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云顶之奕龙族怎么运营(六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云顶之奕龙族怎么运营篇一
理解十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为人处世;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课时
师: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但在这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中,有这样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总是如浩月当空,长明不熄,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大家知道这个人和这本书的名字吗?
生齐答:孔子和《论语》。
师: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记录孔子和弟子们言行的《论语》,也一直是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典籍,他既是我国历史上做课本时间最长的一本书,也是我国历史上贡献成语最多的一本书。大家有兴趣来了解这本书吗?
生齐答:有兴趣。
(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
其父叔梁纥,其母颜征在是叔梁纥的第三个夫人。孔子幼年丧父,其母被迫离家。少年孔子是在贫困的家境中度过的。但由于他的勤奋好学,虚心求教,终于成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编订整理了我国古代第一部的诗歌总集《诗经》,重要的文献《尚书》,并把鲁国史官记录的《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论语》则是记录他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其中有许多的话今天仍然有广泛的影响。所以有宋代的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到了汉代,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做为中国思想的正统,从此,儒家思想整整影响中国两千多年,成为我们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
后世对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赞誉,唐代的韩愈曾经有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后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对其祭祀。山东的曲阜的孔府是我过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宫殿建筑。也是著名的旅游名胜。
补充:孔子所处的社会,是动荡的社会;所处的时代,是变革的时代。春秋时期(公元前七七零年至公元前四七六年)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连年不断。给劳动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但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此时因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得到发展,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奴隶社会走向崩溃。
2、《论语》是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弟子问及弟子间的互相讨论,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它是儒家精典著作之一。
第一至三则,讲个人的道德修养。
一日三省、见贤思齐、宽容
第四至八则,讲个人的抱负追求。
远大的理想抱负,讲求仁义道德
第九至十则,讲要有艺术修养,要亲近自然,锻炼身体。
品读赏析,探究内涵——学生散读、背诵、讨论、赏菥。
1、学生朗读,分齐读、个人朗读
①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②课文中有些话己凝固为成语,试着把它找出来。
2、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结合课文说说,并阐明今后的打算。
(补充)传说孔子曾向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等人学习,他就是一个虚心求教善于学习的人,所以才成为古今闻名的大教育家。
1、《论语》主要记言,是语录体散文。所选十则中,每则字数不多,仅三言五语,所记述的言论,直起直落,仅提出观点或提出结论,并没有论据或论证。
2、语言凝炼,思想内容极其深刻,所以一些语句已成为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成语,至今仍活跃在人民的语言中。
师: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1988年初75位诺贝尔获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
我在读《论语》时,我的思绪就常常穿越时空走进孔子的那个时代,也许正因为他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任重道远精神,才与众弟子无间隔地坐而论道,使那些学说成为中国数千年绵绵不绝的浩然正气。我想,孔子这样做时,一定没有认为自己是什么圣人先师。他不过是一个童心未泯又热爱艺术且善于思想的真诚人罢了。与其说喜欢孔子的学说,不如说更喜欢孔子这个人。孔子的真诚坦荡,仍然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品质。那么你心中的孔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课后广泛地搜集资料,了解他的身世、他的故事、他的主张、他的性格、他的为人等等方面,充分掌握材料后,以《我心目中的孔子》为题,写一份读书报告。
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植根于我们的心灵,伴我们成长。
云顶之奕龙族怎么运营篇二
1、熟读并背诵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1、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
2、学生采用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1、借鉴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
2、借鉴孔子提出的修身原则。
1、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文言知识。
1、文言的理解。
2、积累文言词汇、文言知识。
一、自主学习
(一)、自学课文
1、熟读课文。
2、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二)、导学练习
作者简介
1、关于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是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人,封建社会中被尊称为“圣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删修《春秋》,注释《周易》。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3000人,著名者有72人。自汉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2、关于《论语》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的书。《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封建社会读书人必读之书。
《论语》共20篇,492章,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等。它是我国现成最早的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据,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化史上也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3、常说"三教九流",其中的三教指什么?
4、儒教的创始人是谁?儒家思想、儒家风范、儒商等等就是源于儒家文化。
5、给加点字注音。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吾日三省()吾身。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由,诲女()知之乎!
(三)自学疑难摘要:
二、合作探究
1、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知之为知之。
(3)吾日三省吾身。
(4)学而不思则罔。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展示提升
1、朗读第二则
(1)。学而时习之,而:表顺接。
(2)。不亦说乎?不亦。.。.。.乎固定句式,表反问,释为不也。.。.。.吗?亦:也。
(3)。有朋自远方来。朋:志同道合的人。
(4)。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而:表却。
2、翻译第一则
3、第一则讲了那方面的内容?
4、背诵第一则
四、反馈与检测
1、朗读第二则
(1)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多次的反省。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3)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2、翻译第二则
3、第二则讲了那方面的内容?
4、背诵第二则。
5、朗读第3-5则。
(1)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领会。
(2)可以为师矣。是个省略句,应为可以(之)为师,译为可以把(他)当作老师。可,可以;以,把。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转折连词,译为可是。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疑惑,精神疲倦无所得。
(4)由,诲女知之乎!诲:教导。知:知道,懂得。之:代词,代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
6、翻译3-5则。
7.3-5则讲了那些方面的内容?
8、背诵3-5则。
云顶之奕龙族怎么运营篇三
1.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学习文言字词句的含义。
3.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课文。
1.学习文言字词句的含义。
2.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课文。
2课时
设计1.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东汉将其列为“七经”(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之一。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论语〉六则》主要记录孔子教育思想方面的谈话。孔子十分重视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了这些语录,对于我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一定是大有裨益。
设计2.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需要我们去学习、继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古人留下的文字,节选自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著作。
1.生字注音
殆(dài) 论(lún)语 说(yuè)
罔(wǎnɡ) 好(hào) 焉(yān)
惑(huò) 逾矩(yú jǔ) 愠(yùn )
2.词语解释
(1)重点词语
说:愉快,高兴。现在写作“悦”。
愠:怨恨,心里不满。
君子:文中指道德修养高的人。
知:这里有理解、领会的意思。
故:旧,这里指学过的知识。
矣:相当于“了”。
罔:迷惑不解。通“惘”。
殆:疑惑。
好:喜爱。
乐:愉快,快乐。
三人行:几个人在一起走。
从:采纳,听从。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立:成就,意即有所成就。
惑:疑惑。
天命:上天的意旨。
耳顺:大意为听人说话,可以听出其中隐而未露的意思。通常指能听进不同意见。耳,听觉。
从心所欲: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
逾矩:超越法度。逾,超越,超过。矩,本指木工用来画方形或直角的曲尺,这里引申为法度。
(2)通假字
说:通“悦”,愉快,高兴。
罔:通“惘”,迷惑。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3)古今异义
朋:古义,同一师门的师兄弟;今义,朋友。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或能够。
三:古义,虚词,不是确数;今义,表示确数。
(4)词类活用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指旧知识和新知识)
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时常)
3.作者名片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把鲁国史籍的《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孔子的学说成为20xx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4.背景追溯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论、事迹和孔子的一些弟子的言行而成的。它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全书约12000字,共20篇,每篇又分为若干章,选取每篇首章中的两三字为篇名,例如《学而》《为政》《公治长》等,内容涉及政治主张、教育原则、伦理观念、道德修养等方面。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1.学生朗读课文
(1)齐读;散读;个人读。
(2)点拨朗读文言文的技巧。
(3)结合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4)注意朗读节奏,语速语调。
2.讨论、质疑、析疑
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课文,互相提问,互相解答。把讨论后仍不能解答的疑难问题,提交全班同学讨论。学生质疑、析疑结束后,老师提出一些值得探究的字、词、句,供学生探究。
(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高兴)
人不知而不愠(怨恨,心里不满)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不解;殆,疑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爱)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愉快,快乐。这里的意思为“以(它)为乐”)
不逾矩(超越法度)
(2)分别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做老师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同走路,这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有所成就,四十岁掌握了知识而不迷惑。)
3.反复朗读直至背诵,并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上节课我们大致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论语〉六则》中,每条语录都渗透着孔子的教育思想,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一)深层理解
1.学生朗读、背诵、讨论、赏析
2.组织学生在文中指出相应的句子
(1)从文中找出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句子。
【点拨明确】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学习要经常温习)
“温故而知新”(在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过程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要结合,要辩证地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
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提出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要随时随地向人学习,择善而从)
(2)课文在学习方法方面强调什么?在学习态度方面又强调什么?
【点拨明确】归纳: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二)朗读文句,拓展创新
1.学生朗读(分齐读、散读、个人朗读)。
2.(1)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2)课文中有些话已升华为成语,试着把它们找出来。
(3)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结合课文说说,并阐明今后的打算。
课文中,孔子教给了我们很多学习方法,你还知道哪些好的学习方法呢?请介绍给大家。
1.思路对比学习法,即课前进行预习,以自己的思路去分析理解。课上,保持精力高度集中,认真听老师讲解和分析,将老师的分析同自己先前的分析理解加以对比,将对比后的结果总结、归纳,看自己的理解和思路有哪些需要改进的。
2.善借老师智慧学习法,即悉心洞察老师备课和讲课的过程,借助老师的智慧提高自己的水平。
3.全面学习法,即把所要读的材料从头到尾反复阅读,直到熟记为止。
4.学习方法有多种多样,我们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个)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云顶之奕龙族怎么运营篇四
1.理解孔子关于交友目的、对象和态度等的观点。
2.对孔子的交友观作出自己的评价。
3.掌握“与、友、谅、责、斯、数、道”等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导入
司马迁《史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ppt①)
《周而不比》记录了孔子说的14句话,这14句话讲了一个共同的话题:交友。希望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可以“见孔子之为人”。
二、探究文本
(一)交友目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请问你最好的朋友是谁?你为什么会和他成为至交?
现在让我们回到课本,来看看孔子交朋友的目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明确:“以友辅仁”,其中“以”表示“用、凭借”。孔子认为交友的目的是“用朋友来辅助仁德的培养”。那么孔子说的“仁”又是指什么呢?
南怀瑾《论语别裁》:“所谓‘仁’就是爱人,也是人与人之间相处和自处的高度修养,也可以说是做人的艺术。”(ppt②)
(二)交友对象
古往今来,人们对交友一事都很重视,战国时期苟子就曾说过:“匹夫不可不慎取友也。友者,所以相有也。”意思是说朋友是相互信任、拥有的对象,所以选择朋友要慎重。那么交怎样的朋友才能帮助我们提高仁德修养和做人的艺术呢?
明确:“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其中“友直”“友谅”等中的“友”是意动用法,表示“以一…为友”。“直”指“正直”,“谅”指“诚信”。孔子认为交朋友应该有一定标准,那就是与正直的人交友,与诚信的人交友,与博学多闻的人交友。
同时孔子又指出了三种“损友”——有害的朋友:便辟(谄媚逢迎)者、善柔(假装和善)者、便佞(巧言善辩)者。整句话可理解为:“与谄媚逢迎的人交友,与态度伪善的人交友。与夸夸其谈的人交友,是有害的。”
为什么和这三种人交友是有害的呢?
明确(结合历代名家的注解加深对“损友”的理解):
①便辟:巧避人之所忌以求容媚。(马融《论语马氏训说》)
②善柔:谓面从而背毁者也。(皇侃《论语义疏》)
③便佞:辩而巧也。(皇侃《论语义疏》)(ppt③)
孔子曾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试想。连自己都很少具备仁德修养,又怎能辅助朋友呢,只能让人“近墨者黑”。所以和这三种人结交有弊无益。
(三)交友态度
北师大教授于丹曾说过:“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打开了一个最友善智慧的世界,能够让我们的人生具有光彩。”在和朋友交往方面,大圣人孔子有一位自己的“偶像”。此人和孔子同时代,长得又矮又小,而且相貌猥琐,叫晏平仲。孔子赞扬他“善与人交”,而且达到了令别人“久而敬之”的程度;甚至连司马迁也说:“如果晏平仲在世,我给他挥挥马鞭赶赶车,也是很高兴和向往的事。”
在孔子看来,我们怎样做才会成为像晏平仲那样的“善交者”呢?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孔子给我们的建议。
1.子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明确:“躬自”指“自我”,“责”可理解为“要求”,“厚”后省略“责”,与“薄责”相对。孔子认为和朋友相交,就应该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对待别人的过错,就不要像对自己那么严格,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远离朋友的怨恨了。
2.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3.子贡问友。子日:“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明确:以上两句讲的是如何把握朋友相交之度。“数”读shu,可译为“频繁”,指侍奉君主或和朋友相交烦琐无度;“忠告”是指“对朋友忠言相告”。“道”意为“劝导”,“毋”指“不要”。前一句可理解为:“侍奉君主,(如果)频繁地反复提意见,就会招致羞辱;对待朋友,(如果)相交烦琐无度,就会遭到疏远。”后一句可理解为:“(如朋友有过失),对朋友要好言相劝,不听就作罢,不要自讨羞辱。”
朱熹《论语集注》:“事君,谏不行,则当去;导友,善不纳,则当止。至于烦渎,则言者轻,听者厌矣。是以求荣而反辱,求亲而反疏也。”(ppt④)
你能接受孔子这样的观点吗?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有一个故事叫“刺猬取暖”:一群刺猬挨在一起希望用对方的体温温暖自己。但靠得太近了,彼此的刺会产生伤害;离得远了,又不能相互取暖。经过长时间的调整,它们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位置。中国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于“规过劝善”,这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有错误相互纠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励,互相“辅仁”,这就是真朋友。但规过劝善也要有一定限度,娓娓道来,这叫“善道之”,而不应该声色俱厉。你好好给朋友提意见,但是“不可则止”,朋友一定坚持己见就停下来,不要自取屈辱,这就是朋友之间的分寸把握。
所以,和朋友交往,有时“距离能产生美”;在给朋友提意见时,应注意把握时机和火候。只有掌握一定分寸,才既能适当地提醒朋友,又能和朋友和谐相处。
4.或日:“以德报怨、何如?”子日:“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明确:大小多少、以德报怨是老子哲学中一种调和、化解矛盾的思想。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孔子没有直接反对。只是在逻辑上作了一个论辩。他说:“人家对我好,我又该怎样报答呢?”他主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直”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以直报怨”的?
南怀瑾《论语别裁》:“儒家思想有一点侠义的精神,你打我一拳,我踢回你一脚;你对我不好,我不理你,这很直嘛!……是是非非,善善恶恶,对我好的当然对他好,对我不好的当然不理他,这是孔子的思想。他是主张明辨是非的。”(ppt⑤)
所以“直”可理解为“正直的行为”,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以直道而行。是是非非,善善恶恶,对我好的当然对他好,对我不好的当然不理他,只有这样,才更能弘扬正气,打击邪恶。
三、交流评述
你对交友目的、对象的看法和孔子的观点相同吗?你怎么看待孔子在交友方面提出的建议?
明确:这个问题不必有固定、统一的答案。主要是让学生在诵读传统文化经典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解读,唤起学生切身的生活感受,引导学生在生活感受中达成评判。进而化经典为经验,突显《论语》的当代文化意义。
四、结束
生活中如果我们用孔子的交友态度去结交朋友,就叫“周而不比”。“周”指“朋友相交以道义合”,而“比”指“以利益合”,整句话可理解为“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北师大教授于丹:“《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pp⑥)
我想,能够结交到好朋友。能和朋友快乐地相处,通过朋友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情操,这也是一种人生真谛。
云顶之奕龙族怎么运营篇五
1、在对课文内容进行归类的基础上,用较为简练的语言概况课文所选内容中孔子谈到的学习方法及态度,以及人格修养方面的思想观点。
2、联系自身,说说对文中有关“学习之道”以及个人修养论述的理解。
3、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探究《论语》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和热爱。
联系实际理解《论语》的思想内容及现实意义,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引导法和讲授法
一课时
(一)导入:
大家都知道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圣人,但你们知道吗?孔子生非其时,一生屡遭打击,从没有获得过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如果我们细考孔子的一生,会发现他的一生无权无势,只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过治理国家之权。但那些声名显赫的王公贵族们早已在历史的长空中灰飞烟灭,而孔子留下的那些宝贵思想直至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们为他守丧三年方才洒泪而去,而子贡则整整为他守丧六年。孔子到底有怎样的人格魅力,使得人们对他这样崇敬景仰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孔子,走近他的《论语》,来探寻其深邃的思想内涵。
出示任务:对《论语》十二章课文内容的简单回顾。
(二)再读课文,迁移阐发
出示任务:
1、在上节课学习基础上,学生自读课文,用较为简练的语言概括所选的这几则语录中孔子谈到的学习方法及态度,以及人格修养方面的思想观点。
反馈指导:注意语言的简洁准确。
2、结合自身在学习方法和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态度,并谈谈你对“学习之道”的理解。
反馈指导:注意与自身实际相联系
3、围绕课文中阐述关于修身的章节,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谈谈对这些词的理解,并讨论这些关于修身的论述在今天是否有其现实意义?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反馈指导:理解词语含义与探究现实意义相结合
(三)延读《论语》,拓展提升
出示任务:
1、教师出示几个《论语》中的小故事,并引出相关语句或章节,安排学生分组探究这些语句或章节的思想内容。
2、结合对本课的学习,你认为孔子身上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今天我们读《论语》有什么现实意义?
反馈指导:将本课所学内容结合到探究中
(四)诵读课文,情蕴其中
带有感情地齐声诵读课文,注意读出音韵美,并在诵读中进一步品悟课文内容,同时感受古代典籍的无穷魅力。
(五)小结与作业
小结:《论语》完整而充分地反映了被我们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子的为政以德、仁者爱人的政治思想,诚信处事、智慧生存的人道思想,有教无类、启发诱导的教育思想等等。所有牵涉到人类生存与社会安定的各个方面都有深刻和卓有成就的论述,堪称人生的百科全书。虽然有些篇章仅仅是只言片语,但却精辟微妙,发人深省。虽历经两千多年,今天读来仍激荡着我们的胸怀,启迪着我们的智慧,给予我们丰厚的人生营养。
作业:1.课后自主阅读《论语》,将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摘抄下来,并且说说对它们的理解。
2、《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后生可畏”“当仁不让”等。你还知道哪些?课文搜集积累,与同学分享。
云顶之奕龙族怎么运营篇六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
1、掌握“而”字的两种基本用法,顺接和转接。
2、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人们常说四书五经,同学们知道“四书”指的是那四书吗?对,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书中的《论语》。
(二)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1)解释题目: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题目,什么是“论语”,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的注解1,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呢?很好,把它画出来。 “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论语”就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2)作者简介
好,我们现在来看一下作者:孔子,请同学们看到注解一,从这里我们又可以知道孔子的什么信息?很好,用笔画出来。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其中,孔子被称为“圣人”。
(三)整体感知
1、诵读,全班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
2、检查作业(扫除语言障碍,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①读音 :论( )语 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 罔()殆( )而内自省( )也 默而识之( ) 何有于我哉( )
“女”通②字词的解释(投影字词与重要句子的翻译) a.要学生概括这篇文章的通假字(“说”通“悦”(愉快)
“汝”(你) “识”通“志”(记住))
“知”通“智”(智慧)
b.总结“而”的用法
“而”字是个连词,它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课文中哪些是表顺接的,哪些是表转接的?
明确:表顺接的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表转接的有: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思而不学、学而不厌。
③重要句子的翻译
④全文的翻译
⑤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精读品味
1.课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
明确:谈学习态度的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谈学习方法的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等。
2.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明确: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3.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例1: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例2: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4.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
子是怎么看的?
明确: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新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学,指礼、乐、射、御四门课;习,指实习。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实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惫。
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知识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知识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以为羞耻。
(五)讨论交流
1、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 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六)总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七)布置作业:
1.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读书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2.背诵课文。
(八)板书
《论语八则》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