。如此好景也只得形同虚设了。
我二十多年前出生于一个偏远的山村。从七八岁起,下雨也总要出去的。有时是玩,更多的时候有事要做。那时家里养着一头大水牛,每天都要去放牛的,大雨天也未能幸免。这自然是一个苦差事,因而直至今天一想起故乡的雨总有种不好的印象,总觉得天很低,也很晦暗。于是在我心里,故乡的雨温柔中似乎飘荡着一种静默的生命缺憾。乐天《微雨夜行》:“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真是故乡雨的写照了。那时一旦下雨,我习惯发呆,直愣愣地看着无边的雨,或躺在床上,闭着眼听那含混不清的雨声,其心境很复杂,有“小楼刻竹听春雨,白昼重帘看落花”的凄清,也有“雨过林霏清石气,秋将山翠入诗心“的浪漫。
于是现在,我是多么怀念故乡的雨啊。
欣赏故乡散文篇三
真快,十年啊,十年的记忆像光影一样又重新浮现,不能忘记,2008.5.12,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却留下了一个血淋淋的记忆。
记得那天,单位正搞科学发展观,局党委定于下午两点半各支部照开党员民主生活会。下午两点半,急匆匆的我来到单位,刚走到一楼走道时,突然,我感觉两条腿仿佛被什么东西牵绊,怎么也迈不出去,身子也左右摇晃,正在办公室等大家的高站长冲出门大喊;“快跑,地震了”。听到这一声喊,我马上掉头跌跌撞撞往外跑,此时,只听得楼上脚步凌乱,喊声四起。
此时,院子里已经站了很多同事,我们目睹着六层办公大楼左右摇摆,看的我不时惊心,正怕……。几秒钟后大地便停止了摇摆,一切归于平静。我们的党员生活会也正常召开。会议结束后,招标办的柯彤打电话让我到她办公室去一下。过去她问我;“毕姐,你知道哪里发生大地震了吗?”我茫然的瑶瑶头,她一边指着电脑一边说是四川的汶川发生了大震。汶川,一个非常陌生的地名。此时,电脑上出现了一幕幕惨烈的画面,房屋倒塌,残垣断壁,现场一片狼藉,看的我触目惊心。那一刻,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汶川,从那时起,汶川,这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点,种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里。紧接着传来消息,汶川强震,也波及到了陕西的汉中、宝鸡和我省大部分地区。
仅仅几秒钟的地震,就颠覆了整个汶川,恶魔般一下夺走了几万人的生命,也改变了每一个人的命运:家园坍塌,亲人离散,废墟里的呼救,失去亲人凄惨的哭声,声声撕裂着人们的心。相信,那段时间,人们的情感都维系在了汶川,汶川在流血,我们在流泪,正真体会到灾难面前,人类显的是那么羸弱、无助、彷徨。
汶川惨烈的地震,带给人们心理上的阴阴是可想而知的。地震当晚,小城大部分人晚上都不敢在家住。那时候,华亭西部还未开发建设,鸿昊盛府也只是圈了一块地,以西全是空旷的田野。那晚,我和爱人,银川的马莉姐姐,还有瑞卿,我们六人带上简单的行李,来到了鸿昊以西。当晚,四周伸手不见五指,漆黑一片、但繁星布满了天空,璀璨着天宇,仿佛一切都未发生过。五月的华亭,白天、晚上的气温相差十几度,虽然我们穿着御寒的棉衣,但是还是冷的发抖,侵扰的我们无法入眠,我们在一起聊天,聊汶川,聊那些无家可归的灾民,聊那些还深埋在废墟里的人,还有那些失去父母的孤儿,我们深深牵挂着那些无家可归的灾民。那晚,我平生第一次在郊外过夜,感受到有家不能归的悲哀。
汶川地震的信息源源不断的从地震灾区通过互联网传到了网上,每天,我们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了解灾区的救助。看到军人在一片废墟里,顶着酷暑,在一片死亡之城的`废墟里救助伤员,我们热泪盈眶,真是体现了党领导下的社会,才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博爱。那时候,人们坐在一起,谈论最多的是汶川、救助、孤儿、灾民、还有那些在抗震中涌现出可歌可泣的故事,深深感染着我们,感动的我情不自禁,泪流满面,此时此刻,灾难面前,我们才正真体会到党的伟大,政府的英明,即使淫威的自然灾害,也不会压垮人们的精神。
5.12后,我县的部分建筑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政府的中心工作一下转移到普查地震造成的损失。我和几位同事被抽调到普查全县乡镇教育系统的危房普查。白天,我们坐车一个个乡镇、村校普查,每个教室,围墙、厕所等都在普查范围,最后进行评估、汇总、上报。一天普查工作结束,当托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却不敢休息,眼睛一闭,惨烈的场景就浮现眼前,搞的人心恍惚,夜不能寐。
那段时间,余震不断。记得某晚八点多钟,刚收拾晚家务,余震袭来,我们撒腿就跑到了小广场。此时,小广场已经人山人海,人们紧张的在小广场避震。突然,身边一位陕西口音的年轻说:“大姐,我今天出差到华亭,刚才地震,慌乱的没有带手机,请让我用您的手机给家里报个平安好吗?”我毫不犹豫拿出手机交到他的手里说:“快点给家里打个电话,免得家人着急”。小伙报完平安,执意要给我五元钱,说是长话漫游。我拒绝了,我想,灾难面前,金钱算得了什么。
十年的记忆已经开始模糊,但那晚的情景却历历在目。大约是二十几号的日子,电视台滚动播放地震信息,让大家做好抗震防灾工作。那天,人们都在极度恐慌中度过。一中小广场、郊外空旷的地带,五颜六色的帐篷搭的满满的。那天,政府要求每个单位要有值班人员。那天,恰巧安排白局长和我值班。六点下班,单位上空无一人,我一人坐在电话旁边,紧张的等候命令,不时透过玻璃窗,观看街道的情景。只见街道上行人如潮水般匆匆而过,人的喧闹声、车的喇叭声交织一起,此起彼伏,人们神色紧张,背着简单的行李,扶老携幼,向空旷的地方走去。那晚,我似乎在看一场现实版的逃难大片,我们都成为大片里的主角。
这时,白局长来到我的办公室说:“单位已经没人,我们也可以撤离,否则有生命危险”。我和白局长又从顶层到一楼细细检查一遍,确定每个房间没有工作人员,我们才锁上大门离开单位,此时已是晚九点。
那晚,我们全家带着被褥到一中小广场过夜。我躺在坚硬的地上思绪万千,仰望苍穹,宁静,星星很多,布满了天空,没有一点地震的预兆,我默念:“上帝呀,请你保佑我们躲过这一劫,让我们安详和谐、平安生活……”,早上眼睛一睁,嘿,和往常一样,世界一片宁静祥和,晨曦已染红了半边天,好美,和谐平安的一天又开始了。
那段时间,在电视上看到最多的就是橄榄绿,那些军人在废墟里救助伤员的情景历历在目,灾情就是命令,刻不容缓,那一刻,他们真是在和时间赛跑,他们顶着烈日酷暑,用一个干粮,一瓶水的营养救助伤员,一个个伤员被救出,我们的心跟着欣慰。那段时间,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最温暖的场景是一位年轻的警官,在废墟中为几个失去母亲的婴儿喂奶,那情景,温暖了许多人,人们为这位警官投去了敬仰的目光。还有那个在废墟了埋了几天几夜的可乐男孩,即使在死亡面前,也表现出了坚强、乐观和幽默,至今还能想你他被救出来的那一刻,一声我要喝可乐,那是对生命的渴望,被当年称谓:可乐男孩。
虽然汶川是用伤痛和泪水浸透着,但人们没有忘记在苦难中挣扎的汶川,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渠道向灾区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六月,华亭县举办了大型募捐活动,一场别开生面的捐助活动在体育场拉开帷幕。募捐现场,异常热烈,县上各大企业,机关的干部职工、学生等几千人参加了募捐活动,积极向灾区捐款捐物。其中最感人的场景是一位爬行的残疾人,是汶川地震后,第一位主动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的人,虽然只有五十元钱,但对于一个吃低保的残疾人家庭,这是多么的不易,他的这种精神感染了到会的所有人,看到他卷缩爬行的身体,被感动的何其是一人,整个会场向它投去了热烈的掌声,那时我想:他身体虽然残疾了,却支撑起了一个闪光的灵魂,蕴含着浓浓的大爱。
而今,十年过去,人们的记忆在淡漠,汶川人心里的伤痛在慢慢抚平,一个崭新的汶川已经从废墟上站起来,向人们昭示着一个坚强、现代的汶川,已经矗立在四川大地。
流年已去,记忆之殇,都被岁月风干,将痛化为玉帛,且行且珍惜,快乐的面对美好。
5月23日凌晨完稿于俪景陋室。
欣赏故乡散文篇四
每次回家,回到父母亲身旁,都会经过那条河,故乡的河。
长大以后,离开生我养我的这片热土,身在他乡,却心心念念着出生的地方,那里有儿时的梦想和期待。
在那金黄的稻浪翻腾中,鱼儿跳跃出水面,晃动着尾巴,忽地又潜入水中,留下一串串涟漪,一圈一圈荡漾开来。阵阵清风拂面而来,使人神清气爽,我的家就在这里,远近闻名的鱼米乡。
人生太多的难忘是在小时候,童年时光。因它的美好,足以温暖整个曲曲折折的人生路,使人在困顿之时,汲取它给的滋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我的童年很快乐。有很多的玩伴,一张张稚气的小脸,如花儿开放般生动,可爱;有许许多多的游戏,一天到晚不知疲倦的玩耍。
童年的岁月洋溢着芬芳。
那条河一直静静地流淌着,走过我们的`少年到中年。我们已在岁月里改变了模样,多了心事浮沉。
家乡的河,你可别来无恙?
欣赏故乡散文篇五
晚上做了一个梦,梦里八十多岁的老外婆拉着我的手对我说:“囡囡,我知道你最好了,带外婆回家吧。”那恳切的眼神与乞求的语气,让醒来后的我久久不能成眠。
舅舅把外婆和外公从乡下接到广东的城里已经整整两年了。两年里,我也只是趁着国庆长假去看过她们一回,湖南与广东并不远,但对于我们这些上班的人来说,出趟远门,却是一种奢侈。
记得那次见面,瘦瘦的外婆一见到我,就用还能动的一只手紧紧的拉着我,也是如此恳切地问:“囡囡,你是来接我们回家的吧?”那语气与神情,分明就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看到了希望,令我动容。其实我知道,这是外婆对每一个来看望她们的人必问的一句话。自从两年前来到城里之后,她唯一的心愿,就是谁能带她回老家。
回老家成了外婆有生之年最大的期盼。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年轻的外婆跟着外公从县最大的水库——下源水库库区移民,到一处偏僻的高山上落了脚。那年月,山上的日子确实过得比山下丰盈,偏远的地方土地多,饭都吃不饱的饥馑年代里,至少红薯杂粮是够吃的。那时山旮旯里娶媳妇都比平地的人家容易得多。支持国家建设,要移民,考虑生计,大山里成了最好的选择。但还是给我留下了后怕。记得外婆跟我说过,那时山上野兽很多,甚至还有老虎和狼出没,晚上有时还会听到狼的嗥叫。我不知道当时的外婆带着六个年幼的女儿经历了多少个提心吊胆的夜晚,但幸运的是外婆就一直住在那里,将儿女拉扯大,全家安然。在她将近四十岁时,做梦都想要个儿子的她,冒着高龄产妇生育的生命危险,生下了我舅舅。那年月,生儿子传宗接代的思想在所有人的心里根深蒂固,有了儿子,生活再苦再累好像也有了些安慰,在家庭、在左邻右舍中可以挺直了腰板。
从山下跟外婆他们一起上来的几户人家,互相帮助,抱团取暖,把荒山开垦成耕地,水源好的辟成水田,打水井挖池塘,种上红薯与稻谷,为了生活,披星戴月,栉风沐雨。尽管偏僻,近乎与世隔绝,可就是这样的一个高山上,慢慢吸引了一些人定居,成为了那里的村民。从我记事时,那里已经是一个有着二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子了。后来我读书读到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想起外婆的家,分明就是现世中的桃源。
外婆就在这桃源一样的地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劳却幸福着。每每我们逢年过节或放暑假去的时候,她总是杀鸡宰鸭,乐呵呵地搞一大桌子菜,并且拿出花生、梨子等自家有的零食任我们吃个够。一放暑假,我们一大帮猴孩子就齐聚外婆家,上山放牛、掏鸟窝、采蘑菇、捉泥鳅……嘻笑打闹,几个孩子在一起,可以把房顶都掀掉,可外婆从来不管我们,只是慈爱地看着我们吵闹。那时,我们都觉得外婆那里是天堂。假期结束了,我们几乎是被爸妈拖着,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地回家。
有外婆的孩子是幸福的。我们一年年地在这种幸福中长大,而外婆却渐渐老去。长大了的我们渐渐地远离了那个村庄,偶尔回家,也都怕爬那高高的山,去的次数屈指可数。青青的山绿绿的水,古朴安静的村庄在时光流逝中越发寂静。外婆的村庄也跟绝大多数高山村庄一样,年轻人都外出了,留守在家的是屈指可数的垂垂老者。舅舅在广东那边安了家,我妈和姨妈们相继也跟着子女到了城里,可是老外婆老外公却还是坚守在那高山上,不管后辈们怎么劝说。她们习惯了高山上清新的空气,习惯了邻里之间的互相帮助,也习惯了山上的鸟鸣和太阳烘烤土地的味道。
我看着消瘦的外婆,慈爱的面容里写满了无助与惶恐,心里酸楚无比,我懂得她对自己村庄的那份感情,但我没法接她回家。我的心,同她一样,困在了城市里。
我悲哀的想,来日无多的外婆再也回不去了,回不到那个有着几十年生活情感沉淀的故乡,那个有着青的山、绿的水、蓝的天的桃源。外婆精神皈依的唯一寓所,或许就此只能依然鲜活在外婆的记忆与想念中了。
欣赏故乡散文篇六
前几天,回老家吃侄孙娃生日酒。以往逢年过节回家祭祖扫墓,只到后岗遗地里,来去匆匆。多年没到村里去,正好趁此机会走走看看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以偿夙愿。
进村后,几经绕弯,找到堂哥院子,在树荫处停下车。堂哥迎进客厅,里面已座满五六桌吃酒席的人,一大半是陌生面孔。六十七岁以上的近门和邻居,凭着依稀印象,还能叫得上称谓,都已白发苍苍,满脸皱纹,垂垂老矣。大家互相虚寒问暖,有一两个远门老哥闪着混浊的泪花说,这次见面,以后可能就见不着面了,说得自己心里也酸酸的。
简单用过餐后,在大侄儿陪同下,先到村里转转看看。本家二三十户,世代聚族而居,住在村北头。现在年轻人大都外出谋生,只剩下老弱病残守候着家园。村里二层平屋、瓦房和一两座土坯房杂陈,一家一户宅院较大,相离较远。房屋四周树木茂密,遮天蔽日。几户人家,大门常年铁将军把守,院墙半圮,院内长满大半人深的树苗和野蒿。
小时候居住的三间土坯房,早已荡然无存。老宅基上,是远门建起的二层楼房。村北边的大水沟,干涸无水,变窄变浅,长满树苗和野草。村东北角的大堰塘,也已填平,种上蔬菜和花生,只剩下最东边的小干坑。只有塘南边现存的竹园和一棵老连树,见过我小时候,在堰塘洗澡,洗衣,摘菱角,捞猪草,逮鱼,摘藕叶身影。村中间东边的老井已填,成为宅院。乡亲们吃水用水,靠打几十米深的机井抽水。睹物思旧,感慨万千,一种沧海桑田般的感情涌上心头。
出村,沿着新修的u型渠和铺的碎石路北行,路东原来的大宽沟,同样干崩崩的,长满灌木杂草,靠沟边母亲的自留地菜园,也变成耕地,眼前闪现母亲当年辛勤操劳样子。路西边生产队的新打谷场,已成一片庄稼,社员们顶着烈日,戴着草帽,搭着毛巾,拿着桑叉,挥汗如雨地打麦扬场的情景,晃若昨天。路边几棵的穿天杨,热风中,绿叶发出哗哗响声,枝头几只花喜鹊喳喳叫着,似欢迎故人的归来。沟坎上,一丛丛,一窝窝白色莲篷状野胡萝卜花,开得蓬勃旺盛。花丛中,蝴蝶们飞来飞去,追寻着逝去的春天,犹如我此刻归来寻找旧时的时光。
从田地中间,沿抬水渠向河边东行。原来宽大的土渠,现在也被改造为窄小的u型渠。渠埂渠坡变成地和路,种上庄稼,和长着艾蒿野草。渠道两边当年的田地里,割麦,插稻,掰包谷,摘绿豆,挖红薯,送土家肥,留下过我小时候的辛勤汗水。来到东排子河边,原来河滩一大片柳树林,都已变成耕地,只有两头绿杨成林。既是原来芳草萋萋的河坡,现在也都种了庄稼。河水静静地流淌,泛着涟漪,不再清澈见底。水里不见了成群结队的青黑色小鱼,自由自在地来回游动。水中也不见浮萍红花和蜻蜓们徘徊的身影。河水失去当年清冽甘甜味儿。当年夏季的小河,两岸绿柳茂盛,水草丰美,使碧绿、明亮、清澈的小河,显得窄小。如今,既是盛夏,也显得空旷,甚至有点荒凉。这条承载了我小时候多少欢乐和幸福的小河,早已变了模样。
站在渠首远眺,一个个村庄掩隐在夏季的青纱帐和浓荫里。一望无际的田野上,都是不到膝盖高的玉米苗,在中午的烈日下,绿叶半卷,热风中,泛着碧辉银光。近处几行看起来茁壮的芝麻苗,耷拉着嫩尖和绿叶。赤日炎炎,热浪滚滚。田地龟裂,庄稼干旱。中国这么大的'地方,远水难解近渴。眼前的蓝瓦抽水机房,却不见电杆电线。绿色田野上,纵横交错的灰白色的笔直u型渠,干崩崩的,此刻分外剌眼。几千年来,中国多少人渴望能实现改变靠天吃饭的命运,如今看来,还是一个一时半会难以企及的梦想。
少年时代,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朦胧的憧憬,外出求学。渴望有一天学有所成,造福桑梓,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多少年过去了,梦想还是梦想。带着满身的疲惫和创伤归来,寻找旧梦和慰藉与力量,心里不胜愧疚和仓皇。先人们的期望和乡亲们的叮嘱,似乎还在耳边回响。西方遥远的地平线上,透过迷茫的云雾,闪烁出几缕绚丽的霞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欣赏故乡散文篇七
一粒情花,盛开在青葱懵懂的心里,就这样芬芳了际遇……三生石上不知可有我美丽的名字,深深地刻进你今生不变的记忆?一次邂逅,映照了缠绵的心事,浪花朵朵,低语缱绻了誓言,娓娓如诉。倾心的相见,灿烂的笑颜,波光粼粼中心曲婉转,相思蔓延。
如果我能够,我一定将毕生所有的眷恋向你倾诉;如果我能够,我一定为你舞尽霓裳羽衣,倾国倾城。如果我能够,我一定为你唱起那首《越人歌》,让你听懂我无法言传的心语。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若说没奇缘,为何得与王子同舟?若说有奇缘,为何心事终虚化?几座青山,终难望公子的身影,几湾碧水,泪眼凝眸。
西子湖畔。
欣赏故乡散文篇八
对故乡的眷恋,是因为那里有数不尽的记忆,回味无穷,或许当时是苦难、是窘境,随着时间的消逝,人生的历练,战胜并度过困难的回忆,也有甜蜜和自豪。
每年我都会回故乡一两次,最多也就一两次,一九八四年,市里新建水库,处于警戒线水位的滩溪村整体搬迁,剩下一片荒滩。每次回去,留给我的仅是记忆——不同的记忆,开始能找到自家的屋基,搬迁留下的残垣断壁,高低不一,原来的格局依然存在,方便去家里的石墩上坐坐;三十多年过去,随着土地平整,只能感觉自家的大概位置。
蓄水后二十多年,路况一直不好,只能坐船进去,思绪跟着小船前行、随着水波展开,看见熟悉的山形,就能想起那村那人那往事,要是没有移民,不就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笑问客从何处来”了,每年如此,回回不厌;船一靠岸,急切走进我的故乡我的家,寻找小时候的'记忆,怕有遗漏,又恐滩溪小铁船,装不下故乡恋。
每年一两次回去,一次是清明前后祭祖,本家宗族约定去扫墓,去给记忆中的先祖祭奠,那几天,不但我们宗族的男女老少,全村的移民乡亲及后代都会聚集那里,给各自的祖坟祭扫,山上除了嬉笑就是问候声。另外一次或许是恋家了吧!住过好几个地方,除了滩溪村,哪里都找不到故土难舍的感觉,有了空闲,约个朋友去那里挖竹笋、摘葡萄,去隔壁村玩农家乐、吃农家饭,或者找那里熟悉的同学朋友聊聊天,问个好。
市区东去的一级公路从滩溪村经过,车去车回一小时,去那里走走停停的时间,足够让我回忆一番。小时候感觉村里很大,虽然三面环山,但前后开阔,是乡里大村,养育了一千多人;现在再看,村庄位置狭小,跟市区的广场差不多,三山包围的土地仅有眼前一块,过村的公路穿过两个隧道,把我放牛的地方一分为二。
七十年代的农村,集体组织生产劳动,家家户户轮流放牛,我家人口多,每月安排八天,那时候的我七八九岁,正是放牛的年纪,放一头牛还能砍一担柴,整个小学期间,父母商量决定,允许我带着书本放牛;隋唐时期的李密同志,把书挂在牛角上,坐在牛背看《汉书》,我是坐在草地上、树荫下看课本做作业,赶牛山上是那些大嫂大婶的事,等她们砍好柴,我负责把牛赶下山。现在想来,一头牛是放,一群牛也是放,何必每家每户放一头牛。
遇到周末上山,不用带课本了,小伙伴们一起,挖竹笋摘野果,砍柴草掏鸟窝,玩水看谁泳姿好,爬树看谁爬得高;水潭不大水也不深,游泳技术分不出上下,爬树就不一样了,那时的山上,两人合抱的松树很多,松树皮糙好爬,面对远远大于自身合抱的树,爬上去还是需要技巧和勇气的。我们脱下草鞋,拿着短绳爬树,先是双手将绳子甩到树那侧,高过头顶拉紧,再曲起双腿蹬身上树,一步一步往上爬,下来则反向操作。大家相互合作,胆大技术好的,爬到树上砍树枝,其他的在下面整理,日中时分或夕阳西下,每人一担松枝,朝着炊烟升起的村庄,赶着牛群回家。
长大以后在外求学、工作变动,居住过许多地方,在村里住的时间不是最长,但感情是最深的,记忆是最多的;没有祖居的我,无论住在哪里,总有他乡非故乡的感觉。
欣赏故乡散文篇九
月依旧不圆,但也足以满足视觉的享受。小时候,看着月亮,在门口的那个电线杆下,正好可以透过几个参差的枝桠,倒也平添几许闲愁,也无非是矫揉造作,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这种感觉在去年过年时已经荡然无存,迫于高考和很多事情,看着弯弯的月亮也是短叹一声,埋下头便告诉自己要坚强乐观,再抬头时,嘴角上也就硬生生的挤出了生涩的浅笑,还是那些斑驳的树影,心中却是满满的忐忑和不安。因为知道再回来也许就是高考之后了,到底应该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回来确实很值得思忖。毕竟几十年前,这个家门里出了当时为数不多的大学生。高考出了点严重的失误,还好,高考成绩不算是惨不忍睹,还算说得过去,也就很勉强的去了大学。而今,再看弯弯的月亮,没有了矫情,没有了忐忑,谈不上踌躇满志,有了点未来的打算,也只是这些而已。至于明年回来,或是以后会怎样,就随它吧。还是毛爷爷说得好,风物长宜放眼量,胸怀宽广些,不囿于那些鸡毛蒜皮的琐碎之事,就像那个很静很静的夜空,容得下月如钩,容得下星满天,容得下柳梢头,容得下几声惹人烦躁的犬吠。
顺着那条崎岖的小路往后走,是一片农田,每每到忙的时节,总是可以看到人们忙碌的身影,不久后的收获也没让他们的努力白费,满眼是金黄的麦子,又过了一些时间便是金黄的玉米地。小时候回老家最大的欢愉便是和家里的兄弟在那里玩,特别是地里什么都没有的时候。记不清是哪一年,反正是很久以前,我们兄弟三个在田野里放风筝,真是一种纯粹的快乐啊。大哥说来年再放,以后的麦子由绿变黄了好多次,但那之后我们三个人便再也没有一起去过,何谈当日的那种高兴呢?如今兄弟们各奔东西,济南的,青岛的,一年到头在一起吃个饭已经是不容易的事情了。当然那片的田地里有很多的坟茔,其中有奶奶的一个。上一次去已经是去年清明节了,每次去都是怀着苍凉的心情去的,磕几个头,我知道虽然那不能代表什么,也只能是磕几个头。在坟茔上添过土之后往回走,心里有说不出的感觉,那感觉像极了当时踩在脚下的土,是农民们刚刚春耕后的土,松软又踏实。一脚一个脚印……现在家里只剩下爷爷一个老人,今年80岁了。每次回去,爷爷不会和我们说很多的`话,只是很高兴,也许会是拉着我的手,一直在笑。我不知道平时他自己一个人是怎么过的,重复机械的生活,简简单单的三顿饭,每天按时听广播里的说书,出去和村里的老头闲聊一会,然后看一会电视,如此反复,冬天里坐在炉子边烤火,从他的静默中,我莫名其妙的读出了一种静笃,坚实淡定,富有穿透力,在过往嘈杂的尘嚣中熠熠生辉,在故事的全过程中静静流淌。这回临走的时候,在关上车门的那一刻,我听见大哥说爷爷你别哭,我不知道他是真流泪了,还是大哥看错了,总之心却微微的一颤,也许对于一个已经80岁老人来讲,已经不存在什么大是大非,正确的三观,重要的是一个团聚。
每年除夕,在这个黑乎乎的小屋里,一个不大的小圆桌子,围着一圈马扎,有十几个人开心的吃年夜饭,谈论着过去的一年,憧憬着新的一年,不论过去的一年如何,每个人的脸上没有失落,没有低沉,有的是信誓旦旦的愿望,和对不满现状的坚守,不妥协。像南方周末的新年祝词,每个人,都是一个崭新的希望,等待着春暖花开。我从中汲取力量,也很骄傲的说出我的梦想,并付诸实践。也许就是这个缘故,在这个寒冷的冬夜里,才温暖如斯。在没有空调,没有暖气,只有一个小小火炉的小屋里,大家开怀畅饮,有的喝完昏昏睡去,有的在外面放鞭,有的包饺子,时不时抬起头来看两眼春晚,没有吐槽,有笑点就笑,没有就继续忙手中的事情。为什么大家要回老家过年,去挨冻,去受罪,原因只是这些单纯的精神享受而已。
春节悄悄的过完了,大家都回到各自的地方开始了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很安静,生活却也丰富多彩,不乏乐趣。每个人盼望着来年除夕还是这样。生活也应当是这样吧。
听得月光枕水眠。
欣赏故乡散文篇十
前几天,回老家吃侄孙娃生日酒。以往逢年过节回家祭祖扫墓,只到后岗遗地里,来去匆匆。多年没到村里去,正好趁此机会走走看看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以偿夙愿。
进村后,几经绕弯,找到堂哥院子,在树荫处停下车。堂哥迎进客厅,里面已座满五六桌吃酒席的人,一大半是陌生面孔。六十七岁以上的近门和邻居,凭着依稀印象,还能叫得上称谓,都已白发苍苍,满脸皱纹,垂垂老矣。大家互相虚寒问暖,有一两个远门老哥闪着混浊的泪花说,这次见面,以后可能就见不着面了,说得自己心里也酸酸的。
简单用过餐后,在大侄儿陪同下,先到村里转转看看。本家二三十户,世代聚族而居,住在村北头。现在年轻人大都外出谋生,只剩下老弱病残守候着家园。村里二层平屋、瓦房和一两座土坯房杂陈,一家一户宅院较大,相离较远。房屋四周树木茂密,遮天蔽日。几户人家,大门常年铁将军把守,院墙半圮,院内长满大半人深的树苗和野蒿。
小时候居住的三间土坯房,早已荡然无存。老宅基上,是远门建起的二层楼房。村北边的大水沟,干涸无水,变窄变浅,长满树苗和野草。村东北角的大堰塘,也已填平,种上蔬菜和花生,只剩下最东边的小干坑。只有塘南边现存的竹园和一棵老连树,见过我小时候,在堰塘洗澡,洗衣,摘菱角,捞猪草,逮鱼,摘藕叶身影。村中间东边的老井已填,成为宅院。乡亲们吃水用水,靠打几十米深的机井抽水。睹物思旧,感慨万千,一种沧海桑田般的感情涌上心头。
出村,沿着新修的u型渠和铺的碎石路北行,路东原来的大宽沟,同样干崩崩的,长满灌木杂草,靠沟边母亲的自留地菜园,也变成耕地,眼前闪现母亲当年辛勤操劳样子。路西边生产队的新打谷场,已成一片庄稼,社员们顶着烈日,戴着草帽,搭着毛巾,拿着桑叉,挥汗如雨地打麦扬场的情景,晃若昨天。路边几棵的穿天杨,热风中,绿叶发出哗哗响声,枝头几只花喜鹊喳喳叫着,似欢迎故人的归来。沟坎上,一丛丛,一窝窝白色莲篷状野胡萝卜花,开得蓬勃旺盛。花丛中,蝴蝶们飞来飞去,追寻着逝去的春天,犹如我此刻归来寻找旧时的时光。
从田地中间,沿抬水渠向河边东行。原来宽大的土渠,现在也被改造为窄小的u型渠。渠埂渠坡变成地和路,种上庄稼,和长着艾蒿野草。渠道两边当年的田地里,割麦,插稻,掰包谷,摘绿豆,挖红薯,送土家肥,留下过我小时候的辛勤汗水。来到东排子河边,原来河滩一大片柳树林,都已变成耕地,只有两头绿杨成林。既是原来芳草萋萋的河坡,现在也都种了庄稼。河水静静地流淌,泛着涟漪,不再清澈见底。水里不见了成群结队的青黑色小鱼,自由自在地来回游动。水中也不见浮萍红花和蜻蜓们徘徊的身影。河水失去当年清冽甘甜味儿。当年夏季的小河,两岸绿柳茂盛,水草丰美,使碧绿、明亮、清澈的小河,显得窄小。如今,既是盛夏,也显得空旷,甚至有点荒凉。这条承载了我小时候多少欢乐和幸福的小河,早已变了模样。
站在渠首远眺,一个个村庄掩隐在夏季的青纱帐和浓荫里。一望无际的田野上,都是不到膝盖高的玉米苗,在中午的烈日下,绿叶半卷,热风中,泛着碧辉银光。近处几行看起来茁壮的芝麻苗,耷拉着嫩尖和绿叶。赤日炎炎,热浪滚滚。田地龟裂,庄稼干旱。中国这么大的'地方,远水难解近渴。眼前的蓝瓦抽水机房,却不见电杆电线。绿色田野上,纵横交错的灰白色的笔直u型渠,干崩崩的,此刻分外剌眼。几千年来,中国多少人渴望能实现改变靠天吃饭的命运,如今看来,还是一个一时半会难以企及的梦想。
少年时代,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朦胧的憧憬,外出求学。渴望有一天学有所成,造福桑梓,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多少年过去了,梦想还是梦想。带着满身的疲惫和创伤归来,寻找旧梦和慰藉与力量,心里不胜愧疚和仓皇。先人们的期望和乡亲们的叮嘱,似乎还在耳边回响。西方遥远的地平线上,透过迷茫的云雾,闪烁出几缕绚丽的霞光…….
欣赏故乡散文篇十一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连续几天的阴霾,令这个萧瑟的冬季更加的薄凉,我蜷缩在小屋里如冬眠的小兽般昏昏欲睡,思绪冻结。
早上,送女儿上学,一推门,一阵寒风袭来,点点的沁凉飘洒至颈间耳畔,我心中不禁一阵狂喜:奥,下雪了。一眼望去,地上铺上了薄薄的雪毯,枝桠树畔点缀了朵朵雪花,远看如朵朵白梅在寒风中绽放,我仿佛嗅到了梅的暗香萦绕在发丝鼻尖。女儿欢呼着:奥下雪喽,下雪喽,又可以打雪仗堆雪人喽。
我顿时明白了: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春天万物复苏,夏天花开烂漫,秋天枫叶飘红、果实累累,而冬天,就应该是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大概是老天这几天亦在痛苦并努力的孕育着,才会为人们分娩了这一场稀薄的白雪。一阵风吹过,寒意趋紧,我紧了紧衣衫,却已没有了那股浸心的寒,因为有了你,雪的相伴。干净且安静的.雪,可以清凉燥渴的灵魂,可以听见来自纯粹生命深处的自然歌吟。
我的思绪随着这簇簇白雪,飘散,飘向了我故乡的冬天。
一场雪在人们酣眠的夜铺天盖地的悄然而至。一觉醒来发现树上、房子上积满厚厚的白雪。母亲的吆喝声在这白雪压枝头的寒风里愈发显得更加的清脆响亮:懒虫们,起床了,太阳要晒屁股了。
我和姐姐极不情愿的揉着惺忪的双眼,瑟缩着身子争先恐后的奔去厕所。一开门,一阵寒风给了一个热烈的拥抱,“奥,下雪喽,下雪喽。”我和姐姐狂喜的童音穿梭在院子里的每个角落,我仿佛看到满树的积雪轻轻的抖动了一下,似在和我们打着招呼。团一个雪球,趁姐姐不注意,忽的一下扔到她的颈间,那边一瞬又回过来一个,沁凉沁凉的,亲吻着我的脖子,而此刻我们却已感觉不到寒冷了,因为这满眼满院的雪已给我们带来了满心的温暖。
在初雪的午后,阳光温暖的照在窗前,我又有了久违的感动,所以,在茶香袅袅中,我又一次轻敲键盘,涂鸦了一笔初雪情怀。
欣赏故乡散文篇十二
近来,翻书时偶读到杜甫的一句“落月满屋梁”,竟一下子勾起了乡村的念想,想起了老屋,一时触了心酸,眼里竟滚出泪来。
想想自己也真是不孝。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可我从小到大,总有着那么多触手不及的梦想,要舍了庄子,出外去漂泊,把年愈古稀的父母独独地留在了乡村。
记得当初离家的时候,父母都到村路上相送。父亲心里不好受,先转身苦着脸回去了,我永远记得他那个消瘦苍老,离去的背影。我们上了车子要走了,母亲竟扑到车窗上,老泪纵横。哽咽着说,出去也买个手机,没事多往家打电话。并说,在外面,你俩别吵架。我一个劲地猛点头,把头埋在车座里,痛哭流涕。
一次往故乡打电话,母亲总是那句话:咋才来电话呢?咋这么长时间没打电话呢?我总是不以为然,说:没啥事儿。可父母却并不是希望着我在外面干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他们只简单地想听到远方我的声音,知道我还好着,一切平安。
再一次往故乡打电话,母亲说,我现在也不咋地了?没事坐在炕上,提起谁想谁呢?
去年底,在电话里,母亲说,今年过年你们回来吧,让你哥和嫂子也回来,咱再过一个团圆年。我不敢相信,我的心该有多么地粗枝大叶,父母如今已苍老到几乎抱不了园里的柴禾,压不动屋外的井水。过了春节,他们就要归到哈尔滨的哥那里去,还是买生产队的那座老宅子也已卖了。
在家过春节的时候,我总感到了不同以往的.异样。我仿佛听到有一种很深里的东西断了,却又一时说不上来是什么,这让我感到异常地失落。后来彻悟,不是别的,那是我多年以来扎在乡村里的根。
在老家的那段日子,没事我就打量这院落和老屋,想用眼和心,把它们最后地收藏。也房前屋后地转悠,伸出手,去抚摩那老房子泥土的墙皮,很粗糙的一种手感。还想走的时候,从院子里头带一把土。
在院门外的墙角,我隔了低矮的石墙,用双臂和那株老杨作最后的拥抱,它居然长到了一搂多粗。也难怪了,我和哥栽种它的时候,都还在村小学校里读书。那时,这棵树苗被我们哥俩从村外带回庄子,刚刚指头粗细。一晃眼,多少年的光景都拖泥带水地过去了。
从家里出来后,往哈尔滨拨电话,和父母聊天,父母都说,城里太憋屈,没人家串门儿。我就告诉他们,没事到公园走走,或者跟那帮老头老太太扭秧歌吧。他们只是笑。
前几天,又往哈尔滨拨电话,本想能听到父母的声音,可哥却告知父母去了内蒙通辽,我的表哥家,已走了三天了。我的心绪,在一个瞬间就跌落了千丈,一种找不到家和根的感觉,一整天都那么惶惶然着。
平时,妻和我说笑:今年过年你别回家了,你没家了。我瞪了眼儿沉思,一时还真想不好到龙年底的时候,我将何去何从?那个遥远的村庄似乎再不属于我了,我的一只巢穴就那样破碎了。在那个村子,我从此将无法托足。不过,我无法阻止我怀念故乡,怀念故乡的草木,庄稼和月亮。每当这个时候,我就记起杜甫的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不住地吟咏和玩味。心却是酸的。
欣赏故乡散文篇十三
小时侯,我生活在陕西的南部,一个乡村小镇。那里有我童年的记忆和童年的颜色。有许多年没有见过故乡容颜的我,今年夏天终于有机会回到了故乡。
千里迢迢的来,就是为了看一眼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那地方是故乡,是我人生的一部分。
车行走在去故乡的途中,我焦急不安,渴望快快见到那水、那景、那人。又害怕见到。曾经的一切是否还安然无恙。带我长大的外婆、外公已经离开了我,在梦里我多少次呼唤着他们,那曾经的亲情至今都温暖着我,陪伴着我一路走来。
“是这里,又好像是那里。”一路上,我左顾右看始终寻不到童年曾经的记忆。小姨说这里就是你生活过的地方,不对,不对!外婆门前的那条小河怎么不见了,矗在那儿的是一栋栋的农家小院;小舅家门口的一个大猪圈,还有院中的鸡鸭怎么都不见了,猪圈变成了库房,过去的鸡舍、鸭舍,如今开满了鲜花。姹紫嫣红,五彩斑斓花园,怒放着醉人的熏香。街道两旁的古建筑、古宅也一一被现代化建筑取而代之。小时候,和伙伴们光着脚丫留在青石砖上脚印,早已被冰冷的水泥路覆盖。过去的老屋、古藤几代人的世界,记录着淳朴、墩厚的生活空间,已经重新改写了它的作用,它正在以青壮年的脚力,追赶着这个社会变化的步伐,书写着市场经济下劳动付出所带来的喜悦和收获。大大小小的商铺、商品玲琅满目。
外婆家门前那条常年流淌着清凌凌泉水的小河,再也看不到了洗衣的妇人,只有在记忆里寻访棒槌的铿锵声。我挽起裤脚,再次融入到这条小河中,却寻觅不到洗猪草的同伴。在晾晒谷物的操场上,我大声呼喊,那个曾经骑在大花猪背上的女孩回来了!可是?可是这里不再是我魂牵梦萦,藏有童年的地方。眼前的事物与记忆完全不符,没有一样东西提醒我自己曾与之身鬃厮磨过。
中国官员说:“中国,正在变成由一个个雷同的城市组成的国家。”故乡,不仅仅是个地址,它是有记忆和容颜的,有历史,有故事的。现在的`一切都在变,这个时代不变的东西太少了。我看了网上的一则贴子,说得是北京一位出租车司机,他对china一词的解释:北京到处都在拆,将china读做“拆哪儿”。很是滑稽。
如今的故乡小镇那原有的安详与宁静不见了,小镇的灵魂、脚步和炊烟不见了,全不见了!如不是这里还生活着我的父老乡亲,我很难相信这就是我的故乡。我不知,是该喜还是该忧。我童年的梦、童年的记忆、童年的色彩,全部被覆盖了,有的甚至被删除了。与其说故乡在整容不如说是在毁容。今天的故乡以其繁荣和时尚取代了惜日的祥和与宁静,我不知哪个更适合他们,可在我心里冥灭不了的是惜日的情与爱。
离开它的时候,我耳边还不断传来遥远的声音:“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想问一问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里只有它……”
欣赏故乡散文篇十四
家乡,就像一亩田地,在这片土地上我们都曾广身赤脚地莳弄我们的童年。土地上的棵苗,是泪在成长;土地上的稗草,是笑在荡漾。我想这片贫瘠的土地本是装不下我们甜美的梦的,可我们焉然于此地种下我们快乐的童年。我们不是不曾把自己的想象于这片土地上衡量,只是从不知怎样把忧虑锁上眉头。每天我们都在家乡的土地上奔跑,跑进黄昏、跑进黑夜、跑进梦里。这无知造就的开始注定会以快乐为结局。
其实每天我们都在吞吐快乐,却从未曾咀嚼出快乐的味道。这幼稚的年代我们看的到自己的弱小,所以我们都渴望长大,像大人一样肩负起自己人生的重担。拥有那眉间的烦恼、悒郁的眼神,懂得欣赏、懂得品味。只是在这幼稚当理智的年代,在这希望渺茫的年代,是家乡,挺起胸膛,将我们的理想牢牢守望。我们总在哭声中发现自己忽然间长大,总在笑声中把我们犯下的过错遗忘。
生命在这金灿的年纪豪洒出一片片阳光的香味,这是家乡在我们幼稚的心上磨刻出的成熟味道。那年幼无知的孩子啊,卧在家乡的怀抱将童年的光阴纵情挥洒,遗落下的一曲曲飘扬的歌,却成了家乡母亲用来装点心窗的甜蜜花什。
如今搭上青春快车的我渐渐明白,我的欢声笑语曾滋润了这片土地,家乡的雨雪风霜亦打磨过我那青涩稚嫩的心。时间不曾将我的感恩回馈给家乡,却将家乡的清香气深深镌刻在我的灵魂之中。
现在我要走了,我要去另一片土地寻找我的未来。我多次这样把自己安慰:带走了自己既是带走了家乡。可我依然跑到荒野,对这一土一石仔细叮咛:我了解你那贫瘠的土壤再也满足不了我饕餮的私壑,但我真诚地希望未来的一天你能从我身上挖掘出你金黄的未来。土地,我了解你的不易,父辈们一遍又一遍地用铲用犁压榨你本就缺少“油脂”的躯体,你虽无怨言,我却惭愧。
父辈们如此辛劳只是为装点我人生的行囊,其实充实的行囊早已装不下他们的热情,于是他们又把金钱挂上背包,他们是愿意去相信他们所给予的金钱是可以买到他们温情的呵护的。只是我理解他们,他们的思想早已在太阳的暴晒下焦枯,此刻他们已然不求他们的爱能有多广,只求他们的爱能有多深。他们看见了自己已然再无力及得上我人生的步伐,可他们却是不想就此在我人生的舞台上消失身影,于是便把自己变成牛马,一遍又一遍的在你身上耕耘,只求为我的人生补打花边。
土地想你已然了解,你默默无闻的奉予带走了我无穷无尽的牵念。土地在你的身上我能够闻到父辈们汗水的味道,这酸楚的滋味是父辈们种下的希望,是用来呵护我的成长。土地,幼稚的我无法领悟你的深沉,但我能看见父辈的希望在你无言的豪迈下成熟。
在这父辈拼打的地方,我可以从那深一脚浅一脚的印迹中丈量出我童年的无知、少年的青涩。我是带着土地的呵护在父辈的怀中摸滚长大的,快乐无忧、恣肆无愁。在家乡的荫蔽下看天空的自由、理想的奔放,看纯洁的思想在这片土地上流淌,看洁净的灵魂在这片土地上游荡,看淳朴无华的眼中浮映着她万般的好。家乡的风曾梳理我的'发,家乡的水曾濯洗我的足,家乡曾在我的梦中絮叨她的美。现在,我走了,带着父辈的殷切希望,带着家乡的美好未来,踏出这片土地。
再走出乡门之前,我无数次地描绘外界的美丑善恶,发现我总有坚强的理由,顶得住诱惑,受得了打击。于是我经常看见功成名就后的笑容,荣归故里时的得意。只是自己从未料到家乡在这一场场想象中的分量。当真正面迎困难时,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总给我孤独的困压,进而发现自己竟没有抵御这场灾愆的底气。
我的坚强与坚毅似乎是带有家乡气味的果子,于这外乡之地品咂总有青涩之感。然而,我总不能因此就在心中摹画回乡的路。我知道父辈目光的殷切,渴望证明自己的心的跳动,诺言的灯光在心田的闪耀,所有的这些由不得我回去。于是便让稚嫩的心在这沙石地上磨滚,直到滚出老茧。
多年的摸爬滚打,我已然熟知了这片天空的定律,这块土地的规则。每天早晚须在局促的时间刃上走过,每天早晚需在喧嚷的生活汕头翻过,心灵似乎从不曾有过安歇——我们从不清楚自己该如何享受现始的生活,也不曾静下心来回味生活中的点滴快乐,更不会去追忆往昔的峥嵘岁月。时下的环境,纷扰的城里,我们只顾低头在只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里游走。
其实我们不是不想停下脚步去欣赏、去忆恋,只是城里的生活节奏容不得我们停下脚步。纵使有过休憩,亦只是用一刻的心情来品咂生活那一瞬间的美。我们是很难抛下所有去潇洒去恣肆的,去拾起遗落在道途中的豪言,去寻找往昔生活的无忧步调,去和父辈打捞明灭的乡村往事。这里我植下的嫩苗仍需呵护,这里我的道途悠悠漫长。人生无定,若能安顺地走完这一程,将是我人生的大幸运。
当生命的步履走向中途,我们应已卸下了掮在肩上的人生重担。我们不在为追逐富裕的生活而奔忙,亦无力为儿孙的未来操心。生命已然需要我们停下脚步,学会欣赏。看孙儿光亮灿烂的笑容,无忧无虑的神情,我们会发出出自内心的微笑:这些无忧无虑的花儿,就让这片土地成为你快乐的守护天使,让你在无知无觉中接纳她土色土香的情调韵味。可这是否也触动了你,让你想起童年,想起过往,想起家门前的池塘和小树。
只是时间如流水,你早已不再是原来的自己,家乡是否还会是原来的家乡!只是父辈的记忆早已埋葬在时间的沙土里,少了亲情的系念,家乡已然沦为一座生活过的城,虽然那里演绎过我的童年,但与这里更是承载了我人生的一切。只是一切早已物是人非,纵然踏上这片土地,萧索的记忆也难在孤寂的心上绽放华彩。只是那年幼的豪言,现在想起心中难免局促。
欣赏故乡散文篇十五
我的童年在奶奶家的赤石山边度过,赤色如血的石头在千年的风雪中侵蚀成沙,有风吹过,便飞起阵阵红沙雨,洒落在头顶,滑过指尖。如梦似幻,轻轻扬扬。
常常在傍晚时分,迎着夕阳一个人进山,随手采摘路边的野花,编成花环,戴至头顶或者颈间,小心地提起裙角,在风中旋转,清香四溢。一个女孩儿的快乐,在记忆中筑成永恒。
奶奶的小楼,黛瓦黄墙,大的窗,阳光透过绿叶,洒下斑斓的光点,在各个房间晕散。爷爷的老藤椅,旧报纸,老花镜安静地躺在阳台上,每天傍晚,沏一壶好茶,在香气缭绕中安静地读完当天的晚报,清闽茶香,闭眼小憩,人世安美。
蔬菜、瓜果,自给自足,新鲜,可口。逢年过节,杀几只鸡,炖一锅香气扑鼻,营养丰富的老鸡汤;宰一头羊,全家人围在一起烤全羊。你一言我一语聊着家常趣事,工作烦忧,温馨,快乐。
每一次过完春节,小肚子都吃的鼓鼓的,回到自己的城市各自嚷着减肥,但是每一次想起家乡美味,还是馋的流口水。
入学以来,离开小村,除了寒暑假很少有时间回老家,每次想起家中的一切,花园、小院、羊群、果林、奶奶的小楼、绿油油的蔬菜、香甜的水果,莫名的苦楚便会布满心头,乡愁,相思。
毕业,步入职场,更是少有时间回老家,春节几天冒着天寒地冻匆忙赶回去,可是乡村小路一旦遇到雨雪,便泥泞难行,气温也是下降的吓人。也只得将自己关在家里吹暖气,看电视,毫无乐趣。当年的弟妹,也早已成人,失去了童年的欢声笑语。唯有的一个孩童,我的小小女儿,未满两岁,家人轮流着抱抱、亲亲。也是唯一的慰藉。
看着爷爷奶奶日益老去的容颜,渐渐破旧的小楼,心中无限苍凉。只是在回城的时候,奶奶把家中的土鸡蛋、土特产给儿孙们各自分一些,拿上车,依依不舍地挥手说再见,再见,明年早一些回家。
本可以跟着儿孙定居在城市安度晚年,可是一辈子适应了家乡的新鲜空气,及自由。便情愿留在老家守着小楼,小院。只是盼望着儿女多回家看看,唠唠家常,吃顿父母亲手包的饺子。哪怕只是坐着,看着,也是安慰。
有时候,梦中醒来,想起老家,便辗转反侧,夜不能眠。
那临乡间小路而筑的黛瓦黄墙,从何时开始,成了我梦里回不去的原乡。曾经那样仓促地背上行囊,想用年华,换取一段如水的过往。走过红尘陌上,品过浮世清欢,才知道,人生不过戏梦一场。而回不去的美好,才是最真最美的天堂。就许可以,我将用剩余的时光,重新和老家的一草一木、一瓦一檐,诉说衷肠。
欣赏故乡散文篇十六
身未到家,心已惆怅。
路边的一草一木。
仍那样地亲切。
哪怕一滴露珠。
都仿佛童年的影子。
一闪一闪。
犹如好多好多忘不掉的故事。
仍在顽皮地等着我来。
捉迷藏。
走进村里。
便如同走进了熟悉的时光。
故乡的时光,总是甜甜的。
美美的。
在这样的时光里。
每一句简短的对话。
都会让你透彻心房。
又如同品到了久违的故乡的。
佳酿。
走进故乡。
走进了童年时光。
一个个熟悉的身影。
一片片涌动的希望。
村头的古树还在。
村中的`老房已变楼房。
那正是童年的梦。
在成长。
收割了许多新的惆怅。
如今的故乡。
正是我当年画中憧憬的模样。
我正是画中那颗从故乡里飞出的种子。
纵使你想把故乡遗忘。
她也总会让风儿把梦托进你的心房。
游子身上千缠万绕的乡愁啊。
是永也纺不完线。
扯也好长。
不扯也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