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习心得(热门18篇)
全面回顾总结应该包含具体的数据和案例,以便更好地说明问题。接下来是一些总结写作的案例,供您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帮助到您。
考研复习心得篇一
教育学属于统考科目,目前没有指定参考书。在考研的准备上应该博采众家之长,总结出一分属于自己的,针对自己特别设计的复习规划。在复习的过程,有几点需要注意: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统考中的重头戏,同时,这门学科也是比较灵活的,很多人反映,大纲里要求的东西要在好几本书里才能找全,比较琐碎,所以这里我简单列一下我当时是怎么找的。
2、教学,德育,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这几章,以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教育学》和王道俊、王汉澜编写的《教育学》为主。
3、剩余几章不是考试重点。随便看哪本都行。值得一提的是,教育目的那章有很多条例,什么几几年出了一个什么法之类的,用练习题带着背,别自己硬背。
4、袁振国的《当代教育学》那本书相对于前几本书比较有时代性,有很多热点问题的探讨,如:14章。此外,还有以下一些可以注意一下:312-315页讲述了xx年新增点人力资本;224-255页中间有一部分是关于德育xx年的新增点部分,讲得比较细,便于理解。
比较灵活的学科,但是从xx和xx两年的教育学统考试卷来看,在教育心理学上出的'大题都不是很难,很活的那种,但是小题中偶尔会有比较灵活的。
陈琪、刘儒德《教育心理学》那本1-12章都要看,对着大纲找对应的部分,其余找不到的地方用冯忠良、伍新春那本《教育心理学》来补充。
这门学科重视实际应用,从xx年和xx年的统考试卷中可见一斑。所以重要的不仅仅是看书,更重要的是应用。xx年的大纲和xx年相比改动较大,我在复习时,主要以裴蒂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为主,大纲涉及到但是《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没有的部分,可以参考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
这门学科需要大量记忆很多东西,但知识点不是特别的难,但要多注意中外的对比,以及同时期不同思想的对比。孙培青的《中国教育史》和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基本上可以涵盖大纲知识点。
大纲没出来前,可以先以去年的大纲为准看基本教材,能看多少是多少,把要点用铅笔划一划。在大纲出来后市面上没出来大纲解析前这段时间很重要,自己先对着大纲在各种基本教材上找答案,然后,会有一部分在书中找不到答案的可以在解析等材料中找答案,总之,就是综合各种材料总结出一本属于自己的大纲解析。
总而言之,就是要多看,多总结,多做题,用选择题去带小的知识点记忆效果好一些。大的知识点就要把主要方面背下来。自己多动手,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解析,多动脑,多思考大题的思路和层次。
考研复习心得篇二
我的英语向来不是很好,但这次成绩远远高过上海交通大学的复试英语线,所以我觉得英语只要花时间,花功夫,不学好是不可能的(当然只是应试的“好”)。英语感觉也不太好的同学们可以看看我的这些经验。
考研英语感觉还是比六级难一些,但大家也不要害怕,我六级考了n次都没过,这次也是六级考研一起准备的,结果成绩都还可以。
一、阅读。
考研比六级要高一个层次,句子都比较长,结构也复杂,而且常会考一些常见词的不常用的意思。
考研阅读的选项比较难,常常感觉是有两个你都觉得对,但要选一个最好的。六级的一般问得比较直接。
考研阅读比较长,当然花费的时间是15分钟左右。六级是9分钟一篇。
提高阅读没有捷径,只能多练,英语不可能在短时间学好。不要听那些辅导班的宣传,什么技巧都没用,最多去要些他们的宣传资料,比如新增词汇、常考词汇等。
还有,我觉得阅读就是一种感觉,刚开始读的时候感觉有些吃力,但做多了感觉就好了,并且要坚持天天做,特别是刚开始复习的时候。慢慢的,就会没有了对考研阅读的抑郁心理,你的阅读就有进步了。强烈推荐张锦芯的《阅读200篇》。
二、词汇。
词汇是基础中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词汇量是不可能提高阅读和写作的。
英语复习刚开始就要从词汇看起,早点看。我看的是《星火词汇速记与难句突破》,暑假前应该就看完一遍了,一遍是不可能记住的,但我的口号是,忘了再记,记了会忘,忘了还记,千锤百炼。这是我最大的体会。
看了第一遍后,不用着急看第二遍,应该结合阅读中的出现的生词反复记,考纲上的词很多不太可能考的,你要把时间花在那些常看到但还不会的生词上。这样投入的回报率会更高一些。
我复习时,把阅读时遇到的生词都记在一个本上,有的还分一下类,主要是义近词,形近词。还要注意的就是比如历年真题词汇、高频词汇、新增词汇、专业分类词汇等,这些网上都有,没事时可以看看。
另外,完型和翻译这两个题型是练词汇和阅读的副产品,考前做模拟题时做做就可以。
三、写作。
写作是个需要年头的东西,我没什么好的办法,感觉上只能多练,可是我认为写作这东西光自己天天写没什么用,最好是有一个老师能帮你改一下,会好很多。
我主要是看了看那本《万能作文》,可是最后感觉用处不大,还是平时没事多练练吧,至少那些常用句和常用词到写的时候能知道怎么拼,再会写些定语从句等。
要研究老师的判卷心理,老师花3分钟判一篇,不可能看太细,他也就大概看一下,只要你没有低级错误,有一些长的复合句,加上段落清晰(开头结尾可以背背那些范文,还有就是一些过渡性的连接句子),就能得个中等分。
四、新题型。
7选5这个题我练了一本胡敏编的《新题型速战速决》,还可以。我没怎么练小作文,因为我觉得这个东西也不难写,才100字,把那些开头结尾的套路一写,也剩不了多少让你发挥的了。
8月底前,看一遍《星火词汇速记与难句突破》。
平时,找机会看看大作文。
考前,再看应用文写作。
对于英语基础不好的同学,要注意的是,英语是有一个连贯性的感觉的,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英语就要保持感觉,每天都要看。早点开始看,因为到最后,就不能把时间主要放到英语上了。
考研复习心得篇三
很多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会不断翻书,却不肯亲自动笔练习。考研专家提醒考生,看懂了题不等于就会亲自解题,要以动手练习为主,锻炼好自己的运算能力,否则就会出现正式考试时会做的题而因为运算不过关而拿不到分。
没有明确分阶段。
不分阶段复习是复习无计划的表现,分阶段复习,分清阶段复习重点至关重要。第一阶段为系统复习阶段,结合考试大纲,从头至尾复习,达到记住所有公式、概念的目的。第二、三阶段为强化训练阶段,通过练习,强化能力。
选错了“研友”
数学基础差,没有搞懂基本概念、公式的学生不适合直接上暑期和秋季的强化班。因为不同的班次有着不同的辅导目的,强化班解决不了学生的基础差问题,基础不好的学生上强化班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强化班的目的在于强化,如果大家的基础不好的话还是参加一些基础课程,毕竟路要一步一步走。
公式还没记清。
第二、三阶段为强化训练阶段,以高度综合题为主,是通过大量练习强化公式、概念的阶段,绝对不应该作题时还要不断到书上去查找公式。其实,无论是作同一类型的题目还是作整套试卷,都要总结规律。通过作同一类型试题可以总结考试重点;通过作整套试卷,可以总结答题方法和时间分配方面的经验。
只顾闷头作题,不经常交流。
三人行必有我师。交流可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少到可以多探讨出一种解题方法,交流的好,可以改变自己的错误观点和坏习惯。可以与同学交流,也可以尽可能找到上课老师交流,谦虚好学,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争取让自己站到分析问题,审视问题的高度。考研专家认为,这些都也只是一个片面地了解,真正的数学高分就是靠大家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复习,一步一步地总结归纳,将典型题型汇总复习,相信这样就不存在那些错误的学习方法了。
考研复习心得篇四
第一个层次是概念、性质、公式、定理及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区别的归纳与总结。在进入高等数学,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很不客气的说,概念支撑起了我们所有高等数学的内容,没有概念就没有我们的高等数学,请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不要忽视掉我们概念。
针对这一块的内容,给大家的方法是:首先按照自己认为的重要到次重要的顺序进行回忆,之后比照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看自己有哪些遗漏了,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我们还要对遗漏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要搞清楚这个知识点是由于和这个小的知识模块关系不紧密而没有联系起来,还是自己在复习过程中忽略了。对于前一种情况大家不用放在心上,只要看一看这个知识点说的是什么意思就可以了,比如:在我们回忆一元微积分学时,如果没想起来曲率的概念,这关系不是很大,要知道和整个知识模块相对游离的知识点往往不是考研的重点,我们知道即可。
可是对于那些本来很重要的知识点由于自己的忽视而没有想起来,这时我们要高度的重视起来了,这些知识应该是自己的相对弱点和盲点,对这些知识点的复习是我们是否能考出好成绩的关键!对这些知识点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去理解,去练习,直到掌握了为止!
在这一层次中大家要知道,考研中的重要的考点往往是不同部分的节点,这样的知识点可能联系着两个或多个的概念,是起桥梁作用的知识。
第二个层次是对题型的归纳总结。在这里,希望大家能够明白这里的题型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因为你告诉我的是考试形式,考研数学是不重视考试形式。我这里说的题型是从考试的能力的角度来说的。大家需要做完第一个层次的总结,我们只是把考研要考的一些小的知识点形成了一个知识的网络图,但我们还不知道考研是从什么角度,如何考查大家,这时我们要进行第二个层次的总结。我们归纳总结的方法是先根据自己看过的和做过的辅导材料凭记忆总结出若干的题型,之后比照自己所看的材料看自己总结的是否能涵盖复习材料中大部分的例题,另外,大家还可以参照专门讲题型的书,用自己总结的题型和复习材料上的进行对照,通过对照充实自己总结出来的题型。
第三个层次是对题型解法的归纳总结。针对每一种题型往往都会它的固定解法,这一点还请各位考生注意。有了第二个层次的归纳总结,我们对考研数学的畏惧心理都消失了,你已经知道了考研数学可能考你的方式、方法和角度了,现在要做的是对总结的题型进行解题方法的总结了。我们的方法是首先根据自己做过的一种题型的若干例题总结出典型的解题思路形成有效的解题程序和过程。对于一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例题中归纳出多种的方法和思路。之后,我们对照复习材料进行充实和改造自己归纳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尽可能多的把能用的思路和方法总结出来。
第四个层次是解题思路的升华。在有了题型解题方法的归纳总结之后,大家一定纲要注意对比各个方法,谙熟各个方法的精妙所在,每一种方法都对应着题目特有的细节问题。有了第三个层次的归纳总结,我们对自己遇到的题目就心中有底了,我们已经知道,一般的题目只要按照自己总结的方法一种一种的去试,基本上能把题目做出来,只不过我们的解题的速度不快,这时侯我们需要在第三个层次的基础上进行思路的升华,找到最好的对付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提高我们的解题速度!我们的方法是在自己总结的方法中找最快捷和最适合自己发挥的解题思路,之后去找些有关题型的复习材料做些比较,再看看自己的方法和这些材料的方法哪个更适合自己!
考研复习心得篇五
小伙伴们在复习法学考研科目的时候,不能死记硬背,要同时学会思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考研不同于义务阶段的考试,考研不仅仅是对小伙伴们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同时还要考查小伙伴们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不同阶段不同任务。
同学们要明确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复习任务,背诵也需要一定的计划安排。一般来说,法学考研科目分为基础复习阶段、强化复习阶段、加速突破复习阶段、冲刺复习阶段,而各个的背诵要点是不同的。法学考研科目的基础复习阶段重在理解基础的知识点,强化复习阶段重在对重难点知识点的透彻理解,加速突破阶段要把知识逐渐连成一个系统,加速突破阶段就要关注最新时事以及主观题的语言组织。由此可见,对知识的记忆亦需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
三、多动笔,少动嘴。
中央财经大学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7-2009年全国法学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学院位居全国第19名,是国内发展最·快的法学院之一。法学与经济学、管理学构成了中央财经大学的三大主体学科。
在学科定位和发展上,学院强调以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宪法行政法学、诉讼法学为重点,以理论法学为支撑,以财经私法、财经公法为特色,将证券法、金融法、物权法、公共采购法、保险法、税法、拍卖法、金融刑法、法律经济学、代议制法、司法鉴定学等三级学科方向建成全国一流、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学科。本学科拥有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诉讼法学、刑法学、金融服务法硕士学位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培养税法、金融法、商法、民法、宪法行政法、刑法、国际法等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并招收相应学科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本学科经济法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证券法》为国内首门省部级精品课程。
学院设有法律实验与实践教学中心、法律硕士(j.m)教育中心、国际教育与双语教学中心,以及理论法学教研室、宪法行政法学教研室、民商法学教研室、经济法学教研室、国际法学教研室、诉讼法学教研室、刑法学教研室、环境资源法学教研室、知识产权法学教研室、金融服务法学教研室等10个教研室。其中,金融服务法学教研室是全国首创。学院设有国内第一家金融服务法研究中心,率先或较早在国内提出和系统论证了金融服务法、环境金融法、金融消费者、金融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的概念和理论。
学院从1995年开始招生,共计招收本科生1600余人、研究生700余人,现有在校学生近1000人。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法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法学院设一个本科专业(法学),每年面向全国招收本科学生120人左右,招收全日制法学硕士学位研究生40人左右,全日制法律硕士研究生100人左右,并招收在职法律硕士学员及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非全日制法律硕士研究生)100余人。近5年培养了421名法学、法律硕士研究生(含在校生)。通过联合培养的方式,共培养博士研究生10多人。
中央财经大学近三年招生情况:2018年拟招收普通计划法律硕士(非法学)拟招收95名,法律硕士(法学)拟招收60名。2017年拟招收普通计划非全日制法律硕士共75名,其中法律硕士(非法学)拟招收35名,法律硕士(法学)拟招收40名。法律硕士(法学)拟招收60名。2016年,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计划招收55人,法律硕士(法学)计划招收35人,以及法律硕士(非法学)研究生推免4人,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推免9人。
法律硕士(非法学)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修业年限内学费1.9万/年,法律硕士(法学)基本修业年限为两年,修业年限内学费1.9万/年。
复试分数线,基本是国家线,以2018年为例,法律硕士(法学)319分,公共课44分,专业课66分;法律硕士(法学)318分,公共课44分,专业课66分。
复试科目:笔试——心理测试和专业课笔试;面试——专业潜质面试、外语听说能力测试及知识成就评定。
人才培养优势:学生入学后,根据学院计划、本人意愿与导师学术领域等因素,确定培养方向。对法律硕士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使学生拥有发展自己的广阔空间。教学方法上,强调夯实系统性的法学理论基础,注重案例教学和“法律诊所”教育,注重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定位,学院汇集各类教学资源,开发不同层级的双语教学课程,包括《知识产权法》《公司法》《比较法》《比较政府采购法》《英美法律导读》等。学院从2007年3月启动了《“法律之星”人才培养创新工程》,着力打造基本理论塑造、实践能力培养和国际化视野三大人才培养平台。迄今已有16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获得“法律之星”荣誉称号。学院联合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机构在法学院设立了总额为300万元人民币的奖学金。学院与有关法院、金融机构、公司企业、律师事务所合作建立了30多个专业性的社会实践基地;与10多家国外法学院互派国际交流学生。学院聘请了著名高校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国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等单位的一批资深法律专家为法学院兼职教授,聘请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信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法律实务专家担任兼职法律硕士导师。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广受经济、金融管理部门、公司企业的认同和欢迎。
奖学金优势:包括研究生奖学金、学校研究生科研奖励计划、学校教育基金会奖助基金等。
研究生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硕士研究生2万元/生/年。学业奖学金由新生学业奖学金和二年级及以上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组成。硕士研究生新生学业奖学金分为两档:一等奖学金用于奖励硕士阶段的硕博连读生(含本科推免-硕博连读),奖励金额为1.2万元/生/年;二等奖学金用于奖励推免生和入学考试总成绩在一志愿报考学院及报考专业内排名前50%(大口径招生学院以最终录取专业排名计算)的研究生,奖励金额为0.8万元/生/年。二年级及以上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分为两档:一等奖学金奖励比例为30%,奖励金额为1.2万元/生/年;二等奖学金奖励比例为50%,奖励金额为0.8万元/生/年。
研究生科研奖励计划包括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奖励、博士研究生重点选题支持计划、研究生访学(国内外)研究资助计划、研究生学术交流(国内外)资助计划,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出版资助计划等。
教育基金会奖助基金是由学校校友捐资设立的各类奖励基金。
综上,中央财经大学地处首都,历年复试分数线基本与国家线齐平,学校对于人才培养有独特的培养模式及途径,且与各种国内外社会机构合作,双导师制,学生整体素质较好,毕业生就业率看好,是一所性价比较高的学府。
复习时,一旦有知识点发现缺失,翻找笔记即可,方便快捷。
考研复习心得篇六
在考研复习中,错误的方向会让大家多走很多弯路,既浪费时间、消耗精力,取得的效果也不够好,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从别人的经历中汲取好的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复习。
考研中,我的英语成绩是85分,我应该算基础好的,三月份过了专八。但我也从来不敢对考研英语的复习有任何松懈,因为考研英语考察的不仅仅是英语能力,更多是分析和理解能力。所以我相信我说的这些不论什么基础应该都适用,懒人除外。
1、英语一不难。哪怕四级刚刚及格的人过60线的也大有人在,差距只在于付出。英语是只要花时间就一定会有结果的东西。
2、除非是不拼命就一定不过线,不然每天花在英语上的时间不要多于3个小时。尤其前期,每天做两篇阅读背背单词就够了。英语考第一的从来不是总成绩第一,但数学或者专业课第一的人总分从来都不会低。做任何事都需要注重性价比。
3、基础很重要,坚持更重要。每天花的时间少但每天一定要花一点时间,比如每天至少一篇阅读,一周至少一篇作文。数学做题也要讲究手感更何况英语。
4、单词很重要,但是没有真题重要。真题请至少刷三遍,不论你基础如何。
5、模拟题坚决不要碰。最多看看作文开阔思路,学习范文。模拟题阅读出题思路和真题差距太大,做的越多走的越偏。
6、考研很辛苦但也要学会放松。考研很重要,但也没那么重要。压力太大畏惧太多的结果往往是放不开手脚。下定决心了就去做,专注眼前就好了,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1、7月以前:熟悉词汇,作文练笔。这点我自己也没做到,建议基础差一些的同学这一步做扎实。基础好一些的同学7月以前可以忽略英语。
2、7-9月:暑假是拉开差距的关键时期。个人建议重点还是放在数学和专业课上,政治要开始接触,英语要开始刷真题。这两个月真题刷完一遍就够,在精不在多,一天做一天分析错题,但是对错题的领悟一定要用心思。
3、9-11月:真题刷完第二、三遍,单词过完一遍。背单词我用的百词斩,个人觉得比背单词书效果好,跟我一样背书坚持不下来的可以试试。
词汇的作用刚开始看不出来,后期在潜移默化中正确率会反应差距。如果不是对英语分数实在无所谓,单词请一定扎实背完。
4、12月:真题刷最后一遍。单词过第二遍。
我用的张剑的黄皮书做真题解析,另外买了两套只有卷子的真题。
第一遍做真题,从15往前做,感受题型和做题手感,重点关注自己的错题,分析错的原因:如果是单词不认识并且这类原因较多,停止刷题把单词刷一遍再回来做;如果是对文章的理解没问题但是对题目的理解有问题,仔细对照黄皮书分析出题人思路。
第二遍做真题开始注意时间,新题型20分钟以内,阅读15分钟以内,完型10分钟以内。
考前听到有人说阅读要安排1小时45分钟,个人认为极度不可取,考研阅读选项经常设置的非常有迷惑性,越是纠结越是容易选到错的,选定了就继续,考场上没那么多时间纠结。
第二遍做的时候要自己看每个题目的解析,尤其是06到10年的几套题,分析清楚后正确率会有一个飞跃。黄皮书有对选项设置的分析,从中去总结正确答案的一些特征,找到适合自己的分析思路。
第三遍做真题要开始把握文章架构了。这时候对真题的很多内容已经有些印象,不适合做模拟训练,所以重点在于对以前错题的把握,对出题思路和自己做题习惯的安排。
1、阅读:这是占分最重也是最拉分差的部分,所以大家最看重练的也最多。上面提到有人想花1小时45分钟也是出于这个考虑。个人觉得考场上时间安排1小时20分钟是上限,再多了一定会影响作文和翻译。
首先,做过几套真题后就能发现,考研阅读出题非常讲究主旨,哪怕是细节题,正确选项也一定是更靠近主旨的那一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先通篇快速阅读,再依题目回原文定位找答案。这也是阅读的时间会长一些的原因。
但要注意,快速阅读的目的是把握主旨,所以不要慢慢读慢慢想,有个大概把握就行,时间不能超过3分钟。
其次,考研阅读是顺序出题,所以定位找不到的时候先做下一题再夹逼定位是个效率不错的方式。同时也注意,如果你定位发现不是顺序,那么需要怀疑一下是不是找错地方了。考研设置迷惑选项的常用方式就是两段中选两句话掐头去尾捏成一句。
再次,考研选项设置的迷惑性非常强,所以排除法比直接找正解更能保证正确率。具体排除哪些特征选项大家去自己分析黄皮书,我这里没办法一一列举。
2、新题型:这里重点说下排序的题目,一个我自创的'不太容易纠结的办法,每次做的时候把所有可能的选项都填在这个空里面,慢慢往后做会发现哪个是更合适的,再擦掉多余选项。
例如第一个空明显是要讲什么原因的,那就把跟原因有关的选项都填上去,可能是a、d、g,到了后面几个空发现g是唯一可能的选项,那么第一个空的可能答案就只剩下a、d,再后面发现d与原文主旨不符合,那么答案一定是a。这样的正确率和时间都会有提高。
3、翻译:黄皮书有很多对翻译技巧的总结,总的来说就是一定要意译,直译一定没分。至于具体语法安排我觉得没必要在意,保证自己说出来的中文是人话就行,有的词翻译不出来都没关系,但是写出来的中文句子一定要通顺。多背单词多总结,翻译也拉分。
4、完型:因为分数少所以要快,所以只能依赖积累的语感。但其实好好做两套就会发现前后呼应的非常多,逻辑很重要,所以读两遍是至少的。有的人主张完型5分钟乱选,个人觉得考场上时间没有紧张到这个程度,尽量认真把能抓住的分数抓牢吧。
5、作文:首先,千万不要打草稿,或者草稿写提纲就行了,全文打草稿时间肯定不够。再就是整洁有时候比内容还拉分,我这回写的很顺所以通篇没有一个涂改,但句式和用词都极其简单,好几次都想改然后忍住了。看这个分数我想这个策略应该是用对了。
内容上中国老师改作文最喜欢的就是高大上,所以好好参考真题范文,总结自己的模板,多练多想,我觉得作文比阅读能提高的空间更大。
我用的是张剑给的范文,我看很多人推荐何凯文的作文书,但个人觉得句式太浅太呆,所以大家不要人云亦云,总结一套自己喜欢并且用的顺手的模板,考前多练两次,作文不会有问题。
考研复习心得篇七
20__年_月_日,在我踏入校园的时候,我便真真正正的成为了一名硕士研究生。在这过去的一年里,不仅加强了专业知识,更提高了专业素养。在导师、专业老师以及同学的帮助下,我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并在学期末荣幸的获得了校级等奖学金。在这里对自己过去一年的思想、学习与生活等方面做一个小结,目的是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之处,以利于今后继续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为接下来的研究生生活确定方向,进一步完善自我,提高个人能力。
过去的这一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我在20__年__月__日那天,光荣的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这以后,我更加的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与思想认识。它对我的思想与科研理念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国家以发展为重中之重,而科研又以国家的需要与社会的需求为方向,指导我在学习科研知识时不能盲从,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不断发展和丰富所学知识;它以人为本,指导我在学习工作中不能眼高手低、要用实践来取得发言权;它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指导我做学问要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前进,且勿急于求成;它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告诉我在搞科研时要综合考虑,不要丢三落四。
我们用一年级一年的时间获得了研究生应完成的课程学分。上半学期可也比较紧张,我主要的精力花在了学习专业课程,并阅读了大量有关钢结构的书籍和论文上,这既让我开阔了视野,也使我对自己研究方向——内容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在下半学期中,慢慢的将学习与工作的重点由只是按部就班埋头读书转变到有目标的思考与科研创新中,适应这种与大学学习的极大差异。而在这一年多的学习过程中,我的自我学习的能力与专业水平都有所提高,这是令人欣慰的。
尤其是在研一期间对研究的先锋——与的课题团队的'研究方法与成果进行了收集与总结,在掌握前沿动态的条件下将现有知识、成熟的理论研究与当今热点相结合,让我领略了遥感世界的另一片天空。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在学术研究过程中要不断拓宽知识面,阅读国内外文献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的掌握科研动态与发展方向,熟悉了研究方向的现状、方法。
在下半学期3月,由于课题组没有工位,于是在工作室进行每天比较规律的课题科研工作。在这几个月的课题组的时间中,除了课题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学习的效率较从前提高了许多,工作的质量也提升了。这主要归功于工作时间的保证和与课题组同学和老师的交流影响。任何时候,沟通交流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素质都是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生活方面与原来最大的不同就是,研究生学习让我离家更远了一些,从本科时候的同一个市变成了相隔好几百公里的两地,从从前的每周回家变成了一学期回一次家,这也让我有一段时间不适应。但是,似乎这才是求学,这才是更好的独立。我有了更多时间去接触同学,和同学关系也处的非常融洽。课余生活也随之丰富起来,比如,组团去打羽毛球,一起办游泳月票等。同时,还根据自身的能力,业余参与了一些社会活动,为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以上便是我对研究生过去了的一年的总结,在接下来研二的一年半中,正式加入了课题组的我将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任务上,对课题制定详细的计划,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并开展毕业论文的准备工作,争取顺利毕业。
考研复习心得篇八
马哲原理是一门很难复习的课程,这也是任何一门原理课的通病,而且是掏力没有收获的一门课。
去年我感觉我复习的很好了,但是还是没有考到高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于一些原理我们都懂,都能说上几句,比如三大规律、八大范畴,我们很熟悉啊,但是如果让你展开论述,你又感觉没有话说。所以复习起来很困难。
我先说说我的复习方法:我把原理分为四部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复习的时候比较有针对性,尤其是你有了他们往年的试题以后,这种方法更好。
(1)唯物论部分现在不是很重要,一般都是出一个名词解释,很少出大题,利用复习政治的知识就足以应付了。
(2)辩证法最重要的是三大规律的辨证关系一定要记死,这是你答题的最基本的依据,我感觉尤其是矛盾律一定要掌握好,这是出题的重点。八大范畴也要掌握,一般要出个名词解释,尤其是偶然与必然、相对与绝对、现象与本质、可能与现实出题的可能比较大。
(3)认识论也是比较重要的,主要掌握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以及真理和价值的关系。这些都有可能出论述题。
(4)历史观是现在的热点,主要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这些基本原理你都应该掌握牢固。具体到书上面我认为重要的是以下几部分:第一章第二节的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章第二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第三章主要掌握几个概念就行了,物质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以及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和物质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意识的能动性,这些掌握住就行了。第四章了解一下辨证唯物主义的条件论、过程论和决定论。第五章我刚才给你列举的那四对范畴重点掌握一下。第六章我就不用再说了,都要重点掌握。第七章了解一下人的本质,重点掌握第三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第八章和第九章都应重点掌握,这些很容易与现实结合考你。第十章可以不看。第十一章掌握第一节历史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第十二章重点掌握第三节现代科技革命和人类发展的前景。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重点掌握。第十五章我认为可以不看。第十六章应该重点看一下。第十七章掌握一下第三节文化与文明的发展。第十八章掌握第三节人的自由。
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而且我也是按照人大的出题规律给你说的,由于我没有见首都师范大学的试题,所以可能有些不对,你自己再调整一下吧。
复习原理时包括其它原理课,如果你拿到他们学校的试题,首先你可以了解到有没有出重题的可能性,如果有,你应该重点掌握那些重复律很高的试题。其次你可以看出哪些是他们学校的出题重点,也就是他们学校偏重于四大部分的哪一块,这样你复习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而我认为最重要是:看了他们的试题之后,在你复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再复习时,一定要有问题意识,也就是说,如果让你出试题,你怎么去出。我认为这个方法很重要,因为在你出题的同时,你也在答题,你把题出来之后,你肯定要想我怎么答,这也是检验你复习的效果的最好方法。我认为你应该试一下,这样也很能促进你的复习,当你复习累的时候你就出几个试题自己做一下,而且这种出题方式,对于你的复习程度要求也很高,因为即使你看了四、五遍,也很难想出什么问题,因为那时你只是在掌握基本知识。只有你对课本很熟悉了,你才能提出问题,进而自己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只是我自己的方法,不知道是否适合你。去年我就是按照这个方法复习的,原理的大题我自己就出上两道,名词解释几乎没有超出我的出题范围,尤其是马哲史更是如此,他们出的很偏的名词解释我就早已料到,可是马哲史的大题却出乎我的意料,这也说明了这个方法的局限性。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你自己斟酌吧!
至于政治的复习,我认为现在已经复习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一段时间重点应该放在红宝书上。无论他们怎么出题也不会超出这个范围。这不是在说空话,事实就是这样。一定要多看多记,能达到这种程度就行了,当你见到试题时,你一看试题你就想起它在那一页,这不夸张。这样你的多选题还会错吗?去年考政治时,每一个多选题我都能记起大概在那一页。这就对你的复习提出很高的要求,当你复习烦了,你自己就把每门课的你自己的复习大纲写出来,自己列出一个表来,这样记的很深刻。如果做题的话,我认为选择题应该做一下,大题你应该看一下,看一下答案是怎么答的,如果你自己答你该怎么答,自己在心里对照一下,并不一定非要写出来。总的来说,我认为政治除了多记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得高分,当然了答题技巧是另外一回事。一定要熟练掌握红宝书这是我认为最好的方法。
现在正是复习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坚持下去,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请你记住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等这一段时间过去,你在回过来看看,你就会发现这是你提高最快的时候。坚持到底吧,胜利就在不远的地方等着你!
考研复习心得篇九
英语是一个让人比较头疼的科目,你很努力的去学习它,但是呢,分数不会比提高很多,也即是说投入产出的性价比不是很高。如果你对它简直没有兴趣,从而花很少的时间去学习它,那么,你最后有可能会遭遇英语单科不过线的尴尬。所以,对于英语的学习,我自己的理解是:每天都要去学,但是,学习时间小于数学和专业课(这在分值上也是讲得通的)。前期(9月20号以前)复习时间多一些(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开始复习政治),后期(9月20号以后)复习时间少一些(因为这时候要分时间去给政治了),但是,要保证每天都要学英语,因为,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一天不学,倒退两天,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下面来具体说下!
一、单词问题。
所谓“考研不至,单词不止”。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言下之意就是要我们每天都坚持背背单词,花些时间在英语上!而且,背单词是苦力活,是最没有技巧性可言的(尤其是第一遍背单词)!说到这里,要澄清一个困扰许多朋友问题!也即,有没有必要买单词书来背?如果买的话,买什么单词书才好?(因为论坛上有些经验贴说可以只背真题中出现的单词,而没有必要买单词书)。
我的答案是:很有必要买单词书来背单词,而且真题中出现的不认识的单词也要背!因为我在一战时,就只背了真题中出现的不认识的单词,而没有背单词书,这就造成了我后来学习英语,因为单词贫乏从而做阅读力不从心!所以我二战时就老老实实的背了21遍单词书,并且也背了10多遍历年真题里面的不认识的单词。
所以,单词书你实际上是应该有两本的,第一本是单纯的单词书,第二本是你在真题中找到的不认识的单词的整合(你可以用一个小本子把你在真题中不认识的单词全部抄写下来,然后进行背诵,也可以在真题书的疑难单词后面进行标注和补充出自己不认识的单词,然后进行背诵)至于单词书,可以选择的有很多种。我个人比较偏向的是新东方的《考研英语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法(乱序版)》,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绿皮书,我选择这本书的原因在于它的词汇编排是乱序的,不像有些书是从a一直到z的编排方式(这样背书我感觉非常枯燥)!不过,这要看自己适应哪本书,自己觉得好才是真的好!最后,单词书只能有一本,别买多了,认认真真把一本单词书背完就好,各位请努力!
二、关于真题与模拟题,这里,又出现一个问题!也即,英语有没有必要做模拟题?
我的答案是:完全没有必要!因为,现在是公认了市面上没有一本模拟题能捕捉到真题的命题风格,如果你做了模拟题再去做真题,那么这是件非常悲哀的事情!到时候你就会发现模拟题的命题思路与解题思路完全与真题不符,导致你脑海中做模拟题早已形成的解题思路与真题的解题思路不符,从而丢失大量的分数(连解题思路都不符,不丢失大量分数才怪)所以,真题就是最好的模拟题,好好把真题研究透彻才是王道!
接下来,有人也许会问,真题就那么十几套,做完就没有了,岂不是很浪费?亲,我没有叫你只做一遍啊!!!!真题是应该反复做的,具体说来应该做4遍,上不封顶!我当时就有这样的感受,做真题第一遍,我是在找那些不认识的单词和学习长难句,做第二遍,我是在全文翻译,第三遍,我是在找每段的段落大意以及命题者的命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做第四遍,我是在查漏补缺!
以下具体说明这个问题.
真题书有两个版本可供选择——王林老师主编的《考研真相》和张剑老师的《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但是,经过比较,我比较推荐的是王林老师的《考研真相》!这本书最大的好处是,解析的非常详细,一道题可以给你写出十行左右的解析,而且解析的很有道理!20xx的考研的朋友们可以去借你们上一届的学长学姐的《考研真相》来看下,看下是否适合自己!
真题是要在你单词书背完第二遍的时候开始做的!我去年开始做真题是从7月1号开始的。并且真题建议从1997年开始做(因为1997年的英语真题的命题风格和20xx年的命题风格是一样的,你做完真题4遍就能感受到了)还有,真题应该分版块来进行训练!训练的次序是,传统阅读——新题型——翻译——作文——完形填空(如果完形填空实在没有时间训练,建议放弃)。
第一遍做的主要任务是:把阅读(包括文章和文章后面的题目及选项)上面所有不认识的单词全部标注出来,整理好以进行背诵,并根据真题书解析中的长难句进行细致的学习,还要对每道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尤其是对自己做错了的题,看看真题书上是怎么解析的,然后要找出自己的错误原因,比如说,是没有理解到作者的思路,还是细节上没有理解到位,还是单词没有读懂,等等!9月1号——10月10号:完全重复第一遍的任务,但是速度要加快,保证每篇阅读在20分钟之内完成,而且在分析时,要多加上一个任务,那就是全文翻译(不是口头翻译,而要写在本子上,如果感觉到时间紧,那可以从20xx年开始翻译,直到20xx年),包括阅读的文章本身和文章后面的题目还有选项(如果这项你做好了,那么翻译那一块你就轻松很多了,甚至不必要进行专门的训练)。
10月11号——11月1号:再重复第一遍的任务,但是此时就轻松很多了!这一遍的主要任务是要好好体会命题人的命题思路和解题的思路,对自己的思路进行一种质的矫正,以确保以后不能犯同样的错误!11月1号——12月15号:在这期间,减少阅读的量(但是还是要进行阅读的第四遍的训练,这一次的主要任务是查漏补缺),开始作文的训练(因为前面对阅读进行了翻译训练,所以我的翻译是没有专门训练的,如果你有充足的时间要进行专门训练,也是可以的)我对这方面比较薄弱,作文参考书我用的是新东方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王江涛主编的,这本书还算是可以,如果大家有20xx版的,不妨先看一下,然后决定是否购买!
另外,写作要得高分,最简洁的办法是,把近十年来的大小作文的经典范文,全部背诵下来(也即有10篇小作文,10篇大作文)!这是最简单的办法.还有,不要相信模板作文,这是最让老师深恶痛绝的,也是常见的低分作文!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的背诵真题范文吧,这才是王道!这样的话,作文30分至少可以得到20分!!
答:不会的,你做第一遍真题和第二遍真题已经相隔2个月了,就算你记得文章的大概内容,但是选项你不可能完全记得住,在第二遍的复习过程中,有这么一类题你是要特别注意的,也即第一遍和第二遍都做错了的题(做第一遍时用铅笔做,到后来第一遍的复习完成后要全部把自己写的答案擦掉,但是错题要进行标记,并注明原因,第二遍和第一遍一样,也要用铅笔做),这类题是你自己没有真正理解的,这是在做第三遍时的重点攻坚项目!而且,每做一遍真题,你会对真题有种不同的感悟,会有一种整体的把握,到最后(如果认真按照我说的方法去做的话)你就会感觉到真题的出题套路都是一样的,甚至陷阱的设置都是那些老套路,简直没有创新,所以,总结下就是:英语高分=单词的极度熟悉+反复做真题,就是这么简单,而且英语科目的参考书就是这么几本,没有必要买的很多!
考研复习心得篇十
本来想把三门基础课分开各写一篇,考虑阅读方便还是写在了一起。文笔不好,只求表意准确,各位包涵了!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没有什么绝对的好不好,但肯定有适不适合。资料的选择也是如此。这里写的仅是自己的一些心得和经验,不感说是什么致胜的法则,觉得不对,就当看了消遣一下。文中对一些资料的评论,也仅是自己的有感而发,可能你会认为不对,其中也绝对不含为某资料作广告或是贬低某资料的成分。
本人英语一向都不好,4、6级都是考研前才混过的,但最后英语成绩自己还算满意。对基础不是很好的研友,相信这些经验还是可以借鉴。
如果你像我考研时一样,英语以过线为第一目标的。那外语复习只有两件事情要做,研究真题的阅读和背大纲单词,其中研究真题阅读更重要,它占分重,和背单词、英译汉也相关。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单词背了就忘的经历,开始的时候我也是,准备先把单词背一遍再说,找了本单词背了有半个月,结果发现一无所获,背过的单词在阅读中根本还是不认识。
最后接受了所谓的在阅读中背单词的方法(忘了从哪儿看的了),找来真题的阅读,每天仅作一篇,把阅读分为3遍来读:
1.先不用词典,按考试时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都说考研的文章15分钟一篇就行)读完,不认识的单词就猜(刚开始的时候估计会比较痛苦,越到后面就越轻松,推荐从94年的开始,我记得那年的题些文章短、生词也相对少),把答案记下来,这时千万别对答案。
2.重新再读一遍,可以用词典,不认识的词就查出来记在别处(一定不要图方便记在单词旁边,真题是要反复看的东西,记在旁边,下次再检验的时候,就要受影响。对了,答案也最好不要写在题旁边),这次阅读时不要看对难句的分析,做完后记下答案,这时也最好别对答案。
3.把记下的不认识单词进行记忆(就算是词汇学习了,真题的阅读已经基本涵盖了考研的重点词汇),这样至少在短期内,这篇文章对你没有生词。这样再进行最后的精读,参阅注解对难句进行分析,时间可以用得长些,确保对文章的每个部分都充分理解,这时再做一遍题,记下答案。
最后对答案,并把3次做的答案进行比较,很可能3次的答案有出入。不用说,第一次的结果才是自己的真正水平。一般做错题,有3种原因:
1.单词不认识(词汇错误)。
2.单词认识但句子不懂(语法错误)。
3.对出题者的意图理解错误或一些潜在的意思没读出来(整体把握错误?)。
第一遍阅读,3种错误都可能犯;而第二遍,只会有错误2、3;第三遍就只有错误3了。这样有利于分析自己的薄弱环节。
呵呵,老实说一篇文章读3遍够累的,我开始的时候能坚持,不过到后来也只是读两遍,把第2、3遍合并了。个人经验认为所谓的3种错误,还是单词错误最根本,就算语法水平有限,对难句的成分划分有困难,但是知道单词意思,结合上下文猜句子的意思一般也能猜出个大概。不过说到出题者的意图,就要提到网上流传很广的新东方的考研阅读讲座,有条件还是可以听听,它对文章的整体分析、重点词汇和难句的讲解都很不错,尤其对出题者的意图分析得比较透彻,归纳了出题者常用的一些陷阱(这些是一般的参考书上没有的),了解这些对彻底理解文章和题目很有好处。可以把这个和第三遍的精读结合起来,我当时就每天听对当天做的文章的讲解,当作最后一遍精读。
以这样的方式来读真题,既随时检验了自己的水平,又学习了考研的重点词汇。对难句的分析,为翻译打下了基础(如果没有时间,完全可以不单独复习翻译,至少真题的翻译我就没怎么看,只是最后做模拟题的时候练了一下)。了解出题者的意图,分析自己的薄弱环节,也算知己知彼了。
历年的真题能找到的大概就50篇左右,每天一篇2个月也做完了(何况最好把去年和前年的题保留作为两次模拟)。真题阅读整个做完了一遍后,不用去做什么其它的阅读练习(很多阅读书,不是文章中生词太多,就是出的题没水平),不用去练习什么速度,考研阅读考的不是速度而是准确,泛读也留给高手去做吧。只要把真题好好的分析透了,过线那是绰绰有余。真题读完了就从头再来一遍,有了第一遍的基础,后面的速度自然会加快(一天1篇还是2篇都行)。这个时候可以加大单词的背诵,有了一定的基础再背单词感觉要轻松得多(可能是觉得英文字母变熟悉了)。
关于背单词,自己做得不是很好,我大部分时间都在看真题记真题词汇,大纲词汇到最后考完都没背完(呵呵!从侧面证明在阅读中背单词确实有用)。回想一下大是不该,建议大家每天早上都坚持30分钟单独背单词。
到了考前的一个月,还是要做几套模拟题练习一下,平常一次性只读了1、2篇文章,考试的时候要读5篇,并且平时也疏与完形和翻译的练习,时间的把握是个问题。
关于真题阅读资料,各人推荐沪江论坛的黑暗版阅读打印版,如果你闲打印麻烦去买本真题讲解也行,好像人大出的不错(真题资料都差不多,只要有重点词汇、难句分析、题目详解就算过得去)。
最后说一下作文,作文书我买过、借过,预测的范文我也下载打印过不少,都看了一下,可就是没好好背过。能说的就两点:
1.作文书不用看很多,一本足以!不用想博众家之长,考研作文少犯错就是胜利!个人推荐新东方的十大功能段落(网上也有相应的flash讲座,推荐胡敏讲的)的写法,这种写法感觉有些八股,用词也比较质朴,不过很是实用,尤其适合基础较差的同学。
2.不要太相信压题,这种好事难轮到自己,几十篇压的题目,看看内容结构就行,找两篇自己练练手。
数学辅导众所周知,以李派(李永乐、李正元)和程派(程文灯)最为出名。我考数一,第一遍复习用的李的《数学复习全书》,这本书整体感觉不错,按照大纲编写,重要的知识点归纳也很全面,例题好像很多是往年的真题(听别人说的);程也有本相应的《数学复习指南》,没用那本书,不是说内容不好,我相信关于知识点的总结应该都差不多。只是那本书的纸张和印刷质量实在一般(可能只是版次问题),看着不如李的好。第一遍复习的时候,关键还是把教材看好,充分理解各个知识点,注意其内在关系,一定要把它们联系起来。用教材和《数学复习全书》足以,不过《全书》中的习题相比之下显得较为简单(这对基础的巩固很有好处,会做这些题也是必须的),对基础较好的同学虽然可以提高解题的熟练度,但意义不大。陈有一本专门的习题集《数学题型集粹与练习题集》,里面有阶梯化训练,基础题和提高题都有,可以作为对《全书》的补充,这样也可以充分的集合两家的长处。
当然题适当做做就行!充分理解知识点、联系知识点是第一位的,解题只是对知识点的应用,只是它反过来又能帮助熟悉知识点,加深理解、联系。
对于模拟题,李的《全真模拟经典400题》和程的《模拟考场15套》我都分别做了一些,两者可以说是各有千秋!
李的400题,老实说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难,相反感觉倒是很基础。400题中大题出得不如选择、填空,大题基本上都是些比较基础的题,训练的都是基本的方法。选择部分是400题中最好的部分,不是说难,只是要求对各个知识点理解得很透彻之后才能确保选对,如果你能把它的选择题全部弄清楚,基础基本就过关了。
陈的题整体上思维的跳跃性、综合性上要比李的题略微强一些,但有时显得华而不实,一些大题确实要利用到多方面的知识,但只是简单的组合,感觉只是把几题合为一题。不过这对查漏补缺、全面复习很有好处。
感觉比较好的复习是,先用李的书打好基础,在利用陈的题来提高和综合检验自己,最后做两套模拟题找找感觉,因为平常做练习的时候往往都没有写出大题的具体步骤,不少人都觉得自己复习得不错,没什么题不会做,结果在考场上却发现自己想得清楚确写不清楚,别手蹩脚。因为要写出步骤,感觉速度比平常慢,时间也较紧。刚才说过陈的大题综合性较强,如果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并写出大题的步骤,那么考场上你应该会发现时间比较充裕。
最后谈一下数学的真题,和英语不同,数学的真题显得没那么重要。所谓的不重要是因为,李的《数学复习全书》或是陈的《数学复习指南》都收录了不少真题做例题,所有真题涉及的知识点和解题的方法都被包含在了例题或习题中,并且真题相比与李、陈的题简单。没有必要去专门买本真题,不过可以找来最近2年的题作为模拟题练习,你会发现真题相比一般的模拟题确实简单。
政治辅导可以说是百家争鸣,最有名也是唯一接触的两派就是任汝芬和陈先奎。没用过什么红宝书,至今也没弄明白这是本什么书。
任汝芬出4本书:《序列之一要点精编》、《序列之二模拟试题》、《序列之三最后冲刺》、《序列之四最后四套题》都用过,确实是一个序列一本接着一本,序列一是教材按照大纲把各个知识点都列举出来了,有些地方写得比较简略,但还算是对得起精编两个字,考试的内容基本涵盖,作为教材足够了。因为这本书出得比每年的新大纲早,难免有些内容与当年的大纲有冲突(这是基本所有的政治精编类参考书都有的问题,新大纲要7月份左右才出),不过每年大纲改动的内容,都不算太多。而且这些改动都会体现在后面的序列中,大家不必过于担心。
对于这本书,大家只要理解就行,不必进行任何记忆。序列二以模拟题的形式,把序列一的重要内容都涵盖了进去,可以说是对序列一的提炼。虽然序列二名是模拟题,但并不能用作模拟题,只能用作对知识点的复习。后期的复习中可以以序列二为主,遇到不明白的再查阅序列一。序列三做了对各部分内容最后的总结,并对前两本书进行了补充,一方面补充了形式政治的内容(每年都有10分选择题),另外,针对一些难点和每年的.热点问题,结合新大纲补充了一些习题。序列四就是最后四套题,以前是考研班内部资料(好像还是到处叫卖),也就是压题了,按他的话说把最重要最热门的问题都包含了。如果这几本书都好好看,政治问题就不大了,最后再把几家预测的题都看看就行了。
说这么多,自己都感觉是在给任做宣传。没办法,当时复习的时候,以任的书为主,只能针对着他的书说两句。我相信,不管你最后选谁的书都一样,只要坚持理解过关就行,精编类的书重在理解,不用记忆。习题类的书,老实说没什么必要多买,陈的题借来看了一些,题可以说出得不错,比任序列二中的题灵活,也更像真题。但是政治的题,再灵活,也就那样。有时间做政治题,不如去做看专业课。所以,个人还是比较推荐序列二,感觉它可以说不算是习题类书,上面的题主要不是让你做的,而是便于你复习的。里面的大题,基本上是采用的都是三段论的答法,多看两遍对答题很有帮助,一些套话也可以记记(实际多看两遍自然都记住了,关键还是学会以什么方式答题)。
陈先奎出书不少(有些书好像只是挂的名,不太清楚),用过的也就是名气最大的《20天20题》,说是20题实际涉及的方面何止40。其实这本书就是把当年最重要最热门的内容以20道题的形式串在了一起,值得一看,感觉是对重点的精炼。每年的大题都多多少少都和上面的内容相关,也难怪陈吹说压中多少多少。里面的套话可以稍微记一下,有个印象就行,到时答题的时候会觉得心理有底,有得写。
政治不用花太多的功夫,现在开始,以任的书为主,结合20天20题,最后再把各门各派预测的大题看看就足够了。
关于政治的考研班,老实说没必要上。我上过任的考研班,基本就是念书,唯一有点用的就是勾画些重点,预测些题目,能弄到重点题就没必要去听课。最后就是,要正确对待所谓的压题。不要期待压题命中,政治考试还是要以平常的理解积累为主,平常不好好准备到最好光靠压题是不行的。预测的题(感觉看看20天20题和最后四套题就行,基本市面上压的题都含在里面了,两本书也有交叉)可以作为重点看看,是对重要知识的一个提炼和梳理。几位大师所谓的压题命中也都是指内容相关,完全压中几乎不可能!
政治的模拟题做做选择题就行,有利于查漏补缺,大题看看就行,不用写出来,不过要想清楚该怎么答(还是推荐看看任的书,里面的大题都是以三段论形式答的)。
还是那句话,政治理解就行,答题套路要掌握,重点内容多看两眼,套话可以记记。这样实际到了考场上,你很可能会发现记的内容大多用不上,但又和题有点相关,反正不知怎么就把题答完了,下来分数还不错。
最后,祝各位考研成功!
考研复习心得篇十一
很多文科生做数学题很喜欢:做题(有些人甚至是看题)——不会——看懂答案(或者看不懂)——结束,你是不是这样呢?合适的方法是:做题——不会——把目前能计算或推导的结论写出来,想想还差什么——看一眼答案,有些是一看就恍然大悟——那么就自己再重新算一遍,然后好好总结下为什么刚才没算出来,是方法没遇过还是要经过变形自己没看出来,有时候一道题做不出来答案一看就是种超纲题或者偏题难题,数学三一般考的都是最常见,最基础的方法,所以那些冷门方法一律放弃。
不要老是看答案,这样才能摆脱文科思维。如果只是一味地机械做题,背答案,即使你做了李永乐的全套也还是没用。
复习全书和指南我都用过,但我推荐全书,就数三而言,全书的题更好更全面,其实两本书很多题目都是重复的。不要说复习全书看了3,4遍,这样太笼统,就像我一站时全书做了7、8遍不也只有110左右嘛,我个人觉得2遍为宜,做得太多后来只会记住题目而不是思维方法。我推荐全书2遍后直接上真题,基础差的甚至660也不用做,因为660的题有些比全书还打,直接做数三真题,然后自己薄弱的地方找全书查漏补缺,而不是反复抱着全书死磕,因为你没个重点,以为全书每道题都要掌握。通过做真题,你知道哪些是数三常考内容,哪些不是,你慢慢会发现全书上哪些是有价值的题目,真题做完数三做做数一数二的相关题,然后上模拟卷,模拟卷至少上30套吧,推荐合工大10—13的,李永乐400题,陈文灯的模拟。
首先,很多经验帖不强调模拟题,甚至反对模拟,这和数学基础有关,正如前文所述。逻辑思维好的同学完全可以做做教材,全书,真题然后考个140+,因为他们数学基础好,他们懂得如何做题。而基础差的同学,像我,可能做个n遍全书仍不得其法。而模拟题或者说真题具有一下全书或者660之类的题集所不具备的几大优势:
1、通过严格掐时间做套题,可以培养你做题的时间优势,对难题有所放弃。今年数三小题难,大题简单,很多人慌了手脚,这就是平时缺乏演练的结果,本人后期保持一天一套题的速度模拟,懂得如何跳过难题,保证计算率,不慌张,可以说考试当天对我来说只是一场模拟,所以我很淡定,要知道基础越差的同学,越是对数学害怕的文科生越是容易在考场紧张!
2、套题一般都是集中出线常考的知识点,有些套题几乎是真题的翻版,改个数字,而数三真题的最大特点就是来自真题,就像13的数三来自往年数三和数一数二的太多了。所以做模拟就是加强对常考知识点的考核,而不像许多全书不分重点。
3、反复看以前做的题容易记住题目本身。许多同学做了7,8遍全书,全书的'题都快背出来了,但考场变个型就不知道了,而模拟题很多都是对真题的适当变形,或者自创题,这里强烈推荐合工大的模拟,很接近真题,难度又稍高于真题,我平时合工大模拟130+,结果也是和最终成绩吻合的。
以上建议希望能给数学基础差,对其有恐惧心态的考生们一些启迪与精神上的鼓励。绝不要忽略数学基础的重要性,通过做模拟题的训练,提高做套题的思维强度。最后期待大家都可以一战成功,金榜题名!
考研复习心得篇十二
春节过去,又是一个大批学子步入考研大营的时候了,在此总结了对考研数学学习的几点建议,希望能让即将成为考研生的同学少走弯路。
一,复习基础知识要扎实,还要有扩展的意识,这一点在数学学习中一直存在。参加20xx考研的同学如果从现在开始进入备考状态,那么这前一两个月就应以20xx年的考研大纲为中心复习教材上的基础内容。对教材上的每一个大纲规定的考试知识点均需深入理解,融会贯通,此时在看或学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做一做书后相应的练习题以加深理解,国家医师考试网。这一步是为以后进一步复习打基础的阶段,务必要认真进行。
二,不论是开始复习还是以后强化的时候,做题都最好能按正常思维进行。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数学题目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方法可以解决问题,但对于一个考试题来说,出题者考查的是某几个知识点,但你可能会绕过那几个知识点而用其他方法解决问题,你所用的方法如果不在出题者给出的几种标准答案之中,那么你的方法即使可行并且也能得到正确答案,也有可能会被阅卷老师忽略掉,也就是你失去得分的几率很大。所以解决问题的很多方法中只有一部分能保证为你赢得你该得的分数,其他方法可能会让你付出不该有代价。
三,往年的真题一定要反复做,当然时间需掌握好,一般应放在复习完全部的教材知识之后与强化训练之后各进行若干次。真题体现了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宗旨,但某一年的真题并不能完全覆盖大纲规定的所有考点,所以往年的真题做得越多越好。
四,复习的时候辅导书不必太多,但拿到一本一定要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专注于一本辅导教材,吃透里面的知识点,反复练习,考研英语怎么复习,必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五,希望想要参加20xx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同学,备考就从现在做起,给自己留下充足的复习时间。临时抱佛脚的失败可能性很大,而失败需要很大的心理承受力来化解,所以不要轻易给自己制造失败的机会。有目标地复习十个月与复习两个月当然离成功的距离是不一样的,从现在开始你离目标的距离已经近了一步了。
考研复习心得篇十三
需要携带的具体材料要查看学校官网。应届生需要准备的材料通常有:学生证、身份证、准考证、带有学校教务处公章的本科成绩单、毕业证、学位证、四六级证书、大学期间的获奖证书等都要携带。最好将资料进行复印备份,如果有学校通知需要在面试期间进行体检,最好带上两张一寸免冠照片。
二.往届生考研复试要额外准备哪些材料?
通常需要由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提供的在校历年学习成绩单复印件,并需加盖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公章及毕业证、学位证。具体详情以目标院校官网通知为准。
三.同等学力考生考研复试要额外准备哪些材料?
一般需要学历证书及同等学力证明材料。具体详情以目标院校官网通知为准。
四.政审表要去哪里盖章?
政审表交由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人才交流中心填写并盖章。应届考生由考生所在院系填写并盖章。
五.证书以及各种材料需要准备复印件吗?
需要准备各项材料的复印件,其用来审核你的资料是否真实,且复印件要给学校留档。重要证件可多复印一份。
六.往届生的本科成绩单怎么获取?
往届生的本科成绩单可以向档案所在单位提出申请,复印档案中的本科成绩单,也可以从本科学校教务处打印成绩单。
七.初试准考证丢了怎么办?
首先去自己所在学院办公室开一张证明,来证明你的身份,写明报考的学校专业,和准考证丢失的原因。然后拿着这份证明和你的身份证到报考院校的研究生处,请那里的老师给予补办。
八.近视或者高度近视,会对复试有影响吗?
除了对视力要求较高的专业外,一般情况不会对复试有影响。
九.从哪里获得学校复试通知和复试相关要求?
一般院校会通过官网或者电话通知复试及相关要求。
十.复试结果什么时候出?
具体要根据院校相关规定,部分高校当天就会公布,部分高校需要等一段时间在官网或者电话通知复试结果。
考研复习心得篇十四
又是一年大学生毕业的季节,大家都有着落了吗?大学毕业出路不外乎考研、考公务员、进国企、进私企、进外企、出国留学、自主创业这几种方式,那么,这几种方式各有什么利弊呢?下面我们将一一分析。在做决定之前,理性地分析利弊,再仔细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是许多职场人士常用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1.考研。
利:延缓就业压力,推迟就业期的到来;有些城市,有些学校能给研究所解决户口的问题提高自身学历,增强竞争力;国家出台了新的研究所扩招政策,考研相对容易,能够拿到更高的文凭;学术上有创见,可以沿着这个方向一直努力,毕业后获得稳定的工作.
弊:研究生毕业后,毕业压力仍在,而且有了更为年轻的竞争者,压力越加沉重;读研期间,不一定能学到对自身职业有用处的知识,可能会白白浪费了积累经验的时间;研究会生扩招,会出现和大学扩招相同的结果---研究所学历一定程度上贬值,也许毕业后只有一个选择---考博...研究生毕业或博士毕业后年龄偏大,失去年龄优势,特别是女生,要面临更多的年龄歧视..学术研究,层次越高,就业面就越窄,毕业后,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此时却已很难放弃本专业。
建议:如果对某个专业,某种学问有无法遏制的热爱和相应的研究能力,要不浪费自己的爱好和天才,继续深造,终有一天会有建树.但如果考研只是为了规避和缓解就业压力,建议不要考研,研究生毕业后压力只增不减,而且可能会使你丧失积累经验的机会,试想,2,3年内,你将与多少机会失之交臂.
年龄有时候是一种优势,因为年轻,有犯错误的时候也会有改正错误的机会,一旦年纪大了才开始接触社会,这些机会就会相应减少,试想,一个二十几岁的大学生犯了错误,单位会念在他年纪小,给予原谅;但一个将近三十岁的人犯同样的错误,会让人诧异甚至认为不可原谅,善用年龄优势就是为自己留下余地.
2.公务员。
利:稳定的收入和生活,有良好的保障;公务员收入不是最高,但福利极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及相应的权限;职业轨迹确定,工作没有太大的浮动性;国家机构员工,本身带有荣誉性质。
弊:工作相对枯燥,忙起来极忙,闲起来极闲;考试没完没了,升职总与考试、考核挂钩;有些机关人际关系复杂;收入稳定,但没有大幅提高的可能,只能保持平均水准;坐在清水衙门、没有晋升可能的人,容易很没成就感。
建议:有志从政的人、有权利欲望的人、真心想改变国计民生状况的人、想要一个稳定工作的人都可以选择考公务员,公务员这个工作,如果心境淡泊,没有野心,不失为不错的选择,能够保证安定的生活和充足的个人时间;如果想要升职,则要有长期奋斗(至少15年)的决心和高明的人际头脑,否则不太容易出头。
3.国企(或事业单位)。
利:稳定的收入,良好的福利保障;有国家做后盾,安全系数高;国企注重员工素质,要求员工为人处事遵循一定规则,可以学到不少东西;有些行业工作相对安逸,心理压力相对较低;国企锻炼人,能够形成良好的就业观。
弊:入门难,不容易进入;有的论资排辈,想要出人头地一般需要多年的奋斗;人际关系较复杂;中西部的国企,大多待遇一般。
建议:国企人际关系复杂,初入其中的大学毕业生也许会摸不到门路,而按资排辈的现实更让不接地气的大学生心生不服,当然,国企也正在克服上述弱点。
4.私企。
利:能够发挥能力,发展空间较大;能够很快学到实用的知识;私企工作不单调,需要一职多能,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劳有所得,私企老板会按照你的贡献决定你的待遇,形成良性循环;自由性大,升职、积累经验相对更快,想跳槽也容易.
建议:很多毕业生愿意选择私企,认为私企的门槛较低,更易积累经验。但是,不要形成“直接进入私企”的意识,私企的素质参差不齐,毕业生缺乏经验,很容易被第一份工作定型,错误的观念和不良的职场习惯会限制你的发展。同时,私企同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会束缚才能。对私企,应慎重考虑。
5.外企。
利:高薪,福利好,工作环境好;外企有系统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强调个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能力,也有利于搭建自己的人脉;注重员工发展,给予员工诸多培训;实力雄厚,不会出现拖欠工资、罔顾员工权利等现象。
建议:外企的高薪高酬是很多毕业生追求的目标,进入外企,感受成熟的企业环境和管理系统,有利于毕业生学到更多的东西,不论是个人能力、行业观念、企业文化意识。外企能够全方位地充实员工的头脑。但是,外企竞争激烈,职位也只能到一定级别,有些聪明人会进入外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然后自己创业。
6.留学。
利:增长见闻,开拓视野,成为一个有见识的人;掌握一门外语,受益终身;磨练自己的生存能力,培养自己的吃苦精神,学习外国人的优秀之处;好的学校,好的专业,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拿到过硬的文凭;有机会进入外国公司或者移民。
弊:出国留学需要大笔金钱,投资不一定有相应回报;国外消费水平高,也许你常会感到入不敷出;有些国家排他性强,你无法真正融入同学之中;外国的经济危机闹得厉害,工作机会更少;如果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会白白浪费几年光阴和大笔金钱。
建议:年轻的时候有机会多见见世面,是件好事。如果有条件出国留学,不妨出去。但是,如果没有好的学校或者好的专业,大可不必出国镀金,把同样的资金用来创业或投资意义更大。
7.创业。
利:不必为人打工,自己的事业自己做主;全方位锻炼人的能力;最大限度激发人的潜质;培养系统性的思维能力;创业成功的成就感无可取代。
弊:目前中国的创业环境并不健全,需要一笔较大开支,需要长远目光和周密规划;毕业生社会经验少,缺乏实践经验,过于乐观,容易碰壁,创业失败会感觉打击巨大。
建议:大学毕业生想要成功创业,不只需要远大的理想,还要有激情、行动力、领导能力、商业信用和超强的适应性,毕业生不论是心智、观察市场的眼光、领导气质都还有一定欠缺。想创业的人无需急于一时,进一家好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脉,再辞职创业更为妥当,成功率也更高。
8.自由职业。
利: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爱好,时间自由、充裕;能够全面安排自己的生活;挑战性高,生活不易枯燥;按照自己的理想生活,心灵充实。
弊:没有稳定收入,必须自己注意社保和养老问题;脱离社会太久,不容易融入;对自制力要求极高;会有入不敷出的情况;有江郎才尽的顾虑。
考研复习心得篇十五
利用微分中值定理:微分中值定理在高数的证明题中是非常大的,在等式和不等式的证明中都会用到。当不等式或其适当变形中有函数值之差时,一般可考虑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证明。柯西中值定理是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一个推广,当不等式或其适当变形中有两个函数在两点的函数值之差的比值时,可考虑用柯西中值定理证明。
利用定积分中值定理:该定理是在处理含有定积分的不等式证明中经常要用到的理论,一般只要求被积函数具有连续性即可。基本思路是通过定积分中值定理消去不等式中的积分号,从而与其他项作大小的比较,进而得出证明。
除此之外,最常用的方法是左右两边相减构造辅助函数,若函数的最小值为0或为常数,则该函数就是大于零的,从而不等式得以证明。
一、打牢基础。
“懂”,首先要求同学们对考研数学的形式、考研大纲及考研用书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深入的了解。这个阶段,要求同学们全身心进行基础阶段的复习。这个阶段同学们一定要认真细致学习课本基本知识点,弄熟定义、公式、定理及相关习题。只有打牢基础,才能决胜千里。最后,要求同学们做好规划,合理安排复习,做好经常性的`总结与归纳。
二、踏实前行。
数学不像英语和政治科目,能通过一定的背诵、记忆,就能取得可观的成绩。数学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得到巩固。不盲目地搞题海战术,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题,才能将知识领悟得透彻。强化阶段,同学们一定要利用好复习资料,做题的过程中,重点积累技巧与方法,吃透数学的知识点与题型。
三、总结归纳。
经过前期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做题的巩固,同学们对知识点、练习题、真题都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时,要做好归纳与总结,构建整体的知识结构体系,将之前所学的知识点牢牢记忆在脑海中。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遇到一些重点和难点题型,首先不畏惧,其次回顾之前学习的相关知识,并有效利用它们,来解决遇到的问题,最后将以往所学深深记忆在脑海中,达到“化”的境界。
1、两个重要极限,未定式的极限、等价无穷小代换。
这些小的知识点在历年的考察中都比较高。而透过我们分析,假如考极限的话,主要考的是洛必达法则加等价无穷小代换,特别针对数三的同学,这儿可能出大题。
2、处理连续性,可导性和可微性的关系。
要求掌握各种函数的求导方法。比如隐函数求导,参数方程求导等等这一类的,还有注意一元函数的应用问题,这也是历年考试的一个重点。数三的同学这儿结合经济类的一些试题进行考察。
3、微分方程:一是一元线性微分方程,第二是二阶常系数齐次/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对第一部分,考生需要掌握九种小类型,针对每一种小类型有不同的解题方式,针对每个不同的方程,套用不同的公式就行了。对于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大家一定要理解解的结构。另一块对于非齐次的方程来说,考生要注意它和特征方程的联系,有齐次为方程可以求它的通解,当然给出的通解大家也要写出它的特征方程,这个变化是我们这几年的一个趋势。这一类问题就是逆问题。
对于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的线性方程大家要分类掌握。当然,这一块对于数三的同学来说,还有一个差分方程的问题,差分方程不作为我们的一个重点,而且提醒大家一下,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差分方程的解题方式和微方程是相似的,学习的时候要注意这一点。
4、级数问题,主要针对数一和数三。
这部分的重点是:一、常数项级数的性质,包括敛散性;二、牵扯到幂级数,大家要熟练掌握幂级数的收敛区间的计算,收敛半径与和函数,幂级数展开的问题,要掌握一个熟练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对于幂级数求和函数它可能直接给我们一个幂级数求它的和函数或者给出一个常数项级数让我们求它的和,要转化成适当的幂级数来进行求和。
5、一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这个要重点掌握连续性变量的这一块。这里面有个难点,一维随机变量函数这是一个难点,求一元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有两种方式,一个是分布函数法,这是最基本要掌握的。另外是公式法,公式法相对比较便捷,但是应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6、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要记住一维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都要记熟,数字特征很少单独性考察,往往和前面的一维随机变量函数和多维随机变量函数和第六章的数理统计结合进行考察。特别针对数一的同学来说,考察矩估计和最大似然估计的时候会考察无偏性。
7、参数估计。
这一点是我们经常出大题的地方,这一块对我们数一,数二,数三的考生来讲,包含两块知识点,一个是矩估计,一个是最大似然估计,这两个集中出大题。
考研复习心得篇十六
搞社会学研究,首先要能发现社会问题,哪些问题值得思考、深究,从什么地方发现社会问题?我认为,非专业的调查者,只能从两个地方发现问题。
一处是媒体,一处是自己的日常生活。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报道了一些我们自己无法直接了解到的社会事实、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还有另一类媒体,那就是很专门化的理论著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和报纸广播电视对待社会问题的不同方式,它要去解释问题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发生,并且上升到一种理论的高度,探讨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另一处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从中也可以发现一些社会问题。如果你是专业的调查者,你可以通过你的调查发现一些社会问题,那既不是你的日常生活,也不是媒体的报道。但你们不是专业的调查者,大概只能从媒体和日常生活接触社会。
这两方面都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和问题。从报纸上或理论著作中看到的记者和学者对社会问题的描述和分析,你能够理解吗?如果他们所说的社会问题和你的经历距离很远,你能够很好的理解吗?很好理解的可能性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第一,你有良好的想象力。第二,你有过一些生活经历,你的生活经历和那些人的遭遇可能不完全一样,但是毫无疑问是你的这些社会经历帮助你去理解他们。我做一个不恰当的比拟,有人在火灾中被烧,你听说后很难过,你被烧过吗?没有。那你为什么感同身受呢?因为你体验过别的伤痛,要是你根本就没有体验过任何疼痛的话,你就很难体会他们。实际上你的痛感是帮你理解别人别样的痛感的根据。由此类推,我们对和我们生活差距很大的困境中人们的理解,需要我们具有一定的社会经历,这些社会经历和那些人的遭遇可能差别不小,但依然是帮助我们理解他人必不可少的东西。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社会经历更多一点,就更能帮助我们去理解他人的遭遇。但是肯定不能无限多下去,有最多社会经验的人是实践者,不是研究者,要你的经验和实践者们等量齐观是不可能的。但有的时候经历稍多一点有利于你理解他人。
二、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
自己生活中的问题是社会问题吗?是公共话题吗?日常生活中上升不到社会问题层面的私人问题,不是我们要讨论的。我们要讨论的是从个人日常生活发现社会问题。就是说个人日常生活中有一些看起来似乎是个人的问题,但是可以关联到社会问题。有些问题本身就是社会问题,比如你因为家庭贫困,考的分数再高也上不了大学,很多同学遭遇了这种问题,这就是一个社会问题。还有一些个人问题,里面包含着社会的因素。比如说你要离婚,这毫无疑问是你个人的问题,但有时也是社会问题。如果离婚率一直很低,离婚便不是什么社会问题。可是当代社会中离婚现象很多,你遭遇到离婚,这实际上就牵扯到社会因素,牵扯到人们普遍价值观念的变化,它直接间接地影响到某个个体的婚姻,离婚和这些因素是有关联的。
如上所述,个人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有些直接就是社会问题,有些包含着社会的因素。有的个人的问题也可以成为社会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任何问题都不是绝对偶然的,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成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而那些个人经历的问题,如果带有社会因素,或者虽然是个人问题但实际上也是社会问题,则都可以由你的个人问题转化成社会问题。当你努力解决个人失恋的问题时,你要调整自己的心理,或努力把失去的对象找回来,但当个人遭遇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时,你还有可能从另一个角度做出思考。比如说矿难,如果你的亲戚遭遇矿难,你直接想到的是怎么救助和赔偿,但同时也可以把它上升到一个社会问题来考虑。也就是说个人问题可以转化为社会问题,而且对于包含社会因素的个人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往往是日后对一些社会问题理解和思考的基础。生活经验加上书本学习,两点很好的结合,才能发现和提出真正的、有质量的问题。
三、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
学习社会学要求我们学会发现社会问题,学会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怎么去开发这种能力呢?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从日常生活出发,不放过自己生活中及周围发生的问题。发现问题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应该从这里开始锻炼。当你从理论著作中知道学者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慢慢地获得了思想能力之后,再从媒体上听说一些远离你的社会问题,你的理解就不一样了。我来举一些例子说明怎样从说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
家庭中的一些事情、事件都可以进入我们的思考。比如说父母的谋生之道是什么。你一直靠父母养育,你父母靠什么赚钱,怎样的营生,在生计上遭遇了什么挫折,你是近距离的观察者。只是过去你消极地接受养育,没有去积极地帮助他们,连积极地观察都没有。仔细观察思考一番,比如想想你家庭消费的变迁,你的思想会有很大的长进,能明白很多问题,这是最便利的窗口。农村的故事更多。在这方面,一个农村子弟比城市里的孩子幸运,对日后做社会学来说,从小的经历丰富更有利。农村孩子可以看到村内成员不同的生存方式,不同的打工、赚钱方式;可以看到分家、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看到很多非常有趣的事情;还可以看到人们对政治权力的看法,看到权力争夺。什么是政治?那就是政治。后来进了课堂屡屡说到政治这个大字眼,其实政治学是研究什么的?研究权力的。一个村庄也有村庄的权力斗争,那是城市里面出生的同龄人绝对看不到的,因为城市里的孩子看不到他父亲的单位,而农村孩子有幸看到村庄政治,甚至听到父母议论村庄政治,只是当时他没有,也没必要去认真想想是怎么回事。
如果你说离开村庄不少年了,那已经不是我日常生活了。但你现在的日常生活当中也有很多事情可以密切关注,可以从中发现问题,锻炼你的思考能力。现在,也就是大学当中仍然有很多故事,从中绝对可以发现问题,就看你是不是有心人了,是不是特别肯思想,肯观察。比如说手机,这个屋子里差不多人人都有,没有手机的可能只有我。你仔细想过这个问题吗,买手机是为了什么?实用、便利、还是时尚?没有手机就很不便利吗?买了手机你所获得的那个便利有多么的重要?没有手机的时代不能过了?宿舍有电话啊,还不够便利,我读大学时宿舍没电话。你还可以想想买了手机之后在做什么,有多大比例是解决一些急需解决的事。你算算账,人都会被自己的行为蒙蔽的,因为自己要为自己的行动找一个坚实的借口,促进自己去做,而且要说服掏钱的人。这很可能是自欺欺人。要自己算账,买了已经一年或是半年了,如果半年的开销想不起来了,算下一周的,一周来都打手机干什么了?都是很必要干的事情吗?假设不是,为什么要买?是社会风气的影响,无形中加入了一种时尚,还是确实要解决实际需要。这是绝对值得思考的。
再举个例子:电脑。像手机一样,我们在座的同学可能都有自己的电脑,虽然系里面有一些电脑可以供同学们使用,但是同学们可能都有自己的电脑。还是上面的问题,买电脑是纯粹的必要,还是掺杂了时尚,和别人攀比?这可以从电脑的质量、档次上来观察。特别要考虑到有些同学家庭经济上并不很富有。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先想自己,再想周围同学,还可以有些小对话。去想一想,我们通常为自己的行为想出了很多理由,它们是否真的成立。我举了两个例子,动用你的智力去思考,你就会发现我们周围的一些话语是不实之辞。在你动用脑子思考之前,你也不知不觉地加入到这种话语之中:对大学生来说手机是需要的,电脑是需要的,等等,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消费的形成来自时尚的作用。至少你应该同意,这些事情是值得琢磨的,道理至少不是一边倒的,有思考的空间。
还有你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可以再琢磨琢磨,比如吸烟。校园里不乏吸烟的人,耐人寻味的是很多吸烟的人是来大学之后开始吸烟的。那么就值得探讨,你怎么在这里学会了吸烟?今天这个社会应该是吸烟的人越来越被动,很多人在戒烟,然而你却在这里学会了吸烟。这是挺值得追问事情,把它说清楚不容易。我插队时代为什么不吸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省钱。我跟史铁生是很好的朋友,聊天中我们讨论过很多问题,史铁生对他那时为什么抽烟的解答是什么呢?也是为了省钱――当时找不到一个比吸烟更廉价的娱乐方式了,几个人晚上一边抽烟一边聊天。我俩都不是不善于思考的人,但两个人的说法完全不同。今天风气不一样了,可是在这样的风气下,好多人依然在开始学吸烟,更值得深入思考了。
另外还有一个点,就是宽容问题。今天很多场合都禁止吸烟了,你的宿舍里有没有人抽烟,不抽烟的人容许别人抽烟吗?在公共场合,饭厅、自习室、图书馆里有没有人抽烟?当有人抽烟时有没有冲突产生?通常情况下人们是被动的接受,还是反对和制止?还有一个宽容和性别的关系问题。是一个男生抽起烟来容易被人制止,还是女生抽烟容易被人制止?为什么会是这样?是不是制止一个男生你觉得风险比较大,因为他看着也来者不善。是不是一个女子更弱小,你更有勇气去制止?还有一些关于吸烟引起的特殊的关系:在择偶的时候对对方吸烟的宽容问题。假设两个人中只有一方抽烟,你去打听一下,如果是男生抽烟,一般女生的宽容程度如何。如果是女生抽烟,男生不抽烟,宽容程度又是如何。都做个小统计,你会发现想象不到的事情。这种想象不到的事情是思考的根据,思考的对象。
我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我自己真的不知道――同学间的荣誉、声望来自什么?这在不同的时代是不一样的,学习好,体育好,文艺好,还是什么东西?这些在你们中学和大学期间有什么变化?这个变化是社会风尚变了,还是年龄变了?北大的生源是什么样,城乡各多少,大中小城市各多少,生源当中父母的职业,同学们毕业以后的去向等,都是我们要面对、足够我们去思考,甚至是有一定思考深度的问题。人民大学有一个学经济的学生想要读我的博士,最终我把他推荐到香港读社会学去了。他曾写了一篇小文章,题目叫“人大人的性格”,他说人大同学的性格就是非常的务实。务实怎么讲,可以有很多种定义,他说的务实就是非常的实惠,不冒风险,只做胜算很高的事情。他举例说明,他问过很多人大同学高考的分数,都很高,报哪里都能录取。他又问这些高分的同学:你觉得人大是最好的学校吗?都断然回答不是,北京有两大牛校。继续追问,你明明知道还有两个学校更好,你又能考这么高的分数,为什么要报人大呢?回答是不想冒险,追求保险。人大同学的务实性从很多方面可以看到,这种务实性是哪儿来的?来源于务实人、不冒风险的人,扎堆到了一块。这些人互相影响,彼此都越来越务实,不作非分之想,不冒险。我很欣赏这篇文章,我看重的是他从身边去寻找思考对象,就这个问题我没有看别人说过,这是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要强调的是可以从周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如此提出问题和解释问题不是从概念出发,是从日常事情出发。我们要努力使自己变得敏感。敏感不是天生的吗?有天生的因素。但是因为你重视这一点,老是瞪大了眼睛,你也会变得比过去更敏感。我们要去领受生活中的好多事情,好多小情节的刺激和启示,不让它轻易溜走。我们要做认真的观察者和执著的思考者。我们系里经常给大家提供实习的机会,挺好的,实习机会可以让你身处一个你自己不容易走到的时空里面。
四、学习写社会杂文。
大家可以试着写一点社会杂文,写你自己发现的小问题,或者是从媒体上发现的问题,对此你有自己的见解。如果你迫使自己开始这样的习作,你也就迫使自己去思考了。当你下笔去写的时候,就必然整理了自己的思路,深化了自己的思想。原来你可能觉得,哎,我是有点想法的,当你准备写在纸上的时候,发现想法还很有限。原来你以为自己的想法挺清楚的,当你写到纸上的时候,你会觉得逻辑上还得进一步梳理。写作,反过来就进一步锻炼了发现问题,解释问题的能力,当然毫无疑问也锻炼了写作能力。我在这门课上特别推荐一本书《社会学的想象力》,在书的附录里面就说了这么一句话,说对于同学们来说,写作是每一周都要进行的事情。我看社会学系的同学文笔很好的不多。我所教过的学生当中文笔好的多数是新闻学院的,显然高于社会学系的同学,应该如此,要不然人家为什么报考新闻学院,当然是觉得写作是自己的长处。但是我们不管入学前的事了,你们入校后锻炼也比人家少得多。你们多少天写一篇东西?假使你坚持一礼拜写一篇东西,肯定就不是今天这个水准了。过去有人这么告诉你,这么要求你吗?我今天主要说的是,从自己周围发现问题,发现不明白的事情努力去解释;而当你养成这个习惯并因此迫使自己一段时间写一点杂文时,写作将帮助你梳理思路,做更深入的思考,同时更要求你瞪大眼睛去发现问题。
我们要老老实实承认,有的人写作的天分好极了,大多数人在这方面是普通的,要下大力气锻炼。有了那样的本领一生受用无穷,到任何地方都会被人重视。当你在起步阶段,就比别人领先一步,很可能就锁定了这样的一个差距。这话怎么讲?就是说,如果你的领导看到几个毕业生刚刚报到,派你们分头写篇报告,看了报告后就说:小赵,来一趟。以后一写报告就找小赵,不找别人了。小赵在起步的时候只比别人高那么一小块,却因此屡屡得到锻炼,久而久之,小赵的进步就更大了。早年的微小差距,极可能锁定两人间的差距,以后的差距日益扩大,因为其中一位拥有更多的锻炼机会。所以现在一定要把自己的写作能力提上去,这样当你毕业的时候,开始真正的竞争了,别人在能力上就不能再跟你相比了。有人说我口才好,其实我的口才一般,靠的是思想制胜,不是措辞。有人说我的口才是天生的,更是胡诌。我做过的演讲,在人大社会学系是普通教授的十倍。为什么我有这么多机会?就是起步的时候我表现欲强,敢张口,领先别人一小步,以后机会就比别人多了十倍。
五、学术研究与日常生活。
说到学术研究和日常生活的关系,我要介绍《社会学的想象力》里面的一些观点,米尔斯说,多数学者割裂了他的学术研究和自己的日常生活,而大思想家不是这样的。有时候我想,有些平庸的学者写东西人们不爱看,是因为他在讲述自己观点的时候,内心没有激情,当然理论探讨是理性的东西,但是写作是要有冲动的。两个作者,一个写作的时候有强烈的情绪支撑着他,另一个没有,写出来的东西判然有别。那个饱满的情感,更多的是产生于生存体验。用米尔斯的话说,就是大思想家没有割裂思想与生活。
米尔斯的第二个观点,就是对于学者来说,学术研究应该成为他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他的工作,治学应该成为他生活的核心,整个治学过程应该极大地改变他的性格,使他将生活和工作融于一体,这样他就会利用一切机会去发现问题,获得信息,学会并且习惯于将生活经验融于学术。
米尔斯的第三个观点是要善于利用边缘信息,就是要利用街谈巷议,要利用耳闻目睹的小事件。
米尔斯说的第四个观点:现代的社会结构,现代的分工,使得现代人的生活经验比前人要少,因此我们要格外珍惜自己已经获得的经验。我们当然要借助媒体来获得大量的信息,但是与此同时,如果不拓宽自己生活的触角,那我们在面对别人提出的问题及领会别人解答的时候,都会有较大的隔膜。
我们要拓宽自己的视野,关注形形色色的问题,但不要画地为牢,把自己卖给社会学。应该说解释社会问题可以释放一个社会学家心中的困顿。社会学者当然会非常关注社会问题,发现社会问题,并努力去思考它。但同时,别的类型的问题也应该在治学的早年就进入你的头脑中,比如说对一些哲学、历史学问题的思考,可能那些思考与你现在的作业,日后的作品,以及职业,都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它可以安顿一个思想者的内心。如果那些东西无解,而你又是一个敏感的人,全面的人,不是现代分工造就的狭隘的匠人,那你会有解答这些问题从而安顿自己的需要。如果这些哲学问题、历史问题从来没有进过你的头脑,那就怪了。一旦它进入你的头脑,那就要尽力思考,要找点相关的东西读读,这能磨砺你的思想能力。历史学、哲学跟社会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一个思想家做过一个非常好的比喻,说哲学家、美学家、科学家在攀一个金字塔,每个人从金字塔的一个侧面向其顶峰攀登,攀登得越高的人相互距离越近,层次越低离得越远。你要做一个好学者,提高思想能力是关键。为什么要专门讲一节“学会思想”呢?这是关键的关键。比读书还要关键。有些一肚子知识的人,他们是俗话说的“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原因是他们缺少一条线将散落的很多知识串起来。这个线就是思想能力,最终对一个学者的判定,是他的见地,分析能力,不是看了多少本书。看本书是要提高自己思想能力的,没提高就算白看了。干我们这行要读很多书,看别人怎么思想,怎么提出问题,怎么解题。别人的问题与你的问题可能相关,也可能不太相关,主要是帮助你提高思考能力。
六、观察日常生活的心得笔记。
再要说的一点就是要做笔记。读书要做笔记,要发现问题也要做笔记,这是我读《社会学的想象力》的最大收获。珍惜自己一点一滴的思想,把它记下来,米尔斯管这叫学术档案。学术档案可以分为两路,一路是读书笔记,要点加上心得。另一路就是观察日常生活,发现问题,将自己的思考记下来。两路笔记,两个路径上的进展,会相互影响。书读多了观察周围会有新的眼光,阅历多了,观察多了,读书会更有心得。相反,不善于观察、思考的人,往往也读不出书中的精妙之处。
我在第一讲的时候非常强调动力,今天给大家讲的是要养成勤于观察周围的事情,日常生活,周边人等,提出问题,做出解答的习惯。我认为支撑学者成功的是两个动力。一个动力就是知识与智力上的纯正的好奇心,另一个是对社会公正的关怀,少了任何一个都是有欠缺的。只关注社会公正,这样的人视野容易狭窄,那些与公正问题没有什么关联的事情引不起他的好奇心,引不起他的关注,丢失掉很多学术营养,思想营养,这样就容易政治化,成为政治动物。光有智力上的好奇心,没有对社会公正的关怀,研究社会问题的动力不足。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对社会公正非常关注的学者,写出的东西激情四溢,但就是觉得味道不够,这是因为他不是一个纯正的学者,没有一种超越政治的更博大的智力关怀。用两句话来概括今天讲的内容。第一句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就很像读书了,思就是今天所讲的东西。这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第二句话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你不要只朝一个路径发展,光读书,那不成,特别是学社会学的。要勤于从你的周围,你自己的经历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回答问题:
答:我的倾向是,思想能力是一切学术的基础,任何不同的学术风格都要以思想能力为基础。我就举吸烟的例子来说明。吸烟牵扯到宽容与性别的相关性,公共场合中的宽容与性别,择偶当中的宽容与性别,等等。我告诉一个人替我去调查和统计这些,谁都能做。但是谁能在吸烟问题上想到从这些变量下手做研究,就不是统计学能教授的了,它是一种社会学的思考能力。我把这样的思路叫做思想能力,不叫统计能力,有这样的思想才知道要寻找和验证这种相关性。看一本本统计年鉴,统计的条款越来越多。思想者的工作就是告诉统计局,还有哪个事项和关系需要统计。如果没有思想者创造性的工作,就没有新的、关键性条款的设立。所以我说,思想能力是基础。
答:你说的事我不了解,试着从一般意义上来回答你的问题。我看到的很多数量化的研究,不仅有同学们而且有学者们的,我觉得他们花了很大力气去应对一个没有难度、没有深度、没有疑问的所谓问题。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做,我觉得他的思想非常苍白。还回到我前面的那个说法,统计学能力必须放在思想能力的基础上,配合起来才会如虎添翼。如果没有统计学的能力,思想还是可以通过别的方式表达出来,有时可能表达得稍差一点。而如果没有思想能力,只有统计能力,你会不知道该干什么。现在世界社会学的潮流,在很大程度上是被美国带动的,它一直影响到中国社会学的教学。但是我们受到的影响是不全面的。美国的社会是一个多样性的社会,可以保护少数派,我们后发社会学习它的时候受它的主流影响更大,但是我们少数派的状况可能还赶不上美国少数派的状况,在我们这里数量派的影响可能大于美国,尽管这个潮流是被美国带动起来的。我们可以检点优秀的社会学著作,有多少是数量化研究,有多少是以思想为主的,定性的。我觉得出现了一种剪刀差,今天的潮流似乎是数量研究占上风,但是三年、五年、十年以来,最优秀的作品,数量风格占上风吗?我真的不觉得它占了上风。这还是不谈古典。有些同学以后要以数量风格作自己的主导方向,好啊,我支持你,并告诫你,把数量方法学好,同时也提高你的思想能力,那对你有莫大的好处,能帮助你今后在同样做数量研究的同行的竞争中占上风,也许你们的数量处理能力差不多,但是你有思想上的优势,你能发现问题,知道该统计什么。
我们看看当今最伟大的社会学家,找十个、二十个看看,有多少个是搞数量的?我有时候给人这么解释,一点数量不搞,纯靠抽象的理论思维,对于很多智力中等的学者来说,干不来,非要干就必然平庸。相反,调查这样的实打实的工作,能帮助那些中等水准的人,给他们一个饭碗。但是他们很多人的饭碗没有端好。有些人通过统计来表述,而不是通过统计来发现,这就等而下之了。既然已经发现了,很清楚,再统计一下重新表述,没意思。统计是帮助我们去发现的,不是仅仅帮助我们做表述的。我说统计可以帮助很多中等偏上的人来做脚踏实地的工作。思想家他们是做不了的,思想家是很少数的人。统计为社会揭示出事实来,对全社会都很有好处。可惜很多统计是为常识作注脚,这太遗憾了。没有对社会做很实在的工作,没有发现更多的事实,条分缕析,这是非常滑稽的事情。而且我们缺少宏观批判,就是学科内部方法论上的批评。我们这个小学科中欠缺这类学术批评。
考研复习心得篇十七
考研数学一般考察考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解题的能力。数学的复习需要一步一步的积累知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数学的考题总是有严密的科学性,精确的答案,因而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万变不离其宗的灵活运用概念,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基本概念是课程知识体系的支撑点,掌握了基本概念就等于抓住了纲。高数里的概念一般都很抽象,必须理解其数学意义。"万变不离其宗",从概念入手,一旦了解了概念,把握住概念中的核心词汇,理解概念中蕴藏的精髓所在,就如同把握了解题的命脉。在做题的时候就有坚实的基础,容易对症下药。同时记忆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掌握知识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记忆就没有学习,人在认识过程中就无积累,就没有继承。当然也不能死记硬背,正如歌德所说:“你所不理解的东西,是你无法占有的。”而很多考生认为数学会做题就可以了,不需要记忆,但是通过和考研数学得高分的同学交流可以知道,在准备数学的最终阶段,还是需要记忆。只有先把基本的概念、解释记住了,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理解、运用。
数学科目是循序渐进的,基础没打好,积下的问题在未来的学习中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让人不堪重负。而一道高数题涉及的内容回到课本上可能是跨越好几个章节。所以学习数学时必须要学会举一反三。通过做题发现哪几个知识点比较容易连着一起出题。哪几个知识点又比较孤立,假如出现在同一道题里,又是怎样,并且尝试自己给自己出题,或者同学之间相互出题。
还有的考生认为现在离考试还远,没有紧迫感。今天没事干就看看书做两个题,明天有些事情就把书放在一边不理会了。这样的结果是看了后面忘了前面,知识没有连续性,形不成体系。考研的路程是漫长的,数学的学习是枯燥的,在复习过程中需要考生具有坚强的毅力。虽然20xx的数学考试大纲未颁布,但万变不离其宗,考研数学的基本内容一般变化不大,考生可以参照去年的大纲和试题进行复习。详细了解本专业应考的数学卷种的基本要求,考试的题型、类别和难易度,以便更好的展开复习。凡是在大纲中表述为“会”、“理解”、“掌握”等的考试内容往往都是主要考点,务必要作为复习的重点。
数学复习不像英语、政治对辅导书的依赖性很大,主要靠课本来打下坚实的基础。翻一下数学大纲,上面列出的知识点全部来源于课本。所以考生一定要老老实实参照大纲的要求把原来的课本找出来,按照大纲对数学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定理准确把握。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坚实的基础,包括对定理公式的深入理解,对基本运算的熟练和高正确率,对最基本的一些解题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选择资料:资料的使用关键要适合你的水平,这个要靠你自己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和评价你的资料,必要的时候要即使的更换资料。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个道理,拔苗助长。一本难度很高的资料,无疑于能够起到这种效果。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那就得不偿失了。考研大约可以分为三个级别:高手、中手、庸手。高手水平很高,在他们的眼里,一切资料都那么简单。决个例子,那些能够考到400多分的,你可以设想一下,还有什么考研资料不是好的,不是简单,不是对他们来说有用。
市面上的资料五花八门,眼花缭乱,要想正确的选择,就要先进行了解。一般来说,考研复习资料根据内容、用途和针对性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模拟试题、历年真题、考试大纲、专业教材以及各种考研辅导书和内部资料。试题及大纲一般网上都有下载,专业课的教材有的学校指定复习参考书目,应按学校指定参考书目去复习。不过近年不少院校都取消了参考书目的公布,所以大家更加要积极的去寻找往年的参考资料,以及你想考的专业本科阶段的教材去看。
制定任务:手头有一定复习资料后,就应该踏实看书复习了。关于如何复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当然也有一些大家经过摸索共同认可的方法。但考研复习毕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复习课程多,时间跨度长,因此,考研复习必须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也就是说必须要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计划。这个计划是否合理,是否适合自己,往往在很大程度决定着你最后的结果。
最后,提醒同学们注意一定要在学习过程中写出自己的感受,可以在书上以题注的形式或者就是做笔记,尽量深挖例题内涵,这一点很重要在考研这条路,助大家早日修得正果!
考研复习心得篇十八
一名准毕业生,大学四年狂揽65个证书,连续两年综合成绩全专业年级第一,创办过志愿者服务队,当过大企业董事长助理,开过传媒工作室,可如今凭借着这么多的优势,却找不到一份称心工作。
“证霸”是怎么炼成的。
眼看着还有二十天就要毕业了,孙梦涛数了数大学四年所获得的证书,竟然多达65个,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这65个证书摊开一地,足足占了5平方米,摞起来也有1.3米高。
这些证书都是怎么得到的,孙梦涛坦言,自己每天都很努力,在这个过程中,“证书”水到渠成就来了。在这些证书中,国家职业资格类证书6个、国家级荣誉证书5个、省级荣誉证书15个、市级荣誉证书8个,校级荣誉证书27个,坐拥4次奖学金,并且连续两年综合成绩全专业年级第一。孙梦涛望着这些证书,有说不出的成就感,他觉得证书能证明他的能力。
他不是高分低能的人。
“给我一个舞台,还你一片精彩。”这是孙梦涛最喜欢的话。2011年,19岁的孙梦涛考进了安阳工学院文法学院,学习广播电视编导。不久后发起成立了安阳工学院暖爱青年志愿者协会,利用课余时间联系爱心企业资助安阳工学院在校贫困生。经过半年多的时间,这个组织由最初的6个人,发展到了200多个人。后来,随着新媒体在校园的覆盖,他又发现了“商机”,组建了安阳工学院第一家校园公益网——暖爱网,借助互联网来传播爱心。
在同学眼中,他是一个开朗、乐观、有爱心的大男孩。那时候,学校里只要一提起公益实践,就会和“孙梦涛”挂上钩。“只要别人找我办事,我从来都不会拒绝别人。”正是孙梦涛的这种仗义劲,他被同学尊称为“涛哥”,是众人心目中的好好先生。孙梦涛说,他从来都不会让自己闲着。平时不是上课就是忙学校的事,周末出去做兼职。室友总是调侃他,“除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几乎没见过你的身影啊。”大三那年,他又去校团委任职干事长,后来干了没多久,又被团委老师任命为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队长,并顺利成为第一届中高社联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经过不断的努力,三年间,他组织和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一百余次,累计为困难群众和困难学生筹集善款和物资合计四十余万元。正是如此,河南一家大企业董事长向他抛来了橄榄枝,给了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孙梦涛顺利成为学校内最早最年轻的“董事长助理”,并在之后的几个月内超额完成了工作台账,得到了董事长的赏识。考虑到企业都有团建文化,他就向董事长提出成立公司集团团委和党支部,最后他被推举为团委书记和党支部书记。
2014年10月,他意识到学习的重要,便辞去董事长助理工作,回到校园内复习考研。12月,由于考研失败,他募集了10万元资金创办了一家传媒教育公司,运营得还不错。
能力和名校哪个重要?
比他大一级的学长似乎道破了“天机”。学长告诉他,自己以本科学历求职的时候,也几乎接不到面试的通知。可自从考上了985院校的研究生后,研一时投简历就几乎“百发百中”,后来进了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工作3个月就升职加薪,一年后就拥有了“年薪20万+提成”的待遇,现在已经是河南的地区总监。学长告诉他,学历远远比证书要重要。
孙梦涛最近开始思考,自己拼搏了四年,却仍然不能如愿找到一份工作。难道自己65个证书竟然抵不过一个985院校的学历?他陷入了沉思,对于未来的步伐,有点迈不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