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笋教学设计(通用21篇)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在写总结时,要着重强调重点和突出亮点。以下是一些行业内的专家观点和见解,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笋教学设计篇一
下载地址:点我下载。
虽然教学设计方案一般只有表格式和记叙式两种,但是由于教师教学风格、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的不同,所设计的教学方案总是多种多样,或风格迥异,或同中有异。每一个教师都应该从教学实际出发,多方面考虑。努力编制出高质量的教学方案,以确保既定教学目标的实现。下面的《春笋》教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春笋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重、难点:
1、能通过朗读来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
2、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第二段),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3个生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看图认识“春笋”。
1、(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现卡通式的春笋娃娃。
这就是春笋,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的?
2、知道春笋的一些小知识吗?教师作适当些补充。
3、(播放竹子的图片)这是春笋的爸爸妈妈,春笋是它们的娃娃。春笋慢慢地就会一节一节地往上长,长成竹子。
(边讲边播放课件:春笋一齐争着向上长的情景。)。
4、喜欢春笋娃娃吗?打开书,去读一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上小节号。
(3)根据课后生字表画出生字词。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安卡片。
指名认读后提醒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笋”:是读平舌音。
“再”:也是平舌音。注意“在”--“再”是同音字。
“迎”:是后鼻音。
“声”、“冲”:也是翘舌音。
“块”、“外”:注意声母之间的区别。
(2)出示词语。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1、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评议、正音。
3、指导读长句子。
(3)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4)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4、用教师教给的方法再读读课文。
5、老师看同学们读得那么好也想读一读,可以吗?师范读课文。
6、师生比赛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巩固读音。
2、这些生安中哪些是上下结构的字:(声、笑、节)。
3、教学偏听偏旁。
声:上面是“士字头,士兵的声音真响亮,所以是“士字头”。
“电”:跟哪个字很相近?怎样区别它们?
4、看课后笔顺表,记忆这3个字的笔顺。
5、师查、反馈。
6、给这3个生字找朋友。
五、指导书写。
1、观察一下生字表中的这3个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正确、美观?
2、生自由说,师作适当补充。
声:上面的“士”字头约占田字格的1/3,下半部分要比上半部分略宽些。
笑、节:同样的,偏旁部首都是约占田字格的1/3,“节”下半部的“”要写在横中线上。
3、师范写生字,生描红。
4、生临写,师巡视指导。
5、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细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3、了解春笋那不断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4、学会剩余的生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开火车认读。
二、新授。
(一)教学第1自然段。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春笋的力量大不大?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
(3)“冒”的动作谁会做?为什么用“冒”,而不用“长”呢?
(4)“一个一个”说明了什么?
(多媒体课件出现)春笋破土而出的画面,师配解说词:瞧,春笋在雷爷爷的呼唤下醒来,冲破了覆盖在它们身上厚厚的泥土,掀翻了重重的石块,一个接一个往上长,冒出地面。
2、指导朗读。
(1)看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2)能把春笋这强大的生命力读出来吗?自读,同座位互读。
(3)指名朗读,评议。师相机指导。
“一声春雷”要读得稍慢,清晰有力。
“唤醒”要重读,突出“冲破、掀翻、一个一个、冒”这几个描写春笋顽强生长的动作。
(4)指名朗读。(大多数学生)。
(5)全班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3、创设情境,拓展内容。
(1)现在,我们就是春笋娃娃,来,跟音乐做动作。
教师带领学生做春笋的动作。
(2)春天来了,可有的春笋娃娃还没睡醒,我们一起作春雷爷爷把它唤醒,好吗?
(4)呀,小春笋醒了,它冒出地面后,看到了什么?会说什么呢?
4、指导背诵。
(1)同学们想象力可真丰富,愿不愿意把这段背下来?
(2)老师会给你们一些帮助:
(出示)一声春雷,()了春笋。它们()泥土,()石块,()从地里()出来。
(3)自背,同座位互背。
(4)指名背,全班齐背。
(二)教学第2自然段。
1.轻声自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段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2.哪句话写了春笋的样子?
(1)齐读第一句话。
(2)看图理解“浅褐色”,动作常演示“裹”。
(3)指导朗读。
b.指名读,评仪。
d.师生赛读,全班齐读。
3、指导背诵。
(1)春笋是什么样儿的?
春笋是怎样生长的?
它们长成什么样儿了?师采用放多媒体课件的方法引导背诵,让学生边看边背。
(2)自由练背,同座互背、指名试背、全班背。
三、教学。
1、读一读生字卡片。
2、教学新偏旁。
冲:是两点水旁,注意与“氵”的区别。跟读两遍。
破:是石字部,跟读两遍。
外:是夕字部,跟读两遍。
3、看课后笔顺表,记忆生字的笔顺。
4、这些生字,你们是怎么记住的?
提醒学生“迎”里面部分没有一点。
5、你能为哪个生字交朋友?
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在”与“再”的不同用法。
四、指导写字。
1、“冲”、“破”、“块”左窄右宽。“块”的“土”写小点,并略微偏上一点,“一长横”变为提。
“迎”:“之”的捺要长一点,包住里面的部分。
“外”:左右等宽。
2、教师范写“迎”、“再”、“破”,学生描红。
3、学生描红,临写其余生字,师巡视指导。
春笋教学设计篇三
课堂实录:
汇报活动情况的方式也可以自由选择,可以推选代表汇报,也可以集体汇报。
学生小组讨论、活动。
师:请同学们上来汇报一下自己小组的活动情况,哪一组愿意先来?
生:我们来!
……。
第一小组:展示表现春天的画。
生1:我画的是春天下其了春雨,柳树都发芽了,小草也发芽了。
生2:我画的是春天小春笋长出来了,风景很美丽。
……。
第二小组:我们组给大家唱一首歌:《春天在哪里》。
(全组同学一起唱歌)。
第三小组:我们组的麦邦中同学给大家讲讲她在春天里做的事情。
(学生讲话)。
第四小组:展示表现春天的图画。
生1:我画的是春天下完了雨,小草长出来了,燕子飞回来了。
生2:我画的是春天布谷鸟在飞。
……。
第五小组:展示表现春天的画。
生1:我画的是春天小花都开放了。
生2:我画的是春天天气很好,太阳公公出来了,小鸟飞得很高兴。
……。
自评:
这是本学期第一篇课文《春笋》在上完新课之后的一个拓展练习。因为现时正值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在前面的识字1中又学习了一些与春天有关的事物,小朋友们对春天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这次拓展练习的内容我设计为表现自己眼里的春天。
根据要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要求,这个拓展练习的设计我注意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地选择小组活动的方式和汇报的形式。孩子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很高的积极性。尽管他们的画笔还很稚嫩,不能尽显春天的美丽;尽管他们的歌声还不是很优美,有的同学还记不住歌词……但是每一个同学都很认真的投入到小组的活动和汇报过程中来了。同时我还注意发挥我们小班化教育设备比较完善,教室活动空间大的优势,让唱歌的同学在教室里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表演才能,载歌载舞地进行汇报;利用教室里的实物投影来为展示图画的同学提供便利,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全体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解说和描述……这次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也比较多。
春笋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春天是美好的,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感情。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新偏旁。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思想:了解春笋的成长过程,知道艰苦的环境能锻炼人的道理。
2、知识:学会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字和偏旁“士”“石”“夕”“ン”。
3、能力:真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1、了解春笋的成长过程。
2、认识新偏旁及由这些偏旁组成的字。
课时:2课时。
教具:生字卡片挂图。
导入新课:
沙沙沙,沙沙沙,小小音乐家。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上弹奏乐曲。这时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
板书:课题春笋(出示挂图)。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能借助拼音自渎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着”语气词,读轻声“zhe冲”注音声母是ch。
3、自己练读。把生字的读音读准确,并画出有几个自然段。
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数数共有几句话。
(2)两人一组,分别读每句话。说一说你们能读懂哪句话的内容。
(3)创设情景。
学生分组讨论,集中汇报。
(4)看挂图。
(5)指导朗读。
a、自由朗读。
b、指名汇报读,个人读。
四、总结全文。
春笋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怕困难,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我们从中也应该学习它的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
五:课外延伸。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画一幅春笋图。
3、你喜欢春笋吗?说说原因。
春笋教学设计篇五
二.媒体设计。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媒体通常以单机操作、单线型课件形式表现教师的教学设计,但是,这种课件有局限性,往往一位教师用了,其他教师就无法使用,使用不当甚至会造成一种新的满堂灌--"电灌"。新时期,新课程,新方式,对教学资源的运用提出了新课题。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服务教学为宗旨,在《春笋》的教学中以网络为平台,设计了春笋的课程资源网页。该网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分为生字学习、图片欣赏、课文动画、相关资料、展示舞台、小小论坛共六部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运用。整个媒体设计具有可选性.实效性.多层性.可操作性.可再生性。
三、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及理论依据。
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1、图象激趣,温故知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可爱的生字娃娃复习生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扫除学生阅读路上的"拦路虎",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3、多边互动,质疑探索。
下面,我将以三个案例来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
案例1:
"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为了便于学生将语言特征和事物表象结合起来。创设生活情景:早上,爸爸妈妈是怎么唤醒你的?引导学生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理解"唤醒"就是"叫醒"的意思,体会春雷对春笋的关爱,并通过想象春笋听到呼唤时的心情,感受春笋对春天的憧憬和热切向往。
案例2: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动画演示春笋怎样"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这是多么生动有趣的情境啊!它促使学生情不自禁的主动观察春笋破土而出的过程,从而建立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根据画面理解冲破、掀翻、冒是什么意思,从中体会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突破重难点。
案例3:
下面这个动画则营造出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磁场",它通过模拟春笋在春风、阳光、春雨里向上生长。促使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讨论,在读中探究,通过感情朗读理解春笋向上生长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春笋的热爱,从而实现能力和情感目标。维果茨基认为,学生是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共同活动,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以上三个案例中,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多边互动,形成多维度的良性循环,有力的突破了重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开放资源,拓展学习。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资源。在这一环节中,整合课内外和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拓展学习。
案例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图片、文字资料,在相关资料中登陆《中国竹笋网站》进行搜索查找,并在课堂上讨论展示。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官认识,开阔学生视野,播放视频《笋和竹的故事》,向学生介绍:春笋是竹子的嫩芽,肉质鲜美,有"素食第一品"的美誉。而竹的高风亮节,则得到了人们的讴歌推崇,早在新石器时代,笋和竹就进入了炎黄子孙的衣食住行,所以,我国又以"竹子文化国度"享誉世界,跨学科的整合学习,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中渗透整合,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意识。
案例2:新课标指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运用语言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重要的迁移训练。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把课堂教学拓展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乐学、趣学、善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5、网上交流,反馈总结。
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教学要打破课时、教材的束缚,把学习延伸到课外。我要发言以留言板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协商交流的空间,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及时的反馈评价,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意识。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以情为点,表现出笋美,春美的主题。春笋。
六、教学总结。
《春笋》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新课标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情景资源,创设情景;运用教材,感知课文;整合课程资源,质疑探索;处理信息,拓展学习;网上讨论,评价总结,最终达到知识建构的目标,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春笋教学设计篇六
王丽萍发表。
师生同乐。
《春笋》这篇课文以活泼简洁的语言让孩子们认识了一声春雷过后,春笋在春雨中破土而出,在春光里拔节而上的勃勃生机,读来让人感受到一分向上的力量。
在教学时,我们只有注重学生的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表象来学习,才能把信服、震撼驻存在学生的内心,使他们张扬个性,舒展生命。
春笋教学设计篇七
《春笋》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的开篇之作,它描写春天到来之际,春笋破土而出,向上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和后面四篇课文共同描绘出一幅春景图,体现出新教材新、实、简、美的特点,是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美文。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知识目标:认识17个生字,会写9个,学会4个偏旁部首;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能力目标: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春天之美。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春笋的热爱,对春天和大自然的赞美。根据以上目标,将全课分为两课时,第二课时重难点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春天之美。
二、媒体设计。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媒体通常以单机操作、单线型课件形式表现教师的教学设计,但是,这种课件有局限性,往往一位教师用了,其他教师就无法使用,使用不当甚至会造成一种新的满堂灌--“电灌”。新时期,新课程,新方式,对教学资源的运用提出了新课题。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服务教学为宗旨,在《春笋》的教学中以网络为平台,设计了春笋的课程资源网页。该网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分为生字学习、图片欣赏、课文动画、相关资料、展示舞台、小小论坛共六部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运用。整个媒体设计具有可选性、实效性、多层性、可操作性、可再生性。
三、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及理论依据。
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1、图象激趣,温故知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可爱的生字娃娃复习生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扫除学生阅读路上的“拦路虎”,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训练。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通过自读、默读、齐读等方式,进入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多边互动,质疑探索。
下面,我将以三个案例来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
(1)“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为了便于学生将语言特征和事物表象结合起来。创设生活情景:早上,爸爸妈妈是怎么唤醒你的?引导学生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理解“唤醒”就是“叫醒”的意思,体会春雷对春笋的关爱,并通过想象春笋听到呼唤时的心情,感受春笋对春天的憧憬和热切向往。
(2)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动画演示春笋怎样“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这是多么生动有趣的情境啊!它促使学生情不自禁的主动观察春笋破土而出的过程,从而建立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根据画面理解冲破、掀翻、冒是什么意思,从中体会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突破重难点。
(3)实物和图片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春笋的外形特点,促使学生快速准确的理解春笋长得“像嫩生生的娃娃”。认识春笋的外形特征。动画则营造出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磁场”,它通过模拟春笋在春风、阳光、春雨里向上生长。促使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讨论,在读中探究,通过感情朗读理解春笋向上生长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春笋的热爱,从而实现能力和情感目标。
维果茨基认为,学生是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共同活动,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以上三个案例中,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多边互动,形成多维度的良性循环,有力的突破了重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开放资源,拓展学习。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资源。在这一环节中,整合课内外和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拓展学习。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图片、文字资料,在相关资料中登陆《中国竹笋网站》进行搜索查找,并在课堂上讨论展示。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官认识,开阔学生视野,播放视频《笋和竹的故事》,向学生介绍:春笋是竹子的嫩芽,肉质鲜美,有“素食第一品”的美誉。而竹的高风亮节,则得到了人们的讴歌推崇,早在新石器时代,笋和竹就进入了炎黄子孙的衣食住行,所以,我国又以“竹子文化国度”享誉世界,跨学科的整合学习,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中渗透整合,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意识。
(2)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运用语言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重要的迁移训练。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把课堂教学拓展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乐学、趣学、善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3)新大纲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培养良好的语感。视频《春到人间》展示出春天的美景,并同时出现与之相对应的词语。你看,这是淙淙的春水,初融的春雪,阵阵春雷带来了春雨,春芽破土而出,生机勃勃,大地春暖花开,有红的、白的,真是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真是春色怡人啊!
《学记》中说:“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学生在积累体验中,进一步体会到笋美、景美、人美、春更美。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学习资源,通过教师及学习伙伴间的交流、对话、协商、讨论,运用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生在拓展学习中能够加深对教材的体验,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提高语文素养。
5、网上交流,反馈总结。
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教学要打破课时、教材的束缚,把学习延伸到课外。“我要发言”以留言板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协商交流的空间,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及时的反馈评价,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意识。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以情为点,表现出笋美,春美的主题。
春笋。
冲破掀翻冒。
迎着笑长。
一节,一节,又一节。
向上,向上,再向上。
生命力强。
六、教学总结。
《春笋》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新课标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情景资源,创设情景;运用教材,感知课文;整合课程资源,质疑探索;处理信息,拓展学习;网上讨论,评价总结,最终达到知识建构的目标,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春笋教学设计篇八
1、读通课文,感受春笋的可爱与春天的美好时光。
2、认识生字“冒出、掀翻、长、笋、唤醒、褐色”
各式图片、录音机、春笋实物。
一、激qing导入。
1、猜谜: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谜语,想不想猜?仔细听――。
头戴尖尖帽,身披节节衣。每年二三月,脑袋钻出地。知道是什么吗?
2、齐读课题,提醒:“笋”是一个生字,平舌音。
出示竹笋实物,认识“浅褐色”。
剥开春笋,感知“嫩生生”。
二、初步感知美文。
1、这样一个“嫩生生、浅褐色”的春笋娃娃多可爱啊,它是怎么生长的呢?竖起小耳朵仔细听。(播课文录音)。
2、喜欢春笋娃娃吗?打开课本,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注意读书姿势啊!
3、按要求自读,师巡视指导。
4、检查自读:(1)个别读;(2)开火车读;(3)游戏:找朋友。
5、把生字带入课文读。
6、指名读课文,听后评价读。
三、课中休息,听《春江花月夜》。
四、潜心会文。
2、那一声春雷,唤醒了谁啊?
3、出示: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指名读。
4、让我们来当春雷,唤醒小春笋。(师生模仿)。
5、春雷爷爷会对小春笋说些什么?
6、这一声春雷,还唤醒了谁呢?(生答,师贴上百物)。
8、角色扮演:我们都是小春笋的好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唤醒小春笋。
(模仿春风等声音叫小春笋)。
9、瞧,小春笋终于醒来了,,伸懒腰向四周看看,看到了什么呀?
句式训练:我终于看到了 。
10、你有什么好词语来形容这么美好的春光?
五、词语积累。
你们你们学得这么好,将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词语礼物打开吧!(读词)。
春笋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重、难点:
1、能通过朗读来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
2、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第二段),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3个生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看图认识“春笋”。
1、(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现卡通式的春笋娃娃。
这就是春笋,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的?
2、知道春笋的一些小知识吗?教师作适当些补充。
3、(播放竹子的图片)这是春笋的爸爸妈妈,春笋是它们的娃娃。春笋慢慢地就会一节一节地往上长,长成竹子。
(边讲边播放课件:春笋一齐争着向上长的情景。)。
4、喜欢春笋娃娃吗?打开书,去读一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上小节号。
(3)根据课后生字表画出生字词。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安卡片。
指名认读后提醒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笋”:是读平舌音。
“再”:也是平舌音。注意“在”--“再”是同音字。
“迎”:是后鼻音。
“声”、“冲”:也是翘舌音。
“块”、“外”:注意声母之间的区别。
(2)出示词语。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1、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评议、正音。
3、指导读长句子。
(3)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4)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4、用教师教给的方法再读读课文。
5、老师看同学们读得那么好也想读一读,可以吗?师范读课文。
6、师生比赛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巩固读音。
2、这些生安中哪些是上下结构的字:(声、笑、节)。
3、教学偏听偏旁。
声:上面是“士字头,士兵的声音真响亮,所以是“士字头”。
“电”:跟哪个字很相近?怎样区别它们?
4、看课后笔顺表,记忆这3个字的笔顺。
5、师查、反馈。
6、给这3个生字找朋友。
五、指导书写。
1、观察一下生字表中的这3个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正确、美观?
2、生自由说,师作适当补充。
声:上面的“士”字头约占田字格的1/3,下半部分要比上半部分略宽些。
笑、节:同样的,偏旁部首都是约占田字格的1/3,“节”下半部的“”要写在横中线上。
3、师范写生字,生描红。
4、生临写,师巡视指导。
5、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教学后记:学生初步了解春天的景色。笑会写成少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细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3、了解春笋那不断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4、学会剩余的生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开火车认读。
二、新授。
(一)教学第1自然段。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春笋的力量大不大?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
(3)“冒”的动作谁会做?为什么用“冒”,而不用“长”呢?
(4)“一个一个”说明了什么?
(多媒体课件出现)春笋破土而出的画面,师配解说词:瞧,春笋在雷爷爷的呼唤下醒来,冲破了覆盖在它们身上厚厚的泥土,掀翻了重重的石块,一个接一个往上长,冒出地面。
2、指导朗读。
(1)看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2)能把春笋这强大的生命力读出来吗?自读,同座位互读。
(3)指名朗读,评议。师相机指导。
“一声春雷”要读得稍慢,清晰有力。
“唤醒”要重读,突出“冲破、掀翻、一个一个、冒”这几个描写春笋顽强生长的动作。
(4)指名朗读。(大多数学生)。
(5)全班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3、创设情境,拓展内容。
(1)现在,我们就是春笋娃娃,来,跟音乐做动作。
教师带领学生做春笋的动作。
(2)春天来了,可有的春笋娃娃还没睡醒,我们一起作春雷爷爷把它唤醒,好吗?
(4)呀,小春笋醒了,它冒出地面后,看到了什么?会说什么呢?
4、指导背诵。
(1)同学们想象力可真丰富,愿不愿意把这段背下来?
(2)老师会给你们一些帮助:
(出示)一声春雷,()了春笋。它们()泥土,()石块,()从地里()出来。
(3)自背,同座位互背。
(4)指名背,全班齐背。
(二)教学第2自然段。
1.轻声自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段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2.哪句话写了春笋的样子?
(1)齐读第一句话。
(2)看图理解“浅褐色”,动作常演示“裹”。
(3)指导朗读。
b.指名读,评仪。
d.师生赛读,全班齐读。
3、指导背诵。
(1)春笋是什么样儿的?
春笋是怎样生长的?
它们长成什么样儿了?师采用放多媒体课件的方法引导背诵,让学生边看边背。
(2)自由练背,同座互背、指名试背、全班背。
三、教学。
1、读一读生字卡片。
2、教学新偏旁。
冲:是两点水旁,注意与“氵”的区别。跟读两遍。
破:是石字部,跟读两遍。
外:是夕字部,跟读两遍。
3、看课后笔顺表,记忆生字的笔顺。
4、这些生字,你们是怎么记住的?
提醒学生“迎”里面部分没有一点。
5、你能为哪个生字交朋友?
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在”与“再”的不同用法。
四、指导写字。
1、“冲”、“破”、“块”左窄右宽。“块”的“土”写小点,并略微偏上一点,“一长横”变为提。
“迎”:“之”的捺要长一点,包住里面的部分。
“外”:左右等宽。
2、教师范写“迎”、“再”、“破”,学生描红。
3、学生描红,临写其余生字,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几个句子学生较难把握其节奏。
2.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了春笋具有战胜重重困难、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春笋教学设计篇十
引导语:竹笋品种繁多,一年四季都有出产。以下是百分网小编推荐给大家的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春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3.了解春笋具有战胜重重困难、不时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春笋节节向上、茁壮生长的情景,教师要指导同学通过“读”、“悟”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和蓬勃向上的气势。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听!这是什么声音?看!什么长出来了?(媒体演示春雷、春雨声中春笋纷纷破土而出的画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读准平、翘舌音)
3.知道春笋长什么样吗?
4.想知道它们怎么钻出来,怎么长大的`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
(1).同桌识读生字表内的生字和绿线内的生字。
(2).同学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初读。
(1).出示词语。
(2).同学认读。a.自由读。b.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c.小老师领读。
3.再读课文,逐句读通。
(1).再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2).把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根据实际情况,师生一起评议,随机纠错)
(3).请读得好的同学介绍方法。
(4).同学三读课文,要求读得连贯、流利、不漏字、不添字。
(5).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入境入情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同学自由读。
景)
(3).小组合作,再读课文。
(4).春雷公公是怎样唤醒小春笋的?假如还是叫不醒,可以请谁帮助?(知道同学用各种拟声词演一演)
(5).小春笋是怎样钻出来的?指导同学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小春笋睁开眼睛一看,呀!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指导同学找好朋友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6).指导朗读。a.教师范读。b.同学扮演诵读。
2.细读第二自然段。
(1).同学自由读。
(2),笋娃娃多可爱呀!(引导同学感知“裹”、“浅褐色”、嫩生生“)
(3).指导朗读:假如让拟抱一抱这个白白胖胖的娃娃,你会感到怎样?
(4).看着图,你感受到了什么?(媒体演示春笋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生长的情景)
(5).指导朗读第二、三句。a.同学自由读。b.指名读,师生从语态、表情、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c.配乐齐读。
3.回归整体,指导诵读。
(1).配乐齐读。
(2).你能用自身的话来夸夸小春笋吗?
(3).指导背诵。a.媒体演示,教师范背,同学小声跟
背。b.同桌互相演诵。c.指名试背。d.配乐齐背。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口头组词、扩词。
3.识记字形,认识新偏旁:
冲、破: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声、笑:采用比较的方法识记。
4.按笔顺描红。
5.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1.春笋 再
一 突破 掀翻向
节 迎着 笑 上 冒 长 又
春笋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新词。
2.理解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
精读第二自然段,通过朗读、表演,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
教学用具:
鲜笋、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把《春笋》的课文读通顺了,还学会了几个生字,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学得怎么样?有信心的小朋友就大胆地举起小手。
2.出示词语:春雷唤醒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冒出来浅褐色。
裹着娃娃迎着春风生长嫩生生笑声外衣(开火车读)。
3.这节课老师带大家一起去看看春笋是怎样生长的。
二、精读、体会。
1.精读第一段。
(1)春笋原本睡在又黑又冷的泥土里,那么是谁把它唤醒的呢?它又是怎样从泥土里出来的呢?(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谁唤醒了春笋?是的,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听听春雷公公的声音吧。[播放:雷声]。
(3)你觉得这雷声怎么样?这么响的雷声,怪不得能把在泥土里睡觉的春笋给唤醒呢!(点击:唤醒)。
(4)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指导朗读第一句)。
(5)它们醒过来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点击:冒出来)。
它们从地里冒出来时劲儿可大了!看得出来吗?(点击:冲破掀翻)。
冒出来的春笋多吗?是一起冒出来的吗?哪个词语说明了这些?(点击:一个一个)。
(6)这些春笋冒出地面时气势强大,生命力多顽强呀!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好吗?小朋友们朗读时尤其要抓住这几个描写春笋顽强生长的动词。(板书:冲破掀翻冒出来)(自由练读第二句话)。
(7)指名读,集体评议。
(8)齐读第一自然段。
(9)这一自然段把春笋在春雷公公的唤醒下冒出泥土的情景写得多生动呀!
我们来试着把它背下来吧,好吗?老师给你们一些帮助。(出示填空,学生借助填空自由试背)。
(10)指名背诵,要带着感情。
(11))现在,我们都来做小春笋,好不好?边背诵第一段,边做动作。快,蹲到地上。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小春笋冒出来了,它们长什么样儿,是怎样生长的呢?(出示第二自然段)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实物]看,它是什么颜色的?
谁来剥剥它的外衣?[学生体验剥笋]哎呀,这衣服穿得可真多,一层一层的,包得多紧啊,课文中用了那个词?(点击:裹)。
请小朋友们看看周围这些高大的竹子,和它们相比,这些刚从泥土里冒出来的小春笋可真像……(娃娃)它们是多么娇嫩,多么可爱呀!书上说是怎样的娃娃呀?(点击:嫩生生)。
(3)你喜欢这嫩生生的娃娃吗?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第一句)。
(4)小春笋冒出了地面,是怎样生长的呢?请大家再好好读读第二自然段。
(5)小春笋长了几节?长长停下来了没有?向哪儿长?是啊,它们就是这样一节,……(边做手势)真是蓬勃向上,永不满足!
(6)能读好这两句话吗?(指名读)。
(7)它们怎么会长得这么好,这么有力呀?(指名读相应的句子)。
是啊,被春风吹一吹,很舒服,就向上--长一长,被阳光照一照,好暖和,就又向上长一长,在春雨里“咕嘟咕嘟”喝了个饱,就又向上长一长。春笋就是这样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板书:向上向上再向上)。
(9)我们连起来读好这一段,好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10)指名比赛读,齐读。
四、教学生字。
2.出示生字:笑节再。
3.自学生字笔顺,指名书空生字。(重点强调“笑”的下面不是“天”,“再”的笔顺)。
4.教师范写一遍,强调笔画的运笔和位置,学生按照正确笔顺进行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春笋教学设计篇十二
《春笋》是一篇抒情散文,它描写春天到来之际,春笋破土而出,向上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竹山的春色、竹林的后代春笋的赞美之情。
文章开头以“我爱竹山,我爱竹林,我更爱竹山的春色,竹林的后代春笋!”直抒胸臆。
接着重点描写了春笋在春雨的滋润下,拔地而起,破土而出的过程。
春雨中,烟雨迷蒙的竹林中正孕育着一种生命,“地里的笋芽儿如同婴儿吮着母亲的乳汁,吸呀吸,积聚着力量”,等待着生命力勃发的那一刻。忽有一夜,春雷“唤醒”了的春笋,它以一往无前、不可阻遏的气势破土而出,“冲破地皮蹦出来,顶开沙砾冒出来,穿过石缝钻出来……”在充满顽强生命力的春笋面前,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得了!因为春笋“浑身充满力量,比钢钎更刚强,比风钻更锋利。”
整篇文章语言清新,抒情性强。文中大量使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且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非常适合朗读训练。
这篇课文是本册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读课文展开想像。这篇文质俱佳的散文不仅十分适合学生的朗读训练,同时教材的本身还留有一定的语境,为学生的想象留下了一片空间。教师可抓住教材的这个特点,让学生在充分地读文后,以课文内容为依托大胆想像,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说话,又培养想像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在识字方面,通过一年半时间的学习,学生基本具备了字词的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也能自主运用一些识字方法来记忆字形。但这并比意味着教师可以放弃字词教学,将此任务全部推给学生。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容易混淆的字形、字音的教学。尤其这一课的音形易混淆的字词较多,教师可运用归类、辨析、比较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在阅读方面,一般状况下,多数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但此篇课文生字较多,词汇较丰富,且句子也颇有特点,加之语言优美,很容易导致学生一开始就情感朗读,而忽视语句的正确性。因此,教师朗读指导时应注重坡度:正确是前提,感情朗读是目标。
语言训练方面,学生已有了一些语言的积累。借助想像,创设语言训练的契机,在培养想像能力的同时,让更多的学生乐于说,敢于说,最终善于说才是根本。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在阅读中认识生字“笋、墨、弦、桑、婴、乳、汁、拔、浴、竞、材”等11个生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笋、拔、浴、竞、材”5个生字,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词语若干。
本课文需在阅读中认识生字“笋、墨、弦、桑、婴、乳、汁、拔、浴、竞、材”等11个生字,字音、字形易错的不少,但是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应该作必要的归类,如字音中需正音的为:桑叶,乳汁,成材(平翘舌音区分);婴儿,竞争(前后鼻音区分);琴弦(易错音)。字形中须辨析的有:拔?拨;竞?竟。本课好词较多,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比较适合。
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书写学习,应该已经积累了一些书写规则,大部分同学都已学会了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比例,所以在写之前可以不用像以往教师说,而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但毕竟还有一些学生对汉字结构的把握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注重演示的同时,当学生书写时,教师应加强巡时,及时纠正学生书写中的错误和不正确的写字姿势。
目标二:能根据课文内容,找出描写春笋顽强生长的句子,并能圈出动词。
“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很有必要。本班学生已有了划句,圈词的基础。本篇课文要划的句子和圈出的词语均较明显,不是难点。但教师仍要关注学生此习惯的养成。
目标三: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挑选自己喜欢的小节背诵。初步体会竹笋不怕困难顽强生长的精神,体会作者对竹笋的喜爱之情。
由于这是一篇抒情性散文,既适合朗读,又适合积累,所以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我们将目标最终定位情感朗读,并能积累一些语段。但这一切必须建立在读通、读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研读,体会竹笋不怕困难顽强生长的精神,体会作者对竹笋的喜爱之情的基础上。
目标四:能依据课文内容,展开想像:春笋破土而出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借助媒体,在反复读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激活内在的情感,由衷地产生对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产生敬佩之情。同时,教师通过移情思考,让学生将自己想像成一棵刚破土而出的春笋,依托现实中已有的生活经验,多感官的引发其想像的空间,最终使学生能多角度的对春笋出土后的情境进行简单的描述。
春笋教学设计篇十三
1.学会16个生字,田字格上的7个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了解春笋冲破重重障碍,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学习春笋努力向上的精神。
学会16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了解春笋冲破重重障碍,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竹笋、竹子、课前指导观察、生字词卡片、课件等
2课时
1、认识16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会写3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读正确)
(一)教学内容:导入、认识春笋
(二)完成目标:认识春笋
(三)教学过程:
1、小朋友们,现在已经是春天了,万物复苏,大地更新。小春笋也悄悄地生长出来了。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现卡通式的春笋娃娃。这就是春笋,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的?
4、知道春笋的一些小知识吗?教师作适当些补充。
3、(播放竹子的图片)这是春笋的爸爸妈妈,春笋是它们的娃娃。春笋慢慢地就会一节一节地往上长,长成竹子。
(边讲边播放课件:春笋一起争着向上长的情景。)
4、喜欢春笋娃娃吗?打开书,去读一读课文。
春笋教学设计篇十四
《春笋》是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课文,写的是春笋在美好的春天到来之际,破土而出,旺盛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了春笋不怕困难,顽强生长的生命力。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节奏感强。
教学札记:
教学过程中,我利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认知方式来丰富读的内涵,使受教育者能保持盎然的兴趣和不时创造出的快乐。
一、以画激趣——促读。
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动画效果,将春笋如何醒来,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在春风、春雨中,一节一节,向上向上快乐地成长形象地再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产生亲自前往看一看,读一读的兴趣,为有感情地朗读开启了成功之门。
二、以演抚情——带读。
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来演绎文中情节,可以使他们对之产生亲切感,就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的体验。课文所描述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会使他们特别兴奋,情绪热烈,印象深刻。“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扮演春笋的小朋友们伸伸懒腰,悠悠醒来,一个一个猛然起立,“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冲破”、“掀翻”需要何等的力量啊!此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激情被带出,再来读这段话,效果势必不一样。
三、以想拓意——助读。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通过想象可扩展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涵,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拓展思维,能丰富语言文字的情感内涵,弥补文字描述的局限与干涩,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这般的图、演、想,不仅是认知形式上的灵活多变,而是感悟手段的多样化。它使学生在近似游戏的活动中喜爱读书,乐于读书,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所获。
春笋教学设计篇十五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3、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
一、揭题导入(4’)。
1.谈话;小朋友,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来了,大地妈妈的孩子都被唤醒了,开始生长.经他们装扮,大地妈妈可漂亮了。(师版画春笋,导人课题)(看课文动画片)。
谜语导入:头戴尖尖帽,身穿节节衣,年年二三月,脑袋钻出地。这是什么呀?
2.揭题: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春笋》。(注意“笋”是平舌音)。
二、初读课文(16’)。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读.。
3.交流学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词.(“笋”、“再”是平舌音;“迎”是后鼻音;“声”、“冲”是后鼻音,也是翘舌音;注意“块”、“外”声母之间的区别。)。
(2)指名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小节读给大家听听.(师生共同评价、正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再自由练读;接着,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评价。)。
(3)指导读长句。
a、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b、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4、用老师的方法再读一读课文。
5、老师和学生赛读课文。
三、学习写字(20’)。
l、认识新偏旁:士字头,两点水,石字旁,夕字旁。
2、观察“声、节、笑”.说说注意点。
3、你觉得哪两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老师帮忙吗?
4、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5、学生描红仿写。
6、师生共写习字册上的生字,注意笔顺和间架结构。
7、学生扩词,师生共同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细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读懂课文的内容。
3、春笋那不断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3’)。
1、抽读生字卡片。
2、选择正确的读音。(题目略)。
二、学习第一段(12’)。
1.整体感知:教师引导下师生一起读读课文: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
2.“唤醒”(音)训练说话:早上常常是谁唤醒你的?他是怎么唤醒你的?
3.我们来做雷公公唤醒小春笋。
4.带表情读第一句.。
6.多么热闹的春日呀!可是有一只小春笋还没睡醒呢!你准备请谁来唤醒它?
7.再读第一句.。
8.(师板画)它们冲破——“它们”是指谁?
9.指导读: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冒出地面,这种生长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呀!(冲破、掀翻、冒要有力)(抓住“冲破”、“掀翻”、“一个一个”、“冒出来”等词语体会春笋生命力的顽强)。
10、课件展示,教师指导朗读。
春笋教学设计篇十六
2、歌表演:《小春笋》。
【教学目标】。
1.运用连音和非连音的唱法,来歌唱《小春笋》,从而表达孩子们对春天的热爱和在祖国母亲哺育下茁壮成长的真挚情感。
2.通过让学生歌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以“春天”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所蕴涵的快乐情绪,进一步增进对音乐和生活的热爱,能熟练演唱歌曲《小春笋》。
【教学难点】。
唱准四、五度音程。
【教具准备】。
钢琴、音像资料、多媒体。
【教学过程】。
二.音程练习。
(出示课件1:在春天姐姐的怀抱里,小春笋慢慢地长成一棵棵竹子。屏幕下方注明音高随之有所变化)师:同学们,小春笋和你们一样,在春天姐姐的怀抱里一天天的长大,你们看(带领生看一看,唱一唱,练一练)。
三.学唱歌曲《小春笋》。
1.(出示课件2:大屏幕随着《小春笋》的音乐放映自定义动画并显示歌曲词谱)。
2.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生合着拍子轻声跟唱。
3..朗读歌词,要求咬字清晰,声音连贯。
4..师带领学生用较慢速度视唱歌谱,这时师应特别注意学生的音准问题,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a谈话,鼓励学生当一名小老师,教大家学习歌谱。
b.跟琴默唱旋律。
c.指导学生击拍正确视唱歌谱。
d.跟琴正确的填唱歌词。
四.歌表演。
五.课堂小结。
春笋教学设计篇十七
背景:
这篇课文是本册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读课文展开想像。这篇文质俱佳的散文不仅十分适合学生的朗读训练,同时教材的本身还留有一定的语境,为学生的想象留下了一片空间。所以我抓住教材的这个特点,让学生在充分地读文后,以课文内容为依托大胆想像,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说话,又培养想像能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1)师:你听到了什么?又看见了些什么?
(2)指名回答。要求:句子完整,表意清楚。
3、揭示课题,齐读。(读准字音,尤其强调“笋”是平舌音)。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我爱竹山,我爱竹林,我更爱竹山的春色,竹林的后代——春笋!
(1)指名读句,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导读好句子。
2、师:作者那么喜欢竹山、竹林、竹笋,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自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竹山”、“竹林”、“竹笋”,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请找到相应的句子,认真地读上几遍。
(三)深入学习,体会感悟。
l学习第二小节。
1、
2、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师引读:春日里,春雨蒙蒙,我看见——;我听见——;还有那地里的笋芽儿——。
4、出示:春日,春雨蒙蒙,绿油油的竹山,翠生生的竹林,像一幅烟雾迷蒙的水墨画。
(1)读句。
(2)媒体出示水墨画,并与景物对比,体会春雨中竹山竹林之美。情景中理解“春雨蒙蒙,绿油油,翠生生”的含义。
(3)指导读句,
6、春天的竹山烟雾缭绕,真美啊!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自由读,齐读)。
…………。
(四)创设情境,朗读背诵。
1、此时此刻,你想对春笋说些什么呢?
2、再次,配乐朗读课文(也可播放媒体),学生想像诗中描绘的情景。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大声朗读。
【分析】:阅读兴趣,成功的起点。
语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我们能使阅读变“苦”为“乐”,就会“读”得轻松愉快,“读”得扎实牢固。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我首先以情感人,引起共鸣。小学生情感发展容易受到老师语言、神态的感染,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语言神态等感召效应,引起学生的情感转移,最终能达到共鸣的学习效果。揭题时,我以媒体配以优美的乐曲引领学生进入诗画般的境界。春雨中,绿油油的竹山,翠生生的竹林,宛若一幅烟雾迷蒙的水墨画:山涧清泉流淌,鸟雀枝头欢鸣,山花舒展娇艳的花瓣,微风拂过,松柏婆娑……又有那晶莹的小水珠渐次滚落在地上,渗入泥土。忽有一夜,雷声响起,于是孕育了很久的笋芽儿迫不及待地探出脑袋,一片,一大片。置身于如此美妙的画面中,自然有了独特的感受。“披情入文”的极好时机终于到来,读成了一种渴望,一种期待。自然“披文入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作为低年段的学生,对直观、形象的教学更感兴趣。扮作春笋,演演出土时的动作,借此理解动词的含义;想像出土后的情景,进行说话训练,都是学生们乐意去做的,有了兴趣才使乐学变为了会学。
例
背景:
这篇课文是本册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读课文展开想像。这篇文质俱佳的散文不仅十分适合学生的朗读训练,同时教材的本身还留有一定的语境,为学生的想象留下了一片空间。所以我抓住教材的这个特点,让学生在充分地读文后,以课文内容为依托大胆想像,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说话,又培养想像能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1)师:你听到了什么?又看见了些什么?
(2)指名回答。要求:句子完整,表意清楚。
3、揭示课题,齐读。(读准字音,尤其强调“笋”是平舌音)。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我爱竹山,我爱竹林,我更爱竹山的春色,竹林的后代——春笋!
(1)指名读句,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导读好句子。
2、师:作者那么喜欢竹山、竹林、竹笋,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自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竹山”、“竹林”、“竹笋”,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请找到相应的句子,认真地读上几遍。
(三)深入学习,体会感悟。
l学习第二小节。
1、
2、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师引读:春日里,春雨蒙蒙,我看见——;我听见——;还有那地里的笋芽儿——。
4、出示:春日,春雨蒙蒙,绿油油的竹山,翠生生的竹林,像一幅烟雾迷蒙的水墨画。
(1)读句。
(2)媒体出示水墨画,并与景物对比,体会春雨中竹山竹林之美。情景中理解“春雨蒙蒙,绿油油,翠生生”的含义。
(3)指导读句,
6、春天的竹山烟雾缭绕,真美啊!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自由读,齐读)。
…………。
(四)创设情境,朗读背诵。
1、此时此刻,你想对春笋说些什么呢?
2、再次,配乐朗读课文(也可播放媒体),学生想像诗中描绘的情景。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大声朗读。
【分析】:阅读兴趣,成功的起点。
语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我们能使阅读变“苦”为“乐”,就会“读”得轻松愉快,“读”得扎实牢固。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我首先以情感人,引起共鸣。小学生情感发展容易受到老师语言、神态的感染,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语言神态等感召效应,引起学生的情感转移,最终能达到共鸣的学习效果。揭题时,我以媒体配以优美的乐曲引领学生进入诗画般的境界。春雨中,绿油油的竹山,翠生生的竹林,宛若一幅烟雾迷蒙的水墨画:山涧清泉流淌,鸟雀枝头欢鸣,山花舒展娇艳的花瓣,微风拂过,松柏婆娑……又有那晶莹的小水珠渐次滚落在地上,渗入泥土。忽有一夜,雷声响起,于是孕育了很久的笋芽儿迫不及待地探出脑袋,一片,一大片。置身于如此美妙的画面中,自然有了独特的感受。“披情入文”的极好时机终于到来,读成了一种渴望,一种期待。自然“披文入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作为低年段的学生,对直观、形象的教学更感兴趣。扮作春笋,演演出土时的动作,借此理解动词的含义;想像出土后的情景,进行说话训练,都是学生们乐意去做的,有了兴趣才使乐学变为了会学。
春笋教学设计篇十八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体会春笋的`勇敢、顽强和向上生长的快乐,激发学生积极上的良好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春笋的勇敢、顽强和生长的快乐。
多媒体课件。
放音乐:小朋友,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春风轻轻地吹着,春雨沙沙地下着,有个小娃娃想从地里钻出来,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欢迎它吗?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再次欢迎它的到来!
(春笋图象:你们知道我的名字吗?)师:快和它打个招呼吧!
你们会写春笋娃娃的名字吗?看老师写,小朋友可以跟着书空。听,春笋还要对我们说悄悄话呢。(春笋: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快乐的笋娃娃。我想邀请你们加入我的行列,你们愿意吗?)。
1、学习第一句。
(1)现在你们这些可爱的小春笋正睡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睡的可香可甜啦!学生趴在桌上闭眼。
(2)放雷声:咦?笋娃娃,你们怎么一下子都醒了?
聪明的笋娃娃,雷公公刚才对你说什么了?学生想象说话。
出示句子: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
指名读,评读(有力,表情,动作)齐读。
2、学习第二句。
(1)外面的世界这么美丽,这么热闹,小春笋,你们还愿意在黑黑的泥土里呆着吗?
可是,你们的头上压着厚厚的泥土,还有坚硬的石块,难道你们不怕吗?
(2)引读出示:我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自由读,比一比,谁勇敢,谁坚强!
指名读,开火车读,教师评价。
(3)看到你们这么勇敢,老师也想来帮你们一把。范读,
(4)现在有没有感觉增添了力量?相信你能读得更好!
指名读,评读:加上动作,会比老师读得更勇敢呢!祝贺你小春笋,终于从地里冒出来了。你真了不起,能战胜坚硬的石块!
(6)想象说话:小春笋,你冒出地面后,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
渡:出土的感觉多好啊,祝贺你们,小春笋,终于凭着自己的勇敢坚强冒出了地面!
1、学习第一句。
(1)小春笋,你长得什么样子啊?自由发言(形状、颜色)。
(2)观察真仔细,我们来看出示: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指名读,评价(声音、站姿)。
(3)笋娃娃,老师可喜欢你们了,想赞赞你们的样子。
师:春笋穿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老师读得怎么样?
这样改好不好?集体讨论。
听得真认真,看来这个字还真不能改。老师再来读一遍。范读。
指名读,评读(表情、动作)。想读的一起读。
2、学习第二句到第四句。
(1)笋娃娃虽然探出了尖尖的脑袋,冒出了地面,但他们并不满足。他们是怎么做的呢?请小朋友仔细看,认真听!
(2)小春笋就是这样快乐地、有力地生长。你们看——出示:我们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
有信心把这快乐用朗读告诉大家吗?请小朋友四人一组自由反复地读这三句话,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四个人比一比。准备好了就举手!
指名上台赛读。自评:你很自信,你认为自己哪儿读得好?师评。
希望小朋友也能认真读书,不怕困难,充满自信地和困难作斗争,像春笋一样茁壮成长。
(3)让我们和春笋一起长大,一起读,出示:我们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齐读,分组读。
(5)祝贺你,小春笋,不,现在你们是一棵棵挺拔的竹子了。你们长大了,这里就变成了一片茂密的竹林。风儿吹过,我仿佛听到了你们快乐的歌唱呢!让我们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体会长大的快乐吧!出示:我们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我们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齐读。
想亲眼看看春笋的生长过程吗?完整欣赏课件。
小春笋,愿意把你的生长过程介绍给大家听吗?四人一组先说说,指名戴上头饰上来说。
春笋教学设计篇十九
《春笋》描写春天到来之际,春笋破土而出,向上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知识目标:认识17个生字,会写9个,学会4个偏旁部首;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能力目标: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春天之美。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春笋的热爱,对春天和大自然的赞美。根据以上目标,将全课分为两课时,第二课时重难点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春天之美。
第一课时。重点带领学生读通课文,学会部分生字,知道多音字“长”。初步掌握文中词语的意思,知道春笋长大就是竹子。
第二课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可爱的生字娃娃复习生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扫除学生阅读路上的"拦路虎",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训练。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通过自读、默读、齐读等方式,进入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以“这是一个怎样的春笋”为主题统观全文。
1、这是个对春天充满憧憬和向往的春笋。
创设生活情景:早上,爸爸妈妈是怎么唤醒你的?引导学生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理解"唤醒"就是"叫醒"的意思,体会春雷对春笋的关爱,并通过想象春笋听到呼唤时的心情,感受春笋对春天的憧憬和热切向往。
2、这是个可爱、幸福的春笋。
实物和图片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春笋的外形特点,促使学生快速准确的理解春笋长得"像嫩生生的娃娃"。认识春笋的外形特征。再联系春笋“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体会阳光雨露对它的滋养。
3、这是个不怕困难,有着顽强生命力的春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条件的可以动画演示春笋怎样“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没有的可以实物演示,它促使学生情不自禁的主动观察春笋破土而出的过程,从而建立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根据画面理解冲破、掀翻、冒是什么意思,结合文中“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语句,从中体会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从而突破重难点。
作业:书写本课生字,背诵课文,有兴趣地到百度以“竹笋”为关键字,了解相关知识。
春笋教学设计篇二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3、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4’)。
1.谈话;小朋友,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来了,大地妈妈的孩子都被唤醒了,开始生长.经他们装扮,大地妈妈可漂亮了。(师版画春笋,导人课题)(看课文动画片)。
谜语导入:头戴尖尖帽,身穿节节衣,年年二三月,脑袋钻出地。这是什么呀?
2.揭题: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春笋》。(注意“笋”是平舌音)。
二、初读课文(16’)。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读.。
3.交流学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词.(“笋”、“再”是平舌音;“迎”是后鼻音;“声”、“冲”是后鼻音,也是翘舌音;注意“块”、“外”声母之间的区别。)。
(2)指名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小节读给大家听听.(师生共同评价、正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再自由练读;接着,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评价。)。
(3)指导读长句。
a、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b、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4、用老师的方法再读一读课文。
5、老师和学生赛读课文。
三、学习写字(20’)。
l、认识新偏旁:士字头,两点水,石字旁,夕字旁。
2、观察“声、节、笑”.说说注意点。
3、你觉得哪两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老师帮忙吗?
4、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5、学生描红仿写。
6、师生共写习字册上的生字,注意笔顺和间架结构。
7、学生扩词,师生共同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细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读懂课文的内容。
3、春笋那不断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3’)。
1、抽读生字卡片。
2、选择正确的读音。(题目略)。
二、学习第一段(12’)。
1.整体感知:教师引导下师生一起读读课文: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
2.“唤醒”(音)训练说话:早上常常是谁唤醒你的?他是怎么唤醒你的?
3.我们来做雷公公唤醒小春笋。
4.带表情读第一句.。
6.多么热闹的春日呀!可是有一只小春笋还没睡醒呢!你准备请谁来唤醒它?
7.再读第一句.。
8.(师板画)它们冲破——“它们”是指谁?
9.指导读: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冒出地面,这种生长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呀!(冲破、掀翻、冒要有力)(抓住“冲破”、“掀翻”、“一个一个”、“冒出来”等词语体会春笋生命力的顽强)。
10、课件展示,教师指导朗读。
春笋教学设计篇二十一
《春笋》描写春天到来之际,春笋破土而出,向上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知识目标:认识17个生字,会写9个,学会4个偏旁部首;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能力目标: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春天之美。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春笋的热爱,对春天和大自然的赞美。根据以上目标,将全课分为两课时,第二课时重难点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春天之美。
第一课时。重点带领学生读通课文,学会部分生字,知道多音字“长”。初步掌握文中词语的意思,知道春笋长大就是竹子。
第二课时:
一、图象激趣,温故知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可爱的生字娃娃复习生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扫除学生阅读路上的“拦路虎”,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训练。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通过自读、默读、齐读等方式,进入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三、多边互动,质疑探索。
以“这是一个怎样的春笋”为主题统观全文。
1、这是个对春天充满憧憬和向往的春笋。
创设生活情景:早上,爸爸妈妈是怎么唤醒你的?引导学生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理解“唤醒”就是“叫醒”的意思,体会春雷对春笋的关爱,并通过想象春笋听到呼唤时的心情,感受春笋对春天的憧憬和热切向往。
2、这是个可爱、幸福的春笋。
实物和图片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春笋的外形特点,促使学生快速准确的理解春笋长得“像嫩生生的娃娃”。认识春笋的外形特征。再联系春笋“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体会阳光雨露对它的滋养。
3、这是个不怕困难,有着顽强生命力的春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条件的可以动画演示春笋怎样“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没有的可以实物演示,它促使学生情不自禁的主动观察春笋破土而出的过程,从而建立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根据画面理解冲破、掀翻、冒是什么意思,结合文中“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语句,从中体会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从而突破重难点。
四、总结全文,书写生字。
作业:书写本课生字,背诵课文,有兴趣地到百度以“竹笋”为关键字,了解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