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阻教案(通用16篇)
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教学的有序进行。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这些教案经过精心设计,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制定自己的教案,提高教学效果。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篇一
1、常识性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的知识。
2、知道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3、知道水能和风能是清洁能源,在使用中的能量转化和我国使用能源
1、常识性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的知识。
2、知道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3、知道水能和风能是清洁能源,在使用中的能量转化和我国使用能源的概况。
4、通过本节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和节约能源的教育。
教材分析
本节介绍了天然的机械能-水能和风能,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开发和利用。教材的内容联系实际,是动能和势能的知识延续,是机械能在自然界中的具体体现,学习本节可以使学生对机械能形成比较具体的概念和全面的认识,在教材中还包含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内容,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教法建议
本节的重点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对建筑拦河坝提高上游的水位,到水流冲击水轮机,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这三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风能和水能的利用可以采用让学生阅读,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提供的资料是:我国水能的使用情况;我国风能的使用情况;关于水能和风能使用的照片。
做好调查的准备,课本后面有两个调查题目,分别是是否有利用水能和风能的可能,及是否有水电站,对于水电站做一些调查。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节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课题】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重点难点分析】从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修建拦河坝来提高上游的水位,对于水轮机的构造和发电厂的组成不要详细分析,从联系实践来学习,并扩展对机械能的认识视野。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内容建议用阅读的方法学习
1,用课前诊测引入新课
提出思考问题:重力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河水从高处落下,说明水的能量转化情况。
2,阅读水能的利用
方法1,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自行阅读并提出问题,组织成小组讨论,并提交思考答案,由全班同学审查。此种方法适合于班级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并组织的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广的知识面。
方法2,提出思考问题:我国古代利用水能的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水能发电的情况;拦河坝提高水位的意义;利用水能发电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利用潮汐发电的方法和意义及其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3,阅读风能的利用
教学方法同上,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提供关于风能的利用的资料(这是在上一节课应当布置的课题),学生提供的资料可以由班级共享。对于一般的教学过程,可以提出思考问题:风能的利用状况;风能的特点(优点和发展特点)等。
4,布置学生实践题目
调查本地域中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状况;是否还有可以利用的水能和风能资源;实际的水电站的使用情况等。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篇二
通过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掌握质量,密度,比热容等物理量,巩固天平,量筒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手脑并用,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
密度和比热容知识的理解运用。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
1、用天平分别称出一元硬币和五角硬币质量,并加以比较。测量中要注意天平的使用方法。(能否用没有砝码的天平比较出两枚硬币的质量大小呢?)。
2、请大家比较两枚硬币的密度,要求大家设计表格,记录你测量的数据。最好能用两种方法来测量密度。
3、自选器材,探究这两枚硬币还有那些性质。
交流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总结每个小组的讨论,让大家对比热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从比热容的角度比较。
从硬度角度比较。
从导电性角度比较。
归纳质量,密度,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及其单位,复习课后的知识梳理学生听讲。
]从运用知识的角度来复习本章内容,以为是复习课,教师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做必要的引导,大部分活动让学生自主完成。这样学生不但认识了知识,也用过了这些知识。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篇三
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主要有:
1.实验中电流表与电压表的指针反向偏转;。
2.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偏转角度很小;。
3.电流表指针超过最大值;。
4.滑动变阻器滑动时,电表示数无变化;。
5.闭合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无示数;。
6.闭合开关,电流表几乎无示数,电压表指针明显偏转(或示数等于电源电压);。
7.在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他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大了,而电压表的示数却减小了;。
8.开关闭合,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
(设计意图:电学实验操作常规,不是在实验前由教师授予;而是在学生实验后由学生自己反思分析得出;然后再测量小灯泡电阻中继续巩固;无论是操作正确或是错误的同学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培养学生自我批判、自我反思的能力。)根据所学的测量知识,小组进行讨论,进一步得到处理数据的方法。
学生交流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
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量程选大了;。
量程选小了;。
滑动变阻器没有“一上一下”连接;。
除电阻外,其余部分出现断路;。
电阻部分断路;。
将电压表错接在滑动变阻器两端;。
电阻部分短路。
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能求平均值。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篇四
1.使学生知道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都小。
2.复习巩固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
3.会利用并联电路的特点,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二)教具。
每组配备干电池二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定值电阻2只(5欧和10欧各一只),导线若干条。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问:请你说出串联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答略)。
问:请解答课本本章习题中的第1题。
答:从课本第七章第一节末所列的数据表可以知道,在长短、粗细相等条件下,镍铬合金线的电阻比铜导线的电阻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可知,通过铜导线和镍铬合金中的电流一样大;根据欧姆定律得u=ir,可得出镍铬合金导线两端的电压大于铜导线两端的电压。
问:请解本章习题中的第6题。(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做,然后教师讲评。在讲评中要引导学生在审题的基础上画好电路图,按规范化要求求解。)。
2.引入新课。
(1)请学生阅读本节课文前问号中所提出的问题,由此提出本节学习的内容。
(2)问: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板书:〈1.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即:i=i1+i2。〉。
(4)问: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板书:〈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5)几个已知阻值的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跟各个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本节将学习的知识。
3.进行新课。
(1)实验:
明确如何测r1=5欧和r2=10欧并联后的总电阻,然后用伏安法测出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r,并将这个阻值与r1、r2进行比较。
学生实验,教师指导。实验完毕,整理好仪器。
报告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结论:实验表明,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板书:〈3.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问:10欧和1欧的两个电阻并联的`电阻小于多少欧?(答:小于1欧。)。
(2)推导并联电路总电阻跟各并联电阻的定量关系。(以下内容教师边讲边板书)。
板书:〈设:支路电阻分别是r1、r2;r1、r2并联的总电阻是r。
根据欧姆定律:i1=u1/r1,i2=u2/r2,i=u/r,。
由于:i=i1+i2,。
因此:u/r=u1/r1+u2/r2。
又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u1=u2,。
可得:1/r=1/r1+1/r2。
表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练习:计算本节实验中的两个电阻(r1=5欧,r2=10欧)并联后的总电阻。
学生演练,一名学生板演,教师讲评,指出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一致。
几个电阻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小,这是因为把导体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横截面积。
(3)练习。
例题1:请学生回答本节课文前问号中提出的问题。(回答略)。
简介:当n个相同阻值的电阻并联时总电阻的计算式:r=r'/n。例题1中:r′=10千欧,n=2,所以:r=10千欧/2=5千欧。
例题2.在图8-1所示电路中,电源的电压是36伏,灯泡l1的电阻是20欧,l2的电阻是60欧,求两个灯泡同时工作时,电路的总电阻和干路里的电流。(出示投影幻灯片或小黑板)。
学生读题,讨论此题解法,教师板书:
认请此题中灯泡l1和l2是并联的。(解答电路问题,首先要认清电路的连接情况)。在电路图中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和数值以及未知量的符号。解题要写出已知、求、解和答。
(过程略)。
答:(略)。
板书:〈在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跟电阻成反比,即:i1/i2=r2/r1。〉。
4.小结。
并联电跟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
几个电阻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5.布置作业。
课本本节末练习1、2;本章末习题9、10。
参看课本本章的”学到了什么?,根据知识结构图写出方框内的知识内容。
(四)说明。
1.关于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教学大纲上未做要求,建议对基础较差的班级不增加这部分教学内容。
2.在课时安排可能的情况下,建议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增加一节复习题。总结第4-8章所学内容,并做适当的练习。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篇五
一,这堂课的核心就是要做好几个演示实验:
(1)用两个通草球分别接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两个通草球互相排斥。
(2)用两个通草球分别接触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两个通草球也互相排斥。
(3)用一个通草球接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用一个通草球接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两个通草球却互相吸引。
(4)使起电机的大金属球带上电,用一个不带电的绝缘金属球与之接触,结果绝缘金属球上的箔片张开。
(5)把带正电荷的大金属球c移近(不接触)彼此接触的金属球a,b.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表示a,b都带上了电荷。如果先把c移走,a和b上的金属箔就会闭合。如果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开c,可以看到a和b仍带有电荷;如果再让a和b接触,他们就不再带电。这说明a和b分开后所带的是异种等量的电荷,重新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发生中和。
三、电荷、元电荷、质子电量、电子电量下节课还要加强复习。
二、我们不可能重复库仑的实验,不可能做的精准,演示实验只是定性分析,无法定量。所以重心在对定律的理解。
三、考虑到库仑定律是基本物理定律,库仑扭秤的实验对检验库仑定律具有重要意义,介绍给学生,很有必要。
四,此课很难有什么特色,教学思路与别人大同小异。
这堂课最成功的地方就是以类比的方法解决了场强与试探电荷无关的问题。
某点的场强只能与场源电荷以及该点到场源的距离有关。这好比火炉旁边各处的温度,这一点的温度是火炉本身有关,也与这点到火炉的距离有关。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篇六
1.使学生知道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都小。
2.复习巩固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
3.会利用并联电路的特点,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二)教具。
每组配备干电池二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定值电阻2只(5欧和10欧各一只),导线若干条。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问:请你说出串联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答略)。
问:请解答课本本章习题中的第1题。
答:从课本第七章第一节末所列的数据表可以知道,在长短、粗细相等条件下,镍铬合金线的电阻比铜导线的电阻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可知,通过铜导线和镍铬合金中的电流一样大;根据欧姆定律得u=ir,可得出镍铬合金导线两端的电压大于铜导线两端的电压。
问:请解本章习题中的第6题。(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做,然后教师讲评。在讲评中要引导学生在审题的基础上画好电路图,按规范化要求求解。)。
2.引入新课。
(1)请学生阅读本节课文前问号中所提出的问题,由此提出本节学习的内容。
(2)问: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板书:〈1.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即:i=i1+i2。〉。
(4)问: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板书:〈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5)几个已知阻值的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跟各个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本节将学习的知识。
3.进行新课。
(1)实验:
明确如何测r1=5欧和r2=10欧并联后的总电阻,然后用伏安法测出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r,并将这个阻值与r1、r2进行比较。
学生实验,教师指导。实验完毕,整理好仪器。
报告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结论:实验表明,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板书:〈3.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问:10欧和1欧的两个电阻并联的电阻小于多少欧?(答:小于1欧。)。
(2)推导并联电路总电阻跟各并联电阻的定量关系。(以下内容教师边讲边板书)。
板书:
〈设:支路电阻分别是r1、r2;r1、r2并联的总电阻是r。
根据欧姆定律:i1=u1/r1,i2=u2/r2,i=u/r,。
由于:i=i1+i2,。
因此:u/r=u1/r1+u2/r2。
又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u1=u2,。
可得:1/r=1/r1+1/r2。
表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练习:
计算本节实验中的两个电阻(r1=5欧,r2=10欧)并联后的总电阻。
学生演练,一名学生板演,教师讲评,指出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一致。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篇七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电压》。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在工作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初中人教版物理教案这样的问题。雷锋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因此,面对初中人教版物理教案我们应该有努力探索的精神。承认自己的恐惧毫不可耻,可耻的是你因害怕而裹足不前。对于这个问题也是一样的。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对于初中人教版物理教案我们一定要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办法。雷锋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过渡句: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电压”一节是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电流和电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电压和电压表。电压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不易理解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电学概念和电学规律的重要的基础知识。电压表是电学实验中的重要仪表之一,学生通过用电压表测电路中的电压,不仅锻炼了使用电学仪表的技能,而且可以加深对运用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的认识。
(过渡句: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电流和电路”这一章内容,已经具有了学习电压这一节的前提基础。而电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压”一词听起来并不陌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其潜能,老师仅指导和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学生们可以自主探索电压的作用及测量方法,帮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学会如何使用测量工具。
(过渡句: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压的作用,电压的单位及换算,会正确使用电压表,会用电压表测量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养成自学的能力,通过用测量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能力,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切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尝试探究活动的乐趣从而激发探究的欲望。
(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电压在电路中的作用,知道电压表正确的使用方法。
【难点】
能够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电压大小。
(过渡句: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
在初中物理的电学知识体系中,电压的概念是深入学习电学基本规律的必备知识。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复习回顾电流表的使用,通过实验现象对比电流表、电压表使用的异同点加深掌握电压表使用的方法。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演示实验创设学习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实验探究学习。
(过渡句: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环节一:新课导入
播放关于各种用电器电源铭牌的图片,播放城市夜景,闪电图片。电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和看到“电压”这个词。用电器要在一定的电压下才能正常工作,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大约是1.5伏;电视机供电的电压是220伏;输电用的高压电线的电压可达几万伏甚至更高;它们所代表的意思是什么呢?引出课题电压。
环节二:新课讲授
组织学生通过合作交流,通过讨论和师生共同总结可以得出,电压是电源提供的,电源有正负两个极,两极间有一定的电压。把用电器的两端分别于电源的正负极链接,电路中就有电流通过,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
教师讲解电压通常用字母u表示,它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
常用单位有千伏(kv)、毫伏(mv)
在讲解完电压的相关概念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常见的电压(教材中小资料中常见的电压表格)
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电压的作用、提供装置、单位及单位换算,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桌同学面前都有一个电压表,让同学们拿起来并观察,
教师讲解电压的高低可以用电压表测量,并说明学生面前的是学生用的电压表。
让学生独立阅读电压表使用说明,阅读完以后提问学生一下问题。
1、电压表应该跟被测用电器串联还是并联?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改正并总结。
教师讲解电压表的使用步骤:
1、调:调节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零刻度线处
2、认: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3、连:连接电压表
4、读:读数
实验结果表明,电压表两次的示数是相等的,即在只有一个用电器的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的电压相等。
紧接着让学生回忆电流表的读书方法,说出电压表读数和电流表读数的异同点。
学生通过实验室电压表测量电路电压,体会应用物理知识带来的快感,学以致用。
环节三:巩固提高
学完本节课的新内容之后,给出一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应用刚刚学过的知识解题,以进一步加强对电压及电压表相关知识的掌握。
环节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在作业布置环节,完成课后第三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对新知识的巩固,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拓展认知领域。】
(过渡句: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篇八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基础,学生学习物理就是认识物理现象及规律,这存在着一个由直观感觉到抽象思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实验则是他们学习物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因此这一节课设计的实验教法,可让串、并联电路的特点集中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正确的物理知识。从而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且使学生能正确、牢固地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喜爱学习物理,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电路的连接情况。使大多数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串、并联电路都能分辩,且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所以在物理学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能做实验的一定要做,尽量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探究各种物理现象,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篇九
1、知识和技能: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显微镜、望远镜结构原理。
显微镜、电脑平台。
1课时。
一、前提测评:
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25cm;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15cm;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5cm;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为什么要利用显微镜和望远镜?
进行新课:
1、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
各部分的作用……目镜:
物镜:
反光镜:
(2)、显微镜如何放大物体:课本p65示。
(作光路图说明)。
总结:显微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投影仪,另一个做放大镜。
2、望远镜:图3.5-2示。
各部分的作用……目镜:
物镜:
反光镜:
望远镜如何看清远处的物体:课本p66示。
(作光路图说明)。
总结:望远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照相机,另一个做放大镜。
4、介绍新型的显微镜、望远镜。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1、完成课本练习。
2、我还想知道……。
可以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最后总结它们的结构和原理,然后复习本章知识。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篇十
1.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原理。
2.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3.了解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电阻的测量,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2.体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过程;能进行初步的相关电路分析、电路故障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使学生养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养成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篇十一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2.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3.理解功率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
理解并会计算功率。
一、引入新课。
2.引入新课:举日常生活中一些做:“工”和“功”的例子。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分“工”与“功”,进一步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二、新课学习。
(一)功。
1.力学中的功。
a.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b.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没受力。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
2.功的计算。
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功的计算式:
w
=
fs。
(2)功的单位:焦耳j,1焦=1牛?米。焦耳的物理含义:在1牛顿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
(3)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3.功的原理。
播放视频:用动滑轮省功吗?
播放视频:功的原理。
事实表明,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人们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二)功率。
播放动画:功率。
从比较人和挖土机做工快慢引出功率概念。或者创设情境,甲同学把一桶水提到3楼用了30秒,而乙同学把同样的一桶水提到3楼却用了40秒,问谁做功快?如果甲物体1分钟做了300j的功,而乙物体40秒钟做了240j的功,问谁做功快?从而提出物体做功的快慢用功率表示来引入新课。
在动画中选择相应内容的按钮进行学习。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3.功率的定义式:
p
=
w
/
t
4.功率的单位:瓦特(符号w)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5.物理意义:1瓦表示物体在一秒钟内完成的功是1焦。
6.介绍功率另一个单位:1马力=0.735千瓦=735瓦。
7.一些机械常见的功率。(学生阅读)。
8.绍额定功率(铭牌上的功率)。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功和功率,也学会了计算功和功率。功是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四、板书设计。
第三节功和功率。
功
力学中的功。
功的计算:
w
=
fs。
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功率。
p
=
w
/
t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篇十二
1.知道什么是电阻.。
2.知道电阻的各种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四个因素.。
能力目标。
1.能认识到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
2.能进行电阻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
3.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4.初步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
5.培养学生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提出一个学生能常见的问题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思考不同的金属都可以导电,而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选材却不同.
本节所有的结论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实验引入导体虽然可以导电,但同时对电流有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然后通过“控制变量法”把影响电阻的因素一一导出.
教法建议。
本节宜采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方案。
导入新课。
给学生布置任务:
1.用导线代替小灯泡做一次.。
2.用导线代替再做一次.。
组织学生总结分析,提出问题。
教师可引导。
上述两次实验,用的都是一节干电池即电压相同,那么两导线中的'电流大小为什么不同?(一位学生到前面连接;其他同学审查连接过程,找出操作上的问题)。
找其他同学到讲台上完成并记录实验数据,总结现象―电流大小不同。
让学生猜想该现象可能由于什么不同造成的.
学生总结:
外部条件都相同,肯定是由于导体本身不同造成的.。
教师引导:
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
实验1。
研究导体电阻跟材料关系.根据前面实验数据直接填入记录表.。
说明通过锰铜导线电流大于通过镍铬合金的电流.。
结论。
学生实验并记录。
条件―电压相同。
导线。
材料。
锰铜。
镍铬。
长度。
相同。
截面积。
相同。
电流。
电阻。
实验2。
研究电阻与长度关系记录表。
说明。
结论。
条件―电压相同。
导线。
材料。
相同。
长度。
1
0.5。
截面积。
相同。
电流。
电阻。
实验3。
研究电阻与粗细的关系.。
记录表。
说明。
结论。
条件―电压相同。
导线。
材料。
相同。
长度。
相同。
截面积。
电流。
电阻。
分析说明.导体的电阻由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所以说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实验4。
研究电阻与温度关系.。
实验装置图。
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归纳结论.。
导体电阻还与温度有关.学生归纳后,教师小结:一般地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板书结论。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学生看p92页表,回答下列问题:
哪些材料导电性能好?
为什么常用铜或铝做材料,而不用便宜的钢铁?
探究活动。
【课题】。
2.不同导体电阻差别的微观机制。
【组织形式】个人和学习小组。
【活动方式】。
1.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
2.小组讨论总结。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篇十三
1.知道什么是电阻.
2.知道电阻的各种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四个因素.
能力目标。
1.能认识到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
2.能进行电阻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
3.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4.初步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
5.培养学生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提出一个学生能常见的问题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思考不同的金属都可以导电,而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选材却不同.
本节所有的结论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实验引入导体虽然可以导电,但同时对电流有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然后通过“控制变量法”把影响电阻的因素一一导出.
教法建议。
本节宜采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本节的所有结论都是由实验推导而来,应该增加学生动手机会,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使学生初步领悟“控制变量”的物理研究方法,演示验证分组实验,学生信服,培养思维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能力.
导体能够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与其两端的电压及其中的电流无关、导体的电阻只有通电的时候才表现出来.
由于决定电阻大小因素很多,在实验研究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即每一次只让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然后再观察相应的电阻的变化.
为了表示导体的电阻跟材料的关系,可用电阻率表示.某种材料制成长,横截面积为的导线在20℃的电阻值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本节内容一是让学生知道电阻是表征导体对点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以及电阻的单位;二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物体的导电能力和绝缘能力;三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知道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本节教材以电阻概念的定义、电阻的大小和单位、常见的电阻器为核心展开,直接给出了电阻单位的名称、简称、符号。在讲授新课时,我采用导学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掌握以上各知识点。
首先,我通过知识链接环节,回顾导体和绝缘体、电流和电压以及电流表的使用,以备课堂新授所用。然后在学习新课环节,我采用学校所倡导的“问题导学、交流合作、展示提高、当堂达标”四个教学环节展开。问题导学部分,我提出问题:导线多用铜、铝制成,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为什么不用它来做导线呢?随后通过演示实验:将甲、乙两段导体分别连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的亮度,引入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再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电阻部分的基础知识点。通过对常温下导体和绝缘体的排列顺序表引入不同材料的导电或绝缘性能不同,进而引导学生展开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探究。学生通过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最后再通过当堂达标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了一种研究物理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深刻地理会了方法的实质,在探究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依据问题设计电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创造了条件,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搭建了舞台。但纵观整节课的实施,我仍感到很是失败。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没有放开手,而是让学生在一个老师有所限定的范围内,根据老师的意愿来猜想;在进行实验环节,因事先未做好充分指导,学生对导学案的使用有些脱节,只是盲目的去连接电路,而对于为什么连?怎样连?都有些盲目。由于在探究实验环节花费时间较长,最后的当堂达标未来得及完成。
在评课环节,各位老师给我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1.问题导学环节设想不够全面,致使学生对电阻的概念的理解有些生硬。学生为什么要学电阻?电阻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可以从输电线、电炉、电灯等对电阻的不同要求,如果有3伏的电源,而所连接的小灯泡只需2伏的电压,那应怎么解决呢?2.猜想环节可让学生对着导线猜想,交流设计方案,并且为学生解释为什么要用镍铬合金线做实验?3.在总结实验结论环节,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得出,增大学生活动时间,增大练习量。怎样在探究的过程中加强同学间的'协作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也反映出在新的课堂模式下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篇十四
l、深化对电阻的认识,掌握电阻定律及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并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2、知道半导体、超导体及其应用.。
(二)能力目标。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各种材料电阻率的介绍,加强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
2、通过我国对超导现象的研究介绍,激发学生爱国和奋发学习的精神.。
教学建议。
关于电阻定律的单位,可以让学生导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铜、铁、铝的电阻率讲课时要重点说明.。
教学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篇十五
1、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前有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电阻率”这一新的概念,这部分知识与现代科技、生活、生产等有着密切联系。因学好本节知识不仅在物理思想、物理方法上有教育意义,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也有着重要意义。
2. 教材特点:
本节教材把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结合起来,重视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方法传授,充分体现了探究式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电阻定律,对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初步了解。
4、教学难点:对电阻率概念的理解
1、知识和技能:
理解电阻定律,能用电阻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理解电阻率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两种方法得出导体的电阻和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关系,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在探究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发现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
2) 在交流讨论、合作做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和谐共进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和交流。
学生分组实验进行实验探究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仪器较多,有的实验器材实验室没有,需要提前准备。
(一)ppt课件上投影问题
1、观察滑动变阻器,思考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怎么接入的?
2、观察桌上25w和200w的两个灯泡,灯丝有何不同。
3、导线的线芯是用什么材料制造的?为什么不用铁丝?
(学生观察、思考并且交流观察思考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科学猜想能力。)
(二)确定研究任务
实物观察:两根电炉丝,一根细而短,一根长而粗。
问题:你能比较出这两根电路丝的大小吗?
(将事物带进学生中间,让学生直观观察,由此引出研究问题:我们还要知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有何定量关系)
二、确定研究方法:
学:(回答多种方法)
师:控制变量法。(肯定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讲解含义)
三、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
ppt课件投影以下问题做为提示:
思考:1、选择什么实验材料?
2、要测量哪些物理量?用什么器材?如何测量?
3、请画出实验电路图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方案一:测量电阻:伏安法
实验电路(请学生到黑板上画)
实验方案:(学生大多数想到用伏安法来测电阻,要肯定学生的想法,并进一步引导、深化)。
学生进一步讨论。画出实验电路。(点评学生所画的电路图,留给学生时间互相点评)
师:(分析三种方案的优缺点)
请学生小组内思考讨论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电路
学生分为4个组,1、2组做项目一,3、4组做项目二。
提供的器材1:一块板上有三根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的三根镍铬丝。(把每根镍铬丝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注明在线的旁边)
提供的器材2:一块板上有三根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三根镍铬丝。(把每根镍铬丝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注明在线的旁边)
另外提供两个电压表,两个电流表,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和导线
教师介绍实验装置。
学生从提供的材料中选择一套进行实验。
(四)数据分析
实物投影学生的实验数据,请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同种材料的导体,电阻r与长度l成正比,电阻r与横截面积s成反比。
四、理论探究
从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我们得出了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定量关系,请学生总结。
电阻定律: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与它的长度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导体的电阻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例题:
设计说明:学以致用,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2、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教师邀请学生一起演示实验:酒精灯燃烧废灯泡丝,电流表示数减小。
学生讨论,得出答案: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五、学习反馈,师生评价
1、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同学们都来说说今天的课有趣吗?这节课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学生发言)
2、老师肯定大家今天的表现,对表现积极的同学提出表扬,不积极的同学在以后的课上要大胆表现,要树立信心,争取下次表现更好。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篇十六
让学生确认待测串联的三个电阻 的阻值,然后通过实验加以验证.指导学生实验.按图所示,连接电路,首先将电阻 串联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读数为一整数(如3v),电流表的读数为0.6a,根据伏安法测出 .
然后分别用 代替 ,分别测出 .
引导学生比较测量结果得出总电阻与 、 的关系 .
引导学生比较测量结果,得出总电阻与 的关系: .
作图 并从欧姆定律分别求得
在串联电路中
所以
这表明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的电阻之和.
例一 把 的电阻与 的电阻串联起来接在6v的电源上,求 这串联
电路中的电流
让学生仔细读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并标出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未知量的符号.
引导学生找出求电路中电流的三种方法
(1) (2) (3)
经比较得出 第(3)种方法简便,找学生回答出串联电路的电阻计算
解题过程
已知 v,求 i
解
根据 得
答 这个串联电路中的电流为0.3a.
强调欧姆定律 中的i、u、r必须对应同一段电路.
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并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未知量的符号.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
(2) 的大小根据欧姆定律求出
(3)因为 与 串联,通过 的电流与通过 的电流相等.
(4)通过 的电流根据 求出.
解题过程
已知 ,求
解 电阻 两端电压为
电路中的电流为
需串联的电阻为
答 需串联一个11.7 的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