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摇篮教案(汇总16篇)
教案应当合理运用教学技巧和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该注意学习活动和评价方式的合理搭配,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通过%20教案是教师为指导教学设计的一种规范化的工具,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以及评价方法等内容,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20+%20在编写教案时,我们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因此教案要具有针对性且师生易于理解和接受%20+%20下面是一些教案示例,供大家参考。通过学习这些教案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设计的要点,并借鉴其中的优秀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大班音乐摇篮教案篇一
设计意图:
多通道参与原则,是当今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借助音乐欣赏《摇篮曲》来尝试、实现这一原则。通过听觉以外的其他感觉通道,如:唱歌、表演、绘画等相互的运用、融合,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
活动目标:
1.知道摇篮曲是东北民歌。通过欣赏能听出歌曲的内容,进行母爱教育。
2.通过对歌曲的感受,能说出歌曲的性质(优美、缓慢)。
3.知道这是妈妈摇宝宝睡觉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活动准备:
2.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3.表现歌词内容的图片3幅。
4.幼儿人手一个娃娃和一块小毛巾。
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大意。
难点: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性质。
活动过程:
(一)感受《进行曲》。
1、幼儿听音乐《学做解放军》排队、踏步走进教室坐好。
2、让幼儿自己说说听完这首曲子的感受(幼儿自由发言,老师进行及时鼓励和表扬)。
3、教师小结《进行曲》的性质和特点(欢快、有力、速度稍快)。
(二)肢体动作体验、感受。
用宝宝哭的声音引出《摇篮曲》。老师告诉幼儿:“刚才的《进行曲》力度太强了,把宝宝吵醒了,请小朋友帮我想一个好办法哄宝宝不哭。”幼儿自由回答(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每当幼儿想出一种办法,尤其是与别人不同的办法时,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夸奖孩子并和其他幼儿一起用动作体验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体验后让幼儿说说感觉(轻轻地)。
(三)感受《摇篮曲》。
1.老师:“小朋友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我想给宝宝唱首歌,可是不知道这首曲子行不行,请大家帮我听一听。”欣赏第一遍〈摇篮曲〉,要求幼儿仔细倾听。
2.欣赏完乐曲,组织幼儿说说感受(优美、缓慢)。老师:“这首曲子真美,宝宝睡着了,我们把她放进卧室去吧。”老师边唱边做拍手、拍腿动作,让幼儿感受2拍子。操作完毕,让幼儿说说是几拍子乐曲?(2拍子);哪一拍强?哪一拍弱?(拍手的一拍强、拍腿的一拍弱)顺势告诉幼儿2拍子强弱规律:强弱。
(四)结合〈摇篮曲〉深入进行肢体感受组织幼儿双手成摇篮状,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轻轻地、柔柔地)。
(五)运用倾听法,分段欣赏〈摇篮曲〉。
1.幼儿结合第一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一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一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2.幼儿结合第二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二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二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3.幼儿结合第三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三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三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4.为幼儿解释歌词中难以理解的词,如:“娘”。(过去的年代,把妈妈叫做“娘”)。
5.老师可着重讲解第二段歌词,让幼儿说说长大后自己的愿望是什麽?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表扬幼儿有志气)。
6.老师把歌曲整体为幼儿演唱一遍。
(六)介绍歌曲出处(是一首东北民歌,是妈妈摇宝宝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七)进行母爱教育。
1.老师:“在我们小的时候,每天晚上是谁哄我们睡觉的?”幼儿集体回答(妈妈、爸爸)。向幼儿进行母爱教育:爸爸、妈妈很辛苦,每天要上班,下了班还要照顾我们,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麻烦爸爸、妈妈。
2.鼓励幼儿回家用一个动作来感谢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如:亲一下、抱一下、搂一下等),也可为父母捶捶背、揉揉肩等。
(八)补充加深活动。
1)把课中所用的材料投放在活动区内,让幼儿自己放乐曲,自己欣赏,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体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2)以〈宝宝的摇篮〉为主题,设计几个小栏目,让幼儿描述、绘画,加深亲子之情。
活动延伸:
幼儿每人抱一个娃娃,边欣赏乐曲边摇娃娃睡觉,风起了,会给娃娃盖被子,体验父母的辛苦。教学活动在舒缓、优美的乐曲中结束。
活动反思:
摇篮曲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音乐体裁,很多的作曲家都写过许多优秀的摇篮曲,平时生活中也能接触到较多的摇篮曲。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对于幼儿说来不算陌生。在本活动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并特别关注幼儿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幼儿说、唱、想象和创造,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大班音乐摇篮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一、通过多种形式,欣赏感受《摇篮曲》轻柔、优美、舒缓的特点,理解摇篮曲的性质。
二、能够大胆地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布娃娃每人一个,把桌子布置成小床。
《舒伯特的摇篮曲》;哭声;背景图。
铝板琴。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幼儿随教师进行音阶哼唱,随后播放哭声录音,引出娃娃,讲述有关情节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欣赏欲望。
二、通过多种方式帮幼儿欣赏《摇篮曲》。
(一)画音乐。教师随音乐画画,让幼儿初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教师可以用动作和语言启发、引导幼儿知道摇篮曲的特点:《摇篮曲》是为哄宝宝睡觉唱的歌曲,它听起来温柔、优美、安静,很容易让宝宝进入梦乡。
(二)唱音乐。请幼儿跟随铝板琴哼唱《摇篮曲》,感受歌曲的温柔和优美。
(三)用动作表现音乐。请幼儿大胆为歌曲创编动作,并跟随音乐做动作。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哄宝宝睡觉的动作。
2.幼儿选择自己的宝宝抱好,边欣赏歌曲边用轻柔的动作哄娃娃。(自由创编)。
3.请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边哼唱,边做哄宝宝的动作。(选典型动作集体表演)。
4.请幼儿用枕巾当摇篮,两两合作哄宝宝入睡后,放到四周的“床”(桌子)上睡觉。
5.教师扮演妈妈请幼儿做孩子,一起听《摇篮曲》的音乐自由表演。并引导幼儿用轻柔的动作舞蹈,保持宁静的气氛。
(欣赏过程中教师一边跟音乐哼唱歌曲,一边轻抚每个幼儿,让幼儿通过听、身体接触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优美、温柔和宁静。)。
三、活动自然结束。
大班音乐摇篮教案篇三
多通道参与原则,是当今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借助音乐欣赏《摇篮曲》来尝试、实现这一原则。通过听觉以外的其他感觉通道,如:唱歌、表演、绘画等相互的运用、融合,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
1.知道摇篮曲是东北民歌。通过欣赏能听出歌曲的内容,进行母爱教育。
2.通过对歌曲的感受,能说出歌曲的性质(优美、缓慢)。
3.知道这是妈妈摇宝宝睡觉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1.幼儿园教育活动音乐磁带。
2.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3.表现歌词内容的图片3幅。
4.幼儿人手一个娃娃和一块小毛巾。
重点: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大意。
难点: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性质。
(一)感受《进行曲》。
1、幼儿听音乐《学做解放军》排队、踏步走进教室坐好。
2、让幼儿自己说说听完这首曲子的感受(幼儿自由发言,老师进行及时鼓励和表扬)。
3、教师小结《进行曲》的性质和特点(欢快、有力、速度稍快)。
(二)肢体动作体验、感受。
用宝宝哭的声音引出《摇篮曲》。老师告诉幼儿:“刚才的《进行曲》力度太强了,把宝宝吵醒了,请小朋友帮我想一个好办法哄宝宝不哭。”幼儿自由回答(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每当幼儿想出一种办法,尤其是与别人不同的办法时,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夸奖孩子并和其他幼儿一起用动作体验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体验后让幼儿说说感觉(轻轻地)。
(三)感受《摇篮曲》。
1.老师:“小朋友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我想给宝宝唱首歌,可是不知道这首曲子行不行,请大家帮我听一听。”欣赏第一遍〈摇篮曲〉,要求幼儿仔细倾听。
2.欣赏完乐曲,组织幼儿说说感受(优美、缓慢)。老师:“这首曲子真美,宝宝睡着了,我们把她放进卧室去吧。”老师边唱边做拍手、拍腿动作,让幼儿感受2拍子。操作完毕,让幼儿说说是几拍子乐曲?(2拍子);哪一拍强?哪一拍弱?(拍手的一拍强、拍腿的一拍弱)顺势告诉幼儿2拍子强弱规律:强弱。
(四)结合〈摇篮曲〉深入进行肢体感受组织幼儿双手成摇篮状,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轻轻地、柔柔地)。
(五)运用倾听法,分段欣赏〈摇篮曲〉。
1.幼儿结合第一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一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一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2.幼儿结合第二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二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二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3.幼儿结合第三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三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三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4.为幼儿解释歌词中难以理解的词,如:“娘”。(过去的`年代,把妈妈叫做“娘”)。
5.老师可着重讲解第二段歌词,让幼儿说说长大后自己的愿望是什麽?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表扬幼儿有志气)。
6.老师把歌曲整体为幼儿演唱一遍。
(六)介绍歌曲出处(是一首东北民歌,是妈妈摇宝宝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七)进行母爱教育。
1.老师:“在我们小的时候,每天晚上是谁哄我们睡觉的?”幼儿集体回答(妈妈、爸爸)。向幼儿进行母爱教育:爸爸、妈妈很辛苦,每天要上班,下了班还要照顾我们,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麻烦爸爸、妈妈。
2.鼓励幼儿回家用一个动作来感谢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如:亲一下、抱一下、搂一下等),也可为父母捶捶背、揉揉肩等。
(八)补充加深活动。
1)把课中所用的材料投放在活动区内,让幼儿自己放乐曲,自己欣赏,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体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2)以〈宝宝的摇篮〉为主题,设计几个小栏目,让幼儿描述、绘画,加深亲子之情。
幼儿每人抱一个娃娃,边欣赏乐曲边摇娃娃睡觉,风起了,会给娃娃盖被子,体验父母的辛苦。教学活动在舒缓、优美的乐曲中结束。
大班音乐摇篮教案篇四
多通道参与原则,是当今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借助音乐欣赏《摇篮曲》来尝试、实现这一原则。通过听觉以外的其他感觉通道,如:唱歌、表演、绘画等相互的运用、融合,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
1.知道摇篮曲是东北民歌。通过欣赏能听出歌曲的内容,进行母爱教育。
2.通过对歌曲的感受,能说出歌曲的性质(优美、缓慢)。
3.知道这是妈妈摇宝宝睡觉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1.幼儿园教育活动音乐磁带。
2.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3.表现歌词内容的图片3幅。
4.幼儿人手一个娃娃和一块小毛巾。
重点: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大意。
难点: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性质。
(一)感受《进行曲》。
1、幼儿听音乐《学做解放军》排队、踏步走进教室坐好。
2、让幼儿自己说说听完这首曲子的感受(幼儿自由发言,老师进行及时鼓励和表扬)。
3、教师小结《进行曲》的性质和特点(欢快、有力、速度稍快)。
(二)肢体动作体验、感受。
用宝宝哭的声音引出《摇篮曲》。老师告诉幼儿:“刚才的《进行曲》力度太强了,把宝宝吵醒了,请小朋友帮我想一个好办法哄宝宝不哭。”幼儿自由回答(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每当幼儿想出一种办法,尤其是与别人不同的`办法时,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夸奖孩子并和其他幼儿一起用动作体验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体验后让幼儿说说感觉(轻轻地)。
(三)感受《摇篮曲》。
1.老师:“小朋友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我想给宝宝唱首歌,可是不知道这首曲子行不行,请大家帮我听一听。”欣赏第一遍〈摇篮曲〉,要求幼儿仔细倾听。
2.欣赏完乐曲,组织幼儿说说感受(优美、缓慢)。老师:“这首曲子真美,宝宝睡着了,我们把她放进卧室去吧。”老师边唱边做拍手、拍腿动作,让幼儿感受2拍子。操作完毕,让幼儿说说是几拍子乐曲?(2拍子);哪一拍强?哪一拍弱?(拍手的一拍强、拍腿的一拍弱)顺势告诉幼儿2拍子强弱规律:强弱。
(四)结合〈摇篮曲〉深入进行肢体感受组织幼儿双手成摇篮状,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轻轻地、柔柔地)。
(五)运用倾听法,分段欣赏〈摇篮曲〉。
1.幼儿结合第一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一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一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2.幼儿结合第二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二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二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3.幼儿结合第三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三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三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4.为幼儿解释歌词中难以理解的词,如:“娘”。(过去的年代,把妈妈叫做“娘”)。
5.老师可着重讲解第二段歌词,让幼儿说说长大后自己的愿望是什麽?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表扬幼儿有志气)。
6.老师把歌曲整体为幼儿演唱一遍。
(六)介绍歌曲出处(是一首东北民歌,是妈妈摇宝宝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七)进行母爱教育。
1.老师:“在我们小的时候,每天晚上是谁哄我们睡觉的?”幼儿集体回答(妈妈、爸爸)。向幼儿进行母爱教育:爸爸、妈妈很辛苦,每天要上班,下了班还要照顾我们,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麻烦爸爸、妈妈。
2.鼓励幼儿回家用一个动作来感谢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如:亲一下、抱一下、搂一下等),也可为父母捶捶背、揉揉肩等。
(八)补充加深活动。
1)把课中所用的材料投放在活动区内,让幼儿自己放乐曲,自己欣赏,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体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2)以〈宝宝的摇篮〉为主题,设计几个小栏目,让幼儿描述、绘画,加深亲子之情。
幼儿每人抱一个娃娃,边欣赏乐曲边摇娃娃睡觉,风起了,会给娃娃盖被子,体验父母的辛苦。教学活动在舒缓、优美的乐曲中结束。
摇篮曲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音乐体裁,很多的作曲家都写过许多优秀的摇篮曲,平时生活中也能接触到较多的摇篮曲。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对于幼儿说来不算陌生。在本活动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并特别关注幼儿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幼儿说、唱、想象和创造,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大班音乐摇篮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用心听音乐,根据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的高低做动作,辨别c大调的各音,训练听觉。
2、正确地使用节奏乐器,会用相应的乐器演奏打击乐,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3、通过视唱、打节奏,掌握弹奏方法,练习弹奏曲子,激发幼儿的兴趣,体验集体演奏的快乐。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5、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活动准备:
1、语言节奏谱一张。
2、打击乐器数个。
3、打击乐谱一张。
4、乐谱表一张。
5、电钢琴数台。
活动过程:
1、《律动》进场,
1)老师发口令:“小兵们准备出发”幼儿“是”在进行曲的音乐伴奏下有精神地走步。
2)音乐变弱:幼儿轻轻走路,老师按音乐的节奏轻声说:
发现敌人,认真侦察!幼儿弯腰半蹲着轻轻地走,手做持枪状边走边做寻找状进行侦察。
3)音乐变高(高音区)幼儿挺胸抬头走路,老师发令:
准备射击!幼儿做向天空射击打枪状,嘴里发出:!!纾纾。
4)音乐变强:幼儿用力走路,老师。
发现敌机,准备开炮!幼儿做向飞机开炮状,嘴里大声发出声音:
轰!轰!轰!轰!
5)老师弹奏急促的下重滑音表示敌机被打落并说:
敌机被消灭了―,幼儿边欢呼边跳跃,脚走八分音符的节奏,嘴里欢呼,
师:“对,我们胜利了,高兴吗?(高兴)那我们表示一下吧,笑一个吧!”
2、语言节奏游戏《指挥官在做什么》。
出示语言节奏卡:边问边做动作。
指挥官:
1)××××|××××|×××―|。
小兵小兵|幼:拍拍小手|吹喇叭―|。
我在干啥|。
2)×・×××|×・×××|×××―|。
小・兵小兵|幼:拍・拍小手打打鼓―|××××|。
我在干啥|。
3)××××|××××|×××|。
小兵小兵|幼:
我在干啥|。
3、训练听觉:小兵的本领真大,不但小手很能干,而且耳朵也很灵敏,来!一起听听音吧!
倾听教师弹出:说出音名,可做手势:上、中、下。
135|135|1─(3、5)。
356|356|3─(5、6)。
671|671|6─(7、1)。
师:我们的小兵真能干,幼:嘿嘿,我真棒!
4、新授:
(一)今天,我们小兵来学个新本领,看着乐谱演奏好吗?(好)。
1)一一介绍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双响简(叮嗒哗啦)。
2)出示图形卡片,引导幼儿探索三种乐器的不同声音。
师:小兵们,你们看这张图片上的符号代表什么乐器?)。
3)请小兵们把这些声音学出来(叮、哗啦、嗒)。
4)现在我们跟着好听的音乐用手演示一遍。
活动反思:
我这次上的语言活动是一节反馈汇报课,这次活动是根据绘本《给姑妈笑一个》改编的,在这次活动我先用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让孩子们体验玩的快乐,享受游戏的快乐。接下来就是看故事,先看故事第一部分,让孩子们了解只要人物,姑妈和宝宝,主要事件就是姑妈想要宝宝笑一个,接下来我是再看故事前先让孩子们看卡片,并且让孩子们自己来理解卡片内容,中一班的孩子们很聪明,观察很仔细,能准确理解画面内容。再看故事内容,看到故事里讲的和自己发现的是一样的会有成就感。最后让孩子们想办法让宝宝笑一个,孩子们都积极思考。最后告诉孩子笑是可以传递,让孩子把笑传给宝宝、周围的老师、身边的人。爱笑的宝宝人人爱。
大班音乐摇篮教案篇六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局部,根据音乐教学的意义中所提到的: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的意义决不应局限于音乐自身,它同时也要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体力,陶冶幼儿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使幼儿身心健康的生长。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2、发展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示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
3、引导幼儿了解摇篮曲的性质特点,知道这是一首东北民歌,启发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制订的依据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是通过各种表示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等而塑造出来的。而音乐又是一门时间艺术,是在时间中流动的,稍不注意就会流失过去,作为歌曲的欣赏幼儿可以借助于歌词来理解歌曲内容。大班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比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会神地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才干使幼儿与歌曲发生共鸣。
教学中的难点是: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难点制定的依据是: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和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幼儿的'认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越理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发生情感体验和联想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对幼儿来说和具挑战性,就象一个跳一跳就够得到的果实,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协助,幼儿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法、启发联想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
第一种欣赏法,这是音乐欣赏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赏法中又分为完整欣赏和分段欣赏两个层次。整首欣赏,其目的就是坚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给幼儿一种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摇篮曲的性质。因此教学中的第一遍欣赏是完整欣赏,给幼儿初步的音乐印象;然后再分段欣赏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再完整欣赏,这是幼儿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在运用欣赏法时为幼儿创设恬静温馨、有利于倾听的教学环境,借助于动感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声情并茂的的演唱。在听觉和视觉上给幼儿积极的刺激,使幼儿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绪有充沛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美好情感。
第二种启发联想法,音乐是表示人们的思想,反映社会实际生活的艺术,它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听众发生联想与想象。这首摇篮曲表示出的优美、温柔的情绪,妈妈对婴幼儿无限的疼爱与期望都会引发起幼儿的联想。比方在完整欣赏后启发幼儿:你想想妈妈在唱着摇篮曲哄婴幼儿睡觉的时候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在分段欣赏时教师启发幼儿联想妈妈是怎样爱自身的?从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发生爱妈妈的情感。在引导幼儿开展联想时我注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示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如语言和动作大胆地表达自身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第三种情绪感染法,因为音乐是一种表情的艺术,很容易使幼儿受到情绪的感染,它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典范的作用。在活动中除了欣赏录音外,我特别注重让幼儿欣赏我的演唱,因为通过声情并茂,面带微笑的演唱,和幼儿面对面能将歌曲柔美的情感和妈妈对婴幼儿的爱传送给每个幼儿,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在小朋友恬静欣赏录音时,我会用温柔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幼儿,用轻柔的动作适时给予提示,与幼儿之间进行无声的情感交流。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欣赏感知《摇篮曲》。
改进:第一次范唱时拍手容易分散注意力,安静的听能记住歌词,带要求听。
个别幼儿没有关注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班音乐摇篮教案篇七
教学意图:
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于是借助音乐活动《摇篮曲》。实现这一原则。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运用幼儿已有的哄娃娃经验创设了“娃娃要睡觉”的情景,让幼儿感受到轻柔、优美的摇篮曲对娃娃的催眠作用,在反复欣赏摇篮曲的过程中,再创编出抱娃娃的不同动作;同时也使幼儿在哄娃娃、抱娃娃的过程中,体验关爱他人的责任感,学会将关爱他人的情感迁移到各自的娃娃身上。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和长辈的呵护、知道娃娃哭了、困了,妈妈有好多哄娃娃的方法――抱一抱、拍一拍、亲一亲等等。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在欣赏活动中感受摇篮曲的安静、优美,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和习惯。
2、学习表演歌曲,鼓励幼儿创编抱娃娃的简单动作。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准备:
1、录音磁带、娃娃人手一个、小床一张。
2、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大意。
教学难点:
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性质。
教学过程:
一、幼儿抱娃娃进活动室。
2、幼儿讨论交流,请出个别幼儿来回答。
二、欣赏“摇篮曲”。
1、师:你们想的办法真好呀,可是除了这些办法以外,我们还可以给娃娃听音乐哄她睡觉呢,你们听。
2、播放“摇篮曲”(第一遍),幼儿欣赏、感受。
4、师小结:娃娃睡觉的时候听的音乐轻轻的,柔柔的`,很好听,这样娃娃很快就能睡着了,这种音乐我们叫它“摇篮曲”。
5、再次欣赏(第二遍),我们来听听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
6、师提问:你们听到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鼓励幼儿跟着一起哼唱。幼儿学习完整演唱“摇篮曲”,引导幼儿用轻柔、优美的歌声演唱,表现“摇篮曲”的安静、优美。
三、表演“摇篮曲”。
1、师播放“娃娃哭声”:哎呀!娃娃哭了,快把娃娃抱起来,我们一起哼着“摇篮曲”,摇着娃娃睡觉吧。
2、师:xxx的娃娃不哭了,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抱娃娃睡觉的。请出不同的抱娃娃姿势的幼儿来表演一下,鼓励其他幼儿模仿他们的抱娃娃动作。
3、集体完整地表演“摇篮曲”,娃娃睡着后(即歌曲结束后)提示幼儿把娃娃轻轻地放到小床上,盖好小被子,让娃娃安睡!
四、复习歌曲“不要妈妈抱”。
师:你们的娃娃还小,需要别人抱。我们小班的朋友们已经长大了,不要妈妈抱了对吗?
1、复习演唱歌曲。老师和幼儿一起跟着音乐自己创编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
2、师:哦,我们小班的朋友们真的长大喽!(活动结束。)。
大班音乐摇篮教案篇八
1、继续学习用连贯、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2、尝试根据图片、动作的提示理解歌词,并填词进行演唱。
3、体会恬静、优美的合唱效果给人带来的享受。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相应的图片6张。
一、练声《山谷回音真好听》。
二、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1、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分角色合唱衬词。
三、学习歌曲。
1、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出示小娃娃:小娃娃玩累了,想睡觉了,怎么办呢?
(2)怎样来哄娃娃睡觉?
(3)你们听,老师是怎样来哄娃娃睡觉的?(老师深情的哄娃娃睡觉,范唱歌曲一遍)。
2、根据图片、动作,理解歌词。
(1)歌曲哪些是摇篮?(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2)摇着哪些宝宝呢?(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3)还有谁呢?
(4)白云、浪花、风儿在干什么?(引导幼儿分别做飘、翻、吹的动作)。
3、完整地演唱歌曲。
(1)欣赏旋律一遍,感受旋律恬静、优美的意境。
(2)用动作、图片提示,尝试把词填入,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
(3)第二遍引导幼儿用连贯、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
(4)第四遍合作演唱,两位幼儿结伴,用手搭成摇篮,深情地演唱歌曲。
4、分角色合唱衬词。
大班音乐摇篮教案篇九
由汪玲、杨存德作曲的《摇篮曲》是一首有六个乐句加结尾的一段体歌曲。采用6/8拍,f宫调式。这首歌曲调优美流畅,婉转动听,六拍子的节奏更增强了动荡摇晃的感觉,在轻柔而稍慢的歌声中,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我”轻轻摇动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幽静画面。
1、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摇篮曲》。
2、通过歌曲感受6/8拍动荡摇晃的感觉。
3、唱准歌曲中的第四乐句与第六乐句。
4、掌握《摇篮曲》结束句的情绪处理,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
多媒体课件、若干张贴图、手风琴。
1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情感铺垫:(欣赏图片)
师:愉快的40分钟又开始了,老师精心准备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1)
生:(欣赏)
师:看了这些图片,大
家想一想都跟谁有关?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3?4个学生谈感受)
师:是的,这些图片表达的就是一种亲情和母爱。妈妈把爱给了
我们,我们更要爱妈妈。
二、导入新课
(一)对比感受两种不同风格的乐曲引入新歌:
师:老师想把刚才的图片配上背景音乐,我这里有两首,不知道选哪一首了,同学们帮我选择一下吧!
生:听赏(第一首师引导学生拍手、走步、[这么令人振奋的乐曲让我们全体起立随着节奏原地踏步走一走。]第二首推摇篮、睡觉或身体随着音乐节奏前后左右晃动??)
师:两首乐曲听完了,你选择哪首?请说说原因
生回答。师纠正补充
师:这两首乐曲给大家带来了不同的感受。第一首乐曲听起来强劲有力,令人振奋给人一种行进的感觉,这是进行曲的特点。第二首乐曲听起来轻柔舒缓,优美抒情给人一种动荡摇晃的感觉,这就是摇篮曲的特点。摇篮曲是妈妈唱给小宝宝,哄小宝宝睡觉的音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乐曲就叫《摇篮曲》(出示课题)摇篮曲是唱给小宝宝听的,现在你们就是躺在摇篮里的小宝贝,我来当你们的妈妈,一起来听一听妈妈唱给你们的摇篮曲。
三、新歌教学
1、师范唱(唱时要满怀感情,并到学生中去拍拍头,扶扶肩??)师:听完了这首歌大家有什么感受?(你来说??)
生:小宝宝伴着妈妈的歌声在摇篮里荡来荡去睡得可真香啊!
师:你也来说说??
生:歌曲很优美,有一种想睡觉的感觉??
师:对,这首歌听起来亲切优美,特别是采用6/8拍×××××
×,更能增强动荡摇晃的感觉,突出了摇篮曲的特点。
2、再次聆听
接下来,我们再听一遍歌曲,感受一下摇篮曲带给我们的轻柔舒
缓,优美抒情的感受。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结束句中有几个快快睡。
生:四个。
师:那它们在演唱时有没有变化?什么变化?
生:速度渐慢,力度减弱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生:小宝宝睡着了,不要吵醒他。
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希望你们在演唱的时候也能这样演唱。
3、学唱歌曲
那我们一起来轻声学唱一下歌曲(提示学生声音要轻)。
可重复学唱一两遍。
师:你们真聪敏,这么快就会唱这首歌了,大家想想我们用怎样的声音,情绪演唱会更好?
师:引导说出亲切、轻柔、甜美??
师:同学们分析的真好,那我们就一起来试着把歌曲唱好吧。
四、练习歌曲
(一)分组演唱歌曲
分男女生,各一段
五、课后延伸
师:大家的表演很精彩,这节课我们学唱了《摇篮曲》,知道摇篮曲具有轻柔舒缓、宁静优美、动荡摇晃的特点,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同形式的摇篮曲,我们再来一起欣赏三首摇篮曲的音乐片段。(课件4)先来听听女声独唱东北民歌《摇篮曲》,舒伯特的《摇篮曲》,我们再来听听由管弦乐队演奏,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作得《摇篮曲》。
生:听赏。
生:(1)(2)(3)(4)??
六、小结
师:是的,我们的妈妈真伟大,为了我们能够幸福的成长,她们可以无私的奉献自己。当你夜晚熟睡时,是妈妈为你盖好了踢开的棉被;当你发烧生病时,是妈妈彻夜未眠的守护着你。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也要怀着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努力学习,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孩子们努力吧!
大班音乐摇篮教案篇十
设计意图:《摇篮曲》和《进行曲》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乐曲,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合,根据中班幼儿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特设计本次活动内容,让幼儿学习对比欣赏,并能选择不同的动作表现不同的音乐,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欣赏水平。
活动内容:
对比欣赏“摇篮曲与进行曲”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摇篮曲》和《进行曲》,让幼儿了解乐曲的不同性质。
2能根据不同的音乐选择不同的动作来表示。
活动重点:
通过欣赏,了解《摇篮曲》与《进行曲》的特点,并能说出两种乐曲的不同。
活动难点:
能用与别人不同的动作来表现不同的音乐。
活动准备:
1.录音机一台,录有《摇篮曲》、《进行曲》、《舞曲》的磁带。
2.布置一个森林的场景,请大班的幼儿扮演各种小动物。
3.装有信和磁带的信封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出示信封)老师:“今天,老师收到了一封信,信上说小动物要举行‘森林舞会’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参加,你们想去吗?”(想!)“小动物还有个要求:需要小朋友熟悉它们的音乐,才可以去参加!”
二.对比欣赏音乐。
老师:“我们来听听看,它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音乐?”(播放音乐)。
老师:“这些音乐是一样的吗?感觉有什么不同?”(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感受)。
老师:“这是两首不同的乐曲,一首是安静、优美、柔和的,我们把它叫做《摇篮曲》;一首是比较雄壮有力的,我们把它叫做《进行曲》。谁能用动作来表现出来?”(要求幼儿做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动作,鼓励表现好的幼儿!)。
三.参加森林舞会。
老师:“森林舞会快要开始了,我们出发吧!”(边听《进行曲》和《摇篮曲》边做动作去参加舞会,要求幼儿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
“小动物”:“欢迎大家参加我们的舞会,请大家自由跳吧!”(播放《舞曲》幼儿和“小动物”自由跳舞)。
大班音乐摇篮教案篇十一
歌曲:《童年的摇篮曲》(第一声部)
歌曲:《童年的摇篮曲》(第二声部)(机动)
1、学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体会童年校园多姿多彩美好的生活,建立憧憬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2、在学习歌曲过程中认识低音sol、la在五线谱的音位,学会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演唱(第一声部)。
3、在感知体验、聆听、模仿、游戏、自学、听唱结合、师生合作等音乐活动中学会歌曲《童年的摇篮曲》的演唱(第一声部)。
学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第一声部),感受歌曲情绪、体验歌曲意境。
能唱准歌曲附点节奏、一字多音、认识低音sol、la在五线谱的音位。
多媒体课件、音响
《童年的摇篮曲》
(一)、导入部分
1、初听歌曲范唱(提问:歌曲情绪?拍号)
2、介绍歌曲背景与歌名
3、学习引子部分(第一乐句)
(1)视唱歌曲旋律
(2)用lu哼鸣演唱旋律
(3)引导学生表达歌曲引子部分的情绪(怀念)
(二)、学习旋律
1、教师出示歌谱并示范演唱五线谱(提问:几个乐句?)
2、学习第三乐句
3、师生合作演唱歌谱(五线谱)
4、完整用lu哼唱旋律
(三)、歌词学习
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初步学唱第一声部歌词
3、教师指导学生纠正易错环节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处理(^***乐句)
5、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尝试处理歌曲
6、根据师生共同设计的情感处理,有感情的完整演唱
(四)、低声部学习(机动)
1、出示合唱部分旋律
2、学唱低声部旋律
3、演唱低声部的歌词
4、合作演唱合唱部分
大班音乐摇篮教案篇十二
1、感受《摇篮曲》柔和宁静的音乐氛围。
2、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3、体验爸爸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的浓浓爱意。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录音机、摇篮曲磁带、娃娃(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1、音乐导入:
欣赏《摇篮曲》
1)(教师手抱娃娃,轻轻地拍)娃娃想睡觉了,怎么才能让娃娃安安静静地快快睡觉?
2)(教师边抱娃娃边哼唱《摇篮曲》,哄娃娃睡觉)
3)你们看娃娃睡着了吗?他听到妈妈唱歌给他听就安静下来了;
4)我们小朋友来做我的宝宝,闭上眼睛,听听摇篮曲,说说你听了有什么感觉?
2、哄娃娃睡觉
1)引导幼儿抱起自己的娃娃 你的娃娃也想睡觉了,我们一起来唱《摇篮曲》,哄他们入睡吧!
2)放录音,幼儿一起哄自己的宝宝入睡;
3)你的娃娃睡着了吗?轻轻的,不要把娃娃吵醒,轻轻地把娃娃放到“床上”(放回玩具筐)
在欣赏《摇篮曲》时,他们不仅能用安静柔和的嗓声演唱,而且能用动作表示对娃娃的关心:有的幼儿做拍娃娃的动作;有的幼儿做摇摇篮的动作;还有的幼儿做轻抚娃娃的动作,体现了美好的情感。这种生活经验的自然整合,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积极丰富的情感是幼儿终身收益、也是他们当前非常需要满足与发展的内容之一。
大班音乐摇篮教案篇十三
通过学习歌曲,让幼儿感受摇篮曲温馨优美的意境,并能用肢体语言表达旋律的舒缓流畅,充分感受摇篮曲的美。
活动目标。
1、感受摇篮曲温馨优美的意境,运用肢体语言表达旋律的舒缓流畅。
2、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回忆小时候妈妈对自己的呵护,感受妈妈的爱。
3、尝试与同伴合作,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妈妈关爱宝宝的情境,并填词哼唱表达感情。
活动难点。
尝试与同伴合作,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妈妈关爱宝宝的情境,并填词哼唱表达感情。
难点剖析。
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妈妈关爱宝宝的情境,是需要幼儿切身体验感受的,教师需要适时合理的引导,让幼儿感受到这样的情境。在填词方面可以让幼儿分段填唱,这样幼儿又容易掌握些。
活动准备。
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教学。
策略创意说明。
一、欣赏音乐。
1、倾听音乐,说说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意境。
二、根据音乐展开联想。
1、这段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
2、你的妈妈有没有给你唱过摇篮曲?是怎么唱的?
3、谁能跟着音乐来表演一下。
三、
扮演角色,合作表演。
1、幼儿自由结伴,分别扮演妈妈和宝宝,随音乐用肢体语言来表现。
2、用提问引导幼儿评价自己的肢体表现。
四、填词哼唱,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这是很生动形象的表现环节,除了表演角色外,同伴间的合作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引导性的语言和行为对幼儿的表现很重要。
后续反思与调整策略。
摇篮曲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音乐体裁,很多的作曲家都写过许多优秀的摇篮曲,平时生活中也能接触到较多的摇篮曲。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对于幼儿说来不算陌生。在本活动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并特别关注幼儿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幼儿说、唱、想象和创造,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新《纲要》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幼儿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从情感体验入手,引领幼儿尽快入境。在此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感情积累,再引导幼儿通过对乐曲情感的把握,通过自主参与的方式,使幼儿轻易地掌握了歌曲的难点,理解了歌曲的意境。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到了乐曲理不清,斩不断的母爱之情。而这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幼儿自主选择的新的教学模式,也正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课堂中力求对幼儿表现出了应有的热情和宽容,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母爱关系,扩大了幼儿的音乐视野。
大班音乐摇篮教案篇十四
设计意图:
多通道参与原则,是当今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借助音乐欣赏《摇篮曲》来尝试、实现这一原则。通过听觉以外的其他感觉通道,如:唱歌、表演、绘画等相互的运用、融合,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
活动目标:
1.知道摇篮曲是东北民歌。通过欣赏能听出歌曲的内容,进行母爱教育。
2.通过对歌曲的感受,能说出歌曲的性质(优美、缓慢)。知道这是妈妈摇宝宝睡觉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活动准备:
1.幼儿园教育活动音乐磁带。
2.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3.表现歌词内容的图片3幅。
4.幼儿人手一个娃娃和一块小毛巾。
重点:
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大意。
难点: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性质。
活动过程:
(一)感受《进行曲》。
1、幼儿听音乐《学做解放军》排队、踏步走进教室坐好。
2、让幼儿自己说说听完这首曲子的感受(幼儿自由发言,老师进行及时鼓励和表扬)。
3、教师小结《进行曲》的性质和特点(欢快、有力、速度稍快)。
(二)肢体动作体验、感受。
用宝宝哭的声音引出《摇篮曲》。老师告诉幼儿:“刚才的《进行曲》力度太强了,把宝宝吵醒了,请小朋友帮我想一个好办法哄宝宝不哭。”幼儿自由回答(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每当幼儿想出一种办法,尤其是与别人不同的办法时,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夸奖孩子并和其他幼儿一起用动作体验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体验后让幼儿说说感觉(轻轻地)。
(三)感受《摇篮曲》。
1.老师:“小朋友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我想给宝宝唱首歌,可是不知道这首曲子行不行,请大家帮我听一听。”欣赏第一遍〈摇篮曲〉,要求幼儿仔细倾听。
2.欣赏完乐曲,组织幼儿说说感受(优美、缓慢)。老师:“这首曲子真美,宝宝睡着了,我们把她放进卧室去吧。”老师边唱边做拍手、拍腿动作,让幼儿感受2拍子。操作完毕,让幼儿说说是几拍子乐曲?(2拍子);哪一拍强?哪一拍弱?(拍手的一拍强、拍腿的一拍弱)顺势告诉幼儿2拍子强弱规律:强弱。
(四)结合〈摇篮曲〉深入进行肢体感受组织幼儿双手成摇篮状,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轻轻地、柔柔地)。
(五)运用倾听法,分段欣赏〈摇篮曲〉。
1.幼儿结合第一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一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一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2.幼儿结合第二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二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二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3.幼儿结合第三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三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三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4.为幼儿解释歌词中难以理解的词,如:“娘”。(过去的年代,把妈妈叫做“娘”)。
5.老师可着重讲解第二段歌词,让幼儿说说长大后自己的愿望是什麽?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表扬幼儿有志气)。
6.老师把歌曲整体为幼儿演唱一遍。
(六)介绍歌曲出处(是一首东北民歌,是妈妈摇宝宝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七)进行母爱教育。
1.老师:“在我们小的时候,每天晚上是谁哄我们睡觉的?”幼儿集体回答(妈妈、爸爸)。向幼儿进行母爱教育:爸爸、妈妈很辛苦,每天要上班,下了班还要照顾我们,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麻烦爸爸、妈妈。
2.鼓励幼儿回家用一个动作来感谢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如:亲一下、抱一下、搂一下等),也可为父母捶捶背、揉揉肩等。
活动延伸:
幼儿每人抱一个娃娃,边欣赏乐曲边摇娃娃睡觉,风起了,会给娃娃盖被子,体验父母的辛苦。教学活动在舒缓、优美的乐曲中结束。
(八)补充加深活动。
1)把课中所用的材料投放在活动区内,让幼儿自己放乐曲,自己欣赏,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体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2)以〈宝宝的摇篮〉为主题,设计几个小栏目,让幼儿描述、绘画,加深亲子之情。
大班音乐摇篮教案篇十五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温柔、宁静,学习安静、柔和地哼唱歌曲的旋律。
2、借助哄娃娃的轻柔动作和温柔的声音等,感受理解摇篮曲的性质。
活动准备:
1、布娃娃(可让幼儿自带)每人一个,大娃娃和大摇篮各一个,把桌子布置成小床。
2、《舒伯特的摇篮曲》录音磁带、录音机,录好的哭声。
3、碰铃一副。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教师播放哭声录音,引出娃娃,讲述有关情节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欣赏欲望。)。
教师:你们听什么声音?(哭声)谁在哭,哦!原来是这个小娃娃,这个小娃娃在什么里呢?(摇篮)她躺在摇篮里一定是困了想睡觉,没有妈妈哄她,那我来做她的妈妈,给她唱首《摇篮曲》吧!你们和她一起安静得听,别吵醒了小娃娃。
二、幼儿欣赏教师演唱《摇篮曲》。
1、教师清唱歌曲,边唱边轻摇摇篮中的娃娃,让幼儿初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教师: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好听、想睡觉、柔柔的、静静的)。
老师再来给你们唱一遍《摇篮曲》,你们再听一听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
2、教师跟随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让幼儿欣赏,并伴随自然的动作。
教师:听着这首歌曲你们想干什么呀?(教师可以用动作和语言启发、引导幼儿知道摇篮曲的特点:《摇篮曲》是为哄宝宝睡觉唱的歌曲,它听起来温柔、优美、安静,很容易让宝宝进入梦乡。)。
三、用哄娃娃、敲碰铃、哼唱等方式帮助幼儿欣赏。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哄娃娃睡觉的动作。
2、幼儿选择自己的娃娃抱好,边欣赏歌曲录音边用轻柔的动作哄娃娃。
师:你们也来做爸爸、妈妈,哄自己的小娃娃睡觉吧!注意哄娃娃的动作应该怎么样?
3、请配班教师用适当的力度敲碰铃,其余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边哼唱,边做哄娃娃的动作。
师:请爸爸、妈妈一边哄娃娃,一边轻轻的给娃娃哼唱歌曲,让小娃娃快快入睡好吗?
四、幼儿欣赏歌曲录音,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1、教师指导幼儿把娃娃放到四周的“大床”(桌子)上睡觉。
教师:你们真是好样的,把小娃娃都哄着了,快把他们放到小床上去睡吧!
2、教师扮演妈妈请幼儿做孩子,一起听《摇篮曲》的音乐自由表演。并引导幼儿用轻柔的动作舞蹈,保持宁静的气氛。
教师:看到你们做爸爸、妈妈做得真好,老师也想当妈妈,那谁来当我的宝宝呢?好!就请你们把小椅子当摇篮,听妈妈唱《摇篮曲》入睡吧!(欣赏过程中教师一边跟录音唱歌,一边轻抚每个幼儿,让幼儿通过听、身体接触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优美、温柔和宁静。)。
提示:
1、如果教师感觉每人带一个娃娃有困难,可以让幼儿两两接伴,一人扮演妈妈(爸爸),一人扮演孩子,用小椅子当摇篮,通过亲自哄拍小朋友感受歌曲的性质。
2、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在午睡时给幼儿播放摇篮曲,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也增强了午睡环境的温馨。
大班音乐摇篮教案篇十六
多通道参与原则,是当今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借助音乐欣赏《摇篮曲》来尝试、实现这一原则。通过听觉以外的其他感觉通道,如:唱歌、表演、绘画等相互的运用、融合,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
1.知道摇篮曲是东北民歌。通过欣赏能听出歌曲的内容,进行母爱教育。
2.通过对歌曲的感受,能说出歌曲的性质(优美、缓慢)。知道这是妈妈摇宝宝睡觉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1.幼儿园教育活动音乐磁带。
2.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3.表现歌词内容的图片3幅。
4.幼儿人手一个娃娃和一块小毛巾。
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大意。
难点: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性质。
(一)感受《进行曲》。
1、幼儿听音乐《学做解放军》排队、踏步走进教室坐好。
2、让幼儿自己说说听完这首曲子的感受(幼儿自由发言,老师进行及时鼓励和表扬)。
3、教师小结《进行曲》的性质和特点(欢快、有力、速度稍快)。
(二)肢体动作体验、感受。
用宝宝哭的声音引出《摇篮曲》。老师告诉幼儿:“刚才的《进行曲》力度太强了,把宝宝吵醒了,请小朋友帮我想一个好办法哄宝宝不哭。”幼儿自由回答(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每当幼儿想出一种办法,尤其是与别人不同的办法时,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夸奖孩子并和其他幼儿一起用动作体验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体验后让幼儿说说感觉(轻轻地)。
(三)感受《摇篮曲》。
1.老师:“小朋友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我想给宝宝唱首歌,可是不知道这首曲子行不行,请大家帮我听一听。”欣赏第一遍〈摇篮曲〉,要求幼儿仔细倾听。
2.欣赏完乐曲,组织幼儿说说感受(优美、缓慢)。老师:“这首曲子真美,宝宝睡着了,我们把她放进卧室去吧。”老师边唱边做拍手、拍腿动作,让幼儿感受2拍子。操作完毕,让幼儿说说是几拍子乐曲?(2拍子);哪一拍强?哪一拍弱?(拍手的一拍强、拍腿的一拍弱)顺势告诉幼儿2拍子强弱规律:强弱。
(四)结合〈摇篮曲〉深入进行肢体感受组织幼儿双手成摇篮状,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轻轻地、柔柔地)。
(五)运用倾听法,分段欣赏〈摇篮曲〉。
1.幼儿结合第一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一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一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2.幼儿结合第二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二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二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3.幼儿结合第三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三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三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4.为幼儿解释歌词中难以理解的词,如:“娘”。(过去的年代,把妈妈叫做“娘”)。
5.老师可着重讲解第二段歌词,让幼儿说说长大后自己的愿望是什麽?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表扬幼儿有志气)。
6.老师把歌曲整体为幼儿演唱一遍。
(六)介绍歌曲出处(是一首东北民歌,是妈妈摇宝宝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七)进行母爱教育。
1.老师:“在我们小的时候,每天晚上是谁哄我们睡觉的?”幼儿集体回答(妈妈、爸爸)。向幼儿进行母爱教育:爸爸、妈妈很辛苦,每天要上班,下了班还要照顾我们,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麻烦爸爸、妈妈。
2.鼓励幼儿回家用一个动作来感谢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如:亲一下、抱一下、搂一下等),也可为父母捶捶背、揉揉肩等。
幼儿每人抱一个娃娃,边欣赏乐曲边摇娃娃睡觉,风起了,会给娃娃盖被子,体验父母的辛苦。教学活动在舒缓、优美的乐曲中结束。
(八)补充加深活动。
1)把课中所用的材料投放在活动区内,让幼儿自己放乐曲,自己欣赏,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体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2)以〈宝宝的摇篮〉为主题,设计几个小栏目,让幼儿描述、绘画,加深亲子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