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优秀23篇)
心得体会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教训,也可以激发我们寻求更高目标的动力。在写心得体会时,先要明确写作的目的和主题,以保持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精彩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一
6月我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被纳入更完备的体系性框架之中,社会管理创新也就成为底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所强调的“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指导我们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纲领。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胡锦涛同志强调,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国家,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鼓楼区水部街道组织全体社区工作者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管理创新”培训,先后邀请东街街道军门社区书记林丹、南街街道杨桥河南社区书记崔蕊芬、温泉街道河东社区书记黄永凡、鼓西街道后县社区书记章欢芳、鼓东街道庆城社区书记何窦灵前来授课。通过本次学习,我对创新社会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受益匪浅。
林丹书记讲述了“深化‘135’党建工作模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创建宜居宜业社区”的先进经验。在坚持结合实际,创新载体,科学发展,全面落实“三有一化四服务”,着力在关注民生、服务群众和加强组织建设上下功夫,出实据,求突破,探索出了“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乐天泉社区党委于7月1日被水部街道党工委命名为“红旗社区党委”,说明我社区在党建工作方面的成绩还是比较值得肯定的。然而我社区并未能做出类似“135”党建工作模式的创新,说明在理论综合归纳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是基层组织建设年,一方面我社区应当继续深化“135党建工作模式”,着力强化党委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核心地位,发挥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三支队伍的作用,以“五在”活动为载体,夯实社区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另一方面,应当加强理论学习和理论综合归纳,创出有我社区特色的党建工作模式。
崔蕊芬书记以“拓展社区文化内涵,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为主题,讲述了杨桥河南社区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20是中国文化建设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奏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昂扬进军号。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直接关系民生幸福。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人民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就不可能兴旺发达。乐天泉社区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社区文化发展,先后建有社区文明图书室、数字电影广场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德育基地,并于日前同福州市图书馆结成共建单位,成立福州市图书馆水部街道乐天泉社区图书流通点,让文化惠民,让广大居民享受文化书籍大餐。我社区还要借鉴学习杨桥河南社区先进工作经验,多开展带有我社区特色的文化工作,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添砖加瓦。
黄永凡书记以“发展社区服务,提升幸福指数”为主题,谈了河东社区在加强社区服务方面的先进经验。传统的社区服务只局限于“互助、自助”,而现代社区服务是在社区内,由于居民生活需要,市场机制解决不了,由政府提供,社区组织或承办、配合的一项公共服务。乐天泉社区全面施行“一站式综合服务”,上月初搬迁新会址后,社区综合服务站场所有了明显的改善,立足服务于民的宗旨,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高效的一站式服务。如今,水部街道在全力推进“网格化社区管理”建设,我社区在施行一站式服务的同时,着力实现让社区成员分工不分家,以便在为“网格”配备“一格三员”时,让管理员、综合协管员都能做到对所管辖“网格”内的情况做到全面了解,做到迅速反应并加以解决。
章欢芳书记向我们传授参加省委组织部组织到香港学习“社会管理创新”的心得体会。香港的社区主要是为促进居民交流而成立,并不承担政府职能,这和我们是有所区别的。因此,我社区在吸取香港社区管理的先进经验时,应该因地制宜的加以转化。其中,香港的慈善理念深入人心,让我感受良多。我国的慈善机构还是以政府成立为主的,我社区曾发起为辖区一位困难党员的精神病患女儿募捐,数次送她前往医院治疗,关心她的病情,在人、事、物上都给予大力支持,希望她能尽快恢复健康。
何窦灵书记围绕“做一名合格的社区书记,用行动服务辖区居民群众”的主题,讲述了她从事社区工作数十年来一些工作经验。何窦灵书记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社区干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要求更加丰富的理论知识,更加敏锐的政治敏感度,更加迅速的掌握近期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中心任务。虽然我不是一名社区书记,但我会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努力提升为民服务的本领。
创新决定平安度,创新决定竞争力。只有与时俱进,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二
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所以我们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下面是带来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计划经济时期许多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现在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下大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加以解决。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
一是健全组织。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党委负责人要成为第一责任人,设立专门的机构具体抓落实。积极探索社会管理的新路子,从思想上主动适应,从措施上积极应对,从方式上不断创新,动员公众广泛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转变作风。干部风清气正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决定因素。密切干群关系,不断在实践中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工作的能力。三是加强宣传。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大力宣传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意义,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良好局面。
按照省、市、县委组织部的要求,我在近期通过远程教育系统登录了江苏先锋网,学习了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村官培训周活动。
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并有了以下的了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和稳定的关键,其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
在十七大报告中就强调过,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中央政法委将社会管理创新列为“三项重点工作”,即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创新决定平安度,创新决定竞争力。只有与时俱进,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在此我们需要坚持正确指导思想,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正确把握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注重从决策、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加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等机制建设,力争做到凡是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举措坚决不施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还要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工作责任,由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领导、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事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落实到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是否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项目、重大决策事项能否出台或实施的前置条件,做到未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不审批,未经批准或虽经批准但涉稳重大隐患尚未消除的不实施。各级党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和下级党委和政府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并把其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平安建设目标考评体系。
由此可见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建言献策。今年我们要把“发展城市生活服务业”和“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两个课题作为议政协商的重点,通过们集体视察和协商,集中力量,集思广益,提出有见地、有分量、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解决。
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桥梁纽带、凝心聚力的作用,为党委、政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当好帮手。一是发挥好“预警器”的作用。利用政协委员分布范围广、触及层面深的优势,深入视察调研,及时上报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和矛盾。利用渠道畅通的优势,深入城区、县份及社区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及时反映群众的利益诉求,继续公开向社会征集提案线索,协助市委、市政府做好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工作,让不同利益群体的要求得到充分反映,协调和缓解利益矛盾。二是发挥好“润滑剂”的作用。利用团结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营造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这样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才能更好的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
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通过这次培训让我了解了社会管理的内涵及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了解到我党真心诚意为人民,实实在在办事的态度和决心。正如胡锦涛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下面谈谈我对社会管理的肤浅认识和体会:
一、创新社会管理是科学发展观在治国理政上的新思考、新探索和新发展。
社会管理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极其重要内容,与时俱进创新并自觉践行社会管理理论是各级党和政府必备的基本功。社会管理系统性强、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准确掌握其目标体系、方针原则、方法要求,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体制,丰富社会管理内涵,改善社会管理环境,改进管理模式方法,是检验领导干部统筹兼顾、把控大局、协调发展、狠抓落实的能力与作风的重要标准。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分层日趋多元、利益矛盾愈加复杂、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任务日益繁重背景下,以创新求和谐,积极创建社会和谐的新体制已显得尤其重要。党中央、国务院敏锐发觉社会管理中存在的诸多弊端,适时提出要创新社会管理,正是切中了矛盾要害,抓住了问题关键,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深远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从政治高度来看待创新社会管理对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自觉增强创新社会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综合的庞大的创新工程,需要经过坚持不懈而富有智慧的探索。我认为贵在重民生,谋在顺民意,成在解民忧。
贵在重民生,就是要坚持把改善民生与促进发展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主要是体现在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上,扎根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心坎中,反映在为民谋利的行动上。就是要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民生发展大计上。党中央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四个着力点: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和发展社会事业,这些民生大计也是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原着力点,要优先解决广大职工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谋在顺民意,就是我们在谋划企业发展中,要时刻以民声、民意为基础和方向标,着眼职工群众现实和长远需求,顺应时代发展、职工群众愿意需要,相信职工群众的智慧。社会管理的第一要义和首要前提是立足公正正义、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人民普遍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是良好社会管理的最高追求。顺民意,就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听取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把决策部署考虑更周全些,把困难问题想得更严重些;就要统筹兼顾,照顾各方,协调一致;就要实现我们企业社会管理的科学化,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的科学规范制度,公平管理,科学决策,切实把职工群众想办、愿办的事情办好,集中力量把一些难事办成。成在解民忧,就是要在解决职工群众具体困难、忧愁中使实劲、见实效,把主要精力、全部心思都用在为职工群众办实事上,用在主动联系、沟通职工群众感情上,下力气解决职工群众反映敏感、解决难度大的热点难点问题,以诚挚之心、真诚之举赢得职工群众实心实意的满意度,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三、国有企业应心系广大职工群众,为职工群众解忧、为社会承担应尽的责任。
作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国有企业不仅肩负着我国的经济责任,而且还承担着重大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的好于坏,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成功与否的关键,既要保障社会领域的公平正义,又要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既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又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价值需求和现实物质追求。在创新社会管理中,我们要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扶助困难职工、增加工资收入、完善职工社会保障等重点难点问题列入企业社会管理创新范畴,在不断发展中适应创新社会管理的形势任务需要;要下移工作重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把工作视野、触角延伸至社所,工作落实到每家每户,政策信息公布到社区;要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着力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不断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上做文章,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要坚持把停产企业职工的就业放在民生之本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要切实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确保职工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实现社会保障范围由广覆盖向全覆盖转变,保障水平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上有作为,提高各项待遇发放水平,使广大职工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惠及的成果,一点一滴增加职工群众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三
为创建服务型社区党组织,镇赉县委在社区党组织中开展以“尊重民意、维护民权、解决民生、借助民力、赢得民心”为主要内容的“五民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以尊重民意为基础,拓宽民意表达渠道。构建社区党总支联系党支部、党支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工作网络,为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确定联系对象,通过入户走访、个别访谈、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了解群众需求,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同时,党员根据联系群众情况,每半月汇集一次居民的意见建议,每月向社区党组织反馈一次。特别是把涉及居民的生活环境、交通出行、困难救助、楼院平安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意见建议,作为反馈重点内容。适时召开社区听证会、居民议事会,采取平等沟通、协商协调的办法,发挥民意民智在社区管理服务中的作用。建立“居民电子信箱”、设置“百姓声音”留言板、悬挂“民情意见箱”、开通“书记热线”,全方位、多渠道收集居民的意见建议,及时倾听群众的呼声、要求和愿望,在充分尊重社情民意基础上,共商共议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以维护民权为动力,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围绕社区“两委”换届选举,落实党员群众的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民情恳谈、“四议两公开”等制度,规范社区民主决策程序,建立科学的民主决策机制,使各项决策更能体现和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深入推进社区党务、区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全面提升公开的透明度,引导社区党员群众积极参与民主管理,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围绕创建平安社区,组建社区“110志愿服务队”、党员义务巡逻队,采取“邻里守望、联片联防、联户联保”等形式,排查社区内治安隐患,遏制和减少治安案件的发生。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通过开展普法讲座,设立“法制宣传园地”,不断提高社区党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三、以解决民生为重点,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围绕解决居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服务群众集中“接待日”制度,依托社区服务民生工作站,对委托社区承担业务工作的常驻部门,每周安排1名科长(主任)集中到社区值班半天,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劳动就业、法律维权、化解纠纷等服务,记录《民生工作登记簿》,参加接待的科长(主任)实行轮换制。发放“五彩连心卡”(银色“寿星卡”、金色“春蕾卡”、橙色“特群卡”、红色“帮扶卡”、粉色“爱心卡”),为社区不同弱势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通过接访、访谈、视察、调研等形式,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责任区”、“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民生工作中的作用。开展民生事务代办行动,依托专职工作人员、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提供各种形式的上门服务、代办服务,解决群众在衣食住行、水电气热、治安环保、救济低保、缴费办证等方面实际需求,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条件。
四、以借助民力为保障,激发共建和谐热情。深入开展“六个一”共驻共建活动,即制定一份共建活动计划、为社区党组织解决一个难题、为社区群众办一件实事、帮扶一户特困家庭、开展一次党员奉献日活动、共同开展一次党员联谊活动。通过召开联席会、座谈会、邀请共建单位到社区调研等方式,让共建单位走进社区、了解社区、支持社区。开展“认领责任岗,争做十大员”活动,使社区党员真正成为服务社区建设和居民群众的政策法律宣传员、社区事务监督员、邻里纠纷调解员、重点人口联络员、社区治安巡查员、计划生育信息员、科普知识讲解员、文体活动组织员、环境卫生维护员、便民利民服务员。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围绕社区管理、治安防范、应急救援、扶危助困、矛盾调解、文明督导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构建“社区―小区―楼栋―居民”四级网络组织。每个小区确定1名联络员,负责日常工作的综合协调,小区下设楼院信息员,负责与小区及社区人员的沟通联络,并将社区及小区事务传达给每家每户。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把管理服务触角延伸到社会末端,提高居民参与社区工作热情。
五、以赢得民心为目标,开展便民利民服务。以为社区党员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重点,每个社区确定1-2名社区党总支班子成员为一个热点难点问题责任人,深入居民小组和居民家中,察民情、办实事、解民忧,并把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年底考核的主要依据。设置“一站式”服务大厅,编制便民服务工作流程,推行直接办理制、承诺办理制、联合办理制、申报办理制、明确答复制,确保便民服务工作高效运转。推行“五必到、五必助”工作法,即重大节日必到、生病住院必到、红白喜事必到、家庭变故必到、涉法问题必到;衣食不足必助、因困辍学必助、大病重病必助、高龄老人必助、突发事件必助。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每名社区班子成员确定1-3名帮扶对象,重点是社区下岗失业人员、贫困家庭和残疾人、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每名普通党员也要结合实际确定帮扶对象。
同时,按照“健康有益、小型多样、寓教于乐”的原则,组织开展符合社区特点的文体活动,丰富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四
贯彻落实总书记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今年3月中旬,我们赴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就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省是人口劳务输出大省,每年约有700万农民工流入城镇,需要提供相应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农村“空心化”现象比较突出,城镇流动人口逐年增加,这就迫切需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随着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计划经济时期许多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现在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也应承担了相应的社会管理责任。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下大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加以解决。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愿望日益强烈,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基于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一些民生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加之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舆论指导等工作跟不上,致使一些人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当前,我们面临着许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且往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交织在一起。必须统筹兼顾,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特别是处理好征地拆迁、失地农民的救助等问题,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同时,要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
从我省情况来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许多工作需要做,但必须抓好以推进民生为重点的工作。
第一,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大众传媒等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议推广毕节地区“三级视频联动接访”的成功经验,借鉴黔西县成立“群工部”的经验,将信访局改为群众工作部(局),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第二,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民生工程建设。一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好中央和省关于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工作。二要推进教育工作。依法保障教育投入,确保各项教育经费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加快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和师资队伍建设步伐,逐步实现以县为单位的业务教育办学条件、师资配置、管理水平、教育质量上的均衡。三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扎实抓好城镇廉租房建设,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切实帮助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四要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卫生、文化、体育事业,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好群众“看病难、饮水难、修路难”等热点和难点问题,以民生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特殊。
人群的管理和服务。一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制定出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和房屋租赁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对流动人口的依法管理和优质服务。二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和权力保护。推行未成年人违法和轻罪记录消除制度,规范完善工读学校建设,建立轻微违法犯罪青少年就业帮教基地。三要加强对特殊群体的管理和服务。健全刑事解教人员综合信息平台,推进刑事解教人员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用,建立健全吸毒人员人性化戒毒康复机制和重性精神疾患人员监管机制,加强服务救助。
第四,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一要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健全食品安全应急体系。二要建立健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标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确保实现安全生产。三要加强对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的综合治理,全面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对城中村、棚户区的改造步伐,深入推进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的治安整治。四要建立完善社会治安动态管控机制,不断完善以警防网、技防网、民防网、保安防范网、调解网为载体的治安防控体系,形成地面有特警巡警、义务巡逻警巡逻,道路主要通道有警务工作平台、治安卡点站岗,空中有电子视屏监控探头监视,夜间有城市联防报警、保安值守的立体治安防控网络。五要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坚持预防和应急运作、常态和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加强全民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高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
第五,要着力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虚拟社会管理。一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工商联组织共同参与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谐劳动关系协调联动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二要强化社会组织培育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登记、谁监管”的原则,积极培育并管理好各类社会组织。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日常管理、活动管理和监督管理,完善社会组织信息披露制度和公开承诺制度。制定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综治委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等制度,构建协调配合机制。三要建立完善网络和舆论引导机制。建立现有网络信息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流制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创新警务模式,完善虚拟人口管理系统,强化网络侦防工作,建立网上舆情检测预警、网上舆情导控、网络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对网络突发事件能力,加强对手机、微博、论坛、社交网络等信息媒体的管理。
第六,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传统美德。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忠孝仁爱、敬老慈幼、尚礼崇义、重诺守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开展传统美德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二要大力弘扬“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志愿精神,组织动员全社会以志愿服务形势广泛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三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深入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增加全体公民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引导公民理性合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四要大力弘扬诚信精神。要增强社会诚信,建立和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和行为规范,通过自律、他律、互律,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为符合社会共同行为准则。五要大力弘扬民族大团结精神。要教育引导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五
按照省、市、县委组织部的要求,我在近期通过远程教育系统登录了江苏先锋网,学习了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村官培训周活动。
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并有了以下的了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和稳定的关键,其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
在xx大报告中就强调过,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中央政法委将社会管理创新列为三项重点工作,即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创新决定平安度,创新决定竞争力。只有与时俱进,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在此我们需要坚持正确指导思想,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正确把握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注重从决策、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加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等机制建设,力争做到凡是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举措坚决不施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还要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工作责任,由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领导、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事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落实到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是否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项目、重大决策事项能否出台或实施的前置条件,做到未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不审批,未经批准或虽经批准但涉稳重大隐患尚未消除的不实施。各级党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和下级党委和政府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并把其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平安建设目标考评体系。
由此可见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建言献策。今年我们要把发展城市生活服务业和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两个课题作为议政协商的重点,通过们集体视察和协商,集中力量,集思广益,提出有见地、有分量、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解决。
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桥梁纽带、凝心聚力的作用,为党委、政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当好帮手。一是发挥好预警器的作用。利用政协委员分布范围广、触及层面深的优势,深入视察调研,及时上报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和矛盾。利用渠道畅通的优势,深入城区、县份及社区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及时反映群众的利益诉求,继续公开向社会征集提案线索,协助市委、市政府做好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工作,让不同利益群体的要求得到充分反映,协调和缓解利益矛盾。二是发挥好润滑剂的作用。利用团结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营造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这样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才能更好的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六
20xx年4月17日至5月9日,我参加了温泉街道举办的社会管理创新干部培训班。这次培训一共安排了五个课题,分别是“信任、互惠与公共管理创新”、“公文写作”、“个人潜能激发”、“礼赢天下”和“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交流,特别是听了几位专家教授的精彩授课,我对社会管理创新有了更深的认识,更进一步了解和熟悉了人际沟通、公文写作、文明礼仪、危机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技巧,受益匪浅,感受良多。现将学习培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在“信任、互惠与公共管理创新”这堂课上,让我明白了个体间的信任与互惠性协作是决定社会群体走上不同发展路径的关键。一些政策实施效果不理想,并非政府能力不强,而是缺乏社会的配合与协同,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看,工作的时候经常会事倍功半、事与愿违,就是因为缺乏信任。如果能在工作中集合不同的力量,加强协作,共同协商,共同解决,不但能加快办事效率,更能提高办事成果。
二、“公文写作”课上,福州大学公务员培训中心的资深讲师刘蓓根据她多年工作的经验,以及无数次在行政、企业授课的感悟,从实际操作中总结出的一些写作经验和写作方法,应用大量的实践案例分析、公文写作实用模式,在常用公文的写作特性、公文的行文方向和行文方式、规范文书的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提高了我的写作技巧,让我对公文写作有了新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继续努力学习公文写作,把讲师教给我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公文写作中。
三、“个人潜能激发”、“礼赢天下”、“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这几堂课的老师也用他们丰富的经验,渊博的专业知识以及精心的指导,让我在沟通交流、语言表达、礼仪着装、危机应变、形象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通过这次培训班的学习,我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也使我认识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对学习的主动性不足,往往以工作忙、事情多、时间紧为借口,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工作中还缺乏自觉地积累材料、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的意识,还缺乏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再指导实践的能力。在工作中有时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工作长时间停留在原有的水平,缺少提高和突破。
学习是无止境的,培训班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成为我今后进一步加强学习的开端。学习是一个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的过程,也是接受锻炼的过程。我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认真地、系统地不断学习,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使自己在岗位上发挥更大的能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七
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所以我们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下面是小编来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计划经济时期许多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现在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下大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加以解决。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
一是健全组织。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党委负责人要成为第一责任人,设立专门的机构具体抓落实。积极探索社会管理的新路子,从思想上主动适应,从措施上积极应对,从方式上不断创新,动员公众广泛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转变作风。干部风清气正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决定因素。密切干群关系,不断在实践中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工作的能力。三是加强宣传。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大力宣传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意义,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良好局面。
按照省、市、县委组织部的要求,我在近期通过远程教育系统登录了江苏先锋网,学习了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村官培训周活动。
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并有了以下的了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和稳定的关键,其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
在xx大报告中就强调过,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中央政法委将社会管理创新列为三项重点工作,即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创新决定平安度,创新决定竞争力。只有与时俱进,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在此我们需要坚持正确指导思想,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正确把握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注重从决策、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加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等机制建设,力争做到凡是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举措坚决不施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还要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工作责任,由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领导、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事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落实到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是否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项目、重大决策事项能否出台或实施的前置条件,做到未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不审批,未经批准或虽经批准但涉稳重大隐患尚未消除的不实施。各级党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和下级党委和政府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并把其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平安建设目标考评体系。
由此可见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建言献策。今年我们要把发展城市生活服务业和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两个课题作为议政协商的重点,通过们集体视察和协商,集中力量,集思广益,提出有见地、有分量、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解决。
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桥梁纽带、凝心聚力的作用,为党委、政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当好帮手。一是发挥好预警器的作用。利用政协委员分布范围广、触及层面深的优势,深入视察调研,及时上报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和矛盾。利用渠道畅通的优势,深入城区、县份及社区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及时反映群众的利益诉求,继续公开向社会征集提案线索,协助市委、市政府做好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工作,让不同利益群体的要求得到充分反映,协调和缓解利益矛盾。二是发挥好润滑剂的作用。利用团结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营造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这样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才能更好的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八
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通过这次培训让我了解了社会管理的内涵及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了解到我党真心诚意为人民,实实在在办事的态度和决心。正如胡锦涛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下面谈谈我对社会管理的肤浅认识和体会:
一、创新社会管理是科学发展观在治国理政上的新思考、新探索和新发展。
社会管理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极其重要内容,与时俱进创新并自觉践行社会管理理论是各级党和政府必备的基本功。社会管理系统性强、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准确掌握其目标体系、方针原则、方法要求,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体制,丰富社会管理内涵,改善社会管理环境,改进管理模式方法,是检验领导干部统筹兼顾、把控大局、协调发展、狠抓落实的能力与作风的重要标准。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分层日趋多元、利益矛盾愈加复杂、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任务日益繁重背景下,以创新求和谐,积极创建社会和谐的新体制已显得尤其重要。党中央、国务院敏锐发觉社会管理中存在的诸多弊端,适时提出要创新社会管理,正是切中了矛盾要害,抓住了问题关键,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深远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从政治高度来看待创新社会管理对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自觉增强创新社会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综合的庞大的创新工程,需要经过坚持不懈而富有智慧的探索。我认为贵在重民生,谋在顺民意,成在解民忧。
贵在重民生,就是要坚持把改善民生与促进发展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主要是体现在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上,扎根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心坎中,反映在为民谋利的行动上。就是要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民生发展大计上。党中央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四个着力点: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和发展社会事业,这些民生大计也是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原着力点,要优先解决广大职工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谋在顺民意,就是我们在谋划企业发展中,要时刻以民声、民意为基础和方向标,着眼职工群众现实和长远需求,顺应时代发展、职工群众愿意需要,相信职工群众的智慧。社会管理的第一要义和首要前提是立足公正正义、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人民普遍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是良好社会管理的最高追求。顺民意,就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听取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把决策部署考虑更周全些,把困难问题想得更严重些;就要统筹兼顾,照顾各方,协调一致;就要实现我们企业社会管理的科学化,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的科学规范制度,公平管理,科学决策,切实把职工群众想办、愿办的事情办好,集中力量把一些难事办成。成在解民忧,就是要在解决职工群众具体困难、忧愁中使实劲、见实效,把主要精力、全部心思都用在为职工群众办实事上,用在主动联系、沟通职工群众感情上,下力气解决职工群众反映敏感、解决难度大的热点难点问题,以诚挚之心、真诚之举赢得职工群众实心实意的满意度,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三、国有企业应心系广大职工群众,为职工群众解忧、为社会承担应尽的责任。
作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国有企业不仅肩负着我国的经济责任,而且还承担着重大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的好于坏,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成功与否的关键,既要保障社会领域的公平正义,又要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既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又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价值需求和现实物质追求。在创新社会管理中,我们要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扶助困难职工、增加工资收入、完善职工社会保障等重点难点问题列入企业社会管理创新范畴,在不断发展中适应创新社会管理的形势任务需要;要下移工作重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把工作视野、触角延伸至社所,工作落实到每家每户,政策信息公布到社区;要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着力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不断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上做文章,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要坚持把停产企业职工的就业放在民生之本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要切实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确保职工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实现社会保障范围由广覆盖向全覆盖转变,保障水平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上有作为,提高各项待遇发放水平,使广大职工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惠及的成果,一点一滴增加职工群众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九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称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由向春玲主讲,由中国青年教育音像出版社发行的一套dvd,下面是带来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通过一个星期的网络学习,使我明白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许多知识和道理,深刻体会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性。
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社会化,要积极鼓励和发展第三方检测机构。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行为,重点开展高风险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新形势下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实现社会治安良性循环的重要课题。
122三台合一,并网运行。
对企业安全隐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企业和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与监督,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党的xx大以来,形成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列的理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配置主体是政府组织、市场组织、和作为第三部门的社会组织,从而形成社会资源配置的“三维模式”。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社会管理的核心,是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管理体制建设的基本趋势是,实现由传统的政府一元化社会管理体制向多元治理结构的根本性转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积极参与,要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行动的指南。
在培训期间,我们聆听了区委党校李新霞老师《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授课,李新霞老师从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背景、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与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当前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工作,通过不懈努力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制,我国社会管理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目前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领域的一场改革,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和指导思想,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创新社会管理要切实转变管理理念,关键是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当前,我们面临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大多数属于利益诉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兼顾好各方面群众的关切,特别是处理好征地拆迁、失地农民救助等问题,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同时,要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
通过学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政府工作人员,我们要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带着对群众深厚的感情开展工作,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在为人民群众服务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十
心得体会。
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20xx年4月17日至5月9日,我参加了温泉街道举办的社会管理创新干部培训班。这次培训一共安排了五个课题,分别是“信任、互惠与公共管理创新”、“公文写作”、“个人潜能激发”、“礼赢天下”和“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交流,特别是听了几位专家教授的精彩授课,我对社会管理创新有了更深的认识,更进一步了解和熟悉了人际沟通、公文写作、文明礼仪、危机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技巧,受益匪浅,感受良多。现将学习培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在“信任、互惠与公共管理创新”这堂课上,让我明白了个体间的信任与互惠性协作是决定社会群体走上不同发展路径的关键。一些政策实施效果不理想,并非政府能力不强,而是缺乏社会的配合与协同,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看,工作的时候经常会事倍功半、事与愿违,就是因为缺乏信任。如果能在工作中集合不同的力量,加强协作,共同协商,共同解决,不但能加快办事效率,更能提高办事成果。
二、“公文写作”课上,福州大学公务员培训中心的资深讲师刘蓓根据她多年工作的经验,以及无数次在行政、企业授课的感悟,从实际操作中总结出的一些写作经验和写作方法,应用大量的实践案例分析、公文写作实用模式,在常用公文的写作特性、公文的行文方向和行文方式、规范文书的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提高了我的写作技巧,让我对公文写作有了新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继续努力学习公文写作,把讲师教给我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公文写作中。
三、“个人潜能激发”、“礼赢天下”、“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这几堂课的老师也用他们丰富的经验,渊博的专业知识以及精心的指导,让我在沟通交流、语言表达、礼仪着装、危机应变、形象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通过这次培训班的学习,我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也使我认识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对学习的主动性不足,往往以工作忙、事情多、时间紧为借口,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工作中还缺乏自觉地积累材料、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的意识,还缺乏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再指导实践的能力。在工作中有时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工作长时间停留在原有的水平,缺少提高和突破。
学习是无止境的,培训班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成为我今后进一步加强学习的开端。学习是一个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的过程,也是接受锻炼的过程。我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认真地、系统地不断学习,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使自己在岗位上发挥更大的能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和稳定的关键,其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凭祥市被确定为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这对其所辖的乡镇该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崭新的课题。为此,笔者结合在乡镇工作的经验,谈谈加强乡镇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些思考。
一、乡镇社会管理的现状。
xx届四中全会和六中全会分别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然而,现行的乡镇社会管理格局还没有达到这个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乡镇政府管理职能迷失。现在乡镇工作的基本定式是随着上级中心工作走,跟着上级下达的任务忙,围着上级考核的方向转,导致乡镇政府无心履行地方社会管理基本行政职能。
(二)行政老作为,服务老观念。社会变化了,面临的问题变化了,可是一些乡镇政府应对问题还是老方法、服务群众还是老观念。在社会管理方面,仍然习惯于居高临下、发号施令,对于群众的需求和困难,缺少主动调查了解和上达。
(三)乡镇指导村委会乏力。实行村民自治后,一方面乡镇不能过多干预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另一方面乡镇对村委会的指导收效不大。原因在于:一是当前村民自治的水平低,机制极不完善,自治等于不治;二是村干部收入低,没有社会保障等,难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三是在乡镇指导村委会工作中,缺乏资金、物资和人力等资源的配套实施条件;四是乡镇干部培训学习时间少,指导水平不高,导致工作效率偏低。
(四)乡镇普通干部管理困难。一是乡镇干部普遍待遇偏低,工作缺乏积极性。二是干部素质不高,难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三是乡镇在人事上没有提拔任用权,普通干部很难有升迁的机会,导致思想不稳定,工作不安心,没有积极性,导致干部管理难。
(五)乡镇公益事业建设难办。一是在筹集资金过程中,由于受益不均,无法建立统一的分摊标准,征收时难度较大。二是外出务工人员常年在外的资金收取难。三是部分农户因家境困难无法一次性交清而产生新的拖欠,造成兴办公益事业胎死腹中。
二、乡镇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
(一)解放思想、转变职能,创造乡镇工作新机遇。当前农村形势正呈现出三个重大变化:一是过去以“取”为特征的农村分配关系已经逐渐向“予”转变;二是过去以“混”为特征的干群关系正在逐渐向“和”转变;三是过去以“补”为特征的城乡关系开始逐渐向“哺”转变。我们要根据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及时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强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夏石镇是全国第二批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区党政“一肩挑”试点镇。崇左市友谊关工业园区落户夏石镇,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明显。夏石镇只有解放思想,从改变服务方式、加强经济合作、转变政府职能中创造新机遇,才能实现优势优先、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二)正确定位、紧扣重点,谋求乡镇工作新突破。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府,处于国家权力和乡村社会的中间,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上级政府和部门的各项工作都要通过乡镇这级来实施完成。转变职能后,当前夏石镇工作的重点是紧紧围绕凭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城镇化建设”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全力打造崇左市一流的工业发展洼地镇、现代农业窗口镇、新农村建设示范镇、社会安定和谐镇、队伍建设形象镇。
(三)改革创新、科学施政,赢取乡镇工作新跨越。第一,改革乡镇政权运行新机制,走精简高效之路。要科学设置乡镇机构,采取乡镇党委和政府机构合并设置的办法,设置3至4个综合性办公室,包括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等,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提高效率。
第二,在队伍上致力激励约束,完善镇村干部管理新方式,走负重奋进之路。一是用改革与竞岗手段加压力。要按绩效定酬,打破“大锅饭”局面。二是用评分与保障手段强基层。积极探索农村“两委”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新模式,推行村干部工资保发、养老保险、医疗保障“三保”机制,解决基层干部后顾之忧。三是用考核与跟踪方法明目标。要制订完善《机关干部岗位目标考核办法》,让每名干部找准坐标,对号入座,定期组织班子成员、机关干部谈心活动,及时跟踪管理,掌握思想工作状况,让干部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四是用培训与锻炼方式优素质。加大对乡镇干部“充电”、“输血”力度,使之不断掌握新知识,增长新本领。五是用选拔与交流机制造平台。推行干部选拔“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制,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动态交流模式。六是用问责与监督措施保本色。组织干部经常学习《问责办法》,在问责查处上做到“既打雷、又下雨”,加强乡镇干部的纪律监督、审计监督和群众监督。
第三,在主体上全力创造优势,探索培育新型农民新办法,走全民创业之路。建设新农村和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农民是主体,也是内动力,只有提升农民素质,调动全民创业激情,才是抓住了乡镇工作的“牛鼻子”。为此,一要创造人文优势,增强农民的人格魅力。要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民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二是创造技能优势,增强农民的适应能力。采取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外出取经、典型观摩、现身讲述等途径,引导农民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三要创造产业优势,增强农民的致富能力。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培育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并把农民组织起来,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四要创造管理优势,增强农民的自治能力。尊重好、保护好、引导好、调动好农民的民主权利,让农民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中增强参政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大局意识。
第四,在管理上倾力保障服务,开创农村社会事业新局面,走和谐发展之路。围绕关注民生,抓好以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低保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建设,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居、困有所助。围绕倾听民意,抓好信访恳谈会和信访导访机制,实行“三变”:变堵为疏,变上访为下访,变日常管理为全程服务。围绕解决民忧,建立乡镇政务中心,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推行办点干部下村领办、代办、协办、督办制。围绕温暖民心,突出教育和谐,深入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推行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突出计生和谐,深入开展诚信计生和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确保计划生育率。围绕促进民安,落实技防设施,创建安全文明乡镇。
贯彻落实总书记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今年3月中旬,我们赴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就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省是人口劳务输出大省,每年约有700万农民工流入城镇,需要提供相应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农村“空心化”现象比较突出,城镇流动人口逐年增加,这就迫切需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随着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计划经济时期许多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现在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也应承担了相应的社会管理责任。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下大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加以解决。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愿望日益强烈,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基于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一些民生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加之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舆论指导等工作跟不上,致使一些人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当前,我们面临着许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且往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交织在一起。必须统筹兼顾,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特别是处理好征地拆迁、失地农民的救助等问题,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同时,要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
从我省情况来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许多工作需要做,但必须抓好以推进民生为重点的工作。
第一,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大众传媒等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议推广毕节地区“三级视频联动接访”的成功经验,借鉴黔西县成立“群工部”的经验,将信访局改为群众工作部(局),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第二,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民生工程建设。一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好中央和省关于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工作。二要推进教育工作。依法保障教育投入,确保各项教育经费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加快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和师资队伍建设步伐,逐步实现以县为单位的业务教育办学条件、师资配置、管理水平、教育质量上的均衡。三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扎实抓好城镇廉租房建设,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切实帮助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四要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卫生、文化、体育事业,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好群众“看病难、饮水难、修路难”等热点和难点问题,以民生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特殊。
人群的管理和服务。一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制定出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和房屋租赁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对流动人口的依法管理和优质服务。二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和权力保护。推行未成年人违法和轻罪记录消除制度,规范完善工读学校建设,建立轻微违法犯罪青少年就业帮教基地。三要加强对特殊群体的管理和服务。健全刑事解教人员综合信息平台,推进刑事解教人员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用,建立健全吸毒人员人性化戒毒康复机制和重性精神疾患人员监管机制,加强服务救助。
第四,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一要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健全食品安全应急体系。二要建立健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标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确保实现安全生产。三要加强对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的综合治理,全面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对城中村、棚户区的改造步伐,深入推进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的治安整治。四要建立完善社会治安动态管控机制,不断完善以警防网、技防网、民防网、保安防范网、调解网为载体的治安防控体系,形成地面有特警巡警、义务巡逻警巡逻,道路主要通道有警务工作平台、治安卡点站岗,空中有电子视屏监控探头监视,夜间有城市联防报警、保安值守的立体治安防控网络。五要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坚持预防和应急运作、常态和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加强全民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高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
第五,要着力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虚拟社会管理。一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工商联组织共同参与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谐劳动关系协调联动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二要强化社会组织培育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登记、谁监管”的原则,积极培育并管理好各类社会组织。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日常管理、活动管理和监督管理,完善社会组织信息披露制度和公开承诺制度。制定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综治委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等制度,构建协调配合机制。三要建立完善网络和舆论引导机制。建立现有网络信息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流制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创新警务模式,完善虚拟人口管理系统,强化网络侦防工作,建立网上舆情检测预警、网上舆情导控、网络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对网络突发事件能力,加强对手机、微博、论坛、社交网络等信息媒体的管理。
第六,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传统美德。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忠孝仁爱、敬老慈幼、尚礼崇义、重诺守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开展传统美德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二要大力弘扬“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志愿精神,组织动员全社会以志愿服务形势广泛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三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深入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增加全体公民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引导公民理性合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四要大力弘扬诚信精神。要增强社会诚信,建立和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和行为规范,通过自律、他律、互律,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为符合社会共同行为准则。五要大力弘扬民族大团结精神。要教育引导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十一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计划经济时期许多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现在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下大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加以解决。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
一是健全组织。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党委负责人要成为第一责任人,设立专门的机构具体抓落实。积极探索社会管理的新路子,从思想上主动适应,从措施上积极应对,从方式上不断创新,动员公众广泛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转变作风。干部风清气正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决定因素。密切干群关系,不断在实践中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工作的能力。三是加强宣传。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大力宣传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意义,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良好局面。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十二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近期通过远程教育系统登录了三明电大网,学习了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活动。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并有了以下的了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和稳定的关键,其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
在十七大报告中就强调过,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中央政法委将社会管理创新列为“三项重点工作”,即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创新决定平安度,创新决定竞争力。只有与时俱进,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在此我们需要坚持正确指导思想,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正确把握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注重从决策、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加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等机制建设,力争做到凡是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举措坚决不施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还要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工作责任,由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领导、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由此可见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建言献策。集中力量,集思广益,提出有见地、有分量、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解决。
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桥梁纽带、凝心聚力的作用,为党委、政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当好帮手。一是发挥好“预警器”的作用。利用政协委员分布范围广、触及层面深的优势,深入视察调研,及时上报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和矛盾。利用渠道畅通的优势,深入城区、县份及社区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及时反映群众的利益诉求,继续公开向社会征集提案线索,协助市委、市政府做好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工作,让不同利益群体的要求得到充分反映,协调和缓解利益矛盾。二是发挥好“润滑剂”的作用。利用团结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营造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这样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才能更好的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
总之这次培训收获非常大,我对创新社会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受益匪浅、感受良多。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除了集中学习,我还想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自身读书再教育。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十三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在这个信息爆炸、快速变化的时代,如何加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通过经验积累和思考,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加强创新的重要性,并得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提升专业素养是加强创新的基础。无论从事哪个行业或领域,首要的是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素养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在深入掌握和熟练运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出新的知识或技术,从而推动行业的发展。在我的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参加各类培训、阅读专业书籍、与同行交流等方式,我不断地增加专业知识储备,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从而为我的工作带来了创新的灵感和机会。所以,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
其次,不断开拓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是创新的先决条件,没有创新思维,就无法产生创新的观念和想法。在现代社会,不断追求新、不断创新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行动准则。因此,我们应该要有敢于挑战传统观念的勇气,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想法。在工作中,我常常会主动思考如何改进现有工作流程,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等问题,并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策略。通过不断尝试和实践,我发现了很多以前未曾注意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带来了很多创新的成果和改进措施。因此,培养创新能力,开拓创新思维,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
第三,倾听他人意见,加强团队合作。创新是一个集体的事业,需要携手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团队中,成员之间的意见交流和沟通非常重要,每个人都应积极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和多方面的倾听,我们可以汲取各种智慧和经验,从而为创新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在我的工作中,我积极参与团队的讨论和交流,坚持听取他人的意见,并与他人一起思考和分析问题,寻找创新的方向和解决办法。通过团队合作,我们不仅可以集思广益,还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灵感,从而更好地推动创新的实践。
其次,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开放的心态。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和耐心。面对创新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不能气馁,更不能停止前进。相反,我们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开放的心态,不断尝试和改进。正如爱迪生所说:“天才是1%灵感加99%的汗水。”深刻的意识到这一点,我在工作中时刻保持着积极的求知和探索的态度,不断尝试和实践。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总结,我发现了很多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效果。因此,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开放的心态,是坚持不懈地进行创新的必备条件。
在加强创新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专业素养、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积极态度和开放心态等方面的重要性。只要我们不断地加强这些方面的修炼和提高,我们就能在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创造更多的价值和贡献。因此,我坚信,只要我们保持对创新的热情和追求,不断提高创新素养和能力,就一定能够在创新的道路上获得更多的成功和成就。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十四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如何加强创新,成为企业乃至个人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在我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我深刻体会到加强创新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创新要勇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在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各种问题,若是只按照以往经验去解决,很容易陷入思维定势。而要取得突破性的创新,就必须打破传统思维的框架,带着开放的心态去尝试新的理念和方法。例如,在设计产品时,我们往往习惯于以功能为中心,而忽视了用户体验的重要性。因此,在项目初期,我积极与用户沟通,在他们的需求基础上提出新的设计理念,并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其次,创新需要构建良好的团队合作。只有形成了一个团结、和谐的团队,才能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形成合力。我曾经参与的一个创新项目,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经验,刚开始时大家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意识到,只有当每个人都把个人利益放在团队利益之上,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才能取得更好的创新成果。因此,我积极促进团队合作,多组织沟通交流,增进成员之间的了解与信任,推动创新项目向前发展。
第三,创新需要积极引领变革。创新往往伴随着变革,而变革是人们最为抵触的。所以在创新中,我们需要做好组织变革管理工作,引导员工从传统的工作观念和方式中解放出来。我曾经在公司推行一项新的工作流程,一开始,有一部分员工对此持怀疑态度,并不愿意改变既有的做事方式。为了充分发挥创新的效果,我积极与他们进行沟通,解释新工作流程带来的好处并提供必要的培训与指导。渐渐地,员工们逐渐接受了新工作流程,并发现了自己在其中的价值。通过引领变革,我们实现了工作效率的提升和质量的改善。
第四,创新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成就中,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跟上时代的发展。我每年都会参加行业内的相关研讨会和培训课程,不仅可以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进展,还可以与其他行业专家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通过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我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最后,创新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创新并非一蹴而就的结果,它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和不断的尝试。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不能轻言放弃,而是要坚持并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方案。我在过去的创新项目中,也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和阻碍,但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我不仅克服了困难,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因此,持之以恒的努力是取得创新成功的关键。
综上所述,创新能够为个人和企业带来无限的机遇与价值。通过勇于突破传统思维,构建良好的团队合作,积极引领变革,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及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加强创新,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十五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竞争的加剧,加强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和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摸索出一些创新的经验和心得,这些心得对于我们加强创新能力、提升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段:挖掘潜能。
创新需要的首先是积极向上的心态,我们要积极挖掘自己的潜能。创新的目标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在问题背后隐藏着机遇。我们要善于观察、思考和总结,从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并主动提出解决方案。通过不断地自我激励和鞭策,我们可以将自己的创新潜能逐步发挥到最大。
第三段:持续学习。
要想加强创新能力,持续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新离不开知识的积淀和经验的积累。我们要不断学习行业前沿的知识,关注最新的科技和发展趋势。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参与各种学习和培训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只有持续学习,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第四段:开放思维。
创新需要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要敢于冒险和尝试。我们要保持开放的思维态度,积极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我们要善于倾听他人的建议和意见,通过不同的视角来解决问题。同时,我们还要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新的思路,创新思维不能停留在固有的思维模式中。只有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才能不断突破,实现真正的创新。
第五段:团队合作。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团队中进行创新更容易取得成功。我们要注重团队建设,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支持和鼓励,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形成协同创新的力量。我们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创新的过程中。只有在团队的合作中,我们才能推动创新的进程,取得更好的创新成果。
总结:
加强创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和积累。通过挖掘潜能,持续学习,保持开放思维和团队合作,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发展。作为现代人,我们要明确创新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创新,积极回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只有在加强创新的道路上,我们才能有更好的前景和更大的成就。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十六
贯彻落实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今年3月中旬,我们赴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就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统一思想,深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省是人口劳务输出大省,每年约有700万农民工流入城镇,需要提供相应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农村“空心化”现象比较突出,城镇流动人口逐年增加,这就迫切需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随着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计划经济时期许多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现在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也应承担了相应的社会管理责任。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下大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加以解决。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愿望日益强烈,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基于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一些民生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加之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舆论指导等工作跟不上,致使一些人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当前,我们面临着许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且往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交织在一起。必须统筹兼顾,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特别是处理好征地拆迁、失地农民的救助等问题,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同时,要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
从我省情况来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许多工作需要做,但必须抓好以推进民生为重点的工作。
第一,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大众传媒等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议推广毕节地区“三级视频联动接访”的成功经验,借鉴黔西县成立“群工部”的经验,将信访局改为群众工作部(局),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第二,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民生工程建设。一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好中央和省关于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工作。二要推进教育工作。依法保障教育投入,确保各项教育经费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加快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和师资队伍建设步伐,逐步实现以县为单位的业务教育办学条件、师资配置、管理水平、教育质量上的均衡。三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扎实抓好城镇廉租房建设,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切实帮助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四要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卫生、文化、体育事业,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好群众“看病难、饮水难、修路难”等热点和难点问题,以民生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特殊。
人群的管理和服务。一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制定出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和房屋租赁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对流动人口的依法管理和优质服务。二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和权力保护。推行未成年人违法和轻罪记录消除制度,规范完善工读学校建设,建立轻微违法犯罪青少年就业帮教基地。三要加强对特殊群体的管理和服务。健全刑事解教人员综合信息平台,推进刑事解教人员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用,建立健全吸毒人员人性化戒毒康复机制和重性精神疾患人员监管机制,加强服务救助。
第四,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一要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健全食品安全应急体系。二要建立健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标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确保实现安全生产。三要加强对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的综合治理,全面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对城中村、棚户区的改造步伐,深入推进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的治安整治。四要建立完善社会治安动态管控机制,不断完善以警防网、技防网、民防网、保安防范网、调解网为载体的治安防控体系,形成地面有特警巡警、义务巡逻警巡逻,道路主要通道有警务工作平台、治安卡点站岗,空中有电子视屏监控探头监视,夜间有城市联防报警、保安值守的立体治安防控网络。五要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坚持预防和应急运作、常态和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加强全民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高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
第五,要着力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虚拟社会管理。一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工商联组织共同参与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谐劳动关系协调联动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二要强化社会组织培育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登记、谁监管”的原则,积极培育并管理好各类社会组织。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日常管理、活动管理和监督管理,完善社会组织信息披露制度和公开承诺制度。制定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综治委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等制度,构建协调配合机制。三要建立完善网络和舆论引导机制。建立现有网络信息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流制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创新警务模式,完善虚拟人口管理系统,强化网络侦防工作,建立网上舆情检测预警、网上舆情导控、网络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对网络突发事件能力,加强对手机、微博、论坛、社交网络等信息媒体的管理。
第六,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传统美德。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忠孝仁爱、敬老慈幼、尚礼崇义、重诺守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开展传统美德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二要大力弘扬“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志愿精神,组织动员全社会以志愿服务形势广泛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三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深入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增加全体公民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引导公民理性合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四要大力弘扬诚信精神。要增强社会诚信,建立和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和行为规范,通过自律、他律、互律,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为符合社会共同行为准则。五要大力弘扬民族大团结精神。要教育引导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十七
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分层日趋多元、利益矛盾愈加复杂、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任务日益繁重的社会形势中。在参加了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培训后,我对创新社会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受益匪浅,感受良多。结合本次学习,下面我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浅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创新社会管理是科学发展观在治国理政上的新思考、新探索和新发展
我们党一直到十六届四中全会才开始重视社会管理的问题,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治久安的极端重要性,自觉增强创新社会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意义重大。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好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增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协调性,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地区发展,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要求;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三、在基层工作中应高举民生大旗在为民解忧、创新社会管理上尽心尽责
乡镇是社会矛盾、社会焦点、社会敏感问题相对聚集的
地方,在乡镇工作肩负着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了解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的责任。既要确保政府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又要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既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又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价值需求和现实物质追求。结合多年乡镇工作经验,在乡镇创新社会管理中,我认为应该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创新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社会管理方法,加强社会管理,逐渐形成管理科学化、沟通信息化和服务社会化的高效管理体系。
系,加大公共设施建设,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把更多精力用于解决各类社会矛盾;
五是发挥职能。调解工作,离不开法制宣传,我们应积极深入到基层群众当中去,及时给受困群众提供法律帮助和咨询。同时加大与派出所、司法等部门的联动援助力度,充分建立和发挥基层法律服务作用,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活动。积极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入手、从排查出的矛盾隐患入手,稳定乡镇民情,创建和谐乡镇。
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于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这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措施。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坚持正确指导思想。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正确把握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注重从决策、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加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等机制建设,力争做到凡是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举措坚决不施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工作责任,由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领导、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事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落实到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是否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项目、重大决策事项能否出台或实施的前置条件,做到未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不审批,未经批准或虽经批准但涉稳重大隐患尚未消除的不实施。各级党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和下级党委和政府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并把其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平安建设目标考评体系。
充分把握参考依据。一是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合法性。主要看重大事项的制定实施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是否有充足的政策、法律依据;所涉及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对象和范围是否界定准确,调整、调节的依据是否合法,是否符合规定的议事决策程序。二是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合理性。主要看重大事项的制定实施是否坚持以人为本,是否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兼顾了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否按照程序经过严格的审查审批,是否考虑到时间空间、人力物力财力等制约因素,是否有具体、详实的方案和完善的配套措施,是否会给其他地方、其他行业、其他群众带来负面影响,是否会引发较大的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事件;对可能出现的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问题有无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三是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科学性。主要看在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过程中,出台政策或进行决策是否有科学依据,是否遵循科学方法,是否违背科学规律等。
认真遵守工作程序。各级党委和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相关程序。一般说来,大体可分为六个程序。一是责任部门先期自行评估。决策作出部门、政策提出部门、项目报审部门(单位)、改革牵头部门、工作实施部门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直接责任部门,应在提出决策和开展工作之前对决策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安全性、适时性等先期自行组织评估。二是主管部门进行审查。责任部门自行评估后形成《自评报告》,送主管部门审定。主管部门可邀请维稳、法制等有关部门以及重大事项直接责任部门参与评估。三是主管部门确定实施意见。主管部门根据评估情况,将重大事项涉及的相关情况形成《综合评估报告》。该报告应对评估事项提出实施、部分实施、调整实施、暂缓实施、不实施等意见。四是维稳部门进行备案。主管部门综合评估完成后,在将评估意见反馈责任部门之前应把评估报告送同级党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备案。五是责任部门落实措施。在重大事项出台实施后,责任主体根据分析评估情况,严格落实化解不稳定因素、维护稳定的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工作。六是维稳部门和主管部门进行跟踪督导。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主管部门应指定监管部门全程跟踪了解,及时掌握动态信息,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十八
提到创新,我们不禁想起那些颠覆性的科技发明,这些创新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整个社会。但是,创新并不止于此。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创新,这需要我们时刻保持创新意识,开放思维,以便更好地把握机遇,达成自己的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在个人生活和职业方面有了一些关于创新的体会。
第二段:体会。
首先是在工作方面。作为一名市场营销的专业人士,我意识到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传统思维很难带来突破和创新。因此,通过收集与行业相关的信息,持续思考和调整,我发现更多的空间和机遇,比如发掘新的营销策略,探索新的客户群体,不断创新的公司文化和团队文化等等。从而更好地与顾客、供应商和整个市场进行交流,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业绩。
另一个方面,我发现个人生活也需要持续创新,这能使我更好地管理时间、升级技能和发现自己的潜力。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喜欢寻找新的兴趣爱好去吸收新的知识和技能,坚持去健身房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状态,甚至参加一些非传统的活动,拓宽思维,提高判断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这些行为都激励着我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提高了自信和自我价值感,让我在生活上和精神上更加充实。
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是,有时候很难主动去改变和突破自己的舒适区,这需要我们加强创新。我们可以从多个环节开始,如思维方式的改变,行动计划的优化,或寻找外部资源的帮助。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设定个人目标和梦想,制定行动计划,并以坚持不懈的态度去执行。其次,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人和资源中寻找启发,比如联系行业内的朋友,参加智囊团的会议和研讨会,向专业人士请教等等。这些都可以为自己的创新添建新砖。
第四段:创新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好处。
创新对于个人职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有创意和创造力的人往往能够在竞争的市场上占据更好的位置。他们往往能够持续地提纯和优化已有的流程和技术,从而提高了效率和工作的质量。在今天这个时代,创新能够帮个人取得更高的学历,提高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拓展事业和职业的机会。另外,创新也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总之,创新是有广泛的影响和利益的。
第五段:结束语。
到此为止,我们可以对创新的重要性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创新不仅是一种新型思维方式,也是一种行动,一个生存策略和一个必修的“课程”。纵观全篇,我们可以看出创新在个人生活、职场发展及未来社会的发展中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加强对创新的认识和实践去应对未来的挑战。希望我们在这条不断追求卓越的路上,走得自信和坚定,因为创新是我们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十九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动力,是企业竞争的关键。在如今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创新更是成为取胜的必要条件。因此,加强创新已经成为了每个企业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地领悟到了加强创新的重要性。
第二段:创新带来的优势。
加强创新能够带来巨大的优势。首先,创新能够帮助企业不断推陈出新,满足市场对新产品、新技术的需求,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其次,创新能够在帮助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效率,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还有,创新还能帮助员工的思维充实,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并提供更多的创新平台,让员工的潜能得以发挥。
第三段:创新需要的条件。
创新并非易事,需要从多方面实施。首先要清晰思路,明确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其次要注重人才培养,鼓励创新,构建创新型文化。这不仅需要企业领导层的支持,更需要广大员工的配合和参与。而成功的创新还需要不断的修正和改进,创新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也需要及时总结和分享。
我认为,企业要加强创新,需要贯彻‘创新人人有责’的理念,构建一个创新的组织文化,不断创造创新机会,培育创新人才。此外,企业还需要加强与行业内外的合作,吸纳新鲜血液。而在创新中,企业还需注重保护知识产权,防止抄袭和盗窃,让员工的智力成果得到合理的保护和利用。
第五段:总结心得。
总之,创新是企业取胜的关键,加强创新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创新既是发展乃至生存的需要,更是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要找出行之有效的创新模式,在所在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创新,挖掘客户需求与市场机会,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为企业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二十
作为一个从事某行业多年的从业者,我深刻认识到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并且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以前不可知的知识,更深刻的领会到了加强创新的必要性。下面,我想就此谈一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创新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也包括了产业链的一系列创新,例如研发、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对我来说,我认为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实现企业和客户的双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对市场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市场的变化趋势,研发符合市场要求的新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产品生产和管理方面,我们要加强合理化建设和优化企业管理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
其次,创新是长期而艰辛的过程。创新需要团队能力的不断提升和沟通协调的不断加强。任何的创新过程都离不开高效的团队合作,这就需要我们不断优化团队结构,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团队氛围,鼓励员工提出新思路、新方法,保持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从而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第三、我们还要加强自身技能的提升和学习。在信息时代,创新无处不在,为了更好地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我们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地探索新的创新方向,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技能,才能为企业所需要的创新能力提供充分的支持。
第四、必须时刻关注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的趋势,及时根据变化进行调整。每个行业都面临着风险和机遇。如果不能及时地对外部风险进行预判和应对,就会导致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另一方面,时刻关注企业内部趋势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发现问题,在发展过程中及时进行调整,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和损失。
最后,创新也离不开企业对市场和客户的关注和了解。市场和客户的反馈是企业进行创新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不仅要注重市场需求的了解,还要倾听客户的心声,使企业的创新方向更加明确和具体化。更重要的是,在创新过程中,要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让产品更加符合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综上所述,作为行业从业者,我们需要认识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备手段,拥有良好的创新能力不仅可以满足客户需求,也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创新需要团队合作、自身技能提升、外部环境的关注和客户需求的了解。只有坚持长期投入,紧跟市场变化,才能在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二十一
当前,我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各种利益诉求交织,社会各个阶层都有自己的利益要求,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社会矛盾与冲突增加,要求领导干部改变以往简单的维持稳定的做法,以科学的态度深入研究社会矛盾,掌握协调矛盾的各种技能,学会运用行政手段、法制手段以及心理疏导等各种途径去解决矛盾冲突。各级党的领导干部肩负着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重要责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对人民群众的利益关切置若罔闻,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对转型期社会矛盾集中的趋势麻木不仁,总抱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不良心态,等到矛盾出现的时候手忙脚乱,等到冲突激化的时候不知所措,就为时已晚了。2017年贵州发生的“瓮-安-事-件”、2017年湖北发生的“石-首-事-件”,最初都源于可控的社会矛盾,但由于当地领导议而不决,没有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结果“小事拖大,大事拖炸”,酿成震惊全国的严重群体性冲突。长此以往,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削弱党和政府的威信。因此,必须加快推进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制度建设,着力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创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社会建设向着科学发展的轨道运行。
权力与责任相一致的原则是公共管理活动中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权与责是对等的、平衡的,既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责任的权力。如果领导干部只享有权力而没有责任,就会造成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决策草率、官僚主义等弊端,给国家行政管理和人民利益带来损害。因此,领导干部必须为其权力的行使及其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
当前,我国党政机关之间、各行政机关之间的职责划分不规范,职能重叠、多头管理、争利诿责现象严重,正副职之间权力分配不够合理。由于部门利益纠葛等原因,这一行政管理“顽症”至今尚未根本解决。职责不明不仅造成了行政管理运作的不畅,而且使责任追究异常艰难。由于职权不清,难以确定责任人,最终的处理极有可能是行政问责制归之无效和不公平。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科学合理地明确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社会管理中的职责,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
在新的社会管理格局中,党委领导是根本,政府负责是前提,社会协同是依托,公众参与是基础。在完善社会管理格局过程中,政府应更加注重发挥在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中的职能作用,负责具体的组织管理---包括建立健全社会管理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推进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等等。
应强化对领导干部履行社会管理职责的考核与监督
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民主生活会、经济责任审计和质询制等制度,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监督。
要充分发挥各级信访、政风行风热线、投诉中心等载体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各级行政机关及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民-意调查制度。要把党组织的考核与群众的评价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将老百姓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根本标准。
应完善社会管理责任落实保障机制
领导干部对待人们的利益诉求一定要高度重视,坚持以人为本的导向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使矛盾在人民内部得到妥善解决、合理调节。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都要从对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就当时当地的实际可能条件,同各方面的人协商,作出各种适当的安排。公开透明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法宝,要加强信息公开,建立“透明政府”,让老百姓知晓政府运作的状况,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发生原因、处理进程和结果,及政府的改进措施和落实情况,便于群众评价和监督,通过民众的广泛参与落实行政问责制。
《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二十二
20xx年10月至11月,我参加了三明市广播电视大学网络平台公共课的网络培训。我认真学习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新格局的背景及意义、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的基本内容、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引导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作用、夯实基层基础和完善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自治服务功能、提高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科学水平、改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进一步健全对虚拟社会的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等内容。通过认真学习《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对以下几点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综合的庞大的创新工程,需要经过坚持不懈而富有智慧的探索。我认为贵在重民生,谋在顺民意,成在解民忧。
第一,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取向。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归根结底是做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又是一项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把改善和服务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价值取向和目标导向,让群众共享社会管理创新成果。
第二,坚持把基层基础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心所在。基层是社会管理的第一线,社会管理创新的源泉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难点在基层,社会稳定的根基也在基层,基层安则全局稳。从源头上减少冲突、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切实把基层基础做实做好,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
第三,坚持把机制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当前社会管理要素和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单靠传统手段难以有效运用和优化管理,必须坚持体制立基、依法管理,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理念更新、方法改进、机制创新结合起来,用系统的思维整体谋划、用整合的理念凝聚合力、用综合的手段解决问题。
第四,坚持把社会参与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社会管理是对全社会的管理,也应该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必须坚持多方参与、社会协同,在充分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政府主导作用、群众主体作用的基础上,激发整个社会的生机与活力,提升社会管理的效能与品质。
第五,坚持把责任落实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成效好坏,制度执行到位与否,关键在于推动落实的力度和决心是否够大、够强,必须坚持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把社会管理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评体系,严格落实目标管理、单项问责、动态管理、责任追究等责任措施,完善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责任追究,积极发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导主体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凝聚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合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二十三
社会管理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提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概念,提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任务,具有极为重大的战略意义。我们要深知,我国的经济社会变革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尤其现在是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在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上下功夫。下面,我就对方面,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一下总结。
一、做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应该突出三个“注重”,搞好三个“结合”。
(一)注重以人为本。作为一个执政阶层或执政党,“民本”思想都是执政的首要理念。我们党作为没有的利益、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长期执政的大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更是我们党的政治主张和执政理念。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与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理工作中,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前提。
(三)注重不断创新。胡-锦-涛同志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我们党经历革命、建设和改革,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要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时代在变,环境也在变,工作的重心也在变,如果我们没有新思路,墨守成规,拿不出新办法,我们必然处处碰壁,被时代所淘汰。只有将理论实际相结合,敢于否定自我,超越自己,创新自己,才能把事情办好,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光明道路。
二、做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应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
致的。要充分利用好“创先争优”活动这一平台,调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使从事社会管理的各级管理者,能够统一思想,从讲政治、讲党性的高度,提高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确实增加责任感和紧迫感,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并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做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落实措施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关键在领导,基础在基层,根本在落实。因此,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精心规划项目,突出实践特色,狠抓工作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一)要在深化认识、加强领导上抓落实。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我们的各级领导要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摆上党政领导班子的重要议事日程,摆到与抓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社会管理创新要纳入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做到与经济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党政一把手应担负起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第一责任,亲自抓,带头管,真抓实干,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度,确保每项工作的职责任务落实到位,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要在以点带面、指导推动上抓落实。要注重发现和总结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抓出一批先进典型,推出一批各具特色、高质量高水平的示范区和示范点,以此把社会管理创新覆盖到全局,延伸到各个角落。要切实加强对苏木镇场(街道)和嘎查村(社区)特别是工作开展较差地区和单位的指导推动,强化社会管理创新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调研,及时研究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整体协调发展。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