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老子的心得体会 看老子心得体会(实用14篇)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它们可以是对成功的总结,也可以是对失败的反思,更可以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子的心得体会篇一
段落一:引言(200字)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名著之一,被誉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本文通过阅读《老子》,我深感其思想的伟大和智慧的深邃。《老子》以简洁而深刻的言辞,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和宇宙的法则。在阅读过程中,我对人生的追求和处世的智慧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下面将通过几个观点对《老子》的心得体会进行讨论。希望通过这次阅读的心得体会,能够启发更多人思考人生,追求真理。
段落二:追求无为而无不为(200字)
《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的理念,其中“无为”并不是懒散的消极,而是指追求自然而然的境界。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中,人们时常陷入无尽的努力和焦虑之中。而《老子》教导人们,要以柔克刚,以静制动,追求“无为而无不为”的状态。我们应该放下执着,放下功利心,顺其自然地应对生活的挑战。只有在无欲无求的状态下,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心灵的宁静和内心的安宁。
段落三:以柔克刚,追求和谐(200字)
《老子》强调以柔克刚,追求和谐的境界。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面临各种矛盾和冲突。而《老子》告诉我们,应用柔弱的方式去应对强硬的问题,以化解矛盾,追求和谐。正如《老子》所言:“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只有退让和包容才能够打破僵局,化解冲突。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中的各种矛盾,我们应该学会以柔克刚,追求和谐,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段落四:虚无缥缈的道(200字)
《老子》强调修炼虚无缥缈的道。这种道并非现实世界中我们所熟知的事物和规则,而是一种超越现实的境界。《老子》告诉我们要将心放空,以体悟虚无的真谛。只有拥有虚无的心境,我们才能体味生命的本质,认识到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同时,《老子》还教导我们要顺应自然,顺其自然地走向道的境界,不要追求功名和物质财富,放下欲望,去追寻心灵的宁静和平静。
段落五:个体的责任与行动(200字)
《老子》不仅告诉我们如何修炼个人的心境,同时也教导我们如何行动。每个人都有责任参与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老子》强调修炼个人的品德和道德,通过言行实践,去体现自己与道的关系。只有通过个人的努力和行动,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个体与整体的统一,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总结(100字)
通过阅读《老子》,我对人生和处世有了更深的认识。《老子》教导我们追求无为而无不为,以柔克刚,修炼道,以及履行个人责任和行动等等。这些思想启发我思考人生的真谛,明确了我在日常生活中的追求和行为准则。希望每个人都能够通过阅读《老子》,从中汲取智慧,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老子的心得体会篇二
老子,道家思想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聃。传说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隐世时,被守关官员拦住,老子于是连夜写就五千言,成了《道德经》,开创了道家学派。
儒家是以人为本,参透了人性,认为人的价值实现在于进入人类社会,实践人与人之间适当关系。"天人合德",向善,择善到至善,尊重帮助别人,让人类社会可以永续发展,强调以政治或教育手段来改革社会。强调论理,重视道德修养,强调社会担当,齐家,治国,__天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有"舍我其谁"的伟大胸怀。
道家显然目光要比儒家高许多,儒家最主存在是"天","天之未丧斯文也","天将降大任"。道家认为宇宙最后要源是"道"。"道"孕育万物,是一切的起始与归宿。而"天"与"地"则主要指自然界。老子强调"孜虑极,守静笃",人要与道合一,成为有道者行道者,因为道存在于万物,却又超越万物,"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去悟道,显然,如果人觉悟了"道",人的生命境界会更上一层楼。
做为__传统文化的两大支柱,儒家强调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立身之本,而道家强调人的智慧的觉悟,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提升人的智慧。
说实话,读《道德经》,对"道"的理解,我还是一知半解。"道,可道,非常道."就能把我搞晕,真是"玄之又玄"呀。好在傅佩荣先生给我们深入浅出,又结合东西方哲学解释了"道"。这样才略悟一二。
"道"是什么?道是宇宙万物变化的根源,宇宙万物会消失,道却永远存在。"有物混生,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充分体现了古人至高的哲学智慧。所以傅佩荣先生说,如果站在"道"的高度,人的生命只有一个月的,就是活着的时候,好好珍惜生命,开发智慧潜能,觉悟什么是"道",觉悟到生命是有一个根源和基础,应该"与道合一",我们的生命就像一滴水融进大海,永远不会干涸。我们应学道家从"道"的角度看待宇宙人生。人生的痛苦在于执着,一定要怎么样怎么样。"道"是整体,以整体来看,人世间的各种遭遇,都不应该执着,尽量顺其自然地生活,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心胸开阔,痛苦和烦恼自然会减少。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智慧博大精深,让我们认真参悟,掌握道家思想的核心,迈向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吧。国学精髓慢慢品味。
老子的心得体会篇三
《老子》是古代中国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中国道家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作为一名现代人,通过阅读《老子》这部经典著作,我在其中领悟到了许多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在我看来,《老子》是一部思想精深、言简意赅的经典之作,通过对其的深入研读和体会,我对现实社会及人生的种种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段二:道法自然
《老子》强调道法自然的思想深深地吸引了我。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人们往往过于努力地追逐着物质,被生活的琐事所困扰,而《老子》告诉我们,要学会随顺自然,顺应天道。只有抛开枷锁,回归本真,才能找到生活的真正意义。我在生活中时常思索,我们是否可以像自然界那样,以简单而快乐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接受并理解一切的变化与无常。
段三:无名无我
《老子》中关于“无名无我”的思想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权力还是财富,都只是过眼云烟,终究都是空虚而虚无的。在追寻权力和名利的过程中,人们往往迷失了自己。而《老子》告诉我们,真正的智者只顾及无为而治之道,不为名利所动,达到无我境界的境地。我深深赞同无名无我的思想,因为只有抛弃自我,才能体味到真正的自由和宁静。
段四:治国理政
《老子》中的治国理政思想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观念,认为统治者不应过度干预民众的生活,而是应该放手让民众自由生长,让事物自然发展。这与现代社会上过度干预的政府理念形成了鲜明对比。通过《老子》的启示,我认识到一个真正伟大的领导者必须懂得放手,尊重人民的权益,让民众自主发展。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人民需要一种简单而自由的生活方式,不被过分控制和干预。
段五:修身养性
《老子》中的修身养性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子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认为要先做好自己,才能对他人有所贡献。对我而言,修身养性是一种终身的修行,不仅要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还要注重自我悟性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只有通过不断地修炼自己,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对他人有所启示,能源源不断地给予他人温暖和力量的人。《老子》中的修身养性思想让我明白,只有在真正理解并践行其中的道理后,才能从中收获真正的智慧和幸福。
总结:
通过阅读《老子》,我对道法自然、无名无我、治国理政以及修身养性等思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中,我找到了思考和理解人生的智慧。《老子》所展示的思想和道义至今仍然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给我们指明了追求真理和幸福的道路。在个人生活和社会建设中,我会继续以《老子》的理念为指南,去探索和实践一种更加深刻和有意义的生活方式。
老子的心得体会篇四
《老子》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令我终身受用,当我们感叹别人是多么的成功、多么的有钱但是我们只是停留在羡慕的阶段,从来没有坐下来静静地思考,别人为什么这么优秀、这么成功难道他们一生下来就这么成功吗?当然不是,他们之所以走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前面,是因为他们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坚持不懈的从一无所有做起,他们所付出的是我们的很多倍,自然就会比常人收获的更多。
工作是这样,学习又何尝不是呢,我们为了取得一个好成绩,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的去吸取知识,不断的像土一样,一点一点的累,成就九层之台,像毫末一样,一点一点的生长,长成合抱之木。
人生亦或如是,人生路漫漫何其修远。我们每面对一个困难,就在人生的路上跨出了一步。这一步看似微不足道,其实对我们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那一步,令我记忆犹新。
考试,看似痛苦,却如同人生一样,每解一道题都如同跨过了一道困难,我记得考试时,开始我做的行云流水,没有丝毫的问题,可越做到后面,就如同陷入泥潭里一般,寸步难行。我费尽脑力,终于一路过关斩将,杀到最后一题,可最后一题如磐石坚硬,油盐不进,我坐在那里冥思苦想,却拿它没有办法。我看向窗外,看着那蔚蓝的天空,纯洁的白云,突然产生一丝明悟,考试如人生,要学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只是一味的追求答案,却忽略了过程,忽略路上的一切。于是我开始从基础入手,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最后费劲千辛万苦,最终把这块磐石打磨成一件艺术品。这次,让我在人生的漫漫长途上,踩下了最困难的一步,但让我对这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了更深的了解,对老子那博大精深思想,所折服。
老子的思想、智慧,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老子在四五百年前便懂得了现在我们人类都难以理解的哲学。他的思想、智慧无时无刻侵润我们的人生,他的语言传承了我们中国璀璨的文明!
老子的心得体会篇五
第一段:引言(总结老子思想的核心理念)
老子,即李耳,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文化名人,也是《道德经》的作者。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老子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强调“无为而治”,主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道。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对老子思想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尊重自然
老子的思想强调尊重自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之道。而今天,人类社会过度追求世俗功利,导致了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我深受老子思想的影响,开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我竭力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减少使用塑料、纸张等造成的废物,倡导低碳生活。我也乐于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感受山水之间的宁静与恢弘。通过这种方式,我认为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老子“守著天下”的思想。
第三段:顺应自然
老子强调顺应自然之道。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经常面对压力和焦虑。我发现,如果我们试图去改变无法改变的事物,是极其消耗精力且没有效果的。因此,我通过运用老子的思想,学会顺应自然,接受世事无常。我不再过度追求名利和过度争斗,而是采用平和的态度面对周围的变化。这种心态使我更加宽容、豁达,也更能享受生活的乐趣。
第四段:无为而治
老子倡导“无为而治”,强调在管理社会和个人生活中要尽量保持简单、自然。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我试图尽量摒弃过度的规划、干预或控制,而是选择灵活、自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我不再对别人施加过多的期望和要求,也不过度贪婪和追求。相反,我尝试从容面对各种挑战,不勉强自己去达到某个标准或追逐一种可能的理想生活。这种解脱和轻松的生活态度,让我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第五段:影响力和启示
老子的思想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和实践他的思想,我找到了一种更加自由和宁静的生活方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无为而治已经成为我生活中重要的价值观和指导原则。此外,老子的思想也提醒我要从一个更深层次去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不是简单地追求权力和成功。通过领悟老子的思想,我相信我已经在成长和提升自己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总结:
老子的思想,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无为而治,这些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深刻的意义。通过实践老子的理念,我发现我个人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宁静和有启发性。因此,我将继续学习和深化对老子思想的理解,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生活,并对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老子的心得体会篇六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本名著,他的思想影响广泛,对中国文化乃至全世界的哲学思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治理方式,而他所提倡的“道”,更是成为了中国的哲学家们追求的目标之一。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探讨老子的思想,从他所谓的心得体会的角度来谈谈我们对老子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段:老子的心得体会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道”的概念,他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是人们所追求的根本。但是,在追求“道”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有太多的欲望和努力,而应该尽可能地无为而治。这种无为而治的方法,不是不劳而获,而是要放弃功利心,让一切顺其自然,让自己在行动上不要违背大自然的规律。同时,老子的思想还强调了个人的内心长期的自我修养和追求真理,而不是盲从社会的规范和既定的道德观念。
第三段:老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老子思想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他的“无为而治”思想。这种思想已经成为中国治理的重要方式,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治理方式仍然有其积极的意义。一方面,现代政治的机制让政府的权力越来越大,而老子的思想则提出了权力应该被减弱和限制,让自然的规律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无为而治的思想反对过度精神压力和极度的繁琐规定,让人们在自然的状态下更加轻松自在地生活。
第四段:老子思想的文化意义
老子的思想不仅对现代社会的治理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也有着深刻的影响。老子思想所强调的个人内心的自我修养和追求真理,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古代的时候,很多的文人学子都深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他们希望通过自我修养,来追求真理和道义。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文化特征已经浪漫过去,但是,老子思想的核心精神依然是中国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第五段:总结
老子的思想独具特色,其“道”,“无为而治”的思想,不仅有着现实的意义,更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所提出的个人修养和追求真理的思想,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失去了很多独特的文化特征,但是其核心精神依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还有许多需要去追求和探索的地方,而老子的思想中所强调的人类的自然和原始本质,或许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宝贵的思维支持。
老子的心得体会篇七
记得第一次知道老子这个人还是从初中历史课上知道的,当时只知道他是个道士,或者认为他是个得到神仙,后来我才知道自己误解了,我开始从多种情况下去了解他。以前我们学习从不教老子,只是背了一些他的名句,对他的著作还是知之甚少,现在有好几门课老师都经常讲到老子,并强调它的博大精深,我越发有了兴趣而且我也发现了它的思想太有道理了。于是我特地去了趟书店买了一本老子,带着注释我努力地看完了,觉得老子太牛了,老子真是一本充满人生哲理的著作,有点相遇恨晚的'感觉。下面我就稍微写下自己对老子中的一些道理的感悟。
老子认为刻意做一件事情,往往会陷入其中,纠缠细节长时间没有进步,而且欲望越强可能越是事倍功半;相反高手往往无为而无不为,一切皆会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到来。他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正是要求我们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同时有些事要亲身去做而不只是说教。“善上若水”是老子非常经典的话,这句话的意思是:好的人,品行应该像水一样谦卑。换句话说,水往低处流,滋养万物而从不与人争高下;对于我们人而言,就是说我们应该像水一样谦卑不争。善上若水其实是一种做人的道理,过去实用今天依然很重要,水是纯洁的,我们的心应该像水一样明镜。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有广阔的胸怀:“江海之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成百谷王。”谦虚对一个人的确很重要,一个扩大的胸怀更能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正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现在人们很是缺乏诚信,是谁的原因呢?是我们自己。老子说的好:“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如果我对你不诚信,你会对我诚信吗?当然不会,诚信是双方的事,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言必信,行必果,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信任。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原因也在于商鞅的诚信获得了百姓的赞同。此外老子还说:“善人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这也是讲为人处事的,还是强调人应该诚信,不管别人怎么待你,你都要善待他,别人就会感受到你的真诚,这样人与人之间就能和谐相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是老子三十三章里的名句,这句话我小时候就知道了,然而却理解甚少,并且我发现自己不仅了解不了别人,反而越来越了解不了自己,当然可能由于生活得茫然让人被外界诱惑迷失了自己,很多人都有我这样的感觉,想去弄明白自己却冷静不下来。这句话强调人贵有自知之明,要经常自省,战胜自我才能成为强者。老子的话很是值得我深省。
我们常常会抱怨这抱怨那,为什么我们会有那么多的坏脾气,说白了我们还是不能坦然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老子就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告诉我们乐极生悲,否极泰来,高兴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失意痛苦的时候也不要垂头丧气抱怨命运不公。生活就是喜忧参半,才那般丰富多彩,有成语说得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好高骛远是对我们大学生的形容,我们都觉得自己是做大事的人,那些小事和我们没有关系,其实不然,不做小事怎么能做大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老子有言:“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可是我还是发现大家都不喜欢做小事,比如不随地吐痰,不随口污秽……,而且我自己也是这样,是我不想做嘛,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麻木了,无所谓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想我们应该回归到老子,静下来听听老子的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此外,不仅要从小事做起,打好基础,一步一步的,还要:“慎始慎中,则无败事。”
一个人要成功,一定要克服“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这四种坏毛病,成就再大也要淡定低调。老子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意思是踮起脚无法久站,迈开大步想走得快的人难以远行;好出风头的人名声不大,自以为是的人声誉不高;自我炫耀的人难有成效,自我膨胀的人不能长久。王羲之的三个儿子的故事最能说明这一点。就说一天王羲之带着三个儿子徽之,操之,献之一起去拜访谢安。席间,徽之,操之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地议论时事,臧否人物,而献之只是寒暄几句,就静静地倾听父兄和谢安的谈话。四人走后,有人问谢安:“王羲之的三位公子谁更优秀?”谢安说:“最小的献之最好。”客人问:“为什么?”谢安说:“易经里说‘善良的人话少,浮躁的人话多。’由这两句话就可以推知。”后来,王献之果然在兄弟中出类拔萃,成为大书法家,与父亲羲之并称“二王”。这也验证了老子的话:“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有很多梦想,并为之奋斗着,有时是为了自己,有时是为了别人。然而社会确实很是复杂,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美好,我们会被各种各样的色彩伤害,被各种各样的虚假诱惑,而有时我们有强迫自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被物欲所支配,失去自己本来的面目。但是我们依旧可能纸醉金迷,依旧违背意愿,违背自然规律,让自己活得很累,虽然有的时候是迫不得已。在老子思想中,他宣扬:“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希望人类坚守自然本性,减少私心和欲望,这一点对于我们俗尘中人可能很难做到,欲望是个魔鬼,只有我们看破世界也许才能遏止。他还说:“知常容,蓉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其实就是宣扬一种包容一切公正无私,合于自然合于道的思想。换句话讲就是:“一个人如果心中只有自己一定会被生活所累,被名利所累;反之,若能顺应自然,包容一切,就会收获更多的快乐。”还有:“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也是这样的一种思想,要求人消除各种杂念,用空明澄净的心灵去感受自然规律。在老子的思想中有一条最明显的是认为人应当追求简单朴素的生活,不能纵情于声色,被物欲所支配,失去作为人的真正意义。
以上我通过老子的思想对做人的谦卑,诚信,自我了解,心态和做事的态度,注意的毛病以及生活态度上做了简单的阐述,总体上让我感觉自己的语言苍白无力,老子的思想真是太精辟了。
老子的心得体会篇八
感谢甘肃张掖的祁振宸老师来苏州上开发光体时推荐的《德道经》,让我有机会透过熊春锦先生的系列著作的引导,简单正确读《德道经》,读老子心得体会。
3月底从北京德慧智邮购了部分书籍,前面几天读《慧性图文思维教育》,意识到诵的重要性。4月1日开始每天清晨6点在小区河边读大本简体带拼音的《德道经》,从头读到尾刚好一个小时。出门前将小丫读诵的《德道经》cd放入机器里,让孩子在它的背景中醒来。
不到一个星期,九岁的孩子突然要求要学习做饭菜,说自己学会了以后妈妈如果不空或不想做饭时他就可以为大家做。在与外人接触时也越来越变得彬彬有礼,愿意主动招呼(不知是听经的原因还是从他爸爸身上潜移默化来的,过去他是和我一样对人为外冷内热型不愿意主动招呼)。他向我们提的问题也充满哲理。比如:钱物和人哪个重要?世上最难的事情是什么?大人为何喜欢追究过去、争来争去、自己都没有做好却喜欢指责批评小孩子?这些问题其实在德道经中都有答案。大人学习读诵,孩子在无为(仅听cd没有读)中即获得。这不得不让我们惊叹经典的力量。读到《国学道德经典导读》一书第三章第五节熊春锦先生讲述汉字是道德文化的记录时,萌发了学习繁体字的决心(过去曾不解先生王彦赟在追求效率速度的现今社会为何还坚持写繁体字,现在通过学习了解古人造字的非凡前瞻性,才终于豁然开朗对他心生敬意),便立即换简体版为熊春锦先生校注的《老子德道经》繁体竖版。
身边喜欢读书的年轻姑娘姬晓晨花了两天时间抄写完繁体竖版的《老子德道经》后与我分享,说开始抄写德篇时很费力,坚持抄完到道篇时就变得出奇的顺利。不知她的这一体验是否可证明了要得道定要先修德以及熊春锦先生校注时恢复《德篇》放前《道篇》置后还《老子德道经》原貌的重要意义?事实上我在开始大声读诵时也有和晓晨类似的体验。4月9日读到附在《老子德道经》一书后的《经典诵读心诀》,立即改变之前没有目标的盲读,而是在练习完开发光体课程所学的七个能量之后,借着全身在光的沐浴时观想老子与自己融合再读,发现诵读变得更加轻松,明显感应到声音的共鸣。再将自己诵读过程中得到的启发与熊春锦先生的校注对照(前面仅读繁体经—文并没有看注释),发现不谋而合的地方越来越多了,或许这就是频率接近后能与古人居,与古人谋吧。今天早上在xx江客栈禅修和儒教两房外的花园里读时,右小腿前面开始有阵阵热流。声音的启动结合观想能产生更大的能量共振,这是与由杨子军、郑锦燕导师传授的起源于美国欧林的开发光体课程原理殊途同归。看来无论是xx还是美国在很早就都已经发现宇宙能量的秘密。这两位华人心灵导师能将美国的开发光体课程教导传授得比起源中心还要成功,这其中一定得益于导师从小对国学经典的学与实践四年前在上海锦燕导师曾说过她这辈子离开之前要完成的三件事:
一、创办掌上明珠学苑,
二、讲道德经还此经之真貌,
三、传讲龙华经)。
不断调整改变自己到自然(即自燃,甘愿燃烧自己为世界服务)的状态,依照经典或上师(品德高尚,思想光明之师)引导去乐行,就能掌握简单诀窍获得宇宙大能。
在十一天的时间中虽然仅凭自以为然的方式在读《德道经》,也很清楚继续下去的收获定会更多,终因无法等待忍不住内心的冲动写下上述初读的心得,期望能吸引更多的朋友加入诵读经典、为人格播下积极正面的种子为命运收割成功富裕的.果实,为全国各地不断在身体力行推广德慧智的经销商们喝彩。相信有越来越多家庭的诵读,xx的国学道德之光定会在全世界绽放。要提醒大家的是,万法归一,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修行方法(修正自己行为让其合道与自然融合之法),这需要在对自己充满信心(信心不足者推荐利用简单的心理学科技工具——内在交谈全脑开发大师之金头脑组合对自己潜意识作有效改变、提升)的前提下开放、积极、脚踏实地去发现,切忌死搬硬套、东施效颦让自己失去自由,徒生烦恼而误解经典归罪上师。
感谢一直在世界各地不遗余力传播国(医)学文化的当代国学名家熊春锦先生,将自己的智慧凝结成清明正义的文字、简单生动的图表,竭力还经典之原貌,让一直在迷茫甚至错误中等待的人能重新认识老子,吸收《德道经》中的精华,做道德的修真者。推荐有信心的朋友读上的熊春锦先生在柏林xx文化中心《老子德道经》导读报告——浅论道德救世,定会受益匪浅。
老子的心得体会篇九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文化名人之一,他的思想被称为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阅读老子的著作《道德经》后,我深感老子的思想蕴含智慧,感悟出许多心得体会。
首先,老子的思想鼓舞了我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老子在《道德经》中所阐述的观点,强调返璞归真、舍弃名利功成的追逐,而提倡无为而治的哲学理念。这使我明白了人生应该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无论生活处境如何,都要学会享受当下,并用平和的心态面对各种变故。同时,老子的思想也教会了我如何减少对外界世事的干预和控制,以达到心灵的平静。在日常生活中,我会经常对照着老子的思想去反思和调整我的心态,以达到积极、健康的生活状态。
其次,老子的思想教会了我宽容和理解他人的重要性。老子强调“万物之始也,有道;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他倡导的是以道德来治理世界,而非以强制和暴力。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了我对于宽容和理解的思考。在与他人相处时,我会尽量理解和包容他人的不同观点和行为方式,以达到和谐共处的目的。同时,老子的思想也提醒我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和傲慢情绪,不要轻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和争吵,而是以宽容和理解来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三,老子的思想启迪了我对于治国理政的思考。《道德经》中提到“治大国若烹小鲜”,强调政府要保持谦虚、审慎的态度,以达到长治久安的效果。这给我一种启示,即治理国家不能太过强势和侵略性,而应该以宽容和谦和的姿态来对待国内外的问题。同时,老子的思想还倡导不干预市场,尊重自然规律,这与现代社会的经济自由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现实生活中,我认为政府应该坚持尊重市场规律,为市场提供公正的竞争环境,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第四,老子的思想让我明白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老子认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使我意识到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我认为保护环境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身的利益,更是为了上下一代的幸福生活。因此,我会尽量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老子的思想激发了我对于追求内心真善美的渴望。老子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的思想告诉我人类应该追求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这使我明白了内心的平静和善良是最重要的财富,而世俗的名利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在追求事业和奋斗梦想的过程中,我会时刻保持内心的善良与真实,不被外部的诱惑迷失。
总之,老子的思想为我提供了许多心灵的滋养和启示,使我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更加从容和明晰地面对困难和选择。通过读书、思考和行动,我会继续深化对老子思想的理解和应用,以成为一个更加有担当、有智慧、有善心的人。
老子的心得体会篇十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此章历代的释意无数,而我以为皆难着边际,无以更深刻的对老子思想与道德经进行阐释。我从道家修身根本出发,得出新论如下:
此章重点为“致虚极,守静笃”,全文以此而展开,不理解“致虚极,守静笃”,后面的文字解释也只是牵强。老子是从道家修炼“返观内照”而得之境界来引申对世间常道的解释。首先“虚”与“静”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是一种状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虚”为空灵,体会为散发状;“静”为沉静,呈收敛状。“致”往之意,可从“虚其心”来体会,道家修习养身的过程,以虚其心开始,虚至四肢百骸,而四肢百骸皆空灵,无时空地域限制,无往而不至,真空无象,能够满屋、满天地、满宇宙,而今日而远古。过程或潜移或发散,以至无我无身无世界。此“极”为无极,或为八极,或为宇宙洪荒。
而“静”的过程从守开始,“守”者,抱元守一,让思想沉静,从时空与外界空间收敛至自身至一点,而到达某种衡定、稳定、笃定的境界。此“笃”为笃定,为极细小,或如针尖,无缝隙如无物般恒定。
于是,老子方有“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的感慨。“复”与“归其根”才是此篇的点题。“虚”与“静”是道家修身中必习的两手,如“阴阳、有无”既对立又统一。虚至极为无,静到笃是有。虚为展开,至极为空灵为“作”;静是回归,回到此刻,是“复”,静到笃定属回归本原为“归根”。从养性功夫来说,“虚静”的过程如佛家心的起灭过程,虚为心起,静为心灭,有无相生,互有你我之佛道原旨。
此章之后节皆为老子从修身之虚静感悟展开对天道、人道常理的延伸分析,万变不离其踪,这才是“道”的至理呵!
由此,我独推崇清之宋常星说:“造其极曰致,真空无象曰虚,虚而至虚曰极。”:“专一不二曰守,寂然不动曰静,虚一浑厚,静而至静曰笃。”但,所有释意皆不够细致,皆独不能从修身的体验与角度来理解与感悟,想老子思想无欲无求,其经意当从本原出发理解,而不就应根据时代思维做论证也。
老子的心得体会篇十一
段一: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的思想和观点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并被广泛传播和研究。通过学习老子的思想,我深深体会到他提倡的无为而治,虚无缥缈的道让我对于人生和社会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老子的思想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给我带来了许多宝贵的反思和领悟。
段二:
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这一观点,他认为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时,应该懂得无为而治,即尽可能地不要去干预或控制事物的发展。这种无为而治的理念对我而言,是一种解放,让我不再执着于对一切事物的控制,而是放下心中的贪欲和功利心,接受事物自然发展的过程。我发现,当我能够顺其自然地去面对人生的种种变化时,内心变得更加平静和安宁。
段三:
老子的思想也强调虚无缥缈的道,他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是一切的始终。在追求道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谦卑和虚无的态度。这与现代社会追求功成名就的价值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我个人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我深感功利的压力和焦虑,但通过学习老子的思想,我明白了道是无法被功利所捕捉和定义的,而真正的幸福是在内心中找到平衡和和谐,去修行自己的道,在虚无缥缈的道中寻得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段四:
老子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启示。在我们如今高度竞争和物质追求的社会中,人们往往过分追求功名利禄,贪图权力和忽视道德伦理的观念。这种现象使得社会变得扭曲和不健康。如果我们能够借鉴老子的思想,摒弃功利的心态,注重内心的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和谐,那么整个社会也将更加稳定和美好。
段五:
综上所述,老子的思想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提倡的无为而治和虚无缥缈的道让我对于人生和社会有了新的认识和领悟。通过学习老子的思想,我意识到真正的幸福与个人的修行和内心的和谐息息相关。同时,老子的思想也给现代社会带来了启示,我们应该反思功利的价值观,注重道德伦理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建立一个更加美好和稳定的社会。
老子的心得体会篇十二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也就是说,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老子说的这句名言,是很有道理的。
老子是__,也是全世界最早具有辩__法思想的哲学家之一。关于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历来有争论。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给他写的一个简单的传记来看,他是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老子”是人们对他的称呼,“老”是年高德重的意思,“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他的生卒年月不详。
老子做过周朝的“守藏室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或历史博物馆馆长),所以他谙于掌故,熟于礼制,不仅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并有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
老子的思想主张,大都保存在《老子》一书中。《老子》共81章,分上下两篇,共5000多字。因为它所讲的是道与德的问题,后来人们又称它为《老子道德经》。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老子》一书,并不是老子的原著,因有战国时人增益的文字,但其中的主要思想却是属于老子的。
《老子》一书,文词简短,艰深难懂,因此后人作了许多注解。最通行的有西汉时道学家河上公(姓名不详)注,三国时魏国哲学家王弼注,还有清朝时魏源的《老子本义》,等等。下面我们就通过《老子》这本书,来了解老子的哲学和思想。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老子是我国第一个力图从自然本身来解释世界,而不求助于超自然的主宰——天帝的意志的哲学家。在老子之前,人们以为宇宙间的万物都有神在统治着,最高的神就是天,又称天帝。这种观念,到了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时期才开始了变化。老子就是较早的从哲学方面有意识地、明确地否认天帝的思想家。他在《周易》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老子“道论”的中心思想是:“道即自然,自然即道”。他说,“道”是万物之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第一章》)这就是说,作为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它是永远存在的。道的运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规律而运行。天地万物都是由它产生的,它是宇宙的母体。
老子认为,道产生了天地,德是道的__能,天地生养着万物,万物各成其形,各备其用。所以万物没有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的尊崇,德的贵重,不是有谁给它爵位,而是自然而然的。所以道产生天地,德畜养万物,长育万物,成熟万物,覆盖万物。他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盖之覆之。”(《第五十一章》)这样,老子遂把自然创造的根源归于自然本身,从而摧毁了一切超自然的主宰,一切宗教和唯心论的基础。因此,老子的天道自然观,在当时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它打倒了宗教的天帝,否认了鬼神的威灵。当然,老子的“道论”刚从传统的宗教解放出来,还未能完全摆脱宗教的影响;他的自然决定论,使人完全听命于自然,轻视了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后来有的哲学家把它发展为定命论,为害颇大。
老子的心得体会篇十三
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立者之一。他的著作《道德经》一直被誉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中,他谈及了许多关于人生、修身养性的观点,称为“老子达生心得体会”。
第一段:老子达生的核心观点
老子认为,达生即是指在人生的道路上达到超越、自由的状态。他认为人应该与自然相融合,追求真善美的境界。而达生的核心之一就是回归本性,即“归於嬰兒”(《道德经》第55章)。他认为婴儿天真无邪,纯粹而自然,并斥责人类知识的膨胀和物质的贪婪。老子反对过度的执着,让人们顺其自然,减少对外界事物的干扰。
第二段:达生的实践方法
老子认为,想要达到超越的境地,人们需要修身养性,学会内观自省。他强调内心寂静无欲的状态,认为内心空灵才能体悟到万物运转的道。老子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即放下欲望、执着和计较,让自然力量发挥作用。他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在为他人造福中实现自我修行。减少争斗和攀比,寻求和平与谐足以达到生命的最高境界。
第三段:达生对于个人的启示
老子的达生心得体会对个人的意义重大。在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往往迷失了自我。而老子提倡温柔、柔和的处世之道,让人们从奔忙和攀比的泥沼中解脱出来。通过平和宁静的心态,我们能更好地面对挫折和困难,以更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同时,达生也提醒我们珍惜本真的自己,不要随波逐流,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力。
第四段:达生对于社会的启示
老子通过他的达生心得体会给予了社会以重要的启示。在当今社会,人们追逐名利,竞争激烈,往往忽略了心灵的宁静与和谐。老子主张减少争斗与攀比,在和平与团结中实现社会的共同进步。他强调了社会秩序的自然发展,反对强权和暴力。只有通过放下执着,倡导大爱无疆的道德准则,社会才能朝着更加公正、自由、和谐的方向发展。
第五段:个人实践的思考
老子的达生心得体会虽然流传千年,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并不容易。在物质欲望和压力的困扰下,我们常常陷入矛盾和焦虑。但只有保持平和的心态,注重内心的培养与修行,我们才能真正实践老子的理念。为此,我们可以随时提醒自己,约束自己的欲望,并能够时刻回归平和与温情。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可以以善良和宽容对待别人,促进社会和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达生的道路上实现自我完善,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在摆脱世俗纷扰、放下执着的道路上,老子的达生心得体会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引。通过修身养性,内省自觉,我们可以达到超越、自由的境地。同时,达生也给予了个体和社会以重要的启示,让我们摒弃争斗和攀比,追求和平与谐,为实现社会的共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尽管实践有一定的困难,但只要坚持修行,我们一定能够在达生的道路上获得真正的全面发展和幸福。
老子的心得体会篇十四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语译: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驾驭天下最坚强的东西。道是无微不入的,这一无形的力量,能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因此我才知道无为的益处。但是像这样的道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益处,天下很少人懂得,也很少人能做到。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语译:善于做将帅的,不会显出凶猛的样子;善于作战的人,不轻易发怒;善于克制的人,不用和敌人交锋;善用人的人,反处于众人之下。这些是不和人争的德,就是利用别人能力的处下。能做到不争和处下这二者就是合“道”的极致了。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语译:天下没有一样东西比水还柔弱,但任何能够攻克坚强的东西,却都不能胜过水,世上再也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替换它,也再也没有比它力量更大的东西。世人皆知弱胜强,柔胜刚的道理,却无法付诸实行,主要的原因,乃是因为人们爱逞一时的刚强,而忽略了永久的平和。所以圣人才说:“能承受全国的侮辱,才配做社稷之主;能承受全国的灾祸,才配做天下之王。”这就是“正言若反”——合于真理的话,表面上多与俗情相反——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