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珠心算教案(热门16篇)
教案的编写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教案的编写要注重教学步骤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小编整理了一些高效实用的教案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大班数学珠心算教案篇一
1、复习巩固对人民币元、角的认识,进行点数并记录。
2、知道人民币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用于购买物品,学习简单的使用方法,练习50以内的加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及社会交往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1、课件。
2、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一、观察画面,认识、区分人民币。
1、取出钱币,请幼儿说一说画面上的钱币分别是多少。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各种钱币上的图片,比较这些钱币的不同。
可根据钱币的明显特征,如数字、文字、图片色彩等加深记忆。
二、进行“装钱包”游戏,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
按照老师的指令将不同面值的钱币放到钱包里,
三、换钱游戏“我们一样多”,学习钱币等值兑换。
1、教师拿出一张五元钱,幼儿利用角币任意组合,与五元等值。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组合方法,最后教师帮助幼儿归纳五元钱的不同兑换方法,展示在黑板上。
2、逐步引导幼儿进行10、20、50的兑换。
四、情境游戏“买水果、买玩具”,练习购物。
大班数学珠心算教案篇二
设计意图:本学期,班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数的分合和10以内数的加减了,针对孩子们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逻辑思维几乎没有的情况,我将数学的学习融入故事、图片、游戏等活动中,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孩子们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得轻松自如,教学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我的设计思路如下,希望得到各位同行的批评指正。
教学目标:
复习5的分合,在掌握5的分合的基础上,学习5的加减.
进一步理解加减的实际意义,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加减问题.
能根据分合式说出加减法算式.
教学重难点:
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解决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
教学准备:
背景图一幅,活动动物卡片(小兔子5只),5的加减算式23=532=5。
5-2=35-3=2,5的分合式.幼儿书写用具.
教学馈:
纠正措施: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
个人分析意见。
一、复习5的分合。
1.出示5的分合式,请幼儿认读。
2.游戏:碰球(复习5的分合)。
师:嘿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生:嘿嘿嘿,你的1球碰4球,1和4合1起来是5。(依次说完5的分合)。
二、新授5的加减。
2.指定幼儿回答。
3.启发幼儿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4.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5.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23=5)。
6.提问:如果草地上先跳来3只兔子,后跳来2只兔子,应该怎样说出算式?
7.请一名幼儿说出相关的算式(32=5)。
8.比较两道加法算式的异同。
9.拓展练习:
2.指定幼儿回答并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3.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4.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5-2=3)。
5.提问:如果先跳走了3只兔子,还剩下几只兔子?
6.请幼儿交流、讨论并回答。(5-3=2)。
7.比较两道减法算式的异同。
c游戏:你问我答。
师:小朋友,我问你,2+3=?生:老师,告诉你23=5。
依次说完所有的算式。游戏熟悉后,可以让孩子们互相提问回答,巩固加减法计算.
d抢答:看谁最快?
老师准备一些口头的加减法应用题,师读生抢答,比一比,谁最快?例如:河里游来了3只鸭子,又游来了2只鸭子,一共有几只鸭子?(答得多又对的为胜,可以得到老师的奖励)。
大班数学珠心算教案篇三
我们从幼儿在数学活动室的操作和集体活动表现看出:幼儿已对抽象的加减算式有一定的立即,但字实践运用中比较欠缺。此外,我们经常将计算与应用题分开教学,使幼儿无法把抽象的加减算式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为此,我们试图通过集体活动为幼儿创设一个运用的情境,即帮助幼儿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又激发幼儿在生活中继续主动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1.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进一步立即10以内的加减,学习用编题三要素表述计算过程。
2.在编题表述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加减法结局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小菜场场景布置:青菜1.00、西红柿2.00、大白菜3.00、鱼6.00、肉7.00、螃蟹8.00.供幼儿操作的小菜图卡各18张,调价标牌2个。
幼儿操作记录纸1份,笔1支。
一、了解价格。
1.今天,我们一起去娃娃城的菜场买菜吧。这些菜都要多少钱?
2.今天的菜价有什么变化?
分析:从幼儿原有经验出发,关注调价牌,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运用了情境游戏的创设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二、调价。
1.用编题三要素表述加价的菜。
例:谁能用三句话把青菜价格的变化说出来?
提问: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为什么?
2.用编题三要素表述减价的菜。
荤菜价格有什么变化?(降2元)。
例:您那个用编题的方法说说肉的价格变化吗?
第三句话有什么不同?
3.降价了你是怎么算的?
请幼儿摆减法算式。
分析:运用编题的三要素,学会以陈述的方式讲述调价的过程,并且在教师的引领下,尝试编带提问句的应用题。发现幼儿在编题的时候按照自己的方式表达,编题的严密性不够,而且自己在执教的时候,也不敢回应孩子,如有的幼儿说:"青菜原来是1元钱,现在涨价了1元钱,现在又变成了多少钱?"编题的两个条件和提问的精炼不够,对于孩子懂的意思,课堂上的我只是提醒了孩子们注意表达更清晰,忽略了编应用题的严密性和孩子们适当要选择富有逻辑的编题关键词。如"原来……现在……",应该给与孩子们更为确切的表述。
三、买菜算钱。
1.如果我给你10元钱,你可以买2样什么菜?
2.幼儿买菜。
3.算两种菜的价格。
(1)谁能用你们买的菜来编一道三句话的应用题?(提示:第三句话要问问别人。)。
(2)算得出你用了多少钱吗?请把算式列在红线上。
4.算还剩多少钱。
(1)拿了10元钱去付钱,营业员该找给你多少钱?用什么方法算?
(2)算算,还要找你多少钱?
结束:你们会用加法算自己买菜花了多少钱,还会用减法算出营业员找你多少钱,那我们一起领钱去菜场玩买菜的游戏。
分析:该环节是控股幼儿编应用题的能力,让幼儿学会随情景转换编题,并列式计算。从课堂效果看,孩子们买菜之后,表述一共用掉多少钱是可以的,基本编题的元素也是能够体现的。但是在算还剩下多少钱的时候,孩子们拘泥于操作的材料,对自己花掉多少钱在课堂上没有针对性的提示,因此孩子们在编这道题目的时候,出现连减的方式编题,如"我有10元钱,先去买了青菜2元,又去买了鱼6元,请问还剩下多少钱?"这个编题的失误最大的原因是我在设计的时候把这个环节作为延伸活动,因此没有考虑孩子们仍旧有很大的兴趣去编题和计算,因此对用掉多少钱这个部分数没有给与孩子们强调,所以出现连减,以及总数是10元钱还是用掉的8元钱没有让孩子们清晰。而且买菜环节中设计的是幼儿自主购买两样菜,没有规定不超过十元,所以有的孩子超支了,有的孩子刚好十元,这个就导致了最后算账环节的时候有的孩子不能够编题,有的孩子等于0的计算还比较模糊,其实这个环节可以省略,只要个别幼儿编题以及列算式,对于特殊情况做回应即可。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首先要能够以一对用用相应的雪花片数量去买相应价格的蔬菜,否则就会算错价格,最后在菜篮子里的菜就不是10元了。但是在活动的检验环节,还是有部分孩子没有买对菜,并且对于价格和雪花片数量不能一一对应。所以我就扮演买菜人。幼儿扮演菜宝宝,每一位菜宝宝根据自己的价钱再去找一位好朋友,两种菜的价钱合起来是菜篮子上的价钱。然后一同跳到菜篮子中。以这样互相检查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检验。另外,在检验环节,孩子们的数连加能力也要提高,否则孩子是没有办法进行自我检验的。
大班数学珠心算教案篇四
1、学习用数字、符号等记录自己和同伴左右手臂上所夹夹子的数量。
2、在区分左右的基础上,发现以自体和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差别。
3、鼓励幼儿积极思考,能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在区分左右的基础上,发现以自体和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差别。
1、自备铃鼓1个2、幼儿每人一张记录单、1支笔。
3、按两人一组准备:夹衣服的塑料夹子一小筐。
4、幼儿两人一组面对面坐好。
一、观察游戏材料,了解游戏内容。
1、引导幼儿观察每个小筐里装的什么:"小朋友看看每个小筐里装的是什么?"2、师:今天,请大家来玩一个游戏"听铃声夹夹子"。
二、交代游戏规则与要求,玩"夹夹子"游戏。
1、教师:请大家听铃声在规定的时间丽江夹子分别夹在两只袖子上,铃声响开始夹,铃声停止大家停手。
2、幼儿做好准备,敲响铃鼓,开始游戏。
3、教师边敲铃鼓便提醒幼儿两边的袖子上都要夹上夹子。
三、学习用数字、符号等记录所夹夹子的数量。
1、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左右袖子上各夹了几个夹子。
2、教师出示记录单,提出记录要求。
3、幼儿进行记录。
四、展示交流,验证记录。
1、请幼儿将自己的记录结果展示在黑板上,鼓励幼儿对照各自袖子上的夹子数量,互相交流自己记录结果。
2、观察个别幼儿的记录单。
3、教师请该名幼儿和同伴在集体面前,师幼共同验证其记录是否正确。
"请你看看你左边袖子夹了几个夹子?"五、比一比,谁夹的夹子多。
整个活动以购买夹子这一游戏主线串联起来,为孩子们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在活动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运用着1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把抽象的知识和具体的实例联系起来,使他们学得愉快、学得主动,他们不认为是在做枯燥的数学题,而是觉得是在和好朋友一起玩耍、做游戏,从中体验着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热情高涨,活而有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家都认为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学数学也是比较枯燥的,但只要我们以游戏的形式来组织活劫,孩子们一定会兴趣盎然。如何把“知道了”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光靠一两次的集体活动是不够的,需要老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随机灵活地引导运用,相信定能收到意外的惊喜。
大班数学珠心算教案篇五
1、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间接比较算式卡片的长度。
把玩具中相应的卡片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幼儿用书《我的数学》第17页、搭配第17页的玩具卡、10以内的算式卡片如干、1—10的数字卡片若干,加号与减号的卡片若干、、黑板、磁铁。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幼儿扮演加减号,一组幼儿扮演数字宝宝。然后带领幼儿玩算式接龙的游戏。
规则:扮演数字宝宝的幼儿站成一排,扮演加减号的幼儿站成一排。有教师随机点一位数字宝宝出来,他先找到一位代表加号或减号的幼儿,再由这位幼儿随机找另一位数字宝宝,此时3位幼儿站成一排与其他幼儿面对面,5秒钟内代表算式结果的数字宝宝就要出来,然后由这位幼儿再开始找代表加号或减号的幼儿,游戏继续进行。如果期间有狮子宝宝该出来的时候没有出来,或者不该出来的时候出来了就要被惩罚。每当正确的数字宝宝出来就表示一轮结束,此时其他幼儿就要回归原位。
2、你们自己代表什么数字?能看清楚别人代表什么数字和加减号吗?
3、每次算式组成后赶快算算结果是多少?代表这个结果的小朋友马上就要站出来。
1、每组都有一套算式卡片,和你的同伴玩一玩,怎么能接起来呢?
2、哪个组的算式接龙最长?为什么?
1、书上也有算式接龙的游戏,请把玩具中相应的卡片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2、教师来回指导。
1、引发幼儿对一组数字的记忆与敏感性,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2、理解并遵守规则,按不同任务要求进行游戏。
任务卡,游戏币。
1、师:你们知道什么是接龙吗?接龙就是在座的小朋友指定一个“头”和“尾”,从头到尾说一件事情或东西,中间不能说错,不能停顿,一个接一个,到了尾再回到头。
师:今天外面用数字来接龙游戏,现在有1~5一组数字,请你们听好游戏规则。
规则:头尾相连,以接龙的方式一个接一个的数:一组数字数完以后一组重复的接下去。不漏数、不慢数。有节奏的数。
小结:接龙的游戏会了没有?一旦漏数、慢数、错数,这条龙就接不上,也就输了。
2、出示任务图示,颠三倒四数数。
师:我今天带来了任务卡,你们能看明白吗?上面告诉我们些什么?(数字3和4有两个箭头是什么意思?数的时候3和4的位置要变一变,先数4再数3)。
师:谁能按要求任务上的要求数一次。
小结:任务上告诉我们要数哪些数字,任务表上的箭头还告诉我们数的过程中哪些数字的顺序有了变化。
3、接着我们就这个颠三倒四的任务开始接龙。(强调不漏数、不错数和不慢数)。
师:你们都数对了,你是用了什么好办法?
小结:注意力集中,挺好前面小朋友数的数。在数字的顺序有变化时要特别注意,别人数的时候你要一起思考。
游戏玩法:每个人手中会获得10枚游戏币,参与游戏。从简单到的一组数字颠倒开始游戏,有人说错就要往盒子里扔1枚游戏币作为惩罚,同时游戏难度逐步提升。
游戏规则:
1、每人获得10枚游戏币进行游戏,游戏过程中保管好自己的游戏币,掉落作废。
2、难度会随游戏次数提升。
3、报错数字或没跟上节奏,就要在一关结束以后自觉丢弃一枚游戏币。
4、三关游戏结束后,所剩游戏币最多的幼儿获得冠军。
1、第一关:1~10为一组数字3和4颠倒。
2、第二关:第一关3和4颠倒的同时,7和8颠倒。
3、第三关:添加新任务,指定数字不报数,而拍手。
师:学会了这个游戏,我们也可以把它带回班级里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我们来看看4位老师是怎么玩的吧。
师:(提示观察:游戏准备、游戏过程、游戏规则)。
小结:此游戏按要求来进行,记得不漏数、不错数而且要有节奏的数,回去把游戏分享给班里的老师和小朋友们。
大班数学珠心算教案篇六
1.学习6的加减,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2.复习6的组成,练习用数的组成、分解知识进行6的加减运算。
3.培养幼儿从小敢于尝试、敢于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投影机、投影片、算式卡片。
幼儿学具、娃娃电脑学习机、磁性学具。
[活动过程]。
一、准备练习。
复习6的组成。
1.游戏“拼6”。
(1)按键发音:(采用娃娃电脑学习机)。
老师按键发音与幼儿按键发音次数合起来是6次。
(2)拍手对数:
老师拍手和幼儿拍手数合起来是6下。
2.填数活动。
(1)将6的组成填上合适的数。
(2)引导幼儿归纳6的组成。
二、尝试练习。
1.出尝试问题。
启发幼儿根据组成6可分成4和2,在磁性板上摆图、列出算式。
师:今天,我们根据6可分成4和2这组分合,用盒子里的小图片在磁性板上摆图,然后根据所摆的图,列出算式来,能列出几个算式,越多越好。
2.幼儿操作练习,老师巡回了解幼儿的列式情况。最多列出以下4道算式:
2+4=66-2=4。
4+2=66-4=2。
全班约20%的幼儿能列出四道算式,70%的幼儿列出2~3道算式,10%的幼儿列出一道加法。
3.相互交流、讨论。
你是怎么摆的又是怎样列出算式的。
大班数学珠心算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了解算盘的起源,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使幼儿掌握算盘的结构,及上下珠的实际意义。
3、掌握打算盘的正确姿势。
4、掌握数字15的正确拨珠指法。
5、理解拨入与拨去。
教学重点:
1、使幼儿能够认识算盘各部位的名称。
2、掌握正确的拨珠指法,
教学难点:分清上珠、下珠的实际意义。
教学用具:教学算盘、算盘挂图、珠姐姐卡片、珠弟弟卡片。
教学过程:
一、算盘的基础知识。
1、谜语导入:(边指着算盘做动作边说。)。
一座城,四面墙,一群鸭子里面藏,
若用小手拨一拨,噼哩啪啦连声响。
2、珠算的基本结构。
1《珠算王国》的故事。(引出框、梁、档、定位点、上珠、下珠。)。
2在打算盘上找一找。
3在自己的小算盘上找一找。
4算盘儿歌。(边说边指)。
长方框里一座屋,住着上珠和下珠,
档把珠儿串成串,定位点在横梁上。
5边听歌谣边闭眼摸一摸。
二、理解上珠和下珠的实际意义。《珠宝宝》的故事。
1、你们想不想认识珠姐姐和珠弟弟?
2、认识珠姐姐和珠弟弟,比较不同。
3、总结:一颗上珠代表五、一颗下珠代表一。
三、坐姿、指法。
1、坐姿:
小朋友们想不想和珠宝宝们做游戏?请小朋友们双手扶盘,身坐正。
2、指法:
珠宝宝说呀:你们我玩可要遵守游戏规则的哟,不然我可不让你们碰我。什么规则呢?请小朋友们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变成小手,再变成小鸭嘴。我们拨珠的时候就用这四个手指,其余的手指呀,我们不用要把他们攥起来。
小鸭子要说儿歌了,仔细听好呀。听完要回答老师的问题的。
指法多,唱支歌,拇指托,食指落,
梁上珠,食指拨,拨拨拨多快乐!
问题:
1、刚才老师是用哪个手指往上拨珠弟弟的?(拇哥)。
2、用哪个手指往下拨珠弟弟的?(二拇弟)。
3、用哪个手指拨珠姐姐的?(二拇弟)。
四、学习15的拨珠。
1、讲解与示范:
小朋友看老师手里是几个苹果?(1个)。
我们用珠宝宝怎么表示呢?
回忆一下,我们的好朋友珠姐姐和珠弟弟谁今年1岁了?
2、是珠弟弟1岁呀,小朋友们真聪明,下面看老师要用两个拇哥把每一档都请出1个珠弟弟。拇哥请出珠弟弟的动作叫做“拨入”,拨入以后珠宝宝靠在了什么上?(梁上),我们把它叫做“靠梁”。(练习)。
清盘,什么叫清盘呢?就是让所有的珠宝宝都站回原来的位置去,用二拇弟把它“拨去”,也就是让珠宝宝们“离梁”
3、这是几个苹果?我们就要请出几个珠弟弟?(两个)。
4、三个呢?
5、四个呢?
6、五个怎么办?小朋友想一想这里是谁今年五岁了?我们用一个珠姐姐就能解决问题了!
五、歌谣:
1像前壁细又长,1个下珠紧靠梁,
2向小鸭水上漂,两个下珠挂得高,
3像耳朵听声音,3个下珠排一道,
4向红旗迎风飘,4个下珠全上跳,
5像鱼钩来垂钓,一个上珠梁上靠。
六、练习:从左到右全盘练习15拨珠。
提示:拨珠时要两手同时拨入。
作业:
1、熟悉珠算各结构:框、梁、档、定位点、上珠和下珠。
2、记住上珠和下珠的实际意义。
3、从左到右全盘练习15拨珠。
大班数学珠心算教案篇八
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将数量与数字对应起来。
ppt,数学本子。
师:今天有很多小动物来我们这做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谁?
1、出示长颈鹿(谁来了?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几只?又来了几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可以有数字几表示?)。
2、出示狮子(谁来了?请小朋友数数有几只狮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出示斑马(谁也来了?有几只?看看又来了几只?现在有一共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4、我们来听听谁也来了?(老虎有几只?又来了几只?现在一共有几只了?可以用数字表示?)。
1、出示交警(谁来了?交警会在哪工作呢?)。
2、出示厨师——厨房。
3、(猜猜拿着剪刀,吹风机的是谁呢?)出示理发师——理发店。
4、出示建筑工人(带着安全帽的建筑工人在工地工作)。
5、(猜猜坐着消防车,穿着消防衣。一有火灾就马上赶去的是谁?)消防员——消防大队。
6、出示医院,(猜猜谁会在这工作呢?)。
师:那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找找这些叔叔阿姨的工作呢?
要求:
1、将同一职业的人用笔圈起来。
2、数一数,有几个?将数字宝宝贴在旁边。
3、把这些叔叔阿姨和他们的工作地方用铅笔连线。
大班数学珠心算教案篇九
进入大班后,孩子们对对称的概念已有初步的了解,但“对称图形”这一知识点孩子们却没有接触过,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对称,通过动手、动脑,判断是否对称,感受对称的美,设计了这节活动。
1.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地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2.能正确地摆、画出与图形对称的另一半,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3.能运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图形,感受对称美。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白板课件、操作纸、剪刀、小篓子若干。
一、故事导入。
教师通过讲述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二、拯救女王。
通过创设闯关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
1、通过第一、二、三关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判断图形是否对称。(重点)。
第一关:找一找。
教师通过出示一半的爱心,激发幼儿寻找它的另一半把爱心复原。
教师总结:像这种左右两边大小、形状一样的,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第二关:折一折。
通过动手折图形判断图形是否对称,鼓励幼儿探索发现同为对称囹形,对称轴的数量不同。
教师总结:原来在对称图形中,有的像半圆形只有一条对称轴,有的像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第三关:分一分。
请幼儿把它们分一分,把对称的放在笑脸框里,不对称的放在哭脸框里。
2、通过第四、五关知道相对称的两个正方形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难点)。
第四关:摆一摆。
请幼儿把『f方形摆一摆,让它们和左边的图案相对称。
第五关:拼一拼。
请幼儿6人一组合作拼一拼,在左边拼出一个小士兵和右边的小士兵相对称。
三、女王送礼物。
出示女王图片,介绍女王的王国叫“对称王国”。
出示礼物图片,引导幼儿把礼物完整的变出来。
剪一剪。
请幼儿带坐礼物回教室动手剪一剪。
大班幼儿的探索欲望越来越强,此活动中设计了闯关形式,极大地吸引了幼儿。通过活动,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收获颇多:
1.环节清晰明了。
活动的整个环节很清晰,通过拯救女王而闯关明确了任务,设计了“找对称爱心——折对称图形——分一分对称物品——摆出左右对称的图形”4个难关,每一个关口都有关于对称的学习与练习;在教学的具体环节上,让小朋友们动手参与也是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折纸游戏有效地增加了每一个小朋友参与和成功的体验。
2.电子白板与ppt相结合。
白板的种种功能为小朋友理解对称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它完全取代了黑板,打破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只能坐在电脑前使用鼠标的限制,给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使教学更加生动,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并且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孩子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学习兴趣。
大班数学珠心算教案篇十
1、能够在问题情境中积极探索与思考,在问题解决中感受体验数学快乐。
2、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分类、计数、统计、等分的方式公平的分配礼物。
记录表人手一份,礼物若干
一.选礼物
(2)提问:你选的什么礼物?有几个?
(3)幼儿记录
老师:你们告诉老师你们选的礼物有几个了,可是这么多小朋友老师会忘记呢,怎么办呢?
幼儿:记下来
(4)介绍表格
你们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张记录表,你们把结果记下来就不会忘了。
(5)教师记录大表格
你们看,老师这也有一张跟你们一样的表格呢,我也来记一记。
二.2人等分礼物
(1)今天老师带来这么多礼物是干什么的呢,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分礼物的游戏,你们要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噢。请你找你旁边的小朋友,和他分礼物,将你的礼物分给他一半,你和他的礼物要一样多。
(2)验证
你们都分好了吗?请你说说你是和谁分礼物的?你分给他几个?你是怎么分的?
老师:你一共几个?你分给旁边的人几个?你是怎么分的?你和他一样多吗?
(3)幼儿记录
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子就分好了,你们的礼物都一样多了。下面我们将分的结果记下来吧。
(4)教师记录
三、4人等分礼物
(1)老师:你们太聪明了,现在老师再来考考你们,你们把自己礼物拿回来。你们要听好老师这次的要求噢。将你的礼物分给你们这组的4个人。记住每个人都要分到而且要一样多,分好后把结果记下来。
(2)验证
老师:你分给你们这组小朋友一人几个呀?你是怎么分的?你的表格上记的也是4吗?
(3)教师记录
四:3人等分
(1)你们怎么这么聪明呀,都难不倒你们,我要再来考考你们呢,先请你们把自己的礼物拿回头。现在老师要把小组调一下,每组出来一个人组成一个新的小组,谁愿意?(把记录表带过去)
(2)提问:现在你们每组有几个人呀?再数数你们的礼物现在有几个?数好了记下来。
(3)幼儿分礼物:3个人怎么分呢,我们来试一试
(4)验证
你来说说这次你是怎么分的?一人分了几个?
(5)教师记录
五:小结
我们小朋友真是太棒了,什么都难不倒你们。刚才我们分了3次礼物,第一次你们将礼物分给旁边小朋友一半,你们都得到了8个礼物,然后分给了4个人,你们也得到了一样多的礼物,都是4个、。我们又将礼物分给3个小朋友,你们用自己的智慧使大家得到了每种礼物一样多,真棒!
大班数学珠心算教案篇十一
(一)活动目标:
1.尝试归纳出一组图形1-2个共同特征,或按特征拿取相应的图形。
2.能仔细观察图形,并积极参与讨论。
3.听懂操作要求,并按要求操作。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二)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多种图形2.各种颜色、形状、大小的图形若干、参考图、图形特征标记、空白记录表一张3.幼儿用书(三)活动过程:
1、彩色图形来了……(1)以游戏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有许多彩色图形要去游乐场玩游戏,瞧,它们来了……"(2)出示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彩色图形,引导幼儿说说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特征。
(3)出示颜色、形状、大小标记让幼儿认一认。
2、彩色图形找朋友。
(1)教师出示参考图,引导幼儿观察,说说它们的共同特性。
"彩色图形要找朋友一起去游乐场。看,它们找到朋友了。它们什么地方一样,成为朋友呢?"(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从形状、颜色、大小三个方面找它们的共同特征。
(3)请个别幼儿上前找出标记并放在参考图上。
(4)师幼进行检验讨论。
(5)教师可将彩色图形换下,然后请个别幼儿上前找共同特征,可进行两遍。
(6)小结:原来彩色图形喜欢找有两个特征相同的图形做朋友,它们有的形状相同,有的颜色相同,还有的大小相同。
3、彩色图形进游乐场。
(1)出示空白表格"彩色图形来到游乐场门口,可是却不能进去,因为进游乐场要符合条件才能进。"(2)教师边说边将红色和正方形标记贴上。
"原来要符合红色和正方形两种条件才能进。那么,谁能来做检票员把关呀?"(3)个别幼儿上前示范。
(4)师幼检查。
(5)教师换标记并请幼儿集体做"检票员""这个游乐场很神奇,瞧,这次进去的条件变了。"教师边说边贴标。
(6)师幼一起讨论需要的条件。
"原来这次要进游乐场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黄色的,还要是大的。谁愿意来做检票员?"(7)请全体幼儿一起找一找并贴在表格中。
(8)师幼检查讨论(9)教师换标记并请幼儿第二次集体做"检票员"。
(10)师幼讨论检验。
(11)小结:原来要进游乐场还必须符合两个特征条件呢,只要有一个不符合就不能进去。彩色图形们让我感谢你们的帮忙,现在它们已经在开心地玩了。
4、幼儿操作活动(1)讲解题目要求。
(2)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纠正幼儿的书写姿势。
活动反思:
本活动,幼儿对颜色和图形特征已经认知。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在图中为各种图形找出合适的位置。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谈话、游戏等情境,使幼儿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学习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活动的制作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保护幼儿的意见,开发幼儿的创造力,鼓励幼儿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的现象。但是本节课,我的语速有点快,语言不够精练,讲解示范的时候,因为语速快,部分幼儿幼儿未能听清老师的要求,导致一个问题说出去来,下面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我问的什么。而且我的应变能力也有待加强,本次教研活动让我明白了,只有在不断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大班数学珠心算教案篇十二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重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媒体课件、桃子卡片、圆片、学生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课前导入。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同学们,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将一起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本领,解决新的问题。
1、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1)、出示桃子图片,让学生随意分。
小朋友手里都有6个桃子,你能把它们分成两份吗?小朋友可以互相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分。
(2)、展示学生分的成果。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呢?
学生会有很多种分发,教师用媒体课件都展示出来。
(3)、发现“平均分”。
让小朋友发表意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有两种分法的每一份都是相同的。
小朋友们都发现了有两种分法与别的不同,那么我们就仔细来观察这两种分法:我们发现这两种分法的每一份的数目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每一份都一样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读几遍。
教师接着演示:把4个桃子分成左边2个,右边2个,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平均分。并连贯说:“把4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2个。”
2、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教师出示几种物体的分法,让学生说说是不是平均分。
(2)、如果是平均分,分成里几份,每份有几个?
3、让学生动手平均分。
(1)、让学生小组合作将手中的8个圆片平均分,并互相说说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分得几个。
(2)、发表意见。
(3)、表扬说的好的小朋友。
4、动手操作。
(1)、教师提出意见,让学生边操作,边说出结果。
有8个桃子,每只小猴子分得2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呢?
(2)、让学生动手,找学生演示。
(3)、连起来说说。
(4)、在书上填写出来。
1、完成“试一试”的题目。
(1)、让学生相互合作,边操作边得出结果,填写在书上。
(2)、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1)、完成第一题。
说出哪种是平均分,并说出理由。
(2)、完成第2题。
教师读题目,让学生先圈一圈,再填写。
填写后读一读。
(3)、完成第3题。
这道题目不让学生动手操作,看学生能否回答出。
回答后教师出示教具演示。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本节课是让学生发现什么叫做平均分的,所以有些学会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而有些学生却不十分理解。
大班数学珠心算教案篇十三
在运动会跳绳比赛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跳绳计数的结果产生了分歧,原因在于跳绳计数方法不对,计数结果不准确,孩子们觉得不公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5-6岁幼儿已能发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并从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为抓住幼儿生活中出现的"真"问题,并以此作为支持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契机,我们设计了这次活动。
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学习正确计数。
3.能与同伴分享合作,协商解决遇到的问题。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1.材料准备:来自幼儿真实生活的录像片段--"跳绳比赛争执瞬间",记录纸和笔。
2.经验准备:活动前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搜集有关体育比赛的资料,观察了解各种比赛的过程和名次确定的方法;幼儿已有跳绳和跳绳计数的经验。
1.重点:通过实践,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在不断增强计数兴趣的过程中学习正确计数。准备运用实践体验法、讨论法与游戏法突破这一重点。
2.难点:能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准备运用启发提问法、活动延伸法突破。
1.导入活动:观看录像,进行讨论。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录像,请你们看一看,录像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看完录像后提问:
(1)录像中的小朋友因为什么事情发生了争执?
(2)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的问题?
2.第二遍录像(慢速播放),便于幼儿观察跳绳速度与计数速度的对应关系,分析现场计数时出现的问题。
提问:
(1)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问题出在哪儿?
(2)如果是你,会怎样为跳绳计数?
3.小组实践,集体分享:如何使跳绳计数更准确。
(1)幼儿分组活动,每组取一根跳绳。幼儿可以边实践,边商讨计数方法,并通过图画标记等形式记录跳绳计数的方法。
(2)集体分享。
a.分享探索过程,如:
开始计数时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你们是怎样想出解决办法的?
b.分享计数方法,如:
看跳绳小朋友跳动的脚计数;
看跳绳小朋友起伏的头计数;
看跳绳小朋友抡绳的双臂计数。
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c.讨论计数注意事项,如:
跳与数要对应上;
踩绳或一脚跳过另一脚没跳过,不能计数;
记清楚小朋友跳过的数,再往下接着数,并说出最后计数结果。
4.分组学习跳绳计数,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意愿尝试跳绳记录方法,还可以探索和发现新的方法。
5.讨论:还有哪些运动项目是通过当场计数来统计结果的?
如:幼儿的拍球、投球、捉尾巴游戏;体育项目中的足球、排球比赛等。
6.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继续运用计数方法解决体育比赛及生活中的问题,如值日生发碗筷、取午点等,并用绘画、拍照等方式把自己的做法记录下来,张贴到主题墙上,和同伴分享、交流。
首先,本次活动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突出科学领域学习"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特点。通过探索"跳绳计数方法"的活动,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幼儿从研究现实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而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及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其次,活动过程符合《纲要》和《指南》的要求,即幼儿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中,有利于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品质。
第三,活动过程体现了《纲要》和《指南》倡导的以幼儿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而教师也更多地成为幼儿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作用由"教授"转变为"支持"和"引导"。
大班数学珠心算教案篇十四
1、感知相邻序数的概念,探讨发现的乐趣。
2、能够利用相邻数的知识,来找到相应的位置。
1、磁性数卡、动物卡、椅子6把(贴有数字1—6)。
2、火车图片一幅(画有6节车厢,分别有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紫色、粉色)
1、教师出示火车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1)这辆火车一共有几节车厢?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2)第一到第六节车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3)绿颜色的车厢是第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
教师:“好棒、现在老师请几位小朋友去旅行,谁想去请举手!”(发给幼儿1—6的数卡)请小朋友们把手上的数卡贴在对应的车厢上。(把数卡换成动物卡再进行一次)“小动物们也来了,原来小动物们听小朋友说外面很好玩,它们也想去旅行了,让我们把小动物们送上火车吧!”
教师:小朋友,小猫凯蒂坐在几节车厢?在他左边坐的相邻朋友是谁?在他右边坐的相邻朋友是谁?引出靠近的号数也是朋友。
教师:“小动物们玩的好开心啊,它们都累坏了,都回到了自己的家。”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提供2排贴有1—6数字的椅子)教师给每位幼儿发一张有数字的电影票,请幼儿根据票上的座位号,找座位。
教师引导:请幼儿仔细观察电影票的座位号,再根据电影票上的`座位号找座位。
(2)有的椅子上没有号数,让幼儿利用相邻朋友的概念来找到自己的座位。
(3)幼儿自由取票找座。
大班数学珠心算教案篇十五
2、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多种工具的测量,尝试简单记录;。
3、感受测量活动的趣味性。
1、直尺、卷尺、皮尺、小棍、书本、橡皮、铅笔等测量工具若干。
2、幼儿用书。
3、教学ppt。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师:大家看黑板上的图片是什么呀?
幼:小朋友在擦桌子。
师:我们平常是完饭也经常的这样擦桌子,但是小朋友知道我们的桌子有多长吗?
师:非常好!其实我们还可以用我们身边的物品来进行测量。比如说我们桌子上的书、铅笔、橡皮。下面老师告诉小朋友们如何用这些物品来进行测量,老师测量的时候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数。请看黑板。
3、指导幼儿用书、橡皮、铅笔再次测量桌子。
师:那现在请小朋友们开始测量吧!
(启示幼儿测量物体需要从物体的最头端起开始测量,测量时用手暂时记录长度,下次测量需要紧挨手部最后端起开始测量。)。
4、幼儿记录测量结果。
5、分析测量中的问题。
请小朋友们回家测一测父母和自己的腰的尺寸,并尝试记录下来。
大班数学珠心算教案篇十六
1.能使用不同长度的测量工具在地图上沿直线测量,学习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
2.能在表格里记录测量的结果,并进行比较。
3.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据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1.中国地图,汉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娃娃图片。
2.小棒,回形针。
1.图片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四个民族娃娃图片,让幼儿猜猜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
(2)请幼儿在地图上找找他们的家乡在哪里?(在广州,呼和浩特,拉萨,乌鲁木齐和长春)。
2.幼儿操作并记录。
(1)在地图上寻找中国首都_北京的位置。
(2)讨论:可以用什么工具来测量?(小棒,回形针)。
(3)怎样测量?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测量时要收尾相连。即使用的工具头要和起点对齐,然后测下一段时工具的头和上次的尾要紧接住,就是首尾相接,这样才能测得准确。
(1)教师出示记录表,让幼儿学习记录方法。
小结;记录表上有变的格子是我们画选用的测量工具,左边的格子是记录测量的数据。
(5)幼儿分别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3.比较结果测量。
小结: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就越多。
在区域中继续提供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记录表格测量周围的物体,如桌子的长度、植特的长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