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对人的影响论文范文(18篇)
名人名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智慧,是我们学习和思考的重要素材。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和资源。看完这些总结范文后,相信你会对总结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教育对人的影响论文篇一
中美两国各自具有独特的文化,不仅影响着彼此,而且影响着世界。本文从美国语言文学的主要特点分析入手,探讨了中美文化差异的种种表现,从深层次对美国文化对中国特别是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与思考,以期在广泛汲取精华中,不断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快速发展的国家,美国独立以前,北美大陆受欧洲人统治长达几个世纪。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利坚民族的文化,实际上是欧洲文化的移植,文学和艺术绝大多数是欧洲的舶来品。殖民地时期美国仅有的几位诗人和民间作家,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和自身生活的局限,也没有能写出具有美洲特色的作品。只有到了十九纪,美国才真正进入了民族文化的灿烂时代,以小说和诗歌为主要形式的浪漫主义文学掀起了美国建国以来文学发展的第一个高潮,从此开始了美利坚民族文学跻身于世界文学之林的崭新阶段。美国文学先后经历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的浪漫主义高潮、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现实主义高潮和二十世纪初开始,以马克·吐温和弗兰克·诺里斯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作家,直接培养出他们出色的继承者,好几位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使美国小说成为第三个高潮。
从美国历史发展的特点来看,“自由”、“独立”、“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所独有的特性。美国语言语言学的特点可以以上面所述的三次高潮为标准,笔者认为,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浓厚的浪漫主义特征。美国文学在语言上表现出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尤其是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许多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十分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二)现实主义表现突出。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解释说:“现实主义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韵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美国的文学作品具有十分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和传统,作者善于从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中,从人与环境的多种关系中去描写人,特别是它在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再现社会生活的真实,直接分析社会的经济关系,对现实作出尖锐的揭露和批判方面,注重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力求使艺术描写在外观上、细节上符合实际生活的形态、面貌和逻辑;注重典型化方法的运用,力求在艺术描写中,通过细节的真实表现生活的本质,规律;作家一般不在作品中直抒感情,作品的思想倾向较为隐蔽。
(三)美国文化的多元化特征明显。整体而言,美国的多元文化具有兼收并蓄,极具兼容性与宽容性,同时也具有开放性、实验性、疏离性等特点。从宗教上说,它体现在不同信仰的和谐共存。从生活范围上看,它显现在不同种族、不同族裔社区的平安相处。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一种宽广的胸怀,更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一种崇高的境界。从政治上讲,这种宽容性表现在对自由的追求和对自由权利的维护。正是由于这种文化的包容性,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种族组成最为复杂,文化交融最为密切,但民族关系却最为稳定的国家。这一点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得以充分的展示,并散发着璀璨的光芒!
中国与美国分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中美文化的差异因为各自不同的历史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文化的差异也有各自不同的表象。
(一)中国文化的悠久性与美国文化的近现代性。由于“自古以来无美国”,美国文化主要是从英国移植的现代文化,由于历史短暂,没有丰富的历史宝藏可挖,但这个缺点同时也是优点,美国没有沉重的历史负担,可以轻装前进。因此,美国的历史、美国的文明、美国的文化短而又短,缺乏厚重感、历史性和稳定性,常常表现为人与人之间是建立在商业化之上的赤裸裸的利益和金钱关系,而美国发达的市场文化、科学技术是其现代文化的突出标志。而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和厚重的文化,博大精深。但同时,与其他文明一样,中国文化的积淀中难免会有一些糟粕,一些消极的、保守的思想观念,还在不同的领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形成的基础,对社会关系的形成和演进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必须要时刻学会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积蓄能量。
(二)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和”的思想与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优势思想。由于中国与美国在文化上的差异性,导致两国在处理各类国际事务中以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比如,在一系列国际纷争中如在新世纪的美国对阿富汗、伊拉克和叙利亚战争问题中,中国一直主张由联合国起主导作用来解决,并加强联合国的权威;而美国则意在操控联合国,一旦无法操控,便倾向于单边主义。美国的这种态度除了有自己的国际政治经济考虑外,含有明显的强国优势论。美国力促北约东扩,又借打击恐怖主义之机进人中东、中亚和东南亚,并将中国当做未来假想敌等等。而中国一直坚持反恐非扩大化,在国际社会反复倡导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和独霸世界。
(三)在国际经济领域中中国负责人(任)大国思想与美国以自我利益为核心的思想。在国际贸易方面,美国一味单方面强调其对华贸易逆差的中国倾销因素,而回避谈及自身产业结构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国则坚持认为贸易逆差的造成是美国方面部分产业发展过分受到保护而失去竞争力,贸易纠纷应该在双方让步的情况下进行解决。在近些年来世界发生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中美国两国的各种表现,中国均是以负责人(任)的大国出现在世人的面前,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来维护世界经济的正常运行,这一点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近年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金融的脆弱性,美国不顾世界经济复苏的艰难,大量增印钞票,把压力和通胀传递给别的国家,也印证了中国的判断,为全世界树立了负责人(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美国文化的多元化,给了我们太多的思考空间,随着两国间交流的日益广泛和深入,美国文化从各个层面影响和渗透到中国的高校,并对中国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中国高等教育开放合作的步伐越来越快。美国文化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善于学习借鉴、模仿直至创新,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包容失败,包容成功,这种价值取向、这种诱人的文化氛围对世界各地顶尖级的专家学者,带来了难以抗拒的诱惑,因而美国的科研水平、创新能力、创富能力都是全世界瞩目的。随着中美两国人民交流交往的不断深入,这种开放的模式,一定程度上吸引和影响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国的高校越来越认清开放合作的极端重要性,逐渐在打破步伐一致的习惯性发展模式,促使大学自觉摒弃传统大学因循守旧的教育理念,采取兼收众国之长,建立多元、创新型的宽容性教育管理制度。
(二)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将继续引向深入。在美国,突出的文化就是强调人的个性发展,强调个人发展的多样性,这种个性化的文化氛围,一定程度上鼓励了人的自由发展,减少了不必要的思想上的束缚与桎梏,使个人的才华得以充分发挥,得到大力推广。中国高等教育是传统初级教育的延伸,不可避免地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难打破传统教育“惯性”的束缚,而在“一个模子”下培养人才,使学生的才华得到制约。受美国个性发展的文化特质的影响下,中国高等教育有要长足地发展,则教育改革的步伐一刻也不能放松,这也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三)美国文化的反面教材引起中国高等教育强烈反思。美国特有的鼓励个人追求个性发展,追求个人物质享受,造成人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我行我素的生活哲学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们精神上的困惑。美国社会上贫富悬殊、吸毒、暴力、同性恋等影响社会发展的社会问题此起彼伏,这些也会引起中国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值得大家认真进行反思,在汲取美国先进文化精华的同时,要自觉去其糟粕,让文化成为大学发展的强大引擎,让大学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永动机”。
教育对人的影响论文篇二
摘要: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校报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想发挥高校校报的作用,高校报人必须更新办报观念,创新办报思路,促进办报水平的提升。
高校报人,是指高校校报工作者。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他们相对于一般的社会工作者来说,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社会报纸,因为其经营模式等原因,办报人员一般都分工明确,岗位清楚固定,记者、编辑、版面设计、校对、发行都是责任到人,专人专岗;而高校校报则不同,因为其特殊性,比如出版周期长,人员较少等,往往使得校报工作人员常常身兼数职,采编工作都要涉及,既要编辑又是记者,还要负责版式设计、校对乃至发行等,工作纷繁复杂,单一称记者或者编辑并不恰当,称之为高校报人更能体现其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报人的办报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其中,网络的影响便是其中的重要的影响元素之一。要正确应对网络环境的影响,高校报人就应该适应形势的发展,积极转换工作方法,调整思维定式,实现高校校报新的发展。
1精益求精,加强稿件质量。
虽然校报相对于网络有其局限性,比如信息量小,内容相对单一,更新速度慢等,但是因为其出版周期长,因而高校报人就有更充足的时间对稿件进行精加工,增加其可读性和内涵,主要来说,应重点对稿件的深度和创新度上进行把握。
(1)关于深度。这时对高校报人业务能力的要求。深度不是指深不可测,而是要在一件或一组可以挖掘更深层意义的事件上,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深入采访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对其进行有效地编辑加工,重视对稿件的“精加工”能够引导受众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也比较符合高校校报的受众群体――高校师生的阅读习惯。
(2)关于创新度。这对于高校报人的新闻敏感度进行的要求。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对时政的把握,对当前发生的纷繁复杂的各类新闻进行广泛涉猎,激发灵感,能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新闻价值,尤其是对那些与高校师生联系密切的热点问题能够及时报道,真正为师生服务。
要实现深度和创新度的把握,可以多采用专题策划的方式,设计好报道方式,认真进行调查,细致认真地对素材进行加工,真正做到精益求精。
2与时俱进,积极探索版式设计与版面内容优化。
这主要是对高校报人编辑业务能力的要求。当前的网络环境下,人们有了全新的提升,一项新闻,可以同时结合文字,音频,视频同步进行,是一种区别于以往的“读图时代”,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也是传统的报纸所无法比拟的,但是报纸也有优于网络的特点,比如可以美化版式设计,因为便于保存,读者也可以随时阅读欣赏,具有持久性,为此,高校报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加强编辑业务能力的学习。如今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呈现愈来愈快的态势。此时,继续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报人的工作更是如此,因为报纸的受众群体主要是最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为了使报纸的内容最大限度的满足他们的需要,高校报人就必须重视编辑业务能力的学习,争取多出精品,多发美文,提升办报层次。
(2)版式设计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点,版面内容做到图文并茂,美轮美奂。长期以来,高校校报都面临着人员少,工作纷杂的局面,因而在具体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难以有很大的精力去创新,去深化报纸内涵的改变,直接的体现就是报纸版式设计“程序化”、“模板化”,版面内容单一,有时候常常纯文字性、纯文学性的文章过多,容易让人审美疲劳,难以引人入胜。而如今,网络的冲击更使得高校校报的这一劣势更加突出,为此,高校报人应该努力精进版式设计,凸显其清晰性、易读性以及和谐性的要求,力争做到紧跟时代特点,符合时下受众群体的阅读习惯;在版面内容上,应争取做到内容丰富,网络分明,多种体裁并存,文章、配图相得益彰,图文并茂,既方便阅读,又给人以美感;既刊登有深度和广度的美文,又辅以精美的插图,比如新闻图片,书画作品,摄影作品等,给人以美的享受。
(3)加强网络编辑的认知和学习,利用数字报强化高校校报的外延功能。面对网络的影响,很多高校校报纷纷建立数字报,大家除了可以阅读纸质的报纸,还可以在网络上“原汁原味”读报。数字报的出现,使得高校校报的受众群扩大,即使天南海北的人,也可以随时上网查看。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数字报多是原版报纸的网络体现,内容还是不丰富。为了增强与受众的互动性,增加阅读性,高校报人应该加强对网络编辑的认知和学习,在报纸数字报之外,可以适当增加其他的内容,例如主题征文、专题讨论等,对报纸的内容进行延伸与扩充,定期维护,更多地吸收受众的注意力。
(4)吸收学习社会媒体的成功经验,优化报纸风格。虽然高校校报的定位是党委机关报,版面内容、报道方向多有限制,但是时代在变,报纸在可允许的范围内,应该多多学习社会媒体的办报经验,重点针对新闻写作,版式设计,专题策划理念等方面,对现有内容进行深化和创新,对板式风格进行优化,使版面内容丰富翔实,生动活泼,增加报纸的美感。
3加强交流,建立畅通的反馈机制。
(1)首先应该加强报纸与受众的互动交流。可以定期召开交流会,邀请学校的师生座谈,畅谈对报纸的感受与建议。高校报人在会上应分别与大家交流自身的采写稿件的原则、理念、编辑心得等,还可就自己了解到的师生较关心的热点问题与师生进行沟通,为以后准备充分而翔实的新闻素材。这样,师生关心的问题可以及时在报纸上体现。同时,高校报人应认真记录师生反映的有关报纸内外的问题,以报纸刊登的方式或其他方式,充当师生与学校各部门间的信息桥梁。
(2)及时跟兄弟院校的报纸建立良好的交流互动关系。可以定期交换各自的报纸以备学习,同时还应该不定期举行交流座谈会,总结各自的办报经验,分享切实可行的编辑理念,做到各取所需,各位所用。如今,我国大部分省份基本都建立了高校报协协会,全国也有总的高校报协协会,这些组织之间每年都会定期举行年会,来加强各高校校报之间的联系,会上,与会代表还会介绍各自办报经验,畅谈高校报纸的发展,这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各高校报人应好好把握这个机会,以谦虚谨慎的态度促进办报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淑兰.教育――变革中的思考[m].济南: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2009.。
[2]韩松,黄燕.当代报刊编辑艺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教育对人的影响论文篇三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儒学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
作为儒学的缔造者,教育家孔子对教育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孔子在教育自己的学生的时候,常常教导他们要“立志有恒”。立下一个长久的志向,这是一个人奋斗的基本目标,一个潜在的动力。在《论语?先进》中,孔子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志向,并一一点评,最后引出自己的志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通过与学生无拘无束的谈话,把学生往仁道方向去引导。孔子认为,立志是在教导学生的首要任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见立志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孔子教育学生“志于仁”。“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标准与理想,他要求学生以“仁”指导日常的道德行为,坚持道德信仰而不动摇。他要求学生“笃信好学,守无善道”,对仁德和理想要好学,要坚守,并用生命去捍卫。“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的思想,是孔子一生的主题。孔子还时常的教导学生“内省不疚”,其中心目的就是为了教导学生让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做到问心无愧。
同时,孔子在教导学生时,因材施教的理念也是值得现代教育好好提倡的。颜渊好学,孔子给予的多是鼓励;子路好勇,孔子给予的多是批评;冉有好商,孔子给予的多是提议。孔子也曾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女子和百姓一般都没有什么文化,对待他们要给予特殊的教育,使他们开化,不能遗弃。对待不同的人,要给予不同的教育开导方式,这样才能实现天下大同。我国现在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孔子仁德的教育理念传承下去,教导世人立恒志,树立一个长久的奋斗目标;对待世间万物都抱着一颗仁爱之心;对待自己的言行能够给予时时的自省,问心无愧;教育工作者对于自己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方式,使其都能像仁德方向发展,那么和谐社会将不是一句口号,孔子口中的大同社会将在今朝。
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孟子不像孔子,他更像是一位政治家。但作为亚圣的孟子,在教育理念上也给予现代教育一些启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孔子仁爱的思想具体化,通俗化,为世人所了解。如果世人都抱有一个仁爱之心,那么世间的种种纷争也就可以避免了。同时,在道德礼法上,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原则。
现如今,由于教育的种种弊端,人们对于曾经的道德礼法模糊了,也就出现了社会上的种种道德问题,伦理问题,悲剧也就随之上演。所以说,对于古代的三纲五常,我们不予评论,但孟子提出的伦理道德原则,还是要给予肯定和重视的。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礼节是教育的一大课题。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就有了可靠保证。片面的追求学业的成绩,是当今教育的弊端。升学率只是对于学校重要,但对于作为学校培养对象的学生,道德教育更为重要。我们不能说,让被培养教育的学生日后能做出什么突出成绩来,至少要教导学生成为一个对社会无害的人。所以,孟子提出的伦理道德原则,是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孔孟的理想都是恢复周礼,而且为恢复周礼而奔走一生。但在哪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是没有一个国君去听他们的谆谆教诲的。直到一千四百年后,南宋朱熹的出现,重拾孔孟之道。
对现代教育的影响朱熹认为,“主敬”是一个人道德培养的一个方面。这是源于其师程颐的主敬思想。“内无妄思,外无妄动”,一个人的道德态度应该是谨慎小心,严肃,不放肆,始终一贯的,也就是常说的“存天理而去人欲”,保存必要的食宿条件,去掉不必要的奢华糜烂;保留必要的道德伦理,去除不必要的骄奢淫逸。现如今,在这个物欲横飞的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与以前有了不同,人们追求一种奢华糜烂的生活,所以说,在从事日常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价值取向教育也是必要的一课。在道德上,严肃,谨慎,不放肆,是必要的。应该可以说是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一个重点。至于涵养愈熟,则省察愈精矣。朱熹在对自己学生言传身教的时候,特别注意要求学生对人欲之私意在“将发之际”和“己发之后”进行反省和检察。“日三省吾身”,随时清醒、谨慎从事,把违反天理的言行压抑掉,而且更要抑制这种思想在他们头脑中任何的萌芽。
最后,朱熹在教育学生之时,也是教导学生“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而今人贪利禄而不贪道义,要作贵人而不要作好人,皆是志不立之病”。书本知识,不必死记硬背,做到熟读知晓就可以了,书中的文字不重要,重要的是书中所教授的道理;义理不必专研的精深,凡事多想想,前后思量好了精深的义理也就心领神会了。唯有立志这一件事,没有什么可以偷巧的。立志是一个人发展的前提条件,这是一个人处世立命的根本。这也是孔子立恒志的延伸与细说。
孔子、孟子、朱熹是我国教育史上,影响比较深远的人物,他们的教育理念也是传承到了现在。虽说经过了千年的风雨侵蚀,但其思想的光辉是无法磨灭的,它将影响着现代的教育,也将为未来的教育提供一个参考。但身处现代的我们,对于其立志,仁爱,自省,严肃谨慎的道德规范,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是要给予继承和发扬的。它们对于现代的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方向,对于解决现在教育中出现的种种教育问题和社会现象,都给出了我们明确的处理方法。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同样也是适用于教育这个行业中。传承文化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义务,“治病救人”是每个教育者的责任。
教育对人的影响论文篇四
篮球文化在我国高校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建设篮球文化有利于提升高校办学品位和层次。本文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篮球文化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影响、目前高校篮球教学存在问题、高等院校篮球文化构建策略提出对策和建议。
篮球文化;高校体育;体育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综合国力提升、经济发展,人民对于体育活动的要求日益提高,这为体育事业发展特别是篮球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高校作为篮球文化的重要发展场所,有义务、有能力为篮球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篮球作为国人喜爱的一项运动,入门门槛低,场地易寻,所需费用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很多地方从小学,就有很多的篮球爱好者,这为高校篮球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好的基础。但是,从中小学的体育教学状况的调研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校期间并没有受到比较系统的篮球文化熏染,很多人没有能更好地利用篮球文化,篮球事业所拥有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篮球爱好者没有能更好地从篮球爱好中获得更多的收益。这就要求高校在高中学生进入高校后,能对篮球的发展策略进行规划,让篮球事业与高校体育教育进行深度融合,通过篮球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和品位,丰富学生在高校的文化生活,让学生和学校产生更好的情感联系,从而对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起到积极影响。但是如何认识篮球文化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作用,如何建设合适的篮球文化,国内学界并无定论,本文将就以上几个主题谈下自己的看法,不对地方,敬请批评指正。
作为一项世界性的体育运动,由于篮球运动对于场地的专业化程度要求不是太高,费用和时间的限制较少,开展篮球运动能锻炼学生体质,培养他们的灵活思维和协调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减少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高等院校普遍开展篮球教学,受到学生普遍的欢迎。这也决定了篮球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校只是提供篮球场地、提供篮球教学课程,没有对篮球事业进行统籌安排,从建设篮球文化的视野考虑问题,因此时篮球教学显得比较单调,没有从更高的角度看待篮球文化的发展,一定程度限制了篮球文化的发展。
篮球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是由于种种客观主观因素的影响,包括篮球文化在内的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整体状况不容乐观、教育教学质量不高,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学校管理层进行统筹安排,协调各方面力量,不揣浅陋,作者就发展篮球文化的策略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一)提升高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老大难,老大难,领导重视就不难。发展篮球文化确实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齐心协力,加强篮球事业重要性的认识。重视篮球文化,不仅要在宣传上体现出来,还要拨付必要的发展经费、政策支持,在课时安排上,考虑到学生的参与程度,从细节上考虑,重在落实。
(二)增添篮球运动的开展模式。
(三)提升当代我国高校篮球教师团队素质。
篮球文化建设的关键在高校篮球教师团体,篮球教师的素质决定了篮球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学校在规划篮球事业发展的前期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采取必要措施去提升篮球教师的专业能力、专业知识,让他们能多参与一些活动的组织,积累经验。当然篮球教师也要自加压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毕竟在事业单位的改革的大背景下,自身的能力才能让自己拥有更自信的现在。
总之,大学教育作为当代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鉴于大学生年龄阶段与心理阶段,不断提升高校篮球的教育变得十分关键与重要。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以其不断提升我国高校篮球教学质量,发挥高校篮球文化在体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首先提升高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其次增添篮球运动的开展模式,最后提升当代我国高校篮球教师团队素质。
教育对人的影响论文篇五
摘要:本文的重点在于分析网络环境下高校如何实现财会管理创新。通过系统分析网络环境下高校财会管理创新的意义,主要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和提高高校财务工作效率。而后深入分析当前高校财会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如缺乏系统的预算管理和资金评价体系、缺乏统一的信息化处理标准等,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推动高校财会管理实现创新。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设备的不断普及,网络已经越来越深刻的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网络环境不仅能够给予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便利,还能够为我们的高效生活、高效工作提供帮助。在网络化迅速普及的大环境下,财会工作的信息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财务工作也已经逐步与网络深入融合。高校财会管理工作通过利用网络实现不断创新,能够有效提高高校财会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学校相关信息处理管理能力。
1.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成为了这个时代更新发展的重要基石。而我国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后起之秀,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逐步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发展,以bat为首的互联网科技公司迅速发展,以依托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多种科技创新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二维码支付方式、共享单车等等,这些新型的商业模式都是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再以边缘化创新的方式成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为推动我国创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适时地提出了互联网+的发展战略,以我国快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为依托,将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运用于各行各业,以期实现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信息产业作为生产服务型行业之一,在不断与制造业磨合、融合、再创新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降低制造业的交易费用,有效提高行业竞争力和制造实力。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基地,高校在快速成长发展的网络环境下,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将学校内部的各项资源有机整合在一起,从而实现校内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通过利用网络技术构建高校自身的网络信息系统,建立校内的信息平台,将外部信息资源与内部财务资源相结合,形成高效快捷、准确有效的财务管理系统,这种财务管理系统具有科学的管理标准、系统有效的操作流程,能够极大的提高校内的财务工作效率,为各项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便利的服务,从而为创造良好的校内创新环境提供高效的财务保障基础。
2.高校急于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能力和效率的需求。
相较于以往不同,我国高校生源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以及教师任教人数都在不断扩大,管理这些数量庞大的师生仅仅依靠过去的传统财会管理方式已经不适用了,过于繁重的财会工作使得学校财务管理需要的人员不断增多,但这又会加大学校的负担,尤其是在薪资保障等方面的支出构成了学校的财务压力。同时,随着我国高等院校不断向外延伸,逐步与社会市场融合合作,高等院校更多地获得了与外业务交流的方式,但这些逐步扩大的对外交流活动使得学校财务部门的压力也不断增加。在高校的科研活动领域,随着科研活动的不断增多,科研经费的审批和核查都需要经过高校财务部门,这些繁多的科研项目又使得高校财务部门的工作量不断增多。为了提高高校财务工作的工作效率,有效整合高校财务部门的人力资源,合理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需要让高校财务建立财务管理系统,以信息化提高工作的便捷、高效。
二、高校财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1.忽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管理。
高校财会管理创新工作需要高校财务管理层的领导足够重视高校财会信息化工作,才能够有效推动高校财务信息化进程。对于高校而言,行政力占据主要位置的环境下,领导管理层是否重视高校财务工作信息化成了能否推动高校财务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对而言,高校内部资源的支配能力都掌握在高校领导层的手中,他们成了工作有效推进的推手,也是学校发展规划的主要领导者,即使财务工作从业者能够意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但他们手中并没有掌握资源的能力,缺乏必要的支持也不能够推动信息化发展。当然一些院校也尝试了财务数据库的建设,但形式主义严重,并没有着眼于高校自身的发展需要,只是实现了财务工作的网络化,而并没有发挥出信息化财务规划和分配的优势。
2.财务工作缺乏科学性。
高校财务工作实现网络化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预算管理和资金效益评估,从而提高高校校内资源的使用效率,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用,使高校利益最大化。但当前我国高校财务工作平台并不能够较好地支撑高校财务进行科学的预算管理和资金效益评估活动,使得很多预算管理和资金效益评估活动存在不合理的状况。最为显著的就是,在财务的.预算管理活动中,由于数据来源、搜集、整理等在不同的项目之间工作方式是不同的,但很多高校却将不同的项目的预算管理使用相同的管理方法。而在高校财务资金效益评估活动中,仅仅是将上一年度的数据与本年度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而并没有对项目资金的效益进行横向、纵向综合对比,这都不利于高校实现科学财务管理。
3.财务信息统一标准尚未建立。
高校财务信息由于涉及的范围较广,也存在着大量的信息数据,而财务信息的储存、使用的时间较长,部门之间信息的衔接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尤其是在各个数据来源部门在保存数据时都是依据自身部门的相关规定,各个部门之间并没有建立统一的标准,导致了需要使用数据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因此,需要一定的处理标准将各个部门之间的财务信息统一,从而方便各个部门的使用。同时,由于数据录入同样属于不同的部门,因此,数据录入的方式、准确性等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4.财务信息化缺乏安全管理。
高校财务工作中,数据的安全管理是数据管理的重要一环,也是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中需要着重考虑的一个方面。由于高校财会管理系统依托互联网构建,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安全漏洞,这些漏洞如果没有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容易造成高校财务信息的泄露。因此,需要加强防火墙系统以及多层次预防系统的建设,以期能够有效保障高校财会信息安全。
1.提高对高校财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当前我国高校财会管理创新上,推动实现高校财会管理信息化是重要方面,也是实现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推动我国高校财会管理创新上,需要提高高校领导层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从而为我国高校财会管理信息化提供资源保障,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提供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支持,对学校财务工作适当倾斜部分校内资源,以促进高校财会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并未实施财会工作信息化的高校,则需要加快建设财会工作信息化,加强与外部资源相连接的通道建设,从而形成诱发内部创新的内向力。而对于已经建立起财会管理信息化的高校,则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和平台,多方面开发相关应用能力,从而提高高校内部的财会管理能力。
2.构建良性的财务互动机制建设。
高校财会管理实现预算管理和资金效益评价统一化,是提高财会信息利用价值的重要方式,通过加强信息技术、财务部门以及工作人员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能够有效促进财会管理机制的形成,整合财务管理信息的价值。高校财务工作搭建良好的互动机制,能够保障财务信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利用价值,能够有效与其他信息融合利用,成为多项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并能有效提高高校预算管理规划能力,提高资金效益评价准确性。
3.建设统一的信息化处理标准。
高校财会管理创新能力的体现需要在一定的标准化环境下才能实现,而通过构建统一的信息化处理标准,能够有力推进财会信息系统的高效率以及高技术性。信息处理的标准化是为了有效保障高校财会信息的科学性,能够为高校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完整的财务信息。高校信息化处理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能够使得不同专业化背景的学校教师、学生在科学、规范、高效的行为下保障自身的财务申报、审批以及复核等手段都能够确保科学性,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秩序性。
4.打造高效的财务信息化安全系统。
不管是何种机构或组织的财务信息,最重要的管理环节就是确保财务信息的安全性。由于高校组织本身的财务信息包含了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各种制度措施,具有一定的保密性质,轻易泄露容易造成高校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打造高校财务信息化安全系统,形成多元化、多层级的安全防护,能够有效提高高校财务信息的安全性。这些措施可以包括但不仅仅局限于增设用户权限、提高用户的安全操作规范行为等等。
参考文献。
1.马光.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财会管理创新研究.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9(01).
2.裘益政,竺素娥.论管理型财务人才导向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浙江工商大学教学改革论文集,2011(00).
3.傅素青,李安兰.高校财会专业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策略研究.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01).
4.曹元靖.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财会管理创新研究.教育现代化,2016,3(04).
教育对人的影响论文篇六
信息革命的`重要标志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社会,并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符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需求.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以及不断完善的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
作者:罗湘明作者单位: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教育学院副院长刊名:中国青年研究pkucssci英文刊名:chinayouthstudy年,卷(期):2005“”(3)分类号:关键词:信息革命计算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对人的影响论文篇七
中学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的个体身心发展和个性特征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在这个阶段,学生的个体心理也容易出现问题。家庭因素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影响重大,作为父母,应当准确的了解子女在中学阶段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对中学生进行民主科学的家庭教育,提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一、引言。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学生在生理上逐渐的成熟,中学生的心理状态也相应的发生变化,表现出成人感与幼稚感并存、闭锁性与开放性并存的发展特点。中学生在这一特殊时期,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压力,还存在人际交往与青春期等心理问题的矛盾,在家庭中,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监护人,也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对子女的影响也最大。
二、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
1.家庭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首先,夫妻关系,父母与学生长时间居住在一起,对中学生的影响也最大,夫妻关系在整个家庭环境中对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十分重要的影响。家长之间产生冲突,很容易导致子女的心理机能产生变化。学生在这个成长的关键时期,心理十分的细腻,容易造成创伤。尤其是家庭离异的子女,子女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容易给子女造成潜在的精神压力,不利于中学生成长。其次,亲子关系,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内心矛盾多,对父母较为敏感,但是内心深处仍然十分依赖父母,学生内心深处存在的矛盾都需要父母的配合才能很好的解决。在这个阶段,双方在这个时期需要进行良好的沟通,否则就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父母在这个关键时期,需要站在子女的角度思考问题,多多给予子女关爱,促进子女健康成长。
2.家长期望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首先,教育期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家庭教育功能的主要核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在家长的期望中,孩子的成绩好坏意味着将来要进入名牌大学,就是优秀的孩子。但是由于家长的期望,很少有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追寻梦想,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脱离了孩子的实际情况,容易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其次,人际关系期望,在中学阶段,同学之间的关系在人际关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家长对子女的朋友干涉较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破坏了子女的`人际关系。在中学阶段,学生往往会对异性产生好奇心,这个时候父母担心子女的早恋问题影响成绩。家长不能过于干涉子女的交往,需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子女建立合理的人际关系,培养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
3.教育内容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长往往看重子女的知识学习能力,忽视子女的心理健康。缺乏对子女心理素质的培养,这样会严重影响子女健全人格的完善和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处于青春期的阶段的中学生的心理最容易出现问题。但是家长最注重的就是关注子女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情况,缺乏对子女的青春期教育,忽视对子女独立能力的培养,使得中学生缺少独立性。
三、提升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家庭策略研究。
1.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优化家庭氛围。
根据研究显示,中学生的家庭关系比较亲密的,测试的心理健康状况都比较高。而那些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中学生,往往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是十分的亲密。因此,在每一个家庭中,家庭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家长之间要彼此和睦爱护,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父母与子女之间要营造美好健康的成长氛围。另外,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的好坏也影响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需要建立和谐稳定的亲子关系,需要不断的沟通,父母要主动和子女进行沟通,尊重子女的想法,站在子女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帮助子女提升他们自身的认知能力,要引起孩子的共鸣,家长和子女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能力,优化家庭氛围。
2.提高家长自行素质,转变教育观念。
家长自身的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随着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社区活动,提升家长的对学生的教育能力,需要家长掌握子女的心理,需要广泛的阅读关于教育的书籍,对不同时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中学生是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家长定期的开导,不要给子女施加压力,关注子女的心理特征。
3.加强子女青春期教育与生命教育。
中学时期学生的心理最重要,因此,在这个时期需要和学生有血缘关系和高度信任关系的父母是是最佳教师。家长在这个时期需要有意识的和子女谈论一些生理方面的常识,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指导。教育子女进行正常的交往,顺其自然的解开对异性的好奇心理。在这个时期,学生往往对学习和人际交往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样产生的压力无法排解容易使得学生产生挫败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需要加强强调生命的重要性,通过沟通排解子女的压力,让子女学会尊重和热爱生命。综上所述,父母应当重视家庭的各种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及时的了解中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子女进行健康科学的家庭教育,预防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国芳,李丽芳.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研究综述[j].枣庄学院学报.(01).
[2]吴惠娟,沈鉴清,骆宏.家庭环境对初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差异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08).
教育对人的影响论文篇八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音乐教育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明确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传统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文化创意产业化背景下,改善音乐教育教学的策略。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其中包括很多领域,如影视、新媒体、广告设计、建筑设计、时装设计等。音乐教育能够满足民众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对音乐教育起到积极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消费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较大比重。文化创意产业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国文化艺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对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起到重要作用。文化创意产业涉及多个领域,音乐教育是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创意产业能够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在引进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要注重对本民族文化的弘扬,进而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
传统音乐教育理念无法满足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在新时代背景下,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社会和市场经济的了解。在研究市场需求之后,还应具有服务市场的意识。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引入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要注重对本土文化的运用,进而提高音乐教育的创新性。现阶段音乐教育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教学方式缺乏创新。传统音乐教育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教育方向脱离了当前的市场环境。艺术本身是对人的情感进行抒发或表达,而传统音乐艺术的教育导致学生远离了社会环境,使学生不能了解当前市场经济下人的心理,弱化了音乐艺术的创新与创意能力,这对学生在音乐艺术上的发展造成了阻碍。文化创意产业对创新与创意能力尤为重视,缺少了创新与创意的作品就相当于缺少了灵魂。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传统音乐教育只是教师讲授课本知识或是个人经验的总结,缺少创意的课堂让学生无法挖掘音乐的美感和艺术的魅力。传统的音乐教育手段使学生很难具有创新、创意能力。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民族文化与艺术创意的深入挖掘,忽略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意能力的培养。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音乐教育应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创意能力,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力。
第二,忽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传统音乐教育让学生单一地学习一门课程,如美声唱法、流行唱法、民族唱法等,没有将各种流派的优点相融合,缺少创新。单一地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视角下,弘扬民族文化对提高音乐作品的魅力具有重要作用。只有融合各种流派的优点,并且注重本土文化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结合,将民族精神与文化有效地融合在作品中,才能在音乐创作上具备创新、创意的表现,以此适应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
2.1目前,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各类创意产品争相进入市场。人们在生活中也更多地接触和使用文化创意产品,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自身艺术修养,因此提高专业艺术人才的创新意识与创意能力,是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要求,应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丰富音乐教学手段,研究一套适应市场发展,并且具有时代特点的教学方法,从而使更多的音乐艺术人才得到良好发展。结合现阶段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音乐教育教学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第一,加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注重民族文化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千百年来智慧的宝库,民族文化元素在音乐艺术创作中的融合对提高艺术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音乐教育应该在融合各国文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比如,在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由张丰毅、段奕宏、朱亚文合唱的歌曲《中华好儿孙》。开场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创意新媒体文字设计,“中华好儿孙”五个大字将观众的视线引入传统民族文化的意境当中。歌曲曲调轻快、唱腔坚毅,歌词中有这样几句话:“爷爷在移山,奶奶在磨杵。奔跑的夸父,日行两万五。精卫衔石来,女娲把天补。是谁卧薪尝胆,吃的是苦中苦。嫦娥舞广袖,后羿劲头足。俯首的神农,为民谋幸福。仓颉播文明,大禹展抱负。是谁三顾茅庐,说我家能文能武。龙有龙世界,虎守一方土。是中华好儿孙,怎能无傲骨。左手进军号,右手摧阵鼓。龙行天下,喜地欢天的是中华民族。”歌词流露出对民族文化的'弘扬,非常具有民族魅力,在文化创意上有着极为突出的表现。再如,由吴京、张震以及河南塔沟少林武术学校共同表演的武术节目《江山如画》(图1、2)中,将我国传统武术的文化精神融入到音乐中,在融合本土文化的同时,弘扬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4分55秒的时间,《江山如画》所展现出来的绝不仅仅是武术,它将灯光、音乐、舞蹈、道具等完美地糅和在一起,展现了一幅盛世中华的画面,被誉为春晚中最有创意的武术节目。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打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第二,加强对学生艺术创新能力与创作能力的培养。文化创意是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将普通事物加以创造。创意和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要因素,作品一旦缺少了自身的独特性就失去了灵魂。因此,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音乐教育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并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艺术创新能力与创意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鼓励学生创造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作品,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培养优秀的音乐艺术人才。
第三,加强政府的支持和监管,促进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加强音乐教育对弘扬我国民族文化精神、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强,艺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另外,由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虽然其创意灵感不容易被复制,但是创意产品是非常容易被模仿的,一些抄袭、复制的情况屡有发生。这需要政府进行干预,对音乐人才的创作成果予以保护。音乐艺术是文化创意发展的重要体现,而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增强专业人才的技能是促进音乐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政府在音乐文化艺术发展上,要给予大力支持,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制定扶持政策,从根本上鼓励音乐教育的发展;在教学设备和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加强资金投入;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增设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音乐课程,如音乐艺术市场分析,以此为学生就业提供便利的条件和目标式的教学。培养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具备综合能力的音乐人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音乐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能够有效促进音乐专业学生的创新与创意能力,为其开辟新的就业途径。加强政府支持,有助于音乐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文化创意将普通事物加以创造,赋予作品灵魂,满足了人们对美和艺术的追求。文化创意产业化背景下的音乐教育,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国民素质。然而现阶段我国音乐教育还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在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音乐教育应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注重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作能力。同时,政府要予以一定的支持,并加强监管力度。培养优秀的音乐艺术人才是促进音乐教育建设、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教育对人的影响论文篇九
中国茶文化精神植根于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之中,其中所具体蕴含及展现的文化精神中,让我们系统化感受到了茶文化的深厚影响力。这一精神理念为当前学前教育活动的结构再塑,内涵完善提供了实质性影响。本文拟从当前学前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认知入手,结合中国茶文化精神的理念内涵认知,结合学前教育活动的创新发展的具体诉求认知,从而探究中国茶文化精神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具体影响和融入机制。
中国茶文化精神;理念驱动;学前教育;教育模式;影响理念。
在当前学前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进程中,我们看到由于缺乏必要的精神理念和文化思维,从而影响了整个学前教育的优化实施,因此,挖掘中国茶文化精神的本质内涵,并且将其与学前教学活动的改革创新相结合,从而实现学前教育活动的理想效果。
学前教育活动是一项综合化、系统化的活动,其中所包含和彰显的内容是全面的,除了基础知识外,还需要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和习惯融入整个教学活动之中。特别是在当前学生培养理念日益成熟的时代背景下,其对学前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提出了全新要求,比如:其需要引导学生在掌握相应知识内容的前提下,形成良好的学习精神和兴趣内涵和必要的文化素养等。尤其是在教学理念日益丰富的今天,以正确的心态来开展学前教育活动就至关重要。学前教育活动指的是家长和幼儿教师通过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借助具体的教学元素来对学前儿童的智力进行有效开发,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有效培养,乃至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引导,从而使得幼儿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并且在该过程中,实现学生终身培养的理想实施。
我们必须对学前教育活动的价值形成深层次认知和理解,特别是通过完善融入必要的文化元素,从而实现该教学活动的理想实施。随着我们对学生教育认知不断深化,我们如今能够以科学视角、人文化视角来对学前教育活动形成全面认知和理解,特别是对于学前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而言,科学合理、正确得当的教学模式正是激发儿童学习思维的重要诉求。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学前教育阶段中,其存在教学活动的特殊性,尤其是多数儿童的心理素质尚不成熟,加上这些幼儿学生普遍未能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形成层次化认知和理解,从而使得学前教育活动很难达到理想教学目标。此外,当前整个学前教育活动在整体实施过程中,我们未能形成层次化、成熟化认知,无论是具体的教学模式,还是其中所应该包含和诠释的内容,都没有得以全面认知。
事实上在整个教学体系创新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前教学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极为多样,所以需要我们在丰富学前教育理论认知的前提下,充分注重结合学前教学活动的实施内涵,调整教学思维,选择合适的文化内涵融入其中,就发展成为我们更好开展学前教学的关键所在。
茶文化精神理念中诠释的是人文思维和礼仪文化,尤其是茶文化形成于品茶活动之中,所以通过品味茶文化,我们能够具体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茶的口感和味道,更是能够层次化感知茶文化精神中所诠释的精神引导。在我国茶文化精神的诠释时,其通过具体的思维方式来优化展现、层次表达。对于中国茶文化精神理念的展现与表达来说,其中通过对茶文化元素的内涵所在,进行层次化感知,从而实现精神诠释与文化融入的理想效果。茶文化精神实质上就是中华精神,其中所向我们表达的,正是当前我们对传统文化,形成成熟认知的关键所在。在我国茶文化不断发展进程中,其通过融入诸如佛儒道精神理念,优化文化应用机制,从而实现该文化精神的丰富诠释与生动展现。
对于当前整个学前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来说,优化教学体系,丰富筛选合适的文化内涵融入其中,其将实现整个学前教学活动的理想效果。结合学前教育活动的价值诉求和实施内涵看,其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也需要通过丰富文化内涵,创新教育机制,通过立足学前阶段儿童的基本特点,从而满足该教学活动的最大价值。当然,将茶文化精神融入到学前教育活动的重要过程,不仅有效培养学前学生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内容,同时也是基于学生培养理念深化发展下的再完善。就学前教育活动中,多数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和相应的兴趣内涵,尤其是很多学生未能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内涵形成层次化认知。所以,将中国茶文化精神融入该教学活动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以创新理念、时代发展内涵为前提的学前教学创新。学前教学的对象是儿童,其理解能力较为有限,其参与学习的热情相对有限。所以在开展学前教育活动时,要以改革创新,推动学生对具体教育内容形成突出认知。从另外角度看,随着当前我们对整个学前教育活动的价值认知日益成熟,如今在幼儿学生具体培养时,要立足学前学生培养的综合诉求,通过融入中国茶文化精神理念内涵,从而在具体丰富学前教学内容的关键前提下,从而实现学前教学活动的全面提升。
对于学前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来说,传统茶文化精神对学生思考问题,构建成熟的文化观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影响力,所以,中国茶文化精神所诠释的精神思维,对我们当前开展学前教学活动发挥了有效引导力。
客观地看,将中国茶文化精神融入到整个学前教育活动之中,这将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全新观点。融入该精神理念,优化学前教育活动过程中,不仅丰富了学前教学的内容,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全新的教学特点。不仅如此,我们也应该看到传统文化精神在当前应用与展现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传播途径和渠道,学前教学阶段是学生文化观念和精神理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将茶文化精神融入其中的过程,更是实现学前教育活动创新优化的核心“因子”。客观上看,这也是为传统茶文化体系优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的关键。当然,茶文化精神中所展示的人文理念和精神思维,也为学生自身思维理念的深化融入和有效塑造,提供了实质性指引。
系统化的学前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如果能够将我国茶文化精神与具体的学前教学相结合,其必然能够为学前教学的创新优化与合理实施提供本质性支撑,对于学前教学来说,融入该精神,优化教育活动时,其需要充分注重做到:首先,弄清整个教学活动的实质所在,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成熟、完善的教学认知,从而有效培养学生自身对茶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对于当前所具体实施的学前教育活动来说,其中最大的不足在于未能对传统文化形成必要融入,所以将该文化理念与具体的学前教学活动相结合,从而在发挥茶文化精神的引导力基础上,让学前儿童在具体的茶文化传播过程中,感知传统文化。其次,要注重构建极具特殊性的学前教育机制,在充分诠释学前教学独特特点的和本质前提下,使学前教学活动能够实现理想效果。事实上,对于学前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来说,其中所需要具体诠释的,不只是客观知识内容的学习与理解,同时也要注重文化内涵和精神理念的层次化融入。最后,通过具体认知学前教学活动的本质特点,我们看到该教学活动作为文化知识和精神理念融入的统一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复杂,特别是精神理念的重要性,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参与学前教学时,在适当引导学生形成相应知识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思维。
事实上,在引导学生参与学前教学活动中,通常存在诸多不可控的问题,只有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精神态度,加上必要的文化习惯,才能实现整个学前教育活动的全面创新。结合我国茶文化精神的本质内涵看,其中所向我们具体表达的内容,不仅是一种成熟的文化思维,同时更是成熟的精神理念,所以理性认知该精神的价值内涵,并且使其与具体的学前教学活动相结合,从而实现学前教育的理想效果。
教育对人的影响论文篇十
儒家的伦理思想不仅在中国千年的封建家庭中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一直延续到我们的当代家庭。当代的家庭教育,不但要紧跟时代脚步,实现现代化教育,同时亦需要取传统文化之精华,去传统文化之糟粕。
1成熟的儒家伦理思想给予后世家庭教育以积极影响。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中,有一套成熟完备的伦理思想体系,这个体系在人脑中根深蒂固,不随时代而变迁,也不随朝代而更迭,而是通过教育绵延至今。儒家伦理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行为准则显现出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具有强烈的历史性和民族性。其对天人合一的推崇,及对人道为本的人文精神的重视,不仅影响着古代家庭教育,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家庭教育。
1.1知孝明悌的家族观。
知孝明悌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核心。“孝”指尊敬父母,回报父母;“悌”指友爱兄长,包括朋友情谊。儒家伦理文化认为知孝明悌不是生搬硬套的教条,而是培养人性和谐的“爱”,是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做人、处世的根本。孝悌观念历经千年,早已植根于中国千万个家庭之中。父母是孩子身边的榜样,绝大多数父母不仅尊敬孝顺上一辈,而且会积极运用儒家思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观点教育下一辈。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无论是对当代社会还是对下一代的成长都是非常有利的。
1.2和睦相处的处世观。
中国传统文化对内讲究“家和万事兴”,对外讲究“以和为贵”,即使做生意也追求“和气生财”。传统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包括家族成员之间的相亲相爱,而且包括与外部世界的和平共处。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培养了中国人爱好和平、互相友爱的性格。相比今日的中国家庭教育,在很多处世教育方面存在不足。例如,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辈、祖父辈的过分关爱使得孩子极易形成自私、冷漠的性格。这类孩子在家不知尊敬长辈,在外为己是中心,不懂得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儒家和睦处世的伦理观在我们当代的家庭教育中亦有其用武之地。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是物质欲望、生理欲望等各种欲望充斥其中的社会,喧闹繁华的世界背后,需要的是真、善、美,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本我的真诚和谐的联系。所以,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除了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独立意识等意识,和睦处世思想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毕竟,没有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日后成为冷血无情的人。
1.3诚实守信的道德操守。
诚信是儒学伦理文化较为重要的观点之一,同时也是传统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曾子杀猪教子”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一方面,教育孩子诚实不说谎话。另一方面,曾子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当代的家庭教育内容包含甚广,诚信教育不可缺失。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诚实守信不仅影响着他们待人接物的行为准则,而且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心态。诚实守信的孩子持着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他们待人诚信,同时也愿意相信别人会在自己有困难时伸手援助他们。谎话连篇的孩子在生活中总是怀着一种不安全感,他们易妒忌、猜疑,不信任他人。由此可见,诚信教育在当代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我们应该对孩子们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树立诚实守信的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榜样的作用。在很多示范性事物中,身教远远胜于言教。
1.4修身养性的精神意趣。
这里所提到的修身养性主要是指礼仪教育。我国素以“礼仪之邦”享誉世界。重视礼仪教育,不仅是传统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而且在传承中国礼仪文化的历史中起到了纽带联接的作用。孔子曾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论语》)以礼教人,不仅有利于孩子良好品格的培养,而且有利于规范父母的言辞行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礼乐修身的同时,自身的行为标准也在提高。
2积极影响背后的消极因素。
2.1唯古是从,缺少创新精神。
很多中国家庭就“中国文化”这一问题,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免会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话虽没错,不免让孩子心生一种高傲自大之情,误认为中国文化都是好的,造成一种唯古是从、盲目崇古,因循守旧的心理。这种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而且会阻碍创新意识的培养。
2.2中庸思想,竞争意识薄弱。
中庸思想包含有两层含义:一是,内在的人伦思想,即人的内在精神;二是,外在的行为方法,即适度、适时,合乎人们的行事准则。但现在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中庸的深层含义,只是停留在表层含义,例如泛泛的理解为“折中、调和”,如此的理解尽管其本身没有错,但我们的部分家长若本身学艺不精,在教育后代时,势必会造成偏差。导致下一代错误地将中庸理解为平庸、不偏不倚,维持一个中等位置。这种有偏差的`思想继而又会影响到孩子竞争意识的形成,不利于其在现代商业社会中的发展。
2.3愚忠愚孝,专制氛围浓厚。
我们的自然生存环境造就了父权制为主的农耕文化,从而产生“重尊卑、知贵贱”的等级观念,三纲五常封建伦理等思想。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注重尊老爱老,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老人与年轻人的不平等,并且在家庭中或许会催生出严肃、专制的氛围,让孩子自小就无法感受民主氛围,一味地愚忠愚孝。
由于中国独特的社会历史条件,儒家伦理文化成为精华与糟粕并存,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并存的统一体。我们的家庭教育面对传统儒家思想时,通常有两种较为极端的看法:一是,全面否定,盲目从外;二是,全面肯定,高傲自大。这种消极的文化现象不仅在平常家庭中有所表现,而且在很多国人心里也存在着。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避而不谈,应该摆平心态,逐步克服。当代家庭在运用儒家伦理文化时,应做到批判性继承和发展。一方面,应认识到儒家伦理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家庭得以维系、社会得以维稳的轴线。但其诞生于奴隶社会,发展于封建社会,服务于无尚王权,其自身必然存在着不符合当代社会弘扬的精神文化思想。所以,在家庭教育中需要做到客观辩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一方面,在教育子女时,不能只停留在言传,更要重视身教,努力做好榜样作用。我们的家长只有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儒家伦理文化的合理部分,以及行动上深刻践行其理念指导,达到思想与行动的统一,我们的家庭教育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才能称得上是成功的家庭教育。
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不停地在接受教育,家庭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等,甚至现在流行胎教。家庭教育在人生各类教育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家教得当,孩子在以后的人生发展中占有强大的优势;家教不当,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且可能危害社会,遗患无穷。纵观古今,儒家伦理文化在各个时期的家庭环境中都发挥着轴线作用,并且成为家庭教育的楷本。我们不得不赞叹儒学思想的强大生命力和无限包容共生力,但任何思想的诞生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及局限,正如前文所述一般。所以当代的家庭教育就伦理教育方面,应合理运用儒家伦理思想的积极成分,为我所用。
教育对人的影响论文篇十一
网络文化的丰富性、多元性和开放性,使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但是,迄今为止对芜杂的网络文化尚未有足够的技术手段加以筛选过滤,因为缺少控制的有效手段和运行机制,也增加了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辨识难度,因此也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张恒泽马雪玉作者单位:张恒泽(邢台学院外语系,河北,邢台,054001)。
马雪玉(邢台学院教育科学教学部,河北,邢台,054001)。
刊名:学理论英文刊名:theorylearning年,卷(期):2009“”(4)分类号:g641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德育教育
教育对人的影响论文篇十二
幼儿阶段是人身体、智力的快速发展时期,是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时期的心理健康的状况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都有密切关系,其中学前的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阶段心理健康的关键。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涉及了道德及心理素质、自由发展的个性、创造能力等多个方面,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又离不开教。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人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道德、心理、智力和体质这四个方面,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四个方面的基本素质都需要具备。学前的家庭教育是培养人的基本素质的基础,成功的学前家庭教育可以促使人的基本素质提高,使人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健的体格和智力开发潜能。
1.1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一生的基础,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需要学校、社会的辅助,更需要家庭的努力,学前的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家庭是子女接触时间最长的环境,与其他教育方式相比,家庭教育更具有亲和性。在学前阶段,幼儿的价值观、是非观、人生观等都会受到家庭的影响。学前的家庭教育与家庭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家庭成员的道德观念会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响幼儿的情感、认知和行为。学前的家庭教育虽然是幼儿期的教育方式,但是其影响力却不仅仅存在于儿童的青少年时期,对人的一生都有奠基作用。学前的家庭教育影响具有深刻性,使人成长过程中无法忽视的重要一环。良好的'学前家庭教育科研促使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健康发展。
1.2强健的体格。强健的体格是人生存的基础保障,然而拥有强健的体格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良好的学前家庭教育可以有助于人形成强健的体格。在学前阶段,人无法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需要其他人的帮助才可以正常生活,这时家庭教育的作用就突显出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父母应给予其正确及时的引导,从而排除其思想上的困惑,促使其形成强健的体格,全面健康发展。
1.3开发智力潜能。科学研究表明,人在五岁以前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而这一阶段人主要的生活环境就在家庭,家庭教育对人的早期智力启蒙具有重要作用,对人后期的智力开发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学前的家庭教育就成了开发人智力的关键环节。父母尽早地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可以快速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这样父母就可以更好地掌握孩子在记忆、思维、观察、想象以及判断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在后期培养中着重弥补孩子在某一方面的不足,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优势。通过学前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智力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同时培养孩子学习新事物的兴趣,使孩子逐渐发现自己的兴趣,为后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科学的学前家庭教育可以使人的智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挖掘,使人的智力潜能被发现、被激活。
1.4促进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在学前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在孩子的心理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一旦孩子进入学校,那么他们大多数的时间就会在校园的集体环境中,在这样的集体环境中,孩子不可能时刻受到关注,长期下去就会形成孤僻的性格,因此在学前教育中,家长就需要在这个方面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避免在进入校园后形成不良心理。因此,学前的家庭教育对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需要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充实丰富。
2、自由个性的发展。
2.1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能力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是任何人都需要具备的能力。学前阶段是孩子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家庭教育对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具有积极作用。在学前阶段,孩子与家长的接触最多,在与儿童的长期接触中,家长对其创造能力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参与各种趣味游戏,激发儿童创造性能力的形成,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不是直接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给予其正确的引导,使其自己通过思考解决问题,这样在未来的生活中,儿童就可以形成运用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这样人的创造能力就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2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学前的家庭教育对人的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学前阶段,人主要的生活环境就在家庭中,个人的社会关系也是通过家长所建立的。同时学前阶段,孩子的行为会模仿父母做事的方式处理问题,这就需要家长起到正确的模范作用。一个家庭中父母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思想意识,在处理个人人际关系时会在无意识中受到家庭的影响。因此,科学合理的学前家庭教育会对孩子未来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前阶段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其生活环境主要是在家庭,因此学前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重要影响。科学合理的学前家庭教育可以促使儿童形成良好的素质以及自由个性的发展,这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学前的家庭教育需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儿童在学前道德品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以及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浩然.家庭教育的金钥匙[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陈卓.家庭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建议[j].教育导刊(下半月),(11)。
教育对人的影响论文篇十三
【】家庭教育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经济和发展等原因,在我国农村,绝大多数中青年选择进城务工,众多小孩成为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对这些留守儿童的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何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儿童教育,弥补儿童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而造成的消极影响,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
家庭教育是现代儿童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然而,在我国的广大农村,由于经济和发展等原因,绝大多数中青年选择了进城务工,众多的留守儿童正面临着家庭教育的缺失,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1.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儿童在智力、道德、心理、认知等方面都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会让他们在成长路上向善向好。特别是在竞争激烈、变化万千的时代环境下,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他们适应社会环境的重要保障。然而,由于父母长期在外,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照顾、教育,很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逐渐变得敏感、脆弱、内向、孤僻,不愿与人交往,不愿向大人反应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隔阂也将变得更加不可调和,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这是极不利于小孩子的成长的。
2.影响儿童的社会化进程人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只有积极的参与社会活动,个体才会成长的更为完善,也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广大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其父母不在身边对其进行相应的引导,多数是在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培养下长大,老人过分的宠溺或者教育失当,都会影响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儿童时期是人的各项能力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父母没能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陪伴,没有受到应有的家庭教育,这使得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大大的受到影响。以至于很多小孩不懂得如何接纳他人、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他们显得格格不入,以致在进入青少年阶段之后,常常因为叛逆、莽撞而多走了很多弯路,甚至不少青少年还辍学、进少管所,可以说,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儿童、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极为不利的。
1.调整相关政策,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上学问题要想让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得以弥补,打破城乡壁垒,制定相关政策,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上学问题是首要任务。目前,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在城镇上学难是儿童被留在农村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整合多方资源,减免借读费,降低收费标准等,妥善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重要举措。
2.加强监督引导,全面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关系到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是体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良好的学校教育进行弥补,全面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有效策略。因此,引进优秀的教师、配备应有的教学设备、修缮校舍、扩建操场等,是目前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同时,还要加强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学校与政府的沟通与协作,依靠青少年保护组织,将留守儿童的未来发展列为工作的重点,坚持扶贫助学、青少年权益保护、预防犯罪等工作,使农村留守儿童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下成长,并在较高的教育水平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在公平和谐的校园中培养健康的身心,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3.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农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知在我国广大农村,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认识不足的,他们甚至认为自己进城打工挣钱是对孩子负责的重要体现,没有意识到关爱孩子是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因此,相关青少年儿童保护组织与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农村家长工作,让他们及时关注儿童的成长并给予关爱,重视与儿童的沟通交流与增进与儿童的感情,了解子女的综合素质等。可以采取电话、短信联系,还可以进行逐个宣传教育等方式,保证家长与监护人、与儿童多进行沟通,让小孩从小在充满关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
构建和谐社会、缩小城乡差距、共创社会稳定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前提条件,培养社会人才,更是要从小孩抓起。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儿童一样,都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栋梁,因此,社会各界要整合各方面的有利资源去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父母也要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应选择就近就业,以无微不至的关爱感化儿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
【1】袁凤琴,袁真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6)。
【2】郭妍.论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06).
教育对人的影响论文篇十四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所以家长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处处为孩子作出表率。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带动孩子,协作交往能力,培养合作和团队意识,当合格的家长。
摇篮;家教;习惯;自立;协作。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是温馨的港湾,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尤其是幼儿,模仿性强,总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所以家长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处处为孩子作出表率。有道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孝顺媳妇出娘家”,这是千真万确的至理名言。笔者就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影响和作用,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要发家,看娃娃;要丰收看青苗”。一点不错。古人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其哲理颇深。它说明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孩子的终身教师。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英国的思想家培根也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习惯一旦形成,对人生、事业、生活,起着永久性的作用。”号称世界第一学府的哈佛大学,培养出大批的专家、名流,他们都有优秀的品德和良好的习惯。诸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而且成为大发明家、作家、诗人、总统,还有获得诺贝尔奖的巨星。在他们身上勤奋、刻苦、乐于奉献、治学严谨,早已习以为常,身上都充满魅力,都是闪闪发光的东西。有一位诺贝尔获得者称,他的成功是源于幼儿园,得益于良好的幼儿教育。从古至今,从外至内,太多的案例可以说明家教是第一位的,而良好的家教要从幼儿的抓起。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基础抓起,从0开始。比如:幼儿进餐不会用筷子,就让他自己用小勺,不让就别喂。父母用适时进行鼓励:“宝宝长大了,可以自己吃饭了,这才是个乖乖仔!”放学了要把书包放好,自己的衣服、鞋袜、玩具要自己放在指定的位置,不要别人代替。自己的用具、用品自己存放,放得有条有理,这就是文明的行为和习惯。注意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家长,是明智的家长。作为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从能生活自理开始学做家务,经常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不会做家务的要强得非常多。孩子写作业,家长要监督、鼓励,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做完作业,让其自己整理、检查,装进书包。鼓励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从小培养勤劳的习惯;鼓励孩子参加公益活动,让他们坚持把事情做好,做到位,做精致。久之,就养成了责任意识和勇于担当的精神气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刻苦读书、勤奋好学是终生受益的好习惯,培养孩子勤奋学习实际是在培养孩子一种可贵的品质,在培养孩子坚强,坚韧,持之以恒等他们长大会成才中必要的良好品质。而正确的发音、规范的书写,流利的吟诵,动听的儿歌,都要从基础培养起。从小就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有目的地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从小养成善于观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这样长大后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让他们懂得知易行难,任何成功和进步都是用双脚走出来的,用双手做出来的。作为父母一是首先自己做出样子,处处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影响、带动孩子,孩子学习的时间,父母如果有时间正好利用这个机会也学习,不但能享受和孩子共处的美好时光,同时也是给孩子做良好的榜样。二是要及时与幼儿园教师沟通,孩子年龄较小,发生在身边的好多事情也学不清楚,他们自身的行为自己不知道对错,所以一定要和幼儿园老师多沟通,多了解,要互通“情报”,要做到孩子的言行家长心里有数,心里有底,在老师的协助下共同教育孩子养成刻苦、勤劳学习的良好习惯。
优秀的家长,总是鼓励孩子广泛交往,多交朋友,让小朋友来家做客,共同享受愉乐游戏;为小朋友庆贺生日,分享蛋糕,分享成长的欢乐。带孩子和他的小伙伴出游,在游玩过程中引导孩子协作能力,教会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在活动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作为家长,要与幼儿园密切联系,掌握孩子思想的晴雨表,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家校联手、及时纠偏,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大作家老舍先生曾说:家长应“教他们多游戏”,这样才能发现他们的天生,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和天真,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这方面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事实告诉我们:“民主的家庭孩子们敢想敢干、敢作敢为,成功率高;专制苛刻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创造性差,养成懦弱、胆怯、自卑、冷漠、孤僻等不良习惯。要鼓励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培养他们协作、合作能力,这样,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的创新,东方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家长也要加强学习,加紧进修,不妨报名家长学校,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树立全新的教子观。不学“虎爸”、“狼妈”,用科学的教育手段教育子女,用教育智慧启迪子女,用模范行为带动子女,用改革发展中的典型事例,英模事迹鼓励子女,鼓励他们热爱生活,勇于创新、顾全大局、勇于担当,让孩子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欢乐成长,家园联手,双管齐下,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刘晓.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几点思考[j].江西教育,2003(5)。
教育对人的影响论文篇十五
1.课前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
课前学习习惯存在的不良问题首先便是难以形成预习的良好习惯,预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的积极影响是广所周知的,可是小学生基础知识不多、学习自觉性也较差,课前预习工作实施起来仍然难度很大。其次便是上课铃响心却难以收回,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通常会在课间进行一些剧烈的活动,追逐打闹使得情绪和身体都很难再短时间内得以平复,等到上课铃声响了便很难把心及时收回到课堂上来。
2.课中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听课方面,由于小学生的精神集中时间相对比较短,在听课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周遭环境、事物的影响,容易做一些小动作、东张西望严重影响听课效率;其次是课堂上的发言情况,有些学生对课堂提问表现的极为积极,,有些学生对答案没有信心便悄不吱声,有的同学虽然内心有回答问题的欲望,可是胆小要么不敢举手要么回答声音很小;最后是与同学的课堂合作情况不好,如今小学生中基本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缺乏团队精神,不怎么喜欢与同学一起交流合作。
3.课后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小学生课后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小学生不能够独立完成作业。据了解很多小学生写作业的时候,家长都会陪在身边,帮忙看、读题目、叮嘱他们字迹不要潦草或者坐姿要端正之类的;二是小学生几乎不会自己去检查作业,这个学习环节都是家长来代替完成;三是小学生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大部分的小学生回家写作业都是在家长的督促下进行的,他们很少积极主动的离开电视机自觉的去想要完成家庭作业。
二、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形成原因。
1.家庭不正确的教养方式。
一个孩子其成长发展的情况怎样,很大情况上取决于家长的教育。但从笔者的调查结果看来,对孩子教育不上心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不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在孩子们面前不注意收敛自己的坏习气,把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传染给孩子。很多家长虽然知道要教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可是自己却没有带好头,没有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还有一些家长在生活中过分宠爱孩子,不利于之后吃苦耐劳学习习惯的养成。
2.家长的文化程度。
直接监管孩子学习的家庭人员的文化程度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有重要的影响。如果他们拥有良好的文化教养,那么对于孩子们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无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若是他们自身都存在着一些学习上的陋习,那么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肯定会是很大的。父母亲外出打工无法监督自己孩子学习生活这已经是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留守儿童”在此一方面的学习问题较为突出,他们的学习通常是在爷爷和奶奶的看管下进行但这个阶段的爷爷奶奶文化程度高的并不多。
虽然家庭中的文化氛围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很重要的影响,但是家庭中的精神氛围也事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点。家庭精神氛围即整个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的为人处世风格和价值取向的融合而表现出的一种整体家庭风貌。这种整合后的精神氛围对整个家庭之中所有成员的行为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对处于小学学习习惯养成的孩子来说影响力远远大于家庭中物质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因此很多家长便想错误的认为家长主要负责孩子的监护责任,而孩子的教育责任则主要是学校和老师的。其实,相比于学校与老师,家长才是孩子最重要的导师也是孩子终生的老师。虽然小学生大部分的是时间实在学校度过的,可是父母与家人才是与孩子关系最为密切的,孩子对生活学习中很多事情的认识、了解,都是通过自己的父母得知的。所以家长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创建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是心灵的港湾,是成长的避风港,是人一生中所处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因此一个家庭的风气对中孩子人格的塑造和习惯的养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之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的行为习惯会受到其家长的正确的引导和熏陶,便会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相反,一个生活在充满陋习的家庭氛围中的孩子,必不可少的会被家中的不良风气所感染,养成一些不利于个人发展的坏习惯。因此,家长要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利于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
孩子学习教育不仅仅是校方的责任,家长需要对学校方面安排的学习任务,布置的工作全力配合,全力支持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工作。平时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定期与老师沟通交流多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状况。达到家庭与学校两方面相互配合、共同为了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努力的局面。
四、小结。
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孩子今后的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身处小学阶段的他们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家长应该抓住这一良好时机不遗余力的做好家庭教育,培养出孩子优良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刘晓.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几点思考[j].江西教育,2003(5)。
教育对人的影响论文篇十六
第一种叫支配型。
第二种是干涉型。
第三种是娇宠型。
第四种是拒绝型。
就是家长经常拒绝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要求,还是不合理的要求,总之家长经常都会给予否定。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对人对事非常冷淡,因为他长期得不到理解,脾气也非常暴躁,习惯靠武力去解决问题,因为家长教育他的方式就是这样的',不听话就揍一顿,所以孩子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对付别人。
第五种是放任型。
这样的家长不关心孩子,让孩子自生自灭,家庭里面没有爱,没有温暖,没有亲情,没有沟通也没有联络。这种家庭里面的容易出现攻击型的孩子,而且情绪不安定,冷酷自私。
第六种是专横型。
就是家长非常霸道,一定要孩子听他的。这种家庭里面的孩子表现出反抗、情绪不安定,依赖和服从。为什么反抗和服从会同时出现?反抗指还没有被家长调教好的孩子,这个孩子很厉害,这个孩子谁都不怕,所以经常表现得反抗、叛逆,情绪不稳定;服从是彻底被家长征服了,没有脾气了,这类孩子走向社会之后只能依赖和服从,谁横就听谁的。所以专横家庭出两种孩子:一种很反叛,也很危险;另一种窝囊,没有出息。
最后一种是民主型。
民主型的家庭培养的孩子是合作型的,是独立的,是坦率的,是社交活跃的。因为民主家庭强调平等、尊重,孩子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懂得合作,有事情要跟父母商量,父母有事情也会跟孩子商量,这是第一。第二,父母给孩子留够了成长的空间,包括决定事情的空间,使得孩子变得独立、坦率。孩子可以有自己的观点,有表达的渠道。另外,民主家庭的孩子社交活跃,这类孩子能够和别人相处得好,比较善于和别人交流,知道妥协,知道有事好商量。
教育对人的影响论文篇十七
人是由环境决定的,环境的精神因素的水准达到什么程度,人的精神素质的水准也达到什么程度。那么以环境影响人为话题如何写议论文?下面本站小编整理了关于环境影响人的优秀议论文,欢迎大家参阅!
有两群鸭子,其中一群特别会下蛋,每天可以下一只大大的蛋;而另外一群则非常懒下蛋,两天或三天才下一只普通大的蛋。这两群鸭子各自生活互不干扰,各有各的池塘和草地,各下各的蛋。在猪年马月鸡日,懒鸭子群当中的一只鸭子来到了勤奋鸭子群当中,这里的一切让它非常惊奇,鸭子们竞争下蛋的场面非常热烈,每只鸭子对下蛋都非常有激情,非常有积极主动性,恨不得生出一个吉尼斯纪录的鸭蛋或者生下twins蛋来好让人刮目相看赞不绝口。这给新来的鸭子留下非常深的印象,于是它决定留下来,也决心像别的鸭子一样天天勤快的生蛋。一个月以后,它成功了。它每天也可以生下一个又大又白的鸭蛋来。
世界一天一天在变,但勤奋鸭子与懒惰鸭子们的生活没有改变。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勤奋鸭子群里的一只鸭子出来散步时不小心走失了,却意外碰上了那群懒鸭子。这里的鸭子对生活没有什么向往,不会去勤快地寻找食物,对下蛋也没有什么兴趣,如果吃得不好或者没找到食物就根本不下蛋,懒懒散散的,高兴的时候今天下一个蛋,不高兴时过几天才下一个蛋。所以这群鸭子的鸭蛋产量非常的低。看到这一切,那只勤奋鸭子心凉了,可是它一时还找不回原来的集体,于是它暂时留了下来,和这群懒鸭子们住在了一起,时间久了,也就渐渐地习惯了它们的生活。可是一个月以后,曾经每天能下一个大鸭蛋的鸭子居然不会下蛋了。
人是同样的人,但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结果。如果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里,受到周围的人感染,他也会努力勤奋起来,并且做得到自己的最好,成功的人或许成了这个群体的领导者,或者开创了他自己的新事业,或者在某一方面他是专家,是权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但如果呆在一个散漫懒惰的群体里,同样也会让一个优秀的人变成懒汉。如果他不能改变这个群体,那么就要被这个群体给同化。人总是有惰性的,当周围的人都不思进取沉迷于安乐,对工作得过且过,没有计划性,没有长远性,没有良好的执行力,组织框架松散无序,在这种环境感染下,再勤快的人也会变成一个庸碌无为的人。
人不能改变环境,但环境可以改变人。一个人,如果自己不想进取,那么受到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懒惰环境的影响是最容易的。这时候的他不想主动地改变他自己的什么,他只会随波逐流。或许即使在一个勤奋的群体里他也跟得上,但这样的鸭子不会生出最好的蛋来,或者生出更多的蛋来。他的水平仅仅是在平均线以下,是属于随时可被淘汰的那一等人。
肯用心做事的人都会积极地利用周围的有利环境对他的影响而实现他的目标,在完成他的工作之内,他会不断地挖掘自己的潜能,理论上来说,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在合适的机会之下一定可以转变为真正的工作力。若某个人在某项工作当中表现平平,并不是他最好的状态;但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从事另一项工作,或许缘于平时的积累,或者在这方面找到了他工作的潜力,因此便能比以前做得更好,做得更大,做得更强。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肯去挖掘。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又有谓“近朱则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此理。当一个人身边所接触的人是正直者,这个人很容易也变为正直的人;反之,友人皆为巧言令色者,这人也容易变为巧言令色者。对于事物的判断也是如此,当一个错误的想法被周围人都认为是正确时,这位有自觉者也会对自己开始怀疑。当更多人都如此认为时,这个人就会接受这错误的想法。
故人处世间,没有良师益友提拔就随波逐流,如果是好的风气则有好的影响,如果是坏的风气,则受坏的影响。纵观历史历朝历代与世界各国,各种思潮、制度,屡屡变更,皆没有一定。每个时代的人多被那个时代的思潮制度所影响,很少能跳出这种局限。
俗话说得好“环境造就人”,环境能影响人,可以熏陶人,也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它能从多个侧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并支配着孩子思想道德行为。良好的环境能成就一个人,而不良的环境也将会给一个人的成长带来负面作用,当然这里的环境既指家庭环境、也指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大家也都听过易中天品三国吧,在电视上曾进行过专题报道,他的成长就是得益于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影响,易中天的父亲是大学教授,热衷于搞学术研究,家里藏书丰富。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自然地就好学乐学了。他的儿子个个都很有优秀。易老在电视采访中说:“我从来没有为儿孙们的学习操过心,也从来没有打骂过他们。”最后总结时说,家庭潜移默化的教育最关键,言传不如身教。
所以,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就要注意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环境感染着孩子、教育着孩子,无言胜于有言,潜移默化中孩子就会受到教育。
教育的重要由此可见,很可惜的是现今的教育实在办得不好,没有注重人性的培养,而只注重在技术、知识上的东西。教育应该是探寻生命、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不然的话,这个世界就只成为一个机械人的世界,只知道赚钱、被潮流牵着跑,是何等的无意义。已故的宣化法师对当今的教育有一番精辟的见解,他认为现今的教育可说是破产,在学校里老师给同学灌输的就是如何争第一。学生就如一张白纸,结果就养成人人好争好斗的性格。国与国的战争皆是好争、好斗而产生,谦让的精神却没有给与灌输。
写到这里,希望见闻者能或多或少那出自己的一些力量,推动世界教育的发展,使其走入正轨。如此一来,人类的未来才多一份希望、多一份光明。
改变自己,适应环境的。
作文。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栽到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议论着。一个说:“没有这次移栽,它不会被人赏识,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而我却要说:“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每个人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世界不会为你而改变,环境也不会主动去适应我们自己。因而,我们只能去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进而取得成功。
也许,我们没有庄周梦蝶的浪漫,没有庄子那“泥泞中亦可”的超然;也许,我们无法像彷徨斗士鲁迅一样以血荐轩辕,深刻揭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劣根性;也许,我们没有海伦凯勒那虽然盲聋但却以心灵探求未知世界的勇敢。但至少,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接受《庄子》的熏陶,让自己接受《呐喊》《彷徨》的强音,让自己接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洗礼,借助书籍,让心在潜移默化中沸腾,改变自己。
当为官仅七十多天的陶渊明挂印田园归隐山间时,他改变了自己。官场的黑暗,是他无法改变的,变的只能是自己。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与菊为伴,虽然仕途不复,但他高洁的志向却被历史所赏识,为后人所铭记。当“御用文人”李白呼唤自己放养于青崖间的白鹿即骑访名山时,他改变了自己。
朝廷希望他吟风弄月歌功颂德,而他却只想一展鸿鹄之志,无法改变官场的他,只得改变自己的志向。于是寄情于山水,纵览名山大川,虽然未能圆自己的经天纬地之梦,但却造就了半个诗歌的盛唐,为后人所传颂。他们改变自己,同时也改变了时代,虽不被时人钦慕,但却被后人铭记,在历史的苍穹中闪闪发光。
教育对人的影响论文篇十八
家庭教育是学生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础,对学生的启蒙思想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充斥着不良的因素,学生通过家庭教育获得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建设对于学生未来的道德发展非常重要,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的和谐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学生在校的精神面貌和学习质量,处在中学阶段的学生采取合理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其行为进行相关的引导和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家庭教育环境和观念分别对学生德育产生的重要影响。
首先从家庭教育环境来看,家庭教育环境又分为两种大方向,一种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一种是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于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很好的培养中学生的健康思想和美好到的品德,家庭教育环境反映着现实的社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社会的风貌,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尤其是对中学生未发展完善的心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家长能够清晰的认识到孩子在学习和道德上的缺失,对学生采取正确合理的引导方式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对于孩子道德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他们的德育素质,在这种良好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孩子能够感受到家庭成员对其的爱,在学校中,学生能够以一个更好的精神面貌和态度来面对学习面对未知的困难。但是在不良的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对于学生道德素养和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阻碍作用,尤其是中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学生很容易因此培养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跟不良社会青年结交,最终走上不可逆转的道路,他们对于父母的爱是未知的,因为从小他们就远离父母,根本体会不到父母的爱,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怎么会培养出一个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怎么能教导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去关爱别人帮助别人,最终的结果只会导致学生道德素养的低下,身心上的不健康。
合理的家庭教育观念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下,家长往往只是单纯的认为中学生只需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不需要关注其他方面的提升,甚至孩子在学校中的其他不正确的行为也不管不问,甚至有的家长告诉孩子只要在中学的课程中学习成绩好就可以,诸如孩子早恋等行为也不进行监督,这样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孩子走上错误的道路,对于中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产生了阻碍的效果。虽然这样的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孩子有一个好的成绩,但是孩子在心理上和德育上存在的问题是无法察觉到的,导致目前出现的一系列宿舍残害事件的发生大多都是这种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所培养出来的孩子,在这个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中学阶段,一定要采取合理的家庭教育环境来培养学生。
二、如何采取正确的家庭教育提升中学生德育素质。
上面我们已经对目前家庭教育环境和观念下对学生德育素质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可以看出对于中学生而言,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环境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主要来看一下如何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提升中学生的德育素质。
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下,正确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德育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应当树立正确有效的家庭教育观念,家长应当尽可能营造一个和谐、欢快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家庭环境下能有一个快乐安逸的成长环境,家长适当的通过孩子的寒暑假可以与孩子多进行学业、生活上的沟通,及时发现孩子目前所存在的一些困惑或生活中的一些难题,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为孩子提供一些帮助,帮助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其次还可以适当的带着孩子多参加一些关于德育教育的讲座等,帮助孩子理解德育素质的重要性,使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引导孩子德育素质的提升。
2.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已经不能满足于目前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对于只看成绩的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家长应当首先做出转变,在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同时,多关注学生在校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中学阶段,孩子已经能够对一些事情做出自己的判断,家长若与孩子产生不同的见解不能下意识的否定孩子的思考方法,应当首先尊重孩子的想法,其次帮助孩子思考他们的想法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以正确的观念引导孩子选择合理有效的想法。最后,家长的教学观念不能存在传统的棍棒教育,随着目前社会的发展,棍棒教育已经不适合当前教育体制,家长应当适时的与孩子进行合理的沟通,通过正确有效的沟通来确保孩子走正确方向和道路。
三、总结。
综合上文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合理有效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环境对中学生德育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应当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孩子在中学阶段的德育素质提升上能跟上社会的步伐,从而保证孩子在中学阶段能从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