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乘整数(优质23篇)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制定的一种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的文件,它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案是教师的思考结果,也是教学过程中的指导和依据。我想我们需要编写一份教案了吧。编写教案时要考虑学生的先前知识和学习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乘整数篇一
说教材:
《分数除以整数》是第十一册教材的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分数除法教学的起始课,是分数除法教学重心环节。通过这节内容的学习会为学生以后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除法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感受分数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说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说教法:
本课教法主要采用:温故知新、自主探究、合作评价、完善总结、巩固提高。
在设计本课时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在注重算理和算法教学的同时,体现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有明确的要求,即淡化笔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分数除以整数是学生继续学习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现行教材中对估算意识的培养还未凸显出来。针对这一现象,我力求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融入教学,在课堂上形成具体的教学行为,从而加以体现。
2、以探索为主线,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从问题的提出,就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来。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3、让学生充分评价和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加以评价,加强反思。当学生探索出多种算法后,学生给予恰到好处的评价,学生就会随时深入思考,同时也能反思每一种算法是否更具有一般性,普遍性。
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乘整数篇二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首先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和三个相同分数相同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分数乘整数做好准备。然后,通过例题,结合直观图,采用加法与乘法对照的方法,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刻度尺。
学具准备:画图纸、刻度尺、铅笔等相关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一)出示复习题。
1.口答:
5个12的和是多少?
10个23的和是多少?
4个0.5的和是多少?
2.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3.计算:
计算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二)引出课题。
象上面的题求几个相同的分数相加的和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
每人吃个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
问:一个人吃了个,三个人吃了几个个?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个。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个?(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个),(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图片)。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再启发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相加的和。
3.比较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ppt出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1.推导算理:
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的和。板书:++。学生计算,教师板书:。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观察结果: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
3.概括总结:
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的计算方法。(互相讨论)。
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是用分数的分子2与整数3下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根据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约分进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然后让学生将按简便方法计算。
(启发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习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反馈练习:
1.看图写算式。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乘法的意义各表示什么?
2.口答列算式:
=()×()。
3个是多少?5个是多少?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板书设计】。
+++===(个)。
==(个)。
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乘整数篇三
1.经历总结规律和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在本册知道了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方法和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这些已有的知识为学生探索本课新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运用折纸的方法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能够感知分数除以整数的基本算理,进而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探索)。
通过上面的练习老师知道同学们的本事真不小,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看看你有没有和孙悟空火眼金睛的本事。
2观察规律:观察每一组的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给学生观察的时间)。
学生小组内谈谈你的发现。(教师倾听巡视)。
学生谈发现,试着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发现。
3教师小结: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师板书)0除外,就等于数这个乘另一个数的倒数。
你们果真有火眼金睛的本事,发现了数学中的一个规律。
我们刚才发现整数除以整数,就等于整数乘这个数的倒数.那这个规律适用于分数除法吗?
活动二(发现规律)。
探索新知。
1、学生猜一猜。到底是不是像同学们想得那样呢?我们以分大饼饼为例,试着想一想。(出示,指生读题)。
2、二分之一张是什么意思?把它平均分成3份又是什么意思?(生:二分之一张就是半张;把它平均分成3份就是把半张披萨平均分成3份。)?教师提问:把半张披萨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整张披萨的几分之几?你能列出算式吗?生列式。
3、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折一折涂,看看每份是整张的几分之几?开始。
4、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集体交流(找几人说说想法。)。
师:刚才,我们通过动手操作,知道了,那计算你会吗?。师生共同交流,教师板书。
做到这,咱们看看,刚才咱们发现的规律适用于分数除法吗?生说。
5、总结:分数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数的倒数。(出示)。
读一读,记一记你的发现。
活动三(练习巩固)。
1、初步练习(两道基本的习题巩固所学)。
2、趣味练习(通过打气球的游戏进一步加深练习)。
3、你是不是会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1题,学生读题,师生一起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然后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并交流计算过程。
第2题六一儿童节期间,学校用了。
活动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乘整数篇四
教学内容:
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
教材分析:
在已学过的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对于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的区别还有待进一步强调,学生在计算时会出现不先约分或与分母相乘的错误。
教学目标:
掌握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的意义,能运用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进行有关计算,并且知道先约分后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重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
2/53/203/87/251/49/50。
说说分母是20、25、50的分数化小数的简便化法。如何判断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2、说说约分的依据,再对下列分数进行约分。
3/124/816/2026/395/14。
3、计算后再说说下列各组分数加法各有什么特点。
1/6+2/6+3/62/3+1/123/10+3/10+3/10。
二、新授。
(1)推导。
由3/10+3/10+3/10,得出3个3/10相加,可以写成3/10×3,说说3/10×3所表示的意义。再由1/5+1/5+1/5+1/5可写成一个怎样的算式。说说1/5×4所表示的意义。
(2)讨论。
1/5+2/7能不能也写成一个乘法算式,为什么?
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b/a×c即表示c个b/a的和是多少。
(4)练习。
说说下列各式的意义。
1/4×73/5×84/9×35/12×3。
列出下列各题的算式。
3个7/9的和是多少?4与3/8的和是多少?5/8的9倍是多少?
2、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1)推导。
3/10+3/10+3/10=9/10,所以3/10×3=9/10.用小数乘法也可来验证,0.3×3=0.9。观察这个9/10是怎样得来的。再举例:2/5×7,由意义可得到2/5+2/5+2/5+2/5+2/5+2/5+2/5=2+2+2+2+2+2+2/5=2×7/5=14/5。再用小数乘法来进行验证0.4×7=2.8。
(2)猜测。
说说下列各式的结果。
1/5×43/5×26/7×33/17×54/15×4。
(3)让学生说说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得出b/a×c=b×c/a。
(4)归纳出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由b/a×c=b×c/a,说说c×b/a等于什么。得出分数和整数相乘,只要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5)练习。
3/5×4=×()/5()×5/12=()×3/()。
()/5×()=3×4/()3/()×()=()×7/16。
(6)出示例1请学生尝试练习。
(7)明确先约分后计算,使计算简便。
注意a、在乘的情况下才能约分b、约分是在分子和分母之间进行的。
三、巩固。
1、课本第三页上的练一练。
2、课本第7页上的练习一第1、2题,第3题的第一行。注意一定要先约分后计算。
四、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b/a×c表示c个b/a是多少。
2、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b/a×c=c×b/a=b×c/a,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3、注意先约分后计算可以使运算来得简便。分清4/5×5和4/5+5的区别。约分只有在乘法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而且是在分子和分母之间进行的。
五、作业。
课本第7页练习一第3题的第二行,第4、5、6、7题。
六、教后小记。
学生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较好,但有部分学生对于c个b/a的和与c与b/a的和相混淆。计算的法则掌握情况也较好,不过有个别学生出现整数和分母约分,还有极个别学生把加法也用乘法的方法来计算。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运用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乘整数篇五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小数来进行,而求百分率,又要把计算的结果化成百分数,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就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由于百分数、小数、分数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学生对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不难掌握,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思考怎样互化,再归纳出互化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较熟练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讨论与交流等学习活动,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学习活动,体验互化方法的多样性,并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方法。
教学难点:
在学生掌握百分数与小数基本转化规律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概括,掌握它们互化的简便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百分数。
3、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
0.45=1.2=0.6=。
二、导入新课。
根据分数与小数化成互化关系,请同学们猜测一下,百分数与小数也能互化吗?是的,百分数与小数也能互化。在生产生活中,为了简便,经常需要把小数或分数化成百分数,或者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探究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互化。(板书课题: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探索新知。
1、认真阅读课本80。
2、总结方法。
师:除了把小数转化为分数再转化为百分数的方法外,你还有更快捷的方法吗?学生组内交流,明确结论:把小数改写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小数点向右移2位,添上%(同时板书:小数百分数)。
3、填空:小数化百分数,先把小数转化成()数,再把分数转化成分。
5、认真看课本80页自学。
例2:百分数化为小数。
6、如果反过来把百分数直接改写成小数,又是怎样的呢?你还能说说吗?小组合作交流得出:把百分数改写成小数,只要去掉百分号,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7、出示例2:把27%、135%化成小数。
师:请学生从右往左观察例1中三个例子,想一想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应该怎样做?请同学们试一试。(学生板演)让学生用一般的方法转化后汇报。
师:观察百分数数和化成的小数,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并让学生说说怎样移动小数点?教师进行评价,引导验证规律。去掉%,小数点向左移2(同时板书百分数小数)。
三、课时小结。
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你掌握了什么新知识?学得轻松吗?是用什么方法学的?
四、作业。
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乘整数篇六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3××3=。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3=。
二、自主探索。
(一)出示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1.读题,说说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三、交流、质疑。
(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1:++===(块)。
方法2:×3=++====(块)。
(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3。
(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四)×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的和是多少?
++====,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四、归纳、概括:
(一)结合=×3=和++=×3=,说一说一个分数乘整数表示什么?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巩固、发展。
(一)巩固意义。
1.改写算式。
+++=()×()。
+++++++=()×()。
2.只列式不计算:3个是多少?5个是多少?
(二)巩固法则。
1.计算(说一说怎样算)。
×4×6×21×4×8。
思考: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
2.应用题。
(1)一个正方体的礼品盒,底面积是平方米,要想将这个礼品盒包装起来,至。
少需要多少包装纸?
(2)美术馆要进行美术展览,有5张画是边长米的正方形的,如果为这几幅画。
配上镜框,需要木条多少米?
(三)对比练习。
1.一条路,每天修千米,4天修多少千米?
2.一条路,每天修全路的,4天修全路的几分之几?
六、课后作业。
(一)的3倍是多少?的10倍是多少?
(二)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一种大豆每千克约含油千克,100千克大豆约含油多少千克?1吨大豆呢?
七、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乘整数篇七
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认识几分之一。
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1、遇困求知、导出分数。
(1)把4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
(2)把2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
(3)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
设计意图:这一阶段的教学,复习“平均分”,从每份是整数过渡到每份不是整数,自然引出分数。(1)(2)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3)题对学生发出了挑战,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自主创造,探究分数。
(1)这半块饼怎样表示?请大家想一个办法。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创造)(指名学生汇报所想符号,并说出意思)。
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在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来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乘整数篇八
《整数除以分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分数除法》这部分内容,教材安排了6个例题,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的例2、例3、随后的“练一练”以及“练习十一”第7题。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基础上继续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为后面学习分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并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关系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明确算理。
2、能正确计算整数除以分数,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通过观察、抽象、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获得良好的学习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要求、内容和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本班学生的学情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由于本课内容与整数除以整数有较多的相似之处,难度应该不算大,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本班学生的特点,我把教学方法拟定如下:
1、谈话、创设情境法:上课开始通过谈话并出示四个橙子,通过分橙子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也使数学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
2、动手操作法:心理学研究认为,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动手操作。本节课中在“探索计算方法”的环节中,我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画,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加强学生对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认识及理解。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是新时代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本节课我将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尤其在演示“分橙子”、“分彩带”等环节,模拟操作,变静为动,学生乐于结束,也会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二)说学法。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要的学法有:讨论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通过以下四个环节得以实现:。
1、想一想。
2、说一说。
3、画一画。
4、议一议。
三、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点,分散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回忆铺垫。
出示四个橙子,并提出相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分橙子,目的是激活学生对平均分及整数除以整数有关知识的回忆,并为下面学习整数除以分数做好铺垫。
环节二:质疑问难,引发冲突。
设计意图: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整数除以分数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整数除以分数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
环节三:探究计算方法。
怎样计算4÷1/2,4÷1/3,4÷1/4。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我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获得的过程,加强学生对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认识及理解。
环节四:小结计算方法。
观察环节三中得到的三道算式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4÷1/2=4×2。
4÷1/3=4×3。
4÷1/4=4×4。
整数除以分数,都等于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三个算式进行比较、分析和推理,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特点及小结出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环节五:提出质疑,验证猜想。
设计意图:结合图形和前面学过的知识验证猜想,从而使学生在分析与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认识及理解。
环节六:总结计算方法。
4÷1/2=4×2。
4÷1/3=4×3。
4÷1/4=4×4。
4÷2/3=4×3/2。
整数除以分数,就等于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环节七:练习巩固。
完成课后的“练一练”以及“练习十一”第7题。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学以致用,促进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理解、记忆以及初步体会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在计算方法上的内在一致性。
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乘整数篇九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分数除法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与除法》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第五课时的教学内容。
在学生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分数、体验分数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读写一些简单分数的基础上,在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前四课时,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再次认识分数,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本节教学内容重视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几个算式,探索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或把分数写成两数相除的形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
1、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树立新的教学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把只关注知识结果转向要重视知识结果,更要关注获取知识的过程,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是难以引起学生思考的。这节课,我不想把知识、结果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为学生探索发现新知创造机会,给他们提供一些感兴趣的、有思考价值的数学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小组讨论等活动来获取知识。
2、重组教材,树立新的教材观。
新课程主张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由对教材的挖掘者、执行者走向课程开发的研究者、设计者。本节课,我对教材进行分析后,把原来教材2课时放在一个课时教学,体现了大容量的课堂。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发现、归纳等教学方法。在探索知识本质规律处适当给予启发、指导、点拔,帮助学生完成探索知识的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新知。
课件播放分饼情境,学生观察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用分数表示每人分得的块数。这个环节承接了上一节课学生熟悉的分饼情境,引出除法与分数这两个教学内容的主角。
二、探究发现,归纳认知。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时教师及时将学生分饼的思维顺向发展,快速练习
(1)、把a块饼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块?
(2)、把a块饼平均分成b份,每份是多少块?
学生先写出除法算式,再用分数表示结果,教师板书
12=1/2块
94=9/4块
a8=a/8块
ab=a/b块
通过这个练习完成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渡,为充分发现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创造条件。
2、归纳认知,明确关系。
(1)、学生观察思考:分数和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2)、汇报发现。
板书:被除数除数=
(3)、引导思考: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那在分数中应该有怎样的规定呢?
学生讨论得出:分母不能为0。
板书:(除数不为0)。
3、尝试用字母表示。
4、及时练习。
23= 87= 165= 1012=
5/6= ()() 13/15=()()
12/7= ()() 100/6= ()()
(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怎样把7/3化成带分数呢?怎样把2化成假分数?
1、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师出示温馨提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2、检测合作学习效果。
3、师做针对性点评。
4、及时练习。
课本40页第2题。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出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并采取边学边练的形式,使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四、全课小结,学生谈收获。
学生总结出本课的知识点,对本节课的学习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缩影,我的板书就是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进行设计的。
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乘整数篇十
用加法算:++===(块)。
用乘法算:×3=++====(块)。
答:3人一共吃了块.。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教学设计点评。
1、依据知识的迁移,进行很必要的铺垫,利用知识间的联系,精心设计复习题,为教学重点服务服务,使学生顺利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同时复习分数加法,为推导公式进行铺垫。
2、重视法则推导过程,应用转化思想,启发学生把新知识转化为已学过的旧知识。进一步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适时点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教师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法则推导,让学生先尝试、观察、讨论、总结,而后再概括法则,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发挥小组的团结协作作用。
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乘整数篇十一
(34~36页)。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知识储备上进行深入和拓展,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拿铅笔”、“画图形”等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
“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基于以上理念,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过程,自主思考,总结规律,自我反思,质疑评价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真正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感悟数学学习的`生命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说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课前每个学生准备不同数量的圆片,叫学生拿出你全部圆片的1/2。你拿了几个?是怎么拿的?通过怎么拿圆片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复习要把圆片平均分,拿出其中的一份,是几个,并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根据学生拿出的个数不同,由学生揭出问题,进行本课的设疑,“为什么拿出的1/2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呢?”从而入新课。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通过拿铅笔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分两次拿铅笔,
首先叫全班学生拿出同样总数6支的1/2是几支?这个活动的目的有2个。一是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知道是把整体6平均分成2份,一份是3支,6支是整体,3枝是部分,二是让学生感悟整体相同拿出的1/2的数出是相同的。
这部分其实是“总数相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总数不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的知识点内容的教学,通过学生两次数操作发现,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逐渐抽象的认识,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结合这个知识点,及时的练习,必要的巩固和强化,能有效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乘整数篇十二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探索性思考,并进行分析和归纳。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谈话:同学们,学校要举行一次小手艺展示活动,班里有一位小强同学也想参加。看,他准备制作两个漂亮的风筝,这两个风筝还带有长长的尾巴呢。可就在制作这个风筝尾巴的时候,小强遇到困难了,咱们都来帮帮他,好吗?(课件出示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谈话:你能根据这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全班交流,
板书学生所提有价值问题:
做小鸟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板书)。
(2)做小鱼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板书)。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以小强遇到困难了,我们都来帮帮他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热情,为学生理解、感悟知识奠定基础。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谈话:求做小鸟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你会列式吗?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xxxxx。
追问: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相加的和,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明确:相同整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由此可以联想到相同分数连加也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联想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学习方法。所以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谈话:比较。
这组乘法算式,跟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为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服务的,在教学中,从做风筝尾巴要用多少米布条的实际问题为起点,引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问题。把原来的乘法概念扩展到分数范围,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了解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独立计算感知算法。
谈话:你能尝试计算。
1/2×5吗?请你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写完之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2.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谈话:你能交流一下你的算法吗?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1.(1)算法的初步优化。
谈话:你会计算7/18×9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后全班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谈话: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用相加和转化成小数的方法在计算中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看来直接相乘的方法简便,易于计算。学生小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探索计算中的简便方法。
谈话:你能独立解决做小鸟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算,然后小组交流)。
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乘整数篇十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15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四8─10题。
教学目的:
(1)、会画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掌握分数两步连乘应用题解答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先说说各式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ww。
2、指出下面含有分数的句子中,把谁看作单位1。
(1)乙数是甲数的。(甲数)。
(2)乙数的相当于甲数。(乙数)。
(3)大鸡只数的等于小鸡的只数。(大鸡)。
(4)大鸡的只数相当于小鸡的。(小鸡)。
(二)、探究新知:
(1)审题:
全体默读,再指名读,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生边讨论边画出线段图。
(根据:小华的钱数是小亮的,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表示小华储蓄的钱数)。
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
(又根据:小新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表示小新储蓄的钱数)。
小亮。
18元。
元
元
小华。
小新。
(2)分析数量关系:
(3)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出算式。
怎么求小华的钱数?
根据小华的钱数是小亮的,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求小华储蓄多少钱就是求18元的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板书:18w=15(元)。
怎么求小华的钱数?
根据小新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求小新储蓄多少钱就是求15元的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板书:15w=10(元)。
把上面的.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
板书:18ww=10(元)。
(4)检验写答:
答:小新储蓄了10元。
2、做一做。
学生独立画出线段图,教师巡视指导。
3、归纳:今天学习的是连续两次求一个数据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弄清第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第二步把谁看作单位1。
(三)、课堂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四的第8、9、10题。
板书设计:
小亮。
18元。
元
元
小华。
小新。
18w=15(元)。
15w=10(元)。
18ww=10(元)。
答:小新储蓄了10元。
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乘整数篇十四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乘整数篇十五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复习题。
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5个12是多少?
3个14是多少?
2.下列句子中那些可以看做单位1。
猎豹的速度是狮子的七分之三。
参加合唱队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五分之一。
红花比黄花多二分之一。
十月比九月节约四分之三。
3.计算:3/10+3/10+3/10=。
3/10+3/10+3/10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
二、新授。
(1)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3/10)。
(2)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3/10×3)。
谁能把它补充完整。
2、出示例1,
(1)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2/11”,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
(列式:2/11×3=6/11)。
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呢?独立完成。指生板演。出示课件演示。
3、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5、教学例2。
(1)出示3/8×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6.练一练,课件出示,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订正。
三、巩固练习。
比赛:
第一回合。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第二回合。
2、“做一做”第3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乘整数篇十六
在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里,教学了百分数的意义,并联系后项是100的比,体验了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教学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尤其是百分数与小数的相互改写,为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做了必要的准备;还教学了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初步应用了百分数。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包括四个内容,依次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根据已知的税率求应缴纳的税款以及根据已知的利率求应得的利息,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较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编排了六道例题、四个练习,把全单元的内容分成四段教学,最后还有单元的整理与练习。
解答例1的关键是理解问题的具体含义,教材借助直观的线段图,让学生思考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应该怎样理解。明确这个问题是求实际造林面积超过原计划的公顷数相当于计划造林公顷数的百分之几,从而产生先算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4公顷,再求4公顷是计划造林面积16公顷的百分之几这样的思路。或者先算出实际造林面积是原计划的125%,再得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5%的结论。两条思路、两种算法都是把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看作单位1(即100%),在线段图上能清楚地看到,两种解法最终都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部分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练习一第1题利用已知的是百分之几求增长百分之几,或者利用已知的增加百分之几求是百分之几,通过百分数之间的相互转化,进一步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含义,还带出了下降百分之几这个概念。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与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前者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相比,后者是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公顷数与实际造林公顷数相比,解决两个问题的算式中,被除数的意义不同,除数也不同。教材编写试一试的目的就是要突出这些不同,要求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学生将试一试和例题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为什么得数不同,进一步理解这两个问题的含义与数量关系。练习一第5题里,第(1)、(2)题的条件相同,问题不同,第(2)、(3)题的条件不同,问题也不同。通过解题与比较,能使学生更正确地理解是百分之几与高百分之几的含义。第7题分别求巧克力的单价比奶糖、水果糖和酥糖贵百分之几,要依次把巧克力比奶糖、水果糖、酥糖贵的单价与奶糖、水果糖、酥糖的单价相比,反复体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第8题以表格形式呈现求百分数的问题,首次把百分数应用于统计表中。
例2结合纳税教学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先找到数学问题60万元的5%是多少,然后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经验迁移过来,得到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计算,于是列出算式605%。在上面的过程中,关键在于寻找数学问题,只要理解了缴纳的营业税是60万元的5%,学生就会想到用乘法计算,把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纳入原有的经验系统,从而发展认知结构。在计算605%时,可以把5%化成5/100,也可以化成0.05,前一种算法又一次体验了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一致的,用乘法计算是合理的。在练一练里,由于6.25/100的计算比6.20.05麻烦,所以计算含有百分数的乘法一般把百分数化成小数。
练习二第1~4题是配合例2编排的,要引导学生抓住求什么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进行思考。如,第1题是求门票收入的3%,因此接待游客18万人次是多余的信息。又如,第4题是求月收入超过1600元的部分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因此要先算出应纳税部分的元数,并找到相应的税率。
例3计算利息,应用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由于多数学生缺少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因此教材在底注中解释了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并给出了计算利息的方法:利息=本金利率时间。要结合例题里的表格,让学生知道利息和本金、年利率、存期有关,一般情况下,本金越多,存期越长,年利率越高,到期后获得的利息就多。还要让学生知道,存期一年,到期可得的利息是本金的2.25%;存期二年,每年的利息是本金的2.70%这样,学生就能理解计算利息公式里的数量关系。
试一试利用例3求得的应得利息,继续计算缴纳利息税以后的实得利息。要让学生懂得实得利息是应得利息扣除缴纳的利息税以后剩下的利息,明白为什么先算出利息税是多少元的道理。从例题到试一试的全过程,就是我国现行的银行存款实得利息的计算方法:先根据本金、存期和利率算出应得利息,再扣除缴纳的利息税得到实得利息。学生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二第5~7题就有思路了。要注意的是,计算实得利息的步骤比较多,练一练和第6、7题都采用连续提问的形式,适当降低了解题时的思维难度。
例4教学与折扣有关的问题,也是百分数的实际应用。教材先对打折作了具体的解释,让学生明白几折就是百分之几十,知道八折就是80%,从而把打折的实际问题与百分数的应用联系起来。原价和实际售价有什么关系是这道例题的教学重点,要从原价打八折出售得出原价80%=实际售价。这个数量关系能起两点作用,一是进一步理解打折扣的含义:图书按八折出售,实际售价只是原价的80%。二是形成求《趣味数学》原价的解题思路,在数量关系式里已知积与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可以列方程解答。本册教材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都列方程解答,充分利用百分数的意义,加强对百分数乘法的理解,避免人为地把实际问题分类型,体现了各种百分数问题的内在联系。求出《趣味数学》的原价15元以后,对学生提出检验的要求,而且采用了两种检验方法。依据折扣的含义,既可以用实际售价除以原价,看是不是打了八折;也可以看原价的80%是不是实际售价12元。这样安排,不仅检验了原价15元是正确的,还多角度表现了原价、实际售价、折扣三者的关系,在进一步理解折扣的同时,沟通了三种简单的百分数问题的联系。练一练求《成语故事》的原价,也要求检验,让学生独立经历与例4同样的学习过程,再次体会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练习三的编排大致分成两段,第1~4题是第一段,在理解折扣含义的基础上正确应用数量关系。第1、2题分别求打折后的实际售价与打折前的原价,都可以根据原价折扣=实际售价来解答。第4题求折扣,教材先让学生回答第3题,把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出售改说成打几折出售,体会求几折只要求百分之几,为第4题作了铺垫。第5~9题是第二段,仍然以求实际售价或求原价为主要内容,灵活应用数量关系。第5题分别求实际售价与实际比原来便宜的元数,这里有简单问题与稍复杂问题的比较。第6题分别求实际售价与原价,是两种折扣问题的比较。第7、8题让购物问题更复杂一些,有利于学生在变化的问题情境中把握基本的数量关系。
例5和例6是较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都列方程解答。两道例题分别把相并关系和相差关系作为列方程的相等关系,虽然相并与相差是学生早就认识的数量关系,但在复杂的百分数情境里不容易看到。为此,例题利用线段图给予直观帮助,让学生在例5的线段图右边的括号里填36,体会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合起来是美术组的总人数。例6在线段图上突出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用水的那一段,引导学生注意两个月用水量之间的相差关系。教材完整地写出两道题的等量关系,让学生感受等量关系式右边美术组的总人数、十月份用水的吨数都已知,在这样的情况下,列方程是解题的有效方法。虽然有了等量关系,但列方程还会遇到一个问题,即为什么设男生人数为x,设九月份的用水量为x。要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已知的那个百分数,分析它的意义,体会这样的设句是合理的,不仅用x表示了单位1的数量,还很容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女生人数,表示出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用水的吨数。
两道例题列出的方程里都有两个x,还含有百分数,解方程时要先化简方程的左边,再应用等式的性质。例题呈现了解方程的过程,并在练习四里安排三道解方程的习题,提醒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解方程。检验不是把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而是要检验得数是否符合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具体地说,例5要检验男、女生的人数之和是不是36,还要检验女生人数是不是男生的80%。例6要检验十月份用水的吨数是不是比九月份节约20%,或者检验九月份的用水量节约20%,是不是440立方米。只有符合实际问题的得数才是正确答案。
练一练要先说数量关系再解答,突出寻找等量关系是解答这些题的关键,也是指向解题难点的基础训练。要引导学生从分析题目里已知的那个百分数开始,有条理地思考。如第11页练一练,种蓖麻的棵数是向日葵的75%,向日葵的棵数是单位1的量,蓖麻的棵数是单位1的75%,它们一共有147棵,等量关系就是蓖麻的棵数+向日葵的棵数=147;向日葵比蓖麻多21棵,等量关系就是向日葵的棵数-蓖麻的棵数=21。再如第12页练一练,美术组的人数比舞蹈组多20%,舞蹈组的人数是单位1的量,美术组比舞蹈组多的人数是单位1的20%,等量关系是舞蹈组的人数+美术组比舞蹈组多的人数=美术组的人数。解答练习四里的实际问题,也应经常让学生说说数量关系。
练习四第1~4题配合例5编排,第4题第(1)题曾经在六年级(上册)教过,那时也是列方程解答的,从第(1)题到第(2)题带出了稍复杂的分数问题。整数、分数、百分数都能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第4题把貌似不同的问题组织在一起,凸现这些问题在本质上的联系。第5~9题是配合例6编排的,在第9题里把简单的百分数问题和较复杂的百分数问题编排在一起,可以适当进行比较。第10~16题是一堂练习课的内容,第11~13题是百分数的问题,进一步熟悉两道例题的解题思路,第14~16题是三道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问题,促使例题的思考方法水平迁移。在六年级(上册)只教学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另一些分数实际问题则安排在这里教学。
教学例4、例5、例6以及练习里的内容,要更新观念,改变习惯了的教学方法。首先是不要求学生识别分数乘法与分数除法两类不同的问题,尤其不要机械套用已知单位1用乘法,单位1未知用除法这些所谓的规律。过去这样教的解题效果虽好,但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把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变成了依据个别词语的简单判断。改进教法要加强对分数、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充分利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个数量关系,合理选择列算式还是列方程解题。其次,不必进行有关分率与百分率的联想训练。如从用去25%想到还剩(1-25%);从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5,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6想到两天看了全书的1/5+1/6,这些联想是为列除法算式服务的。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和利用实际问题里的相并、相差等最基本的数量关系,作为列方程或列算式的依据,让小学与初中的教学相衔接,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乘整数篇十七
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它源于分数,又有别于一般分数。在教学百分数意义时,要从实例出发,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生活中去学习百分数。通过比较得出百分数的概念,即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要特别注意的是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相比的一种联系,不表示一个数值。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带单位表示一个具体的量。这就是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所以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教学中,要注意孕含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思想,可通过让学生分析一些百分数表示谁与谁比,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并抓住一些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1、课前谈话。
同学们,昨天看新闻了吗?谁能给大家发布一条体育新闻。(生:第十二届亚运会于昨天在日本广岛结束,中国队共获得137枚金牌,名列第一。)对,中国的体育健儿在赛场上顽强拼博,为国赢得了荣誉。(注:上课当天为第十二届亚运会结束的第二天,1994年10月17日。)。
亚运会结束后,通常要对各国获得金牌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有的制成统计表,有的绘成统计图,请同学们看这样一张图。
第十二届亚运会金牌分布情况统计图。
1994年10月。
像这样的图,同学们见过吗?(见过)图中的数叫做百分数,你们见过百分数吗?(见过)在哪里见过?(生:在报纸上看见过;在包装盒上看见过;在爸爸单位的办公室里看见过;在像老师给我们看的这样图上见过)。
揭示: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
2、导入:为什么经常要用到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什么叫做百分数呢?今天我们学习百分数。(板书课题)。
1、引导学生自学教科书上第128页的例题。
思考:
(1)例题中为了比较什么,通常用百分数进行比较的?
(2)用百分数比较有什么好处?
(3)什么叫百分数?
让学生自学课本后,同座同学议论思考题。
[唤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百分数的意义。]。
2、集体讨论,揭示意义。
(1)例题中为了比较什么,是用百分数进行比较的?(三好学生所占比率的大小)。
(2)在这里,比率这两个字怎样理解?(三好学生人数占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3)六年级三好学生人数所占的比率是多少呢?是怎么得到的?五年级呢?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成下表:
年级三好学生人数学生人数。
六年级17100。
五年级30200=。
(5)用百分数进行比较,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后,能约分的要不要约分?(揭示:百分数是分母是100的分数。)。
(6)表格中,两个百分数的下面一格应填写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三好学生人数占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8)百分数的概念中提到了几个数?(两个数)百分数表示它们之间的一种什么联系?(倍数联系)。
3、举例辨析,揭示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出示:(1)鸡的只数是鸭的;
(2)绳长是铁丝长的;
(3)一堆煤重吨。
师生讨论:
(1)这三句话中的三个分数,哪个是百分数?为什么?
(2)吨为什么不是百分数?
学生回答后出示下表:
从而得出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联系,百分数后面通常不带单位名称。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1.为了区别于分数和便于书写,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采用百分号%来表示。教师示范百分号的写法后,让学生板演,进行书写练习,并让学生比较哪一个写得最好看。
2.教师示范书写百分数,引导学生写黑板上和上例中的百分数。
3.教学读法。指出百分数只读作百分之几,而不读成一百分之几,齐读百分数。
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它特殊在哪里呢?引导学生说出百分数的特征:
1、分母相同,便于比较;
2、只表示倍数联系;
3、采用百分号%表示。
1、读出百分数,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先让学生自由地读练习三十第1题中的百分数。读后提问:
(1)1%是最小的百分数吗?这组百分数中还有比1%小的百分数吗?(0.5%)。
(2)百分数的分子有的是小数,有的是整数,有的大于分母,有的小于分母,这是为什么呢?(指出:百分数固定分母是100,也就是把比较的标准平均分成了100份,相比较的量就可能是这样0.5份、1份、121.7份、300份等)。
2、教师投影出示下图,
(1)用百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教师先用红色画上8格,让学生用百分数表示出来,并说出8%的含义。然后用蓝色画出32格,让学生用百分数表示后提问:你还能看出一个百分数吗?(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40%;图中空白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60%)。
(2)用阴影表示百分数。
借用上图,让学生用阴影部分表示出65%和100%。然后让学生独立练习练习三十的第3题。
3、口答。
先让学生写出10个百分号,学生动笔书写的过程中,教师突然叫停笔。然后要求学生用带有百分数的句子回答已经写好的个数。(如一学生写好3个百分号,则回答:已经写好的个数占要写个数的30%,或完成任务的30%。)。
4、选择练习。
6%3.9%120%98%100%。
(1)提问;这一组百分数中,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哪两个最接近?
(2)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1)今天的课上,由于学生们认真听讲,学会同学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00%)。
(2)大同小学学生每月的零花钱占学校买图书钱数的50%。开展节约活动后,只占()。(3.9%或6%)。
(3)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120%)。
(4)由于全班同学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这个单元考试的及格率必定能达到()。(100%)。
5、读出下面的句子,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1)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5%。
(2)我国的人口约占世界的20%。
(3)人脑的重量约是人体重量的2%-3%。
(4)一本书已看了40%。
(5)自行车厂上半年完成生产计划的60%。
提问:
(1)第一、二句话中的百分数表示谁与谁比?把这两句话联系起来看,我国用只占世界5%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0%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小事。如果我国人口有所控制,如我国的人口只占世界的15%,甚至更少,那么,人民的生死水平将会怎样?(提高)我国的经济建立的速度将会怎样?(更快)。
(3)自行车厂上半年完成生产计划的60%,如果下半年也完成计划的60%,这样,全年的计划完成了吗?是正好完成,还是超额完成?超额了百分之几?(20%)你是怎么算出来的?(60%+60%-100%=20%)。
6、再出示第十二届亚运会金牌分布情况统计图,让学生读出图中的百分数,并说出表示的意义。
教科书练习三十第4、5题。
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大大的百分数:25%,说:这个百分数表示第一次离场的同学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第一次可以走多少人?(一个组同学的人数14人)老师让第一组同学先离场。接着,又板书一个25%,提问:这个百分数表示第二次离场的同学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又可以走多少人?又让第二组同学离场。还剩下两组同学,提问:老师再写一个什么百分数,大家都可以离场?(50%)这个50%表示谁是谁的50%?学生回答后,一起离场。
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乘整数篇十八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或“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有关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并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百分数问题;能试图探索出解答一般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3、体验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中的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质疑的能力,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理解“增加百分之几”和“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
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特征及解答方法。
一、导入。
师: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进步,我国从1997年至今。铁路已经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提速,高速列车已经步入了人们的生活。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与列车提速有关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时事中提取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读活书、用活书,培养关注时事的兴趣。】。
二、过程。
师:说说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还想知道什么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情境图)。
师:“现在的高速列车每时行驶多少千米”,你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
生1:现在高速列车的速度比原来的列车快多了。
生2:我们首先要明白“现在高速列车的速度比原来的列车提高了50%”这句话的意思。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我们可以画图表示现在的速度和原来的速度之间的关系,这样能帮助我们理解题意。
师:好,那就自己画图,试试看,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1:很容易从图中看出,“现在高速列车的速度比原来的'列车提高了50%”,意思是指提高的部分相当于原来的50%,是把原来的速度看作单位“1”,这样我们就可以先计算速度提高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然后计算现在高速列车的速度。
生2:从图中我们能看出,提高的部分是原来的50%,也就是说现在高速列车的速度是原来列车速度的(1+50%),这样就把问题转化成了“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用乘法计算。
师:说的都对。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解决问题吧!
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说说想法:
先求比原来每时多行驶了多少千米,180×50%+180=270(千米)。
先求现在的速度是原来的百分之几,180×(1+50%)=270(千米)。
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师:从下面的信息中,选择两个信息,然后提出一个问题,并试着解决。跟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试一试”中的4条信息)。
学生自己选择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然后交流各自的方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选取不同情况的学生代表汇报交流,只要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
师:经过练习之后,淘气发现无论解决的是什么问题,都可以用下面的图来表示烘干前后的关系,你同意淘气的看法吗?为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线段图)。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达成一致意见,明确:烘干前的质量多,烘干后的质量少。
三、总结。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乘整数篇十九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相同)。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探究例1。
1、各小组动手操作。
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二)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三)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a把15个橘子先每个盘子放1个,又在每个盘子放1个,再在每个盘子放1个,也就是一个一个地分,每份分得3个橘子。
b先每个盘子放2个,又在每个盘子放放1个,每份分得3个橘子。这样分快些。
c在每个盘子放3个,刚好分得每份3个橘子,这样分更快些。
d刚才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方法,把15个橘子分成5份,每份都是3个橘子。这就是把15个橘子平均分5份,每份有3个。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2、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3、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4、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5、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乘整数篇二十
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2/5×18+3/5×18(2/5+3/5)×18。
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4、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尝试:这两道算式你能试一试吗?
学生分别计算,指名板演。
5、交流算法,理解顺序。
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说说运算顺序。说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算中体验,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这两个算式,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计算哪一个?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第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2、观察:这两种算式有什么联系?
得出:两种方法从算式来看,其实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板书:2/5×18+3/5×18=(2/5+3/5)×18。
3、引导:两个不同的算式,求的都是“一共用彩绳多少米”。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4、小结: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四、练习巩固,正确计算。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反馈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第1题的除法和乘法你是怎么处理的?
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通常是一次计算出一个得数,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以同时运算。
提问:你是怎么检查结果是否正确的?
使学生重温检查的方法,养成习惯:
(1)数字、符号有没有抄错;
(2)每一步的计算是否正确;
(3)书写格式是否规范。
2、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为什么要这样算。
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小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常常是使用运算律凑成整十或整百、整千数再计算,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通常是凑成整数,或者观察是否有利于约分。计算步数较多的题时,要随时注意使运算简便。
3、练习十五1、2题。
独立完成。
五、全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不足?
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你觉得你对同学们可以提出什么样的友情提醒?
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乘整数篇二十一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分数的认识以及熟练掌握了通分的方法与技能之后进行的教学,对于丰富学生的数感以及今后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例1通过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第一层次,呈现篮球队投篮次数和投中次数的统计表,并提出问题。第二层次,将表中的几个分数分别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初步体会百分数的特点和作用。第三层次,揭示百分数的概念,介绍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在“试一试”与练习中进一步完善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初步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为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积累经验。
教学目标:
新课标的要求是“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过程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究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
3.情感价值目标:通过举例和解释生活中的百分数,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
二、说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并结合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引入,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欲望。
2.知识迁移,以旧带新。
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巧妙的推进新课的教学。在学习百分数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所以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完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学习,使教学过程自然、顺畅,让学生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学会新的知识。
3.循循善诱,适时启发。
学生学习的是方法,而不是最终的结果。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的提问,给学生指明方向,让他们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说学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代教育要交给学生方法,交给他们终身受用的知识。因此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标理念下,我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
1.注重数学学习的情感化。
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我尊重并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合作交流。在学习活动中分享成功的喜悦,建立成功的信心。
2.注重数学学习的活动化。
生活的中心是活动,课堂教学的本质也应该是活动,要让学生“活”起来,必需先让学生“动”起来。小组活动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形式之一。把数学教学与活动相结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情趣,激发学习的动机。
3.注重数学学习的自主化。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主动进行学习,这样实实在在地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使其参与到新知的探索过程当中。
四、说教学过程。
我主要以先学后教,合作探究的形式,从六个方面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自主学习。
本节课我选择了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篮球比赛为主题导入新课,出示学校篮球队参加的三场比赛的统计表。提问:要知道三场比赛中哪一场投篮准一些,你认为可以怎样比较?这一问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关键,连环追问,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学生带着这样的思考进入课本的自学环节。
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乘整数篇二十二
为了使学生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得到巩固和加深,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在教法上注重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科学性。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抓住各知识的细节性、过渡性、完整性进行教学,同时、采用自主探究、观察、对比、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汇报演示等学习策略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肯学、会学、善学,让学生在动手做一做、说一说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把握并突破重、难点,获取新知。整堂课通过提问式、点拨式、谈话法、分析法以及练习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取。
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乘整数篇二十三
1、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习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
计算定期存款的利息。
一、师生交流。
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到银行去调查利率并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
师:同学们到银行去调查利率并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交流你们的调查情况。
让学生汇报调查的情况,并出示课本的银行存款利率表。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了解了这么多。大家知道,钱存进银行里,不但能支援国家建设,还能得到利息。怎样存能得到的利息多一些呢?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讨。
二、探讨新知。
1、计算公式。
师:我们去银行存钱,存进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占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银行存款的利率,国家会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有所调整,大家调查的银行的利率和我们书上的银行的利率,比较一下就会发现不同。
利息的多少由存款的多少、利率的高低和存款的时间的长短有关系。
请学生讨论利息的算法,老师适当的提示。
板书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全班齐读公式。
师:要求利息就必须要知道什么?
2、计算利息。
师:笑笑和淘气知道你们会计算利息的方法,想请你们帮他俩算一算,他们可以得多少利息,你们愿意不愿意帮啊?下面我们一起来算。
出示题目:
笑笑说:300元压岁钱在银行存一年其整存整取,到期时有多少利息?
怎样算?淘气呢?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
笑笑得到的利息:300×2.52%×1=7.56(元)。
淘气得到的利息:300×3.69%×1=33.21(元)。
师:笑笑和淘气存同样多的钱,因为存的时间长短不同,利率也就不同,所以得到的利息也不同。
师:同学们在调查中看到了利息税,从1999年11月1日起,个人在银行存款所得利息应纳税,这就是利息税。国家将这部分税收用于社会福利事业。从1999年11月1日至20xx年8月14日,利息税是利息的20%,20xx年8月15日至20xx年10月7日,利息税是利息的5%,从20xx年10月9日起,免收利息税。如无特殊说明,今后我们在计算时不要求计算利息税。
三、巩固练习。
先让学生自己计算,在全班讲评。
先提醒学生说出保险金额、年保险费率的含义,再让学生计算。
四、课后总结。
如果把它存到银行,该怎样存呢?
建议学生课后亲自到银行存一次钱。
2、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