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的音乐家教案(精选13篇)
教案是教师为指导教学活动所编写的一种教学设计纲要,它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教案的编写是为了指导和规范教学活动,使教学更加系统和科学,提高教学效果。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编写一份好的教案对教师教学的质量至关重要。编写教案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掌握好教案编写的基本要素,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山上的音乐家教案篇一
1、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唤起学生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前提。所以课的一开始我就抛出“你想做小音乐家吗”的问题,吸引学生参与闯关的层层考验,让学生步步都在体验成功的乐趣。到模仿乐器的演奏姿势,以及用“伸懒腰”的动作处理难点等,他们都喜欢参与到表演中来,这样既激发学习的兴趣,又扩大了对歌曲的理解。
2、搭建舞台,展生风采《音乐新课标》强调:“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歌表演这种形式就为学生个性的张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当学生学会了歌曲,我请学生用动作表现自己喜欢的'乐器进行模仿演奏。有的学生选择表现演奏圆号,有的学生表现演奏小提琴,有的表现演奏吉他等等。在表演中,他们赋予创造性的自我表达,全身心地沉浸在自己的舞台中,从而发展孩子的个性、自主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注重创编,培养能力在新教材中,几乎每课都增加了编创活动,本课中我设计了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乐器改编歌词来表演唱这首歌曲。以往到创编环节,往往会因为学生缺乏创编的素材而使创编流于形式,所以在本课的一开始,我让班级小乐手展示的目的除了创设情境外,还是为完成为歌曲创编歌词教学任务提供素材,打下基础。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达到了学生能独立创编歌词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总体来说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能用轻快、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进行简单地表演,认识了小提琴、吉他、圆号,解决了八分休止符这一难点。但完成教学目标还不够,例如:学唱歌曲时,第一次聆听应该在聆听歌曲以前让孩子们带有目的的听,所以在这里应该先提要求,说清楚是要听听这些音乐家是住在哪里,演奏的是什么乐器。在这个环节因为没有事先说清楚聆听要求,导致学生聆听时没有目的,教师不能在中途进行引导,让学生养成聆听的好习惯。再如:乐器声音的教唱部分,虽然已经按照传统的方法,先节奏再歌最后旋律加歌词来教唱,但是感觉过于复杂。
山上的音乐家教案篇二
2、通过歌曲欣赏复习各种乐器的`名称,有演奏乐器的兴趣。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民乐的独奏与合奏。
欢迎小朋友们又一次来到我们的视听乐园,上一次我们欣赏了可以用各种乐器演奏的旱天雷。今天就让我们在欣赏一遍。
1、《旱天雷》独奏欣赏。
l这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旱天雷》。
2、《旱天雷》合奏欣赏。
l和刚才我们听到的《旱天雷》有什么不一样?
3、合奏与独奏的区别。
l介绍两种演奏形式。
l独奏和合奏有什么不同?
演奏乐器的数量(多、少)、演奏的效果(干净、丰富)。
1、初步欣赏。
l这段好听的歌曲里讲了些什么?
l歌曲里有哪些动物演奏家?
2、再次欣赏。
让我们再仔细的欣赏一遍,仔细得听听歌曲里的动物演奏家们都演奏了那些乐器。
l歌曲里动物演奏家一共演奏了几种乐器?是哪几种?
3、游戏:找朋友。
在各种图片中找出乐器与动物的对应。
l这些乐器是怎么演奏的?
三、复习:各种乐器。
出示各种乐器的图片,幼儿选择介绍。(名称、演奏方法)。
山上的音乐家教案篇三
本课教学设计从主人公小莫扎特对音乐的酷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识字、朗读、学文、写字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注意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生活、潜心发现,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无限、创造的乐趣无穷,品味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积累名言、复述课文、想象创作中,将对小莫扎特的喜爱深深地留在心底。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注意有的字作部首时的笔画变化,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受小莫扎特的聪明、可爱。
3、积累并运用“亲切地”、“惊奇地”、“兴奋地”、“难为情地”等词语,初步了解抓重点词语读懂课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莫扎特的`资料。
2、教师:生字卡片、挂图、莫扎特创作的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朗读课文,感受小莫扎特的聪明可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示课题。
孩子们,你们有谁学过钢琴?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弹钢琴的。你们听说过能用第三只手弹琴的吗?简介小音乐家莫扎特。听听莫扎特的音乐。请同学们拿起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板书:小音乐家。读读课题。
二、创设情景,读文识字。
1、听一听:听读课文(范读)。圈生字,如果你愿意也可以跟老师一起小声读。
它(读拼音,同桌或小组交流,,猜一猜,组合生字等)。
3、记一记:师出示生字表。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的读音,如果你愿意,教大家读一读,或给你喜欢的字组组词,也可以用词说一句话。(注意:“厅”、“钢”、“量”是后鼻韵,“虽”是平舌音)全班读读生字,开火车读,打乱次序读,去掉拼音读。
4、猜一猜:一学生说记字方法,自己抽同学猜是什么字。(方法提示:熟字加偏旁,加一加,换一换,编谜语或利用字义记字,做动作记字……)孩子们的办法均给予鼓励,只要他能记住就行。教师适机利用偏旁或其他喜欢的识字方法拓展识字。
如:雨、需、竹、简……。
三、再读课文,感悟体会。
1、你喜欢莫扎特吗?读读课文。用“——”勾出你喜欢他的词语、句子。读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充分鼓励孩子们去读书、去发现)。
神。教师适机给孩子们介绍两句名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抓住“难为情”体会当时莫扎特的心情。
(3)重点体会最后一小节:抓住“有办法”,“爬上凳子”,“昂着头”,“把头一低”,“小鼻子碰在琴键上”等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感悟小莫扎特聪明、可爱、自信。
指导朗读第三句。通过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第三只手”指什么?莫扎特用“第三只手”完成了什么任务。
做动作读,表演加对话读,让莫扎特的创举和创新深深地刻在学生心中。适机介绍名言:创造是一种乐趣。
2、老师喜欢莫扎特吗?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体会到的(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教师感情的变化)?勾一勾。小组分角色读课文。小组讨论,分别交流。(学生只要说到一个方面均给予鼓励)再有感情地读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看谁讲得生动(内容不作求全求美的要求,多予鼓励)。
5、作业:孩子们,只要你爱动脑,生活中处处都有创造的机会,我们人人都能创造,咱们也来尝试尝试吧,创作一段你喜欢的生活中或大自然中的音乐。交流评价,评选“创意之星”。
1、“我发现”:学生观察“描描写写”中会写的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或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例:“呀”、“弹”左窄右宽,“单”、“虽”、“简”上短下长,“忽”、“需”上下相当,“单”、“虽”的竖都在竖中线上)。
2、哪个字最难写,想看着老师写一写吗?教师范写“需”(注意关键笔画“需”的“一”、“丨”的位置)。请大家也来写一写。注意写字姿势。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
3、交流展示,让学生体验“我真行”。
山上的音乐家教案篇四
1.引导幼儿通过图片、故事等多种途径来充分感受音乐,并通过声音、动作等来表现音乐。
2.发展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3.培养幼儿随音乐节奏做动作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1.“热闹的.森林”图片一张;小提琴、笛子、大鼓、钢琴、沙锤、铃鼓、碰铃等多种乐器;小松鼠、小白兔、小鸟、小狐狸头饰各一,并布置于教室四周。
2.幼儿熟悉小提琴、钢琴、长笛、大鼓等多种乐器。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小提琴、钢琴、长笛、大鼓四种乐器,引导幼儿讨论喜欢的乐器。
指导语:
(1)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要请我们开个小小音乐会。你们看,我带来了什么?
(2)你们会演奏这些乐器吗?上来试试。
(3)还有谁会演奏别的乐器?
2.引导幼儿倾听音乐,理解歌词内容。
(1)引导幼儿仔细倾听音乐。指导语:在热闹的森林里,住着一群音乐家,我们听听他们的演奏。
(2)请幼儿说说歌曲里说了什么,并谈谈自己对音乐的感觉。
(3)教师出示“热闹的森林”图片,带领幼儿按歌曲节奏念歌词。
3.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注意听乐曲中四种乐器音色的变化,并在此间奏处模仿演奏乐器的动作。
4.启发幼儿分角色表演音乐。
(1)自由分配角色。指导语:森林音乐会就要开始了,现在我们来邀请一些山上的音乐家。(教师介绍四个音乐家的位置)。
(2)教师当指挥家,引导幼儿分角色表演音乐。
5.带领幼儿召开班级小小音乐会,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乐器表演音乐。
山上的音乐家教案篇五
1、引导幼儿通过图片、故事等多种途径来充分感受音乐,并通过声音、动作等来表现音乐。
2、发展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3、培养幼儿随音乐节奏做动作的良好习惯。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5、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1、"热闹的森林"图片一张;小提琴、笛子、大鼓、钢琴、沙锤、铃鼓、碰铃等多种乐器;小松鼠、小白兔、小鸟、小狐狸头饰各一,并布置于教室四周。
2、幼儿熟悉小提琴、钢琴、长笛、大鼓等多种乐器。
1、教师出示小提琴、钢琴、长笛、大鼓四种乐器,引导幼儿讨论喜欢的乐器。
指导语:
(1)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要请我们开个小小音乐会。你们看,我带来了什么?
(2)你们会演奏这些乐器吗?上来试试。
(3)还有谁会演奏别的乐器?
2、引导幼儿倾听音乐,理解歌词内容。
(1)引导幼儿仔细倾听音乐。指导语:在热闹的森林里,住着一群音乐家,我们听听他们的演奏。
(2)请幼儿说说歌曲里说了什么,并谈谈自己对音乐的感觉。
(3)教师出示"热闹的森林"图片,带领幼儿按歌曲节奏念歌词。
3、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注意听乐曲中四种乐器音色的变化,并在此间奏处模仿演奏乐器的动作。
4、启发幼儿分角色表演音乐。
(1)自由分配角色。指导语:森林音乐会就要开始了,现在我们来邀请一些山上的音乐家。(教师介绍四个音乐家的位置)。
(2)教师当指挥家,引导幼儿分角色表演音乐。
5、带领幼儿召开班级小小音乐会,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乐器表演音乐。
6、教师小结。指导语:森林音乐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本文扩展阅读:音乐家,是个广泛的名词,简明地说,就是专注于音乐领域中的艺术家。它包括全世界创作音乐和演奏音乐的人。唱歌的人也算是音乐家,但他们有特别的称呼是歌唱家。也可以说是一种专门从事音乐活动,给人带来精神上美的享受的成功的人,如莫扎特,贝多芬,巴赫等等。
山上的音乐家教案篇六
活动目标:
1、继续感知理解歌曲内容,能愉快的演唱歌曲,准确的唱出弱起拍。
2、通过欣赏,能随乐较完整地演唱并能看图仿编歌词。
3、体验森林动物生活的自在与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小提琴、喇叭、大鼓、小松鼠、小白兔、熊猫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谈话:森林的小动物开音乐会,有那些音乐家参加,他们带着什么乐器?(幼儿说一说)。
二、再次学唱歌曲并仿编歌曲。
1、完整欣赏歌曲,感知歌词内容。
师:你听到了什么?再次听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
2、在会唱的基础上,提醒幼儿唱准唱出弱起拍。
4、分段唱歌曲,尝试用动作表演小动物演奏乐器。
三、仿编歌曲。
2、幼儿讨论仿编歌曲,教师引导。
3、采纳好的仿编歌曲让幼儿学唱,(例:小猴子演奏钢琴)。
4、想一想该怎样来表演唱《森林音乐家》。
山上的音乐家教案篇七
活动目标:
1、知道声音有高有低,通过上台阶和下台阶来感受音阶的上行和下行。
2、在愉快游戏的过程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感受三拍子,能够用轻快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绿色皱纹纸在地上布置成一个大的五线谱、电子琴、泡沫垫子一人一个。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扮演各种小动物,在《doremi》的音乐中引领幼儿走进音乐世界。
指导语:小动物们,我们一起去音乐世界玩吧。
2、通过游戏《小动物走台阶》,感受音阶的上行和下行。
先请个别动物尝试,再分组玩游戏,引导幼儿感受在上阶梯时音越来越高,下阶梯时音越来越低。
指导语:你们在上下阶梯时,谁发现了什么?
3、练声。
指导语:小动物们,我们一起来用好听的声音来唱唱音阶吧!
0000|0000|1234|5671|1765|4321||。
小老鼠唱音阶:吱。
小狗唱音阶:汪。
4、学唱新歌《小蝌蚪音乐家》。
(1)设置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新歌的兴趣。
指导语:刚才,小动物们玩得那么高兴,小蝌蚪也想上音乐台阶玩,这里有一条音乐河,你们想想办法,让小蝌蚪也能玩音乐台阶。
(2)说歌词。
指导语:我们刚才游累了,过来休息一下。
指导语: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啊?(小蝌蚪,小蝌蚪,细细尾巴,圆圆头。)你们是怎么游的啊?(上上下下水里游,)像在干什么?(跳跳水中芭蕾舞。)小尾巴怎么跳的啊?把水波变成了什么?(抖抖水波五线谱)我们小蝌蚪在五线谱上像什么?(好像一个一个的音符)。
(3)范唱。
指导语:李老师把小蝌蚪在音乐河里跳舞的情景唱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来听一听!
(4)范唱第二遍,让幼儿自跟着音乐在音乐河里玩,并表现好音阶的部分。
指导语:小蝌蚪有没有上音乐台阶玩啊?你来学一学他是怎么玩的?我们都来试一试。
(5)学唱新歌。
指导语:这首好听的歌的名字叫《小蝌蚪音乐家》。为什么说小蝌蚪是音乐家啊?(念歌词一至两遍)。
指导语:好!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好听的歌!
(6)游戏,边游边唱。
指导语:小蝌蚪们,我们唱着歌在音乐河里舞蹈吧!注意音阶的部分。
(7)游戏。
指导语:小蝌蚪们,我们去邀请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跳舞。客人老师很喜欢听你们的歌声,你们要边唱边跳!
5、结束活动。
山上的音乐家教案篇八
一、创设情境:
1、师:“大森林里,正在举行一场音乐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图片)同学们都看到些什么乐器啊?”
3、师:“同学们真棒!我们现在来看看这三种乐器!”(出示乐器图片和乐器声音)。
4、师:“蓝精灵们,用这些乐器演奏了一段旋律,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出示旋律片段)。
“这段旋律很好听,我们一起来学一下吧!”(板书节奏)。
5、师示范节奏,生模仿。(用“哒”表示),
6、师:(出示板书“手鼓”“喇叭”“木琴”)让学生说出动词和乐器的声音。(打起、吹起、敲起、嘭嘭嘭、嘀嘀嗒、叮叮咚、)。
7、全班带歌词一起表示该部分的节奏。
8、师:“大家表现的真好!”
“蓝精灵们给我们带来了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吧!”(播放全曲)。
“这是一首非常欢快的歌曲,同学们听了之后是不是也觉得很快乐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欢快的歌曲吧”(出示课题)。
二、学唱歌曲。
1、师:“学唱之前,我们再听一次歌曲,我们用”啦“来哼唱。”
2、播放歌曲。(出示歌词)。
3、师范唱第一段,生跟唱。
4、师:“老师唱完第一段了,谁能跟琴来唱唱第二段?”
5、个别唱,并让生说说第二段哪里最难唱。师进行指导。
6、师:“前面两段大家都会了,现在同学们可不可以唱唱第三段呢?”
7、生齐唱第三段,难点部分单独唱。
8学生随琴跟唱整首歌曲。(如有错误,师及时纠正)、
9、师:“大家唱的很好,现在老师再来唱一遍,大家来找找有什么不同?”(师加上舞蹈动作范唱)。
10、师:“现在谁能更有创意一些,自己加一些舞蹈动作呢?”
(全班边唱边跳一遍,请个别学生上台表演。)。
11、引导学生用伸懒腰的方法掌,掌握“跳哟、唱哟”的节奏特点。
三、小结。
1、师:“先前,我们认识了三种乐器,分别是手鼓、喇叭和木琴。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几种乐器,看看那位同学知道是什么?(三角铁、串铃、沙锤、)。
”认识了新的乐器之后,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演奏吧“(全班表演唱,个别学生伴奏)。
2、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欢快、活泼的歌曲,大家都当上了小音乐家,还能用乐器给歌曲伴奏,真是太棒了!课后,大家还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些乐器,和精灵们一样自己开一场音乐会!现在同学们用自己创编的动作,表演给自己的好朋友、老师、家长。(响音乐,生表演唱、下课)。
山上的音乐家教案篇九
1、养成孩子认真倾听的习惯,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培养孩子大胆探索的精神。
2、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相同的玻璃杯七个,筷子两只,水若干。
1、七个玻璃杯并排在桌上,请孩子数数共有几只杯子。
2、在杯子里注入不同高度的水,让孩子给杯子按照水位由低到高排队。
3、孩子用筷子敲击杯沿,听一听说一说像什麽音?
4、家长引导孩子观察比较水位与声音的关系。
5、家长调整水量,以便发出do、re、mi等音阶声音,然后演奏乐曲,激发孩子演奏兴趣。
6、亲子合作演奏歌唱,家长鼓励孩子边敲杯子边歌唱。
7、亲子轮流当乐师、歌唱家、舞蹈家。
幼儿刚听到音乐就欢快的舞动起来,在老师的'带领下每位幼儿都愿意尝试在伴奏下运动,当看过一遍视频后,幼儿主动说出了,我在视频里看到有弹钢琴的动作,有的幼儿说我看到了敲小鼓的动作,有了以上的铺垫。幼儿也就能容易的学会了这个舞蹈。总体来说这节音乐课给幼儿带了活跃的气氛。
山上的音乐家教案篇十
1、继续感知理解歌曲内容,能愉快的演唱歌曲,准确的唱出弱起拍。
2、通过欣赏,能随乐较完整地演唱并能看图仿编歌词。
3、体验森林动物生活的自在与快乐。
幼儿用书,小提琴、喇叭、大鼓、小松鼠、小白兔、熊猫等图片
一、引起幼儿兴趣谈话:森林的小动物开音乐会,有那些音乐家参加,他们带着什么乐器?(幼儿说一说)。
二、再次学唱歌曲并仿编歌曲。
1、完整欣赏歌曲,感知歌词内容。
师:你听到了什么?再次听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
2、在会唱的基础上,提醒幼儿唱准唱出弱起拍。
4、分段唱歌曲,尝试用动作表演小动物演奏乐器。
三、仿编歌曲。
2、幼儿讨论仿编歌曲,教师引导
3、采纳好的仿编歌曲让幼儿学唱,(例:小猴子演奏钢琴)
4、想一想该怎样来表演唱《森林音乐家》
山上的音乐家教案篇十一
2、聆听《号手与鼓手》。
3、表演《布娃娃弹琴》。
4、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
5、聆听《星光圆舞曲》。
1、通过聆听《星光圆舞曲》、《会跳舞的洋娃娃》、《号手与鼓手》,感受分辨钢琴、小提琴以及不同乐器的音色、节拍。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感受音乐中描绘的小音乐家的形象。
2、学习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布娃娃弹琴》、《法国号》,用做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3、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长短。
1、钢琴《星光圆舞曲》。
《星光圆舞曲》是美国作曲家布雷纳德创作的。乐曲为g大调,3/8拍子,进行曲速度,其结构为变奏曲式。
主题第一次出现时,钢琴右手弹奏出弱起的,以级进为主,间或小三度进行的流畅平滑的旋律,给人以自然松弛的感受,表现了星空月夜的安逸与宁静。钢琴左手始终以半分解和弦的形式衬托着。
第一变奏是在主题旋律的下方加入了一个三度平行的旋律,与单声部的第一主题相比,音响显得丰满,力度有所加强。
第二变奏,改弱起节奏为强起,旋律在高八度进行,旋律向下级进,情绪激动,表现出对美好夜晚的赞叹。
第三变奏是旋律加花的乐段,第2、3小节采用了向上二度模进的手法,把音乐逐渐推向高潮。
第四变奏综合了第二、三变奏的材料,情绪更加热烈、激动。
乐曲最后重复了主题作为结束,情绪又恢复了平静安宁,作到前后呼应。乐曲虽短小,情绪的变化却层层推进,给人印象深刻。这首乐曲已成为孩子们喜爱的初级钢琴曲之一。
孩子们通过这首乐曲,感受钢琴的音色及乐曲音乐情绪的变化。
2、提琴《会跳舞的洋娃娃》。
《会跳舞的洋娃娃》的产生有着不平常的经力,它出自两位作曲家的手,匈牙利作曲家波尔蒂尼和奥地利小提琴家克莱斯勒。
这是一首有浓郁的儿童情趣的钢琴小品,最初是波尔蒂尼为了教学写的练习曲。开始时他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一个偶然的机会奥地利小提琴家克莱斯勒发现了它,这首曲子的'情调引起了他的兴趣,就将它编成了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从此《会跳舞的洋娃娃》就成为了小提琴家喜爱的一首名曲。
乐曲是三部曲式,d大调3/8,快板。乐曲开始是一个短小的引子,有钢琴演奏。前5小节后,小提琴从弱拍进入,用弹跳式的弓法演奏,取得了美妙的效果,把洋娃娃那可爱活泼又有几分笨拙,机械的动作描绘的活灵活现。
3、管弦乐《号手与鼓手》。
《号手与鼓手》选自法国作曲家比捷的《儿童游戏小组曲》这首管弦乐曲作于1871年,是根据所有的四手连奏钢琴《儿童游戏》中的五首改编而成。
《号手与鼓手》是五首小曲中的第一曲,又叫《喇叭与铜鼓》是一首进行曲。表现了孩子们打着铜鼓、吹着喇叭列队行进的可爱形态。
4、歌曲〈布娃娃弹琴〉。
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三拍子儿童歌曲,结构是有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五声宫调式,乐曲中仅使用了五个音,因为采用了重复、变化重复的手法,使人感到更有儿童趣味。曲中四分休止符的巧妙运用,即描绘了丁冬的琴声,又使歌曲充满了活力。配之级进的旋律,舒展的节奏,刻画了布娃娃弹琴的可爱形象。
5、歌曲〈法国号〉。
〈法国号〉是一首法国莱姆河民歌,3/4拍,大调式,复乐段结构。歌曲节奏平缓,旋律采用重复的手法构成以具有推动性的大跳音程其句,并有级进平稳的旋律接下去,弹性与抒情性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最后句完全改变了前面句法的进行方式,改用跳进音程波浪式旋律,从属七和弦的分解进行到主和弦完满的结束了全句。
译词很有儿童特点,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用夸赞的口气炫耀自己“会唱歌”的法国号,歌曲简单易学适合低年级学习与表演。
1、感受三拍子音乐的特点。
2、认识音的长短、音的强弱。
1、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模唱法学习歌曲《法国号》。
2、声音要求干净而富有弹性,用连、断的对比表现这首歌。
3、自编动作表演歌曲。
4、完整聆听歌曲《号手与鼓手》。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表演《法国号》。
1、聆听歌曲《法国号》,说说你听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2、边听边用手半握拳状在桌子上敲出强弱。第一拍用空心拳击桌面,第二、三拍用手指点桌面为弱。
3、处理歌唱技巧:“嗡”唱得强,“巴”唱得轻巧,“谁在唱歌”要唱得连贯。教师范唱。
4、自己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三、聆听《号手与鼓手》。
1、完整聆听歌曲,听到喇叭声举手表示。
2、复听乐曲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动作。
3、分组表演。
四、小结。
山上的音乐家教案篇十二
一、结合生活中的经验感知探索音的长短,并深入到歌曲中体会长短不同的音。
二、趣味学唱“法国号”,用欢快的声音表现歌曲。
三、指导学生创编歌词,鼓励音乐创造能力,提高表现力和创造力。
音乐课要突出学生的听觉和音乐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开发各个感知通道感受、参与音乐。低年级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好模仿,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就更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参与、展示的大舞台,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在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这些理念:
音乐课堂生活化原则。
把生活中的音乐融入课堂,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生活是音乐的源头,把生活的经验音乐化,音乐3问题生活化,在音乐与生活之间架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实现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
游戏是学生较喜欢的形式,具有竞争性的游戏更加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从而创造积极的师生互动的氛围,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课堂创造性原则。
在教学的几个环节中,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优势,运用已有的知识创造性得,自主得探索和实践,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在几种乐器或物体上摸索出长、短音的环节时尽量鼓励学生大胆研究音的敲击方法,得出不同的答案。
1、喊名字(通过不同情景时喊名字,让学生初步体验音的长短)。
教师设计几种情景。
例一:站在高山上喊(教师出示多媒体图片)。
例二:你在路上遇见一个熟人,可一时想不出他的名字,还好想了出来。(教师出示多媒体图片)。
例三:在别人熟睡的时候,你又是怎么叫一个人的名字(教师出示多媒体图片)。
学生喊:陈――玉――琪。
陈――玉琪。
陈——玉——琪。
教师用图谱的形式记录同学们的答案。之后让学生自己创设情景,体会音的长短。
2、交流。
体验身边、自然界的音响。
师:小朋友们还知道生活中哪些音乐长,哪些音乐短,看看谁说得最好?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说话有长有短,音乐中的音也有长短,这样我们的音乐才组成了一一个美妙的世界。
1、要求:根据听到的长、短音做“转圈圈”游戏,短音在圈外,长音到圈内。
2、听旋律;初步感受。
3、个别玩;其余同学在原地用不同动作表现长、短音;
4、全体律动:这样先小组律动,再到全班,每个同学都能找出长、短音,使学生兴趣十足,做第二个动作的时候,可以再游戏中反复聆听,为歌曲学唱做了铺垫,因为游戏的时候,这帮助学生多熟悉旋律。
1、教师有感情地范唱,不出示“法国号”让学生来猜。
2、听录音,揭示――法国号(教师出示法国号的多媒体图片)。
3、请学生说说这个乐器的特点(教师介绍法国号)。
4、学唱。
(1)学生先小声唱,教师范唱。
(2)教师模仿法国号“嗡巴巴”,学生唱歌词。
5、齐唱。
要唱出喜爱之情。看图谱,有连又有断……。
(充分运用“图形谱”这一教学形式,帮助低段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1、教师先模仿表演唱“我心爱的小琵琶”
2、学生个别上台表演。
总结:今天,我们还真涌现出了好多“小小音乐家”,有演奏家,有歌唱家,有舞蹈家,那陈老师希望小朋友们以后每次上课的时候都可以把自己想成是一名“小小音乐家”,自信、勇敢地向同学们和老师展示自己!
山上的音乐家教案篇十三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2、能制作出简易的乐器。
3、幼儿体验活动中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从家里带来的易拉罐、果奶瓶、空塑料瓶、筷子、碗、沙子、豆子。
活动过程:
1、教师放一段优美的乐曲,请幼儿跟着一起拍节奏。
教师说:“这首曲子真好听,我想请小朋友们用小乐器演奏,可是没有乐器怎么办呢?”
2、请幼儿积极想办法,来制作乐器,听听用那两种东西敲击出来的声音好听。
3、请幼儿想一想,如果瓶子里装着东西将是什么效果,装的东西不同效果相同吗?
4、请幼儿分成三组(豆子、沙子、石头)来进行实验。
5、请孩子们说一说音响效果有什么不同。
6、大家拿着制作的乐器来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