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回忆范文(16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从而更好地成长。怎样才能将一段复杂的内容简洁明了地总结出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端午节的回忆篇一
在年少时我很喜欢过端午节,因为端午节有好看好闻的香袋、五股线佩戴。那时候佩戴的香袋与五股线,都是母亲在农忙中抽时间亲手做的。
快过端午节时,村子里就会来一些卖香草与雄黄的人。他推着破旧的自行车,车把上挂着提包,边走边大声哟喝:“香草,香草,卖香草!雄黄,雄黄,卖雄黄!”这时,村子里女人和小孩便会迅速围拢过来。母亲听到卖香草的也会前去购买一些香草与雄黄,以便闲时给我们姐弟四个缝香袋。
缝香袋可是个眼力活,心灵手巧的自然缝得漂亮,眼力差的缝得就有点儿欠缺美观了。在我的眼中,母亲缝的香袋是最漂亮的。母亲缝香袋时,会先找来几种颜色鲜艳和几种不太鲜艳的碎布,还有雪白的棉花,然后再从大蒜头上剪下蒜梗,这样就可以开始缝香袋了。
母亲先把碎布片剪成各种形状,然后根据想要缝的香袋形状来缝线。首先会先缝大香袋,大香袋是最漂亮、最大气的,也是缝起来最麻烦的一种香袋。缝大香袋要用上三四种颜色的布片,还有多一些的.棉花与香草。那些布片在母亲的穿针引线下,很快就缝成了一个花样的正方形,不过这样正方形是双层的,而且留下一个小口子没有缝。那个小口子不是母亲忘记缝了,是为了好把裹着香草的棉花放进去。缝好后母亲就把带针脚的一方翻到里头,这样露在外面的就看不到针脚,然后拽一小团棉花,把棉花撕开一个洞将香草倒进去,之后用棉花把洞口堵上,最后塞进缝好的布袋里。此时,母亲就会把留下的小口子用最细的针脚缝上。缝好小口子,母亲会把一根线穿在香袋的最上面,然后拉着线的两头一拉将上面的两个角并在一起缝起来。这时,香袋就缝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给下面的两个角做花穗子。
做花穗子首先得把蒜梗剪成一厘米左右长的小蒜梗,然后把各种颜色的布剪成一厘米左右的小正方形,接下来把三四个小正方叠在一起用针线穿起来,然后穿一个小蒜梗,之后再穿几个小正方形花布,再之后又要穿一个小蒜梗。如此这般按规律穿下去,一会就做成了一个长长的花穗子了。花穗子做好后,根据与香袋相衬的尺过截成三截,然后在香袋下面的两个角处各缀一个花穗子,再在两角的距离中间缀一个花穗子,至此,一个漂亮的香袋就做好了,剩下的就是给香袋配五股线了。
五股线是用红、黄、蓝、绿、白几种颜色的线做成的,做的方法就是把五种颜色的线像搓绳子一样搓和在一起,这就是五股线了。五股线除了用来缝到香袋上便于佩戴到脖子上或衣服上,还要绑到手腕上和脚腕上。母亲说在端午节那天佩戴香袋和绑五股线可以驱虫避邪消灾免难,所以母亲做起香袋和五股线来丝毫不含糊。母亲还说,五股线要等到阴历六月六才能剪掉,剪掉后要扔到流水道口那里,那五股线会在流水中会变成神奇的小蛇,保佑小孩子常年不被虫子咬。
母亲除了缝大香袋外,还会缝鸡心香袋、小红辣椒香袋、紫茄子香袋等等。它们的做法与大香袋大同小异,只不过形状不同而异。总之,母亲会变着花样给我们缝香袋,好让我们欢喜地佩戴在身上。
到了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母亲就一个一个的帮我们佩戴香袋和绑五股线。我们姐弟四个可以在母亲缝的香袋中挑选自己喜欢的香袋佩戴。我和二妹、三妹都欢喜挑选了自己喜欢的香袋,欣喜地放在鼻子上闻着香气。弟弟并不积极挑选,只是站在一旁笑着看我们。母亲给我们姐妹仨人佩戴好香袋和五股线后,就拉过弟弟给他绑五股线,然后会挑一个颜色不怎么鲜艳的香袋给弟弟佩戴上。弟弟拿起香袋放在鼻子上闻了闻后,脸红红地把香袋藏到了衣服里。
端午节的早上母亲会早早地叫醒我们,小鸟已经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此时,父亲已经从地里割回来了艾草,并把艾草捆成一束悬挂在门边。父亲说,艾草可以驱邪,我长大后才知道,有一句诗:“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母亲已经煮好了鸡蛋与蒜头等着我们洗脸刷牙,不过那天洗脸可不是像往常那样用清水来洗脸,而是用兑了清水的煮蒜水洗脸。母亲说,用蒜水洗脸好,可以祛毒气,所以那天我们洗过脸后都笑自己成了“蒜人”,因为身上散发着浓浓的熟蒜香气。
母亲给我们几个小孩子分好鸡蛋与蒜头,每个人的量都一样,不偏不向。母亲一个个摸着我们的头,亲切地说:“不管谁都得一天吃完哦!”父亲坐在一边眯着眼看着我们,开心地笑着。
我们领了自己的鸡蛋与蒜头后,都会争先恐后地送给父亲一个鸡蛋,并笑脸盈盈地送上一句祝福:“爸爸,生日快乐!”端午节那天正是父亲的生日,所以端午节对于我们家人来说更具有意义。
我们姐弟四人都会送给父亲一个鸡蛋,父亲见我们如此孝顺,自然非常高兴了,他收下“礼物”后便随手剥了递给我们吃,我们都摇摇头不要,父亲就会递给在一旁微笑着的母亲,母亲接了过去,把剥好的鸡蛋又递给了父亲。其实到了最后父亲与母亲也不过各吃了一个鸡蛋,父亲把收的“礼物”又放回到了饭桌上,等我们玩饿了就分给我们吃。
我最不喜欢吃煮熟的蒜头了,可母亲非盯着我吃,她说吃了煮熟的蒜头可以去掉身上的毒气,对身体健康有好处。无奈在母亲的监督下,我只好把自己领到的蒜头吃完,这才可以出去玩耍了。
我们并不会安安静静地吃,而是喜欢跟小伙伴们比赛碰鸡蛋。当两个鸡蛋同时碰在一起时,谁的鸡蛋破了,那就是败将;谁的鸡蛋没破,那就是将军。那天的小孩子在早上吃过一个鸡蛋后会在口袋里装上两个,去街上寻找比赛的对手。有时候,也会几个小孩子聚在一起一个一个的比赛,只到最后选出将军来。那场面热闹极了,胜利者仰着头开心地笑着,失败者会发出一声声叹息。不过,胜负不重要,还是好伙伴,比赛后我们一个个会并排着坐在一起,有滋有味地吃着手里的鸡蛋。
母亲会亲手为父亲做长寿面,面自然是母亲最拿手的手擀面了,我们几个小孩子和母亲会陪着父亲一起吃长寿面。母亲说,我们一起吃替父亲“咬灾”,意思就是把父亲所有的灾难一起给咬没有了。
母亲会把兑好了的雄黄酒端过来,让我们一个一个坐好,母亲用雄黄酒耐心地给我们几个{耳朵、鼻子等。她说,用雄黄酒{过之后小虫子就不会往耳朵、鼻子里面钻了。
后来我们长大了,也知道害羞了,就不愿意佩戴母亲做的香袋了,母亲也就很少做香袋了,而端午节这天母亲依然会煮鸡蛋与蒜头,叮嘱我们要吃鸡蛋,要用蒜水洗脸,依然会为我们{雄黄酒,我们依然会给父亲送“礼物”。
端午节的回忆篇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很多传统佳节,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端午节快到了,你知道怎么写一篇端午节作文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回忆端午节作文怎么写”,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放假六天,我们有幸回到老家,这是我自出生以来在家乡度过的第一个端午节!
离家门口还好远呢,我就发现院门上插着一大把碧绿秀颀的艾叶,妈妈说门口插艾草是多年以来老家人端午节的风俗,据说艾叶能灸百病,而且还能防止毒虫入屋。一进厨房,就闻见粽叶的清香和糯米的味道,哦,原来是外公外婆正在有条不紊地包粽子啊。青青的大竹叶,红红的豆沙馅,还有白白的浸糯米,一看就能勾起人的食欲。只见外婆手脚麻利,将粽叶卷成一个锥形,满满一勺的糯米灌满粽叶的三分之一,然后再放三分之一的粽馅,接着又将空着的地方用糯米填满,再拿剩余的粽叶把上面的缺口一盖,多余的竹叶就顺着粽子的边沿慢慢绕过去,直至整个粽身被服服帖帖的包裹起来,最后,细长的棕榈叶派上了关键的用场,它就是捆绑粽子最好的天然的绳子——之后,一个小巧玲珑结结实实的粽子就完成了。粽馅分好多种,根据个人的口味添加,咸的有腌肉和香肠,甜的有蜜枣和豆沙。
我想:这还不容易吗?我胸有成竹的提出了要帮外婆包粽子,我试着包了几个,但是粽子一到我手上就不那么乖巧听话了,不是馅料放的太多就是糯米外泄,而且由于捆绑的力度不够,所以,我包出来的粽子显得是那么的笨拙无形,外表很难看,动作不麻利没有外婆包的好看,也没外婆包得娴熟,最后想想还是放弃吧!
中午时分,太婆手里端着一口碗过来了,我很好奇的问她碗里是什么东西,太婆边告诉我这是雄黄酒边拿艾草蘸着雄黄酒洒到我和弟弟的身上,还有院子屋里的每个角落。妈妈给我解释说雄黄酒有辟邪和杀毒的功效,在孩子的身上喷洒雄黄酒的寓意是让孩子远离邪气,顺利成长的意思。
我只知道端午节和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没想到老家的端午节还有那么多风俗啊,真的很有意思!
几个小时之后,喷香的粽子就上桌了,就着可口的蔬菜点心,品尝着家乡的美食美味,大人们谈笑风生,孩子们嬉戏玩耍,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端午节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三大传统节日之一,“五”通“午”,端午节又名“端五”,另外又称“端节”,“午日”、重五。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楚国伟大的诗人屈原。相传在五月初五这天,屈原投汩罗江自尽,人们怕屈原的尸体被咬龙水兽吃了,因而纷纷划船下江捞救。
可是河水很急,早已不见屈原的身影了,于是人们往江中投饭团,外系五彩绳,鸡蛋等食物,让蛟龙水兽有东西吃,就不会伤害屈原了。渐渐地就流传着在端午节这天要划龙舟、包粽子的习俗了。
以前的端午节我没什么印象,可是今年的端午节,一大早妈妈就端来一盆香喷喷的粽子,一个个清翠清翠的。粽子的形状有棱形的、四角形的、有肉粽子、也有八宝粽、还有碱粽等各式各样的。看上去真不错。闻着粽子的香味,我馋得直流口水,迫不及待拿了一个粽子,剥开粽叶,哇!里面包了肉,香菇、小虾米等佐料,味道一定好极了。
我们一家人围着吃粽子,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感觉好温馨!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他气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罗江。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来纪念屈原。大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才每年都过端午节。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妈妈。所以每年过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许多粽子。我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准备工作就做好了。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把两片叶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夹在中间,把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雉体的模样,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夹几个枣,最后把叶子用线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个老佛爷在睡觉。等她把粽子包完后,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虽然我妈妈包的粽子的原料极其简单,但是包出来的粽子却是香喷喷的。香得使你只要一闻到味,就会挑起你的食欲;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我每当吃粽子时,总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说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妈妈包粽子有什么“秘决”,每次包的粽子总是香喷喷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馋诞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当然也少不了赛龙舟哟!
威声,使水手们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多么壮观、激烈,可以说是独一无二,是端午节传统的象征。
吃粽子、赛龙舟,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0__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有端午节、重阳节、春节、中秋节……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传说是为了纪念历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每到五月初五人们都有吃粽子,插艾叶菖蒲,赛龙舟,饮雄黄酒的习俗。
我喜欢吃粽子,也喜欢看包粽子。今年的端午节嘉信茂广场举办了一个包粽子比赛的活动,我妈妈帮李奶奶报了名。我们组成了一个助威团,成员有我和爸爸妈妈,还有我奶奶,奇奇和夏勇叔叔。浩浩荡荡的来到了比赛现场。
好家伙,参加比赛的奶奶可真多呀,一个个信心十足,跃跃欲试。主持人宣读完比赛规则:五个人一组,六分钟的时间,看谁包得多,又不洒米,还要外型美观。包粽子比赛正式开始了,不一会儿时间有的奶奶包了十一个粽子,有的奶奶包了六个粽子,有的奶奶包了喇叭型的粽子,有的奶奶包了枕头型的粽子,比赛非常激烈。终于轮到李奶奶上场了,我们怀着紧张的心情看李奶奶比赛。开始比赛了,只见李奶奶拿了两片粽叶卷成了一个喇叭形状后,左手拿着卷好的粽叶,右手放了两勺米,然后一包小粽子就出来了。李奶奶又赶紧把绳子的一头用牙咬住,另一头围着粽子绕了两圈,一用力,绳子断了。李奶奶开始有点手忙脚乱了。我们就给李奶奶加油鼓劲,她很快调整了过来。比赛结束了,李奶奶本来包了八个粽子的,可是一个还没扎绳子,另一个一提起来就把米洒了一地,所以只能算包了六个粽子。最后评奖的时候李奶奶得了一个参与奖。
这个端午节我们大家都过得很开心,很快乐。我喜欢过端午节。
又是一年五月五,又是一个端午节。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前插一束艾叶,他淡淡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使人闻着,感觉神清气爽,淡淡的清香把我的思绪回到了从前。
十年前,我才四岁,外婆在五月五这一天在房门上插上那么一束叶子很长的叶子。我问外婆:“外婆,这是什么?”“这是艾叶。”外婆一边说一边插艾叶。“为什么要插艾叶?”我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是为了避邪。”外婆边说边从凳子上下来,走进厨房去了。我也跟在外婆的后面,走了进去。
只见桌子上有几片比刚才插的艾叶还大很多的叶子。只见外婆从众多叶子中抽出三片,迅速折成了一个三角体,把像米的东西倒进去一些,但这种米比较小,然后外婆抓几个板栗和拿一些切好的肉放进去,然后再把剩下的叶子绕着这个三角体转。
从旁边的绳子抽出一根,把三角体绑起来。按照这个步骤做了十几个,放到蒸笼里,开始蒸这个东西。“外婆,这是什么?”“这是粽子,很好吃的。”“为什么要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这个爱国诗人是什么?”“孩子,你还小,等长大了,你就知道了。”
过了一段时间,外婆叫我去吃粽子,外婆为我掰开叶子,里面是个三角体,还有板栗、肉……我咬了一口,好香啊。
吃完了粽子,该去看龙舟了。外婆把我带到了河边,只见河边站了很多人,大家都在大声助威,只见河里有几条龙船,几个人在使劲地划着。
又是一年艾叶飘香。
端午节的回忆篇三
时令已进入了农历五月,卖粽子的忽然多了起来: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的粽子,外面包着的曾经鲜绿的苇叶煮熟后已成了黄褐色,牢牢地裹着里面的糯米,还有各种各样的馅。虽说苇叶颜色已变,但那清香却逸散开来,那应该是粽子独有的味道,唤起人们心中的记忆,借此牵扯人们的视线。
小时候家里很穷,能吃饱饭就不错了,没有人会奢求吃上美味佳肴。那时的节日似乎只有春节家里才过,父母太高兴了,可能会在中秋节时给我们几个孩子一人弄上一块月饼,至于端午节,我们的思想里是没什么概念的。虽说家乡哪里都是池塘,池塘里生满了芦苇,但对苇叶与端午节的关系我们却一直都不知道。每年端午时芦苇已长得一人来高,苇杆粗壮,苇叶肥硕,宽宽的,厚厚的,泛着碧绿的油光,看着怪着人喜欢的,有时忍不住会摘上几片苇叶编上一顶帽子(命名为帽子,只是有个大致样子,那外形实在有愧于这个名字),装模作样地戴上,还得用手扶着,恐怕一个不小心,那帽子就会四处飞散。有时母亲会让我们多采一些苇叶带回家,她用来铺屉。但那时小小的我从不知道苇叶还能用来包粽子,甚至对粽子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何止不知道粽子,甚至那时还可笑地把“粽子”与“凳子”两个词混为一谈。
知道粽子是从母亲的口中。母亲记忆力极好,口才极好,特别善于讲故事,什么样的故事到了她嘴里都那么生动有趣,总是让人听不够,我的童年似乎很多时候总是坐在母亲身边,听她那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现在回想起那些时候,我常常疑惑基本不识字的母亲是从哪里得来那些故事的呢?或许有听来的,有些可能就是她自己编出来的,只是母亲健在时,自己从没想过这个问题,更没问过母亲,如今想问也没处去问了,这也就永远成了一个谜。
早已忘了是什么缘由,母亲会讲到粽子,可能是她回想起曾经的生活,回想起粽子的甜美吧。母亲绘声绘色地说着,于是粽子的香味在我们头脑里弥漫开来:香喷喷的糯米,粘粘的,带着韧性,一粒粒被丝丝缕缕纠缠着;红艳艳的大枣,甜甜的,裹在米中,咬开粽子时会从里面露出来;而粽子外面包的竟是碧绿的苇叶,家乡到处都是的苇叶,只是这扁长的苇叶怎么可能裹住米呢?虽说母亲已说得很详细了,但我们那有限的想象力仍然不能想出粽子是什么样的,何以苇叶能包住米。虽然还是不知道粽子是什么样的,但关于粽子的美味想象却异常丰富起来,看到芦苇时就会忍不住想到粽子,幻想什么时候家里也能包上一次粽子,也能真的尝尝粽子的味道。
后来上学了,家里还是很穷,还是包不上哪怕一次粽子。可能是小学一年级吧,老师给我们讲了粽子的来历,说是为了纪念屈原跳江而亡。母亲虽然有许多故事,但她毕竟没上过学,认字太少,她不知道屈原,也不知道粽子的来历。当我把这粽子和屈原的关系讲给她时,她认真地听着,就如我们听她讲故事一样睁大了眼睛。母亲生在那个年代,没能上学,上学一直是她心底的痛,也正因为那个原因,她对我们上学非常支持,她不想让她的痛苦延续到我们身上。母亲听完我讲的粽子和屈原的故事后,非常郑重地说,哪年家里条件允许了,端午时一定要包许多粽子,既可以纪念那么好的官儿,又可以让我们几个孩子也尝尝粽子解解馋。
没想到母亲说这话不久,家乡就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很快家里的吃饭不成问题了,那一年端午节前,母亲不知从哪买来了米和枣,于是家里第一次要包粽子。
母亲吩咐我们兄妹几个采苇叶,告诉我们小心些,尽量找宽大些的叶子,别把苇叶弄劈了,想着粽子的甜美,我们几个兴高采烈地奔向苇塘。五月的苇塘如一片碧海,芦苇喜欢生得挤挤挨挨的,一颗颗颀长笔直,干相依,叶交叉相连,即使风来,也难钻入其间。我们拉开密密的芦苇,小心不把它弄断,拣肥大的叶片完完整整地摘下来,一片片码放整齐,在心里,这苇叶早已变成了粽子,裹满了白白的糯米,甜甜的红枣。
母亲把我们采回的苇叶又检查一遍,洗净表面的尘土,放入开水中微微汆了一下,翠绿的苇叶成了深绿色,却变得柔韧了许多,用手卷动再也不裂开,母亲把汆好的苇叶放入冷水中浸泡,端来早在大盆里泡好的米和红枣,找来洗好的稻草,开始包粽子。
母亲在左手中铺开三四片苇叶,用右手捞一把米,再加上几个红枣,上下左右折几下,扯过一颗稻草系上,一个严严实实的大粽子就包好了。我们几个在旁边看着,觉得母亲的手太神奇了,怎么那么几折苇叶就裹住了米呢?于是我们就吵着让母亲教,可能家里终于能包粽子了,母亲的心情也格外好,特别有耐心,一遍遍讲着,演示着,我们用心地学着,但终归是手太笨,不是苇叶根本包不住米,就是虽然勉强包在一起了,但不是这里漏了,就是那里破了。我们互相取笑着,互相鼓励着,于是满院子都是母亲的笑声,我们的叫嚷声。
虽说我们包的粽子丑陋异常,母亲还是给我们留了下来,并做了记号,说等粽子熟了时,让我们自己先挑自己做的吃,我们觉得自己也会做粽子了,都很开心。
粽子终于包完了,母亲把它们一个个码在大锅里,开始煮粽子。煮粽子可不是一件轻松事儿,五月天气已热了,母亲坐在灶前烧火,非常耐心地,身上都是汗。粽子里的米是生的,又被苇叶包在里面,要煮好久才会煮熟,包完粽子时已到了太阳快落山的时候了,母亲整个晚上就要守在灶前煮粽子。我们本来都在盼着吃粽子,就都围在母亲身边守着锅。母亲也不烦我们,一边烧着火,一边给我们说着谜语,讲着故事。我们的心情都在粽子上,母亲的故事再好也听不进去,总是不停地问母亲粽子熟了没有,还得等多久?母亲总是说过一会就行了,可是一直等到我们的眼皮开始打架,实在忍不住粘在一起时,母亲还在往灶里添火。于是粽子的香味飘进了我们的梦里。
第二天早上,在母亲呼唤起床的声音中我们睁开眼时,母亲早已摆好了饭桌,桌上是剥好的粽子,我们爬起来,一骨碌下了炕,就要去抓桌上的粽子。母亲挡住我们的手,让我们马上洗了脸,一起来吃。那粽子真的是太好吃了,又甜又香,吃得我们的小肚子都胀起来了,母亲不得不喝住我们,告诉我们再吃会生病的,我们在不舍中住了嘴,但眼睛还在那些粽子上转。
后来几乎年年都包粽子,我们对粽子也不再那么亲了,但还是喜欢吃母亲做的粽子,好象那粽子总带着母亲的味道一样。其实何止是母亲包的粽子呢,母亲做的任何一种饭,我们都觉得好吃,母亲确实手巧,似乎什么东西经了她的手,都会有滋有味的,只是后来母亲生了病,不能给我们做饭了,但她还会指挥我们做这做那,因了母亲的悉心指导,我们兄妹几个做饭的手艺都很不错。但母亲生病后,家里再也没有包过粽子,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工作了,没有时间去做那么麻烦的事,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都觉得自己不可能包出母亲那么漂亮那么好吃的粽子。家里不包粽子后,我也不再喜欢吃粽子了,本来我就不喜欢吃甜食,别人包的粽子与母亲曾给我们做的粽子好像味道差了许多,我对粽子也就彻底失去了兴趣。
今天母亲离开我已快十二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好像还如昨天看到的一样清晰亲切。走在街上,看到粽子时,我还是忍不住去看,去与记忆中母亲的粽子比较,但我知道母亲的端午节再也不会回来了,再也不会了!
端午节的回忆篇四
在九八年的一个五月,踏着麦浪成熟的金黄。迎着槐花盛开的馨香,一个女孩踏着五月的晨风。带着寻觅的梦想!踩着端午节的旋律。踏上北行的列车,编织着美丽的梦想!
在这个槐花飘香的季节,心儿再度远行,而远行中多份母亲的泪水。添份父亲的叮嘱!落在这片已经成熟的叶片心中。给心添份忧伤!系在父母的额头,在离别的话语中多份对家的留恋。
叶儿成熟的脉膊,都拥有自己的故事。而故事的开段与结束都要去编写,之所以远行:是自我而飘荡,自我而流浪,自我去寻觅,自我去圆橄榄绿的梦。
在清晨的薄雾中,看到父母送别的眼神。让心里有份心酸,有份对家的留恋。在简单的叮嘱中,心里多了几份酸痛。远行也有多次,可这次是为了走向围城的边缘。才知道离别是一份酸楚的开始!还有对亲人的思念。
带着朦胧的心情,踏上北行的列车。心里有一份迷茫!可坐上客车离开生我养我的土地。心里有份依恋,围绕在少女的情怀。等到了济南火车站,买去哈尔滨的火车票,在大厅里等晚上的火车,那是晚上七点一刻的车,到哈的时间是后天半夜。心里想;“到哪里大半夜,部队多远?我都不知道。”那怎么办呢!这是过来一位好心的列车员,说:“你可以去电报呀!”一语惊醒梦中人,在那时电话是很少的,只有bb机的响声。部队里也是在小卖店里有电话,还不给找人。那就是网络不发达的九十年代,书信传情的时代。等把东西让列车员帮我看着;我去邮局发了一份电报(可这份电报,等我到了半个月才收到)。让朋友接站,心里美滋滋地。就等着坐上列车去寻橄榄情!
等列车开出济南站,带着幻想的翅膀!编织绿色军营的开始,我想总有一天我要飞翔。一路的风景;迷恋少女的情怀。有欢笑也有烦恼!等夜幕拉长了心事,黑夜迷失了星辰。列车如一条长龙把我带到异乡黑色的土地上,半夜十二多点的时候列车到站。我带着欣喜来到出战口。可陌生的土地,陌生的人影!还有那半夜陌生的呐喊。让我有点惊慌涌上心头,眼前没看见熟悉的身影。有份失望,让我的暴脾气又在作怪。真想回头坐上列车回家,可又一想,可能电报还没有收到,还是....一切的瞎想涌上心头。耳边响起门口列车员的喊声,才打听柞树林部队离火车站有多远。列车员很热情的说,“很远!你一个姑娘家就别去了。在火车站旅馆住一宿,天亮再去吧!万一让坏人把你骗了,可咋整呢!”我也很累,就让他们领我上旅馆住了一宿。
第二天的太阳早早的唤醒了我。我踏着异乡的那缕晨风,坐上去部队的客车。想着那份相聚时的尴尬,听听没有来接我的原因。心里又是生气,又时想盼。在矛盾的心里上徘徊!第一次去部队有一种好奇的心理。等车开出市里,到了柞树林的部队管辖区。卖票员问去哪个部队,我说;“工兵营(81156)部队。”心里想我哪里去过吗?就凭一张照片的后影,知道部队的模样。等到了渡江团,他们告诉我:到来部队了。可我去问问;大门口站哨的士兵,说:“工兵营在前边。”我又坐上下一趟车往前走,等到老虎团的部队门口,我又问哨兵:“工兵营在哪里?”哨兵很礼貌的向我敬个礼,”把我的手整的不知放哪里好。到现在想起来还可笑呢!哨兵往后边靶场那边一指,说:“那就是工兵营。”我也看见那座新盖的楼房,就是朋友照片的身后吗。
来到部队的门口,告诉哨兵,我是来找人的。可部队的纪律很严格,不让外人随便进院里。我就成了一位在外飘摇的流浪人,等一切的盘问结束后。才有朋友带进院里,安屯在一楼连部里。等见到连长,指导员,还有那些大兵们。一排的眼神把你的心看透,让你的脸红到脚后,而那是一个营的兵呀!让一个少女透出羞涩的红晕,好像来了一个外星人。落在部队的大家庭里!
五月的东北,同我家乡一样的清凉。没有槐香的郊区,只有那橄榄绿的真情。同脚下的汗水,滋润: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顶着启明星而起,踏着北斗星而睡。响亮的歌声同哨声,响遍军营的每个角落。每个单调的日子,每位青春的年华谱写一首慷慨的军歌。一声:“军嫂”改变了我的一生,惊醒异乡五月的天空。
端午节到来,在军队过端午节很有意义。也很有特别的定义。因为部队上有纪律,家属来部队处了探亲就是结婚。要不就住几天就让走。所以过完端午节就是我们的结婚的日子。
东北的端午节是踏青的季节,同山东的清明节一样踏青。当清晨的第一次哨声响遍军营,听见战士们整齐的脚步声,叩响我的梦乡。清脆的鸟鸣赶早的晨露,天边那缕朝阳早早地睁开睡醒的眼帘。为那五月的天空洒落一份心情!东北的夏天亮的早,黑天也早。我带着对异乡的好奇,早早地踏着朝阳的光辉,来到离部队不远的苗圃,挖起野菜的心事,回来分享她的苦涩。踏着晨露打湿脚面的快乐!享受晨风的亲吻。怀揣少女美丽的情怀,做着诗般的梦。欣赏遍地的野花,温情的小草;愉悦的心情,陶醉的晨风。让我记起那个端午节的早晨,静静地走进自然。默默地留有记忆!封存在心底寂寞的角落。想你!
在部队过端午节很平常,如果是星期天让休息。如赶不上还是在吃饭前的那首歌中,闻到那淡淡地粽香。那是从市里的早市上买来的,小小地粽子;红红的枣核,甜甜的心情。勾起战士思乡之情。那是天南海北的一颗相思的粽香情。没有都市中的繁华之语!没有家乡的浓情。只有淡淡地遥寄一份对亲人的问候,一次军旅的端午节。一次过往的人生,书写一段唯美的回忆!多年后陪我慢慢地变老。
清翠的哨声惊醒。
熟睡那颗未落的晨辰。
在那片绿色的原野中。
清晨;是一首刚刚抒写的诗篇。
在这个军营的哨声中深展。
青春的年华。
在这片霞光中多一份风景线。
橄榄情:这首朴实的绿色。
在默默献身自我。
从不为大自然的绿而争艳。
只为自身的一方净士。
谱写自己的年华岁月。
在这个无人想起的角落。
有一颗颗的火花无比灿烂。
系在橄榄的绿色中。
与那星辰挂在天空照亮。
一方永有的家园。
用仅有的光辉点亮。
自己的里程。
与清晨同步。
照亮橄榄的绿地。
谱写一首心曲。
在清晨中飘翔。
(这首小诗书写九八年,五月二十一日清晨,哈军营)。
端午节的回忆篇五
或许,当匆匆岁月从指间流逝,当快乐与幸福都会随着跨年的钟声的一起飘散,当点滴的感动都会萦绕在心间。才会有种莫名的冲动,似压抑的心灵在这一瞬间释放。20xx,有太多的痛楚与欢笑;有太多的不舍与留恋,就让这一份百味的经历停在20xx的最后一天。带走的,只有那一份沉甸甸的回忆。
记得从20xx年第一天的跨年,晚上守着演唱会听过十二点的钟声,唱着“歌舞青春,拒绝长大的我们”,想着新一年的青春梦想,放飞新一年的希望。多么希望时间停留在那一刻活出真我的感觉,可惜毕竟我们还是要在学习中成长与历练,压抑着情感,何尝不是一种感悟与解脱。一种苦的回忆,或许是让我们更加笑着走过未来。
当我们的希望经历过无数次的磨练,无数次的竞争后,似乎已经变得暗淡无光,但我们依旧很淡然,很欢欣,因为即使梦想的前方迷雾重重,我们依旧可以在幸福中成长,因为我们有爱包围,有父母的呵护,朋友的倾诉,或许还会有眼泪……可我们依旧很坚定的往前走去,承载着我们的梦想自由飞翔。
释怀了苦与甜的回忆,我们的梦想在激情与刺激中飞扬,每一次比赛,每一次出游,每一次心情的释放,都能让想象中的自我回归现实。用尖叫和呐喊碰撞出的火花,总是那么的美,那么令人心碎。我不想用语言去描绘这种无与伦比的美丽,因为,每一个瞬间总是属于每一个人,那憧憬中的快乐,快乐中的回忆,难以言表。
新年的钟声又再次敲响,当电视上回放着每年的经典与歌声,我笑了,笑自己看不起的梦想,已经冲向远方;笑自己曾经要放弃的梦想,已不再孤独悲伤。回忆着20xx年逝去的岁月,想着每一次在追逐的道路上跌倒,似乎都是一种快乐,留在这里的已经不是我们曾经的鄙视和谴责,无论它带给我们是欢笑是泪水,都是我们回忆中的一幕剧情,无论看的时候多么冲动,当剧情落幕,就不要在有任何的爱恨情仇,唯一珍惜的,就是我们不在会拥有的那一份沉甸甸的回忆。
端午节的回忆篇六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大将屈原吗?我来说一说他吧!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我来讲一讲赛龙舟的来历吧!当时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小孩还要挂香囊的。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端午节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节的`活动可真多呀!
端午习俗。
我的家乡在铅山,这是一个风景优美,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的文化习俗非常多,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介绍家乡的端午习俗吧。
粽子飘香。
“五月五,是端阳,吃粽子,洒白糖……”在端午节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包粽子,当你经过别人家门口时,总会看见一些大人用糯米、粽叶、苇草做出一个个结实的粽子,有圆的,有枕形的,好可爱啊!再把它们放进一口大锅里蒸,整间屋子都弥漫一种清香味,让人不禁口水直流。一些贪吃的小孩还时不时到厨房里转一转,一个劲问粽子熟了没有。到了端午节这一天,把粽子扎成一份,一份的,每一份五个。有一个最大,另外四个比较小,好像是一只母鸡在呵护着小鸡,象征着孩子们在长辈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咬一口,嫩滑爽口,味道有甜的,有咸的。
洒雄黄。
吃完粽子,到外面活动活动,咦?他们在看什么,一位长辈在洒一种黄黄的东西,还在小孩子的额头上写着什么字,一问才知道,这种东西叫雄黄酒,专门用来驱虫的。因为正值夏天虫子繁殖季节,难免一些虫子、毒蛇会钻进家里,但洒这种酒,它们闻到酒的气味就不敢来了,这是有科学道理的。把这种酒在孩子们额头上写一个“王”字,也含有避邪的意思,当然这是一种迷信的做法。
龙舟竟渡。
“咚咚咚,”从沿河边传来一阵阵锣鼓声,跑过去一看,原来是信江河里正在举行每年一度的龙舟赛,每艘船上坐着二、三十个人。他们穿着颜色一致的队服,红的、黄的、白的都有,还有的干脆光着膀子。大家动作一致,船桨上下挥动,激起阵阵浪花,船尾鼓手拼命击鼓,两岸观众呐喊助阵,那场面异常热闹。
据史料记载,我们家乡龙舟赛前船员们先做龙头的。龙头做好以后由船员们抬着挨家挨户暮集一些钱,人们会把大门敞开,用清水浇洒龙头,乞求今年能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端午节午饭后正式开赛,在船头放一只鸭子,哪只船先抓住鸭子就算获胜。
家乡的端午风俗很多,也很独特,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的话,就来我家乡找我吧!
端午节的回忆篇七
“梅子熟透以后,端午的脚步款步而来。她从花明柳暗细雨如丝的江南走来,从绿阴如盖柳树含烟的梦中走来,从我深深地凝眸中走来了。”这是当代词作家丰桦对端午节的赞美。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端午节是个非常热闹的节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这是端午节必定的习俗,各式各样的粽子都有形状多多,在农村,我们还会包个书包形状的送给弟弟妹妹们挎在腰边带回学校边走边吃。味道多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连苦的都有。不过好像因为地方不一样,包出来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个地方的人基本上只习惯于自家包的,对于其他地方包出来的味道些许人都不太习惯的。比如说我就不习惯,因为馅料不一样,我还是喜欢吃自家包的粽子。
在端午节还有一个不可缺的活动——划龙舟。在宽广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条龙舟,十几个人奋力划动船桨,一人坐龙首敲锣,一人坐舟中打鼓,众人齐喊“一、二,一、二。”其阵势可与惊涛骇浪相媲美。岸边围观的群众顶着热辣的阳光,还依然不忘为自己喜爱的龙舟呐喊助威。再观向江中,几条龙舟犹如猛斧破江早已赛得你死我活。外国来的友人纷纷拿起相机快速地拍下这一幅幅壮观的场面,生怕以后再也见不到如此的伟观。
家乡也要泡端午酒。再下过春天的第一场雨后,家家户户就已经将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发酵。里面放6样东西,那就是:北枣,荔枝,枸杞,橄榄,桂圆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谓“泉香而酒洌。”端午酒还可以让人长生不老呢!
看,这就是我家乡的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包一种“中山芦兜棕:。圆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鲜的竹叶来缚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口味。甜粽子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烧鸡,蛋黄,干贝,冬菇,绿豆,叉烧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
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是帮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颦鼓动时雷凌凌,兽头凌处雪微微。冲破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这是唐朝卢肇写的《竞渡诗》。十分突出了龙舟赛的宏观场面。然而,在我的家乡广州也有在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俗称“扒龙船”。在端午节这一天村里都会组织一次小型的“扒龙船”比赛。家家户户身强力壮的男人都要参加,女的靠一边,只有观看的份儿。五六条窄窄的,瘦长的舟子,前头是一个大大的`龙头。十多个人坐在一起,奋力地划桨前进,力争第一个到达终点。尽管下着针儿般的雨点儿,船上的人淋得遍体湿透,分不清是汗还是雨,但是这点是不要紧的。再这关键时刻,赢了比赛才重要。划完龙船的男人会在中午的时候聚集在村里的大祠堂内吃一顿丰盛的“龙船饭,然而我们村里的女人也是没份参加的,所以,到底有什么菜式我也不清楚,因为,我是女孩子。
村里的“扒龙船”太小儿科啦!对我来说一点也不过瘾。要看还是电视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龙舟赛。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条“传统龙”参加角逐。长长的龙船上坐满了肌肉鼓鼓的大汉。中间是鼓手,前头的人呐喊助威,声势震天,霸气。威风,震撼。细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儿尽显勇敢,坚强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这就是我家故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所在。
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学校放假了,回到家中,妈妈问我:“明天是什么节?”我冥思苦想了许久回答道:“明天是端午节!”妈妈又问:“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我又回答说:“战国时期,楚国有一名伟大的爱国诗人叫屈原。有一次,楚国和其他的国家打仗了,屈原见自己的祖国即将要被毁灭而自己又只能干瞪眼,于是就抱着一颗大石头跳河了,楚人为了不让屈原的尸体被鱼吃掉,就用糯米做了许多粽子,扔到河里让鱼吃。后来人们还做了许多木船,去寻找屈原的尸体,没找到。为了纪念屈原,后人把屈原跳河这天叫做端午,又正巧是五月五日。每逢五月五日人民大都会做许多粽子扔到河里,时间长了,变成今天的端午节了”。
中午到了,外婆撇了好几个粽子,我和弟弟见了馋得快不行了,忽然姐姐拿着一瓶可乐进来了,我见了再也忍不住了,口水直唾流三千尺,一把夺过粽子和可乐,弟弟见没吃的了,就使出狮子吼功出来,“哇哇大哭”眼泪直流三百丈,我的耳朵都快聋了,我佩服的说:“哇!不愧是狮子吼功。”弟弟说:“算你识货”便一把夺过粽子。
忽然,外婆说:开饭了!其实我的肚子早就唱起了“空城计”了,一听吃饭了,箭一般冲了过去,棹子上摆满了好我最喜欢吃的菜,由其是肯德鸡肉,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弟弟见了也过来了,大人们都也吃饭了。说是过端午节。
端午节是传统节日,全国不论是大人、小孩都喜欢,我也爱端午节!
“粽子香,香厨房。
艾草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这是奶奶在端午节时教我的歌谣。记得爸爸常跟我说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里,端午节对他是一个充满好奇而又充满期待的节日:在初夏那个节日的晚上,剥开一个粽子,满屋飘香,大家围在一起,小孩缠着大人讲那个熟悉但却百听不厌的故事:两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国战火纷飞,在农历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看到自己的国家面临着亡国危运,而他心中的抱负却无法实现,他悲痛欲绝怀抱着石头投向波涛滚滚的汨罗江,他就是屈原;渔民划着船,四处寻找他们爱戴的屈原,他们为了让水中的鱼儿不吃掉屈原的身体,就把糯米裹在散发着清香的竹叶里,投到了江里……每当故事讲到这时,大人们总会指着天空说:“你看,天空中那颗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而小孩子们便会抬起头遥望着那深邃的天空,寻找那颗最明亮的星星。
我们已经不能理解父辈们少时的期待了,只要我想,随时都可以吃到各式各样的粽子,而粽子的味道似乎也越来也乏味,而我们感兴趣的是笑容可掬的麦当劳叔叔,那慈眉善目的肯德鸡爷爷;我们也对那古老的故事也缺乏兴趣了,只要我想,我随时可以在网上看米老鼠和唐老鸭!对奶奶教我的歌谣,我也觉得有些老土,只要我想,我随时可以在我的mp3播放器中录制各类摇滚歌曲!
然而,我们没有感到缺少了一些什么吗?我们似乎缺少了一些快乐,缺少了一些向往,缺少了一些责任。在喧闹中,我们正在迷失方向!
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诗人屈原。所有地方的人都在为这快乐的节日做准备,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的气氛。在我们家的端午节那真是既充实又温馨的哦!
记得今年端午节,我们家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端午节那天,我们全家商量着今年要来点什么呢?这时,我脑子里的一根筋“嗖”地一下子蹦了出来,来办一个包棕子大赛,说干就干,我连忙把亲朋好友全部都请来参加包棕子大赛。正在大家都手忙脚乱忙着包棕子的时候。突然,我抬头一看,这些棕子不是破了,就是没包好。唉,怎么样可以获胜呢?忽然,一个念头在我脑中一闪而过,我为什么不做一个心形的棕子呢?我先把棕叶折成心形,再把糯米及肉放在里面,将棕叶包扎起来,用绳子系好,这样一个心形的棕子完成了。
看着大家陆陆续续包好的棕子,我觉得我这个心形的棕子很特别。然后小心翼翼的将它们放入锅中,不一会儿,可口的棕子出炉了,大家争先恐后地抢着自己的成果。
今天是端午节,全国各地都在庆祝端午,纪念屈原!
一大早,奶奶就迫不及待的往菜市场赶去,回来的时候手上提着大袋小袋。我问奶奶这是准备做什么,奶奶不假思索的回答:“当然是食饼筒啦!”出于好奇,我就站在旁边观看起了奶奶做食饼筒的过程。奶奶先把粉和上水,然后不停的搅均匀,三五分钟就成了一个面团。揪出一小团的面团糊在平底锅上,就成了一张薄薄的饼皮。饼皮好了之后,接下来当然是做饼筒的馅料了。
首先,奶奶从篮子里拿出了好几个鸡蛋打在一起,然后就好像做饼皮一样把蛋糊成圆形的,然后放在案板上把蛋切成了长细的条。接下来就是炒面和土豆丝了。奶奶的手艺特别好,在炒面的时候我都忍不住流口水。妈妈看见我这么喜欢,把每一个菜都留了一点出来,我吃了个饱肚。就这样,奶奶做完这个菜后又开始忙活别的菜,直到中午才吵完所有的菜。
11点半的时候,奶奶终于开始做食饼筒了,从每一盆菜里都拿出了一点菜来放在饼皮上,把饼皮撑得饱胀饱胀的。奶奶做了许多个,我和爸爸妈妈都很喜欢吃,一下子就解决掉了四五个。
我最喜欢过节日了,既能放假还能吃到可口的食物。我很喜欢吃食饼筒,我叫奶奶晚上还继续做给我吃,奶奶说晚上还有粽子等着大家一起吃呢。今天不但尝到了可口的食饼筒,还知道了食饼筒的制作方法。真是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回忆篇八
瞧,这是我和妈妈一起去郑州世纪欢乐园,第一次和蛇有这么亲密的接触,和蛇一起拍的照片。
那是我上一年级的暑假,妈妈带我到郑州去玩。我们到了郑州的世纪欢乐园。走到了一个小亭子旁,看到了一个叔叔在摆弄一条蛇。我看到蛇在他的手中就像玩具一样,温顺极了。我和妈妈就走近了问问,原来可以和蛇一起拍照的。妈妈看着我说:“咱们照一张吧,你看它多可爱啊!”我的脸一下子就红了,心里好怕。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和妈妈站了过去,这时妈妈看见我还是很紧张,就让我看看蛇的嘴巴,原来它的嘴巴被胶带封住了,根本就张不开嘴。这时我想:没有什么好怕的了,不就是一条蛇吗?心情好点了。
就在叔叔把蛇放在我脖子上的时候,我的心立刻又紧张了起来,就像怀了揣了只小兔子一样扑通扑通的跳个不停。没有想到那条蛇还是很重的,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我的脖子上。就在叔叔调试镜头时,蛇的尾巴向我伸过来,这时我更害怕了,我面无表情,这时只听“咔嚓”一声,叔叔就把这一瞬间拍了下来。
这张照片给我人生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告诉了我不管多么凶残的动物,只要好好爱护它,就能和你成为好朋友。
端午节的回忆篇九
岁月匆匆,时隔八年,我依然记得我出生的地方,那就是我的家乡――榆次。
我出生在榆次市人民医院,当我哇哇大哭的时候,就对榆次产生了永远不泯灭的情感!
那时我住在奶奶家,奶奶总抱着我在住院前散步。院子里还栽着一棵小柳树,我天天在树下边跑边“呀呀”乱喊乱叫,玩累了就少睡一会儿。
你知道是什么面吗?是我们故乡的桃花面,可惜现在尝不到了。
隔几个月我们会去城里玩,什么榆次老城啦,什么田森超市啦,还有大广场,我都去过数十次,每条街道我都了如指掌。那座城市的大街小巷都藏着我的欢笑呢!
在我两岁半那年,爸爸买了一套高层楼房,我们就离开了南要村。我们住在更高处了。我很高兴,因为可以看多半个榆次城!三岁时听爸爸说要到汾阳,我又哭又闹,因为我想在家乡,爸爸只好强行把我抱上车,我也只好和爷爷他们告别。
八年了,虽然在汾阳待了八个春秋,但我还是很想念我出生的地方了――榆次。
端午节的回忆篇十
我生在离成都只有八十多公里的一个小村里,我那里属于丘陵地带,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里我们那里的端午节一定要喝雄黄酒(在头一年将中药雄黄浸泡在酒瓶里,到了第二年端午节就可以用喝),小孩还要在额头擦一点雄黄酒。同时在当天中午自家要煮吃鸭蛋,记得小时候每年我们都要吃2个,因为我家条件不好,平时是很少有机会吃到蛋的,那时的我挺喜欢过这节,因为不光可以吃鸭蛋,还要吃粽子,虽然从小到大我都没有看到过我妈包粽子,但是我们姐弟俩却从来没有少吃一次,每年都是吃外婆送来的。
记得我家刚建完房子的那一年,由于家里的储蓄全用完了,还欠了不少债,父母只好从节约上出发,那一年,外婆也到小姨家去过节了,我想肯定吃不了,结果邻居家的大妈专给我们姐弟俩送来几个,从那以后我对粽子和鸭蛋总是百吃不大厌,甚至到了现在,我都爱吃这两样食品,条件好了,我也工作了,有能力购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了。也就是在去年,我苏州一个朋友结婚,去她家才真正第一次看到包粽。因为她们那里有一种习惯,结婚时要吃粽子。
还有一次,那是在我过生日的时候,我一个人在外地读书,那天我特想吃粽子,就去超市里买了几个粽子和鸭蛋,同时请我同学吃,她们还笑我说,那有这样过生日的人呀,太对不起自己了,同时也说我小气,不请她们吃大餐。而今天也是我的生日,我却不能吃到粽子,虽然有太多好吃的东西,以及礼物,但是,从内心来说我还是想吃个粽子。可是没有会请我吃,所以我昨晚专门去买了粽子,作为自己送给自己的生日早餐。
端午节的回忆篇十一
总以为,秋天,是被当作一枚精致的书签蕴涵在古典的唐诗宋词中,然后被尘世的大手生扯硬拽出来,试图用久不曾相见的美丽感染枝头那顽皮的秋叶,让不经意的微笑蜂拥枝头。
我拒绝这种牵强,试图寻找秋天。寻呀寻,疲惫的我,喘着大口大口的气,忽然,在墙角的一棵花——一棵脆弱的月季花,闯进了我的视野。夏天残留的干燥与丰盛的的田野交织在一起,宛若夏夜忽明忽暗的明星。瘦枝上一只小鸟,大概认生,看见我后,奋力一蹬,扑拍着翅膀,飞了。留在我眼前的,是满枝的振荡,微微的振荡。振荡着每一个古老的残枝,每一片枯黄的'小叶,也振荡着我心中的秋天。振荡弱得像丢一粒极小极小的石子在水中所激起的一道道荡漾的涟漪。
我不禁怦然心动,牵一枝枯枝到眼前,凝视它即将终结的生命。
我松开了手。枯枝向我点头,那可爱的枯黄在阳光下竟有些闪闪夺目,像人老株黄的笑脸。这笑,竟是那么慈祥,那么自然,那么彻底,那么发自内心。要不,为什么有一枝的枯萎都不断地翻出枯叶,翻出枯黄,不断翻新每一个秋天!
端午节的回忆篇十二
今天,我们去五六班上了两节课。
曾经,在一起开心地笑;曾经,在一起烦恼;曾经,在一起谈天说地;曾经,在一起快乐的玩耍。以前,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在一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现在,连说一句话,都成了一种奢望。谁也不会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看着那一对对好朋友在一起开心的玩耍,心里就会有一丝痛处,他们现在这么幸福,会不会有一天也会面临这样的事,以前,我们是最最友好的一对,但现在却一句话也不说,曾经我们也和他们一样,拥有同样天真烂漫的童年,但天有不测风云,再深厚的友谊在这件事面前也会屈服。
以前的点点滴滴永远不会再重现,只能带着泪,带着悲伤地心情去回忆……。
端午节的回忆篇十三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虽然在中国的北方和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认为,南方的端午节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尤其是在我的家乡——琼海。我的家乡在端午节不仅有吃粽子和插艾叶的习俗,还有洗龙水,以及北方少见的轰轰烈烈的龙舟赛。
每逢端午最让人嘴馋的就是粽子了。家乡的粽子有五角型粽子和长粽子两种。五角型粽子一般是咸味的,里面放着肥瘦相宜的猪肉、咸蛋黄和腊肠等材料。而长粽子一般只是放糯米。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粽香。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真是诱人啊!而长型粽子则透着一股淡淡的糯米香,解开粽子,沾着白砂糖一口咬下去,那滋味妙不可言,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
家乡最有特色的一个就是海岛百姓都熟知的内容——洗龙水。每到端午节前一天的晚上,妈妈会准备好五种花草:槟榔花、海棠花、野菠萝花、艾草、一种芦苇的芯,寓意“五月五日”。然后,在端午节当日大清早就去井边取龙水(如果家中、附近没有井的,就用河水或者自来水代替),先把五种花草清洗干净,用盆或者桶装好放在祖屋门口用来中午祭祖的时候让祖先洗漱,待祭祖完毕,全家老小再用泡了一天的龙水来沐浴,说是这样可以在沐浴中沾得龙神恩泽,可以洗去身上的病魔和晦气,强身健体,而经过龙水洗浴的孩子,会得到龙神的保护,在接下来的一年之中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怎样,我家乡的端午节不同寻常吧?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我的家乡一起过端午节。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除了春节以外就数端午节最为热闹了,由于父母工作都很忙,小时候我常常跟外婆一起呆在乡下。那时的端午节使我难以忘怀。
与平时的过年过节一样,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外婆总会让我乖乖坐在床边,给我讲一些过节的规矩,例如“不许乱说话““不许偷吃冷粽子”“不许与小伙伴打闹”“不许玩水”……我总是批频频地点头。外婆就让我早早睡下,好让明天能有个好精神。
早晨,我早早地就起床了,穿好衣服就先奔向厨房,此时外婆已把厨房里的一切都打理好了,灶台上绑着几捆桂叶和桂绳,白白嫩嫩的糯米静静地躺在盛满水的小木桶中,像一粒粒晶莹的珍珠,灶台上放着的几个小碟,里面盛着各种各样的料:有花生、有豆沙、有肉、有红塘。
于是,我就坐在桌上一边。
吃着早饭一边看着外婆忙碌着。
乡下的灶台是两边的,一边用来烧水,一边用来煮菜煮饭,外婆就把早已洗干净的鸭蛋放入大锅里,用木瓢从另一个热水锅里舀几瓢水放入大锅中,然后还细心地放入一小勺的盐,接着就往灶里添了几根枯枝,便坐在了我旁边,开始给我编络子了。
外婆的手由于长期劳动已经粗糙的像树皮一般了,但却不失灵巧,三下五除二一个用红绳编成的络子就编成了。
此时,蛋也煮好了,外婆就捞起一个最大的用红纸沾水染成了红色,再用干布擦拭干净,装进络子里,挂在我脖子上。接着,外婆就往我兜里装着瓜子、糖果、花生,我往往十分高兴,因为这样,我就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看龙舟赛了。
外婆总是把我送到大门口,嘱咐着要我快些回来吃粽子。我总是一溜烟就消失了。
小伙伴们此时都差不多到齐了,由邻家的大姐姐当头,领着我们这一群小毛孩到河边看赛龙舟。由于河道较小,所以就只有两条的龙舟,每条龙舟都有13个人,12个人划桨,1个人打鼓喊口号,“一、二、嘿呦,一、二、快快、”12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动作整齐地划着,两条龙舟你追我赶地向前驶去。
可是,小孩子会知道看什么呢?我们只不过图个热闹罢了。女孩子一般看了一会儿,便觉得无趣了,就坐在一旁分享起零嘴,男孩子呢,则不然,他们总喜欢沿着岸边追着龙舟跑,由于划桨的人力度较大,几乎每个男孩身上都有水花溅着的痕迹。
锣响了,大概是舟到终点了吧,刚好东西也吃完了,站起身,与伙伴们拉着手高高兴兴回家去。
尽管如今过端午节,母亲每年都会包粽子,编络子给我,尽管母亲的手艺一点也不比外婆逊色,但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又是一年端午节,情浓粽飘香。早晨照例吃伤力草打鸡蛋,美味的粽子等,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这几天微信上普及知识,说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可以互祝”端午安康“,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江。又说五月初五是个毒日,是个悲壮的日子,所以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说,不是所有的'节日都互祝快乐的,如清明节、端午节,只能互祝”安康“。想想也是的,祭祀的日子怎么能快乐呢,那就”安康“吧!
吃着鸡蛋、粽子,勾起了对小时候的回忆。那时,我们小孩子早早的就开始掰着手指头算端午的日子,盼啊盼的,终于盼到了,心里的那个高兴劲儿真是没法形容。端午节的头天下午,妈妈会从自家小院里采摘伤力草的嫩尖,七个为一副,采好放在厨房里。因为伤力草打鸡蛋要在日出之前吃,所以端午节这天,妈妈会早早起床,把伤力草清洗干净,放在锅里,倒入清水,水开后打入鸡蛋,煮好,让我和哥哥在上早学之前先吃了。我们吃着香喷喷的鸡蛋,喝着带有清香气的伤力草茶,感觉好幸福,然后很高兴的上学去了。放早学回来,我们又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去吃盼望已久的粽子、油条、糖糕等。虽说油条、糖糕平时街上有卖的,但买的不多,吃得也不多,粽子呢,一年到头,也只有端午节这天才有卖的,也只有在这一天才能吃上粽子,所以更显稀罕。每次我都是先吃粽子,用手拿起一个大大的粽子,扯下线绳,剥去一层一层的粽叶,露出里面的糯米红枣,红白相衬,着实好看,咬上一口,呀,那个甜,那个香呀,沁入肺腑,好吃极了。因为一年只吃一次,所以记忆特别深刻,也特别难忘。吃完粽子,再吃油条、糖糕,吃什么都觉得特别好吃,香香甜甜的,一天都沉浸在这种香甜的感觉里,甚至会回味一个星期,那种满足感和幸福值,要比现在强得太多了。
现在过端午节,各种各样的粽子都有,蜜枣的、八宝的、板栗的、紫薯的……还有咸味的肉粽,五花八门,异彩纷呈。并且平时超市里也都卖着粽子,想吃了随时都可以买,真是太幸福了,真得好好感谢现在的生活,感恩今天我们拥有的一切。
祝大家端午节安康!
今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因为放假,所以我起的比平时稍晚一点。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却发现我的手上脚上都被带上了五彩线。五彩线是由红、粉、黄、绿、蓝五种颜色组成的,很鲜艳。妈妈告诉我说,端午节带上五彩线会给自己带来好运的。
洗完脸后,我就来到了餐桌前。满满的一桌,真丰富啊;有大大的三角形粽子,还有香喷的鸡蛋、鸭蛋、鹅蛋。看着这么多好吃的,我的口水禁不住流了出来。
正准备开动时,爸爸发言了:“知道今天为什么要吃粽子吗?哪位“同学”知道请举手回答?”
这可难倒了我了,我就装作没听见,等待爸爸解释。爸爸告诉我说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真没想到一种食物也有故事。
爸爸讲完后,我已经迫不急待地想和他们做游戏了——顶鸡蛋。
我在盘里随手拿了一个个头较大的鸡蛋,先和爸爸来了一个对决。而我的力气太小了,一个回合下来,就输给了爸爸。但是心里却不服输。心想:“可不能这么算了。”我又去洗鹅蛋,想和妈妈较量一番。
只见妈妈在盘子中左挑右选的,好像里面藏了大将军。我好奇地问妈妈:“你在选什么?难道鹅蛋还会有什么不同吗?”听完后妈妈耐心地说:“你看这鹅蛋好像都一样,其实里面的学问大着呢!首先你要看蛋的形状,要选“小头”尖一点的,这样的蛋会比较有优势一些;其次要看鹅蛋的外壳,光滑、细腻、颜色匀,这样的蛋壳更硬一些。根据这些特点选,一定能获胜。”
我半信半疑地选了一个鹅蛋,就开始跟妈妈较量起来了。
我双手紧紧地握着鹅蛋,使上了浑身的力气,顶啊,顶啊,只听见叭的一声,我赶紧收手,紧张地看了一下手中的蛋,我手里的鹅蛋竟然没破,还是好好的,“原来是妈妈手里的蛋碎啦,太好了,我赢了!我赢了!”我兴奋地边喊边跳,爸爸也高兴的拍手表示祝贺,妈妈看着我高兴的样子也笑了。
“粽子香,香厨房。艾草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这是奶奶在端午节时教我的歌谣。记得爸爸常跟我说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里,端午节对他是一个充满好奇而又充满期待的节日:在初夏那个节日的晚上,剥开一个粽子,满屋飘香,大家围在一起,小孩缠着大人讲那个熟悉但却百听不厌的故事:两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国战火纷飞,在农历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看到自己的国家面临着亡国危运,而他心中的抱负却无法实现,他悲痛欲绝怀抱着石头投向波涛滚滚的汨罗江,他就是屈原;渔民划着船,四处寻找他们爱戴的`屈原,他们为了让水中的鱼儿不吃掉屈原的身体,就把糯米裹在散发着清香的竹叶里,投到了江里……每当故事讲到这时,大人们总会指着天空说:“你看,天空中那颗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而小孩子们便会抬起头遥望着那深邃的天空,寻找那颗最明亮的星星。
我们已经不能理解父辈们少时的期待了,只要我想,随时都可以吃到各式各样的粽子,而粽子的味道似乎也越来也乏味,而我们感兴趣的是笑容可掬的麦当劳叔叔,那慈眉善目的肯德鸡爷爷;我们也对那古老的故事也缺乏兴趣了,只要我想,我随时可以在网上看米老鼠和唐老鸭!对奶奶教我的歌谣,我也觉得有些老土,只要我想,我随时可以在我的mp3播放器中录制各类摇滚歌曲!
然而,我们没有感到缺少了一些什么吗?我们似乎缺少了一些快乐,缺少了一些向往,缺少了一些责任。在喧闹中,我们正在迷失方向!
端午节的回忆篇十四
时令已进入了农历五月,卖棕子的忽然多了起来: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的棕子,外面包着的曾经鲜绿的苇叶煮熟后已成了黄褐色,牢牢地裹着里面的糯米,还有各种各样的馅。虽说苇叶颜色已变,但那清香却逸散开来,那应该是棕子独有的味道,唤起人们心中的记忆,借此牵扯人们的视线。
小时候家里很穷,能吃饱饭就不错了,没有人会奢求吃上美味佳肴。那时的节日似乎只有春节家里才过,父母太高兴了,可能会在中秋节时给我们几个孩子一人弄上一块月饼,至于端午节,我们的思想里是没什么概念的。虽说家乡哪里都是池塘,池塘里生满了芦苇,但对苇叶与端午节的关系我们却一直都不知道。每年端午时芦苇已长得一人来高,苇杆粗壮,苇叶肥硕,宽宽的,厚厚的,泛着碧绿的油光,看着怪着人喜欢的,有时忍不住会摘上几片苇叶编上一顶帽子(命名为帽子,只是有个大致样子,那外形实在有愧于这个名字),装模作样地戴上,还得用手扶着,恐怕一个不小心,那帽子就会四处飞散。有时母亲会让我们多采一些苇叶带回家,她用来铺屉。但那时小小的我从不知道苇叶还能用来包棕子,甚至对棕子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何止不知道棕子,甚至那时还可笑地把“棕子”与“凳子”两个词混为一谈。
知道棕子是从母亲的口中。母亲记忆力极好,口才极好,特别善于讲故事,什么样的故事到了她嘴里都那么生动有趣,总是让人听不够,我的童年似乎很多时候总是坐在母亲身边,听她那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现在回想起那些时候,我常常疑惑基本不识字的母亲是从哪里得来那些故事的呢?或许有听来的,有些可能就是她自己编出来的,只是母亲健在时,自己从没想过这个问题,更没问过母亲,如今想问也没处去问了,这也就永远成了一个谜。
早已忘了是什么缘由,母亲会讲到棕子,可能是她回想起曾经的生活,回想起棕子的甜美吧。母亲绘声绘色地说着,于是棕子的香味在我们头脑里弥漫开来:香喷喷的糯米,粘粘的,带着韧性,一粒粒被丝丝缕缕纠缠着;红艳艳的大枣,甜甜的,裹在米中,咬开棕子时会从里面露出来;而棕子外面包的竟是碧绿的苇叶,家乡到处都是的苇叶,只是这扁长的苇叶怎么可能裹住米呢?虽说母亲已说得很详细了,但我们那有限的想象力仍然不能想出棕子是什么样的,何以苇叶能包住米。虽然还是不知道棕子是什么样的,但关于棕子的美味想象却异常丰富起来,看到芦苇时就会忍不住想到棕子,幻想什么时候家里也能包上一次棕子,也能真的尝尝棕子的味道。
后来上学了,家里还是很穷,还是包不上哪怕一次棕子。可能是小学一年级吧,老师给我们讲了棕子的来历,说是为了纪念屈原跳江而亡。母亲虽然有许多故事,但她毕竟没上过学,认字太少,她不知道屈原,也不知道棕子的来历。当我把这棕子和屈原的关系讲给她时,她认真地听着,就如我们听她讲故事一样睁大了眼睛。母亲生在那个年代,没能上学,上学一直是她心底的痛,也正因为那个原因,她对我们上学非常支持,她不想让她的痛苦延续到我们身上。母亲听完我讲的棕子和屈原的故事后,非常郑重地说,哪年家里条件允许了,端午时一定要包许多棕子,既可以纪念那么好的官儿,又可以让我们几个孩子也尝尝棕子解解馋。
没想到母亲说这话不久,家乡就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很快家里的吃饭不成问题了,那一年端午节前,母亲不知从哪买来了米和枣,于是家里第一次要包棕子。
母亲吩咐我们兄妹几个采苇叶,告诉我们小心些,尽量找宽大些的叶子,别把苇叶弄劈了,想着棕子的甜美,我们几个兴高采烈地奔向苇塘。五月的苇塘如一片碧海,芦苇喜欢生得挤挤挨挨的,一颗颗颀长笔直,干相依,叶交叉相连,即使风来,也难钻入其间。我们拉开密密的芦苇,小心不把它弄断,拣肥大的叶片完完整整地摘下来,一片片码放整齐,在心里,这苇叶早已变成了棕子,裹满了白白的糯米,甜甜的红枣。
母亲把我们采回的苇叶又检查一遍,洗净表面的.尘土,放入开水中微微汆了一下,翠绿的苇叶成了深绿色,却变得柔韧了许多,用手卷动再也不裂开,母亲把汆好的苇叶放入冷水中浸泡,端来早在大盆里泡好的米和红枣,找来洗好的稻草,开始包棕子。
母亲在左手中铺开三四片苇叶,用右手捞一把米,再加上几个红枣,上下左右折几下,扯过一颗稻草系上,一个严严实实的大棕子就包好了。我们几个在旁边看着,觉得母亲的手太神奇了,怎么那么几折苇叶就裹住了米呢?于是我们就吵着让母亲教,可能家里终于能包棕子了,母亲的心情也格外好,特别有耐心,一遍遍讲着,演示着,我们用心地学着,但终归是手太笨,不是苇叶根本包不住米,就是虽然勉强包在一起了,但不是这里漏了,就是那里破了。我们互相取笑着,互相鼓励着,于是满院子都是母亲的笑声,我们的叫嚷声。
虽说我们包的棕子丑陋异常,母亲还是给我们留了下来,并做了记号,说等棕子熟了时,让我们自己先挑自己做的吃,我们觉得自己也会做棕子了,都很开心。
棕子终于包完了,母亲把它们一个个码在大锅里,开始煮棕子。煮棕子可不是一件轻松事儿,五月天气已热了,母亲坐在灶前烧火,非常耐心地,身上都是汗。棕子里的米是生的,又被苇叶包在里面,要煮好久才会煮熟,包完棕子时已到了太阳快落山的时候了,母亲整个晚上就要守在灶前煮棕子。我们本来都在盼着吃棕子,就都围在母亲身边守着锅。母亲也不烦我们,一边烧着火,一边给我们说着谜语,讲着故事。我们的心情都在棕子上,母亲的故事再好也听不进去,总是不停地问母亲棕子熟了没有,还得等多久?母亲总是说过一会就行了,可是一直等到我们的眼皮开始打架,实在忍不住粘在一起时,母亲还在往灶里添火。于是棕子的香味飘进了我们的梦里。
第二天早上,在母亲呼唤起床的声音中我们睁开眼时,母亲早已摆好了饭桌,桌上是剥好的棕子,我们爬起来,一骨碌下了炕,就要去抓桌上的棕子。母亲挡住我们的手,让我们马上洗了脸,一起来吃。那棕子真的是太好吃了,又甜又香,吃得我们的小肚子都胀起来了,母亲不得不喝住我们,告诉我们再吃会生病的,我们在不舍中住了嘴,但眼睛还在那些棕子上转。
后来几乎年年都包棕子,我们对棕子也不再那么亲了,但还是喜欢吃母亲做的棕子,好象那棕子总带着母亲的味道一样。其实何止是母亲包的棕子呢,母亲做的任何一种饭,我们都觉得好吃,母亲确实手巧,似乎什么东西经了她的手,都会有滋有味的,只是后来母亲生了病,不能给我们做饭了,但她还会指挥我们做这做那,因了母亲的悉心指导,我们兄妹几个做饭的手艺都很不错。但母亲生病后,家里再也没有包过棕子,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工作了,没有时间去做那么麻烦的事,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都觉得自己不可能包出母亲那么漂亮那么好吃的棕子。家里不包棕子后,我也不再喜欢吃棕子了,本来我就不喜欢吃甜食,别人包的棕子与母亲曾给我们做的棕子好像味道差了许多,我对棕子也就彻底失去了兴趣。
今天母亲离开我已快十二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好像还如昨天看到的一样清晰亲切。走在街上,看到棕子时,我还是忍不住去看,去与记忆中母亲的棕子比较,但我知道母亲的端午节再也不会回来了,再也不会了!
端午节的回忆篇十五
每到端午节,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学的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快到了,我想隔壁邻居x奶奶又要送来亲自包的粽子。其实我也很想在这美味的节日里自己做上几个粽子,这两天我和妈妈便向x奶奶请教怎样包粽子。
今年的端午学会了包粽子,品尝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这其中的味道可真不是一般的美哦!回忆随着味道绵绵充满整个房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端午节的回忆篇十六
每当我走在松柏路的马路上,看到飞驰的汽车,总会回忆起那一刻。
那是一个周日的中午,本应该是喜悦的,却因一辆车的飞驰而过,给上个周日填上了悲伤的色彩。
那天我和妈妈像往常一样从作文班下课往家走。一路上我和妈妈一边回忆作文文课上老师讲的内容,一边讨论着各抒己见,不知不觉到了笔直宽阔的松柏路红绿灯处。
我和妈妈站在马路旁,怀着愉悦的心情,数着一、二、三等待着红灯的亮起。绿灯眨了眨眼睛变成了黄灯。妈妈先往右边看了一下,又往左边看了一下,刚要牵起我的手过马路。这时一辆洁白如雪的汽车飞驰而来,如一道白色的闪电。
这时我刚好在妈妈右前方的位置等待过马路,就在我惊慌失措的瞬间,妈妈本能地迅速转过身用左手往后用力推了我一下,自己却来不及再躲避,汽车擦着妈妈的肩膀开了过去,妈妈被这突如其来的事吓呆了,愣在那里不知所措。几秒后,我才缓过神来,焦急地看着妈妈。妈妈用手揉着肩膀,眉头紧锁,脸色苍白。汽车冲出去好几米后停住了。司机降下车窗,向后瞟了一眼,才慢条斯理的,大摇大摆带着微笑走下车,来到妈妈面前笑嘻嘻的问道:“蹭着肩膀了吧?没事吧?”我心里十分不满,他开车撞到人了还如此嚣张。可平时脾气火爆的妈妈一言不发,只是轻轻的摇了摇头。一路上,妈妈默默不语,只是时不时缓慢的晃动着手臂。
如果说爱是春天中的一缕阳光,那么母爱就是阳光普照大地;如果说爱是初夏的生机,那么母爱就是浓郁的大树;如果说爱是秋天的劳作,那么母爱就是丰收的喜悦。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句话:“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的感情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集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那天下午,夕阳的余晖照在那条马路上,回忆起那一刻母亲不顾一切救我的情景,我感到无比幸福!
童年趣事。
哦!原来是老师在念课前游戏规则呀!一个女孩正在高兴的欢呼,哈哈,你猜的不错,那个女孩就是我!
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宣布:“我们是一个‘传话桶’游戏开始了!”第一个成语是:眉飞色舞。词语一出来,“敌人们”便哈哈大笑,直呼:真简单!我方唉声叹气,直呼老师放水!
第一个人开始表演了,他先是指了指自己的眉毛。然后,又像一只小鸟一样,把手挥来挥去,上下挥舞。接着,他又指了指自己的袖子。最后,他转了一个圈,仿佛在跳“四小天鹅”。坐在台下的我们早已笑的上气不接下气。第二位同学也早已看呆了,直到老师喊“时间到”,那位同学才回过神来,于是,他恋恋不舍的把头转了回去,那位同学原地愣了半天,仿佛在思索该怎么表演,直到老师说还有最后十秒,他才急急忙忙的开始表演,只可惜,表演了一半,老师就喊时间到!后面的人只好照葫芦画瓢。结果,可想而知,失败了。
童年,是一本相册,它记录了我儿时的趣事;童年,是从种子发成大树的重要部分。我爱童年!