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化妆品调研报告建议(模板4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化妆品调研报告建议篇一
调研时间:20__.10.16
目 录
概要
引言
情况介绍
分析预测
附件
报告概要: 为了促进化妆品行业市场健康发展,迎合消费者的要求,针对长沙市岳麓区、雨花区和芙蓉区下辖的16个社区的382名消费者展开,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这些消费者进行市场调研。
针对消费者对于化妆美容行业整体的评价的满意程度,以及他们对于各大化妆品的要求及意见要采取接纳和改进的措施,促进全市化妆品行业市场健康发展,迎合消费者的要求。
必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防止部分商家只在乎利润而忽视消费者的权益,加强市场的管理,压制部分商家故意抬高价格及忽悠消费者的现象,严格的要求生产、进出口等一系列对于消费者有作用途径,同时需要引导消费者进行合理的消费观念,购买到货真价实的满意化妆品。
引言:
情况介绍
消费者对当前美容院开展的 美容服务的总体评价是:认为很满意的有20人,占5.2%;满意的有76人,占19.9%;一般的有223人,占58.4%;不满意的有51人,占13.4%;很不满意的有12人,占3.1%。
消费者对当前美容服务最不满意的方面:认为是业务水平问题的有31人,占8.1%;认为是服务态度问题的有50人,占13.1%;认为是卫生状况问题的有37人,占9.7%;认为是价格问题的有68人,占17.8%;认为是诱购产品的有113人,占29.6%;认为是产品质量的有62人,占16.2%;认为是损害赔偿问题的有13人,占3.4%;其他问题的有8人,占2.1%。
当前化妆品时常存在的最主要问题:认为是价格虚高的有93人,占24.3%;认为是虚假宣传的有145人,占37.9%;认为是假冒伪劣的有82人,占21.5%;认为是售后服务差的有53人,占13.9%;认为是其他问题的有9人,占2.4%。
如何看待名人代言的美容化妆品广告问题:认为可信的有28人,
占7.3%;认为多数可信的有67人,占17.5%;认为半信半疑的有126人,占33%;认为多数不可信的有114人,占29.9%;认为不可信的有47人,占12.3%。
至于名人效应问题,29.9%的消费者认为其不可信,只有7.3%的消费者相信其的宣传力度和可信性。
2)选购化妆品时首先想要知道的信息问题:认为是产品功效的有132人,占34.6%认为是安全问题的有145人,占38%;认为是价格的有83人,占21.7%;认为是进口还是国产的有20人,占5.2%;认为是其他问题的有2人,占0.5%。
52.6%;回答有时注意的有124人,占32.5%;回答不注意的有57人,占14.9%。
通过上面条形图可知,消费者对于化妆品的生产日期、有效期方面的关注度是较高的,由此各大美容化妆机构需要加强对于这些的严查力度,使得消费者买到放心的化妆品。
4)当问及是否清楚如何从外包装上辨别真、假“原装进口化妆品”时,回答“清楚”的有35人,占9.2%;回答“不太清楚”的有242人,占63.4%;回答“不清楚”的有105人,占27.4%。
由上面的条形图可知,大部分的消费者不能很清楚的辨别,由此个美容机构需要加强引导作用,使得消费者买到真正的产品。
5)当问及是否因使用美容化妆品导致皮肤受到伤害的经历时,回答“有”的有108人,占28.3%;回答“没有”的有186人,占48.7%;回答“没有注意/不能确定”的有88人,占23%。
11、在使用化妆品皮肤受到伤害后,是否能够得到厂家或美容服务机构的满意处理?回答“能够”的有70人,占18.3%;回答“不能够”的有193人,占50.5%;回答“没有要求处理”的有119人,占31.2%。
通过上面两个数据可知,大部分消费者在使用化妆品时没有受到伤害,可一旦受到伤害时消费者却得不到该有的维权力,因此各大美容及化妆品行因该加强其的售后服务,对于服务态度的改进。
6)关于整顿和规范美容化妆品市场的首要问题时,认为是严格从业人员资质认可的有74人,占19.4%;认为是加强卫生环境要求及监督的有51人,占13.4%;认为是强化消费教育的有18人,占4.7%;认为揭露虚假违法广告的有89人,占23.3%;认为要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有101人,占26.4%;认为要树立优秀典型的有30人,占7.8%;认为是其他的有19人,占5%。
由图可知,加强从业人员资质、对市场监督以及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时普遍消费者认为需要加强的地方。
分析预测
我市消费者美容化妆品的消费水平:在382名被调查的消费者中,平均每月用于美容化妆品的花费106.71元,由此可知我市存在巨大的消费市场,拥有足够的利益效应。
结论及建议:
结论:针对长沙消费者市场的巨大利益效应,以及消费者对于化妆美容行业整体的评价的满意程度,同时他们对于各大化妆品的要求及意见要采取接纳和改进的措施,促进全市化妆品行业市场健康发展,迎合消费者的要求。
建议:必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防止部分商家只在乎利润而忽视消费者的权益,加强市场的管理,压制部分商家故意抬高价格及忽悠消费者的现象,严格的要求生产、进出口等一系列对于消费者有作用途径,同时需要引导消费者进行合理的消费观念,购买到货真价实的满意化妆品。
附件
化妆品调研报告建议篇二
一、 基本情况
截至xx年5月,我县无保健食品专营单位,有兼营单位85
家,其中药品经营企业65家、超市及其他门店xx年**州保健食品监管工作要点及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百日行动”,重点对减肥、辅助降血糖、缓解体力疲劳类保健食品进行专项检查。
(二)化妆品。
1. 重点调研检查化妆品经营使用单位购进渠道的合法性以及建立健全并执行验收、索证索票制度的情况。
2. 以化妆品专营单位、美容机构为重点,加强对美白、祛斑、祛痘以及防晒类等特殊用途化妆品合法情况的调研检查。
3. 以美容美发机构为重点,调研检查是否有使用“三无”化妆品、过期化妆品、违法添加化妆品以及自制化妆品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目前我县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不配套,监管依据不充分,致使监管措施不力。
《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保健食品监管后续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甚至《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尚未出台,现有的化妆品监管相关法律法规也早已无法满足新的监管需要,对保健食品、化妆品的监管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对在监管中存在的许多违法违规行为,基层执法人员常常感到监管措施乏力,力不从心。
(二)职能移交后,环节界定模糊,部门之间沟通交流不畅。
职能移交后,由于新的配套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在一些环节上出现了界定模糊的情况,就我县而言,《食品安全法》出台后,保健食品、化妆品的监管职能很快移交给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原来的行政许可部门就停止了保健食品、化妆品《食品流通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的发放,而现行法律法规也未对此作出明确规定,从而导致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监管者与经营者之间沟通的困难。
(三)保健食品监管方面存在的其他问题。
1.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标示不统一。由于保健食品监管历史的沿革,造成了目前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标示的不统一,产品有效期的要求不一致,常常使消费者和基层监管部门感到困惑。
2.生产厂家“一号多用”,或者冒用其他合法厂家批准证号。生产厂家为占据市场份额,擅自增加产品类型,常见如补钙类保健食品同一个批准证号被同时用于儿童型、孕妇型、高钙型或不同口味等。同时,还存在冒用合法企业批准证号的情况,例如,在此次专项检查中,我局就查获了涉嫌冒用合法企业生产的气血双补案 件,目前已立案调查。
3.虚假广告夸大宣传,手段愈加隐蔽。随着监管部门对违法保健食品广告的打击整治,近年来未发现我县有通过电视媒体发布虚假宣传广告的行为。但保健食品推销从发宣传单、贴广告等传统方式转向隐蔽的居民小区,采取在监管单位八小时工作时间以外通过推销员现身说法、免费体检、健康讲座以及赠送牙膏、鸡蛋、饼干等花俏小礼品的方式进行宣传,夸大产品功能,引诱欺骗消费者尤其是老年、文化素质偏低的消费者消费。
4.索证索票以及进货查验、销售记录不完善。通过调研检查发现,我县大部分经营单位都建立了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购进销售记录制度,但在执行中还存在资质收集不齐全,尤其是检验报告未逐批收集的情况,存在购进、销售记录不完善,记录要素不齐全,只记录大宗品种,数量小的品种未进行记录等情况。
(四)化妆品监管方面存在的其他问题。
1.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培训不到位。规模较大的化妆品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高,单位对员工培训教育也较为重视,能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并建立档案,但绝大部分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甚至有从业人员对化妆品效期等常识都不甚了解,加之人员流动性大,对化妆品的相关专业知识培训较少,对化妆品相关法律法规更是一无所知。有的甚至连自己归属于哪个部门监管都不清楚。
2. 绝大部分从业人员未进行健康检查。除个别规模较大的化妆品经营单位、部分兼营化妆品的药品经营企业按照《**省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对直接接触化妆品的从业人员进行了健康检查外,其他单位的从业人员均未按要求进行健康检查。
3. 存在购进渠道不规范、索证索票制度执行不严的情况。辖区内大部分化妆品经营单位都建立了索证索票制度,但在执行中除个别较大规模经营单位外,还普遍存在购进化妆品时未严格审查供货方资质,索证索票制度执行不严格,索取的购进票据仅为开具了数量、单价、金额的要素不全的手写单据的情况,甚至还存在未索取相关资质证明材料以及购进票据的行为。
4. 存在同系列化妆品共用一个号的“一号多用”情况。由于生产厂家要取得化妆品卫生许可证,尤其是进口化妆品卫生许可批件,从经济上、精力上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加之地方保护主义思想造成的对“一号多用”行为有意或无意的默许,有的生产厂家尤其是小规模的生产厂家就采取“一号多用”的方式生产同一系列产品,尤其以防晒、祛斑、祛痘等特殊用途类化妆品为突出。
5. 小化杂类化妆品未标明相关许可信息的情况较为严重。洗面奶、化妆水、护肤霜等常规化妆品,其产品包装上一般都标明了生产及卫生许可证等相关信息,但对于小化杂类化妆品还存在未标明上述信息的情况,最为突出的有指甲油、价格低廉的唇彩、胭脂等。
6. 部分经营单位还存在销售过期化妆品的情况。部分化妆品经营单位,尤其是规模较小的单位,对化妆品过期情况未引起重视,甚至认为过期时间不长,又非入口产品,不会存在什么安全隐患。在此次专项检查中,我局就查处了销售过期美容霜、过期面膜的违法案件2件。
7. 美容机构使用超过有效期化妆品以及违法添加情况时有发生。由于美容机构服务人群的特定性、直接性、现场性,顾客往往希望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为了迎合顾客的心理,留住客源,部分美容院不得不采取一些不规范的措施,比如,进行抗粉刺、祛痘时添加甲硝唑、氯霉素,美白护理时添加vc针剂等。还有自制所谓纯天然面膜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
另外,由于美容服务的特殊性,美容院还会使用一些多人共用的大包装产品,对这部分产品单个顾客对产品的归属感不强,对产品的情况关注度不高,因此滋生了使用过期产品而顾客全然不知的情况。有的美容机构为节约成本还存在不区分顾客肤质使用产品的情况,所有这些行为,势必造成很多安全隐患。
8. 美发机构使用的化妆品较为混乱,尤其以染发、烫发类为突出。美发机构使用的洗发用品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顾客在美发店购买后存放在店内,美发店提供服务使用,这部分产品由于顾客对产品归属感强,对产品情况关心,所以问题相对较少;另一种是由美发店统一提供多人共用的大包装产品,这类产品由于是多人共用,加之顾客流动性大,所以顾客对产品情况一般都不太在意,因此造成了部分美发机构为了利润最大化而使用小厂甚至是小作坊生产的质量较差的,有的甚至是没有取得生产许可的产品。
美发机构使用的烫发、染发产品问题尤为突出。因为利益的驱动再加之长期处于监管真空,美发机构使用的烫发、染发产品质量令人堪忧。由于烫发、烫染发剂一般都需要几种制剂混合使用,加之顾客在美发机构消费时关注点往往更多在其技术上,所以烫发、染发剂使用时到底添加了什么成分、是否超过有效期、是否合法,常常被忽视,导致部分美发机构堂而皇之使用不合格的烫发、染发剂而不被发现。
9. 化妆品销售使用过程中出现纠纷时鉴定困难。由于化妆品的特殊性,在使用中会有部分受用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如果情况轻微,经营单位尚有能力与消费者协商处理,但如果情况稍微严重,需要对是否是化妆品质量引发的问题进行权威界定时就非常困难。加之目前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相关部门往往采取简单的、要求经营单位息事宁人给予经济补偿的方式,这就给经营单位和消费者都带来了困惑,双方权益得不到合法、正当的保障,也无利于整个行业健康、有序、法治发展。
四、存在问题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建议
(一) 尽快健全完善保化品监管法律法规,使监管工作能够有法可依。
保化品现行法律法规已不适应当前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必须尽快修订。应根据《食品安全法》制定一套适用于我国保化品监管的法规条例,不但要规范保化品的注册审批、生产经营过程,还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保化品的市场准入(退出)、质量检验、安全评估、安全监测和监督抽查、质量预警、广告宣传以及产品标志、标识、标签等管理制度。还应根据美容美发行业的特殊性制定更有针对性、更具操作性的法规制度,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狠抓监管队伍建设,提升监管能力,打造一支适应新形式的高素质监管队伍。
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网络等媒介,以保化品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规范等为内容,加强对监管人员的系统培训教育,打造一支政治思想过硬、法律法规熟悉、业务能力强、工作责任心重的高素质监管队伍。
(三)提高从业人员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强化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
部分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单位对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企业理念、质量管理等不甚了解,缺乏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保化品安全观念缺乏,安全意识淡薄,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和守法意识都不具备,对执法部门的监管不理解甚至存在抵触情绪。以保化品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为重点,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力度,从而提高从业人员法律意识、安全意识。与企业签订并督促其按质量安全责任书的责任要求从事经营,真正担负起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四)借助各种渠道大张旗鼓对消费者进行宣传,培养理性、成熟、依法的消费群体。
通过播放公益广告、悬挂宣传横幅、经营场所悬挂安全警示、发放宣传单等各种渠道,采取“六进”、举办讲座、开办宣传网站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使广大消费者能正确认识保化品的作用,保持良好心态,提高识别能力,科学消费、理性消费、健康消费。同时,采取公布举报电话、发布打假信息、公示法律法规制度等方式加大社会监督力量,形成全民参与、人人打假的气候,使制假售假行为受到遏制。
(五)创新监管机制,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作为监管部门,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也是检验监管水平、监管效果的一个标杆。要根据当地化妆品行业的实际,在不违背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制定不同监管措施,在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同时,要对整个行业进行扶优治劣。比如,根据化妆品专营店、美容、美发机构、大型超市、小摊店各种不同业态采取符合实际情况的不同监管措施;对特殊用途类化妆品、基础类化妆品实行重点监管,对一些销售量小的、安全隐患不大的小化杂类品种采取逐步规范的措施。
(六)坚持源头治理,加强区域合作。
上游不防风治沙,下游又且能保持水土?保化品也不例外,其流通性强、覆盖面广,违法产品虽然发现在市场,但源头在生产,要真正做到铲除违法行为,坚持源头治理是关键。所以,必须从准入审批、生产、流通、不良反应监测等多环节入手,多部门协作,跨区域共同作战方可见成效。
(七)加强抽验机构和检验队伍建设,加大抽验力度,提高抽验靶向性。
保化品如果存在包装、标签、标识不合格、被污染以及超过有效期等从表面就能判断的违法违规,执法人员只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强化工作责任心,一般都能发现。但要判断产品成份是否合格、用量是否准确,是否添加了违法违禁成份等就必须通过相关技术检验,但目前在基层监管部门该项技术支撑根本无法满足监管需要,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加强检验机构和检验队伍建设。
应加大对改善睡眠、辅助降血糖、缓解体力疲劳、减肥类保健食品以及对防晒、美白、祛斑、祛痘、烫发、染发等重点产品的抽验数量和抽验频次,提高抽验的靶向性,充分发挥科学、有效、权威监管手段的作用。
(八)加强日常监管,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加大违法违规案件查处力度,做好司法衔接。
加强对保化品经营单位日常监督检查,大力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对有不良记录的经营单位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保化品要及时采取下架、暂停生产销售、责令召回、信息通报等有效措施,确保消费者使用安全。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绝不手软。对涉嫌犯罪的,必须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九)开展示范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质量安全示范建设,打造一批在当地有影响、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的示范单位,以点带面,发挥市场引领作用。
(十)引导、鼓励建立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促进行业自律。
引导鼓励以法律意识强、管理规范、配合积极的经营单位为主体,建立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搭建平台、反映诉求、传递信息,依照法律法规组织开展行业内训,开展行业评比,督促企业自律,营造保化品行业上进、守法、安全、专业的良好氛围。
化妆品调研报告建议篇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进行,国民经济迅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化妆品市场也得以迅猛发展。1987年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额仅为10多亿元,1991年增加到40亿元,1993年猛增为90多亿元,近年来平均年增长率都达到50%。为了解泉州市化妆品市场现状、消费者状况与消费心态、市场未来发展等问题,我们对泉州市化妆品消费市场进行了这次问卷调查,从中我们对泉州化妆品市场概况及消费者行为特征有了初步了解。
护肤类化妆品为主流在接受调查大多数读者中,高达87%人主要使用护肤类化妆品,而对于彩妆类化妆品使用者仅占2、7%,两类均使用者为10、3%。化妆品市场调查报告。结果同时调查显示:除了有48%人每天使用一次化妆品外,有41%人一天要使用几次。这说明在泉州化妆品已成为大众商品,其普及率很高。在使用频率方面,男士和女士有比较明显差异,45%女士选择"一天几次",44、1%选择"每天一次",而有18、1%男士选择"一天几次",59、7%选择"每天一次"。虽然男士使用化妆品频率低于女士,但是其使用频率绝对值并不是很低,这也说明泉州男性化妆品市场容量不容小视,是值得商家开拓一个市场。
44、6%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男性化妆品品种不够丰富,22、1%被调查者认为购买不方便,20、1%被调查者认为质量不够好,21、1%被调查者认为功能不全,13、4%被调查者对服务不满意。化妆品市场调查报告。可见,目前泉州市场上男性化妆品在品种、质量、功能、购买方便性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这也说明泉州男性化妆品市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是商家不能错过一块大蛋糕。
超市为最大销售渠道从化妆品来源上看,有96、4%人是自己购买,有3、6%人是接受亲友馈赠。在购买化妆品人中,有45、3%是从超市购得,42、7%选择化妆品专卖店,12、7%是在一般化妆品店购买,而仅有4%来自于美容院。这显示了泉州化妆品市场一大特色:较多人是在超市中购买化妆品,这是泉州超市特别发达缘故。化妆品专卖店从业者一般具有美容护肤专业知识,能够为消费者提供详细产品介绍和咨询,而且专卖店提供化妆品品种比较丰富,所以有一大部分人在专卖店购买化妆品。
目前,在泉州美容院作用更多是提供美容服务,而非销售化妆品。在使用化妆品人当中,有54、7%人认为应该用完再买,但也有不少人(25、7%)认为只要好就可以买,随意购买和偶尔购买人只占到了其中16%。百元价位最受欢迎据这次调查统计结果,泉州人化妆品月平均消费额在50-100元之间占38、5%,100-200元占15、9%,200-400元占4、7%,超过400元仅有0、3%。可以看出,泉州消费者中化妆品月消费额在50元以内比较多(占40、5%),月消费在400元以上者大多为"白领"女性或其他高收入者。 在护肤品价格调查中,42%被调查者可以接受价格在20元到50元之间,29%被调查者可以接受价格在50元到100元之间,13、7%被调查者能接受100到200之间价格,接受200元以上护肤品被调查者只有2、7%。由此可见,价格在100元以下护肤品更受泉州消费者青睐。
中青年是消费主力军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化妆品使用者年龄集中在20-40岁之间,其比例高达84、6%,20岁以下、40岁以上使用者所占比例则很小。调查还显示,年龄在30岁以下消费者,化妆品月消费在50-100元之间较多,占40、3%;年龄在30-40岁消费者中,可接受月平均消费在50元以下有40、7%;而50-100元消费水平占了37%,二者相差不大。但年龄大于40岁中老年人化妆品消费则较低,每月愿意用于化妆品消费金额在50元以下就占到68、8%。这与他们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有很大关系。
化妆品调研报告建议篇四
专业生产男士护肤品,包括男士洗面奶、男士面膜、男士润肤霜、爽肤水、乳液、眼霜、剃须泡沫和须后乳等。专业解决男士皮肤干燥、暗淡无光、青春痘等问题。洗净残留皮肤油分及多余油脂,去角质、污垢;在补充水分、营养的同时,促进细胞的活力;滋润、营养肌肤,延缓老化,隔离有害物质对肌肤的损害,防止肌肤疲劳,深层补充营养,修复日间肌肤受到的伤害。焕发男人精彩。
(1)男士护肤品的市场现状
男士护肤品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进入企业多,竞争白热化,资金投入高,市场更新快,各品牌争相亮相荧屏,以大制作明星代言人、高新科技概念等广告吸引消费者。从市场上现有的护肤品来看,在功能诉求上囊括了所有的皮肤症状;在通路上覆盖了商场专柜、超市卖场、专业美容院、药房、直营连锁等所有渠道;在价格上从几元到上千元一瓶低中高档一应俱全;在人群定位上包括了儿童、青少年、中老年各个年龄段。而且以上各个不同的区隔市场中都有领导品牌出现,新品牌要想从几千个护肤品牌中找到空白点切入并脱颖而出绝非易事。
高档护肤品发展迅速,国际品牌加快了市场进入步伐,目前跨国化妆品公司占据了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制高点。在高档化妆品中,外资品牌一统天下;在中档化妆品中,以跨国化妆品公司为主体的合资品牌占据市场主要份额。资生堂(含资生堂和欧珀莱两品牌)、高丝(含高丝、艾文莉)、欧莱雅(含兰蔻、欧莱雅、碧欧泉、赫莲娜、羽西、小护士)、雅诗兰黛(含雅诗兰黛和倩碧)、郑明明、sk-ii等品牌已经或正在加快市场拓展步伐,可以预计这一市场的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
(2)护肤品发展趋势
男士护肤品所占比例显著上升,是一个近在眼前的真实的待挖掘的广阔市场。从20xx年开始不断出击扩展新的市场,打起男士护肤品概念化的主意,面对国际品牌与本土品牌在女性护肤保养市场上激烈的竞争,曾经被日化产业严重忽略的男士日化品的潜在巨大市场崭露头角,并不断被各大品牌重磅推出。国际大品牌纷纷推出自己的男士护肤用品来抢占市场,如欧莱雅集团、妮维娅公司、迪奥公司、法国的nickel,国内的髙皙、高夫。其针对的主流顾客群基本是社会精英层。
(1)男士护肤品市场的现状
从单一的洁面乳、香皂,到包含爽肤水、乳液、眼霜、剃须泡沫和须后乳的全套系列,国内终端市场在用了将近10年时间培育着男士护肤品的规模之后,20xx年的男士护肤品正向规模化和品牌化前进。
市场调查显示:现有男士化妆品品牌的主要占有率为:欧莱雅男土占10%,碧欧泉占9.22%,倩碧占6.4%,妮维雅占6.36%,阿迪达斯占5.55%,俊士占5.12%,碧柔占4.83%,曼秀雷敦占4.17%,大宝占2.65%,高夫占2.63%,其他占到42.31%。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现有的男士护理用品市场是群雄并起,并无一家独大之势。
夏季是护肤品和个人护理品的旺销季节,给男士护肤品牌升温制造绝佳契机,妮维雅、欧莱雅、丁家宜等准专业男士品牌不仅提前在央视和省级卫视开始广告投放,并且已经在形象柜中开辟男士产品陈列区;雅诗缇丽、高皙等国产男士护肤品牌推出独特概念的护肤和个人护理产品,并且通过促销品、地堆等手段提升销量;而高夫及广东地区的部分男士品牌率先以专业男士品牌形象向专营店终端渠道下沉,越来越多的代理商也在争相引进储备男士品牌,酝酿下一阶段男士护肤品新焦点的升温。
(2)男士护肤品市场的发展趋势
趋势一:产品品类继承细分
男士护肤品主导品种是配合剃须使用、防晒、收缩毛孔、祛痘消炎、运动护理产品等。大多是以清洁、滋润和保护为主的日常护肤品。许多知名品牌都具有系列化的针对男性皮肤特质和生活习惯的护肤品。
男士护肤美容品的分类越来越细致,用料更趋向天然,就连包装也多半简单、朴实。那些富含维他命、营养素、水杨酸,可以对皮肤起清洁、保护和滋润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肤质的产品将大受欢迎。使用简单、易保存也是男士护肤品的趋势之一。
趋势二:护肤品市场细分
们事业成功、日理万机,需要时刻保持最好的形象面对这个世界,只要产品能够满足需要,价格根本不是问题,高端品牌瞄准的正是这一类人群。
趋势三:品牌的心智定位确立
当今的男士护肤品牌还是在一片混战中,每个品牌的产品线都拉得很长,恨不得把每个细分市场都抢占下来,所以才会出现市场没有龙头品牌的情况。据新秦商务咨询统计,男妆各个品牌在品牌认知度和使用情况方面都非常接近,基本上是谁的广告多谁就排在前列,外资品牌的优势十分明显。 所以,在未来的几年中,各大品牌一定会出现更精准、更独特的品牌定位,以此来抢占细分市场老大的位置,从而带动自己其他品类的发展。
趋势四:消费者意识提高
随着男士护肤品牌的营销革新,在未来的4-5年中,男士护肤品市场会进入高速发展期,特别是网络购物和移动电子商务的持续火爆更会加速这一进程,3g手机的普及会让购物和消费更加积极和随时随地,而这更符合男性的消费行为——从某个关注点想到自己应该买什么产品,然后产生爱好,直接上网搜索获得信息,购买之后又会通过巨大的人际网络去口碑传播,使更多的人关注这个话题,这样一来整个市场就会迅速成熟,消费意识也会快速提升。
统计得出44.7%的受访者是为了清洁、控油污。滋润、保湿者达28.4%,只有13.5%受访者选择保养美白。
从中可以发现男士最希望解决的肌肤问题---皮肤出油。男士自身内分泌系统较为旺盛,长时间地运动和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导致肌肤油脂大量增加,出油是最为典型地肌肤特性,而没有及时清洁的油脂和堆积的角质层也会导致痤疮和炎症,成为男性最为困扰地肌肤问题。美白产品只占13.5%不少男士认为皮肤美白护理是女性的专利,男人最好阳刚一些,所以企业在生产宣传男士护肤品时要弱化美白功效。
大多数男士购买洗面奶占37.1%,润肤乳18.6%,护手霜 11.9%,润唇膏 10.6%。相反作为男士必需的剃须水膏仅占6.1%,古龙水3.4%。
在护肤品的选购方面,大家的意见也各有不同,但一致的是大家都希望通过物美价廉来表达自己的消费意见,既希望购买到有功效、有品牌的护肤品,又希望价格合算。表面上看似乎意义不大,但仔细分析会了解到消费者对能令自己满意的产品的渴望心态,也许太过理想化。
38.1%,电视广告居第二占28.6%,杂志占10.6%,网络占9.5%,,还有13.2%的受访者通过其他途径了解。这就说明企业在对男士的护肤品宣传方面做得还不够理想,可以通过更多方法来使男士了解到护肤品的情况。
对于护肤品经常的购买场所,选择在商场专柜购买的占56.1%,在护肤品专卖店购买的占23.3%,在学校超市购买的占12.3%,网上购买的占6.7%,其他1.6%。商场专柜的从业者一般具有美容护肤的专业知识,能够为消费者提供详细的产品介绍和咨询,并且商场专柜提供的护肤品品种比较丰富,所以大部分的人是在商场购买护肤品。这点商家不应忽视,建立完善的商场营销渠道不仅仅是营销需要,也是建立良好的产品形象的需要。这提醒了商家除了在抓好商场专柜,护肤品专卖外,应该抓住这样的信息,走好学校超市和网络营销这两条条渠道。
受调查者多数认为购买护肤品时遇到最大问题是:对产品不了解,不知道如何选购(占38.9%),而品牌太多,不知如何选择也是一大问题(占31.6%)。另外还有16.5%的人认为不知道到哪里购买,购买时感到尴尬。分析可以得出,护肤品企业和商家对男士的营销推广做的很不到位,一些广告和宣传并没有影响到男士,其引导性效果不明显。一些广告和宣传只追求整体效应,并没有专营策略来引导消费,使其认可其产品。
调查中男士认为:有新品牌出来会尝试占13.9%,一般占62.2%,极少会尝试新品牌占19.2%,不更换品牌,忠实于老牌子占8.3%。并且在调查中发现开设男士专营店受调查者可能会去的占到83.8%,其中一定会达到11.8%。分析发现,男士对品牌已有意识,但并不明显,多为一般态度。稍微引导,宣传方向向品牌倾斜,多数男士并不反对专营店,相反综上分析,男士需要自己专用的品牌和专营店。
调查中发现,美白防晒护肤品在沿海地区占63.6%,而内陆只占36.4%;滋养保湿类的护肤品在沿海与内陆中的差异更大,分别占25.4%和74.6%。不同类型的护肤品因地区的差异消费情况存在着很大不同。因此,在推广护肤品时应有着重点,不要盲目的推广。
则表现为:男士有女伴相陪购护肤品时,受其女伴影响,多会购买女伴喜欢的包装。但自己购买时,则对包装无太多要求,只求物美价廉。因此,对于男士护肤品来说,应着重功效部分,适时定价,包装力求简约,凸显男性风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同时受到各个品牌厂商针对男士产品市场宣传的影响,男士们逐渐认识到皮肤护理的重要性,男人的护肤也逐步得到家人和朋友的认可和支持。男士专用护肤品开始大量呈现在现代卖场、日化专营店等不同的日化销售渠道,针对男士护肤品的宣传也出现在各个平面杂志、电视广告、网络广告等多种媒体上。男士专用护肤品,一个潜在的大市场即将点亮。目前市场上的男士产品在品种方面显得苍白单薄,大多只有一两个面霜、洗面奶和须后护理液等简单品种。事实上男性除了在防晒、收缩毛孔、祛痘消炎、滋润抗皱、运动护理等功能上有很大的需求外,对面膜、眼霜、手霜等身体不同部位的护理需求同样很大。男性毛孔一般比女性粗大,而且油性大,容易生长青春痘,因此针对男士毛孔粗大和油性大的特点,开发出的收敛毛孔的护肤品,含天然保湿因子,具有深层清洁、收敛毛孔粗大和平衡油脂的作用;男性爱好运动,专门为运动男人开发的个人护理系列产品,如香水、须后水、香体喷露和沐浴露等在市场上也正层出不穷;男性比女性更多从事户外工作,因此防晒产品也成为保护和滋养皮肤的颇具潜力的产品。另外针对男性的烟味、酒味和汗味的香体产品,在保持男性阳刚特质的前提下,以发挥男士自身的自然魅力为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