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通用15篇)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为了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一种教学计划。”教案的编写需要关注学生的学情和学习动态,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教师参考和借鉴。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一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3.能用左、右描述物体位置关系。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谈话:听说小朋友的歌唱得可好听了,给老师们唱一首歌吧。学生唱《左手和右手》。
二、认识左右。
2.找找身体上的左右提问: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有着很多像左手和右手一样的好朋友,看一看自己的身体,你能找出像这样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能)请你一边找一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
讲述: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连老师都佩服你们了。现在我要看看你们身体上的这些伙伴配合如何,咱们做个”听口令,帮动作“的游戏。
3.游戏:听口令做动作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
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左手叉腰,左手举起来,向左弯弯腰。
右手叉腰,右手举起来,向右弯弯腰。
4.各种方位介绍同座位。
提问:你能用左边右边来说一句话吗?可以说说这间课室的摆设。
5.理解位置的相对性。
(1)介绍文具的位置。
先自由说文具的位置,再体交流。
(2)提问:谁来说一说铅笔的摆放位置。引导:为什么铅笔一会儿在左边,一会儿又在右边?(对于尺子来说铅笔在它的左边,对于笔盒来说铅笔在它的右边)。
(3)设疑:第二个是什么文具?是尺子还是笔盒?同学们可以讨论讨论。请双方代表上台辩论,明确物体的位置是从右数还是从左数。
过渡:同学们用左右为我们介绍了蓝猫商店的文具,大家说的很好。下面咱们来轻松轻松。
1.学生齐唱《健康歌》。
2.喜欢这首歌的同学请举右手(学生举手),老师也非常喜欢(师举起右手),我举的是右手吗?有不同意见吗?为什么?明确:站立的方向不同,因此左右也就不同。
3.同座位的同学握手,再次验证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反思。
“认识左右”这节课是幼儿园大班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中的一个内容,是在幼儿学习了上下、前后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能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本节课我遵循了大班幼儿的认知规律,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建构新知。
第一,在认识“左右”时,我从幼儿找自己身体中的左和右的游戏进入,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学习的过程,这样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悟,体会到了自己身体上的数学。同时,通过让幼儿互说如何确定自己的左右,这样幼儿获的了大量感性材料,初步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接着又从学生自己及身边的幼儿入手,让幼儿用左右来描述自己的邻居,感受左右,训练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
第二,在教学左、右相对性时,我巧妙地设疑让学生们判断我举的是不是右手,这样一下子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思考;接着我让幼儿举起右手与我进行比较,我适时提问:是不是你们举错手了?你有什么办法说服大家?一石激起千层浪,幼儿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通过我的转身结论得到了验证。通过总结幼儿明白:面对面站着,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最后我通过让幼儿握手和实践活动走楼梯,帮助了幼儿进一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训练了幼儿左、右的方向感,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课上有些幼儿是只顾急着发表自己的意见,还有的在用手比划难以和大家交流。对于大班的幼儿我们今后还需有意培养其这方面的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二
1、懂得数字1、2、3、4、5之间的大小关系。
2、懂得1、2、3、4、5之间相差多少。
教学准备。
1、教学ppt13页。
2、幼儿用书。
3、蜡笔34支。
教学过程。
1、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文具盒,你的文具盒里都有什么?各有多少?
2、今天这节课就是关于我们文具宝宝数量多少的。
3、带读:文具宝宝多。
4、上课之前,先请小朋友回忆一下我们第一节的.时候玩的“看数拍手”游戏。
5、出示ppt幼儿看数拍手。
7、出示。
1我比几小?(2、3、4、5)。
出示3我比几小?(4、5)我比几大?(1、2)。
出示4我比几小?(5)我比几大?(1、2、3)。
出示2我比几小?(3、4、5)我比几大?(1)。
出示5我比几大?(1、2、3、4)。
8、看黑板,跟老师一起给小花填空缺。
9、幼儿自己画书上“填空缺”一题。
10、小猪、小狗、小老鼠各有几只?给数量最多的一种动物涂上颜色。
11、观察螃蟹、小鱼、乌龟、大虾各有几只?给数量最多的一种小动物涂上颜色。
12、结束教学。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三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活动知道10以内数的灵活运算。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2、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
3、计算用的纸和笔。
4、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三、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师: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必备的吗?请幼儿说说。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形式比较新颖,同时又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比较喜欢,所以幼儿学习的兴趣较浓。老师先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既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又为下面的问题做铺垫,这样过渡很自然。学习就是为生活服务的,让幼儿从小知道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拿钱到超市买文具就是很好的体现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到能力弱的幼儿,在去买文具的环节,直接把简单的数字给他们,这样他们会更加自信些。这点以后要多加注意。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四
1.了解小麦的特征及用途。
2.知道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小麦生长期图片,实物麦子一小捆、麦粒一盘、面粉一小袋。
【活动过程】。
1、出示小麦生长期图片,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
2、出示实物麦子,让幼儿观察小麦的外形特征,知道小麦生长在土地里。小麦的茎俗称麦秸、空心、有节、光滑,麦叶狭长。茎的顶端长麦穗,麦穗有象针一样的麦芒,麦穗上的麦粒整齐地排列着,小麦未成熟时呈绿色,初夏成熟时是金黄色的。
3、发给每个幼儿一个麦穗,让幼儿看、摸,了解麦粒是椭圆形的,知道麦粒磨成面粉可以做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油条、面包等等。
4、让幼儿知道麦秸可用来烧饭、烧水,也可用来盖房子、造纸,还可编各种用品,如:草帽、扇子、凉席子、草包等等。
5、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农民伯伯收割麦子的情景。
教师讲解炎热的夏天,农民伯伯收割麦子、捆麦子、搬麦子时汗水直淌,满脸是红的、衣服是湿湿的,腰酸悲痛,让幼儿从中感受收割麦子是辛苦的,应当尊重农民伯伯的,爱惜粮食。
结束部分:智力游戏《看谁说得快》。
教师提问:
1.小麦的茎叫什么?(麦秸)麦叶是什么形状的?(狭长)茎的顶端长什么?(麦穗)小麦未成熟是什么颜色?(绿色)初夏成熟时是什么颜色?(金黄色的)面粉可以做什么?(馒头、油条、饼干等等)麦秸可以做什么?(草帽、扇子、凉席子等等)。
2.以回答速度快,正确的小朋友为胜。
【活动延伸】。
1、启发幼儿到有面粉厂的地方看麦粒如何磨成面粉的2、引导幼儿回家观察妈妈加工馒头的过程。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创造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去思考、去学习、去实践,从而体现了《纲要》中所规定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的思想。例如,认识小麦时,先让幼儿主动去观察;用肢体语言表现小麦的生长过程时也充分尊重幼儿个体独特的表现力。
新《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根据需要合理的安排,因时,因内容灵活的运用。在我们以往的教学观念中,总是以孩子学到了多少内容来定义他的学习到底好还是坏。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幼儿园的学习,我们并不是要让孩子学到多少,而是要积极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在各项活动中获得满足和享受到乐趣,进而使这种满足和乐趣成为孩子终身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教师也无须特别钟情于我们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而是应该随时随地的观察幼儿的兴趣,以幼儿兴趣的需要随时调整我们的教育内容及方案。本次活动中,教师采用了亲身体验、游戏、课件等教学形式组织活动,使幼儿在看看、听听、玩玩、说说、演演中愉快地了解到麦子的生长过程,懂得了珍惜粮食。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五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木棉花的特点(形状、花瓣、颜色)。
2、教育幼儿认识木棉花的重要意义。
3、指导幼儿看中国地图,让幼儿认识到广东省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实物的红色、橙色木棉花各20朵。
2、画有中国地图的a4纸30张,每个幼儿一盒蜡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在我们操场升国旗的地方有两棵大树,小朋友,你们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幼1:不知道。
幼2:木棉花/木棉树。
师:他的名字叫木棉树,那么在他身体上开的花叫什么名字啊?
幼:木棉花。
二、基本部分。
1、把红色的木棉花发到每张桌子上,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木棉花的特点。
师:现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看看木棉花长得怎样的。
幼(大多数):红色的、大大的。
幼:五块花瓣,全部木棉花都是有五块的。
师:那么他的花托是什么颜色的?是不是全部木棉花的花托都是一样的颜色?
幼:绿色,全部木棉花的花托都是绿色的。
师:小朋友,你们猜一猜,木棉花是否只有一种颜色。
幼1:是。
幼2:我看有一棵不是红色的。
师:对。世界上的.木棉花有两种颜色,一种是红艳艳的,一种是橙色的。小朋友看一看,红色和橙色的木棉花,除了颜色以外,是不是都是一样的。
幼:是。都是有五块花瓣,花托都是绿色的。
2、教育幼儿认识木棉户的重要意义,指导幼儿看明白广东省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幼1:不知道。
幼2:木棉花。
师:小朋友,广东省的省花是木棉花,木棉花是很重要的,他代表我们广东省,所以我们要做文明的好孩子,要保护好木棉花,爱护我们的国家。
师:你们知道广东省在中国地图上的什么位置吗?
幼:不知道。
师:小朋友,请看黑板(黑板贴着一张全开纸,上面画着中国地图)。
师:小朋友,请猜一猜。这是什么?
幼1:不知道。
幼2:中国地图。
师:这是中国地图,他看起来好像什么的形状啊?
幼:公鸡。
师:对。我们的广东省就在“鸡的小脚”那里,小朋友,请你们用手指指着广东省让我看一看,我看看小朋友找到没有。
师:小朋友都很聪明,你们还记得,广东省的省花是什么吗?
幼:木棉花。
3、发给小朋友一张用铅笔画有中国图形的a4纸,引导幼儿使用大头笔描出中国地图的形状。
师:对了。现在我请小朋友用大头笔(快思www。heibanzhijia。com)把我画的中国地图描出来。
三、结束部分。
师:现在,请小朋友,用你喜欢的颜色,把“广东省”涂上颜色。
师:既然木棉花是广东省的省花,我们就花一朵木棉花送给我们的广东省,好吗?
幼:好。
师:请把你的纸翻到背面,我们一起来画木棉花。(指导幼儿画木棉花的图案,并让他们涂上喜欢的颜色(红色、橙色))。
师:小朋友请你们把你自己画的“中国地图、广东省和木棉花”带回家给你爸爸妈妈看一看,并可以考一考她们“广东省的省是什么?看看你的爸爸妈妈是不是比你聪明。”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认识中国的国花。
活动反思:
这一天,阳光普照,秋高气爽,桂花飘香。中心幼儿园大班小朋友准时出发远足敬老院,一路上,孩子们两两拉手,排着整齐的队伍向着目的地前进。他们象一群出笼的小鸟,非常的兴奋,不时指点着路旁的东西。活动结束后,给我的印象很深,听我一一道来。
首先,在幼儿的安全上。在活动前,我先踩点,查看路况,计算路程,了解这些情况后,在年级组内先讨论,怎么走?然后大家出发,参观路上必须走过一个十字路口。我们手牵手、拉着前面小朋友的衣服,想老鼠衔这尾巴,一个跟着一个,不掉队、不争抢,保证了孩子的安全。每位老师也在积累经验,知道以后过马路的方法。从这里也反映老师牢记安全,心系孩子。让孩子的活动,家长放心。
其次,参观田野。孩子门到了田野,新奇的世界呈现在面前,如何把有限的时间尽可能的利用。在参观中,充分电动孩子的主体性,让孩子去发现、探索、解决,他们居然想到:让老师抱着能看到柿子、摘柿子;让老师去拔水稻,每人一粒稻子,剥开来看个究竟,怎么后来就变成米呢?还在议论毛豆、黄豆,知道毛豆成熟变黄,就是黄豆。当看到山芋时,我引导他们挖山芋。蔡文杰、缪涛小朋友在蒋老师的指导下挖起了山芋。你看:小手还真能干,揪掉了山芋藤,就用双手刨起了地。在刨地中,我发现他们一边刨一边拉,终于挖了出来,在活动中,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孩子成为探索的源泉。
最后,我们在敬老院进行了慰问演出。孩子们一个个进行了表演,有唱歌、诗朗诵、舞蹈、韵律活动、打击乐等,还为爷爷、奶奶自制了礼物,高兴得爷爷、奶奶合不拢嘴,我们还去那些起不了床的爷爷、奶奶身边慰问,送礼物归他们,让他们也感受重阳节的温暖。
通过这次活动,充分体现了社会即学校的陶行知思想,让孩子在实践中获得知识,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掌握知识,获得经验,把幼儿作为活动中的主体,在活动中得以体现。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六
活动目标:
1、了解邮局及工作人员的工作特点。
2、学习有重点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倾听同伴的介绍。
活动准备:
1、拍摄邮局的照片并制作成多媒体。
2、制作的邮筒一个。
活动预设过程:
1、回忆交流,提问问题:
——“上次我们在大马路上看到了邮筒,也知道了邮筒里的信都要拿到邮局去,然后由邮递员去送信的,对吗?那小朋友们去过邮局吗?你们到邮局去干什么呢?”
2、出示图片,梳理对邮局的认识。
师生共同讨论自己对邮局的认识:
——“邮局的标志性颜色是什么?”(颜色)。
“邮局的标志是怎么样的呀?”
“邮局有哪些功能呢?”(可以寄信、寄包裹、存钱、取钱、打电话、订报纸杂志、带收煤气、电话、自来水费等。)。
“看一下照片,邮局里都有些什么呢?”(有邮箱、有称、有电脑、有桌子等)。
“图片上的这个人在干什么?”(寄包裹)。
“为什么这里有个称啊?称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这里的人们在干吗?”(储蓄业务)。
3、了解邮局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
“这张照片上工作人员在干什么?”(办理包裹业务)。
“这张照片上的叔叔在干什么?”(办理快递业务)。
“那这个阿姨又在做什么呢?”(办理储蓄业务)。
原来啊,邮局的.叔叔阿姨们都有各自的工作岗位,做的事情都是不。一样的。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七
活动目标:
1.认识学习用品,知道他们的用途。
2.尝试学习整理、摆放文具用品的方法,能有序地摆放物品。
3.逐步学习自己整理文具,增强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只书包、铅笔盒、书本等。
2.情境表演:《两个小朋友》(小学生自己收拾文具盒的情景,一个会自己收拾,一个不会收拾。)。
活动过程:
1.谈话,书包里有什么。
师(出示书包):小朋友,这是什么啊?(书包)那你们知道书包里有些什么物品?(书、本子、铅笔盒等等)。
2.认识学习用品,并知道它们的用途。
(1)逐一出示书包内的物品:书、铅笔盒、本子、笔、尺、橡皮等用品,让幼儿讨论各种物品的用处。
(2)引导幼儿将这些物品进行归类。
师小结:铅笔、文具盒、书包、三角套尺、卷笔刀、橡皮、彩色铅笔、水笔、签字笔、没有用过的本子等都是文具。
(3)形成学习用品的概念,知道这些都是小学生学习时需要用到的用品。
3.观看情境表演《两个小朋友》。
比较两个小学生(小明和小方)的文具有什么不同。
幼儿表演,一个幼儿书包里的文具整理的又快又好,另一个幼儿整理的很乱。
(1)师:两个小朋友的表演你发现了什么?(一个整理的很快,另一个还没整理好)。
(2)为什么会这样的,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师小结:大的东西放最下面,有点大的东西放上一层,最小的物品放最上面,整理好后放进书包。)你喜欢小明还是小方?(为什么?)。
(3)师小结:学会自己收拾文具学具很重要。
4.讨论:
小朋友我们应该怎样爱护自己的学习用品?
5.幼儿讨论收拾文具的方法。
学习将自己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收拾摆放整齐。
(1)请两至三名幼儿示范收拾文具的方法。如何收拾的好,为什么?收拾的不好,请幼儿指出怎样改正。
(2)幼儿共同操作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和学具。
6.创设“上课,下课”情况。
幼儿练习摆放整理学习用具,感知体验收放文具的快乐。
比一比:看谁收得又快又整齐。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八
1、了解邮局及工作人员的工作特点。
2、学习有重点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倾听同伴的介绍。
1、拍摄邮局的照片并制作成多媒体。
2、制作的邮筒一个。
1、回忆交流,提问问题:
——“上次我们在大马路上看到了邮筒,也知道了邮筒里的信都要拿到邮局去,然后由邮递员去送信的,对吗?那小朋友们去过邮局吗?你们到邮局去干什么呢?”
2、出示图片,梳理对邮局的认识。
师生共同讨论自己对邮局的认识:
——“邮局的标志性颜色是什么?”(颜色)。
“邮局的标志是怎么样的呀?”
“邮局有哪些功能呢?”(可以寄信、寄包裹、存钱、取钱、打电话、订报纸杂志、带收煤气、电话、自来水费等。)。
“看一下照片,邮局里都有些什么呢?”(有邮箱、有称、有电脑、有桌子等)。
“图片上的.这个人在干什么?”(寄包裹)。
“为什么这里有个称啊?称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这里的人们在干吗?”(储蓄业务)。
3、了解邮局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
“这张照片上工作人员在干什么?”(办理包裹业务)。
“这张照片上的叔叔在干什么?”(办理快递业务)。
“那这个阿姨又在做什么呢?”(办理储蓄业务)。
原来啊,邮局的叔叔阿姨们都有各自的工作岗位,做的事情都是不一样的。
了解邮局的特点和邮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难点是掌握寄信的步骤,在综合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九
1.谈话,书包里有什么。
师(出示书包):小朋友,这是什么啊?(书包)那你们知道书包里有些什么物品?(书、本子、铅笔盒等等)。
2.认识学习用品,并知道它们的用途。
(1)逐一出示书包内的物品:书、铅笔盒、本子、笔、尺、橡皮等用品,让幼儿讨论各种物品的用处。
(2)引导幼儿将这些物品进行归类。
师小结:铅笔、文具盒、书包、三角套尺、卷笔刀、橡皮、彩色铅笔、水笔、签字笔、没有用过的本子等都是文具。
(3)形成学习用品的概念,知道这些都是小学生学习时需要用到的用品。
3.观看情境表演《两个小朋友》,比较两个小学生(小明和小方)的文具有什么不同。
幼儿表演,一个幼儿书包里的文具整理的又快又好,另一个幼儿整理的很乱。
(1)师:两个小朋友的表演你发现了什么?(一个整理的很快,另一个还没整理好)。
(2)为什么会这样的,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师小结:大的东西放最下面,有点大的东西放上一层,最小的物品放最上面,整理好后放进书包。)你喜欢小明还是小方?(为什么?)。
3.讨论:小朋友我们应该怎样爱护自己的学习用品?
4.幼儿讨论收拾文具的方法,学习将自己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收拾摆放整齐。
(1)请两至三名幼儿示范收拾文具的方法。如何收拾的好,为什么?收拾的不好,请幼儿指出怎样改正。
5.创设“上课,下课”情况,幼儿练习摆放整理学习用具,感知体验收放文具的快乐。
比一比:看谁收得又快又整齐。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十
1、了解邮局及工作人员的工作特点。
2、学习有重点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倾听同伴的介绍。
1、拍摄邮局的照片并制作成多媒体。
2、制作的邮筒一个。
1、回忆交流,提问问题:
——“上次我们在大马路上看到了邮筒,也知道了邮筒里的信都要拿到邮局去,然后由邮递员去送信的,对吗?那小朋友们去过邮局吗?你们到邮局去干什么呢?”
2、出示图片,梳理对邮局的认识。
师生共同讨论自己对邮局的认识:
——“邮局的标志性颜色是什么?”(颜色)。
“邮局的标志是怎么样的`呀?”
“邮局有哪些功能呢?”(可以寄信、寄包裹、存钱、取钱、打电话、订报纸杂志、带收煤气、电话、自来水费等。)。
“看一下照片,邮局里都有些什么呢?”(有邮箱、有称、有电脑、有桌子等)。
“图片上的这个人在干什么?”(寄包裹)。
“为什么这里有个称啊?称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这里的人们在干吗?”(储蓄业务)。
3、了解邮局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
“这张照片上工作人员在干什么?”(办理包裹业务)。
“这张照片上的叔叔在干什么?”(办理快递业务)。
“那这个阿姨又在做什么呢?”(办理储蓄业务)。
原来啊,邮局的叔叔阿姨们都有各自的工作岗位,做的事情都是不。一样的。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十一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人民币大班社会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知道人民币的特征和面值。
2、了解货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对面值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有初步的认识。
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幼儿了解:人民币的特征(都有国徽);人民币的种类(纸币和硬币);人民币的面值及相应的汉字。
二、的换算关了解不同面值货币之间系:
1、幼儿展示各自带来的货币,并介绍自己带的10元人民币的组合。
2、出示纸币和硬币的分、角、元,介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0个1分等于1角,10个1角等于1元,10个1元等于10元。)。
3、换算练习(教师或幼儿出题)例:出示5角硬币,可以换几个一角?
出示10元纸币,可以换几张5元?几张2元?几张1元?
三、实践操作(游戏--"买玩具"):
出示一些贴有标价的玩具,请幼儿用自己带来的模拟买玩具。(最好每人能买到一个玩具。)告诉幼儿这是游戏,买来的玩具可以玩一会儿,以后再用玩具换回自己的钱。(用玩具模拟买卖比较合适,这样幼儿买好了可以玩,如果是食品和其他用品,幼儿不能吃和用,游戏的`积极性会受影响。)买卖过程中的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识别玩具的标价,尝试进行货币的换算。
算错的顾客可以回到座位上继续思考,想好了再买。还可以提供一些可操作的货币,让幼儿边摆弄边思考,降低换算的难度。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思路也很清晰,环节衔接得也挺好的,可能是因为用实物来演示,因此整堂课下来气氛都很好。但是,在介绍单位的时候,小朋友还是没能很好的运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慢慢的去引导他们正确运用单位的。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十二
1.认识学习用品,知道他们的用途。
2.尝试学习整理、摆放文具用品的方法,能有序地摆放物品。
3.逐步学习自己整理文具,增强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1.每人准备一只书包、铅笔盒、书本等。
2.情境表演:《两个小朋友》(小学生自己收拾文具盒的情景,一个会自己收拾,一个不会收拾。)
1.谈话,书包里有什么。
师(出示书包):小朋友,这是什么啊?(书包)那你们知道书包里有些什么物品?(书、本子、铅笔盒等等)2.认识学习用品,并知道它们的用途。
(1)逐一出示书包内的物品:书、铅笔盒、本子、笔、尺、橡皮等用品,让幼儿讨论各种物品的用处。
(2)引导幼儿将这些物品进行归类。
师小结:铅笔、文具盒、书包、三角套尺、卷笔刀、橡皮、彩色铅笔、水笔、签字笔、没有用过的本子等都是文具。
(3)形成学习用品的概念,知道这些都是小学生学习时需要用到的用品。
3.观看情境表演《两个小朋友》,比较两个小学生(小明和小方)的文具有什么不同。
幼儿表演,一个幼儿书包里的文具整理的又快又好,另一个幼儿整理的很乱。
师小结:大的东西放最下面,有点大的东西放上一层,最小的物品放最上面,整理好后放进书包。)你喜欢小明还是小方?(为什么?)(2)师小结:学会自己收拾文具学具很重要。
3.讨论:小朋友我们应该怎样爱护自己的学习用品?
4.幼儿讨论收拾文具的方法,学习将自己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收拾摆放整齐。
(1)请两至三名幼儿示范收拾文具的方法。如何收拾的好,为什么?收拾的不好,请幼儿指出怎样改正。
(2)幼儿共同操作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和学具。
5.创设“上课,下课”情况,幼儿练习摆放整理学习用具,感知体验收放文具的快乐。
比一比:看谁收得又快又整齐。
整个活动过程,教师为幼儿搭建了自由探索的舞台,让幼儿自己探索,尝试,思考,教师只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我们首先要有清晰的思路,对整个活动做合理的安排,做到每次操作要求明确,并能为后一次的操作奠定基础。活动层次要清晰,做到层层深入。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十三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社会认识蒙古族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以往认识少数民族只是通过图片向幼儿介绍,幼儿感到很枯燥,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此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设计了本堂教学活动,让幼儿看看,认认,讲讲,跳跳中,学习认识蒙古族。
1、引导幼儿认识蒙古族的名称,居住地,服饰特点及生活习惯。
2、知道蒙古人也是中国人,萌发幼儿对少数民族的情感。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1、了解蒙古人的生活习惯及服饰特点。
2、区分蒙古人和汉族人的服饰。
1、男,女蒙古族服饰各一套,录音机和磁带(友谊舞曲和蒙古族舞曲)
2、幼儿学会跳(友谊舞)
一、开始部分:
1、引起幼儿观察认识蒙古族的兴趣。
师:今天班级来了两名远方的小客人,你们猜猜他们是谁?请两位穿有蒙古族服饰的幼儿边听音乐边跳舞来到幼儿面前。
2、让幼儿猜一猜他们是那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然后两位小朋友自我介绍:我是蒙古族的小朋友。
二、基本部分:
1、认识蒙古族的居住地,知道他们是中国人,是少数民族。
教师小结:各民族朋友是一家。
2、认识蒙古族的服饰特点及生活习惯
请幼儿分别比较汉族小朋友和蒙古族小朋友的服饰有什么不同,从中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特点。
请幼儿跟蒙古族小朋友齐跳《我也骑马巡逻去》,使幼儿知道蒙古族人能歌善舞,会摔跤,骑马,射箭等。
三、结束部分:
幼儿听音乐《友谊舞》和两位蒙古族小朋友边唱边表演,表示各族人民是一家,相亲相爱不分离。
1、观看电视录像或图片,继续向幼儿介绍蒙古族的生活。
2、请幼儿绘画各民族小朋友的画像,通过画像进一步区分各族小朋友的服饰不同。
本堂活动设计,打破了以往只是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幼儿自己看,认,讲,跳等,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认识蒙古族,从中了解少数民族是一家。达到本活动的目标。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十四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蒙古族》大班社会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以往认识少数民族只是通过图片向幼儿介绍,幼儿感到很枯燥,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此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设计了本堂教学活动,让幼儿看看,认认,讲讲,跳跳中,学习认识蒙古族。
1、引导幼儿认识蒙古族的名称,居住地,服饰特点及生活习惯。
2、知道蒙古人也是中国人,萌发幼儿对少数民族的`情感。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1、了解蒙古人的生活习惯及服饰特点。
2、区分蒙古人和汉族人的服饰。
1、男,女蒙古族服饰各一套,录音机和磁带(友谊舞曲和蒙古族舞曲)。
2、幼儿学会跳(友谊舞)。
一、开始部分:
师:今天班级来了两名远方的小客人,你们猜猜他们是谁?请两位穿有蒙古族服饰的幼儿边听音乐边跳舞来到幼儿面前。
2、让幼儿猜一猜他们是那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然后两位小朋友自我介绍:我是蒙古族的小朋友。
二、基本部分:
1、认识蒙古族的居住地,知道他们是中国人,是少数民族。
教师小结:各民族朋友是一家。
请幼儿分别比较汉族小朋友和蒙古族小朋友的服饰有什么不同,从中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特点。
请幼儿跟蒙古族小朋友齐跳《我也骑马巡逻去》,使幼儿知道蒙古族人能歌善舞,会摔跤,骑马,射箭等。
三、结束部分:
幼儿听音乐《友谊舞》和两位蒙古族小朋友边唱边表演,表示各族人民是一家,相亲相爱不分离。
1、观看电视录像或图片,继续向幼儿介绍蒙古族的生活。
2、请幼儿绘画各民族小朋友的画像,通过画像进一步区分各族小朋友的服饰不同。
本堂活动设计,打破了以往只是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幼儿自己看,认,讲,跳等,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认识蒙古族,从中了解少数民族是一家。达到本活动的目标。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十五
活动目标:
1、了解日历基本信息和年、月、日、星期的关系,学会看日历。
2、了解日历的功用,能运用日历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帮助搜集各种挂历、台历、日历、年历卡等布置在教室中。
2、幼儿每人一个年历卡片、每组一个台历。
3、幼儿学习资源6第25页。
活动过程:
一、观察日历,探索日立的功用。
1、猜谜语,引出日历。
可提问幼儿:你是怎么才出来的?
2、相互交流,了解不同的日历。
请幼儿说说:你还见过那哪些不同的.日历。
小结:每页显示一日的叫日历,每页显示一周的叫周历,每页显示一月的叫月历,每页显示一年的叫年历。日历有多种形式,如挂历、台历、年历卡等,现在又有了电子日历。
3、出示年历卡,了解年、月、季节的关系。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三个月是一个季节,共有四个季节。
4、学习查看日历。直到今天是几月几日,能在年历中找到当月,在月历中找到今天的日期,找到今天是星期几。
二、尝试使用年历卡,丰富生活经验。
1、找出自己和亲人的生日日期并做上记录,说一说自己和亲人的生日,向大家介绍在年历卡上寻找生日日期的方法。
2、分别在年历卡上找出元旦、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等节日的具体位置,并抢答是星期几,答对者可给与奖励小粘贴。
三、让幼儿知道时间过去不会再来,懂得珍惜时间。
提问交流:当天是星期几?明天又是几月几日?知道新的一天会代替过去的一天,新的一年会代替过去的一年,时间过去后不会再回来,我们应该过好每一天。
活动延伸:
请幼儿打开幼儿学习资源6第25页,制作本月的月历。
活动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日历》,活动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让幼儿认识了今年的日历,我发现大部分孩子不认识,只有小部分孩子能说上来。于是我用讲一个关于年的故事来吸引孩子的注意,果然孩子们听到有故事,兴趣马上就来了。
通过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儿理解的特点,使幼儿喜欢、理解日历。果然,这种方式大大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天,分别住在12个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通过让幼儿到前面来找年妈妈的孩子,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较好,效果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