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生态学生实习报告大全(22篇)
报告是向有关方面或领导汇报某一情况或问题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系统地总结分析数据和信息,展示研究成果或工作进展。报告的撰写是一个重要的工作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撰写一份报告来汇报工作情况或研究成果,这是一项需要认真对待和细致思考的任务。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首先需要明确报告的目的和受众。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某个特定主题的报告,可以选择相关的范文进行学习。
生态学生实习报告篇一
森林生态学是林学一级学科重要的课程之一,实习是学生掌握该课程的重要环节。实习目的在于使学生有一次接触森林,感受大自然的机会,通过实践环节促进学生对森林生态学理论知识的联想和理解,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习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加深对森林的认识,增强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探索的兴趣和思维的自觉性,强化森林生态学的基础课教学,增加学生对森林群落的感性认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训练并掌握野外调查和研究的方法,并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和高年级的生产实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奠定基础。
三、实习地点。
福建农林大学校园和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实习一周。
四、实习主要内容。
(一)生态因子综合测定。
1.目的:了解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进一步加深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2、基本原理:生物所生存的环境变化多端,既有空间上的异质性,又有时间上的变化,同时因为不同生物的存在也同时影响其周围的生态因子。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环境下垫面的主要生态因子的进行日动态观测与测定,使学生在实验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利用几种生态因子的测定工具,对几种主要生态因子进行日变化的观测和测定。
3、步骤方法:
(1)光强的测定。
1、选取校园湿地公园、拓荒广场、及后山相思林测定光照强度。
2、按照图1的样方配置在有林地内选择测定点5个,在每个测定点分别10cm、50cm、150cm高度的光照强度(高度应一致),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要求15分钟内测定完毕),填入表1。
3、在不同时间段(每一时间段尽可能做到同时测定才具有可比性),在拓荒广场和和湿地公园,随机测定5个点,用照度计测定裸地的光照强度(1.50m),并记录好每次测定的数值。
(2)温湿度的测定。
与上述测定的地点相同,实施下述内容的测定:(拓荒广场和湿地公园自行设计相应的表格)。
1、大气温度的测定。
(1)群落内外温度差异观测。
选定一处正常生长的植物群落,在群落内分为乔、灌、草三个层次高度进行观测(注意各层应统一高度),各3个重复。群落外选取1.5m高处进行测量。
(2)植株各部位温度观测。
选择1-3株健康的全光照下生长的树木进行植物个体不同部位的温度观测。观测部位包括树干、叶、芽、花等。使用手持式点温湿度计进行3次重复测定,填入表3。
2、大气湿度测定。
在群落内均匀选取5个点,在1.5m测定其湿度,同时在空旷无林地的1.5m高处,随机选取5个点,测定空气湿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3)风速的测定。
(1)在上述同样的林地中,在测定光强相同的样点上,在1.5m的高处,分别在上述各时间段(7:00、9:00、11:00、13:00、15:00、17:00)用风速测定仪分别测定每点的风速。
(2)同时在湿地空园、广场内,随机选取5个点,测定每个点的风速,并作好记录。
要求:1)三个地点尽可能做到同时测定。
2)每一个点测定的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
3)每组上交一份原始数据。
4)在实习报告中不出现原始数据,而是基于原始数据经excel等软件处。
理形成直观的表或图形,并针对图形或表而进行结果分析,运用所学的森林生态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解释。
(二)、群落生活型谱分析。
1、基本原理:
植物对外界环境适应而形成的生活形态。可以说生活型是不同种的植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气候环境条件下,而在形态上所表现出相似的外貌特征。
群落的外貌决定于各种植物对外界环境适应而形成的生活形态,这种形态上的适应称为植物的生活型(lifeform)。生活型的概念和划分方法至今并未统一,最早和较广泛采用的是丹麦植物学家瑙基耶尔(raunkiaer,1934)的划分方法。这一分类法是以植物更新部位(芽和枝梢)为基础加以区分的,即根据植物在不利生长季节内,其芽和枝梢受到保护的方式和程度,将植物界中的全部高等植物划分为五大类群。
一年生植物(th):当年完成生命周期,以种子方式过冬,所有其它部分的器官全部枯死。
生活型谱(spectrum)。
某一群落的生活型谱(%):群落中某一生活型植物总的数量/全部植物种的数量100%。
raunker通过比较世界不同植被区的生活型谱,得出以下4种植物气候带:一是潮湿地带的高位芽植物气候;二是中纬度的地面芽植物气候(包括温带针叶林、落叶林与某些草原);热带和亚热带沙漠一年生植物气候(包括地中海气候);寒带和高山的地上芽植物气候(李博等,20____)。下表是世界各植物气候带植物生活性谱:
地区。
高位芽植物气候(谢尔群岛)。
地上芽植物气候(斯匹茨卑尔根)。
地面芽植物(丹麦)统计种数2581101084生活型(%)phchhcrth61612561226015273502218各种不同气候区域不同群落之间的生活型比较,可以给我们提供有关植物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的重要信息。一般高位芽植物占优势的群落,多分布在温热高湿的气候条件下,更新部位暴露在外界不会受到低温或者干燥气候的危害;地面芽植物占优势的群落,多分布在气候恶劣的环境下,或者具有较严寒冬季的气候条件下;隐芽植物占优势的群落,代表一种又潮湿又寒冷的环境,比如说高山上的云冷杉林等;一年生植物占优势的群落,一般分布在气候变化大,干旱、寒冷的地区。
2、方法步骤:
根据最小面积调查过程中获得的植物种类名录,并查阅参考《福建植物志》、《树木学》等植物分类学相关资料,确定其拉丁名和生活型。并分别计算木荷林群落的生活型谱。
生态学生实习报告篇二
了解农业生产知识以及蔬菜大棚管理技术。
:20××年10月27日
我们在柳老师的带领下,乘坐校车来到了实习地——夏庄街道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进行实习,期间实习地的郝经理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下面结合农业生态学的课本知识和老师的讲解将此次实习总结报告如下:
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农业技术措施,一方面取得投入少产出多,获得最佳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还要化害为利,变废为宝,防止环境污染与资源枯竭,取得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而这两个方面又是同步进行的,这样就需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管理。
位于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的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共有蔬菜种植基地210亩,其中节能型日光温室60栋,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基地生产的番茄、樱桃番茄和芹菜三个蔬菜产品已通过国家无公害蔬菜认证,并申请注册了“好家牌”蔬菜商标。该示范园已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在实习中我们了解到该基地在建设过程中,结合生态农业的需要,进行了有效的农业环境管理,其农业生态模式在硬件上的体现有以下几点:
3、为有效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各温室都安装了自动卷帘装置;
4、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虫害利用频振式杀虫灯、悬挂黄板等物理方式进行诱杀,病害则采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来防治,大大提高了蔬菜的质量与产量,同时又将农药对环境的危害降到了最小;5、为全面提高基地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基地建设了无公害蔬菜检测室、技术培训室、生产资料服务中心和占地面积 1100平方米的智能工厂化育苗温室。
我们在基地郝经理的指引和带领下参观了各种蔬菜大棚。由于该地位置优越,下有崂山地下水,上有适宜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加上周围政府、企业聚集,不用出门,品质良好的蔬菜就已经被订购一空,给生态园带来了良好的效益。
在金黄一号黄瓜大棚,郝经理给我们详细介绍了黄瓜与南瓜的嫁接技术。在黄瓜和南瓜生长出3-4片叶子时,用刀片分别在黄瓜和南瓜靠近根部的茎上切一个小口,使两部分结合在一起,再用夹子夹住,通过嫁接,把黄瓜嫁接到南瓜的根上。大约3-5天伤口愈合,这时剪掉黄瓜的根,由南瓜根供给养料。黄瓜根系不发达,供给养料有限,而南瓜的根系很发达,养料供给充足,这样就弥补了黄瓜根系不发达的缺陷,养料供给得到保障,产量也就大幅提高。
在管理过程中,8叶以下的瓜要打掉,同时黄瓜须也要打掉,防止他们争营养,保证产量。此种嫁接的好处还有,南瓜不怕重茬,可以连续种植,保证产量。黄瓜的口味在于肥料,此处施用有机肥,既保证了营养,又保证了口味。另外,由于大棚薄膜以及草栅的应用,能够产生较大的温差,利于糖分的积累,黄瓜的口感好,水分多,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在番茄棚中我们主要参观学习了樱桃番茄的栽培管理方面的知识。
一般情况下,樱桃番茄可无限生长,但其在地里生长2年,次年由于温差小,而是口感下降,我们多只栽培年前的一茬。定植种苗后,要插架绑蔓,其作用是调整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促进秧、果并旺。搭架多采用人字架、尼龙绳吊挂。一般第一层花序见果时需绑蔓,要松紧适度,为茎生长留有余地。番茄的最适生长温度在15-30℃之间,当温度低于10℃时便停止生长,生产过程中要注意适当调控棚内温度。
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对植株进行整枝打杈,方法是露地生长整枝留主茎,在第一花序下打杈只留1-2侧枝。注意避免在下雨前、下雨时或露水未干时整枝;同时在雨雪天后马上打药、杀菌,以防染玻生长后期需摘除下部老叶、病叶、病果以利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危害。在植株进入坐果期后,应结合灌水进行薄肥勤施,以满足植株和果实迅速生长发育的需要。果实成熟期的肥水管理,干湿要均匀,以防止裂果。叶腋间极易发生侧枝,必须经常、及时地整枝。一般情况下单株产量单株产量一般为3-5公斤,管理良好时,单株产量可达10公斤以上。
用作芽苗菜生产的场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必须能保持催芽室具有20℃-25℃ , 栽培室具有16℃-25℃的温度调控能力;必须有忌避强光的一定光照条件,绿化型产品光照强度一般在三万到四万米烛光以下;必须具有通风设施, 能进行室内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 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应具有自来水、贮水罐或备用水箱等水源装置,以满足芽苗菜对水分的需求。此外, 特别是棚室内生产, 还必须设置排水系统。
豆苗的生产流程是:分选出品质好籽粒饱满的种子,用水浸泡10小时左右;将其播种在事先正好的畦中,同时在其上覆盖1厘米左右的沙土,目的是用于压住豆苗使成苗粗壮,沙土要在不到两天的时间人工撤除;生长期一般为5-6天,这期间要每天用20米下井水进行喷灌处理,不用施加任何肥料,当豆苗长成即可采收;采收过后要对底土进行挖出处理,将其中的根系筛除后在移入畦中进行新一茬的生产。
通过此次实习,了解了部分无公害蔬菜的生产管理技术,学到了很多农业生产和大棚管理知识,开拓了视野,丰富了实践经验;通过对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的参观学习,真正的了解到农业生态管理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对我国的农业生态建设充满了信心,极大的增加了对农业生态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生态学生实习报告篇三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此刻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仅使用,并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构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构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当我们漫步于城市中时却可发现这种现象是无初步在的,周围的建筑物仿佛能够讲话、能够行动,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样;并且经过城市的物质结构,过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决定、久已构成的价值观念等,都继续存活下来并且散发着影响。”
正是为了充分认识到城市环境与在建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人的作用,作为城市生态学的学习者,我们于20xx年4月5日进行了一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实习。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李大钊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习。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必须的调查,获得了必须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我的思考和结论。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能够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近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
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研究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大学校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学校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平房小院,那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人们常说,“北大的名教授不必须都住在燕南园,但燕南园住的都是名教授”。单说50年代,燕南园里就住着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侯仁之、林庚诸先生,之后又搬进来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执教燕京大学的时候也以往在此生活过。这足以反映其内涵的深厚与文化积淀了。
那么,除了书香,对于久在那里居住的人们来说,它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实习过程中理解采访的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那里居住时间都超过了35年。他们普遍认为,燕南园有着良好的居住环境,首先它位于一个台地上,地势比周围都高,这是一个良好的地理环境。而其间各色的植物,又为园子供给了一个协调的生态环境。作为极具特色的住宅园林,燕南园吸引着各方来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还以往在此写生,研究其建筑特色。
然而燕南园也有其不足之处。被采访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来游览观光的人群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和洁净,过路的汽车扬尘和制造噪音,给园内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程度的破坏。
其二是公厕的问题。公厕占用的土地是过去孩子们的游戏场,而由于疏于管理,公厕的建设不仅仅消灭了孩子的游乐,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实在燕南园中,每户独立的住宅中都有独立的卫生设施,公厕的设立只是为园外小商小贩供给了便利。作为北大学校中少见的几个室外公厕之一,它的设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选址在富有文化底蕴和深厚内涵的燕南园,选址在老教授们读书治学的燕南园,或许并不是很合理。
其三是办公与住宅的矛盾。正如一位被采访者指出,燕南园中有的住宅已经被学校划归某些行政机构,行政机构的办公进一步打破了园子的宁静,不能不引起深思。
3、苹果园的变迁静园草坪。
著名的静园草坪过去是一片苹果园,作为草坪,它代替的是过去的东草坪的地位。以往的东草坪就在此刻的新图书馆的位置,它以往是很为学生们所喜爱的一片浪漫草坪。有一名北大学生这样写道:“东草坪是北大老图书馆东边的那块地儿。那里以往是高晓松那帮拿把破吉它到北大糊弄小女生的主儿极尽能事的舞台,更是我们北大人读书休憩的好地方。很多北大的情侣相识、相约、相恋在东草坪,他们对这块草地的感情更深厚。……李嘉诚说:这块地儿空着怪可惜的,我给你们点儿钱,再修半截图书馆吧。一年后,那里再没有一人一张报纸一本书的景象了,一座比最高人民法院还庄严肃穆的建筑淹没了本来该发生的好多故事。”
后经学生强烈要求,原先的苹果园就被改成了草坪。草坪的浪漫又恢复了,然而那片学校中不可多得的果园却永远地失去了。多少总是有些可惜的。
生态学生实习报告篇四
1.实习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
2.实习路线及内容:20xx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行观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观察,听取老师讲解;约14:30实习结束。
3.实习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习,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
1.逸夫二楼经图书馆至燕南园途中:
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还是春天的早上,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也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情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严肃。
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周围的同学,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觉得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注意了。我觉得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当然觉得什么都好,后来也就没心情注意了,还是“低头疾走”要紧。晚上其实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来它存在的意义似乎不大,不如种些树,因为在地学楼前,我觉得弄成一个小型的实习场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岩石,认识认识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
老师还提到如何设计这条路以配合图书馆及周围景物的问题。
2.“世外桃源”——燕:
在万泉河边,被眼前景象惊呆,河床中已没有水,只有一层散发恶臭的淤泥。固化的河道,水的匮乏,使其没有了生机。
到了所谓的绿化隔离带,是将“京西稻田”除掉后的产物,觉得还没有路边的树多,土倒是不少。老师介绍一种名为灰藜的一年生植物,该种先锋植物,无人管理,也可茁壮成长。
8.颐和园南如意门:
门前就是昆玉河,又称京密引水渠,岸边已被固化。该条河流同八一湖相连,构成了所谓的京城水系,已经成了人们游北京的一条水上路线。驶过两条游船,但均没有按照当初开通此路线时所说的,为保护水体,将窗子封住,不知会给河水带来多少垃圾。
采访中,得知以前的岸边满是树,水里鱼也不少,但为了修路,树砍了,岸修了,现在鱼不见了,由于来往的车辆很多,又没有树,土也很大。我仔细观察河水,发现水中有不少水草,靠近岸边处还有垃圾。
9.颐和园内:
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构成,两者均为自然形成。
沿西堤六桥而行,一路杨柳依依,桃花盛开,同门外相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在同游客的交流中,大家都很喜欢这里的风景,觉得“没白花门票钱”,反面的声音没有听到。
湖边老师讲解由芦苇和茭白组成的湿地系统,这种滨水系统,净生产力高,不仅美化环境,还可以造福环境。我夏天来游园的时候,绿色的芦苇配上蓝色的湖水,再加上湖面波光粼粼,是很漂亮,但当时不了解它原来还有这么多生态功能。对一些景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是此次实习的一大收获。
公园中正在进行整修,一圈印有花草树木的围帐将工地与游览区隔开,从远处看,围帐和园中的花草融为一体,不仔细看,简直无法分辨。这比起那些路边常见的突兀的围帐,更让人觉得舒服。但不幸的是我们还是看到有一条管道从工地延伸到湖边,乌黑的水正排到湖里。围帐很高,无法看到里面,不知这水是施工后的废水,还是将需要整修的湖段排空时,湖底含有淤泥的水,要是后者,还是情有可原的。
生态学生实习报告篇五
青城山景区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山地著名的“华西雨屏带”的中北段,约30°54′n和103°35′e。全山有36座山峰,诸峰环绕状如城廓,山上树木茂盛,终年青翠,故名青城。全境周围120km,保护面积1522hm2.区内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温湿型气候,年平均温度15、2℃,最热月极端温度34、2℃,最冷月极端温度一7、1℃;平均相对湿度81%;年降水量1225、1mm;无霜期271d(数据由成都市气象局供给)青城山地质地貌上以“丹岩沟谷,赤壁陡崖”为特征,土壤类型主要为山地黄壤,母岩为侏罗纪紫色砂岩、泥岩和砾岩的坡积物。
青城山风景区主要植被类型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
根据青城山样地调查资料、野外路线踏勘记录的植物种类及《中国都江堰市植物名录》中所记载的青城山植物,初步估计植物346种,其中蕨类植物51种,隶属于26属l6科,种子植物295种,隶属于192属90科。其中裸子植物7种6计青城山约有维管属5科;双子叶植物252种169属77科;单子叶植物36种22属8科。植物区系有明显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
青城山森林植被能够分为2个植被型5个群系.常绿阔叶林类型基本处于稳定阶段,尽管个别样地受人为影响,一些阳生性的落叶成分侵入林内,使群落具有明显的次生性质。可是,目前常绿树种发育良好,落叶成分缺乏更新幼苗。预计经过一段时间群落会演替为顶极群落;暖性针叶林中针叶树种杉木生长发育情景不良。而常绿阔叶树种在群落中发育良好。据此能够断定,群落中杉木的地位将会被常绿阔叶树种替代,暖性针叶林将演替为常绿阔叶林。
青城山森林植被乔木层和灌木层常见种群的联结关系大多数未到达显著程度,种对问的独立性较强,种间联结存在明显的松散性。能够预测,随着植被的发展,群落内物种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复杂,对生境有相同或相似反应的物种之间,能够利用群落中的共同资源而构成极显著的正联结,或者一个种依靠另一个种而生存,也呈现出正联结性;与此相反,两个对生境有不一样反应的物种,便生活在不一样的小环境中,构成显著的负联结。另外,如果一个种对另一个种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也会构成种间显著的负联结。
青城山森林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各种测度指标基本表现相同的趋势。各森林地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依次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不一样植被类型的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为常绿阔叶林大于暖性针叶林。植被类型相同的群落,其物种多样性指数接近,植被类型不一样的群落,其物种多样性指数不一样。所以,物种多样性能反映出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等的差异。除环境因子影响青城山森林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外,人为因素的干扰也对物种多样性的大。所以,加强森林保护,减少人为干扰能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青城山风景区森林植被种子植物种类丰富,珍稀濒危植物和特有植物众多,种子植物属区系起源古老,植物区系成分十分复杂。温带成分和热带成分在那里相互交触,充分显示了其植物区系的过渡特征。
生态学生实习报告篇六
三、实习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xxx地区生态环境及垂直土壤分布差异条件对天然植被的影响。以及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作用。通过实地考察,熟练运用课本知识,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动手调查的能力,团队分工及其团队协作能力。
实习出行路线:南宁(都南高速公路至府城出口,经府城、雷江二级公路)——xxx旅游区大门区——xxx旅游区。
四、实习地概况
4.1、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及历史沿革
1965年7月经自治区林业厅批准,成立xxx林场,归属自治区林业厅管辖,委托南宁地区林业局代管。
1975年自治区林业厅和南宁地区行署决定停止采伐天然林,林场工作重点转移到保护森林资源。
1981年8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xxx林场改建为自然保护区,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xxx自然保护区”(自治区级),属事业单位,隶属关系不变。
20xx年7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xx年8月隶属南宁市林业局主管。保护区人员编制218人。
4.2、保护区性质和保护区类型
以北回归线上保存较完整的常绿阔叶林为特色,以保护多样性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以及珍稀频危特有动植物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以自然保护、科研教学、宣传教育为主要管理任务,适度开展多种经营和森林生态旅游。所辖部分区域是广西大学的实习科研基地,为此我们得以在此实习参观。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网络中,具有典型地带性特征的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4.2.1、重要保护价值
xxx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在全国范围内或生物地理上具有突击的代表性,森林植被保存之好,植被类型如此之多,实在罕见。其多样性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价值在国际国内是较为少有的。xxx保护区是1996年世界自然基金会认定的中国40处具全球意义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是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基地。
xxx目前已知有植物209科764属20xx种,野生脊椎动物有294种。xxx的动植物物种占广西已知种数的比例都在30%以上,形成了小面积高密度的生物多样性区域。是广西不同植物区系的交汇点,动物区系特征上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质。是林学专业学习和实习的基地。
4.3、保护区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五、实习情况
在离xxx大门入口2公里处,做一个100平方米的森林记名样方调查,在不同海拔高度处,观察记录各海拔出的植物种类。
该样方乔木层主要以马尾松为主,灌木层以桃金娘、岗松为主。有很强的热带植物指示性。还有木姜子、漆树、鸭脚木等混杂在群落中,草本层以铁芒箕最多棕叶芦次之。总体的植被覆盖率高达95%以上。该记名森林样方可以命名为马尾松-桃金娘-铁芒箕群落。
2.2线路踏查
在590米的鱼跃龙门处主要植物有八角(人工林)、马尾松、杉木等。灌木有野牡丹、山茶等。草本有许多蕨类植物。土壤为赤红壤。
在海拔900米的飞翔伞基地我们看到更多的山茶科的植物,马尾松相对减少。苔藓类增多。但依然有较明显的优势群落结构。土壤为红壤。
上升到1100米左右的橄榄大峡谷,山茶科及槭树等阔叶树非常多。有深山含笑、半疯荷、山虎楠、毛桂、粗皮桦、罗孚栲等。优势种不明显。土壤为山地黄壤。
在1200米左右的神奇之旅植被更加的多样化,有大头茶、甜椎、小叶罗汉松、船柄茶、银荷木、长叶木姜、基脉楠、吊丝红、羊角杜鹃、五裂槭、毛杨桐、蛇葡萄等等优势种极不明显。土壤为山地黄壤。
其间我们还可以看到非常难得一见的灌草带,在南方的土石山中竟然没有乔木先锋树种的演替现象。
六、实习收获与感受
夏日炎炎,细雨霏霏,我们乘车而上,在各个典型区域下车考察听老师讲解。如仙境般的感受让人异常兴奋。在低海拔的热带丛林看到虽有较大的人为干预。但完整的群落结果依然让人觉得清新自然。在鱼跃龙门观望点,我们看到武鸣盆地的壮观和美妙,向脊的山脉形成鲤鱼的样子在眼前跳跃。知道我曾经就读的广西民族高中所在的大致方位。猜想着我们高中年代看日出日落的那几座大山是否就是此山。一阵风吹来云蒸雾绕,有时梦境般的美妙。在飞翔伞基地和山花烂漫、灯笼花苑我们脚踩才、石灰石在朦胧的大雾中感受飞翔的心情。观赏着杜鹃花后凋零和生长。留下了密集的相机的咔嚓声。两次路过橄榄大峡谷和云龙佛光景点但都蒙在大自然的婚纱中,看着悬崖峭壁和上面长着的龙须草叶子上、不停地参出的泉水,感觉但丝丝的秋意。清风吹过,两侧的山体显现出高大魁梧的震撼力。步入神奇之旅,山上古木参天,偶有荒草连天。林中鸟叫虫鸣,兽走猿攀,几乎是人间的天堂,动植物的乐园。在北回归线纪念杯及科普走廊我们看到很多相关的知识和动植物气息。进入天书草坪,路上有不少的银荷、槭树和竹子。大片的碧草,酸甜的杨梅,矮化的杉木等等可以看到对面山上的微波转发站和最高的山峰在层层的烟雾中托着。大有凡人不可及之势。进入养生之旅,黄杞、檫木、石楠、青冈、樟树、红苞木、中平树等等。数不尽数的树木展现在眼前。其中有称化石铁杉的长苞铁杉,雄伟高大的xxx松等等,一路风景,一路学问。在园林设计和生态保护的双作用下,给我们学习和游玩的感受。前往金龟瀑布的路上,我们一路观看一路感叹。上百级的阶梯和不可思议的古木是我们的惊叹!回来的路上,我们进入知青林,测出了70.5cm的杉木,以及在我脚下留情竹叶青。
经过xxx的实习,深切体味到林业工作的不容易。通过本次实习,不但得到了森林生态学上的实践,同时,经过老师讲解,树木分类学、土壤学也得到了相应的实践和巩固,并且能够把学过的各个学科的知识都融合了进来。团队之间的协调和相互协助工作的经验也进一步得到提高。这次是去xxx风景区实习,让我有机会去接触国家自然保护区,还有经过xxx黄伍导游的解说,我们懂得了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xxx风景区的亮点之所在。
生态学生实习报告篇七
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为了进一步了解xxx地区生态环境及垂直土壤分布差异条件对天然植被的影响。以及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作用。通过实地考察,熟练运用课本知识,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动手调查的能力,团队分工及其团队协作能力。
实习出行路线:南宁(都南高速公路至府城出口,经府城、雷江二级公路)——xxx旅游区大门区——xxx旅游区。
4.1、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及历史沿革。
广西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广西中部偏南的南宁市武鸣、上林、马山和宾阳四县交界处。保护区管理局设在武鸣县两江镇汉安村那江屯南侧。地理坐标为东经108°20′~108°24′,北纬23°24′~23°30′。保护区呈西北至东南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21km,东西宽19km,一般海拔1200m左右,主峰龙头山在山体中部之武鸣与上林两县交界处,海拔1760.4m,相对海拔1563m,是广西中部最高的山峰。保护区总面积16994hm2,林地权属全部为国有。
1965年7月经自治区林业厅批准,成立xxx林场,归属自治区林业厅管辖,委托南宁地区林业局代管。
1975年自治区林业厅和南宁地区行署决定停止采伐天然林,林场工作重点转移到保护森林资源。
1981年8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xxx林场改建为自然保护区,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xxx自然保护区”(自治区级),属事业单位,隶属关系不变。
20xx年7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xx年8月隶属南宁市林业局主管。保护区人员编制218人。
4.2、保护区性质和保护区类型。
以北回归线上保存较完整的常绿阔叶林为特色,以保护多样性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以及珍稀频危特有动植物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以自然保护、科研教学、宣传教育为主要管理任务,适度开展多种经营和森林生态旅游。所辖部分区域是广西大学的实习科研基地,为此我们得以在此实习参观。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网络中,具有典型地带性特征的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境内保存着多样性山地混合森林和珍贵稀有生物物种资源,是不可多得的地带性生物物种基因库和生态系统平衡观测实验室。是广西中部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是科研、教学、森林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保护的对象有(1)保护北回归线上丰富多样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xxx生境多样性,植物群落也多样性。共有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等多个植被类型。并且保存着近6000公顷的原生植被,以桫椤、黑桫椤为代表的蕨类植物在xxx形成了较大面积的优势群落。(2)保护区域内丰富的物种资源及其基因。(3)保护桂中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
4.2.1、重要保护价值。
xxx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在全国范围内或生物地理上具有突击的代表性,森林植被保存之好,植被类型如此之多,实在罕见。其多样性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价值在国际国内是较为少有的。xxx保护区是1996年世界自然基金会认定的中国40处具全球意义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是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基地。
xxx目前已知有植物209科764属2069种,野生脊椎动物有294种。xxx的动植物物种占广西已知种数的比例都在30%以上,形成了小面积高密度的生物多样性区域。是广西不同植物区系的交汇点,动物区系特征上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质。是林学专业学习和实习的基地。
4.3、保护区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各级政府部门对xxx的保护工作历来十分重视,并得到了主管部门的肯定。1986、2002年被授予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集体;1999年被自治区环保局、林业局、海洋局、地矿局授予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集体;同年,xxx保护区被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接纳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2005年得到“香港吴氏野生动物保护”的资助以及纳入了世界银行全球环境保护基金会资助项目;同时,本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南宁市委、市政府决定加快开发利用xxx的旅游资源,建设环xxx旅游圈,形成“北有桂林,南有南宁”的旅游战略决策;同年,xxx保护区由副处级事业单位提升到正处级事业单位。
2.1、100m2记名样方调查。
在离xxx大门入口2公里处,做一个100平方米的森林记名样方调查,在不同海拔高度处,观察记录各海拔出的植物种类。
该样方乔木层主要以马尾松为主,灌木层以桃金娘、岗松为主。有很强的热带植物指示性。还有木姜子、漆树、鸭脚木等混杂在群落中,草本层以铁芒箕最多棕叶芦次之。总体的植被覆盖率高达95%以上。该记名森林样方可以命名为马尾松-桃金娘-铁芒箕群落。
2.2线路踏查。
在590米的鱼跃龙门处主要植物有八角(人工林)、马尾松、杉木等。灌木有野牡丹、山茶等。草本有许多蕨类植物。土壤为赤红壤。
在海拔900米的飞翔伞基地我们看到更多的山茶科的植物,马尾松相对减少。苔藓类增多。但依然有较明显的优势群落结构。土壤为红壤。
上升到1100米左右的橄榄大峡谷,山茶科及槭树等阔叶树非常多。有深山含笑、半疯荷、山虎楠、毛桂、粗皮桦、罗孚栲等。优势种不明显。土壤为山地黄壤。
在1200米左右的神奇之旅植被更加的多样化,有大头茶、甜椎、小叶罗汉松、船柄茶、银荷木、长叶木姜、基脉楠、吊丝红、羊角杜鹃、五裂槭、毛杨桐、蛇葡萄等等优势种极不明显。土壤为山地黄壤。
其间我们还可以看到非常难得一见的灌草带,在南方的土石山中竟然没有乔木先锋树种的演替现象。
夏日炎炎,细雨霏霏,我们乘车而上,在各个典型区域下车考察听老师讲解。如仙境般的感受让人异常兴奋。在低海拔的热带丛林看到虽有较大的人为干预。
但完整的群落结果依然让人觉得清新自然。在鱼跃龙门观望点,我们看到武鸣盆地的壮观和美妙,向脊的山脉形成鲤鱼的样子在眼前跳跃。知道我曾经就读的广西民族高中所在的大致方位。
猜想着我们高中年代看日出日落的那几座大山是否就是此山。一阵风吹来云蒸雾绕,有时梦境般的美妙。在飞翔伞基地和山花烂漫、灯笼花苑我们脚踩才、石灰石在朦胧的大雾中感受飞翔的心情。观赏着杜鹃花后凋零和生长。
留下了密集的相机的咔嚓声。两次路过橄榄大峡谷和云龙佛光景点但都蒙在大自然的婚纱中,看着悬崖峭壁和上面长着的龙须草叶子上、不停地参出的泉水,感觉但丝丝的秋意。清风吹过,两侧的山体显现出高大魁梧的震撼力。步入神奇之旅,山上古木参天,偶有荒草连天。林中鸟叫虫鸣,兽走猿攀,几乎是人间的天堂,动植物的乐园。
在北回归线纪念杯及科普走廊我们看到很多相关的知识和动植物气息。进入天书草坪,路上有不少的银荷、槭树和竹子。大片的碧草,酸甜的杨梅,矮化的杉木等等可以看到对面山上的微波转发站和最高的山峰在层层的烟雾中托着。大有凡人不可及之势。进入养生之旅,黄杞、檫木、石楠、青冈、樟树、红苞木、中平树等等。数不尽数的树木展现在眼前。
其中有称化石铁杉的长苞铁杉,雄伟高大的xxx松等等,一路风景,一路学问。
在园林设计和生态保护的双作用下,给我们学习和游玩的感受。前往金龟瀑布的路上,我们一路观看一路感叹。上百级的阶梯和不可思议的古木是我们的惊叹!回来的路上,我们进入知青林,测出了70.5cm的杉木,以及在我脚下留情竹叶青。
经过xxx的实习,深切体味到林业工作的不容易。通过本次实习,不但得到了森林生态学上的实践,同时,经过老师讲解,树木分类学、土壤学也得到了相应的实践和巩固,并且能够把学过的各个学科的知识都融合了进来。
团队之间的协调和相互协助工作的经验也进一步得到提高。这次是去xxx风景区实习,让我有机会去接触国家自然保护区,还有经过xxx黄伍导游的解说,我们懂得了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xxx风景区的亮点之所在。
生态学生实习报告篇八
经过对霍山的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生态学基础理论知识,能够使课堂资料不再空洞,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实践本事。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确定各种生态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经过对霍山的实习研究,对霍山周围环境的植被有了更深的观察,了解霍山的植被覆盖情景以及植被物种的来源等,对以后预防自然灾害有了必须的帮忙。对我们今后的就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忙,提高了我们实际操作的本事。
1、实习中听从教师安排,认真听指导教师讲解。
2、认真细致观察霍山植被覆盖现象,作好记录。
3、学会分析植被分布的方法,培养生态分析本事。
4、用皮尺和米尺分别测量10﹡10,5﹡5,1﹡1的样方内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胸径等数据。
1、在野外对各种植被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观察分析。
2、初步对几大类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兴唐寺、霍山等地的分布状况。
3、初步观察霍山的植被分布特征,学习分析植被特征的方法。
6月5日到6月10日。
实习地点:霍山。
1.动员准备阶段。
经过实习动员、实习情景介绍,使学生了解实习的目的、资料、安排及要求到达的目标。从思想上和物质上做好准备,时间为一天。
准备工作包括:(1)每班按4-5人编一组,指定每组的实习组长;(2)检查野外用品,及其它劳保装备(手套、铁锹等);(4)了解野簿的记录格式。
2.教学阶段。
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野外基本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为期一周。
基本训练资料有:(1)植物的鉴别;(2)霍山地形植被特点;(3)植物标本野外采集;(4)室内标本制作;(4)标本的鉴定、描述和保存;(5)生物丰度和分异度的统计。
要求有:(1)每一天及时整理当天收集的资料、清绘图件及上墨;(2)每一天要作实习小结;(3)每一天预习与第二天实习有关的资料。
编写实习报告主要培养学生整理、归纳和综合分析实际调查资料的本事,使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时间为为3-4天。
要求:(1)教师讲明资料整理的目的和要求,图件的格式、报告的提纲;(2)学生用三分之二的时间完成图件的编绘及报告初编;(3)教师认真辅导,审阅图件、批改报告初稿;(4)学生用三分之一时间修改,清抄。
(1)、霍山植被研究方法。
本次实习主要是运用样方法测量植物数据,首先,用皮尺量出一个10﹡10的样方测量乔木,5﹡5的测量灌木,1﹡1测量草本植物。然后用米尺测量各种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然后,记录植被分布状况,制作物种分布曲线。
(2)、野外实地调查测量。
第二天是实习的最重要的部分,我们主要是在霍山脚下做植被调查,选了两块不一样类型的样地来进行实地调查,一是用样方法来对样地分别进行了乔木调查、灌木调查、草本调查了解了样地的植被物种构成,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二是采用了相邻样方法对样地进行了物种调查并绘制出来物种——面积曲线,以此来确定最小样方面积。
1、霍山有哪些植被及植被的作用?
种类:霍山有野核桃、毛榛子、白桦树、美蔷薇、辽东栎、鹅耳枥、槲栎、华北落叶松、油松、连翘等。
2、霍山常见的物种。
常绿阔叶树种有:落叶松、白桦、桑寄生、辽东栎、黄花柳,紫椴等树种。
常见的灌木有美蔷薇、黄刺玫、土庄绣线菊、小叶鼠李,山梅花,铁线莲等。
常见的草本物种有老鹳草、山梅花、羊胡子草、白茅、地榆、柴胡、桔梗、野生豌豆、玉竹、甘菊、等。
在本学期六月五日到六月十日,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生态学综合实习,地点主要位于霍山兴唐寺。经过本次实习,我们基本掌握了野外实习考察、实验数据的采集、室内分析和数据处理分析等技能和知识。
经过着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仅巩固了自我的理论知识,并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本事。走出学校,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习我们不但欣赏了霍山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霍山植被的类型和植被分布特征,并且学习并掌握了野外植被实习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本事。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虽然十分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习后的成果心里还是十分愉悦。这次教学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经过本次实习,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各种植被的辨认方法,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活了如何测量植被各种数据。经过这次霍山的实习,更加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各种实践中的技能,锻炼了动手与动脑本事。实习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霍山景区实习,了解认识霍山地区的植被,并了解其药用和经济价值,对霍山景区的实习既欣赏了美丽的风景,有学习了植被的研究方法,培养了自我的社会实践本事。第二个任务就是测量霍山上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各种数据。首先,用皮尺量出一个10﹡10的样方测量乔木,5﹡5的测量灌木,1﹡1测量草本植物。然后用米尺测量各种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学的一些基本调查方法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另外在野外较为艰苦的环境中也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独立自主、勇于探索的优良作风。这次实习重要的不是几个干枯的数据,而是学会测量的方法,学会的是实践的技能。实习第二天的午时,我们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去认识霍山地区的代表植物并了解了这些植物的药用以及经济价值,不仅仅让我们更形象的了解了植物的形态,并且还切身体会了植被的分布如何去分析。
在实习当中我个人的感悟很深,因为我们整天坐在教室里,即使教师讲的再生动也不会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狗尾巴草,我们在课本上听得耳朵都疼了,可是还是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有些是认识可是不明白名字,等到教师说出名字才恍然大悟,有的是认识却不能和名字联系起来。让我明确的明白了如何动手学习,仅有在实践中才能锻炼自我的本事。
短短五天的实习很快过去了,心中有点舍不得。在实习当中和同学相互帮忙,遇到险要的地势我们相互搀扶着上山,在实习中增进了同学的友谊。因为实习需要所有同学的共同合作在测量当中各位同学各自分工,各自负责不一样的测量工作,缺少了任何同学都会影响到测量工作的进行,让我们学会了相互团结。总之实习让我学会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学会了理论教学所不能给我的,提高了实践实习本事。
此次生态学综合实习的野外实习地点位于霍山兴唐寺附近,风景秀丽,气候宜人。2012年六月五日,我们在严明教师和张教师的带领下来到霍山实习地点,并于当天午时对周围环境做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的一两天首先由教师指导我们认识了霍山地区的代表性植物,并向我们详细讲解了一些植物的药用价值等植物资源利用价值。在此后的几天里,我们又在教师的带领下,在多个典型的山坡上,对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做了调查记录和数据采集,进行了生物多样性分析、种-面积分析、分布格局分析。在野外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一些生态学的专有名词,并进行了实地考察,将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到最好。
每日野外实习回来,大家开始记录和查阅不认识的代表植物,并将当天统计的数据,分类记录,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每日心得,记录新认识的植物。
回到学校后,我们进行统计实验,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生态统计方法,学会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资料。此次实习虽然辛苦,可是经过大家的努力,所有同学全部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到达了预定的目标,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同学们不但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的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野外调查实习使我们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开拓,使我们更容易将所学与实践联系起来;实习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知识的缺漏,必须重拾书本,虚心请教教师,弥补自身的不足。经过本次实习,我们学会了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种-面积关系分析和植物群落格局分析,对于霍山植被也有了必须的了解,认识了具有代表性植物;在对各种典型样地生物的分析过程中,掌握了生物丰度、生物量、生产量的计算方法。同时在实习过程中经过合作克服了许多困难,进一步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增进了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在生活方面,就个体而言,这是一次艰辛的实习,是一次生活的考验。这几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实习的辛苦。教师也是很不容易的,专业教师是实习队伍的领头人,他们不仅仅要控制速度、方向保证同学们的安全,并且要给我们不断地讲解。在学校里与教师接触得少,实习时才发现原先教师也是最可爱的人。
就整体而言,这是一次增长知识的实习,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在实习过程中教师以实地实物为例,又进一步向我们讲授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给我们充分的时间去观察,让我们有一个自我动手的机会。期望学校以后会安排更多的实习机会,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本事,掌握更多的知识。
生态学生实习报告篇九
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为了进一步了解xx地区生态环境及垂直土壤分布差异条件对天然植被的影响。以及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作用。经过实地考察,熟练运用课本知识,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动手调查的本事,团队分工及其团队协作本事。
实习出行路线:南宁(都南高速公路至府城出口,经府城、雷江二级公路)——xx旅游区大门区——xx旅游区。
4.1、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及历史沿革。
1965年7月经自治区林业厅批准,成立xx林场,归属自治区林业厅管辖,委托南宁地区林业局代管。
1975年自治区林业厅和南宁地区行署决定停止采伐天然林,林场工作重点转移到保护森林资源。
1981年8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xx林场改建为自然保护区,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xx自然保护区”(自治区级),属事业单位,隶属关系不变。
20xx年7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xx年8月隶属南宁市林业局主管。保护区人员编制218人。
4.2、保护区性质和保护区类型。
以北回归线上保存较完整的常绿阔叶林为特色,以保护多样性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以及珍稀频危特有动植物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以自然保护、科研教学、宣传教育为主要管理任务,适度开展多种经营和森林生态旅游。所辖部分区域是广西大学的实习科研基地,为此我们得以在此实习参观。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网络中,具有典型地带性特征的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4.2.1、重要保护价值。
xx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在全国范围内或生物地理上具有突击的代表性,森林植被保存之好,植被类型如此之多,实在罕见。其多样性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价值在国际国内是较为少有的。xx保护区是1996年世界自然基金会认定的中国40处具全球意义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是个十分有意义的研究基地。
xx目前已知有植物209科764属20xx种,野生脊椎动物有294种。xx的动植物物种占广西已知种数的比例都在30%以上,构成了小面积高密度的生物多样性区域。是广西不一样植物区系的交汇点,动物区系特征上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质。是林学专业学习和实习的基地。
4.3、保护区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在离xx大门入口2公里处,做一个100平方米的森林记名样方调查,在不一样海拔高度处,观察记录各海拔出的植物种类。
该样方乔木层主要以马尾松为主,灌木层以桃金娘、岗松为主。有很强的热带植物指示性。还有木姜子、漆树、鸭脚木等混杂在群落中,草本层以铁芒箕最多棕叶芦次之。总体的植被覆盖率高达95%以上。该记名森林样方能够命名为马尾松-桃金娘-铁芒箕群落。
2.2线路踏查。
在590米的鱼跃龙门处主要植物有八角(人工林)、马尾松、杉木等。灌木有野牡丹、山茶等。草本有许多蕨类植物。土壤为赤红壤。
在海拔900米的飞翔伞基地我们看到更多的山茶科的植物,马尾松相对减少。苔藓类增多。但依然有较明显的优势群落结构。土壤为红壤。
上升到1100米左右的橄榄大峡谷,山茶科及槭树等阔叶树十分多。有深山含笑、半疯荷、山虎楠、毛桂、粗皮桦、罗孚栲等。优势种不明显。土壤为山地黄壤。
在1200米左右的神奇之旅植被更加的多样化,有大头茶、甜椎、小叶罗汉松、船柄茶、银荷木、长叶木姜、基脉楠、吊丝红、羊角杜鹃、五裂槭、毛杨桐、蛇葡萄等等优势种极不明显。土壤为山地黄壤。
其间我们还能够看到十分难得一见的灌草带,在南方的土石山中竟然没有乔木先锋树种的演替现象。
夏日炎炎,细雨霏霏,我们乘车而上,在各个典型区域下车考察听教师讲解。如仙境般的感受让人异常兴奋。在低海拔的热带丛林看到虽有较大的人为干预。但完整的群落结果依然让人觉得清新自然。在鱼跃龙门观望点,我们看到武鸣盆地的壮观和美妙,向脊的山脉构成鲤鱼的样貌在眼前跳跃。明白我以往就读的广西民族高中所在的大致方位。猜想着我们高中年代看日出日落的那几座大山是否就是此山。一阵风吹来云蒸雾绕,有时梦境般的美妙。在飞翔伞基地和山花烂漫、灯笼花苑我们脚踩才、石灰石在朦胧的大雾中感受飞翔的心境。观赏着杜鹃花后凋零和生长。留下了密集的相机的咔嚓声。两次走过橄榄大峡谷和云龙佛光景点但都蒙在大自然的婚纱中,看着悬崖峭壁和上头长着的龙须草叶子上、不停地参出的泉水,感觉但丝丝的秋意。清风吹过,两侧的山体显现出高大魁梧的震撼力。步入神奇之旅,山上古木参天,偶有荒草连天。林中鸟叫虫鸣,兽走猿攀,几乎是人间的天堂,动植物的乐园。在北回归线纪念杯及科普走廊我们看到很多相关的知识和动植物气息。进入天书草坪,路上有不少的银荷、槭树和竹子。大片的碧草,酸甜的杨梅,矮化的杉木等等能够看到对面山上的微波转发站和最高的山峰在层层的烟雾中托着。大有凡人不可及之势。
进入养生之旅,黄杞、檫木、石楠、青冈、樟树、红苞木、中平树等等。数不尽数的树木展此刻眼前。其中有称化石铁杉的长苞铁杉,雄伟高大的..松等等,一路风景,一路学问。在园林设计和生态保护的双作用下,给我们学习和游玩的感受。前往金龟瀑布的路上,我们一路观看一路感叹。上百级的阶梯和不可思议的古木是我们的惊叹!回来的路上,我们进入知青林,测出了70.5cm的杉木,以及在我脚下留情竹叶青。
经过xx的实习,深切体味到林业工作的不容易。经过本次实习,不但得到了森林生态学上的实践,同时,经过教师讲解,树木分类学、土壤学也得到了相应的实践和巩固,并且能够把学过的各个学科的知识都融合了进来。团队之间的协调和相互协助工作的经验也进一步得到提高。这次是去xx风景区实习,让我有机会去接触国家自然保护区,还有经过xx黄伍导游的解说,我们懂得了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一些基本情景以及xx风景区的亮点之所在。
生态学生实习报告篇十
参观当地的生态农业模式;。
了解无公害蔬菜的种植管理和栽培技术;。
了解农业生产知识以及蔬菜大棚管理技术。
20××年10月27日。
我们在柳教师的带领下,乘坐校车来到了实习地——夏庄街道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进行实习,期间实习地的郝经理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下头结合农业生态学的课本知识和教师的讲解将此次实习总结报告如下:
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目的,就是经过各种农业技术措施,一方面取得投入少产出多,获得最佳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还要化害为利,变废为宝,防止环境污染与资源枯竭,取得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而这两个方面又是同步进行的,这样就需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管理。
位于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的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共有蔬菜种植基地210亩,其中节能型日光温室60栋,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基地生产的番茄、樱桃番茄和芹菜三个蔬菜产品已经过国家无公害蔬菜认证,并申请注册了“好家牌”蔬菜商标。该示范园已构成了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在实习中我们了解到该基地在建设过程中,结合生态农业的需要,进行了有效的农业环境管理,其农业生态模式在硬件上的体现有以下几点:
3、为有效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各温室都安装了自动卷帘装置;。
4、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虫害利用频振式杀虫灯、悬挂黄板等物理方式进行诱杀,病害则采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来防治,大大提高了蔬菜的质量与产量,同时又将农药对环境的危害降到了最小;5、为全面提高基地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基地建设了无公害蔬菜检测室、技术培训室、生产资料服务中心和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的智能工厂化育苗温室。
我们在基地郝经理的指引和带领下参观了各种蔬菜大棚。由于该地位置优越,下有崂山地下水,上有适宜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加上周围政府、企业聚集,不用出门,品质良好的蔬菜就已经被订购一空,给生态园带来了良好的效益。
1、黄瓜的嫁接管理技术。
在金黄一号黄瓜大棚,郝经理给我们详细介绍了黄瓜与南瓜的嫁接技术。在黄瓜和南瓜生长出3-4片叶子时,用刀片分别在黄瓜和南瓜靠近根部的茎上切一个小口,使两部分结合在一齐,再用夹子夹住,经过嫁接,把黄瓜嫁接到南瓜的根上。大约3-5天伤口愈合,这时剪掉黄瓜的根,由南瓜根供给养料。黄瓜根系不发达,供给养料有限,而南瓜的根系很发达,养料供给充足,这样就弥补了黄瓜根系不发达的缺陷,养料供给得到保障,产量也就大幅提高。
在管理过程中,8叶以下的瓜要打掉,同时黄瓜须也要打掉,防止他们争营养,保证产量。此种嫁接的好处还有,南瓜不怕重茬,能够连续种植,保证产量。黄瓜的口味在于肥料,此处施用有机肥,既保证了营养,又保证了口味。另外,由于大棚薄膜以及草栅的应用,能够产生较大的温差,利于糖分的积累,黄瓜的口感好,水分多,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2、番茄的栽培管理技术。
在番茄棚中我们主要参观学习了樱桃番茄的栽培管理方面的知识。
一般情景下,樱桃番茄可无限生长,但其在地里生长2年,次年由于温差小,而是口感下降,我们多只栽培年前的一茬。定植种苗后,要插架绑蔓,其作用是调整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促进秧、果并旺。搭架多采用人字架、尼龙绳吊挂。一般第一层花序见果时需绑蔓,要松紧适度,为茎生长留有余地。番茄的最适生长温度在15-30℃之间,当温度低于10℃时便停止生长,生产过程中要注意适当调控棚内温度。
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对植株进行整枝打杈,方法是露地生长整枝留主茎,在第一花序下打杈只留1-2侧枝。注意避免在下雨前、下雨时或露水未干时整枝;同时在雨雪天后立刻打药、杀菌,以防染玻生长后期需摘除下部老叶、病叶、病果以利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危害。在植株进入坐果期后,应结合灌水进行薄肥勤施,以满足植株和果实迅速生长发育的需要。果实成熟期的肥水管理,干湿要均匀,以防止裂果。叶腋间极易发生侧枝,必须经常、及时地整枝。一般情景下单株产量单株产量一般为3-5公斤,管理良好时,单株产量可达10公斤以上。
3、豆苗的栽培管理技术。
用作芽苗菜生产的场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必须能坚持催芽室具有20℃-25℃,栽培室具有16℃-25℃的温度调控本事;必须有忌避强光的必须光照条件,绿化型产品光照强度一般在三万到四万米烛光以下;必须具有通风设施,能进行室内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以坚持室内空气清新;应具有自来水、贮水罐或备用水箱等水源装置,以满足芽苗菜对水分的需求。此外,异常是棚室内生产,还必须设置排水系统。
豆苗的生产流程是:分选出品质好籽粒饱满的种子,用水浸泡10小时左右;将其播种在事先正好的畦中,同时在其上覆盖1厘米左右的沙土,目的是用于压住豆苗使成苗粗壮,沙土要在不到两天的时间人工撤除;生长期一般为5-6天,这期间要每一天用20米下井水进行喷灌处理,不用施加任何肥料,当豆苗长成即可采收;采收过后要对底土进行挖来源理,将其中的根系筛除后在移入畦中进行新一茬的生产。
经过此次实习,了解了部分无公害蔬菜的生产管理技术,学到了很多农业生产和大棚管理知识,开拓了视野,丰富了实践经验;经过对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的参观学习,真正的了解到农业生态管理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对我国的农业生态建设充满了信心,极大的增加了对农业生态学的学习进取性和主动性。
生态学生实习报告篇十一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学正是随着全球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通过一学期的《环境生态学》学习,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加我们的实践认识,老师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教学实习,我们也最终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
20xx—11—3,晴。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早上八点乘坐学校班车,从学校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青岛**国家森林公园,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于下午四点多返回学校。这次实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受益匪浅。
**脉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险、清、幽于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台筒,大黑涧,扎营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环列周围,小**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云雾缭绕,瞬息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素有“东崂西珠,双珠嵌云”之说。小**地处海滨,景物独特,层峦叠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为胶州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森林在人类的生存,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
(1)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森林中蕴藏的丰富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使人类宝贵的财富。
(2)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森林的蒸腾作用对调节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有重要作用。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森林上空的水蒸气含量大,并且蒸腾还可以吸收热量,使空气湿润,气温较低,容易形成降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
涝灾还可以得到防止或减轻。
(6)除此之外,森林还可利用其固定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人类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植物的叶、花、果、茎、树皮、树脂、树胶、树液等和经济林、以及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
森林是自然界多种环境中的一种类型,而森林不是单独的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它同样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两者会构成相互平衡的统一整体。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有:
(1)林通过自身的生态功能和作用可以起到净化和维持环境质量的作用,比如防止污染、净化空气等的作用。
(2)森林通过涵养水源的作用可以影响局部的气候条件,从而影响周围境的气候状况,使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更有利于自身植被的生长。
(3)森林有时还影响环境的水文状况,降雨量等。
(4)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无处不在,反过来,环境对森林的影响也不能忽视。环境的气候状况会影响森林植被的生长,决定植被覆盖率,植被的状况决定着森林的很多作用和功能,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5)环境中的生物可能进入森林生态系统,对森林中原有的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从而影响原有物种的生存,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6)人类的作用对环境的破坏,使环境恶化,进而限制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
主要的调查方法有:
(1)收集现有资料。从农、林、牧、副、渔业资源管理部门、专业研。
究机构收集生态和资源方面的资料,包括生物物种清单和动物群落,植物区系及土壤类型地图等形式的资料。
(2)收集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有关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及。
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物种等资料。珍稀和濒临物种保护的规定、环境濒临物种等资料,并收集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
(3)现场调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对环境评价区进行现场调查,
取得实际的资料和数据。评价区生态资源、生态系统结构的条查可采用现场勘察和网络定位采样分析的传统自然资源调查方法。
通过实习老师的指导,在我们进行完野外调查后,对小**所了解的概况如下:
平均日照率57%。
(2)地质:小**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第二隆起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岩石以青山组火山类层十分发育,在小**地区出岩极为广泛,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火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为主。
(3)土壤:花岗岩和片麻岩风化物为主的成土母质上发育或形成的棕壤占的比重量大,所处的地形部位较高,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高,较为贫瘠。
(4)植物:由于此次实习时间在十月底已是秋季加上连续几个月的干旱使许多山上多数植物特别是低等植物已干旱枯死不能分辨其类型。小**山脚至半山有少量土覆盖,植物多分布在有土覆盖的地方。主要植物为:美国黑皮松(系飞机播种所形成的,占小**植物面积的绝大部分主要分布在小**山脚至半山)、刺槐、榆树、芦苇、茅草、野梨树、野山楂树等零星分布其中。山顶岩石上生长着少量低等的植物如苔藓、卷柏。由于小**海拔仅724。9米,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不超过6摄氏度因此植被随海拔的增高变化不明显。小**森林植物中多为人工种植。其树木均处在幼年期,森林结构简单而清晰,分为乔木层(美国黑皮松和落叶乔木)、灌木层(藤本植物、铁线蕨)、草本植物。
此次教学实习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教学实习的安排,达到了实习的目地和要求。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习我们不但欣赏了小**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垂直变化,而且学习并掌握了环境生态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习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旅游开发一些不合理现象,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北部的大泽山,南部的小**、大**、铁橛山,由于长期垦殖,过度放牧及人类经济活动综合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贫瘠,岩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坏殆尽,只有赤松、栎类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沟两侧有零星枫杨、毛白杨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天然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大丰收是开发者应慎重考虑的。
目前**的旅游开发刚刚拉开了序幕,我们相信开发者会充分合理利用**的天然自然资源和人类的智慧,让**国家森林公园焕发出新的乐章,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和谐发展,造福人类。
生态学生实习报告篇十二
邓一婷。
引言。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当我们漫步于城市中时却可发现这种现象是无初步在的,周围的建筑物仿佛能够讲话、能够行动,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样;而且通过城市的物质结构,过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决定、久已形成的价值观念等,都继续存活下来并且散发着影响。”
正是为了充分认识到城市环境与在建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人的作用,作为城市生态学的学习者,我们于2003年4月5日进行了一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实习。
一、实习概况。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李大钊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习。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二、实习内容及分析。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可以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近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
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考虑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大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校园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平房小院,这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人们常说,“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园,但燕南园住的都是名教授”。单说50年代,燕南园里就住着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侯仁之、林庚诸先生,后来又搬进来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执教燕京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在此生活过。这足以反映其内涵的深厚与文化积淀了。
那么,除了书香,对于久在这里居住的人们来说,它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实习过程中接受采访的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这里居住时间都超过了35年。他们普遍认为,燕南园有着良好的居住环境,首先它位于一个台地上,地势比周围都高,这是一个良好的地理环境。而其间各色的植物,又为园子提供了一个协调的生态环境。作为极具特色的住宅园林,燕南园吸引着各方来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还曾经在此写生,研究其建筑特色。
然而燕南园也有其不足之处。被采访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来游览观光的人群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和洁净,过路的汽车扬尘和制造噪音,给园内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程度的破坏。
其二是公厕的问题。公厕占用的土地是过去孩子们的游戏场,而由于疏于管理,公厕的建设不仅消灭了孩子的游乐,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实在燕南园中,每户独立的住宅中都有独立的卫生设施,公厕的设立只是为园外小商小贩提供了便利。作为北大校园中少见的几个室外公厕之一,它的设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选址在富有文化底蕴和深厚内涵的燕南园,选址在老教授们读书治学的燕南园,或许并不是很合理。
其三是办公与住宅的矛盾。正如一位被采访者指出,燕南园中有的住宅已经被学校划归某些行政机构,行政机构的办公进一步打破了园子的宁静,不能不引起深思。
3、苹果园的变迁——静园草坪。
后经学生强烈要求,原先的苹果园就被改成了草坪。草坪的浪漫又恢复了,然而那片校园中不可多得的果园却永远地失去了。多少总是有些可惜的。
兼容,或许真的很难。这些年来,北大为了接纳越来越多的求学者,为了与国际接轨,很多原有的自然和人为的独特的风景都只能让位给新的建筑,这引起了无数老北大人的感怀。而发展总是要有的,关键是怎样发展,如何在适宜的地方做到寸土寸金地利用土地,而在另一些地方留下我们的骄傲。如果有一天,未名湖开始缩小,或者未名湖周围矗立起了新式的建筑,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悲哀。
4、匠心独具——通向未名湖的小径。
北大的校园北部可以说是古韵十足,像中国的传统园林,在优美的浪漫中又给人以思想和历史的沉重感。“北大的生活更接近于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一位总是喜欢留连于未名湖畔的清华学生说。这种文人士大夫气,从那一条条通向未名湖的小径也可以体现出来,它的荫蔽和静谧,构成了北大独特的风景。
幽静的小径边生长着各色的植物。引人注目的是雪松下的石头,它独特的用途使人耳目一新。松针下部的蜡质物是酸性物,下落到土壤中会使土壤受到酸化影响,土质变差,以至于到了刮风的时候会有尘土飞扬。而石头可以防止扬尘,从而保证了这里路面与空气的清新与洁净。
而路旁的传统建筑的大屋檐则为麻雀等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鸟鸣声不绝于耳。在这里,人与自然真正融为一体,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
新华网2002年10月6日有如下报道:
“走进北京大学校园,树枝上、草地上、教学楼旁、图书馆前、未名湖畔、博雅塔顶……到处都可看到成群的喜鹊以及其他各种飞禽,一派“校园处处闻啼鸟”的景象。
“19年前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的北大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黎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他上大学时就在校园内看到喜鹊,但没有现在的数量多,初略估计多达数千只。现在,校园内不仅可以看到喜鹊,还可看到松鼠、刺猬等多种野生小动物,未名湖上还飞来过白天鹅。讲话间,记者不时看到喜鹊从他办公室的窗前飞过。
“现在,北大校园已变成了各种飞禽和动物栖息的乐园。校园内遍布了端庄浓绿的桧柏、苍劲古朴的油松、华美高雅的白皮松、金黄富丽的银杏枫树等常绿树和春秋色树。据北大园林科调查,全校共有416株古树,其中300年以上的有30棵,100年以上的有386棵。
5、未名湖的湖心岛与翻尾石鱼。
湖光塔影,让人留连忘返。未名湖景色出众,已经成为北大风景的标志。环湖的杨柳婀娜多姿,枝条低垂,温柔地拍打着水面,博雅塔的倒影在水中隐隐浮现。横卧在湖中的有石舫,点缀着塔景的是湖中的小岛。幽静的湖心岛是未名湖上的一颗珍珠。翻尾石鱼,则是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从老师那里,才知道了其背后的故事。小岛原先是芦苇等植物旺盛生长的优良环境,是一个生态极其协调的小环境,与翻尾石鱼一道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然而在百年校庆时,学校为了更好地进行介绍和说明,在小岛上设立了一块说明牌,由此吸引了大量游客上岛,人的影响使得芦苇的生长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直到芦苇完全从小岛上消失。
好在学校已经认识到这点,今天看到的说明牌,已经从小岛上转移到湖边。具有自恢复性的生态系统,在得到长期发展的条件后,应该可以恢复到原先的状态。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重新拥有一个优良生态的小岛,然而并非所有的错误都可以得到补救,有时候,一个不很英明的决定是可以造成很大的遗憾的。规划的长远性由此可见一斑。只愿小岛的故事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6、蔚秀园与畅春园。
有着悠久历史的燕园,是我们的骄傲。
“1920年北京通州协和大学、北京协和女子大学及北京汇文大学合并,建成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从军阀陈树藩手中以六万银元买到了淑春园和南部的勺园故址作校址,负责校园规划设计,并于1921年动工,1929年基本落成。校园最初用地40公顷,学生800人。1928年至1931年先后征得朗润园、鸣鹤园、镜春园、蔚秀园、承泽园为教工宿舍福利区,同期还购得治贝子园为燕大农学系实习场地。北京大学未名湖燕园建筑功能与环境统一,建筑艺术与环境协调。采用传统民族风格的个体建筑与古老园林风格相协调,纵横交替的建筑轴线布置与园林环境相互渗透,建筑组群母题的应用构成和谐的韵律。建筑与山水、道路、树木相溶合的空间序列,使人产生多种美的感受。”
(资料来源: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回顾,让我们拥有更多了解的渴望。今天作为教工住宅区的几个园子,又是怎样的呢?
那么,长期在此居住的住户的反应又是如何呢?
湖附近的住户对此处的反映多是“脏乱差”——垃圾随处可见,湖边的平房排放废气严重污染环境。湖水主要来自万泉河,冬天不放水,到了夏天又因受污染而臭气熏天,蚊虫成群。
至于住宅距离湖边稍微远一些的住户,则认为除了管理不善之外,这里的生活还差强人意。而且位置比较方便,距离颐和园、香山、北大本部都很近,比较适宜居住。一个学者模样的老人说,“大学里能有北大环境的很少”。一个看上去有八、九十岁的随儿子一起生活的老人说:“环境还可以,一天比一天好”。
而住户们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附近没有大型超市,购物不方便。
在畅春园,我们遇到的是同样的问题。我认为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管理的不善。一位原来在北大食堂工作的老大妈在一再要求我们证明是北大的学生之后,才细细地给我们讲出了这其中的很多问题,她对北大声誉的维护让我们很是感动。然而作为北京大学的教工宿舍区,却无法提升管理的层次,以至于使其成了来京打工人员的居留地,这一点不能不引起重视。长此以往,住户的维护是不可能维护住园子的声誉、北大的声誉的。
7、万泉文化公园。
公园是公共艺术与绿色生态相融合的一个集中化空间。在20世纪中叶以后,欧美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得到了高速发展,城市空间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而肆意扩张蔓延,工矿生产与加工形态尤其是在后工业时代的城市住房、能源、交通、通讯以及整体生态环境的重重压力而呈恶性化发展趋向,使得自然生态、动植物群类的多样性和人类千古历史文化类型之遗产的丰富与完整性,均遭到了触目惊心的破坏。这种情景在贫困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尤甚。许多大城市中心部位和郊区部位设立的公园已远不足以起到明显改善和优化城市环境的功效,而大多只起着对城市社会追求高集中、高速度、高回报、高消费所带来的心身压抑和生态环境的侵害做某些调节、抚慰,抑或暂作短时的消解和逃遁之所。
尽管如此,公园,仍或多或少地代表着人们对业已失缺的自然景色或农耕时代田园风光的祈求与象征性的回归之地。在许多都市街道、广场、社区中心已经渐渐失去原由的公共交流、休闲场所之功能,并缺乏优美的绿色生态环境品质的情形之下,良好的公园便更显其城市花园与“城市之肺”的价值意义。
万泉文化公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建立起来的。这里在过去是一个早市,后来经清理整顿建成公园,成了附近居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它是一个半开放性质的城市街心公园,其中有假山、草坪等景观以及儿童游乐区、老年人健身区、舞池、轮滑场等公共休闲娱乐设施。难能可贵的是,这里的地面一律采用软质的材料铺就,既不失美观,又有保护性能。我们大约在上午10点左右到达这里,很多孩子在玩耍,很多中老年人在健身,还有很多人这里放风筝,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们随机对游客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大多数游人表示住在附近,是常来这里的,有时候甚至只是为了散心而来到这里。他们大多数表示“环境还行,器械不错,比以前强多了”。带孩子来的家长表示对孩子的安全放心。而大多数的不满意集中在公厕卫生上面。据说这里的公厕因为无人管理,常常污水横流,使整洁优美的环境大煞风景。另外就是树木的缺乏,这样就导致在夏天的时候,人们因为没有乘凉的地方,而只得在清晨或者傍晚来散步,白天则失去了使用价值,不能不说是一个欠缺。
万泉文化公园从总体上来说是一个成功的规划,如果能够加强公园的管理,在一些细微的地方再下一些工夫,应该会是北京西郊生态建设的一个杰作。
8、万泉河。
走到万泉河边,臭气扑鼻。河面上泛着白色的泡沫,河水则已经呈现黑色。原因是大量污水的排放,排放量已经超过了其自净能力。而河道的人工化又使得它与自然生命过程相割裂,又使其自净能力大打折扣。
带着对万泉河污染的深深的遗憾,我在网上查询了一些相关资料。
2000年2月22日的《北京晨报》上刊登了题为“群众反映北大校园内湖水发臭”的报道。报道指出,入冬以来,北大校园内湖水却迟迟不肯结冰,湖面上漂浮着白色泡沫,还散发着一股难闻的臭鸡蛋味。记者调查时发现,湖里的鱼紧贴冰面,吸引着众人凿冰取鱼。据有经验的人说,鱼只有在缺氧的情况下才浮上水面吸氧,说明湖水因为污染而缺氧。此时万泉河也未结冰。据海淀区河道管理所万泉河管理站的工作人员讲,万泉河是海淀区用于排涝的一条河流,北大、清华园内湖水都靠此河循环湖水,往年河水都结冰,当年不结冰是因为河水中有油状污染物质。员工还特别告诉记者,从这种水中捕捞的鱼有可能受到污染,居民千万不可食用。
2000年2月25日的《北京晨报》又刊登了题为“北京万泉河污染解决难”的报道。海淀区河道所王所长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如今已经遭受严重污染的万泉河,无法查出污水源之所在,惟一能解北大居民恶臭之苦的权宜之计就是从京密引水渠引入清水,将河水大冲洗,“但好景不长,两三天后,水依然是这样。”为什么污水源无法查出呢?原来,万泉河从1982年开始改造,改造后河水从“京密”引清水,最近两年海淀区市政建设加快,一些单位和个人为省钱省事,不接市政污水管线,直接将污水排入以往在大雨天用于排雨水的雨水管,致使污水直接流入了万泉河。而这些私接的管线,由于局里受资金和人力限制无法查出,所以污染源就没法现身。
而更让人吃惊的是另一篇题为“皮肤白白嫩嫩,北京万泉河里游出‘怪蛙’”的报道。一名姓陈的先生于2001年10月在清华西门附近的万泉河中发现一只“怪蛙”。它浑身呈肉色,没有任何花纹,皮肤表面十分光滑。怪蛙的后肢特别粗壮,其腿上红色的肌肉清晰可见,前肢则特别细小,蹲着时也不能支撑身体。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站的工作人员说,这可能是一只白化青蛙。白化现象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变异现象,在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类等许多类野生动物身上都有可能发生。造成白化现象的因素有很多,河水污染是其中一种。这就充分说明了万泉河水质污染的严重性。
(资料来源:)。
不需要再多说什么了,万泉河的水质污染已经到了极为严重的程度,而它的污染又对周边的水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控制污染源应该是最根本的解决途径,而环保局又声称污染源无法查出,那么,一个彻底而坚定的环保行动就显得犹为重要了。如果坚定地去做,污染源是不可能不现身的。行政管理和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9、绿化隔离带。
在向柳浪庄走的路上可以看到一行很大的标语——“保护林木绿地,巩固绿化成果”。是海淀区市政管理委员会立的。又可以看到一队士兵带着工具去植树。这提示着我们北京正在进行的绿化隔离带建设活动。这种建设又让我产生了对北京西郊历史变迁的兴趣。我找到了一些资料。
关于“海淀”的变迁。
陶世龙先生在《历史上海淀的江南水乡景色——据侯仁之:晚晴集摘编》一文前写道:“海淀本有淀,1948年来北京时,经燕京大学即现北大校园,去颐和园,在向北转西处,见面积不小的芦苇塘;50年代初尚在。路侧多为农田,土肥水足,京西稻所出,复多莲藕,其后不知何时泯灭。”
侯仁之先生《晚晴集》中则提到:
“在清代,海淀一带园林密布,园中有湖,园外复有水荡甚多,田中种植风荷香稻,宛如江南水乡,有诗为证。
忽牵野性到江湖,沿月扁舟入画图。
几曲波光连太液,千枝灯影散莲蓬。--清人咏未名湖前身的景色。
万泉十里水云乡,兰若闲寻趁晓凉。
两岸绿杨蝉咴咴,轻舟满领稻风香。--乾隆咏自畅春园西花园舟行至圣化寺,描写的是当时巴沟附近的水乡景色。”
这种变迁,究竟是进步,还是失误和倒退?
消失的风景线:京西柳浪庄。
海淀柳浪庄,东傍长河,西邻颐和园,历经五百年生息,今有千户人家,人称京西第一村。
柳浪庄是京西稻之故乡。清代这里有360顷御稻田,皇家每天吃一顷。此地还有“南七北六一十三圈”之说:当年开垦这片稻田时,清廷将工程包给了南七、北六,十三个省,至今村南尚有“兴工地”的地名。乾隆皇帝在《万泉堤上圣化寺即景杂诗》中,也有“万泉久湮塞,甲申岁始命疏浚,即其地开水田,今春加垦辟”的注文。他还以“垂柳依依村舍隐,新苗漠漠水田稠”的诗句,描写柳浪庄的景色。
京西稻籽粒饱满,蒸出饭来清香四溢。据说毛主席在解放初期在颐和园尝过用京西稻做的饭,他连说“好吃”,建议推广京西稻。
然而,已有五百年历史的柳浪庄即将消失,因为它正处在绿化隔离带上。根据北京市总体规划,北京市区的格局是“分散集团制”,即城市由中心区和环绕周围的十个边缘集团组成;在中心区和边缘集团以及各边缘集团之间,用成片的绿化区隔离。柳浪庄所在的万柳地区,就处于颐和园旁边的百米绿化隔离带上。万柳工程的实施后,所在地农民上楼,退耕还林,柳浪庄将变成绿色风景区。
(资料。
生态学生实习报告篇十三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当我们漫步于城市中时却可发现这种现象是无初步在的,周围的建筑物仿佛能够讲话、能够行动,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样;而且通过城市的物质结构,过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决定、久已形成的价值观念等,都继续存活下来并且散发着影响。”
正是为了充分认识到城市环境与在建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人的作用,作为城市生态学的学习者,我们于20xx年4月5日进行了一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实习。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李大钊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习。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可以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近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
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考虑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大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校园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经典哦雅洁的二层小楼和平房小院,这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
生态学生实习报告篇十四
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分支,可见,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课程基础之一。通过农业生态学的课程实习,让我们了解分析研究农业领域中的生态问题,探讨协调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结构及其功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高效发展,以及农业生态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此外,实习过程中要求遵守实习纪律,不得无故缺席、迟到,有事必须经教师同意方能离队。注意安全,防止任何意外事故的发生。全面认真地完成所交给的实习任务,做好实习笔记,认真完成实验分析,为撰写实习报告做准备。按时完成实习报告,并保证报告的质量。
时间:20xx年1月5日星期四。
地点: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
在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参观了培养基质高温灭菌区、接种室、培养室。听在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工作的杨老师讲解人工食用菌的接种,栽培过程。
首先在培养基质高温灭菌区参观,看到了搅拌机,培养原料,从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的杨老师那里学习到了食用人工菌的接种基质及培养原料的配制。初步了解了食用人工菌的栽培方法。
培养基质的原料由80%的木屑、15%的棉子壳和腐料组成。腐料一般加适量的玉米粉或米糠。不能用含油脂的植物作为原料,如桉树、松树等。其中棉子壳要用3%的石灰水浸泡。人工食用菌的接种、栽培流程中应注意:
1.原料准备:原料要注意粗细搭配,80%的秸秆、高粱、15%营养料、2.5%的石灰、2%的石膏粉和0.5%的普钙、磷肥。其中石灰和石膏粉的作用主要是调节酸碱度。
2.水分的控制:保证原料不干不湿,用手捏时不出水放开时会散开。
的高温消毒3-4小时是最关键的,可以防止生霉。
接着参观了食用人工菌培养室,在这里,学习了解食用人工菌菌种。食用人工菌菌种分为一级种、二级种、三级种。
一级种又称为母种,由试管培养,要求也最为严格。原料有:麦糊、水、马铃薯、琼脂、葡萄糖、蛋白胨、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原料准备好以后放入试管中,5支装包,在0.14压力不超过0.15压力的稳压下放置40min高温消毒灭菌防霉。拿出降温,将试管摆成斜面,2-3天试管内的水汽晾干,接菌种。
二级种又称为原种,原料有:木屑、腐料、石灰、石膏粉、普钙。将原料放入玻璃瓶内,然后进行冲瓶,把瓶壁上的渣子冲干净。用干净的筷子在土中打孔,打到底,盖上牛皮纸,高温消毒,接菌。
三级种又称为栽培种,等瓶中菌丝长满,就开始装袋,一瓶二级种可装20包左右三级种,同样也要进行高温消毒。在20℃左右的培养室中培养,1个星期到20天以后菌丝长满。期间袋上如有菌长出,要及时将菌拔出。
最后,通过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的杨老师学习到如要保证天天有菌收获,有几点必须注意:
1、要保持接种室清洁、规范,不能把接种包放在接种室,必要时要对接种室进行定期消毒。
2、培养室要单独有一间,培养室温度在20℃左右。温度较高时,菌生长较快,大概40多天即可出菌。
3、出菇房保持在2-3间,出菇房轮流采菌,以保证每天出菌的数量。出菇房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防止病虫害。出菇房里的出菇包每天加2-3次水,注意通风。
出菇房的出菇生产包一个星期到十多天会出菌,采菌后继续浇水,十多天后出第二次菌,大概2-3个月腐料全变黑时菌全部出完,一个出菇生产包总产量在1公斤左右,多时可达1公斤半。
这次在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一上午的农业生态学实习让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除了了解学习到了食用人工菌的接种与栽培过程。还让我学到了循环利用资源的重要性,不仅能保护环境,还能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就拿对用完的腐料处理来说就是农业生态划的体现。由于培养食用人工菌的腐料变黑后已失去了养分,还含有很多的霉菌,如果随意丢弃在环境中,会污染土壤,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所以要对用过的腐料进行处理,一般把用过的腐料集中在一起进行腐熟。腐熟后的腐料可以作为肥料供给植物使用。或是把腐料集中灭菌后再丢弃,可以疏松土壤,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其次,我还了解到栽培食用人工菌有很大的经济利润和商机。1支试管里的一级种可接种5-8瓶二级种,1瓶二级种可装20包三级种,一包三级种又可分为25包出菇生产包进行出菇。这样算下来1支一级种可接种出2500-4000包出菇生产包。一包出菇生产包可产1公斤左右的菌,那么1支一级种最后培养下来的产量可达2000公斤以上。1支一级种的成本为10元,一瓶二级种为5元,一包三级种为3元,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的杨老师告诉我们,1-2万袋出菇生产包一年可获4-5万元的收入。可见,食用人工菌中还有很大的商机。这次野外实习让我们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知识从感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农业生态学对实际生产的重要性。这次是去xxx风景区实习,让我有机会去接触国家自然保护区,还有经过xxx黄伍导游的解说,我们懂得了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xxx风景区的亮点之所在。
生态学生实习报告篇十五
毕竟在生态学方面,这次是北师大首次对外校开放的实习,北师大实习也是国内高校中,然后郭冬生老师帮我们拍了对照实验大蚊的飞行状态的视频,这些都成为我们报告。
准备阶段似乎止于口头说说,直到5月29日和老师协商了启程的时间和需要携带的物品,但到达实习地之后才发现该准备的都没有准备。
5月30日去找陈运动老师借了院旗,5月31日早上到图书馆下载了几本电子书,并借了几本可能需要的书籍,但是最最需要的《中国昆虫生态大图鉴》唯一两本藏书都被借走了,在卢老师的推荐下又借了《浙江天目山野外实习手册》,而我自己也借了《中国常见昆虫图鉴》和《百花山植物(一)》,除了《百花山植物》我随身携带着,其他的书到达北师大励耘学院之后也由老师保管。
可怕的事情来了,定了5点半的闹铃,一天的机车劳顿很累了却睡不着,3点多饿了。最近一段时间老是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癌症,每天早上都被饿醒。吃早餐倒成了我早起的巨大动力,自小在家接受传统教育就觉得不吃早餐是不乖的孩子,所以,我是很乖的孩子,即使起得在晚我也会去吃早餐,然后吃午餐。回到饿醒,起来吃了一个小面包迷迷糊糊半醒半睡闹钟响了,毕竟那个是带着院旗来的,不能迟到。
早上起来终于看到了隔壁屋来自东北林业大学的王秀华老师,退了餐卡,和来自台湾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师兄师姐,云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的老师同学打了照面,托着行李走到北师大生科楼,哇哇,原来行道树是银杏,还有杨树。好了,装包,上车,然后,然后就看到了中国植物第一人刘全儒老师。经历近三个小时的车程,从三环来到了郊外,及与河北逐鹿交界的小龙门。(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然后随便逛逛小龙门森林公园风景区。入住宿舍,晒被子床单等等,然后玩着uno直到12点学生食堂铃声一响开饭。有种军训的赶脚,排着队。漂亮姐姐们给菜都是用筷子夹着分的。兴许是南北口味的差异,对食物不做过多的描述了。初来乍到和北师大的同学也不熟,都是和马腾还有东北林业大学的三个同学,崔爽,文柯,恒树三人坐一桌。饭后聊了聊就回宿舍,收拾床铺,稍微休息下就上课了。
14::30郭东生老师先介绍了小龙门林场的自然戏院和地理位置,谷歌地图的强大力量把我们坐在宿舍都显示的异常清晰。又介绍了让我倍感亲切的东灵山。小龙门的地貌包括北京之前是浅海经燕山运动至寒武纪发展成石灰岩地貌。而我们所处的位置处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我们也了解了该地植物动物各种资源的科属种的数目。在g109国道附近,我们实习地包括东松林峪,西松林峪,牛郎峪,煤窑峪,狗食曹峪,南沟。这些将在后面详尽介绍我们的实习过程。毕竟在生态学方面,这次是北师大首次对外校开放的实习,北师大实习也是国内高校中最强大的阵容,14名老师都是经验丰富,学术有成,闻名遐迩的老师及生态方面的专家。在野外,安全是最最重要的,野外生存与自救是必须掌握的。先从方向来说,可以借助太阳,北斗星,树木,岩石,风向(帝都刮的几乎都是东北风啦),积雪。当然,gps,手表,罗盘,包括一些建筑物,寺庙都可以作为判断方向的标准。三点一线做迷路标记。具体的方法还有很多也不详尽介绍了。小龙门的蝮蛇剧毒,每次外出不许绑好裤腿,以防毒蛇咬伤。也要随身携带蛇药及掌握及时的处理方式。张雁云老师也给我们介绍了小龙门地区夏季常见鸟类。收获颇丰,这鸟的叫声和鸣唱隐含了这么多的知识,真是太神奇了。由于第二天早上4点起来观鸟,所以晚上就没有安排活动,18;00吃完,大家就回宿舍休息,21:00左右大家也都入睡了。
6月2日四点不到宿舍就开始活跃了,大家都打起精神来到了,以最快的速度洗簌,克服这里冰凉的冷水,这时候应该责备自己没有考虑到南北温差以及北京城内与城郊的气候差异。好吧,抖抖就不冷了。在张雁云老师(人称张yy)的带领下,我们英勇的第三小组出发了,四点半虽然光线略暗但并不影响我们观鸟的情绪,耳机耳麦,望远镜,笔记本,蛇药绑裤腿做好了准备,进入南沟。“滋咯滋咯戛戛叽”“呱呱”“呲呲呵呵”……你开始对鸟的鸣唱变得敏感,对应着昨天的理论课,北师大经典课程分析鸟的鸣唱太绝了,我们也在老师的带领下,不仅一睹各种斑斓鸟类的影子,同时也在林中欣赏着她美丽的歌喉。
7点回来吃早饭后又开始教学活动,先由张正旺老师介绍了北京位于古北界华北区生活的主要兽类。并详细介绍了主要的几个目(后面括号为举例,即属于该目的一种):食虫目(刺猬),翼手目(蝙蝠),兔形目(草兔),食肉目(金钱豹),偶蹄目(野猪),以及啮齿目的各个科种。
接下来只有研究动物行为的张立老师,主要研究的是大象,但他从小就对昆虫感兴趣,并在昆虫这个领域也取得了较好成果,也是因为张立老师在昆虫上面的成就,没有中考没有高考,没有考研,没有考博都是一路保送的。私底下我们称他为“神童老师”。宋杰老师不时还会介绍张立老师小学时候就参加北京市什么什么夏令营取得突出成就的传奇故事,他给我们介绍了昆虫的各个目以及我们采集后的标签制作。昆虫有哪些目呢,这个我还真不了解,早知道当年也应该修修《动物分类学》。捻翅目,双翅目,蜚蠊目,螳螂目,直翅目,革翅目,積翅目,蜉蝣目,半翅目,同翅目,脉翅目,毛翅目,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实习完的感受就是知道了大部分昆虫所属的目。特别佩服的是昆虫只是张立老师的爱好缺能将之做到非常出色,实属不易。
吃完午饭后,下午上课时间邓洪文老师给我们教授了小专题的研究方法以及小论文写作,然后是张雁云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动物生态野外研究常用设备。吃完晚饭,到狗食槽峪放了鼠夹,然后晚上也没有什么事情了,由于第二天依旧要早起,我们也早早休息了。
6月3日早上同样是四点起床,蹬蹬锵锵洗簌完毕后就跟着张正旺老师进入狗食槽峪进行观鸟,当然昨天听到的鸟声今天几乎也都听到了,同时也了解了一些需要记录的东西,包括鸟类声式,生境,距离。一直到6点,我们就去收昨天晚上部放的书夹并将标志解除。还好,布置的有所收获,20%捕获率,都是林姬鼠。带回林区休息片刻之后7点铃响开饭,然后再张正旺老师进行老师标本制作示范之后,我们也动手进行处理,相比于北师大同学丰富的解剖经验,我们的鼠皮剥离速度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早上将带回的老鼠喷洒了杀虫剂之后,以杀死外寄生虫。我们用毛刷刷去老鼠身上已经死亡的外寄生虫后用电风机吹干,然后利用解剖器将老鼠的皮剥下注意不能拨到内皮乙方内脏血污染皮毛。对于老鼠四肢,在关节处剪开,剪开韧带,死去所有肌肉,使得皮不带任何的肉和其他组织,以防遭受蚁类等的侵袭。一切顺利,中午被老师赶着去吃了午饭,用时大概20分钟后迅速回到标本室,继续标本制作,标本制作需要的是胆大心细,脖子很酸的说,就这样一直做到14:40分,收拾了一下器具,然后会寝室休息十分钟。没有跟上捕捉昆虫的大部队,卢老师电话也没有打通,于是我们就沿着览翠塔沿着石台阶,一路便边游览北京市级风景区,一边用网抓昆虫。感觉不错。
只是这个时候,收到了地大刘晨曦同学推荐面试公司的面试。由于人在山上也处于实习期,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感觉表现的不是很好。不过这份有意思的简历尽管填的有些仓促,只有一天的时间,也是好友绍文从武汉来点的推荐,第二天早上六点一直写到10点,不停的码字,不停的回想。才完成了这样的一份带有一定心理测试感觉的简历填写。好了回到实习。到达瞭望塔顶端,就是北京联通的一个信号站,不过山顶收获的熊蜂着实让我们兴奋了一把。哈哈一路花很漂亮,小花溲疏,竟是后来考试的检索植物。山很气派,看着内长城一直延伸,思绪会不自觉的飘飞。怪不得每次听到那传说孟姜女哭倒长城后化作成了杜鹃、那声音凄凉的回荡在山林中,与那欢快的不停鸣唱的黄腹山雀和白眉姬鹟的鸣唱形成鲜明的对比,心中荡起不限感慨。
回到宿舍去,刚好五点,与云南大学的老师遇个正着,看着老师拍的各种鸟类的图像和昆虫的图片,真丫那个美。18点开饭,开饭前就是不停的码字,温度有点低略冷,电脑搬到外面,坐在石凳上边晒着太阳边码字,晚饭后整理一下,带上鼠夹,这次还是在张正旺老师的带领下,只是地点由狗食槽峪变成了牛郎峪。我们组速度一直都很快,所以弄好了之后也帮助其他组,然后就开始弄一些昆虫,天气有点晚,我们就回来了,小憩片刻,20:15开始昆虫标本制作,由于下午采集的昆虫量略少,所以我们做好之后刚好是21:45.我先回宿舍了,没想到是所有实习的人最早回来的,自叹惭愧。北师大的实习不愧是全国一把手,教学质量不得不按个超级赞。明天除了收鼠夹,一些昨天没有逮着老鼠的同学今天做标本,而我们需要采满5个目至少20中的昆虫,然后明天进入探究活动,有可能就进入植物学部分了。满满的行程。总结一下今天。从早晨4点一直奋战到晚上10点。是什么概念。因为12点标本室熄灯,所以,那个时候应该很多同学也会回来了。着这就是这次实习的第三天。大学三年了,多久没有这种打了鸡血的感觉。这次实习,每个人都感觉收获颇丰,特别是卢老师。看到别人的课堂,看到学校的舍得投入。下一届的南靖实习会不会提高一下教学设备。在这种情况下,你很少听到有同学抱怨累,也许厦大真的太过于安逸,都把我们宠坏了,当时我和马腾还有卢老师还说了,下次听到谁谁在抱怨厦大这里不好那里不好或者是翔安有多差。我们肯定会有要揍他的冲动。以后就叫他们出来交流一下,好了,不说了,舍友还都没有回来这个时候码字的声音呼应着外面宿舍结对去洗簌的同学显得略安静。有时候想想,北京难得有这么一块保护得这么好的森林资源。离京城远一点未必是坏事。至少好的植物资源都留下来了。老师说我们明天可以睡个小懒觉,我可以说是6点集合吗!!
6.4。
6.4行程过了三分之一了,今天动物实习的部分也将结束,早上六点去牛郎峪收咯额鼠夹,收获一只林姬鼠,然后回来吃了早餐到教室将老鼠交给做鼠类专题的同学,和马腾带着捕虫网到西松林峪沿着风景区一路之上,收获还行,有些小的昆虫都不抓了,哈哈总是得需要一点点娱乐呗,一路拍照一路捕虫,由于标本室有同学还在做鼠标本我们就没有去做标本了,下午四点,植物实习的课程展开了,先由刘老师介绍了这几天的形成安排,然后讲授了野外观察植物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老师不愧为第一“植物人”啊!刘老师讲完,张金屯老师开始了植被调查取样和数据处理的讲解,无疑的,涉及统计学的……我就失去了大半的兴趣了。晚上继续讲课——六月份小龙门常见植物介绍(刘全儒老师),小龙门6月份常见被子植物的繁殖(廖万金老师)(嘿嘿人称迷人廖)。课上完后我们整理了标本,弄完今天到瞭望塔上收获的昆虫就休息去了。
6.5。
6.5早上刘全儒老师狗食曹峪认植物。压标本。下午张金屯狗食曹峪做样方,晚上7点半标本换纸。
6.6。
6.6早上7点吃饭,8点南沟认植物,下午迷人廖老师去西松林峪一直到最顶,观察海拔对植被的影响,变异很大。晚上7点讲诉了东灵山这个时候的主要植被,同时也介绍了爬东灵山的注意事项。
6.7。
6.7早上突降雷电大雨,以至于行程发生改变,王苗给我送来了雨衣,本来还有黄丽也要来送雨衣来着。吃完早饭回宿舍,雨还在不停的下着。东灵山也去不成了,在宿舍呆到近十点,然后就背着书包到标本室准备复习生物学仪器分析,悲催的12号晚最早11点到宿舍,而这门课是13号早上8点考试,到了标本室,教室一直都很活跃,看了两张ppt哈哈今天是马刺对阵热火总决赛,某大款学弟开了无线看着nba。也跟着看了起来,然后回宿舍跟着大伙看《恋爱三部曲》然后吃饭,吃完饭和彭乐把昨晚淋湿的鞋和绑腿用暖箱烘干,然后迷人廖老师发来了小专题的选题,又惊闻下午考察植物分类考试。然后宿舍各种不淡定了,在谈论了各位舍友的民族后,有蒙古族的尹炫植讲诉了尹姓的来源和历史发展,以及蒙古族同胞的惊天酒量,还有土家族的彭乐乐的竹背篓的用途,当然还有我们可爱的回族姑娘程安舒的异域风情。然后敏芝,王苗,炫植先去了教室,我和乐乐,安舒把这几天拍的照片都按科,种整理好后一下就到时间去考试了。考完也正是晚饭时间,晚上到教室整理好了标本,在台湾师范大学探究鞘翅目和鳞翅目的师兄的帮忙鉴定下,当然还有马腾这本活生生的检索表(也是一本有血有肉的活字典)都帮了我很多,将标本都整理到昆虫盒里了还蛮漂亮的。只是不得已有些支腿断了需要用乳胶将其黏好,乳胶干了之后是透明了所以第昆虫标本的美观没有很大的影响。晚上把电脑弄到教室,向中国植物第一人刘全儒老师询问了冬训拍的那张照片的植物名称。亲们知道吗。很漂亮的一张照片,也是我的空间头像,10级的我们的电脑桌面。是菊科的乌苏里防风菊,在高海拔生长的菊科植物,刘老师还介绍了鉴别的细节,比如花的走向什么的这里就不一一嗷诉了。ok。今天之后,植物动物部分的都实习结束了,如果明儿天气好的话就可以攀登东灵山了,好久没有登顶的感觉了,很是期待。如果天气不好,就直接进入小专题。舍友还在写着检索表,我呢坐在床上码字,听着歌。也累也欢乐。在帝都看新闻说厦门brt公交车爆炸,在下班高峰期不可避免的死伤严重,一直让厦门引以为傲的公交,就这样的,默哀!身边的事情,是人算不了的,难道真的是命。愿逝者安息。生者节哀!活着的人人儿要好好的。晚安。明天启程。
6.8。
6.8日老天爷开眼了,虽有些雾气,但是没有雨就已经很庆幸了,吃完饭后,分了几批由面包车拉到了山脚下,然后在刘全儒老师的带领下,一组尾随着一组。紧跟着上山,首先遇到的就是第一个下马威,海拔升高200米,斜坡路段只有400米。但是两旁却被土庄绣线菊和三裂绣线菊围起来了,聚伞花序,伞房花序的白茫茫一片真美丫。但用sin,cos等算一下就知道这破度有多陡了吧。由于昨天植物学考试已经结束,明显路边的植物已经提不起大家认植物的欲望,不过随着海拔越来越高,你就会发现即使是同一种植物变异也会很大,会从草本长成灌木,宽叶变狭叶,甚至退化成刺。而在山下只有花苞或还未开放的都在山上尽然开放,祁州漏芦,女娄菜,毛叶丁香,小黄花菜,东北大黄……最最不可错过的是高海拔特有的银莲花,成片的银莲花用百花装点着绿色的高山草甸,开出了气势,开成了花海。是想如果金莲花也开放。金银花儿相间的满山该会有多惊喜浪漫啊。当然一路拍照合影留念,有福建帮合影,有潮汕闽南合影,有充满活力团结11个人中有10.5个汉子队长女友是台湾妹子一直让我教他闽南语我们宿舍都在的第三小组,和台师大帅哥,和刘全儒老师,和北师大登山队队员,七叶一枝花(北重楼)。各种搞笑语录和桥段交替上演,在林木草甸间不是传出的小声惊起了丛中的乌鸦和环颈雉,熟悉的各种鸟叫声很容易就让我们辨别出了是黄腹山雀,白眉姬鹟还是冕柳莺。到了海拔1900多米,雾气很大,山顶貌似下雨了,考虑到我们人数有50多个,即使在外面的央求下出于安全考虑老师还是决定放弃登顶。可见度极低的情况下,50多人的队伍很容易走散。所以我们还是往回撤,娄老师还带我们走了“密道”,两点多就回到山脚,拿出手机才发现我们现在正处于河北境内。哈哈慰问队伍来了,回到小龙门景区。北师大院长和同学了短暂聊完之后,大家就各种合影。然后我们来交流的师生和北师大领导,实习团的团长老师一起聊聊实习的体会,我的最深感受就是北师大老师的敬业。然后晚上就是小专题了,我和马腾在张立老师的知道下,灯诱大蚊,探究平衡棒损坏对双翅目昆虫飞行的影响。在向鹏程师兄借了各种所以材料:解剖器,卷尺,50ml管子,塑料杯之后进行了预实验,效果还行。说说今天的晚餐吧有里脊,西瓜,粽子,这些都是慰问品。然后就和马腾说彩哥肯定不会到南靖去慰问你们的。我说:有本事厦大的生科也弄个全国第一的话,你们的实习连朱校长都会去慰问的。
6.9。
6.9由于我们的小专题课题活动必须在晚上进行,所以白天就属于闲余时光,尽管7点醒了,由于天下着雨。气温又很低躲在被窝里没有出来,然后起来洗簌写好了6月8日的的实习日志,打开课件之后最小化了然后继续睡觉一直到有预感该吃午饭了刚好11:50.哈哈12点和乐乐吃饭,舍友敏芝高烧了一直休息了,下午看了一章半的课件也看不下去了就看看新闻。晚上食堂有加餐了一桌多了一只烧鸡。然后郭东生老师答应给我们拍摄视频。可惜温度过低,大蚊太少了于是我们关了宾馆所在张立老师设的幕布,来到教室前面人多的地方,人多的地方比较不冷嘛,在教室幕布前做了1号和2号,就没有大蚊在光顾我们的幕布了,中间的时候灯突然就关了,刘全儒老师用何种镊子和钥匙就修好了接头。感动的不是灯又亮了,而是全儒老师作为全国植物第一人,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敬业热情,由衷的佩服与敬意。
回到宿舍,舍友们有看小说的,有处理数据的,有整理标本的',我们都两不误,还一起边看着《仙女湖》,好吧又被批幼稚了。
6.10。
6.10早上起来吃完早饭,舍友敏芝由于高烧提前结束了实习,张立老师开车送了去了医院。按理说今天白天还是可以睡个懒觉的,可是觉得既然来到了这里就应该多去看看别的,于是早上和舍友一起起了吃完早餐和邓文洪老师带领的探究鸟类对人工巢箱的利用。跟着安舒和乐乐一起。先是松林峪,然后到狗食槽,前后共看了80个巢箱,这个过程还是蛮有趣的,充满期待着巢箱里是否有东西,然后借助梯子爬上去看,不管是一窝北红尾鸲的鸟蛋,还是一窝白眉姬鹟的鸟蛋,或是已经出飞的残巢或是大山雀誓死不离冰箱我们示威的一窝小雏雀,还有被松鼠借用的巢箱藏满了核桃,还有马蜂窝土蜂窝……各式各样的结果都让我们略兴奋。路上遇到植物组刘老师带队的小专题,邓老师说刘老师是第一“植物人“,刘老师回敬:鸟人确实比植物人强啊,至少还会动。哈哈,这种氛围我喜欢。近十二点,回来吃午饭,下午说要复习《生物仪器分析》就没有出动了,可是睡了一觉,打扫了宿舍已是三点,舍友炫植布的老鼠夹貌似补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北京特有物种——褐马鸡,所以老师让他们重新布置去了。晚上到标本室交了昆虫标本,蛱蝶被老师批展翅太丑了。还有各种鉴定签收集签的不规范都在耐心改回来了,然后继续我们的平衡棒研究。温度太低,起初蚊子不是很多,在和张立老师的商议之下,我们借用了第一天预实验的结果作为正式试验的结果的一部分。然后郭冬生老师帮我们拍了对照实验大蚊的飞行状态的视频,这些都成为我们报告的材料。晚上将数据处理好了之后进行spss分析,然后我和马腾一起在教室和一大堆的同学再赶ppt。我们做到近一点,确实撑不住了回去睡觉。忽然觉得我们的压力很大,小专题也许不应该自己选题,也许我们应该选择北师大已经成熟的可以进行探究训练,但是这次平衡棒的探索实验虽然简单,我们也是花费了很多的心思。就像我在专题心得里写的,科学实验就是让自然在逼问审讯之下说出她的秘密。喜欢这种亲近自然的方式,这次实习让我收获了很多。
6.11。
6.11早上六点就醒了,讨厌很累又醒的早的状态,好吧,还要将原始数据进行excel统计,起来吃了早饭,回到教室继续奋战,各种超链接入视频,多次演练,找出各个瑕疵。我还手绘了大蚊平衡棒处理后的简单飞行路线。确保没有错别字,还有重要的最后鸣谢,感谢北师大野外实习团给我们提供了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感谢张立老师和卢明科老师的指导还有郭冬生老师的视频拍摄,感谢厦门大学生科院的大力支持,感谢本期实习的各位老师和同学的指导和帮助。我还要特别感谢一下我的舍友彭乐刘二姐,还有可爱漂亮的安舒,高个女汉子王苗,蒙古族妹子尹炫值和敏芝。还有福建帮的黄大莉和肖宇婕,还有北师大登山队队员也是我们第三组的组长秦小银,还有米糊的相机,饭赠送的手表提供的精确的北京时间,马腾同学被我坑来的帽子……要谢的人太多了。头壳晕晕的,中午吃完饭植物组的小专题就开始汇报了,动物组相关的也在下午将会汇报。好喜欢台湾师兄带领的虫瘿组还有师姐带的苔草组,图片都非常的美,看到了这个神奇世界的另外一面,还有大山雀为什么不能识别自己的蛋却帮杜鹃育雏,认真了听了各个组的汇报,我们组平衡棒的研究也达到了的老师的赞扬,终于可以舒口气,不辜负连日来的苦战。同时也想为我们平衡棒献身的大蚊(双翅目,大蚊科)表示敬意。展示是很锻炼人的一个环节。由于还有望远镜,蛇药,种种书籍的回收,我们推迟到18:30吃完饭,哈哈最后的晚餐大聚餐。舍友炫植不愧是蒙古族的女汉子,我们一桌就马腾和炫植刚起了酒。然后实习团的老师都来敬酒,哇哇,老师杯里都是白酒,我们的也是白的哦,白白的汽水。得知今天是宋杰老师的生日,我们厦大学生和东北林业大学的同学一起去给宋老师敬酒也感谢了实习团老师这些日子的辛苦付出。然后端午联欢会也在教室开幕了,各种精彩表演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作为交流生不得已也上台献丑了一下,一直到22:30实习团的全体人员合唱《朋友》结束了。开始不舍了。从飞机刚到北京降落的期待到走在北师大的林荫道,从每天早起晚睡的节奏开始怀念厦门的安逸舒适,从小龙门实习的尾声来临到苹果园的地铁站出发,从机场快轨到晚点的飞机在高崎机场降落,从翔安隧道穿过到出租车在学生公寓楼下停下,从5月31日中午出发到6月13日凌晨回到宿舍。满心的累却也充满了美好。
6.12。
6月12日阳光依旧,早上早早起来收拾好了,然后集体合影,各个小专题也分别合影,我们呢,各校实习生,师兄师姐,老师,团长,福建帮,舍友都成了抢手的合影对象,合影结束后又到教室每人两份植物标本固定在台纸上,由于时间紧迫。我做了两份分别为多茎委陵菜和宽叶苔草的。然后大伙各种搬箱装车。得知今天端午节假,帝都车堵得厉害,我们就和张正旺老师提前下山,为了赶上晚6:25的飞机。路过首钢,这应该也会成为文化遗产吧,虽然这就迁到了唐山,但是首钢也是北京一个曾经辉煌的企业。北京的缺水在端午假日更显,永定河也没有什么水却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如果他们来了厦门,其实厦门也是缺水的,缺淡水。在建国门和东林大的同学别后我们就去东直门做机场快轨了,地铁也是挤的不行。达到机场也是近五点,没想到来了帝都,只能逛逛机场了,买点冰糖葫芦犒劳亲爱的316舍友吧,然后给米糊买个钥匙圈,时间到了,登机,可是由于首都机场流量控制,飞机暂时不能起飞,足足晚点了两个小时,可见厦航在帝都也是没有什么地位的,都要给别人让道。我们估量的也赶不上751了,夜里飞行和和白天风景全然不同,天蓝得是我印象中宫崎骏漫画中才有的蓝,承接着是亮色的橙。弯月牙和一颗星星在约会着,上演了几千年的天际变换。我激动了喊着旁边的老师和马腾同学看。随着地面灯光亮与夜幕的交替,我想我们已经飞跃了几个城市的上空。下面的小屁孩是不是也在看着天上的大鸟猜测着这大鸟的传说。一如当年的我,屁颠屁颠地看到飞机放出常常的痕迹,大呼大鸟竟如此大胆的放屁。如今这些都成为一帧帧的画面偶尔在不经意的时间回放着诉说着逝去的光阴。吃完晚餐,看了会课件,临时抱抱佛脚应付明早的期末考试。2个半小时回到鹭岛,回宿舍,宿舍楼群的灯很亮,才记起考试周1点熄灯在宿舍热闹一下,不用再抓着没有人的澡堂去洗澡,然后奋战到一点多,六点起床奋战,然后9点考试到十点,全英的卷子只能说拼人品了。13天不见,学生活动中心建起来了,一期田径场也快竣工了,呼吸着翔安新鲜空气。想着读研的话还是留在厦门吧。
实习期虽短,但是难忘的。会记住你们的。东林大的我会去哈尔滨蹭你们的,下次去帝都,一定去学五食堂吃个好饭再去北邮看看帅哥,来了厦门我也必将尽地主之谊。
生态学生实习报告篇十六
了解无公害蔬菜的种植管理和栽培技术;。
了解农业生产知识以及蔬菜大棚管理技术。
实习时间:20××年10月27日。
我们在柳教师的带领下,乘坐校车来到了实习地——夏庄街道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进行实习,期间实习地的郝经理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下头结合农业生态学的课本知识和教师的讲解将此次实习总结报告如下:
一、从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看农业生态环境管理。
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目的,就是经过各种农业技术措施,一方面取得投入少产出多,获得最佳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还要化害为利,变废为宝,防止环境污染与资源枯竭,取得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而这两个方面又是同步进行的,这样就需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管理。
位于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的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共有蔬菜种植基地210亩,其中节能型日光温室60栋,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基地生产的番茄、樱桃番茄和芹菜三个蔬菜产品已经过国家无公害蔬菜认证,并申请注册了“好家牌”蔬菜商标。该示范园已构成了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在实习中我们了解到该基地在建设过程中,结合生态农业的需要,进行了有效的农业环境管理,其农业生态模式在硬件上的体现有以下几点:
3、为有效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各温室都安装了自动卷帘装置;。
4、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虫害利用频振式杀虫灯、悬挂黄板等物理方式进行诱杀,病害则采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来防治,大大提高了蔬菜的质量与产量,同时又将农药对环境的危害降到了最小;5、为全面提高基地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基地建设了无公害蔬菜检测室、技术培训室、生产资料服务中心和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的智能工厂化育苗温室。
二、无公害蔬菜的栽培技术及大棚管理技术。
我们在基地郝经理的指引和带领下参观了各种蔬菜大棚。由于该地位置优越,下有崂山地下水,上有适宜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加上周围政府、企业聚集,不用出门,品质良好的蔬菜就已经被订购一空,给生态园带来了良好的效益。
1、黄瓜的嫁接管理技术。
在金黄一号黄瓜大棚,郝经理给我们详细介绍了黄瓜与南瓜的嫁接技术。在黄瓜和南瓜生长出3-4片叶子时,用刀片分别在黄瓜和南瓜靠近根部的茎上切一个小口,使两部分结合在一齐,再用夹子夹住,经过嫁接,把黄瓜嫁接到南瓜的根上。大约3-5天伤口愈合,这时剪掉黄瓜的根,由南瓜根供给养料。黄瓜根系不发达,供给养料有限,而南瓜的根系很发达,养料供给充足,这样就弥补了黄瓜根系不发达的缺陷,养料供给得到保障,产量也就大幅提高。
在管理过程中,8叶以下的瓜要打掉,同时黄瓜须也要打掉,防止他们争营养,保证产量。此种嫁接的好处还有,南瓜不怕重茬,能够连续种植,保证产量。黄瓜的口味在于肥料,此处施用有机肥,既保证了营养,又保证了口味。另外,由于大棚薄膜以及草栅的应用,能够产生较大的温差,利于糖分的积累,黄瓜的口感好,水分多,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2、番茄的栽培管理技术。
在番茄棚中我们主要参观学习了樱桃番茄的栽培管理方面的知识。
一般情景下,樱桃番茄可无限生长,但其在地里生长2年,次年由于温差小,而是口感下降,我们多只栽培年前的一茬。定植种苗后,要插架绑蔓,其作用是调整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促进秧、果并旺。搭架多采用人字架、尼龙绳吊挂。一般第一层花序见果时需绑蔓,要松紧适度,为茎生长留有余地。番茄的最适生长温度在15-30℃之间,当温度低于10℃时便停止生长,生产过程中要注意适当调控棚内温度。
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对植株进行整枝打杈,方法是露地生长整枝留主茎,在第一花序下打杈只留1-2侧枝。注意避免在下雨前、下雨时或露水未干时整枝;同时在雨雪天后立刻打药、杀菌,以防染玻生长后期需摘除下部老叶、病叶、病果以利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危害。在植株进入坐果期后,应结合灌水进行薄肥勤施,以满足植株和果实迅速生长发育的需要。果实成熟期的肥水管理,干湿要均匀,以防止裂果。叶腋间极易发生侧枝,必须经常、及时地整枝。一般情景下单株产量单株产量一般为3-5公斤,管理良好时,单株产量可达10公斤以上。
3、豆苗的栽培管理技术。
用作芽苗菜生产的场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必须能坚持催芽室具有20℃-25℃,栽培室具有16℃-25℃的温度调控本事;必须有忌避强光的必须光照条件,绿化型产品光照强度一般在三万到四万米烛光以下;必须具有通风设施,能进行室内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以坚持室内空气清新;应具有自来水、贮水罐或备用水箱等水源装置,以满足芽苗菜对水分的需求。此外,异常是棚室内生产,还必须设置排水系统。
豆苗的生产流程是:分选出品质好籽粒饱满的种子,用水浸泡10小时左右;将其播种在事先正好的畦中,同时在其上覆盖1厘米左右的沙土,目的是用于压住豆苗使成苗粗壮,沙土要在不到两天的时间人工撤除;生长期一般为5-6天,这期间要每一天用20米下井水进行喷灌处理,不用施加任何肥料,当豆苗长成即可采收;采收过后要对底土进行挖来源理,将其中的根系筛除后在移入畦中进行新一茬的生产。
三、心得体会。
经过此次实习,了解了部分无公害蔬菜的生产管理技术,学到了很多农业生产和大棚管理知识,开拓了视野,丰富了实践经验;经过对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的参观学习,真正的了解到农业生态管理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对我国的农业生态建设充满了信心,极大的增加了对农业生态学的学习进取性和主动性。
生态学生实习报告篇十七
5)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通过实习,巩固和提升课堂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与与人合作的能力。
2.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观察和研究生态系统,达到提升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3.走出课堂,体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激发学习热情。
1.通过实习,可以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生态学理论知识,实践检验理论,以达到知识的升华。
2.培养实践和动手的能力,提升我们各方面的技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3.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会合作达到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4.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地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我们于20xx年xx月16日开始了生态学综合实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在实习实习期间我感触很多,不但收获了专业知识,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野外实习是个很好的机会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此次实习实习的第一个项目是在青岛崂山北九水景区进行的,我们主要的任务是认识崂山地区的植物,并了解其经济药用价值;对崂山地区的植被进行调查。虽然我们只有一天的时间领略北九水的美丽风光,但由于我以前去过北九水,因此这次实习也就没太注意已经看过的美丽风景。一天的时间,我们置身于风景如画的北九水,亲身领略大自然的奇特风光,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也更加的激发了我对生态学学习热情。
爬山总是很累的,但如果是集体爬山就会变得很有意思。所有人聚在一起,爬山的过程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让我们暂时忘记了疲惫。最喜欢的.是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三五一群坐在石头上,吃着自身从学校带来的东西,看着崂山美丽的风光确实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崂山的路还算比较平坦,但由于路途比较曲折蜿蜒,爬上山顶还会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不过,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终于相伴爬到山顶。在山顶休息的时候,大概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一种或大或小的成就感。
野外实习的第二天上午是在教我们生态学的柳新伟老师的带领与指导下进行的。我们主要是在崂山脚下做植被调查,选了两块不同类型的样地来进行实地调查,首先是用样方法来对样地分别进行了乔木调查、灌木调查、草本调查了解了样地的植被物种构成,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第二是采用了相邻样方法对样地进行了物种调查并绘制出来物种——面积曲线,以此来确定最小样方面积。在这次野外实习中不但学习到了生态学的一些基本调查方法同时也加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另外在野外较为艰苦的环境中也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独立自主、勇于探索的优良作风。我们扩大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正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为将来胜任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实习第二天的下午,我们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去认识崂山地区的代表植物并了解了这些植物的药用经济价值。同时也学会了使用植物检索表和植物志来查询不认识的植物,不但能把课堂上所学的植物分类知识应用于现实的实践中也握了在植物生态方面的一些研究方法与技巧。
我个人觉得认植物是很好的一个实践活动。身在校园里面的我们,对很多常见的植物的基本信息感觉很陌生。很多植物我们天天见,却不知道它们的名字。通过这次认植物,我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树木和草本植物的名称。例如,在崂山最常见的黑松树,以及以前从没有见过的山茶黄杨还有樱桃树。但我知道,这样的认识只是表面性的。如果想要做进一步的了解,这就需要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做一个有心人。多多动手多多动脑,遇见不认识的植物要多多翻阅资料或者上网查询。
在这短短的三天生态学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了生态学试验中划定样方和数植物的全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的提升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与理性认识的升华。这三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惊叹与热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自思考、团结合作、不停探索。也提升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最重要的是使我们的专业知识上了一个新台阶。
生态学生实习报告篇十八
了解无公害蔬菜的种植管理和栽培技术;。
了解农业生产知识以及蔬菜大棚管理技术。
实习时间:20××年10月27日。
我们在柳老师的带领下,乘坐校车来到了实习地——夏庄街道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进行实习,期间实习地的郝经理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下面结合农业生态学的课本知识和老师的讲解将此次实习总结报告如下:
一、从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看农业生态环境管理。
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农业技术措施,一方面取得投入少产出多,获得最佳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还要化害为利,变废为宝,防止环境污染与资源枯竭,取得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而这两个方面又是同步进行的,这样就需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管理。
位于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的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共有蔬菜种植基地210亩,其中节能型日光温室60栋,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基地生产的番茄、樱桃番茄和芹菜三个蔬菜产品已通过国家无公害蔬菜认证,并申请注册了“好家牌”蔬菜商标。该示范园已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在实习中我们了解到该基地在建设过程中,结合生态农业的需要,进行了有效的农业环境管理,其农业生态模式在硬件上的体现有以下几点:
3、为有效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各温室都安装了自动卷帘装置;。
4、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虫害利用频振式杀虫灯、悬挂黄板等物理方式进行诱杀,病害则采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来防治,大大提高了蔬菜的质量与产量,同时又将农药对环境的危害降到了最小;5、为全面提高基地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基地建设了无公害蔬菜检测室、技术培训室、生产资料服务中心和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的智能工厂化育苗温室。
二、无公害蔬菜的栽培技术及大棚管理技术。
我们在基地郝经理的指引和带领下参观了各种蔬菜大棚。由于该地位置优越,下有崂山地下水,上有适宜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加上周围政府、企业聚集,不用出门,品质良好的蔬菜就已经被订购一空,给生态园带来了良好的效益。
1、黄瓜的嫁接管理技术。
在金黄一号黄瓜大棚,郝经理给我们详细介绍了黄瓜与南瓜的嫁接技术。在黄瓜和南瓜生长出3-4片叶子时,用刀片分别在黄瓜和南瓜靠近根部的茎上切一个小口,使两部分结合在一起,再用夹子夹住,通过嫁接,把黄瓜嫁接到南瓜的根上。大约3-5天伤口愈合,这时剪掉黄瓜的根,由南瓜根供给养料。黄瓜根系不发达,供给养料有限,而南瓜的根系很发达,养料供给充足,这样就弥补了黄瓜根系不发达的缺陷,养料供给得到保障,产量也就大幅提高。
在管理过程中,8叶以下的瓜要打掉,同时黄瓜须也要打掉,防止他们争营养,保证产量。此种嫁接的好处还有,南瓜不怕重茬,可以连续种植,保证产量。黄瓜的口味在于肥料,此处施用有机肥,既保证了营养,又保证了口味。另外,由于大棚薄膜以及草栅的应用,能够产生较大的温差,利于糖分的积累,黄瓜的口感好,水分多,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2、番茄的栽培管理技术。
在番茄棚中我们主要参观学习了樱桃番茄的栽培管理方面的知识。
一般情况下,樱桃番茄可无限生长,但其在地里生长2年,次年由于温差小,而是口感下降,我们多只栽培年前的一茬。定植种苗后,要插架绑蔓,其作用是调整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促进秧、果并旺。搭架多采用人字架、尼龙绳吊挂。一般第一层花序见果时需绑蔓,要松紧适度,为茎生长留有余地。番茄的最适生长温度在15-30℃之间,当温度低于10℃时便停止生长,生产过程中要注意适当调控棚内温度。
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对植株进行整枝打杈,方法是露地生长整枝留主茎,在第一花序下打杈只留1-2侧枝。注意避免在下雨前、下雨时或露水未干时整枝;同时在雨雪天后马上打药、杀菌,以防染玻生长后期需摘除下部老叶、病叶、病果以利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危害。在植株进入坐果期后,应结合灌水进行薄肥勤施,以满足植株和果实迅速生长发育的需要。果实成熟期的肥水管理,干湿要均匀,以防止裂果。叶腋间极易发生侧枝,必须经常、及时地整枝。一般情况下单株产量单株产量一般为3-5公斤,管理良好时,单株产量可达10公斤以上。
3、豆苗的栽培管理技术。
用作芽苗菜生产的场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必须能保持催芽室具有20℃-25℃,栽培室具有16℃-25℃的温度调控能力;必须有忌避强光的一定光照条件,绿化型产品光照强度一般在三万到四万米烛光以下;必须具有通风设施,能进行室内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应具有自来水、贮水罐或备用水箱等水源装置,以满足芽苗菜对水分的需求。此外,特别是棚室内生产,还必须设置排水系统。
豆苗的生产流程是:分选出品质好籽粒饱满的种子,用水浸泡10小时左右;将其播种在事先正好的畦中,同时在其上覆盖1厘米左右的沙土,目的是用于压住豆苗使成苗粗壮,沙土要在不到两天的时间人工撤除;生长期一般为5-6天,这期间要每天用20米下井水进行喷灌处理,不用施加任何肥料,当豆苗长成即可采收;采收过后要对底土进行挖出处理,将其中的根系筛除后在移入畦中进行新一茬的生产。
三、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实习,了解了部分无公害蔬菜的生产管理技术,学到了很多农业生产和大棚管理知识,开拓了视野,丰富了实践经验;通过对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的参观学习,真正的了解到农业生态管理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对我国的农业生态建设充满了信心,极大的增加了对农业生态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生态学生实习报告篇十九
实习地点:
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
实习目的:
参观当地的生态农业模式;
了解无公害蔬菜的种植管理和栽培技术;
了解农业生产知识以及蔬菜大棚管理技术。
实习时间:
20xx年10月27日
我们在柳老师的带领下,乘坐校车来到了实习地——夏庄街道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进行实习,期间实习地的郝经理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下面结合农业生态学的课本知识和老师的讲解将此次实习总结报告如下:
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农业技术措施,一方面取得投入少产出多,获得最佳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还要化害为利,变废为宝,防止环境污染与资源枯竭,取得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而这两个方面又是同步进行的,这样就需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管理。
位于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的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共有蔬菜种植基地210亩,其中节能型日光温室60栋,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基地生产的番茄、樱桃番茄和芹菜三个蔬菜产品已通过国家无公害蔬菜认证,并申请注册了“好家牌”蔬菜商标。该示范园已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在实习中我们了解到该基地在建设过程中,结合生态农业的需要,进行了有效的农业环境管理,其农业生态模式在硬件上的体现有以下几点:
3、为有效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各温室都安装了自动卷帘装置;
5、为全面提高基地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基地建设了无公害蔬菜检测室、技术培训室、生产资料服务中心和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的智能工厂化育苗温室。
我们在基地郝经理的指引和带领下参观了各种蔬菜大棚。由于该地位置优越,下有崂山地下水,上有适宜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加上周围政府、企业聚集,不用出门,品质良好的蔬菜就已经被订购一空,给生态园带来了良好的效益。
1、黄瓜的嫁接管理技术
在金黄一号黄瓜大棚,郝经理给我们详细介绍了黄瓜与南瓜的嫁接技术。在黄瓜和南瓜生长出3-4片叶子时,用刀片分别在黄瓜和南瓜靠近根部的茎上切一个小口,使两部分结合在一起,再用夹子夹住,通过嫁接,把黄瓜嫁接到南瓜的根上。大约3-5天伤口愈合,这时剪掉黄瓜的根,由南瓜根供给养料。黄瓜根系不发达,供给养料有限,而南瓜的根系很发达,养料供给充足,这样就弥补了黄瓜根系不发达的缺陷,养料供给得到保障,产量也就大幅提高。
在管理过程中,8叶以下的瓜要打掉,同时黄瓜须也要打掉,防止他们争营养,保证产量。此种嫁接的好处还有,南瓜不怕重茬,可以连续种植,保证产量。黄瓜的口味在于肥料,此处施用有机肥,既保证了营养,又保证了口味。另外,由于大棚薄膜以及草栅的应用,能够产生较大的温差,利于糖分的积累,黄瓜的口感好,水分多,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2、番茄的栽培管理技术
在番茄棚中我们主要参观学习了樱桃番茄的栽培管理方面的知识。
一般情况下,樱桃番茄可无限生长,但其在地里生长2年,次年由于温差小,而是口感下降,我们多只栽培年前的一茬。定植种苗后,要插架绑蔓,其作用是调整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促进秧、果并旺。搭架多采用人字架、尼龙绳吊挂。一般第一层花序见果时需绑蔓,要松紧适度,为茎生长留有余地。番茄的最适生长温度在15-30℃之间,当温度低于10℃时便停止生长,生产过程中要注意适当调控棚内温度。
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对植株进行整枝打杈,方法是露地生长整枝留主茎,在第一花序下打杈只留1-2侧枝。注意避免在下雨前、下雨时或露水未干时整枝;同时在雨雪天后马上打药、杀菌,以防染玻生长后期需摘除下部老叶、病叶、病果以利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危害。在植株进入坐果期后,应结合灌水进行薄肥勤施,以满足植株和果实迅速生长发育的需要。果实成熟期的肥水管理,干湿要均匀,以防止裂果。叶腋间极易发生侧枝,必须经常、及时地整枝。一般情况下单株产量单株产量一般为3-5公斤,管理良好时,单株产量可达10公斤以上。
3、豆苗的栽培管理技术
用作芽苗菜生产的场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必须能保持催芽室具有20℃-25℃,栽培室具有16℃-25℃的温度调控能力;必须有忌避强光的一定光照条件,绿化型产品光照强度一般在三万到四万米烛光以下;必须具有通风设施,能进行室内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应具有自来水、贮水罐或备用水箱等水源装置,以满足芽苗菜对水分的需求。此外,特别是棚室内生产,还必须设置排水系统。
豆苗的生产流程是:分选出品质好籽粒饱满的种子,用水浸泡10小时左右;将其播种在事先正好的畦中,同时在其上覆盖1厘米左右的沙土,目的是用于压住豆苗使成苗粗壮,沙土要在不到两天的时间人工撤除;生长期一般为5-6天,这期间要每天用20米下井水进行喷灌处理,不用施加任何肥料,当豆苗长成即可采收;采收过后要对底土进行挖出处理,将其中的根系筛除后在移入畦中进行新一茬的生产。
通过此次实习,了解了部分无公害蔬菜的生产管理技术,学到了很多农业生产和大棚管理知识,开拓了视野,丰富了实践经验;通过对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的参观学习,真正的了解到农业生态管理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对我国的农业生态建设充满了信心,极大的增加了对农业生态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生态学生实习报告篇二十
实习报告是指各种人员实习期间需要撰写的对实习期间的工作学习经历进行描述的文本。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与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学正是随着全球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通过一学期的《环境生态学》学习,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加我们的实践认识,老师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教学实习,我们也最终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
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早上八点乘坐学校班车,从学校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青岛xx国家森林公园,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于下午四点多返回学校。这次实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受益匪浅。
1、xx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xx脉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险、清、幽于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台筒,大黑涧,扎营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环列周围,小xx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云雾缭绕,瞬息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素有“东崂西珠,双珠嵌云”之说。小xx地处海滨,景物独特,层峦叠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为胶州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2、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森林在人类的生存,生活与生产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
(1)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森林中蕴藏的丰富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使人类宝贵的财富。
(2)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森林的蒸腾作用对调节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有重要作用。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森林上空的水蒸气含量大,并且蒸腾还可以吸收热量,使空气湿润,气温较低,容易形成降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
(5)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可为农业生产提供生态屏障,在防护林和林带保护下的农田,风灾、旱涝灾还可以得到防止或减轻。
(6)除此之外,森林还可利用其固定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人类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植物的叶、花、果、茎、树皮、树脂、树胶、树液等与经济林、以及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
3、森林生态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作用规律
森林是自然界多种环境中的一种类型,而森林不是单独的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它同样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两者会构成相互平衡的统一整体。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有:
(1)林通过自身的生态功能与作用可以起到净化与维持环境质量的作用,比如防止污染、净化空气等的作用。
(2)森林通过涵养水源的作用可以影响局部的气候条件,从而影响周围境的气候状况,使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更有利于自身植被的生长。
(3)森林有时还影响环境的水文状况,降雨量等。
(4)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无处不在,反过来,环境对森林的影响也不能忽视。环境的气候状况会影响森林植被的生长,决定植被覆盖率,植被的状况决定着森林的很多作用与功能,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5)环境中的生物可能进入森林生态系统,对森林中原有的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从而影响原有物种的生存,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6)人类的作用对环境的破坏,使环境恶化,进而限制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
4、生态环境调查研究方法
主要的调查方法有:
(1)收集现有资料。从农、林、牧、副、渔业资源管理部门、专业研究机构收集生态和资源方面的资料,包括生物物种清单和动物群落,植物区系及土壤类型地图等形式的资料。
(2)收集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有关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及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物种等资料。珍稀和濒临物种保护的规定、环境濒临物种等资料,并收集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
(3)现场调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对环境评价区进行现场调查,取得实际的资料和数据。评价区生态资源、生态系统结构的条查可采用现场勘察和网络定位采样分析的传统自然资源调查方法。
5、xx国家森林公园实习成果
通过实习老师的指导,在我们进行完野外调查后,对小xx所了解的概况如下:
(1)平均日照率57%。
(2)地质:小xx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第二隆起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岩石以青山组火山类层十分发育,在小xx地区出岩极为广泛,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火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为主。
(3)土壤:花岗岩和片麻岩风化物为主的成土母质上发育或形成的棕壤占的比重量大,所处的地形部位较高,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高,较为贫瘠。
(4)植物:由于此次实习时间在十月底已是秋季加上连续几个月的干旱使许多山上多数植物特别是低等植物已干旱枯死不能分辨其类型。小xx山脚至半山有少量土覆盖,植物多分布在有土覆盖的地方。主要植物为:美国黑皮松(系飞机播种所形成的,占小xx植物面积的绝大部分主要分布在小xx山脚至半山)、刺槐、榆树、芦苇、茅草、野梨树、野山楂树等零星分布其中。山顶岩石上生长着少量低等的植物如苔藓、卷柏。由于小xx海拔仅724.9米,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不超过6摄氏度因此植被随海拔的增高变化不明显。小xx森林植物中多为人工种植。其树木均处在幼年期,森林结构简单而清晰,分为乔木层(美国黑皮松和落叶乔木)、灌木层(藤本植物、铁线蕨)、草本植物。
此次教学实习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教学实习的安排,达到了实习的目地和要求。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习我们不但欣赏了小xx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xx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垂直变化,而且学习并掌握了环境生态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习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xx旅游开发一些不合理现象,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北部的大泽山,南部的小xx、大xx、铁橛山, ,由于长期垦殖,过度放牧及人类经济活动综合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贫瘠,岩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坏殆尽,只有赤松、栎类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沟两侧有零星枫杨、毛白杨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xx天然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大丰收是开发者应慎重考虑的。
目前xx的旅游开发刚刚拉开了序幕,我们相信开发者会充分合理利用xx的天然自然资源和人类的智慧,让xx国家森林公园焕发出新的乐章,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和谐发展,造福人类。
生态学生实习报告篇二十一
在番茄棚中我们主要参观学习了樱桃番茄的栽培管理方面的知识。
一般情况下,樱桃番茄可无限生长,但其在地里生长2年,次年由于温差小,而是口感下降,我们多只栽培年前的一茬。定植种苗后,要插架绑蔓,其作用是调整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促进秧、果并旺。搭架多采用人字架、尼龙绳吊挂。一般第一层花序见果时需绑蔓,要松紧适度,为茎生长留有余地。番茄的最适生长温度在15-30℃之间,当温度低于10℃时便停止生长,生产过程中要注意适当调控棚内温度。
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对植株进行整枝打杈,方法是露地生长整枝留主茎,在第一花序下打杈只留1-2侧枝。注意避免在下雨前、下雨时或露水未干时整枝;同时在雨雪天后马上打药、杀菌,以防染玻生长后期需摘除下部老叶、病叶、病果以利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危害。在植株进入坐果期后,应结合灌水进行薄肥勤施,以满足植株和果实迅速生长发育的需要。果实成熟期的肥水管理,干湿要均匀,以防止裂果。叶腋间极易发生侧枝,必须经常、及时地整枝。一般情况下单株产量单株产量一般为3-5公斤,管理良好时,单株产量可达10公斤以上。
豆苗的栽培管理技术。
用作芽苗菜生产的场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必须能保持催芽室具有20℃-25℃,栽培室具有16℃-25℃的温度调控能力;必须有忌避强光的一定光照条件,绿化型产品光照强度一般在三万到四万米烛光以下;必须具有通风设施,能进行室内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应具有自来水、贮水罐或备用水箱等水源装置,以满足芽苗菜对水分的需求。此外,特别是棚室内生产,还必须设置排水系统。
豆苗的生产流程是:分选出品质好籽粒饱满的种子,用水浸泡10小时左右;将其播种在事先正好的畦中,同时在其上覆盖1厘米左右的沙土,目的是用于压住豆苗使成苗粗壮,沙土要在不到两天的时间人工撤除;生长期一般为5-6天,这期间要每天用20米下井水进行喷灌处理,不用施加任何肥料,当豆苗长成即可采收;采收过后要对底土进行挖出处理,将其中的根系筛除后在移入畦中进行新一茬的生产。
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实习,了解了部分无公害蔬菜的生产管理技术,学到了很多农业生产和大棚管理知识,开拓了视野,丰富了实践经验;通过对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的参观学习,真正的了解到农业生态管理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对我国的农业生态建设充满了信心,极大的增加了对农业生态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习目的。
实习要求。
实习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认真细致观察霍山植被覆盖现象,作好记录。
学会分析植被分布的方法,培养生态分析能力。
用皮尺和米尺分别测量10﹡10,5﹡5,1﹡1的样方内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胸径等数据。
在野外对各种植被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观察分析。
初步对几大类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兴唐寺、霍山等地的分布状况。
初步观察霍山的植被分布特征,学习分析植被特征的方法。
实习安排。
月5日到6月10日。
实习地点:霍山。
动员准备阶段。
通过实习动员、实习情况介绍,使学生了解实习的目的、内容、安排及要求达到的目标。从思想上和物质上做好准备,时间为一天。
准备工作包括:(1)每班按4-5人编一组,指定每组的实习组长;(2)检查野外用品,及其它劳保装备(手套、铁锹等);(4)了解野簿的记录格式。
教学阶段。
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野外基本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为期一周。
基本训练内容有:(1)植物的鉴别;(2)霍山地形植被特点;(3)植物标本野外采集;(4)室内标本制作;(4)标本的鉴定、描述和保存;(5)生物丰度和分异度的统计。
实习研究方法。
(1)、霍山植被研究方法。
本次实习主要是运用样方法测量植物数据,首先,用皮尺量出一个10﹡10的样方测量乔木,5﹡5的测量灌木,1﹡1测量草本植物。然后用米尺测量各种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然后,记录植被分布状况,制作物种分布曲线。
(2)、野外实地调查测量。
第二天是实习的最重要的部分,我们主要是在霍山脚下做植被调查,选了两块不同类型的样地来进行实地调查,一是用样方法来对样地分别进行了乔木调查、灌木调查、草本调查了解了样地的植被物种构成,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二是采用了相邻样方法对样地进行了物种调查并绘制出来物种面积曲线,以此来确定最小样方面积。
实习作业。
霍山有哪些植被及植被的作用?
种类:霍山有野核桃、毛榛子、白桦树、美蔷薇、辽东栎、鹅耳枥、槲栎、华北落叶松、油松、连翘等。
霍山常见的物种。
常绿阔叶树种有:落叶松、白桦、桑寄生、辽东栎、黄花柳,紫椴等树种。
常见的灌木有美蔷薇、黄刺玫、土庄绣线菊、小叶鼠李,山梅花,铁线莲等。
常见的草本物种有老鹳草、山梅花、羊胡子草、白茅、地榆、柴胡、桔梗、野生豌豆、玉竹、甘菊、等。
实习心得。
在本学期六月五日到六月十日,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生态学综合实习,地点主要位于霍山兴唐寺。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基本掌握了野外实习考察、实验数据的采集、室内分析和数据处理分析等技能和知识。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习我们不但欣赏了霍山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霍山植被的类型和植被分布特征,而且学习并掌握了野外植被实习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习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实习当中我个人的感悟很深,因为我们整天坐在教室里,即使老师讲的再生动也不会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狗尾巴草,我们在课本上听得耳朵都疼了,但是还是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有些是认识但是不知道名字,等到老师说出名字才恍然大悟,有的是认识却不能和名字联系起来。让我明确的知道了如何动手学习,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锻炼自己的能力。
短短五天的实习很快过去了,心中有点舍不得。在实习当中和同学相互帮助,遇到险要的地势我们相互搀扶着上山,在实习中增进了同学的友谊。因为实习需要所有同学的共同合作在测量当中各位同学各自分工,各自负责不同的测量工作,缺少了任何同学都会影响到测量工作的进行,让我们学会了相互团结。总之实习让我学会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学会了理论教学所不能给我的,提高了实践实习能力。
此次生态学综合实习的野外实习地点位于霍山兴唐寺附近,风景秀丽,气候宜人。20xx年六月五日,我们在严明老师和张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霍山实习地点,并于当天下午对周围环境做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的一两天首先由老师指导我们认识了霍山地区的代表性植物,并向我们详细讲解了一些植物的药用价值等植物资源利用价值。在此后的几天里,我们又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多个典型的山坡上,对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做了调查记录和数据采集,进行了生物多样性分析、种-面积分析、分布格局分析。在野外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一些生态学的专有名词,并进行了实地考察,将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到最好。
每日野外实习回来,大家开始记录和查阅不认识的代表植物,并将当天统计的数据,分类记录,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每日心得,记录新认识的植物。
在生活方面,就个体而言,这是一次艰辛的实习,是一次生活的考验。这几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实习的辛苦。老师也是很不容易的,专业老师是实习队伍的领头人,他们不仅要控制速度、方向保证同学们的安全,而且要给我们不断地讲解。在学校里与老师接触得少,实习时才发现原来老师也是最可爱的人。
就整体而言,这是一次增长知识的实习,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在实习过程中老师以实地实物为例,又进一步向我们讲授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给我们充分的时间去观察,让我们有一个自己动手的机会。希望学校以后会安排更多的实习机会,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生态学生实习报告篇二十二
观看科教片,了解海洋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
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实习地生态环境进行考察,掌握实习地生态环境结构的成因及其发展。
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规律。
培养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培养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看这两部科教片,我了解到了关于海洋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更丰富的知识。
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的任何改变都有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的变化。海洋生态系统的破环,一般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本身的变化,二是来自人类的活动。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是人类生存条件和生存环境恶化的一个信号,这一趋势目前还在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其影响固然直接危及当代人的利益,但更为主要的是对后代人未来持续发展的积累性后果。因此,只有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真正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其主要特点是动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它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和都中林副业产品,而且在维持生物圈的稳定、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森林生态系统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同样,我们必须加强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造福子孙后代。
小珠山,位于灵山卫镇西北部,西越隐珠东北,北跨黄岛区辛安西南,总面积35平方公里,主峰大顶海拔724米,是青岛胶南市境内最高点。
小珠山属崂山山系,为燕山期形成的花岗岩山地,整个山脉呈东南、西北走向,长约13公里,宽约8公里,总面积约为104平方公里,位于柳花泊街道办事处辖区40平方公里,境内有名称且海拔百米以上的山峰就有40余座,主峰大顶海拔724.90米。
小珠山多生长温带阔叶落叶林,为次生林。落叶阔叶林的结构简单,可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它是温带和暖温带的顶极群落。它在没有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凡排水良好地段的植物群落经各种演替系列,其最后阶段都是落叶阔叶林。
小珠山上草木葱郁,树木品种繁多,稀有树种随处可见,山地森林覆盖率达70%。境内分布有樱桃、撒刺槐、黑松等落叶乔木树种,形成比较典型的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
5月26日,天气格外晴朗,按照实习课的安排,我专业在老师的带领下去胶南小珠山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环境生态学实习课。
当我们乘坐的大巴车驶进通往山中的泥土路上时,我刻意留意着窗外的景象。也许是山下较为平坦的地方有几个小村落的缘故吧,但凡能够利用的土地,村民们都种上了小麦、花生、大豆、土豆以及各种蔬菜作物等,很显然这是开荒以后的结果。当我在考虑这样会不会造成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或引发其他生态问题的时候,我欣喜地发现几乎在每一块耕作地,哪怕是很小的一块土地,周围总会有十几棵或者几棵乔树木以及一些杂草。我想,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水土流失问题,保护了生态环境吧。
然而,再往前行驶了一段距离,车窗外还是出现了一些我不愿看到的景象。那仿佛是一个采石场,大片的裸露的岩石和破碎的石块堆砌,几乎成了不毛之地。下方有一水塘,有明显人工修建的痕迹,仔细看来,湖水实在谈不上清澈,反倒有些浑浊,局部甚至出现了富营养化的迹象,湖面漂浮着不少绿藻,像这样就是明显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的情形了。出现如此的状况,或许是利益的驱使,或许是政府规划的问题,这不得而知,不过我还是希望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合理的措施,尽量改变这一现状,努力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颠簸了一段泥土小路,我们的大巴终于驶入了实习的最终目的地——小珠山古月山庄风景区。老师事先联系好的景区工作人员接待了我们。
站在山脚下,大家都忍不住先总览一下眼前小珠山的风采。山不是很高,但比较陡峭,山体郁郁葱葱,但也能看到几处裸露的岩石。此时大家都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往山上爬了。
随后在柴老师的讲解下,我了解到了小珠山的成因、走向、气候、植被丰富度等基本情况,并了解到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不可避免地就会对小珠山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人们还是在积极的对其进行保护的。
在柴老师几次叮咛了大家的人身安全问题,要求同学们在登山过程中注意观察植被的分布变化情况后,我们沿着狭窄的山路开始攀登了。
作为班长,我有责任监督保护同学们的安全,正因如此,老师也要求我跟在大部队的最后面防止同学掉队。刚开始在山麓地段,经过老师的指点,我观察到此处的植被极为丰富。有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还有各种各样的草本植物,都生长的非常茂盛,由于该地气候比较干旱的原因,我没有看到像原始森林底层的苔藓植物,不过这已经很丰富了。
一边攀爬,一边观察,同学们也都不断的讨论着。山路越来越陡,越来越窄,大约到了半山腰的位置,我们停下来休息,从那个角度望下去视野是那么的开阔,大片大片的葱绿,还点缀着几个村落的红瓦房,感觉美极了。可是我没有一直陶醉于这美好的景色之中,此时我注意到在这里高大的乔木少了很多,而较为低矮的灌木占据了绝大的空间。另外,在这些灌木丛中,爬满了各种知名或不知名的藤蔓植物,这便属于生态学上所说的层间植物了,是林内的藤本,附生、寄生和半寄生植物,它们不能形成单独的植物层,而是分散依附于其他层次之中。这时,植被分布的垂直结构就体现出来了。
沿途,柴老师时不时发现一些生态学方面的问题并细心地为我们讲解,联系课本知识使我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些可能在课本上理解不了的东西,通过实地考察及老师的讲解大家就更加明白了,也使同学们提高了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增强了同学们的实地考察能力。可见,想要认真掌握一门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还必须要通过实践和考察来巩固和完善所学的知识啊。
我们在险要的山路上吃了自备的午餐,补充了足够的能量后,我们一鼓作气终于登上了我们所能达到的最高处。此时大家都停下来,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爬山的过程很苦很累,可是当到达了山的顶峰时就会顿时产生一种已经把整座山征服了的感觉,瞭望着周围的`一切,仿佛自己成了世界的主宰者。感慨过后,我仍旧观察了一下身边的植被,几乎在山的顶端了,这里已很难觅到很高大的树木了,都是些丛生的杂草和灌木丛。当然,由于小珠山本身海拔不高的原因,这里与山腰处的分层现象并不太明显。
大家停留一段时间以后,便沿着另一条山路下山了。下山的速度远比上山时快得多,大家说笑着,不知不觉就回到了山下。登山前大家未来得及玩的吊桥等配套游乐设施,此时把所有人都吸引过去了。在这里,大家都忘记了疲惫,尽情的玩耍着。
到了跟小珠山说再见的时候了,我们集体合影留念以后,便登上了返回学校的大巴车。
这次小珠山之行,我看到了小珠山秀美的景色,体味到了小珠山深厚的文化底蕴,我想我们必须好好珍惜它,合理利用它,特别是作为学习环境科学专业的我们,更应该而且有责任去引导大家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努力寻找解决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方法,使我们的地球永葆青春。
一天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我在其中看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感悟到很多,不仅学到了更多更生动的专业方面的知识,提高了野外考察能力,体会到了同学们之间那种团结一致互帮互爱的集体主义精神,而且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奥妙,激发了我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我要说,这次实习,我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