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潮汕的春节初中生范文(17篇)
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感谢身边的每一份温暖和付出。总结时要注重逻辑性,将自己的思路和观点有条理地进行组织和表述。通过阅读范文,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总结的方式和技巧。
潮汕的春节初中生篇一
春节,是全国颇为隆重的一个节日,是告别旧年迎新年的一个大好日子。许多地方都是张灯结彩,处处充满欢声笑语,处处洋溢着浓浓亲情。
潮汕春节过得分外热闹,处处都是喜庆的味道。这一天,男女老少都要在午后换洗,穿上新衣,显得更有精气神。小孩换洗后第一件大事就是恭贺新年领红包啦!恐怕第二件大事才是买各式各样的爆竹来玩。爆竹声声,还真有年味。孩子们闹得闹,大人们忙得慌。大人们在这一天还必须准备好祭祖的贡品,几家子团聚一堂,见面道贺,一片欢笑,可还真是热闹哩!
“新年新气象。”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高高挂起红灯笼,寓祝来年红红火火;门外贴起啦红对联,寓祝来年的生活如同对联写的一般美好。爆竹声声响连天,接连不断。在这万象更新的日子里,无论走到哪,都是欢笑一片。孩子们玩累啦,也大概是黄昏前,回到家啦,便闻见一股香味袭来,让人不禁馋起嘴,赶紧一家聚集一块儿吃团圆饭。不同于往日的是——多啦发自内心的欢乐。
最后,莫过于家家户户都会做的——看春晚。看着电视里观众们快乐的表情,电视前的我们也都笑啦。笑,是整个春晚最大的特点。最后,随着主持人的呼声,我们告别啦旧年,迎来啦新春的第一天!
第二天,新春的余兴并没有终止,孩子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嬉闹。快乐的气氛也一如既往的笼罩着世界。
潮汕的春节初中生篇二
潮汕的春节是以拜神祭祖,辞旧迎新为主的,听上去比较刻板,但却丝毫不逊色。
腊月二十三开始,潮汕年味便愈来愈浓,人们开始忙着大扫除、贴对联、贴窗花,以在过年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八,在外地工作的人大多都回到了家中,潮汕变得热闹了起来。这时商店已经开始有鞭炮可以买了,满大街都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和小孩子们嘻嘻哈哈的笑声。
除夕真热闹,家家都赶做年夜饭。年夜饭多以火锅形式呈现,五花八门的丸子:墨鱼丸、猪肚丸、猪肉丸、兔肉丸、大名鼎鼎的潮汕牛肉丸……还有各式各样的海鲜:墨鱼、鱿鱼、花螺、血蚶、虾蛄(濑尿虾)、鲍鱼、大龙虾……琳琅满目、一应俱全。有时还有生腌海鲜做配菜,经典的便是生腌螃蟹,当螃蟹被酱油浸得色如翡翠而又晶莹剔透,并有了些辣味,可谓是让人吃得停不下来。
吃年夜饭时可要“收敛”一些,因为还有一波美食将要来临:当人们在守岁时总会放些糕点做夜宵,常见的有种类繁多的粿,还有一半是甜,一半是咸的双烹粽子……整个除夕,潮汕都十里飘香。
正月初一,大人们到亲戚家里做客。小孩子们也会兴高采烈的跟着大人去,去的原因是拿那笔小财富——压岁钱。
正月初六左右,潮汕的春节又迎来一个高潮。这几天是要“迎老爷”的,迎老爷其实就是各式各样的队伍抬着八抬大轿,抬着老爷游遍村里的大路和小巷。游行队伍庞大,队伍包括标手(扛标旗的),牌手(举牌的),轿夫,乐手组成,当队伍来时,会从远处传来鼓声,每家的男女老少都会走出来观看,全街都会放起爆竹,震耳欲聋。
当迎老爷队伍,走到你眼前时,你会发现,这是由几百人组成的游行队伍,有敲锣打鼓的、有英歌锣鼓表演的、间有唱潮剧角色的……最吸引人的便是舞英歌的:有红脸红须的杨志、黑须满腮的李逵、和尚装束的鲁智深……队伍中必有一人扮时迁,手执布制长蛇,穿梭腾跃,交流舞姿动作和舞蹈图形信息,前棚舞蹈队伍表演时,敲击着木棒和小鼓,伴随着“冬冬喳,冬冬喳,冬冬喳”的英歌锣鼓节奏,紧凑迅速地以优美的舞姿,演绎出各式各样的舞蹈动作。
正月初十后,潮汕变得清淡起来,学校大都已经开学了,大人们又开始工作了,不知不觉中,一个年味十足的春节又过去了,迎来的又是新的一年!
潮汕的春节初中生篇三
奶奶对儿时的年没什么记忆了,她只记得小时候的日子太苦了。后来她遇到了比她大两岁的爷爷。
两个人互相扶持、白手起家,终于将这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奶奶总对我说:“原以为这日子已经很圆满了,但是等你这个小娃娃出生后,我才发现啊,原来日子可以更圆满。”
妈妈说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奶奶做米花糖,奶奶先把麦芽糖放在铁锅里熬,熬到一定程度后迅速把米花倒入锅中搅拌,让米花裹上晶莹剔透的麦芽糖,然后再倒入一个方形的铁皮托盘里,再压得紧紧实实的,等它冷却后划出一块一块方形的'米花糖。奶奶会挑些卖相好的米花糖,装上两三袋子送给隔壁邻居。
小年夜,爷爷奶奶家总是格外热闹,我和爸妈、姨妈姨夫还有哥哥都会去爷爷奶奶家过节,奶奶的经典拿手好菜“冰糖酱鸭”制作起来很费时间,一下午的慢炖让鸭肉几乎入口即化,烧好的酱鸭放在盘子上,旁边放一碗酱汁,在开吃的时候淋到酱鸭上,另盛出一份酱汁配上陈皮、话梅等,做红烧豆干。小年夜那天我是顾不上看电视或者找朋友们玩耍的,紧紧黏在奶奶身后,美其名曰帮她“试口感”,其实是想先吃上几口。
三代人的过年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重合,当岁月慢慢染白了爷爷奶奶的乌发,当皱纹悄然爬上父母的眼角,对于我来说,过年时一家人能够围坐在餐桌旁吃上一顿年夜饭就是莫大的幸福了。
看着窗外万家灯火,看着家人脸上的笑容,我默默地在心中许愿:“愿山河锦绣、国泰民安、家人安康。”
潮汕的春节初中生篇四
每个地方在过春节的时候,都会有当地的习俗,在潮汕,是怎样过春节的呢?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潮汕的春节。
作文。
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大家是否知道此诗描写的节日?没错,这首诗描写的是春节习俗,那么下面我写的同样是有关春节习俗的。
潮汕人民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灶神上天”后,便开始准备大扫除,对屋里屋外进行装修、重新布置,还要蒸制红踩桃、鼠曲踩、萝卜糕、炸粿等食品;到大年初一这一天家家户户贴上。
春联。
吃过午饭后全家大小都要沐浴、洗头、穿新衣。然后备好自家的供品然后请老爷来保护全家平平安安这是潮汕传统习俗事关家宅一年头衰当然初一十五还要拜天公、佛祖、月娘、观音娘娘、财神、土地公公、祖宗等。还未出花园的孩子还要拜公婆母。除夕夜晚一家人围着炉子吃团圆饭无论平时分散在多远的地方都必须赶回家来团聚。到十点的时候正是小孩子玩耍拿红包的时间长辈给晚辈送红包表示祝福。初一开始到正月十九日大家都忙着去拜年、做客。当然拜年可不是那么简单小孩要对主人说“阿姨奶奶叔叔。。。。。。生意兴隆、身体健康主人和客人还要互相赠一对橘子以表祝福。
春节,是全国颇为隆重的一个节日,是告别旧年迎新年的一个大好日子。许多地方都是张灯结彩,处处充满欢声笑语,处处洋溢着浓浓亲情。
潮汕春节过得分外热闹,处处都是喜庆的味道。这一天,男女老少都要在午后换洗,穿上新衣,显得更有精气神。小孩换洗后第一件大事就是恭贺新年领红包啦!恐怕第二件大事才是买各式各样的爆竹来玩。爆竹声声,还真有年味。孩子们闹得闹,大人们忙得慌。大人们在这一天还必须准备好祭祖的贡品,几家子团聚一堂,见面道贺,一片欢笑,可还真是热闹哩!
“新年新气象。”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高高挂起红灯笼,寓祝来年红红火火;门外贴起了红。
对联。
寓祝来年的生活如同对联写的一般美好。爆竹声声响连天接连不断。在这万象更新的日子里无论走到哪都是欢笑一片。孩子们玩累了也大概是黄昏前回到家了便闻见一股香味袭来让人不禁馋起嘴赶紧一家聚集一块儿吃团圆饭。不同于往日的是——多了发自内心的欢乐。最后莫过于家家户户都会做的——看春晚。看着电视里观众们快乐的表情电视前的我们也都笑了。笑是整个春晚最大的特点。最后随着主持人的呼声我们告别了旧年迎来了新春的第一天!
第二天,新春的余兴并没有终止,孩子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嬉闹。快乐的气氛也一如既往的笼罩着世界。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潮汕,那里有着独特的风俗,春节更为热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
除夕真热闹。除夕下午我们都得邀请他们一起來「辞岁」,欢度这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农家水缸要贮满水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除夕夜要守岁,守候新春来临,等待新年钟声敲响后,才能睡。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柑,桔,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
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到了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才能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
潮汕的春节初中生篇五
新的一年在孩子们的欢笑声和大人的忙碌中开始啦。
潮州人最为重视的就是除夕啦。腊月三十早晨,家家户户要做祭祖宗。奶奶拿出准备已久的糯米粉加水和成面团,用手推、压、拽、拉,直到面团变得松软,像泥巴一样,在捏内成一小团一小团的,压扁呈圆形。接着,要加入米饭、花生、蘑菇和虾子。最后封口,用刻啦花纹的桃形模子把定型就能放到锅里蒸啦。煮熟的分外诱人,但得先祭拜祖宗自己才能大快朵颐。
下午的时候,父母就要发利市,把钱装在红包中给孩子,小孩子借啦钱后要对大人连声说:“恭喜发财,恭喜发财。”收完红包已是三点多啦,大家匆匆洗好澡就把钱包放在啦身上。
晚上的时候,全家人要放鞭炮,守岁。妈妈拿出大捆的鞭炮,算好时间,这家放完鞭炮,那家就响起啦“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全村人都在沸腾,我躺在沙发上昏昏欲睡,几次要进入梦乡,却被奶奶打醒:“不要睡,睡啦后神佛就不会赐福给你啦。”我点啦点头,门外的鞭炮声震耳欲聋,我强打起精神,看着火花在黑暗中乱窜。时间像沙漏般慢慢地流下,当墙上的大钟敲啦十二下后,我便想得到啦指令似的跑进房间呼呼大睡。
春节与除夕相比之下是比较清闲的。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服去走亲访友。“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百年初三四”。所以很多人备上礼物马上去啦朋友家啦。在礼物中,橘子是必不可少的,主人会在客人的橘子中留下两个,然后再把自家的橘子拿出来与客人交换,有种说法是:互赠吉利。
春节很快就过去啦,许多人不得不到异地工作,母亲会送着儿女走出村口。于是,信念在母亲驻足于村口的时间中流过。远处,夕阳渐落。
潮汕的春节初中生篇六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干消夜酒,倾囊分遍x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大家是否知道此诗描写的节日?没错,这首诗描写的是春节习俗,那么下面我写的同样是有关春节习俗的.。
潮汕人民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灶神上天”后,便开始准备大扫除,对屋里屋外进行装修、重新布置,还要蒸制红踩桃、鼠曲踩、萝卜糕、炸粿等食品;到大年初一这一天家家户户贴上春联,吃过午饭后全家大小都要沐浴、洗头、穿新衣。然后备好自家的供品,然后请老爷来保护全家平平安安这是潮汕传统习俗事关家宅一年头衰,当然初一十五还要拜天公、佛祖、月娘、观音娘娘、财神、土地公公、祖宗等。还未出花园的孩子还要拜公婆母。除夕夜晚,一家人围着炉子吃团圆饭,无论平时分散在多远的地方,都必须赶回家来团聚。到十点的时候,正是小孩子玩耍,拿红包的时间,长辈给晚辈送红包表示祝福。初一开始到正月十九日,大家都忙着去拜年、做客。当然,拜年可不是那么简单小孩要对主人说“阿姨,奶奶,叔叔……生意兴隆、身体健康,主人和客人还要互相赠一对橘子以表祝福。
这就是我们家乡潮汕的春节习俗,你们呢?
潮汕的春节初中生篇七
春节,是每个小孩子都喜欢的节日,我也不例外,潮汕的春节从腊月开始,各家各户就都忙了起来。
我们先是去了花市逛,买好几盆橘子树和一些灯笼,每家每户门口都会有两三盆橘子树,以及红火的灯笼。乡下的房因为是自己盖的,所以会有好几层楼,大扫除没有两三天是扫不干净的。当然,贴对联可是传统,必不可少!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冷清的大房子突然变得热闹,这可不是夸张,你想想,十五个大人,十九个小孩,气氛可祥和了,寒冷的冬天即使不开暖气,也不会有寒意。
除夕的夜晚,家家亮着灯,我们坐在大厅上,大人一桌,小孩一桌,舅舅拿起火锅,时不时看看水煮开了没,婶婶姨妈们则切好食材,一盘一盘端过来。水开了,热雾使我的眼睛朦胧,可我却能感受到每个人都是欢乐的,回老家真是好,城市可没有这么热闹!
看着眼前的饭菜,不由得叫人眼前一亮,白切鸡、金针菇、牛肉丸、雪花牛……拌着沙茶酱,味道好极了!吃饱饭,已经是九点多了,可孩子们都神采奕奕,毕竟就要迎来新的一年了。眼前的新年专属节目正在播放广告,孩子们不知是谁起了头,个个都在讨论明天去哪放鞭炮,去哪玩。一眨眼,凌晨一点多了,不论是大孩子还是小孩子,多多少少都有点困意。第二天一起,已经是新的一年了。
一家一家的到来,人人穿着新衣服,红色随处可见。脸上都带着笑容,大人笑,因为挺久不见自己的兄弟姐妹,小孩笑,因为觉得过年很好玩。
汕头的春节年味特别浓,和广州的春节十分不一样,可我更爱老家的春节,能见到自己要好的姐妹,能接触新奇的事物。听,他们又去放烟花了,这么好玩,这么热闹一定要去!
潮汕的春节初中生篇八
在潮州,过的最热闹的节日非春节莫属啦。人们大都在春节这几天寄托啦新年的愿望。
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五六家家就开始大扫除,忙的不可开交。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好在新年的第一天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紧接着,家家户户都忙着购买年货准备过年。
除夕这天,家家都会在家中用丰盛的酒菜祭拜祖宗。因此,在除夕这天,到处都可以闻到酒肉的香味。据说,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在这天都会来扰乱人们的生活,但它们怕红,如果贴上红对联,它们就不会再来扰乱。于是,在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门口都贴上啦红对联,男女老少穿上新衣。在这天里,常年在外工作的人们,除非万不得已,都要赶回家吃顿团圆饭。在这一天晚上,大家都到很晚才睡觉。一些人家家里灯火通宵,直到第二天早上天亮才关灯。
俗话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在正月初一初二两天,大家都会上亲戚朋友家拜年,祝愿亲戚朋友在新的一年里能吉祥、顺心。有的做生意的老板,在正月初一开张做生意,即使是几分钟也行。也许是因为在一年的第一天里开张,能象征着一年里永远顺利吧。
不久,元宵上市,在这天晚上,都会举行焰火晚会。于是,家家户户早早的就吃完晚饭,蜂拥而至,到滨江长廊看烟花。这一天,潮州古城会分外热闹。
春节差不多在元宵过后结束,孩子们该上学,大人们也该工作。虽然潮州的春节并无农村的隆重,但节日气氛还是蛮浓的!
潮汕的春节初中生篇九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潮汕人,在我看来,潮汕的春节才是最有趣的。
潮汕的春节,在正月初一开始,和其他地方是一样的。这一天,正是我们辞旧迎新的日子。沉浸在喜气洋洋的人们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贴对联,兴致勃勃的人们把旧对联小心翼翼地撕下来,再把事先备好的新对联贴上去,把对新年的美好愿望都寄托在对联上。
这一天,最有趣的一件事就是:大,人,不,许,发,脾,气!小孩子们可喜欢了,因为在这一天,不管这么淘气,大人都不会发脾气。据说不发脾气的大人前途才会更好。可是,过了这一天。小孩子们可就遭殃了,大人们就要新账旧账一起算了,哈哈哈!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一般都有鸡肉,鸭肉,鸡蛋,蘑菇,猪肉,还有鱼肉,鱼肉的蕴意是年年有余,馄饨则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它,预祝寿长百年。吃枣的意思是春来早,吃柿饼表示事如意,吃杏仁意思是幸福来,吃豆腐表示全家福,吃三鲜菜的意思是三阳开泰,吃长生果表示长生不老,吃年糕的意思是年糕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这一天除了吃年夜饭还要守岁。少年,青年守岁为了让时间过得慢一些,为老人守岁则表示长命百岁的意思。
我们潮汕的春节怎么样,是不是很有趣呢?来自远方的朋友,你们的春节是这样的呢?跟我分享一下吧!
潮汕的春节初中生篇十
除了亲朋好友,初一早还有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现在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每个地方迎老爷的日子不完全一样。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都要彻头彻尾地大扫除,上至灯罩门窗、下至用物被帐,都要清洗,此谓之“采囤”。
除夕前大家都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对于潮汕人,除鸡、鹅、鸭、鱼肉外,还要贴春联、挂福字、买春花,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为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
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首先必须“拜公祖”(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坐,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然后后面3天就不能动扫帚拖把,以表敬意。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我知道的,一般是木耳、花生米、豆干、针菜/黄花菜、香菇。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这时,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对于潮汕春节习俗,除夕夜就是“过年”。
所以,外出的家人这天都得赶回家团聚。晚上全家吃团圆饭,基本都是吃火锅,即“围炉”。饭后也不得先行离桌,意为团团圆圆;饭菜也必须有剩,且不能倒掉,意为年年有余;。等到全家人都吃完,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而且必须在饭桌上发。
除夕晚上家里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还要在米缸、锅鼎压钱和大吉,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熬甜汤、鸡鸭鱼、拜天公、灶神、地主爷、床婆婆,当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放鞭炮。
关于甜汤这里不得不提到姜薯,只有在潮阳和惠来的部分滨海地区的山地种植。潮汕人特别是潮阳人喜欢吃姜薯。除夕围炉,甜姜薯都是菜式上的“常客”。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是绝对不能忘记的。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
拜年,又称为“拜正”。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但一般是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所以,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有这样的玩笑,大年初一拜年,出门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也戏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所以也叫女婿日。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传说,正月初七是始祖“人”的生日,女娲氏开天辟地,第一日作鸡,二日作狗,三日作猪,四日作羊,五日作牛,六日作马,七日作人,因而把初七称为“人日”。潮汕俗语:“七样羹,七样羹,大人吃了变后生(年轻),奴仔(孩子)吃了脸红润,姿娘(小女孩)吃了像朵花。”
所谓七样菜,其实不是一道菜,而是一道用七种蔬菜混合做成的青菜。把白萝卜,厚合,葱,蒜,韭菜,芹菜,春菜,各采集一小撮,洗净,放于加油的热鼎爆炒而成,食之有各种味道,甜、涩、苦、香、辣,好像生活的各种滋味,开春先尝个遍,新的一年也就不会遭受磨难挫折,万事畅通如意,心想而成。
食七样菜,其实就是品尝生活,也是取个好兆头。按潮汕话的谐音来说,白萝卜为“菜头”,取其“彩头”之意,韭菜(久菜)取其“长长久久”,春菜取其“万物回春”,葱也就是“聪,聪明”的意思,芹菜的谐音为“勤快”,厚合、大蒜取其“诸事合算”之意。
其实,现在许多年轻人并不知道初七食七样菜的真正意义,只是知道正月初七要吃七样菜,便买了七种菜回家炒了吃。吃七样菜,也就是吃个好兆头好意义好心情,意图新一年吉祥如意、财丁兴旺、一帆风顺。
潮汕七样羹的寓意分别是:合家平安(厚瓣(潮汕音:合)菜)、大发财(大芥菜)、春来发芽(春菜)、勤劳致富(芹菜)、飞龙在天(飞龙菜/菠菜)、聪敏精算(葱蒜)、长长久久(韭菜)。
潮汕的春节初中生篇十一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干消夜酒,倾囊分遍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大家是否知道此诗描写的节日?没错,这首诗描写的是春节习俗,那么下面我写的同样是有关春节习俗的。
潮汕人民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灶神上天”后,便开始准备大扫除,对屋里屋外进行装修、重新布置,还要蒸制红踩桃、鼠曲踩、萝卜糕、炸粿等食品;到大年初一这一天家家户户贴上春联,吃过午饭后全家大小都要沐浴、洗头、穿新衣。然后备好自家的供品,然后请老爷来保护全家平平安安这是潮汕传统习俗事关家宅一年头衰,当然初一十五还要拜天公、佛祖、月娘、观音娘娘、财神、土地公公、祖宗等。还未出花园的孩子还要拜公婆母。除夕夜晚,一家人围着炉子吃团圆饭,无论平时分散在多远的地方,都必须赶回家来团聚。到十点的时候,正是小孩子玩耍,拿红包的时间,长辈给晚辈送红包表示祝福。初一开始到正月十九日,大家都忙着去拜年、做客。当然,拜年可不是那么简单小孩要对主人说“阿姨,奶奶,叔叔。生意兴隆、身体健康,主人和客人还要互相赠一对橘子以表祝福。
这就是我们家乡潮汕的春节习俗,你们呢?
潮汕的春节初中生篇十二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大家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嘴笑;对有工作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人,最中听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小孩,他们最希望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谑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谑者称年初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潮汕的春节初中生篇十三
正月初二、初三、初四,嫁出去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情意却甚浓,真正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可是,现在回娘家,不仅可以吃晚饭,还可以留宿娘家,时代也在变化。。。
潮汕的春节初中生篇十四
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都开始贴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农历新年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潮汕人贴春联多在除夕上午或下午。春联内容多反映出潮汕人勤劳上进、团结和睦特点。如“和睦一家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勤生产五谷丰登,善治家六畜兴旺”等等。有时,大家就在单扇门儿或谷簟、福龛上贴着斗大一个“春”字。一来表示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二来借“春”与潮州话“存”谐音,表示年年有余良好愿望。
宰畜牧一般为鸡、鸭、猪、鱼,为了祭祖和祭神用,这天大大小小都忙不亦乐乎!
潮汕的春节初中生篇十五
一、贴门神、春联。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每当大年三十日(或者是廿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荼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捡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小“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门神。”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荼、郁垒,而是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厂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西游记》中的叙述就更加详细了:泾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犯了天条,罪该问斩。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泾河龙王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对弈。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打了一个盹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宝奏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太宗应允。那一夜果然无事。太宗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后代人相沿下来,于是,这两员大将便成为千家万户的守门神了。在今天潮汕一些旧式门楼的两扇大门上,我们还可以见到神荼、郁垒或两员雄赳赳的战将,形象似乎一样,但是仔细观察,其中一位手执钢鞭,另一位手执铁锏。执鞭者是尉迟敬德,执锏者是秦琼。
门联同样也是从桃符发展而来的。原来人们用桃木板画神荼、郁垒画像,挂在两扇门上。后来,画像又改成只写字的“门目”。但门目上两边各写两字,表达内容有限,人们觉得不过瘾,便又在大门两侧再挂上两块桃木板(后改用纸);写上了字数较多、能充分反映心愿的对子。据《宋史·蜀世家》载:蜀后主孟旭命学士为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说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对春联。明代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曾令各家贴对联,并将门联改名为春联一律用红纸书写。传说有一次,朱元璋亲自到民间察看,只一户人家没贴春联。一问,原来这人家是阉猪的,不识字,于是亲自动笔为他写了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由于历代大力提倡,使春联成为我国一种特殊的民间文艺形式,长盛不衰。潮汕人对春联更是重视,买一副春联,往往要琢磨很久。
传说,林大钦早年曾当过私塾先生。有一年正月初一日,东家夫人过生日,请来先生撰写春联、寿联。只见林大钦提笔沾墨,不假思索便写出此联。
在潮汕的春联中,经常还看到单扇门儿上或谷簟、福龛上贴着斗大的一个“春”字。“春”字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层表示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一层巧借“春”与“存”潮音的相谐,表示年年有余的良好愿望。这跟北方人喜筵上吃鱼,谐音“余”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
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祀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入团团围坐,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菝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
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这时,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三、迎财神,放鞭炮。
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民俗活动,就是在子夜时分拜财神。按说,腊月二十四日诸神上天,人间的诸路神仙都上天“汇报工作”去了。但人们宁愿相信财神仍然不忘造福人间,会在这新春脚步来临之际将财气送到人间,所以各家各户要在这时候拜祭。于是,子夜钟响,鞭炮喧天,烟雾袅袅,仿佛是一团团瑞云祥气,再有那“财神到”的吆喊声,更给这子夜增添了不少热闹。关于鞭炮,不少书已经有过详细介绍,它原来是人们用来避邪祛灾的。《荆楚岁时记)中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恶鬼。”宗懔所载,似乎是承西汉东方朔《神异经·西荒经》之说: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长尺余,袒身,捕虾蟹,性不畏人。见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虾蟹。伺人不在,而盗人盐,以食虾蟹。名曰山臊,其音自叫。人尝以竹着火中,爆而出,臊皆惊惮。犯之令人寒热。此虽人形而变化,然亦鬼魅之类,今所在山中皆有之。东方朔所提的,即使有那么一回事,也恐怕只是一种动物而已,后代人以讹传讹,于是爆竹便具有了避邪怯灾的功能。不过,随着落后意识的逐渐淡化,潮汕人放爆竹一俗,已经很少包含驱鬼成分,而仅仅是为节日增添欢乐气氛罢了。而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到来,许多大中小城市都开始在节日禁燃鞭炮了。
潮汕的春节初中生篇十六
潮汕人都将除夕吃年夜饭称为围炉或守岁。围炉时桌子中间通常也会放一个潮汕人称为“暖炉”的火锅,也同样用来温热或煮熟食物,但却不是围炉的本意。也就是说,围炉指的是家人团坐而食。
为什么要团坐而食?回答是为了有利于辟邪避凶。清康熙《澄海县志》这样记载:“除夕祀先祖,聚宴通宵,谓之守岁。鸣金放炮以辟邪。”原来在古代,“年”或“年兽”曾经被认为是一种邪恶的东西,每逢岁末就要出来害人。为了躲避危险,全家人要围坐一起吃饭,互相照顾守护,所以吃年夜饭又被称为“守岁”。所以围炉的时间很长,往往通宵达旦,远非现今到酒楼匆忙轮替吃年夜饭所能比拟。
潮汕人在除夕当天,会准备很多供品祭祀祖先。这些供品主要有三大类:由猪肉、鸡、鹅、鸭和鱼组合而成的'三牲,由红桃粿、发粿(酵粿)、菜头粿、鼠曲粿等组成的粿品和用香菇、木耳、针菜、豆干等组成的斋菜。潮汕人将准备食物祭拜祖先看成是感恩,而将分享胙肉等祭品当成是纳福。祭则受福,天经地义。
在潮汕地区,春节期间人们素有访亲问友的习俗。在悠悠茶香里互贺新春,闲话家常,是佳节中最暖心的享受。而伴茶的潮式茶点则色香味俱全,更为古色古香的茶添上一抹典雅,一份悠然。
春节潮汕常吃的美食茶点有:朥饼绿豆饼米方、豆仁方、酥糖莲子糖、莲藕糖、马蹄糖、束砂等。
潮汕的春节初中生篇十七
潮汕地区有一句俗语叫做:“游神正二月。”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之中,潮汕子弟始终保留着一些古代中原的民风民俗,其中,潮人岁末“酬神”和年初“游神”,就是潮汕民间一项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那么今天的传统节日就为你介绍潮汕春节游神风俗。
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一,潮汕民间开始“谢神”,也就是酬谢神对人间“恩情”的“感恩”,这项活动一直持续到十二月二十四日。从腊月二十四这个“年关”起至来年正、二月,潮汕乡村各乡各里先后进行着各种“游神赛会”活动。
所谓游神赛会,实际就是潮汕各乡各里的民间狂欢节,是从腊月下旬至正、二月,各乡村择吉日(或固定时间)游神赛会。所游的神,既有城廊供奉的神,也有本地造出来并供奉在乡里四个门头的神,总之都属儒释道诸神。如“三山国王”、“妈祖”、“关爷”、“注生娘”、“大老爷”、“二老爷”、“三老爷”、“龙尾爷”、“城隍老爷”等。
潮汕的游神赛会,有的只有赛会,有的是游神、赛会兼而有之;有的`只是祈福活动,有的是度厄、驱邪和祈福、招财兼而有之,数量众多,名目繁杂,例如揭阳榕城有“城隍老爷出巡”、正月十一至十五日“行彩桥、摸虎狮”等。
另有乔林村烟花火龙火凤、山东围游灯笼、榕江迎春花船、提灯跳火堆、庵后游神时巫师上钉床、正月十三日炮台新寨村、石牌村的“做灯酒”,澄海冠山正月十七日至十九日“敬娘妈、关公赛大猪传统盛会”,达濠东湖乡的“赛桌”,潮阳谷饶“祭将军宴”。
在澄海盐灶,农历正月二十一、二十二日“揖老爷”、二月十四日樟林“游火神”、隆都的“碌筒”、店市的“听古请丁”、正月十九日南砂“游灯”、西门港口村的“荡秋千”、二月潮阳县贵屿“彩街路棚”等。
潮汕民间的游神活动,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是请老爷。由乡里主事的长者,穿上盛装(红色唐装),锣鼓伴导,把老爷的神像从神庙中请出来,巡游经过的各家各户,都摆上神案、供品,鞭炮迎候,老爷神轿经过时,祭拜并燃放鞭炮。
第二是把老爷送到“巡宫”、“老爷厂”(祠堂)供奉。巡宫中摆着供品、古董、字画,布置盆景或园林小景。“巡宫”对面搭戏台,日夜演戏,供“老爷”和乡民观赏、作乐。经过祭拜后,乡民把供品收起。
第三是把老爷重新请上轿,绕乡村各巷路巡游。这次巡游,有“文游”也有“武游”。
“文游”是在“巡宫”举行祭拜仪式后,把老爷请上金膝木雕做成的金碧辉煌的“文轿”,由选定的年轻力壮的青年抬着,前导抬着“xx老爷出巡”、“肃静”、“回避”等匾额,犹如古代官员出巡。
有的地方还由年轻力壮的村民挑起缠绕成硕果形状的红彤彤的鞭炮担子,点燃后挑着在老爷轿前疾跑,接着有仪仗乐队伴导,俗称游锣鼓,巡游乡里的大街小巷,再绕乡里边界游行一圈,再回到神庙(巡宫)。
潮人游神的“文游”就是娱神,标旗、花篮、锣鼓、乐队全出动。配合巡游的是一个庞大的仪仗队,除了旌幡宝盖、高灯彩旗外,还有英歌舞队、标旗队、扮士戏、动物舞队、大锣鼓队等。标旗队是主角,英歌舞是前奏先锋,名为驱邪避鬼,营造气氛;扮士戏和动物舞是点缀和助兴;大锣鼓是衬托和呐喊。
标旗队是游神的一大看点。标旗有三款:大标旗、古风旗和中联旗,造型华丽,均为潮绣之精华。大标旗长达二丈、宽八尺,旗面绣缀青龙白虎,气势张扬,由八名壮汉撑举,能选中撑举大标旗的都是当地美男子,装扮一式用长衫,气宇轩昂,步履铿锵。
中联标长仅丈余,宽则五尺左右,由几十面联接成一个逶迤的队伍,由妙龄少女侧身斜担,后面则由一中年妇女轻扶标尾。担标旗的少女都是乡里最标致的,身材高挑、身段婀娜、面貌亮丽、神态大方、莲步娉婷,特别是第一标,更是千挑万选。扶标尾的系中年妇女,温婉秀润、性感高雅、华丽大度,款款而行,轻轻招摇,观者往往入迷。
古风旗阵又是另一番景象。突出的是人不是旗,由五人组成,为金、木、水、火、土之象。五人皆高大威猛之壮汉,眼戴墨镜、双颊鼻烟浓黑、皂衣斜披、腰系绕眉、足绑脚鞒、鞋装铜珑、一步一顿,叮当作响,边走边抽烟、嚼肉、喝酒。
肩扛古风旗是一面漫卷起来的彩旗,上有北斗七星,色分青、黑、白、赤、黄,代表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气势雄浑。
游神期间的鼓乐队也很有特色,有的乡村还遴选并训练上百名年轻貌美女子组成笛子队,在司鼓师的指挥下,奏起了潮州音乐,悠扬动听,让神明高高兴兴,神人同乐,欢庆丰收,祈福新年。
“武游”是在祭拜仪式过后,把老爷请上“武轿”,并用红丝绸布将神像固定在神轿上,巡游时,抬轿者要用双手撑起,疾跑狂奔,跑完村子的巷子,又跑出田洋,并巡行村界,再回到神庙。“武游”其实就是“用神”,是凭借神之“神力”,驱逐邪宿,给村民带来福运,为民造福。
有的乡村游神,既有“文游”也有“武游”,有的只有“文游”没有“武游”,有的只有“武游”没有“文游”。如棉湖游神,48社48班锣仗队,正月十三“请神”,正月十四“文游”,正月十五“武游”,俗称“走安街”。届时整个棉湖镇人山人海,人流横冲直撞,热闹非凡。
游神是潮汕神文化活动最有特色者,是潮汕地区极为典型的和谐文化活动。春节期间潮汕民间的游神赛会,不仅是当地旧时乡村的一种民间娱乐形式,也是一个大型的民间狂欢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