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小动物随笔(精选16篇)
不断总结的人,能够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写一篇完美的总结,要注重文字的精练和表达的清晰。小编整理了一些培养品德的方法,帮助你成为更好的人。
保护小动物随笔篇一
每当我看见水龙头里的水慢慢流出来时,我总会想到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了水,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的。
假如没有了水,就没有魅力的河流,碧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没有美丽的山川,到处都死一样的寂静。
水是那样的宝贵,没有了水的世界是那么惨不忍睹。如果没有了水人们个个脸色苍白,嘴唇都干了;地面都被太阳晒到裂开了;由于缺水,矿泉水已经都是一种奢侈品了,尽管很贵,但是有钱也买不到;没有了水,小动物们甚至人类也无法再生存下去。
没有了水,植物们也会死去,森林里的树木也一个一个地倒在地上,果树没有香甜可口的果实,花儿没有了五彩的颜色,也失去了花香,绿油油的小草叶变黄了,枯萎了。
没有了水,农民没有了力气,蔬菜们都枯萎了;老黄牛也没有了力气了,就直接呆在阴凉的地方,以前清澈见底的小溪,已被晒干了;原本欢乐的家园,早已变得死气沉沉。
如果再不节约用水,下一滴水,将是人们的眼泪。
保护小动物随笔篇二
我很喜欢我家的那只喔喔叫的小公鸡。它的头上长着像火把一样的`冠子。背上的羽毛像穿着深红闪亮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套了件金黄色的衬衫。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和一张尖尖的嘴,再配上最引人注目的那五颜六色的大尾巴,显得既美丽又威武。小公鸡早上起来就站在坪台上“喔喔”地使劲叫,催人们快快起床。
平时,小公鸡还是捉虫子的能手呢!尽管有些小虫十分机敏,但只要它动一下,就逃不过小公鸡的眼睛。有一次,我亲眼看见一条小虫子刚刚从树下的草丛中爬出来散步,就让小公鸡发现了。只见小公鸡飞快地跑到树下,用它那尖利细长的嘴巴,一下子就把小虫子捉住了,就这样一条条小虫子都成了小公鸡的美餐。
有一次放学回家,我看见小公鸡在院子里的大树下扒食吃,就连忙放下书包,抓了一把米撒在地上让它吃。小公鸡正吃得欢,不知谁家的一只大公鸡过来和小公鸡抢米吃。这下可把小公鸡惹火了,就扑过去和那只大公鸡打起架来。大公鸡猛地扑过来了,小公鸡沉着应战,身子一缩,躲过了大公鸡的一招。
然后,它立刻转到大公鸡的后边,冷不防地向上一蹿,蹦到大公鸡的背上对着它的冠子猛啄,啄得大公鸡的冠子直流血。大公鸡疼得逃跑了。小公鸡胜利了,它昂头挺胸。瞧,一副得意神气的样子,真讨人喜欢。
我格外喜欢这只美丽、可爱的小公鸡。
保护小动物随笔篇三
人人皆知:树木能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气,净化空气,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必要的条件。但是有一些人为了金钱去乱砍滥伐树木,造成了过度的水土流失,使大地的植被受到严重的破坏,绿洲和城市也荒漠化,我们人类的生存受到了威胁。就我们平时用的一次性筷子,每天都要耗费数十亩的森林,在那些人眼中,树木除了可以做家具和建筑材料外,似乎没有任何价值。难道还有人不懂树木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吗我们居住面积已经很小了,如果再这样下去,可能连我们唯一的土地都失去。还有,我们的母亲河——黄河近年来河床和含沙量不断增高,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几条江河之一。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黄河从我们手中枯竭,因而有许多环境学者纷纷研究治理黄河污染的方案,试图改善黄河的水质。但如果没有我们的共同参与,我们这个生命的摇篮——黄河将会走向衰竭和死亡。
如果我们再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大自然将会给予我们惩罚。那些特大的洪水剥夺了不知多少人的性命,还有由于温室效应,南极北极的冰川融化导致水平面升高,海水淹没了沿海地区,经济损失惨重。
保护小动物随笔篇四
人们到大酒店经常吃一些野生动物,因为野生动物的肉很鲜美!可我认为这是不好的!
有些动物本身是有毒的,吃了会死人的。但有写动物是好的,是对人类有帮助的,比如青蛙,它们帮助人们消灭田地里的害虫,是田地的守护神!还有蛇,有些蛇虽然有毒,但它们吃老鼠,这也对人类有帮助啊!
现在由于许多人都喜欢吃也野生动物,所以一些饭店都去滥捕滥杀野生动物,这使得现在有些野生动物的数量急剧下降,这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环境。
所以为了我们的环境更美好,请不要在吃野生动物的肉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保护小动物随笔篇五
一车车的垃圾朝空地上运,马路上,街道旁,房前屋后,到处是“白色的装饰品”。还不时的发出阵阵恶臭。
生命之源——水的身旁,水的颜色都变了。有的是淡黑色,有的是黄色,还有的是浓绿色等等,各其态。水面上还飘着塑料带之类的东西,真显的更加别致。河边两旁插着崖一根根的管子,还不住地往外洋溢彩色的物质。
我有一个心愿就是让人类保护环境,让大自然变得更加美好。
远处,青山如黛,绿玉般的嫩芽在头攒聚。树叶上粒露水,在阳光的映射下,折射出人的光华。
一弯溪水向前暖暖流动,与他的伙伴门汇集,形成了一条白练挂在山腰,金色的阳光洒在上面,犹如大自然下起了一场金雨……大自然开始养育着人类。
我的心愿就是让“绿色”围绕在我们身边,让世界更美丽,我希望我的着个心愿能够实现。
保护小动物随笔篇六
在创业过程中,人们利用各种能源赖以生存,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人预言,人类最终是毁灭在自己创造的文明中。“资源短缺”已成为广大群众一个十分关注的问题。如果现在不加以考虑对策,未来人类就没有出路,总有一天能源会被我们用尽,人类就无法生存。
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子孙。原来的她被人们装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折磨她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使地球不受到污染。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为环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现在我们已经开始保护我们的环境。比如,我们建起了水力、风力发电站,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森林,保护水源,节约用水。在一次次灾难的提醒下,人们已经认识到遵循自然规律,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刻不容缓。
我们要携起手来共同保护、珍惜大自然。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保护小动物随笔篇七
人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会更加美好。那么人和动物的随笔该如何写呢?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人和动物随笔,希望你喜欢。
那天小丽放学回家,看见有人在卖一只百灵鸟,因为那是最后一只,所以特别便宜。小丽非常喜欢小鸟,并且掏出所有的零花钱把它买了回来。
回到家,小丽把它放在了窗台外边的鸟笼子里,并给它喂食,喂水。刚开始小鸟还是挺愿意吃的,还唱起婉转甜美的歌。但不久后,它却不吃也不喝,也不叫声。小丽便去笼子旁边,自言自语的说,你怎么不吃饭了呢?话音刚落,小丽就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再呼唤她的名字,当时是小丽自己在家,并把她吓坏了,“是我,小鸟”。小丽看了看小鸟,大吃一惊地说:“你怎么会说话?”小鸟说:“其实我早就会说话了,我只是在用唱歌表现出我的悲哀。我求求你,放我出去吧,我想去见我的亲人,和我的家人团聚呀!虽然我是一只鸟,但我也需要自由,我渴望自由,渴望蓝天和美丽的树林。”小丽却说:“你在我这里多好呀,既能吃好又能喝好,我还这样喜欢你,你干嘛要走呀,”说完小丽便回去了屋子。
妈妈回来了,小丽跟妈妈说了这件事情。妈妈说,小丽呀,如果别人把你关在一间屋子里,天天不让你出来,你会怎么想呢?听了妈妈的话,小丽惭愧极了,连忙跑到笼子旁,这时小丽发现小鸟都快要死掉了。小丽连忙把笼子打开,小鸟一下子飞向了天空,和鸟群一起飞走了。
不仅仅是小鸟需要自由,网中的天鹅,盆里的甲鱼,它们都希望像人类一样,拥有自由。
偶然一次,妈妈答应我买一只小宠物的要求。我们来到花鸟市场,只见到处都是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我左望望,右瞅瞅,怎么也看不完。
突然我的目光投向了一只正蜷缩着身子的小仓鼠。它黄白相间,全身软绵绵的,团身是两只小爪子放在胸前,似乎受冻了一般。它那两只水汪汪的眼睛总是盯着我,我虽觉得它可爱,但它的眼神中流露出了强烈的渴望自由。它和它的同伴长期被关在这只养鱼的玻璃缸,我想,在它们的脑海中,世界就是这个透明的玻璃缸,生活就是吃饭睡觉。
被囚禁的不仅是这只小仓鼠,这只小仓鼠的命运只是世界上千千万万小动物们的缩影。它们虽然被囚禁在世界各地,但它们的内心在一起呼唤:还我们自由!
如果大家也想让小动物们获得自由,回到属于它们的家,那么也请你献出一份微力量,让世界上多一只拥有自由的小动物吧!
我家有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它叫欢欢。它圆圆的头上长着长长的耳朵,吃东西的时候耳朵耳朵一动一动的,有时耷拉着,有声音的时候耳朵竖的直直的,很有警惕性,眼睛圆圆的、红红的真像两颗晶莹剔透的红宝石;三瓣嘴,左边有三根胡须、右边也有三根胡须;前两只腿又细又短,后两只腿又粗又长,尾巴很像小圆球,贴在屁股上。还长了四颗牙齿,它的胃口可好了,青菜、萝卜、小白菜什么都吃。妈妈给它准备的水,喝水的时候小舌头一舔一舔的。它睡觉不是趴着也不是躺着,而是缩成一团,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个棉花团呢!它还长着短短的尾巴和四只小爪子,走起路来一扭、一扭、一蹦、一跳可逗了。
妈妈把它放在了一个大笼子里面,我没给它关门,晚上,我们回来的时候,发现笼子里面没有小兔子,原来它还很调皮,趁我们不在家的时候从里面跑了出来,我们赶紧找,最后在桌子下面发现了“欢欢”,它还睡呢!
有一次,妈妈在做饭,顾不上,让我给欢欢换沙子。我跑过去一看,欢欢拉了也尿了。我先把它抱到地上,然后把报纸拽出来,在给它放进去一张干净的纸。当我给他拽脏纸的时候,闻到了它的气味,可难闻了,我想妈妈每天给它换时也这样,我也学妈妈不怕难闻,赶紧换好。换好后,我去找小兔子,它却跑到妈妈那里要吃的了,我把它抱回来,它在我的手上一直舔我,好像在说:“谢谢你,小主人,这下我又干净了。”这时的我一点也不觉得它脏,反而认为它既干净又可爱。
欢欢是我倾诉的对象,当我有烦恼,有委屈时,它都是我最忠实的朋友。那一次,在学校里我被同学误会了,回到家就哭。这时欢欢来了,在我脚边拱来拱去,用它特有的方式表示关切和安慰。于是我抱着欢欢,向它倾诉我的委屈,欢欢似乎听懂了,偎在我的手里,静静地扒着。
这就是我的欢欢,可爱,活泼,还会倾听我的苦与乐。
保护小动物随笔篇八
今天我在楼上往下看的时候,看见一只小鸟和另一只小鸟在马路上叽叽喳喳的玩耍,突然一辆大货车正往这边行驶,我闭上了眼,因为我知道了不幸的事发生在了小鸟的身上。
在这一段时间内发生了很多这样的事故。昨天,我正要回家,看见一只小猫正在马路上嬉戏,就在这时,一辆小货车正以飞快的速度像这只小猫失去,小猫喵喵喵的叫着,我也知道,不幸的事发生了。
我公布这两条新闻是为了让人们从我做起。
保护小动物随笔篇九
有一天,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们到动物园去游玩。
进入动物园,小朋友们给可爱的小猴子喂食。有的小朋友扔苹果给小猴子吃,有的小朋友扔香蕉给小猴子吃,有的小朋友扔带壳的糖果给小猴子吃,甚至杂七杂八的'东西都扔给小猴子吃,还玩得很开心呢!
贪吃的小猴子把这些东西都吃进肚子里了。过了一会儿,小猴子的肚子像充气时的气球渐渐地大起来了,还痛得小猴子哇哇乱叫呢!后来,饲养员赶紧把小猴子带到兽医站治疗。经过兽医给小猴子吃药、打针之后,小猴子的病情有所好转了。
事情发生后,大家才认识到:、爱护动物,不仅体现了人们的良知,也体现了一个人的文明程度。
保护小动物随笔篇十
今天,我学习《鲸》一课,发现了一些东西。
鲸是由中爪兽变成古鲸,再由古鲸变成现代鲸鱼。由于鲸得繁殖能力很差,平均两年才生产下一头幼鲸。由于人类的捕捉和海洋污染,鲸的数量已经急剧减少。如,鲸类中体形最大的蓝鲸,在20世纪有近36万头鲸被杀戮,目前仅存不到5存头。在地球上生存了5000多万年的鲸,许多种类已濒临灭绝。我相信大家听了这段话以后,都很伤心。那就让我们开始吧!
人人有责。
保护小动物随笔篇十一
星期天的早上,天特别高,特别蓝,洁白的云山在飘动,空气特别清新,老师带我们去动物园看猴子和孔雀开屏。
到了猴馆,猴子们兴奋地在假山上爬上跳下,嘻笑怒骂。因为,有很多小朋友来看它们,也收到很多可口的食物。所以,有很多小猴表演给小朋友看,有的小猴爬到假山上,再从山上跳下来,有的把自己的尾巴跟“别人”交叉起来荡秋千。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还有的小猴子蹲在假山的最顶上咬苹果,有的在吃香蕉,玩着香蕉皮。
我们又去了“孔雀开屏”,看孔雀美丽的开屏。有一只小猴也跟了过来,因为它要向孔雀卡卡借彩羽。
到了孔雀那里,小猴跟孔雀卡卡说:“卡卡:能不能借我一支彩羽吗?“”
“当然可以。”孔雀卡卡说。
“谢谢!”小猴说。
一个星期后,小猴来还彩羽了,彩羽如新,依然漂亮和原来的一模一样。
小猴说:“给你卡卡,谢谢你借我彩羽!”
孔雀卡卡说:“不用谢!”
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真友好,我喜欢猴子、我喜欢孔雀。
保护小动物随笔篇十二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我想一个好的环境会有好的影响,同时也会有坏的影响。美好的环境能使生命振奋,也可以让生命萎靡。环境可以创造天才,同时可以毁灭人才。是啊,我明白好的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但坏的环境也并不一定让每一个人注定失败。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每一个人的命运应该有自己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不应该掌握在别人的手中。,我想这到好似注定的。
环境是一种外在的能够帮助自己更快成功的影响因素。这种影响因素有时会很大,但有时有我i不足道,形同虚设。
有时,环境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有时,环境却才更为了一个人挥霍的资本。这只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一个有恒心,有毅力的人需要环境的帮助帮助,有了环境,他便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展现真我风采。但是一个坏的环境往往有可能让一些有才能的人埋没于世,如果这样,倒是社会上的一大损失,也是生命的一次憾恨。或许,这样的生命,注定是不幸的。晋的门阀制度,至今倒是一个阴影,延续至今的社会主义社会,不知道是否有些大的改变,又或许,是本质上的区别,我只知道,生命里一直在金钱的驱使下甘做奴隶的人至今亦是数未胜数。
环境能使人获得外在的亦或是心灵的慰安,好的环境能使人总是具有优越感,自信心。或许,这真是城市与乡村的最大的区别。城市人是一种文明程度的度量,有了城市的繁华,自然会有一个国度亦或是一个国家的文明已到达一种较先进的水平,犹如曾今的古罗马的雅典城邦一样。繁荣是他们的特点,也正因为如此,他次啊会在世界上享有一定的声誉,并且几天年永垂不朽。雅典城邦的繁荣铸就了许许多多的先进文明,或许,这就是美好环境的产物。也是繁荣的象征。也是生命的骄傲,然而,这一点却是环境的力量。
所以,环境给一个人呢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正像一棵参天大树,如果没有环境基础,幼苗时候的人们的自然的精心灌溉和照料,又怎会有今日的枝繁叶茂,一片葱郁呢?有了环境可以是一个人更好的茁壮地成长。能是生命里的烦恼和忧愁不会在现实的世界里有太多的重现。是啊。环境,你真的很重要!
面对生存的紧迫,不得不面对生命的真实与恐惧,只有让自己的心灵有一丝慰安,也只有一个人静静的阐述生之艰!在黑夜里慢慢的等待里面的到来,或许,是生命的获得,又或许是生命的失落了什么的,我不敢低回。
找寻的,是生存的艰辛,还是生命的不如意。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对生命的自嘲,亦或是对生命的一点点的安慰,我不知晓的,是注定的因果。
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总是会在茫然失措之时,这样情不自禁地问自己。是为了各自的使命优游于人间,是为了某种不可言说的信仰,又或者仅仅只是为了一种简单的存在?人生步步皆是局,这设局的人究竟是谁,你我都无从知晓。我们总是从这个热闹的舞场转至那个寂寞的戏台,演来演去,无非一个你,无非一个我。在湛湛的光阴下,说几句阴晴圆缺的话,品一盏浓淡冷暖的茶。
有时不禁想问自己,我在探寻些什么,又在信仰些什么?
我一直都有一个观点:在最艰苦的环境中或许会发掘一些人也会淘汰一些人。对此我深信不疑。对于我们而言,“三下乡”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谈不上是最艰苦,但是相比于自己平常的生活环境而言,面对着许多的未知和变化,也面临着生活上的种种不适应。生活中的不如意,会让我们产生排斥的心理,或者产生所处环境的抱怨。然而,也是在三下乡期间,改变了我对一人的看法。
在三下乡期间,自己只不过是一名队员而已,很多事情都是服从于上级的指挥。我就像是骑马坐在后面的人,无需去担心马要去哪儿,也无需担忧何时该勒缰绳。当然,这一切的不担忧都是因为有我们副队的领导。“领导干部的重点工作就是交涉或协调,因此,这种说服的力量就成为该干部优秀与否的决定因素。”绂山芳雄的一句话,我觉得运用在我们副队的身上是最合适不过的。
在往常的生活里,对我而言,他是班上为同学操劳的班长,虽然对他的真心诚意很感激,但是我并没有觉得他如何有运筹帷幄的能力。然而在这次三下乡期间,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努力和付出,更是看到了他在突发状况下的协调分配能力。或许因为三下乡的地点副队比较熟悉,懂得当地的言,也许有家人的帮助,使他与当地人沟通交流通畅。但是我并不觉的这就是他为什么有能力的全部。具备这些有利的条件自然是很好,但是如何运用好这些有利的条件则是他的能力体现。我感受到这几天的时间里,他与当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协商沟通也是取得了当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放心。
副队不仅仅只是在沟通协调上有能力,他还十分的接地气,在其他方面都有着自己的人格魅力。
刚开始吃饭是一个让人很操心的问题,吃饱了才有心力去支撑自己的行为活动。因为是集体餐,菜量也是十分的多,如何去炒菜煮汤会让人些许犯难。我们原本都是抱着吃熟菜的心理,但是对于他而言也不过是简单的一次做饭。娴熟的刀工和做饭时候的云淡风轻的镇定吸引着他人的目光,那刻,对他有着的是满满的崇拜。他在平时休息时间内,也是到处走动和小朋友们相处的也十分融洽。我觉得在他身上是有着一种掌握各方面消息以及与人亲近的亲切感,这便是他的人格魅力,自己从来没有在意到的人格魅力。
“三下乡”生活也许艰辛劳累,但就在这种困境中,才可看出我们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关于生活。
关于回忆。
关于你我这点点滴滴宛如一梦。
这一梦有你。
有我。
有理想。
有抱负。
有得意。
有失落。
有高兴。
有伤痛。
还有那不可或缺的遗憾在其中美文。
人生如梦。
为了生活。
为了追梦。
为了与大家分享我心中的快乐。
也为了让你们知道我心中的失落。
人生一世。
遗憾太多。
不同的环境。
有着不同的感悟。
或许我的思路。
不是你追逐的梦。
或许我的感悟。
不能给予你太多的帮助。
也或许彼此之间的不同环境。
造就了我们之间。
对于人生。
对于未来。
对于幸福的不同领悟。
然而不管因为什么我们在这里相逢。
那就是一种宿命的交错。
环境重要,世界重要!
我们无法选择地来到世界上,无论自已属于什么种类,都会生存于一种环境之中,然后,通过生活成长,移动和变化,不管怀有什么样的梦想,必然圈郁于一种环境之中,在一个世界之内!
所有的一切,必须受制于环境,世界是一个安然的世界之时,无论怎么样,都可以幸福,世界在动荡时,做什么都难得安稳。
先天的环境不可更改,后天的环境在于选择!应上勿下,应好勿坏。跟随什么,得到什么。应想大一些,站高一些。与高人优人为伍,其益自现,与坏人同行,损你梵行。
一条鱼,生活在池塘中,及时的得到喂养,有温柔的呵护,及时得到增氧,但在你差不多长大时,必须成为食物,进入餐桌,这鱼无法想像自己的归属是这样,只因为你在喂养的塘中。
又有一条鱼,也在池塘中,水冷天凉,环境苛刻,无人喂养,只能用野生的力量,拼命逐食,你战斗的方向,只是鱼类,但可以长久而又安稳地生长!
当鱼在河里,一定要努力游到海里,这应是鱼的志向,但当你到海里,会有更多更大的凶险,会成为大鱼的美餐!因为海阔任鱼跃,那是海鱼,天高任鸟飞,那是大鸟!
我们原是一对鲜红鲜红的鸽子啊,小主人喜爱我们喂养在他的家里,给我们垒最舒服舒服的窝,给我们吃最香最香的黄谷子。我们受娇惯了,常自由自在地落在小主人的肩上,有时屙他一脖子也不责怪。他的伙伴儿见了我们羡慕极了,缠着小主人也给他们捉一对小鸽子。
我们哺养了一对小鸽子,小鸽子长得比我们还好看,可爱极了。小主人的伙伴儿来要,我们急得团团转,哀求小主人给我们留下孩子吧,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的寄托啊。小主人的伙伴儿眼巴巴的望着我们,又重复着那句话:“下一回千万给一对啊。”
由于小鸽子自由自在,天真烂漫,引来了好几个外地鸽子,有纯蓝的,有浑白的。为了抢着交配,他们常斗得不可开交。我们那孩子挑了一个高傲的斗士,抢占了我们的窝子,她却得意极了。哺养了一对小公主,我们老家伙如何,他们不管不问了,我们给他们的亲昵与温存全化成了冷漠与敌视,那窝的边儿都不许我们站了。
他们的小公主又招来几个野性的黑色鸽子。这些鸽子喜斗好胜,为了争夺小公主常常是两败俱伤。小公主长得实在是太美丽了,太可爱了。他的父亲顿起邪念,登了老伴儿,霸占了他自己的小公主,竟还趾高气扬地骑在他女儿身上交配频繁。这种厚颜无耻,乱七八糟的事儿弄的我们老两口张口结舌,无能为力。
小主人的伙伴又来追着要鸽子了,小主人每人给他们一对儿,可不久,鸽子们又自动飞了回来,赶都赶不走。一时间鸽子聚了一大群,小主人都有些懊恼了。那些野鸽子屙屎不择地,满屋檐子乱屙,这真是一片乌烟瘴气。
鸽子们整天是为争夺窝子争斗,为争夺老婆争斗,父辈霸占侄女,孙女找外公亲嘴,乱来一气。生下的那些小鸽子是越来越不成体统了,有时候小儿子找母亲交尾,有时候兄妹干脆伙一个窝儿。鸽子是越来越多,越聚越不象话了。小主人家的房顶也受到了严重损害,他气的想下手宰鸽子吃鸽子肉了。我们再不整顿秩序,眼看就是大祸临头了啊。
一天夜里,小主人拿着手电筒来窝里逮我们了,可看到鸽子眼溜溜的乱转,他又于心不忍了。“鸽子眼是吉祥之物啊。”小主人叹了口气离开了我们。
看来我们这组鸽子群将会毫无控制的发展下去了。结果如何,不可想象。有昌盛,就有衰败。应该看到灭顶之灾威胁着我们啊。可看看小鸽子们的所作所为,真叫人伤心透顶啊。
保护小动物随笔篇十三
前段时间,电视上报道了一则新闻:野猪来偷吃玉米。过去,野猪一来,可以开枪打,可是现在有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不能再开枪了。可是你不打它,它就糟蹋庄稼。为此,农民叫苦不迭。
有些同学认为可以开枪打,因为它们破坏了人们的'劳动成果,可我不那么认为。
首先,让我们想一想玉米和野猪谁更珍贵呢?玉米的种子是一颗颗玉米粒,而一颗种子可以结出两到三苞玉米,而每苞玉米至少会有一百多颗玉米粒了!照这样计算,只要种下一苞玉米,来年,你就能大丰收——收获二、三百苞玉米!何况,你又不只种下一苞玉米。可野猪家族呢,它们一次只能生二到三只小崽,哺育幼崽还得很长时间,幼崽还会被其他动物猎杀,能生存下来的猪崽其实并不多,再加上人类的泛滥捕杀,使原本在动物界能称诸侯的野猪,也危在旦夕了。所以,野猪更加珍贵啊!
野猪也是国家,如果我们再这样放任捕杀,那我们的子孙或是将来的我们就只能在书上看到野猪,只能在传说中听到野猪了。
我觉得:第一,人类应该退耕还林,给我们的朋友——动物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其次,如果我们真不希望野猪来偷粮食,可以养狗呀,用它们来驱赶野生动物的侵入,也可以只挥一挥抢、棒子来警告一下动物,让它们不要来伤害庄稼。只有这样,动物和人类才能保持良好的关系,才不会发生野生动物来偷粮食的情况。
地球是万物的母亲,如果地球妈妈知道了人类的行为,一定会万分高兴的。
保护小动物随笔篇十四
大家都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尽量保护我们身边的动物,就算它再凶,别人欺负它也要保护,它们无论如何都是我们的好朋友。上次就被我看见我们班的一个同学欺负一只小狗。
那天,我走在路上,看见班里的同学在欺负一只小狗。他们甚至还对那只小狗使用暴力。我走过去,说:“老师怎么教你的,难道老师上课没告诉你们要吗?如果你们再不停止,我明天就告诉老师去。”只见他拎着书包就往家里跑。我抱起小狗,回了家。在家里,我告诉了妈妈这只小狗的遭遇,妈妈很同情,拿了个医药箱就来给小狗上药。过了几天,小狗的伤全好了,我把它放生。
这是每个人都该做的事情。
保护小动物随笔篇十五
一早起来,老公就说,今天是母亲节,晚上陪妈过,上午陪你过。此语一出,便惊落了一地柔情。身为男人,真的很难,要在媳妇和妈这两个女人中周旋,要身经百战,要顾全大局,才能圆滑收场。身为人一妻,不求大富大贵,只求这份惦记,有他这句话,心便知足了。
今天的目的地是动植物园,离市区三公里。老公开车,带着儿子,我们一路畅游。五月的北方还有些阴冷,但绚烂的挑花却开得纵一情肆意。在自然界,植物对气候的适应能力远远超过了人类。
买了票,进了门,一切如故,多了几分熟悉,多了几分亲切。偌大的院子高低起伏,道路纵横交错,任我们自一由驰骋。经过一冬的洗礼,游人不多,却丝毫没有萧索感。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这让整片绿地有了勃勃的生意。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黑熊。别看它模样憨厚,体态臃肿,走起路来却优雅别致。在食物的诱一惑下表演着娴熟的技能。转圈,上墙,真是天生的演员材料,完全没有扭一捏造作之态。出于好奇,在旁边阿姨那里花一元钱买了一串胡罗卜(两小片,外带一块火腿肠),却不料惹怒了小黑熊,连食物带树枝一并被它夺了过去。俗语有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它可是为了那张贪吃的嘴,不惜了一切代价。当然,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也就不会再听从你的任何指令。弄得我是钱情两空,也便是咎由自取吧,谁让咱不懂得尊重动物呢。
和黑熊相比,猴子要聪明得多。身姿矫捷,动作灵敏,上杆,单杠,荡秋千,那都不在话下。武艺精通,自然吃的也要上档次。专喜欢小朋友的果冻和花生。猴子的脾气不好那是人所共知的。想要它表演节目,不光要有美食的引一诱,还要有一颗恭谨的心。两次没吃到嘴里,便扭头走之,决不给人类再留有任何耍弄的机会。想必,动物的智慧之处,就在于有一个不卑不亢的自尊吧。
在动物园里房子最大的,要属那些鸟类了。天生长有一双翅膀,自然比别人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但始终也逃不开管理员的掌心,高高的城墙,密密麻麻的铁丝网,让自一由近在咫尺,却近乎天涯。
亏了百灵鸟,却厚待了鸡鸭。就因为沾了禽类的边,就拥有了鸟一样阔绰的家园。走出了笼子,丰满了羽翼,健壮了身姿。豁朗的嗓音,瞬间响彻云霄。这片鸟林,成了它们施展才华的天堂。
鸟粪布满了台阶,给行走带来了不便。但这并不影响人们的兴致。四处拍照,参观。就连小时候,家里养的鸭子,也成为我们镜头里的艺术品。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偶遇两只家鹅,看见游人,便伸长了脖子,一副霸道神情,时刻保持着进攻的姿势,在它们的观念里,那是自己的地盘,不许逾越。看着让人生畏,我们也只能望而怯步了。
有些动物的高贵姿态是上天赋予的。比如孔雀,艳丽的色彩,柔美的曲线,抖擞的精神,让它在百鸟中成了佼佼者,有了更多的观众。人们展尽了才华,也只是为了让它开屏,捕捉美丽的瞬间。再看看那几只鸵鸟,灰秃的羽一毛一,又脏又乱,也高高的昂起头,却有了几分东施效颦的意味。没了姿色,剩下更多的是痞气了。所以说,孔雀的高傲那是骨子里的东西,自信,张扬,多情,不是一般动物能模仿得了的,需要资本和才艺。
今天的最后一站是松鼠园。精灵的模样,松一软的绒一毛一,窜一动的身躯,敏一感的情绪,让它们以最低的姿势赢得了最高尊位。人们不会去挑一逗它,更不会去耍弄它,悄悄的,静静的蹲在它的身边,享受它的美,它的可爱。不敢有任何过激行为,生怕惊扰了它,一溜了之,扫了人们的雅兴。
回来的路上,天空放亮,陽光散了出来,心情更加的满足和愉悦。我不知道在动物的眼里,人是一种什么行为。也许对人有敌意和恐惧。但是,在人的眼里,我们应视动物为朋友,更不该为了谋取私利而屠害它们。上天赐给我们更多的智慧和能力,就意味着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它们的安全。
母爱因仁慈和无私而伟大。在这样一个节日里,我们更要反思自己的行为。人类是动物的母亲,也是自然界的母亲,应该对它们保有这种无私的爱。
保护小动物随笔篇十六
动物世界五彩缤纷,有可爱的大熊猫,有敏捷的猎豹,动物世界充满神秘感,让随笔网小编带大家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吧!下面是随笔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动物小说随笔》,欢迎赏阅。
动物小说随笔:【第一篇】:读《西顿动物小说》有感。
读完《西顿动物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2月第1版),有诸多感想。西顿是加拿大著名作家,毕生都从事动物题材的小说创作,对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颇有感情。此人并非今人,上世纪40年代已经作古。时隔70多年重读他的小说,感受如新。书中的观点是:被人类忽略的动物,其实也有思想,也有语言,也有情感,人类也并不比动物高明!
书中的第一篇小说《温泥波狼》,给我很大震动。据说,此小说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创作而成。内容大概是:一只被猎人捕获的狼崽,被圈养在一个酒馆里,任人嘲笑和随意的凌辱。但是,酒馆老板的小儿子却在背地里照顾这可怜的狼,经常偷偷给它吃食。有一天,小男孩自作主张将长大了的狼放回小镇外的树林。不久,男孩因病夭折。狼为了怀念有恩于自己的男孩,在漆黑的夜空经常发出悲戚的嚎叫,还经常到墓地去悼念死去的男孩。可是,人们就是容不小这条孤独的狼,想尽办法、费劲周折将狼杀死。
这篇小说想必会给很多读者以启发,尤其是在生态越来越糟糕的今天。人类总是骄傲、懒惰、自以为是、高高在上,从来都不关注大千世界里其他生灵的命运,随意捕杀。当各种动物在不断被灭绝时,对人类绝非好消息。生物种群的骤然减少,给人类只会带来可怕的灾难。好在目前环境保护问题慢慢得到了人类的重视,国内很多小说家把笔头开始转向非人类的动物身上,比如《狼图腾》、《中国虎》、《藏獒》等小说一经出版,立即在读者中引起轰动。想必,以动物题材创作的文学作品,或多或少受到了西顿小说的影响。从西顿的小说中我总结出一个道理:只有人类和动物和谐相处,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母亲才会充满无穷的活力。
动物小说随笔:【第二篇】:我为什么写起动物小说来。
我看过一些作家自传,不少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孩提时阅读过大量中外优秀童话,有个爱讲故事的外婆,从小沉浸在一种香软的艺术氛围里。对此我羡慕得直流口水。1952年我虽然生在大上海,小时候却几乎和书籍无缘,家境贫寒,入不敷出,父母没兴趣也没能力为我买书,家里除了学校发的教科书外连一本闲书也没有。外婆住在浙江宁波乡下,几年才见一次,见了也不讲故事。
我的少年时代是在上海一条狭窄拥挤的弄堂里度过的。上海人满为患,自然就没有动物的生存空间,尽管如此,我孩提时还是养过不少小动物――蟋蟀、麻雀、蝈蝈、金鱼、蝌蚪、小鸡、白免……它们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有生命的玩具,同时我望着被囚禁在器皿中的小可怜,为它们受我的保护,为我自己有能力主宰它们的命运,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得意和骄傲。我是个天生有点腼腆的孩子。出生时体重才两千克,从小体弱多病,在家庭、学校和小伙伴中,不是被忽视就是遭欺负,而在我所豢养的小动物面前,我却能扮演随心所欲的强者角色。我比周围的小伙伴更酷爱养小动物,现在回顾起来,大概在潜意识中是想弥补一种心理缺憾。
我七岁进小学,读书的成绩平平,算术还勉强,语文很一般,尤其是作文,最令我怵头,把铅笔头咬得像麻花也想不出可以让老师在下面用红笔划圈圈的优美句子。
后来,小鸭子病死了,我用只小木匣装殓了它,埋在街山花园,还用小木片做了块墓碑,认真地写上:鸭子猎犬花旋风之墓。这也许可以称得上是我用透明的童心写就的第一篇动物小说。
说来也奇怪,我最近几年所写的好几篇动物小说都是围绕着改变动物品性这个命题来结构故事的。例如在中篇小说《牝狼》中,自莎为使半狗半狼的儿子变成纯粹的狼而奋斗;中篇小说《红奶羊》中,蜀羊先试图改变小狼崽儿的食谱,后又努力扭转羊儿惧怕狼的本性;长篇小说《狼王梦》中,母狼紫岚耗费大量心血,企图使狼儿克服自卑等等。我自己觉得这和我童年时想把一只小鸭子驯养成猎狗有着某种联系。这也许是一种创作情结,也许是年纪大了,爱追亿往事,想圆孩提时没做完的梦。
1968年我初中毕业,正赶上“文化大革命”时的上山下乡运动。当时我们这批知青有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州、云南七个去问可供选择。我报名去了云南,唯一的理由:云南是动物的“王国”,我想养一条真正的猎犬。命运成全了我。我在西双版纳一个寨子插队落户,并住进一位名叫波依嫩的傣族猎手的竹楼里。波依嫩有两个含苞欲放的女儿,由于语言障碍,他误认为我是政府“送货上门”的候补女婿,不仅教会了我捉鱼、盖房、犁田、插秧等一些基本农活,还很热心地教我怎样做弩弓,怎样削竹箭,怎样做逮雀鸟的金丝活扣,怎样在野兽出没的小路上埋设捕兽铁夹。他养着一条黑狗,高大凶猛,敢只身闯进山洞朝土豹子吠咬,还很机警,波依嫩的女儿下河洗澡,都由它担任警卫,任何男性公民休想靠近去沾着便宜。我当然极想和它交朋友,遗憾的是,这畜生始终对我抱有成见,我拿肉喂它,它照吃不误,我想伸手摸摸它,它却翻脸不认人,朝我龇牙咧嘴做扑咬状。有一天半夜我站在竹楼阳台上向下撒尿,这狗娘养的竟闷声不响朝我冲来,张嘴就咬,要不是我躲得快,以后履历表性别这一栏还不知该怎样填写呢。就因为它老用一种狱卒监视囚犯的眼光盯着我,才害得我这插队三年的“上门女婿”始终停留在候补阶段,而没机会转正。
插队期间,我经常跟着房东波依嫩老猎人上山打猎。打猎是一顶血腥味很浓的很有刺激性的活动:我亲眼看见,公斑鸠被金竹箭射落后,母斑鸠飞到我们头顶拉屎;母灵猫被铅弹射中胸膛后,拼出最后一点力气朝与它窝相反的方向奔跑,因为窝里还有一对小宝贝;一群长着锋利獠牙的野猪被两只老虎看管着,成为虎的肉食仓库而无所作为;一头公象掉入捕象陷阱,象群围着陷阱哀嚎三天后,闯进附近一个山寨,踏平所有的房屋,这才离去;枪把大青猴从树冠打掉在地,走近前去一看,大青猴一手捂住肚皮上的伤口,另一只手向我们做摇手状……有时我们走得远了,当天回不了家,就在山上烧堆篝火边夜,波依嫩就会聊出一大箩关于打猎的故事来。三年的插队生涯,使我熟悉了热带雨林,也熟悉了众多的野生动物,积累了从事动物小说创作的丰厚的生活素树。
1972年,知青开始上调分工。三六九等的工作岗位势必形成一场生存角逐。经过一番紧张激烈的竞争,那些聪明能干乖巧机灵懂得生存策略的人远走高飞了。我在生活中一向扮演可有司无的角色,也不会拉关系走后门,于是被分配到星火山背后的勐满区里的小学教书。
我在勐满区小学一待就是三年,心情郁闷得要死。同校l和m两位女教师之间一场口角刺疼了我,改变了我的生活。
我记得很清楚,那是一个细雨霏霏的下午,全体教师聚于一窒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也就是巧妙地豆相揭短。l和m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吵起来,l哭了,便揭发m曾在她面前议论过我,说像我这样上山背柴火背得比女同志都少的人,窝窝囊囊没一点儿本事,还想找m搭讪,真正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其实,就我偏低的审美观而言,m并非天鹅,比喻为鸭子也还十分勉强,扪心自问,连钻她情网的念头也没闪过一下。
越是这样越觉得心口被刺疼得厉害。连m都瞧不起我,可见我在周围人们的心目中是何等渺少!女人是男人的镜子,我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丑陋与猥琐。我虽胸无大志,晓得自己即使把全身的一百多斤全赔进去也变不成伟人,但至少该稍稍有点儿出息而不至于被人瞧不起,不至于连个像样的老婆也娶不到。为此,我必须干点儿什么,必须进行一场青春的拼搏。当时大学的校门都还关闭着,高考是没指望的。想来想去,干什么似乎都不太实际,惟有搞文学创作好像还可勉为其难。第一搞文学创作不需要教材;第二投资很小,只需一瓶墨水几页稿纸;第三可以关起门来悄悄干,失贩了也不会丢人现眼;第四书案前单人独处的奋半方式和我狐僻的性格自卑的心理有着一种内在的和谐。
我别无选择,惟有文学这条小路可行。
作家神圣的使命和超时代的责任感,都是后来才逐渐认识到的。我创作的原始起因,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弥补自己性格中可悲的缺憾,这动机当然不太纯洁,也不太高尚,却是真实的。
1973年,我发表了第一篇散文《金竹瑟》。次年,又推出了第一篇小说《车轮滚滚》就因为我发表了几篇东西,1975年,部队把我招去从事新闻报道工作。
我孜孜不倦地努力着,像蜗牛一样缓慢地朝前爬去。
80年代初,我写了一篇小说《象群迁移的时候》,约一万两干多字。当时我并不知道自己写的就是动物小说。稿子写好后,投寄北京《儿童文学》。编辑部很快回信定用,并鼓励我继续写这类有鲜明地域色彩的动物小说。后来,我又一口气写出了《第七条猖狗》等八篇以亚热带森林为背景的狩猎故事,1985年1月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结集出版,书名为《第七条猎狗》,第一次就印了十万二千册,很快销售一空。从此,我跻身于文学事业。
1984年,我有幸考进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就读文学系前,我虽出生在大城市上海,但属于上海最底层的市民,又在落后的云南边疆生活了十六年,因此,精神世界是封闭型的,土得可以。经过文学系两年深造,使我大大开阔了眼界,活跃了思想,对我创作而言,不啻是给了一把登高的桃子。我发现我以前写的动物小说基本上都是在动物和人的恩怨圈里打转,是在人格化的动物形象上原地踏步。人和动物的恩怨圈当然属于动物小说的一大主题,但我在这个主题上徘徊得太久了,再继续写下去,无疑是灿冷饭。
我感觉到了创作危机,决心在动物小说这个领域里闯出一条自己的新路来。我阅读了大量生物学、动物学、动物行为学等方面的书籍,利用假期跟随动物学家深入到原始森林考察体验生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我发现自己过去对动物的理解是很肤浅的,除家畜、家禽外,动物并不是为人类而活在这个地球上的,它们和人类打交道并不是它们生适的全部内容。动物世界是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特别是那些具有群体意识的哺乳类动物,和人类一样,也有爱和恨,也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弱肉强食生存竞争的丛林背景下,也活得相当累。这些动物和它们的生活完全有资格进入小说家的创作视野,构成有独特韵味的作品。动物是人类的一面镜子,人类所有的优点和缺点,几乎都可以在不同种类的动物身上找到原型。比如善良,可以和白兔划等号;比如温柔,可以和绵羊划等号;比如勤奋,可以和工蜂划等号;比如残忍,可以和豺狼划等号;比如狡诈,可以和狐狸划等号;比如好斗,可以和蟋蟀划等号……文学虽然是人学,但人类本身就是从动物进化来的,至今或多或少地保留着某种动物性,如果着力于从动物身上折射出人性的亮点和生命的光彩,在动物王国中寻觅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失落的优势,或指出人类在未来征途上理应抛弃的恶习,将为动物小说的存在寻找到坚实的价值基础,为动物小说的发展开辟宽广的前景。
顺着这一思路,我写出了短篇《蒙冢》和中篇《暮色》。我自己觉得,这两篇小说是我动物小说创作的一个新起点。首先,这两篇小说纯写动物,没有人类出现,故事和情节源自动物特殊的行为本身,而不是来源于道德规范。在《蒙冢》里,母象巴娅面临母爱和情爱发生尖锐冲突时,毁灭情爱而成全母爱;在《暮色》中,豺们为了种群的利益而牺牲年老体弱者。这类主题,触及到我们久已掩抑的一些人性层面,引发读者对人自身的生存状态的思索。其次,在写法上,我改换叙述角度,运用严谨的逻辑推理和合情合理的想象,模拟动物的思维感觉,进行心理描写。
这个尝试,应该说是成功的。小说发表后,引起广泛注意,收进各种选本,有的评论家还指出:这两篇作品都从动物的特性着眼结构故事,对动物行为的自然动机观察入微,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目没有将动物人化的痕迹,堪称纯正地道的动物小说。
我自己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动物小说似应具备如下要素:一是严格按动物特征来规范所描写角色的行为;二是沉入动物角色的内心世界,把握住让读者可信的动物心理特点;三是作品中的动物主角不应当是类型化的而应当是个性化的,应着力反映动物主角的性格命运;四是作品思想内涵应是艺术折射而不应当是类比或象征人类社会的某些习俗。
1986年毕业后,我调到成都军区创作室工作,专心从事我所喜欢的动物小说创作。先后写下了《盲童与弃狗》、《一只猎雕的遭遇》、《疯羊血顶儿》、《混血豺王》、《象母怨》、《诱雉之死》、《保姆蟒》、《最后一头战象》、《斑羚飞渡》等长、中、短篇共二自万字的动物小说,在海内外出版了二十多部作品,其中短篇动物小说《第七条猎狗》、长篇动物小说《一只猎雕的遭遇》和《狼王梦》、中篇动物小说集《红奶羊》获得国家级大奖。
十五年的创作实践,我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礼义的粉饰、道德的束缚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会盛衰,礼义会更替,道德会修正,社会文明也会不断更新,但生命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内核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因此,动物小说更有理由赢得读者,也更自理由追求不朽。
读黒鹤的动物小说,开始阶段需要一点点坚持。
坚持的力量来自于信任。你要相信黒鹤的动物小说,可以媲美加拿大的西顿、日本的椋鸠十、前苏联的比安基。“媲美”这个词似乎也不确切,让人感觉国外的动物小说就是优秀,我们在追赶似的。黒鹤的动物小说有自己的特色,不用比较,用不着比较。
坚持过后,你就开始收获阅读的巨大的乐趣。丰富的知识。
看黒鹤的动物小说,我们慢慢就会确认,黒鹤写的是动物小说,不是神话,不是传奇,不是民间故事。黒鹤真的了解那些动物,所有对动物的了解不是来自想象,不是来自“百度”、“谷歌”,或者动物园里的匆匆一瞥,而是来自朝夕相处。黒鹤真的生活在那个寂静、辽阔、广袤、粗野的世界中。
黒鹤在写动物小说的时候,一点都不回避知识,他甚至直接以注释的方式呈现知识,例如在《冰层之下》,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数字标注:我们一般在哪些书和文章中能看到过这么多注释。一是古诗词文言文,二是鲁迅的文章,三是那些科学书籍、历史书籍等专业类书籍。
除了以上三种,这是我的阅读记忆中,注释最多的作品了。看到这些数字,我很自然地暂时中止阅读,去看注释,像是听旁白。我从这些注释中明白,每一个动物都是有名字的,每一片土地都是有名字的,每一种动植物都值得深入去了解,我从来没有对这些“枯燥”的知识表现得如此热情过,阅读是那么迫不及待。
但是,更多的“知识”是融合在故事的叙述中的。比方说,你读《冰层之下》,关于怎么和大自然相处,只要你留心,你就能总结出很多“经验”:黒鹤的任何一篇小说,你都可以做这样的“知识”梳理,你会在心里发出惊叹:这比那些虚构的冒险小说“实用”多了。确实,我们像小说的主人公那样,迷失在丛林中的可能性极小,但是,这些知识让我们能感受到自己和大自然的联系,这种联系有一种神秘以及酷酷的味道。
动物里的强者和弱者。
其实,当你看了一定数量的动物小说之后,你会发现这些动物小说作家喜欢写动物当中的强者——天赋不凡,体格出众,才智超群。
西顿是“世界动物小说”之王,以西顿为例,他写狼,就写个头大,智谋多的狼王;他写乌鸦,就写最聪明、最强壮、最勇敢的乌鸦;他写马,就写矫健、高傲,完美无瑕的马。
其实,黒鹤也有这种偏好的,他对动物里的“强者”有一种无法克制的迷恋。《猎獾》的开头是让人印象深刻的:
“腿长。”
“腿真长。”
“腿长的漂亮。”
“确实漂亮,腿又直又长。”
“这么漂亮的长腿很少见啊。”
一旦发现血统纯正而高贵的动物,里面的“我”,或许就是黒鹤自己,立即陷入情不自禁的喜欢和欣赏。是啊,这是一条漂亮的有巨大潜力的猎犬,旁边的三条凶猛强悍的牧羊犬立刻相形见绌。整篇小说洋溢着对萨合乐的敬佩和赞美。
但是,和西顿不同的是,黒鹤也写动物世界里的“普通人”,甚至是弱者。
例如《冰层之下》里的牧羊犬阿洋,是蒙古牧羊犬的第二代,没什么特殊的本领,在狩猎上能力平平,甚至有点胆小。跟它的父辈——被唤作“齐姆且”的猛犬比起来相去甚远。
例如《最后的藏羚羊》里的小羚羊可里,乳臭未干,毫不起眼,等它头上长出两支漂亮的长角,不知还要奔跑、磨砺多长时间呢。现在它只是芸芸众生里的普通一员。
例如《滑雪场的雪橇犬》里的雪橇犬哈克,这是一条被主人抛弃的狗,有点孤僻,对人总是小心翼翼,患得患失。
或许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作为一个问题来思考。本来,读黒鹤的小说不是纯“娱乐”的。
内在的波折。
你看《蜜》,无非是讲一头熊因为贪吃蜂蜜招惹了一窝蜂,然后逃跑……。
你看《最后的藏羚羊》,无非是讲一只新出生的藏羚羊在奔跑中躲避敌害……。
你看《滑雪场的雪橇犬》无非是讲一条狗一直在滑雪场等待遗弃它的主人……。
这些都是大自然中、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的事,不是什么“百年难遇”,更不是什么“千年等一回”,“平常”是这些故事的“近义词”。
动物小说随笔:【第四篇】:如何阅读动物小说——以《最后一头战象》为例。
《最后一头战象》是六年级上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同为写动物情感世界,但不同于本组的记叙文和童话,而是一篇动物小说。动物小说体裁,决定了它是鲜明的“这一个”,阅读教学就应该指向如何阅读动物小说。
当前此课教学,大多老师将之等同于记叙文,达成《教师用书》设定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条理的基础上,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并通过入情入境地品读,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这只是阅读动物小说的第一步,即“进得去”;我们还需要站在体裁的角度,带领学生再“出得来”,进而破解阅读动物小说的密码。
阅读动物小说,在被感动之余,读者一般会掩卷深思:这是真的吗?我们老师也应该带领学生同样追问一句:这头战象故事的是真的吗?才能认识动物小说的文体本质。
以动物为主角的作品除了小说,还包括动物童话和动物故事,沈石溪比较后认为,“比起动物童话来,动物小说受物种自然属性的严格限制,不能随意违反常规,改变描写对象的行为特征,要讲究科学性和真实感。比起动物故事来,动物小说的笔触由动物的行为层面进入到心理层面,形象由类型化上升到个性化,并注入哲理的深化意蕴。比起动物传记文学来,动物小说注重艺术构思,使作品充满想像力和浪漫色彩。”(沈石溪:《老鹿王哈克·序》,台北国际少年村,1993年)。
动物小说最基本的文体特征就是真实性,突出动物区别于人类所有的生物特征,具体到生理外貌、生活习性等细节的真实描绘。可以让学生找一找,《最后一头战象》中嘎唆的哪些描写是“真实的”“科学的”:嘎唆的生活习性和衰老死亡,都是真实的。战象的定位,源于它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象牙与长鼻可作进攻武器,在东南亚战争史上,确曾有过“象军”。
但动物小说的真实性不能仅仅与“动物性”真实划等号,它还要依据小说的逻辑来加以虚构。也就是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上,对生活真实进行再创造,为的是让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达到更高层次的真实感,这就是艺术真实。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说,“真实”是“具体的,通常被限定在形而下的层面上”,“真实性”是“在形而上层面上的,是抽象的,是从无数‘真实’中抽取出来的一种道理、一种恒定的形式或是一种关系,但却又都是无形的。”
嘎唆的披上象鞍,重回战场,与战友合葬不是真实的,但它所表现出的善良、忠诚,却具有另一种意义上的“真实性”。曹文轩在《我的作品》中进一步说:“小说是为了人们可以超越生活,在丰厚的人文关怀中,使阅读者得到精神上的升华。小说不可以用它的全部去模仿生活,应当用相当大的一部分来引导生活,让生活来模仿它。”
因此,沈石溪同时注意到作品的科学性与文学性,既经得起生物学的考验,又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他所塑造的嘎唆,既不是一个自然界中完全写实的大象,也不是童话那样“徒具动物外形的人”,而是人性化的“最后一头战象”。
在认识到动物小说的真实性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讨论动物的人格化。
这样的问题,就是在站在作者的角度,去发现他如何在自然属性的基础上,赋予大象以人性的光辉。
大象是高智商的动物,能够预感死期,并远离象群去往象冢。人在临终前,大概会回想往事,努力不留遗憾。作家安排了嘎唆临终前,像人一样要求重新披挂26年前作战时的象鞍,它会“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内心涌动着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它会与村庄依依惜别,重返当年战场,并掘开“百象冢”与战友共眠。
这里的大象虽仍保有自然赋予的生活习性,但内在的性格和思想,以及所显现的行为,全都被人格化了。嘎唆有对物和事件的清晰记忆能力,甚至也有理性思考能力、判断能力,伦理道德观——它没有选择回到那古老的象冢,而是与战友合墓。它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富于灵性和人格光辉的人性化动物。
我们还可以继续追问:战象的这些人格特征,来自现实中的哪类人?
残酷的战争,衰老病死也难忘昔日战友,会让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那些和平年代的老兵。诚如干国祥老师在一次评课所指出的:那些抗战老兵,就是我们民族最后的战象!
《最后一头战象》所塑造的嘎唆形象,与中国抗战老兵高度契合,这也是小说的最动人之处。老兵们在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经受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功勋卓著而又垂垂老矣。而因种种原因,他们曾被忽视、遗忘,甚至遭受不公待遇。
为国流血牺牲的老兵,是一个国家中最应该被尊敬的群体。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超过300名抗战老兵坐敞篷车接受检阅,平均年龄90岁,最年长者102岁。习总书记亲自为他们颁发纪念奖章。我们终于用阅兵这种国家仪典,向老兵们致以了最崇高的敬意。
我们可以和学生重温阅兵式上老兵敬礼的感人画面,配上麦克阿瑟将军告别演说中的名句:“老兵永远不死,他们只是慢慢凋零。”让学生由对一头战象的感动,转化成对抗战老兵们的崇高敬意,甚至还可以与千年前的陆游诗作遥相呼应: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沈石溪曾说过:“还有一个长期折磨我的问题,就是动物小说不能写对话,似乎不让动物开口说话已成为动物小说创作的一条戒律。……截至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让我笔下的动物开口说话,我担心读者误解。”这是动物小说这一文体的要求。因此,兽不能言,作者便极尽细节刻画之能事,侧重于外貌、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详细描绘它披挂象鞍、凭吊战场、自掘坟墓,传达嘎唆的情绪与心理。
《最后一头战象》原是一篇短篇小说,编者作了删改,原作中还对嘎唆外貌作了细致描摹,如,“它已经50多岁了,脖子歪得厉害,嘴永远闭不拢,整天滴滴嗒嗒地淌着唾液;一条前腿也没能完全治好,短了一截,走起路来踬踬颠颠;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得就像脱水的丝瓜;岁月风尘,两根象牙积了厚厚一层难看的黄渍。它是战象,它是功臣。”非常生动地写出一头战象的伤病老残,而不是课文中那样悠哉游哉的幸福晚年。
当然,小说也采用了设置悬念(嘎唆拒绝进食后的亢奋)、伏笔照应(披挂象鞍后的重返战场)、白描细描等表现手法,但它最大的特色在于十足的戏剧张力。从一开始简要背景介绍,到村庄里看似平静的气氛营造,到索要象鞍的发展,进入凭吊战场、缅怀战友的高潮起伏,再到最后回归“百象冢”的尾声,一气呵成,而又跌宕起伏。
嘎唆本已衰老到无法进食,却突然亢奋无比地索要象鞍;按自然规律本应前往神秘的象冢,却重回战场,并自掘坟墓与战友共眠,可谓一波三折,曲折离奇。这种戏剧化的表现方式,既属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嘎唆的深沉情感,进而肃然起敬。
这篇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方式,也没有采用动物角度,而是安排了波农丁这个人物,成为整个故事外在的全知视点。
在嘎唆拒绝进食时——波农丁对我说:“太阳要落山了,火塘要熄灭了,嘎羧要走黄泉路啦。”
在嘎唆索要象鞍时——“哦,原来它是要自己的象鞍啊。”波农丁恍然大悟,“这就是它当年披挂的鞍子,给它治伤时,我把象鞍从它身上解下来扔到小阁楼上了。唉,整整二十六年了,它还记得那么牢。”
在按嘎唆要求披好象鞍时——波农丁皱着眉头,伤感地说:“它要离开我们去象冢了。”
在嘎唆来到战场亢奋无比时——“我想起来了,二十六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嘎羧抬上岸的。”波农丁说。
在嘎唆停止前进时——“哦,这里就是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地方,我记得很清楚,喏,那儿还有一块碑。”波农丁悄悄地说。
从波农丁的视点观察和展开叙述,势必就会用他的(即读者的)价值观去评价观察对象,展开叙述,补充和评论,创造小说的兴趣、冲突、悬念乃至情节本身,把戏剧性事件冲突向高处推进,使角色特征更加鲜明。
在原小说中,作家还将人性的卑劣与象性的高贵作了对比:波农丁带我悄悄跟踪嘎唆,原想去神秘的象冢合伙捡象牙,发一笔财,结果嘎唆出人意料地将自己与战友合葬,小说结尾写到:
波农丁牙疼似地咧着嘴苦着脸说:“要是我们在这里捡象牙,只怕是盖了新竹楼要起火,买了牯子牛也会被老虎咬死的啊!”“对,是要遭报应的。”我说。望着战象嗄羧高贵的遗体,我感到我这个人的灵魂的猥琐。我和波农丁一起动手,将浮土推进坑去,把土坑填满夯实,然后,空着手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走回寨子去。
但这样的映衬手法被编者删掉了,减弱了人性的复杂度,也削弱了作品的表现力。
我们通过补充资料、深入探究,借助《最后一头战象》了解动物小说的真实性、主角的人格化和一些艺术表现手法,学生也许就会在课外读懂更多的动物小说。
沈石溪是著名动物小说作家。这本书上描写了动物世界的真挚情感——《天命》中,母鹰为了种族舍弃生子;《仇恨》中,水秧儿令可自己爸爸伤心也不愿背叛狼獾;《猎狐》中,龙女亮被可爱的小狐打动,连自己的名声也不顾;《剽牛》中老牛为了孩子过好生活,不惜献出生命;《兵猴》中大白牙为了猴群的安危而献出生命……而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罪马》了。
《罪马》的主人公是白珊瑚。她是一匹漂亮的优种白马,从小与驯兽员娄阿甲一起长大,娄阿甲在表演中意外受伤时,她跟着汽车走了二十四里路,在娄阿甲死后,白珊瑚竟然绝食。后来,她开始吃东西了,却想念主人,终于在她把一切安排好时,悄悄离开了马戏团,去了安葬娄阿甲的地方。
白珊瑚是一只有情有意小心谨慎的马。,而某些人呢?连一匹马也不如!我们应该像白珊瑚一样为人着想——她在最后时刻为了马群不乱,儿子蓝宝贝不再想当头马,亲自踢了儿子一脚;我们应该像白珊瑚一样小心——当牵马仙想把她牵走时,她不慌不忙地走,最后在门旁边蹬了他一蹶子后,踩得他鼻青脸肿狼狈而逃;我们应该像白珊瑚一样知恩图报——因为娄阿甲从小养育了她,她宁愿放弃自己在马戏团的优越条件,逃到娄阿甲死亡的地方悼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