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热门22篇)
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集束化管理和评价的重要手段,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在编写教案时,要考虑到学科知识在学生思维发展和认知能力上的要求,适度难易。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编写教案的准则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一
活动目标:
1、认识学习用品,知道他们的用途。
2、尝试学习整理、摆放文具用品的方法,能有序地摆放物品。
3、逐步学习自己整理文具,增强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只书包、铅笔盒、书本等。
2、情境表演:《两个小朋友》(小学生自己收拾文具盒的情景,一个会自己收拾,一个不会收拾。)活动过程:
1、谈话,书包里有什么。
师(出示书包):小朋友,这是什么啊?(书包)那你们知道书包里有些什么物品?(书、本子、铅笔盒等等)。
2、认识学习用品,并知道它们的用途。
(1)逐一出示书包内的物品:书、铅笔盒、本子、笔、尺、橡皮等用品,让幼儿讨论各种物品的用处。
(2)引导幼儿将这些物品进行归类。
师小结:铅笔、文具盒、书包、三角套尺、卷笔刀、橡皮、彩色铅笔、水笔、签字笔、没有用过的本子等都是文具。
(3)形成学习用品的概念,知道这些都是小学生学习时需要用到的用品。
3、观看情境表演《两个小朋友》,比较两个小学生(小明和小方)的文具有什么不同。
幼儿表演,一个幼儿书包里的文具整理的又快又好,另一个幼儿整理的很乱。
师小结:大的东西放最下面,有点大的东西放上一层,最小的物品放最上面,整理好后放进书包。)你喜欢小明还是小方?(为什么?)(2)师小结:学会自己收拾文具学具很重要。
3、讨论:小朋友我们应该怎样爱护自己的学习用品?
4、幼儿讨论收拾文具的方法,学习将自己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收拾摆放整齐。
(1)请两至三名幼儿示范收拾文具的方法。如何收拾的好,为什么?收拾的不好,请幼儿指出怎样改正。
(2)幼儿共同操作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和学具。
5、创设“上课,下课”情况,幼儿练习摆放整理学习用具,感知体验收放文具的`快乐。
比一比:看谁收得又快又整齐。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教师为幼儿搭建了自由探索的舞台,让幼儿自己探索,尝试,思考,教师只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我们首先要有清晰的思路,对整个活动做合理的安排,做到每次操作要求明确,并能为后一次的操作奠定基础。活动层次要清晰,做到层层深入。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二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幼儿园里也有清洁工,并知道清洁工的工作。
2、知道清洁工很辛苦,教育幼儿要尊敬他们。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课前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清洁工的工作。
2、间笔画:清洁工在铺床、洗毛巾、拖地板、倒都浆、洗玩具等。
3、录音机、磁带、蛋糕、小盘子、蜡烛。
活动组织:
1、出示蛋糕,引出课题《夸夸我们的好婆婆》。
教师用语参考:“请小朋友们猜一猜今天是谁过生日?”(幼儿边讲教师边出示间笔画,使幼儿知道婆婆是为我们搞好卫生创设整洁的环境的)。
2、让幼儿知道清洁工的工作很辛苦,教育幼儿要尊敬清洁工,并尽量减轻清洁工婆婆的工作。
教师用语参考:“我们要听婆婆的话,对婆婆要有礼貌,不乱扔饭菜,爱护玩具,减轻婆婆的工作。
3、点蜡烛、吃蛋糕,祝婆婆生日快乐。
教师用语参考:“请每组小朋友讲一句祝贺婆婆的话。”(放录音《祝你生日快乐》)。
4、小朋友们分组活动,帮助清洁工婆婆做事:擦桌子、洗杯子、洗毛巾。清洁工婆婆感谢小朋友。
活动建议:
经常组织幼儿洗毛巾、洗茶杯、洗玩具,培养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孩子们知道了我们生活的小区、街道等都是有清洁工打扫干净的,他们的工作很辛苦,也很平凡,但却很伟大。懂得尊重环卫工人并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并学会从整理自己周边的环境卫生开始来养成个人讲卫生的好习惯。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幼儿发言的面很广,兴致很高。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三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木棉花的特点(形状、花瓣、颜色)。
2、教育幼儿认识木棉花的重要意义。
3、指导幼儿看中国地图,让幼儿认识到广东省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实物的红色、橙色木棉花各20朵。
2、画有中国地图的a4纸30张,每个幼儿一盒蜡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在我们操场升国旗的地方有两棵大树,小朋友,你们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幼1:不知道。
幼2:木棉花/木棉树。
师:他的名字叫木棉树,那么在他身体上开的花叫什么名字啊?
幼:木棉花。
二、基本部分。
1、把红色的木棉花发到每张桌子上,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木棉花的特点。
师:现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看看木棉花长得怎样的。
幼(大多数):红色的、大大的。
幼:五块花瓣,全部木棉花都是有五块的。
师:那么他的花托是什么颜色的?是不是全部木棉花的花托都是一样的颜色?
幼:绿色,全部木棉花的花托都是绿色的。
师:小朋友,你们猜一猜,木棉花是否只有一种颜色。
幼1:是。
幼2:我看有一棵不是红色的。
师:对。世界上的.木棉花有两种颜色,一种是红艳艳的,一种是橙色的。小朋友看一看,红色和橙色的木棉花,除了颜色以外,是不是都是一样的。
幼:是。都是有五块花瓣,花托都是绿色的。
2、教育幼儿认识木棉户的重要意义,指导幼儿看明白广东省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幼1:不知道。
幼2:木棉花。
师:小朋友,广东省的省花是木棉花,木棉花是很重要的,他代表我们广东省,所以我们要做文明的好孩子,要保护好木棉花,爱护我们的国家。
师:你们知道广东省在中国地图上的什么位置吗?
幼:不知道。
师:小朋友,请看黑板(黑板贴着一张全开纸,上面画着中国地图)。
师:小朋友,请猜一猜。这是什么?
幼1:不知道。
幼2:中国地图。
师:这是中国地图,他看起来好像什么的形状啊?
幼:公鸡。
师:对。我们的广东省就在“鸡的小脚”那里,小朋友,请你们用手指指着广东省让我看一看,我看看小朋友找到没有。
师:小朋友都很聪明,你们还记得,广东省的省花是什么吗?
幼:木棉花。
3、发给小朋友一张用铅笔画有中国图形的a4纸,引导幼儿使用大头笔描出中国地图的形状。
师:对了。现在我请小朋友用大头笔(快思www。heibanzhijia。com)把我画的中国地图描出来。
三、结束部分。
师:现在,请小朋友,用你喜欢的颜色,把“广东省”涂上颜色。
师:既然木棉花是广东省的省花,我们就花一朵木棉花送给我们的广东省,好吗?
幼:好。
师:请把你的纸翻到背面,我们一起来画木棉花。(指导幼儿画木棉花的图案,并让他们涂上喜欢的颜色(红色、橙色))。
师:小朋友请你们把你自己画的“中国地图、广东省和木棉花”带回家给你爸爸妈妈看一看,并可以考一考她们“广东省的省是什么?看看你的爸爸妈妈是不是比你聪明。”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认识中国的国花。
活动反思:
这一天,阳光普照,秋高气爽,桂花飘香。中心幼儿园大班小朋友准时出发远足敬老院,一路上,孩子们两两拉手,排着整齐的队伍向着目的地前进。他们象一群出笼的小鸟,非常的兴奋,不时指点着路旁的东西。活动结束后,给我的印象很深,听我一一道来。
首先,在幼儿的安全上。在活动前,我先踩点,查看路况,计算路程,了解这些情况后,在年级组内先讨论,怎么走?然后大家出发,参观路上必须走过一个十字路口。我们手牵手、拉着前面小朋友的衣服,想老鼠衔这尾巴,一个跟着一个,不掉队、不争抢,保证了孩子的安全。每位老师也在积累经验,知道以后过马路的方法。从这里也反映老师牢记安全,心系孩子。让孩子的活动,家长放心。
其次,参观田野。孩子门到了田野,新奇的世界呈现在面前,如何把有限的时间尽可能的利用。在参观中,充分电动孩子的主体性,让孩子去发现、探索、解决,他们居然想到:让老师抱着能看到柿子、摘柿子;让老师去拔水稻,每人一粒稻子,剥开来看个究竟,怎么后来就变成米呢?还在议论毛豆、黄豆,知道毛豆成熟变黄,就是黄豆。当看到山芋时,我引导他们挖山芋。蔡文杰、缪涛小朋友在蒋老师的指导下挖起了山芋。你看:小手还真能干,揪掉了山芋藤,就用双手刨起了地。在刨地中,我发现他们一边刨一边拉,终于挖了出来,在活动中,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孩子成为探索的源泉。
最后,我们在敬老院进行了慰问演出。孩子们一个个进行了表演,有唱歌、诗朗诵、舞蹈、韵律活动、打击乐等,还为爷爷、奶奶自制了礼物,高兴得爷爷、奶奶合不拢嘴,我们还去那些起不了床的爷爷、奶奶身边慰问,送礼物归他们,让他们也感受重阳节的温暖。
通过这次活动,充分体现了社会即学校的陶行知思想,让孩子在实践中获得知识,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掌握知识,获得经验,把幼儿作为活动中的主体,在活动中得以体现。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四
活动重难点:
理解元旦的意义,了解庆祝元旦的方式。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交流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激发学习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
如: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年中,有哪些节日吗?(出示各种节日的日历卡片,引导幼儿说出节日名称:春节、元宵节、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国庆节、元旦等等)今天呀,我们主要来学习元旦。
2.教师提问:有谁知道元旦是几月几日?代表什么?(新一年的到来,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3.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元旦是怎么来的吗?
提示:元旦是在1月1日,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早晨、一天的意思。元旦就是一年的开始、一年的第一天。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
二、向幼儿介绍迎接新年的各种方式,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庆祝元旦。
1.引导幼儿交流以往是怎样过新年的?(放烟花、吃饺子等)。
2.了解全国各地人们是过新年的不同方式,出示各种图片,引导幼儿认识人们为了迎接元旦所做的各种准备工作。提示:唱歌跳舞、剪窗花、蒸各式馍馍、包饺子、放烟花、等。
3.引导幼儿交流以往过新年的方法,然后,引导幼儿说出今年想怎样迎接元旦的到来?提示:教师向幼儿表达自己迎接元旦的.想法,再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元旦很快就到了,我最想剪一些窗花贴在小朋友们家的窗户上,送一张我自己制作的贺卡给我的爸爸妈妈。
4.让幼儿发现我们庆祝元旦要跟别人说祝福语,然后引导幼儿讨论,庆祝元旦要说哪些祝福语,体验集体庆祝元旦的喜悦。
三、引导幼儿谈谈新一年的想法和愿望。
1.教师出示班级幼儿的相片,讨论相片中的人物在做什么,让幼儿感觉到自己比以前长大了,比以前更能干了,知道过了这个新年,又长大了一岁。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在新的一年想做哪些事?
四、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收集全国上下庆祝元旦或有关元旦的资料,制作成元旦专题,让幼儿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元旦。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五
废纸盒一只,泡沫纸和橡皮筋若干,彩色纸,安全型大头针,数字卡,记号笔。
制作方法:
1.用彩色纸包装纸盒。
2.用泡沫纸剪成若干个圆形,用记号笔在上面写上数字。
3.用安全型大头针将这些圆形泡沫纸固定在纸盒上。
4.在纸盒的左下角贴上一张数字卡(如图一)。
5.另准备饮料瓶瓶盖,并用记号笔写上数字和算术符号,供幼儿列式用。
玩法:
1.用橡皮筋套住2至3枚大头针,使圆形上的数字相加等于左下角的数字,数字卡可根据需要变换。
2.根据围套住的几个数字、数字卡上的数字列算式。
各色泡沫纸,彩色回形针,数字卡片,房子形状的记录纸。
制作方法:
1.用绿色和棕色泡沫纸制作若干棵小树,再用其他色纸剪出不同的.水果,分别贴在小树上。
2.用打孔机在小树两边下方和数字卡片上下打小孔。
玩法:
1.幼儿根据水果树上的水果数量,按照数的组成规律找出相应卡片,用回形针串挂在果树两边,直到所有的分解方法挂完为止(如图2)。
2.将所有分解方法记录在小房子里(如图3)。
制作方法:
1.在纸盒内贴一张卡纸做底板,再将彩色纸剪成的小圆形整齐地贴在底板上做棋盘。
2.将小瓶子装饰成小兵,分红蓝两色。
玩法:
两人一组,各拿一种颜色的"小兵"。游戏开始,两人轮流投骰子,将所得点子相加或相减(投骰子前两人约定用加法还是用减法),如:3+3=6或6-3=3。谁先报出得数即可将一"小兵"放入棋盘中,以小兵占得的空格多为胜(如图4)。
活动目标。
1、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2、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六
活动目标:
1.认识学习用品,知道他们的用途。
2.尝试学习整理、摆放文具用品的方法,能有序地摆放物品。
3.逐步学习自己整理文具,增强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幼儿活动时遵守秩序的观念。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只书包、铅笔盒、书本等。
2.情境表演:《两个小朋友》(小学生自己收拾文具盒的情景,一个会自己收拾,一个不会收拾。)。
活动过程:
1.谈话,书包里有什么。
师(出示书包):小朋友,这是什么啊?(书包)那你们知道书包里有些什么物品?(书、本子、铅笔盒等等)。
2.认识学习用品,并知道它们的用途。
(1)逐一出示书包内的物品:书、铅笔盒、本子、笔、尺、橡皮等用品,让幼儿讨论各种物品的用处。
(2)引导幼儿将这些物品进行归类。
师小结:铅笔、文具盒、书包、三角套尺、卷笔刀、橡皮、彩色铅笔、水笔、签字笔、没有用过的本子等都是文具。
(3)形成学习用品的概念,知道这些都是小学生学习时需要用到的用品。
3.观看情境表演《两个小朋友》,比较两个小学生(小明和小方)的文具有什么不同。
幼儿表演,一个幼儿书包里的文具整理的又快又好,另一个幼儿整理的很乱。
(1)师:两个小朋友的表演你发现了什么?(一个整理的很快,另一个还没整理好)。
(2)为什么会这样的,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师小结:大的东西放最下面,有点大的东西放上一层,最小的物品放最上面,整理好后放进书包。)你喜欢小明还是小方?(为什么?)。
(2)师小结:学会自己收拾文具学具很重要。
3.讨论:小朋友我们应该怎样爱护自己的学习用品?
4.幼儿讨论收拾文具的方法,学习将自己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收拾摆放整齐。
(1)请两至三名幼儿示范收拾文具的方法。如何收拾的好,为什么?收拾的不好,请幼儿指出怎样改正。
(2)幼儿共同操作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和学具。
5.创设“上课,下课”情况,幼儿练习摆放整理学习用具,感知体验收放文具的快乐。
比一比:看谁收得又快又整齐。
活动反思:
教学一开始,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星期天笑笑去文具店买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标价牌上的标价她看不太明白,因此想请同学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你能从这幅图里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在解读主题图的时候找到小数,发现这些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不一样,不是整数元的,有的不到1元。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的经历,因此他们对于标价所表示的几元几角几分能够很清楚地知道,我及时地抓住这个时机,趁热打铁,研究这些价格的组成部分,让他们小组讨论这些数的共同特点,从而了解小数的意义:当我们不能用整数表示一个数的时候就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如5角是1元的一半,不能用1元来表示,我们就可以用0.50元来表示。像0.50、8.00、3.50、16.85、1.06等这些数我们就叫做小数。
巩固练习时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对于“贰。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七
活动目的:
1、让幼儿了解哈萨克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
2、主要从哈萨克族的生活、食俗了解他们的主要生活习惯及居住地。
3、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准备。
1、课前丰富有关地理知识与音乐舞蹈方面的技巧。
2、自制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中国地图、甘肃地图、阿克塞地图,让幼儿了解家乡。
3.讲述哈萨克族的生产和生活。
二、基本部分。
3、出示哈萨克族民族乐器――冬不拉、库布孜等。(冬不拉是哈萨克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一般在宴请、节日期间谈唱)然后由教师小结,加深幼儿印象。
三、结束部分。
2、欣赏哈萨克族传统舞蹈――黑走马,幼儿随音乐自由舞蹈。
3、结束。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八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3.能用左、右描述物体位置关系。
4.让幼儿认识左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谈话:
听说小朋友的歌唱得可好听了,给老师们唱一首歌吧。学生唱《左手和右手》。
二、认识左右。
2.找找身体上的左右提问: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有着很多像左手和右手一样的好朋友,看一看自己的身体,你能找出像这样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能)请你一边找一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
讲述: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连老师都佩服你们了。现在我要看看你们身体上的这些伙伴配合如何,咱们做个“听口令,帮动作”的游戏。
3.游戏:听口令做动作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
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左手叉腰,左手举起来,向左弯弯腰。
右手叉腰,右手举起来,向右弯弯腰。
4.各种方位介绍同座位。
提问:你能用左边右边来说一句话吗?可以说说这间课室的摆设。
5.理解位置的相对性。
(1)介绍文具的位置。
先自由说文具的位置,再体交流。
(2)提问:谁来说一说铅笔的摆放位置。引导:为什么铅笔一会儿在左边,一会儿又在右边?(对于尺子来说铅笔在它的左边,对于笔盒来说铅笔在它的右边)。
(3)设疑:第二个是什么文具?是尺子还是笔盒?同学们可以讨论讨论。请双方代表上台辩论,明确物体的位置是从右数还是从左数。
过渡:同学们用左右为我们介绍了蓝猫商店的文具,大家说的很好。下面咱们来轻松轻松。
1.学生齐唱《健康歌》。
2.喜欢这首歌的同学请举右手(学生举手),老师也非常喜欢(师举起右手),我举的是右手吗?有不同意见吗?为什么?明确:站立的方向不同,因此左右也就不同。
3.同座位的同学握手,再次验证左右的相对性。
小百科:方位:方向位置。东、南、西、北为基本方位;东北、东南等为中间方位。在出生星座表中,两个星球对角的距离称为方位。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九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3.能用左、右描述物体位置关系。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谈话:听说小朋友的歌唱得可好听了,给老师们唱一首歌吧。学生唱《左手和右手》。
二、认识左右。
2.找找身体上的左右提问: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有着很多像左手和右手一样的好朋友,看一看自己的身体,你能找出像这样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能)请你一边找一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
讲述: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连老师都佩服你们了。现在我要看看你们身体上的这些伙伴配合如何,咱们做个”听口令,帮动作“的游戏。
3.游戏:听口令做动作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
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左手叉腰,左手举起来,向左弯弯腰。
右手叉腰,右手举起来,向右弯弯腰。
4.各种方位介绍同座位。
提问:你能用左边右边来说一句话吗?可以说说这间课室的摆设。
5.理解位置的相对性。
(1)介绍文具的位置。
先自由说文具的位置,再体交流。
(2)提问:谁来说一说铅笔的摆放位置。引导:为什么铅笔一会儿在左边,一会儿又在右边?(对于尺子来说铅笔在它的左边,对于笔盒来说铅笔在它的右边)。
(3)设疑:第二个是什么文具?是尺子还是笔盒?同学们可以讨论讨论。请双方代表上台辩论,明确物体的位置是从右数还是从左数。
过渡:同学们用左右为我们介绍了蓝猫商店的文具,大家说的很好。下面咱们来轻松轻松。
1.学生齐唱《健康歌》。
2.喜欢这首歌的同学请举右手(学生举手),老师也非常喜欢(师举起右手),我举的是右手吗?有不同意见吗?为什么?明确:站立的方向不同,因此左右也就不同。
3.同座位的同学握手,再次验证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反思。
“认识左右”这节课是幼儿园大班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中的一个内容,是在幼儿学习了上下、前后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能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本节课我遵循了大班幼儿的认知规律,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建构新知。
第一,在认识“左右”时,我从幼儿找自己身体中的左和右的游戏进入,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学习的过程,这样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悟,体会到了自己身体上的数学。同时,通过让幼儿互说如何确定自己的左右,这样幼儿获的了大量感性材料,初步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接着又从学生自己及身边的幼儿入手,让幼儿用左右来描述自己的邻居,感受左右,训练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
第二,在教学左、右相对性时,我巧妙地设疑让学生们判断我举的是不是右手,这样一下子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思考;接着我让幼儿举起右手与我进行比较,我适时提问:是不是你们举错手了?你有什么办法说服大家?一石激起千层浪,幼儿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通过我的转身结论得到了验证。通过总结幼儿明白:面对面站着,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最后我通过让幼儿握手和实践活动走楼梯,帮助了幼儿进一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训练了幼儿左、右的方向感,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课上有些幼儿是只顾急着发表自己的意见,还有的在用手比划难以和大家交流。对于大班的幼儿我们今后还需有意培养其这方面的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十
活动目标:
让幼儿初步感知空气的特性:看不见、摸不着;到处都有;空气能流动。
材料准备:
透明塑料袋若干个、积木玩具、每人一组图标和一张记录卡、铅笔、牙签、小棍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塑料袋,引出空气,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些小客人(出示塑料袋),提问:它有什么用呀?(装东西用)。
2、老师演示用袋子装苹果或玩具,让幼儿说出瘪袋子变鼓,并透过袋子可以看到里面装的东西是什么。
3、老师变魔术:不装东西,也能让袋子变鼓(装空气,不要让幼儿看见)。
4、幼儿尝试变魔术:不装东西,让袋子变鼓。提问:什么原因?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引出”空气“这个概念)。
二、幼儿用塑料袋捉空气,证明空气到处都有。
1、幼儿在教室里捉到了空气,猜一猜,在幼儿园什么地方还有空气,你能捉住它吗。
幼儿边说,教师边展示图标贴在黑板上。”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如果幼儿说园以外地方,教师可引导幼儿下次去那些地方试试)。
2、幼儿拿着袋子去图标所代表的地方去捉空气,捉到后把图标贴在记录纸上,从而验证空气到处都有。
3、幼儿按图标逐一实验后,把幼儿的`记录卡展示在黑板上,进行小结。
这个空气朋友真淘气,它到处都藏,可是小朋友们可聪明了,把它们从水房、厕所、楼道……都找出来了,空气到处都有,有的小朋友还说在公园里,在家里等许多地方都有空气,那小朋友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一找,看看能不能把空气朋友找到。
三、证明空气是流动的。
我们的好朋友空气说:”小朋友真聪明,我藏哪你们都能把我找到,你们把我装在袋子里,我可闷得慌了,我想出去亲亲你们的小脸蛋,还想和你们做游戏。小朋友想想,你们不把袋子口打开,怎样才能让我(空气)流出来亲亲你们呀?"(让幼儿先猜用什么办法)。
提示:用准备好的牙签、铅笔、小棍等帮忙,在袋子上扎个眼,然后把眼对准脸,就可以感觉到空气流出来了。
四、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小朋友见过什么东西开始是瘪的,后来充上空气,就变鼓了?(皮球、充气玩具、轮胎等)。
2、教师给瘪皮球打气。
3、幼儿到户外玩吹气球的游戏。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的内容实际是很抽象的,如何能让幼儿理解是个难点。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以幼儿动手操作为核心的活动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感知了空气的特点及作用。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幼儿既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也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十一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活动知道10以内数的灵活运算。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2、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
3、计算用的纸和笔。
4、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三、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师: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必备的吗?请幼儿说说。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形式比较新颖,同时又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比较喜欢,所以幼儿学习的兴趣较浓。老师先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既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又为下面的问题做铺垫,这样过渡很自然。学习就是为生活服务的,让幼儿从小知道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拿钱到超市买文具就是很好的体现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到能力弱的幼儿,在去买文具的环节,直接把简单的数字给他们,这样他们会更加自信些。这点以后要多加注意。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十二
1、了解邮局及工作人员的工作特点。
2、学习有重点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倾听同伴的介绍。
1、拍摄邮局的照片并制作成多媒体。
2、制作的邮筒一个。
1、回忆交流,提问问题:
——“上次我们在大马路上看到了邮筒,也知道了邮筒里的信都要拿到邮局去,然后由邮递员去送信的,对吗?那小朋友们去过邮局吗?你们到邮局去干什么呢?”
2、出示图片,梳理对邮局的认识。
师生共同讨论自己对邮局的认识:
——“邮局的标志性颜色是什么?”(颜色)。
“邮局的标志是怎么样的`呀?”
“邮局有哪些功能呢?”(可以寄信、寄包裹、存钱、取钱、打电话、订报纸杂志、带收煤气、电话、自来水费等。)。
“看一下照片,邮局里都有些什么呢?”(有邮箱、有称、有电脑、有桌子等)。
“图片上的这个人在干什么?”(寄包裹)。
“为什么这里有个称啊?称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这里的人们在干吗?”(储蓄业务)。
3、了解邮局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
“这张照片上工作人员在干什么?”(办理包裹业务)。
“这张照片上的叔叔在干什么?”(办理快递业务)。
“那这个阿姨又在做什么呢?”(办理储蓄业务)。
原来啊,邮局的叔叔阿姨们都有各自的工作岗位,做的事情都是不。一样的。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十三
活动目标:
1、了解日历基本信息和年、月、日、星期的关系,学会看日历。
2、了解日历的功用,能运用日历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帮助搜集各种挂历、台历、日历、年历卡等布置在教室中。
2、幼儿每人一个年历卡片、每组一个台历。
3、幼儿学习资源6第25页。
活动过程:
一、观察日历,探索日立的功用。
1、猜谜语,引出日历。
可提问幼儿:你是怎么才出来的?
2、相互交流,了解不同的日历。
请幼儿说说:你还见过那哪些不同的.日历。
小结:每页显示一日的叫日历,每页显示一周的叫周历,每页显示一月的叫月历,每页显示一年的叫年历。日历有多种形式,如挂历、台历、年历卡等,现在又有了电子日历。
3、出示年历卡,了解年、月、季节的关系。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三个月是一个季节,共有四个季节。
4、学习查看日历。直到今天是几月几日,能在年历中找到当月,在月历中找到今天的日期,找到今天是星期几。
二、尝试使用年历卡,丰富生活经验。
1、找出自己和亲人的生日日期并做上记录,说一说自己和亲人的生日,向大家介绍在年历卡上寻找生日日期的方法。
2、分别在年历卡上找出元旦、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等节日的具体位置,并抢答是星期几,答对者可给与奖励小粘贴。
三、让幼儿知道时间过去不会再来,懂得珍惜时间。
提问交流:当天是星期几?明天又是几月几日?知道新的一天会代替过去的一天,新的一年会代替过去的一年,时间过去后不会再回来,我们应该过好每一天。
活动延伸:
请幼儿打开幼儿学习资源6第25页,制作本月的月历。
活动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日历》,活动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让幼儿认识了今年的日历,我发现大部分孩子不认识,只有小部分孩子能说上来。于是我用讲一个关于年的故事来吸引孩子的注意,果然孩子们听到有故事,兴趣马上就来了。
通过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儿理解的特点,使幼儿喜欢、理解日历。果然,这种方式大大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天,分别住在12个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通过让幼儿到前面来找年妈妈的孩子,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较好,效果也不错。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十四
1、了解邮局及工作人员的工作特点。
2、学习有重点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倾听同伴的介绍。
1、拍摄邮局的照片并制作成多媒体。
2、制作的邮筒一个。
1、回忆交流,提问问题:
——“上次我们在大马路上看到了邮筒,也知道了邮筒里的信都要拿到邮局去,然后由邮递员去送信的,对吗?那小朋友们去过邮局吗?你们到邮局去干什么呢?”
2、出示图片,梳理对邮局的认识。
师生共同讨论自己对邮局的认识:
——“邮局的标志性颜色是什么?”(颜色)。
“邮局的标志是怎么样的呀?”
“邮局有哪些功能呢?”(可以寄信、寄包裹、存钱、取钱、打电话、订报纸杂志、带收煤气、电话、自来水费等。)。
“看一下照片,邮局里都有些什么呢?”(有邮箱、有称、有电脑、有桌子等)。
“图片上的.这个人在干什么?”(寄包裹)。
“为什么这里有个称啊?称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这里的人们在干吗?”(储蓄业务)。
3、了解邮局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
“这张照片上工作人员在干什么?”(办理包裹业务)。
“这张照片上的叔叔在干什么?”(办理快递业务)。
“那这个阿姨又在做什么呢?”(办理储蓄业务)。
原来啊,邮局的叔叔阿姨们都有各自的工作岗位,做的事情都是不一样的。
了解邮局的特点和邮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难点是掌握寄信的步骤,在综合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十五
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说出邮票的基本特征。
1.搜索有关邮票的`图书、图片、集邮册。
2.每人一个放大镜,一张邮票。
1.请幼儿讲述自己喜欢的一张邮票。
2.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看邮票上有什么?代表什么?
如:写有“中国邮政”“china”是中国“100分”表示金额费用。
3.鼓励幼儿找出与别人不同的问题,发现邮票上的秘密。如t代表特种邮票;j代表纪念邮票;“1900”代表发行年代。
5.让幼儿互相欣赏邮票,能说出各种邮票的区别。
在观察邮票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引导其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并合力解决问题,而不是教师强加给幼儿。
让幼儿自己设计邮票。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十六
1.认识学习用品,知道他们的用途。
2.尝试学习整理、摆放文具用品的方法,能有序地摆放物品。
3.逐步学习自己整理文具,增强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1.每人准备一只书包、铅笔盒、书本等。
2.情境表演:《两个小朋友》(小学生自己收拾文具盒的情景,一个会自己收拾,一个不会收拾。)
1.谈话,书包里有什么。
师(出示书包):小朋友,这是什么啊?(书包)那你们知道书包里有些什么物品?(书、本子、铅笔盒等等)2.认识学习用品,并知道它们的用途。
(1)逐一出示书包内的物品:书、铅笔盒、本子、笔、尺、橡皮等用品,让幼儿讨论各种物品的用处。
(2)引导幼儿将这些物品进行归类。
师小结:铅笔、文具盒、书包、三角套尺、卷笔刀、橡皮、彩色铅笔、水笔、签字笔、没有用过的本子等都是文具。
(3)形成学习用品的概念,知道这些都是小学生学习时需要用到的用品。
3.观看情境表演《两个小朋友》,比较两个小学生(小明和小方)的文具有什么不同。
幼儿表演,一个幼儿书包里的文具整理的又快又好,另一个幼儿整理的很乱。
师小结:大的东西放最下面,有点大的东西放上一层,最小的物品放最上面,整理好后放进书包。)你喜欢小明还是小方?(为什么?)(2)师小结:学会自己收拾文具学具很重要。
3.讨论:小朋友我们应该怎样爱护自己的学习用品?
4.幼儿讨论收拾文具的方法,学习将自己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收拾摆放整齐。
(1)请两至三名幼儿示范收拾文具的方法。如何收拾的好,为什么?收拾的不好,请幼儿指出怎样改正。
(2)幼儿共同操作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和学具。
5.创设“上课,下课”情况,幼儿练习摆放整理学习用具,感知体验收放文具的快乐。
比一比:看谁收得又快又整齐。
整个活动过程,教师为幼儿搭建了自由探索的舞台,让幼儿自己探索,尝试,思考,教师只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我们首先要有清晰的思路,对整个活动做合理的安排,做到每次操作要求明确,并能为后一次的操作奠定基础。活动层次要清晰,做到层层深入。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十七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蒙古族》大班社会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以往认识少数民族只是通过图片向幼儿介绍,幼儿感到很枯燥,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此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设计了本堂教学活动,让幼儿看看,认认,讲讲,跳跳中,学习认识蒙古族。
1、引导幼儿认识蒙古族的名称,居住地,服饰特点及生活习惯。
2、知道蒙古人也是中国人,萌发幼儿对少数民族的`情感。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1、了解蒙古人的生活习惯及服饰特点。
2、区分蒙古人和汉族人的服饰。
1、男,女蒙古族服饰各一套,录音机和磁带(友谊舞曲和蒙古族舞曲)。
2、幼儿学会跳(友谊舞)。
一、开始部分:
师:今天班级来了两名远方的小客人,你们猜猜他们是谁?请两位穿有蒙古族服饰的幼儿边听音乐边跳舞来到幼儿面前。
2、让幼儿猜一猜他们是那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然后两位小朋友自我介绍:我是蒙古族的小朋友。
二、基本部分:
1、认识蒙古族的居住地,知道他们是中国人,是少数民族。
教师小结:各民族朋友是一家。
请幼儿分别比较汉族小朋友和蒙古族小朋友的服饰有什么不同,从中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特点。
请幼儿跟蒙古族小朋友齐跳《我也骑马巡逻去》,使幼儿知道蒙古族人能歌善舞,会摔跤,骑马,射箭等。
三、结束部分:
幼儿听音乐《友谊舞》和两位蒙古族小朋友边唱边表演,表示各族人民是一家,相亲相爱不分离。
1、观看电视录像或图片,继续向幼儿介绍蒙古族的生活。
2、请幼儿绘画各民族小朋友的画像,通过画像进一步区分各族小朋友的服饰不同。
本堂活动设计,打破了以往只是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幼儿自己看,认,讲,跳等,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认识蒙古族,从中了解少数民族是一家。达到本活动的目标。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十八
活动目标:
1.认识学习用品,知道他们的用途。
2.尝试学习整理、摆放文具用品的方法,能有序地摆放物品。
3.逐步学习自己整理文具,增强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只书包、铅笔盒、书本等。
2.情境表演:《两个小朋友》(小学生自己收拾文具盒的情景,一个会自己收拾,一个不会收拾。)。
活动过程:
1.谈话,书包里有什么。
师(出示书包):小朋友,这是什么啊?(书包)那你们知道书包里有些什么物品?(书、本子、铅笔盒等等)。
2.认识学习用品,并知道它们的用途。
(1)逐一出示书包内的物品:书、铅笔盒、本子、笔、尺、橡皮等用品,让幼儿讨论各种物品的用处。
(2)引导幼儿将这些物品进行归类。
师小结:铅笔、文具盒、书包、三角套尺、卷笔刀、橡皮、彩色铅笔、水笔、签字笔、没有用过的本子等都是文具。
(3)形成学习用品的概念,知道这些都是小学生学习时需要用到的用品。
3.观看情境表演《两个小朋友》。
比较两个小学生(小明和小方)的文具有什么不同。
幼儿表演,一个幼儿书包里的文具整理的又快又好,另一个幼儿整理的很乱。
(1)师:两个小朋友的表演你发现了什么?(一个整理的很快,另一个还没整理好)。
(2)为什么会这样的,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师小结:大的东西放最下面,有点大的东西放上一层,最小的物品放最上面,整理好后放进书包。)你喜欢小明还是小方?(为什么?)。
(3)师小结:学会自己收拾文具学具很重要。
4.讨论:
小朋友我们应该怎样爱护自己的学习用品?
5.幼儿讨论收拾文具的方法。
学习将自己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收拾摆放整齐。
(1)请两至三名幼儿示范收拾文具的方法。如何收拾的好,为什么?收拾的不好,请幼儿指出怎样改正。
(2)幼儿共同操作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和学具。
6.创设“上课,下课”情况。
幼儿练习摆放整理学习用具,感知体验收放文具的快乐。
比一比:看谁收得又快又整齐。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十九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人民币大班社会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知道人民币的特征和面值。
2、了解货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对面值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有初步的认识。
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幼儿了解:人民币的特征(都有国徽);人民币的种类(纸币和硬币);人民币的面值及相应的汉字。
二、的换算关了解不同面值货币之间系:
1、幼儿展示各自带来的货币,并介绍自己带的10元人民币的组合。
2、出示纸币和硬币的分、角、元,介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0个1分等于1角,10个1角等于1元,10个1元等于10元。)。
3、换算练习(教师或幼儿出题)例:出示5角硬币,可以换几个一角?
出示10元纸币,可以换几张5元?几张2元?几张1元?
三、实践操作(游戏--"买玩具"):
出示一些贴有标价的玩具,请幼儿用自己带来的模拟买玩具。(最好每人能买到一个玩具。)告诉幼儿这是游戏,买来的玩具可以玩一会儿,以后再用玩具换回自己的钱。(用玩具模拟买卖比较合适,这样幼儿买好了可以玩,如果是食品和其他用品,幼儿不能吃和用,游戏的`积极性会受影响。)买卖过程中的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识别玩具的标价,尝试进行货币的换算。
算错的顾客可以回到座位上继续思考,想好了再买。还可以提供一些可操作的货币,让幼儿边摆弄边思考,降低换算的难度。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思路也很清晰,环节衔接得也挺好的,可能是因为用实物来演示,因此整堂课下来气氛都很好。但是,在介绍单位的时候,小朋友还是没能很好的运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慢慢的去引导他们正确运用单位的。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二十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地球大班社会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通过活动了解环境污染,并逐渐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2.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见解;。
3.能积极地参与活动。
4.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5.引导幼儿快乐的参与游戏,认真遵守游戏规则。
教学课件《认识地球》。
(一)导入:
猜谜语导入活动。(地球)。
(二)播放幻灯片,认识地球的外形及特点。
今天我想请你们看一看这些图,想一想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地球上哪些地方是美的?”
“你们去过哪些地方也是很美的?”
请幼儿讲述对地球的认识及自己见到美的东西。
(三)了解地球正在遭受的种种危害。
1.请幼儿来说说地球上的哪些地方生病了。
2.出示头饰,
讲述“我是一个生病的地球爷爷,最近几年,我身上的病越来越多了,我的空气中有许多的细菌,使空气受到污染,我的海水、湖水都变了颜色,不再是蓝蓝的大海,清洁的河流,我的森林变得光秃秃了,有的树叶也长不出来了,鸟儿没有了自己的家,唉,我真难过呀!”
(四)寻找为地球爷爷治病的方法(出示生病的地球挂图)。
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地球爷爷的病好起来?
幼儿分两组进行比赛。
“每个人想一种,最好和前面的小朋友说得不一样,你们每说一种,老师就拿掉一块被污染的地球,看哪一组的小朋友为地球爷爷治好的病多。”
(五)活动延伸。
教学应当来源于生活,还原于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还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怎样做到教师少动,学生多动;教师引导,学生实践;这是我设计“地球和地球仪”这一节时一直思考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地球和地球仪”一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立课堂教学的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符合学生的实践活动;贴近学生生活,挖掘学生身边的教学素材。这节课没有沿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采取学生探究活动、小组合作及教师启发性教学,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建立经纬网的空间概念,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中培养分工协作的意识。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成为学生学习交往和合作的过程,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得到极大的提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1、习题选择要与时俱进;2、问题衔接过渡要自然;3、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二十一
1、认识学习用品,知道他们的用途。
2、尝试学习整理、摆放文具用品的方法,能有序地摆放物品。
3、逐步学习自己整理文具,增强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1、每人准备一只书包、铅笔盒、书本等。
2、情境表演:《两个小朋友》(小学生自己收拾文具的情景,一个会自己收拾,一个不会收拾)。
1、认识学习用品,并知道它们的用途。
——逐一出示书包、书、铅笔盒、本子、笔、尺、橡皮等用品,并讨论它们的用处。
——形成学习用品的概念,知道这些都是小学生学习时需要用到的用品。
2、观看情景表演《两个小朋友》,比较两个小学生的文具有什么不同。
——小结:学会自己收拾文具学具很重要。
3、讨论:怎样爱护自己的学习用品?如何将书包望的用品摆放整齐呢?
4、幼儿讨论收拾文具的方法,学习将自己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收拾摆放整齐。
——请一幼儿示范收拾文具的方法。
——幼儿共同操作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和学具。
5、创设“上课,下课”情况,幼儿练习摆放整理学习用具,感知体验收放文具的快乐。
——比一比:看谁收得又快又整齐。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文具和学具篇二十二
1.谈话,书包里有什么。
师(出示书包):小朋友,这是什么啊?(书包)那你们知道书包里有些什么物品?(书、本子、铅笔盒等等)。
2.认识学习用品,并知道它们的用途。
(1)逐一出示书包内的物品:书、铅笔盒、本子、笔、尺、橡皮等用品,让幼儿讨论各种物品的用处。
(2)引导幼儿将这些物品进行归类。
师小结:铅笔、文具盒、书包、三角套尺、卷笔刀、橡皮、彩色铅笔、水笔、签字笔、没有用过的本子等都是文具。
(3)形成学习用品的概念,知道这些都是小学生学习时需要用到的用品。
3.观看情境表演《两个小朋友》,比较两个小学生(小明和小方)的文具有什么不同。
幼儿表演,一个幼儿书包里的文具整理的又快又好,另一个幼儿整理的很乱。
(1)师:两个小朋友的表演你发现了什么?(一个整理的很快,另一个还没整理好)。
(2)为什么会这样的,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师小结:大的东西放最下面,有点大的东西放上一层,最小的物品放最上面,整理好后放进书包。)你喜欢小明还是小方?(为什么?)。
3.讨论:小朋友我们应该怎样爱护自己的学习用品?
4.幼儿讨论收拾文具的方法,学习将自己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收拾摆放整齐。
(1)请两至三名幼儿示范收拾文具的方法。如何收拾的好,为什么?收拾的不好,请幼儿指出怎样改正。
5.创设“上课,下课”情况,幼儿练习摆放整理学习用具,感知体验收放文具的快乐。
比一比:看谁收得又快又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